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灌供水思考

2024-07-11

提灌供水思考(精选6篇)

提灌供水思考 篇1

为了合理解决水源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问题,**开我省之先河,以城乡供水一体化为起点,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区域供水实践。**自来水公司作为区域供水的实践主体,在十几年区域供水的实践探索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也尝试性地对区域供水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探索和思考。

一、**实施区域供水的概况

1、实施

起源与背景

**的区域供水源起于“西水东调”。**东片地区为沙地平原,是百余年来江水和海潮相互作用形成的沉积沙地。这一区域内虽水量丰富,但水质差,含盐、碱量较高,味呈咸苦涩,令人难以下咽。80年代初期,当地人又以麻绳制作为主要的农副业收入,更是将大量的地表水变成了腐臭的烂麻水。80年代末期,印染业又成为该地区的新兴产业,当地人民由此而迅速致富,但它排放的大量化学污水,却使当地的河道和地下水质进一步恶化。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本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制约了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当地人民迫切要求解决用水问题的呼声十分强烈。

1989年10月,**自来水公司第二水厂一期日供水6万吨工程建设投产。它在解决城区用水供需紧张矛盾的同时,也使**自来水公司首次有了日均4~5万吨的剩余供水能力,而且,如需求增加,再化少量投资即可再增加日供水6万吨的能力,这给以城市供水解决东片农村用水提供了可能。至此,**由城市向农村供水的基本条件已初步成熟。当时的**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将这项工程正式确立为“西水东调”工程,并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群众吃水难问题。省、**市领导对此也十分关心,省爱卫会将**市列为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初级卫生保健示范县(市)”之一,使**有机会争取世界银行的无息和低息贷款,这为“西水东调”的实施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证。

2、实践的起步与发展

1990年5月13日,“西水东调”首期工程正式启动,当年9月底,钱江农场成为**区域供水历史上第一个受益的农村地区。一期工程历时整整3年,共铺设dn300以上供水干管近30公里,供水范围涉及宁围、新街、赭山、南阳、光明等近十个乡镇、农场,受益面积60余平方公里,受益人口22万。

1993年和1996年,自来水公司又连接不断地实施了“西水东调”的二期和三期工程,2000年,又紧接着实施了南线工程,完成了东片地区管理的联网供水。至此,由城市向东片农村供水的范围已几乎辐射到了东片的所有镇乡。综合整个“西水东调”工程,铺设各类口径的供水主管道总共达120多公里,总投资8000多万元,惠及东片40多万人口,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有了“西水东调”的实践基础,**自来水公司又先后将供水范围向西北延伸至了城北、西兴等农村地区,并跨区域地实现了向滨江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供水。2001年,又开始着手实施南片供水工程,至2002年底,基本完成水厂至各镇的总管道埋设,由此,**的供水管网已覆盖**区内全部行政镇,率先在浙江省内实现了全区域供水,集中供水面积之广、供水干管之长,在全国也是十分少见的。

二、**区域供水实践的效果评价

1、极大地提高了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经济发展。

**长达十余年的区域供水工程,是**建设史上重彩浓墨的大手笔,它的实施,使**东部地区人民长期以来只能饮用苦咸水和污染水的历史划上句号,使南部山区人民严重缺乏饮用水的状况得到了缓解,许多人家都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由于清洁水的使用,**一些区域内由污染水导致的肠道、肝炎等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率大为降低,较好地提高了人民的卫生和健康水平。同时,用水条件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工业产品结构和产品品质的提高,改善了投资环境,为**的招商引资和经济腾飞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2、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发挥规模效益。

**境内虽然水系发达,但一方面分布上存在不平衡性,一些南部山区缺水情况不容乐观,干旱季节尤为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工业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问题也十分突出,许多地区已难以在就近找到合格的、足量的饮用水源。是区域供水,使**境内有限的饮用水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和调配,为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共享创造了基础条件。目前**整个区域供水的源水都来自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交界的闻堰小砾山取水口,不但水质较优,而且水量充沛,是实现全区域安全、足量供水的有力保障。

资源共享的另一方面,是体现在技术和管理上。**在未实现全区域供水前,好些镇都各自建有水厂,但由于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绝大多数都不能按标准工艺组织生产,只是简易地对源水进行一些净化处理,这既不符合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卫生和健康要求,水厂本身在营运过程中也难以实现经济效益。实现区域供水后,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都集中到了区域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区自来水公司,其在长期积累中形成的工艺、技术、管理以及资金等方面的优势,都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有效的发挥和体现,使优质资源得以共享。

3、有利于促进**供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供水的实践几乎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它在妥善解决用水问题的同时,也进一步壮大了供水企业自身,促进了我区供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十几年的区域供水实践中,随着供水区域的不断延伸,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自1990年“西水东调”实施至今,**自来水公司几乎没有停止过自身的扩张性建设,先后实施了二水厂二期工程、应急工程、一水厂技改工程、三水厂一期工程、南片供水工程等多项水厂建设工程,日供水能力从1990年的12.5万吨增加到2002年底的55万吨,翻了两番,固定资产从4000多万4个多亿,有力地增强了企业实力。而且,在多年的区域供水实践中,制水工艺日趋先进,制供水技术日益成熟,管理不断完善,人才得到锻炼和显现,为区域供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

