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个人简介

2024-09-25

博士个人简介(精选7篇)

博士个人简介 篇1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叫,()人,()大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我准备报考()大学()学院()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现分别按照个人的思想品德、业务和科研能力以及攻读博士期间的学习和研究设想等方面做出个人陈述,请审阅并考察,谢谢!

我热衷于教育、科学事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注社会进步,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我是个善良开朗的人,诚实、热情,生活态度积极向上,乐于参加各项公益活动,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注重提高个人理论素质和水平,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工作热情、吃苦耐劳、责任心强。

我在硕士期间进一步深化了专业方面的理论学习,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由于具有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广泛的专业知识,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掌握了羟基磷灰石研究方面的理论与实验操作中所需的先进技术,通过理论课和实验技能的结合,我具有较强独立思考能力,对实验现象和相关结果能够运用有关理论并结合文献进行思考。

我具有一定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能够阅读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能够用英语撰写本领域的学术论文。在硕士学习期间,我参与了宁波市工业攻关项目的研究,通过认真刻苦学习,掌握了材料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因此在较好地完成了研究任务,取得了一些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2 篇,另有2 篇已录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 项。

读博学习计划与研究设想

1、学习计划第一学年注重于巩固专业知识基础与弥补实验操作的不足。专业知识基础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注重核技术及应用方面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则是本研究方向发展的最前沿。弥补实验操作的不足主要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1)向有经验的师兄师姐们请教与学习; (2)申请第一年就进入实验室,参与师兄师姐们的课题研究,即可实践又可学习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三学年注重于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具体课题的研究,最终顺利完成课题。

2、研究设想在导师的指导及其研究领域下进行研究,目前自己感兴趣的有2 个方向:磁性纳米材料与器件的生物医学应用、分子与生物纳米器件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博士个人简介 篇2

创新需要适宜的环境

作为技术驱动型公司, ADI公司对创新格外重视。公司管理层认为人才非常重要, 积极鼓励好的工程师放手去做。

陈宝兴认为, 为了能够保证创新, ADI公司的企业文化, 在美国叫企业家文化, 发挥着重要作用。ADI虽然是一个大公司, 但事实上它是由很多小的业务群组成的, 这些小业务单元单独经营, 决策确定得非常快, 看到市场有新的应用, 马上就可以实现创新, 制造一个新的产品出来。

结果就是让你放手去做, 而不是一定要公司的主管去拍板, 每个单独的业务群组可以自己做决定。这样, ADI的技术人员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发展潜力或者创新意识, 同时培养了勇于承担风险和积极追求成功的精神。

技术与管理双轨制

学而优则仕!然而在ADI公司, 并不鼓励所有技术人员进入管理层, 为了保证技术群体的利益, 在ADI公司是有两个并行的系统:管理层与技术层, 管理层的VP与技术层的Fellow在公司中具有同等的地位。

陈宝兴介绍, 就是有些人适合做Manager, 有些人适合做工程师。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 如果我一定要是做Manager以后才能体现我的价值, 那我就可以去和公司沟通。第二就是说工程师跟Manager都可以得到提升, 如果工程师做的很好, 你的价值能够得到体现, 那么你也可以得到很高的级别。

陈宝兴表示, 在A D I如果你对Business或者Marketing有兴趣, 公司会给你很多内部的机会让你自己对自己有认识, 而不会给你硬加一个帽子, 你就是做工程师的。比如说我自己想做Manager, 那可能我主动会往那方面靠, 公司也会帮助你, 如果觉得你在那方面有长处, 更能体现自我价值, 就会给你机会。

个人知识面要宽

对于自己能够担任ADI公司的院士, 陈宝兴认为其相对比较成功的原因是自己的知识结构相对宽泛。因为将来I C发展的趋势会需要工程师具有更宽泛的知识结构, 生产一个电子产品并不只是设计线路就可以, 而是要对材料、器件、整个系统都比较了解。整个的流程, 从材料到线路, 如果工程的经验比较丰富, 就更容易创新出新的产品。

对年轻的工程师来说, 一定要拓宽视野, 不单要想怎么样实施这个产品, 而且要想到这个产品如何在客户的系统里应用、怎样去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因为最终还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这个实际上很多专业是相通的, 每一个公司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同时每个人需要对材料、器件、传感器这些东西的知识面非常广, 并不是一定要选一个什么专业就一定能成功, 事实上你要知道如何将你的知识跟其他东西结合在一起。

要有合作者的精神

陈宝兴认为, 过硬的技术与宽泛的知识结构, 还不足以保证工程师能够顺利地实施创新行为。在技术驱动型公司里, 工程师间的合作精神对于创新的实施至关重要。

以陈宝兴负责的隔离技术为例, 事实上在ADI很多其他业务部门都会使用这项技术, 比如ADC部门和接口产品部门的合作。一个技术创新出来, 它单独可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但是如果能把其他的很多技术结合在一起, 那么对公司整体、对新技术本身的发展都有帮助。在技术上不但要纵向发展, 还要横向发展。

ADI有很多富有经验的工程师, 由于公司的文化, 除了老板之外, 还会有一些年长的工程师给新工程师进行指导, 帮助他们整合知识和应用, 体会到一些新的东西。

各博士学位点博士生导师简介 篇3

081701化学工程

计建炳(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超重力场工程、生物质能源工程、离子液体与分离过程。联系方式:0571-88320053,jjb@zjut.edu.cn

裘俊红(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海洋生物化工及资源工程。联系方式:0571-88320850,qiujh66@126.com 董志勇(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工程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环境流体力学。联系方式:0571-88323603,dongzy@zjut.edu.cn

081702 化学工艺

任杰(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石油加工与石油化工工艺、有机催化、化工过程数学模拟及装置优化。联系方式:0571-88320208,Renjie.R@263.net

081704应用化学

马淳安(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绿色化学与电化学合成、纳米材料电化学、电催化、能源电化学、环境电化学。联系方式:science@zjut.edu.cn 徐振元(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环境友好农药、绿色有机合成、催化加氢。联系方式:chrc@zjut.edu.cn 许丹倩(女)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催化加氢、绿色有机合成、精细化学品研究与应用研究。联系方式:greenchem@zjut.edu.cn 高建荣(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绿色精细有机合成、功能染料暨新型有机光电材料。联系方式:gdgjr@zjut.edu.cn 严新焕(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催化加氢与绿色化学。

张诚(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纳米材料与应用、功能复合材料。联系方式: czhang@zjut.edu.cn 盛嘉伟(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功能材料。联系方式:jw-sheng@zjut.edu.cn 钟明强(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新型高分子材料。联系方式:zhongmq@zjut.edu.cn

081705工业催化

李小年(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资源与环境催化、绿色催化氢化。联系方式:0571-88320409

刘化章(男)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催化剂工程与技术、C1化学催化。联系方式:0571-88320063 严巍(女)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催化氢化技术与工程。联系方式:0571-88320583 裴文(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不对称催化。联系方式:0571-88320629 任杰(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有机催化、石油加工与化工工艺。联系方式:0571-88320208 张文魁(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光电催化、金属功能材料。联系方式:0571-88320394

