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经验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2024-11-07

教师经验交流活动心得体会(通用11篇)

教师经验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篇1

教师经验交流活动体会

虽然这次交流的时间很短,却让我受益匪浅,深深的被老师的教学魅力所折服。不仅仅改变了我对教育的认知,而且还让我了解了如何才能当一名优秀教师,去更好的教育学生。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呢?

1)做一名亲切幽默的教师

从台湾的听课经历总结,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亲切幽默的人。没有一个优秀教师的课堂,不是具有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的。老师是需要富有一定的幽默感和亲切感,例如上测验统计专题研究的课程,一般来说上数学课是比较枯燥的,平淡的,从初中到高中,数学老师总是以严肃的面容出现在课堂上,因为数学是严谨的,需要以严肃的态度去对待,有问题必须举手回答,老师在台上讲,学生总是安静地抄着笔记,这是我们大陆普遍具有的现象,但是胡教授的课是开放的,自由的,你可以随意打断老师和同学的话,有问题就直接提出,胡教授系着一条米老鼠的领带,笑容满面的站在讲台后,一有好奇的问题就直接问我们,当我在介绍对台中印象时,提到台湾的植物很特别,他一好奇,就直接问我是否第一次出国,就像在聊天一样,给人的一种亲切感,熟悉感,他有着一颗年少的心。这不时又让我想到了我们的邵爷爷(邵剑老师),一大把年纪了,仍然充满朝气,活泼可爱,总会将数学与现实相比拟,说到一条直线垂直一条平面时,他会说是“大漠孤烟直”,形象生动,便于记忆,又回想到初中的科学老师,因为他姓何,所以在记忆概念时,他总会强调到,“你们要记得,何老师说……,何老师说……”让人发笑的同时,又深深的把概念记到了脑海里。

2)做一名能吸引学生的教师

一名优秀的教师还必须学会如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乡土语言课程时,按照我的读书经历来看,老师往往就教学生如何念拼音,如何去读字,一遍一遍的读你就会记住,或者再组组词,但是这样往往比较枯燥,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上到课程的后半段,学生往往会分散注意力,学习的效率不高,而陈教授的做法给了我很好的启发。她习惯在下课前与学生做互动,一起来猜谜语,这可不是普通的谜语,而是由台湾当地方言构成,它的谜底也是方言而且还涉及各个方面,有关于台湾历史方面的,也有关于台湾当地生活特色的,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对台湾的了解,还真答不上来。我认为这样的互动形式很好,一般老师就连下课前的几分钟也不放过,为的是尽量多塞给学生一点知识。陈教授的这种方法不但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去动脑,回忆学过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自己故乡台湾的了解,传承台湾文化。

3)做一名善解人意的教师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譬如说,江教授的教育概论课真可谓神奇,我们都快真的相信江老师就是一个神人。他通过讲故事与他人的经验来教育启发我们,以问做答的形式展开整个教学。首先,他列举了许多有关教育的问题,如“你理想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校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在学校里有没有发生令你难忘的事?”等等,每一个都与我们息息相关,而且值得我们思考。但是江教授神的地方不在他提的问题勾起了很多学生的回答,而神在无论学生回答什么,他总有材料来论证那位学生的观点,仿佛他早就摸透了学生的心理,知道学生在想什么。而且每个实例都非常贴切同学的观点。例如讲到学校对社会的影响时,有学生回答使学生社会化,江老师便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三个成绩优异的孩子去老师家做客,却不懂基本礼仪,嫌弃老师辛辛苦苦做的饭菜,嚷着为什么不叫肯德基,私自闯进老师的卧室翻看东西等等,反应了现在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成绩虽好,但人际交往能力为零。江教授的故事个个新颖,具有诱惑力,却又发人深省。让人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渐渐了解社会,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原本理论化的教育课,变得形象生动接近生活,让人全然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要做到这点,不仅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和渊博的知识积累,更需要长久教学经验和对学生心理的了如指掌。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去传授知识,去塑造学生的人格。

江教授曾任附小校长,他向我们传授了一些善解人意的小秘籍,例如将愿景刻在名片夹上送给每一个老师,让老师们时时记住学校的目标,还利用对小孩子心理的熟知,制定奖励措施,奖励学生一幅印有自己所绘的扑克,不过这可不是最高奖励,最高奖励是和校长也就是江教授一起吃肯德基,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一顿饭居然是所有小孩争先恐候,努力进取的动力,这就是小孩子最单纯的心灵,和校长吃饭,哪怕是一杯可乐,那也是校长请的,具有无上光荣。从此可以看出,了解了学生的心理,也就等于教育成功了一半。

以上是我对这次台湾交流的感受,总体说来台中教育大学给我的感觉很不错,同学热情,设备先进,环境优美,教学方法独特,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为我们大陆的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也为我的将来的教师之路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经验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篇2

一、展示情况

1.教学目标明确, 紧扣课标、教材、学生。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明确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展示的16节课, 目标陈述清晰, 目标达成基于学生的实际, 充分体现了区域特点。如, 四节同课异构课目标:都体现了由画具体反函数图像到一般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目标。在共通目标下体现了不同的层次目标:海南 (易小刚) 根据学生实际由y=6/x的图像得到一般反比例函数y=k/x图像与性质, 体现由特殊到一般, 较好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广西 (韦莎莎) 在完成一般反比例函数y=k/x图像与性质结合学生实际更进一步完成较为综合的由双曲线当时x>0,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求m的取值范围问题;安徽 (王宗贵) 在完成一般反比例函数y=k/x图像与性质目标后, 重点放在了图像及性质的应用, 在完成上述类似的求取值范围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成了y= (m+1) xm2-5函数形式利用反函数性质求m的值, 同时完成了双曲线上横纵坐标矩形的面积为k的性质;吉林 (张冬梅)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让不同层次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形式借用技术, 由特殊到一般地让学生深入理解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 强调深层次的数学理解与把握, 体现观察—猜想—验证—说数学的过程性。北京 (王硕) 从生活情景中引出绝对值概念后, 进一步深化概念, 让学生完成了绝对值的几何表示及代数刻画, 并提高到用符号表示绝对值的性质。这种在一节内完成感知、抽象、定义、性质、符号表示及应用, 体现了数学课的高层次数学思维教学。而这种教学得以实现是立足于该校学生有较好数学基础。各位选手在目标的理解与达成上可谓是“条条道路通罗马”。数学课堂教学追求卓越, 拒绝平庸。

