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好公文的技巧

2024-11-29

谈写好公文的技巧(精选7篇)

谈写好公文的技巧 篇1

谈写好公文的技巧

古人说文无定法。作为公文写作来说,虽无定法,却有无形的规范和规律。根据实际工作体验,本人认为公文写作有许多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这也是写好公文必需把握住的。

1、切实领会好领导意图

公文是为领导活动服务的,是领导者从事行政领导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因而能否真正领会好领导意图,是决定公文写作是否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系统储备素材和观点

拥有充分的素材是撰写好公文的基础。写文章实际上是对素材的归纳、消化、加工和升华的过程。储备素材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要有众多的文本材料,另一个就是平时多注意思考,进而形成有独特见解的观点群。

撰稿注意双层思维

所谓双层思维就是在文章特别是那些常用公文运用的写作方法。第一层是指首先考虑安排结构、选择素材,也就是按照内容的要求着眼于“搭架子”的构思、谋篇。第二层就是基本柜架通过后再围绕表达主题。在语言、逻辑方面进行“精炼”,挖掘中心思想,在文章撰写中按这两层次运行,提出一个较细纲目,形成基本雏形,然后再从观点、论述、事例修辞等方面进行逻辑、系统地加工。这样做,往往可以节省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其原因很简单,授命写作不是个人说了算,而是领导意见决定文稿成功与否,这样会经常出现与领导要求不符的情况。如果所有的.精力时间都用上,也难得一次就通过。再着说,精力无重点地使用,不利于思考和提高构思的效果,本身就不利于提高通过率。当然对一些简短和非常熟悉的文章应潇洒一气哈成,效果也会很好。

2、努力深化公文主题

公文的主题,是通过载体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明确意图、基本意见,是行政目的和行文目的的具体体现。有些文种的公文明显地呈现着旨意性、直白性、具体性,并不存在多少深化主题问题。但也有许多公文确实需要深化主题。所谓公文主题的深化,就是主题向纵深层次性发展,呈现出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由残缺到完整的态势。

3、语言使用要得当

不同文种的语言特色是不同的:指挥性公文(如指示、意见、命令)的语言,应色彩庄重;知照性公文(如通报、公告)的语言,应通俗具体;报请性公文(如请示、邀请)的语言,应恭谨明确;法规性公文(如条例、条令)的语言,应简约规整;提要性公文(如会议纪要)的语言,应概括凝练。总之,语言使用要得当。

4、注意事项

公文中要讲求语气的使用艺术,合理使用好语气非常重要。语气用得好,能使文字材料充分表达行文主题,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机关文字工作中,人们常常由于语气使用不合理,使公文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用好语法语气应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语气基调。语气基调指整个文章语气基本特征。其方法:一是根据文种格式确定基调。二是根据对象确定基调。三是根据事物的重要程度确定基调。(2)注意语气搭配。语气的搭配是指在文章段落中各种语气的使用结构。一是根据表达的主题确定语气搭配。二是根据行文方向确定语气搭配。三是根据重要观点确定语气搭配。(3)把握语气变化。主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强制与说服相结合,使读者(听者)达到自觉执行的效果。二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给读者(听者)客观真实的感受效果。三是说理与启发相结合,给读者(听者)亲切可信的影响效果。另外,讲话稿要符合讲话人惯用的语气。要根据公文写作的需要和讲话人的思维习惯、讲话习惯、表达方式习惯去写作,去思考。

谈写好公文的技巧 篇2

一、认真审清题意

题目是作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题眼,它是写作时关键的第一步。

1.标题破释法——细找题眼

题眼是文章着力表现的内容,是确定一篇文章主旨的依据。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如果题目 是一个单 句,题眼常在 谓语部分,如《他又笑了》,谓语部分的“又笑了”是写作题的题眼,写作的重点就在于写出“他”笑的原因。

(2)如果题目是一个短 语,“题眼”通常是 表示修饰限制的那个词。如《美丽的校园》中,题眼就是“美丽”,写作的重点就在于“美丽”之处,写作的素材均围绕“美丽”来组织。

(3)如果写作的题目是一个词,如《蜡烛》《青竹》“题眼”就是物体,或者它的象征意义,写作的重点就该是描绘出这个物体的特征或由此展开适当的想象,以揭示作文的主旨。

2.标题揣度法——设疑题眼

看到写作标题后,进行思维扩展,提出一系 列的疑问,例如《迷人的秋夜》这个题目,可抓住“迷人”两字深入思考,层层设疑:秋夜为什么迷人?那夜发生 了哪件感人的事?出现了什么美妙的意境?主要的场面怎样?事件为什么发生在秋夜?这样围绕题目,层层发问,渐渐深入,就为构思、选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用心斟酌材料

古人说:“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意思 是说写文 章要言之有物,这个“物”就是构成文章的材料,是一篇文章的物质基础,文章的中心思想要靠这个“物”来表现。

1.发散思维法——拓展材料

所谓发散思维,是一种不拘泥于传 统题材或 见解,面朝着多方面的思考,挖掘出新的立意来深刻地揭示主题的思维方式。用发散思维的方法进行选材,所选出的材料具有新意,别出心裁。有一年中考作文,以“压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很多学生用了顺向思维写了学习上的压力、生活中的压力、心理压力等,只有一位学生立意新,选材巧,写了一篇题为《压力锅》的说明文,独树一帜,得到专家的好评,这种用发散思维的立意既符合原题要求,又具有新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小见大法——延伸材料

所谓的以小见大法,就是精心地选取能够深刻表现主题的平凡生活小事,来表现重大的主题,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选择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能反映出社会中某些本质方面的小事。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写“我”在日本求医认识恩师藤野的过程。作者截取了生活中的几个片段,再现了老师的伟大人格。作者把这平凡的小事放在这样的背景中叙述,从平凡的小事中揭示了特殊的意义,给人一种出奇制胜之感。

三、新颖巧妙的构思

构思是实现作者从生活素材的感性认识到理性 认识,再到表述成文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它显示出作者对社会敏锐的洞察力,对材料深刻的挖掘力,对生活内容高度的概括力。因此,构思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章内容的成败与优劣。

1.欲扬先抑法

欲扬先抑,是文学创作最常用的写 作构思之 一,就是先做些退让,让文章中的人物退到贬抑的位置。然后再通过某些事情带来形势的陡转,尽力褒扬,也就是以退为进。“扬”是作者 真正的意 图,“抑”是为“扬”蓄势的,加强对比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柳暗花明法

