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习感

2024-09-10

培训学习感(共9篇)

培训学习感 篇1

培训学习感受

7月9日至7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 “培智学校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售后服务——跟进培训”,同来自全省的各地培智学校的骨干教师们一同聆听了特殊教育专家肖飞、邓猛、刘全礼以及编写实验教材的各位主编的讲座和授课;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各位专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素养。他们的讲座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精彩独到。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教授刘全礼的讲座,他的讲座题目是《课堂教学中备课的几个问题》。刘教授是国内著名的专家,他出过很多关于特殊教育的著作,有《个别教育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特殊教育导论》等等。

刘全礼教授的课堂风趣、幽默而又意义深远,在他的讲座里充满武林气息,他把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中的武林英雄“郭靖、乔峰、慕容复都融入他的讲座中,引用的网络笑话体现了当今社会的现状。他的课充满活力,能让听课者在笑声中接受知识。

他在讲座中首先借用了这样的几句话:“宁做郭靖和乔峰,不做慕容复”,“降龙十大掌打遍天下无敌手”,“一门武功练上‘十年’必成高手”,说明了只要认真、努力、肯下功夫就会成功。培智教育教学也是如此,只要你在教学上,肯努力,多学习,拿出郭靖练武功的那种精神,你就不会不成功的。

刘教授在讲备学生时,放了一段视频,视频里讲的是一个脑瘫儿童月月跳塑料板,老师让月月原地跳,可是月月总是往前或往后跳,就是不会原地跳。为什么月月不会原地跳?刘教授就此案例作出详细的分析,一是月月听进去老师的指令,二是听懂与否也就是理解了没有,三是听到听懂我行我素(没有秩序),四是对着干。

通过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备课时首先要读懂学生,读学生要用心读,用爱心读,但是仅有爱心是不够的;其次是备具体方法,首先是物理化测量,二是心理测量,三是教育测量,最后是观察评定;观察评定(包括行为样本,地点样本,情景、时间样本)。

再讲备教学内容时,刘授讲到教材可以装在老师的脑子里,而不是以书的方式出现。教材就一定是系统(完整)的、连续(顺序)的、简约的反应了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儿童的认识规律的。备课要备到什么程度,要备到滚瓜烂熟,顺手捏来;表现为三个方面:字面的、字下的、引申的。刘教授的还提出备课的十五字法则,:即掰开来、揉碎了、嚼烂了、吞下去、吐出来。当我听到刘教授讲到备课十五字法则时,马上想到自己平时的备课,和刘教授的备课法则比起来,那就不是备课,而是把教学内容简单的罗列出来,并没有把所教内容弄懂吃透,谈不上滚瓜烂熟,顺手捏来,更不用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了。

刘教授口中的备教法,是只要了解了学生,内容烂熟了就可以独步天下了。刘教授还讲到真正掌握一门技术,练到一万遍就能独步天下了,就成绝技。

再就是秦皇岛特殊教育学校的刘炜主任的《用艺术完成艺术,用科学态度从事培智教育》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主任用“教材做纽带、连你我、造福残障学生;培训为红线,牵爱心,培育一代新人”开始了她的精彩演讲。刘主任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怎样让培智教育更像培智教育?她讲到“正如画画,我们想让一个东西画的像,就得去观察,去深入了解,只有了解了,清晰了,有把握了才能把一个东西画的像了。培智教育也是如此,在这她讲了三个层次;了解了形象;清晰了,神像;把握了,自如了。也就是胸有成竹了,才能把培智教育搞得更像培智教育了。她还讲到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从教师的角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从学生的角度是成长(维持生命、适应环境)、成人(学会生活、有品质生活、成为自食其力的人,成为建设者和接班人)。她还讲到课程是食粮,是我们成长中的粮食,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的东西。

刘主任在讲座中提到了我们该干啥这个问题时,一个好校长是一所好学校,主抓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是四梁八柱中的梁,骨干教师是四梁八柱中的柱。她还讲了有关课程的安排,教材的使用,教学方式,分班。教材的使用要求教本、学本合一,评估与教材合一,家长指导手册与教材合一,内容开放性、多种功能性的综合;培智学生生活中最需要什么就学什么。

刘炜主任的讲座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她说的“培智教育就是一门幸福的功课”这句话。之前,我感觉培智教育既辛苦有没成就感。但是在我聆听了专家和各位主编的讲座和授课后,我改变这种看法,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无论是教育教学态度还是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理论知识,授课技巧、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驾驭课堂能力以及自身专业基本功都据一个称职的智障教师有着很大差距。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明白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智障教师应该怎样去做。要做到三要:一要热爱特殊教育事业,从思想上把培智教育教学作为一项事业去追求;二要夯实基本功,成为行家里手;三要关爱残疾学生,把残疾孩子康复训练、健康成长当成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施教方案;

1、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

2、让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

3、继续加强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4、创设情境、开展多彩角色活动和游戏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5、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建立个别档案,根据学生智力差异确定教学内容,制定个别教学计划。

7、注重学生的康复训练,主要是从语言、行为举止、仪表形象进行常态化的训练,使他们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爱锻炼、语言美的好习惯。知识和技能方面主要训练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感兴趣,上课专心听讲,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8、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语言训练。

9、开展评“星”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培训学习感 篇2

一、教学效能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 概念。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 并将其定义为“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 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2]。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是将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学中应用而衍生出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和信念。[3]教学效能感可以分为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而个人教学效能感指的是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教好学生的信念。

研究发现, 专家型教师之所以成为专家, 其原因在于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4]高效能感的教师倾向于选择既适合自己已有能力水平而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即使在工作中遭遇困难时, 也能把失败归因为技能和努力等可控制的因素, 并能自觉监控和调节自己的教学行为, 坚持不懈地完成任务。当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品质的发展, 会增强其对自身教育能力的信心和热情, 并促使其在工作中能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潜力, 良好的工作效果又强化了教师积极的自我评价。这种良性循环将推动着教师的教育观念、事业心、业务知识和能力等专业素质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 高的教学效能感能够使教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教育工作, 并对职业倦怠起修正作用。[5]

研究显示, 使得新手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内部因素, 不是他们的知识和方法, 而是教师对学生、自己以及意图和教学任务所持有的信念。[6]因此,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它是教师教育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 它直接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以及保持健康心态等方面的发展。

二、基于教师教学效能感培养的校本培训

根据提勘恩-莫尔等研究并提出的教师教学效能感形成及作用模式, 教师效能感的形成与变化受到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即掌握经验、观察榜样、教师教学获得的经验即替代经验、社会劝说和教师自身的情绪等心理状态的影响。[7]据此, 笔者归纳出以下几种策略, 为在校本培训中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效能感提供借鉴。

1. 微格教学

教师主要是通过亲身的教育教学经历获得关于自身能力的认知与评价, 所以教师的直接经验是教师教学效能感形成的最有力的信息源。它是教师获得教学效能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同时也是教师对在其他信息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效能感加以检验的手段。一般来说, 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而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因此,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微格教学的训练与反思, 通过“小步子”循序渐进地分解与训练教师的新课导入、提问、讲解、演示、课堂组织、结束等基本教学技能, 让教师通过分析自己在微格教学短时教学录像中的优点与不足, 逐步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进而推广到大课堂中, 从而增强教师实际教学成功的体验。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的设定和不断的成功, 能够让教师发现自己的进步, 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教学效能感。

2. 观摩教学

班杜拉的研究证明, 个体能够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获得有关自我可能性的认识。这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因此, 学校可定期组织教师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这能为教师提供大量鲜活的替代性经验, 提供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成功案例, 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对榜样的学习, 提高他们对自我的预期, 使他们有机会向专家学习、向优秀教师学习。通过观察和模仿, 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3. 解剖关键事件

“关键事件”是沃克在研究教师职业的时候提出的, 它指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教师要围绕该事件进行关键性决策。研究表明, 教师在对“关键事件”的创造性探索过程中, 可以激活自身的教学效能感, 减少教学焦虑和无助感, 进而提升和实现自己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 推动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 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 朝着“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努力。[8]具体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 组织集体研修团队。“不少研究和实例都显示, 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 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 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学习方式快”。[9]可按课程领域、年级组分类组成团队, 定期进行研讨。具体为组织教师团队在分析个案专业生活史基础上进行系统的集体研讨, 解析其后隐含的教育理念, 交流彼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体会、工作经验等。经过团队讲座和澄清的个案经历, 已不仅仅是一人一事的微观叙事, 而是形成了一种与同行、与专家、与文本的对话关系, 成为每个人都参与其中、相互启发的反思机制, 从“他人”这面“镜子”中观照自我。[10]教师之间进行的教学研讨还可以建立开放学习的组织文化, 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群体的教学效能感。

(2) 建立教师专业档案袋。具体搜集教师作为教学者、作为学习者、作为研究者等各种角色的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的资料。专业档案袋既可以帮助教师认真检核、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也可以提供一个向别人展示自己专业进步的机会, 所提供的案例还可以为以后研究和别人借鉴提供基本素材。[11]

教师通过各种途径, 充分挖掘和解读自己和他人专业成长中的“关键事件”, 将其中蕴藏的创意、价值呈现出来, 将各种技能、策略和理论背后的教育理念尽可能地显性化, 就能明晰自己专业发展的脉络, 更新和建构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

4. 团体归因训练

研究证明, 个体对以前行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所作的归因方式将直接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如果一个教师把自己教育教学的成功归因为诸如环境、条件、人际等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 则会降低其对自身能力的信心, 从而将成功归结为运气, 失败归结为必然。而如果一个教师把成功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制的因素则会增强其教学效能感。

因此, 学校应该帮助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得失的正确归因。具体可以采用团体归因训练方法, 组织教师一起探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讨论教师在文化传递和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学会全面分析影响教育教学成败的因素, 检讨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失误;指导他们做易控的、不稳定的、内部的归因, 让他们意识到只要自己努力工作, 积极掌握良好的教学策略, 就能成功完成任务, 以此增强教师们的教学自信心, 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参考文献

[1]代蕊华.对教师校本培训的反思[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3, (2) .

