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精选16篇)
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篇1
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学习几种使作文富有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2、写一章自己熟悉的事、记自己熟悉的一个人、抒一段激荡心胸的情。教学重点:
如上1、2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的主要教学模式为:
“教师讲解”+“投影展示材料”+“学生讨论、展示”+“教师小结”
一、互动学习与探究
1、教师讲解: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就越真实,越能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复杂和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给以适当的加工和组合,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我发现爸爸老了》是南通市的一篇中考优秀作文,作者写的就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
投影展示:“小时候,为了不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呆在家里,父亲将两条毛巾平铺在装满秧苗的筐上,用那根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扁担挑着我,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送走了我的童年。当时的父亲,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在村子里是数一数二的壮汉子;如今父亲那嘹亮清脆的号子声已失去昔日的雄壮,隐约间还夹杂着几丝沙哑。油亮的黑发现在已染上了霜色,红润的面庞现在已渐渐变得土黄,腰杆也略显弯曲„„”
学生讨论:你认为这篇作文成功之处在哪里?
学生展示:(略)
教师小结:由于小作者写的都是亲眼所见,印象特别深刻,所以写出来就有真情实感。我们可以将他成功的经验概括为 “述亲身经历”。
2、教师讲解:真情实感离不开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细节描写对文章表达作用不小。
《我喜欢童年的竹林》是荆州市的优秀中考作文,之所以说它有真情实感,就是因为它有细节描写。
投影展示:“伸出手,扶住竹杆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地如天女
散花般飘落下来,洒进我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我“咯咯”的笑声。又如:有时,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从那秋千底下,摇出我心中的歌。”
学生讨论:你认为这篇作文感染力在哪里?
学生展示:(略)
教师小结: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也富有诗意。他的做法概括为“多细节描写”。
3、教师讲解: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虽不能说凡具体,就一定真实,但一般而言,具体的叙述往往更能让人信以为真。你简单地说某地发生一件抢劫案,听者不一定会信,假如你有鼻子有眼地说,把抢劫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单位或姓名及被抢劫的数量等都说出来了,那别人就会相信。在作文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人,主要是单位、姓名、年龄、相貌、性格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为自己喝彩》是泉州市的中考优秀作文,第一段是这样的:
投影展示:我坐在座位上,手捧着《简·爱》,心无旁骛。忽然不知谁传来消息:“明天要体检了!”体检?我一愣,小心翼翼地探听:“测些什么?”同桌不以为然地说:“身高、体重,这些都免不了呗。”啊,我,心里发虚,低头看看自己的“虎背熊腰”,想想矮小的个儿,听着后排那两个瘦如麻秆、身材苗条的女生半真半假地对自己的身段作着自我批评,真是欲哭无泪。
学生讨论:这里给我们举出了几要素?
学生展示:(略)
教师小结:这个开头,把谁、正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问些什么、想些什么等,都通过对话介绍出来了。因而,给人真实的感觉。所以作文一定要 “明人事要素”。
4、教师讲解: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作文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必须力求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有生活气息。用生活语言,就是要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么样的就写怎么样,不要走样,不要变味。《我喜欢童年的竹林》一文中用了不少象声词,仔细体味,你就会发现用得非常准确,投影展示:用“哗啦”形容摇竹的声音;用“簌簌”形容雪花飘落的声音;用“咯咯”表示我们童年快乐时的笑声;用“沙沙沙”表示风吹竹林时的响声„„
教师小结:作者准确地描摹声音,让人读后自然就觉得亲切。用生活语言,还要特别注意人物语言,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语言结构和常
用词汇,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语言结构和常用词汇,年青人当然也有年青人语言特色,比如,现在的小青年口中常常有“哇塞!酷、爽”等诃汇,而老年人口中一般就不会有这样的词。语言要符合人物身分,要根据人物的身分、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特点等来写。尽量写出个性,着叫做 “用个性语言”。
5、教师讲解: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有时,必须对自己经历的事作一定的加工和改造。换句话说,作文中的事并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这能不能给人真情实感呢?应该说,虚构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关键是要注意这样两点:
投影展示:“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经历过;二是要模拟相应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
学生讨论:请同学们想象后同桌交流:父亲巴掌下对我的爱。说说父亲动怒的前前后后。
学生展示:(略)
教师小结: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样?如果写的是一位中年男子。那么,就不妨借助自己的父亲或伯伯。从他们平时的表现中想一想,假如他们在遇到这种事时会怎么对待?如果所写的是中年妇女,那不妨借助自己的母亲或邻居的大婶,根据她们平时的性格特性和行为习惯想一想,她们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模拟生活情景,转换人物角色,能使虚构的文章多一点真情实感。这种做法我们称它为“拟相应情景”。
二、课堂小结
总结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使作文富有真情实感的方法:
投影展示:
“述亲身经历” —“述亲身经历”—“ 明人事要素”—“用个性语言”—“拟相应情景”
三、写作练习
1、题目:我永远不能忘
2、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有真情实感,600字左右。
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篇2
一、体验真情生活, 拨动心灵琴弦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独特的生命个体, 都有自己不同色彩的生活体验, 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心理世界。作为教师, 我们要抓住现实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 放下教师的架子, 走进学生的心里, 引导学生发现新生活、感受新体验、领悟新发现, 让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中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和物, 激发他们的生活体验, 拨动心灵琴弦, 产生情感共鸣, 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从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习作潜能。
