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定系数法教学反思

2024-09-15

待定系数法教学反思(精选12篇)

待定系数法教学反思 篇1

学生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在本节课开始之前,用一个具体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根据函数表达式,我们可以得到函数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可以知道函数图像是上升还是下降,可以很快的利用k值确定y随x的变化而怎样变化。这时,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在函数表达式未知的情况下,能不能用已知的函数图像上的点坐标或其他信息确定出这个函数的表达式?

由此引入,给出今天所要学习的一个新方法—待定系数法,让学生阅读课本材料,和学生一起总结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步骤,简单概括为:设(一次函数或正比例函数表达式)列(方程组或方程)解(方程组或方程)答(写出函数表达式)。给出一个点坐标,可以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让学生思考并分析总结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需要两个点,而确定正比例函数表达式只需要一个点。

之后的主要内容是练习,采用让学生上台板演,请其他学生指正错误的方法,教师要强调解题过程的规范性。之后继续练习课本习题,并总结题目类型——有直接给出点坐标的,有根据图像确定点坐标的,有根据实际问题提取有用信息的等不同的给点类型,告诉学生如何从不同的题目中得到有用的条件,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函数表达式。

待定系数法教学反思 篇2

关键词:待定系数法,函数解析式,数形结合

课堂教学是课堂改革实施的关键,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这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条件和氛围;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有效思维和积极体验的空间;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获取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因此有人认为,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主要看学生是否能够自主学习.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改革呢?我的观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需要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下面结合《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这堂课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教学感受.

《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是一节学生非常容易上手的模仿课.但是若要教出好的效果,还要我们教师精心备课、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领会解题的方法,掌握解题的技巧.否则学生就会雾里看花,会解一些题,但不知为何这样解或者换了条件就不会解了.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函数教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学生树立学习函数的信心非常重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待定系数法,注重对待定系数法理解;(2)让学生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并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学会数形结合解题方法;(3)让学生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实际问题中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由此易见(1)是教学基础,(2)是教学重点,(3)是教学难点.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两点困惑:一是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理解“待定系数”这个概念并能运用于解题?二是知识、方法、思想怎样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帮助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以下是课堂简录与反思,恳请同行批评赐教.

【教学简录】

一、回顾与引入

1.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图像是什么?

2. 思考:

(1)你能画出直线y=3x+b的图像吗?

(2)你能画出直线y=kx-2的图像吗?

(3)你能画出直线y=-2x+3的图像吗?

(4)对于某一次函数y=kx+b(k≠0),当常量k、b怎样时才能画出该函数图像?

(5)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至少需要几个点?为什么?通常怎样取点?

(6)反过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个点坐标能否求出过这两点的直线的解析式?

3. 试写出图1中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意图:本节课从一次函数y=kx+b(k≠0)的图像入手,探讨发现当k、b都已知时可以求出函数图像与两坐标轴的交点,从而画出函数图像.反过来思考,若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如何写出它的函数关系式,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二、探索与归纳

练习1直线y=kx+2过点(-2,0),求直线解析式.

练习2直线y=3x+b过点(-2,-1),求直线解析式.

教学意图:创造三种不同的情境,从易到难引导学生探索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并总结归纳特点,激发学生思考与学习的兴趣.

师:通过上述的练习,你能总结出一般的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方法吗?

生:当k、b有一个已知时,找一个点代入函数解析式,列方程,解出未知的那个;当k、b都未知时,找两个点代入函数解析式,列方程组,解出k和b,从而得到所求函数的解析式.

师:这种确定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在数学上称为“待定系数法”.

三、理解与运用

先设待求函数解析式(其中含有未知的常数系数),再根据条件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系数,从而得到所求结果的方法,叫作待定系数法.

思考:1.如何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设待求函数解析式为y=kx+b;列方程或方程组;解方程或方程组,得结论.

2. 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的实质是确定什么值?如何确定?

确定解析式y=kx+b中的k、b的值.若k、b中有一个未知,找一个已知条件,列方程;若k、b中两个均未知,找两个已知条件,列方程组.

【例1】已知弹簧的长度y(厘米)在一定的弹性限度内是所挂重物质量x(千克)的一次函数.现已测得不挂重物时弹簧的长度是6厘米,挂4千克质量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是7.2厘米.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意图:教学时详细板书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一般解题步骤与格式,让学生能模仿规范解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练习(学生独立解决):

1.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3,3)和(1,-1),求它的函数解析式.

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1,1)和点(1,-5),求当x=5时,函数y的值.

教学意图:1.加强学生对“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解题的理解,并考查学生掌握的程度.2.讲练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知识渗透

【例2】已知y-3与x+3成正比例,且x=1时,y=-5.求:(1)y与x的函数解析式;(2)当x=-3时,y的值.

