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专员的职责(通用12篇)
成本核算专员的职责 篇1
职责:
1.负责编制项目施工图预算、编制、审核工作;
2.负责施工项目成本测算工作,参与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3.参与材料、设备询价,对原材料采购审核把关;
4.负责处理施工项目竣工的结算工作,对项目成本目标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5.配合其他各部门跟进项目,提供商务方面的支持;
任职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学历,工程造价、机电安装专业优先;
2.2年以上施工单位工程预决算岗位工作经验;
3.精通材料及人工市场价格,有一定的询价渠道;
4.熟悉预算定额,熟悉使用预算软件,对项目工程具备一定的编制全面预算及分析能力;
5.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计划和执行能力;
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应用 篇2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应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与良好的机遇,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剧烈。成本核算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生产能力及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也关系到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提高企业的成本核算十分具有必要性。
一、企业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的概述
1.关于成本核算的概念
成本核算是一种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计算企业生产经营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手段,通过把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按照相应的对象进行分配的方式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加以分析。成本核算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成本预测和领导者的经营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经营者要先对各项耗费进行准确的审核,避免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与产品耗用混淆;其次根据各种耗费的用途来对费用进行分配与归集,最后分析计算出各类产品的单位成本与总成本并将资料提供给相关管理者。
2.成本核算的现状
企业的经营策略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而企业的经营策略受成本核算的影响,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核算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将问题总结归纳如下:
(1)成本核算理念不合理:为了迎合快速增长的社会经济,企业的生产方式应该逐步走向全面化和自动化,生产产品的时间也会得到进一步缩短且核算成本也逐渐降低,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以产品的生产为重点。如此一来,不能很好的反映出企业生产成本。此外,企业不能对无形资产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因此也无法反映在账面上,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成本的核算。
(2)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当前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有分步法、品种法和分批法,但是分批法使用较少。部分企业盲目的选择成本核算方法而不放眼于自身实际情况,造成成本核算人员不能很好地明确各产品的成本核算,而且有些核算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利益,使得会计信息不真实。
二、企业成本核算的原则
1.合法性
成本核算的合法性要求企业的原始记录必须附有相关会计凭证,发生的会计业务必须具有真实性且所有的会计核算都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合法的企业支出与收入不能计入到成本核算,核算人员在进行相关记录的核算时要注意将资料进行妥善的归档处理。
2.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企业的支出要与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耗费有着一定的必然联系,才能计入成本核算的相关步骤,与生产成本直接相关联的费用不能直接计入成本核算的计算中。如此一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的出现核算的误差,提高成本核算的真实性。
3.可靠性
可靠性主要是看成本核算中的相关数据必须是否真实可查,同时核算所参考的成本信息需要符合市场的经济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不能对同一对象做重复核算,对于多余的成本核算信息要进行及时的剔除,以此来提高成本核算的可靠性。
4.分期原则
分期核算的目的在于能够更好的获取各期间的各产品生产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需来对各阶段进行时期的划分并分别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时期要注意应该与会计的分期一致,以便于计算企业产品利润。
5.可利用性
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将企业的产品成本提供给使用者使用,让领导者更好的为企业今后的运营发展制定计划,所以要求成本核算的数据要简明易懂不能废话连篇,要让人能够对企业的重点一目了然。
三、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措施
1.提高成本核算理念
企业的成本核算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企业的管理人员和领导者应该对成本核算有着充分具体的认识,并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企业要做好成本核算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强化企业领导者和相关核算人员的纳税意识,让企业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成本核算,提高成本核算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选用科学的核算方法
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成本核算可靠性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企业成本核算质量的有效途径。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多种多样,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核算办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几种办法,提高核算的效率。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还应不断创新核算方法来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强化企业基本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让核算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3.提升核算人员素质
作为成本核算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核算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也对企业成本核算的质量水平有着极大的影响。企业要根据相关法律制度和频发问题来对自身的会计机构进行完善和补充,相关领导者一定要提高对核算人员素质培训工作的重视度,同时要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业务量来调整人员的分配,保证岗位配置的合理性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企业在聘用核算人员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要求,如要求其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等,保证应聘者具有最基本的会计基础,等到核算人员正式上岗后再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为企业创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会计核算队伍,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牛红丽.成本核算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神州,2012,(3):32-32.
