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的结构技巧(精选9篇)
公文的结构技巧 篇1
公文结构是对公文内容的各个部分的编织和安排, 是拟制者思路的体现, 是公文内容的骨骼。一份好的公文, 应该是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结合, 内容与结构的和谐统一。
一、根据文体模式。
在写作时, 要根据文体的基本模式去布局。确定所写公文分几个部分, 根据军用公文的特点, 一般情况, 请示分两个部分, 请示的事项和理由;通知分三个部分, 依据、事项和要求;通报也是三个部分, 情况、原因和措施;计划是目标、措施和步骤;通令是情况、决定和号召;工作总结是五个部分, 概述、成绩、问题、经验和打算。在实际工作中, 要针对具体情况, 灵活运用。
二、遵循逻辑思路。
逻辑思路就是公文内容的内在联系。通常情况, 公文要回答四个问题:是什么, 回答事物性质状态等;怎么样, 回答事物的情形如何;为什么, 回答事物原因和目的;怎么办, 回答如何办 (处) 理事物。一般情况, 公文当中主要有以下内容:情况、特点、问题回答的是什么;成绩、收获、做法回答的是怎么样;原因、经验、教训回答的是为什么;措施、希望、要求、号召等回答的是怎么办。所要提及的是, 是什么要讲清, 怎么样要讲实, 为什么要讲透, 怎么办要讲明。公文写作当中要不断回答这四个问题。
逻辑构思回答的几个问题, 要讲究顺序, 但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 即可从“为什么”进入, 然后再阐明“是什么, 怎么办”, 如, 通知, 依据 (为什么) , 事项 (是什么) , 要求 (怎么办) 。也可以先说“是什么”, 再说“为什么”, 和“怎么办”, 例如, 通报, 情况 (是什么) , 原因 (为什么) , 措施 (怎么办) 。再如, 总结讲话, 先讲成绩收获 (怎么样) , 再讲经验教训 (为什么) , 最后再讲今后打算 (怎么办) 。应针对不同文种确定, 要符合人们的习惯。
逻辑构思回答的几个问题还要讲究重点, 这几个问题不能三一三十一, 而要根据内容的不同要求, 有所侧重。如果是经验材料, 怎么样要讲实, 为什么要讲深讲透, 少讲是什么和怎么办。如果是通报, 多讲是什么, 精讲为什么和怎么办。逻辑构思是分层次的, 不仅大的部分按照是什么, 怎么样, 怎么办, 为什么去思考, 而且阐述问题、区分层次和语言表述也要按照这几个部分构思, 层层深入, 步步为营, 稳扎稳打。
三、依照观点需要。
观点在先, 材料和说理在后, 这是写公文的一个特点, 而观点的安排常用的方法有: (1) 并列式结构。当需要若干个分论点来论证中心论点时, 我们可以采用让分论点平行并列的方法来安排公文的结构, 各分论点之间呈平行并列的关系。 (2) 递进式结构。当论证观点需要层层剖析时, 可采用递进式结构。所谓递进式结构, 就是下一部分内容比上一部分更深一层、更进一步。 (3) 分、总式与综合式结构。有的军用公文可以先分述分论点, 最后得出结论, 即总观点。这样的文章结构呈分、总式。有的军用公文是先提出总论点, 然后列举各个分论点分别加以论证。这样的文章结构为总、分式结构。有的文章则可以采用上述两种结构形式的综合, 即总———分———总式结构。此外, 在分中可以采用并列式或递进式结构, 在总———分———总中又可以贯穿逻辑思路。无论采用何种手法都是由文章的内容决定的。
四、着眼于表述的方便。
为求文章内容表述的方便, 其常用的方法有: (1) 段落加段落式。用自然分段法一段一段地组合公文。 (2) 分部分加序码式。即开头, 一、二、三、四……结尾。 (3) 由小标题统领式。即每部分用一个小标题。总之, 一切以方便于内容的表达为准。 (4) 综合式写法。序号、标题、段落都采用。
五、巧于过渡照应。
过渡是指公文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粘合、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联系以及上下文之间的接转等。其方法有: (1) 用段落来粘合。 (2) 用句子来联系。 (3) 用词语来接转。过渡的目的是承上启下, 把上下文联系起来, 使文章逻辑严密, 结构严谨, 连贯顺畅。照应是指文章中的内容彼此关照和呼应。
照应是使公文逻辑严密的又一种方法。可分为明暗两种类型, 前者如首尾呼应, 同一论点多次出现等。例如毛泽东同志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 开头提到“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 在列举了十一种之后, 文章写道:“还可以列举一些, 主要有这十一种。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这就与开头的“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相照应了。暗的呼应是指文中非表面重复的内容上的呼应。
结构应注意事项:
一是要有全局在胸的观念。不把握全局, 想到哪写到哪, 思路不畅, 前后矛盾, 重点不突出, 内容不深入, 既费时间, 又无质量。因此, 写公文前, 首先要反复思考, 立定格局, 整体在胸, 然后即可一气呵成。这样看起来是慢, 实际上是快, 避免了“十步九回头”, 同时, 也可以理顺公文的层次关系, 使材料体现观点, 观点服从主题。
二是要注意思维的条理性。要处理好开端与结局、原因结果、正面反面、好的差的、主要次要、主观客观、轻重、缓急、大小、先后、远近之间的关系, 全面综合考虑, 不要顾此失彼, 自相矛盾。
三是要有写提纲的习惯。提纲是公文的要点、层次、结构。要把公文写得严谨妥贴, 在动笔前拟写提纲是个好办法。拟写提纲分四步:第一, 归类材料, 确定取舍, 分清轻重。第二, 概括观点, 从具体材料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形成比具体材料更高层次的理性认识。第三, 调理顺序, 确定层次、结构。第四, 修改补充, 对以上各点再统观全局, 仔细斟酌推敲, 使提纲进一步充实、完善。
公文的结构技巧 篇2
发文日期是以文生效的起始时间,年月日须完整,年份不得略写,如1991年不得写成91年。发文日期一般以机关领导人签发日期为准;会议通过文件以会议通过日期为准;一般性例行公文如通知、函等以实际发出日期为准;法规性以公文的批准日期为准,或公文最后专门规定生效、执行日期,如“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发文日期写在公文末尾、发文机关下面,并稍向右错开。
7. 抄报、抄送
抄报、抄送单位是指协助承办或需要了解公文内容的有关单位。上行文列为抄报,平行、下行文列为抄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必须避免滥抄滥报,但也要防止漏抄漏报,以免工作脱节,影响协调。
抄报、抄送单位名称列于公文末页下端。为了整齐美观,文尾的报、送单位,印刷单位,印发时间,一般均用两条线段隔开,文件份数印在最后。
8. 文件版头
正式公文一般都有统一规格,标明发文机关的专用版头。版头以套红大字印上“××××(机关名称)文件”,下加一条红线,中缀红五星。公布性文件,如公告等通常不用版头。
9. 公文附件
附属公文正文的材料叫公文附件。它是公文的补充说明或参考材料,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每份公文都有附件。
公文附件应在正文之后,发文机关之前注明附件名称全称和件数,不可略写成“附件如文”或“附件×件”。
10. 机密等级
公文内容涉及国家机密时,应根据机密程度,分别注明“绝密”、“机密”、“秘密”等字样。划分机密等级力求准确,宽了,造成失 密,严了,妨碍工作开展。
密级的位置,通常放在公文标题左上方醒目位置。密级不同,公文递送方式也不同。
机密公文还要按份数编号,如“编号000××”或“No.000××”,印在文件版头左上方,以便查对,清退。
11. 缓急程度
缓急程度是公文送达和办理时限的要求,有“急件”、“紧急”、“特急”三种。标明缓急程度是为了引起特别注意,保证公文时效和紧急工作的及时处理。
缓急程度的书写位置没统一要求,为了醒目,常写在标题或编号的左侧或放在版头的右上角。有时缓急程度不单独标出,而是放在标题中的公文种类前面,如“国务院关于控制各单位上年结余存款的紧急通知”。
12. 阅读范围
上级机关对下级发文,根据工作需要和机密程度,有些公文还要注明发送和阅读范围。阅读范围通常写在发文日期之下,抄报、抄送单位之上偏左的位置,并加括号,如“(此件发至县、团级)”。
公文的结构技巧 篇3
关键词:文书处理,公文传阅,功能与价值,原则与特点,技巧性
本文将从公文传阅的功能与价值, 有序性、及时性和安全性的原则与特点及如何灵活掌握公文传阅的技巧等三个方面, 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公文传阅的功能与价值
公文传阅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重要途径之一。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的有关大政方针和命令指示, 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通过公文传阅来实现的。一些急事、紧事、要事, 大多通过公文传阅进行指示落实, 一旦传晚、传错、丢失, 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公文传阅, 追求“流水式”批示效应, 领导成员和有关部门依次阅文, 然后把批示 (意见) 内容集中起来才能形成民主决策。而且公文传阅是领导之间交流认识、统一思想的过程, 通过公文传阅互相通气, 交换看法, 可以避免对一切问题产生歧义, 有助于领导之间取得共识。并可以实现公文处理过程的完整记录, 形成准确的文书档案。
二、公文传阅的原则与特点
在公文传阅过程中, 文书人员要准确把握, 灵活掌握其有序性、及时性和安全性的原则和特点, 切忌机械地、教条主义地、僵化地传阅。
公文传阅, 顺序很重要。在公文传阅过程中, 对于所有的公文, 文书一般先送办公室主任阅读、把关, 然后送其他需要阅读的对象。这里又有一般程序和特殊程序之分, 一般程序是, 阅件一般先传主要领导后传主管领导, 再传其他领导和有关部门;办件则应先传主管领导, 一方面有利于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意见, 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执行者按照主管领导的批示意见进行落实。公文传阅的特殊程序是, 紧急公文, 专送公文和需要某位领导直接阅批的公文, 应按照先办后传, 急用者先阅, 跳跃式传阅等方式处理。
公文传阅的时效性很强, 快速和及时是公文传阅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保证公文及时传阅呢?一是取送及时。收到文件后, 马上进行清点、登记、分发, 保证公文传阅的顺畅。二是适当调整阅读顺序。有些文件传阅范围很广, 需要很多领导和部门阅知, 如果始终按一个固定顺序传阅, 遇上领导外出开会或办事, 定会影响传阅的时间和进度。因此, 不失时机地适当调整一下传阅顺序, 便可加快公文传阅的进度。三是承办部门优先阅文。有的文件要某个或某几个部门承办, 并且时效要求较强, 如果等所有的领导都阅定后再送给部门阅处, 势必耽误部门办理。主要领导阅后, 即可给承办部门阅办, 然后接着送其他领导传阅。四是掌握领导阅文规律。捕捉时机送阅文件, 也可根据领导阅文快慢, 适当掌握领导每次阅文数量, 这样, 就能避免公文的延误、堆积。
公文传阅要注意安全性原则。保证安全是公文传阅的内在要求。这里安全指的是杜绝文件的遗失和密件的泄密。怎样才能有效地把握住公文传阅的安全性原则呢?一是要建立文件的登记、接收制度。登记簿上注有文件号、送阅部门、接收人、接收时间、退回时间、备注等栏目。这样既做到了心中有数, 避免了盲目传阅, 一旦出现文件遗失的情况, 既便于查询, 也便于确定责任。二是杜绝文件横传, 公文传阅应以文书部门为中点进行传阅, 不允许抛开文书人员在应阅人之间横传, 以免传阅文件进行失控、遗失。三是公文传阅要由专人负责到底, 其他人员包括办公室主任都不得代行其职。四是严格按照阅文范围和领导确定范围组织传阅, 既不能随意扩大, 也不能随意缩小。五是设置密级文件夹。封面贴有“密件:标志, 提醒领导不要带出办公室阅文, 密级文件即阅即退, 没有阅完的也要暂时收回, 以保证公文传阅的安全保密。
三、公文传阅有一定的技巧
公文传阅不是简单的蛮干、乱干, 还需要一定的方法与技巧, 如果文书人员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 就能取得最佳的传阅效果。
公文呈送要把好时间关。要求文书人员必须掌握领导的工作规律、工作动态和作息时间, 一般要选择领导不在的时间。这样, 既惊动不了领导, 又让你有时间做一下文件的整理工作。给领导呈送公文, 还要进一步考虑到领导的最佳精神状态。这需要文书人员细心, 时时处处为领导考虑, 做一个合格的文书。
公文摆放顺序把握好轻重缓急。给领导送文件, 还要注意一下公文的摆放顺序问题。一般是按文件内容的重要程度, 将最重要的文件放在上面, 依次类推。对于文件是否重要的判断, 需要文书人员先阅读一下文件的具体内容, 将那些与本单位有直接关系的文件放在最上面, 而那些关系不大, 甚至没有多大关系的文件放在最后。
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掌握传阅顺序。虽然文件传阅有一定的顺序, 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掌握。比如:领导的传阅顺序;如果遇有一领导外出, 要及时将文件传给下一位领导, 待这位领导回来后, 再补传, 如果后面的领导有批示意见, 还要传给前面的领导阅知, 如果文件的内容比较具体, 应先给分管的领导传阅, 其他的领导再延续阅知。如果涉及到具体部门办理时, 应先给这些部门办理, 再呈送给领导阅知。
公文写作技巧-如何快速起草公文 篇4
公文是实用文,是为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处理具体事务而撰写的。而问题的解决、事务的处理又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因此,公文写作有严格的时限要求,其价值和作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时效性上。有的公文在领导研究决定后就需要立即起草成文,交付使用;有的则要求在工作过程中制作,与工作同步进行,工作结束,公文也要完成。所以,公文写作任务常常来得急,要求处理也快,这就要求公文写作者要掌握快速成文技巧,争取一稿成功。
