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服务理念

2024-05-11

生产企业服务理念(共8篇)

生产企业服务理念 篇1

生产理念、口号:

1.贴近客户,善待员工,低成本,零缺陷

Close to customers, Be kind to employees, Low cost, Defect-free 2.实施标准作业、消除作业等待

Actualize standard operation, eliminate operating wait 3.培养一人多能,提高人员利用率

Train talented person, improve utilization 4.实施节拍生产、满足客户要求

Actualize step-by-step manufacture, satisfy customers 5.在需要的时间,生产需要的产品

Products manufacture within needful time 6.降本增效、提高质量

Reduce the cost with high efficiency for a better quality.7.消除一切浪费,追求精益求精

Eliminate waste, strive for perfection 8.高品质、低成本、准交期

High quality, low cost, on time delivery 9.生产均衡化、产品精细化

Elaborating product by equalized production 10.作业标准化、动作简单化

Standardized operation, simplified action 11.精益无终点、创新无止境

Endless perfection, unending innovation

品质理念、口号:

1. 专注每一个过程,追求尽善尽美

Focusing every process, pursuing perfection 2. 百分百专注、百分百质量 100% attention, 100% quality 3.挑战自我不足,追求品质突破

Achieve the perfect in quality by avoiding the shortcoming 4.努力、专注、追求、卓越

Effort, Attention, Pursuance, Transcendence 5.产品零缺陷、客户零抱怨

None-defect in products, no complain by customers 6.强检验、巧检验

Compulsory inspection, skillful inspection 7.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户

The second factory processing operation is the customer of the first one 安全: 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Safety First and Prevention First 2. 排查危险源、杜绝污染源

Check hazard source, avoid pollution source 3.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Safety production is our duty 4. 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

Production following safety, none production without safety 现场: 1. 5S是习惯,习惯靠养成

5S is habit, the habit grows naturally 2.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Organization, Neatness, Cleaning, Standardization, Discipline and training 3. 不要小看自己,人有无限可能

Don’t turn up your nose to anyone, people has infinite potential 4.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Attitude determines everything, success depends on details 节约: 1.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Do something to save water 2. 节约能源做的好,省钱省能又环保

Economizing energ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help the environment and save money on your energy bill 3. 行动是成功的开始,等待是失败的源头

The success begins with the working and the failure caused by the waiting.改进改善: 1. 推行PDCA循环,持续改进

Promote PDCA cycle, keep it improving 2. 人人都可以进行现场改善

Improvement of the site is everyone’s duty 3. 现场改善从“心”做起

Site’s improvement is from heart

公司战略: 1. 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

Professional, famous, international 2. 团结向上、创新奉献

Unity, activity, creation, contribution

生产企业服务理念 篇2

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清洁生产是对生产过程和产品实施综合预防的战略,通过改变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贸易模式、消费模式,以达到工业在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发展。清洁生产的中心含义就是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以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为手段,实施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使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都减少到最低限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

2 清洁生产理念要求制革企业自律

清洁生产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不同叫法,如“污染预防”、“源消减”、“废物减量化”、“废物最小化”、“清洁工艺”、“环境预估”和“预防战略”等。我国在已颁布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对清洁生产的定义则为: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企业是一个自利性的组织,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唯一目的。对如此的企业性质定位,几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结果就是如今环境的满目苍痍。在今天的环境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适当改变企业的这种定位,建立一种企业内部的自律机制。当然,这种改变是轻微的,有针对性的,是在不改变企业作为自利性组织这个根本性质基础上的改良。其次,清洁生产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节能降耗,提高产品寿命的有力保障。目前,制革企业生产成本仍偏高,而物耗高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可以从改善工艺条件水平、采用高效、节能设备,提高物料及能源使用效能,同时减少原辅材料(特别是有毒有害原材料)用量,以达到节能、降耗、降成本升效益的目标。

目前我国的企业清洁生产的运行机制尚不科学、不健全,许多企业在信息收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运行机制上存有生产措施不完备、技术水平不高、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缺乏系统性分析。制革企业应根据实际,抓好以下三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2.1 清洁生产信息管理机制

