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

2024-07-09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共8篇)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1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

概况编辑

企业通过专设信息机构、信息主管,配备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运营要求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硬件、软件、设备、设施,建立包括网络、数据库和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工作平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发展模式。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外乎两个方向,第一是电子商务网站,是企业开向互联网的一扇窗户;其次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企业内部信息的组织管理者。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是惊人的,各行各业的许多企业都在互联网上建立起自己的网站。这些网站有的以介绍产品为主,有的以提供技术支持为主,还有一些企业网站则开展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组织企业的进货和销售。

数字化车间编辑

利用DNC技术提升车间网络化能力

信息化时代制造环境的变化需要建立一种面向市场需求具有快速响应机制的网络化制造模式。数控机床成为现代加工车间普遍使用的设备,构建网络化数控车间生产现场的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尤为重要。盖勒普DNC(Distributed Numeric Control)作为一种实现数控车间信息集成和设备集成的管理系统,实现车间制造设备的集中控制管理以及制造设备之间与上层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彻底改变以前数控设备的单机通讯方式,帮助企业进行设备资源优化配置和重组,大幅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利用MDC技术提高车间透明化能力

在数字化车间的方案设计中,SFC底层数据管理对企业车间信息化平台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已经具备ERP/MRPⅡ/MES/PDM等上层管理系统的企业来说,迫切需要实时了解车间底层详细的设备状态信息,而MDC是绝佳的选择。MDC实时监控车间的设备和生产状况,25000多种标准ISO报告和图表直观反映当前或过去某段时间的加工状态,使企业对车间的设备状况和加工信息一目了然。管理人员不用离开办公桌,就能查看到整个部门或指定设备的状态,便于对车间生产及时做出可靠、准确的决策。

利用PDM技术提升车间无纸化能力

当制造业与PDM(制造过程数据文档管理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时,就能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把车间生产过程中所有与生产相关的信息和过程集成起来统一管理,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协同工作的环境,实现作业指导的创建、维护和无纸化浏览,将生产数据文档电子化管理,避免或减少基于纸质文档的人工传递及流转,保障工艺文档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快速指导生产,达到标准化作业。盖勒普PDM已经成为数字化车间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并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利用MES技术提升车间精细化能力

精细化管理时代,细节决定成败。MES系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是因为企业越来越趋于精细化管理,越来越重视细节、科学量化。MES通过条码技术跟踪车间从物料投产到成品入库的整个生产流程,实时记录并监控生产工序和加工任务完成情况,人员工作效率、劳动生产率情况,设备利用情况,产品合格率、废品率情况,等等。通过生产数据的集成和分析,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生产改善。盖勒普MES帮助企业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的智能化制造,并通过进一步完善车间的管理体系,支撑企业精细化管理。

价值优势编辑

1.实现信息有效的流通:消除了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促进企业内部人员的有效沟通,提高了员工的合作意识,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2.实现资源和知识共享:将员工的经验与技术转化成企业内部资源,既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也避免了因人员的流动而导致的工作延误。

3.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公文流转的自动化,避免了传统公文流转时由于手工递送而带来的工作延误以及人员、时间的浪费,保证了工作能够快捷、准确的被处理。

4.实现有效管理:有效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实现实时工作任务的监督与催办。

5.职责分明:明确工作岗位与工作职责,增强人员的责任感,减少工作中的推托、扯皮等现象。

6.降低成本:大大减少办公开支,降低管理成本。节约时间、节约纸张、节约电话费、传真费用等,减少了差错率,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7.浏览器使用方式,无须安装专用程序,实现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使办公不再受地域的影响,可以通过网络连接随时随地办公。

8.信息集中管理、支持企业内部用户信息共享。

9.支持流程表单自定义、工作流程自定义,迎合不同企业的内部流程。

10.采取对敏感数据的加密手段,通过SSL的方式保障了数据传送过程的安全。

实施条件编辑

1、建设企业信息化内容 对企业信息化内容的认识,许多人认为“购买一些硬件设备、连上网、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给以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这是片面的理解。企业信息化虽然是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贯穿其始终,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使企业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把握机会,做出正确决策,增进企业运行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决定了企业信息化是为管理服务的,所以,企业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

所以根据建设企业的发展要求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建设企业信息化内容应为:

(1)建立适应信息技术要求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模式包括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完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

(2)以管理模式为依据,建立起企业的总体数据库。该总体数据库分为两个基本部分,一个基本部分是用来描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中的实际数据及其关系;另一个基本部分则是用来描述企业高层决策者的决策信息。

(3)根据不同类型企业情况,建立起相关的各种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生产(CAM)、管理信息系统(MIS)、这些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及管理系统构成企业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管理活动中各项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分析和利用,为企业高层提供决策依据。

(4)建立Internet,提供企业内部信息查询的通用平台,并利用这一网络结构,将企业的各个自动化与管理系统及数据库以网络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从而达到企业内部信息的最佳配置。

(5)联通Internet.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获取大量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充实自已的信息资源,同时,还可以向外部发布企业生产经营等公开的信息。

(6)企业信息化实施条件

国内外经验表明,企业开展信息化需要具备一定条件,那么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可能成功实施呢?

(1)企业要有信息化的内在需求

(2)要有一个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3)要有基本的技术和管理基础

(4)要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5)企业信息化要与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观念更新相结合

(6)要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

(7)要有一个信息主管来统帅

(8)要有专门的部门来实现

2、建设领域开展企业信息化需注意的问题

(1)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事实上,在新的形式下,企业不开展信息化就没有出路。

(2)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企业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总体规划下,本着急用先上的原则,分布实施。

(3)处理好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引进先进技术产品是手段,消化、吸收是关键,自主创新才是目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注重实效,切勿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4)制定企业信息化方案必须考虑几个原则:效益原则,包括社会效益、管理和经济效益;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原则;开放性原则;弹性适应原则;安全可靠性原则。

建设步骤编辑

1、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企业信息化规划的依据,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威胁等。

2、企业战略分析: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需求。明确为了实现企业级的总目标,企业各个关键部门要做的各种工作。同时还要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核心竞争力、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市尝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定位。明确上述各个要素与信息技术特点之间的潜在关系,从而确定信息技术应用的驱动因素,使信息化规划与企业战略实现融合。

3、分析与评估企业现状:分析企业的业务能力现状和企业的IT能力及现状。这个方面把握得更好的当属企业自己,如果加上管理咨询公司的辅助效果更好。

4、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发现能够使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业务驱动力以及关键流程,使其和信息系统相融合。