三、从实践积累到理论探索

1、规划建设

区域供水应该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一旦确定实施,在初始阶段做好科学规划十分重要。根据**区域供水的实践经验,一个好的供水规划,不仅有利于指导工程实践,有序开展各区域的供水联网工作,更为直接的效益,就是可以降低实施和运行成本。在规划中,关键是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要科学预测整个规划区域内的各个阶段的水量需求,以合理确定供水设施和管网的中、长期建设规模;二是要依据整个城镇体系的总体发展规划,以及交通、道路、工业园区等专项规划,合理安排不同区域的建设时间。区域供水规划起点一定要高,总体布局要全面到位。特别是总管的设计,要尽可能地考虑长远、放大口径。**因为区域供水实践较早,各阶段之间缺乏系统衔接,规划不够超前,预测不够充分,好些管道才建成投运1、2年,就出现供水不足,造成了大量的后续投资,提高了运行和管理成本。同时,在局部和具体设计中,要尽可能地细致、周全,无论是管线的走向、管材的适用、管径的大小,还是排水阀、控制阀的设置、加压站的地理位置等,都务必具体、详实。实施中,要尽可能地严格按照规划操作,非集体讨论不得修改。要妥善保存好工程建设的各类原始资料,建立专项档案管理,及时补充、完善管网图纸,以利于实现高效管理。在镇一级的进村入户管网建设中,要特别注意设计和施工上的规范操作,严禁用材上的以次充好。**区一些早期建设的镇级管网,因片面追求投资的最低化,管道和施工质量都不能符合建设标准,已经不同程度地导致水质偏差、水损偏高的现象,农民怨言很多,好心办成了坏事。

2、资金运作。

资金是实施区域供水的基础保证。在投资中所占份额最大的是建设资金,一般包括前期的勘察、拆迁、赔偿费用和管材、设备、施工费。**由于是将区域供水作为一项政府工程来抓,因此水厂、中途加压站的建设主要通过财政补贴和企业自筹解决资金来源;管网建设则主要是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筹措资金,由受益乡镇负责前期拆迁、作物赔偿和施工安装等费用,政府负责管材及加压站的建设等费用,供水企业负责勘察、设计、安装等费用。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政府财政补贴较少,最多的是企业贷款、政府贴息。由此而带来的后果是,随着供水区域的不断扩大,供水企业的资金负担将会越来越重,如果不能使整个区域供水的运行保持良性状态,或由政府出台政策加以扶持,很容易使供水企业因不堪资金负荷而步入恶性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将主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支持,区域供水项目的建设融资应面向市场,寻求多元化投资渠道。

3、管理机制

**在区域供水中采用了分级管理,一管到底的模式,具体为在各镇设立水管站,水公司聘请人员对该区域内的供水实施管理,隶属和业务上相对独立。但随着区域供水范围的不断增大,原有的水管站管理模式已日益显现其职能不清、指挥不灵、业务不精、主动性差等弊端,难以适应区域供水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区域供水的管理中,广东东莞市的做法值得借鉴。东莞市区域供水的范围与**区相似,但他们在各镇设立的是营业公司,总公司与各镇营业公司之间是一种近乎于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关系,总公司管理范围只到各镇总表,表后完全由营业公司负责管理。这种模式大大简化了供水总公司的管理职能,较好地解决了因供水范围扩大、战线拉长带来的管理困难。同时,由于营业公司的实体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

4、计费制度

在**区域供水的实践中,农村水费是加价收取的,由物价部门核定并发文实施。目前,**农村地区用水价格在城区水价的基础上,每吨加价0.065元,主要用于补贴水管站的运转。此外,物价部门还核定部分管线长,投入大的镇可以收取每吨水0.10元的建设费,用于镇级管网的维护。在实际操作中,农村水费的核定和收取上存在较多矛盾。一方面,由于高额投入和无途管理造成的成本增加,使供水企业在农村用水特别是民用水上基本是亏本经营;另一方面,农村居民虽然用水量不多,但由于加价和漏损分摊等原因,实际水费往往高出核定水费较多,农民难以承受,不理解,拖欠水费现象时有发生,由此而影响区域供水的健康运作。区域供水中的农村水费问题,应该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探讨,而解决收费难问题,需要与管理机制相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关键的是要明白消费,对于广大农民来说,他们希望的只是有一个合理、明确的水价,不要包含水损等太多不确定加价因素。在每户住宅分开的广大农村,可以由水管直接计量到户,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环节。

5、质量保证

这里所指的质量包括自来水的质和量。区域供水实施的目的就是要满足农村广大地区对清洁饮用水的需求,如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好了供水设施,农村老百姓却仍然喝不到水,或者供水企业有水送不出,那就完全有背初衷。要保证水量,就要不断完善供水网络,实现更大区域的联网供水,以切实提高供水的安全性;要保证用水,还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要运用地理定位检测系统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对管网的检测,同时配置足够的抢修力量,一旦管网出现异常,可以及时进行抢修恢复,尽可能地减少停水;要保证水量,还应在一定范围内在规划设置二级加压站,以确保区域内的供水压力符合标准要求。此外,由于区域供水范围大,管网终端距离长,自来水中起消毒作用的余氯及容易在中途挥发殆尽,因此,供水企业一方面要积极改进生产工艺,确保远距离管网末梢水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二级加压站,实施二道加氯。在此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末梢水质的检测,及时分析、处理和解决各类水质问题,让企业和百姓放心用水。