清洁生产信息管理机制的实质是指清洁生产要注重信息采集的全面性、系统性,必须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对企业产耗及环境情况进行准确深入的把握。

信息收集运行机制应注重系统性分析。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系统分析:企业基本情况分析,包括企业历史、企业地址、规模、组织机构、主要产品、近年来产量利税及企业规划等等;企业环境背景分析,包括所在地的地理、地质、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和生态环境等等;企业生产排污情况分析,包括能耗、物耗、废物产生部位、污染物的形态、形状、毒性和数量、排污和去向等等;污染治理现状分析,包括治理项目、方法、投资、评价、排污费、污染纠纷、人员健康情况、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排放要求等等;物料、能量的核算、分析和预测。

环境审计信息运行机制应注重系统性分析。必须要进行以下分析:绘制审计对象的工艺流程图,并对工艺流程及各操作单元功能作出详细说明;对各操作单元原材料、能量和水等项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测量,算出物料、能量的损失、污染物的产生量,绘制物料和能量的平衡图;对物料、能量平衡结果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估,分析物料和能量损失的影响因素,找出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主要原因。可持续清洁生产。制定可持续清洁生产计划,研究与开发新的清洁生产技术,选拔确定新的清洁生产审计重点、目标。

2.2 清洁生产组织管理机制

清洁生产组织管理机制的系统性分析是指对清洁生产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每个要素都进行全面严格的管理,对全部主要影响因素都要找全搞准,不放过任何一个缺漏,这样才能进行正常清洁生产。具体包括:筹划和组织,设立专门的清洁生产和环保资金,计入生产成本;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编制,使其职能成为比生产、营销、财务等部门更高档次的指导型部门,其主要职能为企业宏观战略发展和清洁生产提供咨询、建议和具体指导。比如设立负责清洁生产(环保)的副总裁、工作组等,建立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EMS),主动开展环境咨询与监测,所有工艺在实践前都要经环保专家评估,建立针对员工的清洁生产和环保行为规范;预告评估,确定审计重点,设置污染预防目标;评估,编制工艺流程图和单元操作工艺流程图,实行输入、输出物流的物料平衡测算,提出实施简易废物削减方案;备选方案的产生与筛选;可行性分析,通过技术评估、环境评估、经济评估、推荐可实施方案。最后是方案实施。

2.3 清洁生产战略管理机制

该分析主要是指清洁生产系统中各要素、各过程之间的关系及清洁生产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的关系处理,以及战略重点的突出处理。首先要坚持先进性战略。要从末端治理延至过程控制,对管理方法和方式、人员结构和素质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建立污染防治管理新体系。其次要坚持结合性战略。要将清洁生产审计、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等环境管理工具结合起来,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相结合,与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如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排污许可证等制度)相结合,与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相结合。坚持完备性战略,建立比较完善的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

3 制革企业自律机制在贯彻清洁生产理念上的不足

清洁生产要求企业采取积极措施减少污染排放,减少资源消耗,进行循环利用。但是企业是一个自利性的组织,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根本目的,很少会考虑其生产活动对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现行的企业治理结构与贯彻清洁生产理念存在着诸多矛盾。

3.1 缺乏专项资金对企业环保设施进行改进

企业是营利性组织,其成立的目的就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一切的资本都用于为企业创造利润。如果没有经济利益的刺激,企业一般不会主动去改善排污设施,提高产品的环境质量标准,更谈不上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环保设施的改进。只有等到企业的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被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勒令改进或者因产品违反环境标准无法销售时才被迫采取措施予以治理和改善。可以说现在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是持这样的态度的。这样做的后果是企业的恶性竞争,对环境造成难以弥补的影响,离清洁生产的理念背道而驰。

