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经济生活教学

2024-09-24

高中经济生活教学(共9篇)

高中经济生活教学 篇1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摘要:任何学科都或多或少与生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学科是由存在于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建立的,人的生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科的生活性。地理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它的身影。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农业生产需要地理知识,国防建设、外事活动甚至对外贸易均离不开地理知识。由此,为高中地理教学注入生活活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

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就是地理教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而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便是运用地理知识于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现如今的高中教学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机械地灌输知识,学生机械地接受,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实际生活运用的能力十分不足。面对这种状况,高中地理教学急需改革。改革的重点便是拉近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促进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将生活和地理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进而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使之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具体而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包括了内容生活化、过程生活化、目的生活化。此外,还必须遵循生活化、针对性、科学性、发展性、真实性等原则,构建系统而全面的地理生活化教学课堂。

二、实践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符合课标要求,凸显地理学科价值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对分析和解决当前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对此,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就对地理学的课程性质进行了强调,甚至要求学生立足课堂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学习,继续构建地理终身教育,赋予了高中地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时代使命,凸显了地理学科的价值。

2.符合学生实际,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地理生活化教学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而更好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多种生存技能。和传统的填充式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机械式学习转变到新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当中,兴趣更加浓厚,积极性更高,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符合社会需要,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生活化教学将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强化学生的生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思维,使之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应用型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更多的人才资源。此外,地理生活化教学也为教师提供了理论学习的机会,改变了教师传统教学观念和手段,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二、生活化教学

1.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为了有效增强高中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是必要的,这需要实现地理实践观察模式及地理实践调查模式的结合,优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能够充分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生活中相关地理现象的解释。比如,在交通运输布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状况、经济发展状况、居民生活状况等进行调查,让学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这些地理现象的解释,然后让学生提出相关的建议,通过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开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2.教学实验活动的开展

高中地理知识理论具备抽象性的特点,有些基础差的学生难以进行相关地理难点知识的深入性理解,为了实现学生知识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进行各类实验活动的开展,实现对相关教学工具的使用,将抽象的地理知识教学过程转换为具体的视频演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多媒体设备、地球仪等教学工具的灵活性使用,如果教学条件允许,可以进行相关地理实验的创设,通过对实验活动的展示,为学生进行各类地理现象原理的解释。比如,在地球自转及公转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地球自转及公转过程的视频动态演示,也可以利用地球仪及手电筒进行地球自转及公转过程的现场??验,确保所教授地理知识的生动化、形象化,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增强。

3.寻求生活支撑,突破难点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教师不应只是强势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应积极寻求它们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以实现重难点知识传授的有效突破。同时,这种生活实践与理论知识的联系,能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以教学“热力环流”为例:若是直接地给出“热力环流是地表受热不均引发的”这一结论,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就比较抽象,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此,可用日常生活中的“烧开水现象”辅助解释:在烧开水过程中,由于壶底受热程度不同,会出现“中间气流上升(水沸腾后蒸汽会顶起壶盖),而四周气流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就类似于热力环流――地表受热不均引发气流的上升或下降,进而导致气压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犹如“给自行车打气”:当地表受热形成上升气流时,近地面的气压就会变低,而对应高空区域的气压则变得高起来。用同样方法可以分析受冷地区的气压。前后两种教法相比较,孰优孰劣自然不言而喻。

4.多种渠道渗透“生活化”地理知识

地理知识的掌握仅仅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生活化较强的特点,挖掘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生活化”地理知识的渗透,以学生日常所见的多种工具作为渗透的平台,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现代网络的运用,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之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相关的地理知识,并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所获取的地理知识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让学生体会到分享的快乐。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经常观看一些有趣的地理节目,以便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地理书籍。当然,所选择的课外书要以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前提。实践证明,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地理生活化的渗透不仅能够增强地理教学的生活化趣味,而且对学生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慧.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J].中国教师,2014,(S2).[2]白璐.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1,(18)

高中经济生活教学 篇2

一、善于寻找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将生活实例引进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新课的安排是否得当,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教学效果的良好与否,取决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寻找生活中的物理素材,把学生熟悉的、蕴含着物理规律和物理原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将教材中单调、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还原为实际生活的物理情境,让物理教学生动又切合实际,使学生感悟其中的物理知识。

