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村镇对大学生村干部安全管理(通用9篇)
刘村镇对大学生村干部安全管理 篇1
刘村镇对大学生村干部安全情况、在岗摸底自查
及考勤制度落实情况汇报
刘村镇共有大学生村干部34名,其中男5名,女29名,现有2名大学生村干部请产假休息,其余32名均在岗工作。
大学生到刘村镇参加工作以来,刘村镇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大学生村干部安全。这些大学生村干部一上岗,我们立即召集大学生村干部所在村的书记、主任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各村书记、主任为大学生村干部安全第一责任人,并与各书记、村长签定安全责任书。由于34名大学生村干部中有29名为女大学生,考虑到安全问题,由原来要求的住村工作变为驻村工作,每天到镇机关签到后到所在村开展工作。女大学生村干部占绝大多数,这就需要格外关注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我们对大学生村干部特别是女大学生村干部开展安全教育,专门召开培训班,就住宿、交通、交往、出行、取暖、防火、防电等方面进行重点培训,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村干部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岗摸底自查方面,我们首先通过大学生村干部签到簿,检查每天到岗情况,之后,我们又先后与有大学生村干部村的书记、主任座谈,了解他们驻村到岗工作情况,各书记、主任均反映大学生村干部能坚持正常到岗,表现良好。随后我们与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及部分党员进行座谈,了解驻村到岗相关情况。我们还随机与各村老百姓座谈,问问知道不知道本村大学生村官,95%以上的都表示知道。村干部、党 1
员、广大群众普遍反映这些大学生村官们素质较高,工作认真负责,出色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范。
对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从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上岗开始,我们就将其纳入镇机关干部管理范畴,我们还专门腾出一间会议室,作为大学生村干部办公室,对大学生村干部严格管理,实行每天签到制度。在岗的32名村干部实行轮流值周,每周由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值周,值周的大学生村干部负责管理所有大学生村干部的日常工作。一是建立动态管理制度。镇党委对大学生村干部进行动态管理、每月一排队,每季度一通报,找出存在问题,总结先进经验。对大学生村干部吃住在岗情况、工作开展情况、群众评议情况,分好中差,进行排队,于每月5日前报区委组织部存档,作为对大学村干部考核重要依据。二是坚持做到“六个一”即:每日一篇日志、一页钢笔字,每周一次工作回顾,每月一次工作总结,每月一份调查报告、一份党建信息。三是建立例会制度,大学生村干部准时参加镇机关周一、周五召开工作例会,以及每月28日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例会,通过集体座谈,及时掌握其自查状况和工作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建立督查制度,镇检查组随机抽查大学生村干部在岗情况、履行职责情况、目标完成情况、工作实绩、工作开展情况,将督查结果回馈,有效促进大学生村干部各项工作健康开展。
2008年11月
刘村镇对大学生村干部安全管理 篇2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三自”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 “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 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我院在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 从我院的实际出发, 推行以“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内容的“三自管理”。“三自管理”的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其核心价值理念是通过自我管理来使学生驾驭自己, 发展自己, 成功成才, 进而达到全面自在的发展。
1 三自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1.1“三自管理”的内涵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国内外学者对自主学习理解和界定并不完全统一, 国内学者对自主学习的关注始于外语教学领域, 对其概论也不尽相同, 但多数教学者达成的基本共识是:自主学习应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相对于教师为中心) , 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反馈和自我评价的自我构建过程。所以自主学习实质上是一种自我管理、自我监控的能力。
自我教育, 一般指大学生通过自我选择和自我内化, 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出提高自我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一种自律、自主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自我认识、评价、约束、激励和完善的教育活动。从个体角度看, 包括自省、自我评价、自我修养, 个人成才目标确立及相关的努力等;从群体角度看, 开展教育主题活动的竞赛, 大学生自觉接受大学生或群体典型带有积极意义的影响、培训、示范等, 如学生“朋辈管理”, 高年级优秀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示范性的指导教育活动, 学生的“军训教官队”对学生群体的军训指导活动等。
自我服务, 服务是指为了实现一定利益主体的利益, 服务者所提供相应劳务的过程。大学生自我服务, 包括个体的自我服务和群体的自我服务。个体的自我服务:包括生活上的自理;生活学习节奏以及情绪、情感心理特性的自我调适;带有自我观赏性的自娱自乐, 以增强自身健康为目的的身心锻炼;大学生个人对自己学习生活的状况及其周边环境和秩序的改善等。群体性的自我服务:群体或群体中的某些个体微辣群体利益和荣誉而对群体或其中的个体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提供公益性的劳务, 如社会义工活动;大学生群体在合法的前提下为改善自身的学习生活条件所做的努力和所尽的义务, 如勤工勤学的活动。
1.2“三自管理”的内在关系
