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责任事故

2024-08-14

关于责任事故(精选10篇)

关于责任事故 篇1

关于责任的作文:拾起“责任”

关于责任的作文:拾起“责任”

当你面对地上的一张纸,你会怎么做?是选择漠视地路过,还是弯腰拾起?杭州一所初中的入学考试便设置了这样一道题目。而240名学生交上的答卷却无法令人满意:232人漠视而过,只有8人弯腰拾起,3%的通过率赤裸裸的昭示了中国新一代对责任感的遗弃。

古希腊人说:“人是背着包袱走路的,包袱里有家庭,事业,友情,儿女......历经千辛,却无法丢弃其中的任何一件。因为这上面写着两个字:责任。”

责任,是社会的基石。没有它,高楼大厦在微风中也会轻易动摇。丢弃责任,只会换得一时的轻松,却会使了一生的光彩。责任,是肩负在每个人肩上的,不可丢弃的使命。

反观那些选择漠视而过的学生,心中的想法无外乎是将责任集体化,他人化。秉着“别人不捡我凭什么捡”的想法任“责任”在风雨中飘摇。日本一家旅店曾公开表示拒绝中国团体游客,但欢迎中国个人游客,给出的理由是中国团体游客喜欢乱丢垃圾,大声喧哗,让其他旅客不愿入住。但个体游客较之却十分礼貌。同样是中国游客,为何差异如此之大?

其实质还是责任感的缺失。团体客丢的是大家的脸,但个体客挣的却是自己的脸面。但他们都忘了,出了国门,一举一动,皆代表着“中国”的脸面。当越来越多国外的旅游景点挂上中文的文明提示语时,这责任的力量难道还不足以驱使你弯腰拾起地上那张纸么?

正如莎士比亚在《维纳斯与阿尼多》中所说:“我们的使命是照亮整个世界,融化世上的黑暗。”的确,当一些人视责任为无物,还有一些人正勇敢的承担起责任,使责任之光更加耀眼。君不见公交司机黄志全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拉下手闸,疏散乘客,之后安详的躺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君不见设计事务所于80年后给“景明大楼”业主们发来的超期服役告知函。他们是严寒冬天照进的曙光,是黑夜中照亮天际的灯塔。

责任,犹如沙漠中的曼陀铃,能奏出天籁之音;犹如宫泽贤笔下的文学,能营造出空灵优美的世界责任。让我们都弯下腰,拾起那片遗弃的“责任”!

关于责任事故 篇2

关键词:机动车交通事故,归责原则,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法律规定

《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 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该条明确了有关法律依据。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主要是指《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依照该法, 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责任包括三种类型。一是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 二是机动车之间交通事故赔偿责任, 三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每种责任类型的归责原则不同:

1、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 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2、机动车之间交通事故赔偿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 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 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交通事故赔偿责任归责原则。 (1) 主要适用过错推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 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 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2) 百分之十之内的无过错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 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3) 机动车一方的免责情形。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 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二、租赁、借用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

(一) 首先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机动车所有人和实际使用人发生分离的事实并不影响承保机动车强制责任险的保险公司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承担赔偿责任。

(二) 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后的不

足部分, 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 前提是机动车所有人没有过错。根据风险控制和风险活动受益归属, 应当由机动车实际使用人承担责任。

(三) 机动车租赁、借用期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所有人承担过错责任。

比如, 提供的机动车不适驾、未对实际使用人是否具备驾驶资格进行合理的审查等等。

三、实际交付出卖车辆但未办理过户登记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

机动车买卖并实际交付, 但为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的, 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不足部分由受让人承担, 出卖人不再承担责任。机动车交付后, 受让人已经实际占有和控制了车辆, 按照风险控制理论, 应由受让人承担责任。

四、转让拼装、已达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

我国实行机动车强制报废制度。以买卖等方式转让拼装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 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 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

五、机动车被盗窃、抢劫、抢夺后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

(一) 所有权人不承担责任。

盗窃、抢劫或者抢夺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 由盗窃人、抢劫人或者抢夺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被盗抢后, 所有权人丧失了对车辆的实际占有和控制, 按照风险控制理论, 应所有人不承担责任。

(二)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垫付抢救费用的责任。

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 并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六、交通事故驾驶人逃逸后对受害人的救济

关于责任事故 篇3

关键词:公平;正义;秩序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51-01

一、关于价值及价值选择

“价值”这个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本人认为作为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概念的具体应用,法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所追求的价值,另一方面则体现为法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总的来说,法律的基本价值包括自由、正义和秩序,法的一般价值则包括效率、利益等。当法的价值发生冲突时,一般采取以下原则进行处理:一是价值位阶原则,又称价值排序原则,是指当不同位阶的法的价值发生冲突时,按照位阶顺序来确定何者应予优先适用,在先的价值优于在后的价值。法的基本价值一般由于法的一般价值,而在法的基本价值之内,自由价值优于法的正义价值和秩序价值,正义价值优于法的秩序价值。二是个案平衡原则,强调的是当处于同一位阶上的法的价值发生冲突时,必须综合考虑主体之间的特殊情形、需求和利益,使得个案的解决适当兼顾双方的利益。三是比例原则,是指为保护某一优越的法律利益而不得不侵害另一法律利益时不得逾越为此目的所必要的限度。也就是说,即使某种法律利益的实现必须以其他法律利益的损害为代价,也应当使这种损害减低到最低限度。四是功利主义原则,由英国法学家边沁创立,强调人们无论是在心理还是行为上一般都有避苦求乐、趋利避害的倾向,因此,在遇到价值冲突时,人们必须考虑利害关系并依照此原则进行评价、定位和取舍。

二、关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实行严格责任原则的价值分析

立法者制定法律的过程也就是对法的价值进行衡量、评价和取舍的过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严格责任原则主要体现了法的正义价值、秩序价值和安全价值。

