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导学案教师版

2024-08-30

品质导学案教师版(精选6篇)

品质导学案教师版 篇1

一、“导学案”有效地解决了“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经验以教材为依据进行设计的。它是指导学生“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的一种载体。教师本着“已有知识 + 新知识”的思路设计的导学案通过指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会学了吗”,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得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法、学有规律、学有检测。首先,学生要根据学案的指导,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先学”,利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这样有指向性地放手让学生“先学”,既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盲目性,也重新构建了学习流程。其次,“导学案”从学生“先学”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即课前让学生根据学案主动预习,并从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上学生依据学案积极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后让学生根据学案的引导去拓展知识,提升能力。既实现了有目的的“先学”,又巧妙地实现了课堂的“翻转”。

二、“导学案”有效地解决了“后教”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预设性很强,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状态。而“导学案”教学则是学生自主学习在先,是“先学后教”,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会引发形形色色不可预见的问题,教学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生成性更强。教师只能根据学生的“学”来决定自己的“教”,因此,课堂的设计就更富有弹性,更要展示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自身水平。这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又促成了课堂流程的变革。“导学案”从导学、导思、导法、导练、导测等入手进行设计,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而难以解决的问题则可以在小组内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合作还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才会做点拨指导。这样,相当一部分内容,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环节来完成的,课堂无疑变成了“先学后教”。因此教师不得不关注学生在课前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课堂上教师讲什么、讲多少、怎么讲,完全由学生的学来决定,教师只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服务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导学案”是一种智慧的创新,体现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旨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与学的关系,因此,教师首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教”重在引导,这种引导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课前要指导学生按照学案进行预习,带着学案中的问题去读书,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教师要科学使用学案,借助学案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进行思维碰撞,从而优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导学案”改变了课堂的结构模式,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导学案”的设计理念是“先学后教”,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直接的变化就是课堂结构模式的优化,即由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反馈展示——达标检测———迁移延伸等几个基本版块构成。每一个版块的功能都是不一样的。在这里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交流是解惑提高,反馈展示则是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和点拨提升的环节,达标练习则是知识的巩固与升华,迁移延伸则是能力提升。这样的课堂结构让学生有了参与的基础、参与的机会、参与的欲望。在这样的课堂环节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角。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交流又是学生相互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反馈展示则是学生展示自己所学、所思、所惑的空间。这些环节突出了学生的“学”,同时也检测了学生的“学”,更使教师有了教的依据、教的内容。课堂流程的改变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和设计者。

“水资源”导学案设计(人教版) 篇2

运用“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说明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北京年降水量的变化(1951—2010年)图”,分析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联系实际,探究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途径;逐步树立珍惜及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的思想观念,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与方法

重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工程措施;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

难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等。

三、学习过程

教师导入:同学们,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千百年来,她给予炎黄子孙无尽的力量和营养,被誉为“中国民族的母亲河”。当你阅读完“母亲河的遭遇”后,有何感想?在图1中的这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水危机。那么,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如何?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今天,大家就一起来学习——水资源。

★自主预习,探索新知

教学提示:①参照学习目标,自学教材75~80页,把握本节基础知识,注意做到读、写、指、划,并记录疑问。②小组内互相检查、提问,疑难问题可放到下个环节进行探究。③此环节用时10分钟。

1.时空分布不均

(1)通常将分布在陆地的 称为水资源。 和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2)从时间分布看, 季我国降水丰沛,河流水位上涨,流量急增,水资源供应充足,容易造成 灾害; 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下降。

(3)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 。大致以长江流域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 以上,北方不足 。我国北方的 和 ,缺水最为严重。

2.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1)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之一是 。

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时间变化。

(2)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为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 工程,该工程分 、 、 三条调水线路,将 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 和 地区。

(3)《 》中明确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求在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防治 。

(4) 用水, 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设计意图:“自主预习,探索新知”部分,根据教材最基本的知识设计了6道填空题,要求学生在仔细阅读教材图文的基础上自主完成。其目的是在省时高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启发引导,合作探究

教学提示:①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基础知识,对疑难点展开讨论,再完成探究问题。②组长根据小组成员实际能力分配1~2道探究题,先自主探究,不能完成的问题通过小组互动解决,最后组长梳理存在的问题,组织讨论。③展示探究成果时先由各小组推选1名代表展示,其他组员进行补充,最后得出结论,并对各组的探究学习情况相互做出评价。④此环节用时15分钟。

活动一:探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1.探究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小组探究】

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柱状图”(图2),完成下列活动。

(1)读图分析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随季节变化规律。

(2)分析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原因。

(3)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有何规律?

【归纳小结】

从空间分布看, 我国降水丰沛,水资源供应 ;

降水少,水资源供应 。另外,我国降水的 大,有时会出现连续几年丰水或连续几年枯水的情况。

【点石成金】

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造成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差异。另外,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容易形成连续几年丰水或连续几年枯水的情况。

2.探究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小组探究】

读“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色笔描出我国800毫米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并指出它们分别大致是哪两个水资源分布带的界限?

