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电算化教学大纲

2024-08-06

预算电算化教学大纲(精选10篇)

预算电算化教学大纲 篇1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611210 学时/学 分:72/4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一般操作流程、基本构成模块、如何分析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优劣及利用应用软件进行会计分析。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财务软件工作的基本流程、基本原理以及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并通过本课程的实训实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通用财务软件主要功能模块从初始化到日常处理整个流程的实际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以及相应的维护知识,达到能运用会计电算化知识熟练处理基本会计业务的水平。

三、本课程的教学环节:

理论:50% 实践:50%

四、本课程的教学参考书

教 材: 《金蝶K/3标准财务培训教材》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 《会计信息系统》 杨宝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会计学》 张瑞君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

学时:4

一、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内容、意义及发展

二、教学要求:

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

三、重点和难点:

本章无

四、思考题:

我国及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第二章 初始化

学时:6

一、教学内容:

账套管理;用户管理

二、教学要求:

清楚初始化的流程并了解每个步骤操作的项目;理解用户管理的意义。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三、重点和难点:

理解账套的概念,并熟悉掌握建立账套的步骤。掌握账套备份和恢复的操作步骤。

四、思考题:

1、数据备份的意义?

2、系统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

3、基础设置包括哪些内容?

第三章 总帐系统

学时:24

一、教学内容:

系统初始化;初始数据录入;总帐系统日常操作;常用帐簿报表;往来核算; 现金流量

二、教学要求:

掌握财务初始数据录入的流程。掌握账套的启用时间非会计的第一个会计期间的初始化处理办法。掌握总帐系统日常操作流程。理解会计凭证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性。熟练掌握凭证的录入、查询、审核、修改和删除操作。掌握自动转帐的操作,注意公式的设定。理解期末结帐的概念,清楚月结和年结的区别,掌握结帐操作。理解现金流量表的含义。掌握凭证式处理方式的原理和操作。掌握帐户式处理方式的原理和操作。

三、重点和难点:

掌握账套的启用时间非会计的第一个会计期间的初始化处理办法。有核算项目的应收帐款和应付帐款录入注意事项。理解期末调汇和结转损益的含义,掌握操作步骤。

四、思考题:

1、数据处理的一般流程?

2、简述总帐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3、说明计算机与手工条件下科目设置有哪些区别?

4、总帐子系统有哪些帐薄可供输出?

第四章 报表系统

学时:6

一、教学内容:

新建报表;批量填充;常用报表操作

二、教学要求:

掌握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基本操作。

三、重点和难点:

取数公式的设置办法。特别注意ACCT公式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四、思考题:

1、编制报表的几种方法?

2、说明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流程?并说明与手工编制会计报表有何异同?

第五章 现金管理系统

学时:6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内容:

现金管理系统初始化;现金管理,银行存款管理;票据管理

二、教学要求:

了解现金管理系统使用整体流程;掌握参数设置的含义;掌握引入会计科目及科目余额的操作方法;掌握初始银行、企业未达账录入的操作方法;掌握生成初始余额调节表并结束初始化的操作;

三、重点和难点:

初始银行、企业未达账录入的操作方法;从总帐引入日记帐的含义和步骤; 现金盘点单的录入;余额调节表的操作方法

四、思考题:

1、自动对帐与手工对帐的区别?

2、简述现金管理的主要功能?

第六章 财务分析系统

学时:6

一、教学内容:

报表分析;指标分析

二、教学要求:

了解财务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基本模块;了解多账套管理的操作;掌握系统预设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利润分配表的结构分析、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掌握自定义报表报表分析的操作;掌握不同账套数据分析的操作。

三、重点和难点:

掌握系统预设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利润分配表的结构分析、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掌握对分析对象的管理操作。

四、思考题:

1、如何利用报表软件进行报表分析?

第七章 工资系统

学时 6

一、教学内容:

工资系统初始化;日常操作;费用分配和人员变动;工资系统报表查询。

二、教学要求:

了解系统运作流程;掌握工资数据的录入和计算;掌握所得税的设置、录入、计算和引入;掌握对工资数据的审核操作;掌握费用分配的操作方法;掌握人员变动的操作方法。

三、重点和难点:

掌握所得税的设置、录入、计算和引入

四、思考题:

1、费用分配的含义?

2、设置工资类别有何意义?

第八章 固定资产系统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6

一、教学内容:

系统初始化;日常处理;计提折旧操作;固定资产系统报表。

二、教学要求:

了解系统的运作流程;理解固定资产卡片的含义;掌握固定资产卡片的日常处理,包括新增、变动和清理掌握固定资产调整产生的凭证的处理,包括凭证生成和查询。了解系统计提折旧的基本原理;掌握计提折旧的操作;掌握对已经计提项目的管理。

三、重点和难点:

固定资产卡片的日常处理,包括新增、变动和清理

四、思考题:

1、说明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2、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主要有哪些帐表?

