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学习教学反思

2024-07-13

汉语拼音学习教学反思(共10篇)

汉语拼音学习教学反思 篇1

汉语拼音学习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是帮助儿童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学好汉语拼音,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汉语拼音教学目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在阶段目标中有具体的描述: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二、本班学生的情况

新生初入学,对一切充满了好奇,求知欲很强。班上的学生人数多,大多来自农村,还有几个是来自外省,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和基础,所以个体差异也很明显。有的孩子在学前班就已经学过一部分汉语拼音,所以现在上课时我的教学就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于是他们就会插嘴回答、急于表现自己,有些新转来的孩子从没接触过汉语拼音,因此他们在课堂不会听,感觉无味、开小差自行玩耍。

三.教学反思

经过一个多月的教学,我所教一年级的汉语拼音的教学差不多接近尾声了,首先的感觉就是拼音教学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看情景图——学习情景歌——认识新的拼音字母——复习总结。在这四个环节中,每个环节都训练了孩子某种习惯和素养。看图是为了引出新的知识,也是为了让孩子学会细心的观察,有序的观察。看完图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锻炼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今后的写作也有帮助。学习情景歌是对现在知识的一个总的概括„„每部分都有它的作 用和意义。总结这一个多月以来的拼音教学,我发现有几个问题需要反思(一)拼音教学应图、形、音结合记。

课学生学习的都是一些抽象的表音符合,而且这些符号学生学起来易感到枯燥乏味。应该将字母的形和发音与插图结合起来,将抽象字母具体形象化,充分借助插图的情景调动孩子的兴趣。从教材的编排目的来看,教学插图很明显是生动有趣的,每一课的插图都编成童话小故事。可以抓住一些童话小故事吸引孩子们学习的好奇心。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画,让孩子们想象说话,进而进行拼音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中愉快的认读、书写。如第一课学习aoe,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训练点有两个,第一是学习拼音aoe,第二是练习看图说话(并渗透美感教育)。这两个当中又以第一个为重点。教学时,可以考虑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然后说说看到的内容,再指导学生编小故事.从看图说话导入,让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图中的拼音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音,在发现形的过程中学会写。在这一点上,自认为头几节课做得还不够好,我课后反思,原来是没有指导学生看图的方法,没有充分利用好插图,在教学设计上还有所欠缺,才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后,我加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二)、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刚开学,孩子们的常规还控制不好,课堂上,好多时候要组织课堂纪律,会花很多时间,学生学习的时间就不多,这时就多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拼或是同位互拼。班上不少孩子已认识了很多声母,韵母。老师可以放手发动有利资源进行教学。老师只是在关键的地方重点指导一下就可以了。课堂上我通常采用学生互帮互学的学习方式,有同桌互读的,有四人小组互读的,在互读的过程中引导优生

教差生,差生学优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后还让优生带差生看拼音读物,既提高了优生的拼读能力,增设了他们学习课外知识的渠道,又带动了差生,提高了差生拼读积极性。

(三)、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

新生求知欲强,学习兴趣浓厚,但许多孩子在一个月的学习之后,表现出了厌学倾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紧张的学习生活,大量枯燥的知识、技能训练,扼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更应重视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学习心理,教学中多采用儿童乐于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如游戏、儿歌、猜谜、小组合作等;多采用表扬、鼓励、奖励、评优等等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的评价方式。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拼音教学还有很多的方法,如如记字母的形状可采取顺口溜记忆法,采取形象记忆法,采取对比法等,这些方法都能使孩子们很快乐地记忆拼音字母的形状的。再如学习拼读音节的方法有记口诀法:两拼音——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三拼音——声轻介短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只要有好的方法,“受之以渔,比授之以鱼”,好多了,学有好的方法会终生受益。如:顺口溜辅助记。“一个门洞n,两个门洞m,小棍赶猪l l l。”当学生们背着这些琅琅上口的口诀时,字母的音和形已被他们牢牢掌握。在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孩子喜爱诵读的特点,尽量设计一些口诀让他们背诵。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唤起学生的创编激情,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启发学生自编口诀。学生们对这种提议积极性很高,还能够自已编出一些儿歌助记,如:一根棍儿有个小米粒(i);一个1上面有个小水滴(i);小圆圈o o o等生动形象的顺口溜。由此我想到:学生的想象力竟是如此的丰富,学生的思维竟是如此的开阔,我们甚至可以说:学生有时也是我们的老师,教会了我们许多种方法。课堂是师生共同发展的阵地,教师要创设开放型情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陶行知所倡导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在我以后的教学中都是需要学习与改进的。

汉语拼音教学中仍有许多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这不仅要花心思设计多种教学法方法,还要多去须心听别的老师的课,吸取别人好的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来上课。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相信在不断的反思中,我会有更大的进步。

双桥一小 李丹

汉语拼音学习教学反思 篇2

质性研究是通过对特定情境下的特殊人群的生活和心理状况进行深描和分析实现对该情境中的社会现实的理解, 起源于人类学的民族志研究, 社会科学家乔治·米德 (George·Mead) 最早将质性方法运用于教育课题研究中。在中国, 陈向明 (1998a, 2000) 教育科学方面的质性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质性研究不同于量的研究和定性研究, 在对质性研究方法的探索和辨析中, 对于研究者影响的理解, 陈向明 (1998b) 从研究目的、研究者角色、视角、个人经历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2000) , 还从个人因素和研究关系展开更深入的阐述。胡中锋 (2003) 认为, 质性研究的价值取向性体现在选题和双方互动两个方面, 在互动过程中, 一方面是以研究者的主观视角去审视情境和情境中的人, 另一方面要求研究者以学习者的视角理解被研究者, 进行意义建构, 并把这种互为主体的互动关系视为质性研究的一个局限性。赵蒙成 (2002) 主张质性研究要积极利用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 认可研究者个性化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质性研究不多见, 对于研究者的反思不太深入。张晓路 (2006) 从四个方面反思了个人因素:性别:女性, 擅长情感体验和个人访谈;年龄:最年长的年轻老师, 使学生愿意亲近;经历:有多年对外汉语教学经验, 学生愿意向其倾诉;性格特征:敏感而宽容, 具有极强的洞察力和接纳度。主要是对这些因素优势的说明, 有利于从研究方面进行反思。对于研究关系的反思是记录了怎样极力避免研究者效应。其实这是不可避免的, 从建构主义的视角看, 研究一旦开始, 影响就开始。高晨 (2007) 反思了作为一名汉语教师的“局内人”身份优势:可以比较透彻地理解对象的思维习惯、行为意义及情感表达方式, 但是没有提到研究者作为汉语环境的影响。

本文介绍的是汉语学习环境研究中的研究者影响, 笔者对研究者影响的反思贯穿该研究的全过程。该研究运用质性方法, 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态情况做跟踪调查, 探讨留学生参与汉语环境过程中个体因素的变化。研究过程是通过目的性抽样, 选取若干名留学生, 进行跟踪访谈和观察及非正式访谈, 整理分析资料, 论文成文, 形成结论。本文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关系、个人因素及变化。

二、研究关系

质性研究需要反思的一个问题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 因为这会产生“研究者效应”, 进而影响研究结果。陈向明认为, 不能刻意阻止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重要的不是避免与他谈话, 而是充分考虑到我作为研究工具对他可能产生的影响” (陈向明, 1998a:89) 。

1. 研究关系———“局内人”和“局外人”

质性研究在反思研究关系的时候, 通常会用到“局内人”和“局外人”的概念。“局内人”指的是那些与研究对象同属于一个文化群体的人, 他们享有共同的 (或者比较类似的) 价值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或生活经历, 对事物往往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局外人”指的是那些处于某一文化群体之外的人, 他们与这个群体没有从属关系, 与“局外人”通常有不同的生活体验, 只能通过外部观察和倾听了解“局内人”的行为和想法 (陈向明, 2000:134) 。笔者认识王米贝和尤金的目的就是做调查, 所以, 对他们来说, 笔者首先是一个研究者, 是一个陌生的“局外人”。当笔者和他们熟悉之后, 他们就会询问一些学习或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词的用法、旅游路线等, 这时笔者获得了他们的信任, 成了他们的朋友, 是一个熟悉的“局外人”, 笔者和夏木真及彼得的研究关系更复杂。研究未开始之前, 笔者作为他们的老师及他们寒假期间接触到的为数不多的中国人之一, 除了教授他们课程以外, 还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笔者和他们具有不同的文化归属, 又直接参与他们的学习活动, 可以直观感知到他们的课堂表现, 是半个“局内人”。建立研究关系之后, 笔者又给他们上了三个星期的课, 是一个熟悉的“局内人”。他们并入其他班级, 笔者不在现场体验他们的学习过程, 笔者和他们变成纯粹的研究关系, 是一个熟悉的“局外人”。