081721 材料化工

钟明强(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高分子合金与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功能材料。联系方式:0571-88320418,zhongmq@zjut.edu.cn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彭伟(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机床与工具技术。联系方式:pengwei@zjut.edu.cn 赵燕伟(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联系方式:zyw@zjut.edu.cn 柴国钟(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联系方式:chaigz@zjut.edu.cn 袁巨龙(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联系方式:jlyuan @zjut.edu.cn 冯定忠(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制造业信息化与物流工程。联系方式:fdz@zjut.edu.cn 程成(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联系方式:chengcheng@zjut.edu.cn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张立彬(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农业技术与装备、机器人技术。联系方式:lbz@zjut.edu.cn 宋玉泉(男)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超塑性与塑性加工技术与装备。

计时鸣(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精密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视觉、检测与信息处理。联系方式:jishiming@zjut.edu.cn 阮健(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流体动力数字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联系方式:wxmin@mail.hz.zj.cn 袁巨龙(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纳米/亚纳米级加工技术与理论、机械系统信号处理及故障诊断。联系方式:jlyuan@zjut.edu.cn

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

高增梁(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机械装备的结构完整性,高效过程装备。联系方式:zlgao@zjut.edu.cn 卢炎麟(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机械装备的结构完整性。联系方式:yanlinlu256@163.com 刘勇(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机械装备的结构完整性。联系方式:lyyjs@mail.hz.zj.cn 蒋炎尧(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机械装备的结构完整性。联系方式:yjang@unr.edu.cn 方德明(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高效过程装备。联系方式:dmfang@zjut.edu.cn 楼白杨(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新材料技术及应用。联系方式:loubaiyang@163.com 彭旭东(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现代密封技术。联系方式:xdpeng@zjut.edu.cn 陈学东(男)教授级高工、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现代密封技术。联系方式:chenxuedong@hgmri.com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王万良(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控制与智能自动化、网络化控制与远程监控、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联系方式:0571-85290172,wwl@zjut.edu.cn 俞立(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先进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控制与管理、网络化控制系统。联系方式:0571-88320287,lyu@zjut.edu.cn 王守觉(男)研究员、院士。主要研究领域:神经网络和信息科学。联系方式:010-82304555,wsjue@semi.ac.cn 李未(男)教授、院士。主要研究领域:高速网络下的协同工作环境。

曹一家(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复杂系统优化与控制。联系方式:0571-87952702,yijiacao@zju.edu.cn 冯浩(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新型微特电机、传感与检测技术。联系方式:0573-3641897,zjhzfh@126.com 孙明轩(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控制与智能自动化、电气传动与控制。联系方式:***,mxsun@zjut.edu.cn 黄德才(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计算机网络控制与管理。联系方式:0571-88320506,hdc@zjut.edu.cn 杨东勇(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生物启发计算与智能机器人技术。联系方式:0571-85290087,ydy@zjut.edu.cn 周根贵(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联系方式:***,ggzhou@zjut.edu.cn 乐孜纯(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光通信网络控制与管理。联系方式:0571-85290308,lzc@zjut.edu.cn

020206 国际贸易学

程惠芳(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研究、民营企业国际化理论与模式研究。联系方式:chf@zjut.edu.cn 谭晶荣(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农产品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联系方式:tanjingrong2002@yahoo.com.cn 王丽萍(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国际物流系统优化与电子商务。联系方式:wlp@viston.com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池仁勇(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技术创新与管理。联系方式:chirenyong@mail.hz.zj.cn 徐维祥(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联系方式:xwq@zjut.edu.cn 汪少华(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投资分析与管理。联系方式:zjut_wsh@yahoo.com.cn 周根贵(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技术经济系统理论与应用。联系方式:genguiz@yahoo.com 宣勇(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技术创新与管理。联系方式:0571-88320009 王万良(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技术管理。联系方式: wwl@zjut.edu.cn

081703 生物化工

沈寅初(男)教授,院士。主要研究领域:生物催化工程,制药生物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630 郑裕国(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生物催化工程,制药生物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630,zhengyg@zjut.edu.cn 陈建孟(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环境生物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386,jchen@zjut.edu.cn 刘维屏(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环境生物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666,wliu@zjut.edu.cn 钱俊青(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制药生物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317,qjq@zjut.edu.cn

081720 环境化工

陈建孟(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生物技术、绿色工艺与资源化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386,jchen@zjut.edu.cn 刘维屏(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污染控制化学(水处理药剂)、手性分离技术与药物环境安全、环境分析与检测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666,wliu@zjut.edu.cn 盛光遥(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环境有机化学、污染控制化学、环境分析技术、污染生态修复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243,dansheng@zjut.edu.cn

100701 药物化学

博士合唱团简介 篇4

Ga?ritae 落日绚丽的草原黄昏,一位小伙子来找心上人嘎哦丽泰,却没料帐篷已不在人也不在,徘徊在伊人住过的地方,小伙子心急如焚,心上人突然杳无音讯,该是多么悲伤!往日那份深情,那份依恋一去不再来? 这是一首缠绵的哈萨克小夜曲。优雅、内在,很层次地表达一个恋人在爱情还是未知数的关口,那种痴心相盼的微妙心情。Arranger / Lei Ying-Hai(黎英海)Chorus Arranger / Tu Ming-Shim(杜鸣心)嘎哦丽泰

Ga?ritae 嘎哦丽泰 今天实在意外 为何你不等待 烈火般的心情来找你 帐篷不在你也不在 我徘徊在你住过的地方 已是一片荒凉 心中情人几时才得见面 怎不叫我挂心怀 啊 嘎哦丽泰 嘎哦丽泰 我的心爱 有谁告诉我 你搬向那一带 啊 我徘徊在你住过的地方 啊 心中情人怎不叫我挂心怀 啊 嘎哦丽泰 嘎哦丽泰 我的心爱 有谁告诉我 你搬向那一带 八骏赞

Nayman Xarag 领唱 / 罗卫军(微电子所)潘 旭(半导体所)八骏赞 Nayman Xarag

《八骏赞》是首内蒙民歌。大草原造就了内蒙民歌高亢豪放而又辽阔深沉的特点,在这首歌曲中演唱者模仿的马蹄声清脆、响亮,领唱高亢的曲调与合唱悠扬的旋律相结合更突出草原广阔、悠远的意境。本曲歌唱成吉思汗勇敢的八匹黄骠马,赞颂了蒙古勇士的英雄形象。在这里也表达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赞美。Lyrics / Naxun(那顺)Chinese Lyrics / Chamsu(扎木苏)Composer / Enkhbayar(恩克巴雅尔)八骏赞

