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24-08-16

昆明市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精选8篇)

昆明市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1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有学者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是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显著特征

纵观优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状况,有这样几个特点:(一)热爱孩子、热爱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上海著名特级老师应彩云,四十多岁了,早已是成绩斐然,但她仍然坚持带班在一线,割舍不了对孩子们的那份挚爱;吴佳瑛老师在工作上忘我钻研,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可见,越是有成就的老师,越是喜欢工作,痴迷于工作,忘我地工作。

(二)善于运用智慧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专业水平高

好的教师不仅弹跳说唱写画基本功好,教育教学能力强,而且能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善于用慧眼观察,用慧心来教育孩子,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总能开展因材施教,进行有效教育。更可贵的是,他们善于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撰写研究性文章。

(三)善于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专业水平高的老师,善于捕捉孩子的兴趣,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题材,从孩子的角度预设和实施教学。工作很有创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如吴佳瑛老师机智幽默回应幼儿的风格,应彩云老师融文化、艺术于教学,给人带来的美感和享受等。

普通教师的专业成长虽没有达到特级教师的境界,但也同样具备了上述的几种特征。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与特级教师就只是能力水平的高低差异,而不是思想观念的根本差异,我们普通教师与名优教师的距离将会越来越近。

二、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

目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地区之间、园所之间、教师之间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究其原因,有社会、家长、幼儿园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也有教师自身缺乏自觉主动的内因,笔者着重从幼儿园管理和教师自身的角度进行以下探讨。

(一)外在因素 1.待遇得不到保障。

幼儿教育属非义务教育。目前,许多幼儿园存在编内和编外两种编制的教师,由于性质的不同,一些编外教师的工资待遇较低,扣除保险,每月收入微薄,生存尚存在问题,安居乐业又从何说起。对于一些能力强的编外老师,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更加使得她们对自身的工作缺乏热情,积极性不高,产生应付了事的消极心理。

2.教师的工作负担过重。

幼儿园日常的保教任务就比较繁重,再加上由上自下的大大小小的活动,如果幼儿园不能统筹规划,巧妙安排,那教师就会被动应付,只有招架之功。有些幼儿园规定教师要摘抄成千上万字的信息,读书笔记等,案头资料、形式化的东西太多,往往使得教师被牵着鼻子走,身心疲惫得不到解放,没有自主发展的空间,专业化发展又从何说起。

3.缺乏良好的机制氛围。

“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工作,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说的是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作用。良好的园风、常规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营造学习、研究的氛围,适度的压力促进教师的工作。

有的幼儿园没有有效的考核奖惩细则,教师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差无区别,没有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教师缺乏发展的动力。

4.缺乏有效的引导。

有些教师,想在专业上进行学习和研究,但不知从何下手,缺乏独立的思考和有效的引领,想做而不知怎么做,若无明确的目标导向,遇到专家和领导指向哪里,就盲目的奔向哪里,了解的是很多皮毛,鹦鹉学舌般的人云亦云,不一定切合自身的实际水平,所谓效果也就根本无从谈起。

(二)内在因素

1.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起点低。

有些教师文化水平起点较低,虽经过专业培训,但不能灵活运用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工作中不善于观察和思考。教学时只能照本宣讲,预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不够明确,理论的匮乏,行为的低效性都说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还处在一种较低的水平,缺乏专业化发展基础。

2.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不强。

首先,教师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那是专家、学者以及名师才能去做的事情,产生“高处不胜寒”的畏惧感。其次,教师疲于应付工作,问题意识不强,不善于总结反思工作,没有系统掌握科研的方法,笔头功夫薄弱,不能及时研究改进自己的工作。

3.存在惰性,缺乏恒心毅力。

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忙于常规工作,没有时间进行学习和研究,生活很安定,已经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有种满足感;有些教师刚开始兴致较浓,当正式实施后,又觉得太难太繁,认为目标太遥远,有种迷茫的感觉,刚开了头,稍有波折就结了尾。这些都是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中存在惰性、缺乏坚持性的表现。

4.没有成就感,缺少内在的动力。

当一个人在某方面取得成绩,有了收获之后,便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也就是成就感。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让人产生内在动力,更加自信,激励人更进一步的努力。如果教师没有在这方面取得成绩,不曾有过强烈的情绪刺激,那就很难体会工作的成就和幸福。目前教师在专业化发展方面首先就是要做,要动起来,要进行学习和研究,做了然后知不足,做了才有机会,有机会就有可能收获到成功。

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施对策

(一)适切的目标引领

教师要有明确具体的专业化发展目标,幼儿园必须引领教师制定适切、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如何制定?依据有两点:

1.找准突破点。

全能的幼师毕竟只有少数,要想全面发展,面面俱到,就得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效果还不尽理想。教师若能依据自身的特长,找准一个突破点,持之以恒地实践,形成自身的特点,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境界也不是难事。

2.找到着落点。

目标必须落实到幼儿的发展上,教师的专业成长依靠幼儿的发展得以实现,幼儿的发展使得教师的教育研究得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促进师生在此过程中相互成长,实现共赢。

(二)建立有效机制

针对教师负担过重、待遇偏低、工作环境存在负面影响等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建立以下机制:

1.高效的整合机制。

幼儿园必须将师资培训、教学教研、课题研究及家长工作等进行有机整合,使一些工作相对集中,不做重复的劳动,取消形式化的事务,减少低效的工作,注重工作的实效性,切实减轻幼师的工作负担,为她们营造自主发展的空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良好的激励机制。

幼儿园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细则,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在教研、科研方面加大考核力度。对于编外教师,享受与编内教师同样的奖励和福利。介于编内外教师的总体水平不平衡的实际状况,考核时可将编外教师归为一组,进行编外教师之间的考核评比,这样可缩小与公办教师的差距,相对较为合理,保证能力强的编外教师与优秀公办教师享受同样的奖金。

在骨干培训、活动参与、评先评优方面,也多为能力强的编外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充分调动她们学习、工作的积极性。

3.整体的联动机制。

对于每一项工作,幼儿园必须整体规划,准确地用人定位。工作中的统筹安排,优化组合,分组行动,分头落实,充分发挥每一位职工的优势,挖掘她们潜力,激发她们的智慧,既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又能整体联动,齐心协作,增强凝聚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工作中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具体指导。幼儿园要集思广益,提供机会,让教师借助园内、园外、领导、同事、专家等方面的资源,帮助教师获得学习和指导的机会,助推他们走向成功。