“三自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 是指大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三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区别、相互包含、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其中自我教育处于主导地位。广义上讲, 自主学习、自我服务都是一种自我教育。因为自主学习、自我服务除了直接的管理、服务效果外, 其最终效果是使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自我服务, 获得相应的社会知识和技能, 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使大学生逐渐形成一些正确的理事做人的观念, 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因此, 自主学习和自我服务是自我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效渠道和形式, 是一种特殊的自我教育过程。有效的自我教育为自主学习、自我服务提供一种健康向上的指向性价值观和科学方法论, 生动活泼、富有生机的自主学习、自我服务为自我教育提供更多的契机, 拓展内容和形式。“三自管理”中, 自主学习是核心, 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使其获得自主学习能力, 已越来越成为大学阶段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
2 对大学生开展“三自管理”, 发挥学生“三自”作用的思考
2.1 发挥学生“三自”作用是传统教育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
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中, 围绕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逐步形成了以管理为主、教育为辅;指挥为主、服务为辅;灌输为主、引领为辅的现象, 面向培养对象大学生, 动辄就要让他们服从安排, 服从管理, 大学生成了学校管理的对象, 学生与学校是“两条线”,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不得不要考虑, 如何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及时转变观念, 更新思路, 做到以学生为本;如何在工作中体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从培养有用人才的高度来审视我们的工作。以人为本的大学生“三自”作用的发挥在几年来的实践中得到有力的证明, 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是长期以来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发展, 是符合教育规律适应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
2.2 发挥学生“三自”作用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有益探索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 青年人何为有用人才, 或者讲如何才能适应进而推动社会发展。发挥学生“三自”作用, 就要不断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经受严格的锻炼和成长的磨练, 自己激励自己, 自己约束自己, 自己培养自己, 自己否定自己, 甚至是自己淘汰自己。
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是相互作用形成合力的结果, 因此, 我们不能单一地只看其一, 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予以研究并准确定位。
2.3 发挥学生“三自”作用是提升团学工作的更高领域
发挥学生“三自”作用要着眼长效机制的建立。学校主管部门、各学院要更加重视, 做好经常性研究, 逐步建立学校宏观把握、学院自主指导、学生主动发挥“三自”的工作体制;要找准学生组织这一发挥学生“三自”作用的突破口, 在各级各类学生组织中建立竞争机制和合理的评先树优机制, 给予学生组织更大自主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加强学生班级、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的自身建设, 在场所、经费、平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指导学生组织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 实现学生组织凝聚学生、服务学生和带动学生的作用。要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 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确保学生“三自”作用的发挥达到促进和提升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志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3) .
[2]贾克水, 候铁虎.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可行性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 1999 (5) .
[3]江瑞芳.谈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2) .
[4]蒋洪甫, 石灵娟, 彭艳.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6) .
刘村镇对大学生村干部安全管理 篇3
关键词:学生干部;教育经验;人才培养
一、方法和工具
根据清华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课题组所作的《中国大学生自我报告2010》调查问卷,笔者从北京某地方高校(以下简称某高校)大一至大三年级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91名,对其进行了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通过此分析来观测高中阶段教育中,担任学生干部对丰富高等教育经验的影响。
二、数据分析
在接受调查的1091名某高校大一至大三年级的学生中,除21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无效外,超过半数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都担任过学生干部。在高中阶段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所占总学生的51.7%,担任过课代表的占25.7%,没担任过干部的学生占22.6%。
三、数据综述
根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学生干部经验与教育经验丰富度有直接影响的指标
(1)与观念差异者交谈很经常和经常的综合频率:学生干部>课代表>普通学生,并且差异较显著。
(2)很经常、经常使用媒介讨论作业的综合频率:学生干部>课代表>普通学生,并且差异较显著。
(3)打算做并且已经做过实践调查的综合频率:学生干部>课代表>普通学生,并且有一定差异。
(4)打算做并且已经做过志愿服务工作的综合频率:学生干部>课代表>普通学生,并且有一定差异。
(5)打算做并且已经做过社团工作的综合频率:学生干部>课代表>普通学生,并且有一定差异。
(6)打算学并且已经学过课外语言的综合频率:学生干部>课代表>普通学生,并且差异较显著。
2.学生干部经验与教育经验丰富度有部分影响的指标
(1)与背景不同者交谈很经常和经常的综合频率:学生干部>课代表>普通学生,并且有一定差异。
(2)有意愿并且已在海外学习的综合频率:学生干部>课代表>普通学生,并且有一定差异。
(3)有意愿并且已经辅修第二学位或专业的综合频率:学生干部>课代表>普通学生,并且有一定差异。
(4)有意愿并且已经参与竞赛的综合频率:学生干部>课代表>普通学生,并且差异显著。
(5)有意愿并且已经参与证书报考的综合频率:学生干部>课代表>普通学生,并且有一定差异。
