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镇中学教育志

2024-10-08

新市镇中学教育志(精选8篇)

新市镇中学教育志 篇1

济阳县教育志新市镇中学部分

(2001年—2011年)

新市镇中学 2012-11-1

新市镇中学始建于1969年,是新市镇唯一一所公办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 12个,在校生600余名。教职工53人,其中专任教师41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市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市级优秀班主任3人,县级优秀教师13人。

第一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市镇中学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推广工作的意见》,加快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推进我们学校素质教育,同时根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和我县局有关有关文件精神和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结合我们学校现有基础和学校特色,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一)、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纳入课程计划,成立由校长室、教务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有关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为组长),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工作,负责课程的设计、开设、实施和管理。

(二)、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我们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推动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出发点,着力培养具有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具有健壮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健康审美情趣的生活方式,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过程中注重转变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本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课程结构要体现出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调整课程结构,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开发我们第学校本课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加快评价制度改革,发挥评价的教育和促进发展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和信息技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学校具有业务素质高,教学观念新,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50%的教师有自己的研究课题,我们新市镇中学提供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的机会,教科研气氛浓厚。

(三)、主要做法

1、课程改革的师资保证和培训

教学改革的关键首先是改革旧的教育观念,因为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产生出来的。其次是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会导致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所以,我们认为本次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是师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我们学校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切实抓好培训工作。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在科技教育方面锻炼了一大批教师,培养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育方面全面改变了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教会了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改革,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造就一大批业务能力强、教学观念新、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的教师队伍。

2、教研制度 贵在落实

我们坚持每周教研组集体教研一次,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教师。我们进行了“师生的沟通与合作、如何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关于新课程的备课数学科研讨课、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的师生关系、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辅优补差”等主题的教研活动,许多老师在活动中收益非浅。

3、学会反思 做好反思

我们坚持每周备课组集体备课,同时又把备课组以年级分为若

干个学科小组,交流教后记、教学手记、典型个案、教学问题、研讨课情况等。

4、制定计划 检查落实

我们对工作计划具体要求如下: 教研组集中教研活动应根据主题指定教师准备书面发言材料,全体教师交流教后记(1次/周)、听课(1节/周)评课情况,主持人在会后把有关材料交到教务处;每位教师准备典型个案1个/月、教学问题1个/月,在学科研究小组会议时交给备课组长,然后由组长交到教务处;研讨课活动应及时组织评课,并及时把有关教案、评课记录交到教务处;教务处负责以上材料收集的老师应及时把材料转交到领导组并汇报有关情况。

5、校本课程 课题引路

校本研究,即密切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在校本研究中,校长、教师都是研究者,都是研究的主体。我校主张开展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深切体会到校长是“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我校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建立正确的导向机制,充分调动教研室、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以校为本”的工作,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出成效。我我们第四中学从本校实际出发,以行动研究为基本方法,确立研究课题。

(四)、课改体会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而百家到共同发展。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会学习,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念。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念,用“心”施教;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模和特点去开展教学活动;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时施教,因材施教。要在实施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加强课程改革还要注重开展宣传工作,动员全校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形成浓郁的课程改革氛围。争取社会、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形成有利于课程改革试验与推进的舆论氛围、教育资源和社会环境。

第二章 国家课程设置

七年级开设的国家课程共12门,分别是思想政治、地理、历史、语文、数学、生物、英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各门课程每周课时分别是思想政治2节、地理2节、历史2节、语文4节、数学4节、生物3节、英语4节、体育与健康3节、音乐1节、美术1节、综合实践3节、地方与学校编制的课程(校本课程)4节。综合实践分别是信息技术1节,实践活动1节,研究性学习1节。校本课程分别是安全教育1节,环境保护1节,心理健康1节,文明伴我行1节。

八年级开设的国家课程年级共13门,分别是思想政治、地理、历史、语文、数学、生物、物理、英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各门课程每周课时分别是思想政治2节、地理2节、历史2节、语文4节、数学4节、生物3节、物理2节、英语4节、体育与健康3节、音乐1节、美术1节、综合实践3节、地方与学校编制的课程(校本课程)3节。综合实践分别是信息技术1节,劳动技术1节,研究性学习1节。校本课程分别是安全教育1节,写字1节,心理健康1节。

九年级开设的国家课程年级共12门,分别是思想政治、历史、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各门课程每周课时分别是思想政治2节、历史2节、语文4节、数学4节、物理2节、化学3节、英语4节、体育与健康

3节、音乐1节、美术1节、综合实践3节、地方与学校编制的课程(校本课程)2节。综合实践分别是信息技术1节,实践活动1节,研究性学习1节。校本课程分别是安全教育1节,心理健康1节。

第三章 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教学工作始终以教育局相关科室工作计划以及我校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创办优质教育为目标继续围绕“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开展工作巩固标准化学校建设成果加快实施特色学校建设步伐深化学校内涵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调整工作方法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二)、主要任务与目标

1、贯彻实施《新市镇中学教学管理常规及评价办法》做到常规教学精细化管理。

2、确保“教学开放日”、“六个一工程”、“教师优质课赛课”、“校内优质课”等教学活动扎实开展并收到实效。

3、保证实验课开出率达到百分百。

4、实行对学生无缝隙管理。

5、做好近专任教师教学成绩的数据整理与统计工作。

6、加强毕业班管理争取今年中考再创佳绩。

(三)、重点工作

1、端正教育教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开齐学科开足课时不出现课时偏差。上好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上好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技术、卫生、地理、生物等课保证非考试科目的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我镇的实际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制订教学计划开展好课堂教学活动。

2、加强常规教学的精细化管理落实常规教学基本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修订和完善《新市镇中学教学管理常规及评价办法》坚持经常抓好常规教学过程管理。每月进行一次常规工作检查并不定期进行抽查。每次检查后要有分析总结检查结果张榜公布并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 备课。个人备课要坚持从学生实际、教师自身实际出发并超前备课一周制作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方案。学期初和期中进行两次集体备课。制定集体备课计划有时间、内容、中心发言人、负责人。

 上课。优化课堂教学深入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坚持以夯实“双基”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调动学生积极有效参与为手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按照学生的特性分析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坚决实行执案教学。 作业布置与批改。强化学生的训练和辅导。学科任课教师要做到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做好当堂训练、日训练和单元训练。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要求分层评价。学科任课教师每单元要自命出高质量的基础训练和综合训练题。批改要形式多样面批比例要占三分之一以上。每周的“三清”材料要及时整理保存。

 课外辅导与活动。成立特长生学习小组制定特长生培训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使特长生得到培养。成立兴趣小组、艺术社团、文学社团等课外活动组织定期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全面发展。制定学校和专任教师“培优补差”计划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建立任课教师包保学困生制度实施学困生的考核验收和提高奖励机制。

 学业成绩考核考察。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把平时考核、单元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结合起来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考核。做好期中期末片联考工作及时分析总结客观查摆问题不断改进工作。

(四)、认真开展好专项教学活动。

1、在学生中开展课前预习活动建立“预习问题本”。

2、精心组织4月份的“教学开放日”活动学科全、质量高。

3、开展好“六个一工程”确保课时安排制定计划同时加强笔记质量。

4、积极参加局里组织的研讨活动。、5、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十佳教师”评选活动。、6、继续开展40周岁以上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7、开展教学课件制作竞赛活动。

8、、开展“校内优质课”评选活动。

9、继续实施“绿色证书”教育制定计划并开展一次主题教研活动有方案、主题、内容、过程、总结。

10、切实将法制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每两周安排一课时法律专门课。

(五)、完善“新老三室”使用制度保证实验课开出率。制定“新老三室”使用计划编制“实验安排表”确定时间、负责人保证每节实验课都按计划准时开出。

(六)、其他工作

完善《防控学生流失包保责任制》严防学生辍学。有针对性的家访、宣传、动员工作。集体实践活动每月1次有规范的实践记录和总结。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处理好临时性教学活动。

