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申请书

2024-10-15

棚户区改造申请书(精选8篇)

棚户区改造申请书 篇1

棚户区改造项目申请书

天水市麦积区建设局:

拟改造项目位于天水市麦积区桥南副食品综合市场,宗地四址“东至凤凰路、南至盛鑫贸易公司、西至麦积区工商分局、北至102号道路”,该宗地占地面积约10亩(项目暂命名为广丰〃凤凰公馆),该片区房屋建于1994年,主要以砖混结构为主,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多房屋年久失修,线路老化等,随时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鉴于以上情况,依据《关于印发天发改投函字(2011)11号批文、天政办发(2012)184号文件》中关于项目熟化报批程序的要求,特此申请该项目列入天水市棚户区改造行列,恳请批准为盼。

请单位:甘肃广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天水分公司

014年7月14日

棚户区改造申请书 篇2

1. 1 太原市棚户区改造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 存量土地改造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存量土地包括现状棚户区用地、现状污染企业搬迁收储用地、城中村改造用地和现状土地利用效率较低需进行改造的用地等, 其中棚户区改造已经成为全国的重点工作之一, 国务院于2013 年和2014 年两次下文要求全国各地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

为了对太原市棚户区改造统筹进行考虑, 太原市分别于2013 年和2015 年编制《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总体规划》, 希望通过编制棚户区改造总体规划对棚户区改造的宏观工作和微观工作进行指导。

1. 2 太原市棚户区改造存在问题

1) 缺乏统筹规划。

太原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启动伊始, 由于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 基本属于需要改造哪片就改造哪片, 哪片容易改造就改造哪片。经过数年的棚户区改造, 剩余的棚户区基本属于改造难度较大的片区, 一部分棚户区由于周边建设基本完成导致该地块进行改造时会对周边造成较大的影响而无法改造; 一部分棚户区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规划为城市的绿地、中小学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 由于没有利润导致这些棚户区没有开发商愿意改造。

2) 棚户区改造基础数据缺乏, 年度实施计划操作性不强。

太原市棚户区改造缺乏基础数据, 包括太原市建设用地范围内棚户区总数量和总户数、各片棚户区的房屋建设年代和建筑质量、各片棚户区的户数人数及人口年龄构成、各片棚户区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规划控制情况、各片棚户区住户的改造意愿与诉求等数据。由于缺乏棚户区改造的基础数据, 管理部门不能直接了解全市棚户区住户的改造意愿, 而棚户区的住户也不能直接了解全市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方针和改造计划, 同时也不能直接了解目前所在地块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情况, 上述问题都是基于缺乏棚户区改造的数据库。

3) 现状存在问题总结。

结合对太原市棚户区改造的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得知, 前阶段太原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正是由于缺乏基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造成棚户区改造工作机制不健全, 同时没有建立公众参与的平台, 使得公众没有深入的参与到棚户区改造工作中, 造成居民的实际改造意愿不能在规划中落实。

2 太原市2015 年棚户区改造数据库建立方法及其作用

2. 1 现状调研阶段数据库

在2015 棚户区专项规划中, 总结之前的规划经验, 将太原市棚户区数据库的建立作为本次棚户区改造规划编制的重要版块。本次规划集合多个部门对棚改项目进行摸底调研, 太原市房地局、太原市国土局、太原市规划局、各区级房地局及相关部门进行数据的提供, 设计院对数据进行整理后分类统计。

现状数据统计首先由太原市各城区进行收集, 各城区按照太原市棚改办的要求对准备列入棚户区改造的项目进行摸底调查如表1 所示 ( 以太原市其中一个城区的局部为例) , 表1 将汇总至太原市规划局, 太原市规划局将各个城区的表格汇总后得到表2, 通过表2 就掌握了太原市近期需要进行棚户区改造的基本概况。

结合表1 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将与各自负责的棚户区居民进行座谈, 需要了解居民的回迁安置需求 ( 安置户型面积、需要原址回迁或者异地安置还是货币补偿、公共配套设施的需求等) 。街道办事处将每片棚户区改造的调研情况汇总至区政府, 区政府将该意见进行总结后汇总至太原市规划局, 为下一步编制《太原市棚户区改造总体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 2 规划阶段数据库

太原市规划局与太原市房地局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编制《太原市棚户区改造总体规划》, 在获得基础数据后太原市规划局委托规划院进行编制总体规划。规划院对基础数据进行控规核实如表3 所示 ( 以太原市其中一个城区的局部为例) , 可以得到每片棚户区改造用地的详细情况。该数据库可以得知每片棚户区在城市控规中是否满足安置的需求, 若不满足还需要进行异地安置的户数, 这样的一些数据给政府进行保障房建设决策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规划院对表3 进行数据统计后得知各个城区需要进行异地安置的总量, 规划院会同各城区政府、太原市房地局、太原市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初步划定异地安置用地如表4 所示, 基本保证棚户区改造后所有居民均得到安置。

2. 3 棚户区改造“效益”分析

棚户区改造是一项惠民工程, 同样也使城市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也给城市带来了其他一些效益, 释放了城市的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市政基础设施用地和教育用地等如表5 所示。

2. 4 经验总结

太原市2015 年棚户区改造编制工作建立在详细的数据库基础上, 在现状调研阶段、规划编制阶段、规划效益阶段均通过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 总结出每片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特性, 结合这些特性进行规划编制, 为下一步的年度实施计划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3 结语

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 在规划编制、管理和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和运行的各个方面, 为了使城市能够进行有序的发展, 就需要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决断, 这就需要科学数据的支撑, 而大数据及其分析正好能够解决城市规划所需的数据支撑。笔者希望通过介绍太原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应用数据分析进行科学规划编制的方法能够应用于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 在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及其相关规划的编制过程中都能进行数据分析保证规划的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陆伟芳.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思考[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 2003 (3) :53-55.

[2]石晓东.大数据时代的城乡规划与智慧城市[J].城市规划, 2014 (3) :50-54.