经验的同时,使得教师专业成长的羽翼越来越丰满。(五)强化成果意识 1.把握契机。

人们常说“挑战和机遇并存”,有挑战才有机遇。教师要克服畏难心理,勇于参加一些教研科研活动,把握机遇,活动中加强学习和锻炼,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和智慧。注重活动的过程,力求达到预期效果,大胆展示专业素质。

2.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在工作中既要大刀阔斧,改革创新,但在具体活动中,也要关注细节,把握教学中的随机应变教育,关注能力差的幼儿等,使细节问题转化为自己成功的亮点。

3.撰写教科研论文。

教科研论文是交流教学体会、教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撰写幼儿教育科研论文的质量是评价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幼儿教师要善于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及时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平时勤于积累和乐于练笔,学习科研方法和教科研论文的撰写,并积极投稿,勤写苦练,在总结提炼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相信一定会“功到自然成”。

当教师有了一定的成果,就会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工作的幸福,必然会充满自信,增强学习研究的自觉性、主动性,沉湎于孜孜不倦地求索之中,必然会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来源:幼儿教学研究)

昆明市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2

一、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1.准入体系的科学性不足,缺乏对教师“专业” 素养的关注。目前很多高校招聘教师时,都有着明确的学历要求和专业要求等,但对教师教育背景、 从教工作经验等方面的要求则很少涉及,甚至没有要求。当前的青年教师招聘往往聚焦科研成果、学历水平、学缘关系等方面,出现了高端化、海归化、 年轻化等倾向———而过于关注这一较为单一的指标,往往导致教师的专业素养被忽视,即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其是否能胜任所应聘或者学校招聘的岗位,其作为教师的基本素养是否能匹配岗位的综合要求。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多年轻教师,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无法适应课堂教学工作。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入职评价尺度的“单向度”化和量化倾向。当下很多高校在人才引进中,虽然逐渐对“唯成果论”进行纠偏, 但必须注意的是,科研成果仍然是评价中的重要甚至是关键指标。因此,评价中往往出现忽视潜力评价和忽视全面评价以及一定程度上“量化”特征,缺乏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科研潜力以及个人品德操守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往往会导致人才引进的失误,对个人以及学校都有所负面影响[3]。

2.轻视教学技能的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较为薄弱。教学技能是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短板”,这是高校普遍存在一个的问题。因此,青年教师的教学评价往往较低,甚至很多青年教师在工作多年后仍然面临着教学技能欠缺的问题。无论教学策略,还是课堂管理,青年教师均存在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缺憾,很多青年教师在教学技能训练上往往是“摸索前进、自学成才”。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但长期以来,高校内普遍存在着将学术与教学相割裂,重学术轻教学,重科研轻教改的趋势。 青年教师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更注重自身学术知识与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忽视教学技能与教学素养的提高[4]。因此,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平台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不仅缺乏创新同时也忽视了适应性和针对性,仍继续使用讲座、报告、 教学比赛等模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储备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教师教学技能评价的轻视。 如前所述,高校在引进教师时,往往出现准入尺度的“单向度”和“量化”倾向,教育教学技能的评价往往被忽视。因此,意识层面的轻视,才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贫乏的深层次原因。其次,教师自身意识问题。由于管理层面的忽视以及高等教育自身文化中对教育教学技能的轻视,教师自身往往也较为轻视教学技能,不注意自身在教学技能方面的修炼。最后,教育教学素养培训不受重视。高校青年教师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平时也不太注重强化自身的教学技能。由于轻视教学的弊端,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中,很少有专门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的项目,这也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素养低下的重要原因。

3.评价机制“功利化”和“短视化”倾向未能扭转,不利于青年教师的科学发展。目前在高校评价机制中,仍然存在较强的“功利化”和“短视化”倾向。功利化主要指科研成果、项目的评价,缺乏对青年教师潜力的挖掘和培养的机制。因此,这一评价机制往往忽视了青年教师与成熟学者的区分,引发了“短视化”倾向。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其成长需要假以时日,需要重点关注潜力的养成和基础的培育。由于短视化和功利化倾向的存在,青年教师往往需要与成熟教师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竞争———这一举措违背了人才成长规律。一个不得不引起学界警惕的事实是,由于科研在高校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和比重,往往引发了青年教师的“科研”功利化, 即不再关注长线研究和基础研究,不注重潜力的培养与开发,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可以在短期内产生成果的甚至毫无意义和价值的低学术含量研究上, 甚至出现了大量学术不端现象。同时,鉴于科学研究的受宠,教育教学工作也往往地位相对较低,青年教师很难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因此导致了大学的课堂甚至不如中学课堂现象的出现。 殊不知,忽视了基础研究和基础学科的高等教育, 必将是没有未来的高等教育,忽视了基础科学研究和基础学科建设的高校,必将是没有后劲的学校。 科研独大的现象,导致青年教师发展出现了明显的短板:缺乏长期的规划、潜力未能有效培养和开发、 教学水平很难提升。

二、以“系统改革”的思路,推动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1.将“专业”评价作为高校教师准入的重要尺度,从进口保证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规范并从严把握高校教师资格关,是一种态度但更应行成一种制度。教师资格证书颁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根本保障。我国早在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业的专业人员”,在第10条中更是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1998年《高等教育法》中明文规定: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资格制度从2001年开始全面开始实施,到目前为止已有10余个年头,但在具体的实施中仍存在多种问题,诸如教师资格认定标准、教师资格学历要求、考察标准不明确、考察范围较窄等等。

首先,针对目前很多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缺乏教育教学技能的现状,在当今研究生教育中,应为一些愿意将来从事教师工作的研究生提供知识技能的学习条件和参与教学实践的锻炼机会,并参加由国家或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统一资格考试。 同时,国家适时修订大学教师准入制度和大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从制度层面明确高校招聘的教师一律要持证上岗,否则不得进校,从源头上捍卫高校教师的专业地位。其次,以“系统评价”的思想指导教师准入制度建设。将专业能力、专业态度、专业技能等方面全面纳入青年教师评价,实现准入的系统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保证青年教师的整体质量。再次,推动序列转换和“退出机制”建设。青年教师入职后,可以根据序列进行培训,并启动过程评价机制,定期对序列内的教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那些专业发展程度较低,不适应本序列发展的教师进行序列转换,并适时实施“退出机制”。