[2]Bandura A.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J].American Psychology, 1977, (37) .

[3]俞国良, 罗晓璐.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0, (1) .

[4]俞国良.专家-新手型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学行为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 1999 (, 2) .

[5]Cherniss.C.Role of Professional Self-efficacy in the Etiology and Amelioration of Burn Out.i n W.B.S c h al lfe l i, C.M a s l ac h&T.Marek.Professional Burn Out: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ory and Research[M].Taylor and Francis:Washington, D.C., 1993:135-149.

[6]Combs, A.W.New Assumptions for Educational Reform[J].Education Leadership, 1998, 45, (5) .

[7]Tschannen-Moran M.Woofolk A.E.et al.Teacher-efficacy:Its Meaning and Measure[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98, 68, (2) .

[8]曾宁波.论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事件”[J].现代教育科学, 2004, (4) .

[9]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 1998:10.

[10]柳夕浪.建构积极的“教学自我”——教师研究的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3, (3) .

向宗教学习仪式感 篇3

形式即内容。而仪式感,正是一种认真生活的态度。

人生初次,感情节点,或是某些普天同庆的日子,如果有空有精力,把这些时光花心思装点一番,生活才不会乏味。

在这一点上,宗教可以教会我们很多。参加过教堂婚礼仪式的人都知道,整场婚礼由牧师或神父证婚,在上帝及亲友的见证下,在圣歌中完成人生大事,许下永恒的爱情承诺。种宗教仪式,庄严慎重,会促使人们去仔细体会婚姻的神圣使命,也使得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慎重的思考和决策,那句「我愿意」的承诺才因此有了分量。

借由这一形式,赋予了婚姻庄重的含义,因此在今天,我们能看到,承诺这一环节,无论在中式还是西式的婚礼上都已不可或缺。

相比中国节日,西方节日的文化生命力,正在于这其中的仪式感。圣诞节不曾式微,不仅仅是有着宗教的缘故,还因为那套过节的仪式感,也就是所谓的「节日氛围」,不曾弱化过。全家一起布置圣诞树的活动,已经重复了千百年,并且还在继续,圣诞钟声从没有停止,圣诞老人的马车也一直在孩子的天空中飞奔,袜子里的礼物,年年都有惊喜。

而春节年味的失去,正是因为缺失了节日的仪式感。缺少节日的仪式感,便缺少了对节日的尊重与敬畏。而形式,其实就是节日的内容。剥离了欢庆节日的形式,便就让节日徒剩一件漂亮的外衣,失去了缺乏了鲜活的生命力。

如今,我们的仪式感去哪儿了呢?商场里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新衣服,超市中有各种各样的餐桌半成品,春联你甚至不需要去买,人们有太多机会免费得到这些千篇一律的印刷品,所有以前那些慢吞吞的过年节奏,一切带有节日符号的劳动行为,都可以靠购买来解决:年夜饭可以直接到餐厅预订,饺子或汤圆直接到超市购买,物质极大丰富,精神的快乐,却失去了依附的平台,所以就造成了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年味的春节。曾经过年的仪式感,体现在自己家里一天天的准备中,如今完全被应有尽有的市场消弭于无形,人们草草应对,却又抱怨过得没有意思。

即使是春节最重要的亲情人伦,也被迅捷的社会节奏所疏离。以前祭拜祖先是大事,意味着家族在故土先人注视下的庄重团圆,而由于社会的动荡、日常生活的匮乏、传统文化的消解,这种庄重的仪式感,已经慢慢被忽略了。即使是老少团聚的时刻,全家人围炉夜话,长慈幼孝的场面,也都已经少之又少,人们被电视节目、電话、微信和各种聚会所打断,甚至连最重要的年夜饭,都已经放到饭店去了。

缺失了对仪式的敬畏,春节对许多人来说,也就成了另外的一个黄金假期。许多人去往海南、东南亚、欧美旅游,就更像是一次休闲,而不是过年了。

院感培训试卷 篇4

北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是()

A、五官科 B、消化科 C、新生儿病房 D、皮肤科 E、心脏科

2、下列选项不是外源性医院感染的感染源的为()A、病人 B、病人自身的常居菌 C、污染的医疗器械 D、病原菌携带者 E、污染的血液制品

3、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是()A、患者住院次日晨尿规检查显示,WBC30个/高倍镜视野 B、患儿住院48小时内出现麻疹

C、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D、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切口局部红、肿、热、痛,并可见化脓性分泌物 E、手术缝线通过处有轻微炎症

4、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A、住院期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B、患者住院1周后出现无症状菌尿症

C、病人肌内注射后出现注射部位明显肿胀、疼痛、穿刺有脓性分泌物 D、患者在拔牙后出现化脓性牙龈炎

E、因肺炎球菌肺炎住院治疗,治疗期间痰培养又发现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征象

5、下列选项不符合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断的是()

A、患者施行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并伴发热 B、患者解除机械通气48小时内出现黏痰、肺部啰音、并伴发热

C、患者住院期间行面罩吸氧治疗,5天后出现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并伴发热 D、病人在原有肺部感染基础上施行人工机械通气治疗,3天后痰培养证实有新的病原体感染

E、患者解除机械通气48小时内出现黏痰、肺部啰音,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6、诊断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临床表现为假膜性肠炎和腹泻 B、可由艰难梭菌引起

C、与应用抗菌药物有关 D、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出有意义的优势菌群 E、与使用免疫抑制剂有关

7、有关医院感染诊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无症状性菌尿不属于医院感染 B、1周内有留置导尿史,现尿液培养出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cfu/ml,虽无尿路刺激征,但属于医院感染

C、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以后出现的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属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D、创口感染就是手术切口感染 E、病人化疗后出现活动性肺结核,不属于医院感染

8、下列哪项不是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部位()A、泌尿道感染 B、胃肠道感染 C、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D、医院获得性肺炎 E、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9、关于微生物标本采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避免常居菌群污染 B、在感染急性期 C、使用抗生素后采集标本 D、选择正确的采集部位 E、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10、关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血培养标本采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留导管时,至少采集两套血培养标本 B、不保留导尿时,只要送导管尖端进行培养即可

C、保留导管时,至少一套血培养标本经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套从导管内或经输液港隔膜采集

D、血培养标本应在采集后2小时内送检 E、血培养标本若不能及时送检,应室温保存

11、医院感染暴发常见类型不包括以下哪种类型:()

A、某一综合征的暴发 B、某一系统感染的暴发 C、某一环境污染的暴发 D、某一细菌感染的暴发 E、某一种病毒感染的暴发

12、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临床应在多长时间内向感染管理科报告()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E、立即

13、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应该由谁来确认()A、医生 B、护士 C、病区护士长 D、感染管理科组织相关专家 E、科主任

14、符合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是()

A、认定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有可能含有被传播的感染原,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B、只需对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进行隔离

C、认定传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含有被传播的感染原,应采取相应隔离和防护措施

D、目的是预防疾病由医务人员传至患者 E、目的是预防疾病由患者传至医务人员

15、下面哪项不是标准预防的措施?()A、手卫生,包括洗手及手消毒 B、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C、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做好个人防护

D、接触到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分泌物的医疗仪器不必进行处理

4E、正确地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物品、织物和环境,防止其成为感染原的传播媒介

16、下面有关WHO提出的“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正确的是()

A、清洁(无菌)操作前、清洁(无菌)操作后、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

B、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环境前、接触患者环境后

C、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 D、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 E、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

17、医务人员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不必洗手()A、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B、接触易感病人前 C、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清洁部位移动到污染部位时 D、接触不同病人之间 E、摘手套后

18、关于洗手不正确的描述是()A、要有充足的水洗手不必考虑是否为流动的

B、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C、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 D、应注意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

E、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用干手巾或纸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19、在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隔离要求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应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的管理 B、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

C、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应设置负压病房 D、受条件限制的医院疑似患者可以不单独安置 E、各区之间分隔清楚,标识明显