练习3已知y-1与x成正比例,且当x=-2时,y=-4,求y与x的函数解析式.

教学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体会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的运用.

五、数形结合分析

【例3】已知图像过点(2,-2)的一次函数与直线y=x-3交于一点,且交点在x轴上,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师:画图像并通过图像能否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师:结合函数图像,你能确定解题的步骤吗?

练习4已知直线y=-x+m与直线y=4-2x相交于x轴上一点,求直线的解析式.

教学意图:通过作图,帮助学生了解函数学习方式的特点,体会图像帮助解题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六、拓展与延伸

【例4】某地长途汽车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随身携带一定重量的行李,如果超过规定,则需要购买行李票,行李费用y(元)是行李重量x(千克)的一次函数,其图像如图2所示.

求:(1)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多少千克?

(3)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反思与感悟】

待定系数法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 待定系数法;高中数学;函数

在高中数学中,待定系数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最常用的数学方法之一。那么什么是待定系数法?高中阶段的数学主要是以函数为主线来进行学习的,因此其定义是从函数的角度给出的:一般地,在求一个函数时,如果知道这个函数的一般形式,可以先把所求函数写为一般形式,其中系数待定,然后再根据题设条件求出这些待定系数。这种通过求待定系数来确定变量之间关系式的方法叫待定系数法。

待定系数法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已知,正确列出等式或方程。使用待定系数法,就是把具有某种确定形式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入一些待定的系数,转化为方程组来解决,要判断一个问题是否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主要是看所求解的数学问题是否具有某种确定的数学表达式,如果具有,就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例如分解因式、拆分分式、数列求和、求函数式、求复数、解析几何中求曲线方程等,这些问题都具有确定的数学表达形式,所以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下面简述待定系数法在几个方面的应用:

一、在函数中的应用

例1、已知函数y= 的最大值为7,最小值为-1,求此函数式。

分析:求函数的表达式,实际上就是确定系数m、n的值;已知最大值、最小值实际是就是已知函数的值域,对分子或分母为二次函数的分式函数的值域易联想到“判别式法”。

解:函数式变形为:(y-m)x2-4 x+(y-n)=0,x∈R,由已知得y-m≠0,∴△=(-4 )2-4(y-m)(y-n)≥0,即:y2-(m+n)y+(mn-12)≤0 ①,不等式①的解集为(-1,7),则-1、7是方程y2-(m+n)y+(mn-12)=0的两根,代入两根得: 1+(m+n)+mn-12=049-7(m+n)+mn-12=0,解得:m=5n=1 或 m=1n=5∴y= 或者y= ,此題也可由解集(-1,7)而设(y+1)(y-7)≤0,即y2-6y-7≤0,然后与不等式①比较系数而得:m+n=6mn-12=-7,解出m、n而求得函数式y。

注:在所求函数式中有两个系数m、n需要确定,首先用“判别式法”处理函数值域问题,得到了含参数m、n的关于y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且知道了它的解集,求参数m、n。两种方法可以求解,一是视为方程两根,代入后列出m、n的方程求解;二是由已知解集写出不等式,比较含参数的不等式而列出m、n的方程组求解。本题要求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概念理解透彻,也要求理解求函数值域的“判别式法”:将y视为参数,函数式化成含参数y的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可知其有解,利用△≥0,建立了关于参数y的不等式,解出y的范围就是值域,使用“判别式法”的关键是否可以将函数化成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二、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例2、已知椭圆 + =1(a>b>0)的离心率为,以该椭圆上的点和椭圆的左、右焦点F1,F2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为4( +1)。一等轴双曲线的顶点是该椭圆的焦点,设P为该双曲线上已于顶点的任一点,直线PF1和PF2与椭圆的交点分别为A,B和C,D。求椭圆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010年山东高考)。

分析:要用待定系数法求解解析式,首先要知道函数解析式的形式,然后用字母表示出解析式。然后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解出未知数,最后写出解析式。

解:设椭圆的半焦距为c,由题意可得:椭圆的离心率为 = ,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到关系式2a+2c=4( +1),联立上两式解方程组,得a=2 c=2,又根据关系式a2=b2+c2,可得b=2。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1,由题意可设等轴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1(m>0),又由于等轴双曲线的顶点是椭圆的焦点,所以有m=2。

三、在证明中的应用

例3、是否存在常数a、b、c,使得等式1·22+2·32+…+n(n+1)2= (an2+bn+c)对一切自然数n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89年全国高考题)

分析:是否存在,不妨假设存在。由已知等式对一切自然数n都成立,取特殊值n=1、2、3列出关于a、b、c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b、c的值,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对所有自然数n都成立。

