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规划(精选12篇)
村镇规划 篇1
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在中国农村, 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促使社会经济活动和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地向集镇、建制镇 (以下称小城镇) 集中, 小城镇人口得以快速增长, 加速了小城镇发展建设的步伐。
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就, 除了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依托外, 还得益于良好的村镇规划设计。
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就, 代表了未来中国广大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也要清醒的看到村镇规划设计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规划技术界的高度重视。
1 村镇规划理论体系没有形成
目前, 我国广大乡村建设尚未摆脱自然演进的模式。在这恢复村镇规划和建设管理近二十年的建设实践中, 村镇规划技术理论发展远远落后于村镇建设发展的速度, 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系统的村镇规划理论与技术管理体系。目前, 应用的主要是村镇建设规划和乡镇域总体规划, 可是村镇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不同内容的规划指导是远远超出上述规划所涉及的内容的。因此, 在村镇规划实践中, 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所含的各种内容、技术标准都在村镇建设所必须的规划设计中运用, 技术管理比较混乱。
目前, 在理论上需解决的是:村镇规划是否应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如果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 它应具有哪些层次的规划?各层次规划重点是什么?主要解决哪些重大问题?主要技术内容是什么?何时和如何制定出台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它们与城市规划相关内容有哪些区别?某些相关行业标准能否在村镇规划上运用与如何运用?
2 村镇规划收费无依据
在村镇规划收费方面, 国家没有一个收费标准, 在很多情况下要参照城市规划收费标准, 这给组织编制规划单位的付费和规划设计单位的收费都造成一定困难。更为一些不重视规划的单位蓄意压低规划收费价格创造了条件, 这是非常不尊重规划技术人员创造性技术劳动的一种倾向, 长此发展下去, 对村镇规划技术队伍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也影响专业规划设计部门对村镇规划工作的重视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 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并抓紧研究、落实有关工作。
3 村镇规划技术规范、标准缺乏
村镇规划目前只有一个国家标准, 即《村镇规划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 该《标准》, 从制定的针对性和内容上看, 其技术规定是应用于村镇建设规划的。从规划实践上看, 小城镇总体规划也可应用此《标准》, 从目前实践情况看, 急需加快村镇规划各类标准与规范的编制工作。
4《村镇规划标准》尚应进行补充完善
根据多年从事村镇规划工作的实践, 该《标准》尚应进行补充完善。
4.1《标准》虽没明确规定建设规划期限。
标准要求在建设规划上明确表示各项建筑及用地布局和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绿化、竖向设计等内容, 这个内容要求几乎达到了城市规划中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但是规划期限都大大长于城市详细规划期限, 为10~20年。在这么长的期限内任何人也难以予见到如此详细的建设计划和规模。因此, 有理由对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产生疑问, 这样作出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 必然缺乏灵活性。
4.2《标准》适用于县城以外的建制镇。
以我们黑龙江省为例, 许多老的建制镇和农、林、场部人口都达到几万人, 城镇建设占地有的达到10平方公里左右, 但是其不是县政府驻地。如此规模的建制镇, 如果也是执行《标准》, 那么, 从《标准》的内容上看, 至少尚需补充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规定:
4.2.1 充实环卫规划方面的内容
目前在许多集镇特别是建制镇设有专门的环卫队伍对城镇进行环卫保洁工作, 而且这项工作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今后其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工作必将逐渐正式落实到政府工作计划中去。但是, 在实践中, 环卫工作尚存在如机构设置;人员和相关机械、工具不足;垃圾储运, 中转用地不明确;垃圾不分类, 难以回收利用, 浪费资源;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址不明等诸多问题。环境卫生条件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居住与生活环境水平。因此, 必须予以十分重视, 应将环卫规划纳入《标准》中去, 以利环卫工作正常开展, 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4.2.2 充实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
目前, 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广大乡镇, 由于城市中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向农村转移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使村镇建设环保问题十分突出, 而小城镇是村镇建设的重点, 其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十分紧迫的任务。如何避免或减小各种污染带来的长期危害, 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应列入《标准》中去, 加以强制性的执行, 方可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4.2.3 充实防灾规划方面的内容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震区范围广大, 涉及人口众多, 防范地震灾害及震后次生灾害问题, 应引起必要的重视。
由于我国广大乡村居民生活的燃料结构主要是以农作物桔杆、柴、草等为燃料, 相当数量地区农民的建筑为木质及草盖等易燃物质组成, 农村火灾问题突出。因此, 村镇防火规划问题应列入《标准》中去, 使小城镇建设过程中, 通过规划, 最大限度减小火灾的危险性和减少损失。
4.2.4 充实集中供热规划方面的内容
我国北方地区幅源辽阔, 人口众多, 虽然广大乡村, 由于经济原因, 近期很难能够实行集中供热, 但是经济发展较快, 人口较多的小城镇, 近期已建有相当多的多层公共建筑和多层住宅, 而且这种趋势代表了今后的建设方向。因此, 集中供热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 我们必须对此拿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那应是实行区域集中供热, 它所能带给我们的益处自不用细说。因此, 集中供热规划应列入《标准》中去。
4.2.5 充实有线电视规划内容
目前, 有线电视系统已进入广大乡镇, 为便于其合理地进行建设市局, 应在《标准》中充实有线电视规划容。
4.3 道路规划技术指标
目前在广大村镇、机动交通运输工具已是居民非常普遍拥有的, 大型和较大型的运输车辆所占的比例也逐渐提高。而这些较大型的车辆都有一个较大的较弯半径。《标准》中四级道路只有3.5m宽的路面部分, 没有红线宽度控制, 这样较大型车辆难以进入宅院内。由于目前农民多为个体经营, 如果车辆不能进入宅院内, 安全保管则成了大问题。因此, 有必要对此一级路的宽度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详细研究论证和加以调整。
我国的村镇建设工作,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 我们也要看到, 在迈入新世纪之前, 村镇建设和规划工作, 如果要走入一个更高的、更科学的层次, 就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对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方能指导我国的村镇建设工作在新世纪里取得更伟大的成绩。
摘要:对我国村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对《村镇规划标准》应补充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村镇规划,问题,标准,补充
村镇规划 篇2
村镇规划是为实现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村镇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订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村镇建设与管理的根据。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是乡级行政区域内村庄和集镇布点规划及相应的各项建设整体部署。村庄、集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乡级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布点,村庄和集镇的位置、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村庄和集镇的交通、供水、供电、邮电、商业、绿化等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的配置。
村庄、集镇建设规划是在村镇 总体规划指导下,具体安排村镇的各项建设。集镇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住宅、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用地规模,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近期建设工程以及重点地段建设的具体安排。村庄建设规划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照集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主要对住宅、供水、供电、道路、绿化、环境卫生以及生产配套设施作出具体安排。
谈新形势下的村镇规划 篇3
关键字村镇规划;村镇规划标准;发展经验
中图分类号 F32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22-0214-01
村镇规划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与艺术等多个方面,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是根据一定时期社会和村镇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目标,确定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地利用村镇土地,协调村镇空间功能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村镇规划是村镇管理和建设的基本依据,是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框架。因此村镇规划对村镇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村镇规划,使其确实能够对村镇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广大乡村建设尚未摆脱自然演进的模式。在三十多年的建设实践中,村镇规划技术理论发展远远落后于建设发展的速度,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的村镇规划理论与技术管理体系。目前,主要的应用是村镇建设规划和乡镇域总体规划,可是村镇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不同内容的规划指导是远远超出上述规划所涉及的内容的。
1村镇规划出现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村镇规划总体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不足,其主要问题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1村镇体系规划与居民点建设规划存在脱节现象
村镇规划包括两个阶段:一个是村镇体系规划,另一个是居民点建设规划。这两个阶段相互依存,相互关联,是村镇规划中不可缺少的两部分。目前村镇规划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居民点建设规划而忽视村镇体系规划的现象,这就导致了“以镇论镇,以村论村”现象的发生,割裂了镇域范围内各村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割裂了村庄与镇区之间的联系。造成各居民点建设规划存在着许多盲目性,无法在镇域范围内统一配置各种服务设施,重复建设严重,资金浪费。
1.2村镇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造成人均耕地减少
村镇人口规模的增加要求相应的用地规模也随之增加,建设规划普遍的方式是依托旧区向周围拓展用地,而我国的常规规划方法也仅以人口规模和人均用地指标来划定用地,这种做法无疑侵占了村镇周围的良田、吞食耕地,从而使人均耕地减少,这是村镇规模简单化增加的必然结果。
1.3村镇规划与村镇规划管理存在脱节现象
目前,村镇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实施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村镇规划普遍存在着短命性现象,往往是换一届领导就要换一轮规划,使原规划很难连续实施,再加上村镇规划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规划意识淡薄,执法水平不高,更加剧了村镇规划与管理的脱节现象,使村镇规划无法正确指导村镇建设,造成了村镇建设的混乱无序性。
2《村镇规划标准》应进行补充完善
1)为了使村镇规划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并及早研究制定出村镇规划设计收费的依据程序。应进行补充和完善《村镇规划标准》,调整道路规划技术指标。
2)现在,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各种机动交通运输工具在广大村镇已是非常普遍,大型和较大型的运输、交通车辆所占比例也逐渐上升。《村镇规划标准》中四级道路只有3.5米宽的路面部分,没有红线宽度控制,使大型车难以进出。由于目前村民们或为个体经营或为来料加工,这就制约了村民的经济发展,交通安全也成了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村级道路的宽度问题进行更深入地研究论证和加以调整。