5、信息化需求分析:在企业战略分析和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企业适应未来发展的信息化战略,指出信息化的需求。需求分析包括系统基础网络平台、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数据库等需求。

6、信息化战略的制定:首先是根据本企业的战略需求,明确企业信息化的远景和使命,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其次是起草企业信息化基本原则。它是指为加强信息化能力而提出的基本的准则和指导性的方针。然后是制定信息化目标。

7、确定信息化的总体构架和标准:从系统功能、信息架构和系统体系三方面对信息系统应用进行规划,确定信息化体系结构的总体架构,拟定信息技术标准。使企业信息化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兼容性、扩展性、灵活性、协调性和一致性。

8、信息化项目分解:定义每一个项目的范围、业务前提、收益、优先次序,以及预计的时间、成本和资源;并对项目进行分派和管理,选择每一项目的实施部门或小组,确定对每一项目进行监控与管理的原则、过程和手段。

9、信息化保障分析:针对每个项目,进行保障性分析,即按重要性排列优先顺序,进行准备度评分,并根据结果做出初步取舍,形成路标规划。然后对项目进行财务分析,根据公司财力决定取舍。

企业信息化突破口

从企业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2

一、XG公司胜诉美商复审案管理会计信息平台支持分析

该新出口商复审案缘起1996年12月3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定尺碳素钢板等近20余种涉案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于1997年11月20日,美国商务部对该案作出反倾销终裁,裁定中国涉案企业的倾销幅度为17.33%—128.59%,致使我国各大型钢铁集团公司的板材有面临被逼出美国市场的险境。

XG公司面对美国对定尺碳素钢板的反倾销贸易壁垒,做出了应对美国第二大钢铁生产商对其指控反击抉择。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策划新出口商复审, 2007年11月30日向美国商务部正式递交了新出口商复审申请,美国商务部2007年12月27日初步裁定XG公司的申请不符合要求,XG公司又迫使美国商务部重新于2008年1月17日正式启动新出口商复审程序,历时两年多终于争来了应对美国反倾销指控的胜利曙光。我们将对XG公司新出口商复审案运作流程及管理会计信息平台支持问题进行探究。

(一)XG公司新出口商复审案运作流程分析

关于XG公司新出口商复审案的运作流程追踪如表1所示。

表1所示XG公司新出口商复审案实践中的每一环节(事件),都与XG公司重视反倾销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会计支持作用密切相关。 XG公司应诉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于2005年末第一起反倾销案时,设办公室,由XG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亲自担任办公室主任,财务部部长、进出口部部长、法律部部长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同时, XG公司建立了应诉反倾销工作网络,责成各下属单位一名领导负责此事,并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与应诉反倾销工作办公室联系与协调。2006年底,在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组织下,策划了向美国申请热轧板材的新出口商复审。

为了促使美国商务部启动新出口商复审程序, XG公司事先对相关法律条款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确定了美国判定新出口商程序中所要求的合理出口价格。“正常”价格是指该出口价格不高于任何来自中国的出口商的价格,而合理出口价格是在根据前期案件的成本分析并善意确定正常价格的基础上确定的价格。XG公司根据详实的调查,在该价格范围内出口了一批板材,获得了新出口商资格。

然而,接下来面临的一大难关,就是美国商务部对XG公司市场经济地位的审查。美国原告公司抓住XG公司的国企身份不放,并就XG公司由集团间接持股问题大做文章,将国资委问题无限扩大,并连带提出集团内所有关联公司均需进行调查。因此, 美国商务部对此问题非常谨慎,就XG公司是否政府控制的问题进行多轮问卷调查,XG公司就此提出了大量事实证据,以具体殷实的财务信息证明了XG公司的进出口价格为自主定价,受市场调控,是在新出口商复审案中获得零税率关键而重要的一步。

美国商务部的问卷主要有A、C、D卷及其补充问卷。A卷是有关应诉企业本身基本情况的问卷,目的是确定选用替代国,涉案企业可以申请单独税率。 C卷是应诉企业对美国出口销售的具体情况,目的是确定出口价格。D卷是应诉企业生产被调查产品成本要素的具体情况,其目的是确定产品的生产成本。在美国商务部作出初裁前,XG公司及时高效的向美国商务部进行了六次问卷答复,其中问卷提交最短间隔时间仅为两天,然而由于其大量程序计算错误及对案件事实的错误判断,认为公司副产品未予抵扣成本,美商务部就新出口商复审案做出初裁, 导致初裁税率高达133.38%。

XG公司并未因此败阵,在对初裁公告进行分析后,指出了美国商务部事实认定与计算上的错误, 积极提出抗辩。在XG公司的积极抗辩下,美国商务部认为本案涉及的政府控制问题和副产品问题非常复杂,转为年度复审,将终裁日期推迟,给予美国商务部更多时间做出相应决定。

这代表着案件将从头来过,美国商务部就公司政府控制问题、副产品和自产原材料问题相继发了补充问卷,XG公司也再次提供相应答卷。XG公司应诉工作领导小组带领着10多个部门通力合作,依赖完善的财务和数据管理系统,向美国商务部提交了大量的数据材料,充分证明了副产品对于产品成本的影响,驳斥了美国原告公司的控诉,指出宽厚板生产经历各道不同工序,公司对在各个阶段产生的副产品(如废钢、高炉渣等)均回收利用,并在成本系统中完整考虑了这些因素,导致计算过程比较复杂。 这直接促成了在年度复审初裁中获得零税率,也为终裁中零税率的获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初裁之后到终裁之前,XG公司提交了替代价值信息、评论意见和中国对钢板实行出口许可证的事实信息,并分别于2009年10月1日和13日提交了案件陈述和反驳陈述,并针对原告所提出的对XG公司不利的事实提出了反驳意见,XG公司最终以大量翔实可采的会计信息证据获得了新出口商复审的胜利。XG公司新出口商复审案胜诉的实践亦验证,企业应对(包括规避)反倾销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应诉企业快速响应的态度和所提供会计信息(或会计数据)的支持效力。而会计信息(或会计数据)的支持效力,又与应诉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平台能够快速、精确地复制或还原其生产经营过程,保证涉案产品会计信息(如成本信息)的真实性有关。由于国别、会计标准、管理贸易的形式和手段以及应诉企业会计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相对差异, 致使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差异所生成的会计信息必然存在质量上的差异。实际上,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已构成其充分市场竞争的重要组成内容,从企业应对反倾销看,会计核心竞争力背后所涉及的应是反倾销战略层面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安排。