以往人们对公文快速写作大都局限于从结构模式方面进行研究,视角狭窄,成果较为粗浅。本文试图从更为广阔的视角进行审视、研究,力求厘清影响公文快速写作的相关因素,并在公文写作思路和结构模式的联系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留心搜集资料,善于参考借用
资料的积累、储备是快写的基础。如果平时没有各种写作资料的充足积累和储备,遇到公文应急写作就难免会有“无米下锅”的尴尬。所以,作为经常性的公文撰稿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就应有意识地注意搜集和积累相关资料,做搜集资料的有心人,有备而无患。平时要留心各种事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凡是与公文写作有关的事情和问题都要想一想。记下来。工作中经手的各种文件、会议记录、报表、总结、计划、报刊等文字资料都要注意保存,不要随意丢弃。这样日积月累,就能搜集到许多有用的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建立适于自己使用的资料库,一旦有了写作任务,马上就能派上大用场。有些资料需要根据新的写作语境进行概括、重组,有的资料则可以直接取而用之。另外,旧资料还可以帮助、启发写作者疏通写作思路,安排结构布局和进行语言表述。
当然,公文写作只靠平时积累的资料是不够的,还应该辅之以写时搜集。但平时积累是基础、是保障,没有平时积累,公文快写是行不通的。
二明确行文目的,确立公文主旨
行文目的,即公文的制发意图。公文应实际工作的需要而制发,是为解决现实问题,为“做事”而写的,有明确的目的性。行文目的是公文写作的动力因素,表现在文本中就形成了公文的主旨,它决定和制约着公文写作的方方面面,是公文快速生成的第一要素。因此,公文写作之初,首先第一步工作就是要明确行文目的,确立公文主旨,弄清楚为什么要写这篇公文?写给谁?写这篇公文究竟是要做什么事?只有明确了这三个问题,才好下笔行文。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行文目的和公文主旨的具体内涵。如果主旨含糊、目的不明确就仓促行文,结果不是写不下去就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欲速而不达。
公文写作大多都是领导授意,文秘人员执笔,领导意图是形成公文主旨的原创因素。因此“明确行文目的,确立公文主旨”,就要善于领会领导意图。领导在布置写作任务时,要认真聆听,最好能边听边记,有不明确的问题要当场请教,要善于领会和把握领导讲话的重点、要点,以便顺利形成主旨。此外,确立公文主旨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和需要,迅速摸清这项工作或活动的背景、内容、要求和重点,以及它与现阶段中心工作的关系等相关情况,对工作全局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吃透上下两头,在领导意图和实际工作需要的结合点上动脑筋,确立的主旨才会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了解公文种类,选择适用文种
公文是一个文章大家族,种类很多。我国现行法定公文主要分“党”、“政”两大类,党的机关公文有14种,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有13种。不同文种功能各异,适用范围也不同,因此选用文种也是公文写作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只有选对了适用的文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公文的效用。有人比喻:“选错了文种,等于搭错了车”,要想达到行文目的,无异于南辕北辙。因此,选用文种一定要慎重,不可马虎。
如何正确选用文种?限于篇幅,笔者不能展开细述。概括讲,就是要了解、熟悉公文种类,作者只有具备相应的文体知识,熟悉不同文种的功用特点,才能根据行文需要正确选用文种。而了解、熟悉公文种类的功用特点和适用范围,最权威的依据就是两个公文法规性文件:2000年8月24日发布,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1996年5月3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另外,有一些特点、功能相近,适用范围不太好区分的容易混淆的文种,使用时要格外注意,不要用错。如公告、通告和通知,奖惩性决定与表彰批评性通报,报告与请示,请示与请批函,批复与批准函,报告与意见等。如何区分这些容易混淆的文种,另有专家学者撰文专论,此不赘述。四遵循思维规律,理清写作思路
快速写作要求作者要有清晰的写作思路(套路),主要写什么内容,分几个步骤、层次,如何开头和结尾??都要成竹在胸。
公文程式化特点明显,同一文种、类型公文的写作思路大体是一致的,它们都遵循共同的思维程序和规律,给公文快速写作在构思环节奠定了基础,这就是人们所谓公文写作思维模式的功用。如祈使类公文的目的和作用是告知受文者:发文者欲做某事,并要求受文者有所行动(帮助、执行、遵从),所以其写作思路就是: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如命令、决定、大部分的通告、通知以及请示、批复、函、意见等祈使类公文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构思。而告知类公文的目的和作用则只是让受文者知晓某事,并不要求有所行动,所以写作思路就是:为什么做——是什么——怎么样。如公告、一部分通告、通知以及通报、报告等告知类公文可以运用此法构思。绝大多数公文的写作思路都可以分成这样前后相互关联的三个步骤,有人称之为“三段思维法”。当然,这只是就大类而言,如果具体到某一文种或某一文种小的类型,写作思路还可以划分得更细一些。如事故报告的写作思路可以分成四步:(1)情况介绍:概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严重后果以及事后的善后处理隋况;(2)分析原因: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3)吸取教训,采取防范措施;(4)对事故主要责任者的处理。
熟悉和掌握各类公文写作的思维模式,遵循逻辑思维规律,就能迅速理清公文写作思路,达到迅速构思、快速写作的目的。
五掌握结构模式,迅速判断套用
文章结构是作者思路的书面物化形式,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反映在文本结构中就形成了公文的层次安排。如上述“三段思维法”表现在公文结构中就形成了公文的三个大的层次(部分),一般公文写作教科书将其概括为:缘由——事项——要求(或结语),这就是公文内容的逻辑结构模式。它是对各公文文种结构特点的概括和总结,适用于许多文种的写作,可作为公文结构的基础范本参考、借鉴、套用。这三部分的常见写法如下:
公文的结构技巧 篇5
误区一:公文有版头可省略发文机关
正确观点:下行文和泛行文一般不可以省略发文机关。下行文和泛行文标题有发文机关,不仅符合公文处理法规的规定,而且比较庄重,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公文的管理和利用。以《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为例,若不标发文机关,就变成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引用时就会造成标题无发文机关的情况;而如果加上发文机关,就要把“国务院”几个字放在标题之外,很显然这不符合规范化要求。
上行文中的请示和平行文中的致函(相对于复函而言),标题可省略发文机关。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该标题除对方批复或函复外,不大可能再有其他公文引用;二是可为对方批复或函复时提供方便。以《国务院关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3]117号)为例,主送“湖南省人民政府”,正文开头语是:“你省《关于……的请示》(湘政[2001]37号)收悉。现批复如下:”如果将“湖南省人民政府”加在请示标题中,正文开头就要与主送机关重复。
误区二:转发性通知可省略文种
正确观点:转发性通知不可以省略文种,《×××关于转发……的通知的通知》不可以简作《×××关于转发……的通知》。这是因为公文标题绝对不能没有文种,亦即文种任何时候都不宜省略。《×××关于转发……的通知的通知》,“转发……的通知”是事由,最后的“通知”是文种。《X X X关于转发……的通知》,如果将“转发……的通知”视为事由的话,则标题无文种;如果将“通知”视为文种,“转发”后多没有相搭配的宾语,因而存在语病。公文学界主张如此拟制标题的人也不认可标题无文种,而往往将被转文的“通知”视为本标题的文种,但却忽略了事由词语怎样合理搭配。至于《X X X关于转发……的通报》,则更是错误的。
笔者一贯主张,拟制转发性通知标题时,应运用语法修辞技巧避免“通知”文种的重复,而不应以牺牲公文规范化为代价。笔者历来提倡,用“自拟摘要法”和“适当修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前者是不拘囿原标题结构而通过高度概括表达原意的方法,后者是发挥结构助词“的”的作用而达到减少“关于”和“的通知”的目的且可体现出转发环节的方法(可参见《系列谈之四》病例剖解)。
误区三:介词“关于”可有可无
正确观点:不可一概而论,狭义法定公文标题一般不可以没有介词“关于”。因为没有介词“关于”,发文机关和事由直接发生联系,不仅会改变标题的结构,而且往往产生歧义。这在事由中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主体即施事者不是发文机关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从广义公文来说,标题事由前(发文机关后)可以不用介词“关于”的情形主要有三种:一是法律法规规章标题,如前文所述;二是省略事由的特殊公文标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等;三是批准、转发、印发性通知标题(省略“关于”主要是为避免“关于”重复)。第三种情况的标题,实际上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偏正结构,但实践中从上到下的机关公文多将“关于”省略。这是因为发文机关是批转(或转发、印发)这一动作的施事者,它和事由直接发生联系,也不会产生歧义,基本不影响表达。
误区四:助词“的”可有可无
正确观点:必要的结构助词“的”不可缺少,语气助词“的”不用为好。
(一)狭义法定公文标题文种前一般不可以不用结构助词“的”。这是因为文种前面充当定语的事由大多由词组构成,而根据汉语特点充当定语的词组后面一般应加结构助词“的”,否则不通顺。当文种前面相邻的词是动词时,“的”更不可少,如《×××关于……工作安排通知》,“通知”前须加“的”。个别情形下的特殊公文标题省略事由,自然不用“的”。
(二)事由中充当定语的动词后不可以不用结构助词“的”。如《公众聚集文化经营场所审核公示暂行办法》,动词“聚集”后应加“的”,不然和后面词语组成述宾结构词组则产生歧义。
(三)事由中间短语后最好不用语气助词“的”。事由中间短语后使用语气助词“的”的情形,多表现在司法公文标题中。由于公文标题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语气助词“的”和结构助词“的”的混用往往造成层次上的不清晰和表意上的不明确。修改此类型标题,须运用语法修辞技巧,主要是发挥介词“对”的作用而改变原标题结构(参见《系列谈之四》病例剖解)。
误区五:介词“对”可以替代“关于”
正确观点:介词“对”不可以替代“关于”。
(一)用“对”替代“关于”有时会产生歧义性语病。如《××市人民政府对×××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放松教育和管理,造成严重后果予以撤销的决定》,存在“市政府对……放松教育和管理造成严重后果”之歧义。
(二)即使没有歧义性语病也不提倡用“对”替代“关于”。这是因为“对”虽然也是介词,但在发文机关后仅起引进对象的作用,不能像“关于”那样起到关涉作用和提示标题的作用。如《×××对<……的请示>的批复》,在表达上似没有什么毛病,但还是宜将“对”改成“关于”,“关于”后面则应准确概括事由,而不必用“对……的请示”的结构形式。《对劳动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几个问题的函>的答复》(法(经)函[1989]53号),则宜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答复劳动部所询问的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几个问题的函》,或按惯例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几个问题的复函》。
误区六:介词“关于”不可以有两个
正确观点:只要需要,且词语结构合理,就可以有两个介词“关于”。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做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施行前有关工作的通知》(司发通[2005]62号),后一个“关于”是引用文中领起事由的介词,不能去掉;前面的“关于”,联结发文机关和事由“做好……工作”而使它们分别充当文种“通知”的定语,也不可缺少,否则会造成发文机关自己“做好……工作”之歧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函[2007]22号),拟制得相当规范,两个“关于”无论去掉哪一个都会造成错误语意。