2.依托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实现教师全面提升。以系统培训和专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为指引,通过发展平台建设,完善青年教师的培训机制,是当前高校人才队伍建设领域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这一任务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形成突破:首先是系统的教师培训体系设计与实施。 培训体系设计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就在于将青年教师的特点纳入其中,开发出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体系,并根据不断变化的特点进行科学调整。其次是青年教师培训平台的建设。青年教师的培训平台要涵盖入职、在职两个阶段,其中入职培训平台需要包括学术生涯培训和教学生涯培训,而在职期间的专门培训需要将青年教师发展的阶段性纳入考虑范围。同时,培训还需要注重培训档案(含电子档案)建设、培训案例库建设、在线交互平台建设以及线下交流平台建设,以实现平台对教师的 “全包围”,使教师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资源共享,以保证培训效果的达成。再次,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建设。当前国内高校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建设方面的引导和支持力度较为不足,因此也导致了国内青年教师发展非正式组织建设的举步维艰,效果不尽人意。因此,今后的发展中,从顶层设计层面到高校自身建设层面,都要重视青年教师发展联盟建设,鼓励和支持校际、跨校际的教师专业发展联盟的建设和引导,以促进青年教师的自主发展和互助发展。高校管理方应积极介入或者参与其中,扮演好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以保证专业发展联盟的建设方向和作用的发挥,以帮助青年教师的健康有序发展。

3.提升“导师制”效能,推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青年教师“导师制”是校本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举措一直受到高校的重视。一些关于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显示,该校专门为初任教师设计“导师制”,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基于院系指导下的“导师”和“学员”的双向选择制度、导师更换制度(一旦导师出现不胜任情况,院系负责人必须与初级教师一道物色合适的导师)、导师的工作制度、学员的学习制度、导师管理制度等。在学校主要领导和人事部门的指导下,将上述制度有机结合和有序运行,有力保证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实际上,“导师制”的关键在于解决制度的运行和评价问题,即如何指导以及指导效果的评价问题。首先,形成“导师”工作制度,规定导师的工作内容。导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必须注意的问题。 根据导师的专长以及青年教师的发展需求,可以从教学、科研、管理等三个维度,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形成导师组。因此,导师的遴选标准就显得相对专门化,即导师本人可以负责某一领域,同时指导若干名“学员”。其次,导师评价方法“更替机制” 建设。导师的评价是多维的,基于前述制度,可以根据导师的岗位职责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根据学员的表现,对导师进行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 根据双方的意见,确定导师是否继续留任。再次、 学员的学习机制与评价。学员的评价是整个导师制的核心,即学员专业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学员的评价应结合潜力培育和成果显现两个方面,惟其如此才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并能够推动教师的持续发展。

4.尝试实施“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以 “督促”青年教师发展。当前,高校教师普遍遇到的职业苦恼就是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评价机制。这种科研取向的高校教师考评机制未能考虑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也没能考虑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性、阶段性,造成很多高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不再重视自己的基本教学职责,更不用说会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了。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不仅是用于分类和选拔,更应注重其所特有的发展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对处于入职不久且发展尚无定向的青年高校教师来说,教师评价制度的激励导向作用则更加明显。因此除职业道德、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基本因素之外,在考核机制设计中应适度加大对专业发展的权重,从而完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构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5]。如开展教学大赛,让青年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习理论、体验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提升专业发展水平;设立青年教师发展专项基金,在科研方面设计适合他们的发展项目,为青年教师申报项目、奖项创造机会、提供资助,促进他们专业水平的提升,为他们提供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动力源,其专业发展程度的高低关系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遭遇到的困境是:准入体系科学性不足,缺乏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关注;轻视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评价机制“功利化”和“短视化”倾向未能扭转等。针对困境,深化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有:以“系统的改革”推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将“专业”评价作为高校教师准入的重要尺度;依托平台建设完善培训体系;深化“导师”制度,尝试实施“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以“督促”青年教师发展。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忠华,周国华.强化工作针对性力促青年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6):24-26.

[2]陆道坤,斯坦福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4,(03):48-55.

[3]谢安邦,周巧玲.提升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终身的学习型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7,(5):72-73.

[4]张婷,王其和.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制度性障碍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2,(10):69-71.

昆明市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3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问题;对策

一、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问题

1.专业培训不足

一方面,现行师范院校课程片面强调各核心专业学科知识的作用,忽视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师范院校学生发展的需要,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学科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比例过大,而与一般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情境教学知识相对应的教育专业课程比例过小,班级管理、教育科研、教育评价、多媒体教学、教学实验等现代教师迫切需要加强的能力缺乏训练。另一方面,大多数教师缺乏必要的在职进修与培训。我国教师队伍庞大、状况复杂,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缺乏必要的专业再教育。这使得他们在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时,感到力不从心、束手无策,他们亟需在学习与研究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2.专业道德薄弱

从教师的专业道德来看,社会对教师的道德期待和教师自身的道德要求之间尚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尤其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环境下,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师德滑坡、职业怠倦等现象,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某些与教师职业道德操守相背离的行为。意识,这既严重地阻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又容易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

3.专业自主欠缺

在我国,人们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义务,却忽视了教师在专业领域应享有的权利。例如,教师无权决定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无权制定自己专业发展的计划,无权对其培训课程进行选择,无权参与学校政策的制定与教学、课程的设置等等。目前,我们过多地强调教师的自律意识,忽视了教师的责任意识,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专业评价滞后

由于教育具有滞后效应,而学生能力、素质、个性、品性等方面的评估又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因而教师的综合性教学效果往往难以评价。正是由于对教师精神劳动产品的检测难度,加深了人们对教师专业性的疑惑。专业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保障。当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的评价、聘用、晋级、解聘制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从而造成了教师专业评价的滞后。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1.强化教师专业的全程培训

学校要培育教师学习型组织,倡导合作互学,增进学术交流,建设学术性对话机制。可开设青年教师暑期学校、名师工作坊等;重建适应课程综合化和多样化要求的专业;加强实习、实践环节;提升教师的学历要求,兼顾其学科专业学习和教师职业训练。对于要成为教师的未来求职者,宜在其博士后阶段引入教育专业的研修。学校要立足于学科,开发校本培训资源,构建教师职前、入职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机制。

2.提升教师专业的道德意识

学校要进一步明确教师专业包括专业伦理、专业精神和专业的人格、专业的规范等。专业的精神里又包含了专业价值观、责任心、敬业等;专业的人格包含诚实、正直、开朗、耐心、细致、善解人意、宽容等;专业规范又包含了教育知识综合知识及能力、专业知识、普通知识、善良、勇敢顽强等。作为理想型的学者和特殊的知识分子,面对青年一代的未来,教师职业的理智有别于一般艺术和科学所需要的智力,其前提是一种摆脱眼前经验的能力,一种走出当前实际事务的欲望,一种献身于超越专业或本职工作的整个价值的精神。

