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经验

2024-09-14

优秀教师经验(共5篇)

优秀教师经验 篇1

芬兰教师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芬兰教师教育成功的因素很多,但有一点是比较公认的,即重视教师的绩效评估,通过绩效评估切实促进教师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旨在介绍芬兰教师绩效评估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与实施原则,期望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以促进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

一、芬兰教师绩效评估的产生背景

(一)教师教育法制化的自然结果

一直以来,芬兰都非常重视教育,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1971年12月颁布了新的《教师教育法》,要求综合学校和高中教师都必须接受大学教育,自此以后,大学承担了教师教育的职责。1979年和1995年又分别颁布相关法令,规定所有综合学校的教师都必须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芬兰颁布《芬兰大学学位法》,该法和1997年的《大学法》(修订)都规定:除了医学和牙医学,芬兰大学的所有专业均采用新的两级学位体系,即三年本科教育和两年硕士研究生教育。这些法令颁布之后,芬兰的教师教育逐步走向大学化和规范化。在教师教育法制化的背景之下,芬兰的各类教师培训学校有序发展,早期的教师培训学校主要通过“研讨班”的形式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中学的学科教师也通过增加教育科目的学习以提高教育能力,最终使中小学教师教育融入大学体制,使大学教师教育的功能得以拓展。大学化教师教育经过多年发展之后,产生了对教师绩效评估的需求,由此教师绩效评估与总结等工作应运而生。

(二)教育效能与教师质量研究的延续

20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掀起了“国际化教育改革运动”,强调教育结果与教育效能,因此芬兰的教育系统也更加关注提高教育质量。1995-1998年,芬兰将大学的“教师教育效能”作为全国“教育效能”工作计划的一部分;1998年,芬兰开展全国教师教育评价工作,把大学教育开展信息交流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 CT)作为重点;1999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率先开展教师教育质量评价研究,2001-2002年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学院对教育质量和学位课程进行了专门评估。之后,芬兰不断加强对教师教育质量的研究,积极探讨适合自己国家的评价制度与评估指标,教师绩效评估是教师教育质量评估的延续与重要组成部分。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芬兰教师教育取得了诸多的成功,如成功招收了高素质的学生,成功培养了具有很好课堂管理技能和丰富知识的教师等,但仍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其中包括社会的快速变化和教育体系变化之间的不协调、不同机构体系间的缺乏合作、教师培训人员的低教学水平、教师自身的学习质量问题等,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育的质量,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绩效评估希望揭示阻碍教师专业成长的真正因素,寻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为国家培养卓越型教师。

二、芬兰教师绩效评估的内容

绩效,从字面上理解,即为业绩和效果、效率。若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某一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教师绩效评估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对教师的工作行为、工作结果进行评估,既包括教师教学过程评估,也包括教师教学工作结果的评估。绩效评估是整个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是绩效诊断、绩效改善与发展的基础,以往教师绩效管理实践中的低效问题通常是与评估的缺陷联系在一起,因而绩效评估要取得预期结果,首先就应全面地理解教师绩效评估的不同维度,建立好其中的指标体系。芬兰教师绩效评估是从多个层面理解教师绩效,其主要内容涉及三个层面:文化、社会和个人。

(一)文化层面

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在教师绩效评估中,文化层面主要指向于揭示怎样达到好的客观事实,以及识别一些主要障碍,从而得到良好的结果。绩效评估的重要任务是分析不同客观事物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应怎样根据未来要求去发展教育,特别是教师教育。评估时重点考查教师如下几种学习能力:(1)教师在学校里促进积极学习的能力;(2)教师课程发展的能力;(3)教师接受新信息技术的能力;(4)教师接受现代多媒体教育教学的能力;(5)教师在教育教学任务上的合作能力;(6)教师在学校生活中遇到和处理道德困境的能力;(7)教师促进跨文化学习的能力。

(二)社会层面

社会,意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根据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的观点,社会是指以合法的命令、与会者通过调节社会团体的成员资格,从而确保团结这个社会的概念,包括不同组织系统之间的关系。体制结构、行政管理、权力、控制,以及不同伙伴之间的合作都是在社会层面上分析利益的现象。在教师教育中,社会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关于教师教育独立、教师教育和教育系统管理之间关系的问题,还有很多公开的或隐藏的存在于教师教育和其他教育系统、参与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总之,从社会层面上来说,特别强调不同机构、团体的关系,甚至尝试通过不同种类群体的眼光去看待教师教育,所以教师绩效评估关注以下的一些内容:(1)教师教育机构的提升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提升有什么关系?或者说后者对前者有什么影响?(2)不同的伙伴(工作中的合作者、父母,地方社区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怎样看待教师教育的发展?(3)在教师教育中,怎样促进教师教育和不同参与者之间更好地合作?(4)教师教育中的性别平等是什么意思?