(一)正义价值分析。罗尔斯曾经说过:“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正义一般可以划分为个别正义与一般正义,相对正义与绝对正义,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其中后两种正义划分更具有现实意义。实质正义是指法律在确定人们的实体权利义务时所要遵循的价值标准,如公平、合理等。形式正义则是指法律在适用上的正当性,即严格依法办事,“同样情况同样对待”或“类似情况类似处理”是法律形式正义的经典描述。法的正义价值主要体现在合理分配权利义务、对违反法定义务者可以法律责任以及赔偿受害者的损失以恢复正义。判断一项法律制度或法律规定是否正义的标准有:首先,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否平等,没有平等,正义就没有存在的依据。其次,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配置是否相当,再次,过程是否公开,最后,程序是否合法且合理。法律规定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实行严格责任原则符合法的实质正义标准。我国人口众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日益富裕,私家车等机动车的数量日益增多,但由于机动车驾驶员的素质以及机动车的质量参差不齐,再加上道路通行条件的不完备,行人或非机动车在行使过程中就难免出现一些轻微的违规现象。此种情形下机动车驾驶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谨慎驾驶义务就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如果实行过错责任原则,那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违反交通规则现象的发生,保证交通秩序的正常运行,符合法律的形式正义,但也可能会出现“撞死白撞”的现象。在这种情形下法律传递的信息就是秩序比人的生命更重要。然而,人的生命是无法被取代的,法律的最高价值是自由,而自由是以人生命的存在为前提的,连对人最基本的生命健康都无法给予保证的法律更不会保障自由的实现。这样的法律虽然符合形式正义的要求,却不符合实质正义的标准。因此,当人的生命健康价值与秩序价值发生冲突时,处于较高位阶的生命价值就优先受到保护。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实行严格责任原则,是法对人的生命价值与社会的秩序价值两种价值进行平衡、选择的结果,反映了法对实质正义价值的追求。(二)秩序价值分析。所谓秩序,“意指在自然过程和社会进程中都存在这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人类社会经历了从野蛮到文明、从杂乱无章的混乱状态到依靠习惯和道德、法律来约束人们行为的井然有序的一个发展过程。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已成为当代国家调整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稳定的一种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方式。必要的法律秩序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严格责任原则虽然重在强调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安全,但是目的却是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实行严格责任原则可以使机动车驾驶人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更加谨慎地履行交通驾驶中的注意义务,这对于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安全价值分析。英国学者霍布斯有一句名言,即“人民的安全乃是至高无上的法律”,这充分说明了安全作为法律基础性价值之一的重要地位,即有助于使人们享有诸如生命、财产、自由与和平等等其他价值的状况稳定化并尽可能地使之继续下去。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突出保证人的生命和健康权本身就说明了法对人生命安全的一种保护,体现了法的安全价值。

结束语:一个社会越发达,所表现出的社会关系也就越复杂。法律作为解决社会冲突、分配社会利益的重要手段在对各种利益进行平衡、选择的过程中应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进而做出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判决以保证整个社会的有效运行。只有这样,一部法律才是正义的、维护绝大多人利益的法律。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作者简介:何贵霞,河北邢台人,河北经贸大学09级民商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

【2】[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71页。

【3】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关于责任事故 篇4

调 研 报 告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各级纪委要履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以下,就我区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情况做一些初浅的探讨。

一、我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责任意识偏淡。有的部门和单位“一把手”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识不足,“一岗双责”观念淡薄,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落实不力,甚至有的片面理解“发展是硬道理”,把党风廉政建设看作是“软差事”;有的认为党委是管“大事”的,抓党风廉政建设是纪检部门的事。

责任落实过难。有少数部门单位没有很好的与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能相结合,使责任制内容空泛,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有少数领导对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的布臵只满足于按上级的口径提要求、喊口号,不注意联系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所以很难落实到行动上。

责任追究偏软。以往一般都是对落实责任制较好的部门单位进行奖励表彰,而对落实责任制较差的单位既未排名也未追究,这样抓责任制工作基本上是抓与不抓、抓好抓差一个样。同时,责任追究结果未能与干部职务晋升、评先选优、选拔任用等方面严格挂钩,也削弱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效力。

监督主体偏难。一是监督意愿不强。长期以来,一些部门单位自觉接受同级纪委监督的意识淡薄,导致纪委自身也处于“自刀难削自把”的尴尬境地,难以理直气壮地履行同级监督职责。二是监督体制不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受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纪检干部的配备、任免、调动以及人员编制、财政经费等一系列问题主要由同级党委、政府决定,客观上使得它很难独立负责地行使监督权。三是监督方法不多。从监督的内容和形式看,目前同级监督还普遍存在监督违纪违法多、监督工作情况少,事后监督多、日常监督少,具体事项监管多、系统防控少等问题。

二、我区落实主体责任工作情况

区委通过分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实现责任到人,健全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对结果的运用,有效保证了党委主体责任得到切实落实。

(一)细化责任分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需要整

个班子各司其职、共同负责,形成合力。每年年初,区委、区政府下发通知,将当年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进行分解。今年,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表》,从7个方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工作任务、目标、责任领导、牵头单位和协作单位,对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与各乡镇街道、区直部门、法检两院等总计85个单位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基层单位与所属单位也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了分层管理、责任明确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

(二)严格检查考核。区委制定下发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检查考核办法(试行)》,对考核范围、方法步骤、责任追究等进行明确。坚持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向同级纪委全委会述廉制度,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作为必述内容,促进主体责任的落实。加强督促检查,定期对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情况进行督导,区委、区政府班子成员也定期对所分管部门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并把督导检查情况反馈区委作为评价考核班子的重要依据。年底,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与区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及其他工作绩效考核同步进行,按照党风廉政建

