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的教学设计

2024-09-25

《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的教学设计(共13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李时珍(读),你们了解他吗?学生自由发言。

2、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捕捉到了一个信息:李时珍这个人物和一本叫《本草纲目》的药书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对《本草纲目》又了解多少呢?学生发言。请听听世人对它的评价吧――(出示课件)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述:是啊!作为中国人,我们为有这样一部惊世之作而自豪。可是你们知道李时珍是如何编写这部巨作的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李时珍编《本书》的小故事。(板书:夜宿古寺)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词。

出示词语: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行囊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啃干粮 断垣残壁

先指名读2遍,再齐读,说一说读后的感受(很辛苦)

过渡:是啊!为了修《本草》,李时珍历尽了千辛万苦。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他们吃了哪些苦?你能找到文中语句来体会吗?

三、学习课文。

一)、体味生活之苦。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1)第一节。

“饥餐渴饮” 饮食差; “晓行夜宿” 一天的工作时间长;

“……等地……”路程远; “好几个月” 连续时间长。

述:好几个月,多少个日日夜夜,李时珍师徒跋山涉水(板书:跋山涉水),为的是什么呀?(板书:访药材)

因为要编一本药书,必须对每一种药材进行考察,有时还要去拜访有经验的村民,以获得最准确的资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小节。

2)第4节。

① 学生找到后出示语段。

② 交流:住宿条件差。古寺荒凉、破败。

③ 谁能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古寺的荒凉、破败呢?指名读。

④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老师好象看到在古寺的每一个角落都布满了灰尘,因为他有一个词读得特别好――“到处”(点击红点)你们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评一评这位同学的朗读吗?

⑤ 学生抓住关键字评价。一一点击词语“断垣残壁” “长满”、“厚厚”。

⑥ 同学们真像个小老师,评价很到位。那你能读好这段话吗?指名读。

3)第5节。 吃得苦。

4)第9第1句。 工作条件简陋。

小结:是啊,为了察访药材,李时珍师徒白天跋山涉水察访药材,晚上就只能在破败不堪的古寺中过夜,有时连最起码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面对生活上的苦,李时珍师徒的态度用书上的一个字,就是――“笑”。从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过渡:要编好一本药书,除了要承受生活上的苦,他们还要承担更为繁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的工作,你们知道有哪些吗?请读一读课文8――12节。

二)品味工作之苦。

1、学生自由读课文8――12节。

2、交流:

①做记录。“把寻访所得记下来”“边忆边写”读一读相关句子。

②试药性。(板书:试药性)

述:同学们,药性的准确与否,可是与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呀,所以试药性至关重要。有时,两种草药――读“叶子十分相似”李时珍就会――读“端详了一阵子”,点击“端详”什么意思?外形看不出,就只能――读“放在嘴里嚼嚼”亲自尝试,“若有所悟”,他悟出了什么?――读“鸡肠草 ……”药性的不同区别开了,只因为李时珍的“放在嘴里嚼嚼”同学们,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咀嚼动作吗?不是,在不知道药性的情况下,亲自尝草药是十分危险的,李时珍是冒着生命危险在研究呀。此时此刻,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呢?

那就让我们读出深深的敬意吧。8――11节自言自语,12节齐读。

3、拓展。

述: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古寺内,李时珍师徒…… 拿出笔来,把你脑海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3、如果白天他们是为了查访药材跋山涉水,那么夜晚他们又为了记录与试验药性――披星戴月(板书:披星戴月)

三)揭示中心。

述:生活的苦,生命的危,李时珍师徒早已置之度外,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出示:“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蔡老师补充说一下:中医给人治病,要根据药书开药 ,在以前,有许多种药书,但是记载有很多错误,有的一种药有几个名称,有的种类不齐全,有的药性不明确,有的甚至还掺杂迷信荒谬的东西。这可是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大事呀。

现在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拓展:课件。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因为《本草纲目》而受益得福,李时珍的夙愿得以实现了,让我们再一次地重温这一句朴素的话语――齐读。

《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2

本课是苏教版 (国标本)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通过记事来写人的记叙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 为修好《本草》甘心住破庙、吃干粮, 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 表现了李时珍为了百姓, 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 在前后联系中品词析句, 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 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 激发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

一、浮想画面, 感受古寺环境的破败

1.让学生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写了什么?请大家将语言组织好, 先自己说, 再交流:课文主要写了____。 (李时珍师徒为了察访药材, 住进了一座古寺, 喝泉水, 啃干粮, 品尝药草, 记录一天的寻访所得。)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这一环节设计, 目的是让学生在“整体”的观照下学习全文。这一教学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达训练。

2.课文题目是“李时珍夜宿古寺”,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找出集中描写“古寺”的自然段读一读, 想想哪个词最能反映古寺的特点?

