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提升工程学习材料(通用10篇)
师德提升工程学习材料 篇1
师德提升工程学习材料:
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现就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2.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师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环节。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二、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3.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贡献。
4.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接触实际,了解国情。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纪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5.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广大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的前列,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践履笃行的典范。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
6.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广大教师要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法律法规;树立先进教育理念,自觉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大力提倡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团结合作、协力攻关、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坚持科学精神,模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潜心钻研,实事求是,严谨笃学,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和锐意创新的楷模。
7.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要坚决反对教师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坚决反对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坚决反对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坚决反对在招生、考试等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严厉惩处败坏教师声誉的失德行为。
8.积极推进师德建设工作改进创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师德建设工作必须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按照师德规范要求履行教师职责。
三、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9.强化师德教育。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者培训制度。对学校班主任、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进行师德教育专题培训。建立和完善新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和举办教师教育的综合大学,都要适应新的要求,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列为教师培养和职后培训的重要环节。要把师德教育作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
10.加强师德宣传。每年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以庆祝教师节和表彰优秀教师为契机,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在三年一次全国性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中,表彰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辅导员、德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组织师德典型重点宣传和优秀教师报告团活动,大力褒奖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举办师德论坛,促进师德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师德建设工作实现科学化、制度化。
11.严格考核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制度,把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品质作为必备条件和重要考察内容;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劝诫,经劝诫仍不改正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一律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建立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和舆论监督的有效机制。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
12.加强制度建设。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师德建设工作评估制度,构建科学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监督评估体系。抓紧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完善相关政策,体现正确导向,为
师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因地因校制宜,制定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四、切实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领导
13.要将教师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方百计地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师德工作。要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宣传人民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要将师德建设作为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教育部建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全国师德建设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保证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教育工会等教师行业组织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5.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学校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师德建设。高校要切实把师德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开展一次以师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轮训,在此基础上,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学校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学校教代会和群团组织紧密配合,学生、家长和社会积极参与,形成加强和推进师德建设的合力。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东港区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