3.突显教师专业的自主权力

教师职业需要稳定的经济收入作为其生活的保障,这是教师生存和保持人格尊严所必需;教师职业需要专业自主的权力,这是学生获得知识增长和精神引领所必需;教师职业需要知识群落和教育生态的滋养,这是教师自身不断成长所必需。当前亟待培育教师委员会、教授评议会等基层组织并健全其各项功能,从学校制度和教育政策上保障高校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力,倡导学术自由、勇于创新的教育氛围。

4.健全教师专业的评价机制

进一步完善、落实和强化教师的资格证书制度和教 师职务评聘制度。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和国家关于教师职务结构比例的规定,科学设置教师职务岗位,形成合理的职务结构。对教师实行定岗、明职,确立科学合理的量性和质性考核指标,采取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目标、定期与随时相结合的评价策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办法,强化聘任环节,实行严格的定期聘任,择优上岗;加强教师聘后管理和履职考核。对不能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或经考核不称职的,依法解聘其教师职务。促进师资队伍的自我选择、提高、完善、发展的组织机制;开展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等多侧面、多维度的评价活动。充分利用评聘的政策杠杆,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

总之,教师专业化不是教师自然而然地成长和教师专业的自然发展,而是指在外界干预下,在教师自我专业意识指导下,促进教师(或自我)的成熟过程,需要社会各界和教师自身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吴晓春.教学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

[3]孟中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国际比较与思考[J]. 教育探索,2007.

[4]宁虹,刘秀江.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J].教育研究,2000.

昆明市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4

明政文〔2008〕17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扶持和服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提出如下若干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国家及省、市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目标,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围绕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原则。农户家庭承包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必须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得动摇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地位,不得改变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财产所有权。

(二)坚持自愿民主原则。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不得强迫命令,不得行政包办。

(三)坚持多形式发展原则。在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和农技推广机构等单位和个人采取多种形式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坚持示范引导原则。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通过试点示范和典型带动,指导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完善内部规章制度,规范组织行为,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

(五)坚持增加农民收入原则。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兴办合作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统一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作为增强合作社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合作社发挥农民自觉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完整产业化经营链。

三、发展目标

到“十一五”末期,实现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有明显增加,质量有明显提升,机制更加灵活,制度更加规范。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500家以上,基本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一村一品”专业村,农户成员覆盖面达到30%以上;有4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其成员产品直供城市超市或通过合作社连锁店销售;60%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盈余分配,农户成员的人均收入比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高10%以上。

四、工作重点

(一)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组织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农产品品牌,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格局的形成,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产业群。

(二)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解决产业链脱节、利益连接关系松散问题,使农民能够有效获取加工和流通环节的收益,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

(三)围绕科技兴农,组织推广农业“五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

(四)围绕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创新和改进农产品流通业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大型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销售网络,通过订单形式建立契约关系,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政策措施

(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积极制定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积极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逐年增加,并在安排农业项目时,适当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对一些规模较大、运作规范、带动农户作用强、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级政府还可以采取以奖代助的方式给予扶持。

(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各级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购入的免税农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及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和劳务所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从事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经营家禽、畜牧、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项目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三)提供信贷支持。各级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信贷的重点,解决其生产性、季节性和临时性的资金需要,对用于种植业、养殖业等生产领域的给予适当利率优惠。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对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经营收入稳定、有还款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授予一定的信用额度。各种贴息贷款项目和扶贫、林业等各类小额贷款应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倾斜。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自有资产抵押或成员联保等形式办理贷款。农业担保公司也要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担保,支持其发展。有办理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要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保险,支持其发展。

(四)做好人才保障。鼓励各级各类科研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兼职或担任技术顾问,并允许按贡献大小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相应报酬。对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各级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要为其提供人事档案保管、办理集体户口、党团组织关系挂靠、代缴社会保险等服务,经农业、人事部门认定,其工作年限可连续计算工龄。同时,要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人员的能力与水平。

(五)加强工商登记服务。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和有关组织要主动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指导、协调和服务,主动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工商登记的前期准备工作;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本着促进发展、程序简便易行的原则,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登记工作的指导服务,主动提供政策法规咨询,并提供申请、受理、审批一站式服务,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绿色通道”。对申请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以及以后涉及变更、备案的,均不收取任何费用。各级农业、工商部门也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到工商部门办理登记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二十日内,应向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提供相应资料。

(六)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种养基地和从事农产品收购等需要的农业用地,可由农村基层组织或中介服务机构协调,动员农户采取租赁、经营权转包、使用权入股等流转方式优先予以解决;制定优惠措施,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参与撂荒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储藏等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建设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及时提供用地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及其初级加工生产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标准。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输的鲜活农产品,有关部门要按照“绿色通道”的规定,给予优先办理相关手续,在市内各类道路给予免费通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申请农产品注册商标及“三品”和地理标志等认证过程中,享受和龙头企业一样的优惠和奖励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民营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组织保障。市里将成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具体负责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培训、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定期研究和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二)明确部门责任。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和有关组织要依法切实履行好职责,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抓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和规范化建设,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大事项,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考核制度;对经营状况好,带动力强,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表彰和奖励。工商部门要规范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商登记,并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交通部门要不断改善交通条件,规范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农副产品运输渠道。财政、发改、税务、金融、国土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的扶持和服务工作。

(三)构建服务平台。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各有关部门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制订章程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利润分配、经营状况统计等相关制度,使其规范运作。要主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公共政策咨询、市场供求信息、价格信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创造条件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和网络营销平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牵线搭桥。

(四)培育示范典型。积极鼓励和引导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在农产品流通、科技推广、农产品加工等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选择一批规模较大、带动农户多、运作规范、成员增收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的试点示范单位加强指导,逐步培育具有代表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到2010年,争取每个县(市、区)培育10个以上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市里培育30个以上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同时,加强示范项目跟踪指导,认真解剖典型,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推进示范社规范、健康发展,并通过开展抓点示范工作,引导更多的主体创办和领办合作社,引导更多的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三日

主题词:农业 项目 意见

市直有关单位:市农办、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国土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畜牧水产局、林业局、供销社、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人行、电业局.抄送:市委。

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

昆明市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5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多都正确的一组是()。

A.包扎(zā)殷红(yān)损兵折将(zhé)还看今朝(hái)

B.劲敌(jìng)答理(dá)转弯抹角(mò)悄无声息(qiǎ0)