(三)个人层面

从个人层面上讲,尤其关注语言表达和肢体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能使教师参与到对过程的理解中去,从而达到维护自己身份的目的。随着近几年教育教学元知识的出现,教师们自身成长的过程变得更加重要。芬兰教师教育非常重视教师自身对职业的个人解释,也深刻关注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过程,比如教师职业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在教师绩效评估中,教师们必须在自己的专业中学着做一名学习者,学着用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看待自己的角色身份。同时教师是一项具有伦理道德的职业,而且是社会伦理道德的典范,所以教师诚信和责任心的发展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职前职后的教育中,都要去思考作为一个道德职业的教师怎样才能得到最好的支持。因此,个人层面的教师绩效评估包括以下两大主题:(1)教师教育如何支持教师的成长以及如何支持作为一个道德职业代表的教师身份认同?(2)作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教师的成长又将如何得到支持?

芬兰教师绩效评估的目标并不是扮演一个法官的角色,通过等级排列去指责教师教育机构或教师教育培训者,评估最重要的目标是激活不同群体、参与人之间建立更好的言语交流;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社会和人际关系学,更好地面对越来越充满不安的未来,以及帮助人们建立言语沟通和良好的伙伴关系。

三、芬兰教师绩效评估的实施

(一)设立专业化评估机构并强调各机构间的交流合作

芬兰教师绩效评估由专业机构负责,主要是两种机构:一是以大学为基础的全国教师教育发展委员会;二是国家教师教育评价委员会。评价机构分别从文化、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一些具体的评估指标,如文化层面包括教师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各种学习、适应、变化的能力,社会层面包括不同群体人员、机构的合作能力,个人层面包括教师的职业成长、教师自身的角色认同等。

此外,在教师绩效评估的实施过程中,特别强调各机构间的合作交流。这种合作需求在学术专业和教育部门、师范学校和教师教育部门、当地学校和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机构和地方社区之间都体现得很明显。教师绩效如何,需要通过不同群体的眼光去判断。当然每一机构或组织都有自己的结构、法规和控制机制,在沟通合作的过程中,不同系统需控制好时间表、课程、标准、班级或团体规模、学校和教师教育的物资资源等因素,协调好这些因素后,教师们才有可能在实践中使用他们在教师教育培训中学到的新方法、新技术。

(二)强调积极的教师工作文化

教师教育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能力,教师工作和学习的新方法,所以芬兰在教师绩效评估的实施中强调评估教师们的工作文化。一方面强调教师自身要主动学习,打破原来在学校里被动学习的习惯,克服由同行、学生、家长的消极态度所带来的各种障碍,养成指导自己学习的习惯,以及形成查询、制定和评估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这也正是他们从文化层面出发进行绩效评估所要考查的内容,如要求教师在学校里促进积极学习的能力,促进跨文化学习的能力等。另一方面强调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很大的支持,特别是学习方法上的支持,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所以评估过程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元认知的策略,即辅导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处理和使用学习材料,让他们学会学习。赫尔辛基大学的涅米(Niemi)教授就曾指出学生能否积极学习不一定取决于学生的年龄,他们的早期学习经验更重要。所以在教师绩效的评估上要考虑教师们的工作文化,教师需要努力促进师生间的主动积极学习,为学校学习风气的改变而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授的责任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引导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完成硕士论文本身,而是帮助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是在主动学习和工作,并帮助学生发现和充分利用智力资源以及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学习小组中合作伙伴的资源。

(三)评估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绩效评估并非为了分出优劣,给教师排等级,评估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芬兰做法中一个有效的途径是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树立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学生观、教学观。通过评估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所面临的价值冲突、不平等的现象以及社会的各种矛盾和紧张的局势,改变原有的教师角色,以一个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协调者的身份出现,支持和促进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教师要成功地扮演这些角色,必须做好更大的准备,履行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比如要和学校社区协作,与利益相关者(如父母)协作,与社区、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还要能够组织儿童、青少年的工作,指导他们探索不同的新事物等等。