3.学生找出古寺的特点是“破败”后, 师范读第4自然段, 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破败的情景?

学生说出重点词 (厚厚的蜘蛛网、断垣残壁、灰尘、青苔) , 老师再提示:当庞宪看到房屋的轮廓时说了什么?而近前一看, “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庞宪还有话说吗?由此可见, 这古寺确实破败。然而, 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 李时珍却“轻轻推开门”, 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李时珍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是多么低啊。读一读, 读出古寺的荒凉, 李时珍的淡定。组织交流。

(1) 情景: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2) 分析:“到处是灰尘、厚厚的蜘蛛网”说明了 (长时间没人住) ;“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说明了 (古寺一些墙壁倒塌了, 无人修整, 寺里阴暗潮湿) 。

4.出示: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 陪伴他们的是____, 是____, 是____, 是____。在这里, 没有____, 没有____, 没有____。

5.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重视形象性。教学中, 让学生通过浮想相关画面, 感受到李时珍师徒夜宿的古寺是破败的。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灰尘, 是断垣残壁, 是青苔, 是厚厚的蜘蛛网, 在这里没有完好的桌椅, 没有平整的床铺, 没有可口的饭菜, 没有……所出示的填空题, 有助于学生理解投宿环境的艰苦。在此基础上,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前后联系, 品析察访过程的艰辛

1.师:请大家联系第1~3自然段, 说说:李时珍师徒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住进这座破败的古寺的?

2.学生自读后, 组织讨论:

(1) 行的时间长:总时间长;每天行走的时间长。

(2) 行的路程长。李时珍和庞宪走遍安徽、河南、湖北。教师补充:还有江苏和江西, 上万里路, 全靠两条腿走呀!

师点拨:珍贵的药材常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 几千里路, 走的都是荆棘遍布的小路, 走的都是无人问津的荒野, 虎狼出没的山林。为了察访药材, 李时珍和庞宪每天就这样走啊走。课文里说他们要一直走到什么时候?走到什么地方?走到心情怎样?

预设:走到太阳渐渐下山, 飞鸟归林;走到前不见村, 后不着店, 走到心里焦急起来。指导学生读第1、2自然段, 读出焦急的语气。

设计意图:李时珍的辛苦不仅仅是住之苦, 还在于整个察访过程的行之苦。这一教学环节在前后文的联系中引导学生进行品析、体会, 从而感受察访过程行的时间长、行的路程长带来的艰辛。

(3) 结合第二自然段:因为他们一心走路, 错过了客店。想想:客店和古寺在环境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在客店里, 没有____, 没有____, 没有____。有的是____, 有的是____, 有的是____。

他们为什么不住在温馨的客店里?他们赶路为了什么? (察访药材, 修订《本草》。)

出示补充资料:李时珍通过亲身的医疗实践, 深刻地认识到前代医药学家的辉煌业绩, 同时也看到了前人在观察和记载上的缺点、错误。他发现前人“本草”书中收药不全、药名混乱、药性不明, 造成医生用药错误, 这样非但不能解除病人的痛苦, 反而使病人加重病情, 甚至治人而死。李时珍立志把旧的“本草”加以矫正、补充、完善, 决心把前人遗漏的、没有发现的, 但经群众实践用之有效的药物补充进去, 使天地万物能充分地得到应用。

3.李时珍师徒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吃不好, 喝不好, 睡不好, 真是太辛苦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

4.李时珍觉得这样苦吗?李时珍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7自然段。抓住“吃点苦是值得的”深化理解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造福人类, 甘于吃苦”的精神。

(1) 李时珍吃的苦少吗?为什么说“吃点苦”?

(2) “是值得的”, 为什么值得?