一、上班
1.按时上班,不迟到,不早退。因事、因病按规定程序办理请假手续。
2.衣着整洁、大方,不穿过短、过露服装,不穿拖鞋到校上班。
3.学生问好时,教师应主动回礼。
4.车辆在校内要缓慢行驶,不鸣笛,不影响学生活动。按学校指定地点存放车辆。
5.工作日中午禁止饮酒。任何时候不准酗酒。酒后不准进教室、不准与学生或家长交谈。
二、上课
6.要提前一分钟到达教室候课,按时上课。不得私自调课,更不允许缺课。
7.上课时间不坐着讲课,不看其他无关书报,不得接打电话、发送短信等,不得随便进出教室。
8.讲课或与学生谈话要用普通话,在讲课中应表现出亲和力。要写规范字。
9.不带不良情绪进教室。不得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得让学生长时间站立或把学生撵出教室。
10.按时下课,不拖课或提前下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办公
11.办公室保持整洁,室内的物品、书籍等摆放整齐、有序。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等。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12.上班时间认真办公、学习,不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或上外网看与工作无关内容。
1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不备课不能上课),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活动。
14.精心设计作业,不布置大量机械重复性作业。作业要及时批改、讲评。
15.在办公室与同事、学生或家长谈话要轻声,不大声喧哗。
四、集会
16.参加会议时要带笔、笔记本和有关学习资料,按规定时间到指定位置坐好。
17.开会期间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不交头接耳、闲谈或打瞌睡。不随便进出会场。手机要关闭或调到会议模式,不得接打。
18.自觉参加课间操。出操期间教师之间不闲谈、认真做操。班主任要管理好本班学生做课间操。
19.自觉参加升国旗仪式。升旗时要立正,行注目礼,不讲话,不走动。
20.每天放学降国旗时,凡经过现场的教职工都要自觉面向国旗肃立,待国旗降毕后,方可离开。
五、其他
21.要团结协作,尊重同事。不搞同行嫉妒,不诽谤他人,不谈论别人隐私。
22.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带学生到有安全隐患的环境中活动,不向学生传播不健康的思想、言论。
23.要尊重家长,经常与家长联系,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谈话时要做到举止大方、语言文明、态度和蔼。
24.严格执行禁止从事第二职业的规定,不参加有偿性中介活动,不搞有偿家教。
25.不得随意向学生收费,不得向学生推销商品或强迫学生购买未经批准的学习资料。
26.不得以任何借口向学生或学生家长索取物品,不请托学生家长办私事。
27.不抄袭别人论文或其他学术成果。不虚报、伪造学历、荣誉、工作成绩等。
28.坚持文明上网,不在网络上发表不负责任、不符事实、混淆是非及造谣中伤、恶意诽谤等影响教育及教师形象的言论。
29.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为人正直,处事大方。不组织、参与或者支持黄、赌、毒、邪教等活动。
30.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履行教师职责权利。遵守组织纪律,服从组织安排。关心学校发展,维护教育大局。
师德提升工程学习材料 篇2
一、提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时效性———一年导师制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有所下滑。目前, 学生就业对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影响较大。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使学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大, 择业时间提早, 正常的毕业设计 (论文) 实践教学秩序受到干扰, 大部分学生不是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毕业设计工作中, 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就业的岗位上。现在, 大多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院校实行学年学分制, 学生基本上都修完全部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 而在培养方案中毕业设计 (论文) 大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 这种方式由来已久, 学生进入设计 (论文) 较晚、时间仓促, 往往不能经历一个完整过程。教师和学生接触较晚, 相互了解不深, 师生关系短期内难以融洽, 使学生不能深刻理解题义, 更不能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准备;学生兴趣与安排题目严重错位, 学生态度消极, 工作被动, 给毕业设计过程带来诸多不便, 所有这些现象都将严重影响到毕业设计质量,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该怎样解决?如何解决?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工科院校的做法, 在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中试行一年导师制, 即在本科生最后一年的专业学习阶段, 通过师生双向选择, 由专业教师担任导师,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并将学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和导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 使学生提前进入课题, 学生可以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 充分地调研和思考, 毕业设计 (论文) 安排就显得比较从容, 并由导师进行全程指导, 这样将有利于系统训练, 多出成果[2]。由于参加毕业设计 (论文) 的实践时间长达一年, 可以使学生在前沿领域得到较系统的训练, 尤其对工科专业而言, 对毕业设计 (论文) 的能力均有较高要求, 但以往由于时间限制而无法兼顾。随着时间的保证, 既能兼顾设计和论文的双重训练, 又有利于学生在参与教师的科研中多出成果。另外, 一年导师制也有利于将毕业设计 (论文) 和学生择业有机结合起来。由于学生提前进入课题, 导师通过加强毕业设计 (论文) 的组织与管理, 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 使毕业设计 (论文) 的过程成为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过程, 既有利于搞好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环节, 又有利于学生的就业选择。
一年导师制的试行对提高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一年导师制的顺利实施还需要以下条件的支持和配合。
(一) 选题原则
