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真情实感(精选8篇)
写出真情实感 篇1
于漪曾经说过,尽管现在大家都在提倡创新和求异,但作文中有些精神的东西,是不必质疑的,更是不可失缺的。这个精神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真情实感。但是,综观学生的作文,在抒情方面确实问题不少。或无情可抒,苍白单薄,或机械模仿,情感失真,或感情不够健康。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怎样才能写好“真情实感”呢?
一、寻找原动力,大胆写“我”。现在的学生作文存在两大毛病:一是崇尚空谈,二是不敢写“我”。这就意味着这些作文势必流于空而不真、华而不实。只有大胆写“我”,才能做到“感情真挚”。这也是学生的“私人作文”(日记、随笔、书信等)却能表现出较高写作水平的原因。由于写了“我”,写了我之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以及种种喜怒哀乐,从而表现出最大的真实和可信。叶圣陶先生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乎世理的真际,切合生活的状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假如能像叶老要求的那样,把“求诚”作为作文的第一要着,把不吐不快、一吐为快作为作文的兴趣、动力,并把从前那种被动作文痛苦作文变为主动作文愉快作文,作文的现状必将大大改观。
二、选材要恰当贴切。有了原动力,接下来就是选材的问题了,在选材时必须坚持三个原则:①真实原则。文章的选材要贴近生活,强调真实,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又谈何抒写真情,使人感动呢?尤其是写记叙文,就应该反映生活的本质,抒发真挚的感情。当然,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不等于生活琐事的简单“拷贝”,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应该符合生活的必然规律。这就叫“文学来之生活并高于生活。”可以讲生活中从来就不缺少感人的事情,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体会,许多同学总觉得生活很平淡,没有什么可写的素材。其实不一定非要大事情才感人,只要认真体会,用心感悟,生活中到处都有极好的题材。②细微原则。人的成长变化往往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反映出来的。而最能撩拨我们心弦的,也往往是一些小事。我们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③健康积极原则。有的同学布尔乔亚思想严重,喜欢写“泪、愁、无端的烦恼”,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或写超脱现实的自由,这些情感往往缺乏积极的意义,是不合时代主旋律的。为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人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昂扬奋发的思想感情。
三、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要写好真挚的感情,就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起码必须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抒情自不待言。描写,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对表达感情无疑也有直接的功效。细节描写适当的议论,能使所抒之情得到升华。高明的记叙,本身也是一种抒情方式,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都没有刻意地渲染感情,而是通过对事的记叙、对人物的追忆,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倾泻出父子情、师生情。
下面我们基于上面三点来欣赏上海市一位小学生写的“六一”周记:
“六一”周记
奶奶病了,一个多月来她一直住在医院里,每天都是大人们轮流陪夜。医生说奶奶得的是癌症,非常难治。爸爸说我很小,又要学习,平时不让我去医院,可我总觉得心里缺点什么。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下午放假,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我要到医院去,为奶奶做点什么。
我进了病房,奶奶躺在哪儿,洁白的床单使她那消瘦的脸庞益发显得枯黄。我一眼见了就觉得伤心,那曾经是一张多么慈祥的脸啊!我坐在奶奶身旁,轻声地和她说话,奶奶的脸上满是苦涩。连续一个多月的静脉输液,使奶奶的手、脚满是青紫的块。我似乎感觉到她的疼痛,轻轻用手在奶奶的输液处抚摩。奶奶的眼角流出了泪水,说我真懂事。奶奶要小便,发、护士去拿便盆。当护士把便盆从被子底下抽出来时,我执意要去倒掉。奶奶说啥也不肯,可我坚持说:“奶奶,让我服侍您老人家一回吧!”周围的人听了都很感动。那一天傍晚时分,隔壁病床上的一位阿婆去世了,我目睹了医生抢救的全过程,当所有电脑输液管输氧管都拔去,医生宣布料理后事时,病房里突然爆发了一阵难以抑制的痛哭声。这就是难以抗拒的死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黄泉之路?我的心里第一次有了感伤,我不能想象,要是奶奶……我会怎么样?这个下午,我虽然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去尽情地享受欢乐,但是,我觉得自己忽然长大了许多。一种难以割舍的亲情使我体会到什么是苦难,什么是忧伤;我忽然觉得肩头有一种责任,一种成熟的男子汉的责任……
这样一篇读来叫人无语泪下的文章,出自一位小学生之手,不由让我们深思。可以说,不是有了亲身体验是不会写出如此真挚感人的文章的。非常慈祥,非常疼爱自己的奶奶病了,年幼的“我”并不一定知道这种病究竟有多严重,但“我”却从奶奶的身体状况感到了病魔的凶残。“奶奶躺在哪儿,洁白的床单使她那消瘦的脸庞益发显得枯黄。我一眼见了就觉得伤心,那曾经是一张多么慈祥的脸啊!”“脸上满是苦涩”,这些已足以让“我”感到病魔的可怕,也定下了文章的悲剧基调。接着文章有三个情节:一、“我”帮奶奶抚摩手脚上的输液处;二、我帮奶奶倒尿盆,奶奶执意不肯;三、邻床阿婆去世给整个病房所带来的悲伤。“我似乎感觉到她的疼痛”这一句朴实的话写出了祖孙之间的心心相通。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是第二件事,“我”要帮奶奶倒尿盆,或许“我”心理已隐隐约约感到自己已没有多少机会来服侍奶奶了,可只恨自己没有能力再疼孙子的奶奶,怎么会让心爱的孙子来服侍自己呢?于是出现了祖孙之间的一次小小的争执,这种争执更显露了祖孙情,让人感动。可以想象,一位恨不得把心都掏给孙子的老人到头来让自己的小孙子服侍,这对老人来说是多么大的悲哀啊?最后一个情节也就是阿婆的死使整个病房的弥漫了悲伤气氛,也使全文的悲剧气氛达到顶点。阿婆的死对小作者的刺激是很大的,或许他也没有想到这种病魔会凶残可怕到这种程度,尽管小作者不愿想也不敢想,但他还是想到了最坏的一幕,他想到了奶奶也可能象这位阿婆一样永远地离开他的。我们看这一段心理描写:“这就是难以抗拒的死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黄泉之路?我的心里第一次有了感伤,我不能想象,要是奶奶……我会怎么样?”在这个别的小朋友尽情享受快乐的节日里,小作者却承受着本不属于他这个年龄段的悲伤。“我觉得自己忽然长大了许多。一种难以割舍的亲情使我体会到什么是苦难,什么是忧伤;我忽然觉得肩头有一种责任,一种成熟的男子汉的责任……”这些话可能显得稚嫩,但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是原生的,是人世间与之俱来的真情流溢,这些非常懂事的话读了让人难过,让人心酸。至此,读者已完全沉入到那片真情中去了,完全被打动了。
