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系数

2024-06-24

反应系数(通用3篇)

反应系数 篇1

1 慢化剂温度系数

1.1 慢化剂温度对反应性影响的途径

1.1.1 原理分析

(1) 由于热中子是与所处介质处于热平衡时的中子, 所以当慢化剂温度上升时, 热中子能谱会硬化, 即热中子平均能量会升高, 进而会产生以下的影响。

(1) 共振中子增多, 进而使U238、Pu240的低能共振吸收增加, 即逃脱共振吸收几率P降低, 使堆芯反应性降低;

(2) 使裂变吸收比δf/δa降低, 即有效裂变中子数η降低, 使堆芯反应性降低;

(3) 堆芯内对热中子的吸收截面随能量增加而降低, 中子的扩散长度增加, 即中子不泄漏率降低, 堆芯反应性降低;

(4) 中子在发生快裂变的高能区停留较长的时间, U238的快裂变因子增加, 即ε增大, 但慢化剂温度对ε的影响不大。

(2) 对于慢化剂体积能随温度而变化的情况, 当慢化剂温度上升时, 慢化剂密度降低, 还会产生以下影响:

(1) 水的散射截面Σs降低, 慢化能力降低, 使中子慢化跳过共振能量区的能力降低, 使中子的逃脱共振吸收几率P降低, 就会使堆芯反应性降低;

(2) 慢化剂的吸收截面Σa降低, 使热中子的利用系数f增加, 使堆芯反应性增加;

(3) 由于Σs、Σa的降低, 使中子的徙动长度M增加, 中子的泄露增加, 会使堆芯反应性降低。

对于压水堆, 反应性随温度升高是降低还是增高, 要看此时反应堆是在欠慢化区还是过慢化区。在欠慢化区逃脱共振吸收几率P占主导, 随温度升高, 反应性降低, 即慢化剂温度系数为负;在过慢化区, 热中子利用系数f占主导, 随温度升高, 反应性升高, 即温度系数为正, 如图1。

1.1.2 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慢化剂温度对反应性影响途径的区别

在高温气冷堆中, 慢化剂温度对反应性的影响途径主要是1.1.1节中的第 (1) 条, 这是由于高温气冷堆的石墨慢化剂不存在体积的变化, 或体积的变化影响很小。由以上分析可知, 在无氙的情况下, 无论是在欠慢化还是过慢化, 高温气冷堆慢化剂温度系数都基本为负;而在压水堆中, 慢化剂温度对反应性的影响途径是1.1.1节中的第 (1) 、 (2) 条,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第 (2) 条中的 (1) 、 (2) 两点。

1.2 影响慢化剂温度系数的因素

1.2.1 温度

(1) 高温气冷堆中, 负温度系数绝对值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因为:

(1) 石墨慢化剂随温度上升, 慢化能力降低, 且降低的相对值越来越小, 所以慢化剂温度系数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 但减小的趋势趋于平缓, 如图2。

(2) 氙135随温度上升, 其吸收截面迅速减小, 即慢化剂随温度上升, 释放出更多的反应性, 对反应性有正的贡献。如图2。

(2) 压水堆中, 在欠慢化区, 负温度系数绝对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因为:

(1) 在高温时, 水的膨胀量比低温时膨胀量大, 由于水的膨胀, 堆内的硼浓度减少。升温时, 硼的减少释放的正反应性较低温时小, 即对热中子利用系数的正贡献相对较小, 所以高温时的温度系数绝对值比低温时大。