一年导师制, 在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时实行双向选择, 导师、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3]。学生选择导师, 可促进导师提高选题质量和自身的业务水平, 包括促进导师提高教学水平, 即在平时给学生授课时, 就要提高授课质量, 搞好课堂教学, 给学生留下较好的印象, 以便在毕业设计 (论文) 双向选择中, 能有更多的学生选择自己。导师选择学生, 就要事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有所了解, 这就促进了导师对学生的关心, 加强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 同时也可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提高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是显而易见的。
(二) 选题的优化
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决定了毕业设计 (论文) 的内容, 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先决条件。好的课题是成功的一半, 优化设计 (论文) 选题应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向, 联系实际, 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 做到真题真做。同时应注意设计内容与专业知识结构的联系, 拓宽知识面, 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尽可能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 让学生了解、把握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毕业设计能锻炼学生各种能力, 包括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总结、设计 (实验) 方案的确定、实验操作及上机操作、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科技论文的写作, 并且在毕业答辩时应进行全面考核。
(三) 选题的实际性
以往有些毕业设计课题理论性太强, 学生在毕业设计 (论文) 中主要是做理论研究工作, 纸上谈兵, 缺乏实际基础, 学生做完课题还是不知道在实际中如何应用, 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加强。另有一些毕业设计 (论文) 课题, 尽管选题也注重实际应用, 但最终毕业设计 (论文) 结果仅仅是图纸, 没有经过实际的检验调试, 没有实际成果。而现在社会对工科毕业生往往要求他们对设计都有一定的基础和实践能力。一个毕业设计 (论文) 课题最终能否出实际成果, 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能出实际成果的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 学生积极性高, 完成效果好。反之, 收效甚微。
(四) 选题的创新空间
在每一届学生中, 总有部分学生专业知识扎实, 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这样的学生, 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 为他们选择的课题要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实践表明, 只要选题得当, 经过毕业设计 (论文)
(五) 做课题的形式多样性
毕业设计可以与用人单位相结合, 学生自己联系好工作单位, 学校应鼓励支持他们到工作单位去做课题, 所做的毕业设计 (论文) 课题必须经院系级审批, 还要请用人单位指定一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毕业答辩时邀请校外指导教师一起进行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这种使毕业设计 (论文) 内容联系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形式, 可借助用人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模式, 而对学生来说, 可以从单位的技术人员那里学到许多实用的技术, 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为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创造了条件[4]。
(六) 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各学院应加强过程化管理, 抓好毕业设计 (论文) 的每个环节。在设计过程中成立督导组, 深入到毕业设计 (论文) 各个环节中进行督促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与指导教师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交换意见, 提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相应措施。督导组成员每人按时检查, 每一阶段结束后检查学生的设计成果。这一措施督促教师充分重视指导工作, 按时到岗指导。建立以评估和评优为动力的机制, 狠抓过程进行阶段性检查, 实施质量控制。要建立科学的毕业设计 (论文) 考核办法, 制定毕业设计 (论文) 成绩评定准则, 对成绩非常差、未达到设计要求者坚决给予留级重做。
毕业设计 (论文) 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 针对当前毕业设计 (论文) 等实践教学环节普遍薄弱, 择业对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本文提出了借鉴其他高校在毕业设计 (论文) 中试行一年导师制的做法, 这是切实可行的。毕业设计 (论文) 可以采取“教师—学生双向选择”的方法来进行选题, 毕业设计 (论文) 一年导师制的顺利实施还需要以下条件的支持和配合:毕业设计选题原则、选题的优化、选题的实际性、选题的创新空间、做课题的形式多样性、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的规范化管理等六个方面。相信经过努力, 同时汲取其他院校的经验, 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摘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是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 本文针对目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实践教学环节普遍薄弱, 择业对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形成较大影响, 提出了可以借鉴其他高校在毕业设计 (论文) 中试行一年导师制的做法, 并且要规范管理毕业设计 (论文) 各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质量, 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一年导师制,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参考文献
[1]卢贵忠, 余继文, 王清元.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求[J].农机化研究, 2004, (2) .
[2]宋海农, 王双飞, 梁东梅.一年导师制对提高工科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尝试[J].高教论坛, 2002, (5) .
[3]张洪海, 龚振文.毕业设计与双向选择刍议[J].高等农业教育, 2000, (9) .
乳山市全力促推师德提升工程 篇3
为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师德水平,乳山市教育系统巧借“师德提升年”的有利契机,在全市师生中开展了“两说、两评”主题活动,进一步增进了师生间的沟通了解,和谐了师生关系,促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两说”,老师、学生互相说出心里话
