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文学社工作计划

2024-10-21

学生会文学社工作计划(共10篇)

学生会文学社工作计划 篇1

学生会文学社工作计划

公文首页|报告总结|演讲发言|讲话致辞|心得体会|党建材料|百家争鸣|论文频道|法律常识首页→ 报告总结→ 计划方案→ 正文 学生会文学社工作计划

学生会文学社工作计划

xx二中文学社已成立半年,这半年中文学社的活动总结如下:

1.校刊《 》

在文学社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和李德武、陈凤生、鄂玉玲老师的帮助下,校刊《 》出版。虽然校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校刊有着较多小的漏洞与不足,但这毕竟是文学社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值得充分鼓励与赞扬。这只是文学社工作中遇到细小浪花,不但丝毫不会影响到文学社的工作激情而且还会为文学社日后工作的提供经验,相信以后的校刊会赢得更多的掌声!

校刊《 》已经拿到出版社出版,预期将在新学期初到达学生手中。

2.赛诗会

经文学社全体成员的商议后决定将“赛诗会”定在下学期开学初,“赛诗会”的前期准备工作将在期末考试前结束。(1).理事部将各班优秀的`诗篇交到社长手中便于筛选。

(2).宣传部将在期末考试前贴出关于“文学社暑期活动的相关安排”的海报。

(3).文学社在暑假期间将建立新的邮箱,以便文学的爱好者的投稿,编辑部会定期对发到邮箱中的稿件进行筛选和校对,部分稿件将会被选入 “赛诗会”或被编选入第二期校刊。

(4).开学后宣传部会将“赛诗会”的具体安排以海报的形式通知学生。

3.文学社招新

开学初文学社将准备文学社的招新活动,希望高一新生能为文学社注入新的血液。相关的安排详见海报。

有了前期的经验,相信文学社会越办越好!

学生会文学社工作计划 篇2

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呢?笔者认为, 建立文学社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现就这一点阐述几点自己的意见:

一、组建文学社团能够为中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当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与学生的特点相符时, 才能克服学生的消极态度或厌恶抵触情绪,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恋, 诱发出他们学习的潜能。校园中的文学社都是一些拥有着共同爱好和兴趣的学生组建的, 为培育校园文学新苗,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提升文学品位而发起成立的。文学社为这些对文学和写作有着极大热情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他们在文学社的组织和引导下, 在习作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文采, 放飞着自己的想象, 并且通过相互的交流和探讨, 汲取着写作的技巧, 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校园中, 文学社会组织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这些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下, 学生组织起来的, 并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这样的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 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并且适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征。文学社能够使学生交流写作, 锻炼了表达能力。

二、开展文学社活动可以使中学生开拓视野, 发展智力,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中学生在校园中可以充分利用文学社积极开展一些文学探讨活动或者竞赛活动。可以组织讨论, 自主地探索教材内容;在课余时间还可以配合教学进度举办一些演讲比赛、辩论会等, 或者邀请一些学生喜欢的知名作家举办文学专题讲座。在一些特殊的日子或者节假日, 可以组织学生到一些工厂、革命纪念馆或者旅游景点进行考察学习等。而这些活动都是按教学大纲的要求, 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组织完成的。

通过文学社组织的这些活动, 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使他们积累了写作素材, 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升了学生的品味和素质。同时在这些活动的时候, 学生通过

动脑、动口、动手、动耳等, 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也得到了提高, 听说读写等能力也得到了综合性地发展, 智力也得到了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激发,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身心素质。

三、文学社能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当今中学生的生活都是非常广泛的, 丰富多彩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他们接受信息的手段非常多。尤其的互联网的发展更是为学生广泛接受信息带来了极大便利, 所以说学生写作缺少的不是材料, 而是对生活的观察和领悟。

1. 培养观察能力。

指导学生写作就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培养学生要有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眼睛”。观察要敏锐, 要提高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水平,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多方位、多角度去观察生活, 认识社会。

2. 培养思维能力。

有了善于发现的“眼睛”, 还要有独立思考的头脑, 即在观察的同时还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 善于从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中, 从纷繁芜杂的事物中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 发掘出事物的本质, 寻找出事物的各种原因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 培养想像和创新能力。

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每一次写作都是创作或创新的过程, 它需要加工提炼, 把观察所得的感性材料加以扬弃, 分解出生活的精华和糟粕。

综上所述, 文学社团的建立和发展为学生写作能力的阀体提了很好的助力, 让学生对生活和自身都有了更深的领悟

不但教育学生用心阅读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历史, 而且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激发了他们深入生活、热爱生活的高尚情趣。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末端环节, 却是一直困扰教师的环节。学生写作兴趣较低, 平时积累的素材也不多, 导致不愿动笔写, 再加上单一的写作形式, 学生常常呈现出“谈文色变”的状态。在探索与努力的过程中, 发现充分发挥文学社团的作用, 积极开展文学社团活动,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生会文学社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文学教育;高校教育;文学素养;人文素质

近年来,受到社会上实用风气的影响,教育的工具性和功利性愈加明显,相当一部分当代大学生体现出文学视野狭窄、文学素养不高的特点。在课堂上提起《围城》《飘》等名著,或者沈从文、奥斯卡·王尔德等中外文学大家,换来的经常是学生茫然的表情;诺贝尔奖虽然让莫言“火”了一把,看过电视剧《红高粱》的学生或许不少,但读过原著的却没有几人。“高学历、低文化”的标签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不是讽刺,而是事实。尽管正在接受或者已经完成高等教育,但文学、历史知识贫乏,人文素养严重缺失者不在少数。因此,加强文学教育,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向学生传播优秀的人文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仍然是各级院校乃至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文学教育、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在当代仍有现实意义