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1~7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进一步将客店与古寺的对照中, 在“诸多之苦”为“吃点苦”的比较中,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那种甘于吃苦的伟大精神。这样的设计是简单的, 这样的过程是扎实的, 学生的理解是深入的。

三、适度拓展, 体会冒险尝草的精神

1.指名读第8~13自然段, 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深受感动?

2.组织交流。

(1) 白天, 赶路、采药, 已经很累了, 晚上还在趁着月光记录寻访所得, 真令人感动。他们就是这样一天一天过来的。

(2) 抓住“李时珍端详了一阵, 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 若有所悟”, 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不怕冒险的精神。讨论:李时珍尝药草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 (中毒, 甚至死亡。)

3.出示补充资料:有一次, 李时珍拿着“山茄子”回到家, 搞清了这种草药的学名是“蔓陀罗”。为了解它的药效, 李时珍把蔓陀罗泡到了酒里。酒泡好了, 李时珍把家人和徒弟找来, 嘱咐了他们几句话, 就喝了许多药酒, 不一会儿就失去了知觉。过了好长时间, 李时珍还没醒过来, 家人和徒弟赶忙端来事先准备好的绿豆甘草汤, 灌到他嘴里, 没多大功夫, 李时珍醒了过来, 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当家人和弟子埋怨他太冒险时, 李时珍笑着说:“不亲自尝尝, 怎么断定它的药效呢?”说完, 赶忙记录下蔓陀罗的作用、功效以及反应过程等。

设计意图:对教学内容的拓展要体现“适度”原则。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尝百草的冒险精神, 教学中补充了这个小故事, 这个故事文字浅显, 但内容感人, 能很好地加深学生对李时珍的认识。

4.指名读第13自然段, 读后出示, 要求学生口头填一填:寺外, 山风呼啸, 猫头鹰在尖叫着。寺内, 他们饿了____;渴了____;冷了____;累了____。夜渐渐深了, 圆盘似的月亮, 慢慢移到了当空。第二天一早, 他们又要踏上察访药材的路程了。

设计意图:这一填空题, 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眼前浮现夜深人静时李时珍师徒活动的画面。通过这样的练习, 让学生具体感受到白天他们是累的, 夜晚他们仍然很辛苦。

5.组织讨论后, 指导读第8~13自然段。

6.师:同学们, 这样的生活苦吗? (的确很苦。) 但李时珍是怎么说的, 你从苦中还有什么别的体会?分组讨论。

出现重点句子:

(1) 万民得福, 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 他拿在手里仔细端详, 又放在嘴里嚼嚼, 若有所悟。

(3) 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 万民得福, 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各自谈谈他以苦为乐, 乐在其中的具体言行。

7.动笔写写:同学们, 你学了本文后对李时珍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 请给李时珍写一段心里话。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其实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感受李时珍的伟大, 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

8.课后延伸:李时珍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他的故乡、他的人品以及他的各种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都被世人写成了书籍, 有些已经拍成了影视剧。请大家上网搜索, 认真读一读, 让李时珍的形象在你的心中更加立体, 更加丰满。下节课让我们展示自己的口才, 讲一讲———《李时珍的传奇故事》。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篇3

1. 课前同学们查阅了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资料,现在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

2. 学生简介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3. 李时珍要完成这么一部伟大的著作可不容易呀!今天,我们走近李时珍,一起来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自己搜集的资料,目的有二:一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到的鼓励学生搜集资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言简意赅的概括能力。

二、 顺学而导,整体感知

1.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问难)

2. 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想想李时珍为什么会夜宿古寺?在古寺中他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最后做了什么?

3. 李时珍为什么要去察访药材呢?他说的一句话能帮我们解答这个疑问,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谁能找出李时珍说的这句话。(“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4. 李时珍只是吃了点苦吗?究竟吃了哪些苦?请大家再细细读读课文,把有关的词句画下来,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中心句入手,以“吃点苦”这个词语为发散点,总揽全篇,上串下联,引导学生从“住得苦”“奔波苦”“吃得苦”“工作苦”四个方面借助理解关键词的意思并展开想象,感受到李时珍经历了很多辛苦,甚至有生命的危险,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1) 奔波苦。(第1~2自然段)抓住第1~2自然段的“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等词语,启发学生想象在山区赶路,不仅要翻山越岭,还要经受风吹雨淋和豺狼虎豹的威胁,的确是奔波得劳苦啊!