2.情境生活化, 问题情境数学化。

数学学习要基于学生学习的已有经验与基础, 数学学习的难点在于其概念的抽象性与形式化。因此,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出数学问题, 引领学生思考, 探究学习, 获得数学知识与方法。情境问题化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境创设体现了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 参加展示的选手在教学情境的创设的共同点就是创用教材情境,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问题出发, 发现数学问题, 培养问题意识。如, 河北 (杨会卿) 轴对称现象从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到数学中的轴对称;新疆 (曲新影) 以古希腊数学问题带领学生进入数学中的“最短路径问题”的综合实践探究;北京 (王硕) 通过阅兵式, 检阅部队通过天安门情境, 引入绝对值概念, 再用塔层问题引入相对点选择对绝对值数值的影响;浙江 (干海通) 就学生写的5个有理数2, -2/3℃, -1℃, 0℃, 1/2℃, 2℃进行比较进入新课“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问题提出后再通过类比学生熟悉的温度高低将5 个数化为不同的温度表示:℃, -1℃, 0℃, ℃, 2℃ (寻找生活原型) , 再行比较想象温度计引入用数轴进行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天津 (刘红红) 通过学生熟知的工程问题与森林面积增长率比较问题, 引入分式的加减问题, 再通过学生已掌握的数的分数相加减方法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解决分式的加减;广西 (黄宝瑛) 通过学生熟悉的日历启发引导学生就日历中的数学规律进行观察、猜想、验证、解释,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及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能力;陕西 (张瑾) 通过故事及切西瓜学生已有经历入手引入常用几何体截面的问题探究;黑龙江 (姜明) 通过三个不透明的盒子摸球问题入手引出“事件”概念, 让学生在已有的体验中感受不确定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及大小;山东 (马明诗) 通过批发学生熟知的文具袋问题入手, 引出打折销售问题, 再使用直观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明晰进价、标价、售价之间的关系。另从数学新旧知识引入, 也是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入方法, 如前所述反比例4节课都是从学生已学的一次或二次及反比例函数知识及研究方法引入反比例函数图像及性质探究, 这是据于学生已有的学习认识及经历引入, 符合初中学生学习特点。

3.以学为中心, 聚焦课堂生成。

课堂是学生学习生长的地方, 课堂教学要体现学为中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参加展示的课充分体现了“学为中心”的思想, 授课教师聚焦课堂生成的有效性, 精心预设每一教学流程和细节。大多数课体现了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习小组作用, 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吉林 (张冬梅) 采用任务形式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4个任务的探究, 让学生学习掌握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河北 (杨会卿) 通过活动形式学习小组, 通过活动一:剪一剪;活动二:折一折;活动三:扎一扎;活动四:比一比等,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 掌握轴对称图形;辽宁 (赵海英) 采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完成等腰三角形问题的学习:在探索并证明题目的隐含结论时, 提出问题:在不添加任何条件的前提下, 你还能得到哪些结论?然后就深入引导学生探究用了4个追问步步深入, 让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在拓展并推广题目的前提条件时, 教师用了4个追问并准备了2个预案;在图形条件改变探究结论时, 教师用了2个追问。这种问题———追问的教学方式, 充分体现了让学生独立探究结论、条件, 问题意识及探究目标更加明确, 是“产婆术”思想方法的应用, 通过有预设的追问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江西 (黄宝瑛) 利用日历, 将探究问题分为横行、竖列、上阶梯、下阶梯、九宫图等隐含的数学规律进行探究,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日历中相关数字规律, 并用代数式表示, 让学生感受字母表示数学的有用性, 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体现了问题驱动生成的思想;陕西 (张瑾) 通过常用几何体截面的课件展示, 让学生直观观察生成截面截几何体的不同截面,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黑龙江 (姜萌) 通过摸球、投币、转盘游戏等活动, 让学生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整节课体现了体验生成的思想, 同时也体现了在数学体验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甘肃 (李成栋) 通过有效动态激励评价方法, 促进学生有效数学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在于课堂教学的形式而在于课堂教学生本的生成, 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一个多元、立体、多维的过程。生成的主线是思维导向, 能力为主, 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善借技术, 提高质量。

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 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使用为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基础。现代数学教育是基于信息技术之上的数学教育, 数学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教育手段为支撑。这次展示D组各位选手充分注意使用各校的教学资源, 利用直观教具, 制作课件, 使用微课视频, 图形计算器, 统计软件, 投影仪, 教学白板, PPT等进行教学,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关注细节,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各位选手的展示课体现了数学思维的严谨性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 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维目标的落实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这就要从教学细微处入手,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在教学细节处考虑突破难点;在学生思考困难的地方给予帮助;在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在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给予鼓励等。这些教学细节上的处理在各位选手的教学中都得到了体现, 细节决定成败, 关注细节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细节育人,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6.教学基本功扎实, 确保课堂教学任务有效落实。

展示的各位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清晰, 板书美观, 板书设计合理, 讲授清楚, 演示示范规范, 熟练使用多媒体, 注意教学小结环节, 方法多样 (如精讲精练、目标教学、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 有效地保证了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同时也体现了展示课教师良好的精神面貌。

二、几点思考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强化目标意识。

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目标意识, 目标定位注意克服:一是不切合学生实际的拔高, 超越学生可接受能力;二是目标偏低达不到教学要求;三是目标空泛, 缺乏数学内涵。

2.实践学习, 问题研究。

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带着问题学习研究提高。要重视数学课程理论的学习, 要把握课标要求, 深入钻研和研究教材, 提高创用教材的能力;要提高开发教学资源能力, 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特别是要掌握简便适用的教学软件, 如几何画板等软件;提高开展自主、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能力;综合应用不同教学模式形成独自有效的教学风格,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反思成长, 提高专业化水平。

试论教师交流活动与提高教学效率 篇3

关键词:教师交流;效率;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电视和电脑网络基本普及,师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了,娱乐的方式也多样化了,但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多数教师在课余喜欢“宅”在屋里,以前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情景几乎不见了,这是非常不利于教育教学的一种趋势。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就是要加强互相交流学习,现在大家把自己封闭起来,以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来开展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一、教师间相互交流的益处

加强交流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同教师间的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大大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率。

(一)同年级教师间的交流

同年级教师间的交流可以对相同问题展开探讨,领悟教材编排目的,统一教学要求,减少教学过程中的失误。新课程的教材编排与旧课程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新课程概念性、结论性的东西少了,有不少问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探讨生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问题就会出现自己也不确定、把握不住的感觉。比如估算,怎样确定学生进行的估算是否正确,是要往大处估还是往小处估,再比如计算用一张钢板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盒子,怎样做才是最大的这种实践探索问题等等,这些没有唯一答案和唯一解题方法的问题,教材编排是为了给学生应用、探索的空间,但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要求势必造成不同的结论。这时同级教师间的交流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讨论,我们可以明确教学观点,统一教学要求,得到较为一致的评定依据,可以对不同学生进行相对公平的评判。

(二)不同年级教师间的交流

不同年级教师间的交流可以让教师全面了解教材的编排,适应新课程教学。由于师资配备和教师流动、教学分班等种种原因,不少乡村学校的教师至今还没能把1~6年级的教材教完一轮,他们对新课程的认识是片面的,对自己所教的年级比较熟悉但对其他年级就比较陌生,缺乏对整个教材的了解,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往往局限于本学段,教学也就相对片面,对学生整体发展规划不足。这时不同年级间的教师如果能够加强交流,相互介绍一下本阶段教学感悟,对上一年级段的教学提出期望,对下一年级段的教学提出展望,无疑会对他人的教学产生触动,听到的人也会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客观,对教材的把握更准确,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利。