如:讲到超重和失重时,采用简短的自拍视频(如利用学校隔壁小高层的电梯,让学生站在体重计上,观察电梯运行中体重计示数变化情况),这样就很好地解释了超重与失重、实重与示重的概念;讲曲线运动中的速度方向时,从实验室拿来砂轮,让学生直接观察炽热微粒的飞出方向,更直观地说明了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学生看到视频中熟悉的同学和环境,学习兴趣迅速提升,与老师的配合也更加积极、踊跃。

二、利用熟悉的生活材料自制实验仪器,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感受。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物理研究方法的认识、研究过程的体验,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实际教学中,实验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有时实验室器材短缺,几个班级同时开课不够用;有时在进行演示的过程中,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只有靠得近的学生能观察到;有时实验仪器结构复杂,只能由教师操作,学生只能观看,不能动手,缺乏真实体验;更有时实验现象持续时间短,对测量造成困难……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如:易拉罐、乒乓球、橡皮筋、饮料吸管、胶带、汽球、儿童玩具、废旧电器零件、鸡蛋、建筑和装修的各种边脚料等来做物理实验或自制实验仪器。不仅能让学生逐步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真实感受,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还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如:《向心力》一节“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演示实验中,让小球沿事先画好的圆做圆周运动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即使成功,圆锥摆的运动持续时间也不长,造成周期的测量误差较大。笔者利用小电风扇的电动机带动圆盘转动制作了一个电动圆锥摆,使得实验稳定,测量精确。

三、选择有实际科技背景或以真实物理现象为依据的问题设计习题。

《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在设计练习和习题时,应选择有实际科技背景或以真实物理现象为依据的问题,习题的背景可以从物理学史、生产和生活的实际、现代科技等方面选取。此类题联系生活实际,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能量的守恒定律与能源》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曾采用了这样一个例题。据专家介绍变频空调比定频空调要节能,因为定频空调开机时就等同于汽车启动时,很耗能,是正常运行的5至7倍。空调在工作时达到设定温度就停机,等温度高了再继续启动。这样会频繁启动,耗电多,而变频空调启动时有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而运行过程是自动变速来保持室内温度,从开机到关机中间不停机,而是达到设定温度后就降到最小功率运行,所以比较省电。阅读上述材料后,探究以下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变频空调节能,运行中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B.变频空调运行中做功少,转化能量多

C.变频空调在同样工作条件下运行效率高,省电

D.变频空调和定频空调做同样功时,消耗同样电能

此题中,要选出答案对学生而言不是非常困难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平时家用空调被搬到了物理习题中,并用物理知识做出了明确解释。

四、引导学生课外探究,积累生活中的物理信息,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处理,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

由于受到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物理中涉及的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缺乏真实的感受与了解,建模较困难。生活经验与体会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教学时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多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多进行课外探究,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从这些生活经验和体会中学习、理解物理知识,并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的认知过程。其次是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摆事实、讲道理的科学态度和习惯,注重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概念的过程,了解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建立概念,归纳规律的过程中受到物理思想与方法的熏陶,提高物理建模能力。

如:(2011年江苏卷第4题)如图所示,演员正在进行杂技表演。由图可估算出他将一只鸡蛋抛出的过程中对鸡蛋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

A.0.3J B.3J C.30J D.300J

此题看似简单,但是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就不会知道一个鸡蛋多少重;如果不会仔细观察、进行比较,同样不能求出鸡蛋抛出后上升的高度。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物理知识只是物理学习的一个方面,把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生活原型,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是物理学习的另一个方面。在教学中我们若从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物理现象入手,把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引入到物理中来,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自然地应用于生活,将物理与生活巧妙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提升科学素养和品质,就可以使我们的物理和生活更加精彩,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回归生活”。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的物理教学也应该构筑在生活的基础上,做到物理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本文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习题教学和课外探究中隐含的“生活化”元素出发,展开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物理现象,生活经验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人教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经济生活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经济生活

新课程的实施给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新的曙光,《经济生活》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本文将以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学模块为视角,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师思政专业经济学教育教学策略加以探讨。

一、《经济生活》课堂教学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大多数教师都是在这种旧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对课改仍持观望谨慎态度者比比皆是,于是出现许多老教师不如年轻教师更能适应新课改,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倾注心力全方位地梳理知识点,却忽视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明显忽视基本技能的教育的情况,导致学生只会熟记事物的特征、概念,却不识实际事物。此外,许多教师开始关注情感的培养和熏陶,整个课堂师生互动、情感沟通的比较好,特别是那些观摩课、公开示范课,但教学中似乎缺少了知识点的强化与巩固。主要表现为放手让学生讲,教学缺少知识归纳作业、答卷中暴露出学生缺乏对知识的表述、理解、整合的能力,土话白话比较多对材料、观点和设问的阅读能力、运用理论术语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等。