3.学生干部经验与教育经验丰富度无直接关系的指标
(1)不同类型的学生对学校鼓励学生接触的政策基本认同,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强调。
(2)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频率中,大部分学生集中在1~5小时这个区间,近五分之一的学生集中在6~10个小时。
(3)不同类型的学生对学校强调计算机使用这一政策基本认同,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强调。
四、结论
1.普通学生教育经验缺乏的原因
結合某高校本科生的现状,该高校不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其教育经验缺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没有形成自身的人生理想和职业规划,因而没有明确的奋斗方向。那些在高中阶段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则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通过实践有了些许感悟,从而形成自身的理想和职业追求。(2)学校缺乏必要的政策指导和入学教育课程,新生入学时尚未形成统一的自我认知,没有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对校园生活和学习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
2.应对普通学生教育经验缺乏的措施
(1)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入学教育。从学生刚入校的第一年,学校要对所有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包括如何对待大学生活,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理想等。
(2)学校给予学生必要的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学校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学生更多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和资助。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有学生干部经验的学生在大学阶段的教育经验相对丰富,他们在大学所获取的知识、阅历也多。所有指标中,有干部经验的学生会与不同观念的同学进行交谈,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实践调查、志愿服务、学生社团和语言学习上。学生自身的大学教育经验丰富度促使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初步培养了他们除了专业能力之外的沟通、协作、管理能力。因此,普通学生经验丰富度较低的现象制约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质量地输出人才的发展。
大学的学术气氛、校园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是学生教育经验产生的前提和保障,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学生教育经验各项指标的丰富对学校和学生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把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实践的特点,对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理想高度和学术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学校要把培养学生的教育经验作为核心内容,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用大学精神营造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精神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对大学生学生干部的调查总结 篇4
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干部”一直是一个与学校,与老师,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职位。大学以前学生干部主要是班干部,范围小分工明确,学生也比较了解。但是到了大学,随着活动及部门的不断增加,大学里的学生干部分布更加广泛,小到班干部,大到校学生会、校组织部的干部,学生干部是学校教育及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年的开学不论是班级,院级还是校级都会挤满一大群竞选人。对此,我小组特组织这次调查活动以调查当代大学生对学生干部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想过在大学做一名学生干部,而且有34%的学生想当校级学生干部,各有28%的学生想过在院级或班级当学生干部,他们也尝试过各种选拔。由此可以看出很多人都愿意在更高的平台上发展并锻炼自己。但是在被问到对学生干部群体及工作的了解程度时,有近80%的学生对学生干部只是略微了解。再结合调查问题“你去竞选学生干部的最主要目的”及“你对做一名大学生干部的看法”显示大部分学生去竞选主要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和交到更过朋友。从这个方面看出大部分大学生有种“盲目”跟风现象,对学生干部不了解就去竞选;还有很多学生当学生干部初衷是为了个人发展。所以导致了一些负面影响:对于学生干部了解不到位导致有些学生因工作突然或者沉重而猝不及防,不能平衡工作和学习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挂科:普通学生反映学生干部的形象也一般般,处事能力也不是很强,无所事事,工作能力欠缺,过于官场„„但是也有很多优点,诸如有责任心,有时间、纪律观,交际能力强„„但是总的来说学生干部还是比较称职的。最后被调查人员也对学生干部提出了宝贵意见: 为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希望学生干部更加有责任心,努力做到情与理的结合,很好的处理其关系,尽量互相合作,对于反馈问题能及时的认真的去解决,要有责任心,做表率,干好不容易,在其位任其职。由此也可以看出学生还是很信任学生干部的。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和佼佼者,在学校对于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其充分了解学生干部的意义,尤其是对大一新生的教育。因为大一新生是学校新的血液,教育好才能挑起组织学校各种活动,辅助老师管理、发展学校的重担。学校各种机构在选拔学生干部时也要仔细慎重:面试过程中不能只能停留在面试的那几分钟,面试过后也要统一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综合面试和实践来进行选拔。对于学生个人:如果被选上了学生干部就要按照最初规划做好一个学生干部应做的事;如果没有选上也不要灰心,不要失去信心,继续努力,是金子总会发光。
村镇两级干部队伍素质调查与思考 篇5
村镇两级干部队伍素质调查与思考2007-12-12 17:52:3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村镇两级干部队伍素质调查与思考村镇两级干部队伍素质调查与思考(2)村镇两级干部队伍素质调查与思考