记得有一次, 我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我先让学生回家观察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 然后让学生采用《翠鸟》的写作方法, 仿写一篇。一个小学生写道:“小猫喜欢悠闲地躺在我怀里晒太阳, 调皮地用一双褐色的小爪子给我挠痒。它身体的颜色很白, 像穿上了一套白色的西装, 微黄的腹色衬着微眯的眼睛显得魅力不可阻挡……前天, 表弟到我家玩, 也喜欢上了小猫, 临走的时候非要带走它, 我不同意, 抱着它不肯松手, 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不停地往下掉, 心里难过极了。表弟见状, 连忙摆手, ‘算了, 算了, 君子不夺人之爱。’我笑了, 笑得那样灿烂。”
学生习作的成功, 源于他们对生活情感的体验和感悟。情感源于心灵, 只有感悟到生活的真善美, 才能产生美好的思想感情。所以,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 我们要用心拨动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 让学生获得心灵的感动。只有心存感动的人, 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二、捕捉真情火花, 实现心灵对话
灵感来自心灵, 如涌浪喷薄而出, 带着悄声, 安然降临, 思想如注, 蔚然成文。教师要善于从细微处观察, 捕捉学生的思想真情火花, 引导学生激情澎湃。随着情感的蓄积、情势的加剧, 学生会涌现急于喷发的情感动机。如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 于老师紧扣“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这个问题, 让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讨论并归纳原因, 激发学生的“恨”。再让学生默读文中描写圆明园辉煌过去的段落, 激发学生的“爱”。在于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反复诵读, 对比朗读后, 于老师又让学生们用文字自由表达对圆明园毁灭的感想, 学生的情感自然喷薄而出, 内心的真情实感充溢于字里行间, 思想教育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 变成了声情并茂的朗读、饱含真情的文字。
三、巧蓄真情之水, 妙启心灵闸门
在写作练习中, 素材即是水, “对话”即是“闸”。因此, 要让学生抓住时机, 在适当的角度去打开它, 学生习作就能做到文思泉涌。当学生在选取素材遇到困难时, 我们要及时地鼓励他们“放胆写文”, 把各自心里所想所思尽情挥洒写出来, 揭去写作练习过程中的神秘感。如此, 学生才能感到心态放松, 消除了束缚和枷锁的感觉。在此过程中, 教师的情感能否迅速而准确地融合则显得尤为重要。这好比是足球比赛中的“临门一脚”, 只有不偏不倚, 恰到时机, 才能射球入门, 如果教师捕捉到有利的教育时机, 在适宜的场合进行教育, 便能产生巨大的心理效应, 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那满蓄的真情之水, 在教师妙启心灵闸门的一瞬间, 喷薄而出, 精彩纷呈。
四、挖掘真情源泉, 倾吐心灵之声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学生并不缺乏生活实践, 但写作时, 常常感到“无米下锅”, 即无语可表、无事可写、无情可发。学生的生活是异常精彩、极其丰富的, 我们要引导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把自己在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一点一滴、酸甜苦辣实实在在地记下来, 就能成为学生作文“下锅”的“米源”。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用心感受生活, 进而解决习作素材的来源问题。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和社会以及人, 培养学生发现体验生活中的美, 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所见过的东西, 发现他人未发现的独特美, 以此形成自己进行习作练习的活水源头, 积累自己的写作经验和知识。“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只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 就能用明亮的眼睛随时随地拍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春的柔情、夏的蜜意、秋的浪漫、冬的情趣, 鲜花的绽放, 鸟儿的欢唱, 风儿的拂动, 柳枝的舞蹈……如此众多的美好瞬间, 引发更多美好的回忆, 作文因生活的回放而更加美妙绝伦。
作文课应该是学生习作的乐园, 心灵飞翔的天空。在这里, 师生用真情演绎多姿的生活, 用心灵碰撞激情的火花, 让学生在亲情融融的环境里尽情地享受生活、享受学习、享受生命的成长。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有了心灵的体验、思想的碰撞, 精神的对话, 会心的微笑, 感动的泪水, 激情才会穿行其间, 汩汩流淌, 学生才能创造出心灵的阔大与开放, 写出感动人的好文章。
摘要:有真实情感的好文章, 读来如饮醇酒, 其味无穷, 久而弥笃;缺乏真实情感的文章, 读来则味同嚼蜡。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其倾吐心灵之声呢?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体验真情生活, 拨动心灵琴弦;捕捉真情火花, 实现心灵对话;巧蓄真情之水, 妙启心灵闸门;挖掘真情源泉, 倾吐心灵之声。
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篇3
“真情实感”这个短语是由“真情”和“实感”两个名词构成,本文就这两个方面谈本人的一点粗解。
所谓“真情”指的就是作者真实的情感。《我的老师》中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是最使“我”难忘的老师,抒发了对温柔慈爱的蔡老师的挚爱、感激和怀念之情。课文前半部分写了五件小事,写出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在此基础上,作者写了“我”对蔡老师的依恋:默默地看老师写字,放假前与老师难分难舍,暑假中感到时间漫长,甚至梦中寻找老师。最后,文章以“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和蔡老师分别了”,寥寥数语,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真实的爱师之情。再如《背影》中,作者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表现了在特定的家境、心境下的慈父孝子之间的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哀愁,把父子之间的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看来,喜怒哀乐这种人之常情,如果能用笔将它们表现出来,就会使文章充满真情。
所谓“实感”,就是指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如初中语文自读课本《这不是一颗流星》,作者在结尾处写道:“我原以为,孩子天真淳朴的念头会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一颗流星,而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这种生活感受,正是作者有感于大人们的感情像流星一样,孩子们的“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含蓄地对大人有所批评,同时又表达了一种愿望,大人们应该保持一种赤子之心,让社会充满友爱、充满温暖。
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篇4
窗外大雨哗哗的下个不停,又电闪雷鸣。路上的行人都穿着雨衣,打着雨伞匆匆的赶路,生怕被雨淋到。虽然是中午,但外面仍有些寒冷,大风又吹来吹去。天上的云像一块沉重的铁,压在人心上,移也移不动,化也化不开。我们来时只匆忙的带了一个雨衣,盖不住两个人怎么办?
下课妈妈皱起眉毛说:“儿子,外面下大雨了,出去时穿着这件雨衣别冻感冒了。”说着把那件雨衣递给我,我一推,说:“平时都是您让着我,这次您穿吧。”她一听,立刻板起了脸,皱起了眉毛,一下子把雨衣塞给我说:“我给你穿!”
