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酸碱盐(精选9篇)
初中化学酸碱盐 篇1
初中化学酸碱盐小结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阴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阳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阳离子+酸根阴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2-),碳酸根(CO32-),亚硫酸根(SO32-),锰酸根(MnO42-);
负三价:磷酸根(PO43-);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
(3)酸 + 某些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4)酸 + 活泼金属 = 盐 + 氢气。
(5)酸 + 盐 = 新盐 + 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 Zn + 2HCl = Zn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H2 ↑
3、铁跟稀盐酸反应: Fe + 2HCl = Fe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4、铁跟稀硫酸反应: Fe + H2SO4 =FeSO4 + H2 ↑ 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8、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
(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 + 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3)碱 + 酸 = 盐 + 水
(4)碱+某些盐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 H2O
3、氢氧化钠跟三氧化硫反应: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氢氧化钠跟稀硫酸反应: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6、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
7、生石灰跟水反应:CaO + H2O =Ca(OH)
2(三)盐的性质:(1)盐 + 某些金属=另一种盐 + 另一种金属。
(2)盐 + 某些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
(3)盐 + 某些碱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碱
(4)盐 + 某些盐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盐
1、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CuSO4 + Fe = ZnSO4 +Fe 铁表面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2、碳酸钠跟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3、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4、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5、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AgNO3 + HCl = AgCl↓ +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6、氯化钡跟稀硫酸反应: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有白色沉淀产生
7、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Ca(OH)2 + Na2CO3 = 2NaOH + CaC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8、硝酸银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gNO3 + NaCl = AgCl↓ + Na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9、氯化钡溶液跟硫酸钠溶液反应:BaCl2 + Na2SO4 = 2NaCl + BaSO4↓有白色沉淀产生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五、溶解性表:
(1)大多数酸可溶(HCl、HNO3、H2CO3有挥发性、浓H2SO4有吸水性。)
(2)碱的溶解性:钾、钠、钡、铵溶、钙微溶,其余碱全不溶。
(3)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四盐溶。
氯化物除AgCl不溶外,其余全溶。
硫酸盐除BaSO4不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全溶。
碳酸盐除钾、钠、铵盐全溶、MgCO3微溶外,其余全不溶。
六、反应条件:
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2、金属跟酸反应的条件——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要排在氢前。
(2)浓硫酸、硝酸跟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3)铁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铁的化合物。
3、金属跟盐反应的条件——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单质的金属要比盐中金属活泼。
(2)反应物中的盐要可溶。
(3)K、Ca、Na、Ba等金属跟盐反应不能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
4、盐跟盐反应的条件——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
5、盐跟碱反应的条件——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或气体。
七、熟记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
生石灰—— CaO 熟石灰——Ca(OH)2
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食盐——NaCl
火碱、烧碱、苛性钠—— NaOH 纯碱、苏打——Na2CO
3小苏打—— NaHCO3 铁锈、赤铁矿——Fe2O3 赤铁矿—— Fe3O4 金刚石、石墨—— C 干冰——CO2 冰—— H2O
天然气(甲烷)——CH4 酒精(乙醇)—— C2H5OH 醋酸(乙酸)——CH3COOH
八、熟记常见物质的颜色:
红色的固体——Cu、Fe2O3、P(红磷)
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MnO2 白色的固体——KClO3、P2O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铜)、KCl、NaCl等
暗紫色的固体——KMnO4 黄色的固体—— S 蓝色的固体——CuSO4·5H2O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溶于酸并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
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
2、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
+蓝色的溶液—— 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l2等含Fe2溶液
+黄色的溶液——FeCl3、Fe2(SO4)
3、Fe(NO3)3等含Fe3溶液
九、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
1、检验稀盐酸(或Cl)——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
2、检验稀硫酸(或SO42)——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
3、检验CO32——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稀HCl,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
4、检验NH4——取少量待检物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适量NaOH溶液并加热,有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气体产生。
5、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
6、鉴别Ca(OH)2和NaOH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CO2气体(或各滴入几滴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Ca(OH)2,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NaOH。
◎补充下列反应方程式:
1、氢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蓝色沉淀消失
2、氢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 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变成蓝色溶液
3、氢氧化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 ↓ 有蓝色沉淀产生
4、氢氧化钠跟氯化铁溶液反应:3NaOH + FeCl3 = Fe(OH)3↓ +3NaCl 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用指示剂,溶液的酸碱度——用pH来表示。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中性
← 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 →
紫色石蕊 无色酚酞
pH<7为酸性 显红色 显无色
pH=7为中性 显紫色 显红色
pH>7为碱性 显蓝色 显红色 ◎干燥剂的选择:
1、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初中化学酸碱盐 篇2
1.酸的通性
(1)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金属+酸→盐+氢气(金属为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酸一般为稀盐酸、稀硫酸)如:Zn+ 2HCl=ZnCl2+H2↑
(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如:Fe2O3+6HCl=2FeCl3+3H2O
(4)酸+碱→盐+水,如:NaOH+HCl=NaCl+H2O(注:无色酚酞做中和反应的指示剂)
(5)酸+某些盐→新盐+新酸,如:
总结出凡碳酸盐与盐酸反应均能放出CO2,氯离子与银离子, 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作用生成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硝酸的AgCl、BaSO4。
