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触动心灵的

2024-11-04

写触动心灵的(精选8篇)

写触动心灵的 篇1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一、情景导入 地震中的父与子(美)马克〃汉林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一阵后,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地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过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思考:这篇文章触动你心灵之处是什么?是什么让父亲坚持留下来救孩子?又是什么让儿子能带着小伙伴们坚持在废墟中活下来并不害怕?对上面例文,你想说些什么?

二、文本探秘

我们的写作现状‚ 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这是为什么呢?请自读《话题探讨》探求谜底。

三、心灵回音

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我们心灵的琴弦,激起心灵的阵阵涟漪。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六十秒,回顾一下,在你的生活当中,有那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你心灵的琴弦?六十秒后,请同学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

四、理论探究

1、为什么要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名家箴言:

①我写东西时是有感情的,没有感情时,我就不写。──巴金《在四川省文学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②没有感情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艺术。──歌德

③艺术创作的过程不是靠逻辑思维,而是靠狂热的冲动来完成的。──阿•托尔斯泰

④你自己要先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贺拉斯 ⑤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白居易《与元九书》

⑥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写出来。──冰心《写作经验琐谈》

⑦各人的情感有广狭、深浅、方向的不同,千差万别,难定程限,惟有反求诸己,以自己的满足为限度:抒写到某地步,自己觉得所有的情感倾吐出来了,这就是最适当的限度。──叶圣陶《作文论》

⑧创作乃是心灵的搏动与倾吐,作家应该有一颗崇高的、火热的、敏锐的心。──王蒙《谈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

3、美文呈现 月 亮 桥 柏启平我站在桥上看母亲,母亲站在桥上看我。明月装饰了母亲的窗子,我装饰了母亲的梦。——题记 故乡叫月亮湾,清水江流到此处划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轻轻地绕过村子,奔向山外的世界。清水江上有座桥,母亲叫她月亮桥。

月亮桥苍翠欲滴的古树旁,月亮桥下咿咿呀呀的水磨房,月亮桥边蜿蜒如练的大山路都是我今生今世寻找最美风景的证据。

月亮湾距离小镇有几十里山路,父亲在小镇里开了一家铁匠铺子。我六岁时父亲拽着又哭又跳的我跨过月亮桥,沿着蜿蜒的山路去小镇里读书。一哭二闹三回头,那月亮桥总深情地凝望着我小小抽泣的背影,还有我回头时幼稚惘然的泪光,月亮桥总揪扯着我稚嫩的心。因为桥上站着我那不同于其他母亲气质的母亲。

每逢放假,我就撒开脚板往月亮湾的方向奔,临近家居之地,爬上山坳。便竭力向竹幽林密的月亮桥望去,月亮湾铺排得大大方方,古朴淡雅,月亮桥亲切地扑入我的心,因为桥上站着一个我时时眷恋的母亲。夕阳西下无限好,半江瑟瑟半江红。母亲那爱和希冀的目光揉碎在月亮桥下的波光里。我老远就不断地大声呼喊着母亲。站在桥上的母亲,像月亮桥,饱经风霜的脸上绽露出不同于一般母亲微笑的气质。

月牙儿轻挂在月亮桥的古树梢上,少儿只识贪玩滋味的我在青藤重挂的月亮桥上和同伴们跳龙门、捉迷藏。玩累了便给坐在桥上的老祖母捶背,时不时好奇地用小手摸一摸老祖母的小小脚。远处田野的蛙声,月亮桥下的河水声,月儿下我们的欢笑声,母亲月光似的呼儿声,连成了一片。在这美丽的月亮桥上,母亲月亮似的目光看着我尽情地释放着儿时的情趣和轻松。还有她那我根本无法解读的不同于其他母亲气质的企盼、柔和的眼神。

晨曦初露,竹林中鸟儿翻飞,啼声婉转悦耳,山鸠咕咕,叫声不迭。噼噼啪啪、噗噗簌簌,振翅高飞,散落在月亮桥的古树上。站在月亮桥上,极目四望,山川相缭,湿润清馨,绵长漫溢,诗意清新。远处星星点点的草垛,挺拔的秀木佳树,吱呀吱呀如歌如诉的桥下水磨,与月亮桥和谐地融为一体,酿造出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江水的田园香气,如痴如醉而又迷茫自失。母亲轻抚着我的头,凝望着山的那边,慈声励语:‚去吧,儿,好好读书!读到你书上画的地方去。‛

我似懂非懂的点着头,背着书包,在母亲余音缭绕的凝视下,跨过月亮桥,踏上那蜿蜒如练的山路。回头一望,月亮桥上的风景让我心悸——母亲雕塑般的身影和月亮桥构成了我今生今世深深的记忆。母亲告诉我,叮嘱我,要好好读书,读到我书中那美丽画儿的地方中去,那儿才有更美更美的风景。我知道,月亮桥是月亮湾唯一通向山外的彩虹桥。我那时不知道母亲何以知道我每次回月亮湾的时辰,上苍也许可怜做母亲的人,赐予了她一种心灵的感应吧。她每次都站在桥上凝望着从山那边求学归来的我飞向她的身边,无论是寒暑易节,还是飞雪风雨。在我七色的梦境中,总是固执地认为月亮湾、月亮桥是我长大后最终归宿的风景,然而母亲总是坚决地摇着头,说我必须属于比月亮桥、月亮湾更美丽的风景——那就是母亲从我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书来,指着书中的画儿慈声而不失严厉的叮嘱:‚读到书中这画儿的地方去,那儿才是你最美的风景。‛年少的我似懂非懂。真的不理解为什么书中的‚哪儿‛才是我最美的风景?为什么每次返校,母亲总要把我送上月亮桥,柔和的目光久久地注视着我迈向曲曲折折的山路,直到我翻上山坳变成了小黑点?我只知道我的背后有月亮桥,月亮桥上有我母亲不同于其他母亲月亮般的目光。

我从月亮桥上走过了春夏,迈过了秋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一次的回归,都定格了一幅月亮桥的永恒迎送风景画。自从父亲用他那有力的布满老茧的手拽着泪流满面的我跨过月亮桥,就注定了母亲不同于一般母亲更希冀严厉的目光。母亲和月亮桥是我梦想的起点,也是我希望的终点。月亮湾、月亮桥和母亲组合的风景是我生命点缀的鞭策和精神的家园。从此,我为了寻找比月亮桥更美的风景而跋涉在人生曲折坎坷的求学寻‚画‛之路上,读书读到了母亲千叮万嘱的画儿里去了。母亲用微笑的泣语告诉我,她是从风景如画的城市来到月亮湾的月亮桥上。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嫁给了月亮桥上的父亲。月亮桥装饰了母亲的窗子,我装饰了母亲的梦。仰视母亲泣语微笑的慈容,我才读懂了母亲不同于月亮桥上其他母亲月亮般柔和的目光和气质。母亲于1997年8月13日突然离我而去了,故乡只剩下了月亮湾的月亮桥。

如今独自到了天涯海角,今朝的思情陪伴着往昔的记忆,往昔的记忆萦绕着今朝的思情。散落我风景馨香的月亮桥,时时在我脑海中划过。桥上那幅恬静淳朴、至纯至善的母子四季迎来送往图,时时掠起我思念的浓浓愁绪,定格着我人生最美的风景。

故乡叫月亮湾,月亮湾里有清水江,清水江上还有月亮桥,月亮桥上再也没有了母亲,母亲眼里却永远有着儿子寻找书中最美风景的背影。

4.美文反思:这篇文章美在哪里,为什么?