(三)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交流

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交流,有利于年轻教师成长,老教师跟上时代进步的节奏。作为老教师,他们教学时间长,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年轻教师缺的正是教学经验;老教师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在老化,教学技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思维渐渐僵化,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年轻教师刚好相反,思维敏捷,知识丰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应用熟练。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的互补性非常强,二者如果能够经常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借鉴那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相反,如果相互看不起,各干各的甚至相互拆台的话,二者的教学质量都将不尽人意。

(四)不同学校间的教师交流

不同学校间的教师交流可以让老师了解、学习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地方的学生情况,打开视野。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同学校间的教学是不同的,只知道自己的教学,不去了解别人的教学活动,那么我们就会逐渐变成井底之蛙。

二、教师间交流的具体做法

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促进了解新时期学生思想变化规律,获得更好的与学生沟通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便于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间的交流可以互学技艺,增加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一句话:教师间的交流活动好处多多。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活动呢?

(一)教研组交流

学校教研组可以作为一个交流活动的平台,教研组可建立定期交流机制,以教研活动的形式开展交流。这种交流不必要墨守成规地开展,以免流于形式。教研组开展此类活动可事先确定一个主题,比如“两位数的竖式加法教学讨论”“学生不完成作业情况交流与应对”“数码展台的应用技巧”等等。通过确定一个主题,让不同年龄教师、不同年级段教师都有话可说,都有疑问可提出。

教研组通过组织教学技术交流活动,可以让年轻教师展示自己的技能,讲述使用经验,老教师(不熟悉教学技术的教师)可以在交流活动中向年轻教师(掌握技术的教师)请教,手把手地学习操作。

(二)教师间非正式交流

教师间可利用休息、闲谈的机会进行非正式交流。非正式的交流可以让教师更轻松、随性地表达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也能更客观地将自己的经验和发现介绍给同事。这是一种闲谈,大家作为饭后谈资,谈论可以很随便,不用担心说错了话、讲错了理论,交流可以很深入,对相互之间起到一个润物无声的作用。

(三)校际间交流

学校间可建立友好交流关系,促进教师间的互访活动。通过学校与学校的关系,为教师间提供相互认识的机会,创造交流的氛围。通过学校间多次往来交流,教师间的交流就能够变得轻松可行。

(四)利用QQ群交流

教师利用QQ群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一般的交流往往是一对一的,而群交流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一的效果,传播速度快,只要有网络就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大家可以很惬意地在家中与别人交流。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网络可以汇聚很多人的智慧,对于教育中的困惑比较容易产生共鸣,也容易寻找到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案。

教师经验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篇4

得体会

不久前,本人有幸参加在XX小学举行的第三届“新课堂.新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获益匪浅。短短的两天时间,我们观摩了XX、XX、XX、XX、XX、XX、XX、XX、XX、XX老师的7节示范课以及3堂专题讲座。每一堂课,每一次讲座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XX师范大学资深教授、XX教育学会名誉会,已86岁高龄的XX先生及70岁的XX老师。两位虽已白发苍苍,但是思路清晰、睿智明辨,依然投入在教育研究和教育活动中。

XX教授作了一堂主题为《新常态新教育》的讲座。教育工作者要认识教育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XX教授认为中国教育目前面临着四个“新常态”。

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是新常态;

二、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新常态;

三、个性化学习,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将是新常态;

四、“互联网教育”将成为教育的新常态。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但是无论如何变化,“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不会发生改变。

XX老师为我们作课《平均数练习课》。这样一位退休老教师,这样一堂平常的数学课,却给我带来如此的震撼,让我明白了原来练习课也可以如此精彩。X老师“原生态”的课堂,没有任何作秀的成分,没有公开课那种生硬的表演与紧张,孩子们很放松很快乐,整节课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自然的导入、自然的练习、自然的总结,老课却能上出新理念。

课结束,X老师还作了一堂小讲座《细节.创意.价值》,细节+创意=价值。细节源于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意识,创意体现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这两件事都做好了,教学就有了新的价值。

来自XX的XX、XX蓉两位老师,他们讲一口带有闽南方言的普通话,极有亲切感,展示了全新的数学教学课堂。他们分别展示的是五年级《立体形体的探索》与一年级《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这两节课。

听了两节XX老师的课,我觉得XX教学多是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得到新知识,利用游戏来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XX老师注重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引导思考,引导讨论,让学生做中学,玩中学,而且对学生充满爱与关怀。

XX老师的《搭配中的学问》,X老师以陶行知的“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开启本课,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什么呢?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生1:搭配中的学问是什么呢?生2:为什么要学习搭配中的学问?生3:什么是搭配呀?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循循善诱,发现规律、逆用规律、回顾全课,注重引导学生有序思考,语言亲切细腻。席老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不急不躁,耐心引导,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简单的问题中层层深入,突破重点、难点,总之,课堂真正达到“简单而有效”的教学境界,构建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东北师范大学的XX教授作了一堂讲座《数学理解及数学实施路径》。分别从何谓数学理解?数学理解的若干特征;帮助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数学实施路径阐述自己的观点。就如孔教授所说的,教育的意义在于智慧,而不在于灌输知识,智慧不存则知识无用。老师的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老师本身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

数学理解、数学好玩。整个活动,时时刻刻弥漫着数学味道,名师的风采尽显无疑。

教师读书交流活动记录 篇5

时间:5月4日 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校长宣布: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活动开始

二、教师发言:

1、:《做最好的教师》读书体会

2、:《小学语文教师》观书有感

3、:《新时期怎样做好班主任》有感

4、:《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5、:《做班主任是幸福的》

6、:《爱心与教育》

7、:《学习与创造》

三、主持人校长总结

数学教师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篇6

首先,大家听取了由吴正宪老师介绍的“改变学习方法,促进深度学习”的专题讲座。吴老师介绍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深度学习,让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生活意义,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接着我们观摩了孙迎新老师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孙老师的课堂目标明确、内容科学、方法得当,符合学生实际,同时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有效引导,课件的生动展示,达成了所指定的目标,效果非常显著。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唐老师的《认识长方体》。这节课结构合理、敢于创新、思路清新。全课以四个活动为主线,在引导中让学生去猜盒中的几何体,一个“猜”字,紧紧勾住了学生的未知欲望,一个个不同层次的展示,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二个“切”字,把直观的胡萝卜切成正方体,落实面、棱、顶点的概念,设计大胆新颖,学生直观易懂。

第三个“找”字,打破传统的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本节课在研究特殊的正方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推理一般的长方体的特点,敢于突破,这种逆向设计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第四个“做”字,唐老师用心细致地为孩子提供了有趣丰富的学具,通过“捏一捏”,“搭一搭”,让孩子独立创造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用结合,使得数学知识真正的落地生根。