当然,公文标题应尽量避免“关于”连用导致的拗口之弊。主要考虑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如前所述,转文性通知标题在两个“关于”近距离而拗口时,“批转”、“转发”、“印发”前面的“关于”可省略。二是转文性通知标题在被转文不是法规规章时,书名号可去掉,后一个“关于”可省略。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法[2004]96号),可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三是条件允许时,可将第二个“关于”改成“有关”(后面涉及,此处举例略)。
误区七:“关于”和“对”“在”等介词不可以同时使用
正确观点:可以同时使用,但必须词语搭配得当。事由需要有“对”表示引进对象而组成“对……”这样的介词结构时,“关于”后的“对”不可少。总的来说,公文标题应避免“关于”和“对”的不当使用,但需要连用时又不宜省略其一。有的标题用“关于对……”的结构形式能准确表达,否则很可能造成错误语意。如《关于对反腐败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中纪办[1994]178号),“关于”后面的“对”引进的对象是“反腐败工作”,介词结构“对反腐败工作”充当事由动词“进行”的状语,可见它和“关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不处于同一层次。“关于”和“对”各有其用,也就不存在连用不当问题。此标题尚缺少发文机关,若改成完整标题则是《中纪委办公厅关于对反腐败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如果去掉“关于”而只用介词“对”,标题成为《中纪委办公厅对反腐败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则产生了中纪委办公厅自己进行专项检查之歧义。“关于”和“在”同时使用的例子,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中办发[2002]13号),“在……”表示实行制度的范围,充当述语“实行”的状语成分,和“关于……制度”不在同一层次,两个介词也是各有其用。三个介词都使用的例子,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怀孕妇女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审判时是否可以适用死刑问题的批复》(法释[1998]18号)。此标题语序不当,宜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的怀孕妇女审判时可否适用死刑问题的批复》。其中三个介词均各有其用,处于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组成的介词结构是“关于……问题”,第二层次组成的介词结构是“对……怀孕妇女”,第三层次组成的介词结构是“在羁押期间”。如此多的介词连用,词语关系明确,并无不当。倘若去掉“对”,反倒不妥,因为“……怀孕妇女”是被审判的对象,不应成为审判行为的主体。
顺便指出,“关于”和“对”连用可以,但和“对于”连用则不可取。介词“对”和“对于”都表示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用法差不多。区别在于“对”所保留的动词性较强,后面所提示的表示对象的词语较具体。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对于未逮捕的罪犯可根据判决书等文书收监执行的批复》,将“关于对于……”改成“关于对……”不仅语意确切,而且避免了文字的重复和拗口,读起来则顺畅得多。
误区八:“关于”和“有关”不可以同时使用
正确观点:公文标题可以“关于”和“有关”同时使用。
(一)“关于……有关问题”和“关于……有关……问题”,是公文标题事由常用的结构形式。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中涉及录音录像制品有关问题的批复》(法释[2005]12号),“涉及录音录像制品”是个述宾词组,其前面表示范围的方位词组“办理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中”系“涉及”的状语。据此,“办理……制品”和“有关”都是“问题”的定语,而介词结构“关于……问题”则是文种“批复”的定语,完全符合公文标题规范的结构形式。“关于”和“有关”也可谓各有其用。前面举过的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2007]22号文件标题,虽然用了两个“关于”和一个“有关”,却没有丝毫不当。
(二)改用“关于……有关……”的句式,可有效解决《关于……<关于……的通知>的通知》标题拗口之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法发[2004]11号),则可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有关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问题的文件的通知》。
误区九:事由不可以没有动词
正确观点:也不尽然,由名词充当(或组合)或者由名词性固定词组构成的事由,标题没有动词。
(一)有的法律解释和司法解释事由无动词。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
(二)有的法规规章事由无动词。如《教师资格条例》、《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其中“暂行”一词虽系动词,但它不属于“事由”部分,而是表示文种不可或缺的词语。根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定,“暂行条例”可视作文种。
(三)个别狭义法定公文标题中的“静态型”事由无动词。即使偏正词组中有动词,其词性也已弱化,而词组所体现的词性是名词性的。如《国务院关于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8]44号)、《国务院关于辽河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国函[2008]1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车辆购置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18号)等。
误区十:事由不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
正确观点:公文标题事由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
有人曾撰文指出:“一份公文只能有一个事由,也就只能有一个动词,一旦发现有两个动词就可以很肯定地判断它是错误的。”此论是错谬的。公文标题事由不可能千篇一律,结构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在公文写作实践中,事由有两个甚至多个动词的公文标题是经常出现的。此类标题,体现的是一个事由,并非多事由。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有序用电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13号),事由中有两个充当述语的动词,即“加强”和“实施”。从前后两个述宾词组来看,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因而不能认为标题有两个事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刑事案件如何认定“违法所得数额”的批复》(法复[1995]3号),事由中也有两个充当述语的动词,分别是“审理”和“认定”。前一个述宾词组“审理……案件”表示案件范围,等于“在审理……案件中”,相当于“认定”的状语,事由仍然是一个而不是两个。至于非主干(第二层次)的几个动词如“生产”、“销售”和“违法”等更和事由数量无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持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支付命令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可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复》(法释[2001]13号),主要动词有四个,即“持”、“申请”、“认可”和“受理”。前三个动词,前面的主语是“当事人”;最后一个动词,前面的主语是“人民法院”。“当事人持……申请认可”,实际上是连动结构的主谓词组,是“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前提和条件,也不存在两个事由问题。如果将原标题变成单一主语的结构形式,则更能说明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持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支付命令申请认可应否受理的批复》,事由是“人民法院……应否受理”,“对当事人……申请认可”充当“受理”的状语,整个事由所表述的正是“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申请认可一事应不应当受理”。
误区十一:事由用词和文种重复是公文标题中规范的结构形式
正确观点:标题事由用词和文种重复不仅不是规范的结构形式,而且是公文写作之大忌。
针对实践中和理论研究中的主要错误认识,须明确以下三点:
(一)虽然有些动词名词化后成为文种,进而改变了词性,但其依然保留了原动作、行为的基本涵义,事由用词和文种重复并无必要。以“关于请求……的请示”为例,“请示”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事由中无须再用请求类动词。
(二)当现有动词不是发文机关实施的行为时,也不必用与文种文字、词义重复的动词,而可以通过语法修辞手段消除歧义,达到词法和句法“戒重出”并确切表达之目的。
公文的结构技巧 篇6
一、公文标题难因所在和公文工作者的主要困惑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根据这一规定,公文标题事由(即公文主要内容)和文种不可缺少,这一点是十分明确的。而两个“一般”则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就给公文标题的拟制增加了难度。由于人们对此理解各异、执行不一,难免在理论上莫衷一是,实践中出现混乱。同时,公文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公文标题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准确简要地概括事由更是难上加难。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需要语法、逻辑和修辞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技巧。这种技巧运用得好,语言艺术则可以在公文标题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长期以来,困扰公文工作者的主要难题是:拟制公文标题时常常会遇到发文机关名称和事由文字过多的情况,从而导致标题冗长、累赘和拗口,可又不知如何解决。一位从事公文写作近三十年的基层工作者曾撰文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他说:“要严格依照‘三要素’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结构形式制作公文标题,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甚至是无法解决的难题,这些问题和难题呈‘金字塔’状存在于各级机关的公文标题制作之中,突出存在于县(处)、乡(科)级机关的公文标题制作之中。”他还介绍了基层的一些做法,他说:“为解决公文标题字数过多、文字拗口的问题,以及标点符号不够用的难题,一些发文机关尤其是县(处)、乡(科)级发文机关,采取了在公文标题中简写或不写发文机关名称、不写‘关于’、将发文机关名称或简称写入事由、简写或改变事由、不写或简写上级发文机关名称,以及在公文正文中提及发文机关名称或简称、提及上级发文机关名称或简称等办法,真可谓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基层公文工作者,但也常为标题制作难所困扰。他所提及的解决办法,有的是可行的,有的是不可行的(本文在第四个问题中具体说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广大基层公文工作者对解决这些难题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基层机关在制作公文标题方面存在着混乱无序、积非成是的不规范问题。
二、公文标题拟制得简明、规,范的几种方法
文种是公文标题不可或缺的名称标志,事由则是公文标题的核心要素。事由词语的内部结构关系往往是很复杂的,要准确简明地概括事由无疑是拟制公文标题的难点。公文标题拟制得简明、规范的基本方法,当属“事由概括法”,此法可谓是破解难题的重中之重。其中,有的简便易行,有的较难把握。下面,举例说明。
(一)批转、转发、印发多份文件时,不必把每份文件都一一列出,可适当概括或采取主要文件名称后面加“等文件”(等××)形式。之所以可以这样做,是因为转发的多份文件应当属于相关内容的,否则不宜在同一文件中转发。如以前举过的例子——《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执行案件督办工作的规定>等三项执行工作制度的通知》,印发的则是执行工作制度的三个文件。再举两个修改例:
[例1]中共××区委××区人民政府批转××同志在全区第二次外贸工作会议上的总结发言及区委财贸部、区外贸委关于第二次外贸工作会议的情况报告和××同志关于加强我区外贸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通知
