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与创新意识

2024-07-09

物理教学与创新意识(共9篇)

物理教学与创新意识 篇1

学科网校[]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2008年高考《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教学案

阜宁中学闵俊兰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2.运用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3.理解辩证法的革命精神与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求。4.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二、知识结构

三、重点难点

1.重点:辩证否定观

2.难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四、解疑释难

1.扬弃就是抛弃。(误区)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符合辩证否定的原理,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2)新生事物否定旧事物,决不是简单地抛弃,而是否定之中有肯定。是既克服又保留,是对旧事物的克服,又是对旧事物中积极因素的保留,是“扬弃”。

(3)把“扬弃”理解为抛弃,是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实际上否认了事物的发展,犯了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这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2.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中断和消灭,否定就是化为乌有。(误区)把一只昆虫踩死,把一粒麦种磨碎,或者写上一个“A”字,然后又把它涂掉,这是一种否定,是一种来自外力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中断。这是形而上学所理解的否定。

辩证法所说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它不是事物外在的否定,而是其内在的否定;不是他物对此物的否定,而是从此物自身中发展出来的否定,即此物通过其内在矛盾而达到的对自身的否定。事物正是通过这种自我否定而实现“自己运动”的。

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一种表现。3.正确理解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在北京今日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网校客服电话:010-87029231 传真:010-89313603 学科网校[]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正确理解破与立的关系,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这是“破”;根据变化发展的实际,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树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立”。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改变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使命和本质特点。改变世界的关键在于创新。因此,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五、典型题解题分析

例1.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新制度与旧制度彻底决裂,一刀两断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解析】A项表述错误。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故B项错误。不唯书、不唯上并不是蔑视权威,抛弃书本,辩证的否定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是“扬弃”,D项显然错误。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哲学道理,在复习时应注意,它与其它相关哲学知识如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实事求是的内在联系。

【答案】C 例2.《庄子·刻意》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成语“吐故纳新”由此形成。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新事物在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原理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

【解析】成语“吐故纳新”所包含的哲学原理,意在考查考生归纳推理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吐故纳新”的本意是指人体呼吸,吐出碳酸气,吸进新鲜空气,正好符合哲学上辩证否定原理。A、C、D项均不符合题意。与此成语意义相一致的还有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破旧立新等成语。

【答案】 B 例3.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①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必然灭亡的②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③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④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唯物辩证法本质的理解和掌握。①②④虽然表述的内容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即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这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的,因而是正确的选项。③显然是形学而上学的观点,故不选。

【答案】 B 例4.20世纪40——50年代以来,学科网校[]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考点,它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相链接。

【答案】(1)创新性思维可以使人的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挥。(2)创新性思维针对实际情况,运用分析和综合等方法,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3)现代中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创新性思维。

例5.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所以否定就是质变。[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否定和质变的关系。回答时既要指出两者的联系,但主要是指出两者的区别。本题给我们的启示是:掌握基础知识是获取理想成绩的前提。有了扎实的基础,不论试题怎样千变万化,同学们都能以不变应万变。

答案:(1)否定和质变都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说明事物是怎样发展的,一事物如何变为他事物,新事物是怎样代替旧事物的。但否定不等同于质变。

(2)否定和质变的区别是: 学科网校[]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①要坚持物质 学科网校[]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北京奥运会奖牌创造性地将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在一起,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这一设计与创新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创新必须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 15.有人算过,比尔·盖茨每秒进账2500美元,但他没有坐享每秒钟2500美元的进账。他在42岁的精力旺盛时期,却悄然地“退居二线”,把公司的日常运作交给了他的“亲密战友”负责,自己则专注于未来新软件的开发,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表明()

A.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B.发展需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 C.解放思想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关键 D.财富总是属于头脑清醒的人

16.一位老师上课时津津有味地介绍蔷薇,讲完后老师问学生:“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学科网校[]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重大决策和部署。

运用所学哲理,说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关系。

21.不破不立,因而破坏的愈多,发展创新就越快。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三)综合探究题 22.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加速对本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公民创新教育的研究。知识经济推动着美国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创新人才大量涌现,高新科技带来了美国经济连续10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我国领导人反复强调民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本届政府更是切实推行了“科教兴国”战略,从基础教育“减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到高等院校改革;从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到制定教育发展纲要,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和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正在形成。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回答:

(1)为什么要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2)青年一代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北京今日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网校客服电话:010-87029231 传真:010-89313603 学科网校[]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物理教学与创新意识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意识

语文在基础教育阶段是极其重要的, 它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 语文教育要与时俱进, 在教学中就离不开创新教育, 只有把创新意识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才可能给语文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

在语文教学中,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贯彻实施创新意识:

1 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渗透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 努力去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 要树立现代学生观, 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身心发展潜能和潜在的创新意识, 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的的学生主体观。传统的应试教育中, 教师是注射器, 学生是收容器, 学生很少有机会去开动脑筋, 提问质疑。然而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创新能力的提高, 而不是复制能力的提高,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综合性强, 比较灵活, 主观性大, 我们应在教学中努力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他们明白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可以用一些伟人大胆探索的事迹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如:牛顿、李时珍、伽利略等, 用这些前辈的创新精神来引导学生, 鼓励他们大胆质疑、独立思索。学生只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主体性才能得以充分地体现, 学生的天性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学得开心, 其潜在的创新意识就可以挖掘出来。