徐毅老师的《折线统计图》能够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选择课程资源,分量适中,难度适当,教学方法讲求实效,能够恰当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信息反馈即及时、全面。以武汉抗疫为载体,贴近生活实际,让数据传递育人作用,具有很深的德育意义。

并且徐老师设计的分层作业,让学生对接学生,因材施教,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经验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篇7

一、让操作活动经验在“经历”中形成

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过程教学,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儿童的智慧在自己的指尖上”。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会指导儿童的双手更灵巧地活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灵手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实验、计算、推理、想象。其中,教师上《体积与容积》一课,组织很多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比划土豆”———学生在“比划”中唤醒已有的生活经验,形成自己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玩”数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学习主体处于愉悦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主动自觉地去“做”。教师利用“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设计成学生的体验学习活动,把数学知识教活,使课堂变得更有生命力,更有活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2.“实践操作”———学生在“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教学《体积与容积》一课时,教师在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之后,设计了多种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活动,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 透明隔板、方块、水、石子等材料,通过小组自主探究,思考不同实验方法,揭示容积的概念,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对比中的联结作用。接着在个性对比,如内外体积大小不同和内部物质的要求的对比中凸显容积的本质特征。在这样开放的探索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其中还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在一系列有效的活动中不仅掌握了新知,同时领会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让思维活动经验在“辩证”中积累

1.“合作探究”———学生在“思”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要求教师要加强开放式问题的教学,提倡探究式学习,强化合情推理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实验、类比、归纳、猜想得出结论,将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体积与容积”一课时,教师在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之后,设计了“同样书本的等积变形”“书本与字典比较策略”“土豆的等积变形”等活动,通过全班探究交流,注重数学思考经验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思考、经历思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这样一个数学活动经验: 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可以通过转化,把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运用以往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去了解、认识新知识,探索、解决新问题。教师设计了各种体积大小的比较活动来强化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渗透等积变形、等积转化的数学思想,在不断创设认知冲突中,学生思考热情被激发,思考与操作的经验得到有效的积累。

2.“解决问题”———学生在“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现实生活中采撷教学实例,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培养“用数学”的能力,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在“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例如,教学《一天的时间》中,教师设计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为例,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将这些时刻互相为转化两种记时法,通过互化应用和比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自然掌握转化的方法,感悟24时计时法简洁方便等好处,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交流活动体会,从而使学生主动、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看待周围的世界,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自己的应用意识。促使学生能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际背景中应用数学,能够主动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数学活动经验产生于数学活动,具有明显的实践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多种感官感受身边的事物,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辩证思考的过程,积累相应的思维活动经验,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使学生“数学化”“辩证地”观察、思考、处理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形成数学学习经验。

摘要:数学活动经验产生于数学活动,具有明显的实践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多种感官感受身边的事物,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辩证思考的过程,积累相应的思维活动经验,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师经验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篇8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 的概念最早是由舒尔曼(Shulman)于1986年提出来的。在这一定义中, PCK包含有四种主要成分:教师关于一门学科的教学目的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生理解的知识;课程内容组织的知识;特定课题的教学策略和表征的知识。

如何让实习生尽快适应真实的学校体育教学,成为一位基本合格的体育教师?这个问题是体育学科“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关注点。笔者近三年带教实习教师12名,根据带教中的观察与访谈,笔者以为,让实习生获得体育学科教学知识(PCK)是重中之重。

本文的概念内涵及研究对象:

实习教师:实习教师是到初等或中等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实习的各级师范学校高年级学生,实习学校所给之称谓。为了便于材料收集,实习教师(共四人,分别以S1、S2、S3、S4为代号)为一组研究对象,其中S1、S2来自省属重点师范院校,S3、S4来自地方师范学院。

经验教师:笔者未能找到关于“经验教师”的严格定义,本文选择的“经验教师”是指教龄满15年以上并且已经取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体育教师。本文以所在学校体育组2名符合“经验教师”条件的人选作为另一组研究对象(以J1、J2为代号)。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采用了文本分析、录像带分析、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测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二、体育实习教师与经验教师PCK的区别

1.关于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目的的统领性观念的区别

体育与健康观的调查主要是从体育与健康的本质、体育与健康的价值、对“竞技体育与健康体育”的认识这几个方面着手,以问卷调查为主。在分析调查问卷时发现:实习教师和经验教师对体育与健康价值的认识、运动技能的作用基本持相同观点。在体育与健康的本质上,J1老师和J2老师略有分歧,四位实习教师回答趋向一致,基本接近《课程标准》的陈述。认可本学科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J1老师与实习教师观点接近,而J2老师对竞技体育的训练有一定的偏好,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竞技体育还是需要一定数量的保证。

实习教师对课程性质的理解比经验教师更接近《课程标准》,大约可以做以下推测:(1)实习教师在师范院校接受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学习;(2)经验教师对《课程标准》没有认真学习,或者对这一标准并不认可。但笔者与实习教师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学科性质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文件的字面理解上,而两位经验教师虽然表述不如实习教师准确,但很明显的是,他们对学科性质的理解并不拘泥于字面意思的表达,他们更看重学科内容向学生传授的两次转化过程。第一次是把学科内容转化成具体的教学设计,第二次转化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就是由静态的教学设计向动态的课堂教学转换,转换过程往往熟练、自如,不着痕迹——这也许是实习教师与经验教师PCK存在的一个区别。

2.关于学生理解的知识

教师关于学生理解的知识可以从两个层面分析,一是对特定课题的理解的知识,主要指教师知道学生对于这一课题,已经具有的知识理解是什么,理解的层次是什么,典型的误解是什么……二是对于一节具体课的理解,具体表现在: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是否建立在学生己有的知识与经验之上,教学策略是否体现了学生可能的理解方式、运动的策略以及失误,是否把运动技能以及运动量控制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笔者对实习教师和经验教师均采用了录像带观察来分析教师关于学生理解的知识,主要看教师对教学任务的组织和实施情况,以此来推断任务与学生理解的匹配程度。

初一双杠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双杠支撑分腿坐前进。初一学生对于提高自己身体素质的各种练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较高的学习热情,但初次接触双杆器械,存在畏惧心理。

四位实习教师在上课时很少讲解,他们不断的向学生示范动作——他们身体运动素质明显优于经验教师,把双杆技术展示得淋漓尽致,但是,他们是按照运动员训练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因而领悟能力或者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进步很快,中等以下的学生往往无法领会,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两位经验教师在教学时都没有直接让学生在杠上练习,他们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J1老师在学生上杠前在软垫上分腿坐前进(10次×2组),行进间前踢腿跑(15米×2组);J2老师让学生在软垫上分腿坐前进(10次×2组),俯卧撑练习(10个×2组),两人都让学生在杠上做支撑摆动练习(10次×2组)。教师也有动作示范,但并不多做,而是发挥体育委员和班上体育骨干的作用,根据个体差异选择性地完成练习内容。

