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目标责任制

2024-05-13

昆明市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目标责任制(共10篇)

昆明市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目标责任制 篇1

【发布单位】82305

【发布文号】昆政发[1995]102号 【发布日期】1995-12-25 【生效日期】1995-12-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昆明市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目标责任制

(1995年12月25日昆政发〔1995〕102号)

为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贯彻落实《昆明市流动人口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各有关职能部门和用人单位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责任,根据昆明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目标责任制。

昆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由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实行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及办事处、各有关职能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驻昆部队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管理目标责任制度,并由昆明市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协调检查、落实。

一、一、各级人民政府对流动人口管理的责任

(一)市人民政府

1、审定、批准全市流动人口发展规划、总量控制目标、区域分布规划等,并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下达流动人口控制指标。

2、研究、制定对全市流动人口的管理规定和政策。

3、制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职能部门流动人口管理的目标责任制,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和奖惩。

4、对流动人口管理中涉及两个以上县(市)、区或职能部门的重大事项进行协调。对流动人口比较集中、情况复杂、治安混乱的地区,组织或指令有关县(市)、区进行整顿。

5、完成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提出的其它任务。

(二)县(市)、区人民政府

1、落实市人民政府下达的流动人口控制指标,结合本县(市)、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县(市)、区流动人口发展规划,确定乡镇、办事处流动人口数量控制目标。

2、设立流动人口管理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落实人员,督促乡镇人民政府落实流动人口管理机构或专兼职管理人员。

3、负责本辖区范围内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和使用流动人口单位的属地化管理工作。

4、负责对乡镇人民政府落实流动人口管理目标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奖惩。

5、对县(市)区流动人口管理中涉及两个以上乡镇、职能部门的事项进行协调。

6、完成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市)区委提出的其它任务。

(三)乡镇人民政府和办事处

1、落实县(市)区人民政府关于流动人口的发展规划、数量控制目标。

2、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者指派专人负责流动人口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本辖区内使用流动人口的单位的属地化管理工作。

3、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对流动人口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和辖区内有关单位和个人违反规定容留、雇用、使用流动人口的行为进行纠正,不能纠正的向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4、发现、制止辖区内流动人口的违法活动,制止不了的应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报告。

5、负责本辖区内的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管理、服务等具体工作。

6、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其它任务。

二、二、各有关职能部门对流动人口的责任

(一)市规划和计划部门

1、根据《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计划,配合流动人口的主管机关,会同有关职能部门提出本市年度和近、远期流动人口的区域分布规划和总量控制指标。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

2、配合有关主管部门做好全市流动人口的宏观协调和管理。

(二)公安行政管理部门

1、负责牵头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对流动人口进行统一管理并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2、负责对流动人口的户籍管理,按规定负责或委托有关部门办理流动人口户口登记,签发和查验《暂住证》。

3、负责对流动暂住人口的治安管理,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4、负责建立流动人口的治安防范网络,实施流动人口协管员制度。

5、按规定与民政部门共同做好流动人口中无合法证件、无固定住所、无正当职业或者经济收入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遣送工作。

(三)劳动人事部门

1、负责对流动人口就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审发《外来人员就业证》。

2、为流动人口的就业提供信息服务、职业介绍、培训服务等。

3、负责组建、规范、监督、管理劳务市场,查处和纠正流动人口违反规定就业和违反规定雇用、使用流动人口的行为。

4、负责对用人单位和职业介绍机构进行劳动监察。

5、负责办理流动人口的劳动就业等社会保险。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1、负责对流动人口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工商行政管理。

2、在查验流动人口身份证、暂住证、就业证和有关材料的基础上核发工商营业执照,并对流动人口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和纠正违法经营。

3、负责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流动人口进行守法经营教育和管理。

(五)市建委

1、负责城建系统有关职能部门管理流动人口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

2、负责对所管辖的各开发企业使用流动人口的情况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

(六)建筑工程管理部门

1、负责对流动人口成建制施工队伍和工地的行业管理。

2、通过和施工单位签订责任书,防止外来施工队伍中有碍社会治安和干扰社会秩序的活动。

3、确保建筑工地管理的安全、整洁、有序。

(七)房管部门

1、负责对向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产权、产籍管理工作。

2、配合公安部门搞好城郊结合部农民出租房屋的管理。

(八)市政市容管理部门

1、负责对流动人口沿街摆摊设点、随意张贴广告,影响市容市貌的情况进行查处。

2、加强文明施工管理。

3、配合有关部门坚决取缔“三证”(指《身份证》、《暂住证》和《外来人员就业证》)不全流动人口从事非法占道经营的活动。

(九)民政部门

1、按规定和公安部门共同做好流动人口中的无合法证件、无固定住所、无正当职业或者经济收入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遣送工作。

2、管理流动人口的婚姻登记。

(十)卫生管理部门

1、负责对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监督、检查。

2、负责对流动人口从事食品行业、行医、经营药品等的资质审查,发放有关证件并进行行业管理。

3、负责对流动人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十一)计划生育管理部门

1、负责查验和办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有关证件。

2、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服务。

(十二)乡镇企业管理部门

1、提出全市乡镇企业用工中流动人口的规模数量、分布情况和用工计划。

2、对乡镇企业用工中的流动人口进行检查和监督管理。

(十三)技术质量监督部门

1、负责对流动人口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商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坚决取缔假、冒、伪、劣商品。

2、对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危害的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予以处罚。

(十四)交通管理部门

负责对从事交通运输业的流动人口和在车站、码头从事各种活动的流动人口的管理。

(十五)司法行政部门

1、负责对流动人口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

2、负责把流动人口的管理纳入依法治市的范筹,统一安排部署并落实。

(十六)昆明军分区

1、负责驻昆各部队企事业单位使用流动人口的调查摸底和协调管理工作。

2、负责牵头对驻昆各部队企事业单位用工中的流动人口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管理。

三、三、用人单位(含私营、个体企业)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责任

1、昆明市辖行政区的各单位,雇用、使用流动人口的,均应服从当地政府管理,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日常管理。

2、用人单位对所雇用、使用的流动人口实行“全过程管理服务”,即从招收开始直到辞退、解聘、劝返等的全过程应建章立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3、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规定容留、雇用、使用流动人口,并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依法纠正在容留、雇用、使用流动人口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4、对在本单位居住或工作的流动人口,单位有责任确保其生产、生活和经营活动的合法性,防止其违法犯罪活动的产生。对因管理不善造成本单位使用的流动人口发生治安案件乃至违法犯罪行为的,用人单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5、用人单位有义务对所雇用、使用的流动人口宣传有关管理规定,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安全生产教育等。

四、四、考核与奖惩

市人民政府对各县(市)、区、市政府各委办局贯彻落实流动人口管理目标责任制的情况纳入年度考评范围,统一考核,并按以下原则实行分层次考核奖惩。

1、市人民政府负责对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职能部门贯彻执行流动人口管理目标责任制的情况进行考核。