2 张扬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必须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和长处, 我们应该为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创设有利条件。在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被挖掘出来后, 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这需要教师努力去营造一个民主的教学氛围。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 在愉快的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 在语文教学中, 应该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张扬学生个性, 必须尊重、鼓励学生的个性, 如:在讲到《祝福》中祥林嫂死因时, 许多学生提出了种种富有个性的看法, 有的认为祥林嫂是环境迫害而死;有的认为是流言淹没而死;有的认为是个人性格中的奴性成分使之走向死亡……。学生提出的这些说法, 倾注了他们对问题的独立思考, 教师都应鼓励, 应该肯定学生对问题的创见性, 对某些错的问题老师宜作一些正确的引导, 以使他们可以大胆地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而激发潜在的创新意识。有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在教学《将相和》中, 提出一个问题:蔺相如真的会抱着和氏璧去撞木柱吗?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让持两种不同意见的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这样不仅让课堂气氛民主、愉快、和谐, 同时在热烈的讨论、争论中,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改变教学观念, 大胆创新,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 因此, 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并做到教学手段丰富、新颖, 有独创性, 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意识的熏陶, 得到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在上《五人墓碑记》一课时, 教师在讲台上放一个天平, 在天平的两端各放上一张白纸, 天平保持平衡。接着, 教师问学生, 如果在左边纸条上写上周顺昌等五人的名字, 在右边纸条上写上众多凡夫俗子或者高爵显贵却贪生怕死者的名字, 天平还能保持平衡吗?教师这样做可谓别出心裁, 手段新颖富有独创性, 学生的兴致非常高, 思维的阀门一下子被打开, 学生各抒己见, 课堂上气氛活跃, 最为关键的是学生较快地进入情景, 很快掌握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富有创新意识的灵活的教法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 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注重实践, 鼓励学生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这是落到实处的, 体现人文关怀的真正的素质教育。只有在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中, 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语文教育界普遍认同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同的, ”人们强调的是在社会中学语文, 在生活中学语文, 在交际中学语文, 社会处处有语文。在实践中学语文就是现在所提倡的“大语文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 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在班级里开展主题读书活动, 老师向学生装推荐一些书目, 然后在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评比。可以创办学生文学社, 让学生自己写稿、组稿、排版, 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可以在班级里举行辩论赛, 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 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辩中得到锻炼。还可以在班里以组为单位进行墙报比赛、知识竞赛、讲故事或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 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五彩缤纷的舞台。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

21世纪是一个呼唤个性、呼唤创新的年代, 作为工具学科和人文学科相结合的语文学科, 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 提倡创新精神。时代呼唤创造型人才, 教育改革指向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让我们一起努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2]孔庆东:《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

物理教学与创新意识的激发与培养 篇3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意识;激发培养

一、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探究式教学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有许多种类型。例如,我们用理论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是探究,学生自选课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也是探究。探究教学还包含了许多种教学方法,如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等。因此,探究教学可以选择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切入,可以是简单的概念获得,也可以是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从一个现象、一组数据、一些资料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也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可以从具体的情境入手,让学生概括出相关知识,也可以提出抽象的问题,让学生推理分析。 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二、初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

尽管科学探究没有绝对固定的程序,但仍有一般的程序可循。而这个一般程序是学生做探究的必要知识,也是完成一个完整探究过程的基本环节。所以,教师在探究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程序上的“工作单”,让学生学习探究。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初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比较好的形式可有以下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与交流现以:《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为例,把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进一步说明: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猜想假设:问题的可能答案。

设计实验:边讨论交流—边合作设计,内容包括。

①所用实验器材;

②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图、数据记录表;

③简述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

①把测量数据记在自己的表格中;

②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扼要地写下来。

分析和论证:

①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

②跟你的猜想或假设有何差异?

③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

评估与交流:

①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

②测量结果如果不正确,其原因是什么?

③为自己的正确观点进行答辩。

④你在实验中是否发现了新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为教师设计教学策略提供参考的框架,为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帮助。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涉及全部,也可涉及部分,要根据实际适当安排突出不同环节的探究活动。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活动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向互动为原则。教师要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使学生处于一种不断发散与聚合的创造性思维状态,以顺利推进科学探究进程。

三、关于探究性教学实践的反思

1.探究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复合主体互动的过程

探究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也必须成为主体,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能动作用,履行各自的角色,并且和谐互动,只有这样,探究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如果教师、学生中任何一方不能积极、能动、自主、创造性地履行自身的角色,便失去了主体的特性,那么,探究式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

2.探究活动应允学生出错,不追求探究性过程的完整性

由于器材、环境、操作技能等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较大。教师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会大有益处。切不可轻率指责、否定。

3.探究活动中应加强多学科知识的渗透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

(1)交流自学成果。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维相互碰撞,努力撞击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

(2)合作学习,探究疑难。让学生对“交流成果”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解疑。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如:“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对他的回答你满意吗?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等等,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讨论中,教师要做到:①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②要发现多种结论,特别注意和自己备课时不一致的结论,变教案为学案;③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及时发现优点,特别是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讨论要使学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④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改革,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A.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采用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如学习了课文后,可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a.自由朗读喜欢的段落,抄写课后词语;b.摘抄并背诵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喜欢画画的同学还可以画一幅山水画;c.写读后感或请你当一回导游写一段导游词。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其中的一项来完成。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训练,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的积极性。B.留课外的作业。随着初高中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对现象的解释和判断会有不同的方法和结论。在进行《平面镜成像》教学时,应当引导同学们分析、归纳实验结论后,一位同学突然提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属于轴对称的关系。当时我一愣,随后意识到初二数学中已学过轴对称的知识,如果用数学语言,平面镜成像中的四个特点(虚像、等大、等距、垂直)只需“平面镜所成虚像和物体相对镜面轴对称”一句话就够了。我在感到后生可畏的同时,也意识到物理老师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各学科的发展进程,保持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学习物理时尽可能把其他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和工具,同时也因其应用而深化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认识,更通过相互渗透的过程开拓学生综合思考、分析的视角。

四、结语

在知识飞速更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在教育战线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物理教学与创新意识 篇4

赵荣榕

(镇远县江古镇江古中学,贵州 镇远 557706)

内容摘要: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是现代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作为教学主体——学生的自主性,既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作用。作为新一代美术教师必须要重视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个人素养、技能、层次和品味,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独立自主;创新

