县农业局资金管理制度

2024-08-25

县农业局资金管理制度(共9篇)

县农业局资金管理制度 篇1

连山县科技和农业局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农业项目与资金管理工作,提高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的项目,指连山县科技和农业局监管的市本级财政农业专项资金项目,以及国家和省等有关单位安排的农业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本办法的资金,是指市财政预算安排的农业项目专项资金(含纳入预算管理的土地出让金、菜田建设基金等政府性基金),以下简称项目资金。

第三条 农业项目立项与资金安排应坚持的原则:结构优化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公共财政原则;绩效原则;科学论证和程序规范的原则。

第二章 职能职责

第四条 发展计划处归口管理局农业项目专项资金与项目计划;组织编制农业重点项目规划、项目申报指南;牵头组织对农业项目进行论证评估;负责局各类项目的综合平衡并研究提出项目安排方案;组织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稽查并参与绩效评估。

财务股负责编制局部门预算、决算,负责项目资金拨付管理并监督检查项目资金的使用;参与研究提出局项目安排方案;负责协调市财政投资的市本级农业项目的工程预算、竣工决(结)算评审工作;牵头组织对农业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和绩效评价。

业务股室:负责相关项目的管理工作;研究提出相关项目规划;负责指导相关项目申报;参与组织做好相关项目论证、审核,提出具体项目初步安排方案,指导已立项项目的实施建设,并负责相关项目跟踪监督、验收、绩效评估。

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农业项目的管理,包括制订本地区农业项目规划,组织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组织项目储备和项目申报,组织项目实施,组织协调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监督检查项目资金使用、配合市做好项目验收,负责本地区农业项目绩效评估的组织综合工作。

第五条 连山县科技和农业局项目实行领导责任制。各级镇政府农办部门负责人对本辖区农业项目的实施负领导责任。

项目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资金管理及建成后的管理、运行等负总责。基建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法定代表人按照各自职责对所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责任。

第三章 项目的申报

第六条 项目条件与要求。

(一)项目单位的条件要求:1.在连山县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涉农企事业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

或为连山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特定公共服务的行政、农业协会等组织机构。2.直接从事农业科研、生产、加工、流通或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3.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合格的管理人员。

(二)申报项目的条件要求:1.建设地点在连山县辖区范围内,或市农业局承担对口扶贫任务的地区。

2.符合《连山县农业项目申报指南》要求。3.项目已上马建设,并形成一定投资、建设、生产经营规模;已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需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进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但提供公共服务的项目,以及中央、省、市确定的对农业生产者实行直接补贴的项目,可不受此限制。

第七条 发展计划处依据全市农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和年度工作要求,牵头会同相关业务股室室编制《连山县农业项目申报指南》和《连山农业项目专项资金投资计划方案》,经局务会议审定后,分别印发给各业务股室和区(县级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市直有关单位,指导项目的规划、申报和审核工作。

第八条 县农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程序做好前期工作。

项目前期工作包括:根据连山县农业申报指南要求编制项目规划;指导具体项目初步规划设计的编制、做好《项目申报书》准备,项目审核等项目入库储备工作。《项目申报书》必须清晰表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设地点选择、建设内容与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以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绩效目标。农业基建项目必须提供工程初步规划设计和工程投资概算等文件。

第九条 项目申报材料的要求。申报项目需提供的文件材料包括:(一)向连山县农业局申请项目立项的请示或函。(二)填报《连山县财政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含汇总表和软盘),重大项目应单独附送可行性研究报告。(三)申报单位为企业的,需提供由中介机构评审的近两年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财务状况证明材料。(四)连山县农业局认为应提供的其它材料。

第十条 项目申报程序。

(一)项目申报实行属地管理,逐级上报,不得越级申报。(二)区、县级市辖区内的申报单位,其向市申报的项目必须先报所在地的(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畜牧、水产)。(三)县农业局(农林水利局)统一负责本地区农业项目上报工作,并提供如下申报文件材料:负责协调所在区(县级市)其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对《项目申报书》进行审核加具公章,负责出具申请立项的请示或函上报本局;负责将《项目申报书》等申报材料及申报项目汇总表的电子版上传到广州市农业局项目库信息系统。市直单位和局属事业单位直接报本局。

局农综开发股会同办公室依股室项目管理职能分工将申报项目分送相关股室。

第十一条 项目申报时间:每年的6月1~30日为下一年度农业项目申报期限。

第四章 项目库管理

第十二条 连山县农业局项目实行项目库管理。所有经论证审核拟立项的项目都进入局项目库;纳入年度项目投资计划的项目原则上从项目库中选取。县农业主管部门亦要相应建立农业项目库,积极做好农业项目储备。

第十三条 项目的论证评估。局农综开发股牵头做好项目论证的组织工作,各相关业务股室参与组织相关重点农业项目的论证;论证评估工作主要是对《项目申报书》,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项目初步规划图等必要附件进行审核,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资源供给与资金配套的可能性,项目绩效预测的可靠性,立项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论证。

第十四条 局项目库管理程序:

(一)入库。项目入库必须遵循如下审核程序:1.业务股根据项目论证评审意见,对《项目申报书》及相关附件作进一步审核,提出具体审核意见,并呈送局分管业务领导;2.局农综开发股会同财务股在业务处审核的基础上进行审核汇总,需要更改的交由业务处调整,再经局相关领导审核同意后,将项目组织进入项目库,并反馈局领导和股室。

取库后进入综合平衡程序未能立项的项目,可以重新入库。

(二)取库。各业务股室根据局项目投资方向、支持重点,并综合考虑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从项目库提取项目,提出初步排序方案,移送局发展计划处进入综合平衡的程序。

(三)清库。进入项目库中超过三年未能安排的项目,该项目自动清退出局项目库。

第五章 项目审批

第十五条 项目审批要坚持立项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综合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合理性,以及项目承担单位配套落实资金能力、财政支持能力的可能性、项目单位以往承担的支农项目的绩效评估等因素。

第十六条 年度项目(依部门预算的要求,在规定的财政预算年度集中审批的农业项目,即“二上”项目)的审批程序:

(一)各业务股室根据农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从项目库提取项目,并提出相关项目安排方案,移送局发展计划股,同时呈送局分管业务领导。

(二)局农综开发股会同财务股,根据各业务股室的初步安排方案和财政部门的意见,对全局项目进行综合平衡,提出局项目初步安排方案,需要更改的交由业务股,再经局相关领导审核,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局的“二上”项目安排方案,提交局党委会议或局务会议审定。

(三)局的年度项目(“二上”项目)安排方案向市政府分管领导作专题汇报,局农综开发股根据股政府分管领导的修改意见对项目安排方案作相应调整,财务股根据最后审定的局年度项目安排方案编制部门预算,并会发展计划股拟文报送市财政局。

第十七条 待定资金项目(待定资金:是指县财政批复局部门预算之后仍未明确安排项目的资金;待定资金项目:即在年度项目之后利用待定资金分批安排的项目)的审批程序:

(一)局相关业务股从项目库中提取项目,并和发展计划股依次提出拟办意见与项目资金安排方案。

(二)局有关分管领导依次提出审核意见。

(三)局农综开发股依据局有关领导审核意见,会财务股拟文后报送市财政局。

(四)待定资金项目资金超过200万元的,应提交局党委会议或局务会议审定。

县农业局资金管理制度 篇2

第一条为调动地方发展生猪产业的积极性, 进一步促进生猪生产、流通, 引导产销有效衔接, 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安全,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 (国发[2007]22号) 有关文件及财政财务管理相关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生猪调出大县, 是指生猪调出量和出栏量符合规定标准的县 (县级市、区、旗和农场) 。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奖励资金, 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对生猪调出大县按本办法规定给予奖励的专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

第四条奖励资金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第二章奖励资金的管理方式

第五条生猪调出大县坚持“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的原则, 主要以统计系统公开发布的分县分年数据为基础, 对统计数据达到规定标准的县予以奖励。

第六条对达不到规定标准, 但对区域内的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县 (如36个大中城市周边的产猪大县) , 可以纳入奖励范围。

第七条奖励资金以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作为测算因素, 所占权重分别为50%、25%、25%。分县的生猪出栏量、存栏量按前3年的数据进行算术平均。调出量按生猪出栏量扣除当地生猪消费量计算。

调出量=出栏数-当地消费生猪数量;其中, 当地消费生猪数量= (当地农村人口数×农村人均消费猪肉数量+当地城镇人口数×城镇人均消费猪肉数量) /平均每头猪产肉量。

第八条财政部根据每年地方报送数据及当年奖励资金规模等情况, 确定当年生猪调出大县后, 按奖励因素及各自所占权重计算, 将奖励资金直接分配到县。

第九条为增强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维护消费安全, 对大型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 (含专业合作社) 实施整合生猪产业链, 引导产销有效衔接的项目予以支持。此项目由中央财政统一实施, 不包括下达至县级财政的奖励资金。

第十条奖励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用途如下:

(一) 规模化生猪养殖户 (场) 猪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的支出。

(二) 生猪生产方面的支出, 包括养殖大户购买种公猪、母猪、仔猪和饲料等的贷款贴息, 生猪防疫服务费用及保险保费补助支出, 采用先进养殖技术等。

(三) 生猪流通和加工方面的贷款贴息等支出。

(四) 支持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自建基地、帮助合同养殖场 (户、合作社) 发展生猪生产, 建设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 改善加工流通条件等项目的支出。

(五) 规范无害化处理支出。

(六) 经财政部批准的其他支出。

第十一条奖励资金是具有特定用途的专项资金, 只能用于上述发展生猪生产及生猪产业化方面的支出, 不得用于部门基本建设、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等与生猪生产无关的支出。

第三章奖励资金的申报和拨付

第十二条财政部每年印发申报指南, 明确当年申报工作有关规定和要求。

第十三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根据申报指南, 组织本省的资金申报工作。

第十四条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拨付到省级财政。省级财政在收到奖励资金后, 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拨付到县级财政及相关企业, 不得滞留、截留和挪用。