3、说明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九章 应收、应付款管理

学时 8

一、教学内容:

系统初始化;应收、应付系统日常操作;坏帐处理;合同管理。

二、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参数的设置和各项参数的含义;了解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核销的原理

重点掌握初始数据销售发票内容的录入;理解应收票据的内容;掌握应收初始数据的录入;掌握应付初始数据的录入操作掌握发票、其他应收、应付单的操作;掌握应收票据的新增、背书、转出、贴现、收款和退票的操作;各种退票的详细说明;掌握收款单、预收单、退款单的操作;掌握凭证的操作步骤。理解核销管理含义,并掌握核销的基本操作,了解坏帐计提的含义和需要的准备工作;掌握坏帐损失的处理;掌握坏帐收回的操作。

三、重点和难点:

掌握系统参数的设置和各项参数的含义;各种退票的详细说明

四、思考题:

1、简述应收、应付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2、简述应收、应付子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主要关系?

3、简述应收、应付子系统有哪些帐表可以输出?

预算电算化教学大纲 篇2

关键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改革

预算电算化是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工程造价工作电算化的体现, 具有直观、高效的特点, 也是企业工程造价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完成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以及造价文件编制等一系列相关工作。这将对提高大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培养职业技能综合素质, 以适应当今社会高度信息化的需要, 具有较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校要求对预算电算化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做到与时俱进。

从2007年始, 国家和各省相关部门每年都要举办职业技能大赛, 这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 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检验。我校从2009年起, 选拔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连续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协会主办的第二至五届算量软件技能大赛, 均获取总决赛不同级别奖项。随着如今社会上兴起的这股职业技能大赛热潮, 我校结合预算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特色, 推行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改革方案。

1 以赛促教

1.1 促进教学项目化。

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 为我校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找到了载体和切入点, 也为合理设计教学项目工程图纸提供了依据。我校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大赛的训练工作, 把职业技能大赛与预算电算化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并成立了专项课题组, 由预算电算化各任课教师担任组员, 围绕“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项目设计”进行研究, 对大赛采用的工程项目形式、今后变化趋势及其对职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进行分析。最后, 我们预算电算化课程组决定在教学项目设计及教学实施过程中融入职业技能竞赛因素, 重新设计一套更科学合理, 包含更多技能大赛元素的工程图纸。从而形成“以技能大赛为引领、以实训教学和技能考核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成功的教学实践模式必然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项目来支撑, 即教学项目化。改革后的预算电算化教学项目与职业技能竞赛是紧密关联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以上三个教学项目的工程内容设计思路是从易到难, 由浅入深, 在教学项目化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对工程造价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

1.2 促进教学师资的建设。

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和省相关部门每年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 则预算电算化任课教师就必须承担指导学生参赛的任务, 可见, 技能大赛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次有效检验。想让学生在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 教师就必须得有过硬的技术本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这样的压力恰好挖掘了教师自我学习与能力提升的潜意识。职业技能大赛将促进教师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及要求,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形成师生同赛、教学相长的教学格局。近年来, 我校极为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从企业招聘具有丰富工作实践经验的技能型人才进校, 再对其进行执教能力培训, 然后才能安排担任预算电算化课程教学工作。目前, 我校已经初步建立了一支“师德优良、技能过硬、教学有方”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3 促进教学条件的改善。

从以往的技能大赛结果来看, 在决赛中获胜选手所在的学校均具有相应的实训场所和良好的硬件设备。自我校组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以来, 预算电算化课的教学条件也在逐渐改善。由之前统一安排在电脑配置落后的学校公共机房上课, 改变为目前拥有了专用的工程造价实训机房, 且电脑也由原来台式机变成了液晶显示器和高配置的主机;课程教学主机安装了教师端控制软件, 方便了课堂教学教师监控学生电脑和学生自行提交作业;教学模式也从原来单一的广联达软件教学演变为现在广联达和清华斯维尔软件同步的多元化教学。同时, 学校对预算电算化上课用的实训机房进行了相应的课程文化建设, 比如在机房内布置陈列柜, 任课教师可以在此展示学生优秀的课程作品, 供其他学生参考学习用;又比如在机房墙壁上挂一些图牌, 图牌的内容主要是工程造价软件操作原理和方示意图以及操作流程详图等;另外还会挂贴我校历届参赛选手在软件算量大赛中的留念照片及奖品展示照片, 以激励学生们参赛士气。

2 以赛促学

2.1 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自从我校2009年组织学生参加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以来, 他们对预算电算化课程学习兴趣顿时倍增, 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现在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往往都是团体而非个人赛, 一般至少由三人组成一个参赛团队, 共同完成比赛任务。如果要想在决赛中获胜, 参赛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和彼此的默契是很重要的, 这就促使学生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团队协作, 遇到困难要学会相互讨论, 取长补短, 迎难而上, 共同进步。实践证明,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 使教师与学生有了共同的荣辱观, 缩小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更是有利于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因此大大提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样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就逐日形成了, 进而班风和学风也随之带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2 促进改善课堂实训环节。

预算电算化作为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开设在大二第二学期, 其先修课程主要是工程造价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建筑工程手工计量与计价能力的训练, 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 然后就是毕业参加工作了。学生要从学校学习者的身份演变为企业工程造价从业人员, 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 而该课程将为学生能够应用专业技能去完成好实际工作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对预算电算化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后, 学生则是直接从中受益最大的群体。教学项目化, 意味着上课就是做工程项目, 学生将要用课堂所学的造价软件操作技能, 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三个建筑工程的计量和计价工作, 而且这三个工程项目在建设规模和构造形式上都是一般民用建筑的典型代表。这种全真模拟实际工程造价工作过程的直观高效的预算电算化实训模式, 相对之前抽象繁杂的手工计量与计价实训模式来说, 真可谓是量的提升、质的飞跃。课堂实训环节是加强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真本领的必然手段, 而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恰好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实训平台, 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参与课堂实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孟宪辉, 刘四妹.浅议职业技能大赛在职业技能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10) .