案例分析:两位经验教师采用垫上分腿坐前进练习,是为了让学生模拟练习、熟悉分腿坐前进的动作,有利于杠上动作的完成,俯卧撑练习可以为双杠的支撑动作打下基础。学生能够在一节课内改进、提高多项技术、技能,这样能够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练习的能力。

实习教师的运动技能虽然很突出,但课堂效果并不好,这说明:当个人的体育运动技能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高超的运动技能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不大。S1、S2两位实习生还因为学生学习缓慢而迁怒于学生,以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而,笔者以为,师范院校的理论学习方式也许不应该仅仅是静态的书面呈现,将理论转化成可以操作的学科教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也许是一个难题,但却应该是一个方向。

3.关于课程内容组织的知识

对于特定的课题,教师需要对作为教学科目的学科结构进行分析,在分析中确认与该课题相联系的课题,理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确认学生己经学了什么,将来还要学什么,从而确定关于该课题需要教什么,把与该课题相关联的内容进行适宜的整合。

当前,体育教学大多以田径、球类、体操等现代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较少考虑学生——尤其是女生是否喜欢这些内容,如何让学生接受、喜欢这些内容是教师课程内容组织能力的重要表现。

四位实习教师在初二进行篮球和中长跑教学时,面对学生,尤其是女生的不配合几乎是一筹莫展。但J2老师却把这些教学内容用一个小小的三门球揉合在一起。三门球融合了篮球、手球、足球等球类运动的特点,是一项集奔跑、跳跃、投掷等多种运动形式和能力于一身的运动项目。J2老师让男女生随机配对,进行攻防小比赛,学生热情高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位实习教师尽管一再告知学生,田径运动是开展其他运动的基础,可这些说教并不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2老师的办法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应该跳出单纯田径教学这个圈子,在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中寻找、挖掘那些含有田径特性的内容,再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使其两种教学内容相互渗透。这样可以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男女生随机配对比赛,也考虑到了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实习教师这方面的PCK知识则远逊于经验教师。

4.关于特定课题的教学策略和表征的知识

四位实习教师中,S1、S2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写教学方法,S3、S4略有涉及。J1、J2老师都考虑了讲练结合、动作示范以及出现的时间学生练习的动作延搁等等。有趣的是,S3、S4在他们的教案(教学设计)中,自己选择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出现。访谈时发现:他们对自己写的术语理解并不正确,甚至是误解的。笔者以为,在高校的相关课程中,不需要在一些尚不成熟,或者有争议的名词术语上过度纠缠,这容易导致实习教师出现职前与职后概念系统的混乱,对他们今后PCK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课堂教学之后,实习教师,都没有教学反馈以及教学后记,J1、J2老师都简练地写下他们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感悟——这是教师教学知识增长的最重要来源之一。

三、体育实习教师培养的相关建议

本文虽然是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实习教师与经验教师PCK的区别,但实践中,这四个方面很难给予明确的切割、分离。目前,体育学科“教师教育”实际上是分成两块,一是职前的“师范教育”,一是职后的“继续教育”,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体育师范生的“实习”过程,恰恰是由职前教育向职后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发现实习生的一些问题,如果能够及时反馈给高校及其本人,对他们PCK的发展无疑是有重要帮助的。但目前来看,师范院校要求的实习评价还比较空泛,没有要求带教老师对实习生各方面的发展给予定量的分析,甚至也没有要求进行定性的描述——这也许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减轻带教老师的任务;二是,目前体育带教老师的定量分析或者定性描述能力也不强。在目前这种现实条件下,笔者建议:

1.师范院校的职前教育中,需要加强案例教学,分析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案例,从中概括得出作为公共知识的、普适性的特定课题的PCK,把这些PCK积累起来,做成PCK知识库。

2.中小学带教老师则针对实习生各自的特点,运用案例教学或采用行动教育模式,促使实习生从每一节课的细小改变中逐渐积累,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教学知识。

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主持词 篇9

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主持词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欢迎大家走进“腹有诗书气自华”庆建党--周年读书交流活动。今天,在座的各位,我们将一起开启一段“品味经典,滋养人生”的旅程,我们将与大师对话,聆听智慧的声音;我们将与同事交流,分享读书的喜悦。

现在,我宣布:江东中心校“腹有诗书气自华”主题读书交流活动现在开始。

首先,请康校长致辞。(略)

下面,开始我们的读书交流环节。(略)

有道是“好书不厌百回读”,走进名著,畅谈读书的收获,更感受到经典之深邃如大海,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的彼岸。

下面请邓书记对本次活动做简要总结。(略)

古人云:一日不读书,言语无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在这个全面加速的社会里,也许唯有静下心来读书才能让浮燥的心灵得到一次彻底地放松,唯有静下心来思考才能让烦琐的工作转化为事业的升华。不管多忙,只要有一个平静适宜的心情,总是可以为自己找回一个读书的时间的。就让我们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一种如同柴米油盐一样生活所必须之物,一同走进书海,浸润书香,畅享书韵吧!也让我们一同铭记:腹有诗书气自华!

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主持词2

开场: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由于只有读书,才能充盈我们的精神世界;只有读书,才能进步我们的学识和品位;为了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长大。大力倡导“让读书成为习惯”。今天,镇教委办在邵厝小学举行“教师读书经验交流”活动。

参加今天活动的有教委办副主任陈昌英、各小学校长、教师代表。欢迎大家的到来。

(一)读书活动经验交流会(8:50—10:30)

1、个人读书经验交流:观头小学张天补校长;启蒙小学王金龙老师、邵厝小学雷国山老师与大家一起交流。

2、邵厝小学杨长兴校长作学校读书活动经验先容:。

3、教委办副主任布置读书活动的相关工作。

首先进行读书经验交流活动,交流活动安排3个程序,……首先进行经验交流的第一程序:

读书经验交流:首先与大家作经验交流的是观头小学的张天补校长。张校长在2009及2010年,连续两次代表永和镇参加晋江市中小学教师现场教育名著写作大赛,分别获得一、中华达人妆网三等奖的好成绩。2011年秋,被评为“泉州书香教师”。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于CN教育刊物。其撰写的教育教学随笔、案例多次荣获市级以上奖次。近一两年来,勤于笔耕,有二十几篇教育教学、随笔反思发表于永和教育网。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与我们分享他的读书经验。

接下要与大家交流的是启蒙小学王金龙教师。王老师从教14年来,购书一千多册。他努力做到天天坚持读书,每周至少读一本书。他曾到厦门及晋江一些基层学校举行关于读书的专题讲座近十次。几年来,共计近百篇论文和随笔等文章在各类期刊、圆零网杂志发表;

接下来要与大家交流的是邵厝小学雷国山老师,雷老师是晋江市合同治理教师,现在邵厝小学任教。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曾被评为晋江市“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荣获晋江市首届‘我最喜欢的老师’进围奖。