成本预算专员的岗位职责 篇3
1、负责编制项目成本预算,准确、全面地预测成本;
2、根据项目特性制定材料损耗标准用量;
3、定期对项目材料、用量盘点,杜绝资源浪费;
4、较熟悉建筑/防水市场劳务价格、计量计价、结算方式等。
要求:
1、大专以上学历,工程造价或工程管理专业优先;
2、2年以上工作经验,条件优秀者可放宽;
3、具备工程预、结算和工程管理的的专业知识,熟练应用CAD及办公软件;
4、有驻地预(结)算或施工单位预(结)算从业经验优先;
成本核算专员的职责 篇4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在经济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发展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而想要获取更高的利润,首先就应该控制好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国地大人多,这也预示着中国的经济环境的复杂度大,简单的某一种成本的核算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于企业的需求。本文笔者主要介绍了成本核算的方法,围绕何如降低成本阐述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 企业 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方法 降低成本 策略
一、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
下面笔者主要介绍现在国内企业正在采用的成本核算的方法,分析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一)完全成本法
1.完全成本法定义。完全成本法是指产品成本的组成包括了所发生的全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完全成本法优点。1)符合公认的会计原则,从价值补偿角度出发计算成本,且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费用都要计入成本,利于核算盈亏;2)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补偿不区分类型,只要与产品生产有关的都能够得到补偿,可以促进员工工资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3)强调了固定制造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3.完全成本法缺点。1)加入固定费到成本计算中去,不利于成本的管理;2)利润与随时变动的产品销售量的多少无关,而产品价格、单位成本、固定成本在完全成本法中却保持不变,利润的改变只能与销售量有关,实际上却无关,所以所不利于短期的决策;3)不能够准确计算出企业的真实业绩。
(二)变动成本法
1.变动成本法定义。变动成本法是指产品成本只包括与产量有直接关系的变动成本,而不包括固定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变动成本法优点。能够反应出利润、成本、销售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决策者进行短期决策和销售的风险分析,这样就能够避免过度的生产,又因为利润与销售量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又方便于会计统计者进行弹性预算,能够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自发的变换产销形式。
3.变动成本法缺点。1)不适合于长期决策,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求;2)不符合传统成本概念,变动成本法对成本的定义是:以货币计量的牺牲来达到某个目的,那么该成本就包括变动和固定两种类型的成本;3)会暂时降低所得税和股利,因为第成本的划分不具体,更多是假设的情况,而不是认证的精确计算的方法。
(三)制造成本法
1.制造成本法定义。是包括材料费和人工费的成本的计算方式,也是一种传统的成本计算制度。
2.制造成本法优点。1)计算方法简单。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而制造费用按工时和产量统一分配;2)传统方式下,生产过程中用到的机器,操作都十分的简单,同时对员工的专业能力要求较低,在聘请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低,所以用于计算的成本费用就少;3)更能体现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概念。
3.制造成本法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过程用到的机器更多偏向于自动化,需要的人工劳动力少,所以人工成本费用就少,而制造费用偏多,使得会计核算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可能性增加,误差就存在就代表着企业的利润减少,对于现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来说,误差对企业的发展存在十分不利的影响。
(四)作业成本法