芬兰评估经验中另一个有效的做法是培养研究型的教师,体现“以研究为本”的倾向,将研究性学习和教师教育融为一体。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是当今乃至未来教师基本素养的一部分。成为研究者,教师才能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反思,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智慧,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地促进教师的发展,培养出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芬兰小学教师的培养就非常注重研究方法和硕士论文的写作。研究方法的学习要求他们完成许多真实的研究项目,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查找和收集相关信息、数据的能力,并在研究中学会主动学习,内化研究者的态度,使研究与反思成为教师今后基本的生活态度或方式。

四、对我国教师教育工作的启示

芬兰的教师教育成绩卓著,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层次高、效能高,除了芬兰教师教育的成功大学化以外,更重要的是有与之配套的较为完善的教师绩效评估体系。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意味着我国也开始注意教师教育的质量问题,芬兰教师绩效评估的经验将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一)重视权威评估机构的建立与合作

借鉴芬兰设置专业机构的经验,我国教师教育也急需权威性的绩效评估机构来开展科学有效的评估工作。我国教育部已于2003年成立了“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为的是充分发挥专家在决策中的作用。但国家还应该设置教师绩效评估的机构,以进一步落实教育敦学工作。如一方面可以按照“国家一省一市一学校”的层级关系来设置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师教育发展委员会,重点探讨教师教育的任务及其实施状况,切实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育的质量。这种形式注重纵向联系与层级关系,利于任务布置,但横向的联系较少,人员构成较为单一。所以另一方面还可以设置同一层级上的权威性的教师教育评价委员会,“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如以地方高校为基础的教师评价委员会,又如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与地方高校、行政部门的人员共同组建的教师质量评价委员会等等,这种做法利于吸取不同专家人员的积极参与,从不同角度评估教师教育工作,体现文化、社会、个人不同层面的影响作用。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并非是特立独行的。各级各类的学校不能闭塞办学,学校培养目标的制订必须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学校的运营也需要和社会多个部门发生联系,并取得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大力支持。目前理顺各种关系、组建权威的社会评估机构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应打破以往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与地方高校互不往来、地方高校与地方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互为阵营的局面,从相互独立走向相互合作、相互服务,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各种职能。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征求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意见》的通知中也提到“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培育中介机构,发展浙江高等教育的社会评价能力”,比如通过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社会满意度的考核、深入地方各单位进行调研等等方式,建立健全教育评估机制,以及强化社会对学校的监督机制。

(二)完善教师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芬兰的教师绩效评估是从文化、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去构建有序的评估体系,注重多元文化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注重教师自觉性、对研究者态度的内化以及教师积极工作文化的形成,整个体系的具体内容都围绕教师教育能力的发展,且充分相信教师的潜力。所以说,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能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提高教育质量,但反之也将会大大打击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完善教师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是现今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

我国有研究者在实验基础上构建起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估的六个一级指标,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服务奉献、助人合作、教学效能、师生互动和教学价值,[12]这些指标既反映了教师工作的关系绩效,如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工作中的合作反思以及对教师角色的自觉内化;也反映了教师工怍的任务绩效,如教学效果、学生成绩、对学生的教育与指导、教师的科研等。任务绩效重视教师工作的结果,关系绩效重视教师工作的过程。

目前中小学校非常重视的就是对教师任务绩效的考核评估,过分强调教师教学科研的最后结果,却相对忽略教师关系绩效的评估,如教师教学中的互动、合作、反思的能力,学生问题处理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等等。这些指标虽不容易量化,但直接关系到教师文化氛围的形成,影响到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识、教师对自身工作幸福感概念的形成。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关系绩效对一个组织来说非常重要,它对任务绩效也会产生影响。所以芬兰经验告诉我们:不仅要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评估体系,更要注重教师积极工作文化氛围的构建,学校领导应相信教师、鼓励教师,从而促使教师自觉主动地投入教学科研、学生辅导与自我提升中去,充分体验教师角色的成功感。

(三)健全绩效评估制度,促进教师教育能力的全面提高

教师绩效评估制度是整个学校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种有力途径和手段,更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育能力的重要保障。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估失效的很大原因是评估制度不健全。有教师曾于2006年分析了中学教师绩效评估失效的制度因素,提出了我国教育行政集权制、校长负责制中的“人治”现象等严重制约着教师绩效评估的有效实施。据此,我们建议作如下的尝试改革:

1.学校公开绩效评估的有关政策文件,充分吸取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得到教师们的认可,评估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树立绩效评估的威信。

2.学校成立绩效评估小组,保证学生、同事、领导、家长及教师自身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每一位教师的绩效评估,克服绩效评估主体单一的弊端。

3.建立健全全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完善学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克服校长负责制中的“人治”现象,确保绩效评估中的稳定性,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投入可以获得相应的稳定收益,最终获得教师的信任与配合,发挥绩效评估的真正作用。

4.制订适合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目前比较有效的做法还是将教师绩效评估与职称评审结合起来,如评估结果处在前茅的教师,一律优先安排职务职称的聘任、晋级晋升、评优评先等等。如处在最后15%的教师不能参加该年的评优、评先、评骨干和职务职称的聘任等。具体可由学校根据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制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措施。绩效评估对教师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它仅是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要促进教师教育能力的全面提高。

优秀教师经验 篇2

一、读中提升,练就慧眼。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语文教师,不读书是难以想象的。每个月我都按照要求阅读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修养。并按时在工作室中上传学习体会和每月学习小结。

本学期,我重点阅读了康震解读唐宋八大家系列图书,为自己的诗词教学增加了内涵。

二、专题研究,形成特色。

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让自己的课堂成为一个磁力强大的磁场,吸引住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中我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数学仅凭课堂就能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相对而言不错的成绩。而语文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积累,阅读课外书籍,练习识字写字,所以很多学生对语文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使得语文成绩并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下功夫,一方面帮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难点,一方面增强语文教学的内涵,使得语文课堂更有魅力,让学生爱上语文这门学科。

我依托字理教学这一专题研究,发挥字理知识的优势,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利用诗词教学,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背诵经典,阅读经典,从而爱上语文。

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位称职的“红娘”,在学生和语文学科之间架起一座鹊桥,让学生和语文“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风情万种,进而深深地爱上语文。

三、及时总结,提升经验。

在教学中要用情用智,平时还要多用手用笔,要及时记下教学中的案例或反思,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避免出现同样的失误。善于用笔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

班主任优秀育人经验案例 篇3

班主任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寻找发现闪光点,引导他们学好各门功课,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下面我把积累的一些育人经验与大家交流。

一、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部分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忽视了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导致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比较优秀,但是合作意识不强,只考虑自己,不顾别人和集体,自私自利思想严重,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因此,班主任要加强这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因为八年级第二学期属于分化阶段,学生分化后,各班考试成绩参差不齐,为了让九年级各班开学初尽量有相同的起点,对学生进行了重新分班。分到我班的小华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之一,她的八年级地理、生物中考成绩达到了双A,数学、物理期末考成绩都在85分(满分100分)以上,语文、政治、历史成绩也不错,可惜英语成绩不太理想。

九年级以来,小华同学喜欢问数学、物理问题,并且一问到底,特别是有关这两科竞赛方面的题目,喜欢看竞赛方面的书籍。在英语课上,她容易思想开小差,甚至讲闲话、做小动作。晚上的自习课,小华同学做小动作、讲闲话次数较多,有时还会偷偷玩手机。小华同学纪律观念、集体荣誉感不强,对卫生打扫工作应付了事,合作意识比较薄弱。

有一次因为小华同学在自习课做小动作,高声大叫,我叫她到年段办公室谈话,她不去,私下里还对同学说:“我学习成绩那么好,班主任能把我怎样。”这是一种无视纪律、不尊重老师的表现,也是一种幼稚而又错误的想法。小华同学以为学习成绩好了,就可以我行我素,没有认识到政治思想表现的重要性,不知道评价标准是综合性的,而不是单一的。小华同学班集体荣誉感不强,没有认识到好的班风、学风是搞好学习的保证,没有认识到作为学校的一名学生就应该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错误地认为老师对她的管理和教育是在为难她、限制她的自由。对于她的违纪行为,我没有冲动地批评她,没有讽刺、挖苦她,也没有伤害她的自尊心,我知道单靠批评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因为刚开学不久的时候,我曾经批评过她三次,但效果不显著,几天之后她又会犯同样的错误。我要首先转变她的思想,使她取得进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多次耐心找她谈话,让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告诉她如何做才不会影响本班同学的课堂学习效率,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才有利于和谐相处。通过我多次耐心地引导,小华同学的思想表现有很大进步,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改正,英语课、自习课学习变得自觉了许多,学习方法不断改进,英语成绩有较大的进步。