1.在学生中开展“和老师说说心里话”活动
为倾听学生心声,增进师生情感,结合年初确定的“消除师生情感障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师德工作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了“和老师说说心里话”活动。学生或是针对自己学习上的困惑、生活上的苦恼等方面,向自己的老师倾诉;或是针对学校和教师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给了学生宣泄苦闷、发泄烦恼的机会,缓解了学生学习压力,同时也为学校和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参考。
2.在教师中开展“和学生说说心里话”活动
学校组织班主任将学生的“心里话”汇总,并反馈给相关教师。对学生“心里话”反映的问题,组织教师以三种方式向学生敞开心扉:第一,对多数学生反映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通过班会或课堂等时间向学生进行解释;对涉及教师自身的不足的问题,由教师公开向学生致歉,并进行整改承诺。第二,对学生反映的个别问题,由相关教师以小纸条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解释,并征得学生谅解。第三,对学生自身存在的困惑或苦恼等现象,分别由各任课教师单独进行交流、疏导,直至问题得以解决。同时,实施了“跟踪督导制度”,通过学校领导组织师生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活动开展情况,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两说”活动的开展,有效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既让学校和教师触摸到了学生的需求,从而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更使学生体会到了学校和教师的真诚关爱和帮助,增进了学生的“亲师信道、尊师奉教、敬师效行”的情感,为教育教学工作营造了良好的互动共促氛围。
二、“两评”,在学生、家长中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我最满意的老师”评选活动
为真正使优秀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家长的青睐,得到应得的殊荣,我校出台了《我最喜爱的老师和我最满意的老师评选方案》,具体突出了“两个强化”:
1.强化正确评价导向的建构
为让学生和家长对任课教师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学校向每名学生及家长印发了任课教师的“简介”,包括教师的治学态度、从教风格、取得的业务荣誉和政治荣誉、典型事迹等,有效避免了教师因工作态度过于严谨不被学生喜爱或因工作懒散而被学生“欣赏”的现象。
2.强化优秀教师典型的引领
要求学生、家长在评选“我最喜爱的老师”“我最满意的老师”时,必须写明自己喜爱或满意的理由,由学校统一汇总、计票,在每个年级评出三名“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及三名“家长最满意的教师”,并在全体师生会上颁发荣誉证书,进行通报表彰。同时,还将这些当选教师的工作照片及入选理由在学校宣传栏中公开展示,进一步营造了“争典型、学典型”的浓厚氛围,也为教师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健康、优质发展夯实了基础。
师德提升工程学习材料 篇4
一、提升师德师能
2.发挥党员表率作用的必要性。老百姓认为,学校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学校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他们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物质生产的智力支持者和信息服务者。而党员是这支知识分子队伍中的精英,是办好学校的中坚,我们的思想状况如何,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学校加强党员教育的做法。近些年来,我们学校着眼于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对教职工党员要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教育以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意识教育等;要求教职工党员以培养“四有”学生为目标,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着眼点,经常深入学生班级,密切联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条件,真正做到“三全”、“三爱”、“三让”,努力成为党性强、师德好、业务精的先锋,在广大教师中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三爱”即爱教育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三让”即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可以说,这些做法都是值得肯定的。从目前国内外教育主流和学校党员的思想状况看,我们党员应深刻理解“党员表率作用”、“学校和谐发展”的要求,才能成为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先行者和主力军。
二、促进学校和谐
(一)什么是和谐?
何谓和谐?安顺谓和,协调为谐。从社会学角度看,和谐直接表现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使社会共同体处于融洽状态;和谐一般分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内心的和谐和国家社会内部的和谐等方面。
(二)什么是学校和谐发展?
学校和谐发展是一种学校教育生态的平衡、协调有序的发展状态。就内部环境来说,体现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和谐相处,共同成长;学校管理、育人环境适宜师生发展。就外部环境来说,表现为学校与家庭、社区和谐相处,关系融洽密切。
(三)如何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社会倡导“和谐发展”,校园也呼唤“和谐发展”,但和谐发展并非振臂一呼就能一蹴而就。学校的和谐发展,需要社会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党员教师,我们不能坐等大环境的改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人都从自身做起,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学校才能又好又快发展。共产党员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中应该做些什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即:树立“三个意识”,培养“四个要有”,做到“五坚持五反对”和“七个努力”。
“三个意识”:一是树立全局意识,从培养一代人才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思考工作。二是树立服务意识,使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三贴近”。即:贴近社会,贴近家长,贴近学生。三是树立创先意识,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个要有”:
第一,要有共生的理念。和谐一定是关系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和谐不同于对抗,也并不意味着同一,而是以差异与多元为前提的。和谐社会承认社会的不同主体和要素可以而且应该和平共处地存在,即共生。共生意味着所有成员能够在相互协作中共同增进利益,社会的成果要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