解:假设存在a、b、c使得等式成立,令:n=1,得4= (a+b+c);n=2,得22= (4a+2b+c);n=3,得70=9a+3b+c。整理得:a+b+c=244a+2b+c=449a+3b+c=70,解得a=3b=11c=10,于是对n=1、2、3,等式1·22+2·32+…+n(n+1)2= (3n2+11n+10)成立,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任意自然数n,该等式都成立:假设对n=k时等式成立,即1·22+2·32+…+k(k+1)2= (3k2+11k+10);当n=k+1时,1·22+2·32+…+k(k+1)2+(k+1)(k+2)2= (3k2+11k+10)+(k+1)(k+2)2= (k+2)(3k+5)+(k+1)(k+2)2= (3k2+5k+12k+24)= [3(k+1)2+11(k+1)+10],也就是说,等式对n=k+1也成立。

综上所述,当a=8、b=11、c=10时,题设的等式对一切自然数n都成立。

参考文献

[1] 平面解析几何.人民教育出版社

科学记数法教学反思 篇4

刚上课时,用同学们感兴趣的信息如:大脑中的100亿神经细胞,每天记录8700万条信息,激发他们的上进。太阳的半径、光的速度、中国人口、北京奥运会总投资2800亿元人民币。让同学们感到数据在生活中的应用与联系。在这一环节中,能感觉到同学们的好奇、求知兴趣的大增。值得遗憾的是,没让同学们举生活中的例子。

在探索科学记数法这一环节中,通过解决问题引出科学记数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充分把机会让给学生,学生的兴趣大增。小组展示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说理推理能力。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由于同学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在这一环节中时间用的太长。

待定系数法教学反思 篇5

庐江县黄道中学 陈良俊

本节课通过情景设置(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手绝活,你只要给出两个数,我立即就能说出以这两个数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同学们若不信,咱就试一试!)调起学生的胃口,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此推动下,引领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并将探究根与系数的关系分为初探、再探两个层次,即将二次项系数为1和非1的一元二次方程分两次出现,这样处理基于如下的原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学反思。

第一,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探究,学生的认知能力总是有所差异的,如果将这两类方程同时加以研究的话,有一部分同学很难参与,事实上,研究事物往往从简单到复杂,当a=1时,容易发现根与系数的关系,当a≠1时,猜想不正确,造成认知上的冲突,更能激发学生去完善第一次的猜想,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维的精神,教学反思《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学反思》。

第二,给予学生一个适度的梯度探究空间,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下,通过“特例探究——一般猜证——深化理解”的教学设计,由“实验——猜想——再实验——再猜想”的探究过程,使学生感悟认识事物的规律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会感到新知是旧知的自然延伸和自然流露,对于学生而言,既经历了一次探究性学习,又得到了一次思想方法的涵育和能力提升的机会。

待定系数法教学反思 篇6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难点:正确掌握10的幂指数特征.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什么叫乘方?说出103,-103,(-10)3的底数、指数、幂.

2.计算:(口答)

3.把下列各式写成幂的形式:

4.计算:101,102,103,104,105,106,1010.

(二)导入新课

由第4题计算

105=100000,106=1000000,1010=10000000000,左边用10的n次幂表示简洁明了,且不易出错,右边有许多零,很容易发生写错的情况,读的时候也是左易右难,这就使我们想到用10的n次幂表示较大的数,比如一亿,一百亿等等.但是像太阳的半径大约是696 000千米,光速大约是300 000 000米/秒,中国人口大约 13亿等等,我们如何能简单明了地表示它们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科学记数法.

(三)讲授新课

1.10n的特征

观察第4题

101=10,102=100,103=1000,104=10000,1010=10000000000.

n提问:10中的n表示n个10相乘,它与运算结果中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与运算结果的数位有什么关系?

练习(1)把下面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

1000,100000000,100000000000.

练习(2)指出下列各数是几位数.

103,105,1012,10100.2.科学记数法

(1)任何一个数都可以表示成整数数位是一位数的数乘以10的n次幂的形式.如:

100=1×100=1×102,6000=6×1000=6×103,7500=7.5×1000=7.5×103.

第一个等号是我们在小学里就学习过的关于小数点移动的知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100,1000,变成10的n次幂的形式就行了.

(2)科学记数法定义

根据上面例子,我们把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自然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现在我们只学习绝对值大于10的数的科学记数法,以后我们还要学习其他一些数的科学记数法.说它科学,因为它简单明了,易读易记易判断大小,在自然科学中经常运用.

用字母N表示数,则N=a×10n(1≤|a|<10,n是整数),这就是科学记数法. 例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 000 000;(2)57 000 000;(3)696 000;

(4)300 000 000;(5)-78 000;(6)12 000 000 000.

解:(1)1000 000=106;

(2)57 000 000=5.7×10 000 000=5.7×107;

5(3)696 000=6.96×100 000=6.9×10;

(4)300 000 000=3×100 000 000=3×108;

(5)-78 000=-7.8×10 000=-7.8×104;

(6)12 000 000 000=1.2×10 000 000 000=1.2×1010.