20、医务人员使用防护用品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 B、医用防护口罩可反复持续使用,但遇污染及时更换 C、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D、戴医用防护口罩时,应进行面部密合性测试

E、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21、接触飞沫传播的疾病患者时,医务人员防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进入隔离病室应戴口罩

B、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C、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双层口罩 D、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E、离开时按要求摘脱防护用品,并正确处理

22、关于手术前手术部位皮肤的准备,正确的是()A、清除手术切口局部的污染即可 B、术前均应去除手术部位毛发 C、术前备皮应在手术前一日进行 D、术前备皮应在手术当日进行 E、应使用刀片刮除手术部位的毛发

23、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不正确的是()A、手术前一日及手术当日分次、足剂量使用抗菌药物 B、手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使用抗菌药物

C、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足量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 D、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术中应当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E、术中失血量大于1500ml时,应当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24、手术后手术部感染的预防措施有(A、接触患者切口前后不必进行手卫生

B、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C、术后为了充分引流,尽可能延长引流管留置时间 D、鼓励家属帮助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情况 E、切口出现分泌物时,应当立即使用抗菌药物

25、关于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敷料的使用,不正确的是(A、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 B、无菌透明敷料1~2次/周更换 C、无菌纱布每2天1次更换

D、穿刺点有出血、渗出的患者每日更换敷料 E、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26、关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输液管路的维护,正确的是(A、输血后,应于24小时内更换输液管路 B、输注脂肪乳剂后,应于48小时内更换输液管路 C、持续输液每8小时更换输液管路一次

D、输液开始时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E、输液过程中定时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27、关于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错误的是(A、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B、医务人员要认真洗手,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C、置管过程中尿管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D、导尿时应该正确铺无菌巾,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E、应采用开放式引流装置

28、关于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措施,错误的是()A、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B、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会阴部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C、出现尿路感染时,不应更换导尿管

D、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应使用个人专用收集容器 E、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29、下列选项不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的是()A、关节镜、胸腔镜 B、腹腔镜、活检钳 C、手术器械、穿刺针 D、植入物、心脏导管 E、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镜 30、下列选项不属于低度危险性物品

A、餐具、茶具、地面 B、听诊器、血压计袖带 C、压舌板、喉镜、体温表 D、床头柜、毛巾、被褥 E、脸盆、便器、痰盂

31.医院消毒、灭菌基本要求正确的是()A、重复使用的物品应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B、重复使用的物品应先预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C、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D、环境与物体表面应常规消毒

E、环境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消毒,再清洁

32、使用化学消毒剂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消毒剂 B、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范围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C、消毒前物品应清洁、干燥 D、消毒物品应与消毒剂充分接触 E、盛放消毒剂的容器要清洁等

33、手术器械使用后消毒方法为()A、1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 B、高温消毒 C、灭菌 D、75%乙醇消毒 E、0.5%碘伏消毒

34.换药碗使用后处理方法是()A、清洁 B、灭菌 C、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 D、高温消毒 E、乙醇浸泡消毒

35、干保存的无菌持物钳和持物罐启用后更换时间为()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2小时 E、4~8小时

36、使用后的体温表消毒方法正确的是()A、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B、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60分钟 C、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60分钟 D、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E、压力灭菌

37、需要灭菌的内镜有()A、腹腔镜 胃镜 膀胱镜 胆管镜 B、膀胱镜 腹腔镜 胆管镜 胸腔镜 C、胸腔镜 膀胱镜 胆管镜 喉镜 D、关节镜 膀胱镜 肠镜 脑室镜 E、喉镜 膀胱镜 胃镜 脑室镜

38、以容器包装灭菌的敷料类无菌物品启用后最长不得超过()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24小时 E、12小时

39、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包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应视为污染不能再使用()A、在有效期内 B、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完全 C、包装完好无损 D、包内化学知识卡变色完全 E、外包装干燥

40、预防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基本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B、针对接触的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C、对医务人员健康状况评估,进行预防接种 D、穿双层隔离衣 E、加强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

二、判断题

1、内源性医院感染可表现为散发,也可表现为暴发形式。()

2、呼吸道是我国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

3、泌尿道不是我国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

4、长期接受抗菌物治疗者不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5、指导、督促本科室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等制度是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

6、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患者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这是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表现之一。()

7、由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属于医院感染。()

8、带血管内导管期间,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在排除了其他明确的感染源以后,可诊断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9、患者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10、住院患者在皮肤开放性伤口分泌物中培养到细菌,即可诊断为医院感染。()答案: 选择题

CBDAC EBBCB CEDAD CCADB CDABD AECEC ABCBA ABDBD 判断题

工作的责任培训感 篇5

本次培训主要是由陈浩老师主讲的《工作的责任》课程,很多人在工作上认为工作就是为了领工资,平时上班时没责任心,但是拿工资的时候是特别积极,如果感觉那里少就不高兴,感觉上班是为了领导工作,针对于这样的人,陈浩老师接下来的讲课让我们受益匪浅:

一、请大家先想想这两个问题:

1.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2.你在过什么样的生活

二、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下本次课程我学到的一些知识:

1.对待工作的态度就是对待生活的态度.2.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结果

3.上等人寻道,中等人寻法,下等人寻命

4.一个人做事的能力超过他大脑的见知

5.你经历得多你就会有经验

6.学历不代表工作的能力

7.心变了,世界就变了

领导访谈内容-院感培训 篇6

一、手卫生知识

1、什么是手卫生?请演示六

(七)部洗手法。你知道世界手卫生日是哪天吗?

2、在平时工作中,你怎样执行手卫生的?(5个重要时刻)

3、在临床工作中,洗手和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什么原则?

4、当你碰到什么情况时需要先洗手,然后再进行卫生手消毒?

6、你了解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效果的监测标准值是多少吗?

二、医疗废物知识

1、你知道医疗废物管理责任人是谁吗?

2、医疗废物分为哪几类?

3、棉签、棉球、纱布、一次性卫生用品、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属于什么医疗废物?

4、玻璃安瓿、玻璃试管、针头、缝合针这些属于什么医疗废物?锐器盒使用规定有哪些?

5、一次性口罩帽子放哪里?医疗废物几天运送一次?擦手纸属于什么垃圾?

三、感染暴发知识:

1、什么是医院感染爆发?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2、如果你们科室发生感染爆发,你如何处理?

四、何为标准预防?防护用品有哪些?

五、当你在诊疗工作中,不小心被乙肝患者的针刺伤,你如何处理?

一:手卫生知识

手卫生的概念: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六

(七)部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

世界手卫生日:每年的5月5日是世界手卫生日

WHO推荐的手卫生5个重要时刻:即二前三后: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血液体液后。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什么原则?: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医务人员在什么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再进行卫生手消毒?: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手消毒效果监测标准: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二、医疗废物知识

1、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实行责任制管理,责任人是谁?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2、医疗废物分为五类: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

3、感染性废物:是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如使用后的棉签、棉球、纱布、一次性卫生用品、医疗用品和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等。

4、损伤性废物:是指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如医用针头、缝合针、各类医用锐器、玻璃安、玻璃试管等。

锐器盒应放在医务人员方便使用的地方,不可重复使用,不可盛装太满(达3/4满)有效封口,统一送焚烧处理。

5、一次性口罩帽子 ?放在医疗垃圾桶内。医疗垃圾暂存不得超过2天(48h)。

擦手纸属于生活垃圾。

三、感染暴发知识:

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暴发处置:如发现有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科室应“1小时内”报告院感科/总值班,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按暴发处理流程进行隔离病人、采取隔离措施、积极治疗、流行病学检查、、、直至感染暴发控制等。详见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流程。

四、何为标准预防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屏障,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原则。

防护用品有:一次性(医用口罩、外科口罩、N95口罩)、帽子、隔离衣、防护服、鞋套、靴套、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面屏)、全面型防护面罩

五、针刺伤的应急处理

创生语文学习的惊异感 篇7

一、在“伟大事物”的发现中产生惊异感

每篇课文都蕴藏着最有价值、最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把这种最有生长活力的知识或内容比喻为“伟大事物”。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有一句名言:“语言是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教材中的“有限手段”即是“伟大事物”,它就像一种“酵母”,具有唤醒、激活、开启、释放的功能,能够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催生言语的“无限运用”。

教学《墨梅》和《石灰吟》,我让学生比较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找到第四句都有一个“清”字,王冕、于谦分别借石灰、墨梅来表达自己的清气、清白。又有学生发现第三句都有一个“不”字,前两句描写一种事物,第三句用“不”字一转,就转入了情感的抒发。这是偶然的现象吗?我和学生一起朗读同类的古诗:

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师: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生: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师: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生: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

学生朗读这些诗句的时候惊讶不已,内心视界突然被打开了,照亮了。当我出示“词语工具箱”,要求从“野菊、竹子、荷花、胡杨”等词语中选择一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学生兴致盎然地写起来。