棚户区改造档案刍议 篇3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档案记录

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做好相当的档案记录工作,对于提升社会和谐以及传承文明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文主要针对棚户区改造档案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一、棚户区改造档案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棚户区改造工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档案,实际上就是指棚户区改造期间,相关的档案部门能够在开始改造工作开始之前、建设过程中、工程竣工后等几个环节中,进行详细的信息记录,并且整理成档案。这些档案之中,不仅有改造之前的相关照片、音像,还有整个改造工程的立项审批、招投标、设计、拆迁回迁、拆迁补偿、施工、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工程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详细文字、图表、音像、电子文档等信息。但是就我国目前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来看,却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档案工作进行的现象:

1.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中,直接管理的领导小组实际上属于一个宏观性管理部门,其本身并不存在实体,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只是对于改造工程进行监督、协调、审查、统计等。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无法针对整个棚户区来建立档案工作。

2.棚户区的改造工程已经开始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相当一部分棚户区都是由于开发商的开发需求而推动的。而城市的档案管理部分,就没有针对这类商业性质的改造工作加以记录。这直接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一个统一化的管理单位,也就无法充分的体现出政府这其中的整体工程规划。

3.棚户区改造工程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民心工程,国家、省、市领导给予高度重视,领导关心、视察等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很多。这些音像档案均分散形成,新闻部门形成的,由新闻部门保管,棚改办形成的,由棚改办保管;开发商形成的,由开发商保管,而上述部门保管的音像档案,不仅仅是这些内容的档案,特别是新闻部门,他们所形成的音像档案非常多,内容杂,不可能把棚户区改造工程的音像作为一个专题档案保管起来,极易造成管理混乱,甚至还有不存档的可能,不能突出完整的音像效果。

4.体现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的阜新市棚户区改造工程结束后,整个工程(包括改造前、建设中、竣工后)形成完整的档案没有一个最终的保管单位。

二、棚户区改造档案的建立

1、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动迁、安置和建设单位是履行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档案管理法律义务的主体。有关单位应指定分管负责人,统一领导档案工作。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档案的集中管理。公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归档范围将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不同载体的文件资料收集、整理并及时移交。健全规章制度,建立责任体系,形成约束机制。将档案工作纳入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之中,做到“三个同时”,即:下达项目计划时同时提出档案工作要求,检查项目工作时同时检查档案资料,验收项目时同时验收档案工作。加强必要的投入,配备工作需要的装具、保管和办公设备,满足基本的工作条件。另外,鉴于棚户区档案的特殊性,工作人员还应事先进行摸底调查,随时跟踪指导,上门服务,特别是关于动迁户的房照原件,因为涉及政府补偿金,更要慎而重之。

2、规范收集的档案内容

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档案分为文书档案、项目档案、动迁户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会计档案六大类。其归档范围按照《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档案归档范围》执行,档案的整理工作应按有关业务标准规范进行,文书档案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规定执行,项目档案按照《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的规定执行,迁户档案按照货币安置、产权调换、比照合法房、违建房等类别,以户为单位进行收集整理,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的整理,按国家相关法规或地方出台的暂行条例进行,会计档案的整理,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一般来说,棚户区改造住户拆迁档案包括下列内容:棚户区改造项目入户调查表、棚户区改造项目征求意见表、棚户区改造项目协商记录表、评估结果报告、土地、房屋权属证明材料、解决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住房保障和优抚、低保、社保等社会保障的相关材料、补偿安置协议、行政裁决、强制拆迁资料、其他资料。其中,动迁户档案尤为重要,房屋拆迁协议书、验收单,煤、水、电、暖气、房费收据,土地使用证、产权证等要件,是棚户区改造檔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相关平房档案的销毁

棚户区改造完成后,相关的平房档案已退出历史舞台,丧失了原有的作用,所以,对它们进行销毁,对于节约库房空间、降低保管成本,都是必要的。

第一步,对照甄别。在甄别平房档案的名单时,是挑要保存的、还是挑要销毁的,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正常情况下甄别时应该以要销毁的档案为主,这样即使有漏下的,也不至于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反之,若是挑出要保存的,余下来的全销毁,那么万一有漏掉的,则会给工作带来巨大的损失。在这个环节的工作中,大致有这么三种方法:一是一个人负责几个委,所有人依次把全部档案都翻一遍;二是大家全线出击,每人分一部分档案,将所要销毁的房户从所在的委中剔出。

第二步,复核抽取。复核最好按人名和档号进行交叉复核,一个人负责几个委的,只要最后把名单汇总就行了。但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同名的档案,因为这种情况是最容易引起分歧的;所有人负责所有委的,则要把相同委的房户名单集中到一起。接下来用excel制成表格,把人名和档号录入,最后打印出来。

第三步,集中销毁。派专人专车运到造纸厂,在档案工作人员监督下实行即时即地销毁。鉴于销毁平房档案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繁琐性,有以下两点建议:第一,对于尚未销毁的平房档案,我们是不是可以用现代化的手段对卷内目录进行一下处理,使之规范化、数字化;第二,在平房动迁的时候,可以主动先到现场去进行摸底工作,更好地掌握第一手资料。

四、结语

简言之,棚户区改造档案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和计算机档案管理的应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改革,面对改革我们既应坚持行之有效的管理思路和方法,更要勇于开拓,积极创新,选用最先进、最科学、最高效、最经济的科技手段,达到管好,用好档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君韬.新形势下工程档案的创新服务探讨[J].城建档案,2013(12)

[2]厉文平.日照市城建档案馆开展地下管线档案业务培训[J].城建档案,2013(12)

棚户区改造申请书 篇4

2017年武汉棚户区改造补偿标准棚户区改造政策。关注政策改革栏目的朋友们欢迎阅读本文哦,更多资讯尽在独特网,敬请阅读和关注!