五、技法点金

㈠怎样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1、发掘感动点 感动点就是触发你心灵颤动的地方,它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以是一件物品,如一封信,一件工艺品;或者是天上的一片云,地上的一颗树,水中的一层浪花。总之,不管是什么,你一定要被它感动过,并通过细节,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并将你的感情融合进去。

2.提炼素材

素材只是表象,运用素材的目的是表达你对生活或人生的看法和领悟。你写的人或事触动了你的心灵,它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感情,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一定要把它们写出来,因为这些才是你写文章的目的。3.整体构思 好的内容必须有好的形式去表达,这样才能锦上添花。所以动笔之前,你得好好构思一番。如果写人,就想想,写他的哪些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些事与自己的感情与认识是不是相吻合;如果写事,就要想好,如何开头,如何结尾,重点应放在哪几个环节,是用顺序还是倒叙等,在何处、做怎样的议论和抒情?打算撷取人事中的那些细节,怎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好先列一份提纲。㈡怎样选择材料?选择材料没有固定的方法,但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着眼于‚小‛。在写作时不一定要写大人物、大事件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事只要我们感受独到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正如艺术家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2、着眼于‚真‛。总有一些同学逃不出选材虚假、陈旧的‚怪圈‛。比如他们写老师总是固定的选材套路‚五个一‛:雨天里的一把伞,学生忘带雨具老师出手相助;病痛中的一片药,学生高烧难耐老师授以良方;缺席后的一堂课,学生卧病在床老师排忧解难;失败后的一番话,学生失败沮丧老师开导解惑;暗夜里的一盏灯,夜半时分孤灯一盏,老师奋笔疾书、默默奉献。这‚五个一‛近乎笑话,但我们却随处可以看见它的影子。这些脱离了生活真实的‚故事‛自己读了也要反胃更不用说以情动人了。当然文章中的真并不是客观描绘生活实录而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是‚一种生活中的可能‛。

3、着眼于‚深‛。要深入挖掘材料本身的意义,并把这种影响施加给读者,以期引起一种感情上的共鸣。要想深入挖掘材料的意义、价值,除了自己的思考还要多读书,弄明白成功的作品是怎么做的。模仿、借鉴会对提高自己的水平有很大帮助的。正如梅兰芳所说‚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写作也是这样。

六、美文借鉴 我的母亲(片段)邹韬奋

我六岁的时候,由父亲自己为我‚发蒙‛,读的是《三字经》,第一天上的课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个人坐在一个客厅的炕床上‚朗诵‛了半天,苦不堪言!母亲觉得非请一位‚西席‛老夫子,总教不好,所以家里虽一贫如洗,情愿节衣缩食,用省下的钱请一位老夫子。说来可笑,第一个请来的这位老夫子,每月束惰只须四块大洋(当然供膳宿),虽则这四块大洋,在母亲已是一件很费筹措的事情。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教师的每月束惰已加到十二元,算增加了三倍。到年底的时候,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的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得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和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地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由现在看来,这样的教育方法真是野蛮之至!但是我不敢怪我的母亲,因为那个时候就只有这样野蛮的教育法;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在我额上吻了几吻。

父亲(片段)黄方国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篓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地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点。‛

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代:

‚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抹布,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声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代,又揣了回去。

父亲,我爱你

尊敬的父亲:

父亲,当我以这两个有些沉重的字称呼你时,我的心更加沉重;在这安静的考场,想到了你,以这样的形式写信给您,我想哭。

曾经,当妈妈还在时,你是那样的健朗。在我心中,你是我的偶像,我时时为你感到自豪。从妈妈幸福的眼眸里,我知道了你是妈妈一生的依靠。而你,确实是那一把伞,风雨里为我们挡去潮湿;烈日下为我们遮去酷暑。您,我的父亲,妈妈的依靠,我的偶像。

还记得吗?曾经我们的家是那样的穷,妈妈在家带孩子,你一人在外面风里来雨里去,每月拿着那一点微薄的工资糊家,可你从无厌倦。那日,你下岗了。妈妈一人坐在沙发上垂泪,她不知以后家里的日子要怎样过下去,不知以后的路怎样熬下去。父亲,我亲爱的父亲。你走到妈妈面前,握着妈妈的手,一字一句地说:‚凤啊!别哭,天塌下来我顶着,我一个堂堂男子汉,难道连个家都养不活吗?‛是的,以后的日子,你早出晚归,靠着健康的体魄和别人一些微薄的资助,你重新开始,在人心险恶的商海中摸爬滚打,不知疲惫。每次看到你熬红的双眼,苍老的面容,日益增多的白发,妈妈眼里总是蓄着泪水,而我总是一次次告诉自己,长大后要像父亲一样有出息。

那年,阳光和暖,你将你一年辛苦赚来的钱放到母亲手里,告诉母亲:‚凤儿,你以后和孩子有好日子过了。‛母亲一面点头一面泪落如珠,而你也哭了,当你把脸别到一边时,我告诉自己:父亲,即使你一无所有,但只要有你,我们依然活得快乐,父亲,我亲爱的父亲。

那天,天气阴冷,像今天。妈妈在艰难地支撑了半年后,终被那可恨的病魔夺去了生命。那天,你眼睛红肿,衣服单薄,我一时觉得你苍老了许多,像一棵茁壮的树突然被人一下子砍倒。那晚,你告诉我,孩子,以后的路你要自己走了,父亲,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为什么?

多少个夜晚,我坐在家门口等你,而你总是醉醺醺地回家,对于流泪的我,你却似乎已看不见,别人说你会打麻将了,我吃惊,当终于在一天帮你洗衣服,看到那个欠条时,我信了。又有人说,你会跟村里的几个人去抽一种很特别的烟时,我呆了,连眼泪都落不下来了。父亲,我亲爱的父亲,告诉我,这不是真的,我不愿失去母亲后,再失去一个健全的父亲,我永远不愿自己变成一个孤儿。

母亲,如果你在天堂里,能看到我们,那你告诉父亲:‚即使是已没有了我,但也并不等于失去了一切,这一些困难与曾经艰苦的日子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父亲,知道吗,这点挫折,算不了什么,即使失去,我们也可在人间为母亲祝福,母亲希望我们过得好,能为我们顶起生活的一片蓝天,一片希望。父亲,我爱你,从头开始,母亲为我们祝福,我永远不愿失去你!

此致 敬礼

女儿 X年 X月 X日

写触动心灵的 篇2

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我在课前播放视频 《父亲》。筷子兄弟的经典歌曲 《父亲》 深受学生喜爱,沙画版视频更是感人至深。学生可以跟着边唱边体会,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能让学生较好地进入情境,引导他们说出心中的感动。

学生会抓住画面中的细节,如父亲的眼角的皱纹,鬓旁的白发,期待的目光,温暖的大手……

我适时点拨:“生活是诗意而充满感动的,却往往被我们忽略。在匆忙的生活中,你是否丢失了感动?请大家以“感动是……”的句式,说说你心中的感动。”

学生回想生活中的素材,提炼出感动点,形成文字。学生有的关注亲情,有的关注心灵,有的关注自然。 诸如,感动是父母一句亲切的叮咛; 感动,是朋友一次患难中的援助;感动是一湾清流,洗涤疲惫脏污的心灵;感动是初升的太阳,映照世间万物……又如,感动是春风吹拂下慢慢融化的冰封小河;感动是白茫茫雪地里一株傲然挺立的红梅;感动是浓密的丛林中汩汩流淌的一泓清泉;感动是无边暗夜里那一轮明月 ……就这样,学生的心扉打开了。