2.碱的通性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如:CO2+Ca(OH)2=CaCO3↓+H2O
(3)碱+酸→盐+水,如:NaOH+HCl=NaCl+H2O
(4)碱(可溶)+盐(可溶)→新盐+新碱,如:2NaOH+CuSO4=Cu (OH)2↓+Na2SO4
3.盐的通性
(1)金属(前)+盐(可溶)→另一种金属(后)+另一种盐
(2)酸+盐→新酸+新盐
(3)碱(可溶)+盐(可溶)→新盐+新碱
(4)盐(可溶)+盐(可溶)→两种新盐
以上三类物质的通性其实包含了两类反应,一是复分解反应, 二是置换反应。要求学生必须弄清楚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记忆并理解金属活动顺序表。
二、相关题型及解析
酸碱盐部分题型众多,主要有鉴别、推断、除杂等几个题型。
1.鉴别题
例: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鉴别以下溶液:
(1)NaOH、NaCl溶液、稀HCl( )
(2)Na2CO3、AgNO3溶液、KNO3溶液()
思路点拨:
鉴别题的原则是:抓住不同物质的主要特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以最明显的现象,达到鉴别的目的。(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鉴别。 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来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所谓最明显的现象, 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如:产生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解析:(1)通过物质分类,显然依次符合碱性、中性、酸性,当然加石蕊试液鉴别。(2)通过观察发现:Na2CO3遇酸(H+)产生气体, 而AgNO3遇Cl-产生沉淀,而KNO3遇盐酸无现象,故加盐酸来鉴别。
2.推断题
例: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K2SO4、CuSO4、CaCl2、 KNO3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混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当滴入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 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推断题所用到的知识储备有如下几点:(1) 物质的特殊色态、 溶解性(包括物质在水或酸中的溶解性)。如:铜离子溶液为蓝色, 铁离子溶液为黄色等。(2)会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3)三种离子(硫酸根、碳酸根、氯离子)鉴定的正逆推理。(4)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如:“全部溶”“部分溶”“全不溶”等词的理解。一道好的推断题正是对于以上知识点掌握程度的综合性考查。
解析:推断题的解答依据是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典型的实验现象。此题由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可知:CuSO4(蓝色溶液)一定不存在,同时K2CO3、CaCl2由于相遇会产生沉淀,所以K2CO3、CaCl2或存其一或均不存在。由“滴加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沉淀有可能来自硝酸钡与K2CO3或K2SO4反应生成的碳酸钡、 硫酸钡沉淀中的一者或两者。由“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可知:碳酸钡、硫酸钡均存在,进而推出K2CO3、K2SO4均存在。因为K2CO3存在,所以CaCl2一定不存在。而KNO3由于存在与否,均不会对以上鉴别推断造成影响,所以KNO3可能存在,也可以说可能不存在。
3.除杂题
例:选用合适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1)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2)除去氯化钾晶体中的碳酸钾。
思路点拨:
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增加新杂质)、不减(不减少原物质的量)、不变(不改变原物质状态)、易分(除杂后易于分离)、先物后化(物理方法优先,其次化学方法)。应用中有转化法、沉淀法、吸收法、过滤法、溶解法等多种除杂方法。
解析:(1)通过高温加热或灼烧的方法,既能除去碳酸钙,又能得到更多生石灰。(2)可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蒸发。
此外,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还有综合计算题、综合探究题,也应引起重视。
浅谈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 酸碱盐 问题 探究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085-01
1 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据填表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酸碱盐之前化学成绩都还是不错的,并且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都是满满的。另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成绩没有明显差距。然而,在开始学习酸碱盐教学后,由于难度的增加致使很多学生失去学习耐心,再加上一些同学自身条件有限使之对这一课的学习束手无措,渐渐地使学生对酸碱盐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下面指出在化学酸碱盐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1 化学教师未能全面理解课程标准
由于有些教师尚未完全适应新教材,总会觉得新教材的编写不够完善,没能明确标出酸碱盐的性质。于是教师在补充讲述酸碱盐电离和定义的时候,会将酸碱盐的通性,酸碱盐的溶解性以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等生硬的总结到一起。这样一来不仅所讲述内容超纲,还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将学习难度无形中扩大了。
因此,教师在讲述酸碱盐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特别是在新课标下更是要注意对教材的把握,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灵活掌握知识扩展度。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稳固且对化学有强烈兴趣的同学可以向之适当补充更为广泛的内容,杜绝一刀切的现象。
1.2 没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酸碱盐与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是息息相关的,其中蕴涵了各种丰富有趣的实验以及悬念,教师若是能够将酸碱盐教学的这一特点发挥到点上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在酸碱盐的学习中充分认识到酸碱盐在生活中使用的广泛性,了解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1.3 巩固练习以及课后测试难度偏大
从历年各省的化学考试试题看来,酸碱盐的都是不可忽略的考点。于是在平常的知识巩固练习中都编入了大量的相关习题,但是量变却未能引起质变,所编的习题没能达到实际巩固知识的效果,只是一味的增加难度增加数量。学生在繁多的习题练习下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或是畏惧心理。因此在平常巩固练习时要注意对症下药,充分结合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对之提高要求,对于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的练习设置则要注重增加其学习的信心。另外,有些教师为了强调酸碱盐学习的重要性,在还没开始学习之前活在学习过程中就告知学生酸碱盐的学习难度,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信心的树立是很不利的。
2 加强酸碱盐探究性实验教学法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启发和引导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探索新的知识,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再加以操作,最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是:问题—— 实验—— 结论—— 应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三个好处:第一,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第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第三,使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以发挥,创新能力得以拓展。运用探索性教学使化学酸碱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给予学生充足的思维同想象空间,并突出教学的层次性。
2.1 接触性的渐入学习过程
教师在还未开始酸碱盐的教学之前首先要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在学习化合物的时候向学生适当介绍较为常见酸和碱,并了解他们的性质,相关反应和化学式。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在此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化学药品的熟悉程度,为下一阶段的探究性实验提供铺垫。
2.2 加强理论感知和知识理解
帮助学生清楚了解到单一酸碱盐的性质后,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归纳酸碱盐的通性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在总结的过程中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知识,充分理解酸碱盐的性质以及反应规律,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并且掌握探索化学知识的具体方法,为以后的学习进一步奠定基础。
2.3 分化难点,逐步突破
从微观粒子入手对酸碱盐内容进行教学,可以让更容易理解酸碱盐反应的本质。
教师在讲授微观粒子这部分知识时,应注重离子形成与书写的讲解,从本质上讲解分析离子形成的原因,切勿死记硬背。
在溶液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出有一部分物质的溶液是可以导电的,并讲述其导电的本质是因为这些物质在水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接着列出几个比较常见的酸、碱、盐,并写出他们的电离方程式,最后让学生观察电离方程式,总结得出一般酸碱盐的基本定义,使学生对酸碱盐的微观本质,即共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2.4 宏观反应与微观本质相联系,突破难点
学习并掌握了以上的这些知识后,接下来就可以从微观离子角度分析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本质。