设责任制“一岗双责”和“一案双查”的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情况同工作目标考核、评先奖优、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对不履行主体责任,违反责任制规定的党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运用纪律处分、组织处理手段予以责任追究,并执行干部提拔考核党风廉政“一票否决制”。

(三)抓好一把手责任。认真履行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定期召开区委常委会和区四班子联席会议,专门听取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汇报,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研究布臵阶段性重点工作。抓好全区各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坚持并要求各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做到“六个亲自”,即亲自部署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亲自主持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亲自听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题汇报,亲自检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情况,亲自阅批群众举报的重要信件,亲自过问党风廉政重大问题、协调重点工作等。对中央及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和上级党委、纪委的新要求都组织党委常委会及时学习传达,并督促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

三、我区落实监督责任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区纪委监察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关于“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工作要求,按照省、市纪委的决策

部署,明确职能定位,聚焦中心任务,强化执纪监督问责,突出抓好六个方面,不断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工作,深入推进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一)抓学习培训,着力深化认识形成共识

强化对“三转”精神的学习培训,健全和完善学习制度,通过主要领导专题辅导、机关干部进讲堂、纪检干部全员集中培训、业务知识考试、观看电教片、收听专家讲座和举办研讨交流会等方式,着力解决好上面转下面不转、领导转干部不转、表面转实际不转和想转不会转的问题,不断深化对“三转”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内涵以及上级纪委的部署要求的认识,找准“三转”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做到边学习、边思考,边对照、边谋划,吃透精神,把握实质,推动形成深入落实“三转”的共识与合力,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三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真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监督、执纪、问责上来。

(二)抓职能转变,严格落实相关规定

立足转变职能,强化办案力量,结合实际及时调整内设机构,在区纪委新增设纪检监察2室,纪委机关机构设臵和人员配臵进一步向查办案件和纪律检查工作倾斜;严格落实精简议事协调机构要求,强化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对区纪委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进行两轮清理,撤销或不再参加的议事协调机构59个,保留或继续参加的议事协调机构14个;严格落实纪委书记不再分管除纪检监察工作以外的其他业务工作要

求,保证纪检干部专职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区纪委书记不再兼任纪检监察工作以外的其他业务工作,全区各乡镇、街道纪委书记不再分管纪检监察工作以外的其他业务工作,区直部门(单位)纪检员(纪委书记)在所在班子中不再分管与执纪监督、查办案件无关的工作,乡镇、街道纪检专干不再负责纪检监察工作以外的其他具体业务工作。

(三)抓主责主业,强化执纪监督问责

加大办案力度,采用交叉办案、以老带新、以案代训等方式,严肃查办党员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方面的案件。今年以来,在受理信访件和立案数量同比增幅较大的情况下,我们突出快查快办,对有关当事人依纪进行了处理,责成有关单位就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挽回了经济损失。强化执纪问责,对违反党纪条规的党员干部,运用纪律处分、组织处理、诫勉谈话、公开通报、典型曝光等手段,严格责任追究,对发现问题的有关干部给予了诫勉谈话。充分发挥电子监察系统功能,积极开展对区政务大厅各窗口的视频监控和服务事项的流程监督,对区直部门主要领导岗位进行廉政风险防控,提高监督实效。改进监督方式,通过明察暗访、函询和约谈等措施和手段开展监督检查,增强监督效果。拓展监督范围,充分发挥区纪委驻乡镇纪工委和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职能作用,强化对乡镇、街道及村、社区事务的监督。

(四)抓作风建设,严肃查处“四风问题”

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有关规定,抓住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重点针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违规收受节礼、违规发放福利等问题不间断不定期开展作风效能明察暗访,确保各项规定落实到位。加强对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的监督,促使公务用车规范化管理。加强对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使用情况的监督,严格督促全区清理腾退办公用房。2013年区上“三公”经费、公务接待费、车辆购臵费、车辆运行费同比都有下降。今年以来对发现问题的有关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和效能问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诫勉谈话。

(五)抓创新实践,努力探索纪检监察工作新途径 今年以来,根据市纪委创新聚焦主责主业、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区纪委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将在创新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和纪检监察干部管理体制试行派驻管理和乡镇党政“一把手”实施有效监督两个方面重点进行创新实践,目前已制定了工作方案,正在有序推进。创新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和纪检监察干部管理体制试行派驻管理方面,主要是改革纪检监察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三种管理”机制,即实行纪工委派驻负责制、岗位动态管理制和全员参与办案制,有效整合全区纪检监察力量,从体制机制上破解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困境,解决基层纪检干部在受同级党委领导的同时难以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的难题。创新对乡镇党政“一把手”监督方面,主要是以制约用权为重点建立健

全履职监督机制,以严格管理为出发点建立健全日常监管机制,以阳光政务为落脚点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监督机制;重点解决监督主体意识淡薄不愿监督、监督客体自觉性差不让监督、监督体制不完善不便监督三方面问题;重点强化四项工作,一是监督关口前移做好一把手的选拔任用加强教育培训,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增强一把手自我监督意识健全制度,三是健全制度实现对一把手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四是完善监督体系形成对一把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

(六)抓自身建设,打造过硬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强化五抓(抓学习、抓监督、抓执纪、抓规范、抓载体)、防纠五偏(学习偏虚、监督偏软、执纪偏宽、作风偏浮、节奏偏慢)、提升五能(服务群众能力、监督执纪能力、查办案件能力、宣传教育能力、自律示范能力)”为载体,推动教育实践活动与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两不误、两促进。针对机关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结合群众路线活动中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完善运行机制,着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开通“白银区纪检监察网”,广泛宣传反腐倡廉政策、规定及我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动态、成效和经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区纪委监察局强化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通过在网站、报纸上作出反对“四风”公开

