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太阳导学案

2024-07-14

四个太阳导学案(通用8篇)

四个太阳导学案 篇1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李令燕

学习目标:

1.90%以上同学能在朗读课文和小组学习过程中,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全部正确拼读“挂、街”等12个生字,并能口头组词,交流识字方法。

2.80%以上同学能在预习课文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90%以上同学能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有感情。

3.95%以上同学能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说出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4.98%以上同学会观察田字格,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园、因”等6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和识记生字。

2.说出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种太阳》

师:刚才这首歌里唱的是什么?你来说

生:种太阳。

师:嗯,大家都听出来了,是种太阳。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跟太阳有关的课文。请同学们看黑板,伸手跟我一起写课题。(师板书:18 四个太阳)

师:我们一起读课题。18

四个太阳。大家注意在太阳这个词语中,“阳”字要读轻声,谁来读读课题?

生:四个太阳。

师:谁再读读。

大家一起再读一遍课题。

二、检查预习(分好学习合作小组)

(一)同桌检查朗读课文

昨晚我们预习了课文,看看今天谁能得到我们的朗读之星!

1、同桌检查开始。

2、谁得到朗读之星举手!真棒!

表扬我们一年一班所有的同学,不仅自己读得认真,而且特别会当小老师。

(二)识字。

1、拼读生字。

课文大家读得这么棒,生字宝宝大家记住了吗?

来,我们一起拼拼看。(带拼音的生字课件)

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他们吗?(生字课件)

不按顺序,你还认识他们吗?

集体读得这么熟练,你自己读行吗?好,小火车开起来,一开开到这里来!

2、小组合作给生字组词、交流识字方法。

生字宝宝我们认识了,你会给他们找找朋友吗?接下来,进入我们大家最喜欢的小组合作时间。我们合作完成两个任务,一是给生字找朋友,二是交流识字方法。请看学习提示:

提示:(课件)

(1)组长组织同学轮流给生字组词,每人一个字,其他成员补充或纠正。

(2)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轮流说说“我记住了------字,用的是----------方法。”

(3)每组选择一项进行集体展示。

A、合作学习。

B、展示学习成果。(我们组展示的是给生字找朋友,识字方法)

(课件生字)

生:我记住了伙,是一个“单人旁”加一个“火”。

师:嗯,你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住的。你很聪明,把这个果子奖给你。还有哪些字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记。

生:我记住了伴,一个“半”加一个“单人旁”。

师:你可以这样说吗一个半圆的“半”加一个“单人旁”就是伙伴的“伴”。

生:可以。一个半圆的“半”加一个“单人旁”就是伙伴的“伴”。

师:好,真棒,这个果子送给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记住了甜。舌头舔甘庶就是“甜”。

师:噢,你是用猜字谜的方法来记的,多好呀!大家看,舌头舔甘庶不就是“甜”吗?如果下次再猜字谜的时候呀,你先把字谜说一说让大家猜一猜就更好了。好,这个果子送给你。你还有什么其

生:我记住了“因”一个大口框加一个“大”字就是“因”

师:嗯,你也是用熟字加偏旁记住的。谢谢!还有吗?你来说

生:我记住了“冻”。“两点水”加一个“东”就是“冻”。

师:你能这样说吗?东边的“东”加上“两点水”就是“冻”。

生:能。东边的“东”加上“两点水”就是“冻”。

师:你也是用熟字加偏旁记住这个字的。好了,刚才呀小朋友们用了许多方法记住这些字,相信大家记其他字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办法的,那就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吧,开始。

同桌相互交流,师巡回。

师:看到大家都在积极地想办法,还有没有猜字谜的办法呀,有吗?你来说一说。

生1问:一个提手旁加两土念什么。

生2答:念“挂”。

师:对吗?

生1:对。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编出这个字谜的吗?

生:我就瞅见提手旁,左边就是一个提手旁,右边两土原来老师教过两土就是“圭”字,我就编出来了这个字谜。

师:你很聪明,这个果子奖给你。谁还有?

生3问:行里面加个“圭”是什么字?

生4答:是“街”字。

生3:对了。1

师:真棒,你也用猜字谜的方法记住了一个字。这个果子奖给你。

师:刚才呀,咱们小朋友又想出了一些办法记住了很多生字。那么,生字咱们生字记住了,课文一定能读通顺,那我们就来读课文吧。你想请几个小朋友来接读课文呀? 111

三、朗读感悟

1、生字读熟了,相信再读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读完一个自然段,就在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2、提问:

课文中的太阳,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例:我更喜欢彩色的太阳。

(1)喜欢彩色的太阳的学生自愿读

(2)对读的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3、学生再次有感情的联系朗读

例:我喜欢绿绿的太阳。

(1)指名朗读

(2)学生评价

例:我喜欢红红的太阳。

(1)喜欢红太阳的起立读

(2)各自朗读

例:我喜欢金黄的太阳。

(1)指名读

(2)学生评价

4、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大自然,感受了大家美好的愿望,我们再来完整地读一读课文,把你的愿望读出来。