第四章奖励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由省级财政部门牵头, 会同省级畜牧 (或农业) 、商务等部门对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建立监管制度。对分县的生猪出栏、存栏和调出等基础数据进行动态管理, 跟踪数据变化, 使生猪调出大县奖优汰劣, 有进有出。

第十六条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一经查实, 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国务院令第427号) 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同时将已经拨付的财政补贴资金全额收回上缴中央财政。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财政部印发的《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财建[2007]422号) 同时废止。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篇3

第二条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是中央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以及国家政策确定的其他方向。

第三条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由财政部会同农业部分配。财政部结合中央财政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年度预算安排、农业部提出的分配建议等情况审核下达资金。其中,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资金,根据2015年各省份耕地地力保护资金规模测算;用于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资金,主要根据2015年各省份适度规模经营资金占全国比重,并综合考虑各省份年度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绩效考评等情况进行测算。

农业部根据政策确定的实施范围,提出资金分配建议,并会同财政部根据资金管理需要,制定实施指导性意见,细化管理要求。

第四条 省级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要在本级政府领导下,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或指导意见,并报农业部、财政部备案,抄送当地专员办。同时,要加强对县级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实施方案审核、补贴工作监督检查、政策实施情况总结等工作。

县级农业部门、财政部门要按照本省统一要求,共同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县级农业部门要认真组织做好本辖区内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相关数据审核汇总工作,包括农户基本信息、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并应对补贴给农民的资金进行7天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县级财政部门会同农业部门应按照便民高效、资金安全的原则,及时通过“一卡(折)通”等方式将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给农民。

第五条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资金,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

用于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资金,补贴对象为粮食适度规模生产经营者,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服务主体倾斜。对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的支持资金统筹用于资本注入、担保费用补助、风险补偿等方面。

第六条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对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非农业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以及长年抛荒地、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等不予补贴。不予补贴的耕地认定标准和程序由各省级财政部门联合农业部门确定。

鼓励采取多种措施,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措施,切实加强耕地质量保护,自觉提升耕地地力。

第七条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具体补贴标准、补贴依据和补贴方式等由各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资金,可与二轮承包耕地面积、计税耕地面积、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面积或粮食种植面积等挂钩。

用于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资金,可采取贷款贴息、重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等方式支持多种形式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近几年重点用于支持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鼓励按照因地制宜、简便易行、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创新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方式。对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资本注入规模和节奏要根据担保业务运营情况合理确定;对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贴息不超过贷款利息的50%;对重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应采取“先服务后补助”、提供物化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不鼓励对新型经营主体实行现金直补。单户补贴要设置合理的补贴规模上限。

第八条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90日内,中央财政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预算正式指标下达到省级财政。安排给中央部门的资金,列入其年度部门预算。各省份接到中央财政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预算正式指标后,应当在30日内正式下达到本行政区域县级以上各级政府。

第九条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的支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法律制度规定执行。

上年结转资金可在下年继续使用;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作为结余资金管理。

第十条 加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绩效管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应按规定设定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运行监控。财政部会同农业部按照预算绩效管理规定和资金管理需要,对各省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农业部门按照预算绩效管理规定和资金管理需要,对市县级政策实施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以适当方式予以通报,并作为资金分配的因素之一。

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农业、财政部门要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共同组织实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农业部门根据中央财政下达的资金规模,确定资金具体细化方案,将资金分配结果报财政部备案并抄送当地专员办。专员办按照工作职责和财政部要求,开展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监管工作。

第十二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组织管理,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支持做好补贴面积核实、补贴公示制度建立、“一卡(折)通”发放资金、推进农民补贴网建设、加强补贴监管等工作。

第十三条 对任何单位和个人滞留截留、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以及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省级、各省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专员办是指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农业部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9〕440号)、《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天然橡胶良种补贴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财农〔2009〕70号)、《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财建〔2009〕492号)、《中央财政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集中用于粮食基础能力建设暂行管理办法》(财建〔2009〕786号)、《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农业部 国家粮食局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的意见〉的通知》(财建〔2005〕59号)、《财政部关于印发〈2013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3〕677号)同时废止。

县农业局资金管理制度 篇4

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非税收入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研究制定我县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负责县级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附加)、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收益、其他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

具体职责如下:

1、组织、委托和督促各执收单位做好非税收入的征缴入库工作,全面落实非税收入“票款分离”的执行。

2、组织实施全县城区基本建设项目非税收入“一票式”直接征收管理。

3、核定全县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征收计划,组织实施非税收入计划的执行。

4、负责全县非税收入征收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报表报送。

5、负责非税收入银行汇缴结算账户资金的核对、清算与划解。拟定县本级非税收入统筹方案。

6、负责本县非税收入执收单位和项目执收编码的审核及申报。

7、落实国家彩票公益金管理政策,监督彩票公益金项目支出。

8、负责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资金项目的审

1核申报及监管。

9、负责保障性住房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及监督。

10、负责本县财政票据的购领、使用计划的申报,实施财政票据发放、保管、核销、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审核、办理《财政票据准购证》。