(二)XG公司胜诉美商复审案管理会计信息平台的功能分析

XG公司ERP环境下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建设启动于2001年,由40多个子信息系统组成,现已形成基层、中层、高层立体交互运行,快速、精确地反映其生产经营过程,为XG公司全方位运营适时地发挥着支持功能,这也是XG公司胜诉美商复审案关键所在。XG公司ERP环境下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如图1所示。

图1说明,纵向上,底层的PCS和MES为ERP提供基础数据及信息,通过接口形成一个集成的信息平台:基层的PCS(生产控制系统)用于自动化生产,监控现场设备和工艺参数,向管理人员提供现场检测和统计数据;中层的MES是面向车间层的生产管理技术与实时信息系统,自动化采集数据、检化验数据的实际值与冶金规范标准、内控标准、工艺参数自动比对。这表明,ERP系统对整个生产流程和资源消耗进行及时控制,基于现有成本制度更理想地满足包括成本形态在内的成本结构分析。横向上, ERP注重供应链管理,前向的客户与后向的采购均纳入了ERP体系中,采购模块与销售模块与具体业务联系紧密,为销售与采购数据的真实与完整提供保证。

XG公司胜诉美商复审案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功能主要体现在:1ERP扩展了信息结构,特别是成本核算方面,能更好的满足反倾销调查中的成本结构分析,比如,反倾销基础调查问卷的填答之前大部分都需要临时手工加工整理,而ERP体系能及时准确地提供任何一周期内明细产品成本的历史数据和各种报表;2ERP环境下,财务与业务联系更紧密, 一方面更真实的反映经济业务活动,另一方面从财务角度或从业务角度都能够快速进行相互跟踪,能更好的满足反倾销会计信息相互印证的要求,使反倾销会计信息更可信;3决策支持是ERP的终极目标,主要由会话系统(人机接口)、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及其管理系统组成,决策支持中的模型库、方法库可与反倾销会计信息加工所需模型库、 规则库合并使用,并在反倾销会计信息基础上,对是否有反倾销风险、是否应诉做出决策,构成反倾销管理会计信息平台的前端,这正是XG公司胜诉美商复审案的会计核心竞争力所在。

二、ERP环境下我国企业反倾销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建设构思

(一)ERP环境下我国企业反倾销管理会计信息平台设计

1、ERP环境下我国企业反倾销会计信息输出原理

ERP是一个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它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一般而言,ERP财务模块包括总账、应收、应付、资产、现金、库存、成本,财务模块与相关业务模块衔接,所有模块集成于总账模块,形成ERP网络。在ERP数据平台支撑下,反倾销会计信息证据的输出较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更具效率,因为ERP是面向流程管理, 销售模块主要输出出口销售情况,成本模块主要输出成本要素情况,总账模块主要输出财务报表及其他补充销售、成本信息,信息高度集成,数据来源清晰易追溯。ERP架构下反倾销会计信息输出,如图2所示。

ERP环境下的反倾销会计信息输出特点:1基础会计核算业务由系统自动进行,反应式功能减弱, 能动式功能加强;2ERP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导, 大部分业务流程能够实现系统管理,企业信息高度集成共享;3ERP系统可以全过程、从不同侧面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信息,能实时地收集、加工、处理会计数据,全面、系统的揭示经济活动价值变化的过程,信息更易追踪。

2、ERP环境下我国企业反倾销管理会计信息平台架构

ERP环境下反倾销管理会计信息平台以ERP体系为依托,在应对反倾销会计信息需求的驱动下, 通过原始数据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存储、信息报告等环节相互协同性、耦合性与开放性的运作,实现可采性反倾销会计信息的输出,并最终达成预警、降幅、 举证、抗辩等功能。ERP环境下反倾销管理会计信息平台既用于信息支持,又兼具管理控制,应内嵌于基于价值的组织管理活动之中。ERP环境下反倾销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如上图3所示。

(二)ERP环境下我国企业反倾销管理会计信息平台运行机理

上图3所示的ERP环境下我国企业反倾销管理会计信息平台运行机理,我们将从反倾销会计信息获取、加工及反倾销会计信息共享等层面进行诠释。

1、反倾销会计信息获取

如图3所示,信息获取是反倾销管理会计信息平台的基础性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对相关原始数据信息的鉴别、采集以及归类,企业内部需要明确原始数据信息获取与分类的规则。反倾销原始数据信息获取的来源可以分为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两个层面,企业内部借助原有的ERP等信息系统,构建反倾销导向的会计信息系统,成为内部信息源,结合互联网以及企业社会网络关系,成为获取原始数据信息的外部信息源,信息获取来源与信息类别对应关系如图4所示。

如图4所示,明确了信息获取来源,下一步就是对反倾销原始数据信息进行粗略的整合与归类。反倾销应诉属于突发性事件,反倾销管理会计信息平台一方面要做好预警工作,一方面要做好突发的应诉准备工作。因此,根据反倾销管理会计信息平台的功能对反倾销原始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可以在反倾销预警会计信息项目大类下,先按照国别对信息分类,再根据敏感出口产品进行分类,当出口产品一旦遭遇反倾销,企业能够迅速反应,输出所需反倾销会计信息。

2、反倾销会计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是反倾销管理会计信息平台的核心构成要素,通过信息处理与信息存储来使获取的信息发生质变并添加信息增量,具体而言,就是按照信息处理的不同规则要求,依据相应模型,进行信息加工,从而改变原有信息结构,达到需求信息结构,并将处理后符合要求的信息按照不同的类别,以不同的形式在平台上存储。借助ERP系统中已有的模型库与方法库,反倾销管理会计信息平台模型库中囊括了企业风险评估模型、市场预测模型、产品成本优化模型等运算模型和数据挖掘方法、风险分析方法、 关联分析、预测方法等加工处理的方法;规则库则主要包括信息转换规则与描述规则两大类,使之符合应对反倾销要求,如对产品成本的追溯、按国际会计准则调整具体会计科目等具体规则。当应对反倾销原始数据信息经过XBRL转换进入数据库存储,反倾销会计信息处理人员可以调出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并选择模型库、规则库中的模型、方法与规则,对原始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3、反倾销会计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是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的对外接口, 主要功能是通过企业应对反倾销会计信息报告对象的确定、报告框架与报告模式的设计,以及报告方式的选择来进行信息的披露与传导,进而满足相关利益主体的需求。反倾销会计信息共享的对象包括企业自身、政府、行业协会、上下游企业等多维主体,通过反倾销会计信息交换、共享信息查询与共享服务使多维主体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反倾销管理会计信息平台的交互空间。由于涉及自身商业机密及在维护企业利益的前提下,反倾销会计信息与各利益主体的共享程度是有选择性的,反倾销会计报告应作为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一种,而对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应选择性呈报。另一方面,企业反倾销管理会计信息支持适度地不是以正式信息为基础,而是以非正式信息为基础,正式与非正式的反馈同样重要。企业可以基于原有的Internet或Intranet网站建立交互数据库,构建对各利益主体设置权限,通过反倾销会计信息的上传与下载来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

