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新心得体会

2024-06-22

李泉新心得体会(共8篇)

李泉新心得体会 篇1

近日,“北大才子”,江西省委第三巡视组原组长李泉新的感人事迹见诸报端。李泉新,是贪腐分子闻之色变的巡视尖兵,是百姓心中的好干部,手持正义之剑,保一方沃土,不惧高官权贵,在他这里没有不能揭的黑,没有不敢碰的恶,就算受人要挟、恐吓,也依然坚持原则,绝对不姑息养患。在他身上彰显着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是我们党员干部争相学习的典范。

“挖老矿”“捅天花板”是李泉新一查到底的做事风格,是李泉新心系民生疾苦的情怀。看到案例认真分析,如有“嚼头”会再反复品味,打开僵局,寻找新的“地下组织”,破获“僵尸”案件,还百姓一个安宁平稳的环境。心中正气满盈,刚正不阿,不给国家添堵,不给“小人”后门,就算自家亲外甥也不例外。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担当记在心间,把民生疾苦系在腰间,做事谨慎,做人坦荡。敢啃硬骨头,敢做“出头鸟”,敢鞭“一把手”,问题不怕多,多了我来扛。

李泉新就是百姓心中的“青天大老爷”,就是百姓心中的“黑包公”,秉公办事,不徇私枉法,不包庇藏垢,深挖问题人物,撕掉包裹的伪衣,连根拔起,推上法律的舞台。有嫌之人心惊胆战,有恶之人躲散不及,面对“敏感人物、敏感话题”照办不误,就算“小金库”“私房钱”一并拿下。求情,找关系行不通,只认正义之剑,只秉公正之心,眼中不掺沙、脑中不掺水、手中不掺假的做事作风,深得党的拥护,深得民的爱戴。

天有不测风云,积劳成疾的李泉新在58岁这年定格了自己的一生,撒手人寰,去往天堂的路,望一路走好。节俭朴实的他,没有一身像样的衣服,最爱不过这身警服。无论是走到哪里,一切要求从简处理,不张扬,不奢侈,不讲场面、排场,把纪律挺在前面,把规矩放在首位,树立巡视干部好形象。

李泉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敢挑担子,敢揽“摊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用一生践行了党对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

李泉新心得体会 篇2

一、教学中应更新观念, 转换角色, 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 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片面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 强调教师的教, 而忽视学生的学, 使教师成为了“讲师”, 而学生成了听众, 束缚学生的思维。长期来的角色错位必然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缺乏创造的激情和灵感, 这和我们努力培养具有开拓精神, 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为此面对新课程, 老师要更新观念, 转变角色, 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老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老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 可使用个别学习, 同桌交流, 小组合作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这些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 同时老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老师观察学生学习的状态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 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并探究其原因, 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这样老师可以调控教学, 照顾差异, 发现“火花”。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既有认知的, 更有情感的。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 同时缩短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新教材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 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精神和智慧, 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 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 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 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 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 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 自主学习。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 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都可作为学习内容, 教师“教教材”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 用“教材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如在必修一教材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除思考交流、实验、科学探究等外, 还设计了多个实践活动, 如关于金属的课题进行调查, 完成一篇关于金属的小论文。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 进行研究、调查或实验, 课堂上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调查成果, 用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从而获得知识。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 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 分析未知的, 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如创设精彩的课堂引入, 先声夺人, 或用化学实验入手, 自主体验, 或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优化课堂教学, 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问题, 寻求知识目标, 用自己潜藏的内在动力去突破重点、难点, 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改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具体做法有淡化考试的功能, 淡化分数作用, 多把尺子评价学生, 并在评价中始终遵循“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原则, 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 会不断地追求。

总之, 面对新课改, 我会紧跟时代步伐, 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 积极探索、反思, 总结出一条更好的途径, 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 新的教学理念, 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中得以落实, 获得体现。本文总结在新课改教学的心得体会。

李泉 绅士的新征程 篇3

提起李泉,圈外的人想到的是这样一个人:大多数人对他的记忆是从《走钢索的人》或《岛中央》开始的,儒雅的外表,在音乐、表演上却有着另外一种激情。他与范晓萱合作的范晓萱转型之作《我要我们在一起》,让歌迷认识了“音乐小魔女”之外的范晓萱。以杨宗纬帮唱嘉宾身份参加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决赛演唱《我要我们在一起》,参加中央电视台年度节目《梦想星搭档》和古巨基以一曲《李香兰》比赛中夺得首轮冠军。