如何写出文章的真情实感,这位小学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小作者写出了亲身体验,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是文章打动人的真正原因,是文章的成功之处,也是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从语言的角度看,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都是一些发自肺腑的朴实的话,全文从表达方式上来说有娓娓的叙述,有细腻的心理描写,有真切的细节描写,可以说正是这一切使文章充满真情实感,获得了成功。
文章不是无病呻吟的“涂鸦”,而是酸甜苦辣感情的寄托。真情实感的文章往往是得高分的主要原因。怎样才能打动读者呢?其实,要想打动人,首先要打动自己,自己首先要投入,要动真感情,真正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流露,当作者与读者产生了共鸣,目的也就达到了,文章也成功了。
江苏省东台中学 马亚峰
写出真情实感 篇2
许多学生在作文中编造美丽的谎言, 表达虚假的情感, 这样就等于抽掉了作文精髓和灵魂, 失去了作文的活水源头, 剩下的只是貌似像样的躯壳。教师一让学生写作文, 学生往往是绞尽脑汁去思考, 总找不到素材, 总想写点新奇的东西。其实, 我们周围的人和事物往往是写作的一些好素材。要培养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还应从周围熟悉的人和事写起。然而, 一些学生由于对周围生活的太熟悉, 就觉得太平常, 生理学上叫做缺少感官刺激。于是就缺乏对每件事物的新奇感, 也无从发现其特征。于是, 真正写起来, 对每件具体东西进行具体描写时, 便无从下手了。正是由于对周围事物的太“熟悉”, 就形成一种懒于观察、疏于分析的惰性心理, 错误地认为可以不去调查研究, 闭着眼睛也照样能说出个“大概”来。对一件事情的描述, 虽然能写出几句话, 但都写不到点子上, 写不出特色, 达不到作文的要求。由此看来, 对熟悉的东西写不通写不好, 其实是并不熟悉那些“熟悉”的东西;只是熟其然, 未熟其所以然, 熟其表而未熟其里, 总以为熟人熟事, 一“悟”着就“熟”了。可以说, 这是写作上的一种“学习病态心理”。
学生怎样克服“熟而不熟”的心理病态, 学会写好“熟悉文”呢?首先要从心理上树立一种积极意识, 善于从“熟悉”的包袱下解脱出来, 用陌生的眼光看熟悉的事物, 尤其是从身边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学会同中辨异、异中求类, 动中求静、静中求动, 全方位观察, 尽力挖掘出“熟悉”事物中的“陌生点”, 即别人尚未发现的地方, 别人忽略了的地方或者别人想说而没有说出, 想说而说不好的地方……其具体方法有:
从事物纵的发展和横的联系上, 建立一种把熟悉事物看成不熟悉事物的积极心理, 拓宽对熟悉事物重新认识和审查的新领域, 尤其不要疏其枝节, 淡其细末。
纵的发展, 指运用发展的观点, 以时间为“序”, 以事件线索为“脉”, 既认真了解事物的过去, 也仔细分析事物的今天, 还要推测事物的明天。只有这样, 才能将事物看得真切、清晰、生动, 才能在“熟悉”中认识那些“不熟悉”的部位, 才能发现出若干值得回味、慨叹的东西……
横的联系, 就是指把一个事物解剖成若干个横断面, 充分认识和“熟悉”它的内在结构和各个局部之间的联系。还要通过了解、比较, 熟悉它和周围事物确切的方位以及彼此映衬后所显示出的特征。另外, 还必须掌握一套横向联系的“熟悉方式”。如“甲——乙———丙”并列式, “正面———侧面———反面”多项式, “左右”“前后”“上下”“内外”对称式等。
这种“纵展——横联”的熟悉事物的方式方法, 一般宜采取“纵横结合”, 不断熟悉已经“熟悉”的事物, 并及时地把这种“熟悉”所得写出来。通过写, 还可更加深入地发现和了解“陌生点”, 写出面貌全新的文章来。
要尽力运用直觉思维, 从感兴趣的部位入手, 对“熟悉”事物突然感到“陌生”, 总以为是“陌生”而看不够, 以致产生某种特殊感受或新的认识, 并调动非智力因素, 激发写作情趣, 造成一种“非写不可”“非写出好文章不可”的积极心理状态。
一棵树, 最先映入人眼并引起兴趣的是鲜艳的花及翠绿的叶, 但看惯了看熟了“花”与“叶”的人, 如果运用直觉思维 (即灵感思维) , 能突然由“花”和“叶”而“领悟”到根, 又从根“领悟”到那些甘于奉献而又默默无闻的人……当然, 这样的作文立意, 就是脱“熟”而翻新的。要知道, 作文是一种心理兴奋活动, 而人的兴奋心理是要靠外界事物对大脑等各种感官的不断刺激才能保持的。这种“不断刺激”光靠形象思维还不够, 加上逻辑思维有时也不行, 这时就要运用包括灵感思维在内的直觉思维。什么是直觉思维?说得通俗一些, 直觉思维就是撇开事物的内在联系, 不按逻辑的法则去发现去领悟。这种思维的好处在于打破了思维定式, 在众多熟悉事物的一点上直接引起共鸣, 获得一种意想之外的感受或结论, 甚至产生一种连自己都难以置信的灵感, 所以这种思维的一部分也称灵感思维。世界上不少科学家靠这种直觉思维获得惊人的创造发明。我们平时常说的“顿悟”和“急中生智”便是如此。
怎样发挥直觉思维的作用呢?例如, 有人看到花园里怒放的鲜花时, 马上想到自己那热情奔放而美丽的妹妹……把妹妹比作鲜花, 多么新鲜贴切, 这就是直觉思维的效果。但如果第二个人再把姑娘比作鲜花就没有新意了, 第三个人再如此则是愚蠢的人了。有人却从鲜花想到绿叶, 把羞涩内向而纯洁的姑娘比作绿叶, 则再恰当不过了。须知, 没有经过多次主动有意识的训练而形成一种思维活动形式以外, 只想临时去运用直觉思维是不可能的, 它必须建立在反复的联想和想象等基本思维训练的基础上, “厚积而薄发”, 最后才能进入最佳的“灵感”境界。
要树立一种敢于打破现状的不满足感, 对熟悉事物多进行“不相信”的心理思维活动, 再运用反思法, 寻找“陌生点”, 在熟悉事物中尽力发现不熟悉 (即新鲜) 的因素来。
反思, 通俗地说就是反过来想一想、试一试。它是一种力图打破传统观念, 突破思维定式, 从而进行翻新、求异的创造性思维。反思法是一种逆向求异思维, 是学生突破“熟悉文”构思的好方法。
反思, 首先要“反观”。因为一个熟悉的事物, 你对它经常那样顺着看惯了, 缺乏新奇感, 有可写的内容都写了。这时一定要换个视角, 最宜反过来看, 一来增加看的兴趣和内容, 二是由此产生意外的、新鲜的发现和感受。如果把这些发现和感受写下来, 便会使人耳目一新了。
“反观”之后的反思, 主要是将“反观”后所得的材料和体会, 进行筛选、梳理、提高, 亮出“闪光点”, 不落俗套的一个个排除, 又一个个挖掘, 直至确定一个最新鲜的立意, 然后再构思一个让人看第一眼就觉得不同凡响的结构等。但是, 反思必须对路、合理, 切记牵强附会或故弄玄虚。
总之,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 学会去观察自然, 解读社会, 认识自我, 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练就写作的真本领, 善于发现周围熟悉的东西, 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才是作文的真谛。
写出个性写出真情写出智慧 篇3
写作能够滋润我们粗糙的感觉,唤醒我们沉醉的智慧,让我们的心灵在余白中自在焕发出灵动的火花。然而,诚如一幅水墨丹青,过分拥挤的构图并不会使人痴醉,只有融身于宽宽的天地自然之中,才会使人倾倒神迷。写作也是如此,并不是洋洋几千文就能够抵达文章的精魂深处,鲜活的、灵动的给写作以流转不息的双翼;人性的、情感的磨砺粗糙的文字和稚嫩的幻想,人文的、诗意的让写作自然地栖居而脱离世俗虚华。
如果没有这些元素自然流淌于写作的过程之中,那么不能给人以形象感的文字始终是干瘪、枯燥的,不能给人以诗意的遐想和情感的体悟,即使文章中情感的抒发和诗意的传达也是空泛而苍白的。
古堡里,若住着魔鬼,那么古堡就是地狱;星辰里,若住着仙子,那么星辰就是天堂。