三、ERP环境下反倾销管理会计信息平台的实施思考

ERP环境下反倾销管理会计信息平台有效运行,还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构建具有反倾销导向的ERP体系,提升ERP系统内企业经营活动、 企业财务活动和会计信息结构之间的对称性,使ERP系统内输出的原始数据信息与应对反倾销需求信息结构匹配度更高;从制度安排与技术支持上, 设置分散式与核心式相融合的适配的信息平台组织结构,运用数据库、XBRL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人员素质、能力的培训与提升。

1、构建具有反倾销导向的ERP体系

“反倾销导向”是指企业的ERP体系并不完全需要按照反倾销调查流程和模式进行重构,而是在企业目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成本信息是反倾销会计信息的重点,应对现有成本核算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使之具备反倾销应对功能。对于制造业来说,ERP体系里的基础成本信息来自底层计量系统,因此,具有反倾销导向的ERP体系,首先应梳理现有计量体系,完善基础计量工作,确保单位之间、单位内部小工序之间能够清晰计量,注重现场取数的基础管理,辅之以精确的计量系统,加强原始数据导入ERP系统,对各生产流程数据变化实时监控,实现基础数据规范录入、实时可控。其次,细化成本费用核算。从反倾销实践可知, 企业在填答问卷时精细的成本信息资料必不可少, 并需详尽说明原材料、人工、能耗等各项生产要素的具体组成。我国企业应将出口产品的成本费用进行更详细的核算,为不同型号的出口产品配置明确的二级科目,甚至是三级科目和更细的子科目,让企业在反倾销应诉时能快速找到涉案产品相对应的成本资料。最后,建立竞争对手成本分析系统,特别是国外竞争对手成本分析。钢铁企业对标挖潜即是国内竞争对手成本分析的一种形式,可以协调同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有助于规避反倾销;而钢铁企业及其他出口企业均缺乏国外竞争对手成本分析,通过监测境外竞争对手销售情况,可以起到反倾销规避和预警的作用,并且平时积累的境外竞争对手成本资料,为“替代国”的选择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可以起到反倾销举证和抗辩的作用。

出口销售信息直接确定出口价格,对反倾销幅度的确定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反倾销导向的ERP体系应在企业原有的销售管理系统基础上,对出口产品进行严格的登记备案制度,使之与国内销售加以区分,并能保障出口产品在不同出口国销售的基本信息以及产品销售费用等信息的完备性与准确性。 XG公司在销售部设置了财务科室,销售部财务科下另设国内板材销售中心、国内线材销售中心与出口销售中心,很好的将国内销售与出口销售加以区分,为反倾销预警与举证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持。

2、设置分散式与核心式融合的信息平台组织结构

分散式结构即职能部门既是管理工作机构,又承担所在部门中信息收集和传递的任务,核心式结构即企业中存在专门的信息加工中心,将其设置在具有较强情报收集和分析能力的职能部门中。可以看到,企业ERP体系以总账模块为信息集合点,其他各模块可以完成信息收集与初步处理的工作,而加强总账模块加工、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以总账模块为信息平台核心,根据信息需求分散到其他模块,形成企业内部管理会计信息平台网络型的组织结构。

3、先进信息技术集成与运用

信息技术是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的有力技术支撑。XBRL可以解决信息的标准化问题,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批量需求,结构化后的信息可以一次输入、多次使用,大大提高信息使用效率。数据库技术可以解决信息的存储与调用问题,方便查询与加工,经过格式转化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数据库技术通过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可快速调出相关反倾销会计信息,大大提高信息加工效率。

4、重视反倾销人才培养,优化企业会计人员知识结构

反倾销应诉需及时准确地做好会计陈述、会计举证、会计抗辩等工作。而缺乏优秀反倾销应诉会计人才,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与企业沟通不够、指导仍需加强,不了解应诉过程和应诉成本过高等问题,反映了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不力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现状。企业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优化,包括熟悉国际反倾销的相关法律、惯例等、懂得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至少通晓一门外语、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现了知识的配置基本结构和应诉获胜的重要程度。

参考文献

[1]刘爱东,赵金玲.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联动机制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构思.会计研究.2010,12:24-28.

[2]刘爱东,卜珂.我国企业反倾销调查申请中的会计问题分析——以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为例.会计之友.2013(7中):11-16.

[3]Kanellou A,Spathis C.Accounting benefits and satisfaction in an ERP environ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2013.14(3):209-234.

[4]王斌,顾惠忠.内嵌于组织管理活动的管理会计:边界、信息特征及研究未来.会计研究.2014.01:13-20.

[5]Pitk01nen H,Lukka K.Three Dimensions of Formal and Informal Feedback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0.22(2):125–137.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3

【关键词】湖北省 区域教育信息化 一个核心 两类创新 三大步骤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发挥我省的教育优势,结合我省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以“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为抓手,确定“一个核心、两类创新、三项步骤”的建设目标,着力解决区域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师资源配置不均、一些学校开不齐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等突出问题,广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一、紧密围绕一个核心

坚持“以政府购买服务,提升全员信息化素质”为核心,加大网络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全区学校构建“区域高速教育专网+学校光纤互联网+班级WIFI”的网络体系,实现本区域甚至跨区域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高速互联,实现全区“宽带网络校校通”;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解决区域教育资源不均衡,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努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加强教师、学生、家长的信息化素质建设,探索以教学为目的网络空间应用普及推广,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的网络互动提供支撑,最终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二、广泛推进两类创新

(一)以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四类应用创新

坚持统筹规划,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重点工作内容,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务管理、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家校互动方面应用创新的新方法、新模式。

1.不断完善区域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积极推进教务管理应用创新

结合国家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标准,明确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为建设核心,通过制定统一接口、统一数据库等相关建设标准,整合全区教学管理平台、教学质量监测平台、教务办公OA系统、平安校园、电子学生证等相关资源,推广未来教室,提升全区各级教育管理机构教务管理水平,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2.深入探索本地特色教育教学新模式,统筹推进课堂教学应用创新