承诺、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等形式,自觉改进作风,带头遵守党纪国法和作风新规,努力以自身模范行为和过硬作风,树立纪检监察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推动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四、对下一步落实两种责任任务的一些思考和打算

(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各级党委必须主动担负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统一领导,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通盘考虑、协调推进,做到谋划部署要知责、推动落实要尽责、出了问题要问责,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凝聚正能量,为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一是突出个性化因素。要改变一些单位责任书内容照搬照抄、千篇一律的形式,把责任主体的任期目标与本部门的总体目标、工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相结合,确定其相应的责任目标。二是突出针对性。要着重从解决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入手,确定责任主体管理权限中的阶段性目标,从而有效调动责任单位落实责任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突出责任主体。要做到主要领导带头执行责任制,重大问题亲自过问,热点问题经常过问;班子其他成员认真执行责任制,具体问题直接过问,切实抓好分管工

作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形成分级、分片、分块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三)要进一步严格考评问责。建立日常台帐式管理,实行定期不定期考评,对工作滞后或未按时限要求落实工作进度的地方和部门,及时记入日常台帐,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任务的落实。要把考核结果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年终考核、选拔任用、评先奖优的重要依据,纳入干部管理范围,由纪委会同党委组织部载入干部档案。要严格实行终身追究,特别是一些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项目更应如此,避免领导干部的短期责任行为和侥幸心理。对于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发生的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问题,不论什么时候暴露出来,也不论其职务发生了什么变化,都应终身负责,追究其领导责任。

(四)要进一步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下大力气解决“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衙门作风和吃拿卡要行为,坚决反对“四风”,促使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要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活动,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消除机关干部“庸懒散慢”现象,在全区上下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关于责任意识 篇5

责任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责任就是对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毫无怨言地承担,并认认真真地做好,这就是责任。

责任是使命的召唤、是能力的体现、是制度的执行。只有能够承担责任、善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可以信赖的人。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不是智商、领导力、沟通技巧等,而是责任——一种努力行动,使事情的结果变得更积极的意识。

所谓的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自觉、认真地履行生活和生产活动过程中的责任,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有责任意识,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意识,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责任意识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责任意识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有责任意识的人,受人尊敬,招人喜爱,让人放心。

关于责任事故 篇6

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是全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深化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举措, 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纪律要求, 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企业科学和谐、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制度保证。责任追究是企业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关键环节、核心问题, 也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进行责任分解、责任考核、配套制度的兑现。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 坚持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追究的原则, 及时准确地进行责任追究, 才能保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真正落实, 从而达到从严治党、从严治企的目的。从近几年的实践看, 企业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对于加强企业党的建设, 特别是在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方面, 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企业责任追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有偏差, 不重视责任追究。

认识上有偏差, 这是责任追究不能落到实处的关键。认识上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干部的几个“怕”字上。一是怕“引火烧身”。有的企业领导认为, 一旦搞责任追究, 大小事就会追到领导头上。二是怕挫伤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少企业干部认为, 如果下属职工中出现问题也要追究领导责任, 恐怕会挫伤领导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怕影响企业的发展。有的干部认为, 现在是市场经济, 企业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要扩大营销, 追求利润, 如果事事都按规章制度办事, 企业就很难生存和发展。

2、制度不到位, 不愿意责任追究。

有的企业把责任制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只搞“纸上谈兵”;有的把责任制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责任制脱离开来, 形成两张皮, 出了事故不追究, 年中考核不挂钩、年末考核不兑现;有的企业领导认为出了问题追究当事人责任就够了, 对于违反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领导干部, 以种种借口和理由不予追究;有的在责任追究中“避重就轻”、“避实就虚”, 从轻处理;有的能够较好地追究下级领导干部的责任, 但对于“负直接领导责任的”同级领导和上级领导却难以追究。

3、患得患失, 不敢大胆责任追究。

有的怕进行责任追究得罪人, 追究上级领导怕影响前途, 追究同级领导怕影响团结稳定, 追究下级领导怕影响工作关系;有的怕责任追究会在社会公众中引起不良反应, 损害企业形象。

4、职责不清, 难以进行责任追究。

有的企业由于分解责任条款过于原则, 不具体, 内容不明晰, 或结合生产经营实际不够, 如“负总责”、“负直接领导责任”等规定的追究政策界线也不十分明确, 以致实践中量纪较困难;责任追究的工作机制不健全, 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 对责任追究案件检查督促不力, 造成责任追究难以施行, 导致出现问题后得不到及时处理, 群众意见大, 最终是破坏了单位形象, 影响了该项工作的正常深入开展。

三、企业责任追究中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领导认识不足。

少数领导干部没有摆正党风廉政建设在工作中的位置, 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没有把党风廉政建设同经济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考核, 以为经济效益搞上去了, 就“一俊遮百丑”, 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满足于一般的号召和部署, 很少付诸于行动;或瞻前顾后, 顾及上下, 碍于左右, “官官相卫”, 互相护短, 根本不想去追究。

2、工作透明度不够。

责任追究是一件公开的事情, 公开的程度越高, 以此为戒受教育就越大。可是, 现实许多重大责任的追究往往是领导或少数领导说了算, 责任追究的情况也只有少数人知道, 不愿公诸于世。一些重大责任, 追究的结果透明度极低, 责任追究似乎可有可无, 这必然会导致责任追究的淡化。

3、工作机制不健全。

实施责任追究是一件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一定要按程序和原则办事。现在, 关于责任追究有一些大的原则规定, 但可操作性不强, 有的制度太抽象, 弹性大, 不好执行;有的企业把制度作为应付上级的挡箭牌, 根本不执行。没有健全机制, 责任追究的规范化则无法落实, 也就失去了其科学性、严肃性、权威性, 形成自流化, 使责任追究效应减弱或消失。