正如文学批评家郜元宝教授所说:“当学术书汗牛充栋而文学书被挤到角落时,当文学变成‘他们的文学、学术反而变成‘我们的学术时,这时代的总体文化将极其糟糕,而我们大家竟然熟视无睹,甚至正舒服地享受着学术‘繁荣带来的‘好处。我们都是文学的背叛者。”[1]大学文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程度应该是毋庸置疑的。文学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人格发展、情感健康都能够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关系着整个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建构。加强大学文学教育,直接的目标即为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交流、学习等行为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平,具体来说是指在文学领域,如诗歌、小说、评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2]。大学生在文学领域的能力既包括输入能力,也包括输出能力;既包括文学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包括文学创作能力。文学作品为阅读者提供大量的词汇和真实的语言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帮助阅读者提高对于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学习者对于语言和文化的感知。文学教育或许不像其他一些大学学科教育一样可以立即应用到实践中去,但通过接受文学教育形成并提高文学素养,对大学生而言应当是影响深远并终身受益的。

学习是大学生的本职工作,对于学识的追求是人的本性需求。文学作为各民族文化历史的悠久积淀,作为一门自成体系的完善学科,能够以其覆盖的浩瀚知识领域满足大学生求知好学的精神需求。古今中外的作家将自己的经历与见闻书写成册,并在作品中注入自己深入研究或有所涉猎的领域中的知识与信息,提供给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去探索、去吸收。《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通过接受文学教育,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获取间接经验,无疑是扩大知识面,提高个人学识的一条有效途径。

文学作品是优秀文化思想的结晶,是人文精神的最大载体。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写道:“盖世界大文,无不能启人生之 机,而直语其事实法则,为科学所不能言者。所谓 机,即人生之诚理是已。”就是说,世界上伟大的文学作品,都能发掘人生的奥秘,揭示人生的本质和规律,这是科学做不到的。而所谓奥秘,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我们说“文以载道”,也就是说文章可以说明道理。不同时代的伟大作家们将自己的思想倾注于作品之中,并借助作品将自己的思想广为传播。歌德、萨克雷、鲁迅,都凭借着自己的文学著作针砭时弊、辨析善恶。也因此,文学教育具备帮助人脱离庸俗、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沉淀思想的功能。对于中国文学的学习可以令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外国文学则向读者介绍外国的文化与价值观,以其内容的广袤性、多元性以及经典性[3],为学生拓宽眼界,增加文化底蕴。

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文学对整个社会的环境与风气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文学教育不仅是要进行语篇分析和背景介绍,更需要对文学中所蕴含的道德思想进行传承与发扬。文学经典是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作品中常常有着明确的伦理道德倾向,或者蕴含着对于真善美的宣扬和讴歌,使读者从中寻找和体会生活之美,进而心灵受到净化。一个人的文学修养是个人素质,一群人的修养则会成为社会的小缩影。大学生的文学教育只是社会教育的一个小分子,然而积少可以成多,由小可以见大,高校依托自身平台,推进文学教育,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不仅是使学生受益,从长远来看更可以惠及全社会。

二、加强文学教育、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的途径

正如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所说:“文学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思想教育、美学教育,同时它又是一种非常有利于智力开发的教育。”[4]提高文学素养的必要性毋庸置疑,然而文学教育应该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文学素养怎样才能得到提高,时至今日并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要培养真正优秀的、全面的,既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又能够造福社会的人才,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全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与付出。

高校管理层需要真正将“文学树人”由口号内化为思想观念,充分意识到文学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将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作为办学重点任务来抓。改变文科专业和课程的边缘化现状,以文史哲教育为基础,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深化探索文学类课程在模式上的更多可能。许多高校对于学生的文学教育仅停留在“大学语文”这一门公共课上,且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并没有开设这一课程。而“大学英语”作为一门与外国文学沾边的必修课,更是大多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语言教学和相关考试的通过上。文学类的选修课则受众相当少,并且课程内容多偏向理论和批评,并不要求学生对于原著作品本身进行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效果甚微。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现代语言学院为学生提供两门选修课程,分别为“十九世纪欧洲小说的崛起(The Rise of the Novel in Nineteenth-Century Europe)”和“二十世纪文学中的传统与实验(Tradi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in Twentieth- Century Literature)”。两门课程分别要求学生每一至两周读完一本小说原著的英译版,包括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左拉的《妇女乐园》、卡夫卡的《审判》、萨特的《恶心》和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等。学生按照课程大纲每周提前进行阅读,并在研讨会形式的小班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小说进行讨论和反思。由此,学生在十周的学期内,可以读完六至七本小说,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扩充了阅读量;又通过教师带领的讨论,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可否认的是,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与我国高校的现状在多方面存在着短时间内无法逾越的差距,比如班级规模、师生比、图书馆藏书量等等,但有国外高校课程珠玉在前,我们的高校是否可以借鉴其思路,改换其模式,或尝试以试点、实验班等方式设置能够更直接地加强学生文学教育的课程。同时推进以文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挖掘校园文化对于育人的宣传促进作用。高校管理层可以以文学为主题、以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时优化软硬件设施,完善图书馆等相关场所,鼓励开办文学类的社团或读书小组,开展文化节、文学知识竞赛等活动,定期向全校师生提供推荐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书目,依靠多种手段吸引学生主动接受文学教育、自愿参与文学活动。endprint

学校教育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文学教育的加强,需要教师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自身首先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才有可能对学生加以引导。诚然,现今的高校教师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为丰富的学习经验,越来越多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以及海外留学背景。然而,教师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和科研之中,是否还阅读文学作品,是否对自身再进行文学教育,可能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想要加强高校文学教育,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并不只是文学课教师这一个小群体的任务,师资队伍的整体人文素质都需要得到提高,才能在更广的范围、更多的时间里对学生产生影响。具体到与文学相关的课堂上,教师需要切实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赏析和评论文学作品,并带着自己的想象力去理解和体会文学作品。由此,学生可以主动地品味文学之美,而非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他人的审美观。在完成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关联的文学作品作为扩展阅读,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作家视角、更多体裁、更多风格、更多语言特点,深化理解某一文学主题。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采用丰富灵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适当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影视资料吸引学生进行文学阅读和文学思考,利用网络平台鼓励学生接触最新的文学成果并进行交流。