2017年武汉棚户区改造补偿标准棚户区改造政策解读 所谓最低补偿面积,即在房屋征收(俗称拆迁)过程中,给予居住困难户的一种补贴。

政策简单而言,即“建筑面积不足30平方米按照30平方米给予征收补偿”。

由修订稿可见,被征收房屋是被征收人唯一住房的条件成为享受该项优惠政策的唯一要求,具体为“征收个人住宅或者公有住宅房屋,建筑面积不足30平方米(涉及房屋所有权、承租权共有的房屋建筑面积合并计算)且为被征收人、公有房屋承租人唯一住房的,按照30平方米给予征收补偿”。

根据武汉统计信息网数据,武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78平方米。而武汉市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之一则是: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2平方米(含)以下。

武汉房地产业内表示:“建筑面积不足30平方米按照30平方米给予征收补偿”实际是一个执行超过10年的“老政策”。只不过之前的要求较多,分别是:

一是未享受房改政策或者住房保障政策;

二是被征收人、公有房屋承租人及配偶在征收决定公告之日前2年内在本市另无产权住宅房屋或者承租的公有住宅房屋;

三是征收个人住宅,建筑面积不足30平方米(涉及房屋所有权、承租权共有的房屋建筑面积合并计算),且为被征收人、公有房屋承租人唯一住房。

名词解释:房改政策,是我国城镇住房由从前的单位分配转化为市场经济的一项过渡政策,指的是城镇职工根据国家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规定,按照成本价或者标准价购买的已建公有住房。房改是国家对职工工资中没有包含住房消费资金的一种补偿,对未享受房改政策或者住房保障政策者在拆迁过程中提供补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2017年武汉棚户区改造最新消息

武汉晚报讯(见习记者张希为)棚户区改造作为旧城改造的民生工程,也为房地产去库存带来新的机遇。武汉晚报记者近日从武汉市房管局获悉,今年武汉棚户区改造的目标是5.2万户。棚户区改造将提高货币补偿的比例,货币补偿占比将超过50%。

棚户区的形成可追溯至建国以后的工业潮,武汉最大的棚户区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十多万产业工人支援武钢建设,住进临时工棚,逐渐形成11个棚户集中社区,居住着13709户共4万余人。棚户区由于缺乏规划、年久失修,房屋质量差、治安和消防隐患较大,地势低处遭雨家里“水漫金山”,一有火情就“火烧连营”。2005年开始,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程。2016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2016年全国还要开工改造600万套棚户区,同时要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

市房管局住房保障中心负责人介绍,为了帮助拆迁户安居乐业,政府可以用整体团购的方式和开发商签订协议,提供打折优惠。

另外,记者在市国土资源与规划局网站上看到,《武汉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操作指引》(征求意见稿)中对情况特殊的被征收人还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征收住宅房屋,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不足55平方米,按照建筑面积55平方米计算临时安置补偿费。征收个人住宅,对按期签约、搬迁的被征收人、公有房屋承租人选择货币补偿的,房屋征收部门可按照不超过被征收房屋价值10%的标准给予奖励。

棚户区改造过程 篇5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作为棚户区改造的根本目的,按照国务院部署,从2010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优先安排连片规模较大、居住条件困难、住房基本功能不全、房屋抗震性能差、结 构和消防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项目,着力改善我省棚户区居民特别是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依法拆迁。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补偿方案的制订,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征询群众意见,在得到绝大多数群众支持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执行城市房屋拆迁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让群众得到实惠。

2.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能力,结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编制和完善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分年度明确落实具体改造项目和改造进度,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在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时,要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合理确定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建设宜居社区。

3.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建立协调机制,完善组织机构,统一组织实施。市、县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充分调动企业和棚户区居民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4.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坚持整治、保护与改造相结合。对按照城乡规划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应予保留的建筑,主要进行房屋修缮,环境整治,维护城市传统风貌特色。

5.统筹兼顾,配套建设。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综合开发,组织好新建安置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和商业、教育、医疗卫生、无障碍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二、政策措施

(三)多 渠道筹措资金。采取财政补助、银行贷款、企业支持、群众自筹、市场开发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

1.加大政府财政性资金扶持力度。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省级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棚户区改造予以资金支持。市、县人民政府应切实加大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投入,可以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按规定安排资金用于棚户区改造片区的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市、县政府从棚户区改造项目中收取的土地出让收入(免提农业土地开发资金),要优先用于棚户区改造中的拆迁货币补偿、安置住房建设、按规定配建的廉租住房建设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支出。其中由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组织实施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所需缴纳的土地出让价款(含地段差等)全额用于省直棚户区改造的安置、补偿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等各项支出。各级财政应设立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建设资金专户,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棚户区改造项目执行廉租住房建设项目资本金占20%的规定。棚户区改造项目中配建的廉租住房可以申请国家补助和省政府以奖代补资金,可以把国家用于补助廉租住房建设与租赁补贴的资金统筹用于棚户区改造的廉租住房建设。

2.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对接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需求,向符合条件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支持,并根据改造项目的资金筹措、建设方式和还贷来源等具体情况,探索贷款投放模式,创新信贷产品,做好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在房地产开发信贷资金安排上向棚户区改造项目适当倾斜,优先保障符合信贷条件的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信贷资金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在继续做好以土地使用权和在建工程抵押担保发放贷款基础上,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探索创新贷款担保模式,促进扩大信贷资金投入。

3.鼓励采取共建方式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允许住房困难户较多且列入棚户区改造计划的国有独立工矿企业,在符合城乡规划的前提下,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利用企业自有土地以集资合作建房方式进行棚户区改造,其建设标准、优惠政策、供应对象、产权关系等均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对远离城市的国有独立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区,在符合城乡规划的前提下,安置住房用地可纳入当地市、县城镇土地供应计划予以安排。涉及棚户区改造的国有工矿企业要积极筹集资金,棚户区居民应合理承担安置住房建设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棚户区改造,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

(四)加大税费政策支持力度。对棚户区改造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和通过收购筹集安置房源的,执行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等经济适用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按配建比例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电力、通讯、市政公用事业等企业要对棚户区改造给予支持,新建安置小区有线电视和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由各相关单位出资配套建设,并适当减免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棚户区改造项目电力配套建设的内部供配电设施工程,供电企业按收费标准的90%向建设单位收取,由供电企业统一建设,并承担建成后配套供配电设施的维修、改造、供电安全等责任。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小区广电部门要优先安排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干线铺设,免收用户入网初装费。

(五)落实土地供应政策。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用地纳入当地土地供应计划优先安排,并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安置住房中涉及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可以划拨方式供地,应在《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中明确约定住房套型建筑面积、项目开竣工时间等土地使用条件。对于配套建设的商业、服务业等经营性设施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地。严禁将已供应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用地改变用途用于商品住房等开发建设。棚户区改造范围内涉及到集体所有土地的,应依法办理土地征收转用手续。对集中成片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可先明确项目规划设计条件、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条件等,再组织招标确定改造项目建设单位。对零星、改造难度大的棚户区,可与其它片区捆绑统筹开发建设。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棚户区土地进行改造的,必须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明确约定安置房的套数、套型建筑面积、建设标准等。