2、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对乡镇人民政府及办事处、及有关职能部门、辖区内各中央、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各驻昆部队、人民团体贯彻执行流动人口管理目标责任制的情况进行考核。

3、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业内有关单位贯彻执行流动人口管理目标责任制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4、各考核和被考核单位应签订流动人口管理目标责任书,确定具体内容做为考核的依据。

5、对贯彻落实流动人口管理目标责任制情况较好的下级人民政府、职能部门、用人单位,由负责考核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给予通报表扬、表彰和奖励。对没有完成流动人口管理目标责任制的下级政府、职能部门、用人单位,由负责考核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或处罚。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昆明市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目标责任制 篇2

一、现有流动人员档案存在的问题

(一) 档案材料有待规范。

部分材料的规格不统一、字迹不符合要求, 造成在裁剪装订时压字、切字和材料的字迹不耐久。一些材料手续不够完备、内容不够完整, 缺少本人签名、单位意见、单位公章等必要内容, 从而增加了流动人员性质确定的难度。一些材料内容单薄、缺乏连续性, 仅有反映本人姓名、性别、民族、工作时间、入党时间、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的履历材料, 而反映本人工作实绩和技术特长等方面的记载比较少。部分材料收集不齐全, 一些反映个人政治情况的重要材料在档案中都缺少, 被遗漏, 无法查找。

(二) 档案管理秩序有待整顿。

一是档案管理不统一。有的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管理, 有的职业介绍机构也管理了一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一些地方为了增加引进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对引进的人才不要人事档案随转, 导致了社会档案意识无形中下降。同时, 一些中介机构和个体私营企业等不具备管理档案资格的单位擅自接收和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人事档案的安全性与真实性存在着严重隐患。二是档案移交不及时。一些单位因改制清退、辞退人员后, 没有按规定将其人事档案转交人才服务机构管理;一些单位以聘用制、合同制或其他形式招聘人员, 对其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 没有按规定到人才服务机构办理人事代理手续, 其人事档案没有及时移交。三是档案转递不规范。因为转递手续和转递过程不规范, 而出现档案去向无从查找或者丢失、损坏等问题。

(三) 档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一些地方的人才服务中心和就业服务部门由于人员少, 任务重, 在档案管理上显得力不从心、疲于应付。同时, 对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认识程度不高, 档案管理部门对这些流动人员档案只限于装好袋子、锁好柜子程度上, 对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软件的使用仅满足于档案目录管理, 在建立网络、提高信息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的探索与尝试还很不够。

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 集中统一、归口管理原则。

所谓“集中统一、归口管理”是指:“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统一管理这类档案有利于国家统一掌握各类人才的总量、专业结构、分布情况, 制定科学的培养、吸引、使用规划,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东、中、西部对人才的需求制定人才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时, 有利于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

(二) 安全、保密原则。

人事档案工作既是一项服务性工作, 又是一项机要性工作。人事档案要为各类人才的求职择业、享受有关待遇、参与社会活动等提供服务, 要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服务, 很多材料具有原始性, 所以十分强调安全性和保密性。

(三) 公共服务原则。

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在成立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后, 把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这类比较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委托或授权给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 但这未改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 决不能把它搞成企业行为。

三、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 加强宣传, 提高档案意识。

多形式、多渠道地积极宣传《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及有关配套政策法规, 增强整个社会的档案意识, 提高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人事政策和档案法规的自觉性。同时要加强宣传的针对性, 对流动人员本人的宣传应侧重于档案材料的形成质量, 如书写墨水的选择及手续的完整性等;对用人单位的宣传应侧重于档案材料的日常积累、审核把关和及时送达;对私营企业及从业人员的宣传也要做到有的放矢, 努力增强宣传效果。

(二) 明确职责, 整顿管理秩序。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及人事部《人才市场管理暂行规定》等政策法规, 加强协调、分清职责, 将属于流动人员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人事档案移交给人才服务机构进行管理, 对不具备管理档案资格的中介机构、个体私营企业等单位进行彻底清理。二是严格档案的转递制度, 及时对各单位辞职、辞退人员和新聘人员进行清理, 实现干部人事档案及时转递;在档案转递过程中, 一定要派专人或通过机要交通送取, 严禁流动人员自带档案, 坚决纠正无原则地搞无档人事代理行为。三是人事档案传递部门在接受档案时把好入口关, 对每份档案都要认真地进行检查核对, 一经发现材料短缺, 必须及时向档案来源处索取, 以此确保档案的完整。

(三) 创新管理, 推动档案工作与时俱进。

昆明市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目标责任制 篇3

关键词:煤矿企业;周边;流动人口;管理

一、概况

目前煤矿企业非常注重对企业周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将其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重点环节来抓,从上而下形成了“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基础扎实”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

(一)组织健全

煤矿企业设有专门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企业周边流动人口管理的日常工作,企业周边各个村(居)设有配套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与企业内部的管理机构配合起来形成了条块结合、层层有序的健全的组织网络。

(二)基础扎实

煤矿企业以周边流动人口数为基数配备了相应比例的流动人口专管员,专门负责对流动人口的登记查验、信息采集报送等等基础性管理工作,当然对于专管员的筛选也是非常严格,按照“好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选拔和管理,整支专管员队伍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办事能力强。

(三)经费保障有力

煤矿企业建立了专项工作经费科目,专门用于支付专管员的培训费、服装费以及社会保障费用的支付,使企业流动人口管理基本上能够做到专款专用,资金保障有力。

二、流动人口对煤矿企业经济以及整个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贡献

众所周知,煤矿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需要的劳动力较多而且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要求不是很高,由于煤矿企业的工作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条件较为艰苦且风险较大收入不高,所以本地人往往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但是煤矿行业又是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所以外来流动人口发挥着“拾遗补缺”的作用,他们为煤矿企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消极影响

1.给城市能源和基础设施带来很大压力

虽然目前煤矿企业非常注重对企业周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且取得了显著呈现,但是任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表1所示,煤矿企业周边的流动人口虽然愿意从事脏、累且安全系数较低的挖煤工作,并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其消耗的能源量也是十分惊人的。照此推算,大规模的流动人口会使整个城市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对城市人口和外来人口都没有什么好处。

2.加大了煤矿企业周边的治安管理难度

大规模的外来人口严重影响了煤矿企业周边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主要是由于外来人口中绝大多数都是农村人口,其与本地居民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再加上其身份地位所限,使其不能正常参与社会活动,常会组成各种团体和帮派,从事一些非法勾当,如赌博、嫖宿、甚至吸毒等等,给周边的治安管理增加了难度。

3.计划生育及优生优育政策很难落实

外来人口大多以青壮年为主,女性外来人口中育龄妇女占比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其人户分离,现行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很难对其进行管理,这就给城市计划生育管理和人口控制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再加上外来人口子女数量较多,不重视学校教育且平时对孩子疏于管教,导致这些外来人口的子女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感染很容易学坏。

三、原因剖析

(一)户籍制度是根本原因所在

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社会排斥在直接构成了流动人口融入流入地社会的障碍,使得他们成为都市中的边缘群体,强化亲对城市社会的不满情绪,增强了城乡之间、流动人口和城市体系之间内在的紧张。