所谓的柳暗花明法就是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开始按着顺向思维处理材料、组织材料,紧接着由于主旨的需要,峰回路转,骤然出现新的局面或新的情 境。这样的构思,令人回味,含蓄悠远,使得中心更鲜明。

摘要:不会写作,写作难,是当今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从审题、选材、构思三方面探索写作技巧,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浅谈写好汉字的技法 篇3

一、执笔方法

初学写字,执笔最为重要,一旦错误,很难改正,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指头在上面紧紧捏住笔杆,中指的指甲左跟部在内侧抵住笔杆,笔杆上端斜靠在虎口处,无名指和小指弯曲依次放在中指下方加强抵住的力量,这样五指齐力握笔,手掌自然空虚,执笔坚固,不致乱动。一般四个手指的力量就足够了,也可用小指支撑桌面悬笔,增强书写的灵活性和速度。

二、用笔方法

用笔的方法,也叫笔法,笔法不同,写出来的笔画、形态也有差异。毛笔书写讲究笔法,其实钢笔书写也不例外,懂笔法才能写好字。汉字的基本笔画有八种,所有的汉字都是这八种笔画的组合体,不管写什么字,都是每一种笔画在起笔、行笔、收笔这三个阶段中进行重复运动。所以,教学生写字就要从基本的笔画开始指导训练,一定要学会怎么起笔、行笔、收笔,要学会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接、笔画的运动等技术,不断地锤炼,做到娴熟,达到熟练书写的程度。

1、点法

点分左点、右点和长点。右点从左上轻轻顺锋起笔,向右下顿笔稍驻提笔回收,先轻后重,外形上尖下圆,如“言、文”字;左点只是方向相反,如“性、小”字;长点笔画稍长,笔法和右点相同,如“女、食”字。

2、横法

横有短横和长横。順锋起笔,略顿向右上微斜行笔,短横较短,收笔不明显,如“二、三”等字;长横行笔,且走且按,逐渐加粗,快到横画末端处向右下顿一下略成圆点,再向左提笔回收,如“上、下”字。所有汉字凡横画都向右上斜行,斜中求平。

3、竖法

竖有短竖、垂露竖、悬针竖三种。起笔先顿略驻同右点,再提笔下行,短竖较短,收笔不明显,如“而、坚”字;垂露竖往下行笔时要注意轻和稳,回锋略顿,末端成尖圆角,如“行、村”字;悬针竖往下行笔由重到轻,略长,提笔出尖成锐式,如“中、郭”字。

4折法

折有横折、竖折和撇折三种。横折起笔同横画,向右上微斜行笔,到转折处略驻顿笔露出棱角,再向下行笔至末端收笔,如“国、园”字;竖折起笔同竖画,向下行笔至转折处略微顿笔,折笔右行,如果是一个字的主笔收笔同横画,并且要略长,如“匹、匡”字,如果非主笔没有明显收笔之意,如“山、幽”字;撇折起笔同右点,折处略顿,快速提笔出锋成尖角状,如“去、云”字。

5、钩法

钩有横钩、竖钩、弧钩、斜钩、卧钩、竖弯钩六种。横钩如长横,只是在横的末端略顿提笔向左下出锋成尖角状,如“完、官”字;竖钩同垂露竖,只是在垂露竖末端处顿笔,向左上轻快出锋成尖角状,如“事、周”字;弧钩写法同竖钩,只是背略拱,如“狼、家”字;斜钩起笔同右点,渐向右下轻稳行笔,显得有力,收笔处略顿向上挑出,如“戈、钱”字;卧钩斜捺起笔随即转向右行笔,收笔处略顿向中上挑出,短而有力,如“心”字;竖弯钩运笔过程分三段,右点起笔,由重到轻,至弯处圆转不要出现棱角,再向右行笔,且走且按,笔画由细变粗,收笔略顿往上挑出,弯钩如果在一个字的下部,就要写地略宽一些,有稳托之意,如“也、鬼”字,如果在一个字的右边,就该稍窄一些,如“乳、轧”字。

6、提法

提画有提、竖提、撇折三种。单笔出现叫提,从左上向右下稍顿起笔,提笔向右上出锋成尖角状,如“刁、求”字,和竖画组合叫竖提,起笔同提,在竖画末端略驻稍顿,提笔向右上出锋成尖角状,如“民、切”字,和撇组合叫撇折,笔法同竖提,如“纹、允”字。

7、撇法

撇有平撇、斜撇和竖撇三种。平撇,右点起笔,向左平平出锋,形如短横,如“受、重”字;斜撇,右点起笔,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出锋,稳健有力,如“金、全”字;竖撇,上端如竖,右点起笔,向下行笔,且行且提,徐徐向左下出锋成尖状,如“月、周”字。

8、捺法

捺有斜捺和平捺两种。斜捺,顺锋轻轻落笔,徐徐向右下行笔,且走且按,笔画由细变粗,捺脚处顿笔出锋,如“大、人”字;平捺,顺锋起笔,先右上行,随即轻转向右下行笔,且走且按,捺脚处顿笔出锋,趋于平势,如“之、边、走”字。

三、突出主笔

主笔是每个汉字当中最主要也是最突出的一笔,一个字中主笔突出了,字的整体内部就有了主次、有了管领、有了节奏、有了美感,也就能使重心平稳了。字的体势有纵有横,纵势强的字多以竖画、竖钩为主笔,所处的部位往往是字的垂中线,起着扛起全字的支撑作用,要写得着实有力,如“弟、中”字的竖画,“掌、小”的竖钩。横势强的字多以横画、撇画、捺画为主笔,所处的部位往往是字的顶盖、横腰、底托。以横画为主笔的字,书写时横画相对要长,以求平稳。顶横作主笔,突出以上盖下,如“万、百”字,中横作主笔,以显横梁作用,“十、方”字,下横作主笔,突出上托之力,如“鱼、至”字。撇画作主笔,写时要长,方显平稳,竖撇如“厂、原”字,斜撇如“省、少”字。捺画作主笔以平捺和斜捺居多,斜捺向右下伸展以支撑左部,如“汉、议”字,平捺在字的底部,要注意粗重,向右伸展托住上部,如“边、近、走”字。有的字主笔可能不止一个笔画,我们通常是以承担全字重心的笔画、或是众画所向的传神之笔为全字的核心主笔,但相比较而言,两者之间仍有主次,一般横竖同为主笔较多,写时横竖画都要拉得长而有力,如“下、牛、十、年”字。也有以撇捺同为主笔的字,如果在上部,应写的大些,粗重些,左右张开像屋顶覆盖下面,如“金、全、公、分”字,如果在下部,应左右分开像人的两条腿,力量均衡,以下撑上,以求平稳,如“夫、史、穴”字。