4、追究渠道不畅通。

责任追究的渠道是进行责任追究的重要的组织保证, 它应当形成上下结合的追究网络体系, 这个体系既具有代表党委行使追究的权力, 又具有独立性, 与决策体系平行, 不是领导者或决策机构的附属物。但在目前, 作为追究主体的纪委与作为追究对象的同级党委共处于同一体系中, 并受其领导。这种隶属关系, 使纪委的活动受追究对象所左右, 往往造成追究渠道的阻塞, 纪委难以发挥追究的职能作用。导致追究下级责任易, 追究同级责任难, 而追究上级责任更难, 使领导干部应追究的责任却难以追究。

四、加强企业责任追究的对策思考

1、加强宣传教育, 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意识。

把强化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意识作为治本之策, 常抓不懈。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责任制, 宣传责任制, 落实责任制”的活动, 用党风廉政建设的实实在在的效果去教育人、引导人, 通过正反典型的宣传, 使领导干部明确责任追究的必要性、复杂性, 让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的领导干部心中有压力、肩上有担子, 不断增强责任心。

2、抓好责任分解, 细化责任追究规定。

分解责任是进行责任追究的前提, 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的基础性工作。要结合生产经营实际, 按照权力与责任对等的原则, 突出抓好主要领导、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责任分解工作, 把各项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各个领导班子成员和各有关部门头上, 明确责任要求和工作标准, 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逐步分解、逐级负责的责任网络。在此基础上, 制定《责任追究实施细则》, 明确追究的主体、追究的对象、追究的程序, 对各级领导班子和每位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所承担的任务、应达到的标准、出了问题时应负的责任、怎么追究等, 都进行分解细化。

3、建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抓责任追究的领导机制。各级党政一把手既是责任的主体, 又是落实责任制、实施责任追究的组织者、领导者。因此, 必须注意抓“一把手”, 把责任追究放在突出位置上, 明确规定责任主体各级党委、行政主要领导和重要领导在落实责任制中的责任, 由上至下层层落实责任。使“一岗双责”具体化, 制定“一岗双责”岗位责任细则, 明确分管领导“一岗双责”中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任务和领导责任, 明确惩戒性规定。

二是建立责任追究与执纪、执法部门的联系机制。党委、行政主要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每年联系一个责任点, 负责一个责任区, 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指导帮助和协调各类问题, 通过重要案情通报会、碰头会、例会等形式沟通信息, 掌握、分析、筛选案源, 研究、部署、检查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情况, 处理落实情况中的棘手问题, 不断促进责任追究工作的落实。

三是建立上级纪委协审和下级纪委报告机制。坚持实事求是、上追一级、下管一级的原则。对属于下级党委管理的干部立案调查的, 上级纪委派人协审;对属于上级党委管理的干部需进行责任追究的, 必须报告上级纪委。

四是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各级党委把对下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行责任情况的检查纳入考核体系中, 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发现问题追究责任。

五是实行公示制。纪检监察机关对处结的每一起责任追究, 都要在适当范围内予以公示, 以便接受群众监督和发挥教育作用。

六是实行责任终生追究制。为避免领导干部的短期行为和侥幸心理, 必须实行终生追究。对在任期内发生的党风廉政建设问题, 不论什么时候暴露出来, 也不论其职务和岗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都要严格追究其领导责任。防止再现对现职领导追究严, 对离任领导追究宽, 甚至不追究的现象。

4、突出追究重点, 加大工作力度。

责任追究的范围很广泛, 当前要着重追究如下情形中企业领导干部的责任: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违法违纪造成重大后果的;所分管的部门和单位的干部发生重大问题和重大案件的, 对本单位、本部门由于失职、渎职以及官僚主义等原因造成重大损失、重大浪费、影响很坏的;对于用人不当, 大多数群众不同意提拔, 不该重用的人, 领导偏要提拔的;对于在反腐败斗争中揭露的问题或案件, 压案不办, 隐案不报, 查了不处, 对违法违纪人员袒护、包庇, 甚至弄虚作假, 提供假材料, 设置障碍, 阻挠办案的;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要善于从企业非正常亏损、重大经济损失、重大事故等问题中发现案件线索, 追究领导责任。同时, 通过开展效能监察, 发现需要追究的问题。当然, 实施责任追究, 还要分清集体责任与领导个人责任, 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

5、充分发挥纪检监查部门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从当前企业的现状来看, 必须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专门机构的作用, 明确企业纪检监查的地位和作用, 赋予其发挥监督保证作用的有效职能和实际权力;建立精干的专职纪委工作机构和配备得力的纪检干部, 参加党委会以及其它经营管理决策会议, 对企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规、法令的情况, 对企业党员干部、职工思想作风情况进行有效监督;设特派廉政专员, 人员、开支不隶属企业, 直接向上级党委、纪委负责, 通过强有力的监督, 促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为企业深化改革、加速发展服务。

总之, 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各级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是必须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是党性观念强不强的具体表现。不抓就是失职, 不认真抓就是没尽职, 抓不好就是不称职。我们决不能容忍那种借口集体负责, 而实际上谁都不负责的现象。因此,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能不能执行好, 各级领导干部能不能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 关键是能不能严格实施责任追究。没有责任追究, 就没有责任制。只有抓住了责任追究,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出来, 领导干部才会切实负起责任, 兢兢业业工作, 努力去预防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 才能促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好转。

参考文献

[1]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Z].

[2]中央纪委法规室: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释义[Z].2011-01-01.

[3]编写组:新形势下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学习读本[M].红旗出版社, 2013.

[4]李法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J].求是, 2013 (9) .