1.作业成本法的定义。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 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 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 然后按各自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各自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2.作业成本法的优点。1)成本的范围定义更广,作业成本法对成本的方位延伸到市场的需求,且对成本的管理也是全程护航。2)在费用的分配方面进行了改进,主要核算对象是作业,采用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成本的方式,且服从二八定律,对于不能增值的产品,消除掉,而对能够增值的产品,尽可能的降低成本的消耗,以获得最大利润。3)降低成本受人为因素驱动的影响。传统影响成本的因素除了产量、作业量、就是人的主观意识,在作业成本观念下,按作业设立责任中心,易于区分责任,减少成本的主观动因;4)把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的成本核算之中。
3.作业成本法的缺点。1)构建成本模型时的工作量太大。在小的部门或者个体经营的小型企业可能效果显著,但是不适合于复杂环境,因为工作量大;2)利用该方法获取成本信息有一定的难度,它与传统会计体系的融合性不好; 3作业的划分是按成本驱动因素为标准的,成本驱动因素是以因果关系为主,对于一些未能明显表现出因果关系的因素,就很可能被忽略掉,导致作业的划分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二、降低企业成本的策略
上面笔者介绍了四种成本核算的方法,以及他们的优缺点,对于我国现今社会而言,并不是说某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就能够适应于所有的企业的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各个企业应该选择的是适合自己企业现状的成本核算方法,而不是随着大流而选择,下面笔者主要分析了降低企业成本的策略。
1.在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上。1)部分中小企业可继续使用制造成本法,高新技术企业应引进作业成本法。这是由他们企业的生产规模,企业中制造成本占用的多少而决定的。
2.建立科学的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将降低成本形成一种制度,且不分职位的高低,都需要遵守该制度,实行严格的监督工作,凡是违反者都一律收到惩罚,不以企业管理者主观意志而改变的企业成本管理制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信心,而且也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认真程度,让企业进入良性循环。
3.引进先进技术,勇于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采用先进的技术,能够使生产的产品质量更高,使生产的时间越少,提高生产效率,使能够在第一时间抢占市场,且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能够节省许多的人力,避免人为的浪费材料,能够节约许多的成本,也有利于市场的扩展;企业的创新,就是为企业形成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点,这样才能够具有市场竞争力,不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击垮。
参考文献:
[1]郝桂岩.知识经济对成本会计的挑战及其对策.经济师.2002.
[2]邵勇.加强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0.
成本核算主管的具体职责 篇5
1、协助财经经理制定成本及存货管理制度;
2、进行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并定期编制成本分析报表;
3、严格控制成本,促进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负责对生产成本进行监督和管理,督导成本控制及清点存货;
5、审核及入账工程费用,对工程费用进行管理和分析;
岗位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学历,财会等相关专业毕业,有3年以上工业成本会计工作经验;;
2、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思路清晰,考虑问题细致;
3、熟练操作财务软件、EXCEL办公软件,具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成本核算主管岗位的职责描述 篇6
1、负责成本各环节的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
2、执行和改进成本核算方法,协助完善业务流程;
3、参与成本控制管理制度设计和成本目标规划;
4、协助完成年成本预算编制、执行反馈和分析;
5、配合完成定期编制和申报相关成本、统计和税务等报表。
任职资格
1、财务、会计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2、有成本核算、成本会计等相关工作经历者优先;
3、熟悉会计报表的处理,会计法规和税法,熟练使用财务软件;
4、良好的学习能力、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公文报告编写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能力;
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成本会计方法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同时全球经济的融合使得全球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包括成本会计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也会相互影响。
一、作业成本法及其发展