上述教例揭示了语言现象背后的规则、规律———“有限手段”。发现古诗第三句“转”的句法,同时也打开了文本的精神密码。学生不仅看清了活在文本里的“我”,也把自己的美好情思发掘出来,表达出来。这样的有限的规则、知识、手段即是“伟大事物”,具有强大的催化、衍生功能。以此为教学线索,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平时极少可能直接感受和体验到的事物,掌握表达这样一些新的感受和体验的语言与语言形式。儿童与“伟大事物”相遇,从“有限手段”走向“无限运用”,也就获得了言语的自由。

作者的文本是一种图式,它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意义密码。每个儿童也都有自己的图式,即他们的知识经验。按照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外部信息只有与固有的心理图式相通,才能被同化,才有反应,否则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感而不觉。人就不能突破自己的局限了吗?可以,在新颖刺激物反复作用下,就会发生“调节”。学生与“伟大事物”相遇,认知的开放性就会“战胜”封闭性,产生深层的对话与交融。

二、在“矛盾生成”的对话中产生惊异感

语文学习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患上没有感觉的症状,思维处在疲沓、懒惰及“无所谓”的状态。倘若教学始终处在超稳定的静态,没有惊奇感、惊讶感、惊异感的产生,言语思维的触须就摆动不起来。克服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是挑起矛盾,在“愤”与“悱”的状态中开启其学习历程。

语文学习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自发生成的,可以称之为“习得”;二是某种动力、技术等造成的,可以称之为“学得”。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其“母”性使语文教学天然具有自然、自发、自得的品性。但课堂情境下的语言学习要高于自然情境下的语言学习,教师可以凭借专业智慧在教与学之间造成“信息落差”,创造最佳的心理动力、条件。创造“落差”的最佳手段即是生成矛盾。

教学《普罗米修斯》时,我先让学生进入神奇的意象:《女娲补天》从“黑洞”讲起,《开天辟地》从“宇宙蛋”讲起,而《普罗米修斯》为什么从“火种”讲起呢?引出神话人物后,讨论:在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谁的力量最大呢?有的说是希腊大英雄赫拉克勒斯,他一箭射死了凶恶的鹫鹰,解救了他父亲宙斯的仇敌普罗米修斯;有的说是普罗米修斯,他不顾生命的危险,把天上的火种带到了人间;有的认为是宙斯,他是宇宙至高无上的主神,掌管着雷电,统治着一切;有的认为是太阳神阿波罗,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了温暖,没有了生命。学生把这些人物写在黑板上,按照人物出场的顺序讲述故事。进而聚焦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上,重新思辨“谁的力量最大”这一问题,并且发现课文中蕴藏着一个“英雄模式”:某人受到一种感召出发了,进入陌生的领域,身上拥有了超自然的力量,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战胜了敌人,等他再次返回时,也就成为了一名英雄。最后,给学生一次做英雄的机会:“一个万能机器人想控制世界,某星球的家园树将遭受攻击……”在这个故事中,谁是宙斯?谁是普罗米修斯?火种是什么?学生自己充当普罗米修斯,惊异感又产生了,融入了现代神话故事的创编之中。

在上述教学中,我用“在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谁的力量最大呢”这个问题,一下子挑起了矛盾的冲突,使“教”和“学”产生了信息落差,激发了深度思考的动力。理解总是不同的。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这是他们的阅读初感,也是真实的具体学情。随着教学的深入展开,矛盾的生成愈加深刻,学生逐渐走向言语的深处,同时也走向了思辨的深处、思想的深处。学生自始至终在“惊心动魄”的阅读中学习,整节课掀起矛盾的问题,就像一种催化剂的“酶”,促使学生亲密接触文本,加速言语主体与言语客体之间的信息转换。

黑格尔说:“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矛盾的生成、呈现与探究的过程,恰好是学生产生惊异感、主动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积极地进行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是挑起矛盾的艺术。如何生成矛盾?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高质量的问题。问题要聚焦在文本的“发窍处”,聚焦在文本内部超越常态的矛盾和情态上,聚焦在非同一般的表现方式和手法上,聚焦在“学生感觉到却说不出来”,或者认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地方上,聚焦在教师与学生,文本经验与学生经验之间相互接触、相互结合和相互加强的“交叉地带”。

三、在“陌生化”的活动中产生惊异感

课堂具有“动词性特征”。语文教学既要重视累积性、常识性的活动,同时又要跳出脸谱化、形式化活动的窠臼。熟悉,意味着陈旧和失去活力;陌生,意味着发现和独创。———这是一个既浅俗又深奥的文学理论法则。语文教学也是如此。一篇课文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而好的语文活动要适度“变形”与“变异”,创造陌生化的效果,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既让学生怦然心动,又使学生深深地卷入学习之中。

教学《牛郎织女》,一般先分成几部分、拟加小标题,然后指导学生复述故事。能不能变换讲故事的方式?笔者是这样处理的:牛郎遇上来自星星的仙女,留下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男一号身上,牛郎姓牛吗?谁来讲一讲故事的开头?学生讲述故事的起因,教师变换活动方式:如果这个故事不从牛郎受虐待、和老牛相依为命讲起,还可以从什么地方讲起呢?学生不断尝试:(1)从“鹊桥相会”讲起;(2)从仙女讲起;(3)从最惊心动魄的场景讲起;(4)从牵牛星和织女星讲起;(5)从老牛讲起。之后评价人物,价值引领:如果牛郎穿越到现代参加“非诚勿扰”节目,会有人留灯吗?这样的活动轻松活泼,又给学生带来“陌生化”的感觉,使语文学习保持必要的张力。

惊异感是“陌生”最基本的内涵,陌生化就是把熟悉的事物陌生化,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语文学习的内驱力。探寻教学活动的陌生化并非是一味追求时尚、创新,而必须要从文本出发,从学生出发。文本创作有陌生化表达的规律,教学活动也应顺应文本、顺应学生认知规律,过度的“陌生”会引起审美和理解的阻断,造成学生的拒绝接受心理。因此,在教师运用“陌生化”方法时,须让学生经历“熟悉———陌生———更高层次的熟悉”的过程,达到“熟悉”与“陌生”的统一。教学《三打白骨精》时,我引导学生讨论: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呢?好多学生举起了手。这时我说:“想到‘机智’的请放下手来。”不少同学觉得很奇怪,不情愿地放下了手。我回应道:“‘机智’这顶帽子戴在诸葛亮的头上更合适。”“想到‘忍让’的请放下手来。”几个同学又不情愿地放下手,我解释道:“‘忍让’这顶帽子戴在林冲的头上更合适!”……在我的“打击”下,全班同学居然都放下了手。学生不得不再次走进文本,终于悟出孙悟空是一个能够从美丽外表当中看出真相的人,一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人。“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呢?”这个问题非常熟悉,但“想到……的请放下手来”,就颇有抖包袱的感觉了。在这种陌生化的活动中,学生推翻了自己脸谱化的答案,悟出人物“这一个”的性格,实现了“去蔽”的功效。

好的语文教师应当是“教学设计师”。在设计教学时,能够使常规的、熟悉的活动“艺术化”起来,以更适当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

四、在“审美场”的营造中产生惊异感

“场”是从物理学引进的一个概念。像电场、磁场、引力场一样,人类的心理活动也有一个场,即“心理场”。心理场是人类生命的体验赖以存在的时空,或者说是人的生命体验的载体。审美场,就是审美体验的心理时空。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早期的格式塔心理学家奥地利学者爱伦费斯曾举例说,我演奏一支由六个音组成的熟悉曲子,只要这六个乐音的结构关系不变,我们都可以在运用任何一种乐调、使用任何一种乐器、改变任何一种节奏的演奏中,把它辨认出来。这就说明这里一定有比六个乐音的总和更多的东西。那个“更多的东西”即是“格式塔质”。它不附着于任何一种元素,却统领所有的元素。如果把课堂比作一个格式塔,教师能够凭借着自己的课感与实践智慧,将各种教学基质有机融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优化的关系,一种润泽的氛围,一种整体的情境,一种审美的气场,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吸引力,让学生深深地卷入到学习之中。———这种整体性的“格式塔质”,不断创生着“酶”,也创生着课堂的精彩。

培训学习感 篇8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预设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82-1

一、合理预设目标,引发学生树立自信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通过目标设定来影响动机。学生成功的经验或体验是自我效能最重要的来源,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会过分夸大学习和生活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合理地预设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预期达到的客观标准,合适可行的目标可以激励他们为之努力,太难、太高的目标容易让他们丧失信心。因此,预设学习目标时,教师要注意到班级的学情,既要让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而又不是轻而易举地获得,要摘到桃,还要“跳一跳”。让学生在适当的焦虑情况下激发潜在的学习动机,树立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节内容时,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可以用字母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数量,又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同时使学生感受字母表示数的优点,渗透符号思想,培养其抽象概括能力。课堂教学中始终用“数青蛙”这首儿歌作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具体为:

(1)欣赏儿歌,激趣导入。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2)续唱儿歌,树立信心。让学生接着继续往下编唱儿歌,逐步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可以通过列表形式帮学生总结规律)

(3)诵读儿歌,抓住重点。在学生编不尽、读不完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试着写出儿歌“最后一句”,自然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同时相机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书写规则。