Nayman Xarag 黄骠马鬃驮来太阳 黄骠马尾扫落月亮 黄骠马身连著草原 黄骠马背映著霞光 黄骠马嘶威震世界 黄骠马蹄踏破山冈 黄骠马呼唤著蒙族勇士 黄骠马浑身都是力量 成吉思汗的忠实伙伴 大自然母亲的无私恩典 蒙古的骄傲 战马的威严 千歌万曲 留芳草原 激情的火 智慧的源 崇拜的图腾 必胜的信念 心中的旗 强者的箭 理想的骏马 意志的升华 战斗的锐气 振兴的朝霞 我们赞美你 八匹黄骠马 八匹黄骠马 理想的骏马哟 第三部分 啊,朋友再见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欢乐的那达慕 神圣的战争 大漠之夜 天路 啊,朋友再见 意大利民歌

Bella ciao 钢琴伴奏 / 陈 希(半导体所)啊,朋友再见 Bella Ciao 《Bella Ciao》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游击队的歌曲,表达了游击队员离开故乡和恋人,奔赴战场抗击敌人的心境,坚定无畏而略带悲壮。从美学角度讲,这首歌有一种看似平淡,但极为深刻的苍凉之美,平实而又深挚:2/4拍的节奏鲜明、轻快而富有动感;旋律简洁悠扬而带着伤感。整首歌深刻地表现了年轻的反法西斯战士们面对牺牲时最质朴的心情和乐观的浪漫情怀。意大利民歌 啊,朋友再见 Bella Ciao 那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敌人闯进我家乡。O partigiano, portami via, o bella ciao, bella ciao, bella ciao, ciao, ciao, ciao, partigiano, portamivia, che mi sento di morir.啊,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说道:“多么美丽的花!”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Playing my beloved old pipa 钢琴伴奏 / 陈 希(半导体所)领 唱 / 杜 凯(化学所)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Playing my beloved old pipa 这首歌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作者运用山东民歌中富有典型意义的旋法和调式落音,结合山东方言音调,创作了这首民谣体插曲。这首通俗、纯朴、易学、易唱的刽子手曲,虽未采用任何一首民歌作为素材进行改编,但具有浓厚地方色彩,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Lyrics / Lu Mang(芦芒)Composer / Lv Qi-ming(吕其明)Chorus Arranger / Liu Yan-ping(刘燕平)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Playing my beloved old pipa 西边的太阳它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西边的太阳它就要落山了 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爬上飞快的火车 像骑上奔驰的骏马 车站和铁道线上 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 我们爬飞车那个搞机枪 闯火车那个炸桥梁 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

打得鬼子魂飞胆丧 欢乐的那达慕

Festival Nadam 钢琴伴奏 / 陈 希(半导体所)欢乐的那达慕

Festival Nadam “那达慕”是内蒙古草原的欢乐盛会,在海内外声名遐迩,其传统项目就是摔跤、射箭和骑马,经过上千年风雨的洗礼,已成为蒙古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首作品充分描绘了这个蒙古族奥林匹克的盛况,展现了草原勇士各路健儿飒爽的英姿。Lyrics / Bayin Jirigela(巴音??吉日嘎拉)Composer / Enkbayar(恩克巴雅尔)欢乐的那达慕

Festival Nadam 巴颜松布山脚下哟 那达慕大会热闹欢腾 男子汉的三项竞技 蒙古民族的古老传统 摔跤喽 勇士们 我们的冠军从那右方 好似雄鹰跳进赛场 迎面上场的是个勇士 两强相遇 各不相让 抓住抓住 漂亮漂亮 射箭喽 勇士们 优秀射手走向靶场 动如闪电静如山岗 引弓满月 箭无虚发 技压群雄 斗志昂扬 中了中了 漂亮漂亮 赛马喽 勇士们 雄狮般的快骏马呀 四蹄凌空冲向前方 万马奔腾 地动山摇 只见他头一个跑进会场 胜了胜了 漂亮漂亮 欢乐的那达慕 富饶的故乡 撒上鲜奶 幸福吉祥 草原勇士 各路健儿 庆贺胜利 赞歌高唱 赞歌高唱~~ 神圣的战争 Cвященная война

钢琴伴奏 / 陈 希(半导体所)神圣的战争

Cвященная война 音乐史家们说:“《神圣的战争》是响应伟大的卫国战争的第一首歌曲,在苏联歌曲编年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 这首歌在节奏上是三拍子写成,却具有队列进行曲般的二拍子的特征,演唱时也应唱出进行曲的气势。Lyrics /瓦??列别杰夫-库马契 Composer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 Chorus Arranger / 陈长风 神圣的战争

Cвященная война 起来,巨大的国家,做决死斗争,要消灭法西斯恶势力,消灭万恶匪群!敌我是两个极端,一切背道而驰,我们要光明和自由,他们要黑暗统治!全国人民轰轰烈烈,回击那刽子手,回击暴虐的掠夺者和吃人的野兽!不让邪恶的翅膀飞进我们的国境,祖国宽广的田野,不让敌人蹂躏!贡献出一切力量和全部精神,保卫亲爱的祖国,伟大的联盟!让高贵的愤怒,像波浪翻滚,进行人民的战争,神圣的战争!大漠之夜

Night of Gobi 钢琴伴奏 / 陈 希(半导体所)大漠之夜 Night of Gobi 作品以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作为艺术形象,刻画了在无边的沙漠夜晚,一队骆驼在茫茫沙漠穿行的景象,音乐在钢琴由弱渐强的背景下,在驼铃碰撞的节奏中,在女声低沉的哼唱中展示出沙漠夜幕下宁静、苍凉而又壮美的画卷,并借骆驼与沙漠的搏斗抗争歌颂了科技工作者在追求科技的道路上吃苦耐劳、艰苦卓绝的精神。Lyrics / Shao Yung-Kiang(邵永强)Composer / Shang Tek-Yi(尚德义)大漠之夜

Night of Gobi 月色朦胧 星光闪烁 一对骆驼行进在无边的沙漠 瀚海茫茫 寂静辽阔 驼铃声声从夜幕中飘过 飘过 啊 骆驼 啊 骆驼 遥望远方你怀著坚韧的执著 一步一步在默默等跋涉 啊 无怨无悔 你驮着憧憬的生活 无论道路是多么漫长 多么坎坷 啊 骆驼 啊 骆驼 面对风沙你忍著旅途的干渴 一程一程在希望中跋涉 啊 春去秋来 你穿过金色的岁月 迎着曙光你不停进取 不停奔波 啊„„ 天 路

Holly Road 钢琴伴奏 / 陈 希(半导体所)领 唱 / 刘 皓(计算所)林 杰(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罗卫军(微电子所)陈 宁(植物所)张 旭(国家纳米中心)天 路

Holly Road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了,伟大的青藏铁路建设者们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精神,谱写了“天路传奇”。

合唱作品《天路》根据韩红《天路》改编而来。歌曲的前片用神鹰、祥云、吉祥为后面的铁路修到家乡做铺陈,进而歌颂那条“神奇的天路”。最后用“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来表现藏族人民的喜悦情怀,表达了藏区人民对党和祖国的由衷赞美。Lyrics /Shi Shunyi(石顺义)Composer / Yin Qin(印青)Arranger / Chen Guoquan(陈国权)天 路