近年来,全球的成本会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尤其以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影响最大。该方法最早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对水力发电企业进行成本分摊时所作的分析。在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卡普兰教授的进一步阐释,逐渐为大众所熟知。然而,它虽然受到学术界的追捧,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却并不普遍。澳大利亚、爱尔兰和美国都曾经做过调查,使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不足20%。
(一)传统的作业成本法
在推崇ABC法的文献中,对该方法的优点讨论很多,主要是认为该方法从“作业”的视角重新对成本会计信息体系进行了规范,使企业能够从不同角度来对其成本进行分析与分摊,特别是对间接成本,通过将其直接与作业挂钩,根据作业成本动因计算每一作业的成本分配率,然后根据每一作业在确定的时期内消耗的产出单位量,将作业成本追踪或再分配给成本归集对象。这样一来,对间接成本的分配就更加直接,避免了传统方法下由于分配标准的不客观所导致的成本分配的不客观。
但是,经过实践检验,人们发现,作业成本法的重大缺陷是操作性差。
首先,构建成本模型时的工作量太大。在最初推出作业成本法时,它主要用于单个部门和区域的成本分析,这种简单环境下,ABC法的效果特别显著,但是如果要大范围地推行这种方法,工作量就会很大。以一家大型银行的经济业务为例,要进行作业成本分析,它的100多个业务分支机构的7万名员工每个月都需要提交工作时间的分配数据,光是这些数据的收集、处理和报告就需要14名员工来完成。显然,这样做成本高昂,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放弃使用才是最佳方案。
其次,利用该方法获取成本信息有一定的难度,它与传统会计体系的融合性不好。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下按照部门消耗资源的数额来归集和反映成本;而ABC法分解作业时则根据作业耗费资源的情况、跨越了传统的部门来确定成本,因此企业要采用此方法,势必要进行会计系统的再造,其成本较高。
另外,在传统ABC法下,作业的划分是依据经验进行的,对未来的和新出现的作业的划分缺乏前瞻性,在当前人们的消费和生产趋向于个性化的情况下就无法满足需要。而且,作业的划分是按成本驱动因素为标准的,成本驱动因素是以因果关系为主,对于一些未能明显表现出因果关系的因素,就很可能被忽略掉,导致作业的划分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卡普兰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一文提出将时间因素嵌入作业成本法中。其核心思想是引入一个“时间等式”,以最基本的业务流程耗时量为基数,列出各种复杂情况下所需要追加的工时,据以按照具体情况改变每一项具体作业所耗时间的估计数,从而降低划分作业的难度与工作量,增强其操作性。
在传统ABC法下,向员工调查处理每项作业占用其工作时间的百分比有难度,且不容易反映出其有效的工作时间究竟有多长。而且对一项作业仅反映一个费率,并不能反映出客观情况。如对某种化学制品进行包装,可能仅需普通的包装,也可能需要另外包装,因而它们尽管是同一类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却大不相同,费率显然也应有所区别。引入时间因素之后,该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由公司管理者直接估计每个事务处理、产品或客户的资源需求。对每一类资源,公司分别估计单位时间投入的资源能力的成本(即单位时间产能成本)以及产品、客户和服务在消耗资源时所占用的时间数(即作业单位时间数)。
估计单位时间产能成本时,采用估算的方法。一般来说,可以简单假设实际所用的产能为理想状况的80%到85%,如考虑员工的工作时间利用率时一般选择80%,其余20%则是员工休息等所花费的时间。对机器可以选择较高的比例,如85%,允许其有15%的时间可能因维护等原因停工。因此,假如一周每个员工的工作时数是40小时,则有效工时为32小时。这样根据已知的当期资源消耗总额就可算出每分钟提供这一产能的成本。假如该部门有15名员工,提供同样的几种服务且无法分出几个责任中心,则他们本周的有效工时为480小时(15×32),即28,800分钟。如果本周的资源消耗是144,000美元,则每分钟提供这些服务的成本为0.5美元。
估计作业单位时间数时,也可以通过向经理询问及观察来获取相关资料,获取每项工作的具体时间。这两项数据算出来之后,就可以求出成本发生因素的单位费用。如前述的例子中,假如该部门某一项业务处理需要花8分钟,那么用此数乘上每分钟的成本0.5美元,即可得出处理此项工作的单位成本是4美元。有了这个数据为基础,管理者可以得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如本部门的有效工时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和客户讨价还价时更明确哪种业务、如何定价才能有利可图等等。
在企业有相关基础资料的情况下,发生新业务或增添新环节时,就能够很快得出新业务或新环节的单位成本究竟是多少。例如前段所述包装部门可以根据最后采用的不同方法耗费的时间来确定成本。如常规包装每份包装耗时1分钟;空运需额外包装,要多花5分钟,然后利用基础资料可以求出不同包装时的成本。这样就能够避免传统ABC法下对同类业务采用同一费率的弊端,也使新业务的定价能有更合理的依据。
由于该方法能够帮助管理者明确哪种业务、怎样定价才更合理,也能使企业获取更好的利润回报。
二、成本位置核算法