(4)自编儿歌,总结升华。“池塘里有a只青蛙,岸上b只青蛙,你还能知道什么?”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想法,既巩固了新知,又扩大了学生的想像空间。

二、有效预设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良好、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是直接告诉答案,不批评打击,更不包办代替,而要耐心启发、循循诱导。对学生学习上的优点和点滴进步要善于发现、及时肯定、给予鼓励和表扬。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时,知识并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灌给学生,而应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构建”。作为课堂和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教师应给学生创造平等参与学习的氛围和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

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这节内容时,教师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场景视频:迎接新年到,随着倒计时,新年的钟声敲响,“零点”时刻自然引入教学。随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平时一天的时间安排,通过收集这些生活素材,使学生发现在生产生活中要用到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接下来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学校作息时间表等一系列素材,设计一天生活安排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们利用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参与的积极性高涨。

三、精心预设情境,引领学生亲历成功

学生成功体验是获得自我效能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学生亲身经历的成功和失败对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会降低人们的自我效能感。不断地成功会使人们建立起稳固的自我效能感。而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情境创设,可以启发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能调动学生个体的阶段性内驱力;同时,好的情境创设也可以降低新知的坡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该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一种是将数学问题还原成一个现实的背景,一种是利用新内容与原来的已学过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为此,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并且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预设,引领学生亲历成功。

四、科学预设评价,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及其他社会事件的原因作出的解释或推论。积极的归因方式有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反之,学生消极的归因方式会降低成功的期望和行为动机,并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自我效能感就低。人的认识问题能力是有限的,归因者在某种动机或自尊心的影响下,他们的归因往往会产生偏差。教师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归因的技能。

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教学中,在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其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后,教师安排了一组拓展题目:“12×11,13×11,”(一个两位数乘11),让学生计算,学生都能很快算出答案,但一直没有人触及最核心的规律:一个两位数乘11,乘积就是将那个数“两边一拉,中间一加”。教师在评价时不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而是先给予计算正确的同学以肯定,然后再引导观察两题的积有什么特点,在大部分学生还未能发现规律的时候,再出示“14×11,15×11,23×11”等,通过多次练习与比较,学生就能很容易得出上述规律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鼓励、引导,适时地予以肯定和表扬,终于让学生总结出乘积是“两边一拉,中间相加”的规律。运用部分再让学生利用这个规律自己写两道这样的算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发现这种“巧算”的特殊性和局限性。这样的评价使学生在体验观察、发现、猜想、验证的过程中不断归因,产生积极的学习主动性。

全面的院感知识培训 篇9

第一章 医院感染管理概论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1.何谓医院感染?

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2.何谓医源性感染?

答: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疗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易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包括:多次进行侵袭性操作;使用消毒或灭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或设备;医疗环境污染严重,如物体表面、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等,输入已被污染的药品、血液或血液制品等;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等等。3.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哪几类?

答:医院感染可根据病人在医院中获得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4.何谓外源性感染?

答: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其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来自于其他病人、医务人员、诊疗器械和医院环境等。5.何谓内源性感染?

答: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其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皮肤、口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的常居菌或暂居菌。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体内微生态环境失衡时即可发生内源性感染。随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深入,外源性感染已明显减少,内源性感染则在增加,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

6.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哪些特点?

(1)感染链特点:外源性感染的传播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一不可。

(2)发病形式:医院感染多为散发性,有时可出现暴发流行。外源性感染的表现形式可为散发,也可为暴发。而内源性感染则呈散发形式。

(3)预防控制特点:大部分外源性感染是可以通过规范医护人员诊疗操作、严格消毒灭菌及隔离等措施得到预防和控制的。

内源性感染的发生基于病人的基础病、诊疗措施等多种因素,较难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但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类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措施降低感染风险。(4)科室分布特点:医院感染多发生于医院的高危科室,主要有各类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神经外科、烧伤科、心胸外科,呼吸科、血液科和肾科病房等。

(5)感染部位分布特点:鉴于不同国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不同,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亦有所不同。在美国,主要感染部位为泌尿道、手术部位、下呼吸道及血流感染。而我国主要感染部位则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手术部位感染,占整个医院感染的80%以上。7.医院感染常见感染源有哪些?

答:医院感染常见感染源主要有病人、带菌者或自身感染、污染的医疗器械、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环境储源等。

8.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传播。由接触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蓝色)(2)飞沫传播-----由飞沫传播的疾病有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等。(粉色)

(3)空气传播-----由空气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肺结核、麻疹、水痘等。(黄色)9.哪些人群为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答:医院感染易感人群主要有:

(1)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肾病等患者。(2)老年人及婴幼儿患者。

(3)接受各种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如抗癌药物、放疗、免疫抑制剂等。(4)长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造成体内微生态失衡的患者。(5)接受各种侵袭性诊疗操作的患者。

第二节 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概念

1.何谓医院感染管理?

答:医院感染管理是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总结医院感染的发生规律,并为降低医院感染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预防、诊疗和控制活动。

2.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职责,并根据国家相关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法规,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度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2)对医疗机构各类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培训。

(3)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及反馈,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

(4)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加强无菌技术操作、消毒器械的管理、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医疗废物的管理,以及规范医院感染高危部门、环节和操作的管理等。

(5)开展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3.根据医疗机构不同规模,应如何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答:医疗机构应根据其规模不同,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1)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3)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4)各临床科室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4.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履行哪些职责?

答: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其主要的职责是:

(1)根据本科室的工作特点,制定医院感染相关制度,并组织实施及督导。(2)协助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开展医院感染预防工作。(3)对本科室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

(4)指导、督促本科室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职业防护等制度。(5)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宣教工作。5.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应履行哪些职责?

答: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执行者,其主要职责是:(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和上报医院感染病例,并协助开展医院感染流行趋势的调查。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消毒隔离等规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4)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掌握职业安全防护方法。6..医务人员均应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吗?

答:是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是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务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因此,医疗机构应对全体工作人员包括医院管理人员、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和工勤人员等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知识的培训。并对进修、实习、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7.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科室/部门有哪些?

答: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科室/部门是指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对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作用的科室。如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母婴室)、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消毒供应中心、内镜室、口腔科、检验科、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等。

第二章 医院感染诊断

第一节 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如何判断是否属于医院感染?

答:对于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以后发生的感染才属于医院感染。2.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如何判断是否属于医院感染? 答:对于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自病人入院时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3.患者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与住院期间接受的诊疗操作有关,属于医院感染吗?

答:应该属于医院感染。如在住院期间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出院后出现相关部位感染而再次入院,该感染直接与上一次侵入性诊疗操作有关,属于医院感染。4.住院期间,患者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吗?

答:患者住院期间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感染,应该属于医院感染。可表现为两种情况:(1)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其他部位感染(排除脓毒血症所导致的迁徒新病灶)。(2)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排除污染和原有的混合感染)的感染。5.如何判断新生儿发现的感染是否属于医院感染?

答: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而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以内发病的感染,如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感染等不属于医院感染。

6.患者住院期间,只要在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分泌物中培养到细菌就可诊疗为医院感染吗? 答:不可以。患者在住院期间,如果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培养到细菌而无炎症表现,这只是细菌定植,不属于医院感染。只有在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分泌物中既培养到细菌,又有明显局部炎症表现,才能诊断为医院感染。

7.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吗? 答: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8.直接于烫伤等因素导致的局部炎症表现属于医院感染吗?

答:由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如烫伤、手术缝线刺激导致的轻微炎症等不属于医院感染。

9.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住院期间急性发作属于医院感染吗? 答: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住院期间的急性发作,不属于医院感染。10.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属于医院感染吗?

答: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感染等,属于医院感染。

第二节 医院感染常见临床类型的诊断

1.呼吸机相关肺炎应如何诊断?

答: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为呼吸机相关肺炎。

(1)病人施行人工机械通气(MIV)治疗后或解除MIV48小时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患者出现粘痰、肺部啰音,并伴发热,或白细胞总数和(或)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或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病人在原有肺部感染基础上施行MIV治疗48小时以上,肺部又发生新的病原体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

2.何谓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答: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的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局部红肿或硬块或有脓液排出),或隧道感染(沿导管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漫性红斑),或血流感染(败血症或真菌血症)等临床表现。3.如何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答: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C)、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从导管血和外周静脉血,或从导管尖段和外周静脉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物结果的致病菌,即可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4.如何诊断输血相关性感染?

答:常见输血相关性感染病原体有肝炎病毒(乙、丙、丁、庚型等)、艾滋病病毒、巨细胞病毒、疟原虫、弓形体等。

诊断输血相关性感染,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

(1)患者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

(2)有证据证明,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病原体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3)有证据证实供血人员血液存在该感染性物质,如:血中查到病原体、免疫学标志物阳性、病原DNA或RNA阳性等。5.何谓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答: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是指: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菌药物期间出现的肠道菌群失调所致腹泻性肠道疾病,包括由艰难梭菌引起的假膜肠炎。临床表现为腹泻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发热或腹泻。周围血白细胞可升高,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出有意义的优势菌群。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肠壁充血、水肿、出现,或见到2~20mm灰黄(白)色斑块伪膜。6.手术部位感染共分哪几种类型?