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法国艺术大师罗丹也说过“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对于刚刚加入到教育事业这个岗位只有一个学期经验,教学工作不成熟的我来说,只能粗浅的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和发现。

一、现状分析

(一)就当前初中七年级美术教材现状而言,美术学习活动方式主要划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学生围绕这四个学习领域的美术活动,通过“谈一谈”、“相关知识链接”、“动动手”、与“自我评价建议”相互衔接。教材内容跨度很大,要学习的知识很多,比较笼统。

(二)农村义务教育现阶段初中七年级美术属于副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来说,美术课不用考试,是没有压力可以放松的课,由于其他课堂的压力导致了部分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过于放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时还会违反课堂纪律。大部分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低,思想觉悟不高,不会想到孩子该学生么,该怎么学,他(她)们关心的不是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是关心学生成绩单上分数。而对于一些教师来说美术课是没有实质意义的课,部分教师还处于传统是教育,美术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由老师为主导,学生只是作为“看客”,甚至有时候只是“过路人”,老师讲地天花乱坠,学生听得头昏眼花,老师没有深入的将课本里的内容深化扩展,只是将课本里的内容简单的讲解一遍,教学形式、方法单一,没有将学校有用的资源利用到教学过程之中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大部分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美术,教材里的很多内容他(她)们都不能理解也接受不了。由此,学生、家长以至教师对美术课就变得没有重视感,很多时候会轻视了美术对初中生全面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

(三)学校课程安排每个班每个星期一节美术课,相对于专业的美术学校而言我们学校对美术教育不够重视,有时候为了更好的完成其他考试科目的教学内容,美术课直接变成了其他课。

二、应采取的措施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三) 篇5

(三)一.(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2012年9月16日,首届港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研讨会在昆明举行。七彩云南和宝岛台湾虽远隔千里,但历来保持密切的交流和深厚的友谊。云南著名航海家郑和多次到达台湾,普洱茶在台湾得到传播与发展,滇雨浴血抗战等让我们紧密相连,近年来滇台文化交流呈现出“大交流大合作”的局面,借此机会,云南将重点壮大骨干文化企业,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强市强州,特色文化产业县乡。

材料二:滇台在教育、影视动漫,文化演艺、文化旅游、民族民间工艺、茶文化等10大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上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教育优先发展解决云南文化人才不足,缺乏名家大师和高层次有影响的专业领军人物,缺乏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掌握文化领域高新技术的专业人才等严重制约云南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西部大开发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材料三:台湾在人才培育、管理技术、科技研发等方面独具优势,而云南区位优势独特。资源丰富,两地经济都处在战略转型的关键时刻,云南正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桥头堡建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两大宝贵机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说明云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10分)

二.材料一

十七届六中全会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原则所蕴含的方法论依据。(12分)

三、(25分)某校高二(1)班开展“中国科技与农业发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参与其中。

【感悟传统探寻原因】

第一组同学搜集了有关我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的资料。

注:。材料二到了近代,中国的农业科技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文字狱、焚书坑儒等对文化的摧残,破坏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环境;二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长期受儒学教育影响,认为只要学习古代先贤理论即可,忽视向农业生产者学习;三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封闭性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深入探索研究,传统农业局限于经验,少有创新。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6分)

(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探究我国近代农业科技落后的原因。(9分)

【展望未来创新发展】

第二组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查阅了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部署,备受鼓舞。

材料三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承继以往“三农”政策的基础上,把科技定位于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提出农业科技创新方向上要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重要位置;要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提升农技推广能力,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部署是如何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10分)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三)一.(1)(10分)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贵州省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同时兼顾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4分)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典型。贵州省发展文化产业重视加强文化产业创新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3分)

③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贵州省发展文化产业重视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强市强州,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3分)

(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以酌情给分.)

二.(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2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2分)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既要坚持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又要积极学习世界优秀文化。(2分)坚持量变和质变相结合的观点。通过调整结构,扩大产业规模,实现文化产业竞争力质的突破。(3分)坚持用联系的客观性看问题,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根据国内外文化存在的客观联系,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市场上的影响力。(3分)

三.(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农学等史书典籍以文字记载着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成果,使中华农业科技得以传承,是中国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3分)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独树一帜,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3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其阻碍作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限制了农业科技的发展,古代中国知识分子落后思想和传统农业经验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近代农业的衰微。(2分)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我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文化政策是近代农业科技走向落后的重要原因。(3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忽视了农业生产者的主体地位,不善于向劳动群众学习是导致中国近代农业科技落后的重要因素。(2分)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封建专制思想和对古代先贤的盲目崇拜禁锢了人们的科技创新精神和科技进步。(2分)

物理教学与创新意识 篇6

论高校图书馆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阐述了图书馆员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介绍了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含义,探讨了馆员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图书馆的创新服务.

作 者:蔡惠娟 CAI Hui-juan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浙江杭州,310018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19(5)分类号:G258.6关键词:图书馆员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与创新意识 篇7

疑问与对策: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难道我们不能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吗?毕竟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 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创新素质。江泽民也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 如何培养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呢?经过近年来的摸索与实践, 本人提出以下对策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策之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 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 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 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而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 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如何使学生们有问题意识呢?我的做法如下:

(1) 榜样法。初中生一定会对爱提问题的爱迪生印象十分的深刻, 我要让他们明白:爱迪生之所以成为令人尊敬的发明家, 是因为他总是喜欢思考和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尝试用各种办法去解决, 如果谁希望自己也能成功, 那就多问几个为什么吧!当然除了爱迪生的故事, 我给学生们讲述了许多在日常生活中提问问题、解决问题的逸事, 引导他们认识到善于思考、提出问题往往孕育着创新的火花。比如在讲到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的知识点时, 我就由于“五一”黄金周全国统一放假从而造成各地交通拥挤的状况, 举出这样的例子:有位全国人大代表对“五一”假期的安排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能否全国“五一”放假实施分片进行?正是有了这个疑问, 促使代表们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激发出许多创新的想法。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例子让学生领会到: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不仅使人的思维得到极大拓展, 而且也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