(二)流动人口遭受多方面的社会排斥

流动人口所忍受的多方面的排斥中经济排斥可以从其就业情况、收入状况、居住条件和消费水平等多个环节看出。政治排斥是指相当多的流动人口在城市中又没有正式户口和市民身份,成为从不或者极少参与政治活动的政治边缘人。公共服务排斥指流动人口在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几乎都被排斥在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之外,存在着被普遍边缘化的趋势。

(三)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住方式的影响

煤矿企业周边的流动人口的居住方式有三种类型:村落型聚居、集中居住在单位宿舍或工棚、分散居住在城市家庭中或分散于城中租房居住。由于社会背景、经济地位、文化交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同时缺乏沟通,非常不利于融合与共生。

(四)本地人口较强的本位主义观念

很多流动人口被动的陷入一种政府服务的真空之中,即其实际上是处于一种无政府的边缘生活状态。另一方面,本地户籍人口形成一种本位主义观念,即一等公民的身份优势意识。使得流动人口与本地户籍人口在社会交往上、在心理意识上都比较疏远。

四、对策建议

(一)“以外管外”——管理方式创新

目前,许多煤矿企业在周边流动人口治理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有效的管理措施,如“以外管外”的方式可以很好的解决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不融洽的问题和矛盾,这种方法的核心是选聘外地专管员来管理煤矿企业周边的流动人口,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外地管理员的亲情和乡情优势,首先博得流动人口的亲情感和认同感,从而非常乐意接受管理员的管理。

运用此方法要特别注意对专管员的上岗培训,除了具备必须的业务知识水平之外,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觉悟、文化水平高、在外来人口中有威信、在本地居住时间长、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积极性高、有爱心等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二)建立外来人口管理长效机制

煤矿企业对周边流动人口的管理可以从出租房房东和企业这两个基本源头方面着手,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首先,做好对出租房房东的管理,企业要与房东签订《出租房治安管理责任书》之类的协议,要求房东必须做好对租客基本情况的登记与记录;其次,加强对企业自身的管理,企业必须进行外来职工基本情况的登记和暂住证办理方面的管理。

(三)提高外来人员自身素质,加强沟通

可以为煤矿企业周边的外来人口量身定做适合其文化水平和实际需要的培训班,要求外来人口免费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努力创造各种机会加强外来人口与当地人口的沟通交流,互相了解,增进感情。

参考文献:

[1]徐愫.社会福利视野下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0(4)

[2]葛笑如,杨珉.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困难与对策[J].农村经济.2007(9)

endprint

摘 要:文章从煤矿企业周边流动人口管理的实际与成效出发,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煤矿企业;周边;流动人口;管理

一、概况

目前煤矿企业非常注重对企业周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将其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重点环节来抓,从上而下形成了“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基础扎实”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

(一)组织健全

煤矿企业设有专门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企业周边流动人口管理的日常工作,企业周边各个村(居)设有配套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与企业内部的管理机构配合起来形成了条块结合、层层有序的健全的组织网络。

(二)基础扎实

煤矿企业以周边流动人口数为基数配备了相应比例的流动人口专管员,专门负责对流动人口的登记查验、信息采集报送等等基础性管理工作,当然对于专管员的筛选也是非常严格,按照“好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选拔和管理,整支专管员队伍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办事能力强。

(三)经费保障有力

煤矿企业建立了专项工作经费科目,专门用于支付专管员的培训费、服装费以及社会保障费用的支付,使企业流动人口管理基本上能够做到专款专用,资金保障有力。

二、流动人口对煤矿企业经济以及整个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贡献

众所周知,煤矿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需要的劳动力较多而且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要求不是很高,由于煤矿企业的工作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条件较为艰苦且风险较大收入不高,所以本地人往往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但是煤矿行业又是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所以外来流动人口发挥着“拾遗补缺”的作用,他们为煤矿企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消极影响

1.给城市能源和基础设施带来很大压力

虽然目前煤矿企业非常注重对企业周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且取得了显著呈现,但是任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表1所示,煤矿企业周边的流动人口虽然愿意从事脏、累且安全系数较低的挖煤工作,并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其消耗的能源量也是十分惊人的。照此推算,大规模的流动人口会使整个城市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对城市人口和外来人口都没有什么好处。

2.加大了煤矿企业周边的治安管理难度

大规模的外来人口严重影响了煤矿企业周边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主要是由于外来人口中绝大多数都是农村人口,其与本地居民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再加上其身份地位所限,使其不能正常参与社会活动,常会组成各种团体和帮派,从事一些非法勾当,如赌博、嫖宿、甚至吸毒等等,给周边的治安管理增加了难度。

3.计划生育及优生优育政策很难落实

外来人口大多以青壮年为主,女性外来人口中育龄妇女占比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其人户分离,现行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很难对其进行管理,这就给城市计划生育管理和人口控制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再加上外来人口子女数量较多,不重视学校教育且平时对孩子疏于管教,导致这些外来人口的子女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感染很容易学坏。

三、原因剖析

(一)户籍制度是根本原因所在

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社会排斥在直接构成了流动人口融入流入地社会的障碍,使得他们成为都市中的边缘群体,强化亲对城市社会的不满情绪,增强了城乡之间、流动人口和城市体系之间内在的紧张。

(二)流动人口遭受多方面的社会排斥

流动人口所忍受的多方面的排斥中经济排斥可以从其就业情况、收入状况、居住条件和消费水平等多个环节看出。政治排斥是指相当多的流动人口在城市中又没有正式户口和市民身份,成为从不或者极少参与政治活动的政治边缘人。公共服务排斥指流动人口在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几乎都被排斥在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之外,存在着被普遍边缘化的趋势。

(三)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住方式的影响

煤矿企业周边的流动人口的居住方式有三种类型:村落型聚居、集中居住在单位宿舍或工棚、分散居住在城市家庭中或分散于城中租房居住。由于社会背景、经济地位、文化交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同时缺乏沟通,非常不利于融合与共生。

(四)本地人口较强的本位主义观念

很多流动人口被动的陷入一种政府服务的真空之中,即其实际上是处于一种无政府的边缘生活状态。另一方面,本地户籍人口形成一种本位主义观念,即一等公民的身份优势意识。使得流动人口与本地户籍人口在社会交往上、在心理意识上都比较疏远。

四、对策建议

(一)“以外管外”——管理方式创新

目前,许多煤矿企业在周边流动人口治理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有效的管理措施,如“以外管外”的方式可以很好的解决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不融洽的问题和矛盾,这种方法的核心是选聘外地专管员来管理煤矿企业周边的流动人口,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外地管理员的亲情和乡情优势,首先博得流动人口的亲情感和认同感,从而非常乐意接受管理员的管理。

运用此方法要特别注意对专管员的上岗培训,除了具备必须的业务知识水平之外,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觉悟、文化水平高、在外来人口中有威信、在本地居住时间长、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积极性高、有爱心等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二)建立外来人口管理长效机制