只见母亲把雨衣展开,一下子套到了我的身上,她每个扣子都扣得格外认真,生怕吹进了一点风。
我们走在下雨的大街上,雨衣挡住了所有的风和雨。我看了一眼母亲,她在大雨和冷风中满脸都是水,衣服也被淋湿了,紧紧贴在身体上,我摸了摸她,她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扔挤出一个笑容:“不冷吧!回家赶紧洗个热水澡。”这时看着天空我的心好像被什么硬邦邦的东西卡住了,咽也咽不下去,堵得人难受。我的眼睛红了,视线也模糊了,我想起了以前的事:在我小的时候,她总是一步不离的跟着我,生怕我走丢了。上学时她开始爱唠叨起来,起床时说几句,上学时说几句,吃饭时又说几句。当时我非常烦她,但她仍用唠叨来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今年小升初开始了,我开始辛苦的学习:累时,她给我按摩;伤心时,她来安慰我;生气时,她来平复我。还有
这时母亲对我说:“没冻到吧!一会就到家了,再坚持一下。我身体好。”但从她话语中还是有点哆嗦。
回到家,第二天她就生病了,在自己还流鼻涕时还问到:“昨天你没冻到吧,我马上拿体温计,给你测下体温。”
我想这就是母爱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吧!
母爱虽然不如山那么雄伟,但却如水一样缓缓流淌,滋润我们心田。
以生活处处有真情为题的作文 篇5
我每天上下学都乘坐公交车,结识了一位热心的乘务员――许明。她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人,经常在车上帮助一位住在车一村的残疾老太太。
那位老太太由于化疗的原故而不能正常解手,每隔一天就要乘公交车去医院治疗,要不然她的肚子就会很胀。
每到许明上班,我去乘车时,她一定会让我给这位老太太占位子,等人多的时候,那位老太太就可以坐了;每当老太太上车时,许明一定很热心地下车去扶老太太,等老太太坐稳后,她才让司机开车;下车时许明又会扶着老太太下车。只要是许明上班,一定能看见她帮助老太太的`身影。老太太很感激许明,这样帮助她,在年底时将自家晒的鱼干送给许明。许明坚决不收,还说:“老太太,您不用谢我,我帮助您,是我应该做的,尊老爱幼是中华明族的传统美德,再说我是吃单位的饭,要收也不能收您的呀。您一老太太也不容易,我帮助您,难道还要向您索取回报吗?”
人间有真情作文 篇6
李奶奶是我的邻居。她虽然身体健康,可毕竟上了年纪,腿脚不灵便,也没有老伴。李奶奶有一个儿子,但是儿子去外地打工了,一年才回来一次,李奶奶常常孤零零的一个人在家里。
我的爸爸妈妈是一副热心肠,爸爸帮老奶奶挑水,洗衣;妈妈帮老奶奶买米买盐,做饭洗碗。
那时我还小,只能帮李奶奶擦擦桌子扫扫地,李奶奶也不让我做其他事情。现在我长大了,可以帮李奶奶做更多的事了。
星期六下午,我写完作业,悄悄来到李奶奶家。李奶奶正在休息,床上有一大推脏衣服,我决定帮李奶奶洗衣服。
说干就干,我把衣服放在水里,“哗哗”地洗,洗了一个多小时才洗完。我晾衣服的时候,李奶奶迎了上来,一把把我搂在怀里,用粗糙的手抚摸着我的脸颊,笑眯眯地说:“真是一个好孩子!你这样让我怎么感谢你呢?”我的脸“唰”的一下红了,连忙摆手:“不用不用,这是我应该做的。”
语文课堂要有真情实感 篇7
1.语文课的真情实感取决于教师的激情
有位学者说过: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 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 从一位充满爱心和追求的教师的教学中涌腾出来的是一股极大的感染力, 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关联的情感。语文课中教师以充沛的感情、动人的语言、恰当的姿势, 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激发其学习兴趣, 使课堂充满情趣, 学生容易受到感染和启示, 就能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倾注情感, 激情投入, 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 使之产生共鸣, 就能使语文课达到理想的境界。
《草原》这课, 是一篇精读课文, 教学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在朗读中感悟句子中包含的意思。为了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笔者在备课时, 反复朗读, 边读边将自己融入文章的意境中, 去感受作者的激情。教学时我以自身真挚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 在用欢快、喜悦、赞叹的语气, 有感情的朗读中带领学生去领悟文章的内容,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语文课程标准》) , 产生热爱景色秀丽、地域辽阔的内蒙草原, 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学生在诵读课文中优美、清新语句的同时, 真情实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
2.语文课的真情实感形成于教师的用心解读
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 课本中有很多充满激情、真情的课文, 这些文章都是作者人生经验、智慧和情感的结晶。但是由于受到知识和阅历的限制, 课文中有些语句、情节, 学生只是处在对文字的表面感知上, 难以深悟, 这就需要教师用心去解读, 作必要的点拨和启迪, 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动, 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例如《再见了, 亲人》这篇课文, 感情真挚强烈, 如能用心解读, 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增强感染力。本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鲜回国时, 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 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大娘, 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大嫂, 请回去吧!”