3)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目前,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由于城市中有污染的企业向农村转移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村镇建设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其环保工作面临十分紧迫的任务。村镇如何避免或减少各种污染带来的长期危害,防止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应更多地列入《村镇规划标准》中去,加以强制性控制。
4)增加节能、节材、节水等方面的内容。因能源紧缺,因此,结合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特别是利用一些有效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使村镇规划尊重地方的同时更具特色,从而更科学地做好新农村规划和建筑单体设计,并使与之配套的单体设计方案作有效推广实施。应将建筑单体设计作为《村镇规划标准》中强制的内容。
5)补充电讯规划方面的内容。现在,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系统已进入广大村镇。为了避免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规划设计中要合理布局,因此在《村镇规划标准》中应充实电讯规划内容。
3发达国家村镇规划的经验借鉴
建设新农村是世界性问题,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过建设新农村的历史。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农村改革和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缩小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而且有效平衡了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如何借鉴国外村镇规划和设计的经验和吸取教训,对推进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目前来看,大都沿用对国外乡村建设做法的介绍、实施成效的描述及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借鉴这一主线,进行演绎描述或归纳总结,而对国外的村镇规划关注得较少。
通过大量案例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村镇规划具有4个特征:
1)村镇规划是对某一特定村的详尽研究为基础,规划规模不会太大,没有现成可套用的图底。
2)规划师必须熟悉小城镇和乡村居民点各个规划要素的尺度、布局和功能。
3)村镇规划与自然相协调,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也要尊重所有其他物种需要。
4)规划师试图通过规划设计恢复自然本身,还原环境原有的灵气。对国外村镇规划研究进行总结发现,国外村镇规划人员必须正确处理村镇扩张与保护优质耕地的关系,合理遴选有发展潜力的村镇区位;注重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村镇规划追求的重要目标;强调居民参与村镇规划和设计已成为发达国家村镇规划的基本模式。
4结束语
上述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村镇规划的科学性,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的落实,进而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造。因此,对村镇规划的这些问题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我国的村镇建设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村镇的建设和规划工作,如果要走入一个更高的、更科学的层次,就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才能指导我国的村镇建设工作取得更伟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叶齐茂.发达国家村镇规划:核心内容、设计要素、价值取向和特征[J].城乡建设,2005,1:22-24.
[2]石忆邵.国内外村镇体系研究述要[J].国际城市规划,2007,22(4):84-86.
[3]黄建清.浅谈村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J].小城镇建设,2005,05.
村镇规划漫谈 篇4
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就, 代表了未来中国广大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村镇规划设计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规划技术界的高度重视。
1 村镇规划理论体系没有形成
目前, 我国广大乡村建设尚未摆脱自然演进的模式。在这恢复村镇规划和建设管理近二十年的建设实践中, 村镇规划技术理论发展远远落后于村镇建设发展的速度, 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系统的村镇规划理论与技术管理体系。目前, 应用的主要是村镇建设规划和乡镇域总体规划, 可是村镇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不同内容的规划指导是远远超出上述规划所涉及的内容的。因此, 在村镇规划实践中, 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所含的各种内容、技术标准都在村镇建设所必须的规划设计中运用, 技术管理比较混乱。
目前, 在理论上需解决的是:村镇规划是否应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如果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 它应具有哪些层次的规划?各层次规划重点是什么?主要解决哪些重大问题?主要技术内容是什么?何时和如何制定出台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它们与城市规划相关内容有哪些区别?某些相关行业标准能否在村镇规划上运用与如何运用?
2 村镇规划收费无依据
在村镇规划收费方面, 国家没有一个收费标准, 在很多情况下要参照城市规划收费标准, 这给组织编制规划单位的付费和规划设计单位的收费都造成一定困难。更为一些不重视规划的单位蓄意压低规划收费价格创造了条件, 这是非常不尊重规划技术人员创造性技术劳动的一种倾向, 长此发展下去, 对村镇规划技术队伍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也影响专业规划设计部门对村镇规划工作的重视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 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并抓紧研究、落实有关工作。
3 村镇规划技术规范、标准缺乏
村镇规划目前只有一个国家标准, 即《村镇规划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 该《标准》, 从制定的针对性和内容上看, 其技术规定是应用于村镇建设规划的。从规划实践上看, 小城镇总体规划也可应用此《标准》, 从目前实践情况看, 急需加快村镇规划各类标准与规范的编制工作。
4《村镇规划标准》尚应进行补充完善
根据多年从事村镇规划工作的实践, 该《标准》尚应进行补充完善。
4.1《标准》虽没明确规定建设规划期限
标准要求在建设规划上明确表示各项建筑及用地布局和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绿化、竖向设计等内容, 这个内容要求几乎达到了城市规划中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但是规划期限都大大长于城市详细规划期限, 为10-20年。在这么长的期限内任何人也难以予见到如此详细的建设计划和规模。因此, 有理由对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产生疑问, 这样作出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 必然缺乏灵活性。
4.2《标准》适用于县城以外的建制镇
以我们黑龙江省为例, 许多老的建制镇和农、林、场部人口都达到几万人, 城镇建设占地有的达到10平方公里左右, 但是其不是县政府驻地。如此规模的建制镇, 如果也是执行《标准》, 那么, 从《标准》的内容上看, 至少尚需补充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规定:
4.2.1 充实环卫规划方面的内容
目前在许多集镇特别是建制镇设有专门的环卫队伍对城镇进行环卫保洁工作, 而且这项工作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今后其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工作必将逐渐正式落实到政府工作计划中去。但是, 在实践中, 环卫工作尚存在如机构设置;人员和相关机械、工具不足;垃圾储运, 中转用地不明确;垃圾不分类, 难以回收利用, 浪费资源;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址不明等诸多问题。环境卫生条件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居住与生活环境水平。因此, 必须予以十分重视, 应将环卫规划纳入《标准》中去, 以利环卫工作正常开展, 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4.2.2 充实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
目前, 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广大乡镇, 由于城市中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向农村转移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使村镇建设环保问题十分突出, 而小城镇是村镇建设的重点, 其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十分紧迫的任务。如何避免或减小各种污染带来的长期危害, 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应列入《标准》中去, 加以强制性的执行, 方可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4.2.3 充实防灾规划方面的内容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震区范围广大, 涉及人口众多, 防范地震灾害及震后次生灾害问题, 应引起必要的重视。
由于我国广大乡村居民生活的燃料结构主要是以农作物桔杆、柴、草等为燃料, 相当数量地区农民的建筑为木质及草盖等易燃物质组成, 农村火灾问题突出。因此, 村镇防火规划问题应列入《标准》中去, 使小城镇建设过程中, 通过规划, 最大限度减小火灾的危险性和减少损失。
4.2.4 充实集中供热规划方面的内容
我国北方地区幅源辽阔, 人口众多, 虽然广大乡村, 由于经济原因, 近期很难能够实行集中供热, 但是经济发展较快, 人口较多的小城镇, 近期已建有相当多的多层公共建筑和多层住宅, 而且这种趋势代表了今后的建设方向。因此, 集中供热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 我们必须对此拿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那应是实行区域集中供热, 它所能带给我们的益处自不用细说。因此, 集中供热规划应列入《标准》中去。
4.2.5 充实有线电视规划内容
目前, 有线电视系统已进入广大乡镇, 为便于其合理地进行建设市局, 应在《标准》中充实有线电视规划容。
4.3 道路规划技术指标
目前在广大村镇、机动交通运输工具已是居民非常普遍拥有的, 大型和较大型的运输车辆所占的比例也逐渐提高。而这些较大型的车辆都有一个较大的较弯半径。《标准》中四级道路只有3.5米宽的路面部分, 没有红线宽度控制, 这样较大型车辆难以进入宅院内。由于目前农民多为个体经营, 如果车辆不能进入宅院内, 安全保管则成了大问题。因此, 有必要对此一级路的宽度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详细研究论证和加以调整。
我国的村镇建设工作,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 我们也要看到, 在迈入新世纪之前, 村镇建设和规划工作, 如果要走入一个更高的、更科学的层次, 就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对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方能指导我国的村镇建设工作在新世纪里取得更伟大的成绩。
责任编辑:程鹏
摘要: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在中国农村, 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促使社会经济活动和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地向集镇、建制镇 (以下称小城镇) 集中, 小城镇人口得以快速增长。加速了小城镇发展建设的步伐。
村镇规划漫谈(本站推荐) 篇5
论文简述: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在中国农村,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活动和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地向集镇、建制镇(以下称小城镇)集中,小城镇人口得以快速增长。加速了小城镇发展建设的步伐。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就,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在中国农村,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活动和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地向集镇、建制镇(以下称小城镇)集中,小城镇人口得以快速增长。加速了小城镇发展建设的步伐。
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就,除了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依托外,尚得益于良好的村镇规划设计。
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就,代表了未来中国广大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村镇规划设计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规划技术界的高度重视。
一、村镇规划理论体系没有形成目前,我国广大乡村建设尚未摆脱自然演进的模式。在这恢复村镇规划和建设管理近二十年的建设实践中,村镇规划技术理论发展远远落后于村镇建设发展的速度,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系统的村镇规划理论与技术管理体系。目前,应用的主要是村镇建设规划和乡镇域总体规划,可是村镇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不同内容的规划指导是远远超出上述规划所涉及的内容的。因此,在村镇规划实践中,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所含的各种内容、技术标准都在村镇建设所必须的规划设计中运用,技术管理比较混乱。
目前,在理论上需解决的是:村镇规划是否应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如果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它应具有哪些层次的规划?各层次规划重点是什么?主要解决哪些重大问题?主要技术内容是什么?何时和如何制定出台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它们与城市规划相关内容有哪些区别?某些相关行业标准能否在村镇规划上运用与如何运用?