(2) 在欠慢化区时, 相同的温度变化, 水在高温时密度变化比水在低温时的大, 所以温度越高反应性变化越大, 即负的慢化剂温度系数绝对值越大。

所以, 在压水堆中, 慢化剂温度不能太低, 尤其在当反应堆启动时, 为了保证足够大的负温度系数, 要求慢化剂温度不能低于要求的温度。

1.2.2 控制棒

堆内有控制棒的慢化剂温度系数较没有控制棒的更负, 因为温度增加时, 中子徙动长度增加, 在无棒的情况时, 中子徙动长度增加, 只会增加堆芯周围的泄露;当控制棒插入后, 温度升高, 中子徙动长度的增加, 使控制棒作用范围增加, 吸收更多的中子, 反应性降低。所以, 当控制棒插入时, 对于同样的温度变化, 意味着向堆芯引入更多的负反应性。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高温气冷堆控制棒在侧反射层内, 通过改变堆芯中子的泄露率来影响反应性, 而压水堆的控制棒在堆芯, 是通过改变堆芯热中子的利用系数来影响反应性。

1.2.3 燃耗

(1) 在压水堆寿期末, 燃耗增加, 就需要降低硼浓度来释放反应性, 所以在寿期末的硼浓度最低, 由于硼浓度的正效应最小, 所以负慢化剂温度系数最大。

国内外很多压水堆在寿期初慢化剂温度系数设置为正, 根本原因是设计者期望慢化剂中硼浓度合理、可行、尽量高, 使后备反应性足够高, 以保证经济效益。使慢化剂温度系数变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插入调节棒组, 使反应堆中慢化剂硼浓度降低。

(2) 由于寿期末时, 中子通量高的地方燃耗也会高, 裂变产物多, 能够展平功率, 则堆芯边缘处的中子通量也会升高, 中子泄露率会升高, 所以在寿期末, 慢化剂温度升高, 中子扩散长度增加, 会引起更多中子泄露。

(3) 燃耗造成的裂变产物理论上相当于控制棒, 慢化剂温度升高, 使裂变产物吸收作用范围增加, 吸收中子增多;但是慢化剂温度升高, 中子能量增加, 裂变产物对中子的吸收截面变小, 吸收减少。裂变产物在堆芯内是各处都存在的, 所以它的吸收范围总是整个堆芯, 即吸收范围总是不变, 因此起主要作用的是后者即吸收截面变小, 吸收中子减少, 此时的毒物相当于压水堆中的硼, 随温度升高要释放一部分反应性。

1.2.4 富集度、C/U及H/U

对于压水堆, 从图1中曲线可以看出, 相同富集度下, 在欠慢化阶段, 随着H/U变小, 慢化剂温度系数变大, 但是随着H/U变小, 仍然存在最大值, 因为能谱过于硬化, 使更多的中子移出共振吸收谱范围, 因此H/U继续变小会使温度系数变小。另外, 对于不同的H/U, 随着富集度增加, 慢化剂温度系数绝对值不一定增大, 对于此种现象, 主要看过多的中子在共振吸收能谱区的偏左还是偏右, 如果偏左, 则随着富集度增加, 能谱硬化, 慢化剂温度系数绝对值增加;能谱偏右的话, 富集度增加, 能谱进一步硬化已不起作用, 所以慢化剂温度系数绝对值减小。

高温堆存在初装堆芯、过渡堆芯、平衡堆芯的不同阶段, 初装堆芯的慢化剂温度系数绝对值要大于平衡堆芯, 例如HTR-PM平衡堆芯的慢化剂温度系数约为-0.8pcm/℃, 但初装堆芯的慢化剂温度系数约为-10 pcm/℃。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初装堆的C/U比更大, 且燃料富集度小, 使热中子谱更加热化, 单位温度的变化对慢化剂慢化性能的改变影响更大, 使反应性变化更大;其次是过渡到平衡堆芯后, 堆内已经积累的一定量的毒物, 但温度升高, 能谱硬化, 使毒物对中子的吸收减弱, 会释放正反应性, 进一步使慢化剂温度系数绝对值降低。但要注意的是, 虽然平衡堆芯的U238的含量比较大, 慢化剂温度升高后, 能谱硬化使U238、Pu240的低能共振吸收增加, 起到增加负反应性的作用, 但此点的作用不是主要的。综上所述, 初装堆芯过渡到平衡堆芯的整体过程中, 慢化剂温度系数绝对值是变小的。