四、相同笔画的变化

有些字有两三个相同笔画或部件,书写时,稍作变化可以避免笔画雷同,体现参差之美。一字中横画并列的,书写应上横略短,下横略长,长短得宜,如“三、二”字;一字中有三撇者,应使三撇长短及其角度各异,如“彤、参、须”字;一字中有二捺者,主笔要伸展,非主笔宜用长点,主笔在下的,如“途、逾”字,主笔在上的,如“奏、食”字;一字中有两竖者,左竖写成垂露竖,右竖写成悬针竖。

如何写好公文 篇4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人类社会快步走向信息时代的今天,公文在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处理公务、沟通信息、联系事务、传达企业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文的写作也正在从旧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什么是公文?

所谓公文,它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它是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处理公务而按规定格式制作的书面材料。公文的种类主要包括:命令、议案、决定、公告、通告、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在各类企业中,所指的公文一般为商务公文,主要分为介绍报告、请示、会议纪要、工作计划要点、公司及产品介绍、信函、讲话稿、可行性报告、工作总结、市场调查报告、说明等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大体同一般文章的写作方式相似,但是由于公文在性质、作用上及其写作要求上的不同,拟写时也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公文的拟写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明确发文主旨

任何一份公文都是根据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来拟写的。因此,在动笔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发文的主旨,即发文的主题与目的,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文件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比如相关工作的改善,主要提出目前情况怎样?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方式、需协助事项;再如请求事项,拟请上级机关答复或解决问题等。

2、根据文件内容,准备采用什么文种?比如,汇报工作情况,是写专题报告还是写情况简报;针对下级来文所反映的问题,是写一个指示或复函,还是一个带规定性质的通知等。

3、明确文件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还是向有关单位推广、介绍经验;是给领导、有关部门人员阅读,还是向全体人员进行传达。

4、明确发文的具体要求。例如,是要求对方了解,还是要求对方答复,是供收文机关贯彻执行,还是参照执行、研究参考、征求意见等。

总之,发文必须明确采取什么方式,主要阐述哪些问题,具体要达到什么目的,只有对这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落笔起草。

二、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

发文的目的和主题明确之后,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搜集材料和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当然,这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并不是拟写每一份公文都要进行这一步工作。例如,拟写一份简短的通知、公告,一般来说不需要专门做搜集材料和调查研究工作,在明确发文主旨之后,稍加考虑就可以提笔写作了。但对于问题较为复杂,还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归纳;如拟订篇幅较长的文件,拟订工作计划、进行工作总结、起草规章、条例、拟写工作指示等,往往都需要搜集有关材料和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工作。

怎样为拟写公文搜集材料和进行调查研究呢?一是收集和阅读有关的文字材料;二是到实际当中搜集活材料。例如,要草拟本部门的工作计划,首先需要查阅去年的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以及参考有关先进企业的同类工作计划等,还要研究本部门今年所面临的形势,今年的中心任务上级要求等。

总之,收集材料及调查研究,是一个酝酿的过程,是为了掌握全面的、大量的素材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然后经过分析思考产生一个认识的飞跃。

三、拟出提纲,安排结构

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草拟出一个写作提纲。提纲是所要拟写的文件的内容要点,把它的主要框架勾画出来,以便正式动笔之前,对全篇做到通盘安排、胸有成竹,使写作进展顺利,尽量避免半途返工。

提纲的详略,可以根据文件的具体情况和个人的习惯、写作的熟练程度而定。篇幅不长的文件,可以大致安排一下文件的结构,先写什么问题,依次再写什么问题,主要分几层意思等。篇幅较长、比较重要的文件,往往需要拟出比较详细的提纲,包括文件共分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又分作几个问题,各个大小问题的题目和要点及使用什么具体材料说明等。提纲的文字不需要很多,也不需要在文字上推敲。当然,需要集体讨论或送给领导审阅的提纲除外。

拟写提纲是一个很重要的构思过程,文件的基本观点,可以召集相关人员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和修改,使提纲日益完善。由两人以上分工合写的文件,更需要共同研究写作提纲,以免发生前后重复、脱节或相互矛盾的现象。

四、落笔起草、拟写正文

结构安排好后,要按照要求所列顺序,开宗明义、紧扣主题、拟写正文。写作中注意两点:

1、要观点鲜明,用材得当。也就是说要用观点来统帅材料,使材料来为观点服务。用材料要能说明问题,做到材料与观点一。

在写作当中,要注意明确观点,用语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词不达意,似是而非。如果观点不明,令人不知所云。有些文件,只讲观点没有实际材料,就会使人感到抽象空洞、缺乏依据,不易信服。而只罗列材料没有鲜明的观点,则会使人弄不清要说明什么问题,不了解发文的意图,特别是情况汇报、工作汇报介绍。

2、要语句简练,交代清楚。拟写文件既要尽量节省用字、缩短篇幅、简洁通顺,又要注意交代的问题清楚明了。

五、反复检查,认真修改

如何写好公文[最终版] 篇5

写好公文有什么‚窍门‛,这是办公室人员常常遇到的问题。个人认为,找‚窍门‛并非为了偷懒,实际上这是对做好这一项事的谋略问题,也就是借助他人的经验和教训,寻找规律性的东西,不再毫无头绪地去从头盲目探索。写好公文的‚诀窍‛,就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多学、多想、多练,即选准目标、勤学苦练,坚韧不拔、不懈探索。

公文该怎样写?有些人一写文章就落入用什么形式,采用什么格式、构思什么结构的怪圈,实际上这是一个误会。文章应该有一种形式,但决定文章怎样写的根本要素是内容,而不是形式。公文无非是一个载体,载的内容不同因而载的方法也应不同。评价公文写得好不好,主要看行文目的和内容反映得好不好,有没有真知灼见,有没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而不是锦绣般的文字。目前我院中很多公文的弊病多出在:内容空,篇幅长,论述乱,抄袭多。有的文章结构、形式很漂亮气派、词句用得很好,但什么事也没阐明,给人看完后感觉很茫然、一无所得,不能唤起新的启示,这也难以说是一篇好的公文。总之,写好公文关键于内容好,能够准确无误于表现出行文目的,有真知灼见,给送达对象以指引、启迪和遵循。