煤矿企业对周边流动人口的管理可以从出租房房东和企业这两个基本源头方面着手,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首先,做好对出租房房东的管理,企业要与房东签订《出租房治安管理责任书》之类的协议,要求房东必须做好对租客基本情况的登记与记录;其次,加强对企业自身的管理,企业必须进行外来职工基本情况的登记和暂住证办理方面的管理。

(三)提高外来人员自身素质,加强沟通

可以为煤矿企业周边的外来人口量身定做适合其文化水平和实际需要的培训班,要求外来人口免费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努力创造各种机会加强外来人口与当地人口的沟通交流,互相了解,增进感情。

参考文献:

[1]徐愫.社会福利视野下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0(4)

[2]葛笑如,杨珉.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困难与对策[J].农村经济.2007(9)

endprint

摘 要:文章从煤矿企业周边流动人口管理的实际与成效出发,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煤矿企业;周边;流动人口;管理

一、概况

目前煤矿企业非常注重对企业周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将其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重点环节来抓,从上而下形成了“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基础扎实”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

(一)组织健全

煤矿企业设有专门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企业周边流动人口管理的日常工作,企业周边各个村(居)设有配套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与企业内部的管理机构配合起来形成了条块结合、层层有序的健全的组织网络。

(二)基础扎实

煤矿企业以周边流动人口数为基数配备了相应比例的流动人口专管员,专门负责对流动人口的登记查验、信息采集报送等等基础性管理工作,当然对于专管员的筛选也是非常严格,按照“好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选拔和管理,整支专管员队伍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办事能力强。

(三)经费保障有力

煤矿企业建立了专项工作经费科目,专门用于支付专管员的培训费、服装费以及社会保障费用的支付,使企业流动人口管理基本上能够做到专款专用,资金保障有力。

二、流动人口对煤矿企业经济以及整个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贡献

众所周知,煤矿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需要的劳动力较多而且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要求不是很高,由于煤矿企业的工作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条件较为艰苦且风险较大收入不高,所以本地人往往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但是煤矿行业又是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所以外来流动人口发挥着“拾遗补缺”的作用,他们为煤矿企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消极影响

1.给城市能源和基础设施带来很大压力

虽然目前煤矿企业非常注重对企业周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且取得了显著呈现,但是任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表1所示,煤矿企业周边的流动人口虽然愿意从事脏、累且安全系数较低的挖煤工作,并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其消耗的能源量也是十分惊人的。照此推算,大规模的流动人口会使整个城市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对城市人口和外来人口都没有什么好处。

2.加大了煤矿企业周边的治安管理难度

大规模的外来人口严重影响了煤矿企业周边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主要是由于外来人口中绝大多数都是农村人口,其与本地居民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再加上其身份地位所限,使其不能正常参与社会活动,常会组成各种团体和帮派,从事一些非法勾当,如赌博、嫖宿、甚至吸毒等等,给周边的治安管理增加了难度。

3.计划生育及优生优育政策很难落实

外来人口大多以青壮年为主,女性外来人口中育龄妇女占比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其人户分离,现行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很难对其进行管理,这就给城市计划生育管理和人口控制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再加上外来人口子女数量较多,不重视学校教育且平时对孩子疏于管教,导致这些外来人口的子女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感染很容易学坏。

三、原因剖析

(一)户籍制度是根本原因所在

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社会排斥在直接构成了流动人口融入流入地社会的障碍,使得他们成为都市中的边缘群体,强化亲对城市社会的不满情绪,增强了城乡之间、流动人口和城市体系之间内在的紧张。

(二)流动人口遭受多方面的社会排斥

流动人口所忍受的多方面的排斥中经济排斥可以从其就业情况、收入状况、居住条件和消费水平等多个环节看出。政治排斥是指相当多的流动人口在城市中又没有正式户口和市民身份,成为从不或者极少参与政治活动的政治边缘人。公共服务排斥指流动人口在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几乎都被排斥在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之外,存在着被普遍边缘化的趋势。

(三)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住方式的影响

煤矿企业周边的流动人口的居住方式有三种类型:村落型聚居、集中居住在单位宿舍或工棚、分散居住在城市家庭中或分散于城中租房居住。由于社会背景、经济地位、文化交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同时缺乏沟通,非常不利于融合与共生。

(四)本地人口较强的本位主义观念

很多流动人口被动的陷入一种政府服务的真空之中,即其实际上是处于一种无政府的边缘生活状态。另一方面,本地户籍人口形成一种本位主义观念,即一等公民的身份优势意识。使得流动人口与本地户籍人口在社会交往上、在心理意识上都比较疏远。

四、对策建议

(一)“以外管外”——管理方式创新

目前,许多煤矿企业在周边流动人口治理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有效的管理措施,如“以外管外”的方式可以很好的解决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不融洽的问题和矛盾,这种方法的核心是选聘外地专管员来管理煤矿企业周边的流动人口,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外地管理员的亲情和乡情优势,首先博得流动人口的亲情感和认同感,从而非常乐意接受管理员的管理。

运用此方法要特别注意对专管员的上岗培训,除了具备必须的业务知识水平之外,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觉悟、文化水平高、在外来人口中有威信、在本地居住时间长、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积极性高、有爱心等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二)建立外来人口管理长效机制

煤矿企业对周边流动人口的管理可以从出租房房东和企业这两个基本源头方面着手,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首先,做好对出租房房东的管理,企业要与房东签订《出租房治安管理责任书》之类的协议,要求房东必须做好对租客基本情况的登记与记录;其次,加强对企业自身的管理,企业必须进行外来职工基本情况的登记和暂住证办理方面的管理。

(三)提高外来人员自身素质,加强沟通

可以为煤矿企业周边的外来人口量身定做适合其文化水平和实际需要的培训班,要求外来人口免费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努力创造各种机会加强外来人口与当地人口的沟通交流,互相了解,增进感情。

参考文献:

[1]徐愫.社会福利视野下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0(4)

[2]葛笑如,杨珉.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困难与对策[J].农村经济.2007(9)

流动人口目标管理责任书 篇4

为搞好优质服务,支持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制定流动人口管理目标责任书。

一、宣传贯彻实施有关流动人口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开展流动人口管理日常工作。

二、负责辖区流动人口的统计工作,随时掌握流动人口异动情况,及时上报相关统计数据和情况。

三、熟悉掌握流动人口重点行业、重点部位、重点人群基本情况,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搞好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发现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活动和线索,维护社会治安。

四、对流动人口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随时、准确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贯穿于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中,提高流动人口的法制意识和综合素质。

六、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昆明市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目标责任制 篇5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全面实施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浙江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和杭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规定,继续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确保2008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全面完成。现根据市建委与站签订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杭州市建筑企业管理站(以下简称甲方)与各劳务分包企业、外地进杭施工企业(以下简称乙方)签订本责任书。