而写作呢?谁不羡慕风华绝代,谁不希望才华横溢?登泰山而小天下,视野开阔方能领略蓝天高远、大地辽阔;海有容而纳细流,胸怀博大方能领略万物有情、人间有爱。写作亦是如此。
心地高洁,方能品读高雅;心地聪慧方能领略天地芳华。写作的关键重在心境,怀着一颗感恩而快乐的心去写作,那么写作便是一种美丽的陶醉;揣着一颗恶意而苦涩的心去写作,那么写作便是一次痛苦的折磨。只有一颗美丽的心才能写出鲜活的、灵动的、人性的、情感的、人文的、诗意的美文。
写作是鲜活的。我们都曾经静悄悄地打量着周边的自然万物,静静地凝视着她的内涵以及外延,林林总总、千姿百态。有的博大壮阔,浩瀚似海;有的悄然绽放,静静美丽。不论她以何种方式诠释着她的形象,在我们的笔下,都应该是鲜活的,拒绝苍老,也拒绝衰败。
写作不是一篇“文摘”,不接收平淡,只收藏精彩。写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次“连载”,从你最初那个时刻的悸动,到灵魂的不断追逐,再到最后的行文升华,中间的过程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清晰地记录在你的写作过程中,她鲜活地在你走过的每一痕迹种留下烙印;也正因为如此,写作的整个过程都是鲜活而非呆滞的。写作更不是一次“彩排”,可以不断的重复。就算是写作同样一个主题,过程永远是第二次和第一次不同,遵循着不会重复的规律。每一次章节必须用我们鲜活的思想来充盈,否则拖沓之后只剩下缺憾。
写作是灵动的。灵动是建立在丰富想象基础之上的一种生动。一滴水摆在我们的面前,你是仅仅把它当作普通的一滴水,还是想象这滴水也许是尼格拉瀑布的一部分?它也许曾经有过显赫的奇迹;它也许只是脸盆里的一个肥皂泡;它也许是一滴圣水,洒在新生婴儿的身上来庇佑祝福他的生命;它也许只是人脸孔上的一颗汗珠,蕴含着劳动、烦恼甚至是痛苦;它也许只是快乐得发狂的一滴泪,不然就是痛苦的一滴苦泪……
一滴水而已,麻雀喝了得到7片刻的安慰;一滴水而已,沾染在清晨的花上被一个可爱的姑娘采了去;一滴水而已,自然界最普通的存在,在我们的思想中却有着千百万种的幻化形态,我们赋予同一件事务不一样的形态、不一样的情感、不一样的联想,那么,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就能让每一个文字在笔间灵动的跳跃,收获精灵般的感悟。
写作是人性的。人人都渴望写作之后成功的甜蜜,但并非人人都愿意付出成成的汗滴。苦吟人性的书,悄然让心丰富而真诚,细行写作的每一个细节,便能够有所收获。
美文最闪闪发光的一个亮点就是,从一篇美文中,我们能够触摸到作者思考的脉搏,我们能够感悟到他在文中自然流溢的那种人性光环。正如我们时常说到的那样,读文识人。文章是了解个人心灵深处的最深邃的载体。有的人习惯在日常言行中隐藏奥我,给自己带着厚重的面具;但是文章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再多的文辞掩饰也遮盖不了真我的特质。说自己心想的话,让独特的人性自然绽放。
写作是人文情感的。情感两个字是贯穿整个写作过程中的一盏心灯,让我们拥有一份明朗的心情,一份坚定的信念,一份坦荡的胸怀。心有明灯,便不会桎梏在程式化的语言套路中,便不会停留在文字的表象涵义中,便不会在条条框框的成文中丧失自我的个性风格。
亮丽的阳光照射进心灵,便不会迷路,便可以拒绝胆怯和庸俗。就算是小酌一些温暖细微的故事,也能够在自由清风中邀约一些花香和白云成就一段美文。
写作是诗意的。一种怡人的诗意格调的形成,有赖于一种氛围的熏陶。首先是心的无所杂质,再次是诸如读最优秀的书籍、听最美好的音乐、感触单纯美丽的事务等等。这样一种诗意的格调在写作的过程中是美丽的,也是重要的。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已经能够享受这样一种诗意当然很好,如果没有,那不妨为自己创建一个出来。
一个弹着钢琴曲长大的人和一个糊纸盒热爱大自然的人,这样一种诗意的具体表现显然是不同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可以同属于“诗意”这一美好的格调。同样是在写作,欣赏鲜活趣味的高尚或卑下,却可以使人的写作质感有着本质的区别。诗意的写作,可以表明一个人的内涵,可以显示一个人的修养,更可以说明一个人的情操。
据说,名贵的檀香木要顺利生长成材,它的旁边就必须得种植一棵比它更为高大的树为它遮风挡雨,这棵树又被称为伴生树,我们要想能够写出美文,便必然需要让心境自然诗意地生长。世界会有许多风雨,许多阴霾的日子,而在我们心里保留的那一片晴空,就是我们写作的“伴生树”。
满分作文指导 写出真情实感 篇4
知识要点:
1、写作文时,应做到说真话、诉真情。
2、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感情的倾诉要适当节制,但不要有范围的限制。
考试说明:
1、中考作文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胡编乱造,弄虚作假,这是作文的大忌。在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直接写明要求有真情实感的就有很多,有的虽然在提示中没有写明,但在评分标准中非常强调。从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看,对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必定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记叙性作文。那么,考场作文中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这里以几篇优秀中考作文为例来具体谈谈。
(1)述亲身经历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我发现爸爸老了》是南通市的一篇优秀中考作文,作者写的就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小时候,为了不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呆在家里,父亲将两条毛巾平铺在装满秧苗的筐上,用那根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扁担挑着我,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送走了我的童年。当时的父亲,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壮汉子;如今,父亲原先那嘹亮清脆的号子声已失去昔日的雄壮,隐约间还夹杂着几丝沙哑,原先油亮的黑发现在已染上了霜色,原先红润的面庞在已渐渐变得土黄,原先笔直的腰杆也略显弯曲……由于都是亲眼所见,印象特别深刻,写出来就有真情实感。
(2)多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细节不细,这个“不细”,就是指它的作用不小。《我喜欢童年的竹林》是荆州市的优秀中考作文,之所以说它有真情实感,就是因为它有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如:伸出手,扶住竹竿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地如天女散花般地飘落下来,洒到我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我“咯咯”的笑声。又如:有时,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从秋千底下,摇出我心中的歌。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也富有诗意。