(六)完善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棚户区改造实行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由被拆迁人自愿选择。

1.棚户区改造实行实物安置的,安置房应优先建设,优先安置。安置住房实行就地、就近和异地建设相结合,以就地、就近安置为主;对异地建设的,应选择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的区域。

被拆迁住房实行就地、就近安置的,除楼层调节价差外,安置面积与被拆迁住房等面积部分原则上不补交差价;实行异地安置的,应考虑被拆迁住房所在区位与安置住房区位地段等级差,相应增加安置面积。安置面积与被拆迁住房等面积部分和异地安置应增加的面积部分,除楼层调节价差外,原则上不补交差价。因建筑结构原因安置面积超过被拆迁住房和异地安置应增加的面积部分,在当地规定面积标准以内的,按优惠价购买;超过当地规定面积标准的部分,按市场价购买。异地安置增加面积和建筑结构原因优惠面积标准由各市、县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执行。

2.实行货币补偿的,货币补偿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鼓励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对选择货币补偿的被拆迁人可适当奖励。

对在两年内购买住房的,契税按其购房款扣除拆迁货币补偿款部分后征收。

3.实行实物安置的,被拆迁人承租公有住房的,若被拆迁人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按成本价购买公有住房条件,产权单位可参照拆迁当年出售公有住房的政策向被拆迁人出售。若被拆迁人不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按成本价购买公有住房的条件,产权单位可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房改办、省财政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剩余公有住房处理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2]90号)有关规定,将公有住房评估竞价出售,也可以不出售,安置后继续保留租赁关系,按新的租金标准重新签订租赁合同。原房屋和安置房土地使用权性质均为划拨的,安置房可直接办理房屋产权证,上市交易时要按规定补交土地出让金。原房屋土地使用权性质为出让的,被拆迁人享有完全产权,上市交易不受保障性住房政策限制。

(七)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中配建廉租住房比例原则上不低于建设总面积的5%。在城市棚户区改造土地出让前,应当将廉租住房配建比例、建设标准、回购条件等作为土地出让的前置条件。棚户区改造要与住房保障相结合,对棚户区改造范围内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被拆迁人,要应保尽保。棚户区改造范围内配建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的,要优先保障改造项目内符合保障对象的被拆迁人。

(八)完善既有住宅使用功能。对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房屋质量安全可靠的既有住宅,在符合城乡规划、建筑结构和消防安全等条件下,可按照“业主自愿、协商一致、资金自筹、政府引导”的原则,申请增设电梯,具体办法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定。

三、组织实施

(九)落实工作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棚户区改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人民政府是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明确部门责任、具体措施,切实做到规划到位、资金到位、供地到位、政策到位、监管到位和分配公平,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省政府对设区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进行监督考核。设区市人民政府对县(市)人民政府进行监督考核。省属企业的棚户区改造由所在市、县政府组织实施,有棚户区改造任务的国有工矿企业要积极配合,做好协调等相关工作。

(十)健全工作机制。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负责协调解决棚户区改造中的重要问题,各有关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加强工作指导。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负责编制全省棚户区改造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审查市、县人民政府棚户区改造规划及项目实施方案的办法;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申报中央投资补助;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省级财政“以奖代补”资金管理办法;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落实涉及棚户区改造土地供应政策;行使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责的部门负责协调指导国有大中型企业棚户区改造工作;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监局督促指导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于4月底前成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十一)完善规划计划。市、县人民政府要把棚户区改造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结合起来,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要把所在地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纳入本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应落实到具体项目,因地制宜地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设区市人民政府要将所在地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规划及项目实施方案报省政府备案;县(市)棚户区改造规划及项目实施方案报设区市人民政府审核汇总,报省政府备案。尚未编制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县(市),要在4月底前完成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

(十二)优化服务环境,加强建设监管。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改善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共同推进棚户区改造。发改、财政、规划、国土、建设、税务、电力、人防、气象、消防等部门,应本着便捷、高效、负责的原则,为项目建设提供绿色通道,要简化审核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联审制度,提高办事效率。要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技术标准规范,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要优化新建安置住房的规划设计,在较小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满足基本居住需要。按照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要求,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有关住房质量、建筑节能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安置房竣工后,要依法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十三)强化监督检查。市、县人民政府要加强监督检查,实施全方位监管,要在棚户区改造现场设立投诉举报信箱,公布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问题,坚决制止棚户区改造中损害居民合法权益的行为。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会同有关部门对全省棚户区改造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各设区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负责本地区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分别于每年7月15日和次年1月15日前,将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展情况、年度计划完成情况及土地供应开发情况报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各级监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棚户区改造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各级审计部门要对资金的使用和安全等各环节进行监督。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棚户区改造用地的管理和监督检查。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负责本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地区和责任单位,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十四)加强宣传引导。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做好法规政策的宣传解释和群众的思想工作,改造政策、补偿标准、安置方案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要及时采取多种形式予以公示,提高改造工作透明度,取得棚户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为棚户区改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北京棚户区改造政策 篇6

政办发[2011]1号)

来源:发布时间:2011-12-02浏览次数:3093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精神,全面推进我市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加快解决群众住房困难,我委认真总结“三区三片”棚户区改造试点经验,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本实施方案如下:

一、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棚户区改造是政府主导的民生工程,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棚户区改造工作。

(二)以人为本、全面改造。棚户区改造应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为出发点,完善区域、市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化水平。

(三)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棚户区改造要统筹考虑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合理确定改造目标任务,优先安排住房条件困难、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改造工作。

二、认定标准及程序

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是指国有土地上集中连片建设的,简易结构房屋较多、房屋使用功能不全、市政基础设施不全、居住环境恶劣、社会问题突出、居民改造愿望迫切,采取土地一级开发等市场运作方式无法实现资金平衡且难以改造的区域。

市国资委和各区(县)政府向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申报棚户区改造项目材料(包括项目名称、占地面积、涉及居民、初步改造方案、投资计划等);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会同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委、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召开联席会议,对项目进

行审查。项目通过审查后,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报市政府,经市政府批复后正式纳入我市棚户区改造范围。

三、计划安排

(一)继续做好“三区三片”试点棚户区改造工作。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门头沟采空棚户区、丰台南苑棚户区、通州老城棚户区“三区三片”,从 2009年起,利用三年时间落实安置房350万平方米,安置居民5万余户,基本完成试点棚户区改造。其中,2010年计划搬迁居民2.1万户,落实安置房111.1万平方米;2011年计划搬迁居民2万户,落实安置房80余万平方米(详见附表1)。