四、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园、因

2、先描后写

四、作业布置

课后把自己心目中的太阳画出来或者写出来,共同进行交流。

化学导学案设计的四个原则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6-0080-01

一、合作导向,循导共赢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让学生走进知识、走出困惑的过程。化学导学案的设计应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定位。将导学案设计中的探究及梯度内容作为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抓手,共同有效学习。如在回顾初中怎样配制100g10%的NaCl溶液的过程中,设计如下探究问题:如何用NaCl固体精确地配制100 mL 1mol/L NaCl溶液呢?请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可引导学生的思路回归到“精确”这两个字上,进而引入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仪器——容量瓶。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学案中的问题进行探究,既能凸显自主学习的地位,又能借助小组合作,达到互助共赢的效果。

二、情境导向,循导启学

情境体验是根据教学目标,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原型为先导,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观察、感受、归纳和拓展,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如在“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氯气泄漏的危害,氯气泄漏事故的处理现场”情境,创设教学设计。①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②为什么可以用水枪处理氯气泄漏事故?氯气跟水反应时生成哪些物质?如何通过实验判断氯水中存在的微粒?③为什么绿色麦地、油菜一片枯黄甚至变白?④有关人员为什么用浸有稀石灰水的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进行救援或者疏散?⑤如果你遇到氯气泄漏该怎么办?氯气有什么用途?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把本节课的知识点都融入情境中。这样整节课都是围绕“氯气泄漏”案例展开,学生再结合动手实验就很容易掌握氯气的性质。借助教学情境的引导,将学生置身于不断解决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迁移,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化学学习的内驱力。

三、探究导向,循导究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鲜明的实验现象,会让学生茅塞顿开,并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在辨析中不断深入。如在学习“金属钠的性质”时,可以探究实验作为导学案设计。①钠在空气中的变化;②钠在硬质玻璃管中的燃烧;③钠与水的探究实验。在第一个试验中思考:为什么钠可以用刀切?为什么暴露在空气中其银白色的表面很快变暗?为什么钠需要保存在煤油中,且手触摸到钠会有灼烧感?在第二个实验中思考:为什么钠燃烧前变成球状,且在变成黑球后变亮?白烟为什么会变成淡黄色的固体?在第三个实验中思考:钠为什么会变成小球?钠在水中为什么会四处游动?为什么有响声?究竟产生什么气体?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推理和论证,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

四、反思导向,循导悟误

“悟误反思,动态反馈,矫正跟进”也是进行下一次教学设计引导的有效手段。如当学生在完成习题“钠与硫酸铜溶液能否反应?如果能,请写出有关的方程式并推测反应现象”时,在作业中不少学生的答案为2Na+ CuSO4=Na2SO4+Cu,现象是钠溶解,同时有红色的铜析出。针对这个错误,将该题设计成为下节课的演示实验,同时补充设计两个问题:①Cu2+的氧化性比H+的氧化性强,为什么没有置换出铜,反而置换出了氢气?②把钠投入熔融的硫酸铜中会怎样?采用以“误”引“悟”和课堂讨论等手段,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创设新的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导学案 篇3

一、“教学案”与“导学案”:

“教学案”与“导学案”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师生公用的一种文本。“讲”字面上停留在传统教法上,而“导”重点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又有教师主教之嫌,“导学”则突出了有“导”之下的“学”。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一个脚本,故又可称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不同: 教学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性质不同: 教学案—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封闭性的特点;

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

功效不同: 教学案—侧重怎样教、教什么、注重使学生“学会”;

导学案—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注重使学生“会学”。

角色不同:教学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导学案—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是主角。

二、“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课前的预习是学生自己或小组完成的,那么一个突出问题显现出来: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载体,“导学案”就是起到引导、指导学生自学作用的文本,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它是学生自学的“线路图”。

三、什么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检测训练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文本。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堂是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其实就是把教材上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具体的问题,它能引领学生通过读教材寻找方法,关键在“导”上,如果没有“导”作用的“导学案”,那和复习提纲没什么区别。

四、“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围绕 “学”而编制。

包括案头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内训练检测、课后拓展延伸、教后记、学后记。

学习过程:自学导学、课堂教学两部分

1、案头内容:

“导学案”的稿头包含有班级、科目、章节、课题、课型、执笔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等内容。

2、设计学习目标的几点注意:目标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设计,应具体、准确,由教学目标改为自主学习目标,由教学重点改为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改为“使自己进一步了解…”。叙述方式应为“通过„„(过程、方法)学习„„内容,„„(达到什么目标)”。每一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

3、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导学和课堂教学研讨两部分。自学导学:自学导学的设计,要使教材内容问题化、具体化,具有引导性、兴趣性、启发性、可操作性。预习导学在量上要适当,预习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要有对自学情况的检查方法、反馈信息等,为后面精讲提供问题依据。

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着重“导思路、导方法、导能力”,并且要紧扣教材,重点突出,利于突破难点。也要预设问题,问题就来源于自学中没有理解的知识,同时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特点。