第四章 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

教育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的教学,就需要不断地探寻其规律;作为艺术的教育教学,更离不开大胆地改革和手段的创新。本章着重记述的就是利川为探寻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艺术水平而开展教育科研、教学研究与不断更新教学手段的情况。

2003年以来,新市镇中学逐步建立完善了教导处、课题组、教研组三级教研体系。

2004年,为更好地发挥教研组在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以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为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教学研究、课改引领和有效服务等作用。进行了一系列教研探索:

1、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目的、任务和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研究教育思想、教学理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研究开发教育资源,探索教育规律;根据本地实际,具体提出执行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使用教材的可行性意见,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教研重心下移、教研阵地前移的教研工作新理念,建立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工作制度和联片教研工作制度,组织教师积极开展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活动;增强服务意识,为课程改革服务,为校本教研服务,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提高质量服务,为师生发展服务。

3、创新科研、教研机制,整合科研、教研力量,有组织、有计划、有方向地开展课改整体视导活动;组织优秀教研员和教师到乡镇学校,通过听课、说课、评课和多向对话,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疑惑,提高他们的课程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把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4、组织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指导教师钻研、掌握课程标准和实验教科书,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法;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开展教改实验,探索教学规律,参与和指导各学科群众性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活动。

5、积极推进考试和评价制度的改革,制定教学常规制度,指导学校教学质量检查和质量评价工作;组织过程性教学质量评估和必须的统一命题和测试,科学地对测试结果进行处理、评价和指导;监控中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和质量,进行全市性的教学质量评估,给教育行政部门当好参谋。

6、深入开展课程研究,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研究。根据规划,组织编写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教学参考资料,组织教材试验工作。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要集中力量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制、编写、实验、评价及指导工作。

7、组织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推广和应用优秀教学科研成果。组织在职教师的课程、教材培训和专题性研修活动,发现和培养中小学各科骨干教师和优秀的学科教研员。

8、组织一支政治坚定、品格高尚、知识广博、视野开阔、业务娴熟、开拓进取、教学教研能力兼具的教研队伍。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教研人员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教育教学培训和学术 12

研讨活动,让他们尽快成为教学教研专家和课程改革专家,成为全市课程改革的引领力量。

2003年至2011年,每位老师每学期撰写一篇教研论文,撰写一份课题实验分析报告,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拟订一份工作计划,撰写一份工作总结,讲一次公开课实施“六个一工程 ”

学科教研组长在校长、教导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帮助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其岗位职责(学期任务)是: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特点,制订好每学期的教研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抓好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写好规范化教案,讲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和创新,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定本学科的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并组织好每周或每两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引导全体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每学期组内开展一次观摩评议活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组织本组教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教师之间每学期相互听课不少于10节,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20节,听课后要及时相互交流,提高本学科的好课率;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要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教研组长每月两次听新教师上课;注意积累资料和

总结经验,每学期要向学校和有关教育科研部门提交一定数量的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教育故事、教学经验论文或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2003年至2011年学校涌现了一大批先进教师,如:宋健卿被评为济南市优秀教师,陈拥军被评为济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朱宝霞等济南市优秀班主任,赵希春,张言芹,贺文龙,李洪波,王玉凤,周治波等济阳县优秀教师,一大批论文被评为国家级,省市县级一等奖。化学实验操作,物理教具制作发明均获得省一等奖。

五 学校德育工作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为根本点,以创建优良班集体为重点,以健全德育工作管理体制为保证,以提高德育队伍管理能力为关键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不断创新。按照教育局和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的要求,紧紧围绕《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通过扎实的德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德育工作总体目标

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实施德育教育,在突出重点,抓出实效,创出特色上做文章。结合学校的工作要点,加强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工作重点。全体教职工必须牢固树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就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重视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机制,促使全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合格率要达到100%。

(三)、具体工作安排及措施

〈一〉一加强师德建设,优化机制,努力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按照教体局师德建设工作重点和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强化师德、师风为重点,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规定,规范我校教师工作纪律。把各种制度落实到教师的师德评价上,并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严禁有违师德现象的发生,使每位教师努力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育艺术精湛的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二〉强化职能作用,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1、政教干事: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各尽其责,检查做到科学准确、一视同仁,工作中讲究艺术和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并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2、门卫人员: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做到严格管理,热情服务,做好出入校门人员的登记工作,使门卫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

3、班主任: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加强班级管理,重视和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用高尚的人格力量和积极的处世态

度影响学生的成长,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

4、科任教师:要把抓好课堂纪律作为突破口,抓好德育渗透,用严谨的作风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影响和改变学生。政治教师要做德育教育的带头人,并按要求上好法制课。〈三〉狠抓常规工作。

加强德育常规工作的检查、管理和考核,认真落实,常抓不懈。从小事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优秀道德品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网络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基础道德教育与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做到重点清,要求明,措施实,由知到行,环环扣紧。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结合“五讲四美”开展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和评价.。对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考核要继续强化,加大力度,扣紧重点,注重实效。做到要求明、检查细、考核严、奖罚清。对问题学生强化帮教措施,促使其转化。

〈四〉扎实开展系列德育活动,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要进一步强化班、团、队、会的作用,按学校计划围绕教育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学校团队一定要通过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员少先队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为学校的三风建设

作出贡献。

〈五〉抓好文体卫生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体育工作

组织好每天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保证质量。创造条件,落实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计划和课外体育兴趣活动训练。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踢毽、跳绳、拔河等健身活动和比赛。积极组队训练并参加上级赛事,争取名次。

2、卫生工作

坚持每天两次打扫校园内外清洁责任区,严格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制度,提高考核准确性。利用广播、板报进行《卫生常识》和《四季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宣传。配合镇卫生院进行学生体检,做好检后分析和传染病学生的治疗隔离处理。

(四)、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确保管理的科学性。

2、团委要严格落实既定工作内容,力求活动完美。

3、坚决做到检查结果及时公布,接受监督。

4、学校对既定活动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

主要活动:每年举行“五四”演讲比赛,“爱我中华”诗文诵读,“国庆节”大合唱,“文明礼仪伴我成长”征文„„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我们要着力提高师生道德素质,遵循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降低德育工作的起点和重心,追求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此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健康发展,增

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特色。

六 学校体育工作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渠道之一,多年来,我校在上级领导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逐渐改进办学条件和办学思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指导思想,以全民健身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宗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一)、领导重视

首先,我们成立了以主管副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和法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三育并重原则,把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当作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认真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把学校体育工作列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

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定期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研究讨论学校体育工作,做到议而有决,决而必行。严格按《暂行规定》配备体育教师,开足开齐体育课,主持和指导体育教师做好学校的体育工作,关心体育教师的思想进步,业务学习和生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合理使用体育经费,满足教学和竞赛工作的需要。

认真制定严格的体卫工作管理制度,确保《体育课程标准》的贯彻和执行,把贯彻体育工作条例与评先相结合,把贯彻体育工作条例

与升级相结合。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把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作为评选先进班集体的重要条件。主管领导,以身作则,经常听取和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反映,指导和监督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二)、认真贯彻体育课程标准,落实体育工作条例

认真贯彻体育课程标准,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教会精神,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做到教书育人,以德育人,以体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加强基础教育,改进教学模式,力求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制定好教育教学计划、单元和课时计划,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使我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选择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几年来我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了明显的转变。

(三)、认真抓好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课间操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课间操是反映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窗口,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中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在这个阶段更需要参加体育活动,通过课间操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通过课间操来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

和集体主义观念。

在课外活动中,我们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指导思想,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并认真组织和辅导课外活动,形成了有布置、有检查、有专人负责的管理体系。我校经常开展各种类型的单项比赛和班级对抗赛。每年举办春、秋季运动会,定时举办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足球赛、长跑赛、跳绳踢毽子比赛。