[5]全素英: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3) .

[6]崔立武:国有企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 (4) .

关于会计社会责任的探讨 篇7

关键词:会计 社会责任 社会效益

0 引言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在获取利润的同时,还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现在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企业的不负责任行为引起的,如环境污染、员工利益受损等。目前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因此本文探讨会计的社会责任问题,希望可以为整体行业会计社会责任的思考起到一定借鉴。

1 会计社会责任的组成结构

1.1 经济责任

会计经济责任主要是指会计在传统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程序过程中的责任。企业内部会计核算部门要按照会计准则,严格编制财务报表,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不能盲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

1.2 法律责任

会计的法律责任主要是指会计法律关系中的主体违反会计法律法规而承担的法律后果。会计法律责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法律责任中,会计法律法规的内涵不仅包括《会计法》及会计准则,还包括一些与会计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

1.3 文化责任

会计的文化责任主要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能担当起自身的职务和职责,就是说会计人员要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在学习工作中提升职业水平,不要承担自己不能胜任的业务。二是认真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就是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开展业务,认真对待每一项业务。三是勇于承担过失,会计内部要处理好责任关系,建立内部责任机制,打造会计文化的良好氛围。

1.4 会计社会责任

会计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信用责任、伦理责任、环境责任、契约责任以及福利责任。①信用责任,主要是针对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需求来说的。它一方面要求会计必须诚实守信,这一点与会计的文化责任有雷同,另一方面要在会计处理活动中遵守职业道德,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公允性和及时性,以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和判断,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会计的经济责任。②伦理责任,相对于信用责任关注的信息质量,会计伦理责任侧重的是对错之分,对外部的伦理责任主要是利益关系的协调。例如在公认会计原则或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盈余管理,以及会计的合理避税。在这种条件下,并不是说会计就缺乏诚信,没有信用,而是这种举措是对是错,可能在某些程度上没有更好的考虑政府国家等利益主体的利益,从这一点上会计要有伦理责任,比如要科学发展,依法纳税,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③环境责任,也是会计社会责任之所以提出的主要原因,是指会计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注重环境效益。环境责任下财务报告应在外部成本内部化等原则的指导下,编制环境投入产出表及其附注全面反映主体对环境的影响、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及其履行情况。④契约责任,主要是指会计对有契约关系的主体所承担的责任,契约包括有形的契约和无形的契约。会计与股东、债权人、职工等可以认为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会计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消费者、居民、国家政府是间接的契约者,会计与它们之间形成一种无形的社会契约关系。对整个社会而言,会计的契约责任增加了一种无形性。会计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监督,有利于防止偷工减料、粗制低劣,保证产品的质量,客观上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就是间接履行了与消费者的契约;会计要有环境责任,要对人们生活环境质量负责,环境责任的加强,也就是间接履行了与居民的契约关系;企业伦理责任的履行,依法纳税,保证国家税收财源即间接履行了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契约关系。⑤福利责任,与企业的人权和劳动权益相关,它强调会计要关注社会福利,注重人力资源的投资和使用情况。具体包括招聘录用、职务与晋升、工薪水平提高、改进职工福利、改善劳动保护条件等,揭示企业职工的录用,支付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信息。

2 会计社会责任的制约因素分析

2.1 会计社会责任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

会计社会责任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也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因此国内关于社会责任的理论基本上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目前的理论体系还不能与实际需求相适应,出现了许多传统会计不能解决的新问题,导致在对某些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进行计量时带有主观臆测性,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使得编制统一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相当困难。

2.2 会计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成本较高

会计要履行社会责任,就要在传统信息披露的同时注重对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的计量、记录和报告,包括社会人工成本、资源损耗成本、环境污染成本、国家补贴以及环境效益、就业效益等其他社会效益。在自利行为原则的趋势下,会计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成本较高,存在的大多数企业无法达到社会责任的要求,实际的可操作性不强。

2.3 法律层面的约束力度有限

目前我国的社会责任法律覆盖面较窄,同时缺乏可方便操作的社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客观上不利于社会责任的更好履行。

2.4 企业内控薄弱,社会责任文化氛围浅薄

会计社会责任的有效执行需要企业内部良好的责任文化,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更需要健全有效的内控监督机制。目前现存的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人才素质的低劣,制度的混乱都使会计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不可能。

2.5 会计社会责任的外部监管力度不够,社会责任监督机制不健全

社会责任的外部监管者包括股东、债权人、投资者等直接利益相关者,也包括政府、消费者等普通大众。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间接利益相关者没有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监管者,多数只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很少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标,整个社会的责任监督机制没有发挥作用。

3 提升会计的社会责任的策略分析

3.1 构建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落实内部审计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要求企业有良好的内控环境,权责分明,打造企业责任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各部门协助会计更好的履行责任,同时强化对会计的监督机制,谨防会计违法违规行为。

3.2 制定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实务,选择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会计社会责任的有效履行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会计主体单位要制定高质量的人才选拔政策,选择优秀的专业人才,适时进行会计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训,使之能够快速适应社会责任会计这个新领域。

3.3 在全社会营造企业承担会计责任的气氛

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在全社会宣传责任文化,包括企业竞争者之间,社会大众之间,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激发并提高人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在行业内部建立较为完善的竞争机制,在经济效益竞争的基础上以承担社会责任为荣,使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3.4 完善社会责任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框架

我国政府部门应该本着注重法律法规的实务操作性,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予以法律化,严格审核会计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实行有效的奖惩机制。

3.5 提高会计社会责任理论研究水平

现阶段,会计社会责任理论和实务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理论上,我们应不断的吸收和借鉴先进有效的责任理念,加强对会计社会责任相关问题的研讨(包括核算要素、计量模式等),努力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制度。实务上,要完善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确立适当准确的计量模式、披露方式等,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信息报告。

3.6 建立完备的外部社会责任监督机制,实施社会责任审计制度

政府、普通社会大众等作为重要的外部监督力量,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监督会计主体是否在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会计的社会责任是否有效履行。

参考文献:

[1]阳秋林,曾娇益.从“企业新概念”谈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必然性[J].广西会计,2001(2).