二、村镇规划收费无依据
在村镇规划收费方面,国家没有一个收费标准,在很多情况下要参照城市规划收费标准,这给组织编制规划单位的付费和规划设计单位的收费都造成一定困难。更为一些不重视规划的单位蓄意压低规划收费价格创造了条件,这是非常不尊重规划技术人员创造性技术劳动的一种倾向,长此发展下去,对村镇规划技术队伍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影响专业规划设计部门对村镇规划工作的重视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并抓紧研究、落实有关工作。
三、村镇规划技术规范、标准缺乏
村镇规划目前只有一个国家标准,即《村镇规划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从制定的针对性和内容上看,其技术规定是应用于村镇建设规划的。从规划实践上看,小城镇总体规划也可应用此《标准》,从目前实践情况看,急需加快村镇规划各类标准与规范的编制工作。
四、《村镇规划标准》尚应进行补充完善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村镇规划工作的实践,该《标准》尚应进行补充完善。
1.《标准》虽没明确规定建设规划期限。标准要求在建设规划上明确表示各项建筑及用地布局和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绿化、竖向设计等内容,这个内容要求几乎达到了城市规划中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但是规划期限都大大长于城市详细规划期限,为10-20年。在这么长的期限内任何人也难以予见到如此详细的建设计划和规模。因此,有理由对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产生疑问,这样作出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必然缺乏灵活性。
2.《标准》适用于县城以外的建制镇。以我们黑龙江省为例,许多老的建制镇和农、林、场部人口都达到几万人,城镇建设占地有的达到10平方公里左右,但是其不是县政府驻地。如此规模的建制镇,如果也是执行《标准》,那么,从《标准》的内容上看,至少尚需补充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规定:
(1)充实环卫规划方面的内容。
目前在许多集镇特别是建制镇设有专门的环卫队伍对城镇进行环卫保洁工作,而且这项工作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今后其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工作必将逐渐正式落实到政府工作计划中去。但是,在实践中,环卫工作尚存在如机构设置;人员和相关机械、工具不足;垃圾储运,中转用地不明确;垃圾不分类,难以回收利用,浪费资源;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址不明等诸多问题。环境卫生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居住与生活环境水平。因此,必须予以十分重视,应将环卫规划纳入《标准》中去,以利环卫工作正常开展,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2)充实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
目前,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广大乡镇,由于城市中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向农村转移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村镇建设环保问题十分突出,而小城镇是村镇建设的重点,其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十分紧迫的任务。如何避免或减小各种污染带来的长期危害,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应列入《标准》中去,加以强制性的执行,方可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充实防灾规划方面的内容。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震区范围广大,涉及人口众多,防范地震灾害及震后次生灾害问题,应引起必要的重视。
由于我国广大乡村居民生活的燃料结构主要是以农作物桔杆、柴、草等为燃料,相当数量地区农民的建筑为木质及草盖等易燃物质组成,农村火灾问题突出。因此,村镇防火规划问题应列入《标准》中去,使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通过规划,最大限度减小火灾的危险性和减少损失。
(4)充实集中供热规划方面的内容。
我国北方地区幅源辽阔,人口众多,虽然广大乡村,由于经济原因,近期很难能够实行集中供热,但是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的小城镇,近期已建有相当多的多层公共建筑和多层住宅,而且这种趋势代表了今后的建设方向。因此,集中供热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对此拿出合理的解决办法,那应是实行区域集中供热,它所能带给我们的益处自不用细说。因此,集中供热规划应列入《标准》中去。
(5)充实有线电视规划内容。
目前,有线电视系统已进入广大乡镇,为便于其合理地进行建设市局,应在《标准》中充实有线电视规划容。
3.道路规划技术指标
目前在广大村镇、机动交通运输工具已是居民非常普遍拥有的,大型和较大型的运输车辆所占的比例也逐渐提高。而这些较大型的车辆都有一个较大的较弯半径。《标准》中四级道路只有3.5米宽的路面部分,没有红线宽度控制,这样较大型车辆难以进入宅院内。由于目前农民多为个体经营,如果车辆不能进入宅院内,安全保管则成了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此一级路的宽度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详细研究论证和加以调整。
村镇规划 篇6
【关键词】历史文化村镇;理论指导;调查研究;技术路线
现阶段,我国历史遗产保护体系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多方面的历史遗产保护工作都不完善,像历史文化村镇这类历史遗迹的保护工作还面临着很多问题。笔者近期有幸参与到《两当县杨店乡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项目中并总结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要点和技术,编制了一套保护规划技术路线,以促进历史文化村镇的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笔者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并在下文中叙述了具体的构建方法。
一、调查和研究历史文化村镇的基础资源
(一)构建完善的基础资源调查指标体系
在对历史文化村镇的基础资源进行调查前,必须建立完善的调查指标体系。以基础资源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库调查为调查活动的两条主线,结合两者的信息综合评价历史文化村镇,并对其分类,然后编制保护规划。保护规划要包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现代适应性控制体系、及村镇的发展规划三部分。
(二)建立并完善基础资源保护数据库
构建基础资源保护数据库的目的在于形成集采集、分析、存储、传输、管理于一体的统一平台,这样能够对历史文化村镇所拥有的所有文化遗产信息进行合理的控制。
可将“空间数据一属性数据”作为基础资源保护数据库的分类方式,在实际操作时,要结合保护管理任务的实际需求进行具体采集的数据采集[1]。采集本地的基本信息、特征信息,构建数据资源的基础,进而合理的表述不同历史文化村镇的各项历史信息,如形成原因、文化背景,文化特色及保护现状,从而忠实的反应出地域差异造成的文化差异。
利用通用数据、选测数据的动态监测,可以指导基础数据资源在科学化、多元化、公开化等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监测,从而保护好历史数据信息。基础资源保护数据库要具备动态信息录入,数据库资源全开放,参与式支撑数据库建设等功能,同时采用一些数字化技术辅助研究工作,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将“动态全息式”的历史文化村镇数据监测体系展现出来。
二、综合评价历史文化村镇
我国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村镇,遍及我国各大省份,覆盖地域较广。对这些历史文化古镇的综合评价及分类工作是一项非常庞杂的工程,但也是对其实行有效保护的基础,因此,必须严谨的完成这项工作[2]。完成资源调查后,依据调查所得信息和数据综合评价不同的历史文化村镇进行。将综合评价的结果作为下一步对村镇进行分类的依据。正确的对村镇分类,确保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应该将分类和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保证历史文化村镇各项保护工作符合每个村镇的实际需求。
在综合评价体系中,要分别进行客观评价、主观评价,这样才能全面的评价历史文化村镇的所有信息。在进行综合评价时,要将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所得数据的加权平均分作为综合评价历史文化村镇的依据,并根据这个数据划分历史文化村镇的等级。等级不同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方法也不同,应根据历史文化村镇的等级进行分类保护,这样不仅可以使资源配置合理化,而且可以保证保护工作达到应有的效果和效率。
以杨店乡为例,笔者在深入现场仔细调研后总结得出:杨店乡古民居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和独特性,对研究甘肃省陇南地区建筑风格和建筑手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堪称研究陇南地区居民建筑的活化石之一。
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一)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由于多数历史文化村镇留存的历史文化遗产已经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因此,要保护好文化遗产依存的自然景观环境,使文化遗产保护更加完整,具体如山川、河流、植被等。
2、历史文化村镇中的历史街区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空间载体,应该得到相应的保护。要尽量保持这些古老街巷的外观、尺度、密度、装饰及各种传统的文化要素,以保持其原有的韵味。
3、对于历史文化村镇中的环境小品也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它们可以很好的体现村镇的文化底蕴。应该对一些反映乡土气息、少数民族风情的设施及工具予以保护,如水车、石碾、古桥、古树等。
以杨店乡为例,规划提出了 “一水两山、一街多点”的总体保护框架,并从保护范围、高度控制、建筑保护与更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保护规划要求。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如果说历史文化村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重要载体,那么历史文化村镇本身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无法估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们与物质文化遗产一同构成了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这是历史文化村镇馈赠给我们的独特文化宝藏。但是,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不受重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失传,或者面临失传的危险境地,因此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编制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规划中,并将其作为保护工作的重点,全面贯彻执行各项保护措施。
以杨店乡为例,我们的规划从节庆习俗、地方特产和革命事迹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规划保护措施。
四、构建历史文化村镇现代适应性控制体系
历史文化村镇的发展与保护始终是历史文化村镇规划中的难点和重点。要保持历史文化村镇的风貌,就需要原住居民在此生活,这样才能赋予村镇文化旺盛的生命力[3]。因此,要在保护好历史文化村镇的基础上,促进其发展,真正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解决百姓的民生问题。构建历史文化村镇现代适应性控制体系,可以很好的指导古镇的更新和改造,既不违背保护的原则,又让百姓实现小康的生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改建现有的保护技术和方法,也要在城市化的背景下保留历史文化村镇的原始风貌和历史文化遗产,这样才能使这些历史遗产得以保存和延续。在规划历史文化村镇的技术路线时,要坚持以保护为中心,协调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有所针对的控制规划工作和保护对象,严格规范历史文化村镇的一切建设行为,同时也要促进历史文化村镇的健康发展,实现发展和保护的平衡。
【参考文献】
[1]赵勇,张捷,卢松,刘泽华.历史文化村镇评价指标体系的再研究—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例[J].建筑学报,2013(03):19-25.