(四)、认真抓好两支队伍的建设和训练工作。

认真抓好运动队的训练与管理工作。多年来,我校的运动队坚持常年锻炼,运动队的全体学生和辅导教师牺牲了很多的休息时间,经过刻苦的训练,使我校的运动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次在我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了好成绩。

主要成绩:2011年县男子乒乓球团体比赛第六名,2011年县男子羽毛球团体比赛第六名„„

总之,我校的体育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更加努力。

第七章 校园文化建设

搞好校园人文建设,是落实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根本保证。2001年以后,新市镇中学几经实践,几经修改,逐步确立了自身的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师生追求方向,规范了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

1、办学目标:用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创建一流的学校,培养一流的人才。

2、办学宗旨: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

3、新市镇中学教师的追求:以高尚的人格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

4、新市镇中学学生的追求: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5、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校风:文明 守纪 尊师 爱生 校训:团结 奋进 敬业 创新 教风:严谨治学 教书育人 学风:勤思 活泼 求实 进取

另外学校注重开发校本课程,近年来,先后有《情系家乡 文明礼貌伴我行》等多本校本教材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第八章 学校简介

新市镇中学始建于1969年,是新市镇唯一一所公办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 12个,在校生600余名。教职工53人,其中专任教师41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市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市级优秀班主任3人,县级优秀教师13人。

学校内部配套设施完善,现有多媒体教室5个、理化生实验室3个、理化生仪器室3个、音体美器材室3个、语音室1个、微机室1

个,实施齐全,管理规范。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近年来,学校秉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在县教育局、镇党委、政府,镇教育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发扬“爱岗敬业、加压奋进、开拓创新、永争一流”的新市中学精神,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先后获得“县全方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济南市绿色学校”、“县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县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县艺术节优秀组织奖”、“县第四届青少年运动会贡献奖”、“县教育科研基地”、“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巾帼文明岗”、“县科技创新大赛先进集体”、“县宣传报道先进单位”、“县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第九章 新市镇中学大事记

一、2007年5月,在济南市第四届青少年运动会上,新市镇中学盛冬冬等同学获得柔道比赛两金两银一铜、团体总分第三名的成绩,指导教练张建国获济阳县优秀教练员称号。

二、2009年7月,在全省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大赛中,邢永照、张言芹、柴吉宝老师所设计《电能向机械能转化演示器》的荣获省级二等奖。

三、2011年1月23日至25日,在山东省第二届初中生化学创新实验大赛上,新市镇中学九年级学生孟艳蕾、孟甜甜所设计的《氧气的制取及性质》荣获省级一等奖。指导老师赵成文荣获山东省优秀指导教师奖,为我县、我校赢得了荣誉。

四、2011年3 月21日,新市镇中学综合楼开工建设。2011年5月18日上午11时18分,新市镇中学综合楼主体封顶仪式举行。镇有关领导及学校负责人出席了封顶仪式。

新市镇中学综合楼总投资6585410.99元,建筑总面积达4500余平方米。工程预计将于2011年8月底完工,届时将全面提高新市镇的办学条件,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保障。

五、2011年6月22日上午,县有关领导到校检查校安工程实施情况。

在新市镇中学校园,学校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本校校安工程实施情况,县长王壮审阅了相关图纸、图片、文字资料,并亲自走进综合办公楼,详细察看了校安工程实施现场。副县长王洪忠、县教育局局长魏长亭等陪同视察。

六、2011年9月28日下午,县教研室领导对学校进行了教学专项视导。

首先听了十四位老师的课,接着检查了这些教师的的备课、学科作业、听评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等业务。最后各位领导对检查情况进行汇总,认为教师准备充分,学校重视;现代教具运用好,熟练;策略运用好,上课有激情;教材把握好,理解透;学生习惯好;课堂扎实,教师课堂密度大,练习充分。

七、2011年10月19日下午,举行了“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百案释法进校园”法制报告。

此次法制宣讲活动由县关工委、团县委、县教体局牵头组织,县

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法院、县司法局协助开展。

县法院庭长殷同华同志做了关于教育学生珍惜青春、远离犯罪的法制讲座。殷庭长用通俗易懂、简单实用的法律知识,解读了一个个生动鲜活、触目惊心的青少年犯罪案例,联系实际,以案释法,以法论事,使师生深受教育。

参加本次宣讲活动的领导还有:县关工委副主任刘方东同志、县关工委副主任冯庆荣同志、县老干部局副局长卢钦光同志、县教体局团委书记张伟等同志。

八、2012年5月15日下午,县教体局副局长王兴海到新市中学检查校安工程进展情况。

在施工现场,王兴海认真查看了新建教学综合楼的施工质量,并详细了解了施工的进展情况。同时,要求施工方要抓紧进度,规范管理,确保质量;学校工程负责人要深入工程一线,制定好工程完成的计划进度表,及时了解工程建设情况,督促施工方加快进度,要确保按质按量按期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十 新市镇中学教育志编写小组名单 组长:陈拥军

副组长:赵希春 张言芹

成员:贺文龙 周治波 李洪波 柴吉宝 邢永照

新市镇中学教育志 篇2

一、新市民教育

所谓新市民教育, 就是针对新市民在社会变迁、继续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角色转换、社会互动等方面的问题, 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 以新市民为主要教育对象开展的, 旨在帮助新市民成功转换社会角色, 让其迅速适应城市、融入城市, 顺利完成继续社会化, 实现农民市民化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是提高新市民素质, 促进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系列教育, 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 是社会发展、社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新市民教育强调非正式与非正规的教育, 具有地域性、全员性、终身性、广泛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是社会发展、社区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市民教育运行机制

(一) 教育机制。

教育机制是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 包括教育的层次机制、教育的形式机制和教育的功能机制三种基本类型。探讨教育机制理论, 有助于正确认识教育机制改革的内容, 把握教育机制改革的规律, 厘清教育机制改革的思路。

(二) 新市民教育运行机制。

新市民教育运行机制是指在开展新市民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影响新市民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及其运行方式。各种因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要保证新市民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真正实现, 必须建立一套协调、灵活、高效的新市民教育运行机制。

三、新市民教育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由于新市民群体社会结构的特殊性, 也由于新市民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因此, 新市民教育在协调运行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政社分工机制、组织保证机制、日常运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协调运行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各地新市民教育还处在初期探索阶段, 没有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经验和成果, 部分地方的探索试点, 有的由街道办事处 (乡镇) 一级组织实施, 有的由社区组织实施, 有的由个别政府部门组织实施, 有的由企业或志愿公益组织在组织实施, 但大多各自为政, 缺乏协调配合, 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 教育骨干网络还不健全, 活动开展受到限制, 教育制度尚不完善, 宣传推广手段单一, 没有建立有效的协调运行机制。

(二) 对新市民教育的认识尚未统一。

一是部分机关、单位、团体认识不到位, 觉得开展新市民教育完全是多余的事, 对开展新市民教育存在抵触情绪, 没有把新市民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二是对新市民教育究竟由政府或社会组织来组织实施, 怎么实施, 也就是对教育模式、经费投入、考核评价等问题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三是认识简单化, 认为新市民教育就是对新市民开展技能培训, 至于如何帮助新市民解决其普遍存在的角色失调、新旧市民互动等问题, 则普遍认识不足。导致对新市民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严重缺失, 如人的职业素质、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城市生活各方面的适应能力等。这个盲区与缺失的存在, 必然增加新市民融入城市的障碍, 降低他们在城市生存的质量和幸福感。

(三) 新市民教育资源覆盖不全。

目前新市民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新市民较集中的街道、社区和企业, 在新市民比较分散的地方还比较薄弱。加之新市民行业、工种分布较广, 工作大多具有临时性的特点, 工作场所流动性大, 居住分散, 集中比较困难, 造成了新市民教育资源缺乏, 覆盖不全, 存在盲点。加之新市民文化素质相对偏低, 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新市民教育的开展。