这时我引导:“感动是心灵开出的最美花朵,清香优雅,沁人心脾。 在作文中我们要善于捕捉触动心灵的细节,抒写心中的感动。这样才能让文章充满个性,真切动人。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细节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呢?也许只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也许只是天上的一抹霞光,路边的一朵小花……抒写心灵的感动,就要善于捕捉这些触动我们的细节。”

要引导学生理解,所谓细节描写, 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 以及场面片断等,加以生动细致描绘的一种方法。它是记叙文的血肉。诚如池莉所言,“我偏爱生活的细节。 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 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

第二步,品读经典,体味感动

我选用了两则小片段,分别是朱自清 《背影》 和龙应台的 《目送》。 以学生齐读、个读,我范读的形式, 引导学生领悟:感动,是朱自清笔下父亲蹒跚的脚步,是父亲令儿子潸然泪下的背影。感动,是龙应台文中母亲深情的凝眸,对孩子饱含期盼的目送。进而归纳出“感动是饱含深情的动作,感动是充满期待的眼神,感动是丰富感性的内心,感动是最美的人间真情”等基本认识。

第三步,欣赏画面,捕捉感动

该步骤的目的是通过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在欣赏画面时掌握捕捉“感动点”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触动心灵的细节能以小见大,反映深刻的主题。

我选择了曾获得普利策新闻获奖的图片 《阿富汗少女》。引导学生观察:那双让人感动但充满了惊恐的清澈的大眼睛!引导学生思考:是战争让她和家人背井离乡,一路流浪。引导学生想象:少女在冰天雪地中翻山越岭,冒着被轰炸的危险投奔难民营。引导学生感受:青春的朝气驱赶不了少女对死神的恐惧!无需任何言语,她那双清澈而充满惊恐的眼睛打动了我们,让我们读懂她和她的祖国的遭遇。学生从“眼睛”这个细节中,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将这种体会形诸文字,就能以小见大,反映深刻主题,使文章具有一定的力度。

在此基础上,我精心选择了四组图片:留守儿童的眼神,空巢老人的孤独,环境的恶化,自然的呼唤。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交流,捕捉图片中触动心灵、牵动情思、引发思考、启迪认识的细节,进而思考图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第四步,学以致用,抒写感动。

通过以上搜集感动、品读经典、 赏析画面的活动,同学们捕捉到了细节中的感动点,经过充分品读、欣赏、讨论和展示,触动了学生的心弦,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借助细节抒写感动的知识得以内化,能力初步养成。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及时尝试练笔,形成较强的写作能力。

我这样启发学生:“感动是春夏秋冬动人的风景,感动是最美的人间真情,感动是引发思考的社会问题; 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就在你的心中…让我们拿起笔,用心捕捉触动你心灵的细节,写出妙笔文章。”具体要求学生写一则触动心灵的细节片段,然后学生小组内展示、互评、推举,最后我对学生推举的文章做点拨,收到了良好效果。

第五步,归纳小结,理性升华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篇3

父亲的手

每个孩子都是在父亲手里长大的,哪怕再笨拙的父亲,也几乎都为孩子换过尿布。稍微长大一点,父亲们喜欢用有力的大手将孩子高高地举过头顶,银铃一样的笑声中,他粗糙的手指滑过孩子娇嫩的皮肤,满心都是愉悦和感动。无论多暴躁的父亲,当孩子亲昵的脸蛋和小手扑过来时,他们的心都会瞬间融化成温柔的水波。

我的同桌张斌的父亲就有着这样一双神奇的手。

听张斌爷爷说,张斌的父亲十四岁就上山采石了,稚嫩的手被粗笨的铁锤和尖锐的铁凿磨得像石块一样粗糙。三年后,他用自己采下的石头为家里盖了一座新房。他也拥有了一双铁手。这双手帮助他在苦难的生活中披荆斩棘,任意纵横,尽情挥洒滚烫的汗水,这双手为贫寒的家庭带来笑声和希望,也为他带来一位贤淑的姑娘——张斌他娘。

读初中时,张斌非常调皮,成绩一天天下降,没有少挨他父亲的巴掌。多少个白天,因为张斌打了人家的孩子,父亲就向那些找到家里告状的家长赔礼道歉;多少个夜晚,因为张斌和狐朋狗友在外打游戏喝酒抽烟,父亲为夜不归宿的他提心吊胆,多少次,张斌因为说谎、旷课,还偷拿家里的钱,他父亲颤抖着手扇在他倔强的脸上。张斌就是一根刺,在父亲体内越扎越深,越深越痛,痛出父亲一道道皱纹,一根根白发。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好言好语规劝了几次不见效果,拳头巴掌就开始往他身上招呼了。可他正在叛逆期,越打越犟,越打越疯。终于在一次教训无果后,父亲长叹一声,便不再管他,任他整日整夜在外逍遥。

那年冬天特别冷,张斌和朋友在外打了一夜游戏,凌晨回到家,感觉身体不适,一头栽在床上昏睡过去。醒来时,发现床边衣架上挂着药瓶,药液一滴一滴流到他左手的血管中,而另一只手却被父亲揣在热乎乎的怀里。张斌不禁流下泪来。

如今,张斌父亲看着苍老的手,像一个退隐江湖的侠客检视自己的成名武器,他一声声叹息中有掩饰不住的满足和得意。

有些东西终会消失,但是有些东西却是一种坚守和象征,是一座不朽的雕塑。比如父亲的手。

【考场得分】 40分

内容:本文紧紧抓住“父亲的手”选材立意,通过几个故事展现了“父亲”的精神风貌,话题较为集中且扣住了文题。但作者希望通过“父亲的手”揭示出怎样的可贵品质这点上表达不明确,不深刻。内容赋16分。

表达:本文以议论开篇,以议论作结,中间主体部分是记叙,篇章布局得当,结构基本完整。但叙事过于粗疏,议论缺乏深度和精准度。表达赋18分。

发展:文章材料丰富,语言流畅,遣词用句生动。此项可得6分。

【场外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叙文,抓住了父亲坚忍、勤劳、粗暴又不失温情的特点来写,凸显了人物个性,表达了对父亲的尊敬之情。但行文中有几点值得商榷:一是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以旁观者身份介入,在展现人物真实心理和情感方面,总给人以隔阂的感觉;二是叙事过于粗糙,只有概述,缺少细节描写;三是文章虽然有大段议论、抒情,但究竟要通过本文来阐释什么生活要义表现得不明晰,不鲜明;四是文章虽选取了三个生活片段,但第二则材料写父亲对孩子的粗暴教育篇幅过多,份量过重,对于彰显主旨显得主次不当。

【跳级升格】

父亲的手

每个孩子都是在父亲手里长大的,哪怕再笨拙的父亲,也为孩子换过尿布。稍微长大一点,父亲们喜欢用有力的大手将孩子高高地举过头顶,银铃一样的笑声中,他粗糙的手指滑过孩子娇嫩的皮肤,满心都是愉悦和感动。无论多暴躁的父亲,当孩子亲昵的脸蛋和小手扑过来时,他们的心都会瞬间融化成温柔的水波。

我想到了我父亲的那双手!