2. 研究关系的影响

笔者进入研究现场的渠道不同, 和研究对象的关系也不同。既然在质性研究中, 这是必须正视的, 我们不妨把这种效应完全呈现, 其实这也是他们和汉语环境互动的重要部分。

首先, 笔者作为一个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中国人, 就是环境的一部分, 笔者主动接触他们, 为他们提供跨文化交际的机会, 他们对笔者的态度、看法、对本研究的配合程度就是对于环境的一种参与和回应 (选取研究对象时, 有一位俄罗斯籍学生, 听了笔者的介绍之后, 不愿意参加研究。事实上, 这种拒绝也是对汉语环境的一种态度, 只是不在本研究范围之内。) 。

其次,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 他们会主动告诉笔者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 倾诉某个学习事件失败的痛苦、成功的欢乐, 笔者每次都认真地倾听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这样可能会引起“研究者效应”。但是, 陈向明 (1998a:88-89) 提供了类似的处理研究者效应的例子, 使得作者对于研究对象的处境和心态有了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当留学生向笔者倾诉或者求助的时候, 他们不是把笔者当做一个研究者, 而是把笔者当做一个说汉语的、了解当地情况的中国人, 当做一个朋友。同时, 笔者也是语言环境的一部分, 人文环境的一部分, 即使他们不是研究对象, 笔者也会对他们的求助做出积极的反应;他们即使不向笔者求助, 也会向别人求助;笔者如果害怕左右研究结果而向他们隐瞒自己的看法, 实际上就会左右自己和他们的谈话方式, 从而影响研究进程甚至结果。重要的不是回避这个问题, 而是充分考虑笔者作为研究工具的身份, 以及对他们可能产生的影响。笔者作为研究者和目的语环境一个分子的双重身份, 是所有以质性方法研究汉语学习环境的研究者都会遇到的问题。

最后, 笔者作为夏木真和彼得的老师, 在上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学习提出要求, 对学习策略给出建议, 可能对他们的学习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基于师生关系的影响有学习方面的, 夏木真后来告诉笔者, 他仍然使用笔者上课时建议的方法学习汉语, 并且效果不错。也有身份方面的, 比如夏木真, 平时对于自己的汉语口语相当自信, 但是和笔者谈话时基本上选用一些极其简单的词语, 而且非常紧张。原来他考虑到笔者以前是他的老师, 担心笔者认为他的汉语没有进步, 所以要表现出自己的汉语很好, 结果越留意, 越紧张, 反而说得不流利。显然, 笔者的身份影响了夏木真的语言输出及交际心理。笔者没有纠缠于他的自信和紧张的矛盾体现出的效度问题, 而是通过再次的访谈求证紧张的原因, 以及观察他和其他中国人的谈话情境, 从研究关系演变的角度及他对于自己汉语的期望解释他的言语和行为及心理, 从而获得对于夏木真的语言表现和心理的更深刻解释。

三、个人因素及变化

质性研究中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个人身份、个人倾向性。陈向明 (2000) 认为个人身份指的是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社会地位与受教育程度及个性特点与形象整饰。个人倾向指的是研究目的、角色意识、看问题的视角和个人经历。个人身份方面, 诚如张晓璐 (2006) 的反思, 笔者适合于做质性研究, 无需赘述。笔者主要反思汉语学习环境研究中的个人倾向性。

1. 研究目的和经历

笔者研究汉语学习环境, 调查留学生在汉语环境中的学习、交际和身份认同情况, 因为笔者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 教学经历、研究经历及学习英语的经历 (笔者一直在外语环境下学习英语) 使得笔者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笔者希望通过这个研究了解留学生怎样和环境互动, 为留学生和相关教学机构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从学术的角度在已有理论基础上对环境的作用进行更深入的探析。由此可见, 笔者的研究既是“个人”的, 又是“实用”的、“科研”的。

2. 角色意识和视角

角色意识指的是研究者在研究中对自我形象和功能的设计和塑造。视角指的是研究者看待研究问题的角度及对研究问题的有关看法。根据研究者个人所信奉的科学范式 (如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或者建构主义) , 研究角色通常有“研究者”、“鼓动者”和“学习者”之分。汉语环境研究开始之前, 笔者研读了一些文献, 学者们普遍认为目的语环境中学习者一定能够获得语言环境的积极支持, 很快习得第二语言。笔者的角色是一个持后实证主义的“研究者”, 按照既定框架, 把留学生看做是研究对象或者回答问题的人, 希望他们按照一定的思路提供所需要的答案, 最终试图发现或者完善留学生利用优越的环境习得汉语的“客观真理”。

随着调查的逐步进行, 笔者发现, 留学生来到中国之后, 表面上都置身于丰富的汉语环境中, 但是, 留学生接触汉语环境的渠道和方式各种各样, 同时也受到自身学习信念、学习动机的影响, 在和汉语环境互动的过程中, 特征不断发生变化, 决定他们对于汉语环境的选择和参与。由于每个人对于语言资源的选择不同, 环境对于不同学习者的影响也不同, 因此, 笔者立即调整思路, 进行更开放的访谈, 全方位地了解留学生在汉语环境中的学习和生活, 包括语言输入、输出、人际交往、身份认同, 最终得出结论:留学生的有效学习环境是由学习者和环境的互动建构起来的。这时, 笔者成了信奉建构主义的“学习者”, 留学生不仅是一个个有意识的“主体”, 而且是掌握重要信息的“提供者”, 他们对于研究的方向和进程起着主导作用, 笔者只是跟着他们学习, 研究的过程从求证预先设想的理论到探究学习环境的存在方式, 最终的结果是在笔者和留学生的互动中建构起来的。

四、讨论

以上关于留学生汉语学习环境研究中研究者影响的反思, 既和其他质性研究反思具有一致性, 即要从“局内人”和“局外人”的角度考虑研究关系, 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首先,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关系的独特性。研究者是研究对象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研究对象难免给予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 这对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有影响, 可能影响学习进程, 进而影响到研究过程及结果建构;在研究过程中, 研究对象面对老师, 可能会有一些正常的语言交际之外的个人因素变化, 比如焦虑、面子等, 这也会影响到研究进程。这种独特性非汉语环境研究所独有, 只要是教师以自己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质性研究, 都具有这种特点, 因此是需要深入反思的。同时, 还要考虑研究关系的动态变化, 即教师不再是研究对象的老师时的研究关系。

其次, 语言环境研究中研究者身份的独特性。研究者, 作为母语说话人, 是汉语环境的一部分。留学生对于研究者的态度、看法就是对于汉语环境的反应, 和研究者的互动是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陈向明.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2]陈向明.“质的研究”中研究者的个人倾向问题[J].教育研究, 1998 (1) :21-25.

[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4]高晨.“哥伦比亚在北京”暑期汉语项目个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7.

[5]胡中锋.质的研究之反思, 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2003 (11) :74-78.

[6]胡中锋, 黎雪琼.论教育研究中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的整合[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学版) , 2006 (6) :94-100.

[7]刘晓瑜.教育研究方法中的新取向———质的教育研究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8 (5) :17-19.