(四) 新市民教育缺乏专业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新市民教育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 但缺乏力度, 更多的是在文件上、在报告中, 抓具体、抓落实少, 在投入上严重不足, 缺乏经费支持。在城市意识、城市行为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的培养上, 在对一些不良的行为和习惯的引导上, 笼统、简单的宣传教育较多。很多职能部门、社区、相关的企业, 要么没有相应的活动阵地, 即使有也大多不完善、有的甚至形同虚设, 难以发挥作用。目前的新市民教育活动也往往只是借助媒体, 或借助一些单一简单的面上的活动造声势, 缺乏可持续性更缺乏心理疏导以及社会工作方法等专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引入。

四、新市民教育运行机制的建设思路

(一) 构建政府主导、社会联动的协调运行机制。

新市民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不是靠某几个部门、某几个社区、某几个社会组织就能完成, 需要各级各部门、公益慈善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建立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才能推进。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 把新市民教育作为推进城乡统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切实改进民生的重大工程来抓, 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对新市民教育工作进行统一组织实施, 明确牵头部门和职责单位, 以协调整合新市民教育, 保障新市民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由区县、街道 (乡镇) 和社区三级配合实施, 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立足新市民、依靠新市民、服务新市民, 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楼栋、学习型家庭, 达到全体居民受益的目的。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新市民教育, 发挥社会各界 (尤其是志愿者组织、社会工作站点、学校、图书馆等) 的资源优势, 立足社区, 主要由区县、街道和社区三级学校 (院) 及培训机构来完成, 依托社会部门来激活新市民教育的组织体系, 充分发动社会力量积极投入新市民教育, 把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力求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格局, 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协调运行体系, 解决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使每个新市民真正融入城市的工作和生活, 使全体市民和谐共处。

(二) 构建分工协作、专兼结合的资源整合机制。

一是要充分整合政府各职能部门、辖区内外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广大社会公众的力量, 充分利用省区 (或地市) 统筹教育资源的优势, 在这一层级组建新市民教育讲师团, 充分发挥区县及街道 (乡镇) 一级现有的社区教育学校的作用和功能, 拓展其服务功能, 成为新市民教育的阵地和载体, 特别是要整合社区两委、远程教育及志愿组织力量, 组成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新市民教育。二是要充分利用分散在社保、民政、工会、团委及妇联等各部门对新市民教育的补助政策, 又要充分利用广大民间志愿公益组织等社会组织的人力物力资源, 避免各自为政, 避免培训补助多头享受。三是要搭建新市民教育的载体平台。从中央到地方、从大局到细节、从无形到有形, 全方位、多角度策划搭建新市民教育学校、社区广播站、社区电视台、社区宣传公示栏、家长学校等平台, 充分整合辖区学校、社区教育机构等教育资源, 并加强对新市民教育的指导, 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见效快的新市民教育网络。

(三) 构建全员参与、全程服务的教育培训机制。

新市民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改变, 社会角色的转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需要通过长期的教育培养和环境熏陶, 需要完善从学前教育到老年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 从孩子抓起,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中小学, 都应加大对现代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让新市民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学习的机会。要探索终身教育与国民教育的对接方式, 让社区学校与普通学校对某些课程及学分实现互认, 以激发新市民终生学习的动力。另外, 还要在新市民较多的企业探索现代企业教育培训制度, 强化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职能, 既要培养工作技能、更要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 共同推进新市民教育。

(四) 构建科学有效、促进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

加强对新市民教育的考核, 并将其作为考核相关政府部门、社区的一顶指标;作为引导包括公益慈善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的一种载体, 并加以督导考核。充分掌握新市民的分布和生活工作信息, 对经过教育培训的新市民进行登记, 通过建立信息档案, 进行跟踪服务, 了解他们接受教育培训后的生活就业状况、思想行为状况, 以及子女教育、文化知识、技能水平等状况, 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后续教育培训工作, 提高新市民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 构建制度完备、便于落实的保障支持机制。

1.落实保障制度。

从中央到地方都应将新市民教育纳入社会发展长远规划, 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内容涵盖新市民教育的统筹协调部门、教育内容及项目、经费来源、相关培训机构的设立程序及监管要求、主办单位及相关的优惠政策等。

2.落实保障资金。

各级政府要把新市民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 单列预算资金, 并予以重点保障。现时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新市民作为教育的主体, 通过教育, 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理应承担一部分费用;作为用人单位, 使用教育培训后的新市民提高了劳动效率, 也应该分担培训投入。因此应完善政府为主体, 企业、新市民个人合理分担, 其他社会组织支持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并加强对各方投入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

3.构建保障平台。

区县一级以新市民教育学院 (社区学院) 为主, 具体负责新市民教育的政策制定、组织推进、指导协调和监督考核;在街道办事处 (乡镇) 推广建立新市民教育中心 (社区学校) , 具体负责对街道 (镇) 本级的新市民教育及对社区市民学校开展新市民教育培训的指导、推进和监督。社区设立新市民教育工作站 (市民学校) , 具体负责基础的新市民教育培训。

参考文献

[1].蒋新红.农民市民化背景下的新市民教育探讨[J].成人教育, 2012

新市镇中学教育志 篇3

适切的办学定位

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均衡发展,因为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实施机构。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所以,在新的形势下,五汛中学如何定位,如何根据已有的文化和历史,深入挖掘适应时代发展的先进办学理念,成为学校所要面临的历史抉择。

五汛中学地处农村,生源基础薄弱。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从“求真、尚善、臻美”开始,全面、深入开展“适”性教育,确立“让每个人成为最好自我”的办学理念,确立“厚德远志”的校训,立德树人,励志立业。学校称之为“德”“志”教育,德厚则行远,解决教育中师生的潜能问题;志远则飞高,解决教育中师生的动力问题。

在先进理念的指引下,“让学生成人成才、让教师发展、让家长称心、让社会满意”成为学校鲜明的办学方向,并构建了全新的价值追求,即:作为一所学校,“办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学校”是最有价值的;作为一名教师,“用健全的人格来培育人格健全的学生”是最有价值的;作为一名学生,“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儿女,在社会做好公民”是最有价值的;作为一名家长,“不光要把财富留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把孩子变成财富”是最有价值的。 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的办学定位使学校的业绩不断提升,学校已成功进行战略转型,学校各项工作呈现全新的活力。

和谐的队伍建设

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教育发展观,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以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从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出发,努力创造相对均衡的受教育机会,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质量,力求使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均等地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优质教育。

所以,一所学校要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专业规划,促进教师发展,努力为教职工创造一个幸福的工作环境,努力为学校持续快速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学校要发展,就要构建起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机制。为此,学校实行“五制”原则,即:人事聘任制、绩效考核机制、职称晋升推荐报考积分制、岗位目标考核制和“热炉”制。在具体的考核方面,学校以工作业绩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使多劳者多得、优劳者优酬。在上级选聘教师中,学校采取积分制,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学校对不能认真工作或工作不到位的教师,则积极营造和启动“热炉法则”的纪律氛围和约束机制,做最好预防和最大震慑,从而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构建人性化的工作引领 学校不断加强教师行为文化建设,着力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倡导“三要”“三也要”——要学校也要家庭、要学生也要孩子、要质量也要健康;努力践行“三要”“三更要”——要成绩更要品德、要分数更要能力、要学校品牌更要师生幸福指数。人性化的工作引领有力地促进和帮助教师创造幸福课堂。

开展多元化的成功体验 教育是智慧的事业,是激情的事业,成功体验是一种引领教师发展的机制,更是一种教育管理境界。学校不仅尊重教师的个性,尊重并理解接纳教师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时刻关注教师的物质和精神上的追求,更给予教师幸福的成功体验。为此,学校积极创设成长平台,让每个教师都成为五中“英雄”。