[2]李冬生,阳秋林.关于社会责任会计涵义综述[J].财会研究,2006(2).

[3]王利平,刘萍萍.构建和谐社会推行社会责任会计[J].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2010(2).

[4]张翠芳.关于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财务管理,2010(4).

[5]何忠勇,刘家金,冯晓莉.浅谈我国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4(9).

关于责任心得 篇8

一是脚踏实地,勤奋刻苦。 懒汉们常常抱怨自己没有能力让自己衣食无忧,勤奋的人会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但我能够拼命干活以挣得面包。”勤奋与功绩是罗马人的伟大箴言,也是他们征服世界的秘诀所在,正是因为罗马人推崇勤劳的品质,才使整个国家逐渐变得强大。然而,当财富日益丰富,奴隶数量日益增多,劳动对于罗马人变得不再是必要时,整个国家开始走下坡路。结果,因为懒散而导致犯罪横行、腐败滋生,一个有着崇高精神的民族变得声名狼藉了。因此,我们要养成勤奋刻苦的习惯,实干并且坚持下去,要像石匠一样,一次次地挥舞铁锤,也许100次的努力和辛勤的锤打都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结果,但最后的一击石头终会裂开的,学习工作也是如此,虽然平时不断的学、不断的做,看不出来有什么成绩,当你完成了一件以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你才会发现原来这一刻成功正是前面不停地刻苦的结果。

二是现在就干,马上行动。 要想做某一件事应该尽早去做,否则你就会迫于形势而去做。聪明人当即就会断定什么该早点干,什么该晚些做。 书中讲了著名品牌肯德基打入中国市场的故事:刚开始公司派了一位代表来中国考察市场,他来到首都北京,看到街道上人头攒动的场面,内心激动不已,尽情地畅想着肯德基一旦在中国站稳脚跟后的美好未来。在我们看来那位代表的工作也算得上是尽职尽责了,但回到公司后总裁还没等听完他的“美好遐想”就停了他的工作,另派了一位代表来北京。新代表与上一次不同的是,他先是在北京几条街道测出人流量,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走访,然后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进行品尝调查,并详细询问了他们对炸鸡的味道、价格等方面的意见,另外还对北京油、面、菜甚至鸡饲料等行业进行广泛的摸底研究,并将样品数据带回总部。不久,那位代表率领一帮人又回到北京,“肯德基”从此打入了北京市场。第一位商业代表之所以被解雇,并不是因为他没有好的创意,而是他的创意还只是停留在空谈上。后来的这位代表是一位想到就做,马上行动的人,他不但胸怀让“肯德基”驻足中国市场的美好创意,还坚定地通过行动来立即着手实现这一创意。如果我们认准了一项工作,那么我们就要立即行动,因为世界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懒惰而一事无成,对有些人来说时间是金钱,对有些人来说时间是废品,一百次的胡思乱想抵不上一次的行动。

三是见微知著,关注细节。我们都很敬佩周的胆识和谋略,但他关照小事、成就大事的本领,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当年,尼克松访华的时候就敏锐地发现,周恩来具有一种罕见的本领,他对一些事情的细节非常认真。因为他发现,周恩来在晚宴上为他挑选的乐曲正是他所喜欢的那首《美丽的阿美利加》。周恩来做事是精细的,同时他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异常严格的,他最容不得“大概”、“差不多”、“可能”、“也许”这一类的字眼。有次北京饭店举行涉外宴会,周恩来在宴会前了解饭菜的准备情况时,他问:“今晚的点心什么馅?”一位工作人员随口答道:“大概是三鲜馅的吧。”这下可糟了,周恩来追问道:“什么叫大概?究竟是,还是不是?客人中间如果有人对海鲜过敏,出了问题谁负责?”周恩来正是凭着一贯提倡注重细节、关照小事的作风,赢得了人们的称赞。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其实是由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构成的,可我们总是倾心于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目标,总觉得小事微不足道,忽略了不该忽略的小事情、小细节,从而在接踵而至的小事面前穷于准备,忙于应付。 工作中多数人所做的都是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所以我们年轻干部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

关于事故处理通报 篇9

关于事故处理通报范文

关于对新设备安装危险经历的处理通报 各部门、科室:

2011年7月28日下午3点多钟,组立36米东行车厂家正在安装调试20T新行车,由于高处作业过程中未采取安全监护和警戒措施,内业科拼板划线人员在下面作业,行车上一直径大约在18CM的轴承突然从该行车高处发生坠落,我作业人员距离坠落点约80CM左右,情况十分危险,行车安装交叉作业,我部门强调必须对作业点进行警戒并落实地面人员进行监护,但设备科对这一要求没有与安装单位很好地予以落实,与员工生命安全而不顾,险些酿成大祸,为了加强对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保护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要求,安环部责成设备科立即停止外单位的设备安装工作,待条件成熟后由安环部设备科共同组织验收,符合条件后再进行施工安装,同时,对设备科主要负责人赵小炎给予100元的经济处罚,并要求设备科对安装单位落实相应处罚。通过本次事故,希望公司各部门以安全为天职,牢记安全责任,工作不忘安全,认真履行安全职责,为确保公司财产安全和员工生命安全尽心尽职,为公司安全发展多做贡献。