C.阡陌(mò)膝盖(qī)舐犊情深(shì)刚愎自用(bì)

D.镌刻(juān)恪守(kè)迄今为止(qì)煽风点火(sh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慷慨 细腻 美不胜收 炯乎不同

B.嘹亮 孕育 尽态极妍 各得其所

C.拮据 斑斓 一泄千里 锐不可当

D.祈祷 推祟 物竞天择 随机应变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平添 骁勇 秣马厉兵 路遥知马力

B.描摹 肖像 白璧微瑕 信誊值千金

C.披览 缕析 远见灼识 细嚼出滋味

D.迁徙 熏淘 不翼而飞 海阔凭鱼跃

4.下列句中画横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战斗在最前线,他们中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D.我们应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陈涉世家》、《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分别选自司马迁所著编年体史书《史记》、左丘明所著纪传体通史《左传》和刘向所著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B.《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词,其中“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山坡羊·潼关怀古》则是张养浩的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C.夏洛克、奥楚蔑洛夫分别是英国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俄国契诃夫小说《变色龙》中的人物。夏洛克是世界文学作品中著名的吝啬鬼,奥楚蔑洛夫则是“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典型代表

D.《格列佛游记》以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现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歌颂了“顽强、执著、刻苦、奉献、勇敢、奋进”的“保尔精神”

6.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

B.这是整个宇宙吗?不,这是构成宇宙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点。

——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说明“这”不是整个宇宙

C.“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怒斥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腐败政府的软弱无能

D.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意义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

B.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C.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D.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

8.下列各组词语中,画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硕求余文以记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其木皆十围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必仕则忘其身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虽鸡狗不得宁焉

9.“饥”和“饿”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A.语法功能不同:“饥”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饿”则只能做谓语

B.程度深浅不同:“饥’’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子空,想吃东西;“饿”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问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C.范围广狭不同:“饥”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饿”侧重于外在表现

D.侧重的方面不同:“饥”侧重于内在感受;“饿”侧重于外在表现

10.下列选项中有关《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所描写的世界是荒诞和混乱的,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物也是愚痴可笑,担忧使人觉得个个栩栩如生 添加微信号***了解更多考试信息

B.小说揭露了战争荒谬的实质,刻画了那些利用战争制造混乱,满足自我在社会上的欲望而置他人生命于不顾的形象

C.《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作者海勒属于“迷惘的一代”这一文学流派,常常利用喜剧的形式来表达悲剧的实质

D.《第二十二条军规》具有独特的戏剧性结构,“人像展览式”的描写手法反映了广阔的生活画面,构成一个喧闹的荒诞世界

二、填空题

11.爱而不见,_______。自牧归荑,_______。(《诗经·邶风·静女》)

12._______,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3.杜甫在《登岳阳楼》诗中,集中抒发自己老病孤独、身世之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14.凭谁问: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5.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三、填空题

11.搔首踟蹰 洵美且异

12.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

13.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14.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15.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见长江送流水

三、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1~2题。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1.请对诗歌第一句“堂前扑枣任西邻”中的“任”字作简要赏析。

昆明市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6

双凤幼教中心双凤幼儿园 阙正荣

摘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制约了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优化管理,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首先要明确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及标准,其次,领导者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成长的平台,包括:成长动机的建立;多元的激励机制;支持性园所管理文化;专家引领的培训文化;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等。

关键词:苏南农村 教师专业发展 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省级优质幼儿园创建工作的有效推进,苏南乡镇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日新月异。然而,调查显示:从单纯的教学质量与业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乡镇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其整体的教育质量与管理水平还有待全面提高。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然而,苏南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已成为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因此,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优化管理,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切入点,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进而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势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拟立足于从管理者的视角探讨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

一、明确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及标准

(一)鉴定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的专业化标准被定义为:具有相应的实际教学能力;具有教学设计的独创性,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反思、总结和开展教学研究。

(二)幼儿教师能力标准框架

太原师范学院康建琴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了解幼儿:A:幼儿教师必须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规律,并具有一次为依据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B:幼儿教师必须具有观察了解和评价幼儿的能力。

2.环境创设:A:教师应具有创设安全、尊重、支持和挑战的物质环境能力。B:教师必须具有促进是有互动和同伴互动,形成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的能力。

3.活动设计与组织:A:幼儿教师必须具有组织和指导幼儿一日活动的能力。B: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创造性地制定教育计划,灵活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组织形

式,设计程课的能力。C: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创编所需教育内容的能力。

4.教学策略:A: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对幼儿进行身心保育的策略和能力。B: 幼儿教师必须具有个别教育和因材施教的能力。C:幼儿教师必须具有综合素养和综合教育的能力。

5.资源利用:A: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在生活中寻找教育契机的能力。B: 幼儿教师必须具有与家长、社区及同伴合作,利用家庭、社区和同伴教育资源的能力。

6.专业发展:A: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学习和获取新信息的能力。B: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实践反思,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可操作执行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与讨论,并在实施中不断修订与完善。但上述内容仍可以作为当下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的参考。其中管理者对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评价标准必须清晰,否则,很难指导和评价一线教师的具体工作。

二、为教师搭建专业化成长的平台

调查发现:农村幼儿教师缺乏足够的主体意识、外出学习机会缺乏、园内各种培训和专业指导不足、幼儿教师工作繁重而无暇关注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师在职培训效果不好、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机会被剥夺等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幼儿园的管理者应找准原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一)因人而异,多种方法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动机的建立

教师的专业发展动机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核心因素,为增强教师成长观念的建立,必须有效激发和维持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动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动机类型可以划分为责任型、成就型、兴趣型、竞争型和从众型五种。激发和维持幼儿园教师成长动机的策略有:

1.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对教师职业的认识。要让教师明白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不同,既然选择就要具有一定的职业奉献精神。唤醒教师主体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这是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基础性工作。

2.确立一种能够体现教师专业发展价值的新型幼儿园文化。建立新型的幼儿园文化,让那些在专业上有造诣的教师在专业活动中享有“话语权”。即使教师对升职、待遇等问题无望,这样的文化氛围也能让教师为赢得专业权利而努力。纵观农村教师现状,相当一部分教师为评职称而努力,应该是一种好现象,但是,这也给许多老师形成定势——为评而评。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营造像“百家讲