2 燃料温度系数

2.1 燃料温度对反应性影响的途径

无论是压水堆还是高温堆, 其燃料温度系数都是由于自屏效应 (包括非均匀堆的空间和能量自屏) 和多普勒展宽共同作用使共振中子逃脱共振吸收的几率P下降, 从而使燃料温度系数总是为负的。并且能谱的硬化会使共振区中子份额增多, 使多普勒展宽的作用更明显。

2.2 影响燃料温度系数的因素

2.2.1 温度

由于Pu240、U238随温度的升高, 其多普勒展开越来越不明显, 即Pu240、U238共振吸收的惰性越来越大, 不能引起更多的中子吸收。所以随温度的升高, 燃料温度系数绝对值减小。

2.2.2 燃耗

随着反应堆运行, Pu240越来越多。在低温时, Pu240具有强烈的共振吸收峰, 在高温时Pu240自屏效应不明显, 即其多普勒展宽不能引起更多中子的吸收:

(1) 在高温时, U238的贫化较Pu240的积累更为重要, 所以寿期初温度系数绝对值较寿期末大;

(2) 在低温时, Pu240积累更为重要, 所以寿期初的温度系数绝对值较寿期末小。

2.2.3 富集度

由于富集度增加或燃料装载量增加, 一方面会使能谱变硬 (富集度的增加, 相当于增加了反应性, 为了维持相同的功率, 就需要引入其它控制毒物降低反应性, 吸收热中子或减少慢化剂, 使能谱变硬, 同时热中子和快中子注量率都减小) , 引起U238和Pu240低能共振吸收增加, 增加了引入负反应性的幅度, 使燃料温度系数绝对值增大,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U238比例少, 温度系数绝对值会变小, 前后两方面存在着竞争。前一方面占主导作用时, 随富集度增加燃料温度系数绝对值增大, 但随着燃耗的增加, 易裂变核的消耗, 能谱硬化变缓, 在寿期末时, U238的份额占主要作用, 使高富集度的燃料温度系数小于低富集度的燃料温度系数, 由于在低温时, Pu240积累更为重要, 所以其中不论富集度高低, 随着燃耗增加, 燃料温度系数的绝对值是增大的。但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富集度增加到一定值时, 后一方面占主导作用, 由于U238的份额的减小, 会使燃料温度系数绝对值降低, 如HTR-PM的燃料富集度为8.5%, 其燃料温度系数约为-4 pcm/℃, 而HTR-10的富集度为17%, 但平衡堆芯冷态时最大燃料温度系数约为-3 pcm/℃, 其绝对值比HTR-PM小。高温堆从初装堆芯过渡到平衡堆芯燃料温度系数绝对值增大的主要是前一方面的原因, 即燃料富集度增加, 燃料装载量增加, 能谱硬化, 且U238的量增加, 所以平衡堆芯的燃料温度系数绝对值大于初装堆。

2.2.4 毒物

相比高温堆没有控制毒物, 压水堆堆芯含有硼酸和可燃毒物棒。由于控制毒物的存在, 快中子与热中子的比值相对增大, 即能谱硬化, 燃料温度系数绝对值增大。

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高温气冷堆的燃料富集度比较高, 并且慢化剂为石墨, 比压水堆的慢化效果差一些, 所以高温气冷堆的热中子能谱较压水堆硬, 所以高温堆的燃料温度系数绝对值比压水堆高, 约是压水堆的2倍 (高温堆燃料温度系数约为4 pcm/℃, 压水堆燃料温度系数在2.4~2.8 pcm/℃之间) ;但是由于压水堆的慢化剂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较大, 而高温堆的慢化剂石墨在温度变化时没有体积变化, 主要是慢化性能的改变, 所以压水堆的慢化剂温度系数较高温气冷堆高的多 (高温堆慢化剂温度系数约为0.8 pcm/℃左右, 而压水堆慢化剂温度系数50~60 pcm/℃之间) , 但高温气冷堆堆芯温度的主要限制是燃料球温度不超过1600℃, 正常运行时的燃料平均温度为600℃左右, 有1000℃的裕量, 在发生事故时可提供足够的负反应性。压水堆的堆芯的安全限值主要在于防止一回路冷却剂的偏离泡核沸腾, 压水反应堆正常运行时冷却剂温度只有20℃的裕量, 所以高温气冷堆关于反应性的固有安全性, 并不是负的温度系数大, 而是因为有足够的温度裕量。