4、课内训练检测:要体现教学重点,扣紧课标,做到精选、精练。训练内容要以培养双基为重点,设计要有层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要有训练检测方法、训练检测情况反馈方式,并依据反馈信息做好纠错,加深知识的理解。

5、课后拓展延伸:这一部分要立足于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拓展延伸题可以利用自习时间完成或留作家庭作业,第二天上交。拓展延伸内容要重视预设生成而未达到理想效果的内容。同时,还要有方法的梳理、思想和思维的发展。

6、教后记:教后记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我感受和反思评价,便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教师要认真撰写教后记,便于下次集体备课时交流。这部分内容可以记在《研修手册》上,也可记在《活页教案》上。

学后记:学生通过撰写学后记,达到思考学习过程,总结本课学习的规律和方法的目的,教师对此要严格要求、认真批阅。

五、导学案编写的一般要求:

1、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2、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3、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4、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及检测方法。

5、注意“教学合一”,注重学生的学习。

6、《导学案》一定要明显体现“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内容。

六、“导学案”需要新的备课模式:

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具体操作:

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草稿→发给全体组员→集体备课,修订草稿,提出修改意见→充实导学案→交主管领导或备课组的把关教师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备课要求:

主备教师(导学案编制者)认真阐述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以及每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并且阐述每堂课的大致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学习过程,如何突破重点、难点,设计编制讲学稿等。

主备老师发言后,每个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研究重点难点及对策,最后形成统一的师生共用的导学案。

七、“导学案”的使用:

1、对学生的要求:学生提前一天拿到导学案→按导学案要求及指导自学课本→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记录下来→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课堂学习时可以在导学案空白处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要求学生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导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2、对教师的要求: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八、“导学案”课堂环节: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课堂环节。

“导学案”课堂应做到“七放手”:

1、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

2、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

3、重点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

4、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

5、结论放手让学生归纳总结并表述。

6、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

7、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导学案”课堂可分为四块:

学生自学----小组探究----教师讲解----当堂训练。

1、学生自学,以案导学。

提前一天(或上课后),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和指导,自学教材并完成自学习题,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遗留问题要做好标记(教师巡视并进行学法指导,检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互助合作,研讨交流。

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通过小组内讨论、小组间讨论的办法予以解决。在讨论中,教师搜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小组代表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难点。

3、精讲点拨,释疑解惑。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和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主要讲学生不理解、不清楚的疑点、盲点和难点(此过程要充分重视“兵教兵”)。

4、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教师讲解完后,学生完成课内训练题,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巩固所学知识。针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或训练,把未解决好的问题解决好,达到提高的目的。

九、课后作业:

附:教学流程设计主要体现什么? 《导学案》成为详案后,流程可以简写。

流程设计主要凸显教师课堂行为:

1、如何组织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效果,用什么方法检查,怎样实施,怎样纠正、弥补。

2、如何组织课堂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用什么措施保证学习效果,用什么方法检测学习效果、分享学习成果,如何解决课堂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怎样引导,怎样启发,哪些需要讲授;

3、小结课堂,怎样检测学习效果,怎样评价学生的有效学习及思想、思维发展;

4、如何布置新的课前学习任务。

该流程中具体问题的表述要求:

1、学习方法必须交代清楚如何操作,尤其是新方法开设运行时;

2、具体学习任务只需表述出“导学案学习目标‘几’”即可;

3、讲授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无法解决的内容)至少需要写出提纲,但一节课中的讲授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

4、《导学案》需要解决问题的答案可以标注在教材上,也可标注在《导学案》上,不必写入流程中;

四个太阳导学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词语,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过程方法: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这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教学课时:1 预习要求:自己解决生字难词,通读课文一遍,勾画有关主人公的描写语句。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1)《红楼梦》主题曲导入。2)简介《红楼梦》有关材料。

2.预习检测

3.整体阅读。

——起承转合、不以词害意、地灵人杰、穿凿、诲人不倦、揣摩 文中涉及到的诗人诗作——“竹林七贤”、王维、杜甫、李白、陆游等有关的文学常识,以上内容都可以借助课本注释或工具书完成。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解说: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追寻作者思维轨迹、对文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设计以上程序,遵循了阅读认知的一般规律: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更深入地鉴赏文章作好必要的准备。这样做,既可以积累词汇,巩固基础,又可以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精读引导。

(1)学生讨论: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的。”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香菱所体会到的,正是今天已众所周知的艺术辩证规律。

(3)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明确: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

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4)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方法。

明确: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论是主子,还是奴仆,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口角眉梢,心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例如,描写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

这种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展到极致。它与作家通过自己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显得跳脱生姿而又富于内涵,同时也更符合生活实际。