研究撰写的教育随笔、教学论文获国家、盛市、区各级奖励共160余篇,其中110多篇发表于CN杂志《广东教育》、《师道》、《教师报》、《北京教育》、《湖南教育》、《江西教育》、《班主任之友》、《班主任》等等杂志或报纸上;多次参加镇课堂教学评选荣获二等奖;辅导学生100多人次在盛市、镇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刚才三位老师出色纷呈的发言,与我们分享了读书的乐趣、收获与感动,让我们深信读书使人的思想升华,得以修身养性。

接下来进行读书经验交流活动的第二项程序:学校作读书经验先容。邵厝小学一年来教师读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邵厝小学杨长兴校长作学校读书活动经验先容。

过渡:刚才杨校长与我们分享了他们学校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师读书活动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兄弟学校借以鉴戒。

最后进行读读书经验交流活动的第三个程序:教委办副主任布置读书活动的相关工作。

刚才主任对我们全镇各小学读书活动提出了要求与建议,请各校会后要认真领会与落实。

古人云:一日不读书,言语无味,三日不读书,言语无味,在座的各位老师,假如你想永葆青春,魅力四射,那一定要常读书,由于读书与化妆品比较有三大上风,一物美价廉,二可重复使用,三永不磨损。希看在今后长大的道路上,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一种如同柴米油盐一样生活所必须之物,一同走进书海,浸润书香,畅享书韵吧!也让我们一同铭记:最是书香能致远!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再一次感谢张校长、杨校长、雷老师与王老师。中文网感谢邵厝小学对我们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今天读书经验交流活动到此结束。

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主持词3

女:尊敬的各位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女:伏尔泰曾说过,拜读名家大作,可造就雄辩之才。

男:颜真卿曾说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女:是的,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无论是纵观中国历史,还是横看世界发展。站在时代最前沿的伟人、领袖都无一不好读书,读好书。

男: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从杏花春雨的江南,到白雪皑皑的塞北,从波涛翻滚的东海之滨,到风沙茫茫的西北大漠,方寸之间,便是世界。

女:当灵魂穿越千年,当思想历经千山万水,心便灿若日月,生命便多了层意义。此刻,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水墨飘香的校园,我们师生聚在这里举行读书交流会来分享同学们读书心得。

男:接下来,我宣布:

合:北京市立新学校读书交流会现在开始。

男: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军校,学生回答长官问题时,只能说四句话:“是,长官!”“不是,长官!”“我不明白,长官!”和“没问题,长官!”这便是美国西点军校。

女:这样严格的纪律,学生们一定很难忍受吧?

男:不,军校的学生们在逐渐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方式后反而运用到生活中,并从中受益匪浅,美国的瑞芬博瑞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而后写成《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给了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女:那么接下来就有请初二二班的为我们带来他对这本书的理解吧。

女:原来我们自以为的理由,不过只是借口罢了,辩解只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损失呢。

男:是啊,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做的应该使用钢铁般的意志去面对,而不是逃避,那么接下来就有请初二七班的来谈谈他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体会吧。

女:勇敢的人才是最值得敬佩的人,书中的保尔完美的地诠释了这一点,下面有请初二九班同学谈谈他读《小故事大智慧》的感悟。

男:一个个的故事给人以心灵上的共鸣,引发我们的深思。接下来,有请初二四班的同学带来他的读书体会。

女:保尔正是用他的坚强,迎接一次次的挑战,笑对一次次的失败,这种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下面就有请初二十班的来谈谈这本书与他心灵所碰撞出的火花。

男:如果说这是一本人生的教科书,那么《没有任何借口》便是引领我们迈向成功的路标,接下来让我们有请初二一班的带来他的感悟。

女:听了同学的感悟,不知道这种对自我负责的精神有没有触动你呢,是否使你更明确了无论什么情况下借口都是不能被容忍的呢,那么下面有请初二五班的与我们分享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体会。

男:我想,使保尔成功的是毅力,是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他从不会为失败去解释什么,而是昂起头向着光明继续前进。接下来,有请让初二八班的同学带来他的读书感悟。

女:“没有任何借口”式的生活可以带给我们这么多的益处呢。

男:的确,我们都应该停止给自己找借口,而是应该多找出解决的方法。

女: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游泳选手因看不清终点而在最后临近终点的便那一刻放弃了的故事,雾太大了便是她为自己找的借口。

男:这个故事我听过,是《小故事大智慧全集》里的吧

女:是啊,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掌声欢迎初二六班同学与我们交流他对这本书的感受。

女:正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里没有一步登天和一帆风顺,凡事都是要靠坚持和毅然决然的决断去争取的,下面请初二三班的与我们交流他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吧。

女:书籍是一杯酒,让你畅开关闭已久的胸怀;

男:书籍是一首歌,喷涌出你内心深处的激情。

女:读万卷书,礼明智增。

男:行万里路,知成行随。

女:奋斗的征程上,知识的彩虹镶嵌苍穹,折射出耀眼的斑斓,平添向上的力量与创新的鸿篇。男:跋涉的境遇中,知识的桥梁跨越天堑,宛如舟载食与炭的饱暖,送抵渴望的彼岸。女:一卷在手,宛若与挚友读书谈心,流淌的是激情,滋润的是心田。

男:与书为伴吧,在书中领会人生的真谛,追寻自我的价值

女:短暂的时光匆匆而过,读书交流会也即将落下帷幕,在此,我们诚心的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合:北京市立新学校初二年级读书交流会到此结束!

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主持词4

你方唱罢我登场,读书观点齐分享;

精彩纷呈智慧扬,我和小闫也登场;

再看论坛气氛浓,我说紧张有点儿怂。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古人云:一日不读书,言语无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在座的各位老师,如果你想永葆青春,魅力四射,那一定要常读书。——因为读书与化妆品比较有三大优势,一物美价廉,二可重复使用,三永不磨损。

——看来今天上午我们不仅是来读书,还是来美容的呢!——男帅女美

——金英姐,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但又百思不得其解。我们一直追寻理想的课堂,但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称的上是真正理想的呢?

——德育、经历、创新同存,情趣、技术、艺术共舞;在这样的课堂上,是遍地开花:

——我倒想听听都有些哪些花、什么样的花?

——好,那就听我细细道来~

“好学者不如乐学者”,让课堂生活开出情趣之花;

“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之学开出自主之花;

课堂中你我共参与,让课堂开出生命之花;

——这么多花儿,真是朵朵沁人心脾。

——在此,我仅是抛砖引玉,我们组的七位帅哥、美女老师还有更深的体会,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深层阐述。

。。。。。。。。。。。。。。。。。。。。。。。。。。。。。。

——好的。七位帅哥美女老师的依次陈述,真是字字斟酌,句句在理。

——什么是理想中的课堂,每位老师心中都有一个梦。

——我认为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就是,上课的孩子“小脸通红”、“小眼发亮”“小手高举”,“小嘴直开”。

——在这样的课堂上,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在这样的课堂中不是看老师讲的如何,而是要看老师究竟为学生提供了怎样的学习经历?在此我组选取四年级语文中一篇文章《搭石》课堂案例结合分析。(P86)

。。。。。。。。。。。。。。。。。。。。。。。。。。。。——好,视频已播放完毕。下面有请哪位老师结合视频来说一下:教师应如何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好,有请于老师。大家掌声欢迎~

。。。。。。。。。。。。。。。。。。。。。。。。。。。~感谢于老师的精彩发言!