此标题实无必要如此冗长,通过高度概括,文字删去一多半即能做到简明、醒目。可修改为《中共××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全区第二次外贸工作会议三个文件的通知》。
[例2]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刑事赔偿和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试行)》《关于刑事赔偿和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案由的暂行规定(试行)》《国家赔偿案件文书样式(试行)》的通知
此文印发三个文件,标题共占了七行,不仅“的通知”占一行不规范,而且过于冗长。可高度概括,修改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赔偿案件有关规定和文书样式的通知
(二)批转、转发多部门的联合发文时,不必把每个部门都一一列出,可采取主办部门后面加“等部门”形式。
[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90号)
“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除发展改革委外,还有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监会等部门,在标题中均做了省略处理。
(三)层层转发公文时,不要弄成“×××关于转发×××关于转发×××……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的形式,可采取“自拟摘要法”和“适当修辞法”等方法解决。因前几篇文中做过阐释并已举例剖解,此不赘述。这里,仅用前面那位具有丰富经验的基层公文工作者举的例子说明(标题中间括号内的文字为其表示困惑所加的注释)。他在举例前曾说:“如果逐级转发上级文件,公文标题不仅显得累赘,而且显得十分拗口,并会出现标点符号不够用的难题。”
[例1】×××市××局×××分局关于转发《×××市××局关于转发<×××省××厅关于转发?(笔者不知该用何标点符号,下同)××部关于开展集中整治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管制刀具专项行动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85个字)。
这是个被转发文为通知文种的“三层次转发”的公文标题。按“自拟摘要法”可修改为:《×××分局关于转发开展集中整治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管制刀具专项行动有关文件的通知》或《×××分局关于转发有关开展集中整治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管制刀具专项行动等文件的通知》。按能体现出转发环节的“适当修辞法”,可修改为:《×××分局关于转发××部下发和省厅市局转发的开展集中整治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管制刀具专项行动有关文件的通知》。(发文机关“×××分局”在本地、本系统不知是否规范,仅为说明问题,姑且这样使用。)
另外,还须强调两点:一是应执行公文处理法规的规定,非法规规章不宜用书名号;二是在无歧义的情况下,可用可不用的其他标点符号最好不用。此类标题,如此修改也就不存在标点符号不够用的难题。顺便指出:“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并列似欠妥,因弹药也属于爆炸物品。
【例2】×××市××××局×××分局关于转发《×××市××××局关于转发<×××省××××局关于转发?国家××××总局关于开展“端正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文明执法,树立良好形象”专项活动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107个字)。
此标题可按前面说过的两种方法,分别修改为《×××分局关于转发开展“端正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文明执法,树立良好形象”专项活动有关文件的通知》和《×××分局关于转发××××总局下发和省市局转发的开展“端正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文明执法,树立良好形象”专项活动有关文件的通知》。
(四)概括一般类型公文标题事由时,要突出主干,抓住重点,不要主干枝叶一起上,眉毛胡子一把抓。公文标题表意要明确具体,但应不失简洁,不可将正文内容泛泛地罗列在标题之中。举例说明:
[例1】××局关于认真贯彻市……会议精神积极兴办第三产业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成立局属劳动服务公司需办理营业执照的请示
此标题除不简洁外,文种应改成函。可修改《××局关于成立劳动服务公司需办理营业执照的函》。
[例2]关于首长机电设备贸易(香港)有限公司不服柳州市房产局注销抵押登记、吊销(1997)柳房他证字第0410号房屋他项权证并要求发还0410号房屋他项权证上诉一案的请示
这是××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上报给最高人民法院的请示,标题长达七八十个字却未能阐明主旨。最高人民法院在批复正文中只用了一句话:“房地产管理机关可以撤销错误的注销抵押登记行为。”据此,该请示标题完全可以概括为《关于房地产管理机关能否撤销错误的注销抵押登记行为的请示》(具体案情可在正文中说)。
至于公文标题中的发文机关名称,要做到简明必须使用规范化简称。比如“××区人民政府”,在区内行文则不必非写成“×××省×××市××区人民政府”不可。举个实际例子说明。
[例]关于印发《中共××××市道路桥梁管理处总支委员会关于一九××年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
此标题除发文机关名称冗长外,结构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应删掉书名号和被印发文中的“意见”,并做适当的结构调整。可修改为《××××市道桥处党总支关于印发19××年工作安排的通知》(“道桥处”已约定俗成,可视作规范化简称;“党总支”在套红文头中使用不妥,但在标题中使用尚可)。
公文标题中的发文机关名称的省略,当以有利于行文和日后开发利用为原则。总的来讲,上行文中的请示和平行文中的致函,发文机关名称可以省略;下行文和泛行文,一般不省略。对此,公文处理法规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却已约定俗成。(系列谈前文已阐释,此处略。)
三、拟制公文标题不宜效仿的几种情况
(一)不宜效仿党和国家早期形成的不规范的公文标题。详见《公文标题结构沿革思考——公文标题结构规范系列谈之三》,此处略。
(二)不宜效仿上级机关存在瑕疵或值得商榷的公文标题。任何机关也不敢保证制作的公文标题100%正确,中央和国务院的公文标题在不同时期也会存在个别的瑕疵。(系列谈前文中曾举过一些例子,此处略。)
(三)不宜效仿军队机关有别于地方的独特的公文标题。《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标题应当准确概括公文内容,根据需要标明发文机关名称和公文种类。”此规定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制作公文标题也就有着较多的灵活性。这意味着,不仅发文机关名称可以省略,而且文种也可以省略。实践中,军队机关也正是这样做的,许多公文标题只有事由。如《江×等同志任职》《切实加强新闻报道工作》《复(修建团部营区围墙和道路>》《表彰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等等。再举一个军队机关对外行文的例子:
[例]关于新建综合办公楼悬挂国徽事
这是中央军委外事办2007年给国务院办公厅的行文。按我们常说的公文标题规范化要求,修改成《中央军委外事办关于新建综合办公楼悬挂国徽事宜的函》,结构才算完整。由于此文为致函而非复函,发文机关省略也可,但省略文种则不妥。
《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规定科学性如何、将来能否修订以及军队机关实践中的做法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应否改进等,本文不作探讨。但应强调,地方机关接受这种影响则是错误的,所形成的公文标题肯定是不规范的。如系列谈之四中所举的例子《李××任职》《李××免职》。
四、公文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应尽的职责
公文标题要素省略不当,有历史因素和现实客观因素。历史因素,系列谈前文已详尽分析。现实客观因素,有上行下效和不同机关交叉性影响等因素。从主观因素考虑,则和撰文者未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公文处理法规知识密切相关。公文标题事由概括不当,和撰文者语言文字功底不深厚不无关系。而要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绝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公文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使自身素质适应工作需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公文处理法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练就扎实、过硬的语言文字功夫,做到驾轻就熟,才能在拟制高难度公文标题时游刃有余。
就公文写作层面来说,公文工作者的根本职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宣传、贯彻、执行现行公文处理法规;二是为公文处理法规的完善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公文标题拟制上的难题破解之难,也暴露了公文处理法规尚存在急需完善之处。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公文处理法规也需要适时修订。
前面提到的那位基层公文工作者,面对“公文标题字数过多、文字拗口的问题以及标点符号不够用的难题”等困惑,提出了发文机关尤其是级别较低的发文机关使用“自由裁量权”制作公文标题的主张。“自由裁量权”这一法律术语用于此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仅就其具体主张来看,有三种情况:一是不完全可行或不可行的,如“不写‘关于’”和“将发文机关名称写入事由”;二是可行的,如“不写上级发文机关名称,或只写最高一级发文机关名称”(这是指事由中的发文机关名称),但要具体标题具体分析,归根结底要看事由概括得如何;三是有一定道理尚待探讨的,如“不写发文机关名称”,此问题有待于公文处理法规修订时做出具体规定,或者由国家主管部门加以明确。
公文的结构技巧 篇7
一、介词“关于”的规范使用问题
在《国务院公报》中, 一般情况下的公文标题基本不存在介词“关于”的省略问题, 大多比较规范。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标题中的“关于”应如何省略和规范使用, 一直是公文写作实践和公文理论研究的难点、疑点所在。这或许是同类型公文标题拟制得不尽相同的主要原因。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 学界有人将其简称为“转文性通知”。为简明起见, 本文特将被批转、被转发、被印发的公文统一称作“被转文”。下面, 分不同类型举例分析。
(一) 仅发文机关和事由中间有“关于”类型
此种类型标题特点, 具体来说是:发文机关和事由中间的“关于”不省略, 被转文题目不带“关于”。事由句法结构系以“批转 (转发、印发) ”为述语的述宾词组。整个标题基本格式为:发文机关+“关于”+“批转 (转发、印发) ”+被转文题目+“的通知”。通过句法结构分析, 笔者将其确定为规范类型。转文性通知中, 以印发性通知居多。
1. 转发性通知
【例】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关于转发军队院校移交地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4]64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军队院校移交地方工作实施意见》。事由句法结构, 可标示为:转发军队院校移交地方工作实施意见。
2. 印发性通知 (例中被印发文题目结构各不相同, 篇幅所限不另做分析)
【例1】国务院关于印发200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发[2008]15号)
被印发文题目是《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事由句法结构, 可标示为:印发2008年工作要点。
【例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08]53号)
被印发文题目是《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事由句法结构, 可标示为: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
【例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国办发[2007]55号)
被印发文题目是《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事由句法结构, 可标示为:印发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