如果每次都按解的步骤去做又显得有点繁,那么利用n与数位的关系去做,试一试:

(1)1 000 000是7位数,所以 n=6,即106.

(2)57 000 000是8位数,n=7,所以57 000 000=5.7×107.

(3)696 000是6位数,n=5,所以 696 000=6.96×105.

(4)300 000 000是9位数,n=8,所以 300 000 000=3×108.

后面两题同学们自己试一试看.

(四)课堂练习

1.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

8000000;5600000;740000000.

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记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1×107;4×103;8.5×106;7.04×105;3.96×104.

(五)小结

1.指导学生看书.

2.强调什么是科学记数法,以及为什么学习科学记数法.

3.突出科学记数法中字母a的规定及10的幂指数与原数整数位数的关系. 练习设计

1.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

(1)7 000 000;(2)92 000;(3)63 000 000;(4)304 000;

(5)8 700 000;(6)500 900 000;(7)374.2;(8)7000.5.

(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记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1)2×106;(2)9.6×105;(3)7.58×107;(4)4.31×105;

(5)6.03×108;(6)5.002×107;(7)5.016×102;(8)7.7105×104.

3.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

(1)地球离太阳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

(2)地球上煤的储量估计为15万亿吨以上;

(3)月球的质量约是7 340 000 000 000 000万吨;

(4)银河系中的恒星数约是160 000 000 000个;

(5)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约是149 000 000千米;

(6)1cm3的空气中约有 25 000 000 000 000 000 000个分子.

4.一天有8.64×104秒,一年如果按365天计算,一年有多少秒?(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5.地球绕太阳转动(即地球的公转)每小时约通过1.1×105千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每小时约通过1.2×103千米.地球公转的速度与声音的速度哪个大? 板书设计

§2.12 科学记数法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练习设计

《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

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 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八、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审美延(绘画形式)

1、激发兴趣谈春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看春雨

观看课件《春雨的色彩》前半部分,到春雨姐姐欢迎的最热烈老师说:一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你们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吗?(幼儿回答)对他们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散文诗《春雨的色彩》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后请幼儿把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幼儿提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2)寻找句子、加深印象

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找一找诗里描写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树上、桃树上、杏树上、有菜地里、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词语,通过找,让幼儿学会“淋、滴、洒、落”并学会用小动物的话来朗诵、来回答,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4、情景表演: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

5、经验总结:

将本家活动内容的前半部分进行总结,给幼儿一个春天的完整印象。

6、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待定系数法教学反思 篇7

教学目标

1.会由二次函数的图像直接确定b的符号.

2.经历所设活动,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3.在探索过程中,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和能力 (如观察、比较、猜度、分析、归纳等) .

教学重点

1.对图像的观察比较归纳.2.动态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1.发现b与抛物线特征的关系.

2.绘制动态二次函数的图像.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

引例根据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 (如图) , 试确定a, b, c及Δ的符号.

解a<0, c<0, Δ>0.

∵<0, a<0,

∴b<0.

这里只有b的符号是根据对称轴的位置和开口方向间接得到的, 由此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b的符号是不是也能直接从图像上看出来) 引入课题“二次函数中b的几何意义”.

设计说明:1.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索

如何研究这个问题? (对图像作比较分析)

第一步:画图像.

已知b>0 (b<0) , 画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 要求开口向上、向下各画三个.

第二步:观察、比较.

1.b>0的两个图像有何共同特征, 而与b<0的图像为何恰恰是不同的?

2.结论:b决定抛物线与纵轴相交一侧的增减性.

当b>0时, y随x的增加而增加;

当b<0时, y随x的增加而减少;

当b=0时, 抛物线怎么样? (顶点在y轴上)

设计说明:1.就b>0, b<0, 两人一组分工合作画图像, 适时让两名学生上台板书.2.在画图中隐含一个对称轴位置问题, 这里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比较, 自己得出结论 (并表述) .4.抹去抛物线与y轴不相交的部分 (图中虚线) , 这一环节尽可能在学生发现结论后进行.5.学生自主探究可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活动参与意识.

三、动态探究

打开《几何画板》, 按步骤绘制一个动态二次函数的图像:

(1) 在定义坐标系后, 按在横轴上取点再度量横坐标的顺序确定a, b, c的值;

(2) 绘制新函数f (x) =ax2+bx+c;

(3) 改变a, c的值, 使抛物线处于合适的位置. (九年级上册P.39)

动态探究:

1.固定a, b的值, 研究c值的变化对图像的影响.

当a=0时, 即直线y=bx+c, 观察c的作用;

当a≠0时, 即抛物线y=ax2+bx+c, 观察c的作用.