——学习如吃饭,重在过程,过程在哪?正是在宝贵的四十分钟里,有限时间如何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是永恒的话题。

——然而,孩子终究是孩子,走神儿是课堂演绎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适当的小开心,小幽默让孩子在开怀一笑中受益无穷。

——联系课堂实例,请我们幽默风趣的张老师来给我们讲讲如何把幽默机智的迁移到课堂中来?(P90)

。。。。。。。。。。。。。。。。。。。。。。。。。。。。——好,谢谢张老师。张老师的幽默风趣为课堂增添了几分魅力。在看似幽默的背后,体现出教师的智慧以及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

——以上两个问题都是针对课堂中的学生引发的思考,一堂优质课更是离不开教师辛勤耕耘,(播放视频)

接下来进入谁与争锋环节,针对上好一堂课是教师丰富教学策略重要还是提高学科理解能力更重要,这一辩题。有请正反方依次亮剑

正方观点:上好一堂课需要教师想方设法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技巧

反方观点:上好一堂课需要教师竭尽所能提高自己的学科理解能力与教材解读能力

在两组巅峰对决中,究竟谁能取胜,我们请当事人主任定夺(总结发言)

我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情趣、技术与艺术共舞的结果,究竟如何让一堂课或者我们的教师生涯成为情趣引领,技术支撑,艺术绽放且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旅程这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寻找与诠释。

下面是茶歇时间,让我们休息休息,二十分钟后再次相聚,聆听五六年级发言

二、自由互动交流环节:

1、如何让那些未能听懂老师讲解的学生参与课堂呢?(P72)

2.(P70)“虽然学科知识是学生成长的拦路虎,但学科能力却是学生成长的加速器。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可以缺少相关的学科知识,但却不能缺少相关的学科能力。”在你的课堂上,是如何体现学科能力的?

3.但学生总是分为这两类,一种是学的不开心,但成绩好;学得不开心,但成绩有待提高,针对两种不同的学生如何调整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过程?(P58)

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主持词5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古人云:一日不读书,言语无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在座的各位老师,如果你想永葆青春,魅力四射,那一定要常读书。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博览群书、读自然万物、感社会人情。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诗意、有内涵的老师。为此我校组织召开了此次读书活动,历经一段时间的读书学习,我们收获了幸福与快乐,今天是我们喜迎丰收的日子,也是我们教师展示风采的时刻。

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需要全校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端正学风,完善教风,勤奋探索,为实现良好校风而努力。欢迎由老师跟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

老师对于这本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听了她的分享之后我们受益匪浅。

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来源于道德建设的加强与完善,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下面欢迎由老师跟我们分享感悟。

老师对这本书的见解也让我们有了新的认识,让我们懂得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重要性。

学风、教风和校风,需要全校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端正学风,完善教风,勤奋探索,为实现良好校风而努力。让我们一起聆听老师的读书心得。

老师侃侃而谈,用读书充实自己,用读书来提升自己。让我们也深受感染。

让我们借这次读书交流会的东风,不管多忙,只要有一个平静适宜的心情,总是可以为自己找回一个读书的时间。让我们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一种如同柴米油盐一样生活所必须之物,一同走进书海,浸润书香,畅享书韵吧!也让我们一同铭记:最是书香能致远!日照市宁波路学校初中部教师读书论坛活动到此结束。

教师经验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篇10

西安交通大学阳光小学 贾存君

教育的目的在于将每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为真正的社会人,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将“教会学生做人”摆在重重之重的地位。“做人比学习更重要”应该深植于每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内心。然而,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教会学生做人”的活动亦然:首先,该活动应该是触及受教育者灵魂的,所以,它更应该具有人性化的特点;其次,该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应该是持久的,日常化的,生活化的;另外,它的内容及其庞杂,所以活动应该是细化的,具体的;当然,受教育者的差异性特点,还要求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并且集体活动和个体活动相结合。因此,教育者必须通盘考虑,系统、经常、持久地组织开展“教会学生做人”活动。

笔者一直担任班主任,也曾担任过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团委书记,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潜心组织开展以“做人比学习更重要”的系列活动。

活动准备:统一认识

仅仅是单方面的教育活动是平面的,只有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使教育活动立体,多维,高效。

首先,受教育者应该与教育者站在一条战线上,即让他们明白:做人远远比学习重要得多。营造氛围是必须的:我首先在布置教室上下了工夫,张贴有关“做人”的格言警句,如“堂堂正正做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合,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学礼,无以立。”等等。当然,守则规范上墙也是必须的。另外,我组织同学们收集有关做人的名言、警句、故事,而后组织交流讨论,并组织开展辩论会。通过以上活动,同学们从概念上明白了做人对于一个人人生的重要性。

其次,统一家长的认识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才有可能。另外,家庭是学生实践的主要场所,是学校与社会的连接点。家长的示范作用和监督纠错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每学期的第一个家长会,我都会和家长交流有关教会学生做人的话题,我还请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家长谈经验,一些“只注重学生成绩”的家长我们也会单独沟通。渐渐地,家长不但认可了我的观点,还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大力地支持。

活动一:习惯养成教育

“好习惯终身受用”。我把习惯养成教育的重心放在开学初,但该项活动也贯穿始终。开学初,强化训练:物品摆放,待人接物,文明用语,保护环境等习惯。因为习惯是要求学生长期坚持最终形成自觉行为,所以,我在做出具体要求后,先进行示范和训练,然后便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地检查评比,这样学生保持了好习惯,也自觉地纠正了不良言行。

活动二:守则规范教育

“仅仅追求自觉而没有规则的管理是脆弱的。”教育也是一样。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最直接的守则规范就是《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当然,还有许多作为每一个公民必须遵守的各种法规。我从组织学生学习《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开始,让他们认知,理解,明白:只有真正遵守规则的人才是自由的;而后,让他们经常对照自己,检查,评价;在他们行为不当时,让他们知晓是违反了哪一条规则,并立即改正。在学生能自觉遵守校纪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了解《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交通规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并自觉遵守。守则规范使学生的行为有章可寻,守则规范教育不但指导了学生的行为,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规则意识。

活动三: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集中,寓教于乐地影响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我设计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学会与人相处”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学生学会赞赏他人,尊重他人,学会感激他人,帮助他人,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思想,学会在合作中尽自己的一分义务等。“学会劳动”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学生学会劳动的技巧,学会统筹安排,感受劳动的乐趣,并知晓珍惜劳动成果等。“学会生活”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必要的生活技巧,培养高雅情趣等。还有“学会读书”“学会服务”等主题活动。学生对这样的活动有很浓厚的兴趣,并愿意用心去参与,自然而然,活动的.效果很明显。主题活动只是一个开始,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还必须进行提醒,检查,评价。