【例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全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办发[2005]20号)
被印发文题目是《2005年全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安排》。事由句法结构, 可标示为:印发2005年全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安排。
【例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邮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国办发[2006]7号)
被印发文题目是《国家邮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事由句法结构, 可标示为:印发国家邮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以上几例, 例1有所不同。由于被印发文《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是发文机关制订的, 在标题中则未完整体现被印发文题目, 从而避免了发文机关“国务院”的不必要重复。
(二) 前“关于”省略后“关于”未省略类型
此种类型标题特点, 具体来说是:发文机关和事由中间没有“关于”, 被转文题目有“关于”。从公文标题句法结构特点来说, 发文机关和事由中间一般要有介词“关于”, 否则不仅会改变标题结构, 而且常常产生歧义。以前曾说过, 转文性通知为避免“关于”重复, 实践中往往省略前一个“关于”, 由于批转 (转发、印发) 是发文机关的行为而不会产生歧义, 因此似已约定俗成。笔者对此一直持肯定态度, 但却保留了自己的一点看法。以笔者拙见, 此类型标题有两点缺欠:一是改变了公文标题的正常结构;二是用“关于”联结被转文发文机关和被转文题目, 语意并不十分确切。笔者将其确定为“准规范”类型。就具体标题来说, 修改一下则更好。
此类型公文标题, 在《国务院公报》中占较大比例。大体有两种情形:
1. 被转文题目前有发文机关的情形
此种情形, 事由动词“批转 (转发、印发) ”不和“关于”直接相连。整个标题基本格式为:发文机关+“批转 (转发、印发) ”+被转文发文机关+“关于”+被转文题目+“的通知”。如果修改, 发文机关和“批转 (转发、印发) ”中间宜加“关于”, 后面事由部分的修改可按两种方法进行:一是去掉被转文发文机关;二是将原“关于”改成“拟定的”“拟制的”“编制的”“制定的”“制订的”“修订的”或“提出的”等能确切体现被转文发文机关行为的动词性定语。
【例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试行) 的通知 (国办发[2007]34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试行) 》。原标题可修改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试行) 的通知》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拟定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试行) 的通知》。
【例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97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原标题可修改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的通知》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资委拟制的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的通知》。
【例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8]103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原标题可修改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拟制的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
【例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6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原标题可修改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的通知》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拟制的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的通知》。
2. 被转文题目前没有发文机关的情形
此种情形, 事由动词“批转 (转发、印发) ”和“关于”直接相连。整个标题基本格式为:发文机关+“批转 (转发、印发) ”+“关于”+被转文题目+“的通知”。如果修改, 将“批转 (转发、印发) 关于”改成“关于批转 (转发、印发) ”即可。
【例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地震灾区恢复生产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8]52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地震灾区恢复生产的指导意见》。原标题可修改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震灾区恢复生产指导意见的通知》。
【例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国务院2006年立法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2006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 (国办发[2006]2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做好国务院2006年立法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2006年立法工作计划》。原标题可修改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做好国务院2006年立法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2006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
(三) 前“关于”未省略后“关于”省略类型
此种类型标题特点, 具体来说是:发文机关和事由中间未省略“关于”, 被转文题目没有“关于”。整个标题基本格式为:发文机关+“关于”+“批转 (转发、印发) ”+被转文发文机关+被转文题目+“的通知”。此类型和第一种类型不同的是, 在被转文题目前面加了被转文发文机关。这常常出现词语衔接不当甚至不通顺等问题。如下面举例中的“……等部门国家……”“……卫生部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农业部村民……”“……发展改革委生物产业……”“……等部门节能发电……”“……等部门全国……”等, 语感上明显不妥。笔者将其确定为不尽规范类型。
【例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国办发[2007]7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
此例“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和“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衔接不当, 表意不十分明确。为说明问题, 可看一下正文:“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教育部编制的《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 现转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据此, 应当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后面加上体现该部门行为的动词性定语。可修改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编制的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这样修改后, 衔接得当, 表意确切。
【例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卫生部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的通知 (国办发[2007]46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
此例正文是:“卫生部修订后的《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已经国务院同意, 现转发给你们, 请遵照执行……”据此, 原标题可修改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卫生部修订的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的通知》。
【例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国办发[2007]9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此例正文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已经国务院同意, 现转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据此, 原标题可修改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例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办发[2007]4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
此例正文同上。原标题可修改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农业部制定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通知》。
【例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国办发[2007]23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此例正文是:“发展改革委编制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 现转发给你们, 请认真组织实施。”据此, 原标题可修改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编制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例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2004~2007年) 》的通知 (国办发[2004]20号)
被印发文题目加了书名号, 其身份比较明确, 但却不合规定, 而且仍然存在衔接不当的问题。原标题可修改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制订的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2004~2007年) 的通知》。
【例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节能发电调度办法 (试行) 的通知 (国办发[2007]53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节能发电调度办法 (试行) 》。原标题可修改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的节能发电调度办法 (试行) 的通知》。
【例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 (2004~2010年) 的通知 (国办发[2004]75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 (2004~2010年) 》。原标题可修改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卫生部等部门编制的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 (2004~2010年) 的通知》。
(四) 整个标题没有“关于”类型
此种类型标题特点, 具体来说是:发文机关和事由中间省略了“关于”, 被转文题目前也没有“关于”。这种一概省略“关于”的做法, 不仅会改变标题的正常结构, 而且还存在和第三种类型相似的弊病, 因此更不可取。此类型也有两种情形:
1. 被转文题目前有发文机关的情形
基本格式为:发文机关+“批转 (转发、印发) ”+被转文发文机关+被转文题目+“的通知”。也同样存在被转文发文机关和被转文题目衔接不当问题。
【例1】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国发[2007]14号)