2.探究问题的泛化

一方面,教师将《经济生活》探究教学当成了提问教学,借"满堂问"的教学策略改变传统政治课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认为课堂上"声声不息"、绵延不断的学生作答声音最能够响应新课改所倡导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理念,因而一律采用"一问到底""一探再探"的形式组织教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次数、学生质疑的频次急速增加,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经济内容与探究教学的适应性如何、不同层次与不同个性的学生和具体探究问题的适应性如何、探究问题的设置与提出是否合理有效等问题却极少关注。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为了充分彰显学生在探究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探究问题的权为全权交给学生。教师对学生提出和选择的探究问题不加限制,学生可根据探究情境或探究材料任意决定所要探究的问题和对象,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存在着探究难度过大或过小、偏离探究本义、缺乏探究价值、缺乏探究可行性等缺陷。探究问题的泛化导致了课堂探究效率低下、探究成效不明显,这是当前《经济生活》泛化探究表现得最突出的一方面。

二、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1.研读课程标准,领悟“课程理念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要完成三维目标我们认为教学中要把握好两条:一条是用好教材。人教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新教材特别强调主干知识的逻辑性、理论性、强调能力主导、强调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条是重视过程。课堂教学由仅仅关注预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变为还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和需要,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做到过程中有方法,过程中有情感,过程中有态度,过程中有知识。

2.注重教学预设、走向课堂生成

教科书只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教材的主要观点在教学中是一定要得到落实的,而实现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教材的具体表述不是圣经,同样值得推敲商榷和补充,教学问题的产生或多或少和我们教师的教材观和对新教材的把握有关系,我们决不能做教材的奴隶。教师要关注现实的经济生活,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学会用教材教学。因此要求教师整体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并抓住教学重难点。例如,第十课的“市场”“市场秩序”“社会信用制度”这些概念,虽然在教材中出现了,但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而有些知识点虽然有进一步的解释,但要么以生活化的方式来解释,要么将解释放入辅助文。

3.加强讨论探究,提高探究的深度

在讨论中教师要随时抓住有效讨论点,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追问,教师在进行追问的时候。首先应该听清学生的回答,而且教师的追问应该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不应该带有强迫的性质。教师需要大胆的丢掉原有设计,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对问题的讨论应把握时机,把握好学生思维的高潮,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明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把握讨论时机: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组织讨论;在知识易混淆处讨论;在教材的重点、关键处组织讨论,尤其是对一些概念、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组织讨论;在概括结论时组织讨论。其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交流(讨论、辩论)的习惯,使学生既能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又能容纳别人不同意见,养成自信与谦虚的品质:认真倾听,让各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其他小组成员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其他小组代表的发言;独立思考,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避免出现在小组交流中盲目从众的现象;鼓励学生表达观点,积极参与到讨论之中,踊跃代表小组发言,积极补充看法;遵守讨论规则和课堂纪律,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最后,教师还需要检测学生是否真实参与了课堂讨论。学生是否真实的参与了课堂讨论,参考对照标准如下:即学生们参加讨论主要是为了引起注意吗?对话是围绕所选课题进行的吗?学生们是不是在不同的间跳跃,而不做深入的探究?讨论仅仅是说出自己的观点,还是学生们之间彼此的回应?

三、结语

“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实施新课改的目的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一线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努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摸索适合学生乐学、爱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生活》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大雨.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高效教学初探[J]. 学周刊,2015,20:153.

[2]周强. 共享: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走向生活——浅谈高中思想政治共享课堂教学策略的教学目标价值[J]. 华夏教师,2015,06:22-23.

[3]李瑞祥. 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现代交际,2015,10:218.