(2) 表扬法。我常常鼓励学生们要敢于向书本知识和老师的答案提出质疑并勇于超越老师。当他们能提出各种问题时, 我会用“你真棒!”“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水平”等诸如此类的话来激励学生。有一次, 我就某一案例引导、分析公民的概念时, 有一个学生问:“老师, 无国籍的公民是不受一国法律保护的, 那么是否意味着这个人一旦违法犯罪, 法律就无权处置他呢?”这个问题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但同时也令我感到惊喜, 至少证明我的学生是在认真思考并敢于提出问题。 (因为书本及教参中对无国籍的人只提到:没有国籍就不能成为公民, 就不能受到一国法律的保护。) 我立即表扬了他, 而且请其他同学为他鼓掌。这种适时的鼓励与表扬应该无处不在, 它能激发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同时也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3) 端正和引导法。构建主义认为:“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不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理解。所以, 我教育每个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提出的问题, 不能因为自己觉得别人提出的问题可笑和幼稚而去奚落、挖苦他们。别忘了, 爱迪生提出的问题也常常让别人觉得可笑。聪明的孩子应该把讥笑他人的时间用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或提出新的问题上。从而使学生们端正提问问题的态度, 让他们明白:只要是经过认真思考的, 任何问题都有可能成为通向科学之门。如果任由学生们去抨击他人的意见, 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反而会让课堂成为无主流的闹市。“教学过程如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 就是学科本位教学的最大失误。”在此基础上, 聪明的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教师可以有意地示范提问的角度, 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方面来看待事物。比如:对某保安强行搜查顾客身体的行为。你可以从保安的角度进行提问:他有权利这样做吗?如果没有, 那么谁有这个权利?你也可以从“强行”这个字眼来提问:面对保安这一做法, 如果是你, 你会怎么做?同时你还可以从“搜查顾客的身体”的角度来提问:我国法律对此是怎样规定的?别的国家在这一方面有何不同规定?等等。在老师及其他同学的带动下, 学生们提问的水平和难度会越来越高, 而他们潜在的创新能力也在一步步提高、发展。

对策之二: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批判意识, 培养其创新意识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前者把学生当成是知识的接受者, 后者把学生当成是知识的发现者。这两种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于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 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 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 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而新课程改革要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 教师应该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1) 布置学生就一节课内容发现、提出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理解知识的能力, 因此我要求学生们以组为单位, 每一节课轮流由一个组的同学负责“提出问题”的任务。由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在下一节课上课前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归类。在每个问题的后面, 写上出题人的名字。届时由大家评出最有创意、难度最大的问题并给予奖励。于是, 学生们为了出好题不得不认真钻研教材、搜集资料, 开动脑筋大胆地提出各种问题。而且他们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另一项“当好回答问题裁判员”的任务, 在出题过程中必须想好出现各种答案的可能性, 以免其他同学回答了你的问题, 却无法给个满意的评判。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大大地拓展, 各种创新思维有了尽情发挥的空间, 许多精彩的问题也随之而出。比如:在学习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一课时, 有一位男生从网上摘录了美国搜查、逮捕的手续, 他问:请你对比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规定, 并谈谈你的感受。这位男生摘录的知识不仅让其他同学而且也令我大开眼界, 而他的提问让同学们加深了对我国在人身自由权利方面知识的了解, 同时也引导同学们从更高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们质疑问题的能力往往会让我感到兴奋和惊讶。从而更促使我鼓励学生大胆地独立思考与发现问题, 进而慢慢培养学生“我能学”、“我会学”的信心与能力。

(2) 要求学生必须做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准备

为了让学生对同伴们提出的问题有一个分析、讨论、交流的充足时间, 我让负责提出问题的小组课前半天或一天把问题写在小黑板上。同时,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 我规定每节课对其中的两个问题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提问, 如果是没有准备的应付回答的, 给一次机会对其他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做不到, 就与平时成绩挂钩, 而且我还设立了“分析或解决问题最能干奖”, 这样同学们钻研问题的劲头可足了, 有的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讨论, 有的拿着答案来问老师, 还有的虚心地向他人请教。由于有了时间上的保障, 学生们也就信心十足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许多。当然, 教师在整个交流过程中要始终处于引导者的地位, 在适当的时候要进行补充、纠正或启发。对标新立异的想法要及时表扬, 并且不能随意地批评学生的分析方法。这样一来, 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大胆地站起来说:“我来回答!”

(3) 希望学生能对各类练习、习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惑之处

学生们在课堂上做各类练习或课前做其他习题时总会遇到一些疑问, 如果教师对习题只是公布答案而已, 就会使学生养成依赖心理。所以,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或困惑, 允许其他学生先去解惑, 让他们有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 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外, 我有时还鼓励学生对某一习题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发散他们的思维。因为课堂讲授知识的时间比较短, 而学生消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有一个过程, 所以适当的点拨与鼓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练习册中有这么一题“我国婚姻法规定, 结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男女双方完全自愿;B.达到法定的婚龄;C.符合一夫一妻制;D.男女双方父母同意。”此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但你也可以从这道题目中设计出很多问题, 从而达到复习、巩固、归纳的目的。你可以提醒学生从A选项中提问:如果男女双方被迫结婚, 该怎么办?而对B选项, 你可以启发学生想一想:法定的婚龄是指多大?是否一达到法定婚龄就一定要结婚?为什么一定要规定婚龄呢?面对“一夫一妻制”, 你可以结合时下盛行的“包二奶”现象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此一问, 不仅使学生扩大知识容量,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而且让学生又多了一个如何发现、提问、解决问题的机会。