[2]许志坚,宋宝麒.民众参与城市空间改造之机制—以台北市推动“地区环境改造计划”与“社区规划师制度”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10):78-79.
村镇路网布局规划方法 篇7
村镇道路是我国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分布广、数量大, 对基层的交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村镇道路的发展, 不但对于广大的乡镇企业和农村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现阶段的村镇道路技术等级明显偏低, 目前, 以三级和四级公路为主, 许多地区的村镇道路甚至没有等级, 或在等级之外, 路网等级规划混乱。随着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交通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加, 交通条件亟待改善, 而现有的道路设施网络直接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村镇道路网络布局规划是村镇道路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村镇路网规划的核心内容, 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村镇规划的成果, 对我国现阶段大力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二、村镇路网布局的主要形式及其适用性
(一) 方格网式
方格网式路网适用于平原或微丘地区的路网规划 (见图1) 。其优点是布局整齐, 便于城镇布置和方向识别, 有利于机动灵活地组织交通。但角线方向交通的非直线系数较大, 为消除不利因素,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对角线, 加强在该方向上的节点连接。
(二) 环形放射式
环形放射式路网的优点是适用于平原或微丘地区的公路网规划, 有利于规划区域中心的对外联系 (见图2) 。但规划区域的中心之外的其它经济点之间的连接不便, 交通的非直线系数较大, 同时也容易对规划区域的中心造成较大的交通压力, 因而往往需要进行必要的环线设置。
(三) 自由式
自由式干道网以结合城市地形为主, 路线弯曲呈无规则的几何图形 (见图3) 。许多山区与丘陵地带起伏较大, 常沿山麓或河岸布置该类型路网。该类型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 节约道路工程费用, 但非直线系数也较大, 容易造成建筑用地分散。
(四) 混合式
混合式路网为上述三种干道网的混合, 恰当结合以上形式既可发挥他们的优点, 又可避免他们的缺点, 是一种最为合理的形式 (见图4、图5) 。
三、村镇路网布局方法
(一) 布局原则
村镇路网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尽量利用现有道路的线位, 以使建设成本最小化, 符合既有村镇节点的布局, 以及河湖水系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与限制。
2.村镇路网技术等级的配置以各种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的需求规模为准, 在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束下, 实现高低等级网络的有机搭配。
3.村镇路网布局实现全范围的重构与整合。
4.村镇路网布局的重心由节点向网络优化转移, 从技术指标提高和网络结构优化两方面完善村镇路网的结构。
5.改变原有连接方法, 有效连接现有干道公路网, 使干道公路网与村镇道路网的衔接更为顺畅和高效。
6. 村镇路网格局与周边街区相融合, 体现远期一体化的功能需求。
(二) 影响因素
对村镇路网的合理布局进行系统分析, 布局应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 村镇的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水平。
2. 自然条件与地貌特征。村镇路网的格局必然要服从于自然条件的约束, 符合自然环境的特点。
3. 村镇体系及其土地开发的空间特征。村镇路网的结构必然要与村镇体系相一致。
4. 与干线公路网的衔接。村镇路网整体是干线公路网的增补线和联络线, 其规划必须遵循干线公路网络的发展部署、空间布局与等级配置方案, 除了在空间层次要考虑与干线公路的接驳点和接驳模式外, 要在功能层面考虑与干线公路的合理分工与有机融合, 充分发挥村镇路网的职能。
(三) 道路网布局规划方法
单节点规划与网络规划是村镇路网布局规划的基本思路。通过对最为基础的节点进行基础规划, 进而根据整个区域内的各种规划目标与规划需求进行构筑, 通过网络连接从而完成整个网络的布局与规划。
单节点规划就是设计村镇路网中的节点。其基本原理是将节点划分为镇、村庄两个层次。镇节点包括了镇一级的中心以及重要的旅游、商业以及物流集散等重要点。村庄级节点指区域内的行政村及其它的相关网点。其对于村镇路网的布局、整体村镇道路网络具有较高的重要性。其社会经济指标相对容易取得, 因此采取定量的方法进行规划, 通过构筑指标体系, 建立决策模型, 对布局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乡道路网作为联接各镇与村庄级节点以及村庄级节点之间的道路的第二层次, 一般不建立数学模型, 而采取分析网络结构、遵守规划原则、实现规划目标、确定规划方案后进行直接连接。
道路网络规划阶段是在单节点规划的基础上, 在节点与网络之间添加一系列的在不同层次上的空间与中间连接点。对原有村镇路网进行增加、完善以及改扩建, 满足规划目标的要求。
村镇路网布局规划就是村镇道路的布局优化, 即在干线公路网的基础上, 按照运输集散点的分布情况拟定主要路线方向, 优化出连接各节点的村镇路网, 从而划分各条村镇路的功能和主次。村镇路网布局的方法一般采用直接连线法、节点重要度法、目标控制下的网络优化法等。
1. 直接连线法
直接连线法是由熟悉规划区域情况的规划者, 在分析确定规划区域内村镇路网结点的基础上, 以现有路网为基础, 以预测得到的路网发展总规模为条件, 考虑村镇路网规划在线路布局上应强化其通达性而勾画出路网布局的方案, 通过进一步完善路网布局, 最终形成公路网布局规划方案。
2. 节点重要度法
节点重要度法从对规划区域内节点分析出发, 通过节点重要度、路线重要度和路网重要度的计算, 完成由点到线、由线及网的布局过程。该方法首先是确定公路网的节点, 计算各节点的重要度。节点重要度是定量描述区域内各节点之间相对重要程度的指标;其次, 根据路线连接节点的重要度, 计算路线的重要度。再次, 根据重要度最大原则, 确定路网重要度最大树。该路网重要度最大树是规划路网的骨架, 是一树状结构的路网, 而不是网状路网, 它仅表示保证区域内各节点之间的连通。在确定路网重要度最大树的基础上, 以单位里程的路线重要度最大为优化目标, 并以预测的未来路网发展为约束条件, 加边展开, 逐次优化, 结合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各条路线的布局与走向, 使路网由树状向网状扩展完善。
3. 网络优化法
(1) 网络布局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充分利用已有网络;
(2) 村镇网络布局应满足区域交通出行的现实与潜在的需要为目的;
(3) 网络布局不但要保证路网的连通功能, 也要为村镇道路的发展留有余地;
(4) 网络优化设计的路网密度相对均衡、高效;
(5) 应充分考虑与外部交通连接的匹配。
(2) 网络布局优化设计
网络优化法是以某区域在指定的规划期应达到的村镇路网的规模作为控制条件, 进行网络整体设计的方法, 其目标是取得村镇路网的技术参数和空间结构最优化。该方法与直连线法有着本质区别, 主要在于:该方法是一种由定量指标控制的方法, 是一种整体设计的方法, 具有明确的设计方向, 是针对整个网络进行设计。
(3) 村镇路网合理发展规模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村镇路网应有确定的发展规模。不同阶段内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结点分布状况及交通发展各不相同, 但又有联系, 因此需根据不同阶段进行阶段规模预测。村镇路网的基本功能是连通功能, 一定发展阶段的发展规模可以从区域路网的连通性出发。网络布局优化设计可分为两个层次进行。
路网布局需根据布局基本原则进行网路局部优化设计初步方案, 通过对网络指标参数的优化, 如网络的迂回率及可达性等指标进行调整, 从而进行网络布局的整体优化设计。
四、总结
本文从村镇路网特点出发, 根据我国村镇路网发展的实际情况, 描述了路网在进行村镇路网规划时遵循的原则、基本原理以及方法。对我国现阶段大力进行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涛.公路网规划[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7.