[4]邱爽.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思政专业经济学教学策略研究——以高一《经济生活》教学模块为视角[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95-99.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探析 篇4

王嵩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

摘 要:目前由于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素质的提高已经受到各方的广泛重视,物理作为高考重要内容之一,受到了各界的广泛重视,因此教育工作者不断的研究,探讨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从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入手,提出如何提高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物理;生活化;策略

自高考制度恢复后,高考已经成为我国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重视,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考试内容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物理作为高考中的重要一项科目,考查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对物理理论的应用能力,因此教育界在不断地研究新方式,以不断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实现应试与学生素质的平衡。

一、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1.物理课程性质的要求

高中物理教学是目前普通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是一门探索物质结构、运动及运动规律的自然学科,物理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关系到我国的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因此高中物理教学的性质决定了高中物理教学要从实际生活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质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高中物理教学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现代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高中物理改革的需要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新的课程目标要求,高中物理教学要不断提高物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物理教学内容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生活的参与度。物理知识本身就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从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而来,现实生活中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因此,提高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程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困难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高中物理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

二、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提高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并非异想天开,很多教育学者已经在研究高中物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面我们探讨一下如何将高中物理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1.教材内容的生活化

教材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材编制部门要尽量在教材中避免出现大篇幅的理论知识,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理解,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物理知识是人们对生活中出现的相关现象的总结而得出的理论成果,是一门有关生活的学问,教材编写时要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得出物理理论,有时可以配上相关图片,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编写有关弹力的问题时,先从生活中的水果秤和弹簧秤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相关知识,最后教师再进行讲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高中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关键时期,教师更要注重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传授,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前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扩大教学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这不是靠记住几个公式,会做几道题能够达到的,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融会贯通,加强学生读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自由落体运动作为物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增加自由落体的相关的实验,通过对纸、粉笔和小石块等物体的实验,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3.实践内容的生活化

理论是从实践中获得,物理知识也不例外,物理的生活化教学是一项新的教学方式,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不是机械地背诵公式和反复的题海战术,由于高中物理是一门生活化较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侧重引导学生不断强化实际理论知识的应用,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首先学校要向相关部门申请,增加学生的教学实践设备、设立实验室,同时学校要加大实验室的对外开放,让学生能够有便利的实验条件,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只有各个方面协调配合才能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真正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目标。

总之,物理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高中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高中生学习既有升学压力,又有多年来的固定思维和学习习惯,因此想要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物理应用素质,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将生活元素与物理内容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平衡应试和学生素质,强化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完成物理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为国家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康响秦。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方法的探究[J]。教育学术,(07):67-68.

[2]邵灿刚。浅谈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2011(11):18.

高中经济生活教学 篇5

数学来源即人类的日常生活,其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数学经验的不断总结,逐渐形成数学这门学科,并成为学生必修的重要科目。就高中数学而言,其教学内容与生活结合较为密切,能够切实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为此,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充分发挥高中数学的生活化特点和优势,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于教学效果的优化有着重要意义。应充分分析高中数学的生活化特点,以及生活化教学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进而制定科学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方案。

1. 生活化教学概述

所谓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入大量适当的生活素材,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教学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也能大大降低,充分发挥教学知识的生活性,将教学与实践内容有效结合在一起[1].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制度的不断推行和发展,生活化教学势必成为我国教学办法中重要的一种,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将现实生活和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确保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提升。

2. 生活化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较其它科目而言,其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教学难度加大,学生学习过程较为吃力,使得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同时,高中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不断增大,其目前学习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考学情况。因此,实现高中数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减小,学习难度降低,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当前高中教学中的重点关注内容[2].生活化教学作为趣味性较强且有着化难为易的优势,将其运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当中,能够有效简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和热情。

3.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策略

3.1 结合教学内容创建生活化教学情景。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当中,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较远,课堂氛围严肃,教学气氛枯燥乏味且凝重单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其对于数学知识较强的陌生感使得其学习效果较差。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建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都能有效拉近。如在开展数列知识的教学时,可将棋盘麦粒问题引入到课堂当中,并设问相应问题,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内容当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3.2 充分利用生活化实例进行数学教学。利用生活化实例进行数学教学,是实现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学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密切,高中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例当中也极为普遍。教师应当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知识,将生活化实例作为教学例证,既能使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简化,还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的亲近感,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大大增强[3].如在开展均值不等式的教学时,教师可充分结合商家打折促销的问题,使学生在折扣的计算过程中,实现数学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有效提高。