第二,要有宽容的心态。一方面我们要寻求问题的积极解决;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宽容可以是对人的宽容,一类人对另一类人的宽容,也可以是对一些事情,乃至对这个时代、社会的宽容,是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美德。
“五坚持五反对”:一是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原则,反对重智轻德,构建和谐教育体系。二是坚持有教无类的德育思想,反对不教而诛,构建和谐人本核心。从教育内部而言,学校教育要追求教育公平平等与机会均等。从个人层面来看,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以人为本,推崇人人可教的思想,那些所谓“抓两头放中间”,“抓尖子,促中层,放尾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三是坚持言传身教的德育方法,反对控制性说服和灌输,达到和谐教育效果。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以身示范、以身立教、身教合 一的教育方法往往能使教育事半功倍。四是坚持文明执教的教育理念,反对体罚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虽有长幼之分,知识多寡之别,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我们要摒弃那种“警察与小偷”、“法官与罪犯”式的师生关系,全面关心、体贴、爱护学生,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严父+慈母+良医+益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友情执教,依法执教,切不可辱骂、歧视学生,做文明之师,尊严之师,仁爱之师。五是坚持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的道德准则,反对言行脱节,打造教师立体形象。在思想作风上要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切忌弄虚作假、装腔作势;在工作作风上,要认真严谨,讲求效率,切忌马马虎虎,拖拉推诿;在待人处世上,要光明正大,诚实守信,切忌两面三刀,虚情假意;在生活作风上,要端庄稳重,亲切大方,切忌不拘小节、举止轻浮,全方面打造更完美、更和谐的教师立体形象。
“七个努力”:第一,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努力做教育公平的推动者,认真推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第二,党员要努力做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维护者,努力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第三,党员要努力做教育均衡发展的促进者,努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第四,党员要努力做教育乱收费的制止者,坚决制止违规收费。第五,党员要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努力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第六,党员要努力做贫困家庭学生的关爱者,努力做到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第七,党员要努力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培训学习心得 篇5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网络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从中明白了自己应从那几个方面来进行构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做到: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要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在此谈一下自己对教学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锐意进取,敢于探索。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动”中学。我们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为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信息技术在课堂发挥作用。
其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再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少、精、活、新、高”(即教师课堂教学,讲授时间要少,精讲精练,教法与学法要活,教学手段要新,要活用信息技术。才能不断激发学习兴趣、传播学科知识、训练科学思维、教会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从而上好每一堂课。
总之,要特别重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尊重学生的合理的要求,给学生创造并提供不同发展的空间。从“扶”到“放”,要敢“放”,相信学生,给学生自由,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学习可以自学的内容。
师德提升工程学习材料 篇6
我很高兴参加了这次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通过此次的培训学习,使我对教育现代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当今社会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它的迅猛发展使我们越来越觉得不更新观念,改变思想,将会被时代所淘汰。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加工到运用自如的能力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
通过此次培训我深深的认识到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的不足,深深的感到身上的压力。同时,我又认识到不能被困难所吓倒,而要思考这样去克服困难,学习业务知识,推陈出新,从跟不上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看书、查资料,不耻下问向他人求教。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我感到全体教师只有参加过国家级培训,有省级培训,有市级培训和区级培训还远远不够,同仁之间必须互相学习,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共同进步。
对我而言,这次培训是一次收获颇丰的体验,同时给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我们教育工作者迎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迅速行动起来,提高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适应现在的教育教学新环境。但是,怎样做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呢?每当反思这些,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要挑战自我,战胜自我。探究如何把各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整合起来,如何培养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我们原来只停留在看看远程教育资源,下载别人的课件呈现给学生,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我们只停留在这样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刻苦钻研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深钻教材,时时把信息技术与各科教学融合在一起。