关于会计工作法律责任的探讨 篇10

【关键词】会计工作;法律;责任;监督

一、会计工作法律责任概述

(1)会计法律责任的概念。会计法律责任是指会计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因为没有履行会计法律的义务由此承担的强制性的会计法律后果。会计法律义务是会计法律责任的基础,当且仅当会计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履行会计法律义务时才会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2)法律与会计工作的关系。市场经济体制良性发展,已经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从经济参与主体规范的角度来说,就是用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替代传统的计划命令,所以法律法规构成了这种规范的基础,也构成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基本意义。在市场经济下,经济主体的行政手段己不再适用,法律成为了调节市场的主要手段。现在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将对会计的认识产生深远影响。会计目标的改变,也使会计信息处理变得更加复杂。而权责双方关系的改变,会计信息的广泛使用,使得会计信息经济后果性日益凸显,当对会计信息的使用与理解发生得冲突日渐增多时,法律就成了唯一的调控手段。因此,当市场经济日趋成熟,会计立法日趋完善时,也是法律问题日趋增加时。(3)会计法律责任的分类。一是行政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法律主体,因为违反行政法律规定而依法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具体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是对违反行政法律的强制性义务和扰乱行政管理秩序的人所实施的一种制裁措施。二是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是指犯罪主体由于实施刑事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刑事法律责任只由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承担。刑事责任主要适用于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毁损或者伪造会计资料用以进行偷逃税,贪污等给公司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三是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为不履行义务,按照民法规定应承担的责任。随着会计法律关系性质日益多元化,民事责任也逐步成为会计法律责任的重要形式。

二、会计工作法律责任存在的问题

(1)认识误区。这几年经济领域为了尽快与国际接轨,相关的财会政策法规和制度安排也不断朝着“自主”的方向变化和调整,导致一部分会计人员认为,在过渡时期不必严格要求,等到步入正轨后再认真对待。同时,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进程不断加快,尤其是中小企业产权制度变革的逐步深化,财会人员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已由过去的半独立型转变为依附关系,以至于财会人员不得不为老板服务,导致偷漏税、造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已成为公开的秘密。(2)部分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法律观念。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部分会计人员被金钱所诱惑,走入歧途。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也严重阻碍了会计队伍的发展,影响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虽然目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上岗资格取得和继续教育方面都包括财经法律法规的内容,但许多会计人员对法律本身并不了解,对法律责任方面的意识也非常淡薄,有些会计人员更是认为这些问题无关紧要。(3)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一是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管理漏洞。许多企业的内部监督制度看似十分完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不严格,相应的工作人员没有完全履行其职责,导致内部监督作用弱化和缺失。二是国家和社会监管不到位。由于企业,社会,国家之间的目标,职责等均存在差异,各部门的监督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有效、健全的制度,影响了各监督职能之间的相互配合,造成了会计监督目标的模糊定义。(4)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一是有关的会计法律对许多违法行为的定义并不十分明确,甚至还有些模糊。以至于一些违法行为无法可依。二是在《会计法》与《刑法》间没有紧密衔接。因为《刑法》中有关于会计违法行为的相关规定,所以在《会计法》中对违法行为的处罚一般是原则性的。又因为在《会计法》中也有相应规定,所以《刑法》中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较轻。三是关于会计责任承担问题不明确。现在对违反会计法律的行为大都只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可是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很大程度上都是其单位负责人授意或指使的。

三、解决会计工作法律责任问题的建议

(1)继续加强关于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教育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尤其应当重视基层会计人员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教育。通过专门培训举办讲座,公司在休息时间播放宣传片等方式进行法律知识普及。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促使其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避免违反会计行为的现象发生。(2)实行单位主要负责人问责制。一般来说,会计违法行为都是在单位负责人的授意或默许下发生的,因此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会计违法行为,促进会计工作健康,良性的发展,更好的发挥会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3)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从现实情况上来看,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在很多方面的模糊定义,致使相当多的一部分人钻法律漏洞,并且已经形成套路。因此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细化各种违反行为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让违法行为有法可依已是重中之重。同时应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依法惩治违法行为。这是确保会计法律运行的前提。(4)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防范违法行为的发生。会计信息失真不能只归咎于会计法律本身的不完善以及会计自身的职业素养,更深层的原因是由于单位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存在漏洞。现今在我国许多公司中普遍存在着经营者与所有者的权力失衡现象,导致经营者往往夸大经营业绩或者向投资者隐瞒实际经营情况。同时,由于一些老板金钱至上的观念,偷逃税现象严重。不惜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从事违法行为,提供和报送虚假会计资料。针对此种情况,各单位应当首先健全自身的内部管理制度,达到各部门,各领域间的相互制约。了解经营的真实状况。其次在追究法律责任时,应当按责任大小由上至下分别予以处罚,而不是只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并且对坚持原则,尽职尽责的会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给予奖励,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后应实行内部岗位定期轮换制,避免某一部分人长期接触,防止串通作弊行为。而在会计交接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许多新问题,这就迫使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小心谨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5)相关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财政部门应专门设立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管。把我国的监管机构主要以对会计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为主的方式转变为事先的监管控制职能为主的方式。如对于各单位会计工作不规范的治理和完善,对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鉴定等。此外,监管部门在解决会计工作所涉及的法律冲突时应客观公正,独立严格,对会计信息做出相应的结论,为有关司法部门提供依据。

财会工作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市场经济下尤其重要。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各方对会计信息理解的冲突也不断增加。法律成为协调各方矛盾的准则。因此关于会计工作法律责任的探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所以在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并积极借鉴国外经验,不断进行深化和完善。营造良好的会计环境。

参考文献

[1]蒋梦婕.会计法律责任探析[J].现代商业.2011(8)

[2]万基洋.浅析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J].中国外资.2012(18)

[3]陈冰.会计法律责任及案例分析[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6

上一篇:附属工程施工合同下一篇:园长至教职工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