提灌供水思考 篇2

1 机电提灌相关内容概述

提灌站是指在农田水利设施中,用于从水库、河流或其他水源提取灌溉用水所专门建立的水利站点,在农村地区广泛存在,在农田的灌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但现在大多数的小型提灌站仍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的,存在设备老化,资金缺乏等问题。提灌即提水灌溉,用机电泵或人力、畜力、风力等提水工具提水进行灌溉,又称抽水灌溉﹑扬水灌溉,除需修建泵站外﹐一般不需修建大型挡水或引水建筑物,受水源、地形、地质等条件的影响较小,一次性投资少、工期短、受益快,并能因地制宜地及时满足灌溉的要求。但在运行期间需要消耗能量和经常性地进行维护、修理,其管理费用比自流灌溉较高。

2 丘陵地区机电提灌发展现状

2.1 丘陵地区机电提灌带来的效益

我国土地面积较大,跨越的纬度和经度较广,加之我国的地理位置影响,使得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呈现出不均匀的现象,这使我国的农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农业灌溉作为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我国一直十分重视灌溉设施的建设和灌溉技术的发展。

在我国丘陵地区,受到地形限制,常规的灌溉技术无法得到有效应用,灌溉设施更是无法有效建设,因此针对丘陵地区的独特性出现了提灌站,通过利用风力、人力和畜力使提灌设施正常运行。随着我国机电设备的完善以及相关技术的成熟,其逐渐代替人力提灌、蓄力提灌,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提灌技术,尤其是在南方地区机电提灌技术和设备应用更加广泛,以四川省的宜宾县为例,在2011年时,全县的农村机电提灌设施已达到了11864台,全县26个乡镇,20个乡镇有机电提灌设备,几乎承担着全县农业50%以上的灌溉任务[2]。随着国家和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不少地区开始借助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等措施建设了一批新的电力提灌站,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和农业灌溉用水问题,而且也对建设年限较究的带病运行提灌站进行维修加固改造。

2.2 丘陵地区机电提灌存在的问题

2.2.1 机电提灌设备设计存在不合理因素

二十世纪我国已经开始建设机电提灌设备,但由于相关技术不到位,硬件设备存在问题等导致缩减成的机电提灌设备数量偏少而且质量达不到有效标准,甚至在一些旱情比较严重的地区还会出现抽不出水的问题。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少部分提灌站,设备体积较大,运行成本高,造成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浪费。机电设备分布不合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一些旱情较严重的丘陵地区,农民的保苗和插秧工作面临问题较大,甚至人畜饮水都存在问题,电力提灌站建设相对落后。

2.2.2 机电提灌设备老化现象严重

我国丘陵地区大部分的机电提灌设备都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建设的,从建设到运行期间经历了几十年,不少的机电提灌设备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不少机房损害严重,甚至一些设备已经无法正常运行。还有一部分的机电设备虽然可以抽出水,但机组耗电较大,抽水成本高。有的机械设备提出了相应的维修和更新方案,但由于设备生产厂家变更或者倒闭等,导致无法找到与设备相匹配的零件,进一步增加了修复和加固的难度[3]。

2.2.3 相关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在二十世纪建设的机电提灌设备在建成后便投入应用,产权和相应的管理制度都没有明确。这就使得不少村民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即国家投资建设了机电提灌设备,则后期出现问题也应由国家来出资加固和维修。还有一部分新建成的机电提灌设备,在气候正常的年份使用次数较少,所以水费收取的难度也较大,甚至在一年内都用不了一两次,导致出现设备用时找人、平时无人的现象。不少机电提灌设备处于无人看管的现状。

2.2.4 设备投入存在严重不足现象

机电提灌设备需要使用大量的配套专用线路,而且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如进水、出水设备、管道以及机组设备等,投入资金几十万至几百万不等。如果仅依靠农户自身来筹资建设,必然不可能实现,所以需要国家为其建设专门的投资资金。丘陵地区地形特殊,建设机电提灌设备的力度更大,更需要国家和政府加大建设投资力度。

3 机电提灌发展和改进的必要性

3.1 自然环境决定其必须得到发展

我国丘陵地区范围较大,水资源分布不均都使得机电提灌成为不可替代的灌溉方式。尤其是针对一些地区,丘陵在农业总种植面积中占据比例比较大,必须要使用机电提灌设施减轻干旱现象,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另外,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通过当前不断建设大型的调水工程现象,足以发现水资源问题的严峻性。同时,受到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影响,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匹配,如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夏多冬少。一旦遇到严重的干旱,农作物灌溉必然得不到有效保障。