学生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在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将被动接受教育培养转化为主动寻求素质的提高。要想文学教育收效良好、大学生的文学素养确实得以提高,学生必须意识到文学教育和提高文学素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摒弃量化主义思想和急功近利的学习态度,主动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学习,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与引导,将接受文学教育,提高个人文学素养当作一项长期的任务坚持下去。大量阅读文学作品,重视名著阅读,在阅读中潜心感知作品中的言外之意,体会作者的精神世界。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院校、社团等各级机构组织的形式多样的文学活动,包括讲座、征文比赛、读书小组等等。与老师、同学甚至更多人交流读书思想。

任何素质的提高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漫长的时间、巨大的投入和坚定的决心,人文素质的提高当然也不例外。加强文学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于全民人文素质的进步而言,范围虽然有限,作用却不可小觑。重视文学教育,长期开展并不断优化高校文学教育,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必将有助于全社会的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 郜元宝. 为热带人语冰——我们时代的文学教养[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

[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3] 涂险峰,张箭飞. 外国文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4-5.

[4] 张志公. 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146.

学生会文学社工作计划 篇4

文学院学生会社会实践部2011年11月份工作计划

十月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十一月又将来到,在总结十月的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下,我部将完善工作,保持斗志昂扬,充满活力的形象,再创佳绩。现将本部十一月份工作计划如下:

一、完善社团工作

按时召开社团例会,统计社团活动,配合院团总支老师对我院社团进行整顿工作,促进社团发展,增加我院社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协调414教室使用情况

重新完善414社团活动教室的使用规则,安排好各社团活动时间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时间,保证不冲突,不耽误双方活动进行。

三、促进社会实践基地的发展

进一步联系社会实践基地赞助商家,与其沟通,在保证社会实践基地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再进一步为文学院同学争取更大的利益。

四、加强交流,共同发展

积极配合社团联合会工作,配合各院社团部工作。在十一月的社团联谊晚会,我部将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既能展现我院社团风采,又能加强我部与各学院社团部的联系,互相学习。

五、开展培训,提高部员业务能力

我部将着重培养干事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在组织中得到锻炼。具体措施如下:

1、开展干事培训会,按时参加例会,定期召开总结会,及时总结经验。经常开座谈会,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着重培养干事的工作态度、工作激情与创新精神。

2、加强本部门内部建设,让干事们加强沟通与了解,学习别人的长处,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着重培养他们团结协助的工作精神。

3、每次活动的策划书让干事积极参与编写,采纳他们提出的新颖创新的观点,使组织活动更有活力。在各种活动中,让本部门干事共同参与和组织,着重培养和加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六、积极参与学生会工作

社会实践部是学生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部要加强与各部的交 流,培养感情,挖掘人才。配合学生会各部的工作,积极参与,把学 生会工作做好。

以上是我部对十一月份的工作计划,望院里老师、同学们多给些 意见,多批评指导。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推陈出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取长补短,力争把我部工作做到最好。

学生会文学社工作计划 篇5

本学期,在学院党总支、分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学院学生事务科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亲切关怀下,文学院学生会办公室全体成员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围绕学院本学生工作中心和学院分团委工作重点,理清思路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着眼全院大局努力发挥各项职能。在部门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分团委学生会主席团给予鼎力支持,其他各部门积极配合,我办公室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和任务,发挥了组织、协调等作用,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1,在2011年10月,办公室进行了招新工作,经过层层选拔,李倩、姜幻、李冠豪、邓文凤、方四五位同学加入院学生会办公室。进过一学期的试用与考核,李倩、姜幻、李冠豪三位同学最终被成功录用; 2,文学院学生会办公室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做好人事调配和上传下达等工作,在整个学生会中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3,2012年3月,办公室积极配合文艺部举办“文学院校园歌手大赛”并在网络技术等方面对文艺部做出了巨大支持; 4,2012年4月,办公室成功发行了文学院学生会内部报刊《文思报》,该报详细系统地记录了我院学生会各个部门的工作与活动,在学生会内部取得了很大的反响; 5,2012年5月,办公室成功领导了文学院的收书、录书工作,在工作中,办公室成员身先士卒、从我做起,敢于担当责任、承担义务。完美地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并取得了文学院党支部副书记黄佑和老师的高度评价。

虽然,我办公室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很严重的问题,现指出如下: ① 办公室成员在日常的人事调配工作中,威信较小,许多其它部门成员不服从工作安排; ② 办公室某些成员日常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许多事情全部积累在少数成员身上; ③ 办公室成员与辅导员老师们接触较少,不能积极地配合辅导员老师们的日常工作,没有很好的起到老师与学生“信息中转站”的作用;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现提出解决方法:

1)办公室成员应努力发展与其他部门成员的关系,并想方设法在他们中间树立威信,使其愿为我办公室所用; 2)对于那些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干事,先要弄清其积极性不高的症结所在,之后对症下药;

3)办公室成员应多去9楼办公室,帮助老师完成日常事务,以此与辅导员老师们处理好关系

以上是对文学院学生会办公室一年的工作总结,办公室的各项工作虽然较为琐碎,但是在办公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有了学生科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亲切关怀,有了分团委学生会主席团和学生会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一定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围绕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的发展大局,提高为同学服务的水平,最大程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文学院学生会办公室

学生会文学社工作计划 篇6

文学院学生会社会实践部2011年10月份工作总结

时至秋日,新一届社会实践部的组建已历一月。在这短短的一个月中,社会实践部根据文学院学生工作重点,在院团总支老师、主席团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坚持服务“保持特色,力求创新”的原则,积极配合学校和学院的各项活动,加强学生会各部的交流与合作,调动部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的工作取得较为不错的成绩。但同时,我部工作中的一些缺陷不足也在这一月的工作经历中体现出来。现将我部十月份的工作情况、经验与不足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1、做好迎新工作,给新同学留下好印象