3.3 运用回归方式将抽象知识具象化。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回归到生活当中。在生活中,数学知识随处可见。教师应充分运用回归方式,使数学理论知识回归到生活当中,将抽象知识具象化,使数学教学过程更为简单化和直观化[4].教师可努力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如在进行函数f( n + t) 的教学时,教师可将日期的计算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假设某个周三的日期为 8 日,以 7 天为一个周期,可直接计算出下个周三的日期为 15 日,再下个周三的日期为 22 日,也就得出了函数 f( n + t) 式当中,n 代表周三和 8 日,t 则代表固定周期 7 天。

3.4 利用实践动手活动进行数学教学。将实践动手活动引入到高中数学教学当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使理论知识具象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将得到极大提高。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强、知识性丰富且切实可行的实践动手活动。如在开展指数函数教学时,为使学生对于函数 y = ax( a > 0,a ≠ 1) 的理解程度加深,可让学生利用白纸进行反复对折,并计算出多次对折之后的纸张厚度。利用底数、指数,计算出最终的 y 值,即算出了最终对折后纸张的厚度。学生的学习具象性更强,学习效果也就更佳。

3.5充分利用多样化数学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如在进行圆锥曲线的教学时,教师可收集相关多媒体资源,如宇宙行星的运行轨道,让学生直观看到解椭圆和双曲线、抛物线的运行方式,从而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得各理论知识中曲线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够串联起来。

结语

生活化教学方式,作为一种高效高质的教学方式,能够切实实现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实现其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确保其理解并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实现其未来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将生活化教学方式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创建生活化教学情景,充分利用生活化实例,运用回归方式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并利用课堂实践动手活动和多样化数学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实现其数学素养和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红星 . 基于生活化的高中数学教学分析 [J]. 青少年日记( 教育教学研究 ),(05)。

[2] 张琴霞 .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浅析 [J]. 学周刊 ,(23)。

[3] 王尚文 .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初探 [J]. 赤子 ( 中旬 ),(08)。

论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路径 篇6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必须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穿插生活实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 政治教学 生活化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气息,满足他们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增强他们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严重,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教学实践。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并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涵义

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利用生活讲解政治,做到生活经验政治化,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新的教学理念。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并且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所以,高中政治课程与现实生活内在的息息相关,也为政治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可能。因此,简单地说,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实质就是要将政治理论与实践以及学生的生活结合,多用现实案例来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并应用政治学理论知识。

二、如何在高中政治中实施生活化教学

1、引入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教育学及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若将生活实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课堂内容联系起来,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有趣的知识。通过设置特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深刻领悟学习内容。如学习“信用工具”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现人们在琳琅满目的商场中挑选需要的商品,挑选完所有需要的商品后,将小车推入到前台结账,有的消费者采用刷卡方式,而有的消费者采用现金方式。然后教师将画面定在这一刻,引入将要学习的内容,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眼球,将注意力集中在接下来的教学中。

2、精选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政治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把理论知识寓于社会生活中,实现生活现象和理论知识、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完美结合。高中政治教学是师生共同探求知识的体验过程,是对教材、各种环境的整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讲教材,应根据政治学

科的特点,结合学生在生活中触及到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现象,把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贯穿于政治教学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贴近生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的指明灯。这就需要教师在导入新课之后,通过引用生活例子,引导学生发问,或设置问题,进而激发学生思维,提高政治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师设置该问题后,学生也会对此问题好奇,从而积极思考,根据教师的引导,总结出影响因素。

4、创设体验性情境

学生受其生活空间、阅历、时间等的制约,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片面性,需要教师通过言语的或形象的手段,提供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帮助学生扩展认识,丰富体验。语言描述、多媒体展示是教师最常用的手段,尤其是现代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丰富、形象、生动的资源,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感性认识的扩展提供了帮助。

5.展现生活原型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原型于教学过程之中,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如在进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人民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为什么国家不能多发行人民币,让每个人手中的钱多一点,以此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呢?”这个问题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出相关知识:人民币作为纸币,发行量要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基础,过多会引发通货膨胀,过少则会导致通货紧缩。

6.体验生活,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我国新课改强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对于高中政治教学也不例外。课堂合作探究离不开生活实践,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之上,进行合作探究,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在探索实践中理解知识内涵。如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内容时,教师可组织一场辩论赛,让学生从中理解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可这样设置辩题,正方主题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主要靠劳动者个人观念及素质,反方主题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主要靠党和政府。根据班级实际人数组织分若干组,让学生自由辩论,并做好相应记录,课后上交给教师;教师也可从中选择一组上台表演,对其作出客观评价。采用辩论赛式的合作探究,不仅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关系,而且还能够激发发散性思维。