父亲十四岁就上山采石,稚嫩的手被粗笨的铁锤和尖锐的铁凿磨得像石块一样粗糙。三年后,父亲用自己采下的石头为家里盖了一座新房,父亲也拥有了一双“铁手”。这双手帮助他在苦难的生活中披荆斩棘,任意纵横,尽情挥洒滚烫的汗水,这双手为贫寒的家庭带来笑声和希望,也为父亲带来一位温柔贤惠的新娘。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父亲的手却是一件沉重的“凶器”。每当我调皮犯错和成绩下降时,我的屁股上总要被这件“凶器”肆虐一番。随着我一天天成长起来,这双手只是化为拳或化为掌,虬筋百结地在我眼前颤抖,却一次也不再落下。倒是有一次我突然生病,一头栽在床上昏睡过去。醒来时,发现床边衣架上挂着药瓶,药液一滴一滴流到我血管里,而另一只手却被父亲紧紧揣他热乎乎的怀里……我心头一酸,不禁流下泪来。

如今,父亲老了。那双手布满大大小小的伤疤和老人斑,有的凸起,有的凹下,如一座座贫瘠的山丘和一片片干涸的湖泊。松弛的皮肤下青黑的血管纠结着,扭曲着,像一条条疲惫的河流。

看着父亲的手,我不禁想到语文课本上那幅罗中立的名画《父亲》。画面上的老人也有一双历经苦难和风雨的手,端着一碗和手一样颜色的饭汤。那双手骨节暴突,皱纹纵横,色泽深棕,和面部一起传达出一种逼人的烧灼感,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沧桑历史,成为我们灵魂里不可磨灭的记忆。

苍老的父亲翻看着自己的手,像一个退隐江湖的侠客检视自己的成名武器,父亲一声声叹息中有掩饰不住的满足和得意。感叹双手的父亲如同坐在河边感叹挽留不住流水般时光的智者。父亲的感叹是生活深处传来的黄钟大吕,一下下撞击着我日渐成熟的心灵。

【跳级要点】

经过修改后的文章和原作相比,有几点提升。

一是将叙事角度改成第一人称,这既便于抒情,又给人以真实感。有的同学可能会质疑:这是不是虚构,是不是不真实?其实,文学作品中的“我”不一定都是真实的“我”。

二是在材料上补充了一个联想画面——《父亲》,这样可以将父亲的个体形象延展至社会形象,突出父爱的广泛性,使立意更深远,更有张力。

三是在描写父亲的手时,抓住了父亲手的细节变化,比原文更可感,读来历历在目,令人唏嘘不已。

四是行文自然流畅,情感自然浓郁。第一段议论渲染,总揽全文,铺垫造势,引出自己父亲的手。最后写父亲衰老后的手:用手的“变迁”展现人的一生,以小见大。在叙事基础上,展开议论、抒情,自然而贴切。

当然,本文修改之后,对父亲的手的具体描写仍过于粗糙,可感性不强。须知:写人离不开写事,人物是靠事例来支撑的。

【应考攻略】

一、情感要“真”。作文要触动人的心灵,唤起他人与我们同“感”,就必须抒写真情实感,做到有实感而发,惟真情而发。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他人,激起读者的共鸣。现在学生习作流行空谈,空话、假话、套话多,另外总是关注别人,整篇文章没有“我”的参与。这就意味着这些作文势必流于空而不真、华而不实,虚情假意。只有大胆写“我”,才能做到作文的“真”。

二、选材宜“小”。人的成长变化往往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反映出来的。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就要求我们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真诚。

三、开拓要“深”。要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就要深入挖掘材料本身的意义,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并把这种影响施加给读者,给人以启示,引起情感共鸣。

四、语言要“美”。一篇触动心灵的文章,不仅选材好,意境深远,而且还要语言精妙,富有文采,这样才能令人百读不厌。因此,要学会精心锤炼词语,巧妙运用修辞,增强语言的生动性,给读者一种欣赏的美感。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走进父母 篇4

---走进父母

一、教学适用年级

高中一年级

二、学科:高一语文 必修一 作文指导

三、教学内容

爱,是慢慢的等待--走进父母

人生有许多图景像四季的风景一样美丽,但我们的眼睛却常常熟视无睹,为什么呢?那就是我们缺少发现,缺少理解.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那些父母做过的触动你心灵的事,达到心音共鸣。最后,通过真情的感悟、流露,进行作文创作。

本节课既为作文指导课,更为在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课,通过同学们自主思考,探究来感悟生活,体会父母的爱,学会关注自己的父母,给父母多一点安慰。

四、教学方法

以引导、启发为主,以学生讨论、点评为主。

五、教学目标

(1)学会理性地思考父母之爱及其内涵,培养孝敬父母的情感,从而加强学生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意识教育和爱的教育。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的点滴, 记得那些生命中的印记。关注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感恩父母,感激生 1 活,热爱生活。

(3)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创新打下基础。(4)学会感悟生活中处处渗透德育。

六、设计思想

《新课标》明确了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目标: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能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对于一名高中生来说,写一篇记人记事的文章不是很困难,但要写出令人感动的文章就很困难了,原因主要他们的文章没有触动人们的心灵,缺乏对生活的敏感。其实我们每个普通人经历的生活并没有多大差别,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高中生,他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他们了解的生活其实是丰富多彩的。不缺乏体验,就是缺乏积累和梳理,在心灵触动的瞬间有冲动,但没有动手的冲动和习惯,擦亮的火花稍纵即逝。

本课设计力图通过选文给学生以较直观的审美、鉴赏文本,通过赏析和借鉴两个教学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同一类型的写作上有所领悟,有所收获。

七、教学课时

二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激发情感

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 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我们心灵的琴弦,激起心灵的阵阵涟漪。尤其是我们的父母,他们一生无私奉献,将自己一生的爱都给了自己的儿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六十秒,回顾一下,在你的生活当中,你的父母的哪些事在你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你心灵的琴弦?六十秒后,请同学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

(二)、探讨话题

哪位同学先说说,让我们大家分享分享?(提问三四个学生发言)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些同学作文时却常常感到生活平平淡淡,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同学们想没有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答这个‚谜‛。请同学们打开语文必修1的第57页,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讨论《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三)、文本探谜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57页《话题探讨》,思考怎样有效捕捉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学生边阅读边勾划)

2.学生发言。

小结: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一种发现美的眼光。我认为除了刚才大家总结讲的要‚要对生活敏感‛外,还应该有一颗对生活感恩的心。

俗话说‚唯有真情好文章‛,只要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我们的生活时候,就一定能发现我们身边中的真情、人性中的闪光点,更何况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做过的感动事实在有很多,3 只要我们慢慢回忆,仔细领会,就有一种冲动想把这些美的东西、感人的东西给写出来。那么同学们谈论一下,我们该怎样去把我们感动的东西写出来呢?