在迎新计划中,首先配合老师迎接新同学,让新同学能早早

适应新学校环境;其次,协助学院搞好迎新晚会,做好相关后勤工作;最后,借助迎新晚会的机会,进行了拉赞助社会实践,对社会赞助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进行部门招新,注入新活力

顺利完成部门纳新工作,为学生会注入新的活力。部门招新通 过面试了解等步骤,严谨有序地做好相关工作,努力将优秀的人才纳 入到本部门。

3、纳新之后的培训,早日熟悉工作

按时举行例会,培训新干事,及时总结经验,带领新干事熟悉部 内业务,了解社团与外联工作的流程。

4、参加社团联合会的例会,确认工作任务 参加社团例会,与各学院社团部交流工作,协助社团联合会工作,及时下达通知,如信达文字输入大赛通知,协助化学化工学院组织第二届社团联谊晚会。

5、举行学院社团例会,安排社团工作

统计本院七个社团新一届的骨干名单,召开社团例会,明确各社团新学期工作任务及注意事项,进行各社团会员及会费统计,促进新干事与各社团骨干的熟悉。

6、参与篮球赛及校园歌手大赛的后勤服务,与学生会各部进行交流

积极参加学院篮球赛及校园歌手大赛的后勤服务工作,做到积极主动服务赛手,准时签到,不早退,不迟到。

7、协调414教室使用,支持社团发展活动

提醒社团多根据各自的社团特色举办活动,积极协助各社团活 动,如文学院社团联谊晚会。向各社团说明414教室使用规则,安 排好各社团活动,保证不耽误社团活动正常举行。

8、参加学生骨干培训,学习会议精神

参加由院党总支主持的学生骨干会议,学习会议精神,明确工作职责,增长服务与合作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根据老师的建议进一步改善工作方向,做好工作,服务奉献大家。

二、经验与不足

在上述工作过程中,我部成员发扬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和克服困难、方便他人的服务精神,一方面出色地完成了院校各项任务,使各项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各位部员的整体工作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在对不工作的认识以及工作态度等方面更进一个台阶。工作顺利之处,我们总结出一定的工作经验;工作不顺之处,也让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足。

1、工作经验:我部工作计划中关于让部员们积极参与编写活动策划的制度值得推崇,我们可以因此采纳各部员提出的新颖和创新的观点,从而使组织活动更有力;及时进行工作回馈总结工作,进行人员工作调整,使部员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同时也让部员们在工作上是搭档,在学习、生活中也更是好朋友。

2、不足之处:在我们的组织工作中,由于信息不通畅,未及时获取有效地联系方式,致使工作中出现许多无用功,归根结底,还是由于自己对相应部分可行性的认识不够深刻,应当切忌眼高手低;在协办工作中,因为不是主办部门,对于部门内部人员来讲,大家责任心还不够强,这一点是需要拿出来做自我批评的。

最后,谢谢老师与同学们的支持与配合。昨日之事,明日之师。社会实践部会在总结经验改正不足的基础上,在下月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不辜负老师与同学们的信任与支持。

学生会文学社工作计划 篇7

本文中所指的文学创作走向, 是对高校文刊各种特征的总称, 具体包括题材、体裁, 以及文刊文学功用等方面, 是当代高校文学统一的、整体的特征。

一.历时角度

(一) 从精神之窗到抒情之门的沿革

二十世纪上半叶, 伴随着社会思潮的风起云涌和各种政治思潮的变幻莫测, 校园文刊一时成为大学生们争先展示自我的舞台, 他们以文字为武器, 抒发着自己对时事的感慨。早期的校刊中数得上名的当属北京大学的《北京大学日刊》, 它“使学生们在校内就能找到适当的娱乐!减少在校外染上恶习的机会, 而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也为创设前所未有的校园刊物提供了沃土。”1广采博纳是当时文学最鲜明的特点, 而校园文刊无疑在当时的社会转型中起到了重要的精神之窗的作用。此时的文学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社会功用。

如今的高校文刊, 似乎更关注大学生主体。翻看一本校刊, 抒发个人情感的文章成了当代校园文刊的主要内容。随便翻开一本高校文刊“《忽然五十岁就好了》、《不能不朽须臾》、《那时少年春衫薄》、《思君令人老》、《花的雨季》、《青春的愤怒》、《最美的时光》……”2满纸的社会风云变幻已不见踪影, 甚至连一些学术性的文学作品, 也都被校园文刊拒之门外了。而这样一些洋溢着个人心绪色彩的文章却随处可见。时代氛围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时而明媚时而忧伤的所谓青春暖伤气息。文学, 似乎完全成为了一种抒发个人情感的工具。文学的社会功用已然不复存在, 此时它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娱乐功用与审美属性, 这一方面代表着纯文学性的复归,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文学越来越成为茶余饭后的消遣。

(二) 似曾相识的题材

重复的内容与千篇一律的风格是当代高校文刊题材方面最大的问题。大部分文章聚焦于对爱情与个人生活的书写, 而视野局限于校园与个人。作者们沉浸在个人的感情世界里或是蜷缩在大学的象牙塔中, 在或是明媚或是忧伤的天地里握着笔, 将细腻的心思写进了字里行间。而读者似乎也乐于分享他们的心绪。

在校园小说中, 内容的雷同体现得更为明显。小说大多描写大学校园里的爱情, 这些爱情故事无论从人物、情节还是情感方面都给人一种似曾相识之感。用一句话来归纳就是:清秀而不施粉黛的帆布鞋女生与骑着单车干净温暖的白衬衣男生之间的一场朦胧美好不参任何杂质的爱情。小说多是以忆往昔的口吻, 带着怀念的性质, 运用感伤的语调徐徐道来。在武昌理工学院的校刊《始末》中的专栏“彼年青涩”, 内里几乎清一色都是诸如此类的短篇小说:《一路有你》《时光机》《错过》《后来始末》……3爱情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固然美好, 这也是此类作品如此受捧的原因, 但每翻开一本校园文刊都有这么一股“校园暖伤”气息扑面而来, 不免会让人感觉到审美疲劳。重复单调的题材更让人有一种“看一篇等于看了一百篇”的乏味感。