[8]张晓路.沉浸式项目中的汉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一个质的研究框架下的个案研究[D].2006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关于汉语拼音学习的反思 篇3

一、学习汉语拼音没有提高识字效率

小学的教学大纲对汉语拼音的定位是汉语拼音是认识汉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他们识字写字、阅读的基础。

现实的情况却与大纲的要求相去甚远,大部分汉语拼音的教学时间由本来的四个星期增加到六七个星期,有的甚至要用八九个星期,即使这样,大多数学校的汉语拼音教学还离要求差距较大。

我们曾对几个小学和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毕业班学生的识字情况作过调查,它们现在普遍采用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的教拼音识字。结果显示,这些毕业生识字回生率高达约29%,学生毕业时,实际上平均掌握1700~1800个汉字。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阶段的要求掌握2500个汉字。

多年来,有关汉语拼音教学的反映一直很强烈,主要的问题有汉语拼音难教,教学时间长,枯燥乏味等。

几十年来,我们把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来学习的,现实的情况却是这工具并没有提高识字效率,反而大大降低了识字率。

二、汉语拼音抽象和儿童思维形象导致汉语拼音难学

(一)汉语拼音抽象,难读、难记

1. 借鉴拉丁文的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难读、难记、易混淆。

2. 发音部位,如“软腭”“硬腭”“齿龈”等深奥难懂。

3. 形近的声母、韵母比较多,难分辨。如b、d、p和q这四个声母等等。

(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影响

小学生是“直嗓子”,气息调控不灵活,就把握不准声调。而且小学生感知事物较粗糙,容易出现对形近的声母、韵母分辨力低以及拼读时丢掉介母的情况。

汉语拼音是抽象的没有意义的注音符号,对刚入学的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孩子来说,大部分教师、家长、孩子都认为汉语拼音的学习枯燥无味。

三、识字相当数量后,再学拼音效率高

低龄儿童学拼音字母,往往因抽象思维还未形成,不能理解将字母拼起来这个过程,拼音学习的效果就很差,弄不好孩子还会厌烦,失去学习的兴趣。

方块汉字,远比无意义的、相似处很多的拉丁字母容易辨认和识记。汉字是象形文字,其显著的特点是字形和字义的联系非常密切,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表意性。因此汉字容易辨识,利于联想,这就为加快识字带来极大的便利。直接教学汉字的优势,还因为单个的汉字可编成为朗朗上口、又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和强记死背那些本身并无意义、相互间全无内在联系的拉丁符号,完全是两种情趣、两种氛围,自然也就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不仅是学习的效率不同,而且在儿童情趣培育上也不一样。

有些家长担心,认字的同时不教拼音,孩子的普通话会说不好。其实,让学生多听标准普通话的录音,就是南方方言区的孩子,其普通话也可以说得很标准、很流利。

实验小学的实践表明,不先学汉语拼音,并不妨碍儿童学说普通话,这不是他们学习普通话最关键的环节。如果是在初步学了普通话和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以后,再学习汉语拼音,有利于正音和继续提高,而且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可大为节省。

我们的实验小学,学生在小学一二年级大量集中识字,快速识字,两年内就识字达到三四千。在这之后的年级再学汉语拼音,效率大大提高了,三四周就学得很好,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读准音调。

因为有了大量识字阅读基础,可以让学生从汉字的读音中反推出拼音的拼音的拼读和读音,并能纠正拼读的错误。同时由于推迟了两年学拼音,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了,学习拼音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学习拼音,最终的目的还是学好汉字。如果拼音学习的安排,学习效率很低,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不宜把汉语拼音的学习作为识字的“拐棍”。

四、建议:恢复古代识字教育传统,先大量识字,汉语拼音只作为汉字发音和校正发音的工具

解放后,我国学校教育基本否定了古代教育,片面强调识字要合乎儿童兴趣,贴近儿童生活,造成低年级识字量锐减。

我国传统蒙学采用先识字后读写的做法。蒙童用一两年的时间读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可认识近三千字,然后再可以读“四书”“五经”,读《古文观止》,大概都可以学习做文章。识字效率十分高。

如果像我们成人识字一样,小学生汉语拼音只作为汉字发音和校正发音的工具,可以大大提高识字效率,节约很多时间。

汉语拼音教学反思 篇4

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其中教了两年一年级,有老教材的,也有新课程的。我发现一年级的新生,对拼音的掌握比较难,这一点我们学校的低年级老师都有共识。然而汉语拼音教学是孩子们学习的基础,不管有多大的压力,让学生必须掌握好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字音的“入口”,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由于汉语拼音又是一种比较枯燥的认读符号,让小学低年级生学习起来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要正确把握课标的要求,遵循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汉语拼音的教学,使得汉语拼音的教学任务得以系统的有效、有序、有趣地完成。在拼音教学中,我尝试着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将学习拼音与识字训练和听、说、阅读结合起来,收到一定效果。我的做法是:读音节、口头组词、再说话。

一、与说话训练相结合

读音节、口头组词、再说话。如教学了音节 ma,学生组词“妈妈”,教师板书“妈妈”,然后教师用亲切的语言说:“妈妈是最疼爱我们的人,你想对妈妈说什么?”学生都能说出“感谢妈妈”之类的句子。教师再相机引导学生说说妈妈的样子,妈妈每天干活怎样辛苦等。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再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介绍各自的妈妈,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样子向学习伙伴介绍一下各自的妈妈。这样教学,学生都能说几句关于妈妈的句子,甚至有的还能说出一段意思明确的话来。在和谐亲切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学会了拼音,认识了词语,训练了说话,一举三得,教师只需相机引导,就可以轻松实现教学目标。

二、与生活需要相结合

如拼音教学上了一半,学生已经掌握拼读方法后,我把班上同学的姓名写上并标注拼音,问孩子们“你们想让班上小朋友的名字吗?”请借助拼音读一读,看看你能认识多少个同学?这是孩子们的需要,所以有很强的内驱力。这种方式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拼音的积极性。

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内学生学会了拼音,认识了部分汉字,怎样让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建立了每周“三读”的制度。我先给学生们读一些带有拼音的简短的小故事,我想每个孩子都会喜欢听故事的;接着,我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两个故事,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打消孩子对拼音阅读的顾虑,同时又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亲切感;然后,我再鼓励她自己来读一读这些小故事。

汉语拼音教学反思(全部) 篇5

在“学习声调”这一环节,采用了“读儿歌做手势”的方法,使学生认识了“调号”,达到记忆准确。2.iuü

在“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一节,采用了多种形式,如“抽卡读、开火车、读儿歌”,使学生在复习旧知中迁移到学新知,使新旧知识相连。

在学习“新韵母”这一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3.bpmf 本课教学从图入手,利用插图突破难点。在教“bp”时,巧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发音,创设情境、激发情趣、渗透情感教育。学生通过儿歌做手势很容易就学会了四个声母,使他们得到了学习的快乐。4.dtnl 本课教学使用活动投影片演示,使学生形象直观掌握音节的拼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nl”时利用图形记住拼音的音和形,比用单纯的教读方法好,学生拼音时是通过发现、探究、实践掌握的,记忆深刻。5.gkh 本课在“三拼连读”的教学上,采用由感性到理性学习的过程,即先认识三拼音节的组成,再耳听、眼看,用口诀感悟,最后学会拼读。6.jqx 本课教学通过让学生在读音节中发现规律,在交流讨论中探究jqx与ü相拼的规则,又通过口诀练习进行巩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破了难点。还采用做游戏、找朋友等形式,使学生增强了学习兴趣。7.zcs 本课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观察情境图自读、学生用学具摆出zcs及教师教给顺口溜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声母,体现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自渎自学。又通过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巩固知识,体现教师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式学习。8.zhchshr 本课教学采用小竞赛,找朋友,说话比赛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既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

课堂上对学生读的能力训练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有拼读训练中的抢读、评读、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也有在认读生字中的练读、小老师带读、跟读、教师范读、表演读等,可谓读得充分、痛快。让学生在读中学习拼音和汉字,在读中巩固拼音内与识字,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9.aieiui 10.aoouiu 本课教学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做游戏、找朋友、投影显示、教师示范、小组讨论等,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读写,使学生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整个课堂充满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活跃场面,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力得到提高。在学认生字读儿歌中,安排学生观察

汉语拼音教学反思(三) 篇6

拼音是一种抽象的符号文字。为了让孩子对拼音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学习拼音,并且在四人小组内或家中能更好的学习拼音,我让孩子自制拼音字母卡片。在检查中我发现有几个小孩做的“i”的四声卡片上还“・”,显然是孩子在做的时候没有仔细观察书上的范字,但如何让孩子记住“i”标上声调时上面的“・”去掉了,而“ǖ”标上声调时“・・”还在呢?