被批转文题目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原标题可修改为《国务院关于批转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或《国务院关于批转教育部制订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例2】国务院批转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低温雨雪冰冻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指导方案的通知 (国发[2008]7号)
被批转文题目是《低温雨雪冰冻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指导方案》。原标题可修改为《国务院关于批转低温雨雪冰冻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指导方案的通知》或《国务院关于批转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制订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指导方案的通知》
【例3】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2004]5号)
被批转文题目是《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原标题可修改为《国务院关于批转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或《国务院关于批转教育部制订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
【例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十一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的通知 (国办发[2007]8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十一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原标题可修改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十一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的通知》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事部制订的“十一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的通知》。
【例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108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原标题可修改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的通知》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拟制的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的通知》。
【例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监察部等部门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的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4]31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的意见》。原标题可修改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的意见的通知》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监察部等部门拟制的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的意见的通知》。
2. 被转文题目前没有发文机关的情形
基本格式为:发文机关+“批转 (转发、印发) ”+被转文题目+“的通知”。修改在发文机关后面加上“关于”即可。
【例1】国务院批转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国发[2007]16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原标题可修改为《国务院关于批转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例2】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 (国发[2007]36号)
此例以前我们曾作为事由概括技法方面范例鉴赏过, 被批转文题目此处略。该通知共批转六个文件 (三个方案、三个办法) , 事由高度概括, 极其简洁、确切, 美中不足是缺少介词“关于”。标题宜改为《国务院关于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
此类型标题有“关于”和没有“关于”, 从句法结构来看是截然不同的。有“关于”的标题, 结构分析为: (国务院) (关于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 的通知。文种“通知”前面两个定语:一是名词“国务院”, 二是介词短语“关于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没有“关于”的标题, 结构分析为: (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 的通知。文种“通知”前面一个定语, 对其单独分析应是: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可见, 它是主谓宾结构, 如果加上语调, 就是一个主要成分齐全的句子。在标题不存在“关于”重复使用的情况下, 发文机关和事由中间不宜一概不用“关于”。
(五) “关于”不省略的“关于批转 (转发、印发) 关于”类型
此类型标题并非有语病, 只是存在“关于”近距离重复使用、让人感到别扭和拗口之弊。修改将后面的“关于”去掉即可。此类标题, 不必原封不动地使用被转文题目。看来, 公文标题除法规、规章外不用书名号是很有道理的。不用书名号就可以省去后面的“关于”, 避免出现“关于批转《关于……》”“关于转发《关于……》”“关于印发《关于……》”的拗口句式。篇幅所限, 仅举一例说明。
【例】发展改革委旅游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改就业[2008]2215号)
浅论白居易代拟类公文的语言技巧 篇8
关键词:白居易,代拟类公文,语言技巧,修辞
白居易, 字乐天, 唐代宗大历七年 (公元772年) 出生于新郑县 (今河南新郑) , 自幼聪明好学, 曾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和中书舍人等职位, 其中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更是直接为皇帝服务的“秘书”职位。他创作了数量庞大的公文, 现存《白居易集》保存其公文517篇, 其中代拟类公文433篇, 数量庞大。本文试图从白居易数量最多的代拟类公文入手, 浅述其语言表达的技巧。
一、白居易代拟类公文的简介
白居易的代拟类公文 (本文仅指其担任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期间代皇帝所拟的公文) 共433篇, 包括翰林制诏与中书制诰两类。
(一) 白居易任翰林学士时创作的代拟类公文
白居易于元和二年 (公元807年) 十一月拜翰林学士, 元和六年 (公元811年) 四月出翰林院, 共创作200篇翰林制诏。现存于《白居易集》中第54卷“翰林制诏一”中的34篇、第55卷“翰林制诏二”中的43篇、第56卷“翰林制诏三”中的55篇和第57卷“翰林制诏四”中的68篇。
白居易担任翰林学士时期, 创作了制共77篇, 主要用于官员的任命, 赐爵、勋, 贬谪或者退休等;诏共55篇, 主要用于任免和批复;批答共44篇, 主要用于批答谢表、贺表 (状) 和请求;祭文共5篇, 主要有为已逝重臣、功臣和皇室成员所写;敕书共2篇, 一篇是朝廷给藩属国宰相的一封外交文书, 另一篇是人事任免通知书;书共10篇, 用于通报嘉奖、安抚劝勉将士和与藩属国的外交交涉。
(二) 白居易任中书舍人时创作的代拟类公文
白居易于长庆元年 (公元821年) 十月拜中书舍人, 期间具备草诏资格的时间为一年零七个月, 共创作中书制诰233篇。现存于《白居易集》中第48卷“中书制诰一”中的27篇、第49卷“中书制诰”中的30篇、第50卷“中书制诰三”中的28篇、第51卷“中书制诰四”中的50篇、第52卷“中书制诰五”中的50篇和第53卷“中书制诰六”中的48篇。
白居易担任中书舍人时期, 创作了制共229篇, 主要用于官员的任命, 赐爵、勋, 贬谪或者退休等, 除此之外还有36篇制是用于赠封官号的, 给与男性的是赠官, 对于女性的则是封号;祭文1篇, 是为藩属国去世国王写的;册文共3篇, 两篇是藩属国首领册封号, 一篇是为已故大臣赠官。
唐代朝廷的诏书分为内制和外制, 翰林学士所撰, 无需经过门下省审议复核而直接从禁中发出, 故称“内制”, 而中书舍人所撰写的, 为外朝所用, 故称“外制”。无论是翰林学士还是中书舍人, 均是直接或间接秉承皇帝旨意而草诏制书的, 因而, 表面看上去所存在的职权分工, 在服务皇权上达到了完全的融合和统一, 在本质上均属于皇帝思想、意图的对应物的思考。鉴于此, 本文下文即把翰林制诏和中书制诰统称为代拟类公文, 进行进一步讨论。
二、白居易代拟类公文的语言技巧
代拟类公文中赋予制诏权力的人是皇帝, 制诏的人是其臣子, 诏书的旨意由皇帝定夺, 领旨体意则是臣子的工作。皇帝的旨意在于确定诏书的内容及其倾向, 但在如何肯定如何否定以及怎么措辞等方面, 皇帝的“秘书” (翰林学士或中书舍人) 就拥有了发挥的空间, 正是通过后者运用适当的语言技巧, 代拟类公文才不至于那么艰涩难懂。下面笔者浅谈白居易代拟类公文的语言技巧。
(一) 骈散相融的语言技巧
朱金城在《白居易集笺校》 (2) 中说:“‘旧体’即骈俪文体所草拟之制诰”;“‘新体’与旧体骈俪制诰对立之散体”。白居易的代拟类公文除了个别是纯骈体或者纯散体, 大部分是散中有骈, 骈中有散, 以致人们有时难从他的公文中明显的区分“新体”与“旧体”的特征, 可以称为新旧两体在白居易代拟类公文中的“共存”现象, 如白集卷49中的《萧勉除吏部尚书制》, 全文如下:
敕:古者君使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 季代以还, 鲜由兹道, 先皇帝创于是, 故在位十五载, 凡解相印者, 殆二十人, 多宠为大僚, 或付以兵柄, 吲予小子, 宜有加焉。而辅弼之臣, 尝经一日造吾膝, 沃吾心, 则思与之始终, 厚申恩礼;不惟劝感来者, 且不敢失坠先志也。尚书右仆射萧勉;忠肃孝敬, 佐吾为理, 以勤事国, 以疾退身, 本末初终, 不失其道。既免枢务, 倚为右揆。朕欲加恩超等, 复吾前言。而勉继上让章, 至于三四;敦谕烦切, 陈乞弥坚。是用正命为选部尚书, 而冠六卿, 统百职。尚可以表吾宠重, 亦所以成尔谦光。尔宜钦厥始, 慎厥终, 毋忝我褒扬之命!可吏部尚书。
与骈体文的标准比较, 这篇制虽然仍呈现出语言对偶、音韵和谐等特点, 但是在用典、语言华丽等方面并不着意用力, 字句长短有所变化, 体现了散化的特质。其中“尝经一日造吾膝, 沃吾心”“尔宜钦厥始, 慎厥终, 毋忝我褒扬之命!可吏部尚书”是散句, 并且文中表面看上起似对偶的句子, 实际与骈文中对偶的性质不能视为一致。因此, 全文句式长短不一, 化骈如散, 但是通篇读来, 顺畅自然, 并不艰涩难懂。
又如《批李夷简<贺御撰“君臣事迹屏风”表>》批答中“卿词彰恭顺, 义见忠规”为散句, 使得这篇批答语言流畅, 同时平实自然, 反映了他深厚的语言功底。
(二) 注重说现的语言技巧
笔者认为, 以情理服人即为说现。白居易一生奉行“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己身”的处事标准, 他的代拟类公文创作有着较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 在说明原因的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就是说服人的问题, 体现了其公文注重说现的特点。如白集卷54的《授吴少阳淮西节度留后制》, 全文如下:
门下:议事以制, 择善而行, 是适变通, 蔗臻康济, 此王者所以宏德而息人也。况阃外重寄, 淮右成师, 建有德以统藩方, 择有才以领留府:仰惟令典, 今举行之, 彰义军马军先锋兵马使、正议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使节申州诸军事、申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会稽郡王吴少阳:忠劳许国, 贵介成家, 蓄武略于韬釒今, 宣吏能于符竹。属元戎既殁, 谋帅其难。朕将选众以升, 试可而用;推掌戎务, 已逾岁时。而能和辑师人, 勤修土贡;布宽简有恒之政, 动悦人情, 守恭顺不愉之心, 静俟君命。有嘉大节, 可假中权。宜进列于貂蝉, 俾增威于氂武, 仍加勋秩, 式茂宠章。呜呼!重观其能, 我故委之留事;载伫其效, 尔宜勉于后图。敬思是言, 往率乃职, 可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依前兼御史大夫、使持节蔡州诸军事、权知蔡州刺史、充彰义军节度、管内支度营田、申光蔡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留后, 仍赐上柱国, 封如故。主者施行。
上文开头用议论阐述用人之道, 无论是述任职属地之重, 还是论选人要求之高, 都为虾米的任命做铺垫。中间部分概述受文者的功绩, 在叙述中用四言起, 渐用整句与散句相结合, 同时注意修辞, 但又不因文害意。最后结尾部分是论述对受文者的任命。