我们只有从现在开始加强信息技术基本能力学习,加强信息技术与各科教学的合理整合,迎头赶上,才不会与时代脱轨。这此培训无疑就是让大家能够迅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改变大家对数字化,信息化设备和资源的认知,让大家由”怕“变为”爱“,由”疏“变为”亲“,让大家由习惯书本和粉笔变为习惯屏幕和鼠标,由习惯黑板变为习惯白板。
师德提升工程学习材料 篇7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高就业率背后, 是有着诸多原因的。长期以来,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紧跟社会市场需求, 甚至直接与企业签订定向培育计划, 按照企业的具体要求进行日常教学。高职毕业生在校学习更强调动手能力, 多技能发展, 多证制毕业, 所以用人单位更欢迎。同时与普高生相比, 高职生更注重实际, 更有吃苦精神与奉献精神, 愿意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 就业心态也更加务实、就业定位更加准确。但也要看到, 受高职生来源的影响及进入高职院校后教育内容、时间的原因, 导致高职生自身人文素质的局限如就业后劲不足;创新性不强;意志品质的自觉性不均衡;有新观念、新思想, 但识别能力差等问题。如何在现有情况下有效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 对于高职生就业力的提升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这种联系是绝对的, 是发展的。师生之间相互影响, 这样一种影响是润物细无声式的, 是渐进的, 教师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心理状况[2]。从培养学生的角度出发, 这样一种培养是多方面的, 当然包括学生的就业素质在内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这种培养是暗存着推动性的作用的, 并对学生一生产生影响, 那么他长大成人后, 终于能够从事这项工作时, 或许会保持一种较高的职业理想追求[3]。高职生年龄正处在职业素质提高的最佳时期, 特别是职业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最佳时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是最主要的, 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来影响社会。一批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学生走向社会, 生活在社会之中, 虽然他们还会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要以自己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面貌来影响社会, 一般地讲, 教师培养出具有什么样道德素质的学生, 都会由学生带到社会上产生影响, 同时, 社会也会对高职生进行检验, 学生的就业素质将会得到全面的检验, 学生就业的知识与技能、对职业热情与忠诚等就业素质必将显现无疑。
教师道德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对教师的自身调节和对学生的调节两个方面, 两个方面既互为补充和影响, 又起促进和激励的作用。道德自身要求教师按道德规范做事, 忠于自己的职业, 履行教师各方面职责, 同时对学生履行教育的职责, 而前者本身也包含了后者, 所以是互为补充和影响的。教师的身份必然要求其把潜性的道德属性转化为对学生的教育成果, 即其就业本领和成才几率。中国当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 就不能称其为池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
教师道德本身也受这种效果的反作用影响, 当学生的就业素质提升或所获得的成就较多时, 道德的作用得以体现, 并将得以扩大[5], 以继续这种行为。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花10年时间, 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 尤其是那些自身人格存在问题或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 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 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概括起来说, 从高职生就业力的提升角度而言, 高职院校教师师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良好的师德可激励高职生就业的热情
美国著名教育家诺曼说:“你的热情将会感染、激励和吸引他人。他们将为此而爱戴你, 他们将为此愿意伴随你前行。”[6]由此可知“热情”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其实, 没有什么事情比拥有热情更重要的了。如果教师对教育教学充满渴望与热情, 那么学生就会对你所教的课程感兴趣, 就会自觉自愿地听从你的开导, 并把你的激励化为鞭策进步的力量, 努力成为优秀的人才, 包括就业在内。热情是与人生观、价值观相关联的, 是一个人态度、兴趣的表现, 它来自人们对目标的感觉, 但其本质则通过自我的内心活动逐渐实现。如何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促进教师成长是引领教师从自我学习、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走向指导学生学习, 服务学生发展, 管理学生成才的动力。优秀教师的因素有很多, 第一点应该就是热情。美国教育家贺瑞斯说:“从来不去尝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老师, 就像是捶打一块冷冰冰的铁。”[6]要给学生一份热情, 教师必须具备百倍的热情;要给学生一份自信, 教师必须具备百倍的自信。
二、良好的师德可培育高职生就业的适应性
适应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即个人与环境方面的要求取得协调一致所表现的状态与过程。适应与发展是人生的两大任务。只有适应良好的个体才能顺利成长与发展, 反之, 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职业适应是一个人的职业活动起点, 任何人的职业开始都是从职业适应开始的。通常来说, 一个人职业适应时间上的长短和能力上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他从业的顺利性与最终的效果性。从身份与年龄的角度而言, 高职生的就业都面临一个不小的转变。为尽快完成职业适应, 顺利从一名高职生转变成为一名供职者, 首先要树立职业意识, 其次要认识职业角色, 最后应实现角色转换。在这样一个过程中, 离不开良好师德教育的培育。
三、良好的师德可提高高职生就业的稳定性
麦可思最新的一期调查显示, 高校专业越多, 就业越差。此项调查选取了长江三角洲地区85所高职院校, 对6.3万名2009届毕业生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 高职院校开办的专业大类较多, 其培养的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有所降低。所办专业大类在5个以下的高职院校半年后就业率平均为92.3%;专业大类在5-10个的高职院校为90.4%;而专业大类在10个以上的高职院校为89.4%。调查还显示, 就业质量低会影响到工作的长久稳定性[8]。当代社会, 一个人一辈子坚守一个岗位是不太现实的。但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是不利于高职生专业技能的发挥和技能发挥而带来的成绩的取得, 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定。当今社会, 校园并非一方净土, 教师也经常会受到形形色色的诱惑, 人生观、价值观、师德师风都受到了很大冲击。教师既是师德的化身, 又是传承美德的使者, 他用自己的美德和学识赢得社会的尊重, 感化和影响着一茬又一茬的学生。 “信其师, 才能行其道”, 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 而且要有高尚的师德作风。良好的师德在促进高职生就业稳定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也推动社会就业向着稳定性方面发展。