古人说文无定法。作为公文写作来说,虽无定法,却有无形的规范和规律,这也是写好公文必需把握住的。

一、切实领会好领导意图 公文是为领导活动服务的,是领导者从事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因而能否真正领会好领导意图,是决定公文写作是否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公文写作与领导意图的关系

公文是公务文书不同于一般性文章,必须体现出‚公务‛的特征和内涵。公务活动特征是层级领导,要体现层级负责的原则,即行文的目的和要求必须符合领导的意图,最终由领导拍板定论。换一句话来说,公文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

公文写作一般讲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职守写作,另一种是授命写作。所谓职守写作,即干什么工作写什么公文,是本职工作中所必需记录、表达、传递公文写作,因而是带有局部性和例行性,公文涉及内容的跨度较小。职守写作,写作者最熟悉本职业务工作情况和特点,储备的素材比较集中,专业性较强,文种和格式相对集中,同时由于领导意图平日都以批示和口头的方式给予传达,并且由领导亲自签发,相对来讲写作难度小一些,一般容易被领导认可。

授命写作,也就是‚命题作文‛,就是写作者虽不具体从事某项工作,但领导安排要求承担该项工作的写作任务。公文中的领导讲话稿、工作报告、工作意见、会议发言等等,以及领导交办的其它写作任务都属于授命写作。授命写作的内容往往带有全局性、综合性、指导性和思想性。除了要把握好前面所讲五个写 作要点外,非常需要体现领导的意图,运用领导者的思维方式,符合领导者平日的讲话习惯和风格。不可人云亦云,没有主见;但也决不可固执已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领导意图之上,写进公文之中。

(二)怎样领会领导意图

应当明确的是,领会领导意图并不等于领会领导个人意图,而是领会领导群体工作意图,但也不可排除领导者个人独有的思想观点和某些言语。领会领导意图有多种途径,主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学习好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重要规划,了解每个时期突出强调的方针政策。

二是主动了解一个时期上级领导拟安排的工作重点、工作原则、工作要求、工作措施,掌握领导层的活动意向和动态。

三是积极参与领导参加的活动,与领导常谈论一些问题,了解领导者思考的热点问题。

四是直接具体领受领导指示,最好是当面征询领导者对一些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有关解决措施,对一些模糊问题予以澄清。这样会避免写出文稿后作大的改动,甚至推倒重来。

(三)熟悉领导者的领导习惯

这里所要讲的并不是习惯的好坏问题,是讲话者自身一些特有的东西。许多公文,特别是讲话和报告类的文字材料,由于是领导者亲自讲,因而要根据个人的思维习惯、讲话习惯写作,使 文稿与讲话者的特征基本吻合起来,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要通过听、谈、议、读等渠道,从领导者讲话中了解个人的特点,然后再将这些特点反映到公文中去。否则,文与人的习惯特征不统一,领导者和听众都会产生一种陌生感或不习惯的感觉,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熟悉领导的思维和讲话习惯并不难,只要留心亲耳仔细听几次领导者脱稿讲话,就会熟悉基本特征,再琢磨分析一下,一般都会适应。

二、系统储备素材和观点

拥有充分的素材是撰写好公文的基础。写文章实际上是对素材的归纳、消化、加工和升华的过程。储备素材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要有众多的文本材料,另一个就是平时多注意思考,进而形成有独特见解的观点群。

(一)平时注意收集分析材料

公文写作决不可凭主观想象,而是要建立在充分素材的基础上。素材是公文写作的基础,如同搞建筑一样,必须有水泥钢筋、木石砖瓦等建筑材料。要注意‚备料‛一定要充裕,‚材料‛要包括思想观点,特别是一些带战略性的思想。收集材料主要有三个途径。

1、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现实材料。特别是写‚讲话稿‛、‚意见‛、‚规划‛时特别需要这样的依据。通过调查取得的第一手材料往往具体生动,真实可靠,印象深,感受深。2、广开材源,积累第二手材料。即收集一些与所写公文有关事物的变革情况,以便分析其发展变化,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有见解的观点。报纸、文件、会议材料,信息、简报等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材料等等,都可及时记下来,分门别类,积累起来,用时非常方便。

3、有备无患,储备基础材料。积累一些与公文写作有关的公文,包括法律、规章、政策、文件、讲话、纪要等,甚至收集一些古今中外的精辟议论,作为形成公文观点和进行综合分析的依据,或直接引证所用。

调查、收集、积累材料有三忌。一忌凭兴趣出发,要从工作需要、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需要出发。二忌听风就是雨,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凭想当然办事。三忌实用主义地调查收集材料。总之调查积累材料,要靠勤看、勤问、勤想,一要广,二要实。这样可使你的材料库和思想库变得充实。

(二)注意加强对材料的系统分析

公文写作选材用料关键在分析。材料反映的情况是错综复杂的,往往真假相间,精粗并存,表里难分,彼此相关,必须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改造。

一是分析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举例来说,事物之间有因果关系,或然关系、平行关系、隶属关系、对抗关系等等,弄错了这些关系,就不能写出服人的报告、讲话及其他文件,甚而会闹出笑话。二是分析所掌握材料的典型性,即在某种范围内的普遍 意义,要善于分析材料的代表性和价值。三是分析材料的真伪。四是分析材料的内在价值、分量、意义。分析材料最要的是要发现新情况、新问题,能把萌芽的东西迅速准确地抓住。古人讲‚见微而知著‛。必须善于从常人不以为然的现象中发现有重大价值的东西,要善于从表象看到实质,从个别看到一般,从平凡发现伟大,从现在预见未来。在这个意义上说,要敢于‚标新立异‛。

总之,学会分析材料才能学会识别材料,在平常中发现不平常。

(三)系统思索储蓄观点

好文章要有真知灼见,那就要在思想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形成观点群并有较强的逻辑线索之下才能形成。历史上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相当的思想积累、生活积累、感性积累,观念积累之下,经过提炼加工完成的。例如作家的成名作、代表作,就是作者在充分的积累和加工条件下写成的。