首先,我让孩子观察书上的范字,和孩子做的卡片比较,说说哪个字母是对的,并在四人小组里讨论怎样记住它们。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他们的思维是“全新”的,全班交流时,我不禁为孩子惊人的想象力咋舌,五花八门的回答从孩子的口中蹦出来:

“i是一个大力士,它用劲一拉,把上面的‘・’拉成了‘ˉ’;再用劲一拉,‘・’拉成了‘@’……”

“i是个绑着圆圆小辫子的小女孩,帽子(四声标记)一戴就把小辫子遮住了。”

“小鱼(ǘ)没有眼睛(・・)就看不见了。”

“快下雨了,小鱼(ǘ)游到水面上来吐泡泡,把帽子顶了起来。”

“ǖ是个爱漂亮的小姑娘,她有着长长的头发,扎了两个小辫子,又喜欢戴帽子。戴上帽子后,她还把辫子露出来。”

汉语拼音学习教学反思 篇7

短期对外汉语教学并不是一种新的模式, 但是随着中外国际交流和国内交流方面越来越升入, 越来越多的短期项目在高校中兴起, 有的高校甚至只做短期项目, 随着短期对外汉语教学项目形式多样化, 对外汉语教师群体也都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但是短期对外汉语教学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 常常见到的有以下几种:

参加短期项目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心理预期与教师的教学安排往往不能统一。具体表现为, 初级过分重视语音教学, 忽略了学生“生存意识”[1], 学生之所以选择短期学习, 其目的常常是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尽可能提高自己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特别是基本生存交际能力, 比如:“买东西”、“出行”等。

教学活动或者任务设计理想化, 并没有考虑好实际操作可行性、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安全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很多老师会让学生在学习了问路以后去找当地比较有名的景点。让学生自行完成问路、坐车等一系列的行为。这种任务型教学一方面浪费时间, 另一方面教学安排不够紧凑, 安全隐患也很大。

口语教学过分依赖文本, 对学生汉字能力提出了要求, 特别是欧美学生, 汉字基础比较弱, 学习口语压力很大, 特别是练习题方面, 也多表现为文字替换练习或者课文填空练习, 这对学生的汉字认读和书写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 口语教材的编排, 很多学者探讨过口语教材的文本安排的得体性和地道性[2], 也就是到底我们应该更注意原生口语, 还是次生口语[3], 教材中口语课问更多的表现为“次生口语” (姜燕, 2013) [3], 很多语言形式学生学会了, 并不一定用得到。

教学模式一般通过展示, 练习, 表达这种传统3P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知识, 在一种教师安排好的合适的情境中练习语言形式, 又在自我表达时, 运用所学到的句型。但学生常常出现出即学即忘, 情景错用, 语言点混淆等现象, 因为他们认为他们在生活中很少遇到相关的情景。

二、对传统短期口语教学模式的反思

从教材方面来看, 一、口语教材多为文本, 这在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进度, 学生的汉字水平无法跟上, 会让他口语的水平也相对滞后, 增加学习口语的难度。二、很多有意思的表达常常出现在HSK听力中, 比如“搞得我头都大了”, “露一手”、“A也不行, B也不行”等这样的词汇, 口语课本中出现的频率却很低。三、有的时候口语教材内容说话非常像电视节目, 有的课文更像听力而不是口语, 比如有一课介绍邓丽君生平和《音乐之声》的文章, 这两篇文章非常像电视节目里的讲稿的内容, 并不是一般人生活中介绍自己喜欢的明星时会说的话, 而另一篇课文介绍崔健和周杰伦时, 说“我喜欢听崔健的摇滚乐”, “他的歌不错”, “演唱会场面火爆”, “年轻人都喜欢听他的歌”, 在真实的生活中, 要是讲起周杰伦, 和崔健, 讲起流行音乐和摇滚乐, 绝不仅仅只有这几句话, 再细看文章后面的练习, 是几个语言点的形式练习和几种语言点的功能练习, 没有涉及更多的关于音乐方面的词汇。四、 学习的内容仍然是固定化的, 这种模式便于教师讲解, 但学生的能动性依然受到压抑。

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学生学习的知识被展示在课本上, 学生被动的学习被安排好的语言点, 教师根据语言点设计几种情景, 让学生练习, 学生总是在被动获取知识, 教师掌握话语的控制权, 忽略学生的“内隐学习”[4], 学生并不能真正的实现自动输出。特别是很多老师在口语教学时更是忽略的口语的交际目的, 三句话不离语法, 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学生不免产生畏难情绪。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 我们不妨就学生的交际能力, 从以下四个方面审视我们所讲授的内容, 即“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5]。语法能力指对语法的理解和使用能力;社会语言能力指根据环境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语篇能力能力指能使语言表达符合逻辑关系, 语句通顺的能力;策略能力指能够使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克服语言障碍的能力。很多老师喜欢讲语法, 条分缕析, 学生疑惑, 我们是来学语言的, 不是当语言学家的, 所以学生并不能理解为什么一定要用这样的句子表达, 不能用别的, 比如:“他个子高”和“他的个子高”, 很多老师解释时只解释第一句话是主谓谓语句, 为什么用, 什么时候用, 却常常被忽略, 学生自然选择更好理解的后者, 以致后来学生到了程度比较高的时候都不太会用主谓谓语句;从社会语言能力来看, 学生死板地学习, 到了生活中人们说的话跟课本并不一致;很多初级和中级的学生在语篇能力上培养是欠缺的, 他们除了课本上的内容以外, 没有经过成段表达的练习, 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说话时只能说简单的几句话, 甚至几个词。到了不会表达的时候学生也只会依赖母语翻译, 策略能力明显不足, 而这又会反过来影响其他能力的培养。

三、短期汉语口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1.沉浸式教学是近年来一直被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沉浸式教学是完全以目标语为交流语言, 借助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进行表达, 不管学生还是教师都不能够使用媒介语或者母语。沉浸式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渐渐习惯汉语的发音、节奏和语言习惯, 也可以感受说话人的感情, 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 他会搜肠刮肚的寻找自己已经学会的汉语语言知识来表达, 这样就让学生重新对已经学习的内容进行多层次、不同程度的、反复的练习和使用, 这也是又一次新的加工和认知, 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刺激学生产生需求。除了沉浸式的教学方法以外, 教师还需要通过某种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需求。其实我们可以发现, 留学生在生活中一直会受到各种语言刺激, 但他们并没有整合起来, 教师可以先让他们产生需求, 比如, 要求学生去商店或者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录下收银员与顾客的声音, 或者录下在食堂吃饭时, 中国学生与服务员的对话。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总, 并学习, 一方面学生留意到了生活中“购物”“吃饭”这些语言的表达习惯, 另一方面, 教师也在学生可以理解的范围内, 可以进行教学, 学生兴致高, 学习起来有兴趣, 他的认知程度会更深, 最后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练习活动以加深他们的印象。这种先活动, 再学习, 再活动的办法, 可以极好的利用短期学习时间。活动是短期对外汉语教学听说能力提高的最重要的途径, 因为学生没有大量的时间培养语感, 所以必须把学生引入一个轻松、有意思的环境, 这种方式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是刺激学生的诉说和学习欲望;二是体验听说时语言表达的习惯、包括肢体语言、语速、节奏等。三是从短时记忆到长期记, 多重编码方式让学生对语言点的认识更加深刻, 四是利用学生的元认知, 让学生自己从被动学习进入主动学习, 从而对所学知进行深度加工。

3.丰富学生的话题。很多学生记忆生词, 常常相差很远的生词发生混淆,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在词汇体系中建立起相关的语族, 想建立语族, 就要通过话题, 同一个话题中遇到的大部分的生词, 基本上就会是一个语族的但是在目前的口语教材中正是因为, 我们的口语练习注重的内容比较窄小, 学生常常会觉得, 不够学或者所学的知识没有用。汲传波 (2005) 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话题选择》[6]中将话题分六大类, 按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1.关于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的话题;2.个人信息话题;3.世界性话题;4.关于语言的话题;5.关于本国的话题;6.中外差异的话题。而大部分教材只在第二点个人信息话题方面说的比较多, 既然我们有这么多种话题和语境, 我们就可以在创造更多话题来进行探讨。对初级学生, 我们可以设计“哪里有好吃的东西”, “在中国餐厅吃饭的体会”, “我们要去xxx (比较远的地方) ”, “淘宝一下”;对中级的学生, 可以设计“打招呼的差别”, “请介绍本国人特殊的生活习惯”, “中国人和外国人习惯的差别”等话题, 这些话题里可以引申出更多的子话题, 学生需要通过汇报, 辩论, 自由发言等方式进行讨论;对高级班的学生, 话题可以是“温室效应对生活的影响”、 “会两种以上语言的好处”等, 教师在引导学生谈话时, 可以让学生通过例证等方式, 让学生的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打得到提高。