7.领悟生活,激励学生总结评价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导向及激励功能。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可采用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师生互评及生生互评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彰显学习自主性及互动性。通过多种评价,让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快乐,激励追求新的目标。如学习“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权及被选举权”内容时,全班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对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学生发表意见,然后,对这些意见教师可进行客观评价,也可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最终实现融洽的学习氛围,促进政治知识的内化。

结语

高中政治教学对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一定要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化联系,主要目的是用生活中的经验来解释思想政治课程中的难点,即不能将生活化和教学内容背离,也不能将政治课教学庸俗化,这样就达不到教学要求。教师要把生活引入到政治教学中,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价值和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阳。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2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篇7

有心的数学教师都希望能打破学习的闷局, 为这些“无奈”的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 带领他们从另一个角度, 重新欣赏他们从前觉得没有感情的定理、冷冰冰的公式、没有灵魂的运算符号, 让他们重新体验数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重拾学习的喜悦.这无疑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必须彻底改变目前数学学习的封闭状态, 让数学教学生活化.结合平时的教学情况,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善于用数学谈论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既可用数学方法去理解周遭的事物, 更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去加强对数学概念的认识, 使数学知识得以注入生活的生命气息.譬如说, 怎么去理解女士们爱穿高跟鞋的缘由, 怎么去掌握报纸上的广告和图表所提供的信息等, 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还可以深思平凡生活中一些为人所忽略的数学体验, 将教学的内容设计成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与已有经验, 用数学的方法描述问题并参与解决.

现在很多高中学校都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上来, 这样不仅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为宗旨, 而且切实认识到学生“非数学语言”与“数学语言”转化的重要性.但我们更应将数学应用渗透在日常教学中, 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加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而不仅仅是作为校本课程来开设.

二、用生活化实例引入数学概念

教材中所涉及的数学概念都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 都有着各自的实际背景,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重视从实际问题去引入概念, 抽象出概念, 使现实问题数学化.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去领略发现的过程, 培养其应用数学的兴趣.而不要简单地把由“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看成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 同时在引入数学概念之后, 也有必要对所依托的实际问题去做更深入的研究.

如在“二面角”教学中, 教材是这样引入的:“生活中, 修筑水坝时, 为了使水坝坚固耐久, 必须使水坝面和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时, 也要根据需要, 使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成一定的角度……”如此引入, 必然会使学生对二面角有了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 但也许是受课堂教学时间及新课内容的限制, 教材没有对其相关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教学中, 本人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些思考题: (1) 如何测出水坝的二面角? (2) 决定水坝二面角的因素有哪些? (3) 如果你作为一名工程总设计师或主管领导, 该怎样修建水坝?甚至可以与三角函数结合去构造更多的实际应用问题.

选用一个实际问题有时仅为引入一个概念, 岂不可惜!充分发挥实例的长效性, 做到一例多用, 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新课题.

三、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 可依托教学内容, 适时引入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作为知识应用的例题, 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毕竟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 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如在讲完《立体几何》中的球面距离的概念及计算后, 笔者曾设置过这样一个实例:上海靠近北纬30°, 东经120°, 洛杉矶靠近北纬30°, 西经120°, 试解释为何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由上海飞往洛杉矶的飞机需飞经美国的阿拉斯加.航线的开辟, 往往要考虑商业、经济客运、货运等诸方面的因素, 但无论如何, 应当使球面距离最短.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美国的阿拉斯加在上海的东北方向, 接近上海和洛杉矶沿大圆的走向.1993年4月7日,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MU583航班在阿拉斯加附近受强气流影响, 被迫降落在美国的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

现行数学教材, 对球面和大圆很少展开讨论, 而苏教版教材甚至对此内容已作删除, 这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 是件不大妥当的事情.