(3)明人事要素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虽不能说凡具体就一定真实,但一般而言,具体的叙述往往更能让人信以为真。你简单地说某地发生一件抢劫案,听者不一定会信,假如你有鼻子有眼睛地说,把抢劫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单位或姓名及被抢劫的数量都说出来了,那别人就会相信。在作文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人,主要是单位、姓名、年龄、相貌、性格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为自己喝彩》是泉州市的中考优秀作文,第一段是这样的:我坐在座位上,手捧着《简?爱》,心无旁骛。忽然不知谁传来消息:“明天要体检了!”体检?我一愣,小心翼翼地探听:“测些什么?”同桌不以为然地说:“身高、体重,这些都免不了呗。”啊,我心里发虚,低头看看自己的“虎背熊腰”,想想矮矮的个儿,听着后排那两个瘦如麻杆、身材苗条的女生半真半假对自己的身段作着自我批评,真是欲哭无泪。这个开头,把什么人、正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问些什么、想些什么等,都通过对话介绍出来了。因而,给人真实的感觉。
(4)用生活语言
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作文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必须力求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尽量有生活气息。用生活语言,就是要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样的就写成怎样的,不要走样,不要变味。《我喜欢童年的竹林》一文中用了不少拟声词,仔细体味,你就会发现用得非常准确,如“哗哗”形容摇竹的声音;用“簌簌”形容雪花飘落的声音;用“咯咯”表示我们童年快乐时的笑声;用“沙沙沙”表示风吹竹林时的响声……作者把生活中确实如此的声音准确地搬进了文章之中,让人读后自然就觉得亲切感人。用生活语言,还要特别注意人物语言,什么样的人物说什么样的话,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语言结构和常用词汇,而老年人口中一般就不会有这样的词。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特点等来写,尽量写出个性。
(5)露潜在意识
潜在意识,也叫潜意识,指的是人的深层意识,它与浅意识和表层意识相对,它是人最质朴、最本质的心理活动。之所以称“潜”,是因为它隐藏于思维的底层,不经意袒露出来。人类生活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的现象,有许多人,在许多场合想到的意思,往往不能说,不便说,或者不该说,不敢说,有时是为了礼貌,有时是为了工作需要,有时是为了自我保护,想到的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潜意识。每一个人都有潜在意识,而且要比浅意识活跃和丰富,但在作文时,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替代潜意识的往往是那些与心相违的浅意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没有真情实感。因此,要想作文有真情实感,最好大胆一些,充分展露自己的潜意识,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为自己喝彩》的后半部分有这样几句:晚上,我站在穿衣镜前细细地端详自己。不!我不要这张苦大仇深的脸,我拥有别人没有的优点,我上进、奋发、勇敢,知识填高了我,我有什么好自卑的呢?这几句话,一般人是不会公开对人说的,但作者把它写了出来。心里想的就是这样,写出来当然就有了真情实感。
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有时,必须对自己经历过的事作一定的加工和改造。换句话说,作文中的事并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这能不能给人真情实感呢?应该说,虚构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关键是要注意这两点: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肯定经历过;二是要模拟相应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样呢?如果写的是一位老年男子,那么,就不妨借助自己的外公或爷爷,从他们平时的表现中想一想:假如爷爷在遇到这种事时会怎么对待?如果所写的是中年妇女,那不妨借助自己的母亲或邻居的大婶,根据母亲等平时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想一想:她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模拟生活情景,转换人物角色,能使虚构的文章多一点真情实感。
[12-1]家庭给了我
要求:①每个人都有家庭,家庭可以给你理解、支持、帮助;可以给你欢乐、烦恼,甚至痛苦;长辈的爱,可以使你健康成长,也可能会束缚你的发展……请你选一件具体的事,写一篇记叙文。②先在横线上把题目填写完整,再作文,如“家庭给了我快乐”。③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④600字以上。
导思: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人之所以觉得幸福,跟对社会稳定起着巨大作用的家庭是分不开的。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摇篮,家庭可以给你理解和支持,也可能给你烦恼和痛苦;可使你健康成长,也可能束缚你的发展……打开记忆的大门,寻找给你影响深刻的一件事,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写出来,给世人以启迪。
1、文章开篇就迅速切题,行文要有波澜,突出重点,容易使文章条理清晰(记叙可以运用倒叙),结尾可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使主题升华。
2、表达方式应以记叙为主,辅以议论、描写。
3、语言要做到简洁朴实,以情动人,不少于600字。
[12-2]今天你就将要初中毕业了。回首初中时代,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你真遗憾;那一次,你真尴尬……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那一次”,你才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请你从初中生活中选择一件事,以“那一次,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并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要求:①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记事要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详略得当;语言要简明、连贯、通顺。③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描写,议论要因事而发。④字数600-900,不足600字或超过900字,每50个字扣1分。⑤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
导思: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1、审题,体裁是记叙文,属于记事类的。题目是一个带有时间状语的短句子。“那一次”限制了选材范围和写作角度,“一次”决定选材只能选一件事,“那”决定只能选过去的事。需要补充的部分则显示着文章的内容。