提高镇村两级干部的整体素质,是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实现农民富裕的关键。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从我镇的情况来看,产生这些矛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造成的。
一、镇村干部素质不高的主要表现
调查发现,我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驾驭市场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低,与群众盼
望致富的迫切心情不相适应。当前,广大农民群众盼的是致富,要的是服务,求的是保护,特别希望基层干部给指出致富路子。但有些基层干部能力不强,引导不利,服务不够,不能带领群众致富,群众想的盼的实现不了,急切的致富愿望变成失望,当干部再要求农民为集体做贡献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工作稍有差错,群众就会抓住不放,甚至激化干群矛盾。
二是政策水平不高,有私心杂念,与群众要求公开、公正、公道的迫切愿望不相适应。现在农民群众要求干部处事有章可循,办事公开透明。而有些干部对政策把握不全面,执行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有的怕”群众明白多了会找茬”,不是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政策,而是”截留”上级政策;有些干部仍和过去一样,办事不公开,藏着掖着,甚至搞假公开,应付检查,糊弄群众,由此引起群众不满。
三是依法行政的能力弱,与群众日
益增强的民主意识不适应。现在基层干部与农民的关系,已由过去的指挥者变成了指导者和服务者,不仅要带领群众致富,还必须依法行政。但有些基层干部不善于运用政策法律、示范引导等综合手段推动工作,仍然采取行政命令等传统方式,极易引起群众反感,甚至激化矛盾,换来农民强硬的回应,使一些问题解决起来愈加困难。这些不适应从根本上讲都是镇村干部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差所致。因此,下大力气提高干部素质是做好当前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关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几点思考
提高镇村干部队伍素质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长短结合,规范管理,不断强化镇村干部培训。
培训教育是提高镇村干部素质的有效方法,也是一项难度较大而又非抓不可的工作。镇村干部尤其是村干部长
期处于工作一线,平时忙于事物性工作而忽视和放松学习,在文化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普遍存在着自觉性不强的问题。在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上,过去采用较多的是短期办班、以会代训、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方法,这些办法对于提高干部的理论、政策、知识水平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因时间较短,比较零散,随意性大,往往是”雨过地皮湿”,收效不明显。今后应采取”长短结合、规范管理”的原则,对镇村干部进行综合素质的再教育。一是长期办学,要继续开办成人教育中专班,组织镇村干部、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培训。二是抓好短期培训。要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不定期的实用技术、法律法规和政治理论学习,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工作能力。培训中要突出”三个讲”。即领导干部带头讲、邀请专业教师和专家教授重点讲、组织有关科站室的专业技术人员巡回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使广大干部学知识、转观念、拓思路,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三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农村干部工作头绪多,工作难度大,如果不善于动手写,不动脑筋想,就很难驾驭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因此,要继续要求干部重视写作,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习惯,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注重培养后备干部,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免制度。
培养后备干部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今后要把培养教育后备干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建立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制度。各村每年都要确定1-3名后备干部,并安排班子成员为联系人进行帮带培养,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实际工作进行实践锻炼。此外,党委要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免制度》,本着”四化”的方针,坚持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培养选拔,努力形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做到在任免干部之前,党支
部深入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由党委进行全面考察后决定任免。凡现任干部辞职离任都要写出书面申请,报镇党委审批。离任前要进行审计,并按有关规定办好任免手续。以此使干部上任堂堂正正,离任明明白白。
(三)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
村干部选拔难是目前农村存在的共性问题。由于选人渠道狭窄,有些村选不出理想的村支书、村主任,只好”矬子里面拔将军”,临时凑合,致使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的村是”老实人把摊”,虽然兢兢业业,但观念落后,无胆识,没本事,影响了经济发展;有的是”愣人掌权”,这些人往往因自身素质不高,处事不公,在思想作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在处理与群众的关系上出偏差,最终引发干群矛
对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6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人们对各种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烈, 信息安全问题随之产生。作为高校大学生, 信息手段更是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 高校里各类信息案件的发生给学生教育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 加强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信息安全的涵义和内容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系统受到保护, 不会因为偶然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 信息系统能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 信息服务不中断, 实现业务的连续性。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 由此确保内部信息不受内部、外部、自然等因素的威胁, 从而保障财产和人身安全。