四、创设开放的“生活化情境”

1.捕捉“生活现象”, 创设数学情境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 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 去捕捉“生活实例”, 为课堂教学增添亮点.不难想象, 在新知识的教学中, 如果能引导学生以生活中的实例去联想、类比, 从具体的感性实例去抽象出数学知识, 不仅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 更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 在教学“两点间距离公式”时引入此例:燕隼和红隼的身体形态特征比较相似, 红隼的体形比燕隼略大.通过抽样观测, 已知燕隼的平均体长约为31cm, 平均翅长约为27cm;红隼的平均体长约为35cm, 平均翅长约为25cm.在某地发现两只形似燕隼和红隼的鸟, 经测量, 这两只鸟的体长和翅长分别为A (32.65cm, 25.2cm) , B (33.4cm, 26.9cm) .问:如何设计出一种近似的方法, 利用这些数据判断这两只鸟是燕隼还是红隼?这一问题提出后, 学生探求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利用“距离分析法”、“垂直平分线法”解决了此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又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还原“生活画面”, 创设数学情境

现实生活中许多鲜活的内容并未体现在数学教材中, 若教师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改革, 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 在课堂教学中描绘多彩的“生活画面”, 必然可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例如, 女孩子都爱美, 你知道穿鞋跟多高的鞋子看起来最美吗?在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利用“黄金分割比”进行相应的讨论, 建立数学模型.得到类似的结论:身高153cm, 下肢长92cm的女士, 应穿鞋跟高6.6cm的高跟鞋显得比较美.

3.模拟“生活经历”, 创设数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 更是要配置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原型, 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体验生活, 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以发挥其主体地位.如在“数列”教学中, 学生较为熟悉的经济领域中的存贷款、证券、期货、保险;社会问题中的人口增加、人口质量、土地及资源的利用及配置;环境问题中的水资源保护、空气污染、森林覆盖等等, 都可以引入到实际的教学中来.

4.拓展“生活时空”, 创设数学情境

数学教学有着时间限制, 教师不可能把课堂教学作为生活化教学的主战场,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更多地融入生活, 把生活作为课堂的延伸, 适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与思考, 感悟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同时也可以布置一些专题活动, 让学生为课堂教学积累素材,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如何走进生活.

五、注重教学典型个案的剖析

做好典型数学应用题的解决过程的情况记录, 并做研究和分析, 这种资料对今后的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有重要的价值.同时, 在教学之余, 要注意收集生活中的数学, 整理成材料、案例,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平时教学中, 也可让学生将自己所发现及研究的生活问题形成书面材料, 教师给予指导解决.

只要教师对数学进行生活化教学, 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有力、方法上科学, 就能使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以生活化的实例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而且应使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并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从而让数学课堂教学真正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 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思明.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8.

[2]沈文选.关于中学数学应用研究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 2000 (1) .

[3]卜月华.中学数学建模教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让高中历史教学回归生活 篇8

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将社会生活贯穿于历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利用社会生活导入教学,运用生活实例讲授知识,结合课本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简单地说,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回归生活、感知生活、发展生活。

一、构建生活化高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倡导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但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却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缺乏生命活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无法进行独立思考。现如今的高中历史教材囊括了古今中外历史知识,但大多是抽象的宏观历史知识,很少涉及具体的微观历史知识。

例如,教材中提到的改革大多是成功的改革,且所涉及的关键人物基本上都是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这表明当今的历史教学重在应对考试,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

2.可行性。

有人曾说: “一切历史都是现时史……着重历史的现时性,其实就是着重历史与生活的关联。”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构建生活化高中历史教学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我在这一形势下,对生活化教学的构建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二、构建生活化高中历史教学的途径

1.教学理念生活化。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行为。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教学,牢固掌握历史知识,做到以史为鉴。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

2.教学语言生活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用生活化的语言来传授知识,而生活化的语言是充满魅力的。

例如,我在讲解内阁大臣和丞相的区别时,就把皇帝、丞相和内阁大臣分别比作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和董事长的秘书。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师可以选用有针对性的时政热点问题进行教学。

例如,“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是历史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史论,常常被运用于历史材料解析题中。我在阐释这条原理时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为什么上海会培养出姚明,而我们这里就培养不出呢?为什么改革开放后才培养出姚明,而改革开放前却培养不出呢?我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这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4.教学手段生活化。

现如今是网络的时代,如果教师能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就能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生动的感受。

例如,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审视我们的历史呢?我们又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那些曾经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呢?带着这些问题,我给学生播放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片段。这部纪录片涉及了很多教材知识点,能带给学生一些有益的启迪,加深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这样一来,历史教学目标就不知不觉地实现了。

5.教学方法生活化。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对此,我要求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找出原因,总结影响。

例如,彭丽媛曾陪同习近平出访南非,对此我引导学生探讨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命题。有的学生说可以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角度进行命题,有的学生说可以从妇女解放角度进行命题,有的学生说可以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角度进行命题。这样一来,学生就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体会学习的乐趣。