一、甲方责任

1、按规定职责和权限,落实对各施工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

2、及时传达上级有关计划生育工作文件精神、指示,督促、检 查乙方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3、负责查验各进杭施工企业与原籍地政府部门签订的《外出建筑队计划生育责任书》,验核率达100%。

4、向乙方提供计划生育管理有关资料。

5、实施考核和奖惩。

二、乙方责任

1、把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列入单位工作计划,明确分管领导,落实计划生育管理责任制,加强专(兼)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力量,健全计划生育管理网络,与现居地政府部门一起,共同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2、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签订率达100%。

3、严格执行《浙江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单位制定的各项政策和规定必须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

4、做好经常性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制定有关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做到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

5、平时经常开展检查督促工作,工作有成效;各进杭施工企业必须做好对下属项目部及责任单位的检查督促工作。

6、建立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档案,搞好职工及随队家属计划生育工作,及时做好育龄人员《婚育证明》的验证工作,验证率达100%,按时上报计划生育季度报表。对已婚育龄妇女重点管理,落实可靠避孕节育措施,做到无计划外生育。

7、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督促项目部及时与施工点所在地乡镇、街道计生办联系挂钩,并定期将建筑施工点情况通报给施工工程所在地乡镇、街道计生办。

8、各责任单位在年末进行自查的基础上,于2008年12月10日前将自查书面小结报站综合管理科,并填写单位目标管理情况自查表。

三、考核结果与奖惩

1、考核得分90分以上的为优良,89分至70分为合格,69分以下为不合格。

2、获考核得分前10名的给予通报表扬,不合格的给予通报批评,并作为各施工企业检查的依据之一。

四、本责任书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本责任书有效期为一年,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止。

甲方单位(盖章)乙方单位(盖章)

甲方代表:乙方代表:

昆明市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目标责任制 篇6

各村(社区)党支部、村(社居)民委员会:

为进一步明晰任务,明确责任,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与“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建立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考核奖惩机制,严格奖惩使干部工资与计生工作实绩相挂钩,促进全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良性循环,经镇党委扩大会研究决定,特制定以下目标责任考核方案,请各村(社居)对照本方案,找出自身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加大计生工作力度,强化措施,确保完成今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计划生育综合考评

(一)奖惩措施

1、对x年元月1日至x年9月30日止,出生、节育无错漏报(包括补报),各项指标正常(包括效果指标),室内外软硬件齐全的村,经镇(含镇)以上检查结果确认,奖励村1000元。

2、年终省市县检查,综合考评使全镇进类进位的样本点村,进县三类前三位奖村1000元,奖励该村联系党政领导、分工干部、计生联系员各200元,村干部每人200元,进类的加倍。

3、年终镇对各村进行计划生育综合考评,对综合考评居前五位的村分别给予1000元、800元、600元、400元、300元的奖励,分别奖所在村党政领导、镇分工干部、计生联络员,村书记,一、二名每人300元,三、四名每人200元,第五名每人100元,后三位的村处罚所在村党政领导、镇分工干部、计生联络员、村书记每人50、100、200元,对考评末位的村实施“一票否决”,列为镇计划生育重点管理村。镇分工干部免去在镇职务,到村任职,专抓计划生育,村支部书记免职,村主任责令辞职,其他村两委干部给予相应的处理,同时对村罚款800元,村干部每人罚款200元。

4、在平时以及年中检查或调研中,出现信息统计误差,将对包村干部、计生联系员给予经济处罚各100元;包组干部、村书记、主任、计生主任每人200元,并视其情节严重,给予党政纪处分。

(二)主要考核项目

1、月评得分(依据全年月评总得分占全年50%计入全年总分):

月评主要考核内容:

(1)、四项手术任务完成;

(2)、孕环检:早孕发现率、政策内怀孕检出率、孕情跟踪服务率。

(3)、社会抚养费征收配合情况;

(4)、流动人口管理及孕情反馈率。

(5)、其他。

2、季评得分(依据集中服务活动及计生督查、调研总得分占全年20%计入全年总分):

3、年终得分(依据年终检查或设定一些主要指标以占30%计入全年总分)。

月评按得分多少,分类排名,兑现奖惩。全年按得分多少,综合排序,兑现奖惩。

二、出生与统计

1、对x年元月1日至x年9月30日止,无政策外出生的村奖励该村1000元,奖励该村联系党政领导、分工干部奖,计生联系员各300元,若弄虚作假,除追回奖金以外,并处罚与本奖相同的罚款。

2、对x年元月1日至x年9月30日出生节育有一例错漏报的,经镇(含镇)以上核查确认的,处罚村500元。处罚镇分工干部、计生联系员、村计生主任各200元

3、统计计生信息上报及时、无误差,经镇以上各级核查确认,奖励村500元,镇分工干部、计生联系员、村计生主任各200元,实行同奖同罚。

4、服务所工作人员,负责各片孕环检及随访业务。服务所实行三人值班制度,值班期间必须全部在岗在位,若确因特殊情况,可向所长请假,由所长另行安排人员顶岗,若不履行请假手续且不在岗的,发现一次从当月岗位津贴中扣除50元,两次不在岗的扣除当月全部岗位津贴。若三次以上不在岗的由党政主要负责人签字扣除当月全部工资。

三、孕环检与随访服务

1、一年内开展四次孕环检,参检率、检出率必须分别达95%和4.5‰以上,两项指标均达到要求的,奖励村两委干部每人100元,检出率低于4.5‰的,每低一个0.1个点罚村两委干部各30元,同时将孕检检出率纳入月评,一次孕环检未到位罚包组干部50元一例,二次或二次以上未检罚包组干部100元一例,每次孕环检结果进行存档作为逆向责任追究的依据,对孕环检弄虚作假(如假检、假孕)作自行纠正,按纠正的时间差,每月罚责任人100元,被举报、调研检查等其他途径发现的按时间差每月罚责任人200元。

2、随访服务以90%以上为标准,具体以上级调研检查为准。

3、“两非”案件每成功突破1例,奖励参与人员共5000元,对村经党委(扩大)会议研究给予加分。

四、四项手术

1、x年1月1日至x年9月30日出生(含期内补救手术人员)相应长效节育措施全部及时落实到位,奖村(居)500元,分工干部、计生联系员各100元(扣除医学上证明不能手术部分,暂不能手术的在医学规定时间内到位,视作及时;不能手术的必须有指导站或服务所等有效证明)。

2、上环一例不到位,罚包组干部50元,结扎一例不到位,罚包组干部60元直至到位,每及时完成1例上环或结扎奖包组干部20元(月评制及其它考核另算)。

3、对全年无两女户结扎的村处罚1000元,每完成一例两女户结扎的,奖村及参与人员1000元(分配自定),奖对象户1000元(包括保险费,调养费,补助费等)。两女户结扎在县指导站或在县站做造影后,公示一个月无异义方可认定,若弄虚作假,除追回奖金以外,并处罚与本奖相同的罚款。

五、社会抚育费征收

1、对x年1月1日以前的超生处罚,由各片长负责,处罚金额全部上交县财政。

2、征收到位率达50%以上(标准为早育2000元、一男超生为25000元、多孩为40000元)按征收金额的20%分别奖励行政村、片。对未达到,缺额部分从村集体资金中扣除,村两委工资停发。对有缴征能力拒绝缴纳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执行成功的,每例奖代征站500元,奖所在片长、分工干部、计生联系员各200元,奖所在村500元,奖村书记、主任各200元。

六、实行逆向责任追究与问题倒查制度

昆明市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目标责任制 篇7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没有人口的城市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人流涌动的广东、浙江、江苏经济发展经验证明,人口集聚的城区是培育财力、增强发展后劲最重要的源泉。反之,人口集聚缓慢,就会导致城镇化进程滞后,直接制约二、三产业的发展,弱化城市功能,使得城区内国民经济效益整体不高。什么可以吸引人口集聚呢?