(2)从图3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3)在我国少水带地区,农业生产适宜发展哪种产业?为什么?

【归纳小结】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 , 和 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点石成金】

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南丰北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制约着种植业的发展,适宜发展畜牧业。

活动二:探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自我突破】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各是什么?

(2)说说水库有哪些主要功能?

(3)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水利枢纽工程?

【小组探究】

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图4),完成下列活动。

(1)南水北调工程,是将什么流域的水调到什么地区?该工程连接了我国的哪些水系?

(2)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中线、西线方案的路线。你认为哪条路线工程量最小,最易施工?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你所了解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结合“南水北调示意图”,说说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

(4)联系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结合当地实际,说说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归纳小结】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2)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将 流域的水调到 和 地区。该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线方案,其中,解决西北地区缺水的是 工程。

【点石成金】

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分别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活动三:探究保护水资源

【自我突破】

读漫画“瀑布洗车行”和“就地取‘材”(图5),完成下列活动。

(1)两幅漫画各反映了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2)针对漫画反映的水资源问题,人们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小组探究】

读“中国节水标志图”(图6),完成下列活动。

(1)谈谈你对“中国节水标志”含义的理解。

(2)目前,面对我国严峻的缺水和水污染问题,作为当代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就如何构建节水型社会,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3)请你设计两条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词。

【归纳小结】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采取的相应措施为 、 。

【点石成金】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面临着浪费水资源、水资源污染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有节约用水、 治理和防治水污染等措施。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导学案”的“重心”,“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环节的目的就是对“自主预习,探索新知”环节存在的问题(本节学习的重难点),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这部分活动分两个层次,一是“自我突破”(对难度不大的问题尽可能自己探究解决);二是“小组探究”(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发挥团队合作力量来解决)。

★梳理总结,强化目标

教学提示: ①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②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是什么?③此环节用时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梳理”(图7),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知识体系,了解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有效识记重点知识。

★当堂检测,知能升级

教学提示:此环节用时10分钟。

1.图8是一幅漫画,这幅漫画揭示的主要问题是:

A.土地资源紧张

B.生物种类减少

C.水资源短缺

D.矿产资源枯竭

2.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得出表1资料。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2)针对水土资源配置情况,我国正实施的巨大工程是:

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3.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图9),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4.我国是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旱区,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但不少江河的水却白白流走,无法利用,村民只能 “望水兴叹”。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A.改变当地气候 B.人工降雨

C.兴修水利工程 D.防治水污染

5.河流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读图10,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河流中,属内流河的是 ;③、④河流中,含沙量较大的是 。

(2)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 。

(3)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你能说明其中的原因吗?(至少列举2条)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知能升级”通过具体的“实战演练”,检测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即检验本节课堂学习是否达到“高效”。

专家点评:该导学案的学习流程清晰流畅、层层深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具体高效,便于操作,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活动方式灵活多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间安排科学合理,精讲多练,努力打造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情感目标明确具体,落实到位,符合新课程理念。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一是从生活中感知地理。本学案多处凸显地理学科的“生活性”,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二是从图像中发现地理。学案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地图、图片等,通过设计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发展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三是从探究中感悟地理。本学案在“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栏目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通过小组探究、探究结论、点石成金三个流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样能够注重学生认知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学案在“当堂检测,知能升级”环节设计上,缺乏多样性,建议教师精选试题,力求全方位、多角度考查学生。(山东省济宁市特级教师、山东省汶上县地理教研员 高艳峰)▲

(4)联系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结合当地实际,说说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归纳小结】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2)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将 流域的水调到 和 地区。该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线方案,其中,解决西北地区缺水的是 工程。

【点石成金】

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分别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活动三:探究保护水资源

【自我突破】

读漫画“瀑布洗车行”和“就地取‘材”(图5),完成下列活动。

(1)两幅漫画各反映了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2)针对漫画反映的水资源问题,人们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小组探究】

读“中国节水标志图”(图6),完成下列活动。

(1)谈谈你对“中国节水标志”含义的理解。

(2)目前,面对我国严峻的缺水和水污染问题,作为当代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就如何构建节水型社会,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3)请你设计两条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词。

【归纳小结】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采取的相应措施为 、 。

【点石成金】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面临着浪费水资源、水资源污染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有节约用水、 治理和防治水污染等措施。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导学案”的“重心”,“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环节的目的就是对“自主预习,探索新知”环节存在的问题(本节学习的重难点),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这部分活动分两个层次,一是“自我突破”(对难度不大的问题尽可能自己探究解决);二是“小组探究”(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发挥团队合作力量来解决)。

★梳理总结,强化目标

教学提示: ①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②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是什么?③此环节用时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梳理”(图7),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知识体系,了解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有效识记重点知识。

★当堂检测,知能升级

教学提示:此环节用时10分钟。

1.图8是一幅漫画,这幅漫画揭示的主要问题是:

A.土地资源紧张

B.生物种类减少

C.水资源短缺

D.矿产资源枯竭

2.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得出表1资料。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2)针对水土资源配置情况,我国正实施的巨大工程是:

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3.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图9),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4.我国是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旱区,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但不少江河的水却白白流走,无法利用,村民只能 “望水兴叹”。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A.改变当地气候 B.人工降雨

C.兴修水利工程 D.防治水污染

5.河流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读图10,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河流中,属内流河的是 ;③、④河流中,含沙量较大的是 。

(2)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 。

(3)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你能说明其中的原因吗?(至少列举2条)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知能升级”通过具体的“实战演练”,检测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即检验本节课堂学习是否达到“高效”。

专家点评:该导学案的学习流程清晰流畅、层层深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具体高效,便于操作,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活动方式灵活多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间安排科学合理,精讲多练,努力打造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情感目标明确具体,落实到位,符合新课程理念。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一是从生活中感知地理。本学案多处凸显地理学科的“生活性”,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二是从图像中发现地理。学案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地图、图片等,通过设计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发展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三是从探究中感悟地理。本学案在“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栏目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通过小组探究、探究结论、点石成金三个流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样能够注重学生认知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学案在“当堂检测,知能升级”环节设计上,缺乏多样性,建议教师精选试题,力求全方位、多角度考查学生。(山东省济宁市特级教师、山东省汶上县地理教研员 高艳峰)▲

(4)联系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结合当地实际,说说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归纳小结】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2)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将 流域的水调到 和 地区。该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线方案,其中,解决西北地区缺水的是 工程。

【点石成金】

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分别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活动三:探究保护水资源

【自我突破】

读漫画“瀑布洗车行”和“就地取‘材”(图5),完成下列活动。

(1)两幅漫画各反映了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2)针对漫画反映的水资源问题,人们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小组探究】

读“中国节水标志图”(图6),完成下列活动。

(1)谈谈你对“中国节水标志”含义的理解。

(2)目前,面对我国严峻的缺水和水污染问题,作为当代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就如何构建节水型社会,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3)请你设计两条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词。

【归纳小结】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采取的相应措施为 、 。

【点石成金】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面临着浪费水资源、水资源污染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有节约用水、 治理和防治水污染等措施。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导学案”的“重心”,“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环节的目的就是对“自主预习,探索新知”环节存在的问题(本节学习的重难点),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这部分活动分两个层次,一是“自我突破”(对难度不大的问题尽可能自己探究解决);二是“小组探究”(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发挥团队合作力量来解决)。

★梳理总结,强化目标

教学提示: ①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②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是什么?③此环节用时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梳理”(图7),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知识体系,了解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有效识记重点知识。

★当堂检测,知能升级

教学提示:此环节用时10分钟。

1.图8是一幅漫画,这幅漫画揭示的主要问题是:

A.土地资源紧张

B.生物种类减少

C.水资源短缺

D.矿产资源枯竭

2.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得出表1资料。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2)针对水土资源配置情况,我国正实施的巨大工程是:

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3.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图9),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4.我国是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旱区,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但不少江河的水却白白流走,无法利用,村民只能 “望水兴叹”。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A.改变当地气候 B.人工降雨

C.兴修水利工程 D.防治水污染

5.河流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读图10,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河流中,属内流河的是 ;③、④河流中,含沙量较大的是 。

(2)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 。

(3)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你能说明其中的原因吗?(至少列举2条)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知能升级”通过具体的“实战演练”,检测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即检验本节课堂学习是否达到“高效”。

外国诗二首 导学案(教师版) 篇3

(2018.3)(教师版)主备教师:习志国 课型:自读课 【学习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学习重难点】

1、把握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知识链接】

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 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 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2、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3、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3、象征: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出示两首诗,让学生判断这哪一首诗用了象征,哪一首诗用了比喻?“我靠长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玛洛酒,我将这酒饮尽,然后倚靠着这支长矛。”——阿尔基洛斯科《诗人之矛》象一颗山上的风信子,被牧人用脚踏了又踏,却在地上开出紫花。——萨福《新娘》本诗的美正体现象征的运用上,诗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打动了读者的心扉。

【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瞬息()伫立()萋萋()诱人()忧郁()......解析:Shùn zhù qī yóu yù

2、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

忧郁()镇定()怀恋()伫立()幽寂()延绵()解析:郁闷;惆怅;忧愁 镇静;冷静 想念;挂念 耸立;矗立 静谧;沉寂 绵亘;连绵

3、填空。(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作者是 国诗人

,史称“

”,他的诗歌代表作有《

》《

》《

》等。(2)、《未选择的路》作者是

国诗人

。解析:(1)、《普希金诗集》 俄 普希金 俄罗斯文学之父 《自由颂》 《致恰达耶夫》 《致大海》(2)、美 弗罗斯特 【合作探究】

(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解析:特指在 生活中应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解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回成为亲切的怀念”?