确定约到采访的时候,着实是让人雀跃不已,因为在很多人追逐流行乐的成长路程上,李泉和他的音乐的出现,让那时候的我们得以从一个不同的洞孔之中窥见博大音乐世界中不一样的一些风景。而真的坐到面对面开始一次对话的时候,却让人没有了追逐偶像的狂热、躁动、不安。取而代之的是面对一位绅士时,被他感染而不由自主转变的沉稳、认真。

说到李泉,除了《走钢索的人》或《岛中央》等这些家喻户晓的作品,其实早在“魔岩三杰”最红火的年代,李泉就已经以新人的姿态签入滚石旗下的魔岩唱片。作为魔岩当时在内地继“中国火”之后另一音乐品牌“中国海”力推的创作新人,李泉当时出过《新世界》、《上海梦》等三张专辑。尽管这三张唱片在当时并不像魔岩出品的众多专辑一样广为公众熟知,但其独特的音乐风格,以及在滚石为林忆莲、杜德伟制作的经历,都为他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2年还在上大二的李泉,被当时魔岩唱片的老总张培仁一眼看中并收入麾下,成为魔岩当时在内地乐坛继“魔岩三杰”之外着力打造的创作新人。对这位引路人,李泉印象深刻。其实这也算是一个蛮凑巧的机缘,因为李泉在差不多上高三的时候就有一个经理人,他在高三的时候就开始做自己的乐队,后来是这个经纪人把李泉推荐给了当时的魔岩总监张培仁。两个人在李泉大二的时候见了面,那时候的李泉还在外打工,在一个酒吧里面弹钢琴、唱歌,张培仁第一次进去看完他唱歌以后,两个人就谈了,谈了以后就签了,就是这样。然而就是张培仁,日后给了李泉“把音乐当作理想”的坚持。除了自己的伯乐张培仁,李泉对当年曾经在滚石帮助过他已经一起工作过的“老滚石人”依然有着很深刻的记忆。在提到当年在为第一张唱片《上海梦》创作的那些日子,李泉笑着回忆起当时他的制作人贾敏恕为了工作要求他每天不理身边被“软禁”的生活。李泉说,正因为当时集合了这么多对音乐充满热情、创意,有趣的年轻人,形成了这样一个真正专业的团队,才让滚石创造出这么多的经典。

2014年,李泉尝试抛弃旧有音乐印象,他将弦乐与电子合成器音效切入到钢琴摇滚旋律之中,呈现出一份简洁而又饱满的质感。在上一张专辑《天才与尘埃》中,对人生与理想做了一次完整的梳理过后,被誉为“钢琴诗人”的李泉推出了这张久违两年的全新专辑《再见忧伤》——这是在这个夏天爆发的一次突破,他用有别于以往的声音呈现来跟乐迷分享,生命历程中的各种美丽与哀愁。在这张李泉潜心创作两年的新专辑里面,他除了身兼创作人、制作人、以及是歌手等角色外,过去一直善于透过音乐表达自己思考与感受的他,这一次沉浸在钢琴前长达七百多天,用时间与历练绘画出李泉式音乐的全新篇章,用极为生活化的故事、或记录,来取代自己以往交托在钢琴旋律中对于人生的思考。如果,曾经听过的李泉是理性的,那么或许这次从他的全新专辑里面,会发现到一个全新的他。新专辑里,他以全新的音乐面向来呈现出属于自己内心最为知性与感性的一面,也算是已作为一位倍受肯定级的全能唱作人的李泉,已经踏入四十不惑年龄而在音乐上对于创作与理念的一种思想上的转变。

或许,从这张专辑中听见的李泉会稍微地有点陌生,但从他一开腔,就能听到他并没有过的深情、平和,他抛弃了自己昔日学院式的谦逊与高调、以及是极端商业潮流的时尚质感,以钢琴、或吉他奏响那些温婉、平缓的乐章,在浓郁的情感与都市气息中,呈现出一幕幕属于的全新音乐印象。李泉就仿佛成了一位说故事的人,从旋律奏响开始,透过他所唱开的那些从生命历程提炼而来的故事,一步一步地让听众恋上这一个别样的李泉。而这,应该只是一个拉开帷幕的序章吧,这个章节代表着我们的音乐绅士踏上了他新的征程!