3.2 机电提灌在农业工程中优势明显

在我国,农业灌溉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地势平坦地区的滴灌、喷灌等,通过建设水塘、水库工程项目灌溉等。提灌也是众多农作物灌溉技术中的一种,与其他的灌溉技术相比,机电提灌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即见效快,需要的成本较低;和蓄水工程、引水工程相比,机电提灌技术占地面积较少、工程时间较短。有学者对机电提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在20 m扬程的江河提水灌区,提灌技术所花费的成本要比引水工程低200~300元/hm2[4]。另外,机电提灌技术占地面积比较小,不需要进行大量的移民,也不会影响民众的稳定性。机电提灌技术的运行成本低主要表现在其和同等规模的引水灌溉设施相比较,其花费的成本要低20%左右。机电提灌集输的灌溉效果较好,尤其是在丘陵地区应用此技术,效果更加明显,能够充分利用过境水和自然降水。提灌站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泛,对于水库、自流灌溉尾灌区都可以建设相应的机电提灌设备,在这些水资源分布地的周边进行提水、调水和补水,进而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增加灌溉面积。

3.3 农业灌溉离不开提灌泵站

我国多地的农业生产实践证明,农作物的灌溉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均离不开提灌站的建设。以四川省的遂宁市为例,其在2006-2007年时曾遭受百年难遇的特大干旱,全市每一年出动了2300多个机电提灌站,年度完成提水量分别为2.4亿m3和2.1亿m3,灌溉了8万多hm2的农作物,也解决了当地人畜饮水问题,在当时抗击特大灾害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农业盾牌的重要作用[5]。

4 丘陵地区机电提灌发展的措施

4.1 加强对丘陵地区机电提灌发展的认识

现如今,我国农村地区建设的机电提灌设施发挥的一般是公益性的服务功能,想要农民一家一户拥有一个专门的机电提灌设施在当前还难以实现。虽然我国多年的一号文件上都着重强调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也都非常重视这一问题,要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方面上取得一定进展,但还有不少问题存在。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各级政府切实落实党中央的相关政策,重视关乎人民核心利益的农业发展问题,将机电提灌相关设施的建设作为主要的民生项目,纳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年度规划中,统筹部署,再将其合理解决。

4.2 明确丘陵地区机电提灌发展的方向

丘陵地区的农作物灌溉需要树立起正确的发展方向,全面实施泵站集群灌溉的建设和相关管理,真正实现农业灌溉的自动化、机械化和网络化。明确丘陵地区机电提灌发展方向的要点:根据丘陵地区的实际地形特点和水资源情况认真地调研和论证,科学规划,进而对水资源的提、引、蓄和节等工程统筹配置,分步实施;充分发挥多方面的协作效应,更好地整合资源,使合力达到最大,尽最大努力实现无缝高效灌溉。在改造一些大型的机电提灌设备后也需要对中小型的节水灌溉工程、机井等设施进行改造,推广使用新型的机械设备和新技术,提高泵的抗旱保灌能力。对于一些老旧的机电提灌设备,要进行配套的综合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泵站的装置效率。同时还需要在水利工程的盲区建设配套的提水工程或和当地的沟塘、机电井等结合起来,发挥灌溉设施的配套效益。对于一些种植水果、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园区或者是示范园区需要大力推广高效的机械化节水灌溉,提高节水效率和灌溉保障率。

4.3 建设多元化的灌溉体系,保证机电提灌发展

机电提灌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设多元化的灌溉体系,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将机电提灌设施的建设纳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范围,积极争取中央拨付专门的建设资金,使中央出台一系列促进机电提灌设施发展的政策;其次,各个地方政府要把建设中小型的机电提灌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作为当地重点支持项目,分期分批地加大投入;再次,政府部门需要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尤其是一些涉农项目,更需要在关于农业发展的土地治理、支农资金、综合农业开发和扶贫开发等项目中加大投资力度,支持机电提灌设施的完善;然后,地方政府要积极争取对地方发展有益的对口支援政策,采用减免附加费用和邮电费用、减免电灌站历史发展遗留下来的包袱、信贷利息等方式,推进对农村机电提灌设施的改造和兴建;另外,积极引进社会资金,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和人员参与到农村机电提灌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最后,把关于机电提灌设施的新建、技术改造和相关设施的维修及整治等纳入到村民日常管理体系中,提高农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农民在机电提灌设施建设和维修加固中的主体地位。

4.4 完善相关监管机制,消除机制障碍

机电提灌的发展也需要相关监管机制的完善,消除机制体制方面的障碍。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认真理顺行业的相关建设体制,打破严重的条块分割现象和部门间的利益分割问题,顺利打通工作的主渠道。重新整合和强化机电提灌的管理职能,管理技术资源需要重组,进而建设权责清晰、统筹协调、灵活高效运转的管理体制。第二,重视与机电提灌技术行业相关的技术发展,一定要改变传统工作中应付了事的态度,科学地配置和建设提灌管理手段,完善与机电提灌技术相关的检测技术、勘测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使服务功能变得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同时也不能够忽视理论方面的研究,及时开展各种理论研究,为提灌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第三,机电提灌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队伍,通过聘请或者内部培训等方式培训专业化的提灌人才,完善现有的竞争激励机制,打破靠关系的不良工作作风。

5 结语

提灌技术是我国众多农业灌溉技术中的主要构成部分,针对丘陵地区,提灌技术与其他的引流灌溉、堤坝灌溉技术相比具有造价低、占地少、工程时间短的优点,值得大力推广。但是就我国丘陵地区的机电提灌技术发展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设备老化、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需要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促进丘陵地区机电提灌技术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德全.丘陵地区机电提灌发展的对策建议[J].四川农机,2011(6):13-14.