解析: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都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二)、《未选择的路》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解析: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

解析: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解析: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有关麦穗的事例。

【知识迁移】

(一)四面是柳枝篱笆,篱笆上爬满了豆角秧,豆角秧里还夹杂着喇叭花藤萝,像□。墙里是一棵又一棵的□,墙外是杨、柳、榆、槐、桑、枣、杜梨树,就像给墙镶上的两道铁箍。

奶奶连巴掌大的地块也不让空着,院子里还搭着几铺黄瓜架。

1.在文中方框一填入喻体,最恰当的一项是()。A、童年的五彩梦 B、密封的四堵墙 C、二姐出嫁时坐的彩轿 D、绣着红花的蓝布裙

2.在文中方框二依次填入词语,语意连贯、语气流畅、朗读上口的一组是()。A、山楂树、杏树、桃树和花红果子树 B、山楂树、花红果子树、桃树和杏树 C、桃树、杏树、山楂树和花红果子树 D、桃树、山楂树、杏树和花红果子树 解析:

1、D

2、C

(二)最近,妈妈总爱捉住我,逼我背一支古怪的儿歌: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听说这是一位古代的神童,七岁时写下的“大作”。可我却背得结结巴巴,气得妈妈说我“笨脑壳”。

我只好背得滚瓜烂熟,妈妈显得特别快活。

从此,每当家里来了客人,我都要牵出这只倒霉的“鹅”。

听到了一声声的夸奖,妈妈就奖我美味的糖果。好像这是我写的诗篇,其实,我压根儿没见过白鹅.我家小小的阳台上,连只小鸟儿都不曾飞落。更别说从那“曲项”里,向天唱出美妙的歌?!

真的,我不愿当什么“神童”,更不想靠“白鹅”啄来糖果。如果妈妈带我去趟动物园,那才是我最大的快乐!

1.诗的第二节中所说的“古代神童”是谁?生活在什么朝代?

2.诗中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表达。

3.写出能表现全诗主题的句子。

4.这首叙事诗中,妈妈的行动描写细致传神,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请联系有关诗句作具体分析。

5.你的妈妈是怎样一个人?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一谈。

解析:

1、骆宾王 唐朝

2、每当家里有客人时,爱慕虚荣的妈妈都要让我给客人们表演背诵《鹅》这首诗。

3、我不愿意当什么“神童”,更不想靠“白鹅”啄来糖果。如果妈妈带我去趟动物园,那才是我最大的快乐!

4、“捉住”写妈妈的动作,写出了妈妈的严厉,逼迫我背古诗;“气得”写妈妈的神态,体现妈妈的性子急,为背不出诗歌的我而发怒;“显得特别快活”写妈妈的神态,表现妈妈为我能背出诗而高兴。

5、略,妈妈在孩子的成长中,一般扮演教练、老师等角色,答题时,同学们要根据自己妈妈的特点来谈。

品质导学案教师版 篇4

一、激趣·导入 南极曾经是一块无人企及的处女地,那里有茫茫的白雪,南极曾经是一块无人企及的处女地,那里有茫茫的白雪,有覆盖千年的寒 而今天,在南极南纬 90℃的地方有一个叫做阿蒙森——斯科特科学实验站,90℃的地方有一个叫做阿蒙森——斯科特科学实验站,——斯科特科学实验站 冰。而今天,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当年 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而进行激 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比斯科特队早一个多月到达极点,并顺利班师,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比斯科特队早一个多月到达极点,并顺利班师,而斯 科特等五位队友却永眠于茫茫冰雪之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并未为胜利者阿蒙 科特等五位队友却永眠于茫茫冰雪之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并未为胜利者阿蒙 森作传,而把目光投向了斯科特。森作传,而把目光投向了斯科特。作者饱含感情,以优美的文字,再现了发生在那茫茫南极冰原上一幕幕感 人至深的故事。1 检查复习·夯实基础(1)提问关于作者的相关信息。(国籍)著名作家 茨威 《伟大的悲剧》一文的作者是 奥地利,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和 小说创作 格 传记文学 方面。(2)听写字词。拽(zhuài)zhuà . zhu 销蚀(shí)shí . sh 无垠(yín)癫狂(diān)凛冽(lǐn liè)diā liè .y . di .. l 羸弱(léi)步履(lǚ). l .l 告罄(qìng . q ng)吞噬(shì)shì . sh

遗孀(shuāng shuā . shu ng)

毛骨悚然(sǒng shā chō y ng)姗姗来迟(shān)忧心忡忡(chōng sh . s ng)怏怏不乐(yàng .. .. .. ch ng)疲惫不堪(bèi)鲁莽大胆(mǎng b m ng). .
·1·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3)检查字义。(见《文科爱好者》55 页)