二、高校信息安全现状
(一) 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缺乏
高校大学生是使用网络和通讯手段较为频繁的一个群体, 但对信息安全的界定和措施认识模糊。多数学生认为信息安全就是网络病毒, 忽略了对个人网络信息资料的保护。大学生忽略信息安全习惯的养成, 在各类密码设置时用个人电话或生日设置, 在网上过度公开个人基本信息, 给黑客提供了破解的机会。
(二) 信息安全管理不够完善
一方面, 从管理制度上缺乏重视, 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安全防护机制, 即使有制度但执行不严, 造成旧的管理体制和方法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 从技术上缺乏支撑, 一些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技术, 不能安全地配制和管理网络, 不重视经费投入, 造成设备陈旧引发安全隐患。
(三) 信息安全教育缺乏创新
许多高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只停留在口头宣传或讲座, 学生听过之后只能引起暂时的重视, 并不能引导形成长期的意识和习惯。一些高校尝试将信息安全教育纳入教学, 但课程开设、教材充实和教学效果缺乏研讨与完善, 造成教学流于理论灌输, 达不到启发实践的目的。
(四) 犯罪分子手法不断翻新
当前, 我国一些地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 被骗金额巨大。此类犯罪在原有作案手法的基础上手段翻新, 作案者冒充电信局、公安局等单位工作人员, 使用任意显号软件、VOIP电话等技术, 对受害人进行恫吓威胁, 或以网购、亲属遭绑架等理由骗取受害人钱财。
三、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内容
(一) 信息安全法律教育
加强大学生对信息安全法律和学校相关管理规定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和认清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相关犯罪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培养他们的法律观念, 从而自觉规范思想和行为, 以免违犯或自身利益受到侵害。
(二)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
通过开设课程和案例教育, 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和黑客可能对其进行的攻击与破坏, 提高防范意识, 培养良好的日常操作习惯, 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加以识别和解决, 避免因认知匮乏或行为失范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三) 信息安全技能教育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教育方式,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防范技能, 如安全工具和软件的使用等, 以及一旦遭受侵害应及时采取的措施, 提高学生自身的应对能力, 抵御和防范信息安全事故发生。
四、加强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措施
(一)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机构, 加大对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投入, 选拔和聘用既有技术又懂管理的网络信息安全专职人员, 落实信息安全责任, 明确信息资源安全等级, 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硬件建设及日常维护升级。在学生中发展和建立一支专门的信息安全员队伍加以监控, 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从各方面完善信息安全防范体系, 为教育教学创造安全的网络环境。
(二) 加强信息安全的宣传与培训
通过安全知识讲座、研讨会、安全周活动等形式, 会同公安部门向大学生广泛普及信息安全知识, 以案例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大学生自觉抵制信息诈骗与犯罪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校园微博、微信的新媒体作用, 加强日常安全提示和安全常识的宣传, 在新生开学、毕业生就业等重要节点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信息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 将信息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
开设信息安全教育课程, 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的实际特点, 融入不同侧重和有针对性的授课内容, 如单设课程或将其纳入形势政策课等。加强信息安全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既掌握相关科学知识又了解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提高课堂授课水平和效果。
(四) 加强大学生信息安全防范实践
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从网络实验室建设到实践基地建设, 为大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实践机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安全教育活动, 如知识竞赛、征文、漫画创作比赛等活动形式, 寓教于乐地传授和宣传安全知识, 让大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和思考信息安全, 提升自身的信息安全道德修养、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洁.高校加强信息安全教育的思考与内容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 27 (7) :84-87.
[2]谢雪莲.网络化背景下的高校信息安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3 (1) :66-69.
[3]李俊.高校信息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95 (3) :29-32.
[4]赵洁.论高校学生的信息安全素质教育[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 2013, 29 (3) :1-3.