3 反射层温度系数

3.1 反射层温度对反应性影响的途径

反射层温度升高后, 反射层中的中子能谱硬化, 这使反射层对中子的吸收截面降低。进入反射层中的中子吸收减少, 则被反射到堆芯的中子增多, 即中子泄漏率减少, 说明反射层温度系数为正。

HTR-PM堆热态满功率平衡氙状态下平衡堆芯的反射层温度系数较慢化剂温度系数绝对值高 (慢化剂约-0.8 pcm/℃, 反射层约1.5 pcm/℃) 。

对H T R-1 0 M W球床堆, 石墨的快中子慢化长度及热中子扩散长度较大, 因而堆芯要有相当一部分中子泄露出堆芯, 泄露的中子约占中子消失率的30%。

3.2 影响反射层温度系数的因素

温度:因为反射层的慢化能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所以随温度的升高, 反射层的正温度系数变小。

4 结语

反应堆温度系数是影响反应堆安全运行的最直接因素。影响温度系数的正负、大小以及变化趋势的因素众多, 但无论对什么堆型, 应在设计上和运行过程中, 选取合理的设计参数和遵守运行条件和限值, 始终保持温度系数为负, 并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这样才能使反应堆具有自稳特性。

而作为电厂运行人员更要能根据其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正确分析和判断温度系数对反应性的影响, 例如, 正常情况下认为, 反应堆降功率应该是下插控制棒。但是在欧洲, 由于电网很小, 核电站需要参与功率调节, 并且采用堆跟机的模式, 在降功率的过程中需要提升控制棒, 原因是由于二回路功率下降, 载热减小, 堆内温度上升, 负温度系数下降, 并且会产生碘坑, 反应性继续下降, 为了保持反应性平衡, 就需要提升控制棒。切尔诺贝利事故就是在碘坑中为了维持功率持续提升控制棒, 引入很大的反应性, 并且叠加正空泡系数, 使反应堆功率迅速增长, 酿成严重的事故。

摘要: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因慢化剂和燃料元件的不同, 两种堆型的物理特性存在诸多差异, 其反应性控制与安全要求亦存有较大区别, 包括堆芯温度对反应性的影响途径、反应堆温度系数随温度和燃耗的变化趋势等均需要在运行工作中格外关注。该文对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各温度系数的作用原理和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 探讨造成以上不同的具体因素, 旨在使核电厂运行人员正确理解反应堆温度系数, 准确判断温度系数的变化趋势, 并在反应堆运行工作中灵活运用。

关键词:温度系数,富集度,C/U及H/U,燃耗,中子能谱

参考文献

[1]于世和, 戴翔, 曹欣荣.高燃耗下压水堆温度系数分析[C]//.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会议论文集.2011.

[2]郑福裕.压水堆核电厂运行物理导论[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009.

[3]于世和, 曹欣荣, 兰兵.中子能谱对压水堆慢化剂温度系数的影响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3, 47 (9) :1594-1598.