灵动的德育工作

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在教育公平、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国家制定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从教育目标看,它包括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应该重视学生德育教育。

践行“三自教育” 即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养成好习惯非一夕之功,须从小事做起,要让学生逐步养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的习惯。也因此,学校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特点,有侧重开展“三自教育”。高一年级学习宣传、培训试点、总结推广;高二年级实践完善;高三年级强化提升。

构建以“自信、自立、负责”为核心的年级管理机制 学校进行自信教育就是为了同学们将来的幸福生活。高二年级侧重自立教育,因为自立才能自强,为此在学生十八岁时,学校隆重举行成人仪式,让学生自立,让学生自强。高三年级侧重责任教育,高三年级学生即将走上社会,为此,做好责任教育,培养一代有责任心的公民走上社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构建校本德育活动课程体系,增强德育实效性 学校以“尊重每一个学生,激活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个学生”为教育理念,提倡文明有序的生活氛围,促进全体同学养成优雅的气度和品行。学校积极创新班会课等组织形式,赋予“三好生”评定新的内涵,积极推进班级小组文化建设,全面实施“个十百千万”素质教育工程(具备一项艺术特长,每学年参加十天社会实践活动,每天练字一百个,每天长跑一千米,每学期撰写读书笔记一万字)。学校还施行“千分制”考核,即每位学生以1000分为基本分,共分十个方面,各为100分,实行班级周考核,年级月考核,政教处期中期末总结表彰。

生态的课程改革

教育均衡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低水平均衡阶段、初级均衡阶段、高级均衡阶段和高水平阶段。其中,高级均衡阶段是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加强学校教育内部建设,追求教育质量的均等,办出学校特色,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学习潜能。为此,学校全力打造“三维五环”幸福课堂,让课程建设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本真。

构建“三维五环”幸福课堂旨在从课程实施层面践行“德”“志”教育,是一种以模式为驱动,以学案为统领,以小组建设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教育思想体系。“五环”是指立足于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学为主线,既是构成课堂结构的内容,又是课堂运行的流程,同时也是一个“学程”。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在学生评价方面,学校采取多元评价、激励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端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强调万物各有所长,且独一无二,从而有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独特的文化引领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作为人类所独有的存在方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学校要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这就是文化育人的教育本质。

环境文化:让灵魂诗意栖居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达生命的气息”。学校多年的文化积淀,凝聚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彰显独特魅力的校园文化。学校努力打造教学区文化、生活区文化、活动区文化,给师生营造一个诗意栖居、幸福成长的环境。“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优雅精致的校园环境使人的思想得到熏陶,恬淡平和的氛围让人精神得到升华,学校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成为教师幸福教育的殿堂。

活动文化:让心灵自由飞翔 近年来社会的浮躁、物质化的理想、虚拟化的人际交往影响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基于这些原因,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坚持以生为本,从内需出发,着眼具体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内心感受幸福体验,从而给予成长动力。

学校坚持以做人、做事、勤学、生活、成功为内容,以班会班课、交流课、社会实践阅读课为载体,每日开展“六项”德育活动,即:每日宣誓激励、每日书法静心、每日规划提升、每日歌声鼓舞、每日行为反思、每日行为训导。每周四项德育活动:一次主题教育、一次年级训导、一次评比公示、一次表彰奖励。每学期开展十大精品德育活动:军训活动、“温馨之家”寝室文化节、元旦文化艺术节、体育文化节等,使立德树人活动系列化、经常化、制度化、生活化。

为进一步使活动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学校深入推进“三进教育”,即“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经典诵读进课程”。通过优化课程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打造学校教育特色。说好话、写好字、读好书是学生的核心能力和支柱,具有基础性、稳定性、再生性、可持续发展性,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境界、一种理想,更是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现实需要的发展策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教育,究其根本,是在育人;而育人的根本,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学校践行的“德”“志”教育,不断创新育人模式,续写“成就幸福师生”的新篇章,努力开创特色发展、跨越发展、健康发展、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新市镇中学教育志 篇4

钱中名师评选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立足岗位、重在基层、全员参与、注重实效”为原则,以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育能力为目标,以岗位竞赛活动为载体,通过竞赛活动带动广大中小学教师大练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和科学素养,塑造教育良好的形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为“五课”和“三字一话”竞赛。“五课”即备课、讲课、说课、评课、课件制作;“三字一话”即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

三、组织领导:

1.组长:张勇副组长:付漪成员:见下面评委会名单。2.各项活动档案收集人:

邓永成:备课、讲课、钢笔字、毛笔字 莘义成:课件制作、粉笔字 胡兴:说课、评课、普通话

3.活动分五个组进行,即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理化组、综合组。全面开展“五课”和“三字一话”竞赛活动,各组评委会成员:

语文组:王红梅、张万丽、张勇、谷刚毅、张俊、刘兴越、胡兴 数学组:邓永成、刘泽甫、张宝印、翟俭凤、莘义成、王方毅、李伟 英语组:任雪莲、熊飞英、杨 梅、高朝武、杨芳、王泽胜

理化组:赵春鹏、杜学兵、谢道洪、蒋从河、胡光兰、张绪琴、李春平综合组:刘兴敏、付漪、魏鄂生、文成、王栓、刘辉 4.评委会职责:

A.每小组第一人为本组负责人,负责召集教师参与活动并汇总本周本组的成绩,写出书面本周活动总结(200字左右)。

B.每位评委参与“五课”和“三字一话”竞赛活动评分。

四、活动对象:全体教师。

五、活动原则:

(一)坚持面向全体教师的原则,让每位教师都自觉用名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明确努力的方向。

(二)坚持重在促进,重在过程,重在培养的原则,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推动教师学习,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三)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阳光作业,接受广大教职工监督。

五、实施办法:

(一)宣传发动阶段

1.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文件,统一思想,制订具体的活动方案。

2.开好三个会:一是教师动员会、二是活动专班会、三是教研组会

3.办好活动专栏,通过以上形式,提高认识,营造声势,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此项活动的积极性、重要性,正确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大意义。

4.做好进课堂,评委的培训工作:a严肃纪律,按时听评课及时汇总上交评价要件;b吃透评价标准客观公正地评定,认真地打分;c、凡不按要求上交物件者,追究各组负责人责任并扣相应常规分。

(二)实施阶段

1.学校练兵阶段:此阶段非常重要,是整个活动的基础,学校认真组织教师扎实开展“五课”及“三字一话”大练兵活动,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活动时依照各项比赛评分细则评出名次或等级。学校按照评分细则,组织教师逐项进行竞赛,竞赛结束后,将优秀选手的综合成绩表于上报中心学校。综合成绩满分为100分,各竞赛项目的权重分别为:讲课50%、备课12%、说课8%、评课8%、课件制作12%、三笔字5%、普通话5%。

(三)总结评定阶段

1、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写出1000字以上的活动的书面总结,连同评定结果,原始记载资料一并上交,学校将做全面总结。

2、考评结果记入教师教学档案。

5、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的,整理和完善档案建设。

(四)、活动要求:

1、教师要全员参加,无故不参加者按旷课处理。

2、各种资料要按时上交,迟交或不交按常规教学制度处理。

3、教师参加活动情况与教师继续教育和绩效考核相联系。新市镇钱岗中学

2011年9月

附: 《枣阳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暨首届枣阳名师评选活动实施方案》(摘录)(三)名师确认阶段(11月)。决赛优胜者,符合下列条件经考核合格,且在枣阳教育信息网上公示一周无异议后,市教育局正式授予“枣阳名师”称号。具体考核条件如下:

1、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良好的师德修养,模范地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真正做到热爱学生,为人师表,遵纪守法,廉洁从教;

2、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3、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其他学科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

4、具有襄阳市中小学教师第二周期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5、长期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任教,教龄满5年以上,年龄不超过55周岁(女50周岁);

6、在教学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模式,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近三年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成果。

(四)表彰奖励

1.凡被授予“枣阳名师”称号的教师,市教育局一次性奖励现金1000元,并作为今后襄阳名师、湖北名师的重点培养对象。

2.凡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决赛未取得“枣阳名师”称号的教师,市教育局将按照竞赛分数的高低评出综合一、二等奖以及单项奖各若干名,并颁发证书。

皂市镇中心学校禁毒教育专题讲座 篇5

主讲:杜永红

同学们大家好!