坛”那样的文化氛围,纵然百花齐放,也能让教师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3.管理者还应体现真心关怀幼儿教师的情怀。园长要经常关心幼儿教师的身体、生活、情感,多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加强与教师的心理沟通,掌握其思想变化,多组织一些联欢会、为教师生日点歌、节日送蛋糕、礼物等慰问活动和充分发挥教师才艺潜力的展示会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幼儿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幼儿园的吸引力、凝聚力。据了解,城里某些幼儿园对这方面比较重视,如:当教师生日时,园长亲自递送鲜花,教师觉得这样做非常好,不仅缩短了与幼儿园及领导之间的距离,而且更有动力投入工作。而乡镇幼儿园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得到重视。

4.注重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教师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个人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outcome expectation)和期望预期(efficacy expectation),其中结果预期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结果的推测;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多鼓励、激励教师去实现制定的目标,让教师感带着动力与激情工作,会让教师更加主动的去关注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自苏南某些县市成立幼教中心以来,乡镇许多幼儿园开始规范教师管理,教师拟定了职业规划书,这一举措让教师开始关注自我发展,打破了教师以往没有工作目标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目标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知道该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即使是短期三年或五年规划。因此,我们不妨给教师开设相应的讲座,指导教师如何规划,减少盲目性。只有发自内心的、合理的规划,才会促使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发挥。

(二)注重专家引领,创设基于园所的多元、双向培训文化。

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与城里幼儿园教师还存在差距,除了走出去听讲座、看活动以外,我们还可以将专家请进来,让更多的老师得到培训。在这方面,农村幼儿园比较欠缺。这就导致了许多老师的信息闭塞,观念陈旧,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因此,我们要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基于园所的平台。多元体现在专题报告、问答交流、课堂观摩、课题研究、案例分析等,双向表现在:专家指导教师从理论层面提高专业素养,而教师则从实践层面给专家提供实际案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专家的理论要能让教师容易理解和实践,教师也要时刻通过自身学习补充相关理论。这样的培训文化能让双方得到不断的提高,形成良

性循环。

(三)健全一套多元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目前幼儿园常用的激励机制有以下几种方式:评优评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福利待遇等,即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苏南个别县市近几年在奖金方面开始体现出了适当拉大绩效奖励的级差,最大程度地发挥了绩效奖励在激发教师工作动机上的作用。虽说许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对此举还不太适应,但事实证明,教师的工作作风和态度有了较大改观。由于幼儿园和中小学不一样,拉大差距固然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评价的标准也很重要,要做到透明化、民主化、公开化,让老师们也成为评价的主体之一,这样更能调动教师学习与工作的热情。

(四)优化园所内部管理,创设支持性的园所管理文化。

随着幼教体制的改革,农村幼儿园的管理体制越来越完善。然而幼儿园的管理体制似乎越完善,教师的工作压力会越大。其实这本身并不矛盾,问题是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显得有些繁杂,给教师的手头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教师要花很多精力去完成这些制度下的表格。如:下班一分钟检查表、听课汇总表等等,为此可以通过优化园所内部管理体制,尽量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通过优化一日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案头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益,从而节省教师的工作时间,减轻其工作压力与负担。

(五)搭建合作互助平台,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

同伴互助不单是教师间知识经验的简单传递和相加,它更能形成一种思维的碰撞和共生效应。因此,要注重在城乡之间、园际之间、教师之间形成一种通力合作、相互支持的氛围,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合力,共同分享经验和成功。城乡幼儿园之间要有计划地开展名师送教活动和名师带徒活动,让农村幼儿教师在家门口便可以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注重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经常性开展区域性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针对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研究和指导,促进城乡教师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王丽珍 耿 芳《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胡金姣·《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第8期

昆明市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7

1 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主体选择的过程, 要求具有不断学习、增强专业素养的主动意识, 在促进专业发展过程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民办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缺乏内在的自主专业发展意识, 特别是青年教师缺乏个人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 不能有效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和资源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这已成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障碍, 必然造成教师可持续发展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 从而影响专业发展的效果。

1.2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 年龄结构上, 专任教师年龄偏轻, 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呈现青年化趋势, 中青年教师缺乏, 老、中、轻教师梯队不合理;学历构成上, 绝大多数专任教师是本科或硕士学历, 拥有博士学位的极少;职称结构上, 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所占较低, 普遍缺乏学科带头人, 这些都不利于专业发展的提高。

1.3 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民办高校教师中大部分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手段, 少数教师把其作为“终身职业”看待, 加之对工作环境的不满, 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缺乏热情和责任感, 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

1.4 专业发展呈片面性

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两者密不可分。然而在一些民办高校中, 未能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出现了教学科研两极分化的趋势。特别是在职称评审中, 存在重科研业绩考核轻教学质量考核的现象, 对教师承担教学工作情况仅以是否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为考核标准, 有的仅以学生评教成绩作为教学效果好坏的评估标准, 有些教师为取得高的评教分, 迎合学生需要, 降低教学要求。而对科研的要求则以论文、课题的数量等级为评估标准, 这种评审机制导致许多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在科研工作中尽力做到精益求精, 在教学工作中只重量的多少不重质的提高, 直接导致教学业务水平不高, 影响了教学质量。

1.5 专业知识不够丰富且更新缓慢

专业知识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更是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条件。而教师的专业基本理论掌握不牢, 不能把握专业领域前沿, 不能适应本科教学的需求。不注重知识的更新, 导致知识面狭窄, 教学内容陈旧, 将较多的精力投放在教学手段的改革上, 忽略了教学本身的内涵建设, 导致教学表面“丰富”而实质浅薄, 专业知识的有限和结构的不完善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6 教学能力较弱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驾驭课堂和因材施教的能力不高, 而老教师缺乏一定的创新观念, 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从而教学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师专业发展速度缓慢。教学能力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创造性教学能力缺失等情况, 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1.7 科研意识不强且科研水平不高

部分教师仍习惯于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角色, 对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不能正确认识学术研究与教学质量、人才培养及自身素质之间的关系。科研方向缺少目的性和计划性, 缺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规划;没有形成有力的科研团队, 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科研质量不高, 科研成果缺少创新性, 申请到的科研项目数量有限, 而且层次不高。

2 促进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2.1 更新观念, 树立自主专业发展意识

树立正确而积极的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保持良好的主观积极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得以实现的基石。民办高校教师应改变观念, 树立自主专业发展意识, 科学合理地制订专业发展计划。首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现状有一个准确认识, 为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同时审视有可能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机会, 利用其来促进自我发展, 最后确定专业发展的短、中、长期目标与相应的实施方案。

2.2 拓展专业发展内涵, 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和科研的统一是高校教学的特色。一方面要将科研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积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 提高自身专业理论素养, 了解专业发展规律, 开展教学改革研究, 加深对专业发展内涵的理解和拓展, 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具有实质意义。