二、相信学生能够改正缺点

我一直喜欢相信学生,我不想质疑这些稚气未脱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有一定坏习惯的学生并非一无是处。班主任要经常鼓励、帮助、引导有一定坏习惯的学生,让他们逐渐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运用赏识,选择相信,促进他们进步;用赞美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产生欣慰的内心体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动力。

林某同学七、八年级时纪律观念不强,经常迟到、旷课,并且喜欢上网玩游戏,这些我听其他老师说过。这学期他的病假很多,有时一周要请假三次,让我很怀疑。每次请假的借口都是身体不适,比如感冒发烧、头晕、肚子痛、脚痛,等等。我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他的身体状况,家长说他从小体质比较弱,于是我刚开始相信他生病了。而后愈演愈烈,我又一次打电话告知家长,家长不太在意,让我给他批假,我没有什么好说的。后来有一次,我要求他把医院看病的病历记录单带回来给我看看,这一次,他迟到了,而且没有医院的病历,只在药店买了一盒药,这样我更加确信他是去上网了,可是他不承认,理由说了一大堆,鉴于我也没有证据,只好作罢。导火索是2014年11月16日那天傍晚,他骗家长要去学校上课,结果没去学校,跑去上网,很晚才回家。这件事触怒了我,心想,这学生太糟糕了,于是我决定找他谈话,一定要弄清事实的真相。

第二天,我开门见山,直接问他昨天晚上去哪儿了,他告诉我他去同学家了。我把他怎样去同学家的,几点到的,几点离开,去之前做了什么,离开之后做了什么,问得很详细。他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承认昨天去上网玩游戏了,并把事情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再问之前请假有没有去上网时,他也承认请假大多数情况是为了去网吧玩游戏。接着,我开始和他谈话,历时两节课。开始时,问他是否喜欢以玩游戏为中心,上课睡觉或者发呆这种虚度年华的日子,他坦言不喜欢。我表扬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很大的一个进步。随后,我们聊天,谈学习方法,从中看到了他的悔改之意,我在心里暗想,总算没有浪费口舌。后来的几天,他的表现逐渐有了进步。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年段进行为期两天的统一考试,第一科语文考试十点结束,接着十点二十分开始考化学,但他考完语文后径直走出了校门(门卫没有发现),出去之后,下午开考前十多分钟才回到学校。我越想越生气,敢情前一段时间白浪费一番口舌了,于是我找他问清原因。还没等我问,他就直接承认他出去了,说他不知道还要再考一科,他听另一个班的一位同学说不用考了,便出去逛了一会儿,想买件圣诞礼物送给英语老师,后来没买着,就回家了。我问他有没有趁机去上网,他说没有。虽然他的行径很让人质疑,但是我还是选择相信他,我相信他不会拿老师当借口。我就既往不咎,又给了他一次机会,这个机会能够保护他的自尊心,让他体会到班主任尊重他、相信他,从而促进他自觉遵守班级公约和学校规章制度。

从后面的一段时间来看,他变得开朗了许多,课堂上专心了许多,作业变得认真,小组讨论也积极地参与,见到我也不会愁眉苦脸了。看来,我的心血没有白费,我感到很高兴。第二学期我还是一直关注他,经常找他谈心,并且告诉他老师相信你的进步一定会越来越大,使他感受到班主任一直在关心自己、相信自己,因此第二学期他的纪律观念进一步增强,不去网吧玩游戏了,学习变得自觉,学习成绩进步很明显。