提起毒品和禁毒,你可能会想起林则徐气壮山河的“虎门销烟”,想到令中国人民饱受屈辱的鸦片战争,想到新中国成立后那场伟大的禁毒运动,想到我国享誉世界三十年的“无毒国”历史,等等。但是,你是否想到我们的国家再次面临毒品的严峻挑战?是否想到禁毒工作已经刻不容缓?近年来,在国际毒潮泛滥的形势下,曾经远离我们几十年的毒品幽灵又悄然出现,我国已经成为毒品过境和毒品消费并存的国家,毒品问题再次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威胁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1、何谓“国际禁毒日”?

1987年6月,联合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国际会议”。会议专门讨论了毒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通过了禁毒的《综合性多学科纲要》,向各国政府和组织提出了禁毒要综合治理的建议。会议提出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口号。6月26日大会结束,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决议,确定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

2、什么是毒品?

根据我国《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摇头丸、K粉)

3、吸毒为什么会成瘾?

总的来说,吸毒会成瘾是毒品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毒品有个共同的特性,就是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脑内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系统,逐渐产生精神依赖(心瘾),进而形成追求使用该药物的行为;另一方面,毒品进入人体后,破坏人体正常的平衡,产生在毒品作用下新的平衡状态(身体依赖)。一旦停止吸毒,就会感到不适。只有连续不断地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才能保持人体新的平衡。

4、吸毒有哪些危害?

吸毒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12个字。

(1)吸毒对个人的危害:吸毒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加速死亡,扭曲人格,自毁前程。能引发自残、自杀等行为。并容易感染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2)吸毒对家庭的危害:吸毒给家庭成造成巨大的精神摧残。可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最终贻害后代。

(3)吸毒对社会的危害:吸毒诱发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钱财后就会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进行以贩养吸、贪污、诈骗、盗窃、抢劫、凶杀等犯罪活动。吸毒败坏社会风气,腐蚀人的灵魂,摧毁民族精神,这已成为全世界普遍的问题。据调查,我国的80%的女吸毒人员靠卖淫维持吸毒消费。吸毒影响国民素质。吸毒者都丧失正常的劳动能力。

5、导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好奇心。因为新鲜好奇,想试一试而沾上了吸毒行为。调查资料告诉我们,初中生开始吸毒,多数是由好奇心引起的。

(2)寻找刺激。把吸食毒品当作吸烟、喝酒一样,满足消遣和享乐的需要。这种动机,青少年多数和在社交场合或者是单独休闲环境下容易产生,把吸毒当作一种精神上的所谓享受。

(3)自我显示。把吸毒看作是一种“高贵的”气派。在青少年吸毒者中流传着这样的荒唐说法:“吸海洛因是现代社会后种时髦,不吸就是落伍,吸了神气、够气派!”不少青少年花了一大笔钱来吸海洛因,就是为了炫耀自己,显示自己的大气派。

(4)从众。所谓从众,就是人家怎么干,自己就跟着人家怎么干。青少年喜欢从众,看见朋友在吸毒,自己也就一起跟着吸了。有一位中学生谈到他开始吸毒的行为时说:“我原来就吸香烟。有一天,一个朋友给我一支烟,我看它不像香烟,就问朋友是什么。他说,你吸吧,反正比你吸的那种烟要好多了。我想,反正都是烟,吸就吸吧。就这样,吸了没几支就上了瘾,再也戒不掉了。”

(5)为了摆脱烦恼和忧愁有些青少年碰到的挫折,处于焦臣不安的心境,为了消除内心的烦恼和忧愁,就从吸毒行炽去寻求暂时的解脱。

(6)被欺骗,引诱。

6、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决不再吸第二次。

7、怎样正确对待吸毒者?

吸毒者是社会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从医学的角度看吸毒者也是病人。因此,吸毒者具有双重性质身份。要正确地对待吸毒者,既不要因其吸毒违法而歧视他们,又要区别于一般的病人,严格管理,依法科学戒毒

8、青少年应当避免与4种人交往:

有吸毒恶习和嫌疑的人员;

从强制戒毒所释放回来的人;

从劳教戒毒所回来的人员;

因吸毒被公安机关拘留处理的人。

9、青少年应当远离三种场所:

赌场、有贩毒嫌疑的住所、社会上营业性娱乐场所。同时防吸毒要从不吸烟开始。

10、如何判断他人染上毒瘾?

(1)无故旷工、旷课,学业成绩、纪律或工作表现突然变坏。

(2)在家中或单位偷窃贵重物品,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或朋友索要或借用金钱。

(3)食欲不振、面色灰暗、身体消瘦。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睡眠差。

(4)为掩盖手臂上的注射针孔,长期穿着长袖衬衣。在不适当的场合佩带太阳镜,以遮掩收缩的瞳孔。

(5)行动神秘鬼祟。白天少吸、多睡,晚上多吸、少睡,对毒品以外的事情不感兴趣。不寻常地长期躲在自己的房间内,或远离家人、他人。经常无故进入偏僻的地方(觅毒品),与吸毒者交往。

(6)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

横沟市镇小学暑假安全教育讲话稿 篇6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一年一度的暑假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高兴之余不忘安全。每年暑假前后是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尤其是溺水事故和交通安全事故的多发期。其中,溺水死亡主要由于孩子私自下河游泳、到河边玩水、钓鱼或捉龙虾等引起,交通死亡主要由于学生违章骑车、闯红灯、不走斑马线和不及时躲避危险等引起。这些事件严重影响家庭、学校正常生活和学习。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让学生过一个安全、文明、有意义的暑假,今天我们利用这段时间围绕“安全”这个主题,提醒同学们注意几方面的安全问题。

1、要注意防汛、防雷电的安全。现阶段我们正处于梅雨季节,梅雨期表现为多雨天气,并伴有雷电,并可能出现雷雨大风,雷电发生时尽量不要呆在户外;不要把铁器扛在肩上高于身体;要远离铁栏铁桥等金属物体及电线杆;不要呆在山顶、楼顶等制高点上;躲避雷雨不要选择大树下及高楼旁,一般可适当选择一处建筑物或者就近到洞穴、沟渠等处暂时栖身。

2、要注意防溺水安全。禁止到江湖、河塘等地玩耍,以及私自或结伴下河游泳、玩水或捕鱼、捉虾,以防溺水事故发生。

3、要注意交通安全。出行时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在公路上玩耍或追逐打闹,不乘坐无牌、无证等不合格车辆,发现危险来临必须及时躲避;我们小学生还未满12岁,所以不允许骑自行车上路,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4、要强化自我管理。不看不健康的电影、录像、书刊;不进游戏室、网吧等限制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在家上网时,也要注意网络安全,在网上,不要轻意给出能确定身份的信息,如: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号码、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

5、要遵纪守法。不打架斗殴,不偷窃,不赌博,不参加迷信邪教活动等。要爱护公物,小区里游乐场所的健身设备、小区的绿化等公共设施要爱护,共同维护社会、家庭的安定和良好秩序,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6、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自救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受骗上当,防止盗窃偷抢,防止出现拐骗事件。同学们外出时要征得家长或

监护人的同意,并向家长或监护人告知去向,注意交通、人身、财产等方面的安全,外出活动时,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要远离建筑工地、道路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未经父母同意不得到别人家里过夜,不要与社会闲杂人员以及陌生人交往和随行,不要与信不过的异性单独相处,以防绑架、敲诈等案件的发生。自己在家时,如有陌生人来访,不要私自开门,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中玩耍时,不要攀缘登高,更不能在阳台、窗边及楼梯口嬉戏,避免发生坠楼和滚下楼梯的事故。