(一)就业岗位是否充裕,择业环境是否宽松

经济型流动人口是目前专家认可的推动城市专业化和提升城市工业化水平和振兴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其特点一是为了经济发展需要而拓展空间,二是寻求谋生和就业栖息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改变先安居后兴业的思维定势,考虑的是哪里可以找到提高生活水平、事业发展和家庭安居的地方。

(二)生活成本是否适当,配套服务是否完备

除少数投资兴业者可以在一个新的城市内,通过自己的财力获得良好居住环境外,新近流向城市的务工人员多数缺乏对口的培训和技术,很难马上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收入,难以融入城市社区。所以,同样的生产工作环境下,城市的生活成本是否可以让这些外来人口承担,他们及其家人在求学、诊病、购物、娱乐休闲等方面,是否可以享受到多元化的便利服务,将是集聚人口必要因素。

二、钦州集聚人口的潜在优势

(一)产业优势

近年来,我市积极参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建设,全面实施“以港兴工,三化互动”发展战略和“千百亿产业崛起工程”战略,强力推进“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三大科学引擎,构筑起良好的产业优势。特别是随着我市中石油、林浆纸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的投产和开工,以及二、三产业规模的不断升级和滨海新城建设的逐步推进,有力地拉动了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为人口集聚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交通优势

钦州海、陆、空的交通都非常便利。海上交通优势突出,钦州港直接通航能力已达到6万吨,现在正在建设10万吨级的航道,建成后乘潮可以进15万吨到18万吨的大船。加之钦州进入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航线很近,海上运输成本比国内很多港口都要低,海上交通前景广阔。钦州陆上交通便捷,有多条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在这里交汇,公路四通八达,是北部湾沿海地区交通枢纽。钦州的航空可利用周边的南宁和北海两个机场,都在100 公里左右,1 小时左右的车程,十分方便。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吸引区内外人口前来定居。

(三)城镇化优势

在广西沿海三个地级市中,钦州的面积最大、农村人口最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这是钦州区别于北海、防城港的地方,也是钦州加快市区人口集聚最大的潜力所在。随着“以港兴工,三化互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钦州形成了互动并进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铺就了农村小康社会的道路,实现着广大农民向往都市生活的梦想,从而加速了城镇化进程,为农民变市民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生态环境优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更加重视。近几年,我市大力推进“园林生活十年计划”,加快建设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魅力之城,努力构建通江达海、人居环境优美的滨海城市,市区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不久的将来,市区将是钦州乃至北部湾经济区最适宜的居住地。

综合考虑钦州市区的实际情况和潜在优势,要加快市区人口集聚,可以采取“三三制”办法:1/3的人口来源于市区现有市民;1/3的人口通过提高钦州市现有农民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实现;1/3 的人口通过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制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到钦州工作或创业。

三、加快钦州市区人口集聚的工作建议

未来城市发展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实现我市到2020年完成100万人口的目标,增加人口、集聚人口已经迫不及待。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实施领军人才集聚工程,加快带动人口集聚

领军人才集聚对产业转型、经济提升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地区、行业的快速崛起,都伴随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集聚过程。通过引进领军人才,发挥领军人才的“领军”作用,带来创新创业团队,带动产业发展,产业的发展又可以吸纳更多人才和劳动力,加快人口的集聚。结合我市而言,就是要实施“535”人才引进工程,即重点围绕我市实施“千百亿产业崛起工程”,力争用5年的时间,在石化、造纸、电子、能源、粮油食品、冶金、物流等七大产业引进35 名领军人才,通过这35名领军人才带来30万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并带动我市七大优势产业的发展,又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吸纳人才实现就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人才工作虽然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率先走在前列,在领军人才引进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客观地讲,我市领军人才引进工作还没有在全市形成深刻共识,县区间的不平衡性也较大。随着国家和自治区推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地区领军人才的竞争已呈白热化。面对这样的形势,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必须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投入,推进领军人才引进工作不断发展,并以此为牵引,加快市区人口的集聚。

(二)统筹城乡劳动就业,拓展集聚人口就业空间

近年来,我市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存在规模小、信息少、功能弱、规范差等问题,不能满足大规模人口就业的需求,真正的市场就业机制仍在逐步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农民就业和外来劳动力就业歧视仍然存在。因此,要顺应人口集聚的需要,加快建立有利于人才、劳动力集聚和城市升级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1、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市场

应打破城乡分割壁垒,逐步弱化现行的户籍制度,实现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的平等竞争就业,使外来劳动力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按照“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要求,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积极整合资源,加快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形成并加快建设中心城市综合人力资源市场,全部实行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劳务派遣、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一站式”服务。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所有职业介绍机构都要与省内、国内各大型劳动力市场建立信息联系,发布就业需求信息,吸引外来人口到钦州就业。

2、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培训体系

建议市政府规划出钦州未来的用工人员数量及人才种类的需求计划,同时大力开展普惠技能教育,按照市场经济对人力资源配置要求,通过政府及企业组织,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成立创业就业辅导中心,鼓励城市的教育培训体系向外来人口开放,增强本地区和外来人口的就业能力。

3、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政策

取消针对农村和外来劳动力的各种歧视性就业政策,劳动力在求职、考试、招聘、录用、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工资分配等方面,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政策。全面落实最低工资和工资指导价制度,实行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加大对拖欠工资的清理力度,保障企业员工合法权益。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外来人口加快集聚

目前钦州市区建立的保障制度,是以户口性质为纳入标准。这样会使大批到市区投资创业、生活居住的外来非户籍人口无法享受社会保障。为鼓励外来人口向市区迁徙,就必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符合条件,到市区定居的外来人口,统一纳入城市保障范围,从根本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1、扩大社保覆盖范围

通过广泛覆盖体现公平,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进城农民参照个体私营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办法,建立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农民转入城镇户口,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最低生活保障。在建立农村公共社会保障基金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城乡并轨。建立与财政资金增长相适应的保障水平增长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另外,在中心城市要积极培育各类保险市场,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保险公司,并在保险品种、保险领域等方面进行创新,为城镇居民提供品种多样的保险服务。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应对外来人口高峰,做好制度和资金上的准备,力争从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制度模式的转换。在继续巩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通过以土地换社保的办法,将土地补偿费和劳动力安置费优先用于解决失土农民的养老保险。