2、选材,具体选择什么内容的材料,这由考生自己决定。以前经历的什么给你的印象最深,对你的影响最大,就写什么事,这样就有话可写。有真实感受,写来就自然亲切。
3、结构,写这篇文章时,要合理安排结构。首先要点明题意,引起回忆。在叙事时,要把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写明白,写完整。还要注意,在行文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你在题目中所补充的词语来写,这样才能紧扣题目,突出中心。
写出你的真情实感教案_1 篇5
[训练目的]
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以情动人。
[复习指导]
《XX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写作部分“基础等级”之(3)为“思想健康,感情真挚”。“感情真挚”要求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文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出自真挚的感情,很难把话说动听。“为赋新诗强说愁”,只能让人觉得矫揉造作,“假、大、空”的东西只能令人生厌。
要写出自己真情实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
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些事有教育意义或使人受到启迪,有的会使你感动,难以忘怀。如果我们在习作中,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那些感受最深的材料就容易表达真情实感。
二、要用具体事物表达真情实感。
没有具体事物,就没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一般都是通过具体事物的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的。
三、用词造句要准确、实在。
以情动人,这“情”指真情实感。要使的思想感情真实,用词造句就要较准确、实在,做到恰如其分。
《项脊轩志》中,归有光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手段就十分丰富,既有直接表达主观感受的抒情性语句,又有充满感情的生活事件的叙述和细节的烘托点染,还有“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以及庭中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的景物描写,融情于景,托物言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让人回味不尽。学习和揣摩这样的名篇佳构,会使我们在如何表达真情实感方面获益良多。
[典题探究](XX•高考上海卷)
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试题解读]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一个比喻,一个象征;是命题立意的指向;是写作者思想的认识、感情的表现、价值的取向。叙事抒情的主体是“我”,叙事抒情的客体是“你”,题目的重心和关键在“想”和“握”,而“手”则是一个喻体、一个象征体,它比喻或者象征叙事抒情的客体,叙事抒情主人公的思想认识、感情好恶等。因此,我们要注意审题,把握好立意的指向、选材的范围、感情的倾向。构思时,我们必须思考清楚题目所隐含的几个信息,即“我”和“你”分别指谁?为什么“我想要握住你的手”?这中间有什么感人的故事,情感的纠葛,动人的情愫?“你”是一个、两个抑或多个?既然想握手,就一定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理要讲,或者是有思想感情要交流。因此,你可以选定一个角度来飞扬你的情思,展示你的文采。
“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个“你”,可以是自己熟悉的,也可以是不熟悉的;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也可以是意想中的;可以是今人,也可以是古人。我们都知道,写人离不开事,写事离不开人,写事写人都离不开情理,人、事、情是相随相伴的。因此,你可以将题材锁定在亲情、友情、爱情、人情上,从正面立意,写古今中外的风云人物、黎民百姓,表达自己的景仰敬意、歌颂赞美;也可以从反面着笔,写历史现实中的败类小丑,表达自己的憎恶仇恨或鞭挞愤怒。因此,选材的范围、立意的角度、主题的挖掘空间都是非常宽广的。要写好这道作文题,选材立意的关键在于选取恰当的角度,把握想握手的原因,而出彩的关键则在于表达方式的运用和突出主题的技巧。
从文体上说,我们可以选取情真意切的记叙文、情文并茂的散文、辩证思辨的议论文、波澜起伏的小说,或者人物鲜活的剧本等等。但是,不管怎么说,形式只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如果考生对自己写作的主题和题材缺乏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就只会搬弄套话空话,无病呻吟,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考场美文来。只要我们有真情实感,有对成长经历、人际关系和思想感情的深入思考,再加上丰厚的文化积淀、扎实的写作功夫,就一定能够写出满堂喝彩的佳作。[范文引路]
我想握住你的手
——
我不承认自己是林黛玉式的多愁善感之人,也不会觉得是悲秋伤春的婉约词人,更不会相信自己看着“情深深,雨朦朦”便会泪眼婆娑。
但我绝不是一个情感苍白的人。然而,好长时间已没有过流泪的感觉。或许是我自己将眼泪埋藏得很深,也或许是现实太残忍,压抑着眼泪不让流出罢。久违了,流泪的感觉!去新加坡,并且将在十二月回家一趟。拿着这封薄薄的信笺,却仿佛重有千钧。他是我高中三年结识的最贴心的朋友。高中毕业,他顺利进了重点大学,而我却被命运之神挥鞭逼进了复读班的角落,不免有些自悲自悯,黯然神伤。
那是一个暮色将垂的黄昏。时至深秋,气温也很有些低。朋友带着仆仆的风尘到学校来找我了!“兄弟!”我一眼认出是他,兴奋地喊了出来。还是像从前一样,朋友没有太多的言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新加坡方面的情况。毕竟,对于未来的路,他也很难说清。他说再过几天就要启程,可能两年三载回不来,我不禁心一沉,我知道,朋友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道路,我也有需要挥刀斩去的荆棘,有需要拼杀出来的血路,我们不可能永远面对面地交谈。但这一消息的确来得太突然,我几乎没有反应过来。过了今天,就要和朋友天各一方,真有点失落的空荡。
走在往昔的校园,朋友已不再属于它,而我却还要在此度过另一个冬天。路旁的玉槐树在秋风中簌簌作响,像是彼此在诉说着什么。路灯已经亮起来了,柔和的白光,然而在今天的我看来,全然是黯淡的。和以前一样,校园内有来来往往的人群,只是多了一些陌生的面孔,少了一些熟悉的模样。与朋友就这样无声地走着,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我明白,此时无声胜有声。朋友几次终于忍不住,让我回去。我不说话,执拗地走了一程又一程。因为,我知道,两年三载,对于一段纯洁珍贵的友谊意味着什么。快到校门时,我是不能出校的,朋友突然转过身,手紧紧相握在一起,我知道分别的时候到了,那一刻,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良久,朋友哽咽着说:“回去吧!”我已不能说话,我仰头看了看青灰色的天,我静静地收回的我的脚步,夜风渐起,吹起我零乱的头发,我把手缩回衣袖,而地上的影子,就像一滴滴长长的泪痕,在这静静的校园黄昏,为我悄然地演绎着让人心碎的苍凉!心里说:执子之手,今生珍重。