11、参与非税收入的清理整顿和已取消(或调整)的非税收入项目和标准的督查落实情况

12、开展非税收入日常监督和专项稽查,依法查处各种违反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和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受理违反非税收入管理政策的各类举报案件。

13、负责组织协调商业银行做好政府非税收入代收工作。

15、配合物价部门做好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审。

16、承办县委、县政府,上级业务部门和县财政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2011年开展的工作:

1、进行非税收入宣传,提高执收部门思想认识。

2、圆满完成年初核定的非税收入征收计划。

3、银行代收工作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系统征缴率达100%。

4、对城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完善“一票式”征收。

5、强化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确保应收尽收。

6、切实加强了彩票公益金、保障性住房补助资金和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专项资金的管理。

7、进一步加强票据管理,实行以票管费。

8、按照局领导安排进行了涉农收费及支农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9、对医疗卫生等部门财政票据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10、配合物价局圆满完成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审工作。

11、加强非税收入日常监督,规范单位收入行为。

县农业局资金管理制度 篇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实施意见》(X政办〔2016〕X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X政办〔2016〕X号)和《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X发〔2016〕X号)精神,进一步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县范围内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的整合范围、资金使用及监督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各乡镇、开发区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编制本乡镇、开发区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项目计划,组织项目申报、项目实施、资金核算、档案管理等工作。

县扶贫部门负责汇总编制全县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项目实施计划,建立分类别项目储备库,会同财政部门制定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及整合项目任务清单、绩效清单,明确建设任务、补助标准、资金规模、筹资方式、绩效目标、时间进度等,组织开展项目立项评审,以及组织协调、材料审核、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工作。

县财政部门负责财政扶贫资金的筹措、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严格财政资金监管。

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计划的审定和批复,以及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规模的审查确定,审议“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及项目任务清单、资金整合清单、资金绩效清单”,经县委常委会审定后,报省、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

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依据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的整合项目任务清单,制定本部门统筹资金支持脱贫攻坚具体方案,加强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管理,指导乡镇、开发区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并进行审查报批,督促乡镇、开发区实施项目建设,组织检查验收,协助开展绩效评价等工作。

第四条财政涉农资金要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统筹整合使用,确保支持脱贫攻坚:

(一)统筹规划、稳步推进。

根据精准脱贫总体要求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围绕全县脱贫攻坚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引导、应整尽整、统筹安排、稳步推进”的思路,开展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工作。

(二)整合资源、增强合力。

按照“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要求,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撒糊椒面”局面,集中财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三)瞄准贫困、精准施策。

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针对贫困户、贫困村的不同特点与需求,分类规划到村到户项目,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精确瞄准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

(四)明确职责、注重绩效。

以乡镇、开发区为项目实施主体,并承担资金规范有效使用的具体责任。推行“项目任务清单、资金整合清单、资金绩效清单”管理机制,上下联动,各司其职,实现项目、资金、绩效的有机统一,确保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第二章整合范围

第五条除直接补贴农民资金、救灾资金和有明确用途或有特定任务的项目资金外,将中央、省、市、县级财政当年安排的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清理收回的财政存量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不含置换债券资金)、地方财政收入增量资金的20%以上部分等均纳入整合范围,做到应整尽整,各部门应予以认可。

(一)部门范围。

主要包括县财政、农业、林业、水利、发改、扶贫、国土、交通、住建、环保、旅游、教育、卫计、人社、民政、商务等部门。

(二)资金范围。

统筹整合使用的资金范围是各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

中央层面主要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林业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农村公路部分)、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贫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省级统筹部分)、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对农民的直接补贴除外)、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部分)、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全国山洪灾害防治经费、旅游发展基金,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建设部分(不包括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重大工程、跨界河流开发治理工程、新建大型灌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生态建设方面的支出)。

省级层面主要有:省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发展资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水利发展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补助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彩票公益金市县分成、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绩效奖补资金、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部分)、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省级配套资金(含农业产业化)、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资金(不含地方债分配资金)、环境保护及生态治理奖补资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城乡社区建设省级奖补资金、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以及省财政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建设部分(不包括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重大工程、跨界河流开发治理工程、新建大型灌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生态建设方面的支出)。

市级层面主要有:市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林业发展专项资金、“一谷一带”建设专项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补助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彩票公益金市级分成(支持乡村部分)、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乡村旅游部分)、文化强市专项资金(支持乡村部分)、计划生育事业经费(支持乡村部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乡村部分)、特色农业保险奖补资金、农村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农村公路部分)。

县级层面主要有:县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清理收回的财政存量资金可统筹部分、安排支持农业农村专项资金、县级地方债券资金用于脱贫攻坚部分等。

此外,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资金,也要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和贫困人口变化情况,精准有效使用。

第三章资金用途

第六条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农民能力提升等。

(一)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支持贫困乡村道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和贫困村人居卫生条件改善、扶贫移民搬迁等,着力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二)支持农村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贫困村种植业、养殖业、休闲农业、农副产品初加工业、农村电商以及光伏、乡村旅游等产业,着力推进产业脱贫。