这种方法是德国企业最常用、影响最大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通常被分为三类,分别解答三个问题:(1)发生了哪些成本——成本种类核算;(2)这些成本发生在什么地方——成本位置核算;(3)这些成本是为谁发生的——成本承担者核算。这三种核算方法涵盖了成本核算环节的几乎全部内容,其中(1)反映了进入成本核算环节的生产要素内容;(3)反映了各种最终产品承担成本的情况。(1)的成本分为两类: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前者直接进入第三个环节,归集到成本承担者,后者则需进入第二个环节,经过一系列的分配之后由成本承担者承担。(2)则是最核心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各种间接成本被分摊到应当归属的位置,并由最终产品承担。
成本位置的构造主要可以根据功能原则和责任原则等原则来进行。企业构造成本位置的多寡,主要取决于企业的部门数,应当注意既要使分类尽可能广泛,又要注意避免过度细分带来的核算成本的提高。
关于成本位置的种类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其产生的效益种类分为主要成本位置(指所有与主要和直接为了销售的某些主要效益有关的核算区)和辅助成本位置(只产生间接效益)。后者又包括两类,分别是普通(一般)成本位置(为了所有其他成本位置服务)和具体(附属)成本位置(只为某个最终成本位置服务)。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按其继续核算的类型分为预备(非独立)成本位置和最终(独立)成本位置。前者的成本数在分摊期结束后将被全部分摊完毕,后者的成本则直接加到成本承担者上。
在成本位置核算法下,有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是企业核算矩阵。该矩阵不仅反映了两种分类方法所分的成本位置间的关系,而且反映了成本分配的过程和结果。利用该矩阵进行成本核算时,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把各项成本进行分配,记入它所发生的成本位置;第二步是对其进行分摊,从发生的位置分摊到接受这项成本的位置;第三步是对其进行核算,在这一步通常还可以计算出实际发生的间接成本与核算间接成本之间的差额。
上述方法是德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成本会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名为“弹性边际成本法”(简写为GPK)的成本会计方法,近年来也受到美国人的推崇。
在GPK下,成本中心的设置与ABC下不同。它要求一个成本中心只能有一个经理,一个经理可以负责若干个成本中心,并且特别强调一个成本中心内业务的同质性,因此,其成本中心的划分是按照组织/责任/分组归类的原则来确定的,比ABC下的成本中心划分来得更细致。在ABC下,是一个经理人员只负责一个成本中心,但一个成本中心内可以包括几种作业,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费用需要在几种作业间分摊的情形。在GPK下,不仅这个问题可以避免,而且可按照成本中心建立预算和制订报表,这套程序与企业的整体组织活动结成一体,反映了一种整体的成本管理思想。
在GPK下,确定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标准与传统成本分配制度下也有所不同,传统上认为随着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数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是变动成本;GPK下则认为随着该成本中心的产出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是变动成本。在GPK下,辅助部门把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向基本生产部门分配后,基本生产部门继续将其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进行处理。
假如有一个辅助生产部门甲(成本中心),为A、B、C三个基本生产部门提供服务,则A、B、C三部门需在期间开始前向甲提供预算,预计本期内需要甲向其提供的服务次数分别是X、Y、Z。如果当期甲的预算成本由固定成本E和变动成本F构成,则甲向这三个部门分配的预算成本将由各单位接受的服务次数和平均的分摊成本决定。并且,在本年度内,A、B、C三部门将甲部门转入的固定成本E视为固定成本(因为它与本部门的机器工时数无关),由年度内的12个月平均分摊。转入的变动成本F在编制预算时作为变动成本中的一项来记录。在各月计算实际发生数时,还要分别以已经分配来的变动成本数为基础,除以该部门预算的机器工时总数,以此为分配率(主要是为了保证各期的单位成本一致)乘以当期该部门的机器工时数,从而得出一个目标变动成本,最终与实际发生的成本数进行比较,得出差异数之后,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是GPK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它能促使人们提高责任心,尽力提高效率。
在对基本生产成本中心进行核算时,GPK把设备费用分配到产品上的做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GPK下设备费用以正常的生产能力(即设备制造者确定的生产能力的85%或者预期的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水平,以二者中较低者为准)为基础进行分配,计算费率时各年分母数相同。
从GPK下对两种成本中心成本的分摊可以看出,GPK是“成本拉动”分摊的一个典型,辅助生产部门按照基本生产部门提供的计划服务需求量来确定向基本生产部门分摊的变动成本“单价”和固定成本总额;而ABC则是一种“成本推动”分摊的典型,辅助部门知道基本生产部门需要多少服务,发生的成本直接由下游承担。两者比较而言,显然GPK法更有利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此外,GPK下的损益计算书分层次反映了不同级别的成本和效益信息,可以让决策者很容易地发现经营的有效成本,十分有利于成本管理。不过,由于这种损益计算书完全是为了成本管理服务的,因此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对其做适当的调整。