三、寻找发现闪光点,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学校的每一个班级,或多或少总有后进生的存在。我负责的这个班级中后进生还不少,而且情况各不相同。这些后进生会严重影响班级育人效果,班主任在关心优生的同时,如何关心后进生,从而强化整个班级的育人效果呢?关心优生方面我相信所有班主任都做得很好,因为许多事情,只要班主任一指点,优生便能按要求做好;但后进生则不同,有些后进生,不仅思想表现不好,而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往往与众不同。对某个问题,尽管班主任早就指出,并多次强调,但他仍然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重复犯,把班主任的话当做耳边风,教育效果非常差。但这并不是说,后进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后进生也有自尊,他们的心里也有进步的愿望,他们同样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肯定,关键是看班主任的育人工作有没有做勤、做细。班主任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转化后进生,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开学的第一天,我班的钟某主动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好。但听同年级的一位老师说八年级时他上课经常不专心,作业很马虎,成绩非常差。观察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该同学的确如此。当然,他也有一些优点,比如,他比较热爱班级,乐意为班级做好事,坚持帮助值日生做好教室卫生保洁工作,有时他会主动帮助学习委员分发作业本,会主动把班里收集的废弃的矿泉水瓶搬到街上去卖,同时把卖到的钱积攒起来给班里买励志性的挂画。由于钟某乐于为班级服务,找他谈话时,我没有批评他作业完成得不好,也没有责备他上课讲闲话、做小动作,反而表扬他能够积极为班级做好事。我对他说:“你是好样的,你坚持帮助值日生搞好班级卫生保洁工作,使我们班的教室能够一直保持得干干净净,受到段长、领导的多次表扬。假如没有你坚持不懈地奉献,我们教室的卫生保洁工作就无法做得这么好;同样如果发作业本时你发到一半就不继续发了,有些同学就无法及时拿到作业本,是不是?老师希望你上课认真听讲、及时做好笔记,作业字迹工整、作业本保持整洁,你能做到吗?”他听了之后点了点头,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我知道他的心里已经接受了我的引导。过了一段时间,大部分科任教师反映他最近上课表现良好,作业书写虽然还不够工整,但比以前确实进步了一些。我抓住时机在班会课上表扬他,他受到表扬很高兴,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主动完成作业。后来,当我发现他的闪光点时,我会及时鼓励他;当我发现他的不足时,我会及时找他谈心。一个学期坚持下来,他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各科考试成绩都有很明显的进步,尤其是政治、历史两科有时还能考80多分。

总之,班主任育人工作细致繁琐。教育过程是师生的一个交心过程,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特征和家庭情况,选择恰当的沟通内容和方法。要像父母关爱子女那样理解和关心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及时发现他们心理上、身体上、思想上的变化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

参考文献:

[1]苗海英.谈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J].教学研究,2007,(3).

[2]李海洋.善待后进生——谈谈班主任工作的一点体会[J].科学大众,2007,(8).

[3]王永智.浅谈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艺术[J].新课程学习(上),2011,(7).

[4]韦启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研究[J].教育观察(中),2013,(3).

教育哲学引领教师超越经验 篇4

记者:不少人认为教育哲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这让很多中小学教师忽略自己这方面素养的提升, 对此您怎么看?

齐学红:就教育学与哲学的关系来看, 教育哲学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 但从其内容来看, 却是教育学的核心, 因为它回答了什么是教育以及应该怎样理解教育等核心问题。许多普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都习惯于将研究停留在经验和操作层面, 相对于学科教育而言, 他们比较缺乏理论高度的归纳, 有些甚至缺少基本的理论素养, 这些盲点都折射出教育哲学对一线教师的重要性。

记者:许多教师确实有想提高自身教育哲学素养的愿望, 但有些人总觉得部分内容太深奥, 或无法直接用于指导日常教学工作。请您提些建议, 让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地理解教育哲学。

齐学红:我认为, 学习教育哲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可能因为读了几本书就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教育哲学能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 让他们超越一般的经验层面;也能开阔教师的眼界, 加强思想的深度和高度, 起到教育引领的作用。就像学生练习写字之类的基本功一样, 学习教育哲学, 也是教师思维训练中最基本的部分, 它并不是单纯地追求怎样直接指导日常教学实践, 但思维的训练一旦达到质的飞跃, 就必然作用于教学实践。为什么有些教师看似有很强的教学能力, 但一到总结归纳时就会缺少条理性?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哲学、逻辑等思维训练, 可以说, 这不是加强任何学科教学能力就能够替代的。哲学是通识性的, 一线教师要学习教育哲学, 却不能把自己局限于教育哲学的范畴之中, 要阅读教育哲学, 但又不限于教育哲学, 才能够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无论是卡尔·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 还是陶行知的《陶行知文集》, 甚至是黑格尔的《小逻辑》, 都可以作为教师阅读的书籍。就像我们所熟悉的知名教育家杜威, 他谈教育哲学的观点是世界公认的, 但他也是将哲学放在整个社会系统和框架内来谈的。

记者:您能否通过举例来详细阐述教育哲学中的一些论点, 是如何对教师的实践行为起到借鉴作用的?