(4) 从知识结构中去培养学生总体分析、把握事物的规律

每节课, 我都会通过板书的形式把课文的知识点科学、有序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一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进行思考与提问, 发问的对象可以是老师, 也可以是同学。这个环节实际上是一次课堂小结和巩固知识的过程, 通过训练, 可以使学生从总体上去把握整节课的知识脉络, 学会了解和掌握结构之间的联系与规律。

对策之三: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 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虽然是问题, 可如果没有促使学生去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动力, 是无法使学生投入到问题情景中的。教师的积极评价, 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 使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比预见的更好。当然, 掌握和运用知识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但不是评价的重点, 更不是评价的全部内容。为此, 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我都用评价制度作为激励动力。而且, 评价制度要与成绩挂钩, 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比如:课前准备问题, 比谁最认真, 谁搜集的资料最好、最丰富;课堂讨论与交流时, 比哪个小组讨论最活跃, 比谁的回答更精彩;练习与习题训练时, 比谁能大胆地提出疑问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结构发问时, 比谁更能从总体上把握知识点?同时, 我把评价制度也延伸到课外。如:比谁的作业完成得最好?比谁课前预习做得最棒?比谁收集的材料更齐全?……因为我相信“多一把尺子, 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我们的最终目的, 是通过激励促进学生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做人的自尊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懂得怎样进行创造性学习。

体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也不是老师能单独完成的工作, 它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相互配合并提供适宜的创造环境。这样, 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能随时随地迸发, 我们的民族才能越来越有希望。所以, 让我们共同努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尽一份力量吧。

摘要: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拓展学生的思维, 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了, 我们应当创造条件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 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本文通过榜样法、激励法以及适当的引导寻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创设“问题环境”以期学生在提问中学会思考、在分析问题中得到收获、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创新。

关键词:创新,问题意识,问题环境,思维拓展,评价

参考文献

[1]孟繁华主编.赏识你的学生.海南出版社.

[2]许惠英著.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写作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写作教学 创新意识 现代公民

一、写作教学

语文素养的体现方式是表达和写作,二者中写作能力的要求更高。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里涉及到课程目标,五个方面的目标有三个是关于写作——“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在新课标实施建议中,对写作教学是这样论述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这些都反映出写作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二、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就广义而言是指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一切领域、一切层面上淘汰落后的思想、事物,创造先进的、有价值的思想和事物的活动和过程。创新不只是一种能力体现,它反映的更多的是人们对探求一切领域永无止境的激情与信心。对先进的思想和事物保持兴趣和求知欲,并为之不懈努力,永不疲惫的态度和精神。任何的创新活动都是在人的主观意识指导下完成的,是人的主观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时支配自己行为的一种实践精神。和其他的意识一样,创新意识有其创作意图和动机,在这些隐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精神状态。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下到一个人能力的大小,上到一个国家实力的强弱,都离不开创新意识。至于写作教学,那就更离不开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也是现代公民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公民意识是伴随现代社会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到: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所以为了现代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的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现代公民意识。

三、写作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1、写作教学离不开创新意识的培养。新课标的出台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多方面人才的需求,也是为了使高中学生具备他们本应具有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反映通过表达与交流体现出来,新课标下的写作教学重视学生的观察能力、 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新型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并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学会从身边的小事,社会上的热点等出发来进行写作,最重要的是要在写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学生在进行人物外貌描写的时候,教师应启发学生,每次描写人物外貌,大家都习惯于面面俱到,从上往下的描写;那我们能不能换个写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培养他们在动笔之前应有创新意识,不提笔就写,想想怎么才能使自己的外貌描写不落入俗套,写出独特的一面,叙述时我们可以不面面俱到,写作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某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来写,如写手、脚等,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写人物的外貌,如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的外貌,突出祥林嫂的眼睛;甚至可以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来写人物,如东西的《我们的父亲》,就是从父亲的破旧肮脏的解放牌鞋写起的。以创新意识为先锋写出来的文章会更具个性,更有创新性,也更能提高学生对写作的信心和兴趣。这样的写作教学才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

2、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写作教学。心理学上说坚持一种行为三个月就能成为习惯,那么我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应该让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练习中加以锻炼和强化。要在写作教学中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社会在不断发展,丰富繁杂的物资和各种思想、观念不断的推陈出新,社会的这种快节奏的生产和发展步伐需要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为民族的繁荣贡献出力量,也唯有创新型人才才能满足这一需求。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可现实情况往往是高中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和高强度的作业训练,往往是提笔就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千篇一律的,长期这样训练,学生们的思维也都会变得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和特色,那就更不用谈创新了。曾在培训班里给小学生们讲写作,让学生们写自己的爸爸妈妈,收上来批改时发现小学生们的作文惊人的一致,不是自己半夜发烧,爸爸妈妈在严寒的夜晚送我上医院,就是风雨交加的时候爸爸妈妈接我放学回家,伞一定是不大的,爸爸妈妈一定替我把风雨挡得很好,自己却淋湿生病了……这让我批改得很痛苦,小学生们,在最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年龄,都变成了的“文字打印机”,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至于高中生,写作就变成了另一种模板——议论文,举得例子不是屈原、居里夫人,就是爱迪生、苏轼等,就算出来一个新的热点和人物,也很快会成为大家笔下共同的例子,毫无新意,毫无个性。从小学到高中这样长期的作文训练模式,把学生们都变成毫无特点的机械工具,这样是违背新课标里鼓励张扬个性发展的,也不利于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人,更不利于社会和民族的发展。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动笔之前先好好想想自己要写的内容,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写起,自己的思考和观察写起,这动笔之前的一想就是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篇9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天津卷)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如图所示,“五行”相生相克。“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胜、排斥、克制。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③是错误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不是‚循环‛的;④错,发展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而不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这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题干很清晰地表达了①②。