可见c决定图像的什么? (纵向平移)

2.在b值固定的情况下, 研究a值的变化对图像的影响.

当b>0时, 变化a的值:

(1) a>0 (由0逐渐增大) , 图像怎样变化?

(开口向上, 对称轴位于y轴左侧)

(2) a<0 (由0逐渐减小) , 图像怎样变化?

(开口向下, 对称轴位于y轴右侧)

当b<0时, 变化a的值:

(1) a>0 (由0逐渐增大) , 图像怎样变化?

(开口向上, 对称轴位于y轴右侧)

(2) a<0 (由0逐渐减小) , 图像怎样变化?

(开口向下, 对称轴位于y轴左侧)

从上可以发现, 一次项系数b的值对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起什么作用?进而与一次函数中一次项系数对其图像所起的作用作比较.

设计说明:1.让学生动手实践, 以研究的方式学习,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2.通过计算机, 从运动的观点研究二次函数,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发现新知识和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 这一机会不能错失.3.让学生领悟到直线 (一次函数) 与抛物线 (二次函数) 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课堂小结

1.你对b有何认识?

2.从这节课所开展的活动中你有何收获?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自主归纳能力;小结设置重视知识、方法、能力, 给学生创造不同的思维情境.

五、作业布置

1.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 其中a>0, b>0, c<0, b2-4ac>0, 试画出它的示意图.

2.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如图, 则在下列各不等式中, 成立的个数是 () .

(1) abc<0; (2) a+b+c<0;

(3) a+c>b; (4) .

A.1个B.2个C.3个D.4个

3.已知抛物线y=x2-2x+3的顶点为P, 交y轴于点C, (1) 求直线PC的解析式; (2) 除y轴外, 是否存在与抛物线只交于一点C的直线l?如果存在, 求出符合条件的直线l;如果不存在, 说明理由; (3) 对于一般的抛物线y=ax2+bx+c, (1) 、 (2) 的结论是怎样的?

待定系数法教学反思 篇8

考题内容的设置一直与热点密不可分,针对事业单位考试的特点并结合最新国内外热点事件,今天着重给大家介绍两个系数即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些方面,常规的出题方法是将其引入到政治部分去考察学员,但考生常常忽视对经济知识的复习,例如福利制度,两个系数等等。期望下面的内容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并使大家在复习常识内容方面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一、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

系数指标含义:

0: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0~0.2:收入高度平均

0.2~0.3:比较平均

0.3~0.4:相对合理

0.4~0.5:收入差距较大

0.6~1:收入差距悬殊

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粘滞系数实验报告 篇9

1.进一步理解液体的粘性。

2.掌握用奥氏粘度计测定液体粘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粘度为η的液体在半径为 R、长为 L 的细毛细管中稳定流动时,若细管两端的压强差为△P,则根据泊肃叶定律,单位时间流经毛细管的体积流量 Q 为

LP RQ84 

(19-6)

本实验使用奥氏粘度计,采用比较法进行测量,实验时常以粘度已知的蒸馏水作为比较的标准。先将水注入粘度计的球泡 A 中,在用洗耳球将水从 A 泡吸到 B 泡内使水面高于刻度 m,然后把洗耳球拿掉,只在重力作用下让让毛细管又流回 A 泡,设水面从刻痕 n 下降至于刻痕 n 所用的时间为 t1,若换以待测液体测出相应的时间 t2,由于毛细管的液体的体积相等,固有1V V ,即 2 2 1 1t t Q Q 

1114t8LP R=2224t8LP R 即得

122112ttPP

(19-7)

式η1 中η2 和分别表示水和待测液体的粘度.设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1 和ρ2,因为在两次测量中,两种液面高度差△h 变化相同,则压强差之比为

2121 1h gh g2 PP

(19-8)

带入式(19-8),得12 22tt  

(19-9)

从本实验的讲义的附录表中查出实验温度下的ρ1、ρ2 和η1,则根据式可求得待测液体的粘度η2。

三、实验仪器:

奥氏粘度计、温度计、秒表、乙醇、蒸馏水、移液管、洗耳球、大烧杯、物理支架。

奥氏粘度计如图 19-3 所示,是一个 U 形玻璃管‘B 泡位置较高,为测定泡;A 泡位置较低,为下储泡;B 泡上下各有一条刻痕 m 和 n’以下是一段截面相等的毛细管 L。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在大烧杯内注入一定量室温的清水,以不溢出杯外为度,作为恒温槽。

2.用蒸馏水将粘度计内部清洗干净并甩干,将其竖直地固定在物理支架上,放在恒温槽中。

3.用移液管将一定量的蒸馏水,(一般取 5~10mL)由管口 c 注入 A 泡,注意取水和取代测液体的用具不要混用,i 每次每次应冲洗干净。

4.用洗耳球将蒸馏水吸入 B 泡,使其液面略高于刻痕 m 然后让液体在重力作用下经毛细管 L 流下,当液面相降至刻痕 m 时,按下秒表,记下所需时间 t1。重复测量 t1 六次。