例如:最常见的HCl和NaOH的反应。在HCl溶液中,其主要的微粒是H+、Cl+、H2O,NaOH溶液中的微粒是Na+、OH+、H2O。当两者混合发生化学反应,HCl溶液中的H+和NaOH溶液中的OH+会结合成生成难电离的H2O,而Na+和Cl-虽然应该结合形成NaCl,但NaCl极易电离的物质,所以NaCl是以Na+和Cl-的形式存在溶液中。如果两者刚好完全反应,那么溶液中只有Na+和Cl-和H2O,所以HCl和NaOH的反应实的本质就是H++OH-=H2O。当各自学习了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了解它们与各种物质反应的本质后,再让学生总结他们的共性,学生轻而易举的就能发现它们两者的共同离子是H+,它们与大部分物质的反应,其实就是H+在起作用,一下子就把通性总结出来了。只有当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是Cl-起作用,当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是SO42-和Ba2+的反应,与H+无关,这样,学生还了解了不同酸具有各自的特性;对于碱的性质也是如此。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改革下要加强教学的目的性,提高教学效率就是主要目标之一。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作为教师就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关。酸碱盐教学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部分,因此,首先要发现教学的问题并加以分析,然后找到突破口。在针对一系列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法,从而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永乐.细究因促教学—— 探析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的困扰[J].新课程(教研),2010(9):43.
[2]黎和平.浅谈“酸碱盐”探究性实验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7):213.
初中化学酸碱盐 篇4
1.巩固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学会运用酸碱盐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培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重点难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课前准备】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颜色:
⑴无水硫酸铜固体 ⑵硫酸铜溶液 ⑶硫酸亚铁、氯化亚铁溶液 ⑷氢氧化铜 ⑸硫酸铁、氯化铁溶液 ⑹氢氧化铁 2.常见的特殊沉淀:
⑴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⑵溶于酸有气体产生的白色沉淀:、;
⑶溶于酸无气体产生的沉淀:、、。【学习过程】 【交流讨论】
请用尽可能多的方法鉴别下列2组物质: ⑴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⑵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活动探究】
一、物质探究
例:某校兴趣小组在我市某地收集到两种岩石样品A 和B。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B 是常用的建筑材料,H 是单质,图中部分产物被略去):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的主要成分B 的主要成分
(2)写出图中下列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⑤ ⑥。【方法点拨】
二、关系探究
例:现有H 2SO
4、BaCl
2、NaOH、Na 2CO
3、Ca(OH2五种溶液和CO 2一种气体,有下列所示的相互转化关系。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试将它的化学式填入图中相应的六个方框中。
【方法点拨】
【课堂训练】从Ba(OH2、Na 2SO
4、稀HCl、BaCl 2四种溶液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入下图方框中。
三、组成探究
例:现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BaCl
2、KOH、KNO
3、MgCl
2、CuSO 4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证明其组成,做如下实验:
(1)取一定量该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 和无色..溶液①,则原混合物中一定有,一定不含有 ;
(2)向无色滤液①中加入KOH 溶液,无任何现象,再加入过量..的某可溶性碳酸盐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B 和无色滤液②,则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 ;(3)向无色滤液②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然后将所得的溶液蒸干,得固体C。如果固体C 中只有两种元素,则原混合物中一定还不含有,则加入的碳酸盐溶液是 ;如果固体C 中含有两种金属元素,则加入的碳酸盐溶液是。
【方法点拨】
【课堂训练】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 2CO
3、CuSO
4、Ca(OH2、Na 2SO
4、NaCl 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部分该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
。请回答: ①该固体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②写出其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小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⑴酸的化学性质:
① ② ③ ④ ⑤ ⑵碱的化学性质: ① ② ③ ④ ⑶盐的化学性质: ① ② ③ ④
四、拓展探究
例: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C 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请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1写出A、B、C 的化学式: ;。
(2试写出HC l →B 的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方法点拨】 【课后拓展】
1.右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 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④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2 点、。
2.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铵、碳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无色溶液;
(2)在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3)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并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在滤液里,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变蓝色。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5)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
3.(1)白色沉淀A 的化学式为,Ⅰ、Ⅱ分别为 操作。
(2)向无色溶液中加Na 2CO 3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经分析知,原溶液中的杂质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杂质的成分可能是(有几种填几种):① ②
③ ④
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NaOH,变质程度怎样? 【设计方案】先称取21.2g 的NaOH 样品(杂质为Na 2CO 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直至过量,根据生成CO 2的质量计算出Na 2CO 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 的质
量分数。
【进行实验】实验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CO 2 气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数据处理】写出以下计算过程:(1)该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为多少?(2)该样品中NaOH 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反思与交流】①从图中0~A 点说明:在NaOH 与Na 2CO 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强酸,首先反应的物质是 ;②根据反应方程式分析,NaOH 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与没有变质的NaOH 相比,中和反应时消耗强酸的量。【自主探究】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篇5
一、酸、碱、盐的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
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2(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碱 + 酸 → 盐 + 水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1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3)酸+碱 → 盐+水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如Cu(OH)2 2O2Fe(OH)2O3+3H2O
②常见沉淀↓BaSO4↓Cu(OH)2↓F e(OH)3↓Mg(OH)2↓BaCO3↓CaCO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1
4(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
pH<5.6的雨水为酸雨
一、常见的盐定义: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2二、粗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三、盐的化学性质
1、盐(可溶)+ 金属1 → 金属2 + 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K、Ca、Na除外)