3、推进社保法制建设

建议市政府应该尽可能的制定和建立与百万人口相配套相对应的城市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让城市市民能够在维权和缴费过程中有相应的制度支持,从而提高市民的缴费意识和维权意识,让所有迁居钦州市区的新居民真正享有“本市人”的社会保障。

摘要: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钦州在未来的五年发展中,城市人口规模要接近一百万人口的规模,实现城市发展的跨越式大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速人口集聚,全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从市区人口集聚的途径来看,除去常规人口的自然增长外,市域内人口城镇化迁居和外来人口是中心城区人口集聚的主要来源。因此,要以适宜人居、适宜创业为建设目标,吸引人口向市区集聚。本文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角度,谈一些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钦州市,城市发展,人口,研究

参考文献

[1]武力超,林俊民,唐露萍.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人口集聚的影响研究[J].投资研究.2013

昆明市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目标责任制 篇8

毕桥镇201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考 评 方 案

各村党(总)支部、村委会:

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充分发挥考评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导向作用,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意识,按省、市、县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经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考评对象:村委会(居委会参照执行)

二、指标设置

镇对各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实行月积分、季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月积分(每月一次,共12次)占36分,季考核(4次)占64分。

(一)月积分

月积分每月一次,每次按百分制设置,得分按照比例折算后计入考评总分,主要指标共分三类:

1、孕情掌握及上报情况(20分);

2、节育措施落实及上报情况(30分);

3、人口出生及上报情况(50分);

月积分考评细则另行制定。

(二)季考核

主要考核“村为主”落实、村级计生职责履行情况及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工作。季考核按百分制设置,得分按照比例折算后计入考评总分。主要指标为:

1、人口出生指标(30分);

2、长效节育措施落实情况(25分);

3、流动人口管理(9分);

4、孕情监测、早孕发现及随访工作(18分);

5、基础工作(18分)。

季度考评细则另行制定。

三、考评制度与纪律

考评工作实行“五公开、一监督”制度,即考评内容、考评方法、调查结果、调查纪律、评分标准公开,考核工作的全过程接受各级计生工作领导小组、纪检监察机关及全社会的监督。

实行考评和指导工作相结合的制度,在考评过程中,要对被考评村工作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和建议。

四、加分与扣分

有下列情况之一,予以加(扣)分

(1)在上级检查中,为镇考评争得荣誉(县考评前三名、省、市考评成绩突出)的村加分。其中,获第一、二、三名的,在考评中分别加3、2、1分。

(2)受过县级以上计生行政部门表彰的村,在考评中加1分。

(3)由于村级工作不到位,造成镇计生工作退位的村扣分。其中,倒数第一、二、三位的,在总分中分别扣3、2、1分。

五、组织实施

月积分由镇计生办组织实施,季度考评由镇计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本方案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未尽事宜,由镇计生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附:《毕桥镇2010年计划生育月积分考评细则》、《毕桥镇201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细则》。

昆明市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目标责任制 篇9

校教师流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各直属机构:

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昆明市教育局联合制定的《昆明市公办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十一月三日

昆明市公办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整合教育资源,规范我市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管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根据《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昆发〔2008〕4号)和《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昆明市突破性发展民办教育整体推进工作意见的通知》(昆办发〔2009〕12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及昆明市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属地范围内公办学校与昆明市区域内民办学校之间的教师流动。

第三条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的基本条件为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教师。公办学校教师自愿到民办学校任教,可以选择解除聘用合同(辞职)或流动的方式。流动到民办学校任教的教师给予一年的适应期。

第四条公办学校教师流动到民办学校任教期间,封存与原单位签订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保留与原单位的人事关系,其原有教职工身份保持不变。原单位按程序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后,为其办理涉及人事管理的事项,停发其工资。

第五条公办学校教师流动到民办学校任教,与任教学校签订劳动合同,任教期间的工资待遇由任教学校解决。公办学校教师在民办学校任教期间的工龄和教龄连续计算,任教年限视同为履行与原单位签订的聘用合同期限。

第六条公办学校教师流动到民办学校任教的劳动合同期满,双方愿意继续签订劳动合同或愿到其他民办学校的,经原单位同意后,可与民办学校续签劳动合同。在民办学校工作期间,考核均为合格的,原单位按国家政策正常晋升

其档案工资,档案工资作为调资、晋级、计算退休费用的依据。

第七条公办学校教师流动到民办学校任教,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

(一)本人亲笔填写《昆明市公办学校教师流动到民办学校任教审批表》(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定);

(二)所在单位签署意见;

(三)任教单位签署意见;

(四)《昆明市公办学校教师流动到民办学校任教审批表》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第八条流动到民办学校任教的公办学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返回原单位:

(一)在一年适应期内的;

(二)劳动合同期满的;

(三)任教学校撤并、停办的;

(四)其他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

第九条流动到民办学校任教的公办学校教师依照本办法

第八条规定情形愿意返回原单位的,经原单位同意,可以返回原单位工作。若因其他原因不能返回原单位的,由原单位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到同类型学校工作。办理手续程序如下:

(一)本人亲笔填写《昆明市流动到民办学校任教的公办学校教师返回原单位审批表》(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定);

(二)任教单位签署意见;

(三)原单位签署意见;

(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安置意见;

(五)《昆明市流动到民办学校任教的公办学校教师返回原单位审批表》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第十条公办学校教师流动到民办学校任教期间与任教学校发生的劳动纠纷,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处理。第十一条流动到民办学校任教的公办学校教师达到退休年龄的,回原单位按公办学校教师待遇办理退休手续。

第十二条民办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公开招聘等办法或按我市人才引进相关规定流动到公办学校任教;一旦聘用为公办学校在编人员,其在民办学校工作期间的工龄、教龄可按规定连续计算。

第十三条鼓励支持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派教师相互支教,促进师资交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师支教期间的人事劳动关系不变。

第十四条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教师流动后的社会保险缴费及待遇,按照《昆明市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民办教育发展涉及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有关问题暂行办法》(昆人社通〔2010〕155号)规定执行。

昆明市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目标责任制 篇10

制履职报告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实施办法》精神,根据卫生系统工作实际,逐条落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的内容要求,积极协助计生部门做好计生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一)成立工作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我局领导对人口计生工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计生工作落实。成立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将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计生工作分工,强化对计生工作的领导。

(二)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责任落实。2011年初,我局与各下属单位签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状,督促下属单位成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计生工作,切实履行各自职责,确保计生工作层层落实、推进。2011年9月16日,我局召开了全市卫生系统计划生育暨“两非”整顿工作会议,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市直各医疗机构的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共9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由局分管副局长传

达了全国打击“两非”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了我市打击“两非”工作;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就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并在会上签订了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承诺书。11月2日,我局邀请了市计生委的有关领导,召开市卫生系统计划生育座谈会,有效推进了卫生系统计生工作。11月18日,我局组织全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参加市计生委召开的计生统计工作协调会,对相关统计数字进行沟通商量。