5.将蒸馏水换成待测液体乙醇,重复上述步骤三和步骤四,测量同体积的乙醇流经毛细管所用的时间t2,重复测量六次。(先将粘度度计用待测液体乙醇清洗一下)

6.测量恒湿槽中水的温度 T。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

查表与记录:T=11℃

蒸馏水的密度1 =0.99963×310

kg/3m

乙醇的密度2 =0.79704×310

kg/3m

蒸馏水的粘度1 =1.274×310

s a P

计算:

 11 12 22tt 1.915×310  s a P

.3236.0tttt22112  E

s a 10 6197.032 2 2     P E   2 2      =1.915×310  s a 10 6197.03  P

次数 t1 t2 1 39.03 s 74.19 s 2 39.31 s 72.63 s 3 38.94 s 72.94 s 4 38.97 s 73.22 s 5 38.97 s 73.60 s 6 38.87 s 74.69 s平均 39.015 s 73.545 s 六、误差分析:

1.实验时要保证蒸馏水和乙醇的纯度。

2.由于实验采用秒表计时,在数据上有误差。

3.实验时温度变化会影响实验精确度。

4.在实验液体由蒸馏水换成乙醇时洗涤不充分,影响实验。

七、思考题:

1.为什么要取相同体积的待测液体和标准液体进行测量 ?

答:用比较法得到粘滞系数,η2/η1 与 ΔP2/ΔP1 有关,而 P=ρgΔh,若水与酒精体积不相等,那粘度计左右两边高度差就不相等,Δh 就不能抵消,就不能用11 12 22tt 计算。

2.为什么实验过程中,要将粘度计浸在水中 ?

答:因为水的比热容,可以有效地控制试验温度不变,减小误差。

3.测量过程中,为什么必须使粘度计保持竖直位置?

答:减少其它力对液体的影响,便于减小实验误差。

科学记数法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体会大数,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2.通过学生回顾10的n次幂的意义和规律,以帮助理解科学计数法; 3.能根据一个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出它的原数。

教学过程:

一. 乘方的意义,an表示什么意义?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 二.来看一组数据:

1.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是44万平方米。2.光的速度约是300 000 000米/秒。3.全世界人口数大约是6 100 000 000人.4.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 300 000 000人。5.中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 600 000平方千米。

6.我国信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83 000 000 000元.

问: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些读和写都显得困难的大数吗?

三.10n的特征

计算10,10,10,„„.并讨论10 表示什么?指数与运算结果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与运算结果的数位有什么关系? 2342四.科学记数法

(1)问:利用前面的知识,你能把一个比10大的数表示成整数段位是一位数的数乘以10 的形式吗?试试看.

10=1×________

3000=3×_________

25000=2.5×__________

(2)科学记数法定义:

n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讨论上面这些式子中,等号左边整数的位数与右边10的指数有什么关系?

强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首先要确定这个数的整数部分的位数.567 000=56.7×10或0.567×10 在数值上是相等的,但不是科学记数法

46五.练习巩固

1.一只苍蝇的腹内细菌多达2800万个,你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吗

6n2. 1.03×10有几位整数。3.0×10(n是正整数)有几位整数?

3.一个大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同学们会表示了,反过来,已知一个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你能知道他的原数是多少吗? 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数是什么?

7 3.2×10-6×10 3.25×10

六.思考

1.若6尺布可做1件上衣,则9尺布能做多少件这样的上衣? 2.若每条船能载3人,则10人需要几条船?

在实际问题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进行取舍,常用有三种方法: 1.四舍五入法 2.进一法 3.去尾法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选用

选做题: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中国森林面积有128 630 000公顷(2)全世界人口数大约6 100 000 000人

(3)地球到太阳距离大约是150 000 000千米

2.若 83650000=8.365×10,则n= 3.银河系中的恒星约有一千六百亿个,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2.比较大小:

1112(1)9.523×10与1.002×10

910(2)-8.76×10与-1.03×10

n

七、总结归纳

今天你又学会了哪些新的知识呢?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帮忙解释吗?

(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读、写都有困难的较大的数,我们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它们;任何一个大于10的数都可记成 a10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

(2)科学记数法中,n与整数数位的关系是:n=整数位数-1,利用这一关系可以将一个较大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也可以把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写出来.

n读一读,你有何收获?