刘村镇对大学生村干部安全管理 篇7
关键词:大学教育管理,大学生,立足社会
1. 对于大学教育管理的认识
大学高校作为传播文化知识、培养青年人才的殿堂, 是人类文明得以继承与发扬的关键环节。大学教育管理广义上是指对高校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管理培养, 狭义上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精神、文化素质、专业知识培养, 以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并且立足于社会、适应社会的高层次精英人才。大学教育管理中, 教师作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引导者, 在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中占据重要的指导地位。
大学教育管理始终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神圣任务, 始终坚持对高校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建设上的培养;始终坚持对高校学生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道德建设上的培养;始终坚持对高校学生在文化知识、综合能力、专业技术的文化建设上的培养;始终坚持对高校学生在职业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的素质建设上的培养。
2. 大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及对于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意义
2.1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树立
大学将赋予大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实践去认真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将重新树立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大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 做到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树立, 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讲求客观、真实、物质, 承认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物质是按照自身发展规律运动和变化, 而人的活动应在遵从世界规律的同时具备创新探索精神, 另外必须怀揣对于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的信仰, 并随时做好为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献身的勇气及决心;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树立,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指大学生能够做到真正把人民的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全心全意为人民;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强调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 人民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 既包括物质方面, 同时包括精神方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 并有所担当的精神基础。
2.2 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智商、情商的培养
大学可谓是小社会, 大学教育管理不仅对学生的文化知识的智商方面进行培养, 还对学生社会交际的情商方面进行培养。由于大学生最终的归宿必定是社会, 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应充分考虑大学生在社会交际及应变能力等情商素质的培养。学生之间, 学生与老师之间, 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际对于大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从教学实际出发, 满足学生接受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对口连接, 增强学生对于将来立足于社会的灵活性及适应力, 给予学生间交际的空间, 并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 最终将其培养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2.3 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检验
大学教育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有机会释放自己的能力, 根据理论知识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创意、大胆、新奇甚至疯狂的猜想。大学教育管理应充分遵循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这一教育方针, 对于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及实用性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社会职业生涯发展的定位。大学教育管理从人才市场需求入手, 结合国外先进大学管理经验, 通过聘用专业机构人士对大学生就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进行专业培训, 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规划, 这也为将来大学生立足于社会, 懂得如何规划自己并找准自身定位、实现自身价值居于深远影响。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加强自身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合作思维的根本基础。
2.4 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理想与梦想的选择
大学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做出良性选择, 对于自己想做的梦想, 和自己应该做的理想。梦想是主观的强烈愿望, 不受外界多种因素的制约, 遵循自己的内心, 完全由自身决定而希望做的事情。理想则是理性的综合考量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后, 根据自身发展条件选择该做的。先做该做的, 待时机成熟, 自身具备一定能力后再做自己想做的。大学教育就这一点可以帮助学生用客观的视角、眼界看待整个世界, 大学教育管理赋予大学生认知能力并理性的进行选择, 从而选择良性的选择。而这一素质培养对于大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 在遇到难以抉择是知道什么应该坚持, 什么应该舍弃, 进而能集中解决很多困惑, 从而形成自己的原则, 开始学会拒绝。
结语
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意义不单单是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升官发财、改变命运, 大学教育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心智, 使其心灵变得成熟、眼界变得开阔、浅薄变得厚重、浮躁变得沉稳。大学教育管理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主动性、发掘自身的潜力、找到自身的价值、发现自身想要的。综合而言, 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意义实则是大学生自己所赋予的, 正如, 你所期待的也必将是你付出努力后所得到的。
参考文献
刘村镇对大学生村干部安全管理 篇8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课内、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 以校园为主要空间, 在校园内所呈现出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 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1]。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教育管理、生活方式等内容互相联系的。