2.(2012·大纲版全国卷)某饭店老板请来许多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探讨如何扩建狭小老旧的电梯。他们一致认为:饭店必须停业半年才能扩建好电梯。饭店一位清洁工说:“要是我,就会直接在屋外装上电梯。”根据清洁工的建议,新电梯很快就安装好了。这是建筑史上第一次把电梯安装在室外。这一案例表明()

①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②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促进思维创新

③正确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首要环节

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D。①错误,创新思维的源泉是实践;②说法错误,‚必然‛说法过于绝对;③说法正确,表明了问题意识对于创新的重要性;④说法正确。排除①②。

3.(2011·安徽卷)如图漫画《某些成功,常常是因为一次勇敢的放弃》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把握事物的联系,利用客观规律 B.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直接经验 C.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事物本质 D.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解析】D。漫画的标题是‚某些成功,常常是因为一次勇敢的放弃‛,这是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体现。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4.(2011·福建卷)我国科研人员自行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其最大的创新在于把导航与通信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具备定位与文字通信功能。“北斗”的发展和完善将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材料表明()

A.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的作用 B.科学研究应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C.科学理论能够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D.科学实验是人类思维在认识和改造社会中创造性的表现

【解析】A。题干信息‚‘北斗’的发展和完善将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反映了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的作用,A项符合题意。B、C两项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科学实验属于实践,是改造世界,不是人类思维的表现。

5.(2011·浙江卷)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漫画《羡慕》中双方改变处境的努力最终失败的原因有()

①只注意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忽视其曲折性 ②只注意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忽视其前进性 ③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同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 ④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一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A。从漫画中的提示语‚羡慕‛,结合三组漫画,依次为:对对方心生羡慕、因为羡慕而行动、行动后心情失落回归原点,可知矛盾的双方都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忽略了其曲折性。只看到愿望与效果的同一性,而忽略了斗争性的始终存在。①③符合题意,答案为A项。

6.(2009·上海卷)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华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50年来一直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喜爱。创作者洋为中用,扬长避短,充分展示了音乐的无穷魅力。《梁祝》的成功表明()

①艺术创新必须是引进与输出的统— ②艺术创新必须是全新的 ③艺术创新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④艺术创新离不开辩证思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B。①②说法过于绝对,错误。③④正确。创作者洋为中用、扬长避短体现了④艺术创新离不开辩证思维。

7.(2009·天津卷)人民公园是天津市仅存的清代私家园林。该公园改造方案曾计划拆除砖砌围墙,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市民纷纷建言献策,网友踊跃发帖讨论。有关部门认真听取意见,汲取合理建议,决定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不拆围墙,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制定过程是()

A.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解析】A。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体现了对旧事物中积极因素的肯定,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体现了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8.(2008·重庆卷)我国工商机关高度重视市场的食品质量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创新食品质量监管方式,如实行安全分类监管、食品市场准入等,降低了食品违法案件数量。监管方式创新属于()

①认识创新 ②制度创新 ③实践创新 ④思维创新 A.①②

【解析】C。

9.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通过对当时已有的几何学知识的搜集、鉴别与梳理,以其独创的公理化方法,完成巨著《几何原本》,使零散的知识由此系统化为演绎的知识体系,实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创新。欧几里得的成功表明()

①知识创新需要对已有知识的扬弃 ②知识创新是已有知识积累的量变 ③知识创新需要新思路、新方法 ④知识创新需要与旧知识彻底决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②说法错误,创新不是量变。④说法错误,创新并不是和旧事物彻底决裂。正确答案是A项。

10.“威客”是英文Witkey(Wit智慧、key钥匙)的音译。目前,“威客”主要通过在网上提供创意、标志设计等各类智慧点子和知识产品,来为客户服务并以此获利。“威客”提供智慧点子获利的内在原因有()

①创造性思维来源于人的主观想象 ②创造性思维能发现并解决问题 ③正确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正确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D。①④说法错误。

二、主观题。

11.(2013·天津卷)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

(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在一定意义上发展就是创新。(或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它要求树立创新意识。)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从汽车生产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发展。

(2)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视关键部分的作用,抓住创新这一关键,能够推动汽车强国建设整体工作的开展。

(3)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坚持重点论,抓住创新这一重点,是实现汽车强国的关键。

(4)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2.(2010·山东卷)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5分)

【答案】

(1)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2)《沂蒙》等‚红色‛影视作品的成功,既是对传统影视作品中不合理因素的否定,同时又是对其合理因素的肯定、继承和发展。因此,创新不仅仅是否定,但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

13.(2012·安徽卷)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

材料 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答案】(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分析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流动时代‛的新问题。(3)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14.(2012·四川卷)

材料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首先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农业科技创新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着眼于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立地‛,就是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力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结合材料,说明农业科技创新方向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的。

【答案】(1)‚顶天‛和‚立地‛是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既要立足国情,坚持产业需求导向,符合农民实际需要,又要着眼于长远发展,把农业科技创新看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在农业科技创新方向中,‚顶天‛与‚立地‛各有侧重,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以切实解决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这体现了矛盾的观点,要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15.(2009·安徽卷)网络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二(2)班的同学以‚网络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一些有用信息。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体会到网络的发展及其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探讨怎样更好地利用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

【解析】注意:(1)本题要求是运用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去分析,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辩证法的总特征。(2)去探讨‚怎样‛更好地利用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强调的是如何做,是做法类题型,而不是体现类题型。

【答案】

(1)从联系的观点看,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应当利用网络与社会生活广泛而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发挥网络便捷的功能。

(2)从发展的观点看,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应当利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的新形式、新途径。

16.(2011·福建卷)……

材料三 福建是海洋大省,大陆海岸线长达3051公里,约占全国的1/6,居全国第二。‚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建省海洋经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31∶16.7∶52.3转变为2010年的9.53∶41.15∶49.32,但与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7∶48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偏大。