(三) 千篇一律的体裁

从对《桂风》2011至2013年期刊 (16-23期) 各文体文章比重统计中可以看出散文与诗歌所占的比重大大超过小说与其它, 这也与高校文学的“向内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在写作时倾向个人内心的展现, 而诗歌的抒情性与散文结构自由的特点恰好满足了青少年情感丰富、敏感多思的需求。

二.共时角度

(一) 从风云激荡到岁月静好:社会历史变迁对文学创作走向的影响

不论何时, 文学永远是窥探社会历史的窗口。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风起云涌, 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学术期刊在其创办之初以弘扬学术为旨趣, 但在创办过程中不免偏向文艺、时政评论的内容。而文艺期刊往往于字里行间体现其鲜明政治立场。”4相对宽松的言语环境让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 让他们也能在这个激荡的时代里指点风云。而如今, 社会的稳定让大学生们不用时时刻刻地保持着激昂地斗志, 动荡的风云也早已被历史的骨灰深深地埋葬。大学生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他们更多地感受着青春的美好, 他们的文字也自然更乐意抒发青春雨季里的酸甜苦辣。如今的高校文刊将校园文学引入了一个更纯净的方向, 大学生们更乐意用干净的文字叙写自己的心境, 他们的目的再也不是启蒙教育与反抗, 他们只想将内心中堆积的心事用文字的形式宣泄。正体现了“大学校园应当是一片思想净土, 文学陶冶年轻学子心性的良剂, 文学类的校园期刊是莘莘学子们尽情挥洒才情的伊甸园”。5

除此之外, 稳定的社会环境引起的作家定位发生变化也是影响当代高校文学走向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代社会, 作家身上再也不用担负启蒙、批判的大任, 他们的身份更加单纯———写出作品供人欣赏即可

(二) 从利剑到消遣:文刊自身定位变化对文学创作走向的影响

在前文已经谈到,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校园文刊是特定社会历史格局下应运而生的产物, 它的定位是“武器”, 是大学生知识分子们抒发雄心壮志的利剑。再看当下, 校园文刊似乎越来越成为了大学生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读物, 他们带领正直风华的大学生感受校园里的青春。当代校园文刊的作者们渴望用自己的心境唤起读者的共鸣, 用他们的忧伤去打动我们, 用他们的快乐来感染我们。而这种快乐与忧伤终究又只是作者自己的, 读者可以感受却不能分享, 只能短暂地享受阅读地快感, 感受作者曼妙的文笔。在此种局面下, 文学成为了一种满足人审美的工具, 它的审美属性和娱乐属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既然作为了大学生活里的课余读物, 文学刊物就必然被要求要适应读者的口味, 看看如今大红大火的是什么吧:好莱坞、肥皂剧与各种畅销小说。为了保持一定的发行量与传阅度, 校园文刊就必然得向它们靠拢, 毕竟只有这样, 才能吸引大众的眼球。

(三) 华丽忧伤的暖风:青春文学对文学创作走向的影响

青春感伤文学、疼痛伤感文学, 这些文学样式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逐渐进入了文学世界, 甚至渐渐地完成了从非主流文学向主流文学的过渡, 其受欢迎程度大大超过了一些经典名著。青春文学, 顾名思义, 它的作者大部分是八十年代后或九十年代后的年轻人, 读者的年龄段大部分集中在15-25岁的, 而这两个年龄跨度, 恰好把当代的大学生包括在内。青春文学描写校园里的爱情、友情和成长故事, 他们大多没有很深的内涵, 有些作品零零碎碎地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更有甚者整篇不用一个标点让人读起来都十分费劲。而就是这样一种曾经非常“边缘”的文学, 如今却走入了畅销文学的殿堂, 它们拥有着一大群的支持者, 自然而然地, 这一大群拥护者们将这种颓废、伤感、疼痛的“明媚忧伤”带入了当代的校园文刊, 并成为了当代高校文刊小说和散文的主流文学走向。俗套的情节, 俗套的对白, 俗套的结局让校园文刊越来越失去激情与力度。

青春文学的掌门人郭敬明的创作迎合的始终是年轻人的口味。“在他的作品中, 年轻人被不断暗示为孩子, 孩子的状态很好, 成人的世界则令人不安。这里的孩子, 和生理年龄无关, 而是指涉着对于历史责任的拒绝, 以‘忧伤’为核心。”6受了郭敬明影响的大学生, 则会堂而皇之地把自己当做永远蜷缩在象牙塔的里孩子, 他们不需要知道“大世界”, 只需要45度角仰望天空, 让“华丽的想象在每个黑夜被压抑得哭出声响。”7

郭敬明式的“青春文学”教会了“孩子”对内心的写照和对压抑的描写, 青春文学对当代校园作家的影响还体现在另一方面, 所谓“爱的恐慌”。如今高校文刊中涉及到爱情的篇章可以占到半壁江山。美好的校园和闲适的生活让获得了自由的大学生们都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对爱情的憧憬。青春文学里的平淡爱情中夹杂着极端, 当甜蜜的爱情被戏剧的变化敲碎, 留给读者的半是期盼, 半是犹疑。“我常常陷于无爱的恐慌中”8“让我们相爱, 否则死。”9这是张悦然两部作品的扉页, 这是她作品中那些敏感而忧伤的少年们的真实写照, 爱情对他们这个年纪来讲仿若五彩气泡, 苍白易碎而不可轻易到达。而当代的高校文学正是受到了张悦然式作家的影响, 她们笔下的爱情七彩、繁复, 处处包裹着糖衣, 却又永远地不可抵达。