[2]贺志范.职业技能大赛对中职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J].教育研究, 2011 (7) .

论电算化条件下预算与会计的关系 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关系;职能;内涵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出现,财会人员逐渐摆脱了繁忙的手工操作,减轻了工作强度,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电算化具有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等优点,使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得到了有效保证,财务人员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注于财务管理和决策等工作上。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可分为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恰好预算是财务计划的成果,会计是财务控制的手段,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都是财务活动的主要内容。在竞争和挑战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有必要基于电算化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进一步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为财务人员提供效率高、质量高、运算快而准确的管理工具。

一、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的内涵

(一)会计核算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概括而言,人们对会计有着以下理解:

第一,会计是反映和监督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一种方法,是管理经济的工具;

第二,会计是一个收集、处理和输送经济信息的信息系统;

第三,会计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分析、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以价值活动为对象的管理活动。

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会计活动服务于主体效益管理,是为财务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的一种活动。那么,会计核算的职能是什么呢?从专业角度来看,会计核算在财务人员根据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遵循基本的会计原则,采用专门的计量方法、以单位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应单位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通过会计核算,能够了解经济主体财务状况、经营结果、现金流量等重要信息,既可为管理者提供经营决策和管理依据,也可为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可靠保障,对一个经济主体的发展与生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预算管理

对单位经济组织而言,预算其实是一种盈利计划活动,规定着财政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反映着整个经济主体的经营方向和范围。同时,也可以将预算看成是一种数量化的详细计划,不仅是对未来经营活动的预测也包括对所有变量的处理,是对未来活动的细致、周密安排,是未来经营活动执行的依据。因此,预算是一种可以据以执行和控制经营活动的、最具具体的计划,是对经营目标的具体化,也是将经营活动导向单位预定目标的有力工具。

预算是单位运营计划的一种结果,为确保实现就需要采取必要的预算管理策略。预算管理是对单位预算期内各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分配,制定调节和控制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是对单位经营活动的控制以避免偏离预期轨道。它贯穿于单位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是财务管理必不可少的方法。

二、电算化下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

(一)电算化条件下的预算会计一体化软件

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具体而言,就是应用会计软件代替手工或手工不能完成的会计工作,实现了会计信息数据化处理的自动化,极大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预算会计软件是一种预算和核算一体化的会计应用体系和模式。预算会计管理系统以财政部门预算二下信息为源头,进行包括预算指标分解、预算项目管理、预算项目管理、预算核算一体化、预算执行及其控制、财务核算、财务及业务报表管理等全面应用的信息系统。预算会计管理系统是一个能辅助高校规范建立预算管理及执行秩序,能实时说清楚高校经费来龙去脉的管理信息系统。此软件将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有机融合为一体,有效提高了资金管理效率。该软件有经费、经费计划、计划确认、经费与项目设置、拨款、会计核算、查询等功能板块,使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之间的结合愈加紧密。

(二)预算会计一体化下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

从微观角度来分析,二者之间在四个方面有着密切联系。第一,有着相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单位预期的效益目标;第二,有相同的实施手段,都是要采用计算、分配等手段;第三,有相同的加工对象,都以单位各项经营活动的反应资料为最初加工对象;第四,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从预算和会计一体化软件来分析,二者通过经费、经费计划、计划确认、经费与项目设置、拨款、会计核算、查询等功能板块,使彼此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联系愈加具体、明确。具体如下:

第一,会计核算为预算管理提供了基础性数据。会计电算化实施以来,我国单位财会管理手段和效率日益提升,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就目前应用水平来看,虽然我国财会管理水平不能与国际水平相提并论,但却逐步走向国际化,会计运算与核算水平必定与日俱增,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更有保障,为此其提供的基础性数据更为精确。由于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要依托于会计核算的处理数据,所以会计核算的清晰度有可能影响到预算管理工作。因此,开发与研制了会计核算软件,在该软件中无论是“经费”功能板块中的导入财政二下指标、查看预算编制数据,还是“经费计划”功能板块中的严格按照财政批复数据进行,或是“会计核算”功能板块中的由预算管理转化为前台会计核算,都体现了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之间密切关系,没有准确的会计核算就不能指定精确性高的预算计划。