[2]李旭宏.交通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2.
村镇防灾减灾规划研究 篇8
1 村镇灾害特征
灾情是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图1 所示。
致灾因子是灾情产生的充分条件, 承灾体是灾情发生的必要条件, 而孕灾环境是致灾因子孕育的温床, 是致灾因子作用于承灾体的背景条件[4,5,6]。与城市灾害相比, 村镇灾害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1) 村镇灾害的严重程度与当地的地形条件相关性较高。例如位于山区的村镇, 一旦发生地震灾害, 还有可能引发滑坡、崩塌等一系列的次生灾害, 破坏较城市更为严重。根据中国地震局于2013 年4 月25 日发布的四川芦山“4·20”7.0 级强烈地震烈度图, 灵关镇的地震影响烈度为Ⅷ度, 受灾严重, 共有2500 人受伤, 重伤86 人, 死亡26 人, 失踪10 人, 90% 房屋倒塌, 全镇缺水停电。新场村受4·20 地震影响, 统计倒房户204 户, 死亡应超过2 人。
(2) 村镇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村镇建筑抗灾能力很弱, 在复合灾害作用下, 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所示往往巨大。
(3) 村镇基础设施抗灾能力薄弱, 不能发挥应急救灾作用, 加剧了灾情的严重程度。我国农村大部分经济较城市比较落后, 相应的防灾科技、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整体水平落后, 抗御不了现在的复合型灾害。
2 村镇防灾减灾规划——以新场村为例
新场村受4·20 地震影响, 统计倒房户204 户。新场村恢复重建场址选择在原来的7、8、9 组 (三组共计182 户) , 因为纳入城镇统一规划, 统计重建户达300 户, 采取三种方案进行安置:集中重建预计250 户, 进灵关镇安置小区30 户, 原址重建20 户。其中进入集中安置点和灵关镇安置小区的农户全部享受城镇居民的灾后重建补助方案 (户均3.5 万元) 及过渡安置补助方案 (人均3000 元) 。
图 1 灾害系统构成
通过初步风险分析情况, 新场村恢复重建场址的主要影响灾种为地震、洪涝和火灾。考虑到洪水灾害属于城镇防洪建设范畴, 临近的315 国道规划预计应包括河道防洪防洪设施, 场址洪涝灾害重点是过境山水的防治。因此, 防灾规划和建设的援建重点放在这三种灾害防灾能力的提升方面, 以保障农房基本抗震能力和农户消防防灾能力为基础, 提升社区的应急保障和基本服务能力、排水除涝能力和综合应急减灾能力, 打造一个社区减灾的援建样板。
2.1 规划建设目标
针对恶劣山地环境村镇恢复重建, 通过全面灾后援建防灾规划, 采取确保抗震安全措施, 进行基本应急保障与服务能力建设, 开展社区应急减灾支持, 从而打造一个可有效救援和疏散, 具有一定的大灾自持能力的重建安置点。
2.2 规划建设理念和原则
基本理念:抗震安全为底线, 应急保障和服务能力为支撑, 应急减灾能力为助力, 社区综合防灾为示范。
(1) 因地制宜原则
依据新场村的自身特点、灾后各项条件的变化,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应防灾策略。
(2) 公益优先原则
坚持“平灾结合”的指导思想, 按照确保抗震安全底线、满足灾后应急保障与服务功能的需求, 对防灾全局起决定作用的公益事业 (包括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 优先考虑的原则。
(3) 安全底线原则
秉承“以人为本”原则, 通过村庄整体防灾空间布局的合理规划, 以确保农居房屋的抗灾能力为保障村民生命安全的基本出发点, 以重要防灾设施的基本功能安全为确保应急救灾的基本出发点, 为社区抗震减灾工作提供基本安全底线。
(4) 基本保障和服务原则
以村庄整体防灾安全布局为依据, 以基本安全能力建设为基础, 通过应急通道、给水、供电照明等防灾设施的配套建设, 为社区抗震减灾提供基本保障能力支撑, 以排水治涝设施和消防设施建设, 为社区防灾提供基本灾害防护能力支撑, 以综合避难、医疗卫生服务场所建设, 为社区防灾提供基本的灾后应急服务能力支撑, 通过应急培训、装备援建, 提供社区防灾的应急减灾能力支撑。
(5) 统筹规划原则
新场村灾后援建防灾规划以壹基金援建的社区防灾能力提升为重点, 并不是要替代该安置点的重建规划, 应注意该场址位于城镇规划区, 可按照作为重建规划的补充定位, 指导重建工作, 作为详细规划依据, 统筹规划和实施保障重建安置点的抗震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6) 综合防灾原则
以地震灾后重建为引导和切入点, 以平灾结合为基本出发点, 综合考虑新场村安置点的主要灾害类型, 统筹考虑地震、洪涝、火灾等灾害防御, 并把防灾设施的多灾种、平时和灾时的综合利用作为重点。
2.3 新场村地震灾后援建防灾规划建议
开展新场村地震灾后援建防灾规划设计, 为防灾规划落实到灵关镇恢复重建详细规划提供依据。规划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防灾空间布局及控制技术指标、应急交通防灾设计、应急保障基础设施防灾设计、避难疏散防灾设计、排水治涝措施、消防措施、农房抗震能力提升防灾规划、应急减灾能力建设对策、防灾标识等。
2.4 防灾建设建议
2.4.1 综合避难服务中心
(1) 应急避难场所设计方案
结合新场村灾后重建规划的空间布局结构体系, 进行应急避难场所方案设计, 主要包括责任区设计、防灾功能布局设计、应急保障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分区规划、住区疏散路线设计、防灾标识设计等。
(2) 活动中心防灾设计方案
村委会、村民活动中心作为灾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建议按照按8 度抗震设防。活动中心防灾功能的初步考虑见表1 所示。
2.4.2 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建议
(1) 应急供水设施建设方案
汲取日本应急供水设施建设经验, 规划建设储水设施 (储水槽、储水池) , 与常规供水管道, 通过自动控制阀门相连。当大灾发生时, 自动控制阀门可自动切断, 储水设施即可作为应急水源使用。
根据新场村灾后重建规划安置区人口规模, 依据灾后应急供水紧急救灾期间的人均需水量标准 (3~5升/人·日) , 建设应急储水设施。
必要时, 考虑示范作用, 研究灾区各类村庄的规模、救援难易、防灾设施配套等特征, 进行应急储水设施建设的标准化工作。
优点:制作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安装灵活;防灾功能适应性强。
可能的风险点:需要注意防锈、检漏等日常维护。
(2) 应急交通设施建设方案
建议结合新场村灾后重建规划, 合理规划设置村庄应急道路体系。针对村庄应急救灾和疏散通道两侧和村庄主要出入口的建筑物, 采取确保应急通道畅通的抗震能力提升措施:
1 建议提高1 度进行抗震设防;
2 影响通行安全非结构构件抗震增强;
优点:具有针对性强、操作简单、可实现性强、投资少而效果好等优点。
可能的风险点:别的农户会因差异化抗震设防或差异化补助标准引起矛盾。
(3) 应急供电照明设施建设方案
建议根据新场村灾后重建规划, 选择在应急避难场所、活动中心及其他重要村庄规划结点, 提供一定数量的太阳能景观灯或路灯。
优点:具有亮度高、安装简便、工作稳定可靠、不铺设电缆、不消耗常规能源、使用寿命长、灾时功能可靠等优点。
可能的风险点:太阳能寿命一般3 年, 以后的更新维护可能有风险。
2.4.3 防灾工程设施建设建议
(1) 排水除涝工程设施建设方案
根据新场村灾后重建规划, 在可参与建设的情况下, 一方面采取明渠方式拓宽并清理新场村主要山洪排水沟渠, 防止山洪对规划区产生影响;另一方面, 改善新场村内部主要排水设施, 避免新场村出现洪涝灾害。
(2) 消防设施建设方案
根据新场村灾后重建规划, 在规划密集的聚居点建设完善的消防设施;在砖木结构集中区、历史文化建筑、防灾关键节点等地方提供简易消防器材。同时注重利用道路、绿地、广场等开敞空间设置防灾隔离带, 防灾次生灾害蔓延。
2.4.5 农居房屋抗震能力提升建设建议
方案一:按照政府规划主导设计的三层砖混结构进行规划区房屋建设。待西南交通大学设计的房屋建筑结构详细方案出来之后, 参与房屋抗震关键结构部位审核, 并进行房屋抗震能力提升相关建筑材料补贴。
案例二:按照壹基金规划主导设计的轻钢结构进行规划区房屋建设。建议尽快与当地政府协商, 并制定相关实施方案。
上述两种建设方案所采取的不同建筑结构类型有关参数的初步了解情况, 见表2 所示。
2.4.5 社区应急减灾能力建设建议
对社区进行应急培训演练, 对社区医疗卫生提供应急支持, 开展壹基金灾后心理干预支持, 提供儿童福利综合支持。
3 结论
在总结村镇灾害特征的基础上, 从灾害系统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出发, 探讨了村镇防灾减灾规划的建设内容和基本思路, 提出了村镇防灾减灾的规划措施和对策, 以期为村镇建设系统的防灾减灾工作提出技术支撑。
图表来源
图1:来自参考文献[5]的原图;
表1、2:作者绘制。
参考文献
[1]王国新, 孟海燕.村镇灾害评价方法研究初探[J].东北地震研究, 25 (2) :35-40.