浅析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 篇9

【摘 要】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高中美术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发生了急剧的转变。从传统的被边缘化被忽视的地位,逐渐过渡到被重视的地位。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美术源于生活,生活即是美术。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美感的养成。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融入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美术;生活化;问题;策略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中美术教育真正的课堂是生活,因此将高中美术教育生活化能更充分地发挥高中教育的美育功能,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现有生活的基础上更好地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让生活充满更多的艺术气息,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一、我国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学校对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视不够

多年来,受应试教育背景的影响,一些学校一直把美术课当做一门副课,尤其是高中的美术课,一些学校只是在高中的前两年开设这门课程,高三时,迫于高考的压力,美术课往往变成了主课教师的课堂,一学期下来,学生能真正在课堂上见到美术教师的机会很少。在这种“考什么就学什么”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美术教育往往被无情地打入冷宫。

2.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

提到美术,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绘画、雕像、建筑等艺术品。一些美术教师的教学往往与其他科目的教学方式无异,教师拿着教材,向学生讲述美术的历史、美术作品的人物、绘画的基本要领以及如何欣赏一幅艺术品。而学生期待的美术课则更多的是实际操作,是教师带着学生,拿起画笔,真刀真枪地进行绘画、雕刻等。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讲解相应的美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针对这种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依然采取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就会失去兴趣,美术课堂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3.美术课堂的教学远离生活

艺术源自生活,但是一些高中美术课堂却与高中生的生活相去甚远。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是与绘画、雕像、建筑等艺术形式息息相关的,同时,它也是高中美术教育中必须讲解的内容。而在现实中,一些高中生的生活往往为试卷和考试所占据,美术书上的那些艺术品在他们看来,都是摆放在博物馆和展览室里、可望而不可及的。对于如此陌生的东西,教师的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美术课堂教学所要求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只能成为口号。

4.美术教学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

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一方面,一些学校对高中教师的美术教学缺乏一种科学的、具有执行性的标准,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标准。这样美术教师工作时便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以往应试教育大环境下美术教育的弊病,即以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的能力。那些为了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梦想的美术生,只能先将自己的个性隐藏起来,按照高考的评分标准进行学习和创作,学生的创造性也会因此被扭曲,甚至埋没,这就是单一的、片面化的评价标准的负面影响。

二、美术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有人认为,美术教育只是学习绘画、雕像、建筑等艺术品的创作方法、技巧以及如何鉴赏这些艺术品。殊不知,学生在学习如何创作这些艺术品的同时,也从中学习了这些艺术品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古今中外,多少优秀的艺术品不仅带给人以美感,同时也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高中阶段正是人生精力旺盛的时期,也是学生性格、品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和创作艺术作品,不仅是对艺术品的创作方法和技能的学习,也是对优秀文化的学习。高中生若能在美术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主动进行艺术创作和鉴赏的实践,久而久之,必能将自己的个性、风格融入艺术创作,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2.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

鲁迅曾经说过,“美术可辅翼道德”。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同时,美术教育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很好的途径,美术教育以情和美去感动人,学生在感受美、享受美的过程中,其道德素质也一并得到了提升。因此,高中美术课堂不仅是一个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课堂,也是提升其审美能力的课堂。

三、将生活化的教学融入高中美术教育

1.选择紧密贴近高中生生活的美术素材进行教学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如果美术教师能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素材,并且能将学习的内容具体化、趣味化、艺术化,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都会被深深吸引。这样,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吸收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而且可以增强其对美术的兴趣。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素材时,一定要紧贴高中生生活实际,这样更有利于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2.将美术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实践

众所周知,艺术源于生活。每一件艺术品都来自于生活这个大环境。没有生活,艺术从无谈起,美术教育更是无本之木。因此,谈教育就不能不说生活,教育最终必须回归生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育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此,高中美术教育也必须来自生活,到生活中去,让美术教育与生活有机结合。高中美术教育应该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让美术教育实践化,将美术教育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美术教育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在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3.从美术教育中缔造生活的艺术

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在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从实际生活中发掘资源,将美术教育中的原理、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学生也会效仿教师,从各个方面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赋予自己的感情和风格后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从而表现生活的美。

高中美术教学应该充分地融入生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将美术教育与学习、生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美术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并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小学生祝福毕业留言下一篇:说自己脸大的搞笑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