(2) 住得苦。(第4自然段)以读代讲,在读中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古寺的破败,感受住得苦。

(3) 吃得苦。(第5自然段)抓住“喝泉水”“啃干粮”,了解吃得简单。

(4) 工作苦。记录很辛苦:借着“皎洁的月光”,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可见条件之差,记录很辛苦;冒险尝草药: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一阵,各扯下一点放进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a. 从李时珍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什么?(李时珍研究态度严谨认真)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端详了一阵、嚼嚼)

b. “端详”和“看”一样吗?能否换成“看”?(不一样,“端详”是仔细地看,不仅“看”,而且在“想”)

c. 从放进嘴里“嚼嚼”,你能想到什么?(味道很苦、很难吃。“是药三分毒”,李时珍可能是冒着生命危险这么做的)

d. 明知有危险,为什么还要亲自尝呢?(李时珍为了分辨药性,如果不分辨清楚,用错了药,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李时珍想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病人的安危。)

e. 渲染情境,有感情地回读。

【设计意图】“冒险尝草药”这一细节描写,对体现李时珍的品格有很大的作用,是教学的重点。教师依照语文教学“重感悟”的特点,设计了六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态度”“比较品味”“联系想象”“换位思考”“渲染情境”和“回读传情”,由“浅”入“深”地受到情感熏陶和思维训练。

5. 面对这种种艰苦,李时珍觉得苦吗?俗话说,“言为心声”,让我们找找李时珍说的话,通过“察言观色”,去读懂他的内心。(从“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可以看出李时珍心甘情愿地吃苦,不怕吃苦。从“笑着问徒弟”可以看出李时珍并没有把所经历的艰苦放在心上,反而以苦为乐)

6. 究竟是什么信念支撑着李时珍不顾旅途劳苦、不顾餐风露宿,不怕各种危险,反而以苦为乐呢?(“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他是为了让“万民得福”。)

7. 是啊,李时珍凭着造福万民的信念,凭着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研究态度,历经30多年,走过1万多里,亲自察访药材,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先后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读他的话,来感受李时珍的伟大品格。(引读)“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设计意图】抓住中心句“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中“万民得福”这个关键词,将李时珍的伟大品格放大定格。先是“不怕吃苦的精神”再到“严谨的研究态度”最后到“造福万民”的信念,学生完成了对李时珍品格认识的层递性感悟。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篇4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离他们的生活是很遥远的。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时珍的可贵精神,产生对这位历史伟人由衷的敬佩之情。

对于这么长的文章,在课时的划分上,出于考虑课文一些词语与药草有关,一些词语理解也比较难,如: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察访 断垣残壁 生嚼无涎 生嚼涎滑 呃逆,文章后面又有有关训练学生分段和概括大意的训练。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在训练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四句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思考: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发展着,引导学生概括在不同的时间段师徒俩所做:太阳下山时,错过客店,决定住破庙。夜幕降临时,饥餐渴饮,笑谈吃苦。月亮升起时,记载所得,亲尝草药。再根据这四句话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这样,第一课时的学习重点在学习生字词和整体感知上。文章内容基本没有涉及。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第二课时,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这样设计教学的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入手,让学生理解,并以此引出核心问题:李时珍说的“吃点苦”是怎样的苦。

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李时珍行得苦、住得苦、吃得苦、记录苦,再展开想象:

a、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大雨滂沱的黄昏,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又是中秋月圆时,李时珍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篇5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文章的第七节,也就是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

2、古寺的破败景象;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结合本土特色,有效地设计课后作业。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篇6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学习环境描写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环境描写,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恰当运用环境描写。教学重难点:

了解什么是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本文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写作方法——环境描写。

2、出示课题

二、欣赏图片,了解环境描写。

1、出示两幅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图片上人物的心情。

2、明确:第一幅图:大雨滂沱

人物心情难过

第二幅图:晴空万里

人物心情快乐

3、师:这就是环境描写的所起的烘托作用。

出示:周围的环境不同,衬托出人物不同的心情。

三、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出示《李时珍夜宿古寺》中三处环境描写的句子

(1)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2)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

(3)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2、边读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明确:这几处环境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的环境恶劣,李时珍的生活艰苦。

李时珍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修订《本草纲目》的,作者运用这几处环境描写,进一步烘托出了李时珍“不怕吃苦、心系万民”的可贵精神。