对话李泉

BOSS:从您这几年连续地参加上海的爵士音乐节的情况来看,您觉得爵士乐在内地的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李泉:如果说爵士乐在全国的影响力,我觉得还是非常小的。但是如果说一些大城市、一些人群的话,已经在渐渐开始接触这类型的音乐了,并且数量还是在不断增加的。目前比较成功的可能就是上海的爵士音乐节,也听说别的城市有朋友在做,但是还在成长中。

BOSS:您跟两岸三地很多歌手合作过,觉得让您印象深刻的合作有哪些?

李泉:挺多的,就举两个例子吧。一个是范晓萱,因为跟她的合作是很自然而然的、纯音乐上的吸引吧,而不是那种大家一般知道的经纪公司、唱片公司所促成的合作。那时候范晓萱来上海,而我自己有个乐队定点在酒吧演出,她来到酒吧听完我们的演出后就来后台找我说:“你能不能帮我写歌?”就是这么自然,而且合作下来以后变成了好朋友。我觉得这足够说明,音乐是能拉近人和人之间除了功利以外的距离的。另一个例子我想说刘德华,因为跟他的合作改变了我原来的很多看法。在跟华仔的合作之前我也帮很多艺人写过歌,但是我真正去了解一个明星的生活是从他开始的。那时候我不仅帮他写歌,还是他专辑的制作。刘德华的工作排的非常满,除了录专辑还有拍电影,一天要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几乎每天如此。跟他比较,我真的觉得自己是太轻松了。所以从他身上我学到的是那种敬业的精神、对待工作的态度。

BOSS:在音乐上近期有什么计划吗?

李泉:其实在这两三年当中,算是写了不少东西有两张唱片然后还有一个音乐剧,而最近这些东西都处于一个表演期,不管是自己音乐的演出还是音乐剧的公演。

BOSS:去年的微电影《艳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对大银幕有什么发展打算吗?

李泉:没有。其实我自己去演微电影这样的东西,我自己还是觉得很奇怪的。因为导演是我的朋友,当时我就答应了,但这并不在我自己的规划或者工作日程当中的。我觉得我自己不是一个好演员,不太擅长表演。

BOSS:2013年您前后参加了几个大型的综艺节目,这些节目中有哪些吸引您的元素吗?

李泉:首先就是我刚完成一定程度上封闭性的创作,刚刚从一个黑屋子里出来,想透透气,想把自己一些唱歌的感觉可以在节目当中呈现。而且这几年的电视音乐节目确实比前几年的做得要好,然后参加这样的节目让大家多了解一些我的音乐吧。

BOSS:说到综艺节目,您觉得自己是一个有娱乐精神的人吗?

李泉:其实我从小就是个挺顽皮的孩子吧,毕业出来做音乐了,反而被大家界定为比较“学院”吧,但是这不是我的个性,其实我还是比较贪玩的。

BOSS:除了音乐等方面的工作,还有别的事业吗?

李泉:其实我一直都不满足于做一个所谓的唱作人、艺人的身份吧,所以我在八年前离开唱片公司,也没有再发唱片,在这其间我跟一些基金合作开始去做一些公司方面的事,当然也是跟音乐有关系的,然后去开办自己的音乐学校。那段时间是忙一些跟自己之前的生活完全不一样的事情。

李泉清致雨袂独舞爱情诗歌 篇4

佛说:

不是你的,别去强求,还有的,总会有。

只有放下包袱,才会轻装前走,前面的风景,一样美不胜收。

我知道,我们站在不同的社会层次,犹如牛郎与七仙女的邂逅,面对着地位的诅咒。

然而,梦还是要有,几度,梦里牵着你的手。

我不在意,你只是把我当做朋友,能在友情里感受你的温柔,感觉,也很享受。

天冷了,要注意保暖,我希望我能用问候,温暖你冷冷的眸。

李泉新心得体会 篇5

关键词:技校英语,新课程,新课改,创新教学

对于技校的学生来说, 可谓是N所高中学校所捡剩下的学生, 他们在中小学时, 学习习惯没养成、基础没打好, 总体知识水平偏低, 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 课堂上, 这些学生千姿百态, 等待着下课的急切心情难以用语言描述。尤其是英语课, 部分学生连26个字母, 5个元音字母, 48个国际音标都分不清, 课堂上, 给他们灌输语音、讲授语法、大量训练阅读和写作兼职就是对牛弹琴。对于技校的英语老师来说, 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依据新课程标准, 有针对性进行教学, 才是当务之急。