为学生提供信息化学习终端,在部分教学点配备多功能同步移动教学设备,在中心学校建设同步互动混合教室。大力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常态化应用,引导学生利用智能工具在教师组织下进行探究性学习,逐步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以及网络条件下教学活动管理、组织和服务的基本体系,为农村地区教师发展提供新平台,促进城乡学校、教师、学生互相学习。

3.努力提升全区教师教学信息化水平,稳步推进教师教研应用创新

充分利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和区域数字学校平台建设优势,积极开展网络备授课和网上研修活动,形成教师间“教研修”一体化交流机制。通过网络听课、互动评课、远程协作等教学活动,提升教研活动水平。探索适应本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培训模式,通过现场培训、应用交流等方式,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和实践能力提高培训,积极培养一批有影响的学科网络教研团队。

4.大力宣传亲子类终端产品功能作用,规模普及家校互动应用创新

建立“一站式”实名登陆体系,探索区、校两级教育网站无缝对接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校园短信”、“家长留言”、“家庭作业”等相关应用功能,普及亲子终端,构建家长与学校之间良好的沟通环境,满足教师与家长之间交流互动、安全管理的信息沟通需求,打破传统家校互动模式,平台与区、校教育网站的资源共享,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二)以发展为前提,积极探索两类机制创新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积极探索“政府节省投入、优质资源本地化”的长效机制以及“政府主导、企业提供服务”的发展机制。

1.探索“政府节省投入,优质资源本地化”长效机制

在政府引导下,加大基础网络设施投资力度,形成重点的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为平台提供高速、安全的基础支撑体系,促成优质资源的本地化和循环再造血机制,减少政府后期平台资源投入,使优质的教学教育资源得到共享。

2.探索“政府主导,企业提供服务”发展机制

与省内高水平科研中心广泛合作,建立教育信息化研究支持体系,全力为全区各级学校提供信息化服务。通过政府主导、公司参与,形成校企联动的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三、稳步实施三大步骤

以应用为驱动,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为实践,稳步实施“开齐课、开好课、开精课”三大步骤,有效推动全省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一)开齐课

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校、优质教学资源帮助薄弱校和教学点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途径和方法,解决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和教学点的资源覆盖问题,切实提升偏远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从而使得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得以提升。

(二)开好课

全力打造基层教师的“教学研”体系,突破区域、时间和机制的限制,实现对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质量的批量评估和个性建议,协助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引导。通过利用“微视频”、“电子板书”、“智能评测”等多种信息化形式和手段,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学校课堂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水平。

(三)开精课

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建华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要在院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在全院干警大力配合下,按照“两高”法院的总体规划,结合本院的实际,以网络建设和应用为切入点,利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推进本院的信息化建设。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强化向科学要质量,向科学要效率的发展理念,以达到常规办公无纸化、审判记录无笔化、流程管理自动化、档案管理电子化的工作目标。

二、组织领导

院成立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徐江

副组长:王玲李洪海赵广平杨连洪王丽华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办公室负责信息设备建设和维修、网站建设和管理、协调软件开发、信息技能培训、推广系统应用,诉讼文书档案和司法服务等相关工作。政工科、研究室、立案庭、审监庭、执行局及其他业务庭按相关职能进行日常管理和应用。

三、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我们将采取集中培训和部门培训、单独培训、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培训。坚决转变工作忙没时间学、岁数大不愿学的观念。坚持领导带头钻研学习、带头实践应用。采取全院集中、分部门培训、单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全员培训工作。

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对信息录入等相关信息化建设情况随时检查,20xx年开始每周通报信息化录入情况,并将通报结果纳入本院绩效考评。20xx年3月1日、2日利用两天时间对全院进行全员考核。

四、有关要求

1、领导带头学习利用信息化技术。党组成员、各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带头学习掌握信息化管理技术,以榜样的作用带领全院尽快走上信息化建设的轨道上来。

2、法院全体工作人员要努力学习尽快掌握信息化录入技能,并使之应用于审判工作中。

煤炭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5

一、煤炭产业信息化现状

目前,大多数煤炭企业的产运销财务业务仍采用手工处理,而且对于组织结构的不断调整、岗位只能的经常变换、统计汇总口径不一,致使企业的统计数据不全或断档,信息收集效率不高,信息滞后,统计过程中认为失误较多,煤炭企业的管理决策水平较低,对市场信息反映较慢。

目前公司煤炭信息化现状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已经至于了煤炭板块的发展,加强煤炭产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公司煤炭产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煤炭行业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必须推进煤炭工业生产现代化、销售网络化、管理网络化、采购电子化与管理科学化。

煤炭企业的经营发展不仅要了解煤炭产量,还要了解产、运、销、存的综合、准确的数据。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还需拓展到运销存财务业务的管理上。

要实现产运销存财业务的管理信息化,需借助于ERP等综合管理软件系统,通过综合应用达到全面掌握各地、各煤种的生产、销售、装车发运、流向、到货等煤炭供需信息:了解主要铁路流向、铁路限制口煤炭流量、主要煤炭港口库存量等信息,具体知道煤炭运销工作:实现煤炭企业订货、日度销售、每日煤款回收等销售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使企业领导及时准确了解自身产、销、运、存等情况,及时组织货源、调整生产经营工作等。

此外,网上信息发布、煤炭网上订货等系统的应用将对煤炭企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这些系统与企业转机建制和铅华管理紧密结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一方面企业内部对生产安全监测监控、生产自动控制系统及矿区通信专网等工程建设比较重视发展较快,而企业管理信息化相对而言发展缓慢、企业信息化规划步骤

鹰腾将企业信息化规划的过程总结如下:

第一步:环境分析

对企业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是信息化规划必不可少的工作,它是规划的依据。在这部分工作中,需要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威胁等。其中,三点尤为重要,第一,要分析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发展动力,发展方向,以及信息技术在行业发展中起的作用,第二要分析并掌握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方向。第三,要了解竞争对手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包括具体技术,实现功能,应用范围,实施手段,以及成果和教训等等。

第二步,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信息化是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服务的。为了进行企业信息化规划,在这部分,要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需求。明确为了实现企业级的总目标,企业各个关键部门要做的各种工作。同时还要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核心竞争力、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市场、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定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明确上述各个要素与信息技术特点之间的潜在关系,从而确定信息技术应用的驱动因素,使信息化与企业战略实现融合。