这些语句, 讲的是在送行路上的情景。“列车呀, 情慢一点儿开”等语句, 讲的是在车站上, 列车开动时依依惜别的情景, 志愿军同大娘、小金花、大嫂话别, 向朝鲜人民追述种种往事, 讲述着志愿军和朝鲜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正是由于这种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使中朝两国人民胜似亲人。“再见了, 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表达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难舍难分, 也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的眷恋之情, 也同样表达了朝鲜人民的心声。教师的解读渗透了自己的体会和独特感受, 把课文的词语概念、生动的修辞手法、感人的描写抒情充分表现出来, 把课文感动人的信息调动起来, 用课文的情趣因素吸引学生, 引领学生入境, 受到感染和教育, 给学生以具体的情感启迪, 有助于真情实感的形成。
3.语文课的真情实感表达于学生的习作之中
真实是个性和创造的基础。作文课上, 我大力提倡写真情实感, 并以此为准则, 指导和评价学生的作文。如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积累·运用八”的习作题是“这次作文不出题目, 也不提内容范围, 请你自由表达。你可以写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自己最想诉说的心里话。”本次习作的指导学生说想对别人的心里话。教学中我注意点拨学生感悟, 引导学生重视自己内心的感受, 抒真情, 讲真话;使学生明白“说”不同于一般的告诉, 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由衷的心声。例如想对老师说, 想对妈妈说, 或者想对自己的好朋友说。要敞开心扉, 说出真正发自内心的话,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字里行间要抒发出对事物、对人物的爱憎和好恶, 表达出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在给予了思维和方法的点拨之后, 让学生自由习作。“我手写我口, 我口述我心, 我心是自然。”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来作文, 于是写出了一篇篇有感情的作文, 在习作交流时, 还出现了学生流着眼泪读自己作文的感人场面。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教育不是造神, 他们所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语文课要有真情实感。真情实感可以使人感到, 感到的过程是净化心灵、陶冶情趣的过程。如果学生经常处于感动之中, 那么他们身上真、善、美的种子就会发芽、开花、结果, 他们就能成为真实的人, 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人。
摘要:语文课上, 教师要倾注情感, 激情投入, 用心解读, 鼓励学生说真话, 抒真情。语文课的真情实感取决于教师的激情, 形成于教师的用心解读, 表达于学生的写作之中。
人间有真情 崇一有真爱 篇8
一名普通的医生,用自己单薄的力量承担起了本该是这个社会去承担的责任。几年来,赵华琼一直承受着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就医的重负。2004年,先卖了儿子结婚用的婚房,后又抵押掉自己的住房,自筹200万元资金创建了全国首家民工医院,尔后又靠借贷渡难关,再后来退掉自己的大病商业保险帮病人缴住院费,紧接着又不计后果地承担无钱看病的大量患者乃至重病患者的医药费。从来对她百依百顺的儿子发了脾气:“妈妈,我知道你要做什么事就一定要做到底,我也一直支持你。你卖掉了我结婚的新房也就罢了,你要卖掉我的网吧,我也没办法。现在你又要把自己住的房子卖掉?妈妈,你负不了这么大的责任的,不要再做下去了!”五十多岁的赵华琼像受了莫大委屈的孩子。“我只是想,能帮几个穷人就帮几个,他们肯定比我更困难。”
赵华琼的事迹感动了上帝。她和她的“民工医院”事情很快就在杭州市家喻户晓了,她也由此成为新闻人物。
2006年4月16日,美国罗伯特?约翰逊基金会(RWJ)致信函至杭州崇一医疗门诊部赵华琼院长:“很荣幸地写此信给您,您为中国病患者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使我们万分敬佩和感动,通过中国卫生部及相关媒体报道,我们了解到您为了帮助贫穷的病人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这和我们基金会的目标不谋而合……”
“我帮了他们,旁边的人都看得到的。另外他们也会去宣传,用他们的口碑,这样蛮好的,没有钱不要紧,去看好了。”赵华琼治病救人不计报酬的举动,受到民工们的称赞,许多得到过赵院长帮助的患者致信表示感谢。
民工王峰写道:“敬爱的赵医生,您好!这里是420元钱,其中200元是您给我的,另外200元是那次到坤和参加晚会那天晚上,一位不知名的小姐塞在我手里的,我连她的面容都没看清,连声谢谢都没来得及说。还有20元是一位挂盐水的大姐给的。这些钱我还是原封不动地放着。我把它送给您,请一定收下,您对我的恩情我会永远记在心里,在这个世界上比我苦的,需要帮助的人还很多,您一个人撑这么大个门诊也不容易,我真的非常感谢,还有要感谢其他几位医生、护士大姐对我的照顾和帮助。”
四川民工朱玉斌感谢信中说:“我哥哥肝硬化先到了几家医院去看病,他们都叫我们先准备几万块钱,我们哪里有这么多钱,听说崇一医院是我们民工的医院,就来看病了,到医院时,我哥哥情况已经很严重了。哥哥口里直叫着:‘医生救救我,医生救救我。’赵妈妈(赵华琼)了解到我们的困难,热情地收下我们,免费为我哥哥治病,给我哥输白蛋白,代血浆,我们在没有钱的情况下,在赵妈妈这里治疗一个礼拜后,我哥哥的病情就大有好转,便回四川老家休养去了,为此我们万分感谢赵妈妈。”