(二)进一步扩大棚户区改造范围。拟将京煤集团门头沟、房山、大兴矿区,首农集团永乐店农场和丰台长辛店五个项目,纳入我市棚改新增范围。其中,除占地133万平方米的丰台长辛店属于城市棚户区外,剩余占地分别为38万平方米、20万平方米、2万平方米、3.8万平方米的京煤集团门头沟、房山、大兴矿区和首农集团永乐店农场均为国有工矿棚户区。

五个新增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2.2万户。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建设、收购安置房源约196.8万平方米,安置2.2万户居民,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详见附表2)。

四、政策措施

(一)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采取财政补助、银行贷款、企业支持、群众自筹、市场开发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

1.市、区财政和发展改革等部门要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支持。对于城市棚户区的贷款资本金应给予一定支持,2010年在市财政部门对试点棚户区支持15.31亿元、市发展改革部门安排25.06亿元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的基础上,区(县)政府应当尽快安排相应资金,落实贷款资本金;对于国有工矿棚户区的贷款资本金,主要由企业自筹解决。

2.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在资金规模上给予保障,并研究贷款担保机制。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加快落实贷款。

3.鼓励采取共建的方式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涉及棚户区改造的国有工矿企业要在落实贷款资本金的基础上,采取与当地政府、相关金融机构合作等方式,积极筹集资金,推进本企业棚户区改造,加快解决企业职工住房困难。

4.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棚户区改造,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在政府组织下参与改造工作。

(二)加大税费政策支持。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关于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42号)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按照财政部《关于切实落实相关财政政策积极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财综〔2010〕8号),免收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三)落实土地供应政策。国土部门应当将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用地纳入本市土地供应计划优先安排。根据安置房产权性质采取相应的供地方式。

(四)加快行政审批手续。棚户区改造项目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优先办理相关手续,切实加快审批速度。

(五)完善安置补偿政策。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补偿实行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由被拆迁人自愿选择。房源可通过新建或收购方式筹集;选择货币补偿的按照市场评估方式进行。被拆迁人符合我市住房保障条件的,纳入相应保障方式优先安排。具体安置补偿办法,由各区在保护被拆迁人利益的前提下,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制定。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市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监督棚户区改造工作,并对相关棚户区改造责任主体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进行考核。

1.市相关部门根据职责负责相应工作。一是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全面负责城市和国有

工矿棚户区改造具体工作的指导、监督和协调,市国资委负责指导、监督和协调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区政府负责本区棚户区改造工作;二是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棚户区改造项目立项审批、投资计划办理、基础设施专项建设资金减免工作,做好棚户区市政配套基础设施资金支持,以及审核棚户区改造资金综合平衡方案;三是市财政局负责确定棚户区改造以奖代补机制;四是市规划委负责指导责任主体做好改造片区和安置房建设用地的规划审批;五是市国土局负责办理改造项目和居民安置房建设项目的土地相关手续;六是市审计、监察部门负责指导区相应部门对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进行审核、廉政风险防范等工作;七是市地税、文物、市政、环保、地勘及市政专业公司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关工作。

2.责任主体切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棚户区改造责任主体是区政府及国有企业,其中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区政府,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国有企业。责任主体应当成立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负责居民群众宣传动员,改造计划、实施方案和安置政策制定,改造资金筹措,拆迁安置统筹,社会稳定维护等工作。

3.区政府、国有企业可通过授权委托、招标等方式确定具备相应资质的大型开发企业作为改造工作实施主体。各实施单位要加强建设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二)编制规划计划。棚户区改造规划应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相结合。各区政府和国有企业要编制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实施方案,由市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国土、财政、国资等相关部门初审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做好宣传动员。相关区政府和国有企业应当广泛宣传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工作做法和经验,引导居民群众积极支持棚户区改造工作。

(四)依法组织拆迁。责任主体应当在征求当地居民意见并得到绝大多数群众支持的基础上,组织实施棚户区改造。切实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和实施过程的公开、公

平、公正。

(五)加强工程管理。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建设程序和标准规范要求,及时查处和纠正违法违规问题,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

广西棚户区改造大提速 篇7

而在更长时间内, 广西城市内很多低矮杂乱的民房将被一栋栋现代楼房所替代。

这些改变, 来自我区正在实施的棚户区 (危旧房) 改造工程。

统计数据表明, “十二五”前3年, 广西已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16.7万户, 累计解决了56.7万棚户区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而广西决定, 从今年开始, 将加大棚户区改造的工作力度, 将2013—2017年的改造任务由29.14万套上调至55.71万套, 广西棚户区改造由此开始大提速。

棚户区居民盼安居

由于长期漏雨, 天花板已经修补得千疮百孔, 床顶上还盖着挡雨塑料, 屋子的每个角落都放着脸盆——下雨的时候方便接雨。这是梁文英家的情景。

今年67岁的梁文英独自住在南宁市解放路醒汉街的危旧房改住房里。她盼望着这片街区能够快点进行改造。“我已经60多岁了, 在这里住了半辈子, 还不快点改造, 都赶不上住新房了。”梁文英说。

醒汉街片区里, 这样老旧的房子不在少数。梁文英的期盼, 也是众多居住在这些棚户区里的居民的期盼。

与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所形成的大规模的工矿棚户区不同, 广西的棚户区除了工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连片低矮住房之外, 由于城镇化所形成的城中村等问题也日益突显。此外, 许多建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房子, 大多采用预制板搭设, 目前也正逐渐成为危房, 形成新的棚户区。

外面阳光灿烂, 屋里却昏暗漆黑, 大白天也必须开灯采光。40多平方米, 一家四口一住就是近20年。这是梧州市下岗工人布佩玲位于万秀区云盖社区的宿舍。“小还不是最让人忧心的。最怕的是下雨, 房子很多年前就已经开裂了, 地基现在已经开始下沉。”阳台布满了裂缝, 有些裂缝开口几乎有一个手指大小, 横穿整个阳台。