博士毕业生个人鉴定 篇5

博士毕业生个人鉴定篇一

在思想政治上,我始终按照中共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xx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在实践中贯彻运用。

在学术科研方面,我始终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精神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以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态度对待一个个科研问题,在导师悉心指导和师弟的全力协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满足学校相关博士学位申请条件。

在校期间,我能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待人友善,乐于助人。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严格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严格遵守学校以及教研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经过国家和学校多年的栽培,特别是在电子系电真空教研室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下,我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博士毕业研究生。

博士毕业生个人鉴定篇二

很感谢xx大学给我读博的机会,在读博期间的三年中,我度过了人生最有意义的三年,也是对我专业提高最快的三年,三年的时间不长,但是却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思想上,再一次坚定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服务国家建设,服务全球建设的信念;依据个人对国家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的认识、以及对全球需求的认识,确定了个人的立足点和职业方向;坚定拥护国家和平发展道路与独自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信人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专业上,勤奋学习并提高专业理论知识,争取更多地了解学科前沿课题和发展方向,同时涉猎人文历史、组织管理等方面知识,争做有所专长的知识面宽广的复合型人才;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与工程项目,掌握了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训练了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并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寓学于实践。

品德修养和组织协调能力上,具有强烈的集体观念和为实现集体目标努力工作的愿望;与人相处豁达大度、公正开明、不计小利、主动沟通、倡导协作共赢;具有独立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的初步能力。

经过三年的刻苦钻研,我的专业功底大大的提高,研究一直以来就是我喜欢的工作,我也通过这三年把的学术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希望我的研究对社会有所帮助。

博士毕业生个人鉴定篇三

本人在博士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回顾三年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自我鉴定如下:

本人在思想觉悟上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时刻紧密围绕在党组织周围,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本人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查阅了广泛的中外专业文献,对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在英语学习方面,通过了硕士英语学位考试,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科研活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查阅学术资料和参考书籍,认真吸收各个知识点。同时自己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参与了导师指定课题的研究,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同时顺利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

本人在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

本人在博士生阶段所获颇丰,从学业、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三年。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本人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本人将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博士个人简介 篇6

1 博士后制度与博士后人才成长的关系

制度之所以被选择和创造,是因为制度具有满足人们需要的功能。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家的观点,制度具有降低不确定性、提供信息、共担风险等多种功能,其中最核心的功能就是为主体提供激励与约束[1]。我国的博士后制度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对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选拔、使用及加强教育和科研力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博士后制度的约束功能

1.1.1 维护博士后培养活动的秩序,促进公平

人的机会主义是行为主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博士后人才培养过程中,行为主体同样会存在机会主体的可能性,由此,博士后制度对工作站和流动站的设立条件、博士后人员的招收、博士后人员经费的管理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就对博士后人才培养活动秩序的调节和维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博士后研究的公平性。

1.1.2 减少博士后培养的不确定性,提升培养质量

博士后人才的成长过程是复杂的、长期的、充满不确定性,为提升博士后人才培养的质量,博士后制度就必须对相关主体作出监督,并通过提供信息、评价、筛选等手段来减少不确定性。如博士后制度明确规定了流动站和工作站的设立条件,对博士后人员的招收、管理、评估表彰都作出了详细的说明,这样就使得主体的行为和预期收益实现对称,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提升博士后人才培养的质量。

1.2 博士后制度的激励功能

1.2.1 为培养博士后提供优越条件

人事部、全国博管办规定,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必须具有以下条件: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高水平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学术气氛浓厚而活跃、科研工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有必须的实验设备、单位领导积极热心等[2]。高水平博士研究生导师对进站人员给予教育和指导,使其进一步提高学术造诣;浓厚的学术氛围更利于博士后成长;科研工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使进站人员处于一个较高的平台上,接触到并可能解决研究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良好的条件才能开展科研;流动站往往承担国家或地方重大研究课题,博士后参与到研究项目中,为进一步从事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1.2.2 为培养博士后提供复合平台

博士后在站期间主要是利用流动站或工作站的资源来开展活动,他们属于国家正式工作人员,享受相关的待遇;在站期间,博士后合作导师带领他们从事科学研究,通过与其他人员的交流,博士后研究人员能开阔眼界,产出更多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1.2.3 抓住博士后培养的关键时期

博士后研究人员都是取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处于创新思维活跃、创新欲望强烈的时期,并且他们受到长期的科研训练,研究方向较为固定,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后能利用各种科研条件来开展研究。

博士后制度与博士后人才成长的关系如图1所示。

在图1中,宏观层面的博士后制度为全国博管办等制定的《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及实施细则;中观层面的博士后制度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人事部门出台的具体规定;微观层面的博士后制度为各高校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工作站等更为详细的管理规定。这些不同层面的制度组成了完整的博士后管理制度。而博士后制度通过设定宗旨和目的、提供各项物质、资金、科研条件等手段作为中介,对博士后人才成长产生推动作用。

2 随机网络模型及其在人才成长方面的应用

图示评审技术(Graphical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即随机网络模型,是指网络计划中活动与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具有不确定性,且活动的时间参数也不确定,而按随机变量进行分析的网络计划技术[3]。它是网络理论、概率论、模拟技术和信号流图的结合,是一种新型的广义随机网络技术,又被称为决策网络技术[4]。GERT网络模型是使用带概率的有向网络图进行分析,可以用来研究项目计划与控制问题[5]、产业集群演化机理与成长效应问题[6]、复杂产品关键质量源诊断与探测问题[7]等。

GERT网络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4]为:第一,分析现实问题,绘制研究问题发展的流程图,构建所研究问题的GERT网络。GERT网络模型中每个节点包括输入和输出两个部分,并具有不同的逻辑关系和不同的类型。第二,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对网络中各项活动进行准确界定,并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赋值。第三,根据信号流图理论,用等效函数法求解,也可直接使用网络中的参数进行计算,把随机问题转化为确定的问题求解[8]。矩母函数与传递函数可以计算出任意节点的实现概率与周期时间等参数;同时,梅森公式可以简化计算过程,直接获取网络最终节点的传递函数值。第四,分析模型仿真结果,发现研究对象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GERT模型在人才成长的应用方面较为广泛,如方志耕等[9]将GERT网络模型应用于军事指挥人才成长的研究,构建军事指挥人才“寿命”的GERT模型,对军事指挥人才的“寿命”周期和循环过程进行了剖析;陈竞靖等[10]利用GERT模型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过程建立模型并进行仿真求解,获得了时间和费用概率分布及各种统计特征值、提供了时间和费用的定量化分析,从而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提供了决策参考;金振鑫等[11]构建了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GERT网络模型并进行仿真求解,得出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周期、实现概率等相关特征,同时对比政府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各阶段给予支持时的作用效果,从而得出政策的最佳扶持点和程度。