[2]国家减灾中心灾害信息部.汶川地震与唐山大地震的对比[J].中国减灾, 2008 (7) :46-47.
[3]崔鹏, 韦方强, 陈晓清, 等.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及其减灾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 23 (4) :317-323.
[4]张继永.基于孕灾环境的突发事件连锁反应模型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10.
[5]史培军.四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自然灾害学报, 2005, 14 (6) :1-7.
[6]燕群, 蒙吉军, 康玉芳.基于防灾规划的城市自然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估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1, 27 (6) :78-83.
[7]吴庆洲.中国古代防洪的成功范例——成都[J].南方建筑, 2008 (06) :09-15.
科学规划 促进村镇健康发展 篇9
村镇规划的编制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农村社区为核心,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城乡统筹的发展原则,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服务, 推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1 村镇规划与城乡统筹
城乡统筹就是城乡之间通过便捷的现代化交通、通信设施和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设施连接在一起, 使城乡居民在具备现代化和网络型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共享现代文明。对应城乡统筹发展观, 村镇规划应由侧重于镇区规划转变为镇区规划与镇域规划并举, 同时进一步完善镇区规划和镇域规划。镇区作为镇域的增长极, 根据镇域的发展条件合理确定其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而镇域又是镇区的发展腹地, 两者是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的。城乡统筹主要体现在镇域规划中,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交通统筹
镇域规划中要注重交通的网络化, 镇与村之间, 村村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镇域的交通网络通过镇与县城, 县城与城市之间的交通, 使镇区和镇域内的所有村庄都能与外界沟通, 加速农产品的外运和商品物资的流通, 从而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县城的公交线路可向外延伸, 开辟城乡线路, 加强城乡之间的交通联系。
1.2 基础设施统筹
由于行政管辖范围的划分, 基础设施重建、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今后在村镇规划编制中要坚持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原则, 统筹布局, 节约建设, 既满足使用要求, 又减少浪费。如供热站、供电站、污水处理厂等大型基础设施在镇域范围内共建共享。
1.3 公共服务设施统筹
相比城市来说, 农村的经济力量比较薄弱, 公共服务设施的分散建设使得资金的使用更为分散, 公共服务场所设备简陋, 服务水平低下, 不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设施的重复建设也造成很大的浪费。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可按照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配置, 县城的公共服务设施可扩大其服务范围, 为近城区的农村提供服务。
2 村镇规划要注重保护环境
小城镇建设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同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问题日益突出, 制约了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 村镇规划编制中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 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原则, 才能使城镇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村镇规划的编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对于规划区内的湿地、林地、自然保护区要明确划定保护范围, 不得进行建设; (2) 加强排水工程的规划和建设, 改变过去脏水乱泼, 雨水乱流的农村生活方式; (3) 建议乡镇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 改变农村庭院养殖的散乱生产方式, 将养殖区安排在距居民点300米外的下风向, 统一布置, 集中管理。 (5) 结合农村特点, 绿化以庭院种植为主, 结合道路绿化、公共绿化以及村镇周围的农田大环境绿化, 形成独具乡村特色的绿化体系。
3 村镇规划要加强村庄布局调整
村镇规划要以《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为指导, 对镇域内的村庄布局进行调整, 对于村庄规模小, 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较差, 偏远交通不便, 位于不利建设地带的村庄进行合并、迁移。许多村庄外围建设很好, 村中心由于建新不退旧, 一处旧宅跨多处规划宅基地等原因导致旧村庄部分杂乱、闲置现象严重, 此类村庄以整合为主。通过村庄的整合和布局调整, 可压缩村庄建设用地, 减少耕地的浪费, 又可以推动村镇的集约化建设。
4 村镇规划要坚持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
村镇规划的编制要充分研究当地的社会经济现状, 综合考虑近期建设的需要和远期发展的可能, 因此要坚持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在村镇规划的总体布局中, 要为村镇的远期发展留足空间, 近期建设项目的安排要服从村镇远期的总体布局。近期建设项目是村镇未来3-5年内要实施的, 有些项目如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大型基础设施如按远期设计规模建设在短期内会造成浪费, 可根据村镇的发展规模采取分期建设, 预留发展用地。
中国村镇规划建设与管理 篇10
在2005 年前后,由于多地撤乡并镇或设立城市新区,使得乡镇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但从用地规模统计来看,建设用地数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在增加。同时,村镇建设方面也发生着比较大的变化,包括人均住房面积的变化、卫生状况的变化、公共服务质量的变化等。浙江、江苏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村镇的发展同时也为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贡献了2.6 亿人口,2014 年的数据是2.47 亿。乡村人口数量的巨大变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那么,如何善待这些人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规划覆盖率情况来看,90% 的镇、73% 的乡、60% 的新镇村、27% 的自然村都有规划,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乡村规划的质量还存在较大问题,还有待提高。
1 村镇关系解读
镇的起源有着浓厚的军事色彩,到现在镇的作用和功能越来越倾向经济化、商业化。有史以来,镇就包含在“大农村”经济体系之中。研究农村不能够脱离小城镇。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一五”“二五”期间小城镇赖以发展的动力基础遭到了破坏,使得小城镇逐步走向衰落。到80 年代,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制度的出现,使得乡村工业化支持了小城镇的发展,其中以“苏南模式”最为著名。小城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当时小城镇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随着分配制体制的改革,以及改革开放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矛盾激化,小城镇逐渐走向衰落。近些年,国家重视乡村的发展,小城镇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起色。由此可见,农村发展则小城镇发展,农村衰落小城镇也可能会衰落。
从以上村镇关系分析得出两点结论:第一,小城镇是农村大生产体系中的节点,村与镇在经济发展、社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关系极为紧密,要推动乡村建设与发展必须注重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第二,小城镇是县、村之间重要的层级,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和自下而上的村庄自治管理之间重要的衔接点。镇、乡、村构成了中国城乡空间的基础网络。
2011 年,我国城市化率只有35.8%,城镇化率为51.27%,但户籍城镇化率也仅有35%。目前,乡和村户籍人口相加占全国人口的48.7%。乡村户籍人口与镇户籍人口总和占全国人口的近70%。
2 村镇的作用与价值
社会上普遍认为当前的城市没有闲暇的生活空间,村镇恰恰就承担了这样一个作用。第一,村镇是城市居民亲近自然和健康休闲的场所。第二,村镇是承载我国人口的重要空间,按新型城镇化的测算,到2030 年国家城镇化水平达到65%,甚至达到70% 时,仍然会有5~6 亿人生活在乡村。第三,村镇是维持社会稳定的“蓄水池”。第四,村镇是中华文化延续的重要空间载体。
村镇如此重要,目前我国的农村现状如何?全国39% 的村庄还没有实现集中供水,170 万人没有电用;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为37%,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只有9%。因此,农村脏乱差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在这些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另外,11% 的行政村通村公路没有实现硬化,大量的村内道路没有硬化。同时,房屋也达不到抗震要求,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大量的农村危房所产生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截至目前,全国危房还有2700 万户,按照前几年每年国家解决266 万户农村危房的平均数计算,还需要十年才能完成。
根据这些现实状况,首先对乡村地区的特征进行简单的梳理。在乡村地区,与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相关的现代化、多元化、差异化等特征也是同样存在的,但在乡村地区存在着独特的问题:有文化的新农民都去城市打工,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务农。留在农村的是孩子、妇女和老人,同时,各行各业的学者都热衷于乡村建设,包括画家、艺术家。
3 村镇规划管理与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
我从规划的内容、规划的管理及土地利用三个方面对目前乡村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一是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的方式方法,甚至规划的内容与新型城乡关系的构建和农村发展的具体要求不相适应。二是规划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与乡村治理的体系和建设管控的限制不相符合。三是土地的供给模式和利用格局不满足土地合理利用的总体目标和乡村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针对乡村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乡村地区改变现状。
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我总结了一句话: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释放了人的积极性,地的改革到目前尽管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相信地对经济的贡献完全释放以后,可以对我国未来三十年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1 规划编制内容
国内有很多省,比如江苏、广东等省份经过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从宏观、中观到微观构建起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规划管控体系,对乡村地区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在宏观层面,江苏省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两轮关于镇、村的规划布局。2005 年的第一轮规划还停留在撤乡并镇,以及让农民集中上楼的规划理念;第二轮于2014 年完成的规划,突出了五个一体化、美好城乡建设,并提出对乡村分类指导的一些具体要求。所谓分类指导,就是把村庄分解为重点村、特色村、一般村,对不同的村庄予以分类指导。珠三角地区强调了宏观发展战略和全域空间管制体系的构建,从编制城乡发展单元规划,跨新城区统筹发展,在乡村地区通过行政村建设、“三旧”改造等一系列措施使整个地域的村庄规划得到了全面的管控。在2014 年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中也突出强调了未来城镇数量向质量的转变。通过不懈努力,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规划理念上已经有所转变,但是仍然有一些省份强调以农民上楼为主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理念。