(四)、交流切磋

同学们,我和你们一样,同样有很多生活当中的人和事在我心灵的深处划过难于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我的心灵。这些事并不一定要多么的轰轰烈烈,它可以是生活中极小的事,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善于发现。我就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1.请大家观看视频:视频播放公益广告‚‘爱,是慢慢的等待----别爱的太迟,常回家看看’‛。

2.请学生谈谈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之后的感受。

3.世间最无私的爱便是父母之爱,从古至今孝顺父母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从生育直到把我们养育成人,这是一种漫长的等待,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为我们付出了极大的心血,默默承受了许多。然而,有很多人却往往忽视父母之情,这深深伤害了我们的父母。父母之爱如山,父母之爱如海,乌鸦有反哺之义,羔羊有跪乳之情,何况我们有血有肉的人。因此,让我们起,走进父母,常回家看看,别爱的太迟。

这则公益广告,我想很多人都看到过,那么你在看时,是仅仅将它当成是一则广告在看吗?它有没有触发你内心的感激、关爱父母之情,你又是否进行了深度的思考,想想我们该如何的回报父母呢?一则小小的广告,太普通了,可是它反映出来的却是一位母亲一生的爱。我们一天天成长,父母一天天老去;我们的步伐一天天加快,父母的步伐一天天变慢。这有没有触动你的心 4 灵呢?只要我们用心发现,留心观察、父母做过的许多事时时都会触动我们的心灵。

这可以总结出我们写作的第一点: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寻找材料,要特别留意,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方曾使你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要把它发掘出来。对于我们的父母,感动点很多,在发掘感动点时,要注意抓住细节,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

4.欣赏课本58页黄方国《父亲》片段,谈一谈这个片段里,究竟是什么触动了我们的心灵,勾起我们内心的共鸣。

学生思考、回答。

《父亲》这篇文章前边还写了儿媳、孙子如何嫌老人脏,对老人不敬,也写了老人用自己的钱为儿子、儿媳、孙子买补品,并要把自己攒下的5000元钱留给儿子等情节。但最感人的莫过于父亲为儿子开车门,让父亲感动的泪流满面这个细节。从文章的最后议论可以看出,正是这个细节触动了作者的心灵,引起作者的理性思考。父亲作为一个乡下人,为自己能坐轿车而骄傲,作者作为一个城里人,作为一个干部,为很多人开过车们,却从没有给父亲开过车门,父亲的举动让他内心羞愧,自己的一弯腰,对父亲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自己是向他及天下所有的像他一样的父亲乞求原谅和深情致敬!这更能让我们联系我们的生活,学会借鉴,学会提炼素材。

这可以总结出写作的第二点:提炼素材。这个过程,是发掘主题、深化意蕴的过程。要善于从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它为什么触动你?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一定 5 要把这些感悟写出来。

写作第三点:整体构思。动笔前一定要想一下要写的人和事,需要从哪点展开叙述,重点安排什么材料,在何处、做怎样的议论和抒情,怎么收尾。

(五)、图片欣赏

生活中父母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瞬间,多媒体展示精选的一些图片,进一步勾起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开阔思维,多多搜集作文素材。

总结:总之,只要善于观察、思考,家庭、社会、学校以致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都会给我们心灵带来许许多多触动。只有心灵受到触动,真挚的感情才会很自然地在我们的笔下流露出来。否则,勉强为之,一定写不出好文章。

(六)、写作练习

通过本次大家一起分享写作感受,我想大家心里回忆起了很多触动你心灵的父母之爱的瞬间,那么,最后请大家以‚一生有你‛为题,写一篇饱含深情、构思完整的作文。字数要求:800字左右。

九、板书设计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一、发掘感动点

如何写:

二、提炼素材

写触动心灵的 篇5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作文范文3篇 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以“令人难忘的细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1.余姐

蕲春一中高一(10)班何凡

余姐喜欢笑,喜欢敞开喉咙大声说笑,然后迈着大步,两只手前后甩动,搭擦在裤子发出“啪啪”的声响。

余姐有着嘹亮的嗓门,她喜欢大声讲话,丝毫也不觉得疲惫。瞧!那位与人聊兴浓,嗓门高大、白发苍苍的老人就是余姐。你别以为她说话声音那么大,身体就很健康。余姐其实身体很虚弱,尤其是近两年来,老迈的余姐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了。不过,余姐毕竟是余姐,余姐讲话的声音还是那么大。

余姐有两儿两女,儿子女儿都已成家了,余姐的孩子都有了孩子。余姐本可以安心地颐养天年了,可余姐一看大女儿和小儿子的孩子还都需要人照看,女儿和儿子要外出打工,是该她发挥余热的时候啦!她主动承担起了料理孙辈四个孩子的义务。孩子们都在上学,余姐每天得早早起来给孩子们做饭,待孩子们吃完饭,都上学去了,她又要颤巍巍地去洗碗,去打扫卫生,忙忙碌碌一上午。傍晚,放学的孩子们从夕阳的余晖中蹦进余姐昏花的视线。餐桌旁,余姐注视着打打闹闹抢菜吃的孩子们,她很享受很欣慰。孩子们吃完晚饭之后,她又得帮他们放洗澡水,找衣服,一边唠唠叨叨询问功课怎么样在学校表现好不好。孩子们洗完澡都休息了,余姐不能休息,余姐还有洗衣服的职责,还有收收检检的职责。

生活日复一日地单调地循环着,每天都是同样的场景。

时光飞逝,在她日渐迟缓的动作中,在她呢呢喃喃的唠叨声中,孩子们大了,大了的孩子们开始厌烦她了。有时在学校里遇了一点不顺心的事,回到家就冲她发脾气,这时候的余姐就有些迟钝,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该做什么。她默默地回到厨房,继续做着她的事。她心想,自己老了,孩子们嫌我啦!余姐不怨谁,她默想,这些个孩子在再大些的时候有出息就好了„„

孩子们渐渐感觉到余姐的落寞和怪异了。孩子们出门时,她不再唠叨了,与人说话的嗓门也低低的,她的背越来越跎了,桌子上的药物多了,她的咳嗽声越来越繁密了„„这时,他们有些害怕,害怕有一天余姐会退出他们的生活,曾怕有一天她不会再做饭他们吃了,害怕有一天家里少了她的声息„„他们不敢再想下去。

回到家,孩子们个个都主动地做起家务活来。余姐惊讶地看着他们„„ 余姐,我的好奶奶,我爱您!(全文860字)【点评】通篇采用第三人称,客观冷静的描述中,渗透了细腻深刻的体察与感悟。篇末点题陡添意趣,情韵绵延。(此文已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1.01)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作文范文 感动 蕲春一中高一(11)班陈科杰

我很自信。品德兼优,善良真诚——我认为这些词就是为我而造的。我坚信自己就是一个值得别人学习的“标兵”。

然而,经过那一次,我重新认识自我了,我发现了我内心深藏的卑微和低俗。那一天,天高气爽,正是出去游玩的好日子。我独自搭上了公汽,找个位子坐下。

在我旁边是一位中年人,我应该叫他叔叔。他静静地坐在那儿,手里还拿一本书慢慢品读,似乎特别投入,没有察觉我正坐在他旁边。我注视着窗外,欣赏着大好风光。窗外的景物如离弦的羽箭一般,飞逝而过。

“哧——”,车子突然制动,停下来了。上来了一位长着山羊胡子的老爷爷,身材瘦弱,额头上雕刻出一道道历经沧桑的皱纹。

汽车开动了。车上已没有空位,老人手扶着车栏独自站着,随着车一起摇摇晃晃。对这种场景,跟多人像我一样,习惯了熟视无睹。

这时,旁边的这位大叔望了我一眼,似乎在提醒我。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但我没有理睬。

他突然站起来,说道:“大爷,你到我这儿来坐吧。”老人憨厚地笑道:“这怎么好意思呢。”“没事,你就在这儿坐,我站着没事。”就这样,老人坐到了我的身旁。

车上的人顿时向大叔投以敬佩的目光。大叔的举动让我心生敬意和愧疚。

作为高中生的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学校和老师们教给我们的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哪里去了?坐在车位上犹如芒刺在股,心有不安。感觉自己太自私特猥琐„„

大叔,你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也要像你一样勇于助人,乐于助人。

机会来了,从车外上来了一位老奶奶。我主动给她让位,她向我表示万分的感谢。此时的我,有一种心花怒放的感觉。原来,帮助他人是一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事!大叔也向我点头,向我表示赞许。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让感动和爱心长驻人间吧!(全文670字)