写文章不能就事论事,要把理性与现实结合起来。有了材料,不能堆砌,而要虚实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无实,空洞无据,不能服人,更不能具体生动地感人;无虚,就事论事,就没有浓度,不能发人深思,启迪人的智慧。选材用材得当才能避免‚空‛和‚长‛的问题。

所谓储备观点,就是讲要注意积累一些有战略性的思想,有备无患,需则用之。这样在写文章时,就可以在分析、选择、提炼材料的基础上以逻辑思维为经,以事实叙述加必要的形象描述 为纬,织出美的绫罗绸缎来。否则现学现卖、现想现卖都不会搞好文字工作。

观点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付出相当的努力才能有提高。在这个问题上幻想一劳永逸和立竿见影都是不可能的。一些同志写作公文往往摆不脱抄公文的困扰,东拼西凑,通篇都是从概念到概念,内容空泛,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现象往往要经过一个过程才能克服。就需要在实际中经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探索,学会调查研究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材料,学会如何去综合和概括,有敏锐的观察力。当然也要加强其他方面的修养锻炼。

储备观点关键要能抓住抓准问题。抓问题是指抓一个时期有反映价值的情况。能不能写出有意义、有分量的文章,首先看问题抓得准不准。问题抓得准,抓在点子上,抓在要害上,抓在火候上,文章就有了生命力,写的文字差一些也不要紧,那只是个修改、补充问题了。反之,问题抓不准,文字写得再好,精雕细刻,也不能用。

抓题目一定要思想解放,敢于思索,富有创新精神。当今需要在坚持大原则前提下,勇于创新,提出并写出别人没写出的问题,提出并写出人人心中有而笔下无的东西,写出别人欲言而又未言的东西。横量一个文字工作者水平的标准有三点:别人没想到的你写出来了,为上;别人想到但没说出来而你写出来了,为 7 中;别人想到并说出来了而你又说出来的,为下。由此可见抓问题对提高文字水平十分重要。

三、撰稿注意双层思维

所谓双层思维就是在文章特别是那些常用公文运用的写作方法。第一层是指首先考虑安排结构、选择素材,也就是按照内容的要求着眼于‚搭架子‛的构思、谋篇。第二层就是基本柜架通过后再围绕表达主题。在语言、逻辑方面进行‚精炼‛,挖掘中心思想,在文章撰写中按这两层次运行,提出一个较细纲目,形成基本雏形,然后再从观点、论述、事例修辞等方面进行逻辑、系统地加工。这样做,往往可以节省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一)设计好文章结构

围绕主题设计结构是起草文稿的重要方略。一个写作任务下来,撰写者首先应当在这方面下功夫,不能一见任务就作战术考虑,马上钻到具体材料的遣词造句的技术工作中去。文件起草,首先是从宏观上考虑,如同盖房子先要有设计,有骨架一样。报告起草常常见的大返工,往往出在内容及主体结构上。

结构就是言之有序,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即构思、谋篇。安排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四个字:不板不乱。意即不死板,不杂乱。具体要求有四:一是纲目清楚,思路贯通;二是层次清晰,段落完整;三是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四是开头明快,结尾有力。

安排结构要考虑到以下四点:第一、全面考虑阐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第二、层次段落要围绕主旨,按照表现事物本质和特征的需要来安排。第三、条理清楚,方便表述,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便于阅读、领会和接受。第四、各部分、各层次之间有正确、严密的逻辑和照应关系,通篇浑然一体。

尽管公文种类繁多,但基本结构形式并不复杂。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纵向结构,有递进式、时序式、倒悬式等。二是横向结构:一、二、三、四,平排开来。三是纵横结合结构,象前纵后横,纵横交叉等,长篇公文多采取这种办法。如要写一篇年度工作总结,前半部分按时间顺序概述一下工作情况,后半部分提炼出几条工作经验,横向排列开来,此种写法就是‚前纵后横‛。

通常情况下,层次段落的安排,取决于观点及观点间的联系,而主次则决定着详略和先后。布局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列书面提纲。提纲是详是略,应根据公文内容需要和作者的行文习惯而定。诸如大型会议上的领导同志讲话之类,提纲应尽可能列得细一些,甚至可以细到每段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阐明什么问题以及精彩的阐述语言等。二是打腹稿。虽没布局成文,但中心有个轮廓勾画,短一些、急一些的公文多采取这种办法。

(二)雕琢好文章品质

文章在写作过程中,要在‚精于战略‛的同时也要‚娴于战术‛。写作时要尽可能的排除干扰,一气呵成,以保持旺盛的写作激情和完整连续的思路。而当文章草就之后,则须一丝不苟、字斟句酌地搞好修改。有人说:‚一成文章半成改‛,有的甚至说‚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修改文章在写作中非常重要。

1、深入发掘主题。修改的重点是十六个字:深化主题,增删材料,调整结构,润色文字。第一,深化主题,既有在原来意义上的发掘和深化,也有特殊情况下的主题改换。尤其要注意看主题是否符合上级精神,领导意图和本地实际。第二,改动材料。累赘的,要删剪;不足的,要增补;过细的要浓缩;观点与材料脱节的,要调整或改换。第三,调整结构。凡是层次段落不清楚,连结不紧凑交待不明白、开头结尾不连贯的,都在修改、调整之列。第四,润色语言。一是消肿,将多余的段、词、句、字删掉;二是改动不合语法、不贴切的词句和不妥当的提法,修补句子的残缺成份;三是选择更优的表达方式,或对原来的语言进行加工润色。

修改有基本方法:一是读改法。自读自改或一人读大家改,在读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随笔修改。尤其是领导同志的讲话,采取这种办法最好。二是冷处理。文稿拟就之后,暂时搁置一旁,冷静地思索一番,或阅读一些相关的材料,然后再拿出来修改,往往可以发现其中的毛病。三是集体会诊。稿子写成之后,请熟悉文字或相关业务的同志共同讨论,集思广益,一起修改,这样可以打破个人能力的局限性或认识上的偏执。时间和条件允许,可以发征求意见稿,在较大范围内修改。四是求助高手。可请领导或文字经验丰富的同志帮助修改。在修改时最忌讳的是保守残 缺、固执已见,怕别人对自己的文章挑剔、修改。应当懂得,若想在写文章方面有长进,就必需要反复修改,尤其要乐于让别人修改自己的文章。