4.课堂教学示例

以《发展汉语中级口语2》中第8课为例《教育需要全面发展的人》 为例, 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模式, 供读者思考, 以抛砖引玉。

课前准备, 学生分为三组, 每组要采访学校的老师, 中国家长, 中国学生三个不同的群体, 谈谈“教育问题”, 学生采访时需要录音, 并整理他们听到的内容, 在上课时作汇报。教师及时收取录音内容, 为上课内容做准备。

课堂学习, 学生分组汇报他们的采访结果, 教师选取学生比较有兴趣的方面进行点评和进一步的引导式提问, 然后展示从学生音频中得到的词汇和语法点等, 结合课文中的难解词和语法点一起进行讲解和练习, 词汇方面可以进行意象编码, 比如“填鸭式教育”, “学习机器” 等词, 另外一些词可以让学生进行文化对比思考, 比如“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教师在这个阶段可以采用多种编码方式, 巧妙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 加深学生的印象等, 深度加工所学的内容。

课文课本内容, 作为学生阅读的对象, 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 谈谈对课文中学生的一天的时间计划表、网友的评论, 以及教育的说法等问题的看法。让学生观看电视剧《虎妈猫爸》中关于教育的辩论和孩子教育的节选视频, 建立辩论队, 让学生根据他们所学的知识, 词汇等组成新的语言, 实现语言输出的自动化。

四、结语

短期留学项目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 很多留学生利用暑寒假一个或几个星期的时间来中国学习, 但是很多短期项目在开展时, 却遇到一些问题, 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感受, 如何让学生的短期汉语体验丰富充实, 又能有效提高口语能力, 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常常思考的事情。我们认为, 教师全部使用汉语, 借助课本的话题和内容, 提前让学生自己准备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一方面可以把握内容, 一方面又给学生了极大的自由。学生学习所学知识后利用课本的文章, 一来可以做补充, 二来也可以梳理已学知识。最后表达方面, 学生要利用思辨的时间对自己学的知识, 语法点, 语言点功能进行融合, 在辩论过程中还要对对方的问题进行反驳式的思考,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练习成段的语言表达, 还锻炼了以及说话时的策略能力。

参考文献

[1][2]孙玉茜.对初级汉语口语教材的反思[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9) .

[3]姜燕.汉语口语美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3 (8) .

[4]崔正青.论3P模式下对外汉语初级口语的任务运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9) .

[5]武惠华.谈口语课课堂活动及课下练习的设计[J].汉语学习, 2002 (10) .

汉语拼音学习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汉语教学 兴趣教学

一、丰富教学形式,激活课堂兴趣

汉语文的学习,对于从小就耳濡目染其母语的学生来说,已经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重压。对于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而言,就不得不在教学方式方法、教育教学手段的采取和运用上狠下功夫,做点文章。面对长期以来汉语教学措施略显单一化或说简单的局面,我主张要尽量丰富汉语教学形式,活跃和激发汉语课堂的趣味。用直观视觉化的教学辅助工具,来代替传统语言灌输的单纯教法,在藏族学生接受汉语文化熏染的课堂上显得尤为必要。比如,在字词教学中借鉴普通类小学的做法,将写有字词的图片等一并给学生出示,还可以再创新些新颖的做法。也可以给学生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片子,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教学优势也是不错的手段。总之要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在完成教学任务和要求的基础上,力争激活课堂趣味,积极发掘和提升自我教学魅力和感染力,共同创造感受汉语语言文字和文化博大精深的课堂气氛。

二、耐心引导阅读,激发写作情趣

汉语阅读能力的优劣,直接会影响到学生汉语整体能力和水平的发挥。藏族学生的一大难题就是作文,对他们来说似乎是一座不能逾越的大山,严重挫伤着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心和兴趣,要尽快转变这种目前仍存在的不良局面。我以为有必要强化学生阅读汉语读物的数量,这不仅是学好汉语这门课的急迫需要,更是根本上解决藏族学生借鉴和阅读各类汉语辅导读物的必由之选。为此,教师要多付出些耐心,努力引导学生多阅读。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制定可行阅读计划,推荐优秀的适合学生欣赏和阅读的汉语书籍,让他们从中接受汉语语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阅读汉语文字和感领其中趣味的习惯,进而扩大他们学习知识的视野。我想,只要学生坚持不懈地阅读下去,必会有所获益。运用汉语语言工具的能力,会日渐熟练和提高。

三、开展多彩活动,培养汉语兴趣

缺乏应有的学汉语的积极性和热情,一直是藏族地区学生身上突出的显现,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始终是汉语的“门外汉”,而不得深入其中享受和体验汉语文本语言的魅力。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汉语主题活动,是十分必要的选择。教师可根据实际的班情学情等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比如汉语普通话演讲,汉字书法比赛,汉语书籍阅读等等。进一步唤起和激发学生对汉语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引领他们身临汉语语境,感受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也能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其欣赏汉语读物的情趣。

四、加深师生情感,增强学习乐趣

目前,由于受师资等条件限制,大多藏区学生所面对的汉语教师,往往是纯粹的汉族教师和懂母语又不是专业的本民族教师来授课。对于汉族教师,势必会受制于与藏族学生不能很好沟通的弊端影响。为此,汉族教师与这些缺乏汉语基础和环境熏染的学生相处,就一定要从情感上找到突破口,尽快建立起浓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上尽量放缓语速,选择学生易听易懂语句讲授汉语内容。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同他们互相聊天,关注学生学习和心理状况,从而一步步接近其内心。此外,要充分尊重藏族学生的民族习惯,以人为本,创造平等和睦,团结友好的师生局面,使学生逐步转变过去长期存在的畏难汉语,甚至排斥这门课的不良习性,增加藏区学生学习汉语的动力和乐趣。

藏区的汉语教学本来就一直困扰当地的教师以及学生。尽快提升该类地区的汉语教学整体质量,提高藏族学生的汉语双语表达水平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重要课题。如何探索一条适合民族和当地实情的汉语教学之路,还寄希望于广大从事一线教育岗位的教师的认真研究和辛勤努力。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研究[M].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第一集),1980.

汉语拼音《zcs》教学反思 篇9

领着孩子们在拼音王国里遨游已有一段时日了,从简单的“a、o、e”逐渐到难度较大的“z、c、s”,一路就这么“风尘仆仆”地过来了,虽然在课堂上面带微笑、亲切地称这为些字母们“拼音朋友”,但要让这些“小朋友”在孩子们心里扎下根,还是要颇费一番心思的。

今天学习的是声母zcs,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

课始,课件出示了色彩艳丽的画面,小孩子很高兴,兴趣一下子高涨了很多。接着出示课件,把孩子带进了一个美丽的郊外,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爱学习的小姐姐,看到了打滚的刺猬,看到了吐丝的蚕宝宝,然后让他们练习说话,“一位姐姐在写字”“小刺猬在草地上打滚”“蚕宝宝在吐丝”,从而导出声母“zcs”。很多小朋友在课前已经认识了zcs,但发音都不够准确,我省去了教学的发音要领,我想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讲,让他们模仿或许更好一点,还有几个小朋友总是要读成翘舌音,还需要多示范,多指导。为了记住记形,我引导孩子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学生会编“像个小2 Z、Z、Z,刺猬刺猬C、C、C,宝宝吐丝 S S S……”通过儿歌,孩子可以较快的记住ZCS的字形。

当然,孩子还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需要教师时刻去引导。特别是对于比较好动(如张栋柯、赵柳影、陈刘阳等)或特别内向的学生,还需多费苦心。汉语拼音比较枯燥乏味,为了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在拼读音节时我设置了游戏,唤起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引导他们在语言实践中轻松愉快地学拼音。在拼读zuo cuosuo的时候出现错误的情况比较多 ,z—u—o—zuo, 明明是平舌音,但孩子在拼读的时候却会出现这样的状况:z—u—o—zhuo,前面拼的好好的,可是最后拼出的音节却是翘舌音了,还需要多多的强化。