【点评】立意健康,行文自然,情节的流动中凸现了一位纯真少年的内省与爱心的潜移默化。如能在情节上制造一点波澜和曲折,表达效果将会更好。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作文范文 蕲春一中高一(11)班田文慧

一整天的长途颠簸,坐硬座车及身体的不适,当夜晚到达温岭车站时,我已是脸色苍白,头发蓬乱,一身疲惫。

我用力地拍拍腿,然后拖着几大包小包走出车厢。车外是一片昏黄的混乱,一个个黑色的身影在急促地蠕动。我四处寻找舅舅,却看不清楚。车站的灯突然亮起来,一转眼我看见:舅舅扶着一辆极破旧的自行车——油漆已部分褪去,大架上都爬满了铁锈。舅舅在独立风中,四处张望。不知怎的,他那辆自行车斑驳的颜色突然狠狠地刺痛了我的眼睛。

舅舅也看见了我。焦急的脸色变得舒展,他对我微笑,他抓住我的手紧紧的握着,他问我是否饿了是否累了,接着我们便往他的住处走。

第二天一大早,舅舅就带着我去早餐店吃早餐。我先进去,点了稀饭和肉包子,津津有味地吃着。把自行车停好后他才进去,他只端了两个镘头,一口一口的啃着,包满一大口好久还没有咽下去。我看着自己的包子,忽然觉得有些羞愧,我低下头把剩下的稀饭喝得一干二净。以前我从不喝粥,但清早渴粥对肠胃好,有助于消化,这些就是他告诉我的。可是现在,他自己居然忘记了,连一碗稀饭也不肯吃。

舅舅的租住屋是很小,只有一张床,一个煤火灶和一张小桌子。房子尽管很小,物品却陈列有序,井井有条,这是至今四十多岁还未成家的舅舅一直坚持的生活习惯。桌子上放着香蕉葡萄,床底下还有苹果和梨。舅舅说他平时很少买这些,有些贵,他每次放水总是一滴滴的放,于是我每次放水总是拧得最小。由于洪涝灾害,蔬菜价格上涨,不少人都是买一些最便宜的空心菜凑合着吃。我和舅舅却依然每天吃新鲜蔬菜,他还买了烧鸡和肉,说是怕把我给养瘦了。我于是很想回家。

半个月后,我终于决定回家。我知道舅舅今年工作辛苦但又挣不到钱,待在那里只会浪费他的血汗钱。走之前,他充满歉意地说:“到里来让你吃苦日了,也没给你买什么,也没什么玩的。”然后从床垫下拿出一千元钱放在我的口袋,让我带回家补贴家用。其实我不想要,但我不知道怎样拒绝。那天一大早我收拾好行李,是中午的车。他从工厂赶回来送我,眼睛里充满了忧虑。车,驶出站口,一路前行,渐行渐远。我回过头,注视着在风中衣衫摇摆的舅舅,看着他的身影越来越远,变成模糊的一片„„这时我突然有些留恋这个城市。一回家便假到舅舅的短信:“慧,当你回去之后,我感到身边像少了什么,心里空落落的,真不该让你那么早回家,可是又怕耽误你的学习。”我看着短信,很久很久„„我似乎看到了舅舅孤单的身影和对我的不舍。

写触动心灵的 篇6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三篇情感真挚的文章,用线画出文章触动你心灵的地方。2.思考、分析、归纳、总结作者把“感动”表达出来的方法。3.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写一个感动人的作文片段。学习过程:

阅读一:《人生的作业》

周日的中午,我吃完饭,匆匆看了一眼外婆。她正独自坐在院里盯着花儿发呆,想必又在想念逝去的外公。我原想走进院子陪陪她,可又想到了那一沓沓未完成的作业,于是便照应了一声:“外婆,我写作业了,有什么事儿就叫我。”随后,又折回房间,继续在作业中“战天斗地”。

正为一道数学题纠结的时候,却听见了敲门声,一看是外婆。她说道:“丫头,我出去透透气。”想到外婆快九十岁了,平时很少一个人出去,我有些不放心:“外婆,您就在院子里走走,要不然爸妈会担心的。”“不碍事,我就在小区里转转,以前和你外公一块儿能走到城南呢!”我看到外婆的眼眸里闪过一抹伤痛,又带有一丝恳求的神情,只好妥协:“那您别走远了。”外婆连声应着,笑着出门了。而我,又埋进了满书桌的作业里。

写完作业,伸了个懒腰,抬头看到时钟都五点了。两点、三点、四点、五点!都四个小时了,外婆怎么还没回来!我赶紧拿起钥匙,忐忑不安地出了门。

在小区里焦急地走着,四处张望,眼光扫过每一张老人的脸,却不见外婆。“唉,怎么办?要不是作业太多,也不会让外婆一个人出门呀!”我惊慌失措,懊悔不已。

忽然,我瞥到了桥上一抹熟悉的身影。我眯起眼睛使劲地扫描,果然是外婆。有些佝偻的背,一根外公生前常用的拐杖支撑着有些颤抖的双腿,她慢慢走近了。她那模糊的身影竟与外公有些重合,我拭去眼中的水雾,小跑上前去搀扶她。外婆看到我很惊喜,举起手里的糖葫芦:“看,丫头,你最喜欢的。”看着鲜艳欲滴的红糖汁缓缓流下,我努力扬了扬有些僵硬的嘴角,接过糖葫芦就咬了一口:“真甜!”外婆笑得开了花。红糖化开了,嘴里却有一股从未有过的酸,酸过心里,酸到鼻头,酸得我只想掉眼泪。

扶着外婆,她渐渐把重量倚在我的胳臂上。我很开心能成为外婆的又一根“拐杖”,紧紧地握着她有些粗糙、枯瘦却温暖的手,让我蓦然感到了一股责任。我掏出面巾纸给外婆擦去汗渍。“丫头真好。”她悄悄握紧我的手。在她有些温润的眼里,闪烁着欣慰、信任、感动„„ 1 我有些不好意思了,红着脸转过头看着迎风舞动的杨柳„„不知不觉中,我的身板挺得更直,更有劲儿了,让外婆放心地依靠着。

我相信,照顾好外婆,就是给在天堂的外公最好的安慰吧!从那以后,就算有再多的作业,我也会抽时间和外婆聊聊天,谈谈心。照顾好深爱着我的家人,承担一份责任,不是人生中最重要、最容不得出错的一份作业吗?

感动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方法:

阅读二:《娘,让我也抱您一回》

我用滴滴眼泪落成个个汉字,献给我亲爱的妈妈和天下所有的母亲。

——题记

娘,永别了。

娘,不知您在另一个世界里是否有知,在人间,我是最后一个和您告别的人。在一片撕心裂肺的悲痛声中,我把淌满泪水的脸颊最后一次挨在您那慈爱的脸上。就在那一刹那,您就化作缕缕青烟飘然而去,在那渺茫的天空中,我依稀看见了您远去的背影。

娘,慈悲的娘,此时竟不顾惜儿女的痛,径自飘向睽隔生死的另一世界里了啊!我现在正把您紧紧地抱在怀里,步履沉重地走向灵车。

娘,我抱着您,这个方正的小盒子里,您疼爱的眼神,温和的声音,操劳的身影,千慈万悲,千喜万苦,都在这里了吗?