(三)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重点支持教育脱贫、健康脱贫、社会兜底脱贫等,着力解决制约贫困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瓶颈问题。

(四)支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重点支持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水环境保护、坡耕地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治理等,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五)支持农民能力提升。

重点支持贫困户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使贫困群众真正掌握从事产业的生产技术,着力提升贫困群众的生产技能。

第四章操作程序

第七条县扶贫部门按照扶贫总体规划和当年计划会同县直有关部门制定项目任务清单。

第八条县财政部门会同县直有关部门将应整尽整的涉农资金整合到位,制定资金整合清单。

第九条县扶贫部门按照资金整合清单,根据资金的性质和类型会同县直有关部门落实到具体项目,确保项目成熟一个资金到位一个,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批复,并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复文件落实到具体的县直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条县直有关项目主管部门按照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复文件,会同县扶贫部门及时组织各乡镇(开发区)实施。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负责具体实施项目,监督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认真组织履行内所有项目招投标和办理相关政府采购等手续,对规划项目的立项、申报、实施、验收、报账和资金的使用管理负责。

第十一条项目竣工后,乡镇要及时组织初验,并报告县直有关部门和扶贫部门进行验收和审核,县扶贫部门牵头制定资金绩效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组织相关部门或聘请第三方对统筹整合资金的分配、管理、效果等进行绩效综合评价。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十二条县、乡镇(开发区)财政部门设立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扶贫专户,实行“专账、专人、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封闭运行。

第十三条资金整合清单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财政部门负责将整合的资金划入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专户,项目主管部门或乡镇根据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项目批复,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部门申请、分管副县长审核、常务副县长审批),财政部门根据统筹整合项目的任务及性质将资金划拨至项目主管部门或其所对应的财政部门资金管理专户或项目乡镇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确保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用于脱贫攻坚。

第十四条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乡镇或相关项目主管部门报账,资金直付项目施工单位和商品、劳务供应商。对涉及支持贫困户的项目资金一律通过“一卡通”进行发放。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十五条各乡镇各部门要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明确职责、落实措施、加强沟通,建立运转灵活的工作协调机制,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部门、乡镇联席会议,查摆和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妥善加以解决,稳步推进整合工作。

第十六条各乡镇各部门要科学编制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注重乡镇与部门规划的衔接一致,保障按计划稳步实施脱贫攻坚项目,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第十七条各乡镇各部门要将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政策文件、资金管理办法、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项目任务清单、资金整合清单、整合资金绩效清单等信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介向社会及时公开,并建立扶贫项目行政村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八条县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加大审计和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开展督查检查,采取“月调度、季检查”的方式,对项目实施缓慢、资金滞留的乡镇和部门予以通报并约谈;积极探索引入第三方独立开展绩效评价,引导贫困人口主动参与。通过不断加大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第十九条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和有关项目部门对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套取、挪用、截留、贪污财政扶贫资金等违法违纪问题承担主体责任。对违纪违规行为,由县纪检监察机关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县财政局会同县扶贫办负责解释。

县农业局资金管理制度 篇6

为了加强对涉农价格和收费的监测管理,提高政策执行力,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国家发改委及省、市价格主管部门相关文件规定,结合龙马潭区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严格执行《收费许可证》制度。

(一)收费单位实施收费,必须凭有权部门批准的收费文件向县物价局申领《收费许可证》方可收费。

(二)《收费许可证》须悬挂在醒目位置,并公布收费项目和标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条完善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度。

(一)各乡镇政务中心设立涉农价格(收费)公示栏、村级设立涉农缴费公示牌。

(二)对合法的涉农收费项目,印制成《涉农收费明白卡》,通过村社逐级下发村民。同时,利用各种媒体作好宣传,提高涉农收费的透明度。

第三条实行涉农收费定点监督联系制度。

(一)各乡镇确定1个涉农收费监测点,选择2至5户农户作为定点联系户,负责监督所在地区域的涉农收费执行情况。

(二)对联系户发放统一印制的《涉农收费缴费登记手

册》,由县林业局落实专人负责指导填写并定期收集《手册》登统情况。

(三)建立互动联系反馈信息平台,定期研究、协调县内涉农收费问题和矛盾,进一步规范我区的涉农收费。

第四条坚持价格(收费)举报监督检查制度。

(一)县林业局纪检室举报电话3225474价格举报电话畅通,对群众举报的涉农乱收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回复率达100%。

(二)严肃查处乱收费的部门和单位。对涉及人的,按干部管理权限,移送有权机关查处。情节严重的,通过媒体公开曝光。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研究 篇7

1 注重抓自筹资金的落实

自筹资金能否足额到位是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邵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要从三个方面狠抓落实,实现了各单个项目自筹资金到位率达100%的目标。

1.1 强化主体意识

在落实农民自筹资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项目区群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针对项目区个别乡(镇)、村自筹资金不能完全落实的现象,采取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内召开乡(镇)、村干部和党员、组长及群众代表会议的办法,使项目区群众充分认识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农民自筹投入的必要性,消除了项目区群众对自筹投入是摊派和增加农民负担的错误认识,增强了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遏制了自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情况的发生。