第三步,分析与评估企业现状

对企业的现状分析与评估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企业的业务能力现状和企业的IT能力及现状。企业的业务能力分析是对企业业务与管理活动的特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运作模式、业务活动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作用进行分析,揭示现状与企业远景之间的差距,确定关键问题,探讨改进方法。信息化现状分析是诊断企业信息化的当前状况,包括基础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状况,分析信息系统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能力,给出信息化能力评估。

第四步,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

在前三步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那些流程中不合理、效率低、与企业战略目标不符的流程及环节,发现能够在现有环境中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并使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业务驱动力以及关键流程,从而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流程。信息系统的特点如果能够和这些直接创造价值的关键业务流程融合,这对信息技术投资回报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也是信息化建设的成败的一个衡量指标,在这一步中,实现信息化与企业业务上的融合。

第五步,信息化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在企业战略分析和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按照优化流程的业务运作模式,制定企业适应未来发展的信息化战略,指出信息化的需求。需求分析包括系统基础网络平台、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数据库等需求。

第六步:信息化战略的制定

根据前面五步分析的结果,制定和调整企业信息化的指导纲领,争取企业以最适合的规模,最适合的成本,去做最适合的信息化工作。这里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根据本企业的战略需求,明确企业信息化的远景和使命,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

其次是起草企业信息化基本原则。它是指为加强信息化能力而提出的基本的准则和指导性的方针。信息化基本原则犹如国家宪法,它代表着信息技术部门在管理和实施工作中要遵循的企业条例。是有效完成信息化使命的保证。

然后是制定信息化目标。它是企业在未来几年为了实现远景和使命而要完成的各项任务。对于所形成的每一个业务构想,明确IT对其支持的理想状态,即IT战略目标。

第七步:确定信息化的总体构架和标准

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基于业务发展需求和对信息化的需求,首先,从系统功能、信息架构和系统体系三方面对信息系统应用进行规划,确定信息化体系结构的总体架构。同时,还需要拟定信息技术标准。这一部分涉及到对具体技术产品,技术方法,和技术流程的采用。它是对信息化总体架构的技术支持。通过选择具有工业标准,应用最为广泛,发展最有前景的信息技术为标准,可以使企业信息化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兼容性,扩展性,灵活性,协调性,和一致性。从而提供安全,先进,有竞争力的服务,并且降低开发成本和时间。

第八步:信息化项目分解

分析整个信息化过程中的资源投入和工作重点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弥补差距所需要的行动,将整个信息化过程分解成为相互关联,互相支撑的若干子项目,定义每一个项目的范围、业务前提、收益、优先次序、以及预计的时间、成本和资源;并对项目进行分派和管理,选择每一项目的实施部门或小组,确定对每一项目进行监控与管理的原则、过程和手段。

第九步:信息化保障分析

针对每个项目,进行保障性分析,即按重要性排列优先顺序,进行准备度评分,并根据结果做出初步取舍,形成路标规划。然后对项目进行财务分析,根据公司财力,决定取舍。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应当包括:

1、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软、硬件及数据环境建设)

2、信息化需求分析(重点的应用系统)

3、信息资源规划(数据标准化建设、信息资源的整合优化、业务流程优化,到系统建模)

4、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库工程及应用软件工程)

5、实施方案(实施计划、项目管理和效益分析)。希望对您有益。

写报告(规划、方案类)是令许多人头疼的事。所以有网友发出这样的帖子来讨论。关于规划,除了这些具体的内容框架之外,常常有这样几个问题,可以从总体上来把握:

1)报告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报告的对象是什么人?是用于决策,用于具体操作,还是为了某种形式的沟通?……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不同的内容侧重。那些部分需要详细写,那些部分可以简略(目录中有,但内容可以简略,甚至略去)。这样可以避免写成“大全”式文件,极大地节省工作量。

2)报告撰写者的角度是怎样的?比如在讨论中,论坛网友qiaodong所提出的“技术角度、企业管理角度”的区别,就非常重要。这个要和目的充分结合起来。

3)报告的形式上,可以多样,可以分拆成多个文件:主文件、副文件、附录……不要一个文件囫囵装。这样有助于文件结构的清晰。

由tjzhgx提出讨论的这个“大纲”,也是走了一个“大全”的路子:

在这个大纲中,又有战略、管理,又有大量的技术。如果是常规企业,估计没有一个人可以从头到尾看懂这个大纲了。这是对象不明的典型错误。如果对象是决策者,那么第四部分以下的内容都是可以省略或者以单列文件形式提供。如果对象是技术人员,3.2以前是不需要的。所以最简单的处理方式,是把这个大文件分拆成两部分。表面上看来,分分拆拆都是这些东西,换汤不换药。但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这种形式上的问题,和工作量的分配常常有密切关联。一般而言,应该先形成单独的文件,视情况需要,再汇编在一处,作为整体的规划大纲。

至于其他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可以集思广益,可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虽然大同小异,但并不千篇一律,可以有非常大的灵活性。包括章节的次序等等(比如例子中的第11~14部分的内容,是不是可以放到第4的前后等等诸如此类……)

这个东西放在这里,无论是正面、反面,可能会对大家有帮助吧。

tjzhgx: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大纲(讨论稿)

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大纲(讨论稿)

1.前言

2.摘要

3.需求分析

3.1企业生产经营概况

3.1.1企业发展概况

3.1.2生产经营特点

3.1.3各个部门的业务概况及存在问题

3.1.4计算机应用情况

3.2企业经营目标及策略

3.2.1市场需求及竞争状况分析

3.2.2企业战略规划

3.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3.3.1现行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3.3.2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3.3.2.1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功能需求

3.3.2.2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性能需求

3.4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约束条件

3.5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的目标

3.5.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程总目标

3.5.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分阶段目标

4.系统总体结构

4.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原则

4.1.1制定总体结构方案的原则

4.1.2应用子系统划分指导原则

4.1.3技术路线

4.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体系结构

4.2.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结构

4.2.2应用系统结构

4.2.3支撑系统结构

4.2.4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体系结构的特点

4.3信息分类编码体系

5.应用系统规划设计

5.1功能模型设计原则

5.2信息模型的规划设计原则

5.3业务流程设计原则

5.4子系统设计

5.4.1管理子系统设计

5.4.1.1管理子系统结构和功能模型

5.4.1.2管理子系统信息模型

5.4.1.3管理子系统流程图?