本文亦尝试使用GERT网络模型来研究博士后人才的成长问题,原因在于博士后人才的成长风险大、投资多、不确定性高且成功率低。博士后人才属于高层次科研创新人才,他们的成长首先需要诸多的条件,不仅要有自身的天赋和资质,还需要充足的外部条件,要实现对他们的综合培养,就必须对其进行高质量的投资;其次,他们的成长周期耗时更长,一般都是由非人才发展为人才、由低层次人才发展为高层次人才的过程,他们要在一般人才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科研训练才能具备高层次科研人才所需的各项素质和条件;第三,博士后自身的特点及所从事工作的特点都决定了他们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导致人才知识老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博士后人才成长的时间、成长的顺序带有不确定性,因而很难用一些确定性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而GERT模型能反映系统中多种随机因素及随机因素之间相关关系并实现对随机性问题的处理[12],所以本文用GERT模型来进行博士后制度与博士后人才成长的耦合研究。

3 博士后人才成长的基准模型

3.1 基准模型的构建及活动的界定

一个客观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可以看作是系统状态之间的转移过程,即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对于博士后人才的成长来说,其中的每一步发展过程也可以视为系统状态之间的概率转移过程[13]。本文构建博士后人才成长的基准模型如图2所示。图中的节点表示系统状态,即人才所处的阶段;用连接各节点之间的箭线表示各状态之间的概率转移关系。根据实际情况,节点的输入端应为异或型,即在一个给定时刻上只有一个活动能够完成;节点的输出端应为概率型,即当此节点实现时,所有从该节点引出的活动中只有一个活动按一定的概率得以实现。

其中,状态1表示人才处于本科阶段,状态2表示人才处于硕士阶段,状态3表示人才处于博士阶段,状态4表示人才在博士毕业后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状态5、状态6、状态7都表示各学习阶段结束后暂时处于就业阶段,状态8则是长期的就业阶段。其中,状态4是本文的目标节点,也就是在人才成长的不同状态之间,关注的是人才经由一系列的培养,从本科以至最终能成长为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概率。

本文界定:活动(1,2)表示人才本科毕业直接进入硕士阶段的学习;活动(1,5)表示人才本科毕业后直接去就业;活动(5,2)表示本科毕业就业几年后,由于各种原因继续进入高校深造,攻读硕士学位;活动(5,8)则表示长期停留在工作中,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活动(2,3)表示人才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活动(2,6)表示人才硕士毕业后直接去就业;活动(6,3)表示硕士毕业就业几年后,由于各种原因继续进入高校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活动(6,8)表示长期停留在工作中,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活动(3,4)表示博士毕业后直接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活动(3,7)表示博士毕业后直接就业;活动(7,4)表示博士毕业就业几年后,由于各种原因继续进入高校深造,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活动(7,8)表示长期停留在工作中,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3.2 各项参数的界定

由于博士后人才成长过程的多样性及复杂性[14,15],因而无法获得一个适合所有情况的通用参数。本文以南京地区各高校博士后人才培养的实际数据为例来对模型进行求解和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南京各高校就业处、研究生院等部门提供的数据,本文对上述各项活动涉及到的参数进行界定,如表1所示。

博士后人才成长基准模型的实现概率见图3所示。

3.3 基准模型的拟合及结果的分析

从图2可知,要把一个本科生培养成博士后人才,实现的路径可能有8条,如表2所示。

由于基准模型是典型的线性系统,这样就可以使用信号流图来计算模型中各节点之间的传递系统;并利用矩母函数的基本性质来计算各种概率分布数字特征,从而得到基准模型在平衡状态下的解析解[16]。按照GERT网络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本文应用信号流图的梅森公式,确定基准模型的特征传递函数:

根据矩母函数的性质,有当S=0时,ME(S)=WE(0)=1,实现的概率为PE=WE(S)|S=0。通过计算可得:P基准模型(1-4)=1.968 4%,意味着要把一个本科生培养成博士后人才是比较困难的,成功率仅为1.968 4%,而绝大部分的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成长为博士后人才。

4 博士后人才成长的对比模型

虽然博士后人才的培养过程时间长、风险大,但博士后研究人员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竞争极为重要,人们总是希望或是试图通过适当的政策支持来提高这一人才培养过程的成功概率、减少风险等。目前在博士后人才培养方面,实施的主要是博士后制度,该制度涵盖博士后管理的一系列内容:管理机构职责任务的确定、流动站和工作站设立条件和程序的确定、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的管理等。但是,现行的博士后制度仍存有较大的问题,如许士荣[17,18]分析博士后制度在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4个方面都出现了梗阻的现象;姚明芳[19]认为博士后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且经费投入缺乏、评估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凸显。为进一步研究博士后制度对博士后人才成长的影响,本文将现行博士后制度影响下的博士后人才成长GERT模型作为基准模型,构建完善博士后制度影响下的博士后人才成长GERT模型作为对比模型(见图4),通过具体的计算来分析完善的博士后制度对于博士后人才成长的重要作用。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成功概率,但是博士后制度是政府在特定阶段对人才提供的支持,即博士后制度支持的阶段仅涉及活动(3,4)。本文假设模型中完善的博士后制度比现行的博士后制度更为完备、资源更为丰富、执行更为有效。通过与全国博管办工作人员的讨论,认为如果有更为完备的博士后制度,那么博士毕业后直接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概率上升10%、方差缩小50%,同时与状态3相关的其他转移概率的概率分支也会发生变化。活动的参数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

通过计算可得对比模型的P对比模型(1-4)=2.780 8%,即在更为完备博士后制度的影响下,把一个本科生培养成博士后人才的成功率为2.7808%,P基准模型(1-4)=1.968 4%,因而对比模型的成功率比基准模型提升了0.812 4%。由此可知,如果政府出台更为完善的博士后制度、提升博士后制度的执行力度、给予更为丰富的政策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博士后人才成长的成功率,这对于博士后人才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5 对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升博士后人才培养的成功率、更好地应对高层次人才竞争,应在完善博士后制度方面作出如下几方面的尝试。

5.1 明确博士后培养目标

《关于试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报告(1985)》及《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2006)》等都明确指出了国家建立博士后制度旨在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特别是创新型优秀人才,因此,博士后制度的后续落实应紧紧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展开,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各设站可以根据自身平台和实力,考虑在站博士后的培养类型和现实需求,契合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具体发展需要而进一步深化培养目标,使得不同设站单位、不同类型博士后的培养目的能有所侧重。

5.2 加快推进博士后分类培养

当前,我国博士后制度培养目标出现多元化趋势,有的单位是为培养高层次青年人才、有的单位把博士后作为教学科研的一个后备力量、有的单位只是把博士后作为科研工作的一个辅助力量或是作为合作导师的高级打工人员。由此,应加快推进博士后的分类培养,为不同类型的博士后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培养方案,并实施弹性工资制,给予不同类型博士后不同的待遇。