3、进一步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出示:(1)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写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除情节外,也要写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写好这两种环境,可较好地烘托人物,进而充分、明确地表达中心。

4、强调:本文中的环境描写就属于自然环境描写。

四、明确环境描写的注意事项: 出示: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

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 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五、欣赏两处环境描写,进一步体会其作用。出示:《十里长街送总理》: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明确:这样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人们告别总理时悲痛的心情。出示:

《爱之链》:

已是黄昏了,伴随着寒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这条路上几乎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

明确:这里的环境描写衬托出失业的乔依凄凉的心情。六:课堂总结:

《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7

一、找准学习“起点”, 渗透学法, 感知人物形象

任何一篇文本的学习都有其逻辑起点:纵向看, 学生的语言发展特点、年段目标落实是达成有效学习活动的关键;横向看, 文本所在的主题单元, 其在“类课文”中的位置都关联到学习方式的具体展开。对于此类远离学生生活年代的写人类文章, 课前有目的地让学生去了解人物的生平、成就、相关故事, 初步感知人物, 是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的有效手段。而学生对人物的亲近程度则决定着学生“带着什么”走进课堂的问题。由于在学习本篇文章之前, 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写人类文章的一般方法, 所以, 以“回忆学过的写人类文章的学习方法”为教学起点, 并根据预习, 师生共同讨论制定本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是有明确的学习体系的, 既体现了“教结构、用结构”的长程两段教学法, 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学习“类课文”的能力。

而对于中年段“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训练目标, 在以上两则案例中也是匠心独运的, 即用“事件串联”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从而将阅读文本的过程与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二、抓住文本“眼点”, 块状展开, 理解人物形象

每篇文本都有凝炼的“文眼”。这“文眼”有的隐藏, 需要阅读者悉心揣摩体会;有的直白浅显, 分布于字里行间。教学时, 如果能抓住这些凝聚作者情思的句子, 精心设计切合的学习活动, 定能教得扎实, 学得有效。在第一个案例中, 教者通过“仔细读读师徒俩生火谈话的句子, 谈谈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引领学生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在水到渠成中聚焦“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 万民得福, 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一“眼点”展开学习活动, 在品味关键词句、想象说话中反复回扣、朗读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 从而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将语言文字的秘妙、主人公的形象立体地呈现于学生的脑海。

三、挖掘资料“补点”, 还原真实, 丰满人物形象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篇8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对李时珍有了初步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心中装着百姓,为编《本草纲目》不辞辛苦……)

3、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李时珍去感受他的高贵品质。

二、学习课文第2、3、4小节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2、3、4小节,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的。

2、生交流,同时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

(1)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这座古寺非常破败,但李时珍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

(师相应板书:破败)“破”就是-------,那为什么不说破的古寺,而说是破败的古寺,究竟“破败”在哪儿呢?

△“到处是灰尘”

说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来居住了),这是一座荒凉的古寺。还“败”在哪儿?

△“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墙壁已经倒塌,说不定地上还有残砖剩瓦,仅剩的墙壁也摇摇欲坠,而这残留的墙壁上竟然长满了青苔!青苔一般长在哪里?(背阴潮湿的地方)这是一座阴暗潮湿的古寺!还“败”在哪里?

△“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不是一点点,而是厚厚的蜘蛛网!古寺的环境是多么恶劣!

(2)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迟疑了么?读-----,“就”再读得坚定些。

3、学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个疑问:李时珍干嘛非要住在这样的破寺里?他在当时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凭他的名望借助在当地居民家里完全不成问题呀!

4、学生交流:

(1)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 “一心赶路”是为了--------?(察访药材)

(2)小结:李时珍为了一心赶路而错过了客店,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察访药材,一门心思扑在修好《本草纲目》上,而对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标准降到了最低。

5、让我们再次捧起书跟随李时珍到湖北西部山区那座破寺里去瞧一瞧,去感受李时珍那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生齐读2、3、4小节)

三、学习课文第5——13小节

李时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还表现在哪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3自然段,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可以把有关语句在书上划出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交流:

根据生答,师相应出示:“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学生先谈谈自己的体会。老师进一步引导:

李时珍说的“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引导学生结合上文或者前面的内容来谈——住破庙、啃干粮、以砖为桌椅,借着月光记载草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等)

(2)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是“长年累月”过这样的生活!