答:手术部位感染分为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7.表浅手术切口感染如何诊断?

答: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仅累及切口皮肤或皮下组织,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即可诊断:(1)切口局部红、肿、热、痛,或可见化脓性分泌物。(2)从化脓性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由外科医生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8.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如何诊断?

答: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感染,累及筋膜和肌层的深部组织,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即可诊断:(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局部疼痛等感染症状和体征。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影像学检

第三章

医院感染与微生物

第一节 医院感染病原学特征

1.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有哪些? 答: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主要有:

(1)以机会致病菌为主,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克雷伯菌属、白假丝酵母菌等。

(2)多为多重耐药菌等。(3)主要侵犯抵抗力低下的患者。2.医院感染常见多种耐药菌有哪些? 答:医院感染常见多种耐药菌有:

(1)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产超广谱β-内先胺酶细菌。

(4)耐碳青霉稀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5)耐碳青霉稀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6)多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3.多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常见有哪几种?

答:由多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常见有: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4.何谓微生态失调?

答:人体正常微生物群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共同组成了人体微生物系统,并形成生物性组合的动态平衡。在外环境影响下,人体正常微生物群之间,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由生物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即为微生态失衡。5.微生态失衡与医院感染有何关系?

答:当人体微生态失衡时可出现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微生物群构成比例失调,或在体内发生定位转移,或微生物的宿主转移,从而引起内源性医院感染的发生。可以表现为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及血行感染等。

第二节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

1.微生物标本采集原则是什么? 答;微生物标本采集原则是:(1)避免常居菌群污染。

(2)在感染的急性期、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

(3)选择正确的采样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4)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常规培养应在2小时内(厌氧培养应不超过30分钟)送达实验室。

2.在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如何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

答: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根据是否保留血管内导管采取不同采集方法:

(1)保留导管:至少采集两套血培养,其中一套经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套从导管内或输液港隔膜无菌方法采集。两个位置采血间隔时间应<5分钟。各自做好标记。(2)不保留导管:从独立的外周静脉采集两套血培养,并送导管尖端进行培养。血标本应在采集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若不能时送检,应室温保存。3.留置导尿管患者如何正确采集尿培养标本?

答;留置导尿管患者采集标本前,应先夹住导尿管,采集时松开导尿管,并弃其前段尿液。消毒导尿管采样部位,将注射器刺入导尿管,抽取尿液置于无菌容器中送检。4.如何正确采集痰液标本?

答:痰液标本的采集可采用自然咳痰法、支气管镜法、经人工气道抽吸等多种方法。自然咳痰法采集时,病人应留取清晨第二口痰。采集标本前应取下假牙,清洁口腔(不用牙膏),用力咳出气道深部的痰,直接吐入无菌容器内。咳痰困难者可先于雾化。5.如何正确采集手术切口感染标本?

答:采集手术切口感染时,应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拭感染局部二遍,去除切口表面渗出物和皮肤污染菌,再用含生理盐水的无菌试子两个,采集病灶边缘或脓腔囊壁脓液或分泌物,分别进行微生物培养和涂片检查。

第四章 医院感染监测

第一节 医院感染病例及耐药菌监测

1.何谓医院感染监测?

答: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答: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主要是:

(1)掌握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基础特征,提供医院感染的本底率。(2)及时发现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率。(3)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暴发。

(4)利用监测结果,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识及执行感染控制措施的依据性。(5)评价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2.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根据其监测范围可分为哪几类?

答: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根据其监测范围可分为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两类。(1)全院综合性监测:指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2)目标性监测:指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3.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答: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细菌耐药性及耐药菌分离率进行比较,并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关联分析,了解细菌耐药的发生、发展趋势,为制订抗菌药物药物临床应用策略等提供依据。

第二节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1.为何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答:因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评价消毒灭菌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械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2.需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的常见项目有哪些? 答:需要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的项目有:(1)使用中的消毒剂。(2)紫外线辐照强度。

(3)消毒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3.需进行灭菌效果监测的常见项目有哪些? 答:需要进行灭菌效果监测的项目有:(1)使用中的灭菌剂。(2)各种灭菌设备。

(3)灭菌后物品,如灭菌内镜、内镜附件等。4.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有哪些?

答: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主要有: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血液净化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等。

第五章 医院感染暴发

第一节 医院感染暴发的确认

1.何谓医院感染暴发?

答: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2.医院感染暴发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答:医院感染暴发的常见类型有:

(1)某一综合征的暴发:在医院感染爆发时,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病原体的感染。如消毒供应中心灭菌不合格时,同一批“无菌包”引起全院不同科室病人、不同部位、不同病原体的感染。

(2)某一系统感染的暴发:只出现某一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等。(3)某一病原体感染的暴发:由同种同型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暴发,但感染类型可以不同,既有呼吸道感染,也可有手术切口的感染。3.由谁确认发生了医院感染暴发? 答:临床医护人员发现3例及以上相同症状(如发热)或同种疾病(如肺炎)或同种病原体(如MRSA)应高度重视,并立即向科主任及感染管理科汇报。由感染管理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予以确认。

4.病原菌同源性分析与医院感染暴发的确认有关吗? 答:病原菌同源性分析与医院感染暴发的确认有关。

病原菌同源性分析可用于医院感染暴发的判断、感染病原菌的确定及寻找感染源。进行病原体同源性分析的基本方法有:

(1)细菌的表型特征分型技术,如血清型、耐药表型等。(2)基因 分型技术,如PFGE、Rep—PCRAFLP等。

第二节 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

1.医疗机构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应如何报告?

答当临床科室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医疗机构在调查确认后2h内向上级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当属于法定传染病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

2.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内容有哪些?

答: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单位(联系人姓名、电话)、医院感染暴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3.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是什么? 答: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是:(1)控制并积极治疗感染源。(2)切断感染途径。

(3)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

(4)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还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

(5)在调查处置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

第六章 标准预防

第一节 标准预防原则

1.何谓标准预防?

答: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所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患者安置、处理污染的医疗物品与环境及安全注射等。

2.标准预防基本原则是?

(1)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可被传播的传染原,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2)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

(3)目的是预防感染原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传播。3.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1)手卫生:洗手与手消毒。

(2)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帽子、鞋套等。

(3)呼吸卫生/咳嗽礼仪:主要针对进入医疗机构的伴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所有人员,尽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的传播。(4)正确安受置及运送患者,防止感染原传播。

(5)及时、正确地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织物和环境,防止其成为感染原的传播媒介。

(6)安全注射:对接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中;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4.什么是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答: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的基本要素包括:

(1)医务人员应认识到控制呼吸道分泌物的重要性。在接诊患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患者时,应戴口罩。

(2)教育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并立即丢弃用过的纸巾;否则应用臂弯遮掩口鼻,当患者能耐受时,可佩带外科口罩。(3)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

(4)进行手卫生宣教,提供位置便利的速干手消毒剂;提供卫生纸和免触碰开启的垃圾桶。(5)鼓励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人员在候诊区内,与其他人员保持1m以上的空间距离。

第二节 手卫生

1.何谓常居菌?

答:常居菌是指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等。常居菌一般情况下不致病。2.何谓暂居菌?

答:暂居菌是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3.何谓手卫生?

答: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4.手卫生能降低医院感染吗?

答:手卫生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因为经手接触传播,是病原微生物在医患之间的主要传播途径。不良的手部卫生是引起医源性感染、促使耐药菌传播、导致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因素。手卫生措施是标准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保证患者获得高质量医疗保健的一项基本措施。清洁的手能预防疾病,挽救生命。5.手卫生能去除手部常居菌与暂居菌吗?

答:不同的手卫生方法去除手部微生物的效果有所不同:

(1)洗手:通过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能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部分暂居菌。(2)卫生手消毒:通过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能减少手部暂居菌。

(3)外科手消毒:通过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能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并减少常居菌。6.医疗机构应具备哪些手卫生设施?

答:医疗机构应具备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7.在什么情况下应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答:执行手卫生时,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是: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选择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首选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8.医务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应执行手卫生? 答: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执行手卫生: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9.WHO提出的“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是什么?

答:“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是指:在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应执行手卫生。10.如何正确地洗手?

答:洗手时,应先用流动水使双手充分浸湿;在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臂、手指和指缝;而后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最后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用干手巾或纸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第七章 医院隔离措施

第一节 隔离的管理要求 1.什么是隔离?

答: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由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2.医院的建筑布局有哪些隔离要求? 答:建筑布局有以下隔离要求;

应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员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致污染。

(1)根据建筑分区的要求,同一等级分区的科室宜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宜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

(2)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

(3)应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配备合适的手卫生设施。3.普通病区有哪些隔离要求、答:普通病区的隔离要求有:

(1)在病区末端应设一间或多间隔离病房。

(2)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

(3)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M.(4)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

(5)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张;双排不应超过6张。4.呼吸道传染病病区有哪些隔离要求? 答:呼吸道传染病病区有以下隔离要求:

(1)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

(2)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管理。各区之间屏障分隔清楚,标识明显。(3)有良好的通风设施。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应设置负压病室。(4)各区应安置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池。(5)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6)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

(7)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两病床之间距离应大于1M.第二节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1.个人防护用品指的是什么?