一、改变课堂模式——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多年来, 许多地方从小学三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 经历了四年小学的英语学习, 再加上初中三年的英语教学和学习, 技校生们在七年里的英语学习, 基本的词汇、必要的交际句型、常用的语法, 应该历历在目。可是, 进入技校的这些技校生连Goog morning, good-bye都说不到位, 更不用说词汇量的多少、语法知识的有无, 谈交际运用更是不可思议。

对此, 如果对这些技校生门像对待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的学生一样, 让他们学习英语, 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明显难以实现。那么, 改变课堂模式已经势在必行, 既是新课改的需要, 也是技校生的实际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要形式的教学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学形式单一, 教师教, 学生学, 显然更不符合技校生的学习需要。

而英语又是技校的主要学科之一, 也是基础学科之一, 无论是现在在校学习, 还是以后就业, 都离不开英语, 英语的重要性更不能忽视。因而, 以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为主渠道, 是新课改的基本目标。

二、创新教学——技校英语教学的根本出路

1.趣味教学, 吸引学生注意力。多数技校生上英语课不专心、不用心, 不思考。为了扭转这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趣味教学法是首选。教师的教学中, 精心备课, 想方设法寻找知识点和趣味性的切入点, 以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如学习family时, 先告诉学生:这个单词中的每一个字母都代表一个单词, 例如f代表的是father爸爸) , a是and (和) , 那么, 谁能说出其他字母的含义吗?学生的兴趣会倍增, 主动思考、踊跃回答不是问题。不一会, 这个单词被分解得“合情合理”:m是mother (妈妈) , i是I (我) , l代表着love (爱) , y是you (你, 你们) 之意, 打架七嘴八舌之后, 学生似有所悟, “啊, 原来如此, family是爸爸和妈妈爱你们, 英语真有趣!”这样, 这个单词, 他们想忘记都难。

技校生懒于记单词, 趣味法可以有效帮助他们记单词的方法和快速记忆且经久不忘。如学习carnation这个单词时, 可以问学生“母亲节你们送什么给妈妈?”“康乃馨。”“对, carnation的音译就是康乃馨”于是, 学生们反复琢磨“carnation”和“康乃馨”, 于是乎频频点头, carnation的读音基本就记住了。那么, 其含义如果直接告诉学生也是情理之中, 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 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美国的国花吗”学生们摇头。教师的提示很关键:中国之自行车大国, 那么, 美国呢?学生们异口同声“汽车”, 于是告诉学生, “对, 美国是汽车的国家, 有人比喻为轮子上的国家, 就是carnation”

2.故事法, 给英语课堂增添情趣。时间的表达法是技校英语教材要掌握的重点之一, 而时刻的表达又是难点之一, 牵系着整点的表达法, 几点几分的表达, “整点”的表达尚且不难, “几点几分”如果按“整点”加“分钟”的方法也不是太难, 学生只要记住1-59数字的读法就解决了问题。而偏偏英语中还有to和past的用法区别, 人们习惯上用to和pas表达。这点对技校的学生来说是难点。

为突破这一难点, 故事法而吸引学生是上策。如一位老奶奶在伦敦的车站等车, 车迟迟不来, 于是这位老奶奶问一位小朋友“车几点到几点走”, 于是小朋友一连说了六个tu:/。那么, 你知道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老奶奶的吗?那么你能知道车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开吗?于是乎, 课堂上学生“活”了起来, 对六个/tu:/的猜测精彩纷呈, 在学生的争议中, 答案也就浮出水面:从1:58到2:02.