[2]泸州市财政局、泸州市委政研室、泸州市农机局联合课题组.农村机电提灌站运转困局的解决之道——对泸州市农村机电提灌站运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四川农机,2007(4):13-15.

[3]刁学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推动农村机电灌溉工作加快发展[J].四川农机,2011(2):4-6.

[4]杨德全.渝西地区农村机电提灌站建设和管理模式改革初探[J].南方农业,2010(2):12-13.

丘陵地区机电提灌发展的思考 篇3

关键词 丘陵地区;机电提灌;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3.065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丰富,其中丘陵地区占据的比例较大。为了保障丘陵地区的农业灌溉,我国建设了一大批的提灌站,提灌根据不同的动力分为不同的类型,机电提灌是由机电泵作为灌溉的动力来源。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这种提灌技术逐渐成为我国丘陵地区的主要提灌方式。

1 机电提灌相关内容概述

提灌站是指在农田水利设施中,用于从水库、河流或其他水源提取灌溉用水所专门建立的水利站点,在农村地区广泛存在,在农田的灌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但现在大多数的小型提灌站仍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的,存在设备老化,资金缺乏等问题。提灌即提水灌溉,用机电泵或人力、畜力、风力等提水工具提水进行灌溉,又称抽水灌溉﹑扬水灌溉,除需修建泵站外﹐一般不需修建大型挡水或引水建筑物,受水源、地形、地质等条件的影响较小,一次性投资少、工期短、受益快,并能因地制宜地及时满足灌溉的要求。但在运行期间需要消耗能量和经常性地进行维护、修理,其管理费用比自流灌溉较高。

2 丘陵地区机电提灌发展现状

2.1 丘陵地区机电提灌带来的效益

我国土地面积较大,跨越的纬度和经度较广,加之我国的地理位置影响,使得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呈现出不均匀的现象,这使我国的农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农业灌溉作为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我国一直十分重视灌溉设施的建設和灌溉技术的发展。

在我国丘陵地区,受到地形限制,常规的灌溉技术无法得到有效应用,灌溉设施更是无法有效建设,因此针对丘陵地区的独特性出现了提灌站,通过利用风力、人力和畜力使提灌设施正常运行。随着我国机电设备的完善以及相关技术的成熟,其逐渐代替人力提灌、蓄力提灌,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提灌技术,尤其是在南方地区机电提灌技术和设备应用更加广泛,以四川省的宜宾县为例,在2011年时,全县的农村机电提灌设施已达到了11864台,全县26个乡镇,20个乡镇有机电提灌设备,几乎承担着全县农业50%以上的灌溉任务[2]。随着国家和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不少地区开始借助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等措施建设了一批新的电力提灌站,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和农业灌溉用水问题,而且也对建设年限较究的带病运行提灌站进行维修加固改造。

2.2 丘陵地区机电提灌存在的问题

2.2.1 机电提灌设备设计存在不合理因素

二十世纪我国已经开始建设机电提灌设备,但由于相关技术不到位,硬件设备存在问题等导致缩减成的机电提灌设备数量偏少而且质量达不到有效标准,甚至在一些旱情比较严重的地区还会出现抽不出水的问题。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少部分提灌站,设备体积较大,运行成本高,造成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浪费。机电设备分布不合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一些旱情较严重的丘陵地区,农民的保苗和插秧工作面临问题较大,甚至人畜饮水都存在问题,电力提灌站建设相对落后。

2.2.2 机电提灌设备老化现象严重

我国丘陵地区大部分的机电提灌设备都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建设的,从建设到运行期间经历了几十年,不少的机电提灌设备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不少机房损害严重,甚至一些设备已经无法正常运行。还有一部分的机电设备虽然可以抽出水,但机组耗电较大,抽水成本高。有的机械设备提出了相应的维修和更新方案,但由于设备生产厂家变更或者倒闭等,导致无法找到与设备相匹配的零件,进一步增加了修复和加固的难度[3]。

2.2.3 相关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在二十世纪建设的机电提灌设备在建成后便投入应用,产权和相应的管理制度都没有明确。这就使得不少村民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即国家投资建设了机电提灌设备,则后期出现问题也应由国家来出资加固和维修。还有一部分新建成的机电提灌设备,在气候正常的年份使用次数较少,所以水费收取的难度也较大,甚至在一年内都用不了一两次,导致出现设备用时找人、平时无人的现象。不少机电提灌设备处于无人看管的现状。

2.2.4 设备投入存在严重不足现象

机电提灌设备需要使用大量的配套专用线路,而且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如进水、出水设备、管道以及机组设备等,投入资金几十万至几百万不等。如果仅依靠农户自身来筹资建设,必然不可能实现,所以需要国家为其建设专门的投资资金。丘陵地区地形特殊,建设机电提灌设备的力度更大,更需要国家和政府加大建设投资力度。

3 机电提灌发展和改进的必要性

3.1 自然环境决定其必须得到发展

我国丘陵地区范围较大,水资源分布不均都使得机电提灌成为不可替代的灌溉方式。尤其是针对一些地区,丘陵在农业总种植面积中占据比例比较大,必须要使用机电提灌设施减轻干旱现象,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另外,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通过当前不断建设大型的调水工程现象,足以发现水资源问题的严峻性。同时,受到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影响,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匹配,如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夏多冬少。一旦遇到严重的干旱,农作物灌溉必然得不到有效保障。