齐学红:其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卡尔·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一书, 我觉得其中就有两个很好的教育哲学论点。第一, 就是书中提到的对于教育的理解, 是人与人之间精神的交往, 尤其强调“遭遇”这一概念, 即“邂逅”“不期而遇”, 让人“茅塞顿开”。这就可以帮助教师理解教育的概念, 尤其注重教学实践中启发、启迪的作用。第二, 该书还强调, 在学校里发生的行为不都是教育行为, “教育”必须要和与它非常接近的另一个词———“训练”区别开来。雅斯贝尔斯认为“训练”既可以针对人, 也可以针对动物, 但“教育”却是人所独有的。如果老师们能理解这一点, 那么功利性的题海战术、填鸭式的灌输都会少很多。

记者:您觉得国内目前的师资培训中, 教育哲学相关方面的培训是否足够?国外在这方面做得如何?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齐学红:教育哲学方面的培训主要是为了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很多年来, 国内师资培训更侧重教师的专业素养, 比如怎样做班主任, 怎样与学生沟通, 怎样上好各门学科等, 这些其实都局限在操作技巧领域, 无法上升到人文素养的层面。因此, 说国内在教师人文素养培训上有所欠缺, 一点也不为过。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状况, 我认为与整个社会环境相关, 包括各大高校的师范教育, 都有过于看重功利性的一面, 而学生也总是将找到工作放在首位。在这种“需要什么学什么”的背景下, 师范教育就更加工具化、功利化了。反观国外, 教师的个人修养水平都很高, 从成长经历来说, 大学期间他们打下的基础就很深厚, 整个学习过程都在通识教育背景之下完成, 而不像国内这样在中学阶段就要文理分科;到了工作岗位上, 从小的习惯还在鼓励他们继续扩大阅读面, 国外教师对学术研究自我要求也很高, 即使是小学教师, 也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与国内尤其不同的是, 国外教师的研究课题都需要自己上网找资料, 自己出经费, 即使是参加学术会议, 教师也需自己去联系, 而不是像国内那样政府“埋单”。没有政府的“喂养”, 还能花如此大力气, 可见把“自我发展需要”作为学习动机, 是十分重要的。

优秀教师教学经验总结 篇5

1、吃透课本,熟悉教材。作为老师要对教材知识体系挖掘以求“深”,辩误以求“真”,考查以求“准”;对教材的内容的梳理系统以求“全”,创新以求“异”,对教材的教法以发散以求“活”,思维变化以求“新”,分析对比以求“博”。

2、网上收集或购买优秀教案,紧跟教材,研读经典,积极吸取卓越的教学经验。细细品味教案的精华,比较研读,既能感悟“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深刻内涵,又可以在教学中博采众长,使课堂融各家优点于一身,精彩每一瞬间。

3、多做题多领悟。作为教师不仅仅是掌握好学生教材的知识,教学还应该具有前瞻性,结合应试教育的需要,通过对广泛高考题目的不断练习与推敲,从历年考试规律中总结出课本知识的重难点与考点,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方向有着更加明确的把握。教师在不断地练习研读中,也更加深化了自身对教材的熟悉,从泛读到精读,彻底地吃透教材,才可以在这基本上才可以融合自身的授课特点进行创新与提升。

二、教师师范技能的准备工作

1、坚持微格训练,追求自然教态教姿。长期坚持微格训练,通过不断自我观摩与旁人监督批评,纠正自身有扼教态自然的动作,从内在到外表上更加接近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从内到外完成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2、网上广泛搜罗优秀教师讲课视频,从更加爱形象的教学视频中感受教师的礼仪与敎态。

3、加强三笔字与普通话练习。积极地掌握作为教师最基本的技能。不仅要使自身内在的知识水平让人认可,亦要让自己内在的输出更有艺术,更规范,更让人信服,那么加强自身的写与说的技能就是更加迫切了。

每天坚持默写字帖与多看普通话教学视频使我技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不仅如此,我还就是从自身的生活习惯中融入了练习成分,从以前的看无声新闻到现在的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新闻,这一步步的观摩练习也使我正一步步地蜕变成一名真正的教师。

三、教师班主任工作准备

收集班主任实战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创新与改造。班主任工作的是注重实践经验而非空洞理论。因此,吸收过去名家的班主任经验就显得十分必须与迫切,并可以结合自己在学校社团中的工作实践经验,获得更大的提升。

上一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下一篇:离线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