三、小结
前文对目前世界上成本会计的几种普遍受到关注并广泛应用的几种方法作了简单的介绍,可以发现这些方法各有优势。GPK重点关注的是通过成本核算把责任制贯彻到企业的最基层,它和成本位置核算法一样,十分强调成本具体发生地点的核算;而ABC更关注纠正产品成本被扭曲的问题,即使是引入时间因素的ABC方法关注的也只是改善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并不强调责任确定问题,责任中心的地位在ABC中被淡化,这可能也是其不能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成本会计作为向管理层提供相关信息的重要工具,势必要置身于一个更为广泛的战略性框架中,对基本的信息来源加以充分分析,为企业提供经营、战术和战略所需要的信息,这才是成本会计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指导思想,过分地拘泥于细节,可能反而偏离了重心。
工程成本核算员职责 篇8
工程成本核算员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和方针政策,听从公司统一管理,服从公司统一领导,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2、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包括招标文件的评审、答疑纪要及询标内容的整理;
3、精通现行定额的内容及相关的取费标准和文件,熟悉各项目部的施工图纸;
4、参与施工合同的评审与谈判,参加各项目部的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
5、负责制订预算费用的控制标准,并参与评审;
6、负责审核工程联系单变更费用;
7、负责撰写月度工程成本分析报告;
8、根据相关部门需求,及时提供工程成本分析数据;
9、经常深入现场,对设计变更、现场工程施工方法更改材料价差,以及施工图预算中的错算、漏算、重算等问题,能及时做好调整方案;
10、对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结算资料及零星工程结算进行审核,并做好最终把关;
11、负责核对已付工程款、甲供材料和施工用水用电数量及其他扣款,计算工程尾款并填写付款申请单;
12、协助工程部处理日常施工中有关工程费用方面的问题;
13、参与施工图会审;
14、根据设计公司提供的规划平面图、施工图及设计变更联系单计算销售面积;
15、负责测绘面积的核对工作;
16、负责工程造价信息的收集及管理;负责成本信息库的建立与管理;负责绿化、苗木价格信息的收集与管理;
17、工程竣工后,负责撰写整个项目工程成本控制的总结报告;
18、完成部门经理交办的其他事宜。
关于细化成本核算的思考 篇9
一、细化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随着企业发展,各种耗费的价格不断上涨,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为求生存,谋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成本,这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业务素质要求,这几年成本核算基础工作有所滑坡,对我们财务人员敲响了警钟,完善基础成本核算、强化、细化成本核算项目,为经济活动分析和考核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提供数据支持,从中找出差异及原因,促使企业降低成本和费用;由于扎矿生产经营形式的多样化,也要求我们对已经建立起来的成本核算体系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修订。在自有设备满足不了生产的情况下,将一部分生产业务外包,这就使得成本管理的难度、成本核算的复杂程度加大,今年包机组制度的试行,对成本核算有了更高更细的要求,细化成本核算工作迫在眉睫。
二、细化成本核算的思路
(1)细化成本科目设置、规范报表编制。一是规范成本项目的设置及使用。为具体反映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用途,我们必须从源头做起,细化成本项目,满足成本管理的目的和要求,便于分析和考核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首先規范生产成本(细化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科目——细化到四级明细科目,将直接材料、人工核算到生产成本中,将其他为生产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费用;其次由于扎矿改扩建项目尾工及扩能项目(2#矿)正在筹建,前期费用仍在发生,所以扎矿目前还是基建与生产业务并存状态,其业务具有复杂性,有时不能及时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存在建工程核算及成本费用核算混淆状态,应规范使用科目。二是细化部门总账、合理划分核算对象。部门总账是基层单位责任成本核算的基础依据,是我们考核职能部室成本指标的基础数据来源,去年,我们根据内部机构的设置、结合各职能部室、生产单位对各种生产费用的控制程度,初步确定了成本核算对象,经过了一年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必须将火药及其他火工品消耗单独核算;计划性检修费用中的修理费以往统一按照维修费核算,并没有按照修理用途细分类;由基层部门控制的直接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发生的费用没有分开核算,比如:工程附属设备及机动车费用发生的油材料消耗要分明细项目核算。三是严格审核,细化核算项目。