3.2 机电提灌在农业工程中优势明显

在我国,农业灌溉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地势平坦地区的滴灌、喷灌等,通过建设水塘、水库工程项目灌溉等。提灌也是众多农作物灌溉技术中的一种,与其他的灌溉技术相比,机电提灌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即见效快,需要的成本较低;和蓄水工程、引水工程相比,机电提灌技术占地面积较少、工程时间较短。有学者对机电提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在20 m扬程的江河提水灌区,提灌技术所花费的成本要比引水工程低200~300元/hm2[4]。另外,机电提灌技术占地面积比较小,不需要进行大量的移民,也不会影响民众的稳定性。机电提灌技术的运行成本低主要表现在其和同等规模的引水灌溉设施相比较,其花费的成本要低20%左右。机电提灌集输的灌溉效果较好,尤其是在丘陵地区应用此技术,效果更加明显,能够充分利用过境水和自然降水。提灌站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泛,对于水库、自流灌溉尾灌区都可以建设相应的机电提灌设备,在这些水资源分布地的周边进行提水、调水和补水,进而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增加灌溉面积。

3.3 农业灌溉离不开提灌泵站

我国多地的农业生产实践证明,农作物的灌溉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均离不开提灌站的建设。以四川省的遂宁市为例,其在2006-2007年时曾遭受百年难遇的特大干旱,全市每一年出动了2300多个机电提灌站,年度完成提水量分别为2.4亿m3和2.1亿m3,灌溉了8万多hm2的农作物,也解决了当地人畜饮水问题,在当时抗击特大灾害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农业盾牌的重要作用[5]。

4 丘陵地区机电提灌发展的措施

4.1 加强对丘陵地区机电提灌发展的认识

现如今,我国农村地区建设的机电提灌设施发挥的一般是公益性的服务功能,想要农民一家一户拥有一个专门的机电提灌设施在当前还难以实现。虽然我国多年的一号文件上都着重强调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也都非常重视这一问题,要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方面上取得一定进展,但还有不少问题存在。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各级政府切实落实党中央的相关政策,重视关乎人民核心利益的农业发展问题,将机电提灌相关设施的建设作为主要的民生项目,纳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年度规划中,统筹部署,再将其合理解决。

4.2 明确丘陵地区机电提灌发展的方向

丘陵地区的农作物灌溉需要树立起正确的发展方向,全面实施泵站集群灌溉的建设和相关管理,真正实现农业灌溉的自动化、机械化和网络化。明确丘陵地区机电提灌发展方向的要点:根据丘陵地区的实际地形特点和水资源情况认真地调研和论证,科学规划,进而对水资源的提、引、蓄和节等工程统筹配置,分步实施;充分发挥多方面的协作效应,更好地整合资源,使合力达到最大,尽最大努力实现无缝高效灌溉。在改造一些大型的机电提灌设备后也需要对中小型的节水灌溉工程、机井等设施进行改造,推广使用新型的机械设备和新技术,提高泵的抗旱保灌能力。对于一些老旧的机电提灌设备,要进行配套的综合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泵站的装置效率。同时还需要在水利工程的盲区建设配套的提水工程或和当地的沟塘、机电井等结合起来,发挥灌溉设施的配套效益。对于一些种植水果、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园区或者是示范园区需要大力推广高效的机械化节水灌溉,提高节水效率和灌溉保障率。

4.3 建设多元化的灌溉体系,保证机电提灌发展

机电提灌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设多元化的灌溉体系,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将机电提灌设施的建设纳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范围,积极争取中央拨付专门的建设资金,使中央出台一系列促进机电提灌设施发展的政策;其次,各个地方政府要把建设中小型的机电提灌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作为当地重点支持项目,分期分批地加大投入;再次,政府部门需要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尤其是一些涉农项目,更需要在关于农业发展的土地治理、支農资金、综合农业开发和扶贫开发等项目中加大投资力度,支持机电提灌设施的完善;然后,地方政府要积极争取对地方发展有益的对口支援政策,采用减免附加费用和邮电费用、减免电灌站历史发展遗留下来的包袱、信贷利息等方式,推进对农村机电提灌设施的改造和兴建;另外,积极引进社会资金,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和人员参与到农村机电提灌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最后,把关于机电提灌设施的新建、技术改造和相关设施的维修及整治等纳入到村民日常管理体系中,提高农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农民在机电提灌设施建设和维修加固中的主体地位。

4.4 完善相关监管机制,消除机制障碍

机电提灌的发展也需要相关监管机制的完善,消除机制体制方面的障碍。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认真理顺行业的相关建设体制,打破严重的条块分割现象和部门间的利益分割问题,顺利打通工作的主渠道。重新整合和强化机电提灌的管理职能,管理技术资源需要重组,进而建设权责清晰、统筹协调、灵活高效运转的管理体制。第二,重视与机电提灌技术行业相关的技术发展,一定要改变传统工作中应付了事的态度,科学地配置和建设提灌管理手段,完善与机电提灌技术相关的检测技术、勘测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使服务功能变得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同时也不能够忽视理论方面的研究,及时开展各种理论研究,为提灌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第三,机电提灌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队伍,通过聘请或者内部培训等方式培训专业化的提灌人才,完善现有的竞争激励机制,打破靠关系的不良工作作风。

5 结语

提灌技术是我国众多农业灌溉技术中的主要构成部分,针对丘陵地区,提灌技术与其他的引流灌溉、堤坝灌溉技术相比具有造价低、占地少、工程时间短的优点,值得大力推广。但是就我国丘陵地区的机电提灌技术发展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设备老化、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需要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促进丘陵地区机电提灌技术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德全.丘陵地区机电提灌发展的对策建议[J].四川农机,2011(6):13-14.