2、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3、盐 + 碱 → 新盐 + 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盐 + 盐 → 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酸: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H2SiO3不溶)
2、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
3、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
氯化物除AgCl难溶外,其余多数均可溶;
硫酸盐除BaSO4难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多数可溶; 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注:BaSO4、、AgCl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五、化学肥料
1、农家肥料: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2、化学肥料(氮肥、钾肥、磷肥)
(1)氮肥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缺氮:叶黄
a、常用氮肥尿素CO(NH2)2: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有机物)46.7%
b、NH4+的检验
试剂:碱(NaOH、Ca(OH)2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NH4NO3 + NaOH=NaNO3 +NH3 ↑+H2O
c、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2)钾肥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缺钾:叶尖发黄
常用钾肥KCl
草木灰:农村最常用钾肥(主要成分为K2CO3),呈碱性 K2SO4: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3)磷肥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
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常用磷肥磷矿粉Ca3(PO4)
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
过磷酸钙 Ca(H2PO4)2和CaSO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
用。
重过磷酸钙 Ca(H2PO4)2如草木灰、熟石灰
4、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
KNO3NH4H2PO4(NH4)2HPO4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三、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
2、大气污染:N20、NH3、H2S3、引起水体污染 :N、P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等现象
四、合理使用化肥
1、根据土壤情况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化肥
酸碱盐化学性质复习课后说课稿 篇6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评委老师,谢谢你们,希望你们对我的课提出宝贵的意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酸碱盐复习——酸碱盐化学性质》。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及中考分析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是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区分酸碱盐
2.复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联系
3.复习复分解反应,金属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4会解共存鉴别题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四、教学方法选择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准备采用包括问题和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等过程式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的.复习法, 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或者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思考的过程。 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让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出发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如:物质的鉴别、离子的共存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编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实验习题,在练习、讨论探究中让学生复习酸碱盐的知识的同时,能力和思维得到提高,科学素养得到升华。
引入课题:
利用氢氧化钠遇酚酞变红的实验现象 营造春天延边地区金达莱花开的教学情景,由酸碱遇指示剂变色的知识点引入课题。
2.复习旧知,梳理脉络
课件演示习题回忆所学的酸碱盐知识,将各物质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能力。并组织学生讨论,找出能相互反应的并写出方程式,再进一步深入拓展归纳整理酸碱盐之间反应规律。总结完善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复习常见离子反应,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哪些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的问题,跟进组织学生动手实验鉴别题,应用酸碱盐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基本知识点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知识点解题的意识。
六、总结评价与反思
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自我总结回顾,不但要弄明白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清楚?通过展示板书设计进行反思回顾,整理归纳,并通过精选的练习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将知识点和具体题目结合在一起,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总结、自主实验,学生就不会乏味,而且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由于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初中化学酸碱盐 篇7
一、酸碱盐基础知识的整理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分散且概念、技能与方法较多。所以, 教师在备课时应明确教学目标, 做好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然后通过实验与课后总结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由于酸碱盐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较为分散,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整合酸碱盐的相关知识 (如表1) , 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讲解, 将抽象的化学知识用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后, 带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起完成表中的空白处。这样能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提升学生化学知识学习效率,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酸碱盐化学实验的准备
在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中, 教师在为学生讲完基础知识后可以相应为学生讲解相关实验,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如表2) , 以图1验证所学知识的准确性。如:在设计检验某溶液是不是酸溶液时, 在实验前教师应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各组平均水平尽量相同, 以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然后,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 H试纸、铁丝、石灰石、小苏打等实验素材, 引导学生随意选择一种检验试剂进行实验且检验方法不限。在实验之后, 教师可以要求各组学生将本组的实验过程进行记录, 如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强化学生课堂所学知识, 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提升
三、酸碱盐课后教学的总结
总结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但是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对课后总结的重视度不够, 没有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所以不能及时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做出有针对性的帮助, 导致延误最佳教学时机。对此, 教师在基础知识、化学实验与课堂教学内容讲解之后, 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将教学相关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 (酸碱盐的总结如下)
总之,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可以锻炼学生的化学思维, 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进而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因此,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善于借助思维导图, 将教学相关发散性的知识进行串联, 以降低化学知识的学习难度, 促进学生化学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伟芳.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 (教与学) , 2015 (09) .