1.2 分解自筹任务

在项目工程启动之初,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就以群众受益情况为标准,把农民自筹现金和投劳抵资、以物折资的具体指标分解到各村、组、户,采取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组长包户的“三包”筹资机制,层层落实筹资任务。自开展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全县共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3个,项目区群众累计自筹1798.32万元,其中自筹现金147.82万元,投工投劳以及以物折资1650.5万元。

1.3 建立激励机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制订出台了具体的激励措施,对项目区自筹资金完成好的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统一安排一些农业措施的投入;对自筹任务完成不好的村,调减项目资金投入。同时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项目区群众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热情,激发群众投工投劳的积极性。

2 注重抓开发资金的运行

开发资金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开发项目的质量。近几年来,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从三个方面入手,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资金的合理使用。

2.1 合理安排资金

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在项目资金的安排上,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的支出范围和上级批准的项目计划执行,结合项目效益情况,把财政无偿资金优先安排到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项目上,而把财政有偿资金优先安排到有直接效益的农业产业化和多种经营项目上。资金使用上实行先用群众自筹资金,再用财政资金。

2.2 健全规章制度

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为指针,明确资金管理的具体办法和步骤,认真执行新的会计核算制度和年度审计制度,坚持县级财政报账制这一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管理制度,从实际出发规范资金运行管理程序。一是执行预付款申请制度,按照合同和工程建设进度进行工程预付款的拨付;二是健全预决算制度,确保项目工程资金不超支,同时杜绝白条入帐;三是规范项目工程管理人员、资金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共同签字的报账制度;四是强化工程概预算制度,特别是认真搞好项目工程施工前的资金预算,减少计划与实施之间的差距,有效防止工程超支。

2.3 严格资金拨付

一是做到“三严一坚持”。三严即严格按照批复项目计划拨付资金;严格按照工程进度拨付资金;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情况拨付资金。一坚持即坚持先用自筹资金,后用国家补助资金的原则。从而确保项目工程及时启动和按期保质完成,促进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二是坚持“一支笔审批”。对项目区应拨付的项目工程资金,按照审批程序经过核实和审批后,将资金落实到项目实施单位,通过层层监控的资金运行程序,确保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三是做到“三专、四统一”。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做到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帐核算;实现统一支出科目、统一核算、统一支出手续、统一支出范围。对项目资金的支出和拨付实行银行转帐结算,堵塞现金结算可能带来的资金管理漏洞。

3 注重抓开发资金的监管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规模较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要求标准高,资金投入数额多。因此,我们采取加强财务监督的办法严控支出范围,较好地保证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使用。

3.1 认真做好工程计划

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切实落实项目评估和论证工作,建立严格的项目评审责任制,提高项目评估论证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选项目的科学性;二是每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都邀请人大、政协、纪检、审计等部门加强对项目预算的监督,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杜绝暗箱操作,降低工程造价。预算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改,除个别工程有增有减外,结算工程款要坚持与预算资金相衔接。

3.2 实行资金运行监控

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要按照项目工程的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分段检查、审核、规范资金的使用范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要加强项目资金的年度审计工作,主动邀请审计人员深入项目区进行现场评议和追踪审计。

3.3 加强财务审计监督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验收前,必须由有资质的部门进行项目审计,严禁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挪作他用,确保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项目竣工后帐簿、凭证、报表、合同、立项批复报告、文件等存入财务档案,按照财务档案要求妥善保管,以便查阅使用。

摘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渠道多,资金管理每一个环节的缺失或弱化,都有可能导致资金运行链条出现断裂。为保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近几年来,邵阳县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过硬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管理水平,推动了全县农业综合开发事业的蓬勃发展,收到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县农业局资金管理制度 篇8

作为中国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新希望是中国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及农牧企业,拥有中国最大的农牧产业集群,连续四年名列中国企业500强之一。是什么支持着中国农牧业企业的领军者新希望又好又快地发展运行?

布局农牧帝国的杀手锏

20世纪80年代刘永好以饲料业起家,成立于1982年的新希望集团前身是南方希望集团,是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四兄弟创建的大型民营企业——“希望集团”的四个分支之一。在南方希望资产的基础上,刘永好先生组建了“新希望”集团。尽管新希望在中国农业领域已处于第一集团军,然而与房地产、钢铁、互联网等吸金行业相比,农业显然是一个投资长、回报慢的行业。因投资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获利颇丰的刘永好坦承,2004年前后,甚至有人向他建议,干脆把农业卖掉算了。

最终,刘永好和他的智囊团队达成一致认为,中国的农业产业将迎来快速增长的大曲线。这一判断来自于刘永好的观察:伴随城市化进程,农产品的生产者正越来越多地变成消费者,这必然造成小规模养殖在萎缩,而市场需求却在增加。他决定撬动资本的力量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利用新希望多元化布局积累的资本重新打造一个新农业。