2、认真搞好修辞。公文修辞的基本要求是四个字:简(不罗嗦),切(不空泛),明(鲜明),尽(无遗漏)。换句话说,就是实现语言表述的准确、鲜明、生动、简练。修辞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消极修辞,一个是积极修辞。公文写作与文艺创作不同,文艺创作主要是采用形象思维方式,而公文写作主要是采用逻辑思维方式,因而公文写作消极修辞是基本的,积极修辞是争取运用的。消极修辞的主要方法,一是锤炼词语,二是选用恰当句式,使公文看起来和谐,用起来准确,听起来悦耳。积极修辞主要用描述、替代、引导、变形、排比的方式,使公文生动,增强感染力。如把引进外资和技术比作‚借水行舟、借鸡生蛋、借梯上楼‛,把部门协作比作‚大合唱‛。采用积极修辞时,夸张的方法要慎用,‚双关语‛要禁用。公文写作注意语言既要用准、用活,还要用响。一篇公文中,如果有几句叫得响的语言,往往大增其色,甚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

使用公文语言,要注意词义概念的准确,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别;要区分事物的不同分寸、大小、轻重,比如说一个村庄、企业不可讲‚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个基层领导同志不可能‚作了 重要批示‛;要注意感情色彩的不同,贺信、慰问信的语言格调就应该热烈,讣告、悼词的语言格调就应该深沉;要用好模糊与周密、全称与特称,在特别情况下,模糊语言往往是最准确、周密的语言,如‚取得了一定成绩‛、‚尚有不小差距‛之类,比用量化概念要准确、贴切得多;还要准确具体表述时间、数字,公文中的年、月、日,是不应简略的。

3、注重改良文风。要写好文章,必须注意文风。我们所提倡的文风,至少要有这样几条:一要实事求是;二要言之有物;三要逻辑严谨;四要鲜明生动;五要简洁朴实。当前文风中的突出问题是‚假、大、空、瘪、长‛,其中长是最多见的,可以说是久治不逾的顽症。文章不可长,否则,重要的东西就被淹没了,冲淡了,切切不可害怕人家看不懂而反来复去地说。使文章简练的最好的办法有两条:一是使主题集中,一文一事;二是除靴去帽,开门见山。

四、努力深化公文主题

公文的主题,是通过载体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明确意图、基本意见,是行政目的和行文目的的具体体现。有些文种的公文明显地呈现着旨意性、直白性、具体性,并不存在多少深化主题问题。但也有许多公文确实需要深化主题。所谓公文主题的深化,就是主题向纵深层次性发展,呈现出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由残缺到完整的态势。

(一)公文深化主题的重点 1、深化领导意图。公文的主题是制发主体行为意志的体现,承载着领导班子旨意的传达。剖析并表现领导意图对表达行文目的有积极作用。领导意图最初表现的形式的比较复杂的。有的十分明确,有的仅是个倾向,有的比较零碎,个别情况下还有意见分歧的态势。因此,对其要进行提炼、深化处理,形成一个正确的旨意。

2、对客观事物的再认识。公文主题是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支持、丰富和完善的。各种材料与主题内在联系的关联度高低,对表现主题有很大影响。材料是客观事物现象反映的一种客观搜集。不同的材料,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反映也不同。一般来说,材料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规律常常是蕴含在深层次里。事物的本质最能揭示主题。因此对材料要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注意向深处开掘,尽量挖掘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

3、政策策略的具体完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策略思想,一般通过会议或纲领性文件下发,贯彻到各级组织和各地区。但路线的贯彻离不开具体问题、具体事件、具体政策。公文深化主题,必须紧紧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揭示在具体问题、具体事件上的意义。

(二)主题深化的方法

主题确立以后要讲究深度,即立意要高。务虚,就要把话说在点子上,一针见血;讲实,就要把怎么办说清楚,拿过来就能干,有操作性,切忌在半空里论过来、议过去,主题散而不清。要学会敏锐察觉发现问题,尖锐、鲜明地提出问题;深刻全面分析问题,立足本质剖析问题;标本兼治提出措施,正确合理解决问题。

五、语言使用要得当

不同文种的语言特色是不同的:指挥性公文(如指示、意见、命令)的语言,应色彩庄重;知照性公文(如通报、公告)的语言,应通俗具体;报请性公文(如请示、邀请)的语言,应恭谨明确;法规性公文(如条例、条令)的语言,应简约规整;提要性公文(如会议纪要)的语言,应概括凝练。总之,语言使用要得当。

(一)词法

公文写作,在遵守写作一般选词规律的同时,重点是掌握好下列修辞方法。

1、敬词。为了适应上行、平行文的意境需要,公文写作中应当注重敬词的使用。所谓敬词,即表示尊敬的词语。敬词多用于公文主文尾或开端,如‚请‛、‚贵‛、‚遵照‛、‚呈‛、‚报请‛、‚谨呈‛、‚为荷‛等。

2、雅语。公文要求在公文写作中尽可能使用雅语,不用俗语,这是公务活动的严肃性在公文中的体现。所谓雅语,即比较典雅的书面语。在雅语的具体运用上应注意,要用规范化的书面语不用口语,即是用雅语,有的典雅词语如‚夫人‛、‚先生‛ 14 之类,除因礼仪、引用等特殊需要,一般情况下不使用。一些文言词语虽然文字简明、含意深刻,但要酌情使用。

3、强调语。公文中的主张、意见、要求部分,常常大量用强调语作为每一部分的开始词。所谓强调语,即带有强调口气的词语,多是一些能愿动词,例如‚要‛、‚必须‛、‚务必‛、‚坚决‛、‚严加‛、‚禁止‛、‚不准‛、‚严禁‛等。

4、进解。对前边使用了一个词,接着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这种解释的目的或是赋以新意,或是拓宽其含意。进解方法,在前词与后解之间或是使用‚就是‛,或用‚即‛,或用‚也就是说‛等。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给读者一个完整的概念和更加准确、清晰的印象,有利于防止歧义。

5、警语。公文写作中为了做到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当多使用一些警语。警语在公文中运用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格言为特征的警语。如‚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等。二是以成语为特征的警语。‚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为政清廉‛等。三是以比喻、歇后等辞格为特征的警语。如‚夹紧尾巴做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等。