1.二十一世纪,纳米技术将被广泛应用。纳米是长度计量单位。1米=10纳米,则55米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多少纳米呢? 2.《国际新闻》节目中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

联合国劳工组织预计受2001年“9.11”恐怖事件的影响,全球旅游业可能有9×10人失业,美国保险公司安邦集团认为此次恐怖事件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将高达1×10美

1265 2 元,其中仅美国市场的损失预计超过1×10美元。

这则消息中的数据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的,请你把它们所代表的原来的数表示出来。

7.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与太阳的距离约为4.22光年,光年是一个长度,1光年是指光在一年时间里能到达的距离,光每秒可行300000千米,试计算太阳与半11人马座比邻星的距离。

附:课用练习纸

1.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是44

万平方米。

2.光的速度约是300 000 000米/秒。

3.全世界人口数大约是6 100 000 000人.4.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 300 000 000人。

5.中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 600 000平方千米。

6.我国信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83 000 000 000元.

2310=

10= 4510=

10= 10=1×________

3000=3×_________

25000=2.5×__________ 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讨论上面这些式子中,等号左边整数的位数与右边10的指数n有什么关系?

1.一只苍蝇的腹内细菌多达2800万个,你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吗

2. 1.03×10有几位整数?3.0×10(n是正整数)有几位整数?6n

46思考:567 000=56.7×10或0.567×10 是科学记数法吗?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2004000000

199900000 -3020040 -2101.300 35.6万

一千六百亿

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数是什么?

3.2×104 104

-6×105 1.08×105

3.25×107 思考:

1.若6尺布可做1件上衣,则9尺布能做多少件这样的上衣?2.若每条船能载3人,则10人需要几条船?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中国森林面积有128 630 000公顷(2)全世界人口数大约6 100 000 000人(3)地球到太阳距离大约是150 000 000千米 2.若 83650000=8.365×10n,则n= 4.比较大小:

(1)9.523×1011与1.002×1012

(2)-8.76×109与-1.03×1010

(3)9.998×1010与1.001×10

5.二十一世纪,纳米技术将被广泛应用。纳米是长度计量单位。1米=10纳米,则55米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多少纳米呢?

6.《国际新闻》节目中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

联合国劳工组织预计受2001年“9.11”恐怖事件的影响,全球旅游业可能有9×10人失业,美国保险公司安邦集团认为此次恐怖事件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将高达1×10

116512美元,其中仅美国市场的损失预计超过1×10美元。

这则消息中的数据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的,请你把它们所代表的原来的数表示出来

《科学计数法》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大数,并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

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人交流思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受乘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教学难点:探索归纳出科学记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之间的关系,即a×10n中n的求法,以及a的范围限定.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史,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为她而骄傲.

课前,同学们已经对有关我国的人口、资源等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同学们查到了什么资料呢?谁愿意起来展示一下你的调查成果?

学生1:我在图书馆里查到了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大约为1300000000人.

学生2:我从地图上查到了我国陆地面积约为9597000千米.

学生3:我从电脑上查到了我国石油储量为240亿桶.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我发现我国的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学生2:我发现这些数据都比较大,书写和读时都比较麻烦.

教师点拨:同学们的观察都是正确的.,那么有没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些比较大的数呢?

2、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刚才,同学们都已经努力地思考了,想必都有所发现.你把你发现告诉其他同学吗?大家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看谁的方法好?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点拨.

3、择优反馈,提升理论

小组交流结束,我们来比较一下,哪个小组的方法好?

学生1:对于较大的数,我们认为可以用数字与记数单位百、千、万、亿等合写的方法来表示比较简单.例如:1300000000可以写作1.3亿.

学生2:我在查找资料时发现,有的数可以用一个数乘以10的几次方的形式来表示.

例如:1300000000可以写作1.3×109.

学生3:计算器用1.e+48表示1000连续5次平方.

大家比较一下,那一种方法更适合于我们数学的记法,对于无论多大的数读写都更方便?

生:1.3×109这种写法更方便,因为若带单位的话,例如:1300000000000写作13000亿会受到限制.

师:那么这种写法有什么特点呢?

归纳: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表示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板书课题:科学记数法

师:我们一起来看书上.

(1)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 370 000 000人.

(2)地球半径约为6 400 000米.

(3)光的速度约为300 000 000米/秒.

还有书上例题:

1、赤道长约为40 000 000米.

2、地球表面积约为510 000 000km2.

师:不看书上答案,同学们能用科学计数法写出来吗?

4、应用练习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696000000 300000000

(2)省实新校区建成后,住校学生将达到3000人,每个学生的平均伙食费为350元/月,则这些住校学生一个月的伙食费是多少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表明)

集体订正.

5、拓展创新

一个数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同学们都会了,现在如果有一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你知道它原来表示什么数吗?

题:

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为7.2×105平方米.

2、山东省的面积约为1.5×105平方千米.

3、人体中约有2.5×1013个红细胞.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集中反馈、订正.