[2]泸州市财政局、泸州市委政研室、泸州市农机局联合课题组.农村机电提灌站运转困局的解决之道——对泸州市农村机电提灌站运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四川农机,2007(4):13-15.

[3]刁学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推动农村机电灌溉工作加快发展[J].四川农机,2011(2):4-6.

[4]杨德全.渝西地区农村机电提灌站建设和管理模式改革初探[J].南方农业,2010(2):12-13.

[5]吴书明.浅析农村机电提灌工作的困境与对策[J].四川农机,2011(4):13-15.

提灌站资金请示 篇4

官升镇人民政府

关于申请解决提灌站整治资金的

县农机局:

官升镇地处射洪的边陲,与蓬溪相临,现辖17个行政村,5800户农户,人口2.1万人,属于纯农业乡镇。本镇无较大河流经过,又与县骨干水利工程两渠和“两引”沾不上边,农业生产的水源条件极差,属全县最典型的旱片死角地区,只能靠提灌站提水灌溉,加之当前春灌用水在即,多处提灌站设备陈旧老化,农业提灌用水十分困难。

我镇高坎子提灌站始建于1972年,现有180KVA变压器1台,130KW电动机2台,直接灌溉面积1950亩;东风水库提灌站始建于1973年,现有180KVA变压器1台,75KW电动机1台,直接灌溉面积950亩;柳坝井提灌站始建于1972年,现有180KVA变压器1台,55KW电动机1台,直接灌溉面积1050亩。这三处 提灌站全镇最重要的提水设施,提灌站辐射村社广,面积大,原设备无法满足农排用水,虽通过两次简单维修整治,由因当时资金紧缺,不能彻底整治,维修后只能勉强解决抽水,还存在线路不安全、机房老化漏雨等严重的安全隐患,以及渠道损坏大,急需整治等问题。现我镇结合农电部门多次检查提出的安全整改意见,决定彻底进行安全整治,预计整治所需资金50万元(其中:高坎子站19.5万元,东风水库站16.5万元,柳坝井站14万元)。但目前政府无力支付,特请求给予解决提灌站安全整治资金50元为谢。

以上请示妥否,请批复!

提灌供水思考 篇5

永川府办发〔2007〕146号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永川区农村机电提灌站管理制度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加强我区农村机电提灌站的管理,提高机电提灌站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发挥效益。经区政府同意,现将《永川区农村机电提灌站管理制度》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七年八月十七日

永川区农村机电提灌站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区农村机电提灌站(以下简称电灌站)的建设和管护,确保提灌设施在抗御自然灾害中能充分发挥作用,根据《重庆市农村机电提灌管理条例》,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各镇(街)的电灌站管理应按照《重庆市农村机电提灌管理条例》执行。

第三条 为了加强全区电灌站建设管理,确保电灌站建设规范化和建设质量,各镇(街)电灌站建设应严格按照《重庆市农村电力提灌站建设管理办法》执行。第四条 为了加强农村电灌站的安全管理,涉及电灌站相关安全责任的应严格按照《重庆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及事故处理条例》执行。

第五条 区农机主管部门负责农村电灌站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电灌站电子档案及登记卡片,实行一站一卡。

第六条 各镇(街)和经管单位应加强管理工作,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建立健全管护责任制和岁修制度,通过签定管护责任书(或管护协议)等方式明确责、权、利关系,强化管护措施,落实管护经费,确保电灌站安全。

第七条 各镇(街)应将电灌站的维修改造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内容,不断加大投入,确保电灌站正常运行。

第八条 电灌站实行有偿供水,用水单位和个人必须缴纳提水费。提水费征收标准应在核算提水成本的基础上,按照成本补偿、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区别不同用途分别核定。

农业灌溉用水提水费征收标准,按照维护工程正常运转、满足农业灌溉功能正常发挥所需要的运行、维护、管理成本和合理费用的原则确定;工业生产和场镇生活用水提水费标准,按照保证工程提水生产成本、费用、税金和合理利润的原则核定,生活用水的利润率应略低于生产用水。

区级直接管理的电灌站,由工程管理单位提出水费调整方案,报区级物价部门和农机部门按规定程序审批。区以下各级集体管理、已出让使用权和民办、私营及其他投资建成的电灌站,提水费计收标准可按上述原则由经营者与用水户在自愿互利原则基础上协商议定。协商不成的,由区或镇(街)农机主管部门依据当地的提水费标准调解。电灌站提水费要严格用于工程的生产运营、日常管理、维修保养和更新改造,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