批 注 栏

、问题·导学 问题· 问题

1、文章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明确: 本文写了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本文写了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 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踏上归途。途中遭遇恶劣天气,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踏上归途。途中遭遇恶劣天气,与严寒风雪进行了惨烈的搏斗,最后壮烈地死去的故事。死去的故事 与严寒风雪进行了惨烈的搏斗,最后壮烈地死去的故事。

2、本文共写了 5 个人物,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分别是。明确:(1)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英国海军上校(2)鲍尔斯——? 英国海军上校(3)威尔逊——博士,负责科学研究 博士,(4)埃文斯——英国海军军士 博士 英国海军军士(5)劳伦斯·奥茨——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 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 3.速度全文,小组合作交流,勾画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句子。明确:(1)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 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蹬上归程。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蹬上归程。回来的路危险增加了十倍,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路危险增加了十倍(2)回来的路危险增加了十倍,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寒季比平常来 得更早。他们中间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得更早。他们中间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这位不幸的英国海军军 士在夜里死去了。士在夜里死去了。接着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为了不拖累同伴们而独自走向暴风雪,(3)接着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为了不拖累同伴们而独自走向暴风雪,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像一个英雄似的走向死神。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像一个英雄似的走向死神。(4)最后,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在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狠之时,无法离 最后,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在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狠之时,开帐篷,最后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死亡的到来,开帐篷,最后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死亡的到来,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 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三、学法·导思 1.复述故事·整体感知(1)请同学复述这个故事,并说说其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言之成理,都应予以肯定。)言之成理,都应予以肯

肯定。)2.示例参考: 斯科特一行五人历尽艰险到达极点,(1)斯科特一行五人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先行者阿蒙森 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 然接受了这项任务!这说明斯科特公正无私、恪守信用,令人肃然起敬。然接受了这项任务!这说明斯科特公正无私、恪守信用,令人肃然起敬。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2)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 持科学观察,持科学观察,并拖着 16 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这说明他把事业看得重于生命。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这说明他把事业看得重于生命。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3)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其他队员 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奥茨为了不 茫茫风雪 拖累同伴,选择了自我牺牲。拖累同伴,选择了自我牺牲。表现了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 神。斯科特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生命的最后一刻,(4)斯科特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直到他的手指完 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表现他的坚毅、执著和无私的爱。在他生命的 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表现他的坚毅、执著和无私的爱。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利益,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利益,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和妻
·2·

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 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的真情流露。的真情流露。(2)再读文本·深入思考 你认为斯科特一行人的探险有意义吗? 明确:有意义。从斯科特南极探险的悲壮之旅折射出了人类认识自然、挑战自 有意义。从斯科特南极探险的悲壮之旅折射出了人类认识自然、有意义 永不放弃的悲壮精神,这是一种生命的价值,我、永不放弃的悲壮精神,这是一种生命的价值,这种价值已经远远超过探险 的本身。的本身。没有意义。用书上的原话来说就是: 对人类来说,没有意义。用书上的原话来说就是:“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 了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了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3)本课小结 思考

:“悲剧”和“伟大”矛盾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品味文章中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意味深长的语句,依据具体情节理解文章,体会悲剧和伟大的内涵。【导学过程】

一、探究·导赏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明确: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挪威国旗似乎在炫耀威力,显示威风。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挪威国旗似乎在炫耀威力,显示威风。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挪威国旗似乎在炫耀威力(2)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明确:形容他们一行人已经是极度疲乏、形容他们一行人已经是极度疲乏、折射出他们的坚强不屈。形容他们一行人已经是极度疲乏 无法承受了,无法承受了,折射出他们的坚强不屈。(3)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 .... 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明确:形容讲话没有条理,这里指的是在经受巨大打击和磨难之后的一种反常 形容讲话没有条理,形容讲话没有条理 表现。表现。

22在沙漠中心教师版导学案 篇5

教师寄语:信念!有信念的人经得起任何风暴。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速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3.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自主学习

1.“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这是2007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英雄试飞员李剑英的颁奖词,他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为了保护地面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了英雄的名字。

飞行员——是一个既让人羡慕,又危机重重的职业。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法国早期飞行员圣埃克絮佩里,让我们同他一起经历一次飞行险境,去感受他的心灵体验。

2.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国家)作家(人名),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其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3、词语积累

乙醚.(.mí)虫豸.(zhì)硌.(gè)犁铧(... lí)(huá)

脐.带(qí)真谛(dì)噎.(yē)筛糠..(shāi kāng)

根据下列的解释,写出相关的词语。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4.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展现了黄沙莽莽的雄奇瑰丽。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一诗则表明了将士们戍守边关的宏伟壮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整体感知

1、梳理结构:本文可分为三层,请概括各层大意:

第一层(~ 段):。第二层(~ 段):。第三层(~ 段):。

2、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意。

(文章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3、在那个飞机性能差、机场设备简陋、气象情报不全、救援工作还比较落后的年代里,一个人在全世界最大的沙漠里,那种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主人公什么样 的精神品质?(坚强、勇敢)#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感到呼吸困难。#找不到任何水,连露水也没有。

4、作者产生了幻影、疲倦错乱、呼吸困难等不适的症状,那作者在心理上是否也产生了不适呢?请同学们找一找表达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从中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例如:寒风就象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第二段)------痛苦 #我跑不过了,在也没有力气了。(2节)------绝望

#我感到,有一股图象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10节)------平静

#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18、21节)------乐观 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 ― ― ― 痛苦——绝望——平静——自豪、无悔、乐观——勇气重燃

5、那作者为什么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呢?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

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

6、同学们,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吗?那他是为了什么呢?