在中观层面,自下而上统筹村镇布局以规划管理需求决定编制的具体内容和编制体系。不同城市存在不同的情况,规划的层也不完全一致,侧重城市发展的地区的规划层级相对少一些,农村较多的地区其规划层级也相对较多。为了更好的统筹地区的整体发展,珠三角各市越来越倾向于实现控规,或者是分区规划的全覆盖,并有取消镇规划的趋势。同时在江苏和北京调研过程中也发现这样一些特征,在城市化地区,运用分区规划加控规的方式;在农村地区较多或者非城市化地区,又增加了镇村一级的规划布局,从而达到指导村庄规划的具体要求。
在微观层面,面向规划实施,强调特色化的、渐进式的规划方式。比如广州提出了多级相助的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由政府主导建设投资,且近期建设投资较大的村庄。在北京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明确了不同的规划方法,提出重点村规划的方法和成果要求,一般村编制规划的方法和要求,针对不同的村庄有不同的规划方法和要求,当然北京已经意识到针对前几年大量撤并的村庄进行反思,提出哪些村庄在当前的情况下不适合拆迁,要保留,我们对此也进行了研究。深圳基于社会治理的视角,创新村镇空间的规划编制手段,针对目前垂直结构的行政管理体系,创新的把区政府、街道和多个社区进行组合,变成一种三角协商的、大社区的发展平台,在这个发展平台上统一安排相关社会事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2 乡村规划管理
一是完善有关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广东省在这方面就走在前列。二是灵活开放和规划管理方式。比如珠三角的驻村规划师和成都的乡村规划师制度,这种规划制度的实施,对于解决乡村地区规划力量不强、规划管理薄弱等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未来我国在村庄规划管理方面可能会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三是构建农民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协调机制。四是建立地理信息技术平台。针对量大面广的农村地区,目前规划数据的获取环节非常薄弱,使得规划调研工作的更好开展存在较大困难,同时大量数据又散杂在各行各业,各个管理部门。所以如何建立乡村地区的信息系统技术平台,支持未来的规划管理,是目前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在这方面,珠三角地区及江苏省已经走在了前列。
3.3 土地综合利用创新
在江苏、浙江地区采取的“三集中”土地利用模式,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但有其特殊背景。当前我们强调乡愁,但不过多强调乡村迁建、农民上楼,这种模式值得重新反思。再比如成都、重庆的“地票”交易模式,有其优点,既释放了大量建设用地指标,又集合了城乡要素市场。但是可能在前几年较为理想,目前是否值得推广还有待研究。政策创新方面,比如珠三角的“三旧”改造,通过改造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政策上有所突破,简化了征地手续,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而且不能解决珠三角城乡建设中的利益协调问题。佛山南海金融高新区,通过几个社区及政府联合的开发建设,使得政府主导、连片开发、多方共赢的方式在该地区收到较好的效果。
4 村镇空间发展态势
第一个态势是城乡长期共存,农村适度集聚。前面我们讲城镇化率,不管是到65% 还是到75%,仍然有大量的人口生活在乡村地区,所以,城乡将长期共存。而且这种共存与我们十年前做的统计比较来看,胡焕庸线东部仍然是我国人口大量聚集的地区。所以,乡村也是这样的发展态势。同时,在这样的大的趋势背景下,小城镇的发展虽然起起落落,但是在未来,随着新的经济模式的发展,小城镇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第二个态势是东中西地区的城乡空间将以不同模式集聚,小城镇内部分化趋势加剧。农村的集聚与农业生产条件密切相关。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与农业生产力存在巨大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决定了村镇空间的差异。具体来讲,东部地区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和宜居乡村建设使得现阶段居住在城市的人口有可能返回到美丽的乡村地区,这也是乡村规划希望看到的局面。重点小城镇成长为小城市,乃至成为网络化的重要节点,类似我们今天看到的德国的乡村地区。在东北和西北部地区,由于大规模机械化的工作方式使重点村镇空间集聚。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是有其必要的条件的,土地必须平,适合农业机械的大规模使用。农业人口的大规模集聚在这些地区有可能会率先实现。而在东北地区和西南部地区,尤其是贵州等地山多地不平,不适合使用大规模农业机械,再加上生态比较脆弱,灾害频发。这样的地区乡村集聚不太可能形成较大的规模,所以这些地区更加适合比较小型化的布局方式。
第三个态势是村镇产业转型升级,新功能、新业态进入乡村地区。城市资本大量进入乡村地区,城镇乡村格局发生大的变化。同时,互联网的进入对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作用。
第四个态势是在规划管理中公共服务供给将成为基层村镇建设的重点。
基于这四个态势,我们提出了村镇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两大转变:在规划编制和管理中尊重村镇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的制定规划与管理策略;尊重村庄自治传统,规划与管理有限介入,加强协商,保障公共权益底线。包括要注意农村的造血能力,杜绝样板工程打造美好乡村。
5 政策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相关规划标准规范;明确不同部门和不同层级政府的规划管理事权;划定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对乡村地区采用不同的规划管理模式;以县为单元统筹构建乡村规划体系;以乡村自治为基础,创新规划编制与管理方式;以新技术手段支持村镇规划编制与管理。(本文根据作者在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的发言编辑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村镇规划 篇11
关键词:村镇规划建设;问题;对策
长久以来,我国一直处在重城市建设、轻乡村建设的状态,造成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例如,规划不科学、建设基础设施配置落后、生活设施配套不足、建筑材料陈旧、技术力量薄弱以及缺少法规标准等等。近年来,国家将焦点指向了农村,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在新政策下的指导下,针对农村规划建设需要及时的做出调整,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一、准确把握村镇规划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村镇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通过科学的引导和调控,才能保证村镇建设的健康发展。村镇规划建设的内容十分庞杂,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村镇规划建设就是指根据国家、市、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与规划,乡镇人民政府以村镇的历史、经济以及自然条件为基础,为实现村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标,合理确定村镇的性质、规模以及和发展方向,对城镇布局进行协调和为各项建设制定的综合部署及具体安排。而广义上的村镇规划建设是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将资源、人力、材料、物质、信息的最优分配和利用作为手段,运用规划学、策划学、市场经济学、现代行为科学、社会学、环境美学等理论方法,以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导向,建立一个包括人口、资源、科技、环境以及区域定位和分工协调在内的可持续发展安排。村镇规划建设是村镇发展的未来蓝图,能够保证村镇建设的时空连续性和整体性。加强村镇规划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且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并且在培养发展农村市场方面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对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农村规划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深化农村现代化水平,保证农村社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村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镇建设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职能弱化
近年来,许多农村的建设用地仍然布局分散无序,违规建设、乱占耕地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引发了大量的矛盾冲突。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就是村镇建设管理机构不全面,实施力度薄弱,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尽管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许多关于村镇建设的法律条例,但是针对基层机构的设置、人员的编制以及经费的来源都没有做出具体的明示。当前许多村镇建设管理机构无法兼顾较边远的村镇,建设管理力度薄弱。
(二)村镇规划建设与村镇环境保护脱节
很多的规划建设活动在开展的时候,未充分的分析环境的干扰要素,尤其是在厂房的规划活动开展的时候,未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同时理念较差,装置不足,此时就导致了非常恶劣的污染现象。
(三)建设资金严重匮乏
镇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除“村村通”公路、农村饮水安全有专项资金补助外,其余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专项资金。由于乡镇财政实力不强,财政资金的投入捉襟见肘,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实力弱,村民自身还不富裕,因此,村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自发投入的机制尚未形成。由于市场化水平偏低,也难以利用市场经济方式筹集建设资金。
(四)编制的规划质量相对较差
在进行乡镇总体规划和村镇体系时,空间上缺乏整体观点,大部分都是就村镇论村镇;时间上没能把控好规划的连续性,缺少规划应有的弹性;规划图纸和文本过于简单,没能达到国家要求;规划设计缺少特色;缺少城镇体系规划和村镇规划指导,而且存在衔接不协调等问题。
三、加快村镇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一)建立一套完整的村镇规划理论体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发展,不比一个人的发展那么简单,它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需要一套完整合理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村镇的规划建设同样关系着整个村镇未来的发展,关系着村镇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同样需要一套完整的规划理论来指导。
(二)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与新村建设的关系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生产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杜绝将新农村建设简单的理解为新村建设,必须联系所在村镇的实际情况,将其优势、特色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进行建设,全面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将每个新村、每个小区看做村镇建设的基本单元,每个单元都是一个城镇的缩影,并且都是从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城镇规划建设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城镇的产业依托和环境对其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各地在城镇规划建设是需要重视地方特色和地方资源规划,将城镇本身特有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多功能、多样式发展模式。切实加强城镇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城镇规划建设。应大力扶持区位重要、经济基础较好的重点镇建设。地处相对偏远,现已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基础,对周边村庄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的乡镇在规划建设上应充分放权,给予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其快速发展。
(四)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高村镇建设的热情
加强村镇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保障村镇建设和村镇居民生活的前提,政府应该以加大对这方面的财政投入。加强村镇规划公共基础建设需要将相关部门分散的资金进行集中整合,并且通过多种途径解决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建立新农村示范典型,并对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带动其他地区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积极性,以持之以恒的带动新农村建设。各级领导应该明白,建设新农村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结合各个农村的实际情况,确立思路和目标,进而开展新农村建设,同时还需要统筹规划,逐步实施,只有时刻将新农村建设放在首位,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村镇规划建设。
参考文献:
[1]颜毅.浅析村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3,(23):50-51.