整个云盖社区的居民, 几乎都是和布佩玲一样居住在破旧危险的房屋里。梧州市十四中背后, 依山坡而建的房屋密密麻麻。搬离棚户区成为他们最热切盼望的事情。据不完全统计, 梧州市约有5万多人居住在山坡地带, 建在山坡地带的私房约有9000多间, 大多于20世纪50—80年代建造。

2013年, 布佩玲和邻居们终于得偿所愿, 分批逐步搬离云盖社区, 搬进了政府修建好的宽敞明亮的公租房。在距离梧州几百公里之外的南宁, 也有不少曾经居住在棚户区的居民圆了“安居梦”。

水街片区是南宁的旧城区, 区域内不少房屋破旧不堪。2013年之前, 退休工人李群一直住在大同街的危旧房改住房, 一到雨季房子就漏水, 住得很糟心。2012年, 南宁市对水街片区进行改造, 李群率先响应政府的搬迁号召, 从低矮破旧的危旧房搬到了敞亮的电梯房, 居住环境大为改观。

“比原来的房子大了10多平方米, 除了政府的补助和奖金, 只交了4000多块, 已经很满足了。”李群笑眯眯地说。如今的住房有50多平方米, 厨房、卫生间、阳台、客厅、卧房, 一应俱全, 母子俩住着虽稍显狭窄, 但屋子收拾得整洁温馨。

自我加压上调改造任务

我国国家层面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始于2009年, 而广西则于2007年开始迈开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步伐。2007年, 广西开始着手准备棚户区改造的前期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调研摸索, 于2009年2月出台《关于加快危旧房改住房改造的通知》, 由此掀开广西棚户区改造的序幕。此后几年, 广西相继出台政策文件推动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深化。

2013年7月, 我国做出大规模实施棚户区改造、解决1亿人棚户区居住问题的重要决定。广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根据初步调查, 于2013年底编制完成了《广西棚户区 (危旧房) 改造规划 (2013—2017年) 》, 拟定改造棚户区住房29.14万套。

“老百姓的住房问题是头等大事。要让民生工程真正惠及百姓, 体现政府的执政为民。”今年3月18日, 自治区政府召开政府常务会议, 专题审议了2013—2017年广西棚户区 (危旧房) 改造规划, 自治区领导在会上强调。

自治区政府提出, 要借助国家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的“东风”, 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 并要求新增棚户区改造计划和项目, 进一步明确实施范围, 拓展棚户区改造投融资渠道。

4月8日至13日期间, 住房城乡建设厅召集各市县 (区) 紧锣密鼓陆续召开片区会, 要求全面彻底摸清棚户区的数字, 分析落实、积极编报棚户区改造新增项目, 制定出台政策, 将之作为保障民生、推动投资的头等大事做好。

“实施棚户区改造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内容, 是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 是有效拉动投资、消费需求, 破解城市二元结构, 是党中央、国务院推动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自治区住房保障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5月初, 根据初步摸底调查情况, 广西调整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规划, 自我加压, 将原规划改造29.14万套上调至55.71万套, 将危旧房改住房、非集中成片棚户区、城中村等纳入改造范围, 让更多百姓享受到改革红利。

棚户区改造效果初显

“棚户区改造不仅改善百姓居住条件, 改善城市面貌, 还能改良投资环境, 拉动投资, 推动城镇的进一步发展。”自治区住房保障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广西棚户区改造的效果也在逐步显现。

龙腾路棚户区是目前南宁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改造之前, 该片区房屋大多已经成为危房:房屋简陋, 面积小, 户内无厨房、卫生间, 生产性企业和居民生活污水均从片区内的二坑溪排放, 臭气不断, 居住环境恶劣。

2009年2月该片区正式动工改造, 目前已开工建设约5万平方米的建筑, 已经交付使用的达30万平方米, 有3600多户入住, 其中300多户拆迁户首批入住。

如今, 漫步在极具传统韵味的台湾文史馆、风情骑楼街、民俗广场, 望着时尚现代的写字楼、购物中心, 难以想象七八年前这里还是聚集矮旧房屋、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的棚户区。

东沟岭棚户区改造的案例亦具有借鉴意义。

原东沟岭旧区, 是南宁市流动人口比例最高、违章建设最集中、居住环境最恶劣、治安状况最复杂的“棚户区”, 市民俗称“非洲村”。作为当时的城乡结合部, 东沟岭区域的发展并没有规划, 公共设施相当匮乏, 旧区各类建筑约30万平方米, 80%以上的房屋都是用羊毛毡、石棉瓦搭盖。

社区内三分之一的居民没有用上自来水, 其他的配套设施也奇缺。社区内仅有1所中学和4所小学, 均为社会力量所办, 其教学环境、师资力量较差。

经过数年改造, 东沟岭如凤凰涅槃, 获得重生, 建成多个住宅区, 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 先后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等称号。目前, 中海国际、翰林地产等知名房企及广西日报社等机构相继进驻东沟岭, 一个集现代综合商贸物流及中高档居住区于一体的宜居新区正露规模。

在区内更多的城市, 梧州、柳州……一片片棚户区正在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 是一个个崭新的城区。

大规模改造面临不少难题

按新制订的方案, 2014年至2017年间, 广西每年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数量从10万多户至18万多户不等, 改造范围包括城镇规划区内集中成片棚户区 (危旧房, 含危旧房改住房) 和非集中成片棚户区 (危旧房) 、城中村、旧住宅区, 以及城镇规划区内的国有工矿棚户区危旧住房、城镇规划区外的国有工矿棚户区、国有林区棚户区、国有垦区棚户区。预计可惠及居民190万人, 拉动内需4500亿元。

大规模改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紧缺。对于财政本不丰厚的广西各设区市而言, 资金压力不小。根据估算, 2013—2017年, 广西棚户区改造预计实施项目1818个, 总投资约2317亿元, 资金压力巨大。

瓶颈如何解决?除设法从公共预算资金、土地出让金收益等多种渠道筹集外, 去年开始, 广西已筹谋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 缓解资金难题。在自治区政府的主导下, 2013年, 国家开发银行承诺向广西授信1000亿元, 用于各地市棚户区改造。2013年以来, 全区11个设区市已获国家开发银行总行授信480亿元, 已发放贷款129亿元, 其中2014年新增发放贷款98亿元。

今年, 自治区政府建立自治区级棚户区改造融资平台, 以广西城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借款人, 采用“统贷统还”模式向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申请棚户区改造专项贷款200亿元, 用于自治区级棚户区改造统贷项目。