(师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访医采药,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可是李时珍却说-------

(生再读:“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3)而且他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找一找描写神态的词(笑着说)

(4)指读并相应点评: ①住破庙是比家里苦多了,但李时珍并没有放在心上 ②李时珍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读出来了

4、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李时珍为了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而自己甘愿吃苦的胸襟让我们感佩!

5、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第12小节的细节描写。(如果学生说到,就直接切入,如果没有答到,就让学生一起来学习第12小节)

(1)自由轻声读第12小节,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怎么做的?(放在嘴里嚼嚼)

同学们,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作为医生不懂吗?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草药?(说明他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作风成为 板书:严谨)

(3)补充: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这就是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品尝草药,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

(4)这一切的研究与揣摩,这一切的危险与担心,写在纸上就变成14个字。(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指导朗读。

6、整体感知“苦”与“值得”

(1)如果说我们先前感受到的是李时珍为了编好《本草纲目》在生活中吃苦受罪,现在我们感受到什么?

(2)怪不得李时珍说“比在家里苦多了!”原来这养的晓行夜宿是夜以继日后的晓行夜宿,这样的饥餐渴饮是冒着生命进行研究后的饥餐渴饮,然而面对这一切,李时珍依然淡淡地说(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3)了解《本草纲目》(李约瑟博士在评价《本草纲目》时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7、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寺内,李时珍……

四 总结全文

李时珍,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他长年累月地()

长年累月地()

长年累月地()

长年累月地()

长年累月地()

……

就让我们记住这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也让我们记住他所编写的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的知识,了解它们的药效。

附:板书设计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夜宿古寺 不怕吃苦

师徒谈话 以苦为乐(或:造福万民)

《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9

友善用脑的理念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如果学生无法适应我的教学方法,那就让我教会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将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拥有更多自主、探索的权利,去反复研读文本,咀嚼文本的精华所在,体悟文本内蕴的情感,领会文字中蕴含的诗意。教师要努力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民主对话、多维对话、充分对话中领悟课文语言运用的精妙所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能够获得课文的意蕴和主旨,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使友善的语文课堂散发浓浓的“语文味”。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会李时珍不怕艰苦,认真工作,为民造福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感悟李时珍的高尚品质。

教学流程

课前: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

【设计意图】友善用脑的理念认为:“精神压力是大多数人学习困难的根源,而音乐可以立刻为你的课堂营造有益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凝神倾听轻松舒缓的音乐,可以帮助学生减小压力,将思绪回归课堂,用愉悦的情绪迎接新的学习。

一、激趣导入,了解人物背景

1.游戏:极限联想

师:今天咱们玩个极限联想的游戏,请你根据老师给你的提示猜出一个人的名字。 课件依次出示:明朝人 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编写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设计意图】“为获得成功的课堂教学效果,应该在上课开始几分钟内就提起学生的兴趣”。此游戏不仅快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检测并加深了学生对李时珍的了解。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板题读题。

二、小组交流,共享自学收获

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学收获。

【设计意图】“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引导学生根据自学问题分小组交流自学收获,目的在于让学生有更多新的理解和感受。(这也是防止学生假自学)

三、组际交流自学收获,扫除“拦路虎”,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交流生字词(难读、难写的字)

2.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什么问题?(预设:这是座什么样的古寺?李时珍为什么会住在古寺里?李时珍在古寺里都做了些什么?李时珍察访到了哪些药材?)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友善用脑”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矛盾应由学生自己提出 “我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然后抓住学生提出的具有导向性、启发性的疑问,组织讨论研究。

四、做脑健操,获得平静与协调,保持学生精力集中

1.课件示儿歌:“同学们,动动手,健健脑,快来,我们学做小中医。忍冬花、刀豆子、鸡肠草,人参、川贝和甘草,决明子、鹅肠草、胭脂草??,中医药材千千万,若想良药把病治,药名药效要记牢。”

2.师生共做脑健操。

【设计意图】四年级孩子的持续注意力集中时间在10分钟左右,让孩子配上轻松明快的音乐片段做健脑操,既可以让学生的大脑得到放松,还可以让学生记住一些中药材的名称,巩固自学所得。

五、品读感悟,把握文本内涵

1.通过自学,你们不仅扫除了“拦路虎”,还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李时珍吧。请大家静下心来默读课文,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又是从文章的哪里体会到的?在书上圈圈画画,写写批注。