活动四:即时活动

即时活动,包括一些节日、纪念日举行的活动,也包括社会、学校倡导和开展的一些活动,还包括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的活动。

元旦节,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自己的才艺,也可以让学生制订一年的计划,或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母亲节,父亲节,可以开展孝进父母或学会感恩的活动;国庆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时机┅┅ 当社会大力提倡“保护环境”“尊老爱幼”等的时候,我便利用这有利的“氛围”,开展响应的活动;当学校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的时候,我积极响应,同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有什么重大新闻,焦点事件,我一方面介绍给同学们,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讨论,发表个人见解,从中受到启发┅┅ 即时活动是主题活动的必要补充,一般有很强的权威性和时效性,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是学生溶入集体,溶入社会。

教师经验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篇11

借助这一项目,北京小学走读部实现了快速发展。

研究项目要求,明确发展目标

自从加入北京小学教育集团之后,北京小学走读部就明确了“关注变化,帮助成长”的宗旨,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干部、教师自我价值实现,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为适应集团发展需求,集团努力探索、研究“建立一支适应集团教育整体发展的师资队伍”。

但是,北京小学走读部的教师队伍基础相对薄弱。在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成立时,北京小学走读部有一线教师65人,其中35岁以下的教师22人,占34%;35-45岁的教师有42人,占63%;45岁以上的教师有2人,占3%。一线教师中,91%的教师为本科学历,9%的教师是专科学历。中级职称教师44人,占68%;初级职称教师21人,占32%。区级骨干教师有11人,占一线教师的17%。

基于数据分析,北京小学走读部在教师队伍发展方面的不足体现在:各学科市级骨干教师不足;教师培训渠道单一,视野拓宽不足;缺乏班主任队伍的培训机制。

在进行教师发展需求的调研之后,我们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依托集团教师交流项目,推动走读部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打造一支“尊重规律、爱护学生、擅长教学、乐于学习”的教师队伍。

在“四季课程”交流中建设教育品牌

北京小学研发的“四季课程”体系具有适合学生生活、个性发展、生命成长的特点。集团内各成员校在“四季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发、创设适合各自学校实际情况的“四季课程”校本实施方案。走读部针对这个项目,申请了区级课题——北京小学走读部“四季课程”校本实施方案的实践与研究。把学校的各项工作与课程的研发紧密结合在一起。课题前期培训,走读部邀请北京小学的于萍副校长和宣武分院课程研究室的刘天华研究员进行了主题讲座和专题培训。此外,还有其他学科和领域的渗透型、拓宽式培训。

走读部结合学校自身现状及发展需求,将“四季课程”校本实施的主题定为“春之萌发”“夏之繁茂”“秋之绚烂”“冬之国韵”,以年级组为课题实施团队,对“四季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进行了初步尝试。以“春之萌发”春季课程为例,走读部制定了实施方案,在全体教师范围内进行交流和研讨。通过实践体验,深化干部、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开拓教育视野,启迪教育智慧,锻炼教师队伍,丰富“四季课程”的校本化内容。

在专题教学活动中提升专业品质

“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给教师、学生提供适合的发展条件和环境”是学校办学的永恒主题。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有着强大的专家团队、众多专家型教师、优秀的教研群体……这都是集团内部可共享的教育资源。走读部积极参加集团组织、承办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和教育认识。

1.专题研讨促理念转化

北京小学教育集团为各个成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提升搭建了高层次的广阔平台。在2014年和2015年,集团承办了北京市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每一次的活动都是各个成员校共同承担任务,从选课到备课都是由集团专家团队进行帮助指导。北京市的学科专家也多次到学校听课、评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如何上好一节课”,更多的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认识。专家带来的不同教改理念和新的教学发展趋势都让走读部的教师开阔了视野,有了耳目一新的感受和体验。走读部的干部不是把这个活动作为一项工作和任务,而是以研究过程为媒介,开展全校性的学科交流,学校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全员参与,通过活动推进骨干教师的迅速成长,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

2.教学视导促课堂创新

教育集团走校主任办公会每学期都会定期到成员校进行专题教学视导。为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走读部成立了青年教师社团,由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四个学科的四位青年教师组成,承担专题教学视导时的课堂教学展示任务。在校内学科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他们共同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多次研磨,多次修改教学方案。指导教师亲自上示范课,和青年教师一起交流,共同探讨。就这样,我们把迎接视导的准备过程变成教师学习、锻炼、成长的过程。

3.教师互换促实践共赢

每学期走读部和北京小学总校、北京小学广外分校都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教师互换交流活动。到目前为止,该活动已经坚持了四年,2-6年级7个学科24人次进行了交换,他们中有市、区级骨干教师,也有学校培养的青年教师。

交换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即共同研讨阶段、互换教学阶段、总结感受阶段。教师们围绕北京小学“实与活”课堂文化的实践与探索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的研究。深入对方学校进行教学、教研,了解学校的班组文化;在相应的交换班级上课,体验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教学的感受。通过教师互换,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为更快地提高专业能力和教育水平打好基础。

在年度荣誉评选中更新观念

北京小学教育集团依据教育规律和教育理念,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个性成长,设立了“学生年度荣誉奖”。每年的评选活动,从动员、自荐、申报、评选到最后的颁奖,我们都充分相信孩子,相信孩子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我们用不同的尺子衡量学生,让评价标准更多元。我们培养的是能够融入社会,顺应社会发展,能够时刻进行自我教育,促进自我发展的“社会人”。

在定期宣传沟通中互相促进

北京小学教育集团定期出版《集团报》。每个成员校都有固定承担集团报编辑工作的教师小组。走读部两名参与编辑的教师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积极地宣传和推动教育集团的理念。每次要出版《集团报》时,都是大家共同提供线索,教师编辑小组充分讨论、筛选信息,行政领导班子进一步讨论、研究,慎重推荐,直到报纸印刷出版。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集团”的概念不断深入教师的心中,同时更传播了这样的共识:集团的荣誉就是大家的荣誉,集团的发展就是大家的发展。大家在集团报中了解每个成员校的工作动态,有了学习的参照,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在职称评审碰撞中提升自我

走读部的教师队伍特点是:85%以上都是教龄在15—25年的中年教师,虽有专业特长,但大部分都进入了“第二发展期的瓶颈阶段”。2015年西城区教委进行职称评审改革,促进了集团成员校的教师队伍自主发展。走读部参评的两位教师在学校内是骨干教师,在集团中也发挥着辐射带动作用。他们的晋升激发了更多教师的发展动力,使集团的凝聚力更强,推进了成员校的发展。

在成员校交流中提升专业水平

与集团各成员校全方位的交流,让教师们对“实与活”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对北京小学教育集团的文化、教师严谨的教风、团队浓郁的研究氛围和学生们乐学的学风,有了充分的感知;对资源共享提高效率有了深切的体会,树立了大教育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益。通过实践,强化了集团意识,理解了交流活动的内涵,达到师生共促进、同发展的目标。

上一篇:送给兄弟的早晨问候语下一篇:麻疹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