3 . 表演法, 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技校生好玩好动, 传统教学对他们不凑效, 说教式的教学对他们来说更是对牛弹琴。如果能结合教材内容, 巧妙设计活动, 如表演等形式的活动, 效果会截然不同, 学生们会主动参与, 且能尝到学英语的快感, 感受到学英语的快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而有选择性、针对性使用。教学中,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创新教学, 改变教学模式, 创建趣味性强、生活情境浓的教学氛围, 努力提高技校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丽莉.关于技校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2 (6) .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新体会 篇6

一、教师要转变教材观

长期以来, 我们总是固守“教材即知识”、“课本即根本”的陈旧观念, 习惯把教材视为学科知识的载体, 教材内容必须是定论、共识或某一领域公认的原理、法则、定理, 排除有争议的问题, 不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和研讨的余地。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 师生视教材为“圣明”, 不敢越雷池半步。从教师具体教学内容、讲授顺序、列举实例、练习作业到最后考试出题, 大多以教材为准, 教师的教即为钻研教材内容, 传递教材信息的过程, 而学生的学也是围绕教材感知、理解、记忆。教学从教材出发, 最后回归教材, 加之各种参考书、试题集、练习册、竞赛题等作为教材的补充、延伸, 充斥教学的各个环节, 导致教学过程的封闭、僵化、死板, 师生论为课本的附庸、教材的奴仆, 被动地围绕教材转, 教师“教死书”, 学生“死读书”, 完全失去应用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进行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在教学中, 作为其两大重要环节的教与学始终相辅相成, 始终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和发展进程, 与其相对应的教法和学法的探究在任何情况下自然都尤为值得关注。此次实行的新课改, 目的在于通过课程的改革使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使其所学的知识更具实效性、实用性, 并以此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 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1.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上课是汲取知识的主要活动, 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 一些教师盲目地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 认为只有“讨论”才叫课改, 只有“合作”才叫转变观念, 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 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比如, 有的问题讨论难度较大, 学生无话可说;有的又太简单, 学生不屑一顾;有的讨论时间不够, 学生刚进入主题就被拖回来……虽然讨论热热闹闹, 但该讲的未讲清楚, 该听的未听清楚, 对课堂难以驾驭, 教学任务难完成, 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其实, 采用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的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实际, 是否具有实效性。若是哗众取宠, 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就难以养成。

我们要更新如“死记硬背”、“分数高就是素质高”等这些传统过时的观念。有些观念如“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等, 经过千百年实践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只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仍可继续发挥作用。“教无定法”,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并无固定模式, 政治教学更是如此,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立足改革, 教学方法必然更丰富新颖。

2.注重动态过程,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 教学评价应坚持“多维度”标准, 从不同视角、层面进行评价。学校应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 科学设计教学评价标准, 切实改变以单纯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的做法, 而要全面、客观地记录描述高中学生政治素质发展的动态过程, 可以采取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个人成长记录等更灵活的方式, 对学生的各个方面, 如“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 搜索与筛选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能力, 持续学习的能力等”给予恰当而合理的评价。

3.勤学善思,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科学性。

对于学习的自主性要求, 高中的每个学科都有所强调, 这是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而政治学科对学生这一能力的要求尤为突出。这就要求:在任课老师方面, 课堂教学在内容安排上务必精练、充实;学生在课下能够对所学知识做到及时掌握, 及时消化, 最好是通过平日的自主学习、观察使自我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

对于学生政治学科的自主学习, 我认为在高中阶段, 学生应尽量做到关心时事、积极思考、博闻强记和勤做习题四个方面。

对于新闻时事, 有很多学生认为其形式枯燥无味。但我们要知道, 学习政治的目的是分析问题、解释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学完政治经济学原理而不知市场价格涨落原因之所在, 学完国家政治制度知识而无法解释国家政权性质何以体现, 那么, 这类教学从过程到结果都是失败的。此外, 从历年来高考命题的特点可看出:每年的高考命题中, 重要题型所涉及内容都是当年的时政热点。所以, 对时政的关心, 是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理论素养的一个捷径。

积极思考及博闻强记都是政治学习所不可或缺的能力要求, 掌握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是进行多角度思考的前提, 是构建知识大厦的根基。思考的广泛和深入程度将影响这一大厦的高度和水平, 二者相互作用, 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朱伶俐.浅析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1 (03) .

[2]刘晓, 刘红.新课改环境下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 (教学研究) , 2011 (01) .