又如《边镇节度使起复制》、《除任迪简检校右仆射制》、《除李绛平章事制》等, 白居易行文的思路虽不尽相同, 但是都有叙有议, 叙议结合, 起到以情理服众人的作用, 充分表现了白居易代拟类公文注重说现的特点。
(三) 善用修辞的语言技巧
唐人的公文创作很大程度上是功利和实用的, 所以南北朝时期崇尚骈偶、辞藻、声韵、用典的评判标准并没有在唐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白居易常常在代拟类公文中使用修辞手法, 使公文既利于理解, 又能起到实际的效用。
由于白居易的代拟类公文骈散相融的语言技巧, 白居易公文中运用最多的便是对偶的修辞手法。如《与刘总诏》中“既感显亲之恩, 愿竭戴君之节”;如《牛僧孺可户部侍郎制》中“受宠有忧色, 纳忠多苦言”;又如《除除段祐检校兵部尚书右神策军、大将军制》中“名因义闻, 位以勤致”、“长夏官以率属, 领环卫而拱宸”;再如《与师道诏》中“竭其忠谅之诚, 济其献替之美”用的都是对偶的手法, 使公文富于节奏感, 读起来朗朗上口。
白居易代拟类公文中比喻、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使用较多, 其目的是让公文变得明白, 好懂, 同样表现了其深厚的语言运用能力。如《崔咸可洛阳县令制》中“然宰大邑, 如烹小鲜”, 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来形容受文者治理一方的才能。如《除郎官分牧诸州》中“与我共理者, 其惟良二千石乎?”用的是引用的手法, 说明皇帝不吝封赏, 引出下文多人受封之事。白居易有些公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如“在乱不污, 可以言忠;守官不挠, 可以言直;以道佐主, 可以言正;以年致仕, 可以言礼”用了排比的句式来评价官员的政绩和德行。
三、白居易代拟类公文的评价
古代“秘书”为皇帝代拟公文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历代统治者选用“秘书”时, 对其撰写公文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 白居易先后出任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的职位, 替皇帝代拟公文, 充分表明其深厚的公文写作功底。元稹在《酬乐天余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中云:“元诗驳杂真南边, 白朴流传用转新。”小注是“乐天于翰林中书, 取书诏批答词等, 撰为程式, 禁中号曰白朴, 每有新人学士求访, 宝重过于六典也。”也就是说白居易的公文程式被当时的世子及同僚奉为准则。可见, 中唐时期白居易的公文可谓盛极一时。
但是白居易代拟类公文仍有一些局限, 绝大部分白居易的代拟类公文既不是纯粹的骈体文, 也不算散体文, 而是骈散结合, 相比之下, 韩愈的创新力度就大得多, 特别是自铸新词的特色, 对人们的影响最大。此外, 白居易代拟类公文的局限还与其诗名有关, 《瓯北诗话》 (3) 中“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 韩孟尚奇警, 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 务言人所共欲言”。可见白居易诗名之盛, 白居易的公文创作被其诗名掩盖了光芒, 导致留给后世的只剩诗人这一角色。
公文的结构技巧 篇9
一、关于“问题”一词的规范使用
前文曾指出过, “……问题”式的公文标题事由是偏正结构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它也有一个正确与否和如何规范的问题。以前我们还曾举例, 分析过转文性通知标题中被转文文种前面的助词“的”省略后事由规范与否的问题。“……问题”式的公文标题事由与之有点类似, 它是否符合语法规范和事由词组长短、结构类型、复杂程度以及“问题”前面的词语性质和语法功能等因素有关, 关键看语感怎样、能否产生歧义或歧义性的句法结构。此类标题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问题”前面的词为名词;二是“问题”前面的词为动词。从“问题”前面的词组来看, 其句法结构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在最高人民法院批复类公文中, “……问题”式的标题事由占较大比例。笔者以为, 不区分情况将批复标题习惯性地拟制成“……问题”式事由的做法有待改进。下面, 按批复事由的几种不同情形举例分析。
(一) “问题”前面的词为名词的情形
此种情形, “问题”和前面的名词不构成述宾关系, 不能产生歧义性结构, 读时没有不通顺的语感, 可视作规范类型。如前文分析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采用破坏性手段盗窃正在使用的油田输油管道中油品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 (法释[2002]10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撤销缓刑时罪犯在宣告缓刑前羁押的时间能否折抵刑期问题的批复》 (法释[2002]11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房地产管理机关能否撤销错误的注销抵押登记行为问题的批复》 (法释[2003]17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案件终审判决和裁定何时发生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 (法释[2004]7号) , “问题”前面的词分别是名词“法律”“刑期”“行为”“效力”, 不存在歧义性的词语组合, 读时感到很顺畅。
此类型标题, 多可去掉“问题”, 尽管事由结构改变了, 但仍然是规范类型, 有的甚至比原来还好些。以法释[2003]17号批复标题为例, 如去掉“问题”并将“能否”改成“可以”则简明而确切。句法结构如前文分析的那样: (房地产管理) 机关[可以]撤销 (错误) 的 (注销抵押登记) 行为。这时, 事由已由原来的偏正结!构!!变成了主述宾结构。有鉴于此, “动态型”事由在表意明确的情况下, 不必再加上“问题”一词硬变成“静态型”事由。
“……问题”式事由, 并非都可以去掉“问题”一词, 应具体标题具体分析。现举例说明:
【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受理共同诉讼案件问题的通知 (法[2005]270号)
很明显, 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就人民法院受理共同诉讼案件的有关问题发通知, 而不是发通知让各级人民法院受理共同诉讼案件。如果不用“问题”一词, 整个标题语意就变了, 而且和公文内容也不符合。
(二) “问题”前面的词为动词的情形
是否规范, 主要看动词性质。一般来讲, 是不及物动词而不能和“问题”构成述宾词组的, 可视作规范类型;是及物动词而有可能和“问题”构成述宾词组的, 可视作不规范类型。
1. 可视作规范类型的。
如前文举的例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军人非战时逃离部队的行为能否定罪处罚问题的批复》 (法释[2000]39号) , “处罚”虽然是动词, 但和“问题”不能组成述宾词组 (当然去掉“问题”也是规范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中涉及录音录像制品有关问题的批复》 (法释[2005]12号) , “有关问题”即“有关的问题”, 是常见的毋庸置疑的偏正词组。
2. 可视作不规范类型的。
多数可去掉“问题”, 但有的却不可。另举例分析:
【例1】法释[2002]1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损害赔偿案件当事人的再审申请超出原审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再审问题的批复
此标题事由中“问题”前面的定语较长、较复杂, 共两个短语 (如果加上语调就是主谓语齐全的两个句子) , 前者是主述宾结构, 后者是主谓结构。先按句子结构分析法分析前一个短语: (民事损害赔偿案件当事人) 的 (再审) 申请超出 (原审诉讼) 请求。主干是“申请超出请求”。此!句!!施事主语实际上应当是“当事人”, 通过语法学中的变换分析法可将原句变换成两种突出施事主语的句式。一是将助词“的”改成“提出”, 可分析为: (民事损害赔偿案件) 当事人提出 (再审) 申请超出 (原审诉讼) 请求。主语“!当!!事人”后面两个述宾!词!组!, 相当于单句中的连动句式。二是去掉助词“的”, 变成主谓谓语句的句式, 主谓两部分可分析为:民事损害赔偿案件当事人再审申请超出原审诉讼请求。再进一步分析, 大主语是“当事人”, 小主语是“申请”。谓语部分可分析为: (再审) 申请超出 (原审诉讼) 请求。再按句子结构分析法分析后一!!个!短语: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再审。这是个主谓结构句式。前后这样两个句式组合一起, 事由前面的介词“关于”又远离“问题”, “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再审问题”难免让人产生“主述宾结构”的语感。结构则变成了: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再审问题。根据公文内容, 可将标题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损害赔偿案件当事人的再审申请超出原审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不予再审的批复》。这样, 既简明又确切。
【例2】法释[2002]20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的裁定不服申请再审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
此标题事由中“问题”前面的定语也较长、较复杂, 也是两个短语。前一个短语:当事人[对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的裁定]不服申请再审。与上例不同的是, “当事人”!充!当!主语, 谓语部分是连动句式。后一个短语: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这样的两个句式组合一起, 加之及物动词“处理”充当述语的语法功能很强, “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问题”更会让人产生“主述宾结构”的语感。此标题去掉“问题”即可, 去掉后也比原来简明、确切。
【例3】关于第二审人民法院因追加、更换当事人发回重审的民事裁定书上, 应如何列当事人问题的批复 (法民[1990]8号)
“如何列当事人”表意已经明确, “问题”不仅多余, 而且存在“把当事人问题列出来”之歧义。另有其他毛病, 除缺少发文机关和赘加标点符号外, 事由因缺少介词“在”而未能组成完整的介词结构, 故表意不明。可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二审人民法院因追加或更换当事人在发回重审的民事裁定书上应如何列当事人的批复》或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二审追加或更换当事人发回重审的民事裁定书上应如何列当事人的批复》。
【例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刑事赔偿义务机关确定问题的通知 (高检会[2005]1号)
此例有所不同。“确定问题”有歧义, 但却不能简单去掉“问题”了事。可将标题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确定刑事赔偿义务机关有关问题的通知》。
(三) 文种前不带“问题”一词的情形
如前文举的例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产品侵权案件的受害人能否以产品的商标所有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的批复》 (法释[2002]22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购买人使用分期付款购买的车辆从事运输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保留车辆所有权的出卖方不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 (法释[2000]38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第二审判决改变第一审判决认定的罪名后能否加重附加刑的批复》 (法释[2008]8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债权人对人员下落不明或者财产状况不清的债务人申请破产清算案件如何处理的批复》 (法释[2008]10号) 等。这些标题都是很规范的。若在事由后硬加上“问题”, 就显得累赘, 而且后一个标题还会产生歧义, “处理问题”可组合成述宾词组。
二、关于司法公文标点符号的矫正
公文处理法规规定,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 一般不用标点符号。长期以来, 公文标题错用书名号、逗号、顿号、引号等比较普遍。矫正的原则是执行公文处理法规规定, 不符合规定而赘加的标点符号坚决删掉, 可用可不用则尽量不用。
(一) 书名号的矫正
书名号的矫正, 一直是实现公文标题规范化的难点所在。司法公文标题错用书名号的情况尤为突出。