(解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小说的思想倾向是通过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来体现的。与诗歌、散文相比较,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写人,而且要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要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就必须首先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则主要是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捕捉有效信息,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老舍先生曾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乃至词不达意的语言,是无论如何不能描写出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姿的人物形象来的。《红楼梦》在语言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正如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先生所说:“在古典小说之林中,《红楼梦》的语言最好。从每个人物的说话声中,可以分辨出是哪个人物出场了。《红楼梦》是语言艺术的典范。”)

4、自读点拨 1.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会如此扼杀人才!不公平到这等地步!这正是需要读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美学观点之体现。

2.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不正当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解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意义。因此,善于鉴赏的读者就不会只限于再现作品的形象,也不会仅满足于从作品的形象世界得到一定的感受,他还会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塑造这样的人物?如何认识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倾向?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

5、自读思考

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这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作用?学生畅谈。

提示:林黛玉收香菱作学生,提出做诗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学写诗也是非常正确而必要的。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诗歌的语 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牢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大。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王维的五言律诗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没有人能赶得上他;七言律诗,杜甫的诗要是打一百分的话,恐怕要再找出一个八十分的都不可能,后来一个李商隐也还可以;七言绝句,那是不会有人写得过李白的了。这三个人,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人称“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以前一直是这样评价的。后来白居易取代了王维的位置,因为他的诗里面有一些反映劳动阶级的生活、思想等等,还有他的长篇,如《长恨歌》《琵琶行》都不错,但是以前一直是以李白、杜甫、王维三个人为首的。林黛玉这个看法也是很对的。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可以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学二流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香菱学诗,第一首,通篇就是说了“月亮很亮”这么一个意思。所以黛玉就说,初学者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这也是很对的。恩格斯在评论德国诗人普拉顿的时候曾强调说:“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像。”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的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丰富的艺术想像,大胆的想像可以使极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美质,令人耳目一新。《红楼梦》中的这些文艺创作理论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解说:《红楼梦》这部作品可以说博大精深,值得鉴赏的内容很多。设计这一开放性问题,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获得更多的文学感悟。)(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6、作业:练笔:香菱学识的启示

台阶导学案 篇5

教学目标:

(5)艰苦的准备后,新屋开工了,父亲无疑是兴奋的、幸福的,尤其对于造台阶,文中如何描写的?父亲是什么形象?

1抓住关键语句,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

2、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方法。

3、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课前检查:文章结构

课上内容:

(一)分析父亲的形象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下面我们思考讨论一下,父亲这一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1)父亲为什么觉得我家的台阶低?从这一点,你能勾勒出父亲的什么形象?

答:因为想有而没有,所以总觉得低,要改变。自尊、不甘人后、上进……

(2)台阶在父亲心中意味着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

答:地位,受人尊重,“台阶高,主人的地位就相应的高”。(3)为什么父亲造的台阶是九级,而不是其他数字呢?

答:从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底蕴角度看,传统文化认为:一、三、五、七、九是级别的象征,而一级是最低级别的象征,九级是最高级别的象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

列。)(4)、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父亲付出了哪些努力来准备?请找到文中具体句子流畅的读出来,如果可能,请同时谈谈由此感知的父亲形象。

答:节俭、勤劳、有远大目标、吃苦耐劳、用劳动兴家立业、坚忍不拔、辛苦 课文中写到父亲为了建造一幢有台阶的房屋,他的确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分一文积攒,起早贪黑,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卵石,剩下半月过年、编草鞋。360天安排得非常紧凑。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

德。

答:对于自己劳动得到的果实的热爱,体现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6)九级台阶造好后,父亲为什么却不好意思坐上去?体现了父亲的什么品质?

答:父亲觉得站在高处和别人说话“极不自在”,体现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的品质。同时也是长期无地位,不受重视,形成的自卑心理,难以消除的表现。

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小结归纳(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他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尊重。他是一个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他是一个谦卑的人,有着中国农民所共有的谦卑的特点,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

不 好意思坐上去。

情景设置二:

问题: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

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1)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时托

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2)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勤能补拙,熟能生巧。

(3)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说明台阶低。

(4)写父亲的脚板,写出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问题: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设置问题情景三:

父亲“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为了造出像人家一样有高台阶的新屋,也叫人羡慕,竟花了大半辈子去准备,才盖起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新屋落成了,父亲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同学认为,父亲这样做,值得吗?

(1)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

尊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造新屋,当然首先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但是,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

人的需要总是在自己视野的范围里,由比较而产生的。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目光那么专注,他羡慕那个气派,他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

和理想。

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的。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质中拼命硬干、坚韧不拔的精神。

(2)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父亲造的新屋,规格并不很高,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至九级。但是他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年轻时,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气力。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地

响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

4.文章语言、写作手法,命题立意,关键句。

(1)语言品味:引导学生找出最受感动和最能表现父亲形象特点的语句,读一读,议一议。

例:“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小说用第一人称写,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动作、表情表现思想(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

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家羡慕。

——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2)把握主题:

讴歌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热切希望以先进的生产力迅速改变农

村落后的精神面貌。

(3)体会写法:

讨论归纳:个性化的描写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并突出文章的主题。

要注意详略得当。要突出重点,围绕中心选材。把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要想

很好的阅读一篇文章,先抓住关键句,然后再细细感知,会比较顺利。

(四)课堂小结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

有 着长远的生活目标,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父亲老实厚道,吃苦耐劳,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也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课后作业:

1、把课后词语加意思、造句写一遍。勤能补拙,熟能生巧。

导学案 篇6

1、法律法规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2、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问题。

4、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地位。二:学习过程:

1、案例分析:某校15岁的初中学生小强,父母在外打工,平时对孩子不管不问,回家时发现小强犯了错误就是毒打。因为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小强在学校经常被罚站。他逐渐厌学,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经常打游戏机、上网,进入录像厅而夜不归宿。为筹打游戏机的钱而实施抢劫,被两部专门法律,一个法律体系,五大保护。)

3、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的含义,地位,存在的公安机关抓获。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决定依法对其严惩,判处小强有期徒刑十五年。案例中的行为中有五处不当或不合法之处。请你指出并简要说明理由。

2、小练习:结合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具体法律规定判断下列分别 属于什么保护?① 盱眙县图书馆、纪念馆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②淮安市政府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③国家鼓励电视台、作家多提供或创作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品 ④小华的父母已经办了离婚手续,但协议等小华成年后再分手。⑤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任何人不得在教室、寝室等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⑥学校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⑦公安机关采取有力措施依法维护校园周边的治安和交通秩序,对三无车辆进行集中整治。⑧学校制定应对火灾、地震、泥石流等突发事件的预案,演练⑨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审理 ⑩公安机关询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通知其监护人到场(11)、14岁以上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岁以上,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也不公开审理。直击中考:

1、为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我国先后颁布了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2004年又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是哪两部?? 国家和社会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和关注?? 在现实生活中,你最需要得到的学校保护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未成年人的定义是什么?103凡未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2、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的保护?103(1)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2)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3)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3、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两部?103《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4、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保护未成年人设置了哪四道防线?103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5、家庭保护的要求是什么?家庭保护有何作用?104(1)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的职责和抚养的义务,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要以健康。。见相关链接(2)家庭式我们成长的摇篮。家庭保护能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6、学校保护的要求是什么?学校保护涉及哪些内容?104(1)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2)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7、社会保护的要求是什么?社会保护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106(1)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2)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

8、司法保护的要求是什么?司法保护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106

(1)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尊重违法犯

罪未成年的人格尊严,保护其合法权益,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等。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1.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p108法律2.我们可以通过哪

两种有效手段维护权益?(具体见课本P110—111)(1)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我们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2)诉讼手段诉讼时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如果采取别的方式仍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权益,那么,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3、诉讼可分为哪三种类型?(具体见课本P111—112)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4、为什么要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与违法犯罪作斗争?p113(1)我们自觉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2)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5、我们应如何善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p113(涉及的题型:某人遭遇歹徒不法侵害成功自救或获救给我们的启示?)(1)我们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2)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6、我们可以向哪些机构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维护合法权益?p108——109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有关主管机关、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如消费者协会、居民委员会等)、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

二、识记重点1 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2.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和《》。3.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保护、保护、保护和保护做出了明确规定,为保护未成年人设置了四道防线。所以,我们的合法权益受侵害时,可以积极争取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如果这些保护不能及时到位,要加强自我保护,善于用保护

自己。

4、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

5、我们可以通过和有效手段维护权益。

6、诉讼可分为、、。

7、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

8、我们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时,既要,又要。

三、过关训练提升能力(一)单项选择题1.初二学生小梅,学习成绩不理想。他的爸爸认定女儿将来不会有大出息,就决定让其退学,到自家的饭馆里帮忙。对小梅爸爸的行为,下列看法正确的是()A只要女儿同意,别人无权干涉B 触犯了刑法,是犯罪行为C 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应该承担法律责任D 作为小梅的法定监护人,让小梅退学是他的权利2.很多学校在考试后经常将学生成绩进行由高到低排名,并将其公开,这样的做法:()A不对,违背了学校保护的规定B对的,是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C不对,侵犯了学生的隐私D对的,符合学校保护的规定3.国家规定烟草零售柜台必须有“禁止中小学生吸烟,不向未成年人售烟”的警示。这体现了未成年人保护中的()A 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 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4.下列现象中,属于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的有()①某个体书店老板向学生出租内容不健康的书刊②学生犯了错误,老师严厉批评学生③个体商店雇佣小学生利用节假日帮其促销④营

业性舞厅为了营利向学生开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九年级学生张平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无业人员王某拦住本校学生刘某要钱,张平迅速到附近商店打“110”报警。警察很快赶到,抓获王某等人。对张平的行为,正确的评价是()①张平的做法很机智②张平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③

张平不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④张平履行了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据统计,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① 青