6、换字。它也是在公文写作中较多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所谓换字,就是为了语言表达的准确、形象、明快,将比较固定的一具词语中的某一个字临时加以更换。如‚与其说他向前看,倒不如说他向‘钱’看‛。可见换字可使语言很有说服力,铿锵有力,十分生动,形象逼真。

(二)句法

切实掌握公文写作中的常用句式及其特征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公文写作的时效性,而且可以把公文写得言简意赅、鲜明生动。公文句式的修辞,除遵守一般写作句式修辞规律外,还要按照公文写作的特殊要求,突出自身的句法特征。常用句法有以下几种:

1、以‚为‛、‚为了‛做句首,以直接说明目的为特征的句式。为了把行文目的准确、简明的表达出来,便于受文方理解和掌握,常用以介词‚为‛、‚为了‛做句首,并且直接讲行文目的句式。说明上又分为两种方法:一是在‚为‛、‚为了‛的后面直接写出目的、对象、内容。二是先叙述所提出公务活动中的问题,尔后在‚为‛、‚为了‛的后面用‚此‛、‚这一问题‛以此说明为什么要行文。如‚为此,特布告如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作如下通知。‛这样做可以使文字简洁明快。

2、以‚数词‛为特征的浓缩句式。为了言简的需要,在公文写作中常对一些内容特定的长句,通过附以数词手法,进行高度浓缩,使之言简意赅。比如,把党的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再如‚两个转变‛,‚三改三加强‛等。浓缩句式要借助于数词或数量词。采用这种修辞方法,应当注意切勿为浓缩而浓缩,使句意难懂,甚至带来歧义。

3、以‚综合‛为特征的综说句式。使用综说句可以使公文达到简洁、精干的修辞效果。所谓综说句,即把几个并列成分联 结在一起,由句中的一个相同意思的成分综合成句的一种句式。这种句式一般分作两种情形:一是综合修辞在前,并列成份在后。如把‚实现干部革命化,实现干部知识化,实现干部专业化,实现干部年轻化‛,综合为‚实现干部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二是并列成份在前,综合修辞在后。这种用法前句多用虚拟语气,如‚只要×××,只要×××,只要×××,就要×××‛,可见不仅节省文字,而且铿锵有力。

4、以‚将‛为特征的宾提句式。一些批转、转发性通知及载运总结、计划、调查报告等非法定公文时所用的法定公文(即文件头),通常在开头起笔处采用这种句式。这种句式会使语言刚劲有力。比如:‚现将《×××××××》发给你们,请认真办理。‛‚现将《××××××》送上,请审示。‛

5、以‚是‛、‚妥‛为特征的重后句式。公文中请示的结语,基本上采用重后句式。所谓‚重后‛,是指一句话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含意,一个为‚虚‛,一个为‚实‛,而且‚虚意‛位前,‚实意‛在后。例如‚是否可行,请批示‛、‚当否,请批示‛。前半句是‚虚意‛,是作者本心不愿看到的。后半句为‚实意‛,是作者的真正意图。请示的结尾采用重后修辞,不仅文字精炼,而且,体现了作者的肯定性要求与工作的严肃性。

6、以‚强调语‛为首做特征的祈使句式。下行文中常用的祈使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带有命令语气以示肯定的句式。如‚必须×××‛、‚要×××‛、‚坚决×××‛、‚严格×× ×‛等,其中处于句首的‚必须‛、‚要‛、‚坚决‛、‚严格‛均属强调性词语。另一类是带有禁止语气以示否定的句式,如‚不准×××‛、‚严禁×××‛、‚禁止×××‛、‚打击×××‛等,它们大都是冠以‚禁止‛、‚制止‛、‚严禁‛、‚不准‛、‚不得‛等强调意义词语,以示庄重、严格。一些强调词语在祈使句中运用,能进一步加强祈使句的强调语势,给人一种必须照办,不得有误的感觉,这与下行文‚令行禁止‛的风格与意境密切吻合。

7、以‚了‛为特征的陈述句式。公文中的陈述句有其运用特点,一般在一些类似于‚解决‛、‚完成‛、‚锻炼‛、‚推动‛、‚开展‛、‚巩固‛、‚克服‛、‚取得‛等动词的后面加助词‚了‛字,直接表示事情的完成时态,下面带宾语,形成一种完成了某一工作、任务,解决了某一问题、困难,取得了某一成绩、进展等时态的动宾句式。公文中采用以‚了‛为特征的陈述句式,有利于把话说的直接、简短、明快,这与公文写作‚开门见山‛、‚直来直去‛的意境是紧密相关的。

(三)语气

一般说来,日常所用语气种类繁多,但使用于我院公文的并不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命令语气、指教语气、定义语气、说明语气或称介绍语气、论述语气、陈述语气等等。行政公文的语法语气不同,给人的内在感受也大相径庭。

1、祈使(命令)语气。这种语气是由上级或领导者对下提出一种不得违背、必须遵循执行的语言气势。这种语气更能够体现出权力的强制性和约束性。恰如其时其地用一些命令式语气,可以提高感召力,体现出政治权力的力量。但命令式语气使用不当,例如场合不当、层级不当、比例不当等,都容易在下级中产生一定的心理抵触因素。

2、指教语气。指教语气是老者对少年,上级对下级常用的一种启发教导式的言辞。这种语气有着启发人、教导人、引导人去做某些事情的鼓动力。但指教语气的用场受讲授者和接受者的制约很大,用不好容易产生负作用。

3、定义语气。定义语气一般用于教科书中,之所以在此列出,是因为把某些概念和定义用在公文中常常起到强化人注意力作用,在一种比较客观平等的气氛中,引导人们的思路,向要表达的方向逻辑延伸。这种语气是一种学识多和经验多的表达形式,有一定的征服力,往往可以体现出讲话者处于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层次,强化讲话者的威望。这种语气在理性表达时效果较好,但使用过多会让文章呆板。

4、说明语气。说明语气给人们的感受不是强制性的,但却有潜在的让人接受的作用,也就是在平静之中有着潜在的征服作用。它能让人在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某些观点和看待问题的态度。同时,说明式语气也会给人谦虚的印象。

5、论述语气。论述语气在公文中,特别是在领导人的讲话中常常使用。这种语气看似是对某一论点进行全面的论述,但在我院公文中应用,目的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是为了沟通,因而论述式语气的用途往往是说服人,但论述语气过浓,会使文章呆板,没有灵气。