7、要注意用电、用火、用气等安全,防止火灾、触电、煤气中毒等事故的发生。同学们还应在家长指导下学会正确使用家用电器、煤气灶、卫生浴具等,学习安全用电、用火知识,并养成“人走电断”等好习惯,切勿麻痹大意,各类电器及设备发生故障时切勿擅动。同学们还要注意用水、防盗安全,如果出门要检查水电煤气的开关,并锁好家门。假期中千万注意用火安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以免炸伤、烧伤,确保财产和人身安全。

8、要注意饮食卫生安全。同学们购买袋装食品时要看清楚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及地址,不购买“三无”食品;不在校门外和街头流动摊点购买零食,防止误食不卫生食品、过期变质食品,造成食物中毒。杜绝各种不良嗜好,做到不抽烟,不喝酒。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9、在假期间,希望同学们合理安排好暑假生活,在娱乐休息的同时,也要安排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做到劳逸结合。

同学们,生命只有一次,但愿平安伴你一生!最后祝愿我们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平安文明、健康美好的假期!

新市镇中学教育志 篇7

从1980年大学毕业到阜新市高中任教, 到1996年开始任校长至今, 王兴文把人生中33年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阜高。他深深爱着这所学校, 这里给了他成长的肥沃土壤, 使他先后获得“市优秀班主任”“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市十百千人才工程十人层次获得者”“市优秀专家”“市劳动模范”“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省特级教师”“省民主管理先进个人”“省十佳校长”“省劳动模范”“国家先进教育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二十余项荣誉称号。同时, 他也为学校奉献了全部的心血和智慧。近年来, 在他的带领下, 阜新市高中先后被授予“辽宁省模范学校”“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绿色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阜新市先进集体”等称号。

这些荣誉, 使王兴文和阜新市高级中学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社会各界称他为事业型、实干型干部, 学校教师认为他是管理型、学者型干部, 而在学生及家长们的眼里, 他是一位优秀的高中校长, 一位出色的教育家。

授授人人以以渔渔, 立意高远

王兴文常说:“进入高中阶段, 学生思想上更成熟、心智上更完善, 作为教师, 应该明白学生们为什么来到市高中, 三年后, 他们将从这里带走什么。”为此, 他不仅给自己定下了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文学知识、学习计算机、学习外语等五门知识的任务, 还要求教师树立终生学习、不断创新的理念。他说:“学习补先前之不足, 解今日之需要, 增明日之才干。”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授人以渔, 进而引领学生以世界的眼光放眼全球、眺望未来。

科科学学管管理理, 成就“示范”

教育教学管理是学校的生命线。从1996年任阜高校长开始, 王兴文就开始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不断促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2002年, 王兴文将竞争机制引入干部队伍建设中, 提出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项改革在全校教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 整个校园“活”了起来。15名德才兼备、精明强干的年轻干部经过竞聘, 脱颖而出, 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实践证明, 这项改革措施是成功的, 成效是显著的。

阜新高中现有学生近5000人, 管理任务十分繁重, 难度也很大。王兴文以“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 对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 探索出管理实体微化, 管理重心下移的“年级管理制”, 即缩小管理单位, 实行各年级自我管理, 使学生管理工作更细微、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取得的效果也更令人满意, 令人惊喜。

务务实实拼拼搏搏, 圆梦发展

1996年, 王兴文接过阜高校长的接力棒时, 学校有学生1200名, 1座教学楼, 1座宿舍楼和实验楼, 基础设施极不完备, 校园环境和教学条件亟待改善。

没有资金、没有场地, 阜高遭遇了发展的瓶颈。怎么办?

向未来举债, 抓住机遇, 发展自己!王兴文与班子成员反复思考论证后决定, 对校园进行整体改造。

冲破了瓶颈, 有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阜高在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的征途上, 焕发出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 根据高中教育的发展实际, 王兴文又提出并确立了“像建设大学那样建设高中, 把高中做大、做强、做出特色”的发展思路, 它使市高中迈出了走国际化发展之路的第一步。2002年, 学校与澳大利亚两所中学、一所大学开展联合办学, 首开阜新市中学与国外联合办学之先河。此后, 学校又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学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 并接收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家教师来校任教。

流水经年, 岁月如歌。

2013年6月19日, 阜新市高中高三毕业生拍照留念。师生们紧紧相拥, 团聚在校长周围。学生们的眼中有即将离别的不舍, 更有对校长和老师的依恋、感激。

开展创业教育 不断砺志前行 篇8

创业教育,从“共性”到“个性”的主题挖掘

职业教育恢复发展已经整整三十年了。一路风雨一路歌。当我们回首走过的三十年,展望未来之路,我们感受到,相对于义务教育的国家教育、高等教育的国力教育优势特点,职业教育的特质是什么?生命的支撑点、社会的张力点在哪里?通过对职业教育本质和特点的实践分析,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就是面向就业基础上的创业教育。职教富民、创业富民,富民教育是职教永恒的个性优势和生命旗帜。

职业教育是普惠性的创富教育。从理论基础看,职教先驱张骞说,实业为父,教育为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土地为母,劳动为父。可见,资源+教育+实业=财富,而倡导实业救国的张骞强调的教育更多的是指职业教育。从比较优势看,较之其他教育,职业教育的生产力特征和实际效能更为明显和直接。与基础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技能教育,技能创造财富,当前社会技能型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产生的“瓶颈”。与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平民的教育,面广量大,更有“草根”性。所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正在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也是我国各类教育中最大的教育。最近在谈到十七大为什么要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时,他强调,只有职业教育才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教富民,更能惠及亿万民众,更能促进“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富民是江苏职教的时代主题。富民已成为江苏发展的第一指向。“十五”期间,江苏省委确定了“富民强省”的目标,提出了“富民优先”的方针。富民才能强省,强省必须富民。富民已成为江苏“两个率先”的优先目标,成为谋发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成为财富的生成者,自觉主动地汇入当前江苏改革发展的主流思想和主题实践,有效践行教育富民。职教富民是新时期做强江苏职业教育所撑起的一面崭新旗帜。旗帜就是方向,顺潮更能有为。调查表明,职业教育是农民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的最重要的手段。根据目前农民现状,三口之家的农民家庭只要出一个职校生,就业后月薪为1100多元,就会带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这对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来说。子女接受职业教育是一步脱贫的重要途径。所以2006年省政府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职教发展是以富民为主题的时代命题。

创业教育是职教富民的最新境界。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富之根。职业教育是紧贴经济、面向就业的技术教育。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提出:“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就是围绕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展开。并充分利用职业学校的专业、技术、载体、信息、人才、人力等优势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本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成为新型创业人才。至今。全省职业学校已有9189名学生创办小企业1536个。以创业教育带动学生创业,以学生创业带动社会就业,以校内创业带动校外创业。职业教育只要围绕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开展创业富民。就能开拓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新境界。

“三十”而“力”:从“袖手”到“出手”的组合套路

如何从创业教育的知识性、学科性教育转到实践性、动手性教育,构建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教中学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从“三个十”发力,实现创业教育从“袖手”到“出手”的根本转变。

认识决定胆识。学生创业的障碍不在学生,而在我们自己。这更需要我们首先解放思想,破除创业教育十大认识误区。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省就开始在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但那时更多还在知识层。随着富民强省的要求,2004年底,我们认为,创业教育要从“袖手”到“出手”。提出要在职教系统推进学生在校创业实践。一石激起千重浪,一时间,职校学生能否创业,一下子成为全省职教发展的焦点。首先是认识上的“阻抗”。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创业是伟大的,普通平民只能敬仰不能接近,职校学生显然难以做到;大学生就业都很困难,职校学生还可能创业吗;创业就是办大企业、做大生意。学生没有可能;职业学校的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创业不是学校的事,等学生工作以后再创业;以就业为导向。职业学校做好就业就行了,何必自找麻烦,自讨苦吃;我们的学生就业很好,供不应求,没有必要再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总是存在风险的,学生创业产生的风险谁来负责;学生创业把心搞野了,不安心学习怎么办;文科商贸专业的学生可以做点小买卖试试,学工科的没有办法创业;学校教师都不懂创业,谁还去教学生创业,等等。