当然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我改进:常规培养需强化,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需要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课堂上拼读这一重点的训练,孩子总是积极性不高,可能与学过有关。如果让他们读的少,总担心他们读不好,多了吧,又怕他们烦。不过我也想到了一个方法,我把他们分成各个学习小组,以后就让他们在小组里练读,一个人读,其他组员认真听,找出缺点。当然这更要注重孩子倾听的习惯的培养,我在教学中将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z c s》教学设计

梁 清 华

一、设计意图

《z c s》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7课。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z、c、s,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画,以激发兴趣,引入本课要学的三个字母的读音;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包括z、c、s与韵母组成的音节、zi、ci、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第四部分是读词语认字,配有图画;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也配有图画。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和学习需要,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唤起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轻松愉快地学拼音。为此,本节课我力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当评委,画面中的角色谁最能干。在学生当评委的过程中自然地完成了“zcs”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1、学会z、c、s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z、c、s与韵母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音节。

3、学会zi、ci、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教学重点:

1、学会z、c、s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zi、ci、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教学难点:

区别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理解它们的不同用处,为今后能正确拼读打下良好基础。

课前准备:3个声母和3个整体认读音节卡片,单韵母、声母卡片。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谈话激情。

我们已经在拼音王国中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是谁吗?声母家族的小朋友最调皮,它们总是争着出来和我们玩还老站不好队。(出示幻灯片,谁能按顺序给它们打下招呼?指名认读、齐读,一起跟它们问个好)小朋友们真能干!听到大家响亮的声音,有三个小朋友又迫不及待地跑出来了(ZCS)你们愿意和它们做朋友吗?有位细心、认真的小朋友啊想和小刺猬、蚕姑娘比一比谁最能干,让我们一起来当他们的评委好吗?

二、学习声母“zcs”的发音。

1、学习z的读音

⑴出示画面,这个小朋友会干什么?(小姑娘会写字,她在黑板上写的字母是z。)

⑵出示字母卡片z,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把写字的“字”读成第一声,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声母z的读音。自由试读。

⑶听老师示范读,注意看老师的口形,听老师的发音。

⑷学生练读,先跟老师读,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发音的体会。

⑸老师小结发音方法: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牙门齿背,憋住气流,舌尖稍微放松,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注意读得轻短些。

⑹检查发音情况:齐读、开火车读、学习小组互读,师巡视,相机指导。

2、学习c的读音

⑴出示画面,这是谁?谁能扮演小刺猬说说“我会——”。

出示拼音卡片c,刺猬的“刺”读第一声、读得轻短些就是这个声母的读音。

⑵试读这个字母,师范读,发音方法基本与“z”相同,只是从窄缝中挤出的气流比较强。

⑶学生练读,体会发音要领。(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习s的读音

⑴蚕姑娘有什么本领呢?扮演蚕姑娘说一说“我会——”。

出示拼音卡片s,吐丝的“丝”跟这个声母朋友的读音相同。

⑵试读这个字母,师范读,读得轻短些,舌尖平伸,与上门齿背接近,中间留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

⑶学生练读,体会发音要领;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4、小姑娘、小刺猬、蚕姑娘都有自己的本领,你将评谁最能干呢?

三、识记声母“zcs”的形

1、我们在座的每个小评委也非常能干,已经记住了三个声母朋友的名字。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谁先记住这三个声母的样子好不好?

2、请小朋友打开书本20页,第20页有三个声母、三幅图,请你把字母和图对照看看,然后动脑筋想想,该怎么记住这三个声母的样子,自己能编一个顺口溜吗?可以和身边的小朋友一起讨论讨论。

3、做拍手游戏。

四、拼读音节

1、声母都喜欢和韵母交朋友,今天声母ZCS也带来了他们最要好的朋友,就是单韵母i.只要它们一见面就永远不分离,不管什么时候都是肩并肩的。想看看它们碰面后是什么样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⑴听老师读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声母轻短,整体认读音节声音响亮,读长些)

⑵学生练读,先跟着老师读,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发音的体会。

⑶检查发音情况:齐读、开火车读、学习小组互读,师巡视,相机指导。

⑷zi、ci、si这三个音节,我们也叫它们整体认读音节。和yi、wu、yu一样,它们可以直接给汉字注音。它们都是两个字母被牢牢地绑在一起,不能分开,所以也不能拼读,要直接整体认记。

⑸练读zi、ci、si的四声。

A、出示zi、ci、si的四声,你们发现了什么?

zīzízǐzì cīcícǐcì sīsísǐsì

B、让孩子自己说说: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直接给汉字注音,注意在“i”上标声调是要把上面的点去掉。

C、自由练读四声,在学习小组中互读等多种形式读。

D、谁想小老师教大家读?生教生,练读四声。

2、看看书,说说z喜欢和哪些韵母交朋友?

3、谁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方法自己拼读音节?(自己练习拼读)

4、谁能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读?(练习拼读za、ze、zu、zuo)

5、开火车读za、ze、zu、zuo的四声,会组词的同学可以用带调的音节组词。重点指导zuo的读音。

五、指导书写

1、小朋友知道了三个声母的名字,记住了它们的样子,再来看看它们是怎么写的。看书观察zcs在四线三格里的位置,字母是几笔写成的。

2、生说“zcs”的写法,师在黑板上的四线三格中范写。(边写边强调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3、学生练写,师巡视,相机指导。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写错的字母,并集体纠正。

六、小结,下课。

《汉语拼音复习四》教学反思 篇10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汉语拼音复习四》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语拼音复习四》教学反思1

一个月的学习,终于把拼音中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及其中的四声拼读学习完了。学习的效果怎样,通过复习课就能很好得体现出来。同时,复习课还能起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重要作用。通过前几节课的效果及学生的反馈情况,我准备把其中的个别易混易忘的拼音作为课上辅导训练的目的。所以我采用了:

1、复习认读音节。

2、多方式练习拼读音节。

3、识记自学三种拼音字母。

4、打乱顺序进行听写来进行复习。

课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我成长的过程,在其中发现了以下的问题:

1、教师要起到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性并重。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对薄弱环节或是本节课的目的及课堂发生的新情况要做到理解和运用并重,感悟和训练并重。

3、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

4、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练习。如:用游戏找朋友,猜猜看,并用多读多写多练进行强化训练。

《汉语拼音复习四》教学反思2

a、o、e”及四声时,我就以书中的情境图为材料引导学生编故事: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小朋友、小动物门都起床了。新的一天开始了,大家多开心啊!瞧,小姑娘来到河边的草地上练起了嗓子,aaaaa—aaaaa在黑板上出示a(我们小朋友也来唱一唱,就在这个环节中渗透a的读音,练读a)。大公鸡也在草地上练起了嗓子,听!ooo—ooo(出示o,多好听啊,大家来学一学,在这个环节中渗透o读音,练读o)。大白鹅在水里快活地游着,看着自己在水里的美丽倒影,不由得也唱起了歌,e—e,我的身子多么白,我的嘴巴多么红,我是快乐的大白鹅(出示e,教学e)。小河的清晨好热闹啊!

在读准了aoe以后,再听老师把故事编下去。鸭子阿姨带着两只小鸭子闻声赶来了(出示ā),鸭阿姨边游边说,这里的空气真清新,小鸭没听清,忙问:“啊,你说什么?”(出示á),鸭阿姨再说了一遍,小鸭们点头说:“啊,听清了,这里的空气真好,我们喜欢在这里游泳。”(出示ǎ)小姑娘发现了鸭子们,停止了唱歌叫起来:“啊,前面游来了三只鸭子。”(出示à)在这个编故事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四声的读法。再让学生认识a头上的四顶帽子,集中练读四声。学生在听听讲讲的过程中掌握了aoe及其四声的读法,学得主动积极、兴趣浓厚,同时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话能力,又养成了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

一、设计一个生活情境来学习拼音

在教学翘舌音zhchshr时,考虑到这四个声母的读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特意安排了一个“招待客人”的情境。今天啊,有四位客人来我们这里做客,依次出示客人来了,我们要打招呼啊,今天这几位客人的名字很特别,叫的时候要把口舌翘起来(引导学生跟着老师读zhchshr,当学生会读之后,就请客人(学生戴头饰)进门了,请进门的过程中又巩固了zhchshr的认读)。再搬椅子来招待客人。在这招待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加强了zhchshr的认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多读多练,轻松有趣地突破了翘舌音认读的难关。