反应系数 篇2

收入与支出相配比可以平滑现金流的波动,反映了盈余的平滑趋势(Dechou,1997)。会计稳健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盈余的波动性(Busu,1997)。同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可能体现在收益平滑上(Levitt,1998),也可能加大盈余的波动性(Turner,2001)。因此,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会计盈余,可能是会计传统惯例运用的结果,也可能是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动机使然。因此,除了机会主义行为动机,也包括降低交易成本的动机,获得比较业绩优势的动机以及对市场预期做出理性反应的动机。无论动机或原因是什么,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是,对市场参与者来讲,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还是扭曲了信息。报告盈余的增量信息含量与更高的盈余反应系数相一致(Chaneyand Lewis,1995;Ronenand Sadan,1981;Wattsand Zimmerman,1986),因此,转而关注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与盈余反应系数之间的关系。比现金流更加平滑的会计盈余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信息还是扭曲了信息,已有研究对此没有一致的结论。一方面,一些文献研究表明会计盈余的平滑属于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Wysocki,2003)。另一方面,Goel and Thakor(2003)认为平滑的会计盈余减少了知情交易者的信息优势,因此可以保护原本处于信息劣势的投资者,增加了流动性。还有一些研究认为比现金流波动性更大的会计盈余提供了私有信息(Kirschenheiterand Melumad,2002),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波动性更大的会计盈余没有提供增量信息,而是反映了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Turner,2001)。本文侧重考察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会计盈余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信息还是扭曲了信息,为解释市场参与者如何定价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提供了经验证据,为国内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研究领域做出了贡献,也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了经验数据的支持。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的变化,会引起应计项目等报表项目的波动。根据本文的结论,应计项目的平滑或波动增大了盈余反应系数的水平,为市场提供了信息。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通过观察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会计盈余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来考察这一部份报告盈余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信息还是扭曲了信息。如果比现金流更加平滑的报告盈余增大了盈余反应系数的水平,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信息,这一部分报告盈余应该与盈余反应系数呈负相关关系;同样,如果比现金流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增大了盈余反应系数的水平,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信息,这一部分报告盈余应该与盈余反应系数正相关。因此在这种情形下,预期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会计盈余与盈余反应系数之间呈U型关系。如果比现金流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减小了盈余反应系数的水平,扭曲了信息,这一部分报告盈余应该与盈余反应系数呈正相关关系;同样,如果比现金流波动性更大的会计盈余减小了盈余反应系数的水平,扭曲了信息,这一部分报告盈余应该与盈余反应系数负相关。因此在这种情形下,预期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会计盈余与盈余反应系数之间呈倒U型关系。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a:比现金流更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会计盈余与盈余反应系数间呈U型关系

H1b:比现金流更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会计盈余与盈余反应系数间呈倒U型关系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2001年后我国对会计准则进行了较大调整,显著提高了会计数据可比性,为实证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样本。本文以2001年至2007年深市和沪市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些公司执行如下筛选程序:剔除金融保险行业的上市公司;剔除财务数据或股票收益率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最终获得2517个研究样本。本文研究中使用的公司财务指标、股票收益率、行业分类等数据均来自于CSMAR数据库,数据处理使用Stata9.0计量分析软件进行。由于计算盈余波动性和现金流波动性利用了5年的数据,最终回归数据采用2006和2007两年的数据。

(三)比现金流更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会计盈余的度量

用盈余波动性与现金流波动性的差额来度量报告盈余是否具有平滑特征或波动性特征。根据盈余的定义:Ei,t=CFi,t+ACi,t(1)

其中,Ei,t代表公司i第t年末的盈余,CFi,t和ACi,t分别指公司i第t年的现金流和应计项目。可以得到盈余方差的表达式如下:

与应计项目可以由报告盈余与现金流的差额表出一致,ACEV度量了盈余波动性与现金流波动性的差异。由公式(1)可以发现,无论是CF与AC之间的协方差还是AC的方差,都不能较好度量比现金流更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ACEV的优点在于不但包含了应计项目的方差,还包含了应计项目与现金流之间的协方差(Jayaraman,2008)。盈余波动性被定义为五年内经总资产标准化后的主营业务利润的方差,现金流波动性则指五年内经总资产标准化后的营业现金流量的方差。公式(4)表明,当ACEV=0时,盈余波动性与现金流波动性相等(Var(E)=Var(CF));当ACEV<0时,盈余比现金流更平滑;当ACEV>0时,盈余的波动性比现金流的波动性更大。因此,根据ACEV的正负,区分了平滑区间和波动区间;而ACEV则表示盈余波动性等于现金流波动性的状态。