初中化学酸碱盐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 酸碱盐 教学研究 有效性
化学知识内容繁多、知识琐碎,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酸碱盐就是初中化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其中考查相关试题的综合性较强,得分率普遍不高。学生对这一难点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失去了对化学的兴趣。对酸碱盐知识的突破,能够有效地攻克学生思维中的障碍,建立学习化学的信心,确保化学课堂的高效性。
一、多维预设,灵活实验激励学生的感知
化学知识都是建立在客观存在的事实上,都是经过反复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在让学生认识酸碱盐时,选择代表的物质来进行实验探究,从不同的角度来让学生进行感知,用实验让学生认识酸碱盐,从而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对实验的深入探究,从而实现对酸碱盐的有效学习。
1.从导电性来感知阴阳离子的存在
建立导电性的实验,让学生针对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实验,学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灯泡变亮了;从而让学生探究其中的为什么?是什么传输了其中的电子?帮助学生形成离子的思想: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阴阳离子而使得溶液可以导电。
2.从PH值来感知酸碱盐的存在
建立溶液的PH值(或者指示剂)测定的实验,让学生对上述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进行PH值测定,学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溶液的PH值有着明显的不同;进而让学生探究什么原因会使得溶液的PH值不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的认识到这是由于离子的不同而造成的,建立学生离子性质的思想:不同的离子具有不同的性质。同时给学生提出酸碱盐的名称,便于学生进一步探究。
3.综合实验来总结酸碱盐的定义
根据上述的两个实验,学生知道了有些物质在溶液中可以电离出阴阳离子,同时这些离子又有着性质上的区别。根据这样的性质来让学生探究怎么判断物质的不同性质,启发学生利用别的物质作对比,让学生选择硫酸、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来再次测定PH值,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酸碱盐的定义,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和修正,从而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酸碱盐的内涵和实质。从一定程度上也掌握了物质的分类的内涵。
二、构建课堂,建立框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课堂的学习中,既要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的现象,又要能整体俯视全局,清晰地建立课堂的主干、分支,才能使学生不至于混淆概念,清楚的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对概念和性质认识的高效性。
1.构建酸碱盐的性质框架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过酸碱盐,教师可以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酸碱盐性质;例如让学生回顾指示剂和酸的现象、石灰石和盐酸的反应、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铁锈和盐酸的反应、氢氧化铜和硫酸的反应,从而构建出酸与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之间的反应框架,让学生深入理解酸的五个性质,并以此建立碱和盐的性质框架。这样的框架构建,使得学生从“无序”到“有序”,只要给出一定的酸碱盐,学生就可以顺着物质找出相应的性质。
2.利用物质分类巩固知识
通过学生对酸碱盐性质的构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物质的分类”的学习,引导学生根据物质性质的不同而分为了单质、氧化物和酸碱盐,并与学生一起建立物质分类的框架。从课堂的表面看,这节课的知识量比较大,但是在难度上要适当降低,只要引导学生在回顾的基础上,能够针对物质的分类找出相应酸与金属、酸与金属氧化物等反应即可,先让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建立起学生对知识的有序构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便于进一步深化学生知识掌握的灵活度,提高学生概念理解的高效性。
3.书写化学方程式灵活知识
方程式和反应现象是学生学习酸碱盐的第二大障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往往适得其反,学生不仅容易忘记也不会灵活运用,起不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方程式的记忆时,教师可以根据构建的框架,让学生书写不同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学会知识的迁移。例如在学生对氧化铁和盐酸的反应已经熟悉之后,可以让学生仿写其余的酸与氧化铁之间的反应;还可以让学生仿照写其他的金属氧化物与盐酸的反应;以这样的方式类推到不同的酸与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灵活掌握酸碱盐之间的方程式书写,使学生在逐步练习中找到书写的规律:相互交换,价态不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习起来便有了一定的积极性,不仅增加了学习的效率,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由通性带个性认识
在酸碱盐的学习中,虽然有一些规律和框架来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在其中还包含着众多的不同,和物质本身具有的特性来制约规律的形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通性的基础上找到物质的个性,创建一些实验来帮助学生细致认识每个物质。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对比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相同物质的不同个性。
对比实验1:让学生比较浓盐酸和浓硫酸,观察打开瓶塞时瓶口的现象?同时操作这两者用水稀释时的不同?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浓盐酸在瓶口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白雾”,而浓硫酸没有。在稀释时,要将浓硫酸沿玻璃内壁缓缓的注入水中并不断的搅拌,这充分说明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在稀释时要放出大量的热。让学生明白同类物质在性质上也有一定的差别。
对比实验2:让学生观察稀盐酸和稀硫酸与硝酸钡溶液的反应,在现象上有什么不同?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稀盐酸与硝酸钡不反应而和稀硫酸反应。这是因为稀硫酸在与硝酸钡溶液反应时有硫酸钡沉淀生成;这个实验的发生不易是由于氢离子造成的,而是因为硫酸中的硫酸根引起的。使得学生充分的了解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认识到了盐酸和硫酸各有个性。
通性和个性的学习是两种不同的方式,学生可以由通性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个性却刚好相反,需要学生在运用的同时及时考虑个性因素的存在。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渐渗透,一点点总结强化,让学生认识到物质的特性实质是由离子的特性引起的,从而建立学习化学的思维严密性。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到顺势而导。通过深入研究教辅材料,建立学生与酸碱盐知识之间的桥梁,构建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实验探究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形成化学思维,逐步地对物质按照一定的性质进行归类,从而深刻理解酸碱盐的涵义。
【参考文献】
[1] 孙学东. 如何提高酸碱盐教学的有效性[J]. 考试周刊,2010(44).