大家都知道,扎矿业务面广,业务复杂多样,人员配备有限,每个人工作量都很大,没有单独的成本会计,这就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素质要求,一定要做到严格审核,正确划分成本费用、期间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的界限,成本费用在本期、后期;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界限的划分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当期的单位成本。四是细化基层单位报表编制格式、注重考核。去年,借鉴兄弟单位的报表格式,扎矿初步编制了一套内部单机成本核算报表,经过一年的实际操作后,有部分报表不能满足日常的成本核算需求,比如:大宗材料中轮胎费用全部外包,没有必要进行单车核算,由于电缆更换型号不同、钢丝绳更换位置不同种类比较多,计划性检修费用没有做到专项核算等等,要做到基层单位数据提供真实、有用,就要求一套修改版的内部成本核算报表格式与之相适应。五是完善基层单位辅助账簿核算。由于扎矿管理人员配备精干、各基层部门合并设置、充分体现了高产、高效矿的特点,但成本核算却要求细致化核算,总账、部门总账并不能满足细致性的成本核算需要,这就要求辅助账簿及时建立。(2)细化成本预算编制、执行。实行预算管理,细化各成本项目预算。强化生产与管理的结合,实时按照生产组织、设备动用计划调整预算数据,在成本运行上,按照月、季、年度形成多区间预算体系,逐步推行滚动预算,实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全年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以内。(3)细化内部指标、加强考核力度。完善财务考核制度,建立一套适合“管用修”一体化的考核办法,财务办要随着生产参数和设备动用计划的变化及时进行成本测算,做到成本事前控制,使成本指标中的变动成本处于受控状态,强化考核力度,严格奖罚兑现,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充分调动部门、班组、个人的积极性。
三、细化内部成本核算的措施
成本核算岗位职责有哪些 篇10
2、登记并审核业务部门提交的采购付款单、发票。根据公司的内购要求对于不符合付款要求及收票要求的单据予以退回。
3、定时汇总采购数据并独立完成采购数据、货品入库情况等分析工作。
4、及时完成采购的所有账务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入款、入票、辅料结算
5、完成集团下属子公司之间采购业务的核算
6、每月按时完成总公司及下属分公司的成本结算工作
7、定时完成成本差异表并做分析
8、每月按时完成分公司成本开票工作、集团采购业务开票工作
餐饮成本核算员岗位职责 篇11
2.负责核对各酒吧清单及出品单是否一致,发现问题及时汇报部门主管。
3.核査每日各部门酒吧汇总制作的“酒吧进销调存日报表”及酒吧清单,并根据“酒吧进销调存日报表”中的销售量填制“销售还原表”。
4.每天根据清单填“海鲜耗用统计表”,每10天汇总一次,填人“餐饮成本统计汇总表”中的海鲜一栏,月底负责核算海鲜当月总耗量。
5.按客房酒水、西餐厅、多功能厅、桑拿健身中心、餐厅、歌舞厅的餐饮材料领用单,分部门登记“饮料销售还原表”,将不计人“饮料销售还原表”的领用餐料,按每10天的汇总金额填成本统计汇总表。
6.每10天根据“餐饮成本统计汇总表”作成本报表,并派发给各部门,以便部门管理控制成本。月底所做成本报表复印几份,并送交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以供参考。
7.每月下旬按时参加各营业点餐料盘点,复査并计算盘存数,并把酒吧实盘数登在“销售还原表”中,算出盈亏数,编制“溢缺报告表”。
8.整理保管当月酒吧核算有关资料,并制订有关报表。
9.负责对各酒吧酒水、香烟等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10.月底对“工作餐”结转成本,并按部门做统计表。
11.积极提出改进工作的设想,协助主管做好本组工作。
论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 篇12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建筑企业而言,企业间竞争将逐渐由产品质量竞争过渡到价格竞争。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减支增效,将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核算
1加强建筑项目成本核算的意义
建筑工程成本是成本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获取和完成工程所支付的一切代价,即广义的建筑成本。在项目管理中,我们更多接触的是狭义建筑成本的概念,即在项目施工现场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现场其他直接费及为组织工程施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之和。其将成本的发生范围局限在某一项目范围内,不包括建筑企业期间费用、利润和税金,是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主要内容。
截止目前,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存在随意性;有些项目成本计划和实施“两张皮”,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或由于成本计划编制质量不高,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出在成本核算环节。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且的性不强,不完善,使项目成本预测与计划失去了数据基础。而成本预测与计划不准确,又使施工项且成本控制失去目标。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正是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症结人手,也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2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内容