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为此冒险是值得的,是崇高的。

二、合作探究

(一)理解关键句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不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5、课文揭示了探险的意义,联系课后练习三所给材料,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 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提示: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不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这是作者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作者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作者镇定乐观的精神。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作者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作者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这两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意义的,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没有使虚度生命,所以即使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他也无怨无悔。)

三、拓展延伸: 1.依照下列句子仿写。

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示例:我们渴求知识就像饿汉渴求面包,我们渴求进步就像渴求茁壮成长,我们在坎途中寻找理想。、很幸运,最后他们俩遇上商队获救了。他曾写过这样一段精彩的文字:

飞行员用飞机这个工具,也跟障碍进行了较量。他们飞翔在万里长空,悬挂在满天乱云之间,要与高山、海洋、风暴钩心斗角。绚丽多彩的土地和天空,风吹粼粼的海面,金黄色的晨曦晚霞,这些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色,对他们是生命的庇护,还是死亡的诱惑?他们看到的太阳,是经历磨难重重的星夜后看到的光明的太阳;他们看到的大地,是穿越风雨雷电后看到的宁静的大地;他们看到的人,是迷失在冰天雪地、沙漠荒野后看到的亲切的人。

1在这种严酷的职业锻炼下,经历多次生与死的搏斗,圣埃克絮佩里向我们展示的人生意义,行动价值,心灵底蕴究竟是什么呢?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活、对他人的一种责任。我们还可 以得到哪些启示:

3、自我思辨:

2002年,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有五位大学生,在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时遭遇雪崩,两人遇难,3人失踪。山难发生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思考大学生登山的意义。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大学生不具有登山运动员的专业素质,不应该参与这种专业性强的极限运动,他们这是拿生命开玩笑。持赞同意见的人则认为登山运动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应该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参加登山也是未尝不可的。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3四、总结:

----[ 一帆风顺的人生是我们美好的向往,面对生活的崎岖与坎坷,请同学们带上从书中得到的感悟,勇敢面对生活,执著的、坚强的走下去,要记住彩虹就在风雨后。

我想对于本文的学习,重要的不是对文本的理解,而应把这种精神和理念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行为和能力。要记住: 面对生活,豁达而不旁观,一如傲霜斗雪的梅花,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任凭风云变幻,孤独地守望春天;面对生活,清爽而不冷漠,一如心存高远的溪流,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随时光荏苒,执着地一路欢歌。

五、【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1、2段回答问题

1、概括这选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描写了“我”在夜晚的沙漠中因缺水、寒冷和疲劳而所遭受的痛苦。

2.作者说“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因为“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并且对自身的处境感到痛苦。

3.”我发现在沙漠里根本没有藏身之所”的意思,可以用一个相近的成语概.无处可逃 4.文章哪些词句充分表达了“我”的痛苦处境?

“哆嗦得受不了了”“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 “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再也没有力气了”“屠刀就在我头上!

5.文章在写“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选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1)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都得挨寒风的鞭打。分析:用“大理石”般光滑和“平原上的骑兵”直冲过来,形象地突出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 6第二自然段交代作者在沙漠进行中犯的一个非常大的错误时什么? 扔掉了自己带着的橡胶雨衣

7、试想一下,当你遇到主人公之类似的生活困境时,应该怎样面对? #遇到困难要继续前进,而不是畏缩退让。#要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

六、学海拾贝、关于沙漠的古诗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唐·白居易 漠漠沙堤烟,堤西雉子斑。——唐·温庭筠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伏懒。——唐·岑参

2、关于探险的名言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由于战胜了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取得的。----[英]卓别林)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

品质导学案教师版 篇6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0课《自觉维护正义》。

【学习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社会正义感, 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 尝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2.能力目标:

自觉维护正义的行动能力;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能力;见义勇为精神的践行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的具体要求。

【学习重、难点】

1. 重点:

正义感的具体内容;社会发展需要有正义感的人。

2.难点:

正义感是做人的优良品德;如何做有正义感的人。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活动探究。

【对学习方式的点评】

此学习方式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能够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 科学合理地设计学习目标, 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三维目标的完美统一。在完成学习知识目标的基础上, 侧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教育, 目标的设计深浅有度, 符合中学生年龄段的特点。不过, 在能力目标中“见义勇为”改为“见义巧为”会更人性一些, 更贴近中学生生活实际;建议学习重点的确立应定在能力目标上。