答:个人防护用品是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2.常用的医用口罩分为哪几类?

答:按照产品标准不同,常用的医用口罩可分为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及纱布口罩四种类型。

3.普通医用口罩及纱布口罩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答:普通医用口罩及纱布口罩适用于普通环境下的卫生护理,不得用于有创操作。4.如何正确使用口罩?

答:使用口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并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2)佩戴时应注意防水层朝外,有鼻甲的一侧在上,将鼻甲压紧至鼻梁。(3)一次性口罩应一次性使用。

(4)口罩应保持清洁,当口罩潮湿及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丢弃。(5)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时,应进行密合性测试。5.什么情况下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答: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非密闭式吸痰和气管插管等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口腔科操作时)

(2)为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非密闭式吸痰和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6.什么情况下应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 答:(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①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和其周围环境时。

②对实行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如大面积烧伤、骨髓移植等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时。③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①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②接触某些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7.如何正确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 答: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时应注意: 正确穿脱隔离衣与防护服。

(1)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

(2)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破损;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

(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或防护服若无明显污染可连续应用。(4)如接触过疑似患者,接触第二位患者时应更换隔离衣或防护服。(5)隔离衣或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6)重复使用的隔离衣应每天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清洗并消毒。8.怎样正确使用手套? 答:使用手套时应注意:(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①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②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坏皮肤、黏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2)正确戴脱无菌手套。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4)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执行手卫生。(5)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9.何时应使用防护帽?

答:当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10.何时应使用鞋套?

答: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或直接更换专用隔离鞋。

第三节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措施

1.何谓空气传播?

答:空气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直径≤5p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2.何谓飞沫传播?

答;飞沫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直径>5p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疾病传播。3.何谓接触传播?

答:接触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人体导致的疾病传播。4.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原则是什么?

答:(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直接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

(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记,并限制人员的出入。(4)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5)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6)医用建筑布局、流程合理。5.对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如何隔离?

答;对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麻疹、水痘等)患者的隔离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做到:

(1)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

(2)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3)门急诊应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或疑似患者,并将其隔离。(4)除非在负压病房内,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患者活动范围。

(5)应严格空气消毒。

6.接触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

答:当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患者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应做到:

a)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使用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b)进入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病房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c)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7.对经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如何隔离?

答:对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患者的隔离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做到:

(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如条件有限,可将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床间距>1m。优先安置重度咳嗽并有痰的患者。(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隔离。

(3)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4)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医用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5)加强通风。

8.接触经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

答:当接触经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应做到:

d)进入隔离病室应戴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e)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物品。

9.对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如何隔离?

答:对接触传播的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隔离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做到:

(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当条件受限时,可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2)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3)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10.在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 答;当接触经接触传播的疾病患者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应做到:

(1)进入隔离室,应戴手套,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并穿隔离衣:接触甲类传染病患者应穿防护服。(2)离开隔离室前,应脱去隔离衣或防护服,摘除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3)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第八章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一节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

1.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哪些?

答:医院内肺炎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主要预防措施有:

(1).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已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

(2).如无禁忌证,应将患者床头抬高30°。

(3).鼓励手术后(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利于痰液引流。(5)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达正常水平。

(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来预防医院内肺炎。2.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除执行医院内肺炎的预防措施外,还包括: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气管插管。

(3)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5~30cmH²O,无明显漏气。

(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5)呼吸机螺纹管及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逆流入患者气道;湿化水应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6)每日评估是否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第二节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1.患者手术前应采取哪些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答:手术前应采取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包括:(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2)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3)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4)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感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

(5)手术部位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6)如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在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min至2h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胃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7)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呼吸道感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参加手术。

(8)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9)提高患者术前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2.手术中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有哪些? 答:手术中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包括: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人员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h,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手术中失血量大于1500ml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手术人员接触组织要尽量轻柔,有效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思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除外。(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C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需要引流的手术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确保引流充分。

3.手术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有哪些? 答:手术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包括:

(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第三节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应当采取哪些预防感染的措施? 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应当采取哪些预防感染包括: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2.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感染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感染预防措施包括:

(1)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第四节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为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导尿管置管前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为预防感染,导尿管置管前应注意: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2.为预防感染,导尿管置管时应注意什么? 答:导尿管置管时,预防感染的措施有:(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4)充分消毒尿道口及周围的皮肤,防止污染。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3.导尿管置管后,应如何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答:导尿管置管后,预防感染的措施有: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5)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对于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6)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7)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8)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9)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0)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第九章 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消毒灭菌原则

1.何谓灭菌?

答: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处理。2.何谓消毒?

答: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3.消毒因子作用水平可分几级?

答:根据消毒因子的强度及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可将消毒因子作用水平分为四级,即灭菌、高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和低水平消毒。4.根据污染后的危害程度,医院医疗用品如何分类? 答:根据污染后导致的危害程度,可将医院物品分为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和低度危险性物品。

5.何谓高度危险性物品?包括哪些常用的医疗用品?

答:高度危险性用品是指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和破损粘膜,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染危险的物品。如受伤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输液器材、膀胱镜、活检钳、介入导管、植入物等。

6.何谓中度危险性物品?包括哪些常用的医疗用品?

答:中度危险性物品是指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内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体温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等。7.何谓低度危险性物品?包括哪些常用的医疗用品?

答:低度危险性物品是指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表袖带、床头柜、被褥、地面、尿壶和便器等。8.医院消毒灭菌的基本要求是:

(1)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县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2)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先消毒、后清洗或灭菌的相关要求处置。

(3)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应保持清洁;当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物,再进行清洁与消毒。9.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是什么? 答: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是:

(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消毒、灭菌产品,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在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

(2)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3)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感染风险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4)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10.如何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答: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的原则是:(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高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作清洁处理。如何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感染风险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答: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感染风险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1)对受到致病性芽孢菌、真菌孢子、分支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高水平消毒或灭菌的相应方法。(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效果的方法。如何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答: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时应注意:

(1)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2)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等。

(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

(4)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等消毒方法。

13.使用后的衣领器械未经清洗直接消毒灭菌能达到效果吗?

答:不能。如果衣领器械使用后不清洗或清洗不彻底,微生物会在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膜,将影响消毒因子的穿透,造成消毒灭菌失败。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

第二节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1.医院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哪些? 答:医院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

(1)灭菌方法:包括热力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使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的低温灭菌方法等。

(2)高水平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等物理消毒法和使用含氯制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的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方法。

(3)中水平消毒方法:包括使用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氯已定碘等)、醇类、酚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

(4)低水平消毒方法:包括使用季铵盐类(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氯已定)等消毒剂的消毒方法。

2.使用化学消毒剂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使用化学消毒剂应注意:

(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消毒剂。(2)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使用。(3)准确配置消毒剂。使用中途不应添加消毒剂。(4)注意配置后消毒剂的使用期限,不过期使用。(5)消毒前物品应清洁、干燥。(6)消毒物品应与消毒剂充分接触。(7)存放消毒剂的容器要清洁。(8)不得将消毒液用作保存器械。(9)定期监测消毒液浓度。3.压力蒸汽灭菌时,对物品的包装有要求吗?

答:有。如灭菌包的质量和体积、包装材料以及包内物品的摆放等均有严格要求。不符合要求,将会影响灭菌质量。

第十章 常用医疗用品及环境的消毒与管理

第一节 常用医疗用品的消毒与使用管理

1.手术器械、穿刺针等医疗用品如何消毒?

答:手术器械及穿刺针等医疗用品需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消毒。

2.换药碗应采用何种消毒方法?

答:换药碗用于清创或手术切口的换药,与破损皮肤和组织接触,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消毒。

3.干保存的无菌持物钳和持物罐开启使用后多长时间更换1次?

答:干保存的无菌持物钳和持物罐开启使用后应4h更换1次,遇污染随时更换。4.以容器包装灭菌的敷料类无菌物品启用后最长不得超过多少时间?

答:以容器包装灭菌的敷料类无菌物品启用后最长不得超过24h。无菌敷料反复开启取用,极易导致污染。有条件的,建议使用小包装。5.启用后的药液最长不得超过多少时间?

答:抽出的药液最长不得超过2h;作为溶媒启封抽吸的无菌药液,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h。使用中一旦污染,应立即废弃。建议使用小剂量包装溶媒。6.可重复使用的雾化器螺纹管、呼吸机管路等应如何消毒?

答:可以采用热力消毒,也可采用化学浸泡消毒,如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再用无菌水冲净干燥备用。注意:消毒前一定要先清洗。7.氧气湿化水可以用自来水吗? 答:不能。氧气湿化水要用灭菌水。8.用后的体温表如何消毒处理?

答:可以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如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再用灭菌水冲净、干燥备用。

9.止血带需要消毒吗?