我小的时候,咱家住在一个小山村中。每到晚上,点着一盏小煤油灯,我趴在炕沿边上,您坐在炕里,在昏黄的灯光下,我捧着字典,您拿着鞋底,我一字一字地写,您一针一针地纳,我看到多晚,您纳到多晚。当时浑然不觉,现在才知,那是一个不识字的母亲的一颗期盼的心。每到深夜,看到您那亲切的脸庞,常常浮起一种幼稚的想法,上帝造人,就应让人永活世上,如果有一天,您离儿远去,那将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呀!最可怕的一天,终于无情地降临了!娘的那盏灯啊,就在儿子的睡梦中一夜一夜地亮着,让儿梦里回到童年,醒来泪落如雨。

灵车呀,请慢点儿走,我还有很多话要对我娘说。在您临走的头一天中午,您的子孙们围在您身旁,与您回忆往事。您把六个儿女的生日属相,一字不错地说了一遍,您显得格外兴奋,说到高兴处,咯咯地笑了起来。我满以为您从此会好起来,殊不知,那就是人们所说的“回光返照”。早知是这样,我会多和您说会儿话。娘,我现在只能抱着您的骨灰,再也听不到您那亲切的声音了。

灵车呀,请再慢点儿走。娘,我已把双腿伸平了,您舒舒服服地躺在我的怀里吧,儿子终于抱了您一回,过了此刻,我何时才能再与您厮守?

娘,您临去时,留在人间的最后一句话,您知道吗?在您昏睡之中,我连声喊您:“娘,您吃点儿饭吧!”这回您听到了,艰难地说:“你吃饭,我给你做去!”您给儿女做了一辈子的饭。弥留之际,最后一句话竟然还是给儿女们做饭。看着昏迷不醒的您,我的心碎了又碎!您的心全在别人身上,从不想一想自己,娘呀,您听到没有,您该歇一歇了,我们都已成家立业,您放心地去吧!

在那遥远的天际,您是否看到了儿女们的哀痛。我平时不信有阴间,现在多么希望其有。那么,我以后又会重新回到您的身边,我爹又能和您相伴在一起。

那一天,82岁的老爹看着您的遗容,抓住您的手,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你怎么就这样走了?没给我留下一句话呢?”娘,这是我爹一生中唯一责怪您的一句话,您临走时,为什么不好好地嘱咐一下他呢?你们夫妻俩在一起生活了61年,没红过一次脸,白头偕老,您先去了,把我那白发苍苍的颤颤巍巍的老父亲扔得好可怜。一双干枯的老手紧紧地攥住一双天堂的冰凉的手,怎么也不愿松开,但愿随您而去。我倚着门框看着这生离死别的一幕,我的心剧烈地颤抖着,怎不令人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娘啊,娘„„

飞扬的纸灰,请你飘过对面那白雪皑皑的青山,捎去我的心愿,说给我娘听,她就会天天回到我的梦中。纸灰飞扬着,迷蒙了我的视线,朔风旷野中,飞又复止,止又复飞,冥冥之中是在传递着阴阳相望的母子之间的呼唤?

娘啊,娘„„

感动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方法:

阅读三:《年华细数,谁的幸福不知归途》 2005年的七月,我考上我们这一带最好的高中。邮局如期寄来一封快递,我拿出那张红扑扑的通知书在余淑慧面前晃啊晃啊晃,她板着脸不说话,穿着那双红色的大拖鞋在屋子里转来转去。尽管她极力掩饰住眼里闪动的光芒,但她轻快的步伐终究还是出卖了她。我心里明白她是欢喜的,可是反感她从不愿透露欣慰的故作。

一直以来我对余淑慧的尖酸刻薄都是无法忍受的,尤其是在我亲爱的姥姥面前。每次回姥姥家,余淑慧总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来细数我在家时的种种恶习。我讨厌她那种嘲讽的语调,比任何人的打击都来得尖锐。她的嘴像炒栗子一样噼里啪啦。她说我懒,说我脏,说我笨。余淑慧的嘴很厉害,一讲便是一两个小时。当着一大家人的面,其间不乏同龄的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别人的父母从来不讲什么,只有余淑慧的话像决了堤的水,羞愧和难堪迅速朝我席卷而来。我伸出手去拉拉她的衣角,希望她别在讲下去,可是她非但不停止反而还会变本加厉地来数落我。渐渐长大后我也懒得理她,窝在姥姥的怀里听她讲我,面无表情,像是在听别人的故事。我的姥姥伸出手来爱抚我的额头,轻轻地笑挂在嘴角,我突然就想哭出声来。

姥姥是个很慈祥的人,尽管一开始她也认为我是余淑慧的累赘,所以并不喜欢我,可是后来我们的关系发展到很好。冬天的时候,我喜欢挨着她睡,她总是用她枯瘦的手掌来握紧我的双脚,老人的温度传来,联想到平日里余淑慧给我的种种委屈,我在被窝里哭了一次又一次。

余淑慧的吝啬同样让我不能忍受。小时侯我身体不好,生病是常有的事,可是除非到了不得不去医院的地步,否则她是舍不得给我抓一符药的。常常是扔给一碗姜汤或者自己上山采摘的草药,我恨恨地喝着那些味道怪异的汤药,用愤怒的目光透过瓷碗的边缘瞅着她。有一次她在采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满身的泥泞,手也脱了臼,我便在心里笑出声来。好在我后来竟有了不错的体格,一般小病都缠不上我。姥姥说全是那些汤药的功劳,打死我也不会相信。这件事还让我一度猜测我是不是余淑慧在某个下雨天捡回来的孤儿。

余淑慧对我的事从来都是不闻不理的,所以我们很少有因为学习的事而争吵。我以为她什么都不知道,可是实在太小看她了。高二时我们爆发过一场战争,因为一个男生。规模史无前例,已至于最后她对我动手的地步。脸上火辣辣的疼痛袭来,但我依旧倔强地对她说“不”。几乎是嚷嚷着冲她喊的,我说你被男人骗了就不许我同男生交往,余淑慧你真自私。话一出口我就知道过分了,可是骄傲如我,依旧顽固地仇视她。果然,她立即闭了嘴,半晌的沉默之后,我没哭她却哭了。大颗大颗的眼泪从她眼里砸下来,让我既陌生又恐慌。

最后还是同那个男生分开了,甚至没有象样的理由,恍偌一朵错过了花期的花蕾,平白无故地无疾而终。第二次见到余淑慧哭是在姥姥的葬礼上,那个慈祥的老人因为心脏病突发而在一个午后永远地安眠了下去。透过大大的玻璃棺,我最后一次见到我的姥姥。我流着泪想最后一个疼爱我的人也离我而去了,于是生出与年龄不符的难言的绝望。可是这时候余淑慧却握着我的手问我姥姥是不是升到天国去了,那一刻她敏感得像个孩子,我心里涌出大团大团的难过,最后冲她坚定地点了点头,她便哽咽了,再说不出别的话来。于是我想,余淑慧也是需要人照顾需要人爱的。

姥姥去世之后,余淑慧很少再同我争吵。她常常一个人在厨房或者客厅发呆,与那些叔伯的关系莫名其妙地淡了,于是很少再回姥姥家,我和余淑慧开始了真正的相依为命。

“父亲”这两个字从来都是家里的禁语,她不说我也不提及。她以前告诉我父亲打工去了,可是久了之后也会穿帮,邻居说三道四,说我父亲早死了,半开着玩笑让我回去叫余淑慧给我找个新的。我不信,回家哭着问她,她拗不过我,于是只好跟我讲出事情的真相。说他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没有回来跟她离婚,余淑慧不能再嫁,而且还带着我这个“拖油瓶”,所以尽管余淑慧长得很漂亮却从来没有人上门提亲。

春节时,我们呆在家里包饺子,晚上还第一次在一起喝了酒。余淑慧喝得不少,最后醉了,我扶她回房,她却在我耳边不停地说话。不过只是酒话,可是我却耐心地坐下来听她一直讲到睡着为止。关上房门那一刻,我的眼泪突然哗啦啦地砸了下来。

新学期开始时,余淑慧托人给我买去县城的车票,自然免不了叮三嘱四,一开始只是想趁此机会早点离开她,走得远远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现在却突然不舍了起来。我走了之后,谁来照顾余淑慧呢?