[例文评析]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乎情”,正是用一个“情”字贯穿始终,打动人心的。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将这次相会描写得声情并茂,渲染得令人动容。这是一次怎样的相会啊,昔日的好友,如今命运悬殊,朋友即将去新加坡留学,而“我”却“被命运之神挥鞭逼进了复读班的角落”;这是一种何等珍贵的友谊啊,朋友“带着仆仆的风尘到学校来找我”,虽然“没有太多的言语”,只有紧紧的握手,在心里默默地道一声“今生珍重”,就已经将那纯洁珍贵的友谊演绎得感人肺腑;这又是一次多么令人振奋的相会啊,“我知道,朋友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道路,我也有需要挥刀斩去的荆棘,有需要拼杀出来的血路”。开篇的心灵表白与后文的深情述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为后文的叙事抒情营造了浓烈的氛围。而题记“执子之手,今生珍重”与结尾的内心独白“执子之手,今生珍重”更是有着回环绝响之功效,不但使结构严谨,而且有力地凸现了的主旨。
[作文训练]
人间处处有真情,我们要善于体验自身所得到的真诚的关心、爱护,观察周围生活中的闪光点、动情点,即发现、领悟人间真情。
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用一颗感恩之心去观察、体验、领受,就一定能采撷到“真情”的花朵。请你以“真情”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不是无情物。一篇为人称道的好,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浓重的感情。很多人写作,主要是心灵受到了某种情感的冲击。如,遭遇到突如其来的打击,失去了最亲爱的亲朋好友,盼来了苦苦等待的成功,得到了最渴望的回报……愤怒、悲伤、喜悦、激动等等情感就会自然流于笔端。象这样“情动于衷而形于言”的,才可能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一要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我们常常为一些细节而感动,比如一句暖人心的话,一个细微的举动。细节的背后是人生,是情感,是事业。
二要写真话。清代诗人江湜说:“一切文字皆贵真,真情作诗感得人。”写真话的好处很多。写真话就有材料。只要你写心里话,国事、家事、天下事俯拾皆是,件件可论;只要你吐露真情,亲朋、邻居、同志,随处可见,桩桩可叙。请客送礼,走后门,你没有看法吗?母爱友谊、生活苦乐,你没有体味吗?匆匆行人,田间耕耘、花园草坪,能不勾起你的联想吗?这些不都是材料吗?可见认为作文没有材料的人常常是“坐守粮山愁无米”了。
[佳作赏析]
娘,让我也抱您一回
我用滴滴眼泪落成个个汉字,献给我亲爱的妈妈和天下所有的母亲。
——题记
娘,永别了。
娘,不知您在另一个世界里是否有知,在人间,我是最后一个和您告别的人。在一片撕心裂肺的悲痛声中,我把淌满泪水的脸颊最后一次挨在您那慈爱的脸上。就在那一刹那,您就化作缕缕青烟飘然而去,在那渺茫的天空中,我依稀看见了您远去的背影。
娘,慈悲的娘,此时竟不顾惜儿女的痛,径自飘向睽隔生死的另一世界里了啊!我现在正把您紧紧地抱在怀里,步履沉重地走向灵车。
娘,我抱着您,这个方正的小盒子里,您疼爱的眼神,温和的声音,操劳的身影,千慈万悲,千喜万苦,都在这里了吗?
我小的时候,咱家住在一个小山村中。每到晚上,点着一盏小煤油灯,我趴在炕沿边上,您坐在炕里,在昏黄的灯光下,我捧着字典,您拿着鞋底,我一字一字地写,您一针一针地纳,我看到多晚,您纳到多晚。当时浑然不觉,现在才知,那是一个不识字的母亲的一颗期盼的心。每到深夜,看到您那亲切的脸庞,常常浮起一种幼稚的想法,上帝造人,就应让人永活世上,如果有一天,您离儿远去,那将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呀!最可怕的一天,终于无情地降临了!娘的那盏灯啊,就在儿子的睡梦中一夜一夜地亮着,让儿梦里回到童年,醒来泪落如雨。
灵车呀,请慢点儿走,我还有很多话要对我娘说。
在您临走的头一天中午,您的子孙们围在您身旁,与您回忆往事。您把六个儿女的生日属相,一字不错地说了一遍,您显得格外兴奋,说到高兴处,咯咯地笑了起来。我满以为您从此会好起来,殊不知,那就是人们所说的“回光返照”。早知是这样,我会多和您说会儿话。娘,我现在只能抱着您的骨灰,再也听不到您那亲切的声音了。
灵车呀,请再慢点儿走。娘,我已把双腿伸平了,您舒舒服服地躺在我的怀里吧,儿子终于抱了您一回,过了此刻,我何时才能再与您厮守?
娘,您临去时,留在人间的最后一句话,您知道吗?在您昏睡之中,我连声喊您:“娘,您吃点儿饭吧!”这回您听到了,艰难地说:“你吃饭,我给你做去!”您给儿女做了一辈子的饭。弥留之际,最后一句话竟然还是给儿女们做饭。看着昏迷不醒的您,我的心碎了又碎!您的心全在别人身上,从不想一想自己,娘呀,您听到没有,您该歇一歇了,我们都已成家立业,您放心地去吧!
在那遥远的天际,您是否看到了儿女们的哀痛。我平时不信有阴间,现在多么希望其有。那么,我以后又会重新回到您的身边,我爹又能和您相伴在一起。
那一天,82岁的老爹看着您的遗容,抓住您的手,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你怎么就这样走了?没给我留下一句话呢?”娘,这是我爹一生中唯一责怪您的一句话,您临走时,为什么不好好地嘱咐一下他呢?你们夫妻俩在一起生活了61年,没红过一次脸,白头偕老,您先去了,把我那白发苍苍的颤颤巍巍的老父亲扔得好可怜。一双干枯的老手紧紧地攥住一双天堂的冰凉的手,怎么也不愿松开,但愿随您而去。我倚着门框看着这生离死别的一幕,我的心剧烈地颤抖着,怎不令人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娘啊,娘……
飞扬的纸灰,请你飘过对面那白雪皑皑的青山,捎去我的心愿,说给我娘听,她就会天天回到我的梦中。纸灰飞扬着,迷蒙了我的视线,朔风旷野中,飞又复止,止又复飞,冥冥之中是在传递着阴阳相望的母子之间的呼唤?
娘啊,娘……
写出真情实感 篇6
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有这样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几年毕业班教学,让我发现六年级孩子为了追求作文的所谓的立意或构思的新颖,不知不觉跌进了矫揉造作或假大空的泥潭。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得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呼唤真情,凸显个性应该成为我们和学生的共同追求!走出“红色经典”、“八股文三段式”、“忘我”、“千人一面,千篇 一律”四个误区,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走出误区 贴近生活 回归自然 呼唤真情 凸显个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有这样的表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由此可见,我们教写作,儿童学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一些大作家,而是在于帮助未来的公民掌握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交流情感的本领。
笔者近几年得到了教高年级语文的机会,也参加了几次小升初作文的批改。发现六年级孩子为了追求作文的所谓的立意或构思的新颖,不知不觉跌进了矫揉造作或假大空的泥潭。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得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呼唤真情,凸显个性应该成为我们和学生的共同追求!
怎样呼唤真情,凸显个性?