第二,会计核算的公正性影响着预算管理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从公正性角度考虑,会计信息的收集、计算等工作都要遵循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倘若不能以此为准则来实施会计核算操作,必然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公正性及数据的准确性。但是无论什么样的预算都需要以数据为基础,如果会计核算提供的数据不够精确或核算过程不公正,必然对预算管理的公正性和有效造成影响。由此,会计数据的收集和计算对预算管理工作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在预算会计一体化软件中,“计划确认”功能板块主要业务是导入或编制的计划进行审核确认、形成各类经费的总预算,增加对预算计划的审核程序,使预算计划的准确性得到了保证。

第三,预算管理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从职能角度考虑,会计核算是否真实有效决定着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而电算化的应用恰好保障了这一点。例如,在“查询”功能板块中,即可以精确查询到每一个项目预算数和执行书,也同样可以查询到每一笔的核算明细记录,任何错误经过反复核查都是可以避免的。但是预算管理作为对未来各项经营项目的计划和控制,其只有好好地实施才能保障会计核算工作有序进行,因此我们将预算管理的有效施行看作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会发现影响会计核算的各个因素总是变动的,这样的情况下即很难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同期不具备较高的可比性,对此就要依靠电算化来处理。电算化作为一种会计应用软件,其主要依靠计算机来完成操作,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管因素影响,只要核算科目设置合理、导入的财务数据正确,即使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下会计核算的结果也是有保障的。

三、结束语

在会计电算化技术的支持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逐渐与国际水平接轨。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两大内容应借此融合在一起,这就为会计预算一体化软件的诞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也要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关系图,以找到二者之间的一致性,并以此为基础寻求更多的契合点,设计和构建与之相符的财会系统,为各企事业单位提供一套可行的、有效的财务管理软件。

参考文献:

[1] 配比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实务中的应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年02期.

[2] 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强化措施探微,《社会科学动态》,2012年01期.

[3] 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电算化管理,《财经界》,2012年04期.

[4] 有效约束會计的主观性应当是现代审计鉴证的重要职责,《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年01期.

[5]王佳立.浅析预算管理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会计研究,2011(20).

[6]张强.企业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08).

会计电算化论文大纲 篇4

会计电算化论文大纲

[摘 要]关于会计电算化的几点思考,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在会计工作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工作

一、会计电算化形成与现状

会计电算化其本质是在会计工作过程中以当前计算机技术及网络软件信息技术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并对会计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融合、分析、预测及企业未来战略规划的信息综合应用,是企业整个经营活动过程的始终;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会计软件为辅助,以网络技术为基础,融会计、统计、计算机技术及网络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学科、会计电算化是通过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实现的,其实质是将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具有速度快、储存方便、信息共享、便于检索、便于编制报表、快速数据分析等特点。

1、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是社会自发性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阶段、第二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是会计电算化发展推动管理的快速普及发展阶段、第三阶段,90年代末以后会计电算化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进入商品化、市场化自由大发展阶段。

2、会计电算化的现状、随着计算网络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信息经济时代对会计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当前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需求,会计所涉及的信息领域有了质的改变,一方面要把过去的企业经营状况了解,还要预测未来战略经营部署,不管深度还是广度,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会计信息与企业所有部门息息相关,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会计信息离不开各个部门的信息综合,都是为企业经营状况服务,会计信息涉及的领域主要是整体规划和发展,已经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及企业未来投资发展的经营领域、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所涉及的`信息必然是将企业会计、财务、统计等各个部门的信息相互融合,将产、供、销各个环节相互渗透,扩大会计的视野,开拓会计的空间,加大会计的服务工作,提高会计的信息作用。

随着以信息为主导的今天,计算机技术成为处理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会计信息原有的手工操作将会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日趋成熟的网络技术,更方便于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财务信息更方便于沟通、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小企业仍然是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许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人员是由原来的出纳、会计等人员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这就需要大批的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员、财务软件的信息采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很难尽如人意,影响会计软件的使用效率、目前国内许多著名软件公司都在进行软件升级。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管理知识等、为满足会计电算化的需求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1、会计电算化能够使企业财务真正做到统一规范、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可以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数据一进入系统,记账、对账、汇总编制会计报表等,都是在一个一体化处理过程中、取代了在传统会计中的手工记账,编制报表、人工审核等,减少了实际工作中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方便企业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

2、便于对会计资料的管理、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对会计资料管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许多的会计资料可以存贮在硬盘当中,可以有效的以软件文档资料、数据结构形式保存会计档案,便于查找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将信息打印到纸上、磁盘可以进行备份,使会计数据的保存更加安全。

3、会计电算化便于加强财务内部审计、会计电算化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必须具有真实性、正确性、准确性、可靠性,是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企业未来战略规划提供真实数据参考,否则将会为企业未来规划提供一个错误的参考数据,将会影响到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具有真实性,这部分审计至关重要、审计过程中应用计算机会计审计软件功能辅助完成审计工作,通过各种控制对策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性,降低审计风险。

4、强化了财务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和特点,提高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进行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以及会计分析活动,从而真正实现会计的管理职能、保证领导更加快捷方便的掌握财务运行情况保证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三、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很多时候,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会计软件不能及时更新换代,当前会计软件无法满足会计数据保密性的要求许多企业只是以机代帐,有的用户伙同软件开发商一起进行反结账、反记账等违反会计制度的活动、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