二、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习

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的学习,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韵母,根据音节猜图画等)、传一传(一个接一个把看到的音节传下去)、变一变(用电线折成字母)、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声母一生出韵母,拼成音节读出来,谁读得快又准,谁就赢了,赢者可以刮对方鼻子)、拔河比赛(易混淆的字母写在黑板上,两组小朋友分立两边读卡片,读对的卡片贴在该组绳上,哪边多哪组就赢)、小白鸽送信(信封上用音节写着送信人名字,读对了就能送对,给送对的一份礼物)、长颈鹿请客(叫出用音节标出的菜名)、考一考(拿卡片去考别人)“等。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三、手脑并用亲密接触汉语拼音

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用身体来演演字母,用小手来做做字母,用身边可利用的东西来摆摆字母,用橡皮泥来捏捏字母,用纸来制作拼音图片等,让抽象的拼音字母变得那样的形象直观、可以触摸,使学生感受到拼音字母是那么的可亲可近,它就在我们的身上,就在我们的周围。这种手脑并用的学习,既培养了动手能力,有开拓了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手段。

四、联系生活多渠道学习汉语拼音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课程来源生活,生活即课程,课程即生活。汉语拼音本身就是学习汉字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学习应该重在运用。在学完了全部声母之后,我就让学生为身边的一些物品标上音节做成卡片,然后贴在上面,有贴在家里的,也有贴在教室里、寝室里的,给学生营造出拼音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时刻能见到拼音,在多看多读中熟练掌握音节的拼读。在学完全部字母之后,送学生每天一首诗,让他们自己去拼读,自己去读诗;还让学生试着用音节记录下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写得好的帖到墙报上展出;在图书角上摆上拼音读物供学生课外阅读。

五、以小组合作,优带差的方式学习拼音

由于智力发展、思维能力等的个性差异,学习汉语拼音时有些孩子接受得就非常快,而有一部分孩子就接受得特别慢,如何做到培优又辅差呢?课堂上我通常采用学生互帮互学的学习方式,有同桌互读的,有四人小组互读的,在互读的过程中引导优生教差生,差生学优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后还让优生带差生看拼音读物,既提高了优生的拼读能力,增设了他们学习课外知识的渠道,又带动了差生,提高了差生拼读积极性。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她永远具有不完美性。新教材拼音和识字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一个多月教学下来,发现该会认的生字很多学生还不会认,无疑反复呈现是一种有效手段,但是让孩子多读读看的时间在哪里呢?一周里三个早晨读语文,晚上不是语文老师辅导时孩子们又不去读拼音了。如何在拼音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呢?这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汉语拼音复习四》教学反思3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认读汉字、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工具。复习四的第三课时,我安排了“拼音总动员”,包含了声母(23个)、韵母(24个)、整体认读音节(16个)等内容。学了一个多月的拼音部分,其实可以注重综合性,使学生记得更牢。

一、在游戏中复习拼音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可以使枯燥、重复的复习课变的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玩中使知识得以巩固,印象得以加深。游戏的方法可多种多样,只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就行。通过让学生开火车读声母表、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表,既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上来,又复习巩固了所学内容。

二、拼音教学注重综合性,提高教学效率

1、形式上的综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在复习中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连”、“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植学生的自信,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联系《复习二》“我会连”一题来学习23个声母,当学生连完后,会高兴地说“原来这是一只海豚呀!”然后反复地按连的顺序读声母,背下来。

2、拼音教学生活化,即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理解。学生对动手操作的题特别感兴趣。如,在复习形近声母“b-d”“p-q”时,让学生边伸出自己的左右手,边观察当左右手四指并拢,大拇指伸出时,变化大拇指向上与向下的方向,孩子们惊异地发现,自己的双手与这四个声母是多么的相像。他们一下子就能通过儿歌“右下半圆bbb;左下半圆ddd;右上半圆ppp;左上半圆qqq。”记住这四个声母。由此可见,一旦把音节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就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学习兴趣。以此类推:“f — t ”“m —n”“ n —l”“z —zh ”“c —ch”“s—sh”;“ɑ—ɑn—ɑng”“e—en—eng”“i—in—ing”“un—ün—üe”“iu—ui—in”“ɑn—ɑo—ɑi”“ie—ei—er”;“zhi chi shi ri zi ci si”“yi wu yu”“ye yue yuɑn”“yin yun ying”。当然,这必须以学生学习了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为基础,才能进行。

三、不足之处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我没有大胆放手给学生自学,显得教师“牵”的地方太多,今后要注意改进。

《汉语拼音复习四》教学反思4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帮助学生识字的有效工具,又是低幼儿认知衔接的桥梁和纽带。如果说语言文字是中国人类文化的摇篮,那么汉语拼音就是摇动那篮框的妈妈的手,逐步地使孩子认识祖国的文字。但拼音学习枯燥乏味,如何让学前班的孩子能有趣而投入的学习汉语拼音,如何让抽象的拼音形象化呢?

本节课是一节汉语拼音的总复习课,学生刚学完拼音,但又不能熟练拼读音节,这时学生最易厌烦、随意,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拼音情趣盎然地走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我把整节复习课的内容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故事串编在一起,“孙悟空漫游拼音王国”展开,学生果然兴趣大增,小眼睛发亮。并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复习,拼读音节,巩固已认识的字,拼读儿歌等内容以不同的游戏活动形式穿插于故事之中,如:声母、韵母、整体认读的分类采用摘桃子,拼读音节采用小兔过河,巩固熟字用找朋友,孩子乐学,拼读兴趣大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孩子们有了学习劲头,所以相对于一年级最头疼的课堂常规问题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随着故事情节发展,随机提醒孩子们一些习惯的养成,如“孙悟空喜欢坐得端正的孩子”“我们读得响亮一些,让粗心的猪八戒也听得明白”……整节课我觉得孩子们课堂常规也较好,也避免了常规说教。

回想整堂课,不难发现有许多欠缺之处:

1、三拼音学生读得拗口,主要问题出在我的教学指导上,无明确强化该怎样拼读,学生只知道“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对于几个难点拼读的,在课堂学习中应及时发现,并及时加以指导。

2、总担心孩子的课堂习惯问题,在公开课上束缚手脚,不敢让学生个性展示,个别拼读太少,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重复再现的太少,有蜻蜓点水的味道,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只要略施技巧,孩子又何怕重复,于永正老师教学一首《草》不就是让孩子们反复但又充满情趣地背了好多遍吗?背给妈妈听,背给哥哥听,背给奶奶听……我在教学中也完全可以如姚校长所说,读给孙悟空听,读给猪八戒听,读给唐僧听……学生定会拼读得更有劲、有趣。

《汉语拼音复习四》教学反思5

教学内容:复习拼音字母ie & ei;iu & ui;ei & er

教学目的:区分容易混淆的ie & ei;iu & ui;ei & er,为学生正确拼读音节识读汉字打好基础。

片段展示: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把课本翻到第32页,让他们用手指指着字母,然后跟我读。读完两遍以后看配套的语文学习光盘:听范读,再跟读。经过几分钟的学习以后,部分学生准确分辨出了,还能够读好了;但部分学生却是无法将三组拼音区分开来。我就让学生多听几遍,多跟读几遍。在这个过程中,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走神、开小差,没留心听,读起来声音小,音也没读准。课堂开始有点冷场了。怎么办呢?情急之中我想到了之前看过的某特级教师在教学类似的`拼音时用的“激趣”的方法。于是跟学生说:“拼音宝宝当中有几对双胞胎,他们都长得很像,比如ie & ei;iu & ui;ei & er。你们能认出他们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吗?能准确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能说出他们哪里不一样吗?”这次学生都来劲了。一个个紧张地盯着大屏幕看,争着第一个说出这三对拼音字母的不同之处:ie和ei,iu和ui都是i的位置换一下??于是发言踊跃,课堂气氛也热烈起来了。教学目的就这样顺利地完成了!