二、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坚持国家利益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强大的激励和推动作用[2]。在体育教学中, 通过对学生灌输我国体育健儿在体育竞赛中为国争光的事迹来激励学生热爱祖国, 激发学生的荣誉感;通过各种练习来培养学生听从指挥的良好作风, 通过艰苦的磨练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体育教学中,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 敢于对旧的观念和方法提出质疑并寻找合理的、有效率的新途径。让学生在面对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针对高校的实际情况, 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对推进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对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 都具有重要的作用[3]。新时期的青年学生对各类体育赛事非常关注, 通过观看体育赛事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理性欣赏, 还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来弘扬运动员们不怕困难、奋斗拼搏的英勇事迹, 从而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鼓励他们学习他们不断进取、挑战自我的精神, 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改善学生心理素质的最佳途径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 是适应社会竞争的重要保证。校园体育文化能通过它特有的感染、同化、激励与心理调节等功能来改变学生的情感和情绪、行为规范与生活方式等。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自信心、培养顽强意志力和培养积极进取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育锻炼最大的特点, 它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而一个人的个性总是在他长期的行为活动中逐步形成和改变的, 所以, 积极的个体行为是发展个性的最佳方法之一[4]。体育活动是一种愉快的活动, 它能达到使人身体健康、心情舒畅的目的, 有利于塑造一个开朗、健康的心理, 能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老师会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异来采用不同的、跟个人水平匹配的教学方法。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中来降低难度、加强辅导, 使他们获得体验成功的乐趣, 培养他们的自信。此外, 可以合理、充分运用激励机制来对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表扬和鼓励,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此外, 体育运动还在磨练人的意志品质、培养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等方面提供了较好的机会。
四、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学生管理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体育课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 与其他学科相比, 其实践性比较明显。在体育教学和练习过程中,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来进行模仿和练习, 能达到熟练掌握技术动作, 克服困难培养耐心, 磨练意志锻炼能力的目的。另外, 同学们在增加对体育运动的同事, 也减少了对网络的依赖, 有利于培养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体育竞赛是以获得胜利为直接目的, 根据不同项目的规则而进行的个人的或集体的体力、智力、技术的较量。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可以给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 而且能培养学生敢于面对现实, 不回避矛盾, 奋力夺取胜利的良好心理素质, 从而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形势。
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这个舞台, 学习与社会相适应的各种知识、技能、规范和生活方式, 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促进自身的社会化。体育社团活动的广泛开展, 为学生的娱乐、健身、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 能引导学生参加健康向上、阳光快乐的体育活动, 能增加学生对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的抵制能力。
小型多样的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集体主义的素养。大型的课外体育活动, 可以培养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坚韧不拔等意志品质。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 以体育这种高尚健康的方式来充实人学生的余暇时间, 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5]。
五、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健康的身体是成功就业的先决条件。体育通过健身、健美、休闲、竞技、游戏等多元化的运动内容, 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教学, 从而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方面的协调发展, 帮助他们成为适应社会的合格劳动者。这正是其它学科难以替代的。
“终身体育”为劳动者适应工作岗位提供了动力。专家认为, 现代社会的人们比较重视智力的开发与投入, 却缺乏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忽略了健康运动和保养方法, 大面积出现肥胖、瘦弱等不良身体状况, 对一线的、技能型的岗位很难适应。终身体育能帮助人们很好的、很快的适应各类复杂环境, 也为大学生很好的适应社会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体育活动是主要在室外进行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寒冷、烈日等恶劣环境的影响, 另一方面还得承受各种身体训练所需要力量、速度、耐力等的考验, 还要去学会和处理在比赛、活动中因失败而造成的挫折。研究表明.在有氧代谢运动中由脑垂体腺分泌释放一种强大的吗啡类激素——内啡呔, 是最好的生理镇静剂。能使人对精神紧张和来自各方面有害刺激的忍受力大为加强。更能激发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与正视困难的勇气, 去冷静而理智地面对就业市场, 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理想就业岗位[6]。
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 大家, 通过运动、兴趣、交流由陌生到熟悉, 能够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 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另外, 体育运动中会有各类个人的和团体的比赛, 在比赛中队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也会得到提升, 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会很好得到体现。
总结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 校园体育文化也反映了社会的主流文化。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对学生有着磁铁般的吸引力, 让他们能充分享受参与其中的乐趣。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和谐, 集体协作精神更强、他们对待学习和工作有了更多的热情。而且通过体育竞赛形成了很好的竞争、进取意识, 对弘扬学生的团结友谊等精神, 产生一种无形却巨大的凝聚力, 有助于高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品位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江, 夏春风.简论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及建设对策. (绍兴, 312000) .
[2]李强.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山东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061) .
[3]陶战波.体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 (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浙江杭州, 310053) .
[4]梁志荣.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殊作用.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内江, 641112) .
[5]艾小平1.吴琳2.卢再玛3.体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析. (1南昌大学, 江西南昌550027;2江西信息技术学校, 江西南昌, 550027;3东华理工学院, 江西南昌, 550027) .
刘村镇对大学生村干部安全管理 篇9
近年来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也十分丰富, 但涉及生活区安全教育的研究还尚待补充。生活区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 以其为中心的安全教育十分必要。
( 一) 为何以生活区为依托进行安全教育?
大学生群体在社会转型的变革中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例如在心理安全, 社交安全等方面容易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安全隐患。尤其是随着我校学分制度、选课制度的深入推行, 传统的班级概念已然淡化, 通过行政班级进行安全教育收效甚微, 因此寝室安全教育机制建设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 二) 如何将全方位安全教育落细、落小、落实?