(四)模型建立和变量定义

在股票未预期回报对未预期盈余的回归中,将斜率得到的系数称之为盈余反应系数(ERC)。ERC度量了市场参与者对盈余所含新信息的反应程度。在考察ACEV对盈余反应系数是否具有增量的解释力的过程中,依据相关研究,选取了以下控制变量:度量行业平均风险的风险系数(beta);度量公司成长性的市值-账值比(M2B);公司规模(lnta);债务比率(debt);行业;现金流波动性(cfvar)。将上述控制变量纳入多元回归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为此根据barber,etal(1998)的方法,运行了以下两步骤的回归。首先,运用模型2,ACEV对控制变量做多元线形回归,回归得到的残差(R_ACEV)可看成ACEV中没有被控制变量所解释的部分。其次,用R_ACEV作为盈余波动性与现金流波动性差额的代理变量估计模型1。具体变量设定见(表1)。

模型1:RETit=β0+β1UEit+β2R_ACEVit+β3UE*R_ACEVit+εit

模型2:ACEVit=α0+α1betait+α2M2B+α3lntait+α4debtit+α5cfvarit+Σαj indus_+δit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从(表2)可以发现,RET的均值是0.27%,未预期盈余UE的均值为0.0355。ACEV的均值-0.0046,这表明上市公司更偏好于盈余的平滑。

(二)回归分析

(表3)、(表4)和(表5)显示了模型的回归检验结果,主要检验投资者是否预期到应计项目波动性对盈余反映系数的影响,进而引起股票价格做出调整。结果显示,在ACEV<0的平滑区间,UE_R_ACEV的系数为负(-0.6780),t值为1.67,在10%的水平上显著,比现金流更加平滑的报告盈余,越是平滑,盈余反应系数越大,比现金流更加平滑的报告盈余与盈余反应系数呈负相关关系;在ACEV>0的波动区间,UE_R_ACEV的系数为正(2.377),t值为1.66,在10%的水平上显著,比现金流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波动性越大,盈余反应系数越大,比现金流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与盈余反应系数正相关。因此,证据表明,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会计盈余与盈余反应系数之间呈现的U型,这说明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增大了盈余反应系数的水平,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信息而不是扭曲了信息。

注:括号内为t值。“*”significantat10%;“**”significantat5%;“***”significantat1%

(三)稳健性检验

将控制变量直接放入模型中进行回归,结果基本不变。采用行业调整的未预期盈余代替市场调整的未预期盈余,回归结果保持稳健。用标准差代替方差度量比现金流更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会计盈余,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另外,用盈余波动性与现金流波动性的比率作为应计项目波动性的代理变量进行检验,系数的符号保持一致,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在已有研究中,该比率越小,表明存在更大程度的收益平滑,反之,存在更小的收益平滑;但这种度量方法没有考虑诸如洗大澡动机等情形下的收益平滑,此时,对应更大的比率,收益平滑程度也更大。ACEV克服了上述不足,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情形:比现金流更加平滑的会计盈余和比现金流波动性更大的会计盈余。

四、结论

本文以我国证券市场2001年至2007年期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增量解释力,检验了这部分报告盈余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信息还是扭曲了信息。研究发现: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与盈余反应系数之间呈U型;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增大了盈余反应系数的水平,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信息。本文提供的证据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了经验数据的支持。根据实证结果,应计项目的平滑或波动增大了盈余反应系数的水平,为市场提供了信息,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盈余波动性和现金流波动性的度量误差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研究结论的可靠性,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深化理解。

摘要:本文以2001年至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增量解释力,检验这部分报告盈余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信息还是扭曲了信息。研究发现: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与盈余反应系数之间呈U型,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增大了盈余反应系数的水平,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信息。