三.结语

当代高校文刊的文学与二十世纪上半叶对比, 走向了非政治性、非社会性的道路, 出现了文学倾向上的“向内转”。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代高校文刊更注重表现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校园生活, 将视野从社会拉回了学生本体。一方面, 这让文学的审美属性回归, 文学再一次成为了陶冶性情的雅物。但另一方面, 失去了对社会的关注, 失去了言语自由的激情, 校园文刊的杰出思想与精英意识已被堙没, 这不得不令人感到十分惋惜。

与社会脱节是当代高校文学最大的弊病。这造成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当代高校文刊普遍性的影响力小、实用性差。多数文刊的作品都停留在抒发个人之感受的层面, 甚至给人以无病呻吟之感, 它们对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并不会起到什么实质性的指导作用。毕竟心境只是作者自己的, 而读者并不会在放下文刊之后还长时间地沉溺于这种雨季般的忧伤中, 退一步讲, 即使这种青春文学式的校园文刊给读者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给读者带去任何有利的引导。因为它们只是一味地抒发个人心境, 文学仿佛成了个人喜怒哀乐的晴雨表, 以往那种武器式的自由思想与批判精神已经很难看到了, 文学流于俗套, 它埋没在青春文学的枪林弹雨中, 埋没在对话语自由的限制里。

摘要:自二十世纪上半叶, 高校文刊作为高校文学创作的指向标, 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展现出了鲜明的特征。本文试从高校文刊对大学生的文学创作走向进行探究, 试分析其主要特征并从社会历史背景、校园文刊定位、当代文学艺术作品影响的角度对形成该种文学创作走向的原因进行分析, 略述此种文学创作走向的弊端。

关键词:当代,高校文刊,创作走向

参考文献

[1] .路远、刘超:《校园改革与新文化运动——<北京大学日刊>为中心》, 《船山学刊》, 2009年第1期, 189—191页。

[2] 《桂风》,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 2012年夏, 第018期。

[3] 《始末》 (原名《小池》) , 武昌理工学院梅南文学社, 2011年12月第五期。

[4] 戴航、吴宝林:《武汉大学早期 (1928—1949) 文艺期刊研究》, 《长江学术》, 2009年第2期, 145—148页, 179页。

[5] 毛烨:《试论当下高校校园刊物的生存与发展——上海交通大学的<表达>与复旦大学的<北辰>为例》, 《柳州师专学报》, 2011年第5期, 91—93页。

[6] 黄平:《“大时代”与“小时代”—韩寒、郭敬明与“80后”写作》, 《南方文坛》, 2011年3月5-10页。

[7] 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第250页。

[8] 张悦然:《水仙已乘鲤鱼去》, 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 扉页。

学生会文学社工作计划 篇8

摘 要: 本课题在文献检索、理论研究、问卷访谈的基础上,尝试对大学生英语文学创作的现状得出相对全面且清晰的认识,并对“以读促写”提出一套相对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 英语阅读 英语文学创作 “以读促写”

一、学生英语文学创作的困境

目前国内在校大学生因为缺乏阅读而造成的英语写作困难问题日益突出。在写作内容方面,因为缺乏输入,所以学生写作普遍简单空洞;在写作语言方面,因为缺乏有质量的英语文本输入,所以学生写作语言普遍呈口语化、简单化,缺乏逻辑。

近年来,我校英语本科生毕业论文水平质量有所下滑。与此同时,在我校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引入的“学生自主创作”理念颇受学生喜爱。但受以上提到的写作困境所扰,难以展开有效的英语文学创作。纵观国内本科生培养,各院校缺乏对本科生英语文学创作的开发培养,英语“应试文”成了主旋律,模板作文成风,学生写作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因而越来越讨厌英语写作,更谈不上英语文学创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学者Nuttall曾提出这样一个说法:“要想提高外语水平最好的途径就是到该语言人群中去生活、去体验,次之则是广泛地阅读该语言的作品,并经常使用该语言进行写作。”可见在母语非英语的国家学习英语只能采取后者来提高外语写作水平。因此,对于国内大学生而言,英语阅读是英语写作提高的最佳路径。

学者Muthusamy,Chittra表示,当今老师在写作课堂上面临的最常见的难题不是“写什么”,而是如何激励学生写出有趣的、有创意的作品。其在Enhancing ESL Writing Creativity via a Literature 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中通过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表明基于英语文学的语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写作中开发创造力。

加拿大学者斯温(Merrill Swain)曾表示:“提高写作的最佳办法就是采用一些方法、创造一些条件使语言的输入有效地转化为语言的吸收,并在输入的同时尽可能地进行语言的输出。”就此,西北民族大学水彩琴副教授认为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输入方法。她在《英美文学阅读与英语写作的结合:理论与实践》中指出:文学阅读为写作提供必要的素材输入,写作则可以进一步深化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完成文本意义的建构,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

王曼玲在《文学作品阅读与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中提出:众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在母语和外语学习过程中,阅读和写作共同作用于语言学习的全部过程,阅读为成功的写作提供模仿的范本,阅读是写作赖以进行的信息源泉,阅读能激发读者的积极思考,阅读是写作的基本前提。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在我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作为语言应用典范的文学作品更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王婷婷在《论基于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指出了目前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将写作与阅读割裂的现象。她表示:写作教学过分强调写作这门课程的独立性,忽视写作与阅读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密切联系。将英美文学作品阅读融入英语写作教学是极有必要的。学生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提高英语写作的兴趣,提高篇章构筑能力,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提升英语写作水平。

目前,我国外语写作教学注重于写作技能和形式的传授,忽视写作内容的重要性。许多写作课只强调句型模板和好词佳句的背诵记忆,使得课堂内容略显空洞,学生对写作兴趣渐失,甚至出现畏惧写作的情况。写作课堂往往独立于阅读等其他课程,导致学生写作内容输入不足。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而英美文学阅读则是阅读素材中的精华。然而,英美文学作品作为英语写作的极佳学习与模仿资源,因为常常被认为过于深奥、不易阅读、更不易摹写而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如何将英美文学阅读与大学生文学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突破国内英语写作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兴趣,从而更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即成为此课题的研究方向。