科学记数法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你还能想到哪些应用?

生:计算器中出现10的多少次方时.

生:记一个很大数的时候,比如工商银行的存款总额.

师:既然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用到科学记数法,我们就要对它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实例:

①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书约2700万册,居世界第五位.

(1)调查本校图书馆某个书架所存放图书的数量.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需要多少个这样的书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

(2)调查本校的人数,如果每人借阅10本书,那么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大约可以供多少所这样的学校的学生借阅?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

6、小结回顾

科学计数法特殊教案 篇1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目录

第一章 《有理数》 第五节 有理数的乘方 第三课时 科学记数法

《科学记数法》

科目:数学

题目:科学记数法 授课班级:七年级(1)、(4)班

授课教师:李爱军 课时数:1课时

授课日期:2009年9月27日

我的学习目标:

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感受大数;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通过对科学记数法的学习,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在对实际之时的了解过程中,获得一些科学记数法的初步经验;结合乘方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把实际问题中的大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方法。

3.初步感受归纳的数学思想;培养勤思、认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我的学习过程:

一、生活引入

现实中,我们会遇到一些较大的数,例如,太阳的半径,光的速度,目前世界的人口等。读、写这样大的数有一定困难。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些读和写都比较困难的大数,那就是科学记数法。

二、基本功训练

(一)、知识点学习

1.问题准备:你知道102,103,104,105分别等于多少吗?10n的意义和规律是什么? 2.探究科学记数法:

师:下列大数能这样表示吗?

696000=6.96×105 300000000=3×108-567000000=-5.67×108 生:可以这样表示,因为它们的大小相同。师:有什么规律?

生:一个大数可以表示成一个数与10的n次幂的积的形式。师:大家说的很好,那么10的n次幂前面的数有什么规律呢? 生:是一个绝对值大于1而小于10的数。

师:太好了,我们整合一下刚才的规律能得出较大的数的表示方法吗?

生:遇到较大的数我们可以把它写成一个绝对值大于1而小于10的数与10的n次幂的积的形式。

师:我们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表示方法就是科学记数法。例如:25300000000=2.53×109-13000=-1.3×104 师:请你把下列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23000000,100000,-5800000,-15400.生:123000000=1.23×108 100000=1×105-5800000=-5.8×106-15400=-1.54×104

师:在科学记数法a×10n中,我们已经发现a是一个绝对值大于1而小于10的数,并且a的符号应于原数的符号相同。那么你想过n的取值吗?下面就请你结合上面的题目四人一个小组探究一下。生:我们发现在一个数的科学记数法中,10的指数n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例如:123000000的整数位数是9,则n=8;-15400的整数位数是5,则n=4.师:真棒,在做题时要细心,注意符号,查清整数位数。3.例题演练:(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5820000,-376000,1628.73,-321×102(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写出的数,原来分别是什么数? 1.15×105,3.96×104,107-2.5364×103

(二)、知识点演练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24000000(2)-7400000(3)(6/25)÷(-4/5)(4)-8÷0.5 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写出的数,原来分别是什么数?

(1)1×107;(2)8.52×106.(三)题型训练 1.选择题

(1)下列各数属于科学记数法的是()A.56.8×105; B.0.762×107; C.103; D.421万.解析:如果你选A、B说明你已经知道了科学记数法是a×10n的形式,但是忽略了a 的整数位数为1位;如果你选C说明你掌握了科学记数法,;如果你选D说明你知道万就是104,忽略了a 的整数位数为1位.(2).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的传递总路程约为137000000米,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37×108 B.1.37×109 C.13.7 ×108 D.137×106.解析:如果你选A说明你完全掌握了科学记数法;如果你选B说明你掌握了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只是在10的指数n上出现了错误;如果你选C说明你学会了找10的指数n,只是没注意a的取值;如果你选D说明你基本上了解科学记数法,知道形式是a×10n,但对形式中的a的取值不太会。2.填空题

(1).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3.14×10n+1的整数位数有 位.(2).在科学记数法a×10n的形式中,a是 数;n是

数;(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62590000=.-37500000=(4).地球半径约为6370km,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m.解析:以上两个题目都是考察科学记数法的,(1)主要考察10的指数n的取值与原数的整数位数的关系。最后一题容易出错,易错点就是“单位的统一”。题中给出的单位是“千米”,而空格后给出的单位是“米”,所以应该先将6370km化为6370000m.课后小结

科学记数法是数学上表示较大或较小的数的一种表示方法,生活中常常见到,同学们上课都很认真,对表示方法学得不错,出现错误的地方主要有符号问题和a×10n的形式中n的值。

学以致用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546000000(2)-3600000(3)1629.73(4)-321×102

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写出的数,原来分别是什么数?

上一篇:输血管理委员会2015工作计划下一篇:事故预防检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