为此。2005年我们就学生在校创业实践的命题进行深人的长期调研。调查表明。可能往往存在于不可能之中。爱因斯坦写他最著名的5篇文章时,仅仅是专利局里最普通的职员,他没有在任何一所大学、任何一个科研机构拥有任何职位。高学历不是创业者的专利,50%的创业者是高中学历。创业实践需要勇气,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更有一股“初生牛犊”的野性和虎气,职业学校已有不少学生在校创业成功的典型。创业教育更要我们成人“洗心革面”,学生创业最大障碍不在学生。而是在“什么都懂”的我们自己,在我们一片“好心”“关心”之中。扼杀了学生的创业理想与创业能力。货郎不当生意做,职业学校学生就从“货郎”生意做起。于是,2006年初,省教育厅印发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创业行动计划》,全面动员,重点突破,让一部分有先觉、有见识、敢创新、勇开拓的学校和学生先干起来。

思路决定出路。如何让创业教育既叫好、又叫座,需要我们立足以生为本,明晰创业教育十大工作思路。创业教育是好事,更是难事,除了认识问题外,涉及诸多问题。事实上,不是每个学生未来都能创业的,但点燃每个人心中的创业激情是需要的。方法科学就是生产力,引导青少年学生创业,更要讲究科学方法。对400例中国普通百姓致富案例研究发现,最成功的行业是餐饮业、农业加工业、服务业。对于从零起步的职校学生来说,更要从微风险、微成本开始,更要通过他们的实践,让他们懂得,小生意做成大买卖、小市场蕴藏大商机的道理。懂得方法、讲究方法,成为学生创业

教育的第一课。

从零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生活所需做起、从自己所学专业的有效服务做起。我省不断明晰学生创业实践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归纳起来有十个方面。一是从小到大不同成本的创业。学生在校创业,从零成本项目创业、低成本居家创业、面向社区的服务性创业做起,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生活小角色也会做成人生大舞台。二是从认知到行为不同阶段的创业。创业教育可分为知识传授、模拟试验、小本生意、正式经营四个阶段,从小到大,逐步推进。三是从普遍学生到骨干学生不同对象的创业。作为创业教育所有学生都要参与,但根据各自条件和学校条件,让一部分学生先干起来,更多是学生小团队式集体创业。四是从做自己的市场到做社会市场不同指向的创业。随着我省职业教育的集约发展。骨干学校越来越多,特别是不少学校住校生都在数千人,这本身就易产生集群消费,形成“集群经济”,服务好校内市场,这是学生创业实践的起点。五是从一般生活需要到同时填补不同空白项目的创业。学生创业更多地要围绕适应百姓生活需要,提升百姓生活质量。六是从点(店)到面(园区)的不同层次的创业,全省一批学校正在建设学校学生创业园。七是从初到高的不同星级激励的表彰创业。八是从自己办店到企业部门锻炼的不同载体的创业。九是从学生创业与师生共同创业的不同形式的创业。十是从实到虚到实循环往复的不同功能的创业。通过实体创业,学生尝到了创造财富、劳动光荣的甜头和自豪感,激发了再创大业的理想和信心。创业教育实现育人的同时,又促进了育才。

环节决定业绩。措施实在、方法科学才出生产力。这更需要我们环环相扣,掯实创业教育十大实践环节。一是重育创业意识。重点是普遍增强所有学生的创业意识,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创业人才。创业教育要让学生有创业的野心。富翁普遍认为野心是永恒的特效药,有野心才能得到所要的东西。同样,有创业心态者处处都能发现创业的要诀。当年众人在旧金山淘金时,有人看到“供应坚固耐用的帆布牛仔裤”的市场发了大财。二是构建学习课程。深化职业生涯教育,增加有关创业的上下游延伸性课程和教学内容。1970年仅有16所大学提供创业或企业家课程。1996年超过400家,专门讲授研究创业或企业的专职教授席位达到171个,是1980年的10倍。我省不少学校都编写了诸如《中外就业创业启发性阅读教材》的校本教材。2007年全省组织编写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教材《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三是进行专业梳理,根据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需求。明晰创业性强的专业。寻获和开发学生创业项目。四是营造创业环境。洛克菲勒说:好的创富环境是无价之宝,我愿牺牲太阳底下的任何东西去争取它。学校通过开展创业生涯设计竞赛等活动。营造创业教育氛围。五是加强创业辅导。对有创业条件和创业潜能的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创业辅导,训练创业本领,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了解创业的程序和要求。六是搭建创业平台,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学生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实训基地要成为学生创业的摇篮。学校门面房也要从面向社会简单出租转变建设成职业学校毕业生和在校生的创业门市和创业街。七是组织创业实践,网络创业、加盟创业、团队创业、概念创业,让一批学生边学边干,并在提供创业基地、风险资金、实践岗位等方面提供现实和跟踪性服务。八是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注重职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师队伍建设,提供创业跟踪服务。九是提供政策支持,如学校为学生提供小额资助等等。十是开展典型宣传。特别重视近年来毕业生以及在校生创业事迹的宣传,在江苏职教网专门开设了择业创业专栏。

为了使职业学校创业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充分依托和发挥群团组织共同做好日常工作,在省职教学会设立了就业创业工作专业委员会,开展调研,组织培训,总结经验,面上推广。2008年,我们委托省职教学会与中国职教学会、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合作,引进了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NFIE)创业教育课程,组织全省200多名重点学校教师参加了创业教育培训。

砺志前行:从现实到未来的重拳赢取

只有深入才能深刻。当下,是职业教育发展最好的时期;当下,是职业教育面临挑战的严峻时期。经济危机、生源减少,都需要我们正视现实,深入调研,谋划未来,智取未来。职业教育赢取未来的秘密武器就是创富教育、职教富民,大学校造就小老板。

创业教育,步履艰辛;创业教育,砺志前行。进人2009年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不断深化学生创业教育工作。

“一个会”全面部署创业教育。2009年省教育厅将召开全省职教创业教育工作现场会。全面总结近几年来我省职业学校学生创业工作,将创业教育作为江苏全面发展、全力以赴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提出全面推进创业教育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机制,切实提高全省职业院校学生及广大城乡劳动者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掌握创业本领。

“十个一”深入实施创业教育。在全省实施创业教育“十个一”行动,即建立一个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筹建一个创业教育扶持基金;编写一本就业创业教材;开展一次创业项目大赛;举办一批创业辅导报告会;开展一批创业教育培训;建立一批职校学生创业园;打造一个就业创业教育宣传平台;推出一批学校创业教育典型;树立一批学生创业标兵。到2010年。全省重点建设50个职业教育创业基地,职业学校在校应届毕业生参与创业实践的人数比例达到10%左右。

“一个力”齐心推进创业教育。创业教育需要行政、科研、群团力量的戮力同心,共同推动。我省将在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示范学校建设、课程改革实验学校确定等项目申报中,进一步强化已有的创业教育实践的权重;继续安排专项补助经费鼓励扶持职业学校创业基地建设,发挥各方力量。齐心协力推进创业教育。启动主题教研年活动。用三年时间进行生本理念下科学管理的探索研究,突出创业、创新、创优新江苏人的培养。继续加强创业项目的开发和培训,认真实施创业教育“十个一”行动,以创业富民、职教富民推动江苏职业教育进入更新更高的境界。

上一篇:浙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下一篇:八3上班主任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