2011年1月26日,新希望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希望财务公司)经银监会审批后正式成立,成为目前国内仅有的5家民营企业财务公司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以为农牧业服务为主导的财务公司。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成了名符其实的“金融家”,财务公司成为刘永好布局农牧帝国的杀手锏。

新希望集团财务公司总裁荣国跃告诉记者,格局清晰、产融结合是集团总裁刘永好先生为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进行的规划,如今在新希望农牧(000876.SZ)整体上市、新希望化工借壳ST宝硕(600155.SH)上市之后,新希望四大板块中金融与投资的整合越发凸现,而财务公司的成立,直接获得金融营业许可证则被刘永好认为是继入股民生银行等金融投资后又一次深度进入金融领域。

据介绍,新希望集团旗下有400多家企业,可能一半要去传统银行办理存款、一半要去办理贷款。财务公司成立可以为新希望集团每年近1000亿的销售收入办理结算,而且可以更合理、统一地统筹安排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随着新希望业务的发展,未来在新希望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成员企业达到10家的区域都可以设立新希望财务公司分支机构。同时,新希望财务公司也确定了“一个系统、三个平台”,即一个核心业务系统,实现搭建集团资金结算平台、集团资金运营平台、集团金融管控平台的管理体系。荣国跃表示,新希望财务公司未来将更好地发挥综合金融服务功能,不光是把新希望企业成员的资金管好、用好,更要为推动“三农”产业发展插上金融的翅膀。

产融结合的运作之道

盘点中国的农牧业企业,新希望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中国向来不缺乏单一产业链条上的巨头,如肉制品加工环节的双汇、雨润,把持国内鸡肉加工处理的山东六合集团。但最终,新希望2005年并购全国最大的鸡饲养、屠宰、加工巨头六合集团,几乎擒获整条禽类生产链;通过控股华北地区最大的生猪饲养和加工企业千喜鹤,新希望还一举进入猪肉这一中国需求最大的肉制品行业。

新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一路补足短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锻造了养猪、家禽、奶业三大产业链。2010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如期实现五年规划目标,销售收入突破560亿元,跨过世界级农牧企业的初级门槛。

这一系列的大跨步发展都需要新希望财务公司作为“资金池”,发挥金融功能为其保驾护航。而资金池只是新希望财务公司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还需要为新希望解决更多资金管理上的难题:

作为一家大型企业,新希望的集团资金管理现状主要是成员企业众多,且分布范围较广;合作的商业银行较多、银行账户较多;资金存贷两高现象仍较严重;资金不平稳现象严重;资金运用效率不高。

对于新希望而言,这些难题之所以能顺利解决很大程度上在于着力打造了企业资金管理平台。据该平台服务商厦门融通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介绍,这一资金管理平台遵循以客户为中心,业务、账务分离的设计思想,是一个为财务公司开展金融业务提供服务的信息支撑平台。同时,为了兼顾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内部金融机构为集团管理提供服务的需要,该平台还具有为集团提供资金监控、集团分级次资金池管理、资金预算控制等综合性管理职能。

新希望财务有限公司的企业资金管理平台由网银系统、银企网关系统、核心业务系统组成。其中核心业务系统是财务公司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平台,也是各周边系统的核心组成。账户管理模式采用分收、统支的方式,各成员单位保留银行收入账户。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内部银行,为各成员单位开立内部账户,当业务收入的资金进入银行收入账户后,自动通过资金归集的方式转存入财务公司内部账户,实现集团内的资金集中。成员单位需要对外支付时,通过网银提交申请,由财务公司通过在各银行开立的财务公司头寸账户统一代理进行支付。

除此之外,新希望财务公司还基于整体的信息系统平台开展了金融、结算、贷款、票据等业务以及资金预算编制及审批、资金总量及分布统计、资金内部调配等管理职能,为各级经营管理层提供实时资金信息,做到资金实时过程在线控制;同时为集团、事业部、三级公司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有效运用资金,提高集团资金收益水平。

借力企业资金管理平台,新希望坚实地走出了产融结合的第一步。

资金管理,任重道远

目前,我国国内的金融市场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中,资金管理软环境离欧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国内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国内资金管理发展较快的企业集团,已开始注重资金的精细化、精确化管理,积极开展资金的投资理财业务,加强资金的流动性管理。谋取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中国集团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势必带来更为复杂的集团资金管理。未来,如何保证新希望集团境外资金的安全性、有效性都将成为未来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新希望财务公司“司库型”的资金管理之路,仍任重道远。

与此同时,随着未来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发展,企业融资和投资渠道的不断增多,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涵也将不断扩展。如何进一步保证和促进新希望集团稳定且低成本地获得长期战略发展所需多渠道、多品种的市场资金,如何满足集团、事业部、三级公司不同的金融需求,提供更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如何更好地配置资本、控制风险、创造价值,仍是新希望财务公司未来努力的方向。

刘永好这样形容新希望财务公司的使命:“不管金融的蓝图如何美好,财务公司最终还是要回到为新希望的农牧主业服务上来。”新希望财务公司的目标是建立适应世界级农牧企业的集团资金管理和运行模式,其任务不仅是加强集团资金风险管控,注重资金的精细化、精确化管理,更要为大农牧全产业链服务。