●【课前预习案】 (填一填, 熟悉基础)

1. 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____的, 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____、规则和___。

2. 我们要从小树立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意识, 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规则的____, 以实际行动维护____。

3.非正义行为会损害别人的____和____, 进而危害整个____。

4.面对非正义行为, 选择____的态度, 会助长为非正义行为的____, 最终损害的将不仅是一个人的利益。

…………

[这位老师给出了8道课前习题 (其余略) 。]

【阶段点评】

这位老师在这里给出了8道类似的题目, 题型形式过于死板老套, 不提倡思品课设置习题课前导学, 因为这只能引导学生机械地看书, 找出相关的问题答案, 起不到真正预习的作用, 也不能引导学生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我认为在此环节的问题设计中, 事先让学生去搜集一些有关维护正义和体现正义的案例效果会更好些。

【对案的点评】

建议在进入新课前设一个情景导入环节, 因为课前导入环节虽小, 但不可或缺, 它对引导学生有效进入学习状态起了重要作用。课前导入不要过于复杂, 形式要直接, 语言要简练, 做到有效。因为过于复杂或时间过长, 学生就很难快速从你的情景导入中走出来, 进而影响整个教学效果。如本学案的新课导入可设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正义, 社会需要正义等内容, 从而认识到正义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那么, 我们怎样去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怎样去为维护正义作出自己的努力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今天的课堂。这样言简意赅, 直接有效。

●【课堂互动探究案】 (积极参与、观察思考)

活动一:议一议。 (注: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1、2小组完成活动一, 并展示看哪个组回答得准确完整, 由3~6组给1、2组评判打分。)

阅读教材P112页并探究。

环节一:谁该获得保送名额。

(1) 探究题目:在你的身边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吗?你们是如何对待的?如何才能保证一个公正的制度得以执行? (2) 探究题目:若是你, 应该如何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环节二:忍气吞声还是讨个说法。

(1) 探究题目:小赵的态度会带来什么影响? (2) 探究题目:如果小孙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 他的行为还有意义吗? (3) 探究题目:例举几个现实生活你所遇到的非正义行为。

【阶段点评】

这位老师在活动一中有效地活用了教材中的案例, 题目设计有层次、有深度, 既有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找到答案的题目, 又有通过学生之间通过探究能够解决的题目, 锻炼了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可谓一举两得。不过我认为在活动一中, 学生活动的形式有些不妥, 在这一活动中应提倡学生全员参与, 因为活动一侧重学生阅读教材, 寻找问题。此环节无须分组, 学生只是在阅读教材后通过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 教师再作一下点评就可以了。

活动二:演一演:做富有正义感的人。 (注:3组表演分当事者、旁观者。4组同学分别对当事者、旁观者的行为进行分析。由5、6组对表演和分析进行评判打分。)

阅读P113页情景思考并演一演:

假设你遇到某种情形, 如你的钱包被偷或被人拳打脚踢, 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受?

【阶段点评】

这一环节的设计, 这位老师可谓是匠心独运, 参与模拟, 情景再现,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从而坚定了维护正义, 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信心和决心, 有效地完成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教学。但让学生对表演者进行打分这一做法, 我认为没有必要, 因为这不是一项比赛活动, 无须评比, 只要达到教学目的, 学生感到快乐就可以了。

活动三:辩一辩:感动你我。[注:1~4组做探究 (1) 题。5组做正方, 6组做反方, 展开辩论 (2) , 时间10分钟。1~4组为5、6组表现打分, 5、6组为1~4组表现打分。]

播放视频: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妈妈”吴菊萍片段。

(1) 探究题目:说明“最美妈妈”让自己感动的理由。

(2) 探究题目:中学生是要见义勇为、见义巧为还是见义不为?

【阶段点评】

本环节是最能体现小组合作、活动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通过辩论的形式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团队精神, 让学生在协作中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

活动四:读一读:正义诗词名言大展播。 (注:6个小组都参与, 由老师打分。)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 自有后来人。

惶恐滩头说惶恐, 伶仃洋里叹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粉身碎骨浑不怕, 留得清白在人间。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读一读说出你读后的感受:______。

还有记得哪些类似的词句名言请补充:_______。

【阶段点评】

活动四是知识拓展环节, 这一环节设计得非常有必要。通过正义名言大展播和学生的搜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也体现了学科之间相通、相融这一教学思想。不过, 还是建议不要给学生的表现打分, 只要给表现好的学生以语言鼓励, 让他们有成功感就可以了。

●【当堂达标检测】

1.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 () 的。

A.弱势群体B.未成年人

C.全体社会成员D.国家公务员

2.中学生如果看到非正义行为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 应该: ()

A.奋起抗争B.见义巧为

C.远离是非D.不管不问

3.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了解正义的基本要求。

B.在日常生活中, 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

C.既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正义, 也要维护集体的正义, 更要维护国家、民族的正义。