2、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当前很多企业单位人员由于大部分都是经过短期培训而成为企业会计的,大多数接触的计算机很少,即便接触微机也很少对计算机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以前那种技术水平已不能满足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应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工作范围和要求,切实做到人人有责,人人有事做,加大对会计人员复合型人才培养势在必行。

会计电算化教学浅述 篇5

重点培育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也已经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各种硬件和软件设施设备逐步完善。

但由于电算化课程的特殊性以及中职学生固有的特点,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学生到工作岗位后仍旧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并针对提高中职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殊性

1.知识的复杂性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的综合应用。

会计知识以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等专业内容为主。

计算机知识包含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数据库、信息管理、网络技术等通用课程。

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知识后才开设的,一般安排在二年级下半学期,对计算机知识薄弱和会计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的学生而言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2.操作过程逆向的困难性

会计电算化比传统的手工账多了一项系统初始化的过程。

初始化工作是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过渡的桥梁,工作量大,考虑的问题多,综合性强,且不能出现丝毫差错,若出现差错,修改起来非常麻烦,甚至不能修改,因而影响了电算化会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3.教师多重身份的制约性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面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

中职学生上课注意力较难集中,教师既要讲解,又要操作,很难注意学生的动态。

此外,教师重点讲的是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

所以教师一般是一边自己操作,一边在学生需要帮助时下去指导,在讲台上下来回奔跑,一个教师指导几十个学生,常常分身乏术。

另外,如果计算机本身出现问题,特别是专业性的,会计教师很难解决。

二、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的不足

中职学生一般都是因为初中阶段成绩较差,中考不理想才被迫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在学习能力和基础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薄弱

中职学生在初中时基础不扎实或者偏科严重,教师讲解的知识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

前面没有打好基础,导致知识脱节,后面学起来更困难。

会计电算化需要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知识,但很少有学生完全具备。

即便是一些学生自认为电脑很在行,但也仅仅局限于电脑游戏上,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弱。

2.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信心

中职学生往往被认为是中考的“失败者”,自卑、脆弱、敏感,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被人看不起。

因此,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

还有一部分学生想认真学习,但由于基础较差,上课听不懂,课后又不主动请教,作业迟交或应付,造成系统知识的脱节,久而久之,更难赶上,甚至导致放弃了学习。

3.学习主动性差,依赖性强

90后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使他们缺乏责任感,他们的主动性和自制力较弱,学习无目的、无计划,无耐心,遇到问题不愿意主动思考解决,就等着教师和同学帮忙。

由于学生人数多,老师一时难以全面顾及,学生往往就放弃了学习。

三、提高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1.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不像理论课知识点繁多、知识结构错综复杂,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流程的掌握,只要认识了流程,了解了各个流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系统数据处理流程进行详细的讨论,并着重讲解系统处理的具体步骤,使学生对电算化处理流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挑选一名学生,充当教师的操作员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师身份的多重性不仅会使教师的在教学中非常疲惫、分身乏术,而且无法及时解决学生的操作问题,影响学生的操作进程。

因此,可以挑选一名学生充当教师的操作员,在讲台上演示,教师站在讲台下用语言指导,其余的学生跟着演示的学生操作。

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完成讲解和操作,还可以时时关注学生的动态,适时指导学生操作。

挑选操作演示的学生尤其重要,这名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会计基础,还要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如果教师能在课下先对这名学生进行指导,使他提早掌握操作步骤,演示效果会更好。

3.合理分组,指定组长分担教师的指导工作

虽然可以挑选出一名学生代替教师操作,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但毕竟学生人数太多,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

为解决这个困难,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按8~10人分为一组,每一组选出一个组长,组长除了要有扎实的会计基础、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还要有耐心和凝聚力。

在平时操作时,组长要做好检查监督工作。

在组员的操作遇到问题时,首先在组长的带领下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来向教师寻求帮助。

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识穿插,着力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学生会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分析计算机发生故障的规律,归纳操作方法。

在课堂上,对出现的各种软件、硬件及网络问题,如果仅依靠教师个人对故障进行排查和处理,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出现的问题,理解计算机屏幕提示信息的含义,讲明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总结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

5.开展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竞赛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辅导 篇6

一、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

初始化设置是会计电算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以后正常工作的关键一环。初始化设置的很多内容一旦确定并投入使用,将不能更改,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初始化设置时一定要多加注意。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实验资料的具体情况,按照实验的总体设想进行初始设置。例如,准备科目的编码时,教师按照编码的原则、会计业务资料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编制出科学、实用的会计科目体系,确定科目的编码、名称、级次。要确保初始化设置没有问题后才能进入下一步。

二、总账系统的日常账务处理

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模拟实验资料的日常经济业务逐笔输入账务处理系统,进行审核、记账、查询。根据资料的具体情况,设置常用摘要、常用凭证,以减少大量汉字输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审核凭证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更换有审核权限的操作员进行审核。