写材料人日常_如何写好党政公文 篇6

健身。现在想来,这一点确实非常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熬夜的本钱。试想,在连续加班几宿后,面对高密度的任务,面对高强度的压力,可能还有领导高分贝的声音,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哪能支撑得住啊。这里的走不是散步或漫步,而是快走,最好是甩开手臂快走,这样能最大限度增加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他还给算了一下,一万步快走大概是四五十分钟,晚上如果加班没时间,可以选择在中午,也可分开两次,但不宜拆分过多,不然就没什么效果了。

看齐。研读习总书记讲话。这是核心日程之一。对习总书记的讲话要做到随到随学,及时看齐。主要是学三个方面内容:学思想观点。对重要的观点要悉心领会,不一定记得非常精准,但核心的思想一定要把握准、领悟透,能够比较熟练地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学经典语句。他基本是每天背记三到五句,不求多只求准,因为写材料中要引用,所以字句不能记混了。学朴实文风。对讲话如何用问题导向来破题,怎样展开观点陈述,都要认真揣摩、学习借鉴。基于此,我们在群文件里已经单设中央精神文件夹,定期更新习总书记公开讲话,希望大家及时学习。总的来说,一周最少要精读一到两篇讲话。

充电。他每天重点学几类资料。一是中央文件,主要是掌握党和国家的重大部署和大项工作,把握好方向。二是法规制度,主要包括工作上的法规依据以及关于党员干部自身的纪律要求,掌握做好工作的依据和原则。三是党政要论,主要是学习党报评论,他是放在中午休息的时候学。四是经验材料,这个比较意外,主要是从各单位好材料中汲取经验。由于每天工作节奏很快,只能是做到干中学、学中干,但一定要坚持,尤其中央文件如果传阅时没时间看,要备注下来等有时间专门学习。

练笔。虽然长期浸润在文字写作中,但他也不忘平时写一些自己的文字。无论是对中央精神的感悟,还是对基层问题的反思,无论是平时工作的梳理,还是个人生活的体悟,有感而发,提笔而就。很多好的观点和文字,并不是在任务压在头上,材料顶在跟前的时候蹦出来的,而是在平时的不断练笔中积累的,这样也避免了临时抱佛脚的仓促。我们多次倡导大家用好群这个平台,把每一次投稿评比的机会当成练笔的契机,这段时间有不少笔友都迈出了第一步,值得鼓励。现在主要是提纲,以后我们还要拓展到观点阐述甚至全文,一样大家积尺寸之功,我们坚信一定会有所成有所得。

浅谈写好考试作文的几点建议 篇7

诚然, 写作水平的提高, 是不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它需要大量的材料积累, 细致入微地观察, 不断地练笔, 总之, 是须下苦功夫的。但是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术, 在考试当中, 取得较高的作文分数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对写好考试作文的几点建议。

考试作文与我们平时的作文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它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因此, 要想在各部分全面开花, 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其次, 它的读者主要是阅卷老师, 把阅卷教师吸引住了, 打动了, 分数自然也就上了。那么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把阅卷老师吸引住呢?我想关键在于以下两点:

一、恰当安排好文章的结构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文章的结构形式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及其内部联系。这是安排文章结构形式的一个基本原则。安排材料要有逻辑性, 要能揭示出客观事物的本质, 使人感到真实可信。一般说来, 记叙文写人状物, 应与时间、空间以及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描述事件则应按照其发生、发展、高潮、结尾的过程来安排结构;议论文、科技论文等一般应按照对事物的认识规律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根据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确定结构方式, 把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文章才能顺“理”成“章”, 有条不紊, 从而准确地反映出客观事物的本来满目。

文章结构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表现主题。因此, 哪些内容先说, 哪些内容为主, 哪些内容为宾;哪些只做概括的叙述, 哪些内容要做具体的描写;哪些地方叙述, 哪些地方一轮;怎样安排层次和段落, 怎样过渡和照应等, 都要服从并服务于主题的需要。

文章的体才多种多样, 不同体裁的文章反映生活的角度、容量和表现方式等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 安排文章结构时要因文而异、量体裁衣, 即所谓“设文之体有常, 变文之数无方”。一般来讲, 记叙文偏重于记事写人, 往往根据任务活动和事件发展的过程来安排线索, 故其结构表现为线索分明、连贯、完整;议论文主要是运用概念, 判断进行推理, 一般按问题的内部规律和内在联系来布局, 故其结构表现为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说明文着重于解说客观事物, 阐明抽象事理, 一般按事物、事理的性质、特征、功能来谋篇, 故其结构表现为纲举目张, 井然有序。

对文章结构的具体要求是:严谨自然, 组织有序, 完整统一, 匀称饱满, 首尾圆合, 形式和谐, 通篇一贯。

二、写好文章的靠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它们的位置特殊, 因而有着特殊的功用。开头是要给作文找到一个较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又是定下“基调”的所有。高尔基说:“最难得是开头, 也就是第一句。就像在音乐中一样, 第一句可以给整篇作品顶一个调子, 通常要浪费很长时间去寻找它。”开头是文章给读者的第一印象, 如果新颖别致, 就能抓住读者, 使读者急于读下去;否则, 读者也会因而失之交臂。结尾时文章总的归结和收束, 它的艺术表心啊功能较之开头更要强一些。一篇文章, 纵令开头美妙至极, 然而不能善终, 收尾无力或成败笔, 则等于“为山九仞, 功亏一篑”。相反, 起句平平, 而结尾精彩, 则使读者难忘“临去秋波那一转也”。俗话说的号:“编筐编篓, 重在收口;描龙画风, 难在点睛”。不少文章的结尾指出往往是文章的题眼所在。结尾如果奇巧、精彩, 就能使读者感到饶有余味, 印象深刻。

我国古代文章历来讲究文章的开头和几位, 在这方面的论述很多, 如: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 卒章显其志。”陶宗仪说:“乔梦符既博学多能, 以乐府称, 常云:‘作乐府亦有法, 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 中要浩荡, 结要响亮。”谢榛也说:“凡起句当如爆竹, 骤响易彻;结句当如庄重啊, 清音有余。”这都是他们深有体会的经验之谈。

上一篇:我是小小男子汉小学作文下一篇:难忘的一天叙事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