【设计意图】这里呈现出一个问域稍宽、思维强度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体悟文本内蕴的情感。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建构人物形象。

2.小组交流默读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意在让整个课堂人人参与学习、个个互动补充。

3.组际交流汇报,解决真问题。

(1)察访药材十分辛苦

①奔波苦。

②住的`苦。(重点指导第四自然段)以读代讲,在读中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古寺的破败,感受到住宿的艰苦。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重视形象性。引导学生通过浮想相关画面,在充满个性的阅读对话中,感受到古寺的破败。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③吃的苦。

④工作苦。

(重点指导第12自然段)

a.李时珍是怎样区别鸡肠草和鹅肠草的?(端详)

b.“端详”告诉我们什么?这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样?

c.是呀,这方法太危险了,很多草药都是有毒的(教师介绍相关资料)。

d.为了辨明药性,冒险尝药,苦啊!危险啊!但是他——没有畏惧,没有犹豫。他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尝药呢?(因为没有修订的《本草纲目》有很多缺漏和失误。)

教师介绍相关资料。

e.所以,李时珍争分夺秒,发愤修书,为的是什么?

f.现在,你越发觉得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 察访虽苦,可苦中有乐。

①记录收获的幸福。

②万名得福,苦得值。(相机出示课文第7小节)品读感悟其为民造福的精神。 抓“万民得福”“值得”等词品读感悟,表达感受。可先让学生自由畅谈,然后教师相机介绍李时珍下定决心修《本草》的原因,最后,以“正是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才能 ,尽管十分辛苦,但他一点也不觉得。”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进一步感悟李时珍的人格魅力。

【设计意图】句式练说,实际上是帮助学生回顾梳理内容,统整所感所悟,使李时珍的形象丰满起来,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正是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才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正是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才具有了高度的责任心,也正因如此,他才挺住了所有的艰难险阻,才能不觉得苦,并且苦中有乐,乐此不疲。

配乐诵读(读出崇敬之情)。

六、总结课文,生发崇敬之情

1、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对李时珍的崇敬之情的话,你觉得应该用什么?

2.李时珍伟大的学术成就和人格情操值得万民敬仰,中医药学的史册上会永远记住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药学的史册上也会永远记住这个名字——李时珍。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引导和渲染,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在学生心中树立李时珍高大光辉的形象,使其具有立体的美感,占据了学生的心灵。

七、冥想,个性化记忆

【设计意图】课堂上短少的冥想时间是学生巩固和储存记忆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这1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回忆、储存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画思维导图,个性化表达

【设计意图】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所学的知识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进行总结,利于加深记忆。

板书设计:

16 李时珍夜宿古寺

苦 !奔波苦

住的苦

吃的苦

工作苦

记录收获

并快乐

值得

《李时珍夜宿古寺》自学导航

《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10

介绍李时珍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包括读文、识字、解词、分段四个步骤)

三、研究文章写作特色

时间推移顺序渐渐下山-夜幕降临-大好月色-圆月当空

事情发展顺序外出察访-夜宿山寺-寺中谈苦-连夜记录

四、复述课文大概内容。

第二课时

一、师范读,生再通读课文。

二、2~4自然段学习(抓住“破败”做为突破口,通过朗读、找词语理解李时珍甘于付出的品质)

三、5~12自然段学习(精读,抓住对话部分,指导感情朗读,引出李时珍的其他高贵品质)

四、把你感触最深的句子读讲给同桌听,并告诉他为什么。

五、回到第一自然段,引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两词,再次理解李时珍高贵的品质。

六、介绍《本草纲目》(经典著作)

七、质疑,解疑。

八、完成课后第四题-中药是我国宝贵的遗产,你知道哪些中药?(板蓝根、蛇胆川贝液、枇杷糖浆......)