最高人民法院公文标题中, 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规范的也有不规范的, 既和历史因素有关, 又和《人民法院公文处理办法》与国务院颁布的公文处理法规的规定不尽一致有关。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印发的《人民法院公文处理办法》规定:“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和转发公文加书名号外, 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实践证明, 转发公文加书名号存在严重的弊端, 不加书名号可以避免“关于”等词语重复使用而使事由概括得简洁明了。笔者以为, 《人民法院公文处理办法》修订时和公文处理法规规定精神相一致为好。举例说明:
【例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印发《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 (试行) 》和《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法发[2003]6号)
此标题书名号和引号均多余, 应删掉。书名号的使用主要毛病有三:一是导致标题冗长;二是导致三个“关于”重复使用, 且造成两个“关于”近距离拗口之弊;三是书名号中被印发文件不是完整标题, 若将缺失补上又势必和前面的发文机关重复。被印发的两份文件标题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 (试行) 》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很明显, 倘若将这两个完整标题加在原标题“关于印发”后面, 就更冗赘而别扭了。
此标题不用书名号, 可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印发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若干意见 (试行) 和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若干意见的通知》。
【例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落实23项司法为民具体措施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法发[2003]20号)
此标题应删去书名号, 同时删去第二个“关于”。通过修改, 可避免“关于”连用拗口之病。具体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落实23项司法为民具体措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二) 逗号的矫正
人民法院公文标题中, 还较多错用逗号。各高级人民法院的请示标题表现比较明显, 这在以前举例中足以证明。矫正逗号的方法, 主要是通过语法修辞手段保证不用逗号而表意明确, 有时可通过换行解决层次不清问题。在前文对最高人民法院公文标题的赏析中, 我们可以看出最高人民法院往往改变下级请示标题赘加逗号的做法, 而将批复标题拟制得相当规范。当然, 最高人民法院公文标题也有不当使用逗号的时候。举例说明:
【例1】法释[2004]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驳回其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不服而申请再审,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问题的批复
此标题逗号宜删去, 为确切表示语音停顿, 避免歧义, 可将“人民法院”移至下一行。另, “问题”也删掉为宜。
【例2】法发[2008]41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通知
此标题本来拟制得很好, 但美中不足赘加了逗号。逗号在一行末尾, 则更没有存在之必要。
(三) 顿号的矫正
1. 联合行文发文机关之间可空格不加顿号
【例】公通字[2006]26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关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有关问题的通知
可修改为: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关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有关问题的通知
2. 将顿号改成并列关系或者选择关系连词
【例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期间依法做好人民法院相关审判、执行工作的通知 (法[2003]72号)
【例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做好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期间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的通知 (法[2008]164号)
例1中的顿号宜改为并列关系连词“和”。例2当属规范类型。
前面举的例子《关于第二审人民法院因追加、更换当事人发回重审的民事裁定书上, 应如何列当事人问题的批复》, 顿号则应改成选择关系连词“或”。 (另, 逗号和“问题”应删去, 前面已作修改。)
3. 不存在歧义可用可不用顿号时尽量不用
【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全国各高、中级人民法院开展减刑、假释工作专项大检查的通知 (法[2004]121号)
此标题如去掉顿号则更好, 可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全国各高级中级人民法院开展减刑假释工作专项大检查的通知》。
三、关于印发规章性公文标题规范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规章性公文如“办法”“规定”“规则”等, 在标题拟制上也不尽相同, 有的仅事由加文种, 有的在事由前加发文机关和“关于”, 有的不加发文机关而只加“关于”, 有的加发文机关而不加“关于”等等。在发布形式上也不一样, 有的直接行文, 有的用公告发布, 用的用通知印发。在用通知印发时, 标题也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类型。到底哪种类型是规范的, 还需通过实例分析来说明。
根据发文机关和文种“通知”中间部分的不同结构形式, 可确定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一) 关于印发《……》式
【例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 (法发[1996]9号)
【例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 (法发[2008]11号)
【例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证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 (法发[2008]16号)
【例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监察工作条例》的通知 (法发[2008]17号)
此类型标题为规范类型。主要特点是:发文机关和事由中间有介词“关于”联结;被印发文标题仅事由加文种构成, 和法律、法规标题结构相一致。
(二) 印发《关于……》式
【例1】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诉讼收费监督管理的规定》的通知 (法发[2007]11号)
【例2】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公开的若干规定》和《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的通知 (法发[2006]35号)
【例3】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执行案件督办工作的规定》等三项执行工作制度的通知 (法发[2006]11号)
此类型标题发文机关和事由中间没有介词“关于”联结, 由于“印发……”是发文机关自己的行为, 因而不会产生歧义, 可不视为病误, 但在结构上不属于规范类型。例1被印发文标题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收费监督管理的规定》;例2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公开的若干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很显然, 通知标题书名号中不是被印发文的完整标题, 若补上发文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的重复使用将使标题显得更加冗赘。因此, 法院规章性公文标题拟制时就应当符合规范, 不加发文机关和“关于”。这样, 用通知印发时则可避免发文机关和“关于”的重复, 便于公文标题的拟制。例3被印发文 (三项执行工作制度) 标题分别为《关于执行案件督办工作的规定 (试行) 》、《关于执行款物管理工作的规定 (试行) 》和《人民法院执行文书立卷归档办法 (试行) 》。一并印发, 三个标题结构竟然不同。前两个标题中的“关于”宜去掉, 也可以和第三个标题一致, 将“关于”改成“人民法院”。通知标题则可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执行案件督办工作的规定 (试行) 〉等三项执行工作制度的通知》。
(三) 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式
【例】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的通知 (法发[2007]12号)
被印发文标题当时可拟制成《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工作规定》, 通知标题则可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工作规定〉的通知》, 从而避免“最高人民法院”的重复。
(四) 关于印发《关于……》式
【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申请人民法院冻结资金帐户、证券帐户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法[2005]55号)
被印发文宜去掉“关于”, 从而避免“关于”重复。另, “帐”应改为“账”。标题可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申请人民法院冻结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四、关于介词“关于”的不当省略
发文机关后面的介词“关于”, 一般是不能省略的。否则, 往往衔接不当或表意不明, 甚至会造成歧义。
【例1】 (法发[2005]18号)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 (2004~2008)
读时“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成什么话?应在第二行“人民法院”前面加上“关于”。另外, 需指出:最高人民法院公文中, 除办法外还有纲要、规划、方案等非法定公文直接行文的, 应该说这是不规范的, 一般应当用狭义法定公文中的通知文种印发。此例标题则可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 (2004~2008) 的通知》。
【例2】最高人民法院实施《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法[2004]241号)
【例3】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施行前尚未审结的企业破产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法[2007]81号)
例2、例3发文机关和事由动词中间均缺少必要介词“关于”, 不仅改变了标题结构, 而且造成了仅最高人民法院实施或执行之歧义。“实施”和“执行”前均应加“关于” (引文标题拟制时前面不用“关于”则可避免“关于”重复) 。
五、关于事由中主语的合理省略
最高人民法院公文标题事由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后面大多不加“人民法院”字样, 但也有例外。举例说明:
【例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受理共同诉讼案件问题的通知 (法[2005]270号)
【例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及汇达资产托管有限责任公司清收、处置不良资产所形成的案件时适用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通知 (法[2006]298号)
【公文的结构技巧】推荐阅读:
铜陵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常考点:公文文体与结构常识09-08
谈写好公文的技巧11-29
公文写作技巧12-11
秘书公文写作技巧07-03
公文写作与技巧10-02
省考申论公文写作技巧08-14
公文写作考试技巧手册10-10
解读公文处理与应用技巧08-01
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做题技巧—公文题08-03
结构化面试的实施技巧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