答:常规止血带只需要清洗干净、干燥备用,如有可视污染物的可消毒处理。10.血压计袖带应如何处理?

答:常规只需清洗干净,有可视污染物时,清洗后可用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洗净后干燥备用。11.听诊器如何消毒处理?

答:听诊器一般只需要清洁处理,被污染的听诊器可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12.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包在什么情况下视为污染不能再使用? 答: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包在试用前,如果发现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完全、外包装潮湿、超过有效期、包装物破损等视为污染不得使用。13.哪些内镜需要消毒?哪些内镜需要灭菌处理? 答:需要消毒的内镜有:胃镜、肠镜、纤支镜、喉镜等。

需要灭菌的内镜有:腹腔镜、膀胱镜、胸腔镜、胆道镜、脑室镜、关节镜等。14.灭菌后医疗用品可以无限期存放吗?

答:不可以,灭菌的医疗用品存放是有有效期的;不同的包装、不同的灭菌方式有效期是不同的。

15.油纱布、石腊油、滑石粉如何消毒?

答:油纱布、石腊油、滑石粉等油类、粉剂物品应采用干热灭菌方法进行灭菌。

第二节 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1.病室的空气需要每天消毒吗?

答:普通病室空气不需要常规消毒,每天开窗通风即可。医疗机构应保持诊疗环境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具有)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2.在有人的情况下能使用紫外线消毒空气吗?

答:不能,紫外线本身及其在使用时产生的臭氧对人体是有害的。3.病房需常规使用消毒剂拖地吗?

答:不需要,只有在被病人血液、体液等污染的情况下才需消毒处理。4.病区地面遭受污染后如何消毒?

答:如果地面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污染物,再清洁,用消毒剂擦拭地面,达到有效作用时间后,用清水擦拭。5.医疗设备表面需要消毒吗?

答:常规只需清洁,可定期或遇见污染时进行消毒。感染高风险部门每日清洁消毒。

第十一章 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

第一节 消毒药械的管理

1.消毒药械主要包括那两大类?

答:消毒药械主要包括消毒剂和消毒器械两大类。2.使用科室能自行采购消毒药械吗? 答:使用科室不能自行采购消毒药械。3.科室在使用消毒药械过程中应注意哪些? 答:科室在使用消毒药械中应注意:

(1)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过期、不洁等情况。

(2)使用前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并严格遵照执行。(3)怀疑使用产品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封存、送检,并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和医院主管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等部门报告。

(4)(答)批量不合格消毒剂(过期、污染)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化学性废物的要求处理。

4.医料机构能否更改消毒器械的使用方法?

答:不能。医疗机构在使用消毒器械时,必须严格按照卫生部对该产品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审批的使用说明进行,不允许更改。

第二节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

1.何谓一次性医疗用品?

答: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是指不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包括消毒或灭菌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和不需要消毒和灭菌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如无菌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口镜、口罩、医用胶布等。

临床科室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等。2.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使用后或过期,可以重新灭菌后使用吗?为什么? 答: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使用后不得重复使用。过期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可重新灭菌后使用。

一次性使用医疗物品过期后再次灭菌可能会有以下改变:产品原材料老化变脆,易增加微粒;如经环氧乙烷再次灭菌,会增加环氧乙烷的残留量;如经辐射灭菌,可改变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如强度不够、易脆裂;过期物品有可能有微生物生长,在灭菌后,微生物菌体裂解及代谢产物易发生热原反应。

第十二章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

第一节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1.什么是血源性病原体?

答:血源性病原体是指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2.何谓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

答: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3.何谓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中的非胃肠道接触?

答: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中的非胃肠道接触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黏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4.预防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中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答:预防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中的基本措施有:(1)加强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2)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3)针对接触的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4)对医务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体免疫水平。5.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时,应采取哪些锐器伤预防措施? 答: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时,预防锐器伤措施有:(1)操作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线。

(2)建议使用具有安全防护装置的医用器械,以免刺伤。(3)建议手术中使用容器传递锐器,以免造成医务人员的损伤。

(4)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套上针头套。如确需回套,只能单手操作。(5)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6)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7)处理污物时禁止用手直接抓取及按压污物。

第二节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处置方法

1.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如何正确进行局部处理?

答: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完整的皮肤或黏膜暴露后,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

(2)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暴露后,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然后用消毒液进行局部消毒。皮肤可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消毒,黏膜可用0.1%碘伏消毒。

(3)发生锐器伤有伤口时,应当由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并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局部消毒。

2.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应有哪些处置程序? 答: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应进行以下处置程序:(1)进行正确地局部处理。

(2)向科室负责人及预防保健科、感染管理科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3)核实暴露的感染源情况,根据感染源种类及暴露的程度,进行相关抗原体检测。(4)采取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并定期追踪随访。3.根据暴露的感染源不同,如何采取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

答:当发生职业暴露时,应根据暴露的感染源不同,采取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

(1)乙型肝炎病毒:根据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乙肝病毒相关检测结果,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或)接种乙肝疫苗。

(2)丙型肝炎病毒:不推荐采用接触后预防措施。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在暴露后定期进行丙肝病毒相关检测。(3)艾滋病病毒:尽快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立即对发生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评估,决定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并进行艾滋病病毒追踪。

第十三章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第一节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

1.临床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是什么?

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临床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2.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哪些因素来制订?

答: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药敏结果、患者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以及抗菌药物的特点来制订,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第二节 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原则

1.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什么?

答: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2.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是什么?

答:根据不同类型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是:

(1)清洁(Ⅰ类)手术:一般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拒药物,仅在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手术涉及重要脏器感染且后果严重、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以及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等,应考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清洁—污染(Ⅱ类)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起感染,故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3)污染(Ⅲ类)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管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此类手术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2.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如何选择?

答: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应考虑手术部位及该部位的常见病原菌的种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良反应及药代动力学特点等。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且价格低的品种。万古霉素及喹诺酮类药物一般不宜用作预防用药。3.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如何给药?

答: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抗菌药物应该在手术前0.5~~2h内,最好在皮肤切开前30min或麻醉诱导开始时静脉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h,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应超过24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h。

第十四章 医疗废物管理

第一节 医疗废物处置原则

1.何谓医疗废物?

答: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2.医疗废物处置原则是什么? 答:医疗废物处置原则是:

(1)分类收集原则:减少有害有毒废物和带传染性废物的数量,有利废物的回收和处理。(2)回收利用原则:避免浪费。

(3)减量化原则:通过重复利用、破碎、压缩、焚烧等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体积和数量。(4)无公害原则:废物处理必须遵守环保及卫生法规标准要求。(5)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分类收集的废物分别进行处理。

第二节 医疗废物的分类与运送

1答.:医医疗疗

废废

物物

共分

分为

成以

哪下

几五

类类

? :

(1)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2)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3)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4)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5)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2.医疗废物应如何分类收集?

答:医疗废物在分类收集时,应存放于医疗废物专用的包装袋、锐器盒内。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置于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内,损伤性废物置于专用的锐器盒内,由专职收集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转运到医院指定的医疗废物暂存地统一处理。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须由专门的机构处理。

3.使用后病原体培养基、标本和菌种保存液等高度危险废物如何处理?

答: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液保存液等高度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4.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处置要求有:

(1)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2)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3)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5.已收集的医疗废物能否取出重新分类?

答:已收集的医疗废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重新分类。

6.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包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包装时应注意:(1)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应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的要求。

(2)医疗废物产生地应当有医疗废物(飞了)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3)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及时封装处理。

(4)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5)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有中文标签。

7.医疗废物包装运送人员应该配备哪些防护用品?

答:医疗废物包装运送人员应配备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衣、防渗透隔离衣/围裙、胶鞋、口罩、乳胶/橡胶手套等。

三级医院感染率、漏报率、I类切口感染率、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

医院感染率<10%、漏报率≤10%、I类切口感染率<0.5%、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100%。是按医院的规模即床位数算的,不是按级别。100张床位以下医院感染发病率低于7%;100-500张病床低于8%;500张床位以上的低于10%。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100张床位以下医院低于10%;100-500张病床和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均应低于0.5%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a)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10cfu/ cm2。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5cfu/cm2。

三甲评审要求:(A级)

1、手卫生知晓率 100%

2、手卫生合格率≥95%

3、手卫生依从性≥ 95%

大瓶装(500ml)的碘伏开启后有效期未见有相关规定,可参照 快速手消液开启后有效期

快速手消液开启后有效期:

GB27950-2011

《手消毒剂卫生要求》

4.2.5 开瓶后使用有效期

4.2.5.1 在使用有效期 内消毒剂有效含量不低于成品标示有效含量的下限值。

4.2.5.2 易挥发性 的醇类产 品开瓶后 的使用期不超过 30d。

4.2.5.3 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 的使用期不超过 60d。

留置导尿的引流袋、胃肠减压的负压盒、一次性吸氧管、各种腹腔及胸腔引流袋,有抗返流引流袋可以每周更换,其他为每日更换。

上一篇:[领导干部发言]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述职报告下一篇: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