反应系数 篇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概念相继提出,计算机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运作效率,其中财务报告的披露与财务信息的获取已经与信息化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自上交所和深交所硬性要求上市公司进行XBRL披露以后,XBRL的披露是否能够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盈余质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本文拟采用事件研究法,基于更早实施披露XBRL财务报告的深市,选取深市A股制造业企业作为样本,首先检验XBRL财务报告披露前后对累计超额收益率(CAR)的影响;其次基于盈余反应系数(ERC),从XBRL披露前后窗口期盈余反应系数的对比研究以及总体样本的回归检验两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探析深交所自全面披露XBRL财务报告后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情况,来测定XBRL年报的披露是否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信息披露水平,从而改善投资者投资效率,进一步补充了XBRL财务报告披露实施的应用效果研究。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1 XBRL的发展与应用

XBRL作为应用于财务信息处理的前端技术,自1998年产生至今,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2001年中国首次出现了研究XBRL的文献,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都开始了XBRL技术的研究和试验。目前国内XBRL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对于传统财务报告,XBRL财务报告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诸多便利。沈颖玲(2002)认为XBRL网络财务报告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复输入引起的信息错误风险和信息成本,而且信息使用者也能又快又准地取得财务信息,能够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并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曾建光(2013)则研究证明了XBRL财务报告的实施可以降低开放式基金的代理成本,并提高基金的效益。

2.2 盈余反应系数(ERC)

根据贝叶斯定理和决策理论:在公开的市场中,当某一事件发生时,投资者会对此做出迅速并且无偏的反应。Ball和Brown认为在有效市场中,股价包含了所有历史信息,不然股价就会变动。西方实证会计理论认为,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会计信息质量越高,市场对会计盈余的反应将会越大。

本文将借鉴Ball和Brown的模型,采用股票累计超额收益率(CAR)来测量XBRL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假如XBRL财务报告包含更多信息含量,则在其披露后,累计超额收益率将会增加,从而将导致累积超额收益率变化。因此提出假设1:XBRL财务报告披露后,累积非正常报酬率(CAR)发生显著变化。

盈余反应系数(ERC)是指某一证券的累积超额回报相对于该证券发行公司报告的盈余中的未预期因素的反应程度,也就是说盈余反应系数实际上说明的是盈余公告的信息含量,盈余反应系数越大,说明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越多,信息披露水平也越高。故提出假设2:XBRL财务报告在我国披露后,提高了盈余反应系数,从而说明XBRL在我国的应用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

3 样本选取

本文以XBRL年报披露日期为事件日,考虑到过长的事件窗口期可能引入较多噪声因素,所以选用较短的事件窗口期为[-1,1],即年报披露前1个交易日到披露后1个交易日。选取深交所使用了会计通用准则分类标准的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2年的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的初始样本,剔去ST类公司和估计期内连续10天未进行股票交易的公司,以及其他数据缺失的样本。最终筛选出6年共1866个样本。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深交所网站,并使用Excel进行基础数据处理,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的深入处理和分析。

4 研究设计

4.1 模型选择

本文借鉴Ball和Brown的模型,将未预期盈余(UE)作为解释变量,通过回归方程检验,以研究其对累计超额收益率(CAR)的影响。Broad和Day(1986)研究表明现金流量与超过盈余的增量信息之间是不一致的,即累计超额收益率与未预期盈余之间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本文引入未预期盈余的绝对值(ABSUE)作为解释变量,以消除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模型1:CAR=α+βABSUE+ε

其中,CAR表示累积超额报酬率,UE表示未预期的异常盈余,ABSUE表示未预期盈余的绝对值,回归系数β即为盈余反应系数。

为分析XBRL实施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引入虚拟变量XBRL,得到回归模型2。

模型2:CAR=α+β1ABSUE+β2XBRL+β3ABSUE×XBRL+ε。观察XBRL财务报表披露前后对盈余反应系数(β3)的差异影响。

考虑到ERC的影响因素,引入公司成长性(GROW)、盈余安全性(LEV)和公司规模(SIZE)等控制变量,建立回归模型3。

4.2 变量定义和选择

4.2.1 累计超额收益率(CAR)