(三)加强学习培训,制定和完善制度。认真落实市诚信计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服务规范的教育培训,积极组织各级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母婴保健法》及《执业医师法》。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村级妇幼保健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完善新生儿信息报告制度。严格管理胎儿性别鉴定的设备、终止妊娠药品,最大限度地预防“两非”行为发生。同时还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对相关工作进行严格规范:严格按规定开展医学需要的终止妊娠活动;除死胎等病理性或特殊情况外,没有计生部门出具的证明不得施行终止妊娠手术;在接收孕产妇时,认真查验和保存其提供的有关计划生育证明,不为其提供虚假的医学证明。

二、切实履行卫生部门职责,全力协助做好计生工作

(一)采取有力措施,深入开展打击计生违法行为。我局根据历年来自治区以及本市有关部门印发的开展打击“两非”专项活动的文件精神,形成了每年开展两次打击“两非”专项活动的工作制度(上、下半年各开展1次),制定了玉

林市卫生局2011年打击“两非”专项行动方案,并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任组长的打击“两非”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打击“两非”专项活动的领导。

一是以《人口和计划生育法》、《母婴保健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重点加强对妇产科、B超室、染色体检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妇产科终止妊娠管理,将“严禁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胎儿性别终止妊娠”标识纳入检查内容中,严格按方案要求,详细制定检查表格,以便监督检查到位,不缺项漏项。二是积极配合组织、纪检监察、公安、工商、法院、人口计生等部门建立违法生育查处联动机制,按时按要求向计生部门报送出生婴儿的个案信息,人流引产个案信息和办理围产期保健育龄妇女个案、出生婴儿性别比、计生手术量等相关信息。2011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比上年降2,达到自治区的要求。三是推行打击“两非”承诺制和警示制,突出打击“两非”的重点环节。2011年以来,市卫生局共出动卫生执法人员197人次,检查医疗机构1065家/次,未发现有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终止妊娠的“两非”行为。对其它非法行医行为立案处罚30起,已结案25起。没收药械41件,没收违法所得1.12万元,罚款14.32万元,取缔无证行医、游医24户/次。暂扣因超范围行医而使用的B超机2台。

(二)依法管理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推行农村住院分娩。

按照《母婴保健法》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许可及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我局于2011年4月19日—22日组织考评专家组对14家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

构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进行校验,均通过了校验。积极做好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培训、考试工作,依法办理人口计生技术服务执业许可和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及注册登记。2011年全市助产技术到期验证247人,新考资格160人;结扎、终止妊娠技术到期验证150人,新考资格148人。

继续贯彻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的指导意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自治区“降消”项目方案,结合开展母婴安全工程,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产科质量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市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基础设施、设备和相关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规范产科服务。二是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孕产妇保健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软件》信息管理平台,对我市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免费为孕产妇提供5次基本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任务。三是抓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工作。2011年全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共108317人,完成补助任务的99.65%,其中正常产补助106151人,危重补助2166人,补助总金额4462.64万元。

(三)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1.全市继续实行婚姻登记、免费婚检一站式婚育综合服务,2011年全市免费婚检人数为99841人,婚检率达93.49%。

2.积极推进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补助项目。自2010年10月份工作开展至今,一直按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做好产筛、新筛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做好标本采集、递送和结果反馈工作。2011年共完成产前筛查8844例,筛查率为61.37%;新生儿疾

病筛查12440例,筛查率为86.28%。

3.扎实做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各县(市、区)继续实行婚姻登记处和婚前医学检查、育龄妇女叶酸发放三结合、一站式服务模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叶酸补服率和补服效果,也有效提高了优生优育等卫生保健知识的知晓率。2011年全市共发放叶酸人数108835人,完成项目任务的91.21%。

4.抓好地中海贫血防治工作。2011年,市政府将地中海贫血防治工作列入政府办为民办实事之一。全市8个妇幼保健机构已开展地中海贫血筛查工作。婚前和孕前地中海贫血筛查101527人,阳性人数19079人,阳性率18.79%,其中双阳1914对,双阳率3.69%;孕期筛查67672人,阳性人数6576人,阳性率9.72%,其中双阳764对,双阳率3.77%。地贫基因诊断3339人,阳性2423人,阳性率72.57%,其中同型基因312对,持有转诊卡1956人,符合地贫基因诊断补助739对,实际获得补助739对,补助率100%;产前诊断补助148人,诊断出重型度地贫儿36例,终止妊娠34例。

5、积极配合计生部门开展预防艾滋病推广使用安全套工程。2011年,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也是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其中预防艾滋病推广使用安全套工程是十大专项工程之一。根据信息系统统计,我市吸毒者、暗娼及男男性行为人群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82%、88%及81.8%。

(四)进一步加强出生实名登记管理。

贯彻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卫生部、国家药监局2002年8号令,贯彻落实《自治区人口计生委 自治区卫生厅 自治区公

安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生实名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桂人口发„2010‟14号),加强宣传指导,推行住院分娩;规范引产和出生实名登记,进一步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的规范化管理。2011年,共发放142127本《出生医学证明》。同时,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安部门加强人口统计方面的交流与协作,积极配合计生部门开展计生工作,按要求上报有关数据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五)落实定点帮扶制度,对履行诚信计生家庭实施优惠政策。

特别是对符合条件的农村独生子女户、纯双女结扎户看病就医给予一定的费用减免。对农村领取了独生子女证并落实放环节育措施或依法只生育两个女孩并落实了结扎措施的家庭,免除夫妻双方及其子女的个人新农合缴费,免除的费用由县(市、区)财政补助。2011年全市共补助25075人,补助金额752250元。在农村改厕工作中,也对农村领取了独生子女证并落实放环节育措施或依法只生育两个女孩并落实了结扎措施等履行诚信计生的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了奖励。

按照办发„2010‟242号文件要求及根据年初签订的责任状,我局积极帮助计生帮扶联系点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会同市红十字会为帮扶村送去“温暖箱”一批,牵头组织送去4000元农资物品,慰问该村独生子女户、纯双女结扎户、履行诚信计生承诺的计划生育户,促进帮扶村精神文明建设。市直多家医疗卫生单位也由领导带队带领卫生人员分赴各县(市、区)基层村挂点,开展计划生育帮扶工作。深入调研了解当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情况,做好计生对象的思想工作,协助当地政府抓好控

制计划外生育和多孩生育,征收社会扶养费,孕情跟踪和落实“一环二扎”措施。采取多种措施完善帮扶村的计生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促进了当地计生工作的开展。

三、认真做好系统内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市直卫生系统紧紧围绕“依法管理、村(居)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新机制的总体要求,严格贯彻执行计生政策,教育动员符合生育政策的干部职工,按规定领取计生服务手册、生育证、督促已婚生育干部职工落实节育措施、参加妇检,教育干部职工实行晚婚晚育,按规定兑现计划生育的各种奖励政策,杜绝计划外生育。2011年,我局干部无计划外生育现象。

上一篇:作文田野里的童话故事下一篇:十一国庆节促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