三、自动转账分录的设置和生成凭证

这一部分是总账系统的难点,特别是自动转账公式的设置。根据业务性质,有的自动转账凭证要在一些业务处理完毕后才能生成。

四、总账系统的月末处理

主要是结账。

五、工资核算

在做工资系统自动转账凭证编制和传递时,应提醒学生注意:自动转账凭证编制工作要在当月工资业务处理完毕,并将工资数据汇总后才能进行,工资转账凭证传送必须在账务系统每月结账前进行。

六、固定资产核算

难点是固定资产变动数据处理

七、存货核算。

难点是存货的业务科目设置和凭证的生成

八、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电算化教学思考 篇7

一、我们国家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课堂采用传统的“上课”加“上机”模式

所谓的“上课”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理论,必要时会在用幻灯片来展示具体的操作流程,学生就是机械的在教室听课。所谓的“上机”模式就是学生在机房机械的把老师上课演示的内容重新做一遍。 然而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我们的学生并不能真正的掌握老师所教的会计电算化内涵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具体的操作要点。

(二)教学演示版软件没有网络版

我们的学生在会计电算化课本上所看到的操作只是一些简单的, 浅析的财务软件操作。在软件操作中,我们目前使用的软件也不是专门为会计电算化学习而设计的软件。我们平时采用的软件大部分是各财务软件公司根据自己公司的财务情况设计的商品软件的演示稿。在实际工作中,用户都是网络用户,学生缺乏实际动手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三)教师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会计电算化在我们的课程中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要求我们有充足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求我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教师来说,充足的会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 各大高校的老师多大多数都是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并且他们经历很少,专业的知识也只是课上老师讲的课本上的东西。会计电算化在我们学习的课程里是一门与时代紧紧联系的学科,这门学科需要去不断的研究。我们的在职教师很多人都不去接受新的知识,还是单一的按照课本来进行教学。

(四)课程考试以笔试为主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很大的学科,所以我们不能只是学会课本上的东西就行了,还要能把学到的东西放到生活中去。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践能力。而目前很多高校评判学生学得好不好的条件就是看其试卷成绩的高低。这样的做法不是什么好的做法,它忽略了我们学生要以动手能力作为主要能力的根本。这样就会使那些学生为了高分就去背卷子上的原题,导致学生只是一个书呆子。很多学生虽然试卷分数很高,但是他生活上遇到问题,根本不知道怎么样去实践解决。

二、在我们国家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我们应该打破一些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变为学习的主角

我们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到学生身上,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只有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才能真正的学习、理解,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利用。在平时教课时老师要把学生不愿意学习变得愿意学习,爱学习。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形式,结合会计学习的其他科目,让学生自己写案例。在课堂中向其他学生展示,并全班讨论具体的解决办法。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二)我们应该把单用户版软件改为网络软件

以往的单用户软件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不能更加地体现实践。网络软件的存在可以使学生提高操作技能。在教学时老师应该按照实际岗位的要求来进行模拟的,真实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觉再跟真的工作一样。这样学生就会有很大兴趣,他们也会很喜欢去学习,所以说更改单用户软件很重要。

(三)我们需要培养既要有充足知识,又有经验的教师

日常的教学中,学校不仅要考察老师的专业知识,还要把老师的真正实践能力看成重点。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一方面采用“走出去”的形式,为教师提供机会,例如:让教师进入会计电算化应用好的公司去实习一段时间等。在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采用“走进来”的形式。例如:学校应该邀请一些专业的人来学校进行高级知识教育,这样教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融入这些新的方法和理念。

(四)将笔试成绩和上机成绩不能分开

在考核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能力。上机考试不能忽略,这可以看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一向把成绩作为学习的动力,我们只有抓住这一心理,让学生去主动地学习,并乐于接受。上机考试不仅能让学生去真正实践,还能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总之,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我们也意识到在教学中有很多的不足,学校和教师只有先认识到这些不足,冷静的分析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问题,才可以更好的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到会计电算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段楠.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度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2]张静.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学术期刊,2014.4

[3]张晓萍.ERP环境下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4]郑爱民.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J].新校园(上旬刊),2015.2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论文 篇8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设置的,其中理论课所占比例要高于实践课。

由于授课时间有限,教师授课内容仅限于财务软件的应用,具体包括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加之实践课程设置较少,很多学生只能学习到一些软件应用方面的基础性知识,而且操作练习的次数和时间有限,缺乏全面、系统的练习,使得学生在会计技能方面的知识掌握存在普遍不高的现象。

(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虽然各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应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理论知识与财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进行演示,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而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

总体看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仍未打破,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难以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能力及运用水平,更谈不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形式单一

当前,很多高校使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及财务软件多是市场上通用的软件系统,虽然这种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了解规范企业在会计业务处理模式及操作模块上的应用,但是这样会使学生局限于这类财务软件,而对其它财务软件的适应能力则相对较差。

如一些中小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多为管家婆、速达等,这些财务软件不是通用型的.,其应用界面和具体操作方法与通用型有很大的区别,这对于熟悉通用型财务软件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