通过自治区政府与广西城投集团签订《委托代建协议》提供政府增信, 出台《资金管理办法》和签订《资金使用五方协议》, 建立自治区财政统筹还款机制, 明确贷款资金“借、用、管、还”的流程和各方的责任。

7月3日, 国家开发银行总行负责人赴广西, 与自治区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广西棚户区改造开发性金融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 国家开发银行将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审批条件的前提下, 深化与自治区政府的银政合作, 以开发性金融支持广西棚户区改造工作, 其中今年将力争发放贷款200亿元用于棚户区改造。

资金压力在短期内得到缓解。但棚户区改造过程也会面临一些其他困难。一些长期制约广西住房保障工作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据了解, 当前全区城镇还有不少棚户区居民、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较差, 棚户区改造存在土地落实难、征收拆迁难、回迁安置慢, 基层机构分散、人员力量不够、业务经费不足、工作推进有畏难情绪等问题。

棚户区改造申请书 篇8

她一家三口几十年一直蜗居在一个十几平方米、建造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房子里。“最怕下雨天,屋子到处都漏水。”

她最大的愿望是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不再“冬冷夏雨”。如今,她这个愿望实现了。

今年,林业棚户区改造工作正式启动,规划在2009年至2011年全面完成林业棚户区改造任务,改造总户数96.09万户,新增住宅面积约4805万平方米,使林区职工住房条件得到基本改善,相关配套设施相对完备。

据了解,重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棚户区改造工程每户建筑面积为50平方米,建设资金以中央扶持、地方政府配套、企业补贴、职工个人自筹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中央补助每户15000元,省级人民政府配套不低于每户10000元,企业和职工自筹资金可以通过出资、投工、投料等多方式、多渠道筹措,合理确定企业和职工出资比例,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争取金融部门政策性信贷支持。

民心工程

此次林业棚户区改造大致分为两大区域:一是重点国有林区,二是国有林场。重点国有林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这个区域里分布着100多家林业重点森工企业、采运企业和重点营林局,总面积5716万公顷,林区总人口551万,其中林业人口308万。我国现有各种类型的国营林场4827个,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0多个县,面积6200万公顷,林业人口为284万人。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现有各类住宅总面积8789万平方米,户均建筑面积45平方米,人均15平方米。

“林业棚户区改造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启动实施林业棚户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林业、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充分体现。”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表示,“加快推进林业棚户区改造,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决策,是保持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拉动内需与刺激消费的有效结合点。”

从林业棚户区改造试点情况看,新增中央投资的拉动效应明显。全部完成96万户林业棚户区改造任务,中央投资可直接带动地方、企业和职工投资近400亿元;预计消费钢材125万吨、木材114万立方米、水泥918万吨,必将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国有林区建设一直是“先生产、后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缺口很大,职工生活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山上林场(所)普遍都是“小、散、破”,交通不便,缺乏基本的医疗、教育条件,林区社会发展十分缓慢。有关数据显示,林业职工里低保家庭占到32%,林区职工已经成为现阶段最为突出的弱势群体。“因此,加快推进林业棚户区改造,让林区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林区广大群众的多年期盼,体现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在林区的具体实践。”祝列克说。

“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社会”,这在我国的森工企业中十分常见。企业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责,企业负担沉重,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欠账,“两危”问题突出,各种矛盾交织。

因此,林业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实施,为全面优化林区生产生活布局提供了良好契机。“对加快林区生产生活布局调整,加速林区小城镇建设步伐,提升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层次,推进森工企业改革的深化,促进林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祝列克说。

试点经验

截至目前,试点地区棚户区改造前期工作已经就绪,中央1.5亿元投资已全部完成,累计签订合同资金3.6亿元。2009年,国家在扩大内需新增投资中又专项安排林业棚户区改造投资22亿元,建设任务14.67万户,林业棚户区改造在全国9个省区的135个重点国有森工局全面启动。

根据调查和测算,国家投入的23.5亿元投资,可以带动约70亿元的各项配套。“这样水泥、红砖、石材、钢材、运输等相关行业都因此受益,能够拉动我国建材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国家林业局计划与资金管理司巡视员、局林业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前进告诉《经济》记者。

据他介绍,目前各地实施方案已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批复,国家投资计划已下达,各地省级配套资金已得到省政府的承诺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或地方国债予以安排,实施单位的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林业棚户区改造能够顺利推进并初见成效,除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高效运作之外,也离不开职工群众的广泛参与。

“很多林区职工尤其是老职工每天早晨早早地拿小马扎坐在工地边盯着看。也许他们不知道住在哪一个楼、哪一层,但是他们知道这个房子是为了他们盖的。他们真的像义务监督员一样看着施工。”说到这里,王前进一脸欣慰。

尽管试点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林区棚户改造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难。

的确,我们大部分棚户区使用年限已经超过了35年,很多房屋已经超过了正常使用寿命,并且整体建筑标准低,人均面积小,质量不高。“很多房屋是就地取材建成的,有的是泥草房、板加泥、土坯房。据我们调查,这类房屋占到1/3以上。”王前进说。

除此之外,整体布局不太合理,道路比较狭窄,也存在安全隐患:墙体开裂、地基下沉,房屋漏雨和框架的损坏,而且电线都是明线,一旦发生火灾很难扑救。

配套设施也不完善。首先是给水,尽管国家林业局党组对国有林区改造非常关心和重视,这几年也将林区给水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但因为面积比较大,国家投资又相对比较少,到目前为止给水没有全覆盖,已有的给水管道线路老化,跑冒滴漏严重。其次是排水,所有棚户区都没有排水设施。“每年到夏天下雨的时候,水就进房了,个别的危房面临倒塌的危险。因为林区地下水位比较高,到了冬天有些地方水一层层结冰,形成冰湖,冰湖达到一人多高。”王前进说,“没有集中供暖的设施设备,一家一户靠烧加工剩余物,使森林资源的隐性消耗大,也存在火患危险。”

七个关键环节

祝列克表示,林业棚户区改造任务繁重,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需要严格把握政策,细化各项工作。特别要把握好以下七个关键环节:

严格界定范围对象,这是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政策前提。棚户区改造以解决困难职工基本住房需求为原则,是“雪中送炭”。实施范围包括国有森工林业局、营林局和林场中破旧平房集中连片、泥草房和危房面积超过50%、基础设施不齐全、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低于当地平均收入家庭户数较多的居民点。“在此范围内的林业职工,要一个不漏地享受国家棚户区改造优惠政策。要制定好实施计划,优先安排山上林场职工、危房户、低收入的群体。”祝列克特别强调。

充分尊重职工意愿,这是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群众基础。必须充分尊重民意,坚持以人为本。入户调查登记、组织评估、发布公告、改造方式、户型设计、资金筹措、签订协议、分配方案、住房竣工验收报告等,都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听取职工意愿,向群众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坚决防止暗箱操作,弄虚作假。

筹集落实建设资金,这是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关键。国家林业局林业工作总站副站长、局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闫振告诉记者:“中央的投资已经足额到位,每户1.5万元。据了解,各个相关省都采取了有力的措施,结合自己的情况予以保证省级配套资金。有的省列入本省的年度财政预算,有的省把它放到国务院代发的地方国债进行安排,还有的省通过省财政的金融平台,来为棚户区建设提供无偿的配套资金,可以说多种方式并举。”据他介绍,关于个人出资这块,各地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些办法。比如吉林省对于职工棚户区改造住房产权进行改革,在省建设和国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赋予缴纳了一定比例的个人付款职工以全部产权,进一步调动了广大职工投资于棚户区改造的积极性。

科学选择户型设计和改造方式,这是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基本原则。“在广泛征求了林区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基本户型为50平方米。对于一些民族地区,对于三代同堂、家庭‘大儿大女’的问题,我们也在从严掌握的基础上,给予适度放宽。但是放宽的幅度很小,这样体现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本意。”闫振说。

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这是搞好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机制保障。林业棚户区改造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各级林业部门在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切忌闭门工作,大包大揽。

搞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重要环节。棚户区改造既要改善职工群众的住房条件,又要让他们住得方便、住得舒适。必须做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与棚户区改造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确保棚户区改造功能配套、设施齐全。

确保群众满意,这是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最终目标。

保质保量

为了确保林业棚户区改造工程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即将联合发布《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对于林区棚户区改造的原则、组织管理、计划管理、资金管理、建设管理、竣工验收以及相关优惠政策支持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据我了解,这个文件正在国家相关部门的会签之中,很快就可以颁发。同时我们要求各地在国家颁发的管理办法基础上,结合本省具体情况和相关优惠政策等支持因素,制定实施细则。”王前进表示。

棚户区改造不仅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目前林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并把棚户区改造的任务、目标、责任细化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落实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抓好落实。”王前进说,“棚户区改造中央的补助和地方的补助数额很大,所以,我们要求对棚户区改造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单独核算。”

据他介绍,他们会对棚户区改造资金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监管,发现问题要严肃处理,并且对于配套资金不落实、资金出现问题的地方,国家林业局也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严格的措施,直至暂停所在区域的资金拨付。

针对外界关心的特困人群是否会享受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是否会有效落实的问题,王前进表示:“我们要求各级林业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向各个有关部门汇报、沟通,争取政策支持,切实把林区棚户区改造所涉及到的土地划拨、征占用管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林地征占用补偿以及地方各项行政性收费等一些税费减免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为保证质量安全,从设计、采购、选择施工队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握。“一些试点局有的住房已经交付使用,我本人去现场看了,质量还是信得过的。”王前进说。

张阿姨说,现在她就想早点住进去。这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心声。

据了解,这次棚户区改造的重点任务主要是在东北、内蒙古等地区,这些地区由于气候影响,每年的土建施工期只有6~7个月的时间,时间很紧。

“今年要确保在10月底以前完成土建,让职工能够早日搬进新房。”王前进告诉记者。

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工作启动

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近日联合发出通知,并颁布《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决定从今年开始启动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工作,每年授牌一批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原则上每年只授10个单位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据了解,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成立了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设在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的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管理工作办公室,每年4月1日至5月20日负责受理各地申报工作,6月至7月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评审,并选择时机进行授牌。

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机制,先在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的基础上再逐级推荐申报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立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机制,将生态文明教育列为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的必修课和社会实践项目;建立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在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公众参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活动;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基地间的、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教育上水平;建立投入机制,加大对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投入,提高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能力建设。

我国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初步实现合拢

记者近日从海口召开的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获悉,我国沿海基干林带初步实现合拢,森林资源显著增加,沿海防护林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截至2008年底,沿海地区累计完成造林420万公顷,新建、加宽加厚和更新基干林带9384公里,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近68万公顷,控制率达81%,村屯绿化率达35%。

会议提出,今后要以保护现有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海岸基干林带和防风消浪林带建设为重点,努力构建层次多样、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力争到2015年,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3%,基干林带达标率92.3%,红树林恢复率95.1%,农田林网控制率85%,村屯绿化率90%。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强调,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要实现由一般性生态防护功能向以应对海啸和风暴潮等突发性生态灾难为重点的综合防护功能扩展转变,由单一结构的防护林带建设向由消浪林带、海岸基干林带和纵深防护林网三个层次构成的复合结构转变,由以海岸基干林带建设为主向与滩涂红树林、城镇乡村防护林网、荒山绿化和城市绿化美化结合转变,在沿海地区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绿色生态屏障。

(文/蔡亚林)

第六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5月7日杭州开幕

记者近日从国家林业局获悉,由关注森林活动组织委员会举办、国家林业局、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日报社共同主办、杭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将于5月7日、8日在杭州市举行。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城市森林与品质生活”。将组织市长和专家论坛,授牌一批国家森林城市,研究和探索城市森林建设的前沿理论,总结和推广城市森林建设的成功经验与模式,大力宣传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的成就,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城市森林建设,努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004年以来,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已成功举办五届。五年来,在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大力推动下,建设绿色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城市的理念不断被传播,无论是百姓的生活态度还是政府的决策行为都在发生着悄然改变。五年来,确保生态永续、发展永续、宜居永续的理念不断被实践,对青山绿水的期盼正逐渐变为现实中的美景。五年来,共有10座城市荣膺“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杭州市作为第六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举办城市,在“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指导下,城市森林建设实现了城乡绿地面积的大拓展、绿化质量的大飞跃和管养水平的大提升。

上一篇:人力资源规划作用下一篇:关于晨会激励口号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