少年法制观念淡薄② 社会不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③ 青少年不能抵制社会的不良诱惑④ 青少年不懂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7、王某是一名高三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就在高考前,其弟被别人打伤了,王某没有多想,纠集了几个人,将打他弟弟的人打成重伤。结果王某因为“伤害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报考大学的意愿化成了泡影。此事给我们的教训是()① 受到不法侵害时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 王某采取非法手段进行报复,以致违法犯罪③ 受到非法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④ 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忍气吞声,否则任何方式都可能使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8、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A、道德B、法律C、社会舆论D、规章制度

9、假如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遭到不法分子的勒索,最不可取的方法是()A、忍气吞声,免得麻烦,乖乖给钱B、拒绝给钱,与之拼搏,两败俱伤C、强忍怒火,暂时给钱,事后论理

D、慢条斯理,讨价还价,事后报案

10、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有()①机智求助他人捉住歹徒②记住歹徒的特征和行为,及时拨打“110”报警③不畏强暴,以死相拼④巧妙周旋,趁机逃脱后

及时报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简答题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这封信是某县中心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刘丽丽(化名)寄给市妇联妇女儿童家庭暴力援助中心的。“我叫刘丽丽,今年14岁,2011年3月3日爸爸妈妈离婚后,我随爸爸和奶奶生活。由于爸爸经常赌博,夜不归宿,从不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还经常打我,用东西砸我。我告诉奶奶,奶奶说他毕竟是我爸爸,一家人还得靠他,何况家丑不可外扬,上法院打官司也不光彩,叫我不要乱说,她会去求爸爸不要再打我了。这件事我没和任何人说,但奶奶跟他说了之后,他对我更加残忍了,经常无缘无故就打我。我睡在潮湿有异味的棉被毯子里,里面有许多跳蚤,咬得我全身上下起红块,没一个晚上有安宁觉睡,痒得我直抓,抓破了留下疤,旧疤不好新疤再起„„“他为什么这样做?难道我是一个女孩就这么令人讨厌,打骂已成家常便饭,我想到了反抗,可又不知道怎么做?一天傍晚,我无意中发现了奶奶的安眠药,拿着药瓶我想了很久,也想了很多„„“我把瓶里的药都吞了下去,我要让他知道,我不是他的出气筒。可我自杀没能成功,因为药太少,第二天早上,我被爸爸的一顿暴打给打醒了??”(1)刘丽丽一味忍耐、逆来顺受甚至自杀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刘丽丽认为打官司不光彩,你怎么看?(3)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刘丽丽想办法摆脱目前的困境。(三)分析说明题九年级学生小王迷恋网络游戏,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到网吧玩游戏,还结交了一些品行不好的社会青年。爸爸和老师批评他,他都顶撞说:“我是未成年人,受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应当受到各方面的保护,你们管我是违法的。”后来,他因吸毒和参与抢劫被判刑。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怎样预防自己违法犯罪?(2)对小王所说的话,你是怎样看待的?

(二)最佳选择(把你认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的括号内。)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保护对象是(D)A.未满14周岁的公民B.未满16周岁的公民C.未满20周岁的公民D.未满18周岁的公民2.我国各级政府一方面建立各种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体育馆、图书馆、影剧院等,并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另一方面法律明文规定,营业性舞厅、酒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这些措施属于对未成年人的(B)A.司法保护B.社会保护C.家庭保护D.学校保护3. 15岁的李云家丢了000元钱,爸爸报案到派出所。经调查取证,公安人员很快查明钱是李云所偷。公安人员考虑到他的年龄较小、他父亲极力要求不对他进行处罚等原因,对他进行教育,让他写悔过书,没有对他进行严厉地处罚。这种处理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的表现,属于对未成年人的(C)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司法保护D.社会保护4. 13岁的女孩小芳,父亲去世后随母亲来到继父家。小芳刚读五年级,继父就让她辍学到一家理发店当学徒。小芳几次哭着找继父要求让她上学,可是继父以家中困难为由不让小芳上学。教材中的小芳找到下列什么机关解决了自己上学的问题。(C)A.人民法院B.法律援助中心C.妇女联合会D.法律服务所5.以上案例中,小芳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手段是(A)A.非诉讼手段B.诉讼手段C.道德批评手段D.舆论监督手段6.俗称“民告官”的是(C)A.刑事诉讼B.民事诉讼C.行政诉讼D.诉讼(三)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初一学生小强的父母离婚了,法院将小强判给妈妈抚养,由爸爸每月付300元抚养费。开始半年爸爸还能按时送来抚养费。爸爸再婚后以自己负担重为由,就不再付抚养费了。小强多次向爸爸交涉未果。爸爸还说“我和你妈已经离婚,跟你也没任何关系,去法院告我也没用”。爸爸的话是否有道理?[参考答案:(1)爸爸的话没道理。(2)为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对未成年人依法进行家庭保护的义务。其含义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及其职责。(3)依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我国的其他相关法律,小强的父亲依法负有抚养、教育小强的法定义务。这一法定义务不因他与妈妈的婚姻关系的结束而改变,也不因法院将小强的监护权判给母亲而丧失。小强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其支付相应的生活和教育的费用。]

《敬畏自然》导学案 篇7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了解文章拟人、反问等修辞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3.提高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一、自学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狼藉()咫()尺呐()喊相形见绌()

美味佳肴()沾沾()自喜

2、根据意义写词语

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极其精致灵巧,无以伦比。()

美味的饭菜。()

形容自以为好而得意的样子。()

二、课堂活动

(一)阅读课文1-3自然段,回答问题。

1、课文开头,作者首先举出了人们常有的想法是什么?