2.3 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

学校的人事、教务、科研等部门应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 联合组建教学研讨及学术交流平台。一方面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提高教学技能与水平, 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校内教师的学术活力,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应成立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中心, 一方面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及专业知识培训, 另一方面引导专业成长方向, 帮助解决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困惑, 指导教师专业成长。

2.4 加大培训的支持力度

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 对青年教师可采取岗前培训、教学导师制等办法, 丰富学科知识, 培养良好的教风, 提高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校本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学历培训与短期脱产进修培训相结合、正式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较好的模式, 使得培训更好地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2.5 制定相关法规政策, 营造良好的专业发展外部环境

由于民办高校发展的特殊性, 教师在许多方面还没有真正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政府应加快相关法规建设, 保障民办高校教师的合法权益, 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 为民办高校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各项政策措施制度化、规范化、具有可操作性, 从而激发教师的内驱力, 把压力转化为主动进行专业发展的动力, 从外部环境上保证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提高, 从根本上促进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2.6 规范聘用程序,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

首先, 在引进教师时不仅要强调学历和教学能力, 还要重视实践经验, 同时要通过高校教师资格证来规范教师的入职, 从源头把好民办高校教师准入关, 更好地提高民办高校教师整体素质。其次, 以促进专业发展为目标, 建立教师评价体系。第一, 工作态度, 即对学校、所教学科、学生的态度;第二, 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方法、内容、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指标;第三, 科研水平, 促进和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第四, 思想道德素质, 如教师的职业信念、责任心及爱岗敬业的精神。

摘要: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 促进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既是教师自身建设的需要,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更是民办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了促进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高校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锋.江西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取向[J].江西教育科研, 2007 (5) .

[2]樊泽恒.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技术选择及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3]王楠.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性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2009.

[4]马香莲.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的重建[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12) .

昆明市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8

摘 要:在ESP背景下,基于当今社会发展对能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促进大学英语教师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已是势在必行。本文以兰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师为对象,就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专业知识结构与能力、专业发展影响因素、专业发展内容与形式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能够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ESP;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266-04

一、引言

专门用途英语,简称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是指与某种特定专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开设的英语课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需要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能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复合型人才,需要能直接进行商务谈判、学术交流、信息沟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但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一直以传统大学英语为教学导向,这种多以抽象的、脱离语境的句子作为分析语料,教学生进行理性的句法分析,然后进行英汉互译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造成了社会需求、学生需求与当前大学英语教育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正在探寻出路、进行改革。蔡基刚认为,ESP教学具有与专业相结合的特性,能满足学生特定的学习需要,更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ESP教学应是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21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主流。

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兴盛于20世纪70-80年代的欧美。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开始研究中国教师的专业发展。孟宪宾、鲍传友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领域针对社会变革对教师专业所提出的要求的一种回应,它在本质上表现为一连串的教育改革事件。芮燕萍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以提高教师信念、知识、技能、情感等专业素质为内容、动态持续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扩充专业知识,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国内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引起学界关注,经历了萌动阶段和初步发展阶段,目前已成为外语教学界的研究热点。研究内容从外语教师专业素质逐渐扩展到教师发展需求、教师知识结构与能力、专业发展内涵与模式、专业发展的问题、成因与对策等,研究方法也从最初的大部分非材料性研究发展到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已有的研究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宏观管理、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然而综合考察来看,国内现有关于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围绕外语教师所应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应开设的课程、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等外语教师培训内容而展开的;有关高校英语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则多集中于对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现状及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现状分析。少有基于相关学校的学科专业和师资水平的实际情况,对培养和组建有自己特色、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师资队伍、以环境为依托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探析的文章。因此,本文基于兰州财经大学的学科专业特点和大学英语师资水平的现状,从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发展影响因素、专业发展内容与形式四个方面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师在职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策略。

二、研究设计

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中居于中心地位,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就仅仅只是理想而不能变为现实。所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专业发展模式及影响因素等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有关大学英语教学专家和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的建议以及大学英语学科的特色来编制问卷,展开研究。本研究以兰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发问卷总数50份,收回有效问卷48份。通过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专业知识结构与能力、专业发展影响因素、专业发展内容与形式;通过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为大学英语教师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就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在其专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只有大学英语教师本人才是其实现教师发展的主人,其他任何外在的因素是否有利于、有碍于教师发展,并多大程度上产生影响,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调查研究发现,虽然有83.33%的老师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也有75%的老师认为他们能够抓住时机积极参与各种方式的专业发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但是有56.25%的老师没有清晰的专业发展意识与规划,有75%的老师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没有清晰的目标。因此,绝大多数老师还是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积极参与合适的专业发展活动的,但是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他们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并没有清晰的自我发展意识与规划。

(二)大学英语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内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大学英语教师要对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有清醒的认识并做必要的调整,为适应未来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的发展方向做好充分的准备。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老师对自己的英语基本素质还是比较自信的,认为自己有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占85.42%)、很强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占83.33%)和丰富的有关交际策略的知识(占85.42%),同时他们也认为自己有丰富的英语语言学知识(占75%)和社会语言学知识(占83.33%)。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是教师上岗的必要条件,绝大部分教师都应具备,但要实现专业英语教学,非英语专业知识是大学英语教师急需补充的,这就成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有64.58%的老师认为自己具备(占25%)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占39.58%)所教学生的专业领域的知识,但是这也不能改变目前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由于知识结构单一而不具备用英语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能力的现实。

(三)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

影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是多种而且复杂的,不仅受到来自教师个人的、家庭的、学校的影响,还有来自社会的、教师教育机构等的多个层面交互影响。调查中认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缺乏相关政策的指导与保障、学校不重视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老师都占81.25%,有56.25%的老师认为很少有适合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即使有相关的专业发展活动,要么是想参加的活动在异地举办(占87.50%),要么是参加专业发展活动的费用太高(占75%),同时有83.33%的老师觉得自己的工作量太大,没有时间参与相关的专业发展活动。调查研究发现,以上多种因素都会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师正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获得专业发展的。每一个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同时这些因素本身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更凸显了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性与多变性特征。