四、良好的师德可催化高职生就业的应变性
著名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曾与人搭档演出传统剧目《战马超》, 周饰马超, 搭档饰张飞。两人功底深厚, 配合默契, 每次演出都能博得观众的阵阵喝彩。有一次, 饰张飞的搭档上场时忘记了戴胡子。周提醒对方道:“你小子嫩着呢, 连胡子都没有长, 也敢跟我斗?快回去叫你老子张飞来!”搭档大吃一惊, 一看自己果然没戴胡子, 知趣地边走边说:“我回去叫我爹爹来, 看你怕是不怕!”戴上胡子后一出来就说:“好个马超, 只会欺侮三尺小童, 有本事跟我大战三百回合。”言罢, 两人策马扬鞭, 刀来枪往, 直杀得天昏地暗, 日月无光。看惯了这场戏的票友刚才的纳闷一扫而光, 还以为改剧本了呢, 剧场里响起了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其实, 这原本是一场失误。可是, 因为演员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所以能化腐朽为神奇, 比原剧本还美几分。一场戏尚且如此, 人一生当中更需要各种应变职业需要的能力。大学生就业、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现代化的生活和工作, 没有谁能逃脱“本领恐慌”的心理和现实压力。事实上, 解决这个最为严重且实在的问题, 唯一的办法就是妥善把握一个“变”字。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应指导毕业生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帮助学生克服盲目自信、眼高手低等心理障碍。因为时势在变、环境在变、生活在变、事态在变, 人们赖以存活的工作更在变。成功的应变者不但通晓工作场合中竞争对方的出手, 而且更通晓如何应手。这就是做工作干事业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大智慧。
摘要:师德, 是教师应有的道德规范, 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教师道德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对教师的自身调节和对学生的调节两个方面。从高职生就业力的提升角度而言, 高职院校教师师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良好的师德可激励高职生就业的热情;可培育高职生就业的适应性;可提高高职生就业的稳定性;可催化高职生就业的应变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师德,提升,就业力
参考文献
[1]谢洋, 张仙凤.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N].2009-06-15.
[2][4]崔景贵.职业教育心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8:81, 95.
[3]李元授.思想道德修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335.
[5]于泽滨, 王泽普.师德论[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3:31-32.
[6][7]王涵.名人名言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98-99.
倡导以校为本,提升师德水平 篇8
1. 组织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把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优化师德建设的工作机制。学校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干部的工作职责,落实领导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完善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组织协调师德建设工作,阶段重点工作明确,确保师德建设落到实处,保障师德建设沿着健康轨道前行。
2. 目标管理机制。在师德建设中,我校确立的师德总目标是: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以“五爱五讲”为目标,以更新师德观念、规范师德行为、提升师德水平為重点,进一步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品德高、教育理念新、教学业务精、奉献精神强的教师队伍。通过制定师德建设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践行师德目标管理。
3. 制度管理机制。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把师德建设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校管理的重要措施,加强师德规章制度建设与管理,以改进工作作风为突破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规定。结合学校学校和新时期师德建设实际,本年度制定了《关于“加强师德建设,改进工作作风”的十项规定》、《教师礼仪规范》两个新的管理制度,并进行了有效培训,使师德制度建设常抓常新,为塑造教师良好形象,规范教师行为奠定了基础。
4. 教育培训机制。依照开展师德建设的要求,把握上级的法律法规、重大精神、基本要求、相关规定,开展培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学习教育活动,提升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素养。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并通过政治学习、校本培训、读书活动、外出学习培训、校际交流、远程培训、置换培训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与创新能力;还针对教师敬业精神不强、依法执教意识不强、为人师表意识淡薄、工作纪律意识差、集体荣誉感不强等问题,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增强了师德教育效果。
5. 监督约束机制。不断完善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监督网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相互沟通,争取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向家长、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定期召开座谈会等举措,及时掌握师德动态,特别是针对教师有偿家教、违规补课、体罚学生、乱买教辅资料等问题,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年初与教师签订了“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树立师德良好形象”承诺书;结合东教纪发2013年7号文件的通知精神,与全体教师签订了“严禁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违规办班补课承诺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履行教师职责,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6. 考核评价机制。落实《东辽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暂行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把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与年度考核和绩效考核相结合,坚持每年度考核一次。加强对考核工作的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师德考核领导小组,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明确考核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参与意识,在考核中坚持标准、严格程序:个人自评、年组考评、学校考评、校长签字、考核结果公示,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准确、公正,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监督检查的力度,并对考核中发现的师德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制定整改措施,抓实、抓细、抓好、抓出成效。