[2] 张永乐. 细究因促教学——探析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的困扰[J]. 新课程(教研),2010(09).
初中化学 酸碱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其物理性质和用途。
2.理解复分解反应。
3.了解酸碱指示剂、浓H2SO4的特性及稀释。
4.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重点
盐酸、稀H2SO4的化学性质。
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用品
纯净浓盐酸、工业浓盐酸、稀盐酸、NaOH溶液、Zn粒、铁丝段、锈铁钉、Cu(OH)
2、CuO、AgNO3溶液、浓H2SO4、稀H2SO4、BaCl2溶液,浓HNO3、稀HNO3、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水、玻璃棒、试管架、试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提问】什么叫酸?写出盐酸、硫酸、硝酸的电离方程式
[引言]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决定它们必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因酸根离子不同,必然又有各自的特性,即共性与个性的并存。我们分别学习几种常见的、重要的酸。【板书】
一、盐酸(HCl)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
【演示】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展示纯净浓盐酸和工业盐酸各一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其色、态、闻气味(注意煽风闻味)。待学生观察后,请一个学生回答浓盐酸的颜色、状态、气味。【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思考】
1.瓶口的白雾是什么?如何形成的?说明浓盐酸具有什么性质?
2.如何保存浓盐酸?敞口放置后的浓盐酸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何改变? 【板书】投影1.盐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有挥发性,常用浓盐酸密度1.19g/cm3,HCl的质量分数37%左右。
[讲解]烟与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雾为液体小液滴。【板书】2.盐酸的化学性质HCl=H++Cl-(1)盐酸与指示剂作用
【演示】实验“指示剂与酸、碱的作用”注意滴管的使用。做完实验后,总结酸碱指示剂的概念,要求学生记住并能准确叙述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在酸溶液、碱溶液中所显示的颜色。
【板书】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酸里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2)盐酸与金属的反应
【演示】盐酸与锌粒、铁丝反应。(由二位学生作演示实验,注意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问题]反应现象如何?写出化学方程式 Zn+2HCl= ZnCl2+H2↑(置换反应)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氯化亚铁(Fe为+2价)
现象:金属溶于酸,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练习】Mg、Al与盐酸的反应。
【板书】金属+盐酸→盐(氯化物)+H2↑(3)盐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演示】实验“盐酸与生锈的铁钉反应”请学生回答现象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6HCl=FeCl3+3H2O 不溶(红色)
溶(黄色)
【思考】1.铁的化合价有无变化?铁与盐酸及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中,铁元素的价态是如何变化的?
2.盐酸为何可以除去铁锈?(Fe2O3不溶→FeCl3溶)。(少量CuO放入试管加少许水振荡,然后再加少量盐酸)
【演示】 CuO与盐酸反应实验操作、现象描述及方程式书写均由学生完成。
CuO+2HCl=CuCl2+H2O 不溶(黑色)
溶(蓝绿色)【练习】 MgO、Al2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 像上述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般为金属氧化物。
【板书】
碱性氧化物+盐酸→盐+水
(4)盐酸与碱的反应
【演示】 NaOH中加酚酞,然后加盐酸振荡。
【演示】
实验,在盛少量Cu(OH)2的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观察现象,然后再加适量盐酸(浓度稍大盐酸或加热),再观察发生的变化。Cu(OH)2+2HCl=CuCl2+2H2O 不溶(蓝色)
溶(蓝绿色)分析反应的书写规律。
【练习】
写出氢氧化钾、氢氧化镁、氢氧化铝(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盐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讲解] 以上反应是因为盐酸电离出的H+所表现的性质,Cl-性质如何呢?(5)盐酸与盐的反应
【演示】
实验“盐酸与硝酸银反应”,请一位学生进行演示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白色,不溶于水,不溶于酸
【实验】 NaCl溶液中滴加AgNO3再加少量稀HNO3,MgCl2溶液中滴加AgNO3再加少量稀HNO3,让学生做(边讲边实验)。
【思考】 1.上述实验说明什么问题?为何要滴加少量稀HNO3?