5.3 拓宽博士后经费渠道,提高博士后待遇

为了满足博士后对科研经费的需求、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拓宽筹资渠道、加大资助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势在必行。首先,应对我国的博士后培养管理事业及取得的成果进行广泛、大力宣传,使社会各界对博士后管理事业有充分的认识,激发国内外各种机构、团体、单位或个人的捐赠热情[20];其次,应借鉴德国的做法,不仅进行传统奖学金的资助,而且更多地采取其他短期、辅助性、非物质性的资助措施,如提供一定时期的工作岗位、提供参与国内外顶级研讨会的机会、对学术旅行及报告的资助等;第三,定期对资助项目的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和监测,注重效果与结果,需要采取措施确保资助的有效性,如对资助措施和资助工具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进行内外部的评估等。

5.4 加强对博士后人员的考核

浙商大2018年博士研究简介 篇7

一、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和旅游管理四个二级学科。

(一)企业管理

本博士点设在工商管理学院,下设四个研究方向:

1.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博士生导师为郝云宏教授、项国鹏教授、孙元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于在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问题。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公司治理;企业战略管理;国有资本经营与国有企业治理;企业社会责任;转型经济中的企业家成长和浙商战略转型;企业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企业社交媒体;互联网与管理变革。

2.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博士生导师为金杨华教授、肖余春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于中国情景下组织行为、人力资源和创业管理研究。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公司创业与企业家理论;基于社会交换的员工关系管理及组织公正;商业环境中的组织伦理决策及影响因素;团队行为及知识管理理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3.营销与商务管理:博士生导师为范钧教授、易开刚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于服务和制造企业的营销理论、商务管理及营销与商务模式创新。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服务营销与服务创新、基于社会责任的营销创新、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大数据的营销转型、顾客参与和知识管理、网络营销与消费者行为、中小企业营销与管理等。

4.电子商务与物流优化:博士生导师为琚春华教授、肖亮教授。本方向主要围绕以下重点领域展开研究:一是研究网络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和虚拟企业建设,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的理论和实现技术;二是企业决策优化理论和实现技术,包括决策支持系统DSS理论和实现、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互联网信息抽取和分析等;三是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实践。

(二)技术经济及管理

本二级学科的三个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全球价值链、服务创新及政策、知识创新与管理)是以技术管理或创新管理为基础设置的,并沿着服务业应用和知识资源观理论两个方向展开。

1.技术创新与全球价值链:指导教师为盛亚教授、俞荣建教授。本方向研究既涉及微观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转型升级,又涉及产业和宏观层面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扩散、以及基于技术创新的全球价值链升级等命题。研究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出发,通过规范的案例研究和定量分析,最终上升到战略和政策含义。目前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两块:一是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技术创新管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社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二是基于全球价值链乃至全球创新链治理的中国制造企业升级等。

2.服务创新及政策:指导教师为李靖华教授。本方向研究服务企业的研发与创新活动、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以及促进企业服务创新及其扩散的地区和产业政策。研究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侧重案例研究、比较研究、演化研究。目前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服务企业研发组织、服务商业模式创新、制造服务化转型、服务创新政策等。涉及的行业大类主要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等。研究主要结合浙江省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的实际背景,提炼企业前沿实践并进行理论探索。

3.知识创新与管理:指导教师为胡峰教授。本研究方向以经济全球化为时代背景,研究中国企业如何综合运用知识创新和管理,借助“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突破现有知识创新和管理理论的研究视角局限及方法论局限,有机整合知识创新、管理理论与知识产权理论,从多层面、多学科、多情景的视角对主流知识创新和管理理论进行原发性、突破性的理论拓展和实证检验。在深入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的实践,提出有针对性和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三)会计学

本博士点设在财务与会计学院。

本博士点目前有博导3人,教授12人,副教授30人,有博士(后)学位的教师35人。现有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1名;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才4名,财政部青年领军人才2名,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2名。

近三年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经济学家》、《金融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10多部;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一些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本博士点是学校百年历史演进中最老的学科之一,依托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会计学,全国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专业等学科平台。

本博士点设在财务与会计学院,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指导教师为许永斌教授。本研究方向以中国资本市场为背景,从公司治理视角研究现代公司的财务与会计问题。包括: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理论;公司控制权理论;公司资本结构理论、公司并购与资产重组理论等。目前主要研究家族上市公司代际传承、控制权配置等方面的财务与会计问题。

2.资本市场与行为财务:指导教师为朱朝晖教授。本研究方向主要从行为科学视角研究资本市场的会计与财务管理问题。包括:财务管理与行为财务;会计信息的市场反应与投资者情绪等。目前主要研究基于行为者有限理性的企业决策。

3.业绩评价与管理审计。指导老师为黄溶冰教授。本研究方向从委托—代理关系出发,研究经济活动中受托管理责任履行的审计控制与绩效评价问题。包括:现代审计理论;审计评价方法;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等。目前主要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会计、审计问题。

(四)旅游管理 本博士点设在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近年来,在《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Social Science Research》、《管理世界》、《经济地理》、《地理科学》、《农业经济问题》、《旅游管理》、《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6部,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浙江省社科基金等23项,地方委托项目100余项。

本博士点依托浙江省重点学科――旅游管理学、浙江省人文社科基地、省部共建现代旅游实验基地等学科平台,形成了十分鲜明的特色与独特的优势。主要方向:

1.旅游经济与管理:方向带头人为郭鲁芳教授,主要从事休闲经济与旅游管理方面的研究。近几年,已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经济学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地理》、《旅游学刊》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对休闲经济发展有深入、系统地研究,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方向以现代旅游经济与管理理论为基础,依托于浙江工商大学20余年旅游研究的丰富成果和深厚积累,以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致力于休闲经济、旅游服务产品与设计管理以及饭店管理的研究。该方向主持完成了省部级课题10项,对促进旅游经济的集群化、融合发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旅游开发管理与信息技术:方向带头人为程乾教授,主要从事旅游开发管理与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近几年,在教育部人文规划课题《基于游客感知的主题公园品牌转换行为研究—基于长三角实证》,浙江省哲学和杭州市哲学等课题资助下,已在国际顶级旅游管理学术期刊《Tourism management》(SSCI, IF2.6),《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SSCI0.8)及《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和《自然资源学报》等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该方向侧重于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致力于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智慧旅游建设及旅游目的地发展机理的研究。

3.旅游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方向带头人为易开刚教授,现任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院长、浙江工商大学旅游转型与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美国怀俄明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2年入选浙江省151工程第一层次人才,2013年入选151人才导师。已主持10余项省部级以上的课题(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和多项有关产业转型、服务业规划、营销策划、管理提升等横向课题,出版《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与实践》、《现代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战略、模式与对策研究》等著作3部,在《管理世界》、《学术月刊》、《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