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篇9

摘 要: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当前我国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针对农业技术推广中资金管理现状的分析,为了研究的顺利进展,本文将范围缩小到县市一级,选取湖南省永州市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市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使用、支配等系列问题,对探讨县级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管理问题具有可行性和代表性。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管理

一、研究区域农业发展情况介绍

永州市是湖南省南边农业大市,处于湘桂粤三省交会处。先名“零陵地区”,还有其他许多别名,如“竹城”等,1984年,该市被一分为二,原来的零陵市被撤消,重新命名为永州市和冷水滩市。但十年之后,1995年,又撤销了两市,重新设立永州市,分成零陵与冷水滩两个区。总面积2.24平方公里。从古到今,永州市在两广、海南与西南等各省份的交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又是湖南对外进出口的咽喉,素有:“南山通街”一说,历代帝王之国,其自然环境、水质等,都在湖南省排行第一位。当前该市产业结构以实现高速、稳定的经济与社会为第一发展目标,并经过不断努力,形成了以绿色食品、自动化机械、高质量纺织、冶金和建材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永州市历经多次合并、更名、调整后,在农业发展路径上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并由传统的区域布局向对外开放型生产发生了转变,不断发展现代农业并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当前永州市共因辖管9个县,2个区,共192个乡镇,5349个行政村,总人品口600余万,农业人口470余万人。土地面积2.24万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470余万亩,(水田面积380余万亩,旱地面积83万余亩)。

全市共有5个粮食大县,而且这些县在全省粮食总发量中也排行靠前,当前有8个生猪大县,同样地,在全省全部排在前列。可见,永州市是当前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

二、永州市农业科技推广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永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这些成果并不成熟,也只是阶段性的,这些成果还无法使整个永州市农业发展成为湖南省的绝对性农业大市,更不太可能在国家农业发展中充当主角。当前,永州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体系建设不乐观,正面临着“断线与断网”的局面。据调查,永州市目前各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中,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年人均财政下拨的款约为4000块,其中一部分为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经费支持,其他所需的经费需由地方解决,或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自行解决,或者由其他经营组织创收等。大多数乡镇农业农业技术推广站都没有正规的办公场所,推广人才的住宿问题更是无从谈及,他们没有既定工资,生活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也没有保障。全永州市当前共有183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而能够分到独立住房的、有独立经营门面的一半者不到,只有83个,且这些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各种条件非常艰苦,场所极其简陋。

(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经费机制改革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对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安排通常都是包办包揽,这是由于当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农业行政机构的组成部分,且我国当时被告的是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当初国家实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如此同时,国家政府的改革也如火如荼。这次改革,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来说,其表现就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定性为事业单位,且从农业行政机构中相对独立出来,从此,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行了政事分离,也就是实行财务、人事、工作等相对独立。1986年,中央财政部就国营农业事业单位预算和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中指出:“对有固定收入的单位,实行‘核定支出、包干使用、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管理方案;对那些有经常性和稳定性收入的来源,但又无法达到管理经费自给自足的事业单位,要实行“定期、定额补助,增收节支留用、减收超支不补、一定几年不变”的管理方案。对于那些能够按照企业化管理要求对本企业进行独立经济核心的企业,特别是对于实行经费自给有余的企业和单位,实行独立核心,让企业自负盈亏,除非有特殊规定或者政策所向,否则不再给予其他方面的拨款。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主要体现于三点:

第一,实行事业费包干、节约提成、创收奖励的政策,农业行政部门的统收统支政策取消。经费包干,其包干的基数和依据是根据编制与实有人数之间,按照一定的人头费标准来核定的,这一政策一般是一定就是好几年,最少三年内不得改变。

第二,取消全额拨款政策。事业费标准不再统一,因各级各地财政情况不同而各异。通常情况下,中央、省、市三级基本实行差额拨款。对于基本工资、少数部分办公支出,由政府作出基本保障。这一改革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为事业单位,其自主权得到最大化扩张,然而,其经费压力却日益加大。较大一部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如果不努力地创收,他们是很难于维持下去的。也就是说,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其实还是实行国家与机构共同协调发展的政策。

第三,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大多数是由同一级财政主管部门来负担的。该级机关的上一级机关在对其进行经费资助过程中,只对基建费、专项费等,给予一定量的补助。由于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95%以上都集中在县和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因而这两级财政是负担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主体。

从以上分析来看,我国当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事业费、项目费、推广机构创收费用。其中项目费对于县级以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来说,基本不存在。但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费的结构指标却能够直接体现系统经费的结构现状,这是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中,有机构成的最直接体现,同时能够直接反映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经费与所从事业务的经费之间的比例,同时还能反映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系统内部支持机构运转的资金与实际用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资金比例。

(二)永州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事业费总量分析

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费总量的异动情况。2005年-2014年,十年内,因政策变动,政府对事业费的投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以述分析可知,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投资往往是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具体实际进行的。

(三)永州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事业费支出分析

上一篇:文案策划职务说明书下一篇:初二英语备课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