我认为要引导孩子走出四个误区:
一、“红色经典”的误区
我们这代人对《龙江颂》、《杜鹃山》这些样板戏或多或少还有点记忆吧,英雄江水英、柯湘的形象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有别于常人,因此,她们的形象是那样的空洞,那样飘渺似的高大。奇怪,没看过样板戏的现在的孩子不知咋的竟掉进了“红色经典”的误区。请看两个片段:
1、 一位老奶奶丈夫逝世,儿子女儿也离开了她,听说“5.12”大地震后,连忙拿出自家的古董去当铺。村民劝她:“别呀!这是你唯一的东西了,你卖了怎么过日子呀?”老奶奶坚决地说:“你们这就说错了,我捐款,是因为我是中国人,你们看,这次大地震让无数同胞遇难了,难道你们一点儿也不痛心吗?”老奶奶又深情地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说完,老奶奶仰望天空,向天空敬了一个礼。
2、 捐款活动在操场上隆重举行,校长大步流星地走到捐款箱前,充满激情地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灾区人民有困难了,我们能坐视不管吗?我是校长,我带头捐200元!”这时,一个稚嫩的声音传入我耳中:“我要捐!”一角、二角……他捐了这么多!他可是希望工程资助的对象啊!他可是连袜子都买不起的“穷光蛋”啊!
(摘自小升初作文《捐款》)
为了凸显中国教育的所谓的“思想性”,追求所谓的“闪光点”,孩子们只能抛弃真情实感,而去矫揉造作,迎合大众心理。实在是难为我们的孩子啊!作文中树典型是可以的,也是有必要的,但这种典型也应该是扎根于大众中的自然人啊,他的言谈举止与大众应该没有多大的反差,这样的.典型才是鲜活的,令人信服的。
二、“八股文三段式”的误区
记得我们小时候写作文,无论什么文章,都程式化地来个三段式:开头“在……大好形势下”。中间一段正文。结尾“我决心……”。那时我们被“八股文三段式”害得可不轻。不知何时,现在的孩子也跌进了新“八股文三段式”的误区。
的小升初作文《捐款》中80%的孩子照搬了作文题中的导言作开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地陷山崩,江河失措,我们震惊,我们流泪,我们感动,但我们坚强。天灾摧毁了家园,夺去了人的生命,但打不垮中国人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也不例外。”
为了追求语言的华美,孩子们不惜在开头和结尾堆砌一大段华丽词藻(据说可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赢得高分),至于中间作为文章主体的事例反而没有用心写。这样的文章势必是“大帽子,小身子,缀尾巴”,如同冰糖葫芦串的畸形儿!其实,没有谁规定过作文应该采用三段式。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作文的构段方式应该多样化。另外,就文章的开头而言,“风头”漂亮,“开门见山”简约,我们要告诉孩子两种开头没有好坏之分,只是风格不同而已,不要一味追求开头文辞的华美而忽略了主体事件的生动细腻描写。其实,把事情写生动了,文章就成功99%了。写文章的诀窍是:抓住事情,多说话!
三、“忘我”的误区
先请看这个片段:
在捐款箱前,一个老奶奶掏出了自己积攒的零花钱,激情澎湃地说:“汶川灾区人民是我们的同胞,我们应该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一个人的爱心是渺小的,13亿人的爱心是巨大的!”
读了这个片段后(我们姑且不看它的真实性),我不禁要问:“孩子,当时你在哪里?为什么只见他人不见你的踪影呢?”
其实,这是现在孩子作文的通病,不惜绕圈子走弯路写别人或干脆无病呻吟一番,就不知道从自己的身上或自己的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试想,如果该生就写自己班级发起的捐款活动,就写自己捐款的所作所为、所见所感,不比写别人来得实在可信吗?请瞧瞧这个孩子的同样写捐款的作文:
捐出一颗爱心
六(3)班 许晨晖
大家都知道西南五省发生了特大旱灾,情况惨不忍睹,作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就应该捐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听到要捐款的事,我就十分激动,一回到家,就把那个台历下的小盒子拿出来,盒子里是我过年时长辈给的压岁钱和平时一点一点塞进去的零花钱。倒出来清点一下,1角、5角、1元、5元、10元……总计27.8元,那个3毛就先搁在盒子里吧,这叫“年年有余”!这次就捐27.5元!可是,零花钱捐了,以后想买点小玩艺小吃什么的,就没钱了,怎么办呢?我又想,要不,跟妈妈要?不行!绝对不行!
我想到了,有关缺水的可怕故事――3岁的孩子用泥泞发臭的水洗澡!一群小学生喝带泥沙的水解渴。村民半年不能洗澡,三个月没有洗衣服了。我一定要尽自己的微薄力量,哪怕,哪怕就为了那个3岁孩子,我也要捐出自己的钱!我一咬牙,决定捐掉27.5元。我把钱――一大堆硬币和面值不一的钞票小心翼翼地放到文具盒里,怀着激动而又有些沉重的心情来到学校。
第三节课班会,老师宣布捐款开始,第一个是谢跃东,他本来是捐5元的,交上5元后,他突然托着下巴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把手伸进裤袋,一气乱摸,硬是摸出了几个钢G,一共4元,也就是捐了9元。我想,那几个钢G也是他自己的零花钱吧。
后来同学们一个接着一个地跑上讲台,有的捐了10元,有的捐了20元,基本是整的面值,不带零头的。当我将那些零零散散的钱放到讲台上时,我觉得,和同学们捐的一张整票比起来,我倒出的是一颗爱心――一颗完完全全属于我自己的爱心。
四、“千人一面,千篇 一律”的误区
说到“千人一面,千篇 一律”,大家自然会想到改这样的作文枯燥乏味得如同嚼蜡的滋味。谁都不想自己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如同一人所写吧!那么,就让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解放思想,放开手脚,鼓励学生胆子放大一点,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此基础上,写出凸显自己的个性的文章来!