累计超额收益率为股票的实际收益率与正常期望收益率之差,本文采用市场调节模型。

(1)计算股票和市场的日收益率。

其中,Ri,t表示股票i在t日的日收益率,Pi,t表示股票i在t日的收盘价;Rm,t表示市场在t日的日收益率,Pm,t表示t日的市场指数,本文采用深证成指指数估计。

(2)采用市场调整模型计算窗口期内股票i的t日超额收益率ARi,t。

(3)计算窗口期的累计异常收益率CARt。

4.2.2 未预期盈余(UE)

未预期盈余是指实际盈余与期望盈余的差额。本文选用影响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因素每股收益(EPS)作为未预期盈余的替代变量,将上期的每股收益作为本期的期望盈余的无偏估计值。

4.2.3 未预期盈余的绝对值(ABSUE)

未预期盈余的绝对值,以消除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影响。

4.2.4 事件变量(XBRL)

文本引入虚拟变量XBRL,若样本披露XBRL财务报告,则令值为1,否则取值0。

5 实证分析

5.1 事件研究法下累计超额收益率的统计检验

对深市选取的样本窗口期[-1,1]内披露前后的CAR关键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深市制造业5个观察期披露前后CAR有一定程度变化,用Z统计量检验其显著性,Z值2.369大于1.96,检测结果表明深交所实施XBRL财务报告后,CAR具有一定显著性,支持了假设1,说明XBRL对CAR产生了效应,XBRL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市场反应。

5.2 XBRL财务报表披露前后对信息质量的回归分析

5.2.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分析

表2为窗口期[-1,1]内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3为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CAR(-1)的平均值略高于CAR(1)的平均值,标准差基本相差不大,因此XBRL财务报表实施前后两组数据不存在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研究。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自变量间相关性较低,相关系数绝对值的最大值仅为0.4053,说明各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比较低,不存在多元共线性关系,使得模型结果具有比较强的解释意义。

注:**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

5.2.2 回归分析

为了研究XBRL的实施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根据模型2,在窗口期[-1,1]对XBRL财务报告披露前后的CAR分别进行回归,得到回归结果(1)和(2)。回归结果显示,在不考虑公司成长性、安全性以及公司规模的情况下,对于深市制造业样本企业,XBRL财务报告披露后,β3系数从0.008增加到0.014,说明XBRL财务报告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盈余反应系数。

为进行进一步研究,引入ERC的影响因素,即公司成长性、安全性和公司规模,根据模型3,对深市总体样本进行回归,得到回归结果(3)。该结果表明,XBRL财务报告的披露在1%的水平上影响着CAR,ABSUE×XBRL在5%水平上影响CAR。此外,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在1.07与3.78之间,均小于10,说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回归方程的R2为0.458,F值为4.68,并且通过了1%显著性检验。总而言之,回归方程比较有效地说明了XBRL财务报告在我国应用后,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回归分析结果———窗口期[-1,1]详见表4。

6 结论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会计通用准则分类标准下XBRL财务报告的ERC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深交所A股制造业企业作为样本,在窗口期[-1,1]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XBRL财务报告的实施,提高了盈余反应系数(ERC),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影响着累计超额收益率(CAR),说明我国现阶段对XBRL财务报告的实施应用,经过深市的数年努力,其披露的XBRL财务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改善了信息披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方便信息使用者做出有效决策。因此,我国要继续优化XBRL财务报告披露系统,加速发展会计信息化进程,从而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资源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宋生,李文颖,吴东琳.XBRL、公司治理与权益成本——财务信息价值链全视角[J].会计研究,2015(3).

[2]史永,张龙平.XBRL财务报告对分析师预测的影响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4(8).

[3]李争争,张天西,韩宜恒,等.行业分类标准有更高的信息质量么?——基于XBRL财务报告的量化视角[J].证券市场导报,2013(5).

[4]曾建光,伍利娜,谌家兰,等.XBRL、代理成本与绩效水平——基于中国开放式基金市场的证据[J].会计研究,2013(11).

[5]李争争,张天西.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的创建质量评价[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

[6]潘淡.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及其对会计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3(1).

上一篇:慢性肾功能衰竭护理下一篇:风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