对于无钱治病的弱势群体,赵华琼经常送达数百元、甚至数千元给他们医治住院,就像一位母亲,从不要求回报。一位气管切开的打工妹,因吸痰器无电源,赵医生用嘴一口一口把病人的痰吸出来,并给她免费治疗。她宁可借高利贷,也不肯提高医疗收费,她说,如果我们提高一分医疗收费,就会给病人增加一份负担。她坚持科室不承包,医生不提成。
药费和诊疗费本来就已经很低,再加上赵华琼的一再减免,使得门诊部的成本有时都难以收回。这也影响到了门诊部职工的收入和情绪,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对赵华琼的行为无法理解,有些人悄悄地离开了。然而,困难和挫折没有难倒赵华琼,为了给“民工医院”寻找一条出路,赵华琼寄希望于社会大众和新闻媒体,她用真情讲述着农民工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状况,她的举动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
经严格审查,2005年12月崇一门诊部被卫生部监督部门批准为“医保”定点治疗机构。有了“医保”资格,意味着杭州崇一医疗门诊部今后的路会越走越宽,日子会越过越好。
赵华琼长期以来就有一个心愿,一定要把最能帮助病人解除痛苦的治病救人的爱心奉献给社会,作为医疗博士,全国红十字会模范志愿工作者,全国慈善之星,赵华琼从自身做起,真诚不变,救助弱势,奉献爱心,无怨无悔。
18岁那年,赵华琼卫校毕业,便主动要求去为山区的群众服务。她用自己的双脚踏遍了周围百里大山,搭进了自己每月大部分工资用来补充药品,连母亲捎来的一点奶粉也全都分给了那些缺少营养的小孩子。艰苦的生活环境,严重的摧残了她的健康,她被迫做了胃切除手术,但病痛没有磨灭她为人民服务的热情,相反到凝炼了她崇高的医风医德,她把浓浓的爱民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数十年的医疗救助之中。
无论在何种环境之下,她对贫民始终充满爱心。那份对贫民血浓于水的情结和治病救人的道德情操一直在激励着她。退休后,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一个医务人员的使命感,促使她在4年前农民工问题还不曾被人们重视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行动了,她通过开办私人诊所,专门为那些缺医少药的外来人员以及弱势群体提供低偿无偿的医疗服务。在实际的操作中,饱尝挫折,历程艰辛,心襟坦荡的她,消除了一个又一个的误解,发扬“崇一”精神,为解除贫民就医排除万难,至诚至臻。
她的感人事迹,受到了中央电视台、上海卫视等100余家中外媒体的关注并相继作出了专题报道。2006年2月6日,《健康报》大篇幅报道了赵华琼事迹之后,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高强当即给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去电,要求帮助关心崇一门诊部的发展。
国家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毛群安主任在“新华网”谈如何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时,介绍了赵华琼的事迹;人民网强国论坛发表了主题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反思与出路”一文并著编者按:“杭州崇一门诊部在四年前关注农民工医疗,赵华琼自筹资金,面对困难与压力,用真诚的爱心谱写的‘人间自有真情在’,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向往,所追求的吗?”
崇一门诊部开业至今,上级职能部门没有收到过一封署名的投诉信,更没有发生任何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广大民众亲切称赵琼华为“爱心天使”,她在解除了患者身体的痛苦同时,又抚慰了他们的心灵创伤,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赞许。
人间有真情作文 篇9
记得那天,我一个人在等车,不知不觉又有一个人在等车。
他穿着破旧的解放鞋,白色的衣服上沾着不同大小的白点,蓬乱的头发遮住了大部分脸。乍一看,他是一个画白墙的工薪阶层。
哦,小朋友,几点了?他靠在离我几步远的地方问道。我想:你哪来那么多废话?你在和谁交朋友?我没理他。他以为我没听到想靠近我再问的情况。我赶紧冷冷的说:我没带表。但是任何人都能看到我手腕上的电子表。他似乎有点惊讶。我一转身,他就不再说话了。
和他站在一起等车,仿佛时间到了,真是煎熬。心中期待已久的大巴终于到了。刚上车,准备把手伸进口袋,心里一惊!我忘记带钱了。这时,车上的人变得不耐烦了,喊道:“没钱就下车,别浪费我们的时间。”等车很难。我舍不得一元钱让我远离,但现实很残酷。就在我无可奈何的时候,工薪族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来付钱。那一瞬间,声音太美了,一点也不恶心我。然后我听到一美元硬币掉进硬币盒的声音。我羞得不敢抬头,站在那里。他推了推我,让我坐在那里,我就放心了。一直说:谢谢!但他笑着说:“不客气。大家出去都会遇到困难,所以要互相帮助。”那一刻我觉得,在单纯的外表下,他有一颗美好的心,我应该向他学习。
人间有真情吗作文 篇10
我们走到那里,小伙伴们纷纷给他了一些钱,我们都给了,随后,我们一起走回了小课堂,给小课堂老师讲述了那些过程,老师夸我们长大了,懂事了,学会了帮助别人,只要帮助别人,别人高兴,同时我们也会高兴的。
人间处处有真情,我们既然在一个国家,在一片土地上,就是缘分,我们都要拥有这份感情,去珍惜,直到永远!
有真情至性,而后有真风格 篇11