同时,学生上机操作的财务软件多为单用户版,而企业财务软件的实际用户多为网络版,这也给学生今后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四)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教师不仅需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需精通各类财务软件及计算机操作。

但是,随着现代化技术成果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教师整体知识水平和教学体系与实际不符。

另外,很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没有在基层企业中参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经历,在实际教学中,多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缺少实践技能的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也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合理设置课程,满足社会需求

针对当前各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重理轻实”的局面,应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数。

要结合实际会计业务的日常工作流程,模拟出与实际相一致的实践课程,通过真实的工作状态,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从而真正拉近实际工作与课堂教学的距离。

另外,在教学内容方面,需增加企业使用较多的会计业务模块,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以便更好的应用于未来工作和学习中。

(二)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而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集中体现,这不仅与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不符,同时也脱离了素质教育的根本理念。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优化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活动教学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会计人员,并演示会计业务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将实践与教学融为一体,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强化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三)优化财务软件教学,提高就业率

经调查发现,很多会计专业毕业生在会计工作中都很少应用学校中学习的通用型财务软件,更多的是应用管家婆、速达等财务软件,因此,对于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软件教学,应进行适当调整。

除了学习一些主流财务软件外,还应在机房安装一些中小型软件,学生可以利用同一教学案例,在其他财务软件上进行对比演练。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扩展和延伸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今后就业。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为了适应和满足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各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和财务软件操作知识,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同时还需改进教学方法,掌握现代化教学工具。

另外,学校还应定期组织教师队伍参与基层企业会计业务实践工作,或者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来校开展会计电算化技术讲座,使教师对财务软件功能和变化有所了解。

通过各种方法来弥补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以此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使其更具实践性、应用性及需求性。

三、结语

总之,会计电算化应用是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各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对培养学生会计能力与实践操作的意义重大,同时对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教学实习实习报告 篇9

实习报 告

实习学期:

学年

第学期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完成日期: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巩固所学财务软件操作的基本知识;通过实习,进一步理解财务软件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用友财务软件系统建账、基础档案设置、总帐、工资、固定资产、应收(付)、报表等系统等模块的基本操作知识;掌握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纠错处理知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地点

东院X602机房、2号机房、四号机房

三、实习内容:

实验一 系统初始化

(1)系统管理:包括设置操作员、建账、权限分配等;

(2)设置基础档案:如建立会计科目、部门档案、人员档案、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存货档案、收发类别等;

(3)系统初始化:包括总账、薪资、固定资产、应收(付)款等子系统的初始化;(4)账套备份与恢复。

实验二 日常业务处理

(1)薪资业务处理:建立工资类别、人员档案管理、工资变动(计时工资、计件工资)、银行代发、工资费用分摊、生成凭证,各种工资账簿信息查询等;

(2)固定资产业务处理:固定资产增加、减少、部门之间调动,资产盘点,生成凭证,各种固定资产账簿信息查询等;

(3)应收(付)款业务处理:应收单据审核,收款单据录入与审核,转账处理,凭证处理,坏账处理,各种单据、业务账表的查询等

(4)总账业务处理:凭证审核与记账,出纳管理,银行对账,期末转账,各种账簿信息查询分析等。

实验三 期末处理

(1)薪资管理月末汇总工资类别,月末处理;

(2)固定资产子系统计提减值准备,与总账子系统对账,月末结账;(3)应收(付)款子系统月末结账;(4)总账子系统期末结账;(5)账表查询、编制报表。

四、实习步骤:

1.系统管理:增加操作员、建立账套、给操作员分配权限

2.企业应用平台:基础档案设置、***子系统参数设置、期初余额录入 3.总账、薪资、固定资产、应收款款子系统。

4.总账管理系统,填制凭证、出纳管理、账簿管理。

在填制凭证过程中,若某科目为“银行科目”、“外币科目”、“数量科目”、“辅助核算科目”,“现金流量科目”,输入完科目名称后,则须继续输入该科目的辅助核算信息。需要注意的是:(1)采用虚实控制时,凭证日期应大于启用日期,不能超过业务日期。(2)凭证一旦保存,其凭证类别、凭证编号不能修改。(3)科目编码必须是末级的科目编码。(4)金额不能为零。(5)未经审核的错误凭证可通过“填制凭证”,功能直接修改:已审核的凭证应先取消审核后,再进行修改。(6)外部系统传过来的凭证不能在总账管理系统中进行修改,只能在生成该凭证的系统中进行修改。

出纳管理:在进行出纳签字时,凭证填制人和出纳签字人可以为不同的人,也可以是同一个人。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不能是同一个人。在审核凭证时,凭证一经审核,不能被修改、删除,只有取消审核签字后才可修改或删除,已标志作废的凭证不能被审核,需先取

消作废标志后才能审核。

账簿管理:主要有部门总账、部门明细账、部门收支分析。5.薪资管理:日常业务处理、工资分摊及月末处理。

首先建立工资帐套,对正式人员和临时人员要分别进行核算,工资类别要选择多个。渐长分为四步,先参数设置,之后进行扣税设置,然后扣零设置,最后人员编码,系统要求和公共平台中的人员编码保持一致。其次要对基础信息进行设置。主要有工资项目设置,银行设置,建立工资类别。再次对正式人员工资类别初始设置。包括人员档案、工资项目、计算公式及所得税纳税基数。临时人员同正式人员的设置方法相似。