实践新课程的点滴体会 篇7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1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小组间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如8年级物理的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我在上课前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将学生分成4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发给一块秒表,两个学生记时,两个学生沿着200米跑道跑一圈,再让他们对换进行。回到课堂上,先让他们处理自己测量的数据。同学们发现都是跑200米,所用的时间各不相同,跑得快的所用时间少,跑得慢的所用时间多。我再引导他们为了运动的快与慢怎样来表述,就很自然地引出“速度”的概念。然后要求学生对方或自己的速度大小。计算得到的速度有3.2m/s、3.45m/s、4.12m/s、5.42m/s等很多不同的数字。这时我再引导学生,如果用自己各自的速度跑5分钟,可以跑多少路程?同学们很快就领会到是要用1秒跑的距离乘以300秒的时间。只是稍微指点一下,同学们就得出了路程的计算式。最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以你自己的速度,跑完1000米,需要多少时间?思维敏捷的学生很快就知道要用路程去除速度,这样就得到了时间的计算式。通过这两个问题,公式的变形也就完成了。

1.2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从“师道尊严”的阴影中走出来。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又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又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如在教学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内容时,我在讲清要领后,让学生分组动手做实验,在学生实验时我观察各组实验过程,并参与到他们的实验过程中,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了他们在实验时的所思所想,个别存在的问题给予个别解决。在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我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倾听他们的结果,然后让几个有代表性、思维方法好的学生进行讲解。这样,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者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者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为了使课程更加精简、更加有效,KPK课程采用了大量的类比方法,比如动量流和水流之间的类比。类比的方法,可以使对一个物理学分支学科的知识的掌握快速应用到其他的分支学科,使学生在不同的物理学领域应用相同的模型和思维表达方式成为可能。

6.结语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理课程的现代化也需要我们不断为之努力。KPK课程应运而生,它凭着独特的结构、全新的理念使课程改革为之一振。它转换视角,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2. 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教师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又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2.1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

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个章节时,我先引导同学们探索物体在产生声音的过程中是否与振动有关。教材中举了四个例子,蟋蟀的鸣叫不可能在课堂上研究,要研究也是在课余有条件时进行;扬声器和音叉的震动也不是每个同学能够进行的;唯一能够探究的是用手指感受讲话时喉头的振动。为了使感受产生声音的过程,上课时每两个学生发一根橡皮筋,让一个学生用两手绷紧橡皮筋,另一个学生用铅笔或手指弹动橡皮筋,观察在橡皮筋发声时的振动。实验引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找到了发声的原因。

2.2 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

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与课题学习。如在教摩擦力时,我先提问:“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和假设,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对于摩擦力的应用问题,我把它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3.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吸取全新的营养,使得物理课程更加精简化,更加容易理解,使我们能以全新的目光看待传统的物理课程的不足之处。KPK教材已于2007年9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知识的丰富性、结构的关联性、逻辑的严密性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F.Herrmann.G.Job.德国卡尔斯鲁厄课程———中学物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陈敏华.德国卡尔斯鲁厄课程的结构和特色[J].物理教学,2007,(11).

例谈物理学中的“弹弓效应”

刘洪涛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吉林长春

1.航天技术中的弹弓效应

“弹弓效应”是一个物理名词,指的是小天体或航天飞行器借助于大质量天体的引力来获得更大的动能。空间探测器从行星旁绕过,由于行星的引力作用,可以使探测器的运动速率增大,这种现象被称为“弹弓效应”。在航天技术中,“弹弓效应”是用来增大人造小天体运动速率的一种有效方法。1997年10月发射的“卡西尼”号飞船于2004年7月进入土星轨道就曾利用了这种效应。

如图1所示,土星的质量为M=5.67×1026kg,以相对太阳为V=9.6km/s的轨道速率运行;飞船的质量为m=150kg,相对于太阳迎向土星的速率为v=10.4km/s,由于“弹弓效应”,探测器绕过土星后,沿与原来速度相反的方向离去,求它离开土星后的速率。

解析:设飞船离开土星后的速率为v′,此时土星的速度为V′。在飞船和土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忽略其他天体对它们的引力,仅考虑飞船和行星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把整个作用过程等效为一个无接触的“弹性碰撞”。

飞船和土星组成的系统只受万有引力,并且只有万有引力做功,因此该系统的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取向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