D.对非正义行为要以死抗争,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4.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学生,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一个小偷在行窃。下列选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不要惹祸上身、赶紧离开。

B.不理会、这是公安人员的责任。

C.大喊一声, 恐吓小偷。

D.悄悄地了解他的行踪, 并找机会拨打“110”报警。

5.故事析理:正月初五, 回家过年的双城农民工谢尚威, 路遇险情, 毅然伸出双手, 用自己的胸膛接住体重100多斤, 从5楼坠下的16岁少年。闻讯赶来的邻居、亲戚迅速将二人送到双城市急救中心。经诊断, 谢尚威尾椎、胸部受损。对此义举, 他轻描淡写地说:“是出于本能, 没想那么多。”几天来, 各大媒体先后对此事进行报道, 网友们纷纷称谢尚威为“最美爸爸”“最帅打工仔”等。双城市授予谢尚威“‘感动双城’年度人物”和“‘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称号。双城市政府将1万元慰问金送到谢尚威手中, 腾讯“筑德基金”5万元表彰谢尚威。“在危难之际, 你能够舍身忘己, 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坠楼少年, 不仅是托起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更是托起了一片道德的蓝天, 为社会树立起一面旗帜, 引领了一种积极向善的社会风气, 全社会都应该向你学习。”

阅读上述材料, 回答问题:

(1) 请对谢尚威的行为进行简要评析。 (2) 双城市政府及众网友的举动, 给你什么启示?

(3) 假如你在上 (放) 学途中遭遇类似事件, 你会怎样做?

…………

[这位老师给出了几道类似习题 (其余略) 。]

【对当堂达标检测点评】

本环节这位老师设计了包括选择题、材料题和探究题在内的共8道题目, 内容过多, 习题不具典型性。建议当堂达标检测环节, 减少题量, 因为一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 过多的习题训练会影响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其次, 习题缺乏代表性, 尤其一些过于简单、学生一看就会的题目也无须再进行练习浪费时间了;另外, 训练的题型要具针对性和探究性, 这样才能不枉设计当堂达标检测这一环节, 才能使这一环节真正发挥效能。如果当堂训练题设计得合理有效, 真正能起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开发思维的作用, 我认为有2~3道题就足够了。

●【课后拓展案】

观看一段视频材料:

辽宁鞍钢集团有一位普通工人, 他只是铁矿管理人员, 妻子是医院高级护士, 本来家庭生活并不困难, 但为了帮助别人, 全家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在他不到40平方米的家中, 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就连上大学放假回家的女儿也只能住在临时搭的床上。他15年里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 16年间为失学儿童、受灾群众捐款12万元, 20年来55次无偿献血, 挽救数十人的生命。他追求纯粹, 做好事不求人知, 矢志不渝地追求真善美。他坚信奉献使人快乐、助人使人幸福, 数十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博大爱心、满腔热血铸就了人间大爱, 被誉为“爱心使者”“雷锋传人”。他常对妻子说, 同那些特困家庭相比我们还算富裕, 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 会活得充实而快乐!

问题:读了“当代雷锋”郭明义的事迹后, 你会有怎样的情感?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如何传承郭明义的精神, 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对课后拓展案的点评】

课后拓展这一环节设计得很有必要, 它既能体现内容的探究性, 拓展学生的视野, 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正义的存在及正义存在的必要性, 在整个学案中, 这一环节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 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融到一起, 让学生有一种走进生活的感觉, 促进了学生感情升华, 使他们很容易感觉到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快乐。选材非常不错, 有针对性且富有时代感, 课后探究性作业设计也很合理。建议教师在本环节的运作中, 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对此导学案的总评】

这位老师设计的这节导学案是一节设计严紧, 结构缜密, 环节齐全, 内容丰满充实, 是融知识性、探究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好学案, 很具代表性。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在学习方式的设计上形式过于单一, 方法缺乏灵活性,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 体现得不够充分, 应在问题的探究上更好地体现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

2.从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上来看, 有些环节可删掉, 把它放到课后思考题中, 这样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探究教学的其他内容, 效果会更好。

3.学案的设计上要注重其可操作性, 这样才能使课上得更完美、更顺畅。如活动四, 正义诗词名言大展播, 这一环节设计得虽然很好, 但由于在课前预习案中没有让学生事先作搜集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再说出一些相关的句子, 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造成冷场局面, 给完美的教学流程添上污点。

4.拘于模式, 缺乏创新。学案设计要体现课改新理念, 要做到与教育发展同步。比如, 学案问题的设计要坚持全面性、梯度性、开放性和有效性原则相结合, 也就是说问题的设计要尽可能地涵盖本课时的全部知识点, 做到由易到难, 由感性到理性, 由现象到本质的梯度性, 问题不一定是唯一答案, 可能会出现几种可能, 并有一定的科学含量, 有疑而问, 而不是“无病呻吟”。

上一篇:高考素材: 以“走进阳光”为话题作文导写下一篇:管理咨询访谈记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