材料四

在分析材料三、四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的过程中,你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知识?并说明你是如何运用的。

【答案】

(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既考虑福建海洋经济自身的发展,又立足福建经济建设的全局。(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既看到福建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也看到它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曲折。

(3)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福建省情,制定建设海洋强省的发展规划。

一、单项选择题。

(一)辩证的否定观

1.(2013·茂名一模)下图《独辟蹊径》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善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才能成就事业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走向成功的前提 C.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D.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正确的价值判断 【解析】A。漫画清晰地表达了要创新。

2.(2013·深圳一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由此,我们认识到()

A.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B.经济基础要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C.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推动社会进步 D.辩证的否定就是克服新事物中的消极内容

【解析】C。‚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体现了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A、B、D三项说法错误,辩证的否定就是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内容,又吸收旧事物中的积极内容。

3.(2011·广州一模)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承寄着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但一些现代画家只乐于重复前人画风,连内容也雷同,导致现代水墨画难以走出“孤芳自赏”的境地。因此,发展水墨画需要()

①坚持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 ②发挥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把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④不断提高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C。④与题意无关。

4.(2011·珠海模拟)辩证否定观要求()A.敢于否定自我,发展和超越自我 B.怀疑和否定一切,对权威说“不” C.摒弃一切传统,发扬批判精神 D.培养批判性思维,不相信书本知识 【解析】A。B、C、D三项说法都错误。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B.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 C.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D.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

【解析】D。A、B、C三项说法都错误。辩证否定是事物自己对自己的否定。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消极因素的否定。

6.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解析】A。

7.(2011·中山模拟)漫画《抛弃一切与赞扬一切是一对大笨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B.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C.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解析】C。漫画启示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肯定其积极因素,也要否定其消极因素。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8.(2011·惠州调研)科技创新成果被广泛应用到上海世博会的场馆建设和世博筹办等各个领域,上海世博会进一步提升了上海的自主创新能力。对“创新”理解正确的是()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③创新是辩证否定的实质

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C。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9.下列说法中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是()①把写好的字又涂掉

②将虫子踩死 ③改革是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将小麦磨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C。③‚改革是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辩证的否定观。

10.(2011·东莞模拟)“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否定,并不是任意的否定,而是作为联系的环节、作为发展的环节,是保持肯定的东西,即没有任何动摇、没有任何折中的否定。”列宁的这段话表明辩证的否定()

①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决裂 ②是实现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③是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解析】C。①说法错误,不能认为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决裂。

11.“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两种说法的区别在于()

A.前者承认矛盾,后者回避矛盾 B.前者主张批判创新,后者主张折中主义 C.前者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D.前者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后者是辩证的否定观 【解析】D。

12.“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段话说明()

A.否定一切是发展的前提 B.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 C.只要否定就能发展 D.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解析】B。A、C、D三项说法都是错误的。

13.(2011·广州模拟)在WindowsXP的成功普及后,微软的步伐并没有停息。他们研发了界面更加绚丽,内核更加完善、更加安全的操作系统WindowsVista,这种不断创新的精神是微软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这启示我们()

①要敢于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要发扬大胆抛弃一切的革命批判精神 ③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④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A。②认为抛弃一切是错误的;④和材料无关。

14.(2012·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联考)挂一个美丽的鸟笼在房间最显眼之处,过不了几天,主人必定会作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其实,并不一定每一个漂亮的鸟笼里都应该装上一只鸟,但人们总是

逃不出这个逻辑的局限。从哲学上看,如果要摆脱“鸟笼逻辑”,需要()

A.解放思想,在实践中追求、发展真理 B.发扬大胆抛弃一切的革命批判精神 C.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惯性思维 D.摆脱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缚

【解析】C。A项与题意无关,B项说法错误,D项是从《文化生活》角度说的。15.“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这说明()

A.联系、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 B.创新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C.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一切传统观念 D.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解析】D。A、B、C三项说法都是错误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不是核心内容;创新不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创新确实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但认为创新就是要破除一切传统观念是错误的。

16.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句名言蕴含的哲理是()

A.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 B.没有疑问地读书就不能取得进步 C.敢于怀疑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D.既肯定又否定是认识事物的源泉

【解析】A。B项非哲理,C、D两项说法错误,C项过于绝对,实践是认识事物的源泉。17.在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中,对某一事物的“习惯性”思维往往制约着人们的发明眼界。而对这种“思维定势”的有意识破除,则可能使人们产生出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这就要求我们()

A.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 B.要有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C.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就能提出、解决新问题 D.进行逆向思维是发明创造的前提 【解析】B。

18.(2011·汕头质测)近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锐意改革,敢为天下先,使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的变化说明()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发展 C.人能够突破规律建立新的联系

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A。

19.从前,有一家农户种出了一只大葫芦。这么大的葫芦,做什么用呢?用来装酒水,恐怕会绽裂;如果把它锯成两半,用来做舀水的瓢,又没有这么大的缸。农户左右为难。一位哲学家听说这件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把水放在葫芦的外面,让葫芦放在水上当舟用,这不是很好吗?这告诉我们()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C.一定的行为方式决定思维方式

D.哲学能给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解析】B。

20.(2012·汕头二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澳洲工商管理学院发布的“2011全球创新指数”中国列第29位。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青年学生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特别要领会好()

A.辩证法的总特征 C.辩证法的本质

B.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D.哲学的基本问题

【解析】C。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发展;实质和核心是矛盾;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1.(2012·佛山二模)2012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主题是“大转型,塑造新模式”。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持续,经济低迷,人们充分认识到目前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变革,反思成为本次论坛的热词之一。据此,以下判断准确的是()

A.本次论坛的主题“大转型,塑造新模式”属于人们对守旧意识的反映 B.全面深入的反思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全球经济渡过金融危机的寒冬 C.人们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反思是推动本次论坛认识深化发展的唯一动力