2、作者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哪种观点?

3、第二自然段“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句中“这种狂妄的表现”指的是什么?大自然窃笑的依据是什么?

4、试把第二段结尾句“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改为陈述句,体会效果有什么不同?

5、第一段画线句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形象地写出了自然与人类的智慧关系是大海与小水滴的关系,你能否想一个新的比方,来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6、怎样理解第三段中画线句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的含义?

(二)句段品读。细读5~7自然段,回答下边问题。

1、第5自然段中说道,“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这样说有什么依据?

2、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这种“深意”应该怎样理解?

3、第7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一个器官”这一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4、5~7自然段中作者最终要表达的观点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5、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解决。(把问题和讨论结果写在下面)

(三)提高练习

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就在于他会思维、能够理解、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月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1.为什么说“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

2.文段中写道:“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作者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3.文段中横线所标示的语句中有一处括号,括号内的文字起到什么作用?横线标示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格?并请说说修辞的效果。

4.我们应怎样理解“敬畏自然”一语?

三、应用迁移

1、成语接龙:

自不量力-力----

2、请你以“敬畏自然”为主题拟两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1)

(2)

3、按要求仿写句子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如果说人生是。

如果说人生是。

四、类比阅读,拓展提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气候的威力(节选)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候。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

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每秒32.6米,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每秒55.6米,有时甚至可达每小时三百多千米!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了-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2.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

(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

(1)造福于人类的例子:

(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

3.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4.本文第四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

5.请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顺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

雷雨导学案 篇8

编者杨鹤鸣李荣荣

【情境创设】

一.写作背景:

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面临空前危机,资本家采取种种罪恶的手段来压榨工人阶级的血汗,甚至以故意牺牲工人的生命的方式来换取他们的利益。在紧张的社会矛盾中资本家腐朽罪恶的本质有了最充分的体现。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二.作家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作者自己说: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三.《雷雨》简介:

《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他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弟的阔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周朴园又娶了繁漪。并生了个儿子周冲。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 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父异母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亦互相仇视。这个悲剧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这些矛盾酝酿、激发,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归于毁灭。

四.《雷雨》标题的意义:

《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决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同时,作者以 1

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五.戏剧及其分类:

戏剧是一种通过舞台演出而诉诸观众感官的艺术形式,其中心是演员的表演。围绕着演员的表演,戏剧包含着文学(剧本)、音乐(音乐伴奏、音响、效果及戏曲、歌剧中的唱腔等)、美术(布景、灯光、舞台构图)、舞蹈(演员优美的动作、姿态)等多种因素,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达形式。在戏剧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由于性格和所追求的目的的不同而展开的矛盾斗争叫戏剧冲突。戏剧作品总是由一个冲突的提出、发展和解决而得到完成的。戏剧冲突的完成与否是戏剧成败的关键,所谓戏剧性正是由于戏剧冲突解决的独特新颖有丰富内涵而形成的。我们这里所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和舞台说明。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多重作用。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按剧本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戏剧的几大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六.关于话剧: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对话在话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靠对话来表现的。正因为这样,对话必须是规范化的文学语言,要通俗易懂,便于群众接受,适于反映现实生活。话剧在中国是一种年轻的戏剧样式,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新剧获文明戏。新居于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或白话剧,1928年定名为话剧。曹禺的《雷雨》,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馆》是我国著名的话剧。

【知识导学】

一.词语补释:

*拜望:原是敬辞,指探望。文中含讽刺的意味。

*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下流。P92注①

*谛听:仔细地听。谛:仔细。

*恩怨:恩惠和仇恨。文中偏指仇恨。

*见地:见解。

*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

*惊愕:吃惊而发愣。

*昧心:违背良心。昧:mèi昏,糊涂,不明白。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无赖:①刁钻泼辣,不讲道理;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贤慧: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也作“贤惠”。

*郁热:闷热。郁: 积聚而不得发泄。

*怨愤:怨恨愤怒。

二.字音字形:雪茄沉吟规矩伺候半晌离间昧心暂时弥补谛听取缔归根结蒂对峙怜悯惘然烦躁侍奉藻饰

辩字组词:悔撕躁凑

晦嘶燥揍诲厮臊奏【问题探究】

自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划分文章的层次

2.赏析: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2.品读鲁侍萍与周萍母子相见的段落,思考侍萍因何欲言又止?