不过,我国的传统文艺理论也历来主张艺术创作必须有自我、有个性,古人在论述作品时,非常重视创作者说自己内心的话,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说话。东晋王廙说:“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便是指书画家必须有个人的面貌。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为人,不可以有我,有我,则自恃佷用之病多,孔子所以‘无固’、‘无我’也。作诗,不可以无我,无我,则剽袭敷衍之弊大,韩昌黎所以‘惟古于辞必已出’也”。这里的“我”,指的就是作者的个性。诗之所以不可“无我”,因为“诗者,人之情性也,人各有情性,则人各有诗也。”(杨维祯《李仲虞诗序》)诗如此,绘画何尝不是如此。石涛在《画语录》中说:“古人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之发我肺腑,揭我之须眉。”他把画家的自我,放在突出位置,反对绘画创作因“识之拘”而“泥古不化”,失掉个性面貌。吴昌硕说:“画之所贵贵存我,若风遇箫鱼脱筌”(《缶庐别存·沈公周书来索画梅》),齐白石刻有印文“我自作我家画”(《齐白石谈艺录》),潘天寿反复告诫人们“画贵自立”,“艺术必须有独特的风格”(《潘天寿谈艺录》)。
缺少个性的作品是枯燥无味的,艺术家非常在意和追求自己的个性风格,是情理中事。但是,人们往往忘记,艺术作品中的个性是创作者性格、素质、修养的自然流露,不是能刻意做出来的。正如潘天寿所说:“画格,即人格之投影。故传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有真情至性,而后有真风格。”(《论画残稿》)艺术家的天职,或者更准确地说,艺术家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家,一是要能在客观自然中有所发现;二是能清晰地认识自我,善于扬长避短。只有对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艺术语言有客观的认识和有足够的自信,艺术家关注自己的个性表现才是可取的。当然,艺术家要做到这一点,也决非易事,这同样需要有见解,有胆识,归根到底说起来还是修养二字。
所谓“真情至性”,其中“真”字最为重要。艺术家切忌为在作品中为制造所谓个性风格去涂脂抹粉、乔装打扮,切忌“戴着假面具跳舞”(吴冠中语)。艺术创作唯感情真实,方可称得上品格纯正,而画,不分中外,最重视的正是艺术品格。
培养学生作文的真情实感 篇12
一、点点滴滴在心头———情感的积淀
1、用耳去倾听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写作是生活的再现。可学生并非每件事都能亲身经历, 如何充实学生的间接体验?让学生用心去倾听。例如:写一段夏天的雨景, 在某一个炎热的夏天、学生都显得很烦躁、难受, 我趁机问他们最想听到是什么呀?学生都说雨声, 我就用音响播出风声、雷声、闪电声、下雨声, 让学生闭眼倾听。想想听到了什么, 又仿佛看到了什么。音响效果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的语感情境, 缩短了学生的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 在学生心中唤起了很强的真实感。由此引发学生去倾听天籁之音, 听老百姓生动的故事, 听媒体感人的报道……总之, 教师可借助一切多种媒体手段来表现生活的内容, 使学生悦其耳、动其心、触其情。
2、用口去诉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 每个人都有自己倾诉的对象。学生的课余生活因谈话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有些交谈是内心的感悟, 是佳词妙句, 真情所在。我们老师要充分提供学生聊天的这种机会。如初一新生, 大家互不了解, 可以安排学生随意“聊一下自己”, 把自己介绍给大家, 说自己的性格, 说自己的理想, 如此, 在诉说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在谈话中谈出真情。如此诉说既激活写作之泉, 又提高学生的写作情趣。
3、用手去记录
我们可能有这样的感受, 有时候某人的一句话, 路上碰到的一件小事, 电影里的一个细节, 书本上的一张插图等等, 会突然跃动在你的心头。你忽然觉得可从以上种种引发出一个个故事。这就是在偶然的机遇下, 要保留住这偶然的真情实感, 就要有“猎奇”心理, 随时用笔记录之。不管什么时候, 什么地点, 都要培养学生随身带纸和笔的习惯。如果看到听到什么传闻趣事, 或有什么心得体会, 都应立刻有选择性的加以摘录, 这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留住自己的真情。
二、潜思暗想溢胸中———情感的挖掘
抓住时机, 激活情感。如“激动”是一种极平常的情感, 但到底是什么感受, 许多学生说不清楚, 表达时只能借助于“非常”、“十分”之类的词来强调。如果借助一次比赛获胜的机会让学生体验, 就会说出“心跳快”、“喘气急”、“忘记了一切”、“总也坐不住”、“禁不住笑”……等感受来。又如在一个下雪天指导学生即兴作文时, 让学生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凝视着窗外飘扬的雪花, 观察了五分钟后, 学生们各自的感受完全不一样。有的学生看到雪花自由自在地飘在空中, 希望自己也能像雪花一样自由, 不受拘束;有的学生看到雪花落到地上, 像回到家一样, 找到了归宿;有的则由雪想到了那些纯洁如雪的人;还有好动的学生希望雪花快快地落, 多多地落, 好出去打雪仗......同样的时间, 同样的景物, 观后却有着不同的感受。
三、满腔激情留笔端———情感的喷发
实践活动, 引发写作的激情。如:中秋之夜, 花好月圆, 为什么不可以举行一个月光晚会呢?地点当然选择在操场。即使阴雨天,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皎洁的明月定格在布幕上, 关掉教室里的灯, 在讲台上点上两支蜡烛, 举行“明月诗歌朗诵会”!这富有诗情画意的夜晚, 会给同学们留下多么丰富的想象和快乐!国庆长假, 秋高气爽, 为什么不可以进行一次集体活动?郊游或爬山。回归自然, 寄情山水, 让学生感受战胜大自然、克服困难的自豪感, 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感受大自然的万种风情, 感受祖国壮丽的河山, 从而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情溢于海”, 每次活动归来, 指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生活、欣赏生活, 把活动的真实感受写下来, 因亲身经历, 还怕写不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吗?