D.全面深入的反思和变革表明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的 【解析】D。A项错。反思属于一种意识,不能直接发生于事物,只有用来指导实践,才能发挥它的指导作用,C项错。

(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22.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③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④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C。②混淆了事物之间的区别。

2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A.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B.是否承认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是否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解析】A。

24.以下成语、俗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①物极必反 ②刻舟求剑 ③断章取义 ④墨守成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D。①属于辩证法。

25.(2013·惠州二模)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要求我们()

①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④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D。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①②属于历史唯物主义。26.下列看法中,符合辩证法的有()A.和谐就是美和善

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C.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D.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解析】D。‚和谐就是美和善‛只看到统一性,没有看到对立面;B项体现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项否认事物的区别,把事物混淆起来;D项承认矛盾的对立统一。

27.下列属于形而上学的是()

①滴水穿石 ②物极必反 ③刻舟求剑 ④断章取义 ⑤墨守成规 ⑥失败乃成功之母 ⑦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⑧统筹兼顾

A.①②③ 【解析】C。

2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 【解析】C。

二、主观题。

29.(2012·江门一模)

材料 在影视作品创作中,有人认为,‚创新就是要与史实、经典原著不同‛,导致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任意篡改历史、经典原著的所谓‚创作‛的现象。这些‚作品‛完全颠倒了青少年的历史观,混乱了人们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毒害着中国人。面对当前亵渎经典的创作倾向,不少专家学者呼吁,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倡导一种熟悉经典、珍爱经典、敬重经典、护卫经典的文化氛围。

结合材料,从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理论出发,简评“创新就是要与史实、经典原著不同”的观点。

【答案】(1)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影视剧的创新不仅要尊重史实、经典原著,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B.④⑤⑦

C.③④⑤

D.③⑥⑧

(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影视剧创新不能全盘否定,武断割裂史实、经典原著与现实的联系。

(3)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任意篡改历史、经典原著的‚创作‛不是真正的创新,不利于人们正确认识历史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30.(2012·广州调研)针对古村落保护,有人说:“旧的不推倒,新的建不来”,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加以评析。

【答案】(1)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既肯定又否定。古村落的保护应以保护为主,保留优秀的传统,同时适应现代生活的变化,才能使古村落在时代变化中更好地生存下去。

(2)‚推倒重来‛的观点割裂了肯定和否定的关系,是一种机械的形而上学观点。31.(2012·湛江一模)有人认为:“促进事物发展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有了创新意识必然推动事物发展。”请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答案】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因此,我们要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2)要推动事物的发展,还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简单地说有了创新意识,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的观点是片面的。

32.(2014·珠海摸底)材料: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进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越来越大,重视媒体的作用、运用好传媒的力量,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重要课题。有些领导干部总是千方百计‚捂着‛、‚掖着‛、‚盖着‛,害怕新闻媒体报道,不向新闻媒体通报有关情况,群众、网民得不到真实信息,致使流言谣言错误地引导群众、网民的情绪,‚突发性‛事件逐步演变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造成极为不良社会影响和巨大社会财产损失。

结合材料,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回答,某些领导干部“捂着”、“掖着”、“盖着”的做法的危害性。

【答案】(1)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上述做法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特点,导致‚突发性‛事件及其恶化。

(2)矛盾的普遍性告诉我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不存在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上述掩盖矛盾、回避矛盾的做法必然会引起不良后果。

(3)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对待媒体及其舆论监督,重视媒体的作用,正确对待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主动接受媒体和舆论监督。

33.(2012·茂名二模)

材料 ‚摸着石头过河‛,让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大道,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近些年来,体制改革举步维艰,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被搁置,政治体制改革尚未进一步推进。某些既得利益者因既得利益太丰厚,‚只摸石头,不过河‛,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严重障碍。

结合材料,运用“革命批判精神”的知识,评析“只摸石头,不过河”的思想与行为。【答案】(1)‚只摸石头,不过河‛只有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而没有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没有批判和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摸石头,不过河‛是受现成的思想、利益等的限制,没有继续结合新情况进行创新和突破。

(3)因此,在改革发展的路上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不断追求和实现对理论、实践的新突破,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改革开放事业的新发展。

34.(2012·广州一模)

当前,我国道德领域的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几位网友就诚信问题展开议论:

网友甲:媒体上报道的有毒食品、学术造假、小悦悦事件等表明,实行市场经济后,整体道德水平滑坡了,全社会都缺乏诚信,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和社会文明进步。令人痛心不已!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评析网友甲的认识。【答案】

(1)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承认市场经济发展的确带来一些道德领域的负面冲击,但更要看到道德层面的主流是好的。甲的认识过于片面。

(2)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前进中的问题,只有坚持在发展中逐步解决诚信缺失问题,才能推动道德进步。夸大问题会导致悲观失望、裹足不前。甲的认识过于悲观。

35.(2012·佛山一模)2011年12月5日,佛山市‚志愿者名人堂‛揭幕仪式暨‚微志愿‛文化展在佛山创意产业园隆重举行。佛山志愿服务提出‚微志愿‛理念,倡导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用每一位市民的力量去激活整个城市的文明基因,通过‚弘扬志愿精神、推动社区关爱、爱心圆梦计划‛等一系列活动,实现‚微志愿→微文明→大文明‛的转变。

结合材料,请你从辩证法角度分析佛山“微志愿”理念的合理性。【答案】

(1)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发挥每个志愿服务者的力量,才能促成佛山大文明的实现。

(2)矛盾对立统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佛山志愿服务来实现‚微志愿→微文明→大文明‛的转变。

上一篇:杂歌谣辞?挟瑟歌,杂歌谣辞?挟瑟歌陆龟蒙,杂歌谣辞?挟瑟歌的意思,杂歌谣下一篇:中级实务计算题小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