解得:v′=M+mM-mv+2MM+mV,

因为M=5.67×1026kg,m=150kg,故M垌m,所以v′≈v+2V,V′

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说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例如教学8年级物理“光的反射”时,由于这一节接近于实际生活,我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对平面镜成像感受,再反复对平面镜成像进行探究,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老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王琳

任建波

≈V。飞船离开土星时的速度比飞向土星时的速度大了2V,代入数据,得v′=29.6km/s。

“卡西尼”号飞船的土星之旅,称得上是应用“弹弓效应”的经典之作。“卡西尼”号飞船在告别地球后的头两年,绕太阳转了两圈,每次都特意与金星“贴面”而过,第一次是在1998年4月26日,距离金星最近距离仅千米;第二次则在年月日,它从金星600千米处飞过。两次相会,飞船所获得的动能相当于燃烧吨的燃料。然后,它又先后从地球上空千米和木星上空1170千米处飞过,四次应用“弹弓效应”,借足了飞抵土星的能量。

2.超球反弹中的弹弓效应

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放在质量为M的大球顶上,M垌m,从高h处释放,紧挨着落下,撞击地面后跳起。所有的碰撞都是完全弹性碰撞,且都发生在竖直轴上。求小球弹起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

解析:全过程可看成三个理想化的过程:(1)M自h高处自由下落与地发生弹性碰撞;(2)M与m发生对心弹性碰撞;(3)m竖直上抛过程。设M下落触地时速度为v,弹性碰撞反弹速度为向上v。M与m发生对心弹性碰撞,两者速度大小为v方向相反,根据弹性碰撞可得:

4.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评价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学生在这种评价激励下,会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新课程走进课堂的体会 篇8

教师不仅要具备文化素养、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还要具备信息素养、信息化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 互相启发的关系。相比旧课程,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确定,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教学方式上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 在课堂学习中,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引导学生走向教材,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并应用于实践。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互动、交流, 如, 我经常和学生一起朗读, 一起表演, 一起交流想法, 让学生评价我写得怎样, 读得怎样等, 这样的做法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体现出来。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给学生一份快乐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 是课程的重点之一。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自主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发展的主体, 是“教学之本”。所以,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也就是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内在需要。新课程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 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因此, 课堂上我经常设计生动有兴趣的游戏、讲故事、编课本剧, 让学生当小老师等情境, 在情境中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觉主动地求知和探究的过程, 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 做到乐学、主动地学, 学有所得, 越学越爱学。

三、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给学生一片天地

新教材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贴近学生生活,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新教材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综合性

教材内容的安排突出重点, 加强事例整合, 注重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如, 语文教材中, 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被有计划地安排在一个有机的整体中。

2. 科学性

在教材中, 各个部分、各个环节的安排都注意遵循儿童的学习规律,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乘法口诀内容改变了以往先学完1~9的口诀后再学习除法的编排, 而是学完1~6的口诀就学习除法, 然后再学7~9的口诀, 这样编排既避免了口诀的混淆, 又使学生很快地学会应用口诀解决除法问题, 学生就有了成就感。

3. 时代性

教材的时代特点和现代意义首先体现在教学内容和选择上。如,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课文都富有时代精神, 富有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借生日》讲儿童对母亲的关心, 《小熊住山洞》则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渗透环保意识。教材的时代特点还体现在与当今儿童生活的紧密联系上, 如, 数学教材中的《乘车》《摘果子》等等, 贴近儿童生活, 成为学生乐学、好学的重要前提。

4. 倡导学生自主, 探究学习

教材通过多种方式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 注重学习自得自悟, 引导学生生动参与、探索发现。如, 语文教材中的“我会读”“我会写”“我的发现”等形式, 数学教材中的“看一看”“试一试”等形式,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总之, 新教材体现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精神。

四、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还学生一份自信

新课标指出, 我们要建立评价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由此可见, 我们对每一个学生做什么样的评价,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需要我们有丰富的阅历。因为, 即使学生回答的问题一点不着边际, 但你必须对他的想法给予肯定, 并说出如果我那样问, 你这样的回答是最完美的, 对他做出更大的鼓励。要学会从多方面进行评价, 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

在进行课堂评价时, 不仅在学生知识层面上做评价, 还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在学习结束后, 让学生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 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的评价, 以达到学生自我激励的目的。通过新型的书面评价,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等课改理念。

上一篇:三带三推活动简报下一篇:《鸟的天堂》优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