课后反思: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是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的,尤其是拼音的教学,因为拼音教学从来都是重点,也是难点。作为一名经验尚浅的新教师来讲,我的教学手段是比较单一。综观本堂课,感悟有三:

1.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的过程即是以自身整体素质和能力和学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完全真实的,教学的进程必须以此为基准进行适时适当的调整,而不是单凭自己主观想象或猜测,脱离学生实际的学习、接受能力将教学过程过度理想化,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备课不仅要备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包括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动机等等。

2.对于低年级的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得特别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只有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才能吸引住低年段学生,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其中教学语言也是知识呈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还有限,抽象深奥的概念还不会,对形象化的语言反应就比较积极灵敏。课堂上应多运用他们能听懂、感兴趣的语言授课。将学习目标拟人化,个性化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一点从“拼音宝宝”、“双胞胎”对我班学生学习相似拼音字母的积极作用可以看出。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自行发现知识点、解决问题比单纯的口耳相传更重要,也更有趣,更有挑战性。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自身的积极性,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生就不是单纯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学习者。我们也将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展示知识点之前不妨先提个问题,打个问号,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开动脑筋,自己观察、想点子、总结归纳,钻研学习内容,这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效果会更好,从而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

拼音教学的有效方法需要我们来创造,只要我们善于把字符变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定能在拼音王国里尽情驰骋并乐此不疲!

《汉语拼音复习四》教学反思6

一、在游戏中复习拼音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可以使枯燥、重复的复习课变的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玩中使知识得以巩固,印象得以加深。游戏的方法可多种多样,只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就行。

二、在实践活动中复习拼音

鉴于拼音符号抽象枯燥的特点,教师应该为刚刚进校的一年级孩子在头脑中建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所以,我认为应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即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理解。例如,在复习形近声母“b”“d”“p”“q”时,让孩子伸出自己的左右手,观察当左右手四指并拢,大拇指伸出时,变化大拇指向上与向下的方向,孩子们惊异地发现,自己的双手与这四个声母是多么的相像,他们一下子就能通过自编的儿歌记住这四个声母。由此可见,当音节仅仅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它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意义的识记又是非常困难的。可一旦把音节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就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学习兴趣。

三、体现层次性,体现情趣性

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在复习声母时遵循这一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寓练习于游戏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形象的课件不仅使他们在情趣盎然的气氛中学习巩固了汉语拼音,而且培养了他们自主创新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对于学困生的指导不足。

《汉语拼音复习四》教学反思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学好汉语拼音,有利于识字、阅读和学说普通话,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汉语拼音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基础的地位。然而,对于一些刚从幼儿园过来的孩子们来说,要掌握这么多的、枯燥的、乏味的汉语拼音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我在实践教学中做了几点尝试共大家探讨、研究。

一、以身示范纠正发音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教学汉语拼音,要以声母、韵母和拼音方法为重点。”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关键所在。为此我首先要以身示范纠正其发音。具体做法是听、看、比、跟、练。听就是让学生听老师如何发音的;看就是看老师的口型、嘴的开口大小、圆窄;比呢就是自己读一读跟老师的发音有那些不一样;跟就是老师示范读学习跟读;练呢则是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加以练习,比如有:“开火车”、“谁是小老师”、抽读、同桌互读、个别指读等等多种方式进行练习。

二、认真观察区分比较

小学汉语拼音中有许多一混淆的。比如:b,d;p,q;n,h,m;zhchsh,zcs;想这些声母,主要让孩子们看图边看图边识记通过图来让孩子们区分记忆。还有,韵母:eiie;aiaoou;iuui;aneninunvn和angengingong。这些韵母呢?主要让孩子们从型、音上区分记忆,ei—e—I,发这个音是应该是先发e再发I,由e过度到I.前后鼻音主要区分在,发前鼻音是轻而短,发后鼻音是中而长。然后进行反复的对比练习、训练,达到巩固的效果。

三、编辑儿歌加强记忆

刚入学的孩子们对于所学的拼音很容易忘记,怎么办?我会利用课上的几分钟时间让孩子们编辑儿歌,通过编儿歌让孩子们自己找到自己记住它的方法。比如说:看图编的:水上冲浪bbb,小猴推车ppp许多;生活实际编的:右上半圆bbb,右下半圆ppp,左上半圆ddd,左下半圆qqq.这就是将我们的课本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四、分类记忆规范书写

初入学的儿童在感知过程中的分析综合能力虽有发展,但水平仍然很低,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上虽有发展,但很不完善,常常表现出笼统的、不精确的分析综合的特点。这在拼音字母的书写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他们很容易把相似的字母混淆起来。尤其是不按四线格写,不管什么字母,都写在一个格里。为了便于掌握和记忆,可把26个字母按书写位置分成四类:占中格的有a、c、e、m、n、o、r、s、u、v、w、x、z13个字母,占中上格的有b、d、f、h、i、l、k、t8个字母,占中下格的有g、p、q、y4个字母,占上中下格的有j1个字母。利用分类统计的方法训练书写字母,既规范了拼音字母的写法,也对写汉字起着积极作用。

五、快乐游戏牢固知识

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的情感。这是我们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教学思路与方法。因此把握新的教学理念将快乐的游戏活动带入我的课堂教学之中。如:我们在教学三拼音节时,往往回感到很困难,孩子们记起来也比较难,拼起来也比较难,因此你知识一味的去教,那未必回有好的收获满意的结果。此时你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竞赛活动,比如《开火车》、《比一比》、《看谁读的好》、《我是小明星》等等活动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总之,汉语拼音教学必须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运用多中教学手段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全方位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积极创设语言环境,让拼音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把课内的与课外的一些有益读物相结合,进而指导孩子识字、阅读。

《汉语拼音复习四》教学反思8

《复习四》是汉语拼音教学的最后一次复习课,结合本节课第二课时课堂教学的相关情况以及课后讨论,我对本课中的三个环节进行了以下三点反思。

一.“我会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拼音复习课的内容,往往以板块的形式呈现,每一版块都有相应的板块名称,例如“我会讲、我会写、我会连”等等,纵观这些名称,不难发现,“读、写、讲、背”,这些都体现出学生对拼音的实践和运用,因此,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以教学本课第四部分“我会讲”为例,我对这一环节的目标设置为“正确拼读图上的音节,通过结合图片,看图讲故事,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就是说,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要学生观察画面,自己想象讲故事。这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中,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后便自己根据画面讲解了故事情境,最后抛出这个问题“当要去上学校的小兔和要去摘桃子的猴子都来到了岸边,他们会怎么过河”让学生思考,请他们合理编故事。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他们的回答一直纠结在“怎么过河”这一问题上面,以至于编故事时没有关注画面本身的内容,也没有跳出我说的情境。最后由于时间吃紧,只指名三位同学讲故事后便同桌互讲匆匆收场。

课后发现,这个环节一开始时的“情境创设”就是不必要的,甚至是导向错误的。教师的牵引性太强,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思维模式,以至于最后所编的故事都是大同小异。同时,教师做了学生该做的事,学生在这个环节中主动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的机会更少了。

其实本环节在拼读音节过后,就可以让孩子自己观察画面,合理发挥想象来编编故事,并且用图上的音节。在学生创编故事的过程中,也可以相机渗透一些文明礼让方面的教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锻炼了表达能力,又结合了拼音的复习巩固。总之,在此类板块的教学中,应谨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我会读”:目标的设定不应局限于内容表面

在教学“我会读”这一板块中,我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当小老师读、游戏读等多种方式,正确认读词语。”简单的说,就是像这个板块的名称一样——“会读词语”。尽管目标明确,读的方式也多样,但在听取了师傅师姐的评价后,发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实在太过局限在板块内容的表面。内容是词语,我便仅仅只是读词,无任何拓展或延伸。

在此类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一双慧眼,以板块中的内容为出发点,挖掘可以训练的点,设定多样的教学目标。比如,可以设定“注音”的目标:为词语中较难读好的汉字注注音,既可以帮助训练孩子的注音能力,又有助于读好词语。也可以设定“运用”的目标:用上一个词语或多个词语来说说话,在词语认读的基础上运用词语,也能锻炼孩子说话的能力。

三.“读读背背”:力求在课堂中实现“熟读成诵”

本课中“读读背背”这一环节是读背小诗《秋叶飘飘》。课上,我分这么几步进行教学:,1创设情境引出题目;2学生自由拼读诗歌;3指名个别同学读一读诗歌,教师相机进行内容的解读,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美。4齐读感受画面之美5教师利用问答式的方式引读,使学生加深对诗歌内容理解,为背诵做铺垫。6男、女生比赛读7尝试背诵

“读读背背”,顾名思义,既要会读,又要能背。这个环节中最大的不足就是读的不够,且朗读指导不够到位,没有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渐达成背诵的目的。

上一篇:幼儿园下学期教师工作下一篇:微观经济学试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