6.固定资产业务处理:资产增加。要注意:固定资产原值一定要输入卡片录入月月初的价值,否则会出现计算错误;新卡片第一个月不提折旧,累计折旧为空或0。固定资产减少要在帐套需要进行计提折旧后,才能减少资产。在所有业务完成后,成批制单。

7.应收款业务处理:首先增加应收款,增加发票及单据,然后收款结算,填收款单,之后进行转账处理,每一笔应收款的转账金额不能大于其余额。然后进行坏账处理,最后制单。

探讨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 篇10

1 课程性质

《会计电算化》应用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会计人员取得从业资格的必考课。

1.1 课程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联系实际掌握会计核算的操作方法、会计核算规范;能正确理解并操作财务软件常用功能;熟悉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具有触类旁通自学其他财务软件的能力。

1.2 本课程在课程体系的安排

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基础、财务会计、税法、税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法规等;其后续课程为审计、会计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1.3 课程教学目标

1.3.1 知识教学目标

认识电算会计的意义及重要性;熟悉电算会计的结构及有关概念;了解电算会计工作规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知识和各功能模块的操作要求。

1.3.2 素质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形成会计电算化的法制观念和规范意识;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具有不断获取知识、开发自身潜能、适应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应变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团结协作、沟通等职业能力。

1.3.3 技能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完成会计工作、组织基层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维护电会系统安全、分析会计数据等岗位技能。取得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

2 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基于工作需要,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精选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 以职业岗位对教学的需要来设计课程教学。

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教学流程、教学方法。

2.1 教学组织

贯彻项目驱动的思路, 工学结合, 使课程实践教学与实际岗位需要实现“无缝对接”。课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2.1.1 按照岗位要求, 将课程按知识点分解为7个项目, 通过完成项目掌握知识点, 培养专业技能。

2.1.2 在完成项目的基础上, 按核算软件7大模块设计单项实训案例, 开展技能训练。

2.1.3 综合训练:按岗位强化实践, 选取企业一个期间的真实业务, 按实际岗位分工要求完成核算任务, 提升岗位操作技能。

2.2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见表1)

其中重点项目是总账系统、销售库存与应收系统、ufo报表系统。教学难点包括数据处理流程、总账系统期末处理、工资分摊、制作报表模板、更正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差错。

2.3 教学流程

依据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见图1。

2.4 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同时也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淡化教材, 强化实践操作技能, 凸显会计专业各课程知识的整合。在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中应着重介绍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流程及基本原理, 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电算会计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第一, 避免单纯教授某一品牌软件的操作过程。第二, 强调企业管理方式、业务处理流程对电算会计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2.4.1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室、电算会计实训机房及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中, 借助于计算机、财务软件、音像系统等多媒体设备, 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实务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在电算会计实训机房学生一人一机便于会计软件实践操作及教师对学生指导。

2.4.2 教学方法。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多种方法。问题式教学:在项目中设置错账, 让学生按常规操作, 由此分析问题, 提出知识点, 引起学生高度重视并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案例教学:选取企业一个月发生的案例, 介绍相关核心操作, 生动有趣, 易于接受。

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指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 碰到出错问题, 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后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 分析其不平衡原因, 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 (即“报表模板是否错误→各子系统期末业务处理是否错误→各子系统日常业务是否错误→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 逐一分析和检查, 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逆向思维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探究式教学:a.首先要求学生已掌握一个核心项目即总账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初步形成电算会计思维方式。b.说明新项目主要思路, 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具体操作, 按完成情况考核, 根据操作过程及考核结果分析学生学习存在的盲点。c.通过对上一个项目内容的复习、回顾, 启发引导出新的知识和问题, 循序渐进, 水到渠成介绍下一个新项目的会计数据处理思路及流程, 具体操作由学生自己完成为主。d.引用案例, 学生利用软件提供的帮助功能独立操作。

通过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应在三方面形成教学特色。

a.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以实训为主的教学模式, 按工作过程开展模拟实训。b.教学形式:建有“学做合一”实训室, 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实训室开展, 完全做到“边学边做, 学做合一”。c.教学内容:按项目来设计, 各项目教学内容选取是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以够用为度”, 各项目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围绕会计职业的工作过程进行。

3 教学考核与评价

改革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及考核内容, 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课程的教学目的考虑, 制订考核标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突出应用性, 全面考核学生, 从以理论考核为主转向实践技能考核为主。考核学生单元实践及综合实践, 考核方式从期末笔试为主转向平时考核、单项实训考核与综合实训考核相结合, 即由终结性考核转变为形成性考核。重视学生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 使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明显增强。设计教学考核见表2。

参考文献

[1]王竞雄.浅谈实践教学在高职会计教育中的改革[J].商业经济, 2010, (2) :128-129.

上一篇:《未来十年的四大关键能力》[读后感下一篇:毕业生录用意向接收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