第九条 各镇(街)应在充分尊重灌区群众意愿的前提下设立电灌站维修管护统筹资金,为管好用好电灌站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电灌站维修和管护统筹资金必须经受益灌区代表会同意,可采取以下方式筹措:

1、按灌溉面积征收。灌面在1000亩以上的大灌区每年每亩在现行提水费标准基础上增加5元,中小型灌区每年每亩增加7元。

2、按装机容量征收。装机容量在45KW以下的每千瓦小时在现行提水费标准基础上增加0.15元,45KW以上的每千瓦小时增加0.10元。

第十条 电灌站改造维修遵循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区政府及重庆市有关部门投入资金改造的电灌站原则上五年内不再补助改造资金。对灌面大,效益好、群众生产生活必须,且改造维修资金数额较大的电灌站,镇(街)列入项目申报,争取区政府财政支持,资金可按3、3、4的比例进行补贴。即区政府补助30%,镇街补助30%,受益灌区群众自筹40%。

第十一条 电灌站的受益区域应建立健全群众性的灌区管理组织(灌区管理委员会或用水户协会等),负责本灌区提水灌溉的组织、协调,提灌设施的维修、管护,提水费的计收、使用和管理工作,同时接受镇街和农机主管部门的领导。

第十二条 经管单位按照《重庆市农村机电提灌管理条例》,采取一事一议的原则,可将电灌站进行出售、租赁和承包。对产权发生变更的,应到区农机主管部门进行产权变更登记。

第十三条 镇(街)村社应鼓励农户在电灌站泵房周边修房,管理电灌站。第十四条 经管单位对长期不运行的电灌站,必须将低压线路、变压器、起动控制设备、电机、水泵等设备拆至农户家中保管,并落实管护费用与责任。

第十五条 因建设需要而拆除、迁移电灌站设备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征得区农机主管部门的同意,并由建设单位修建替代工程、异地还建或按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率给予所有者补偿。未经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和迁移。

第十六条 农村机电提灌设施受国家法律保护,严禁破坏、盗窃、损毁。对盗窃、损毁、倒卖以及非法收购机电提灌设备等违法行为,由相关职能部门依法追究处理。农机主管部门应加强电灌站的防盗窃、防水毁、防雷击、防烧毁和防锈蚀的管护工作的指导,输水管(渠)道(系)实行由受益地区分级分段管护的原则。

第十七条 本制度未进行规定的,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抄送: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协办;重庆市农机局。

提灌供水思考 篇6

我国城乡一体化政策的实施,让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变快,人对二次供水泵房供水设备的管理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二次供水泵房供水设备的节能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章首先介绍了二次供水以及无负压供水的概念,然后介绍了常州市的二次供水的现状,分析了二次供水出现了换水泵压力不稳定、,分析了二次供水加压设备和系统的节能方法和途径及能源的消耗,最后得出二次供水泵房供水设备比较节省能源的方法,让泵房供水设备的节能管理实现降低能耗、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我国科技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促进人们对饮用水的水质量目标也在不停的变化和提高,对二次供水泵房供水设备的节能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过现阶段二次供水改造的实例,用最合理的供水模式(或组合供水模式)实现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能源,提高经济利益的目标。常州市市政管网叠压模式能耗平均为0.55Kw/t,水箱+变频模式泵房能耗平均0.77Kw/t,有的能耗0.77Kw/t以上的水箱变频泵房能耗较高,每月均在3000~6000左右,像中央花园的一年电费在8万左右;二次供水泵房电费在不断增长,占公司能源消耗的比例越来越大,面临节能降耗的压力也是非常大,因此,对常州市二次供水泵房供水设备的节能管理进行研究和分析非常有意义,研究出二次供水节省能源的方法,进而实现公司的最大利润。

二次供水就是把经过水厂净化处理后符合国家标准的水,经过二次加压输送到用户中,其中,二次加压是靠泵、电机、压力罐一些动力机械设备供水。这些机械设备所耗用的电能在输水成本上占很大比例,这样在日常供水中,如何节能降耗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工作的首位。无负压供水,就是无负压供水设备是以市政管网为水源,充分利用了市政管网原有的压力,形成密闭的连续接力增压供水方式,是变频恒压供水设备的发展与延伸。由于是在市政管网压力的基础上直接叠压供水,节约能源,并且还具有全封闭、无污染、占地量小、安装快捷、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诸多优点。因此,这三种加压方式各有利弊,也各有适用条件,而且近年来小区开发的规模和格局不同于以往的纯粹和单一,所以越来越多的泵站是多种加压方式的组合。

一、二次供水泵房供水设备管理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增多对供水泵房供水设备的要求也在增高,目前很多地方的供水设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根据相关的资料二次供水泵房供水设备管理普遍存在问题,以下以常州市的小区为例,来分析二次供水泵房供水设备管理的主要问题

二、二次供水泵房供水设备的管理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

1、换水泵压力不稳定

2、二次供水的设施设备能源消耗非常大

3、二次供水设备不容易检修和清洗

4、设备的噪声比较大,容易超载

5、水箱经常发生溢水问题

三、对次供水泵房供水设备的管理提出相关的对策

1、利用无负压的供水方式

2、泵设备的改造

四、相关措施实施以后的效果

结语

上一篇:高中新课程数学观分析的论文下一篇:电路电流电压电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