……….6.网络子系统设计

6.1需求分析

6.2总体方案和结构

6.3网络分系统配置设计

6.3.1网络设计要求

6.3.2网络设计需求分析

6.3.3网络子系统目标

6.3.3.1设计依据

6.3.3.2设计原则

6.3.3.3设计目标

6.4.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6.4.1网络子系统布线设计

6.4.2.网络安全方面的考虑

6.4.2.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理安全

6.4.2.2基于操作系统的网络安全

6.4.2.3网络安全的组织管理实施

6.5人员配备和机房

7.系统接口

7.1内部接口

7.1.2软件接口

7.1.3硬件接口

7.1.4子网间接口

7.2外部接口

8.数据库管理系统选型配置

9.硬件应用软件配置

9.1硬件配置

9.1.1硬件配置原则

9.1.2硬件配置方案

9.2应用软件选型配置原则

10.组织机构和培训计划

10.1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10.2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组织落实 10.3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的培训计划

11.实施步骤及计划

11.1实施步骤

11.2实施进度计划

11.2.1一期工程阶段(日期起止)………

11.2.??期工程阶段(日期起止)

12.经费概算

13.经济效益分析

13.1可量化经济效益分析

工会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6

工会信息化建设手记:确定目标“116”

10月底,领导关注的本地工会信息化建设方案终于草成。经机关各部门讨论后,提交主席办公会通过。

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建成以××工会网为龙头的,涵盖所属县以上地方工会、企事业工会和产业工会网站的××工会网站集群,以及以本级工会为中心,覆盖所属县以上地方工会、企事业工会和产业工会的,按照分级授权来传输和共享信息的工会办公自动化系统。具体目标为:实施“116信息化工程”,建设“数字化××工会”。

此后,“116工程”就成为笔者所在地工会信息化建设的代名词。这一工程的基本涵义是:建设“1”个统一的门户网站集群,创建“1”个统一的非涉密的工会工作平台,开发运用办公、数据、资料、通讯、服务、监控等“6”个中心。

为实现这一目标,同时制定了三个分两步走的具体措施:

一、关于建设“1”个统一的.门户网站集群。第一步,进行现有网站改版,同时帮助有条件的地方工会、企事业工会和产业工会在《××工会网》统一的平台上逐步建立相应的门户网站,以初步形成门户网站集群雏型。第二步,依托地方政务网,实现门户网站与工会工作平台的互联互动,逐步建成一个功能完备、风格统一、科学严谨的××工会网站集群。

二、关于创建“1”个统一的非涉密的工会工作平台。第一步,将《××工会工作平台》建立在在英特网上,并实施CA论证以保证其运行的安全保密性,所有用户通过“密钥”进入《××工会工作平台》,执行分级的信息传输与共享。第二步,依托地方政务外网,构建工会系统网,通过网络管理系统的调整,使《××工会工作平台》实现更为安全保密的网络运行。

三、关于开发运用办公、数据、资料、通讯、服务、监控等“6”个中心。第一步,重点解决用起来的问题,首先分步开发办公、数据、资料、通讯、服务等5个中心,并有选择地开发运用其中机关各部门有积极性的信息系统,如数据中心的劳模管理系统和困难职工帮扶系统等。第二步,在用起来的基础上,适时开发监控中心,并逐步开发运用其它计划内系统,如数据中心的工会年报系统、工会资产管理系统、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管理系统等,使之与《××工会工作平台》浑然一体,成为各级工会共享的办公平台、学习的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

如今五年时间已经过去,这一目标严格上说并未实现。首先,真正意义上的网站集群没有建成,更不用说与“工会工作平台的互联互动”;其次,《××工会工作平台》目前仍未迈出第二步,尽管第二步的道路已铺平;再次,6个中心的建设工作仍然处于第一步,且已开发项目的应用率不足70%,与《××工会工作平台》一起仅只发挥了信息交流平台的作用。

目标完成的缺失,笔者认为主要责任在自己,其中最明显的当然是对当时信息化建设的形势的过于乐观的估计,尤其是对地方党委主要领导次年调离后的情况估计不足。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7

1“校企互动”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

过去教学资源库多数是学校单方建设和管理, 教学资源缺乏真实性、行业标准和规范化, 教学资源的工学结合特色不明显, 多数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除了课件、教学资料和项目外, 其它典型的资源缺乏, 只是换汤不换药的案例型资源, 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和通用性不够, 原因是企业资源没有真正被嵌入, 企业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中, 因此, 构建一个校企互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平台是解决教学资源缺陷的最有效地途径, 校企互动模式下进行教学资源更新和共享, 多方动态更新和丰富教学资源, 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多方信息化建设和管理, 满足精品资源共享的要求。

2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思路

校企互动构建教学资源库平台, 校企互动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 校企互动更新教学资源, 校企互动在线指导网络学习, 校企互动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和共享。

2.1 构建多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平台

使用中大型综合网络系统开发技术, 构架基于多层的网络化教学资源库平台, 设置学校和企业两级系统管理用户, 为后期教学资源内容建设和管理服务[1]。

2.2 建设教学资源平台框架模型和内容模块

根据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技术特点、行业规范和标准、师生现状进行教学资源库平台的框架设计、内容模块划分和版面设计, 实现层次化的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模型, 为后期一站式的教学资源建设、更新和管理奠定基础。

2.3 建立校企互动的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机制

校企研讨和约定, 共同建立校企互动的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机制, 作为约束校企双方主动做好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 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 激发企业建设教学资源库的热情。

2.4 校企互动建设和管理教学资源库平台

校企在线互动建设教学资源库, 及时改进和更新教学资源库, 定时提供学生在线资源下载和学习服务, 共同管理好自身职责范围内的模块内容, 相互促进的管理好整个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2]。

2.5 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建设和共享实现

探索校企联盟、校际合作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本着贡献资源、共享资源的原则, 校企、校际共建、共享平台资源, 形成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共享联盟。

3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平台建设目标

围绕高职软件技术专业, 依据软件服务外包行业标准和规范, 建成校企互动、校际合作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 实现教学资源标准化、真实化的建设、管理和共享, 面向广大师生, 服务高职软件技术教学, 提供及时、真实、标准、完善、规范的教学资源[3]。

4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平台建设内容

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为例, 探讨一下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内容。

4.1 分类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资源

根据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整合技术流程和规范, 划分课程模块, 可以将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分成后台数据库技术、基础编码技术与规范、网络版系统设计与编程技术、手机软件开发技术、软件测试技术几个内容模块, 每个模块分成课件、视频、微课、教材、项目资源、优秀成果、基本课程资源和标准等。

4.2 在线设计多层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

使用C#或是JAVA高级编程和开发技术, 构建面向对象的多层系统架构, 将各课程模块、内容模块进行在线版面设计和流程界定, 采取统一化的管理模式和智能化操作流程进行系统功能划分和设计, 并完成功能编码与性能测试, 为后期教学内容建设提供傻瓜式无码操作服务。