2.若改用Na2CO3溶液中滴几滴AgNO3,再滴几滴稀HNO3,现象如何?(学生做实验)
3.如何鉴别盐酸和硝酸?
【小结】
盐酸或可溶性的氯化物与AgNO3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AgCl沉淀。利用此反应检验盐酸和可溶性的氯化物。【板书】
盐酸+盐→新酸+新盐
【小结】
学生按板书叙述总结出盐酸的性质,引导学生分析盐酸与Cu(OH)2(碱)、AgNO3(盐)反应时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的成分,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板书】 3.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通式:AB+CD=AD+CB 【思考】
我们学习过中哪几种基本反应类型?请用通式加以表示。[讲解] 盐酸用途(结合前面性质考虑。亦可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举例说明)
【板书】 4.盐酸用途:除锈、制药品、制氯化物等化工原料。
第二课时 常见的酸 硫酸
教学目标
1.掌握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其物理性质和用途。
2.理解复分解反应。
3.了解酸碱指示剂、浓H2SO4的特性及稀释。
4.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重点
盐酸、稀H2SO4的化学性质。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用品
纯净浓盐酸、工业浓盐酸、稀盐酸、NaOH溶液、Zn粒、铁丝段、锈铁钉、Cu(OH)
2、CuO、AgNO3溶液、浓H2SO4、稀H2SO4、BaCl2溶液,浓HNO3、稀HNO3、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水、玻璃棒、试管架、试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等。
二、硫酸(H2SO4)
展示浓H2SO4样品(请学生回答色、嗅、态)【板书】 1.浓H2SO4
(1)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难挥发,高沸点(338℃)。常见浓H2SO4 密度1.84g/cm3、H2SO4的质量分数是98%。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教师演示
【实验】
“浓硫酸特性的有关实验”请学生回答浓H2SO4具有哪些特性? [讲解]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浓H2SO4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具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脱水性:即按水的组成从有机物中夺取氢氧元素。纸和木炭均含C、H、O元素(属碳水化合物)可以被脱水成碳。
浓H2SO4和金属反应不放H2,而生成H2O和其他产物,表现出强氧化性。【板书】(2)浓硫酸的特性
①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放出H2
②吸水性——可作气体干燥剂 ③脱水性——如使蔗糖变黑
【思考】 1.如果不慎将浓H2SO4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如何处理? 2.长期敞口放置浓H2SO4质量如何改变?
【提问】
实验室中常用稀H2SO4,如何将浓硫酸稀释呢?
【演示】
实验“稀释浓硫酸”(可请同学用手接触烧杯外壁)。[讲解] 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提问】
为什么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请同学参考课有关内容回答)
【板书】(3)浓H2SO4的稀释:酸入水、沿内壁、慢慢搅动。
【小结】
浓H2SO4的物理性质及特性。【提问】
盐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投影] 盐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讲解] 稀H2SO4和盐酸一样也能电离出H+和酸根离子,其化学性质是否相似呢?有无差别?请同学做实验,描述现象并书写化学方程式。【板书】 2.稀H2SO4的化学性质 【投影】(1)稀H2SO4与指示剂的作用
【学生做实验】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遇稀H2SO4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稀H2SO4不变色。
【投影】(2)稀H2SO4+某些金属→盐+H2 【学生做实验】
锌、铁与稀硫酸反应。【投影】 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
(硫酸亚铁)
[提示] 在置换反应中铁的化合价为+2价。【投影】(3)稀H2SO4+金属氧化物→盐+水
[学生作实验] 生锈铁钉与稀硫酸反应及CuO与稀H2SO4反应 【投影】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现象: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CuO溶解,溶液呈蓝色。
【问题】 Fe与稀H2SO4及Fe2O3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颜色是否一样?在铁锈逐渐消失时为什么会有少量气体生成?为何气体? 【投影】(4)稀H2SO4+碱→盐+水
【学生做实验】
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投影】 Cu(OH)2+H2SO4=CuSO4+2H2O
现象:Cu(OH)2溶解,溶液呈蓝色。
【小结】
以上均为稀H2SO4中H+的性质。
【投影】 H2SO4+盐→新酸+新盐
【学生做实验】
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投影】 BaC12+H2SO4=BaSO4↓+2HCl 白色沉淀,不溶于水和稀HNO3 【学生做实验】
在盛少量Na2SO4的试管中;加几滴BaCl2溶液和几滴稀HNO3.