怎样写出真情文章 篇7
一、修养品德, 追求真善美。
做文就是做人, 做文之前先做人, 我们老师必须时时这样教导学生。首先, 利用课本上的美文对学生进行思想与情感教育, 如《背影》影响了一代人, 感动了几代人, 父亲艰难地攀栅栏去买橘子的背影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高中新课标必修5的课文《陈情表》中的“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的“孝情”、《报任安书》《祭妹文》两篇课文中的悲伤和坚强, 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小的震撼。老师在课堂上要有充沛的恰当的感情去调动学生的感情, 影响学生, 感染学生。其次, 多宣传好人好事来感动学生。
二、体察生活, 感受真情。
学生要学会善于体验自身所承受的真诚的关心、爱护, 观察周围生活的闪光点、动情点, 能够发现领悟鉴别人间的真善美, 并有着这类情感的丰厚积淀, 这样才有可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坦露在读者的面前, 才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这就要学生平时善于观察、感受、挖掘、积累身边 (亲人、老师、同学等) 及生活中真情, 这些人间真情的获得途径当然也包括阅读在内的间接方法。从实际效果来看, 阅读尤其是阅读一些感情真挚的优秀文章, 不仅可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而且会激发他们情感的认知, 使其产生一种顿悟:原来这样的“人”或“事”就在身边, 就在生活中。
三、放开心灵, 直言真情。
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作文要想感动别人, 首先要感动自己, 放开心灵, 坦然去面对人世间各种或喜或悲或乐或愁的情感, 尽情去抒写真情, 从心理上彻底摒弃那种不愿抒真情、说真话, 怕别人知道自己心灵深处的“秘密”的错误认识, 克服“为文造情”“无病呻吟”的弊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谓之有境界。”实话实说, 你可以默默倾诉、深情赞美, 也可以大声呼唤、愤怒指责, 用朴实本分的情感激起读者共鸣, 不矫揉造作, 不无中生有。文章有了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 才能富有感人的力量。
四、精选素材, 表现真情。
真实的材料是写好情感类文章的基础, 真情的抒发首先应该建立在叙述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亲人、朋友、老师等身上。童年的记忆, 大多美好而深刻, 让人怀念;离别, 一个永恒的主题, 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感受;成长与学习中充满各种矛盾冲突, 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同学之间的误会冲突、情感的冲突:这些我们经历过感受过, 都是抒写真情的好素材。当然, 还要“耳听四方, 眼观八路”, 去发现身边及社会上动人的素材。“抓拍”生活细节, 并放大、定格, 就会达到震撼或感动读者的目的。
五、巧用手法, 抒发真情。
很多时候, 同一件事有的同学写得生动感人, 有的写得平淡乏味, 主要原因就在于技巧的不同。记叙文中常用的手法很多, 这里仅谈两种比较重要的手法。
1、细节显情法。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 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细节是记叙文的灵魂, 它决定着作品的高度与深度, 它能使人物丰满、惟妙惟肖,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守财奴》中的葛朗台、《祝福》中的祥林嫂、等等。考生如能在考场作文里设置这样的细节, 必然也能打动阅卷老师。
2、氛围渲情法。
景物描写若能与人物感情结合起来, 就能起到很好的渲染烘托作用, 从而增强感染力, 收到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我们课本中很多诗词、散文都通过景物渲染来抒发情感, 是我们学习借鉴的范文。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姜夔的《扬州慢》等, 是我们借鉴的好例子;《故都的秋》《项脊轩志》更值得我们学习, 高考优秀作文《站在老屋的门口》就借鉴了《项脊轩志》的景物渲染、情景交融的写法, 抒发了对老屋的真切怀念。所以, 只要老师恰当点拨, 学生用心领会, 学以致用, 就会写出好作文。
如果让每位学生带着一颗充满真善美的心, 去观察生活, 感悟真情, 并用恰当的方法描写生活, 抒发真情, 传递真情, 还愁文章不动人吗?
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篇8
一、引导学生用眼发现生活
客观的说,高中生在繁重的高考压力面前,有些走读学生围绕着家庭、学校转,有些寄宿生是围绕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转,平淡枯燥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忽视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作为语文教师,要提醒他们有意识地注意四季变化,不能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要用心发现,身边的季节轮回,周围的人事变迁,还是在润物细无声地浸润着我们的生活。
当下从高一开始,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偏重于强调写作技巧,反复训练技巧,让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技巧。这当然没有错,但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源泉,哪来作文?笔者认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写作的本源只能是生活,因此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作文中有“我”。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从我的视角审视自然万物,体会人情冷暖,练成接地气的作文。例如我校学生高二的时候去无锡市社会实践基地,参加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周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自体验采茶、制茶,制作紫砂壶、攀岩、翻越毕业墙等活动。作为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把活动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悟记下,形成一篇篇优美的随笔,今后作文就不会出现无米之炊的情况。语文教师还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本质。然而发现生活不是“拷贝”生活,要加工,要透过现象发现生活的本质内涵。
二、引导学生用心体悟生活
学生善于发现生活,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积累有意义的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面对繁芜纷杂的社会现象,高中生心智都正在成长期间,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在作文中引导,点拨。所以第二阶段,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要学生深刻体悟生活,摒弃生活中的假恶丑现象,提炼真善美的主题。“我手写我心”,作文要有“我”的体悟。江苏省近几年高考命题也采用新材料作文模式,文体不限,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记叙文或者议论文。考生无论运用哪一种文体,写出的作文都要有“我”的痕迹,否则,写出的作文大打折扣。在平时练笔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把写出真情实感的要求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例如教学必修五板块“此情可待成追忆”时,学生可能被李密对祖母的深情打动,可能被归有光细腻的情愫感染,还可能被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打动……这时候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思考周围的人和事情,例如写写父母老师,写写身边感人的故事。2009年有篇高考满分作文《我的吆喝,母亲的泪》,亮点就是以情动人,写了小作者对母亲摆摊由感到羞愧到理解,再到感激的过程,“我”对母亲的感悟波澜起伏,丝丝入扣,行文平淡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三、引导学生下笔高于生活
发现了生活的美,体悟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要想作文再上一个台阶,还需要学生下笔时“意在笔先”,作文的思想立意要高于生活。凝聚真情实感的作文,立意上来源于现实但思想上又高于现实,是一篇佳作诞生的重要保证。这要求教师教会学生点评生活,辩证地看待生活。本校每个班级都订阅《无锡日报》,其中有一个栏目“无锡时评”非常好,既有对国内外大事的点评,又有对无锡人身边的小事点评。这类文章笔法以小见大,风格短小精悍,幽默泼辣。笔者在小作文课上,让学生模仿“无锡时评”的写法,让他们对学校、家庭、社会的事情进行点评,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学生经过一学期点评讨论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看问题的思想更加有深度。特别是培养了学生的作文迁移能力,今后学生写新材料作文,能够对材料中的素材辩证看待,而且观点新颖,不局限于素材,观点立意既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下笔时立意又高于现实生活。
引导学生学会思辨读写,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美国学者格拉泽尔认为:“在一个人的经验范围之内,有意愿对问题和事物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这种态度就是审辩式思维”。在教学选修教材《史记》选读中的《项羽本纪》时,对待项羽拒绝渡乌江的事件,笔者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呈现几种经典的观点,例如杜牧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的“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笔者引导学生从各人的叙事视角出发,质疑每种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在思辨中下笔高于生活的能力。高中阶段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眼发现生活,用心体悟生活,下笔高于生活,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
【写出真情实感】推荐阅读:
写出真情09-09
写出来07-23
作文如何写出美感10-19
怎样写出好作文11-14
写出春天的诗句08-03
写出关于母爱的名言05-08
写出带有长江的诗句08-03
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08-17
4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05-27
请写出交友的名言警句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