4.3 校企互动建设专业教学资源

在校企合作基础上, 建立校企互动建设教学资源的工作机制, 校企互动构建教学资源库平台资源, 尤其实现企业远程控制下的教学资源建设和更新服务。企业可以修善教学资源、更新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库平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企业的仿真体验平台[4]。

4.4 专业教学资源平台的共享和共建

教学资源不仅是校企互动建设, 更重要的是共享, 而共享主要面向不同学校的师生, 为了更好的共享资源, 就要有更丰富的资源, 因此, 校际可以结成联盟, 参与共享教学资源的学校也要及时上传分享自己的特色资源, 形成一种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校际联盟建设平台。

5 总结

教学资源的真实性、标准化、岗位规范化, 都要求教学资源企业元素增加, 必须采取校企互动的教学资源建设方式, 调动企业愿意参与教学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研究了校企互动教学资源建设思路和内容, 在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实践证明了其有效性, 教学资源共享是落脚点, 而校际合作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将是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葛建中.关于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若干思考[J].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2010, (11) :99-102.

[2]杨正校.基于ITSS的高职软件技术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J].苏州市职业大学, 2013 (1) :63-65.

[3]李洛, 古凌岚, 汪清明.“三阶段技能递进式”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2) :12-15.

安钢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 篇8

【摘要】 结合河南省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今后在信息化建设和推进方面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信息化;开发;利用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要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两个方面加紧推进。

信息系统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研究和开发项目,一直受到世界各大钢铁企业的重视。随着全球钢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都在不断地投入资金用于开发、完善自己的企业信息系统。据了解,这些企业每年用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费用一般占总利润的3%左右。国内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也相当迅速。目前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有宝钢、武钢、鞍钢、首钢、邯钢、太钢、济钢等,其它钢铁企业也纷纷上马信息化项目。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全国将有更多的钢铁企业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实现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仓库的一体化管理,保障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流同步。

一、安钢开展信息化的必要性

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过50多年的发展,集采矿、炼焦、冶炼及机械加工、冶金建筑、运输商贸于一体,生产中厚板、炉卷板、热轧卷板、高线、螺纹钢、圆钢、角槽钢、球墨铸管等30多个品种、2000余个规格的钢铁产品及化工产品,钢产量已达到千万吨规模,成为国家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河南省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近年来,安钢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制定并迅速实施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完成了工艺结构的升级换代,实现了装备大型化、工艺现代化、产品专业化的改造,正在朝更高的目标迈进。随着安钢“三步走”的完成,企业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组织目前是以库存生产和订单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

(2)管理机制属于职能型管理模式,实行两级核算、计划成本、资金集中、多级计划、多级仓库、分散采购的管理方式。

(3)业务处理方式是大量的手工业务处理加部分初级的计算机应用,两者交叉并存。

(4)信息化应用基础比较薄弱。IT组织结构采用分散管理的形式,IT管理人员分散于各单位之间,各单位进行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与维护,缺乏整体考虑;IT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总体水平偏低;应用系统之间的业务集成度不高,数据重复录入无法共享,各系统都是 “信息孤岛”,降低了业务系统的整体效用。安钢领导层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也是建设千万吨级钢铁企业的需要。安钢分两期进行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一期规划正在实施,总投资已超过1个亿元人民币。

二、 安钢的信息化建设情况

安钢制定了与公司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以需求为导向,以合理的业务流程设计和数字化管理为基础,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为核心,以企业资源计划(ERP)和制造执行系统(MES)为建设重点,全方位推进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整合,实现“集中管理,协同作业,产销一体,管控衔接,三流同步”,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采用模式

众所周知,钢铁企业信息化路线有“三种模式”之争,即大规模定制、通用商业软件、钢铁行业套件加少量开发。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大规模定制需要企业有丰富的IT人才储备,通用商业软件模式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整合能力,能够掌控各IT供应商在集成方面的投入力度,而行业套件加少量开发需要选择一个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

根据汉普管理咨询(中国)有限公司的项目规划,结合同行业信息化建设经验,安钢最终选用了SAP ERP套件加少量开发的模式。SAP不仅可与绝大部ERP系统兼容,而且也与世界上主要的MES系统兼容,其不仅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还有很强的适应性,针对不同的行业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2.实施范围

安钢一期ERP信息化建设围绕股份公司管理业务及核心生产工序展开实施,范围包括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的主要管理部室、铁前系统、炼钢系统、轧钢等主体生产厂和辅助生产单位20多个。一期上线有ERP包括生产计划(PP)、物料管理(MM)、财务成本管理(FI/CO)、质量管理(QM)、销售与分销(SD)、商务智能(BI)等6个模块;三级有宝信软件开发的二炼轧1780、金自天正开发的一炼轧炼钢到二轧两个MES和红河谷公司实施的广义计质量系统。

3.信息化集成

安钢本次信息化项目选用SAP XI作为系统集成平台。SAP XI 提供了开放式的集成技术,对SAP与非SAP系统的集成进行集中处理。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应努力的做到以下几点

1.进一步统一对信息化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信息化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适应市场变化、加快技术进步、有效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带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信息化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关键在一把手。各单位、各级领导要进一步统一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

2.强化规划意识

统筹组织,有序进行,整体推进。要充分考虑业务之间的互相衔接和不同阶段的延续性,有计划地实施,重点解决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不能搞一哄而上,不能搞形式主义,避免造成信息孤岛、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规划的集团公司统一的几大管理信息子系统,必须由集团公司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3.重点推进信息化应用开发

网络是基础,应用是目的,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关键在应用。从现在开始,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已进入以应用开发为重点的新的发展阶段。要坚持以需求带应用,以应用促发展,加强技术攻关,提升冶炼综合自动化水平,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积极推广具有显著安全效益的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应增强信息化需求意识,加大推进力度,早日实现集团公司集团级管理信息化。

四、结语

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必将引发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管理流程的改造,不以人的主观意识去改变,你不想去改造它,让一个计算机系统去全面适应传统的、手工的操作方式,这样不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太大的变革,充其量只是减少了运作过程的错误、减少了报表统计的工作量,让信息流动加速。而其它的一切如果全无改变的话,信息流动的加速并不会产生实际的使用效果,去加速企业整体的运作,这是因为它无法对于手工管理的松散与不系统带来质的飞跃,这种信息化只是一种手工的替代品,无法称之为数字化下的信息系统。

上一篇:中国电力能源分布浅析下一篇:微笑面对失败陈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