生活处处有真情作文 篇13
我无奈的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是了,我须得步行回去了。不知是哪个天杀的,把我的自行车弄坏。千万别让我知道你是谁,不然我……我心里不断地愤慨着。
我怀着一股怒气,在回家的路上走着,浓雾掩盖了世间,真是糟透了的一天。我不清楚我现在走到了哪里,但背上的双肩包压得我肩头隐隐发痛,手中的背包从左手换到右手,从右手换到左手,反反复复的。周围的潮气弄湿了我的头发、覆盖了我的衣物。我的头有些发晕,身上湿漉漉的难受,头发里发痒,两腿发酸,口中又干又涩。四周的白雾,使我觉得像在一团云里游荡。我虽然知道自己还在往前走,可我不能证明自己还在走着,我好像独自在大海里飘荡。
“需要我带你回去吗?”一个柔和的声音传来,我转过头去,是两个骑着自行车的女孩,应该和我是同一年级的。我扫了两眼,她们的车筐里也塞满了书包。虽然我迫切的需要她们的帮助,但我个性要强并且我不想给她们带来麻烦,所以我摇了摇头。“不用了”,我苦笑着说。她没再说什么,在我的视野里渐行渐远。依稀听到她们说:“你认识他?”“不啊,我记得他好像和我是一个小区的。”这句话却使我来了精神。她们转弯了,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那个拐角就是回家的路。进了那条街,闭着眼我也能摸回家!我的心里变得火热,又重新振奋了。“那你干嘛问他?”她的答话我没有听清。
我好像闻到了路边小草的味道,也听到几声汽车的喇叭声,因为看见了楼房的轮廓,我的耳舌口鼻好似都恢复了应有的功能。
人间处处有真情作文 篇14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小时候的一件事情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记得五岁的时候,一天和妈妈一齐去超市买东西,我看见很多人在买玉米,我对妈妈说也想吃玉米,妈妈嘱咐我不要乱跑,自我去挑玉米。我看见玩具区有一个可爱的凯蒂猫娃娃,不由自主地跑了过去,完全忘了妈妈的话。正当我玩得开心时,忽然想起妈妈还在买玉米,于是连忙跑到原先的地方,发现妈妈已经不见了。我心里十分慌张,禁不住哭了起来,这时,一位戴着红色围巾的阿姨走近了我,对我说:“小朋友,你怎样了?”我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我妈妈不见了!”阿姨亲切地摸了摸我的头,对我说:“小朋友,不要害怕,阿姨帮你一齐找妈妈!”我含着眼泪,半信半疑地望着阿姨,阿姨又问我:“你记得妈妈的电话号码吗?”“137……不对,139……哎呀!”我一慌张,想不起妈妈的手机号码了。阿姨见我着急的样貌,说:“没关系,你告诉阿姨你叫什么名字!”我忐忑地把自我的名字告诉了她,但心里又想起妈妈对我说过,不要随便和陌生人透露自我的信息。这时,阿姨拉着我的手来到了超市服务台,让服务台的阿姨在广播里帮我找妈妈,不到五分钟,只见妈妈惊慌地从超市里奔了出来,一把抱起我哭了,边哭边说:“你让妈妈急坏了!”正当我想告诉妈妈是这位戴着红围巾的阿姨帮忙了我的时候,我转身一看,那位阿
姨已经消失在人群中了。
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篇15
1. 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 文章如溪水, 源泉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可是, 现在的学生跟生活严重脱节, 许多孩子没有做过饭, 拖过地, 洗过衣, 感受不到生活的艰辛与快乐, 很多学生大多是每天重复“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 学生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学科学习上, 寒暑假期、周末, 一些学生家长考虑到安全因素, 也向学生发出“禁足令”, 学生很少有机会体验各种社会生活。写作文常常无话可说, 或者纠缠于一些生活琐事。众所周知, 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生活的乏味和单一, 直接导致作文素材的枯竭, 从而使学生作文成为“无米之炊”。既然自己生活库存里无材料可供选择, 无奈之下, 只好瞎编一番交差。久而久之, 写作文编造也习以为常。于是, 即便生活中有题材也懒得去发掘, 闭门造车就可以了。
2. 教师评改的导向使学生作文的思想情感虚饰化。
教师在评讲学生习作时, 一般都拿一些优秀的习作作为范文在班上读, 并且指出开头怎样好, 中间的组材如何巧, 议论抒情有深度, 结尾又会呼应等。这样做法本意在表彰学生的, 但言外好像还有要学生学习这样写的意思。学生在“范文”的影响下, 便不管什么虚情假意, 照抒不误, 反正老师喜欢就行了。其次, 教师在给学生评改作文时, 往往带着成人的眼光去衡量学生作文中的材料, 对学生的议论抒情就认为不够深度和高度, 因此向学生提出这样那样的建议:应怎样抒情、怎样议论, 甚至给添上几句成人的议论抒情, 使本来充满纯真的思想内容受到了成人的虚饰, 久而久之, 学生也会照着“贴标签”了, 教师的这招真是吃力不讨好的。
3. 外来和网络文化的冲击使学生的语言表达退化和低俗化。
香港的影视往往运用夸张、集中的表现手法, 有时为了强调所谓生活味不惜用上很多市井粗话, 方言土语作对白, 这些我们传统规范的文化中是没有的, 因而激起学生运用的兴趣, 在平时书信及作文中出现很多诸如“对唔住 (对不起) ”、“??先啦 (就这样吧) ”等等不伦不类的语言。还有网络上的聊天, 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的, 也有很多学生在作文时显示出这种习惯, 使得语意跳跃大, 过渡欠自然, 尤其人物对话, 连接起来竟难分辨是谁说的话, 其他表情动作的修饰就更不用说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出现退化、俗化的迹象, 又怎能写出质优的文章呢?何况, 在虚拟的世界里又怎么可能有真情实感呢?
4. 缺乏系统的训练教材使学生作文训练形式化。
现使用的中学语文课本都是把作文训练放在每一单元课文阅读之后, 本来很连贯的训练内容分散到各单元之后就只有一两页的文字, 而教学参考资料也没有作任何要求, 只有几句参考意见。即使是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的训练要求, 也很笼统, 且时间明显不足。因此教师学生都有一种倾向──重阅读分析, 轻写作训练。一个单元进行一次写作训练, 无论效果如何, 都很少重复训练了。作文训练成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作业份量的一种形式。
针对以上的问题, 要改变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状况的对策有如下几点:
1.感受生活, 在生活中孕育情感。
叶圣陶说:“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叶圣陶先生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住作文训练这个“流”, 就必须从生活这个“源”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所以, 要想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 就必须教会学生面向社会, 关注生活, 要以饱满的热情和自己独特的眼光与视角去观察周围的客观事物, 并建立感情, 再将这感情融进写作中, 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不愁没有感情, 没有感染力。
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发生许多事, 当然有的大有的小, 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 甚至有些事看起来很平淡不起眼, 如果我们不去用心品味, 也许过去了它全然不留一点痕迹, 导致作文时提笔便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所以,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 用心去感悟生活。凡事都仔细琢磨品味一下, 经常与身边的亲人、朋友、教师、同学等进行换位思考。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看待事物, 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实践证明, 从生活中选材, 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 抒真情, 写实感, 学生才会愿意写作, 热爱写作, 让写作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这也是学生学习做人的一种历练。
当然, 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多读勤思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的写作教学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 才能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我们的写作教学只有让学生把握住表达真情实感这一底线, 才能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审视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手段。
2.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常言道:“言为心声”、“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教师作为主导者就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与学生情感的触发点, 从而帮助、带动学生走出自我、走进生活、走向感情, 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教师可以投其所好。学生思想活跃、爱好广泛, 个性差异较大, 若以一题命之, 有很多学生可能没有写作兴趣, 我们可以用弹性的要求“喜欢什么便写什么”。这样, 电影、歌曲、足球、名星、焦点新闻等都可成为触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素材, 甚至有个别学生喜欢玩电子游戏, 也可以让他写一篇介绍某一电子游戏的规则、玩法及技巧的文章, 再让他写一篇对这一游戏进行评论的文章, 他写的这两篇文章可能比以前任何一篇都好。
3.开掘学生作文的源泉。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在大力提倡生活作文, 但学生主要时间在课堂上, 不可能长期投入到生活的海洋中去, 那么如何开掘学生作文的源泉呢?