坐上汽车后,我透过玻璃窗看她。在拥挤的人群里余淑慧显得格外单薄,我看到她的目光里有不舍和落寞,一直不曾注意到的皱纹和白发也在一瞬间充盈了我的视线,回想起她酒后那夜所讲的话,眼泪不觉又倾泄而至。

余淑慧你真傻,爸爸明明在我四岁时因工地坍塌死掉了,你却担心改嫁后我会受到歧视而编出那样可笑的谎话;明明一直为我骄傲,却又担心我得意忘形而对我的所有成绩冷言相待„„我变得独立而坚强,对你的怨恨也是日益渐增,余淑慧你真傻。

愚笨如我,竟在对你的怨恨中度过了十几年的光阴。一直以为我不幸福,却不曾发现你的痛苦。好在如今不晚,我会倾尽所有的余生来抚平你为我所褶皱的肌肤,并且日夜祈祷,你可以重新幸福。无论如何,我们以后都要在一起幸福的生活。

妈妈,答应我。

感动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方法:

运用方法 写作:他走着。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答案

一、感动点,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抓住细节等,把它形象的再现出来

二、精微处细细描——方法指导

慢慢回放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动作变化、具体环境、作者对这个细节的感悟。细描动作:烈日下,田野里,母亲挥动着锄头,细描神态:在她那黑黑的面颊上,滚动着许多细密而晶莹的小汗珠。

细描动作变化:渐渐地,这些小汗珠汇集成一颗豆粒般大的汗珠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往下淌,淌到下巴上挂了片刻,闪闪欲坠。

细描环境:这一刻的汗珠在阳光照耀下,是那样晶莹璀璨,银光四射。然而瞬间又落了下去,滴进脚下那片热土,激起一片小小的烟雾。

方法运用: 他走着。示例:

写触动心灵的 篇7

一、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一个优秀的品德课堂导入, 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 从而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我们从发挥导入的激励和铺垫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 设计品德课堂导入, 让课堂教学有效链接生活。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景,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 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与学习的欲望, 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1. 以“趣”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 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 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 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 这些内容, 学生都有一定的经历, 因此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 设计时采用精心裁剪的生活情景, 凸显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 以“趣”入境,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 让他们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2. 以“思”入境

“学而不思则罔”, 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导入时, 结合内容, 创设情景, 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提高认识, 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是现行品德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课堂导入时, 应更多地考虑在导入环节中以“思”入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教育主题的思考, 便于把课堂主题教育进行得更为深入。

3. 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学中, 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 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 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 以“情”入境, 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 引发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 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得到教育, 那么在导入时, 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二、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

1. 为突破重点做好服务

有些品德教育主题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在课堂学习开始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 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领会课程教育意图则有困难, 从而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鉴于这样的考虑, 我们要在课堂导入环节把问题解决好。

(1) 事实说话导入, 补认识。用事实说话就是采用社会上出现的事例, 自然界存在的现象, 来安排课堂导入。由于它的真实性,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类课堂导入的设计与学生感性认识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学主题特别相符。

(2) 情景再现导入, 回顾经历。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 在家里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 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 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导入时, 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再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有意识地温习、重新认识生活, 这对于课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3) 亲身体验导入, 增强感受。由于年龄和生活状况不同, 孩子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深入的了解。如何引导学生和他人交往, 学会与人相处是品德课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类品德课程教育, 在导入时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最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 这样对马上进行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2. 为解决难点做好服务

有些品德课的教育主题尽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贴近, 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但是这一教育主题可能会涉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 较抽象的道理, 形成学生认知上有困惑的现象。这些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处理的问题, 可以考虑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先行解决, 从而为课堂学习埋下伏笔, 促进学生对课堂主题的理解, 为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奠定基础。

(1) 形象感知导入, 释概念。现行的许多品德课主题涉及的概念, 是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遇到的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对概念进行解释吧, 学生听不懂, 再说跟小学生讲概念也没有必要;不解释吧, 课堂上出现概念的混淆, 学生弄不明白。对于这类主题的教学, 在课堂导入时, 可以把概念的外延一一摆出来, 学生就自然理解了这个概念。

(2) 类比感悟导入, 渗道理。品德课程中涉及一些比较抽象的道理, 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时遇到的难题。我们可以在导入时, 用比较形象的例子进行类比, 让学生对抽象的道理有较为感性的认识。

(3) 情境体悟导入, 揭困惑。现实社会缤纷复杂, 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对生活中许多现象存在认识上的困惑, 觉得到底该怎样来正确认识, 感觉很难, 品德课程中如果涉及了, 我们就要花时间把它讲透彻。因此, 在课堂导入时就让学生面对困惑, 对于积极解决困惑帮助很大。

触动心灵的教学 篇8

感动来自于互动,互动必然滋生感动。感动让教师更加热爱教学,更愿倾注心血和汗水;感动也让学生兴趣盎然,更加热爱和珍惜学习和生活的时光。那么,在课改语文教学中,怎样使感动发挥作用,又怎样让感动来达到课改语文教学的目的呢?

一、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重视感动情感的开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教师需要在新的课程教学中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而学生同样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知识建构。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旨在改变传统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确定性,还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具备的开放性,拓展教学的空间,增大师生的自主性。这样,教学的多样性和变动性也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而感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那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感动情感的开发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教师而言,感动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一个冷漠、毫无激情的教师,他的教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而激情源于感动,开发感动情感是形成教师课堂教学激情的重要因素。

审视语文教学的过程,教师的感动主要有:

1、感动于文本的关键处。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改变过去“教教材”的做法,语文课程是用教材教语文,不是教语文教材。教材不是圣旨,而是教学的线索。教材不是废纸,而是教学的工具。 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为教学服务。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的根本是创设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为此,语文教师就必须根据自身的感悟认真挖掘教材的感动因素。

2、感动于入课的导语。

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懂得课前激情导入的作用。好的导语紧紧扣住教材的感动因素,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心灵的滋补剂,是一种以文本为根基的有益的洗濯和陶冶,是奠定课堂教学氛围的心理因素。

激情导入,教师调动了自身的情感,同时也引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无疑为成功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有序的互动教学流程,让感动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

语文教师在深入挖掘文本感动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感动”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就可以起到课堂教学的“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要知、情、意相结合。事实上,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和学生群体的积极互动是使课堂活动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必要条件。反过来,组织恰当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尝试,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仅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还能同桌互相讨论、互相启发,这就容易形成文本与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实现课堂上多通道的信息传递;学生在具体语文情境中的课堂活动,容易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认识,能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树立起学习信心。

三、密切关注在双向互动中的感动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的学习在感动中积淀和发展。

充分利用教师的和文本的感动因素调动学生的感动,发挥感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这是课改语文教学既要注重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又注重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有效途径。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们如果能充分利用教师的和文本的感动因素,那就会在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中会产生一些朴素而真诚的感动。

这些朴素而真诚的感动在师生间涌动,在互动交流中将会更得到尽情地发挥,也会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这样,就达到了既注重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又注重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就能让学生的学习在感动中积淀和发展。

上一篇:反恐反暴心得体会下一篇:关于暑假实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