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和金融学四个二级学科。

(一)产业经济学:本博士点设在经济学院,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产业组织与行为决策理论:指导教师为何大安教授。本方向主要侧重于以制度和组织为分析主体,力图解析制度和组织行为决策的理性基础;同时,也将这些理论研究基础拓展到政府产业规制、投资决策和商贸流通等应用性领域上。本研究方向已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国内权威专业期刊发表大量相关论文,出版专著多本,并多次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2.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指导老师为陈宇峰教授和赵连阁教授。本方向主要运用博弈论、契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等新产业组织理论,重点探讨现实产业发展过程的各种组织、行为以及现实政策等理论与应用问题。本研究方向已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金融研究》、Social Science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ssue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相关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SSCI、EI、《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收录或全文转载,同时已出版专著多本,并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行为产业组织理论与实验: 指导老师为许彬教授。本方向主要运用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方法,从现实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角度,而不是从一般理性假定前提角度,对产业组织的行为进行分析,侧重点在于有限理性及不确定条件下的产业组织决策。本研究方向已经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2篇文章,并在其他SSCI或SCI杂志发表论文多篇,成果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省社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

(二)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系统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区域比例关系等),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本博士点设在经济学院,下设一个研究方向:

1.城市经济理论与政策:指导教师为毛丰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1)城市经济理论与城市问题研究。本领域通过运用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理论,解决城市产业和人力资本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提升城市生产率和竞争力水平。(2)房地产经济与住房政策。本领域主要研究城市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以及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和提供住房保障的基本规则。本研究方向注重多学科交叉性和现实问题的针对性。

(三)国际贸易学:是浙江省设置最早的学科之一,是我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博士点下的一个重要二级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浙江省重点专业,依托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经30余年持续研究,形成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团队优势。

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善于创新、基础宽厚、专业扎实、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或教学的能力,在国际贸易研究领域中力争做出有一定独特见解的科研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博士点设在经济学院,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指导教师为孙敬水教授。本研究方向运用国际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侧重于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理论,深入研究国际贸易政策与策略,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的宏观及微观组织结构及其运作机制,探讨外贸体制与制度创新。注重理论探索,强调交叉学科的渗透应用。

2.国际金融与投资:指导教师为马淑琴教授。本研究方向运用国际经济学理论、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侧重研究在贸易投资一体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资本运作原理,力图解析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与投资的体系和运作模式,深入探讨中国金融、贸易与投资的运作机制与策略。注重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应用性研究。

3.新兴经济体国家发展及经贸合作:指导教师为刘文革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新兴经济体特别是金砖国家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机制、合作模式等问题。本研究方向还注重对制度机制的设计、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贸关系等方面问题的研究。

(四)金融学:本博士点设在金融学院,金融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具有商科特色的骨干学院,金融学专业是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所属一级学科是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学院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学科梯队结构合理,现有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1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7人。金融学院拥有独立的金融资料室和设施一流的实验室,金融实验分中心获得3项中央和省财政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资助,总投资600余万元,可获取全球金融即时信息,20余门课程实现软件支持的工程化教学。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多篇,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的学术奖励10余项,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近3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0余项,承担并且完成了大批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学会委托的横向课题,得到了学术界和业界的好评。科研项目经费累积到款达800多万,已形成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金融学博士点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独立进行金融学领域创新性研究,致力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从事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金融学博士毕业生择业面较宽,主要面向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高等院校等众多用人单位,学生就业前景良好。

本博士点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区域金融理论与政策:指导教师为钱水土教授。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以下重点领域展开研究:一是将区域经济理论与金融理论相结合,拓展中观层次的区域经济金融理论,在区域经济和金融互动基础上提炼出金融对经济的多维度影响机理;二是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角度研究区域金融特性差异与经济表现的关联效果,如区域金融与产业集聚互动机制、区域金融与技术创新、区域金融与产业升级、非正规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等;三是融合区域经济学和发展金融学解释针对地区特点制定区域金融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公司金融:指导教师为程大涛教授。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以下重点领域展开研究:一是公司融资结构研究,关注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面对多种融资渠道和日益健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如何选择企业的融资结构,如何提升企业价值;二是公司融资决策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企业剩余控制权、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以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3.金融风险管理:指导教师为柯孔林教授、王永巧教授。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以下重点领域展开研究:一是金融风险测度研究,包括信用风险度量、市场风险度量、操作风险度量、系统性风险度量、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等方面研究;二是金融监管新模式研究,包括“第三版巴塞尔协议”下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结合、互联网金融监管、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等方面研究。

(五)数量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为基础,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数量经济学使经济现象从定性分析,进入到定量研究的时代。浙江工商大学是浙江省最早招收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的学校,数量经济学是浙江省重点学科。本学科拥有多名海外博士,具有国际化的研究团队。

本博士点设在统计学院,下设一个研究方向:

量化经济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指导教师为许冰教授,授经济学学位。经济决策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非基于经验和直觉。网络时代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本研究方向主要探索大数据的识别路径和管理创新,服务于经济系统的量化决策支持和监管设计。非参数计量方法和应用研究是本方向的特色。

三、统计学(一级学科)

统计学科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国家教学团队、省重点专业、省优势专业和省教学团队等一系列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平台,以及省重点学科、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省一流建设学科(A类)等一系列高水平科学研究平台。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科现有教师4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2人,拥有博士学位33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33人,海外留学经历教师占比近40%,形成了以中青年博士学位教师为骨干的学术团队。成员中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为原国内贸易部有突出贡献专家,9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3人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人为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统计学科还拥有校内统计学目录外二级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9人。

统计学博士点设立于2003年,2011年获准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2012年获批统计学博士后流动站。本一级学科博士点设在统计学院,下设四个研究方向:

(一)经济统计学(授经济学学位):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展示、分析和解释经济数据的学科。其中,经济数据收集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调查的理论方法,它们直接关系到数据的产生与质量,是经济统计学的基础和核心之一;数据整理和展示方法属于描述统计方法,是经济统计学最基础的分析方法;经济数据分析方法是经济统计学的重要内容,包括统计指标、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与综合评价等;经济数据的解释方法则更多地从准确理解经济运行规律的角度展开,体现了经济统计学的应用属性。因此,经济统计学立足于统计方法的创新与应用,着眼于经济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是具有交叉性和应用性的方法论学科。本研究方向下再细分为政府统计与数据质量评估、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与应用、经济增长统计测度与空间统计分析三个研究方向,授经济学学位,指导教师为李金昌教授、徐蔼婷教授和程开明教授等。

1.政府统计与数据质量评估方向:重点关注统计调查和统计推断、政府统计和数据挖掘、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

2.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与应用方向:重点关注R&D资本化核算、FISIM核算、无形资产价值核算、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方面研究。

3.经济增长统计测度与空间统计分析方向:重点关注经济发展测度、空间统计方法与应用、城市化测度及其效应、区域均衡增长测度等方面研究。

(二)应用统计学(授经济学学位):是将一般统计理论知识与具体社会经济实务相结合,研究如何进行相应领域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与解释的科学知识体系,是一个融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为一体,以信息技术为重要工具的交叉学科体系。

本研究方向下再细分为统计评价与决策、商务与科技统计两个研究方向,授经济学学位,指导教师为苏为华教授和陈钰芬教授等。

1.统计评价与决策方向:重点研究统计综合评价方法与多目标决策方法的理论研究,以及社会发展、经济效益、民生发展、管理绩效等领域的统计监测和评价。

2.商务与科技统计方向:重点研究商贸流通、专业市场发展的统计测量、企业创新行为调查及统计、R&D资本存量测算、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等。