(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内容与形式

Gabriel把教师专业发展定义为教师自发地学习如何更好地调整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持续的学习过程。专业发展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自我揭示、自我反思、不断演变的过程。(芮燕萍,2011)研究表明,有目的地开展反思与教学实践等活动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参与调查的大多数老师认为自己能够通过教学反思(占93.75%)、撰写教学日志(占79.17%)、阅读书籍(占77.08%)、教学研究(占79.17%)、专家引导(占72.92%)等具体的环节来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但是也有将近一半的老师认为在同事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占43.75%)以及专业课程学习与进修(占45.83%)两个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还有64.58%的老师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外出访学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发展。真正有效的专业发展需要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支持体系和机会以便其选择、计划、实行并且评价所参与的专业发展活动。

四、结果与讨论

(一)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英语教师没有清晰的专业发展意识与规划

胡益波认为我国地方性高校教师发展存在着缺乏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和发展的总体规划等问题。当前由于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学历提升等的压力较大,造成了教师缺乏与自我的对话,自我发展的意识较为淡薄。同时,自我发展的需要与意识的生成和成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调查研究发现,虽然绝大多数老师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积极参与合适的专业发展活动的,但是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他们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并没有清晰的自我发展意识与规划。

2.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单一

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基本上还属于封闭型结构。所谓封闭型结构,即是知识内容不变或基本不变的结构。教师的主要知识基本上局限于教科书中的内容,而教科书中的内容往往长期不变,知识的陈旧和老化成为这种封闭型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样的知识结构显然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知识不断更新的状况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由于没有ESP研究的背景,绝大多学教师只能继续上大学综合英语。而当被要求转型、开出后续选修课程时,他们大多选择听力、口语、写作和翻译等技能课程或转向他们熟悉的英美文学和跨文化交际课程。可以说,现在大多数学校开设的后续课程并不是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的结果,而是教师知识结构制约的结果。

3.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和科研压力过大,无暇顾及自身发展

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全校英语教学的任务。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英语师生比也明显地扩大。由于大学英语教师数量严重缺乏,导致在职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调查结果显示有多达83.33%的老师觉得自己的工作量太大,没有时间参与相关的专业发展活动。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大学英语教师无暇反思其教学过程、更新其知识结构,同时难以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科学研究。此外,高校英语教师与别的专业教师相比,其流动性也比较大,难以形成稳定的科研梯队,直接影响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4.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外部支持条件缺失,专业发展缺少方向指引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来自于社会的、教师教育机构的相关政策的指导与保障,同时学校也不重视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能够提供的访学、进修、培训的机会相对过少。由于大学英语教师数量庞大,培训途径、资源和经费都很有限,而且,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会面临不同的发展需要。如果不能健全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管理体系、不能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态环境、不能营造以人文关怀为特征的制度生态环境,那么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就会缺乏制度保障和方向指引。

(二)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研究

1.关注和激发大学英语教师的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意识

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使得教师在发展过程中实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可能,自我发展需要和意识将保证教师不断地自觉地促进自我专业成长。具有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的教师,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对未来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能有意识地寻找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更新自身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完善),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因此需要关注和激发大学英语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和意识,使他们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强烈的价值认同。因为大学英语教师对专业发展持什么样的价值观、认同感、达到何种程度等一些因素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情感与能动作用。

2.合理地调整与优化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

教师知识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与改革的深入,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必然也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合理完善的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采取有效策略,调整和优化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与专业教师合作、自学等多种方式来获取某一个甚至是某些专业的知识,作为英语教学的内容依托,把英语教学和专业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成为跨学科的专业人才。需要说明的是,在ESP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专业领域中的语言和交流问题,而不是专业知识问题。从EGP向ESP转型中,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并没有变,应该改变的是教学的角度和方法,辅以知识结构的适当调整和优化。因此了解目前EGP和ESP教师知识结构的差异,帮助教师准确定位,并积极提供能帮助广大英语教师向ESP转型的各种条件和途径,才能使教师更积极、有效地进行知识结构的调整与构建,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3.培养和构建学习型、合作型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首先取决于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是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育质量非常重要的举措。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就能取长补短,通过团队合作以求达到最佳的总体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受益。建设学习型、合作型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是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要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迫切要求。大学英语应根据学科专业和师资水平的实际情况,组建有自己特色、行之有效的教学团队,利用成员技能互补特性,通过同伴交流创造新知,使知识成倍增长,从而解决大学英语教师素质普遍较低、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成长周期过长等问题。通过培养和构建大学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学习、相互合作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鼓励大学英语教师与时俱进、积极改变,调整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加快自己专业发展的步伐。

4.建立一个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外语教师知识结构的跨学科特点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在我国高校建立一个能够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良性循环机制,是保证大学英语教师在不同的基础上不断进步、知识不断更新的必要途径。应该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形成促进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制度保证,使教师的发展问题不仅是他们个人的追求和选择,更是国家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所采取的机构行为。各个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如积极探索和实践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评价方式,建立适合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教师评价模式,积极创设有助于激发动力的外部环境,鼓励教师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研究,充分肯定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并尽可能在资金或资源上提供援助,使教师能在一个和谐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和教学,等等。

五、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需要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能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复合型人才,需要能直接进行商务谈判、学术交流、信息沟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也要与时俱进,需要从EGP向ESP转型。本文以兰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从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发展影响因素、专业发展内容与形式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师在职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造成了教师缺乏与自我的对话,自我发展的意识较为淡薄,知识结构的调整与更新明显滞后,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外部生态环境也不健全,专业发展缺乏制度保障和方向指引。在ESP背景下,需要鼓励大学英语教师与时俱进、积极改变、准确定位、团队协作,绕开外部支持条件的不足,积极、有效地进行知识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加快自己专业发展的步伐,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蔡基刚.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国崇.新世纪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外语界,2003(1):48-53.

〔3〕董金伟.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策略——以G大学为例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14-22.

〔4〕高战荣.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5〕胡益波.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成因及对策探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9(03):47-50.

〔6〕姜怡,吴爱丹,吴卓娅.从EGP向ESP转型中英语教师知识体系的调整与构建[J].大连大学学报,2011(02):121-125.

〔7〕孟宪宾,鲍传友.变革中的教师焦虑与教师专业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4(11):47-50.

〔8〕戚静.“转型期”ESP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以重庆地区某重点高校ESP教师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12.

〔9〕芮燕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实证研究——以教师反思与教学实践为例[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10〕文秋芳,任庆梅.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趋势、特点、问题与对策——对我国1999—2009期刊文献的分析[J].中国外语,2010(4):77-83.

〔11〕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5):199-205.

〔12〕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挑战:教师发展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语,2007(2):4-6.

〔13〕夏纪梅.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难点与出路[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6-8.

〔14〕周燕.高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206-210.

〔15〕周燕.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发展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3):40-47.

上一篇:木材专业知识下一篇:开展烈士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