三、“以读促写”理论研究

(一)英美文学阅读模式研究

1.第二语言输入理论

英美文学阅读对以中文为母语的学生而言属第二语言信息输入。第二语言阅读同母语阅读一样,也是通过自上而下加工与自下而上加工的有机整合,从而达到正确理解的过程。阅读者通过一定的阅读策略,建构性地一步步理解阅读的内容,并主动组织其认知资源来达到最大程度地理解。

2.英美文学阅读桎梏

(1)英美文学读者在阅读时往往不能进行选择性阅读。阅读者主要把阅读当做解码过程,不能根据阅读目的舍弃干扰信息,提取有用信息来建构文本意义。

(2)自我信念和自我效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行为。相对低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常对自己的能力抱有消极的态度,在完成阅读任务时,他们会对任务的难度形成消极的态度,或对自身所采取的阅读策略产生怀疑,预先形成的信念也会限制学生策略的使用范围和广度。

3.英美文学阅读策略

伊格尔顿称阅读策略是“几乎适用于一切的理论”。作品是一个整体,读者需与作品产生互动,发现潜文本。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恰好能概括这种策略:“作为策略,艺术品属于必然王国,或至少属于必然王国中不那么受束缚的空间,成为象征王国。作为一种娱乐活动,艺术品预示自由王国的到来。”

阅读是让自己与一套策略相联系,目的是理解另一套策略。第一个“策略”是读者采取的阐释方法,第二个“策略”是作者的叙事。阅读是一个动态化过程,作品不是静态的阅读“对象”,而是读者与作品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伊格尔顿倡导文学作品应提供更多阐释空间,读者只有积极投入理解作品这一活动,才能完成认识结构的任务,进入自由王国。

阅读英美文学,读者应更加注重文本内涵。由于读者英语水平有所不同,多数读者在阅读文学原著时不免在文字的解码过程中耗费更多的时间,而这时文本的内涵理解往往被弱化。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技能有所上升,而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有所不足,不利于自身的写作经验结构的建立。因而,在阅读英语原著时,必要时可参照中文译本,强调自身对文本结构的认知,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文本阐释。

(二)基于英美文学阅读的文学创作研究

1.第二语言输出理论

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思维中呈现第一语言思维和第二语言思维的竞争态势。在写作过程中,母语和目的语思维系统的竞争和博弈使得第二语言学习者以中介语的形式呈现其写作文本。在描述同一件事件时,二语学习者在修辞风格、时间、空间叙述等方面会与本族语者有所不同,而母语的认知影响在第二语言写作中也容易展现出语言的不得体。

2.英美文学阅读与英语文学创作结合的理论基础

读者反映批评论的文本阅读观认为,阅读的焦点是读者的经验结构。阅读过程是读者对文本不断做出反应——产生期待,不断地打破期待,不断地得出结论,又不断地推翻结论的——动态过程。文本是读者阐释的产物,读者通过阅读与文本发生交互关系。文本阅读过程是语言输入过程,文本意义的创造是语言输出过程。读者的活动是文本阅读和文本意义得以实现的关键。

英美文学阅读过程是输入目标语(英语)的过程,关键是文本的理解和阐释。学生的经验结构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追寻答案、抓住主题、理清思路的阅读体验中得到建构的。英语文学创作关注的是思想/意义的准确表达。在英美文学课的教学中,鼓励学生把阅读过程中形成的经验结构转化为书面语言,可以实现语言学习从输入经由吸收加工到最终输出的动态循环。

四、“以读促写”实践调查研究

(一)“以读促写”问卷调查研究

本课题组根据课题方向制定了仔细的问卷设计与调查,参与问卷调查的人数共188人。大多数人认为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对写作有一定帮助,但是平时有阅读经典英美文学作品的习惯的占23.4%,没有该习惯的占76.6%。有阅读习惯的人中,喜爱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占61.7%,喜爱现代文学作品的占38,3%。10.64%的人表示大概总阅读过10本以上的英美文学原著,而从未阅读过原著的人占31.91%,绝大多数人只看过不超过5本的原著。关于对阅读文本的理解程度,34.04%的人只是局限于大学英语教材和报纸杂志上的文章,21.28%的人对英美经典文学作品有一定理解。大学英语老师一般选择一些课外补充材料或与大学四六级考试相关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超过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表示对写作的兴趣一般,只有极少数的人对写作感兴趣,但是这些对写作有兴趣的学生的目的是通过大学四六级考试和提升英语水平。在写作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表示语言口语化和词汇量不足是最大的困扰,其次缺乏逻辑性也是一个大问题。

现在的大学老师常常以限定写作主题和文体作为主要教学模式,强调模板背诵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真正运用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方法的老师寥寥无几。很多大学老师在写作前不习惯提供阅读材料,所以以读促写很难实施。只有极少数老师会给学生布置创新性文学创作,如写诗歌、剧本等。在此现状下,教师需要吸收更多的有利理念。本课题小组认为,本课题项的研究成果会有效提高英语写作的教学效率。

(二)基于英美文学阅读基础上的大学生英语文学创作教学改革研究

1.教师自我素养的提升

虽然目前大学英语老师普遍学历较高,但由于研究方向不一,教师文学素养和底蕴参差不齐。许多教师由于自身对文学文本的理解不深,作品选读则成了精读或故事梗概介绍,很少或基本不涉及文学批评或欣赏,阅读效果大打折扣,教学效果令人失望。因此,应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在教学时产生积极的示范性影响。

2.教师教学形式的改进

英语文学创作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应尽早接触英美文学,慢慢去欣赏英语文学的魅力。在进行有关英语文学授课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作品主题、行文风格等方面的问题,以平等对话的方式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实现对文本的理解。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意见,让学生融入对文本的阐释活动中。

3.学生自我学习模式革新:

英语文学创作的提高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欣赏文学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创造出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使之在文学学习中得心应手,而非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五、“以读促写”的具体方法研究

(一)分析与概括

要了解文章的内涵,就要通过分析与概括,找出事物的本质。可以说,分析与概括能力是学生进行迁移与发散的前提与基础。

(二)联想训练

联想是一种使概念相对接相联系的能力。通过联想,阅读所得能更好地为学生所用,使他们激活原有的知识结构,产生更高层次的迁移。

(三)定向迁移

通过联想使原有的知识结构与现在的结合后,再进行系统的整理。

(四)对应发散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可能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

六、结语

本课题通过“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从“读”和“写”两个方面的技能培养入手,在提高学生的写作基础上培养文学创作能力,同时对其进行文学和人格熏陶。在“以读促写”理念下,教师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积极组织“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学生培养自身的阅读兴趣,并潜意识地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Eagleton.Terry.The Event of Literature.New Haven:Yale UP,2012.