将生活区安全教育大致分为以下四板块, 逐步细致的从 “小”活动开始抓起, 进行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 进一步树立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1、心理安全。由于生活环境的转变, 大学生面临着无法适应大学生活, 包括学业压力, 情感迷茫, 经济拮据, 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 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下, 导致学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例如情绪不稳定, 自我压抑等情况。针对这种情况, 我院以生活区为发力点, 组织 “寝室门设计”、 “寝室生活照片展览”、 “寝室微电影”等以寝室为单位的课余活动。为让学生尽快适应环境变化, 通过寝室成员间互助互勉来建立成员间的默契, 进而消除学生心里压力。
2、社交安全。随着科技的进步, 微信、微博等各类社交平台软件的普及。大学生社交活动频度, 广度和内容的不断增加, 社会交往活动中不安全因素也随之上升, 从中学校门直接迈进大学校门, 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 自我保护意识较弱, 应对各种安全问题的经验不足, 因此为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3、生命安全。轻视生命的价值, 忽视生命的意义, 是现在大学生最终选择放弃生命的根本原因; 此外大学生在灾难降临的危急时刻, 缺少必要求生技能的现象也应当唤起我们的警醒。
4、网络安全。由于网络的隐蔽性, 内容混杂泥沙俱下, 虚拟世界里充满血腥, 暴力, 虚伪, 年轻单纯的大学生经不住三俗的网络游戏, 黄色网站, 网上交友诸如此类的诱惑, 有些人正是利用了网络的隐蔽性实施犯罪行为, 网络的超时空性也成为国内外一些反动势力渗透大学生思想领域的重要工具。生活区是大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重要场所。
( 三) 安全教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在安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也存在各种问题, 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1. 对缓解心理压力的活动参与度低。
2. 对于常识学习及查寝制度具有抵触情绪。
究其原因则是学生未从根本上重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为了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我院在推行过程中采取如下方法:
1. 强化生活区管理的安全意识。增加自管会成员值班制度, 加强宣传, 防骗、防盗、防火等安全知识, 对无人寝室门窗进行检查, 并承担提醒责任, 以学生自治的形式, 树立活区管理的安全意识。
2. 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区管理制度。首先, 制定明确的生活区管理条例, 以安全性和合理性作为首要前提, 支持学生意见, 以民主的方式并制定相应惩罚措施, 保证管理条例的顺利执行。
3. 加强生活区文化建设, 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良好的生活区文化具有凝聚、导向等重要作用。以寝室和生活区为着力点的文化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节假日组织茶话会等生活区活动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此外要针对宿舍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从而提高生活区安全教育的质量。
4. 做好辅导员进宿舍工作。确保辅导员联系方式人人有, 对于寝室或生活区的各种问题可以做到与辅导员及时沟通, 生活区设有辅导员信箱, 学生可以将自己对生活区的建议和不满通过匿名的方式与辅导与进行沟通。将安全教育联系个人落到实处。
( 四) 落实安全教育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今天的安全教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 “防火”, “防盗”, 安全教育更侧重于精神层面, 以及社会安全方面。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 良好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是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则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加强安全教育不仅丰富广大学生的安全知识, 也为学生提供生活经验防患于未然。
( 五) 高校安全教育推广的可行性
1. 管理方便。各高校生活区都以寝室为单位, 人数少, 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易于寝室长和辅导员的管理。
2. 借助于学生团体。各高校都设有学生会等学生团体, 通过学生团体进人事及知识支持, 可以保障安全教育的顺利推行, 并且丰富学生干部的管理经验。
3. 具有民主特色。安全教育的推广并非自上而下, 而是全体学生参与, 具有民主特点的安全教育,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4. 有学校及家长支持。近年来, 大学生这一群体中所发生的安全问题十分严重, 对于学校及家长来说保障学生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符合社会大环境趋势, 为安全教育推广提供可能。
摘要:随着社会安全形势的不断发生变化, 许多新的教育内容次第产生。以微观视野来看, 高校管理方式的改变, 大学生源结构的变化, 网络对个体生活方式的影响等, 迫使广大学生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心理, 社交, 生命等安全要加以关注。这些新变化要求教育的实施者必须与时俱进, 拓展安全教育的新内容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需要。本文以生活区安全教育为依托, 就如何将高校安全教育落细、落小、落实进行说明, 同时对安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对未来在大学生中如何有效推进安全教育的方法进行分析与探析。
【刘村镇对大学生村干部安全管理】推荐阅读:
贾村镇农村两委干部管理办法06-16
村镇干部个人的述职报告06-04
村镇银行财务管理制度08-27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办法06-25
行村镇安全生产检查情况报告07-19
棠村镇中心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汇报10-16
村镇食品安全年终工作总结10-22
大村镇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06-28
棠村镇中心学校安全工作会议记录07-08
南村镇创新社会管理成效显著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