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评课稿 篇11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文中讲述了李时珍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啃干粮、喝泉水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经过,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听了程静川老师和曹丽萍老师的同课异构,我觉得两位老师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不同,但从上课的过程看,各自的核心目标都能很好地落实到位,教学过程和板块清晰,并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由浅入深地认识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品质

两位老师能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整合。吃的苦、住宿的苦、奔波的苦,从字词到句子、由句子到段落,多角度感知李时珍的苦。既让学生了解了人物品质,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在这里,程老师主要是通过抓关键词、理清逻辑顺序等方式,训练学生学会讲故事。曹老师则是通过抓关键词、句朗读品味,这些都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人物的行为和精神境界。

二、揭示语言特色、领悟写景作用

这篇课文最大的语言特色是叙事的过程中多次穿插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既交代了时间的变化,又从侧面表现了生活的艰苦,烘托了人物的品质。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关注到文本的语言特色,并把这一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尤其是程老师在教学中把学习环境描写作为本课的核心目标,将这样的语文知识开发成语言技能训练点,对学生无疑是一次有意义的学习。

三、创设情境,迁移运用。

课上,两位老师都能结合教学内容,善于创设情境,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但方式各不相同。程老师让学生把文中学到的环境描写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切实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曹老师则是在学生了解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时的苦,随文顺势展开想象说话,让学生写一写,说一说,“当他住在破败的古寺,忍受饥寒时,他想:______。”“当他啃着硬邦邦的干粮难以下咽是,他想:______。”……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精神。这样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

《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说课稿 篇12

本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而不怕吃苦,一心为病人着想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2、指导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中渗透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其中,我将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受李时珍的品质作为了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程序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

设想一:版块式教学,理清思路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中的一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李时珍的可贵精神。文章明是写事,实则写人,因此在教学中我设想为达到教学目标3渗透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我将整堂课设置成三大版块,即通过环境描写感受人物甘于吃苦的精神,通过语言描写体会人物苦中作乐的品质,以及通过抓动作品悟人物严谨踏实的作风。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教学条理清晰,更向学生渗透了要写好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件事,并抓住环境、语言。动作等要素的描写达到使文字更生动,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的目的,为学生平时的写作打基础。

设想二:抓重点字词,感悟课文

1、在环境这一版块教学中,我重点抓的是直接描写古寺破败的这一段,抓住“到处是灰尘”和“厚厚的蜘蛛网”让学生体会这是一座荒凉的古寺,这里没有人来打扫,更没有人居住。抓住“长满了青苔”让学生品悟到古寺的阴暗潮湿。而对“断垣残壁”的处理则先让学生联想古寺的样子,然后出示一幅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通过这些品读,感悟到古寺的破败,由此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文中找到其他环境描写的句子,感受条件之差,在此生活之苦。而李时珍要住在这里,就是不怕苦,用个词语来说就是“甘于吃苦”。

2、抓人物语言这一版块中,我主要抓了李时珍说的“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句话中的“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联系课文得出(住破庙、啃干粮、以砖为桌椅、月光下记载,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等),而这样的苦从时间上来说又是“长年累月”的,这又是苦上加苦,对于“长年累月”的理解我是以补充资料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李时珍如今快50岁的人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啊!

那么在这一版块中又怎样凸显人物品质呢?我于是抓了一个“笑”字,这是李时珍说话时的神态,通过这个字的点到为止,学生就能理解李时珍长年累月在外奔波很苦,但他却能笑对这一切,说明他能“苦中作乐”。

3、动作版块中,抓住“端详”、“扯”、“嚼嚼”这三个动作,学生就能体会到李时珍做事非常认真,为了弄清药草的药性,不考虑自己的生命去品尝草药,这又是一种一丝不苟、严谨踏实的作风。

设想三:情景的创设,丰富联想

情景创设的环节我放在了李时珍说的“我们修订号《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里,李时珍察访药材很吃苦,为什么是值得的?为什么这样心甘情愿?因为修订好《本草纲目》本身是件为民造福的好事,所以值得,所以吃再多的苦李时珍也能笑着面对。这种情况下,我一次又一次创设情景,就能使李时珍的品质更显高尚,形象更显高大。

四、总结

《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13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查字典学会文中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读顺课文,查字典学会文中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揭示课题

1、讲故事:“漏篮子和虎掌的故事”,突出药店老板把“虎掌”替代“漏篮子”发给病人家了。老板的`根据:药物书上明明写着——:漏篮子又名虎掌。问题关键:旧的药物书害人不浅。

2、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本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3、由此揭示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课题,读题。

4、释题。

二、初读课文

1、讲清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田园指什么?它有哪些诗情画意?理清课文大意。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

上一篇:古诗歌鉴赏及答案下一篇:红山区桥北三期棚户区改造哈达和硕片区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