【投影】 Na2SO4+BaCl2=BaSO4↓+2NaCl 【小结】
此反应用于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的硫酸盐。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结合性质总结硫酸的用途。
【投影】 3.硫酸用途:化工原料(制化肥、农药、火药、染料),除锈,精炼石油等。【作业】
略
教后札记
本学期总第 课时 本单元第 课时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 主备人刘敬忠
第三课时
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
教学目标:
1、认识碱的化学性质,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实质就是H和OH的性质
2、会写常见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认识几种常见的碱,掌握使用酸和碱的反应
4、通过对酸和碱性质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 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是重点,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难点。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品 仪器:试管、镊子、表面皿、平底烧瓶、滴管、单孔塞、玻璃管。
药品:氢氧化钠固体、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其它:小气球。
教学过程:
1、回忆、回答碱的概念,写出电离方程式:
[引言] 碱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学习氢氧化钠这种常见的碱。
[演示实验] 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课本P.165(实验8-23)将少量氢氧化钠分别放在几个表面皿上,给各组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色态,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固体氢氧化钠表面的变化;再将其中的一块放入盛有少量水的大试管里振荡,并让学生触摸管外壁温度的变化。
从感性上认识氢氧化钠物理性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小结] 指导学生小结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板书]
一、氢氧化钠(NaOH)
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一)物理性质
[问题讨论] 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的性质,你能想到它有什么用途?
思考、讨论:氢氧化钠可干燥某些气体。
[板书]
(二)化学性质
1.NaOH溶液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实验] 指导学生做氢氧化钠溶液与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反应的实验。
2.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提问] 请同学们想一想,石灰水中通往二氧化碳有何现象?是哪类物质间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现象:白色沉淀生成;是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Ca(OH)2+CO2=CaCO3↓+H2O
那么,NaOH能否与CO2反应呢?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并思考实验现象中的道理。[演示实验]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在充满二氧化碳的烧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浓溶液,迅速塞紧带有玻璃管和气球的橡皮塞,振荡烧杯,观察现象、思考问题。
[问题讨论]
为什么气球会逐渐涨大?
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写?
怎样保存氢氧化钠?说明原因?
指导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
讨论气球涨大的原因,最后得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正确结论。
反应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与CO2与Ca(OH)2反应对照
CO2+Ca(OH)2=CaCO3↓+H2O
分析如何保存NaOH及原因。
3.氢氧化钠与酸反应(中和反应)
我们学习了酸与碱的中和反应,这也是碱的重要性质。
练习:写出HCl、HNO3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加强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加深理解NaOH性质。
4.氢氧化钠与某些盐的反应
[实验] 氢氧化钠跟某些盐的反应,描述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
CuSO4+2NaOH=Cu(OH)2↓+Na2SOFeCl3+3NaOH=Fe(OH)3↓+3NaCl
[小结] 组织学生共同总结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记录、记忆反应规律。
[设问]我们学习了氢氧化钠的性质,那么它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
(三)氢氧化钠的用途 教师结合本地区简述烧碱生产和应用。对学生进行国情、市情和受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后札记
本学期总第 课时 本单元第 课时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 主备人刘敬忠 第四课时 常见的碱
氢氧化钙
教学目标:
1、认识碱的化学性质,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实质就是H和OH的性质
2、会写常见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认识几种常见的碱,掌握使用酸和碱的反应
4、通过对酸和碱性质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 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是重点。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教学法。
教学用品 仪器:蒸发皿、镊子、烧杯、药匙、玻璃棒、试管、滴管、玻璃管。
药品;氢氧化钙粉末、生石灰、氢氧化钙溶液、浓碳酸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稀盐酸。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上节我们学习了氢氧化钠,请同学们想一想:
1.氢氧化钠有哪些物理性质?如何保存?
2.写出下列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与硝酸;
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
[引言] 在学习了氢氧化钠这种常见的碱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常见的、重要的碱—氢氧化钙。
[设问] 氢氧化钙欲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它是怎样制得的呢?(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思考)
[演示实验] 氢氧化钙的制取
课本P.167(实验8-25)
请两位同学将近日自制的熟石灰粉末拿出来给同学们观察,最后送到讲台上。
学生观察现象,分析产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板书]
二、氢氧化钙Ca(OH)
2(一)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取熟石灰
[演示实验] 氢氧化钙的溶解性,注意引志学生观察现象并与氢氧化钠相比较。
观察物质色态,在水中溶解的情况,并与氢氧化钠的溶解性进行比较,总结出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氢氧化钙物理性质
1.色态
2.溶解性
[实验]分别请三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做实验:
氢氧化钙溶液与批示剂反应
向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
向石灰水中滴加盐酸。
观察分析、回答问题:
1.描述各反应现象,并与氢氧化钠性质对比。
2.找出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更正。
在实验、讨论基础上,总结出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板书]
(三)氢氧化钙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3.与酸反应(中和反应)
[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思考] 这个实验证明氢氧化钙还具有什么化学性质?你能否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4.与某些盐反应。
实验证明石灰水能与某些盐反应,这是氢氧化钙的又一条重要化学性质,根据现象,分析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2NaOH+CaCO3↓
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分析它可能有哪些用途?并看书P.167~P.168。引导学生规纳、小结出Ca(OH)2的用途。
[板书]
(四)氢氧化钙的用途
我们学习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这两种常见的、重要的碱之外,还有KOH、Fe(OH)
3、Cu(OH)2等许多碱,碱
所以碱具有通性。
引导学生用相互关系图,归纳出碱的通性。总结归纳出如下的相互关系图:
【初中化学酸碱盐】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06-01
初中化学 酸碱教案11-19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教案09-06
初三化学酸碱和盐会考知识点总结09-03
初中化学教材05-13
初中化学教学08-04
初中化学备课08-15
初中化学概念09-24
学好初中化学10-26
酒泉初中化学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