[2]Krashen,S.Bilingual educ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D.Schooling and language—minortity students:A theoretical framework(2nd ed)Los Angeles:Evaluation Dissemination and Assessment Center,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1994.

[3]Muthusamy,Chittra.“Enhancing ESL Writing Creativity via a Literature 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Studies in Literature & Language,2010.1(2):36-47.

[4]Swain.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Studies in honour of H.G.Widdows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5]江涛.朗读问题和外语教学策略.考试周刊,2007,39:53-54.

[6]李晋.“结构化”文学阅读策略——评伊格尔顿的《文学事件》.外国文学,2013,02:154.

[7]水彩琴.英美文学阅读与英语写作的结合:理论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Vol8:108-113.

[8]王曼玲.文学作品阅读与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硕士论文.西北师范大学,2006.

[9]王婷婷.论基于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学理论,2015,02:170-171.

[10]杨永林,董玉真.“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体验英语”视角下的教学模式新探.中国外语,2010,Vol7,1:13-21.

基金项目:本文系温州医科大学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6R413053)和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3239)的研究成果。

学生会文学社工作计划 篇9

作总结

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绿树成荫,充满活力气息的五月。似火的五月,似火的激情,活力与青春在你我的心中燃烧。五月是属于你我的,时光匆匆,在我们还无察觉的时候,它已经悄悄地将我们甩在了身后。五月在你我的注视中悄然离去,但是,办公室每个人都收获到了很多东西,取得了各自的进步。每个人的付出和收获,换来了中文系学生会工作的新发展。现将本学期我部门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方面

办公室是学生会的核心部门,能否在工作中起到表率作用,关系到办公室在学生会中能否树立威信,也间接影响到学生会整体在广大同学心里的形象。一直以来我部成员积极、自愿地协助其他部门的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以保证活动及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一个月即将结束,我部成员还将本着一层不变的态度与热情去完成上级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并协助好各个部门的工作与活动的开展。

回首过去一个月的工作,我们的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同与老师、同学之间的沟通不是非常多等。对于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我们将秉承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工作原则,在我们主任的带领下创出新的成绩。回忆我们的过去,我们自豪展望我们的明天,我们自信!让我们一起走好脚下的路,继续着我们的辉煌,继续着我们的奇迹。办公室是个不大的地方,甚至会让人忽视的所在。然而,平凡的岗位,重复的辛劳。我办公室成员,又有哪一个不是在为着我们广大学生,尽守着职责,挥洒着汗水。他们坚守着一种信念,呆上一天的岗,就要做好一天的工。有人说,琐碎的小事,可以窥的人性中的大光辉。我想用在此时此刻,用在这个默默的群体中,用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丝毫不为过。

一个可以让历史,让世人铭记的人,大都表覆着一张平凡的面孔,而深藏着一份人性的光辉。

人的舞台多种多样,在自己喜欢的舞台上秀出一段精彩的故事,愿我们中文系学生会办公室在院领导的指导下,在学生会主席团的具体引导下,创出一条具有创新性,实践性的道路,在这条路上绽放光彩挥动青春,争取在每次活动中都办出特色,办出精采,办出花样,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谋创新,和谐共进,尽可能做到科学化、合理化、文明化,和谐化,努力打造文传院最具特色和创新的学生组织,在实践中出真知,在活动中增才干,在竞争中获知识,在服务中锻炼人,我们中文系学生会全体成员同携手共奋斗把我们学生会打造最有实力的团体组织而共同努力!

文传学院办公室成员 刘艳

文学社工作计划 篇10

过去一年的努力我们文学社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与我们的理想目标还是有很大的距离,还有许多计划没有得到实践,还有许多错误没有得到深刻的认识并改进,还有许多我们本该能做好的工作没有做得更好。因此我们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接下来我们要带着这份惭愧去努力做好今后的各项工作并赢回属于自己的成就。

首先为了丰富同学课余生活,丰富校园人文底蕴,提高同学们的人文素质,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为山水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提供一个展现自身才华和相互交流校园文化的平台。因此我们文学社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主要着力做好以下的几个方案: ㈠由于上学期文学社新成员招新之后各项工作较多,为此上学期原计划每周三的文学交流会只持续了几期。后面由于同学们要复习期末考试就暂停了,所以本学期将根据各位同学的课余时间来安排交流会将文学进行到底。

㈡我们文学社的《火炬报》第一期是去年12月发行的,由于是第一期在编排和制作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本学期的第二大工作重点是做好社刊的编排工作以提升《火炬报》知名度,同时我们将会为下一期的刊物的素材向全校征稿为广大同学提供展示自身文采的平台,被入选刊登的的作品将会获得相应的物资奖励。

㈢我们相信除了我们文学社成员之外的其他社团的同学都怀有

一颗文学梦想的心,因此为了我们文学社将会接下来的时间里争取其他社团进行一次交流活动,主要是希望通过活动让社团与社团之间营造一个更多的沟通相互学习的平台,让社员们更深刻的了解社团是一个大家庭。

上一篇:三年级作文助人为乐300字下一篇:筹建工程部负责人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