(三)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授经济学学位):是适应国家经济管理和金融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国家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金融信息、金融分析与政策咨询于一体,以货币信贷及金融运行的各种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以金融与经济统计数据为依托,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判断、预测国民经济运行及金融的发展情况,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的支持系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方向下再细分为金融统计分析与风险管理、保险精算两个研究方向,授经济学学位,指导教师为江涛教授等。

1.金融统计分析与风险管理方向:重点研究反映区域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类指标,并纳入微观审慎指标和宏观审慎指标,全面设计区域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采用统计模型、金融工程与金融量化技术,提出区域金融风险监测、风险识别、风险诊断的预警体系。

2.保险精算方向:主要从理论层面对精算风险模型进行高水平的创新性研究,并从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相结合的角度,运用金融工程和保险精算前沿技术,对巨灾风险的风险管理与转移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等进行系列研究。

(四)数理统计学(授理学学位):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是研究如何有效收集、整理和分析受随机影响的数据,并对所考虑的问题作出推断或预测,直至为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的一门学科。它是统计学与其它相关学科交叉的重要基础学科,主要涉及统计建模和模型的统计推断方法,内容包括:抽样调查,试验设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多元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非参数统计,Bayes统计,统计计算,统计模拟等。

本研究方向下再细分为随机过程与风险管理方法、金融时间序列与风险管理方法、可靠性与质量管理三个研究方向,授理学学位,指导教师为陈振龙教授、蔡光辉教授和王炳兴教授等。

1.随机过程与风险管理方法方向:重点研究随机过程、随机分析和随机分形的理论与方法,强调应用概率在风险模型和风险管理上的理论与应用,随机分形在金融市场的非线性结构中的应用。研究风险管理中的破产概率、大偏差、重尾分布、再保险,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本质,针对银行、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风险监管、金融衍生品研发和风险度量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金融风险的统计特性、数据分析、统计建模、模型的统计推断和风险评估等。理论和应用研究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

2.金融时间序列与风险管理方法方向:重点研究金融时间序列的理论与方法,强调金融时间序列在风险模型和风险管理上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风险管理中的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问题,针对银行、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风险监管、金融衍生品研发和风险度量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金融风险的统计特性、数据分析、统计建模、模型的统计推断和风险评估等。

3.可靠性与质量管理方向:重点研究可靠性统计和控制图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可靠性模型及在各种数据结构下的统计推断方法。质量管理主要研究现代控制图的设计方法、控制图的性质等。

四、食品科学

本博士点设在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中一个以大商科为背景,具有鲜明的工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浙江省12.5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13.5一流建设学科(A类),学科已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学院分别与美国蒙内尔感官化学中心、英国利兹大学及新西兰梅西大学联合成立了“食品感官联合实验室”、“食品口腔加工联合实验室”和“食品消化与营养联合实验室”;同时拥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营养科学联合研究中心、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浙江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平台水产品加工等科研平台。拥有浙江省水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创新团队和浙江省生鲜食品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浙江省食品学会等挂靠本院。

学院通过多年的人才引进与强化培养,已建成了一支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食品科学教学与科研团队。学院现有教职工123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 50人,教授级职称30人,副教授级职称4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65人,1年以上海外学习经历51人。学院聘请朱蓓薇院士为我院双聘院士、聘请英国利兹大学食品学院院长Mike Morgan教授、新西兰梅西大学食品学院院长Professor Harjinder教授为我院客座教授。学院同时聘有3名外籍教授,7名海外博士后研究员,同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及品牌企业技术总监等为兼职特聘教授。学院现有实验室总面积24000余平方米,拥有各类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实验设备总价值达1.3亿元。

学院多年来致力于科研文化建设,强化科研氛围,科学研究活跃,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近三年来,学院科研成果显著,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以及省或国家部委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各类横向合作项目200多项,项目经费高达4600万元,年到款科研经费达1500万元以上。近五年来获得了2项国家级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年均发表学术论文近250多篇,其中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年均100余篇。

食品科学博士点设五个研究方向:

1.食品质量与安全:指导教师为朱蓓薇院士、邓少平教授、韩剑众教授、饶平凡教授、陈建设教授、张虹教授、陈忠秀教授和王彦波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围绕食物在消化道的物理、化学变化机制,系统研究食品口腔加工、消化道味觉受体表达及其对营养素吸收影响、消化道氧自由基的传递通路、食物超分子结构及其功能、十二指肠脂肪乳化及消化机制、基于人工胃肠模型的消化吸收等;研究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为食品产品设计及品质检测提供技术支撑;研究食品与肠道微生物、粘膜免疫及脑肠肽分泌之间的关系以及食品营养的生物学机制。

本方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多项,如“技术管理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实践”于2005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食品感官科学》获得2006国家精品课程,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2.农(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指导教师为郑小林教授、孟岳成教授、王向阳教授和黄建颖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农(畜)产品保鲜原理和技术——研究农产品产前、产后的生物学问题及其保鲜原理和技术。(2)食品高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生物技术、超高压等食品高新技术在食品保鲜和加工中的应用。(3)食品产业安全技术——研究各类食品的贮藏加工技术及其安全控制,从各种食品(尤其是农产品、水产品等)的原料、加工、贮运到消费过程中食品安全与质量的控制。

本方向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等子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多项,部分研究位于国内本领域的前列,获得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项,如“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色水果贮藏加工关键技术研究”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3.水产品加工:指导教师为朱蓓薇院士、戴志远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水产品加工与贮藏;(2)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控制;(3)水产品营养和功能食品。重点开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

近年来本方向主持和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海洋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部级重大攻关和重点科研项目等多项;先后获得1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项,如“超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2008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养殖大黄鱼保鲜、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获201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本方向拥有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杭州)、浙江省渔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水产品加工科技创新研发中心、浙江省水产品加工产业创新团队及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已投资1500万元建立了具有国内一流、省内领先水平,既能开展水产品加工应用基础研究,又能进行中试与工程化开发的现代水产品加工研发平台。

4.食品化学与功能因子:指导教师为熊春华教授、周涛教授和王奎武教授。本方向研究领域:食品功能性因子分离制备和食品功能性因子功能评价。主要针对浙江特色农副产品中的功能性成分,采用现代高新分离技术结合传统的提取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制备,并评价从农副产品中分离获得的化学成分的抗癌、降血糖、降血脂、抗菌、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为功能性食品提供科学依据。

本方向获得德国洪堡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多项,省部级奖多项,如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在逆流色谱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2006年获国际逆流色谱协会首次颁发的最高奖(Edward Chou Award)。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5.食品生物技术:指导教师为顾青研究员、梁新乐教授和于平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通过基因工程、发酵技术、生物转化和催化技术等研究,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开拓食品新资源。

上一篇:公司品管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小朋友新年祝福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