当前村镇规划管理普遍难题探索 篇12
关键词:新村建设,村镇规划,难题,探索
1 引言
雪峰镇位于明溪县境中部, 常住人口1. 8 万人, 辖区面积15. 86 平方公里, 旧镇区面积达到10. 92 平方公里。旧镇区的形成主要是时代发展和城市进度的产物, 以前大多数村镇的建设没有经过正规的规划和设计, 且受小经济的制约, 村镇基本呈现零乱、分散、一户一宅的面貌。作为一名基层村镇建设管理的干部, 笔者自觉身体力行实践新村改造及建设, 通过新村建设, 发现了一些问题, 引发了一些思考。
2 实施新村建设前情况分析
( 1) 规划编制的基础资料缺乏。由于镇村建站随着镇政府办公地点的迁移, 许多关于镇规划编制的资料在搬迁中遗失, 站内只拥有一幅小平板测绘原始地形图, 由于镇政府资金方面的原因, 镇村建站长期未对已测片区进行规划设计。
( 2) 村集体意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村集体组织意识中, 普遍认为新村建设是政府需要履行的职责, 与村集体无关, 存在严重的“坐、等、靠”思想, 不能积极投身新村建设当中来。同时村集体没有把新村建设摆在长远的战略位置上, 广大农民对新村建设持怀疑态度, 对政府缺乏信任。
( 3) 城区规模小, 功能不完善。我镇是著名的侨乡, 出国及外出务工人口占常住人口一半以上, 镇区规模小, 布局比较凌乱, 经济产业发展差, 城市化进程缓慢, 造成公共基础配套设施相对滞后, 供水、供电、供气、卫生、绿化等基础设施较差, 村民生活质量不高, 其效益难发挥。
( 4) 村镇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环境“脏、乱、差”现象还明显存在。由于镇政府历史欠账多, 设施不配套, 且投入少, 机制不活, 严重制约了村镇建设, 村镇面貌未得到根本改变, 垃圾点无害化处理大多处于初始阶段, 环境面貌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3 具体实施好新村建设一期项目
( 1) 做好拆旧建新前的调查走访工作。2013 年12 月, 我镇应雪峰镇城西村广大村民建房的迫切要求, 笔者作为镇村建站工作人员随同镇挂村工作队员走访规划片区所涉及到的拆迁住户, 逐一入户调查, 听取他们对规划布局和房屋式样选取的意见, 进行拆除旧屋的测量和数据记录。镇政府牵头召集村民代表, 镇分管领导、挂村工作队员和我一同参加了村民代表大会。在会上确定拆迁户数, 依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条件和先行实践的某小区建设确定补偿标准, 按原有房屋产权面积进行置换, 采用多退少补的原则进行补差。听取广大村民的意见, 对将要实行的规划布局进行诠释。
( 2) 做好拟建地地形地貌的测绘工作。由于规划拟建区处于我镇郊区, 地形图是九十年代初所测, 现今地形已发生很大变化, 不能作为规划依据。在重新测绘过程中, 笔者指引县测绘队界定测量范围, 与测绘队同志共同架仪器、拿杠定点, 在记录簿上标记已测坐标。
( 3) 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新村建设是否合理、有序地健康发展, 规划是关键, 规划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水平, 抓住规划这个龙头, 做好科学规划、统筹部署、协调发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我们以编制的“两高”和选址的“三避”为原则。“两高”即规划编制的起点高和标准高, “三避”即一避低洼地带建村, 防止洪水灾害;二避在山势过高和不稳定地带建村, 防止山洪暴发和山体滑坡等隐患;三避在土质松、深水田、地形复杂等地选址建村, 宅基地没有足够承载力, 将增加工程造价。
( 4)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十分突出, 也是现阶段村镇规划管理的普遍问题。例如虽然指定了户型, 把整套施工图放在村部以便建房户能够随时复印参考, 解决了设计和施工图纸问题, 但农户住宅都在300 平方米以下, 法律未强制公开招标或邀标, 这样就无法保证参建工程队的资质和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 更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现实也印证了这点, 农户建房普遍采取“亲帮亲, 邻帮邻”的方式, 聘请没有资质的工程队和没有经过培训的施工人员, 不遵守施工规范, 不按科学施工。为了保证住宅质量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笔者深入城西村, 参与新村建设的跟踪服务, 积极主动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例如在巡查中, 发现施工队砂浆配合比不对, 强度等级偏低。还有的施工队在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转角、丁字交叉处联接筋的绑扎不按设计要求增设拉结筋, 影响抵抗整体变形的能力。对此类行为, 笔者及时责令他们整改, 较好地完成巡查、指导等工作。
4 新村建设中收获的经验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和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 如何实施好新村建设项目: 一是乡镇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 把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作为推进城、镇、村一体化进程, 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摆在重要位置; 二是紧紧抓住规划这个龙头, 做到科学规划, 统筹部署, 协调发展。规划编制突出超前性、科学性, 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积极与地方设计院合作, 结合当地民风民俗、地理环境、周围的生态环境等因素, 按照适当超前的原则加以编制; 三是规划编制要注重调查研究, 走群众路线。从规划的基础资料收集至规划方案完成的各个阶段, 发动村民积极参与, 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规划方案公示等多种方式, 了解村民意愿, 取得群众对规划的支持, 力争让规划更符合当地生产、生活需要。
5 新村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 1) 新村建设存在的难题。难题一, 农村税费减免和乡镇机构新一轮的改革, 使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机构失去了资金保障和应有的权限, 导致了各级政府扶持村镇建设的政策措施协调性不够, 推动村镇协调发展的合力大大减小。难题二, 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严重滞后, 资金短缺。国家支持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太少, 大多数村镇集体经济实力有限, 致使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 发展滞后。难题三, 农户建房普遍采取“亲帮亲, 邻帮邻”方式, 聘请没有资质的工程队和没有经过培训的施工人员, 无设计、无报建、无质量监督工程较多。
( 2) 新村建设解决问题的措施。一是加大资金投入, 努力提高村镇规划建设从业人员的素质。着力打造复合型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管理队伍和专业技艺高超的施工队伍,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 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允许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土地使用权作为联营条件, 与单位或个人合股兴办供电、供水、卫生设施、文化娱乐场所、百货商店等基础设施, 其收益按股分红; 三是指导农民增强工程观念, 不要擅自招用不合格的施工队伍与人员。规范参建单位各方主体行为, 做到从开工放线, 到竣工验收, 落实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建设单位的责任, 按强制性条文实施全过程服务, 确保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认真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制, 形成责权利相互制约的体系。进一步明确村镇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进行监管的职能部门, 改进监管体制和管理方式, 实施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领导责任制, 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行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6 结束语
新村建设是乡镇村镇规划管理重难点工作, 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好坏, 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繁荣, 关系到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只有搞好村镇建设管理工作, 村镇建设才能持久发展, 农民才能安居乐业, 特色农村建设才能逐步实施。
参考文献
[1]汪忠满, 黄天其.论提高新农村规划水平的三大途径[J].规划师, 2007 (08) .
[2]刘彦随著.中国新农村建设地理论[M].科学出版社, 2011.
【村镇规划】推荐阅读:
加强村镇规划06-20
村镇规划建设11-16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06-19
村镇规划工作汇报07-25
村镇环境规划设计08-19
村镇规划基础调查资料09-26
全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要点07-07
县规划局村镇管理股2017工作总结06-13
村镇银行05-11
村镇金融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