首先是要开掘“阅读源泉”。利用课文的信息作为写作源泉, 如你对《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批判还是同情?完整地读完《我的叔叔于勒》后说说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不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给桃花源的人写一封信, 向他们倾诉一下你的感受等。这些回答式的小作文既可使学生言之有物, 又可训练思维。 (2) 增加课外阅读。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学生多读可以间接地了解生活现实, 学习写作技巧, 这是现实生活所不能直接赋予的。因此, 对于学生, 加强阅读是重于“生活”的一种写作需要。 (3) 引导学生学会品评。品评文章, 可以使学生认识作品的优缺点, 思想的局限性, 自觉地避免盲目模仿, 多抒写性灵。其次是要开掘情感源泉。生活不是作文的唯一源泉, 情感才是文章的生命。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开掘情感之源, 无情的山水, 充满着情趣, 人可以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逐步养成睹物抒怀的习惯, 文章的内容就可以层出不穷。但我们又要避免无限拔高的假情, 牵强附会的虚意。情感还是美感的基础, 也是文章的最高境界。
4.引导学生说真话, 创新意。
古人有“我手写吾口”的说法, 现代有“文章得失不由天 (鲁迅《别诸弟》”的警句, 都强调文章要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写出个性。如何引导学生做到这点呢?北宋诗人黄庭坚说:“文章切忌随人后。”魏际瑞在《伯子论文》也说:“文章有众人不下手, 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 而我不下手者。”我要补充说:“文章要众人不敢言者, 我敢言;众人敢言者, 而我敢变。”因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只要我们不随人后, 敢言敢变, 不虚饰, 不做作, 如做人一样行文, 就一定能写出有真情、有创意的文章来。
作文教学的探索任重道远, 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不畏艰辛、不惧力微, 从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一点一滴地累积, 相信可以改变目前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这种状况的, 真正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需要。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学生在作文中缺乏真情实感的成因, 并就此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对策, 从而真正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需要。
Blippar让互动更有现实感 篇16
作为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巧克力品牌之一,也是英国最大的巧克力生产商,近日,吉百利与宜家增强现实应用的开发团队合作,发起了全球第一个由品牌和包装触发的官方增强现实游戏。游戏的形式很简单,消费者只需要下载一个叫Blippar的应用,然后将摄像头对准吉百利的包装,便能在屏幕上看到很多身着吉百利紫黄色服装正在捉迷藏的鸭子,在30秒钟里按到最多的鸭子,就能得到更高的甜蜜分数。将包装作为游戏道具,将手机作为游戏手柄,吉百利让你轻松享受美食之于收获快乐和惊喜,相信没有人能对这样的诱惑无动于衷吧?
Blippar是一个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应用,有iOS和Android版本,意在将品牌带入生活,通过图片识别技术引导消费者与品牌进行互动。这一应用的工作原理是,当你将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摄像头对准一个品牌的图片时,它就会“鲜活”地出现在你的屏幕上,就像是一个3D网站从静态标签或海报上跃然而出一样。吉百利是他们的第一个客户。
目前,Blippar已经开始和爱尔兰都柏林《地铁先锋报》以及当地电视节目FYI合作,推出了它称为是“世界上第一家全面增强现实的报纸”。
《地铁先锋报》是都柏林地区的免费新闻报纸,每天分发数量为6.5万份。它于9月份推出的“智能版本”,把Blippar应用的交互式技术用在一些内容和广告中。用户利用Blippar程序透过手机和平板电脑摄像头阅读报纸的广告版时,屏幕上会显示出更多静态图片无法展示的内容,例如进行调查、填字游戏、电子邮件等。印刷在平面上的物体在增强现实技术的辅助下也成为三维形态,转动屏幕还可以看见纸张上未曾印刷的侧面。
Blippar和互动新闻节目FYI合作,让读者能够用摄像头对准一篇日常文章来获得FYI提供的更多视频内容。如果用摄像头对准《地铁先锋报》的报头,你还可以看到视频的Blippar工作方式解释,而这个内容也是由FYI提供的。参与《地铁先锋报》增强现实广告的品牌包括Aer Lingus、Jack Daniels、Miller、The Natural Confectionery Company和环球影业国际爱尔兰公司等。
《地铁先锋报》的营销经理基兰•弗勒(Kieran Forde)说:“我们现在有70%的读者拥有智能手机,他们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也非常高。因此作为一家报纸,我们一直在努力融入智能技术,让我们的产品尽可能地变得互动。我们已经推出了QR码和一个增强现实宣传活动。现在Blippar让我们把增强现实带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上,它能让读者和内容进行互动,并能以一种快速无缝的方式打广告。”
【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推荐阅读:
流露真情实感的作文六年级06-04
初中作文如何真情实感08-31
作文讲座:第十二讲 诉说真情 突出实感08-19
高考优秀作文 真情实感从哪来(福建)09-20
新真情实感10-03
写出真情实感10-11
如何指导学生写一篇真情实感的文章10-19
人间处处有真情的九年级作文10-29
人间彼此有真情作文09-26
小学五年级作文:人间处处有真情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