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成本的概念有两大分支。一是以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准则和企业制定的财务制度为基础进行核算的成本,称为企业财务成本;另一是根据施工项目管理和决策需要进行核算的成本,称为项目管理成本。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项目经理组织管理人员核算的是管理成本,而不是财务成本。如果在实践中将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混为一谈,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成本核算周期长、手续烦琐、数据繁杂、核算结果对项目管理没有指导意义等现象了。将成本核算对象定义为管理成本,一切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简化核算过程和结果,改变过去项目成本管理中应用会计方法和会计报表的核算模式,将解决上述的两个矛盾,使成本核算更具有可操作性。
3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3.1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成本核算工作的第一步是确立核算指标。为了便于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例如:以核算的某类机械实际台班费用支出与该分部工~3:1-划机械费支出的比值,作为该类施工机械使用费核算指标,可以综合反映施工机械的利用率、完好率和实际使用状况。利用成本核算指标反映项目成本实者氲情况,可以避免以往成本核算中过多的核算报表,简化核算过程,提高核算的可操作性。
3.2成本核算主要因素分析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存在众多的成本核算科目,没有必要对每一科且进行核算,否则会造成信息成本较高,得不偿失。在涉及成本的因素中,包括该项目实际作业中资源消耗数量、价格及资源价格变动的概率。例如:进行木模板安装作业,工人工作效率、木材加工损耗及价格的市场变动情况都可能成为成本核算因素。项目成本核算的对象应该是可控成本。若材料由企业统一采购,市场价格对项是不可控成本,不作为成本核算的因素。否则,应根据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及市场价格发生变动的概率进行分析,决定是否将材料价格列为成本核算的因素。
3.3成本核算指标的敏感性分析对主要成本核算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是设置成本控制界限的方法之一。通过敏感性分析,用以判断对某项成本因素应予以核算和控制的强度。例如:某项目计划成本为1000万元,目标成本降低额为50万元。钢材成本为该项目主要的成本控制因素,其成本占总成本的30%,计划钢材加工损耗率为1.5%。下面以钢材加工损耗率为成本控制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
钢材加工损耗率(控制指标)0.5%1.0%1.5%2.O%2.5%
钢材加工损耗金额(万元)1.53 4.567.5-
损耗控制指标对目标成本降低额的影响6%-3%0 3 6%
在表中:
损耗控制指标对且标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钢材加工损耗额一计划钢材加工损耗额)/目标成本降低额。
可见,钢材加工损耗率对完成项目目标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并不很大。为此,可以将实际钢材加工损耗率控制在1.0%到2.0%之间。对钢材损耗的成本核算工作进行一般性管理即可。3.4成本核算成果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核算成果系统储存,是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实施的保障,也是企业成本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在施工项目管理机构中,应要求每位项目管理人员都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既是工程质量检查、进度监督人员,又是成本控制和核算人员。管理人员每天结束工作前应保证1个小时的内部作业时间,其中成本核算工作就是重要的内业之一。通过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项目局域网络的建立,每位管理人员的核算结果将按既定核算体系由计算机汇总后,将加工信息提交项目经理,作为其制定成本控制措施的依据。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数据汇总、整理、加工过程中,也将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成本核算专员的职责】推荐阅读:
家具成本核算岗位职责07-30
车间成本核算员参考职责05-13
医院成本核算的方法08-20
成本核算的源头管理08-23
环境成本的核算论文09-29
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12-05
成本的核算和管理论文12-01
推广变动成本核算成本08-19
物流成本的核算与控制论文06-04
医院成本核算的特殊性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