7. 活动引领机制。寓师德于活动之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师德“六个一”、关爱学生、结对帮扶、岗位实践、师德座谈、文体娱乐活动等,营造多姿多彩的学校文化氛围,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举办“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师生趣味运动会;全校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大课间活动;暑假期间,组建教工排球队,积极开展训练,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学区教工排球赛,各项文体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促进了学校凝聚力的增强,不断增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8. 典型带动机制。组织教师学习身边优秀教师的事迹,我校通过开展评选表彰“师德标兵”活动,促进师德建设工作健康发展。通过召开师德报告会大力宣传师德典型的先进经验和先进事迹,今年我校召开了以“塑造师德新形象,传递教育正能量”为主题的师德事迹报告会,达到了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人感染带动身边人的目的。加大宣传力度,把优秀师德典型事迹编辑成《爱与责任》,使老师们在平凡而又神圣的岗位上,播撒希望的种子,开启孩子的心智,书写人生的真理,传递师德正力量。
师德修养提升计划 篇9
为根本落脚点,以“用爱干教育,以德育新人”为核心,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标准,以“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准则,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的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师德培养目标
1、通过政治学习,了解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执教。
2、严格遵《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3、学习优秀教师事迹,立足岗位,爱生、敬业、奉献。
4、诚实守信,甘于奉献,做一个让学校、家长、学生认可的教师。
三、具体内容及措施
1.学习教育政策理论。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风建设十不准》等有关规定和《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文件,增强法制观念,加强依法执教的自觉性。在日常教学中,要热爱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心爱护学生,不变相体罚学生。
2.读一本好书。一本好书会成就一个人的一生,多读好书会使人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为此,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县局为教师推荐的《走进新课程》、《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爱的教育》、《赏识你的孩子》等系列书目,用自己的行动来书写 “用情、用爱、用心做教育”的篇章。
3.加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意识,争取做一名受欢迎的教师。
4.依法从教,加强时事政治的学习。
5.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发生。
6.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学习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朱永新的《走进新教育》,掌握教书育人的先进理念,争取使自己在专业发展方面有一个新的突破。
7.全面落实学校的要求,认认真真的上好每一节课,备好每一节课,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8.认真做好家访工作,对班级中困难家庭、单亲家庭、学困生必访。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9.对相关的学习要做好笔记,认真反思、体会。
教师个人师德提升计划 篇10
教师个人师德提升计划
教师为人师表,其道德品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下一代道德素养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一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给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使其成长为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人。以下是我的具体做法:
一、热爱教育事业
我认为教师这个职业,非常重要,它责任重大,对社会的贡献也很大。为了让学生浅显易懂,直观明了接受知识,我的备课无处不在。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用到了生活,学生的学习是快乐的,记忆是深刻的,情景是难忘的。
二、坚持学习,不断进取,日日修正自己的言行
我不但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还学习了古代圣贤的教诲如《论语》、《弟子规》等使自己的德日进,过日少。坚持每天晚上检讨一次,正确的做法坚持,错误的做法第二天改正,需要道歉的要诚恳地尽快地道谦。在教学方面为了让学生轻松好奇主动参与学习,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和《教学工作漫谈》等书籍,认真学习大胆实践,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三、注重德育培养,构建和谐课堂
在每一学期的第一节课,我都会告诉学生,老师是如何看待一悦----用心交流、以爱育爱
个学生,是将思想品德放在第一位,将学习放在第二位。若把学生比喻成产品,品德好学习好的学生是成品,品德好学习不好的学生是半成品,品德不好,学习好的学生是危险品,品德不好,学习也不好的是废品。同学们要力争做一个孝顺、尊师、诚信、友爱的学生,我发现尊师的学生,都是听话的,他就会认真听课,认真做作业,学习好是水到渠成的事。所以同学们,以前你们学习成绩怎样,我并不关心,我关心的是从现在开始谁的思想品德表现良好,上课时积极、认真。
四、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
五、注重创新,让课堂气氛活起来,我一直在探索
【师德提升工程学习材料】推荐阅读:
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师德水平05-18
浅谈小学教师如何提升个人师德修养07-07
树师德新风 促质量提升年教务教研工作总结07-09
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省级培训材料06-20
质量提升工程10-07
提升改造工程10-11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师德体现重在实践12-09
素质提升工程论文10-04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08-14
创新能力提升工程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