3.分析节选部分人物的性格特点:周朴园侍萍鲁大海

4.在文中找到以下具有代表性的舞台说明,体会其作用

周家客厅的布景设计人物的服装人物动作人物表情人物上下场

5.周朴园一直用侍萍用过的旧家具。记着她的生日。甚至保留着她喜欢关着窗子这样的生活习惯,怎样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6.侍萍为什么要和周朴园相认?侍萍是否还对周朴园有依恋之情呢?

【能力提升】读后感《雷雨·网·天地间》

题记

三十年的恩仇,两代人的纠葛。

命运如网,死死缠扰住这些网罗其间的世间凡人,天地间的残忍充盈弥漫。

他们有罪么?他们无辜么?

上帝言:“我差你们去,如同羊入虎群。”

于是曹禺笔下,诞生人间如此种种。

人物速写:

1、繁漪:有人说她果敢阴鸷,有人说她魅惑野性,但无论世人怎样的爱恨褒贬,她却只是沉静一笑,任谁也看不到她心中那团熊熊燃烧的积郁烈火。她是周朴园的妻子,她是周冲的母亲,她是周萍的情人,一个柔弱的女子,却肩负如此的多重身份,可想而知她的撕裂与挣扎。然而,她这样的决绝却也正表明了她那“雷雨”般爆裂激荡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繁漪如是。

2、周萍:这是一棵柔弱的植物,随着暴风骤雨飘摇跌宕。也许它也有着细腻的根、葱郁的叶、甚至带有点淡淡清香的花,只是如此渺小得不为人知。每当看到东摇西倒的它,人们只有叹气,而他却悄悄收闭起花叶,唯有选择逃避。周萍的选择是一种自赎,岂料用以拯救他的却是另一种更大的罪恶。人生即是如此,处处充满了悖论,而诚挚的感情和真心的忏悔招致而来的往往只是命运的无情嘲弄。

3、周朴园:坚毅和威严是他的外貌,虚伪和冷漠却是他的内心,自以为是控制住别人命

运的人其实只是命运掌心的傀儡。暴雨的午夜,孤单的时间,这个即将失去一切的老人是否正在思念记忆中的往昔,那朵永远成为心结的逝水梅花。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家庭里,处处都是漏洞和陷阱,而愚蠢的朴园却想当然地认为一切都能尽在把握。愚顽得近于天真,虚伪得强装镇定,那么在最终一切毁灭后,也只能单留下他去苦尝辛酸。

4、鲁侍萍:灰暗的雪夜,只有我身孤影单,怀抱着一个儿子,思念着另一个儿子,被情人抛弃,把母亲气死。于此之时年轻的侍萍才真正开始了她一生的悲惨。“为什么不再次去死?不,我要活!为了活下去!”老天!这样的理由够不够充分简单?侍萍的悲剧在于她是所有真相的唯一见证者。最终与儿女的别离,这位坚强的母亲承载了巨大的情感伦理双重压力,然而她还是决定由自己来承担一切罪,只不过这个时候她的理由已然改变——“为了他们能活下去„„”

5、鲁贵:窥人隐私,以求一逞——这是鲁贵的原则,也是绝大多数没有顾忌敢做坏事人的准则,为了享乐于物欲,他们拜倒在金钱之下。那万能而至高无上的物主,带给这世间怎样的寡言鲜耻与奴膝婢颜?像一只老鼠一样窥探,像一条蛇一样静观,像一只猪那样贪婪。这是奴才们的生存准则,不能及时出击,只能被动遭罪。不能良心沦丧,只能自食苦果。他把一切都看得太过于物质和实在,正因如此,才有“花开花谢年年有,人过了青春不再来”的处世箴言。只是那个雷雨的夜后,同样失去了一切的他还将会有怎样的生存体验。

6、鲁大海:雷雨落下,融于川海。火山般爆裂的性格却搭配着大海的名字,这或许正是曹禺的本意,因为年轻才有希望,因此作者放了他走,逃离出这死气沉沉的大网。走得刚毅,走得决绝,走得及时而正确。大海的心中是藏着偏狭的,同一切贫苦出身的孩子一样,他的心中天生就具备反叛破坏的力量,于是他敢指着鼻子骂老板父亲,扇大少爷哥哥嘴巴,拒绝四凤和二少爷周冲来往,一切归结为一句话——“她是一个穷人的孩子„„上学、念书,那是一个小姐的梦!”大海不信梦,他只相信贫富的差距,仇恨轻易导致偏狭。

7、四凤: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怀着对爱情的期许,抱着对母亲的敬爱,努力、小心、谨慎的活,这样本没有什么大碍。但就是这些再正常不过的愿望,也在残忍的作者笔下风消云散。如果说爱情是一种奢侈的话,那么这个年轻健康的少女,为了它付出的代价实在过于沉重。四凤是一朵尚未绽放就匆匆凋谢的梅花,她始终小心却难逃劫数,时时谨慎却终陷箍中。和繁漪相互试探的一场,这个看上去很美的女孩心计尤显老练,然而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责难她呢?爱情对于哪一个少女来说,不是蛊惑心神的致命毒药?

上一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下一篇:不属于元宵节的孤独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