3.2 企业缺乏必要的节能压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按照经济学中“经济人”的观点,企业作为“经济人”仅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虽然从长远来看,清洁生产在给企业带来环境效益的同时,也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就短期而言,清洁生产要求企业在改进生产技术方面加大投入,必然会影响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减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效益。况且,清洁生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使得企业对清洁生产并不热衷。此外,我国资源价格低廉、环境问题外部不经济性等特点,使企业缺乏必要的节能压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4 清洁生产理念下制革企业自律机制的完善

虽然说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是天经地义,但是如果对其行为不加节制,将对环境造成毁灭性的后果。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是一方面,而企业内部的自律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4.1 提留专项资金用于环保设施的改善

根据企业经营项目和经营规模,预留一定比例的注册资本作为日后生产经营过程中改善环保设施的专项资金。

在企业的运营阶段,提留一定比例的环境公积金。公司应当在提取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益金之后,提取一定比例的环境公积金。如果提取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益金之后已无剩余或剩余利润已不足提取环境公积金应当在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后,按法定公益金与环境公益金的份额比例同时提取。环境公积金主要用于减少污染排放,实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改进以及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产品的回收等。不是说提取了环境公积金之后就不再需要其他资金用于环保设施的改善,而是说这些公积金只能用于环保设施的改善。

4.2 改革工艺和设备

生产工艺落后陈旧,造成原料的转化率和产品的产出率均较低,直观的表现就是消耗高、损耗大、废弃物多。这是造成企业成本增加和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要达到清洁生产的目标,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这样既淘汰了落后工艺,带动了产品升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又降低消耗,减少了污染,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3 合理有效利用资源

资源持续利用是顺利发展工业的基本前提,在一般的工业产品中,原料费约占成本的70%,因此通过原料的综合利用可直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减少废料的产生和排放。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正确的鉴别,在此基础上,对原料中的每个组分都应建立物料平衡,列出目前和将来有用的组分,制订其转变成产品的方案。要实现原料的综合利用,应组织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开发,在宏观决策上,要从生态、经济大系统的整体优化出发,考虑资源的合理投向,使资源的利用发挥最大的效益。

4.4 注重ISO14000标准和清洁生产的结合

ISO14000标准是企业做好环境保护的管理基础。清洁生产是作好环境保护的重要技术手段,二者共同的目标是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是环境方针下的一个具体目标(环境管理体系的目标不止一个),是环境管理体系的一条主线,清洁生产解决的是企业存在的诸多环境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ISO14000标准解决的是基本问题,具有一定的广度,并且ISO14000标准不仅要求解决本企业的环境问题,还能通过市场的作用,对相关方施加影响,带动更多的企业共同参与。

4.5 进行必要的末端治理

末端治理是一种采取其它措施之后的最后把关措施。这种企业内的末端治理,往往作为送往集中处理前的预处理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它的目标不再是达标排放,而是只需处理到集中处理设施可以接纳的程度,如清浊分流、减量化处理(脱水、压缩、包装、焚烧)、预处理等。污染物的控制应以源头为主,末端治理对保护环境是不得已而为之。

参考文献

[1]孙大光,杨旭海.企业持续清洁生产的保障措施[J].江苏环境科技,2004,(2):46-48.

[2]田立江,李英杰,李多松.论企业持续清洁生产[J].污染防治技术,2003,(3):76-76.

[3]牟全君,金芳.我国清洁生产的运行激励机制[J].环境保护,2003,(2):12-14.

[4]张颖丽,胡国杰,李鸿雁.我国企业在实施绿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8):8-9.

生产企业服务理念 篇3

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安全生产

温家宝总理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事关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人命关天,人的生命安全是人的至高无上的根本利益。企业要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

一、以人为本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必然要求

企业生存发展伴随着人的安全而发展,保护企业职工在劳动过程的安全和健康,既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根本归宿,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

1、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源泉。首先,人的生存是企业存在的前提。企业是人们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基本单元,是人和人的劳动的集合。人是企业不可缺少的资源,是构成企业的第一要素,没有职工就没有企业的存在。第二,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职工通过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劳动中积极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获得发展。企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人的发展,没有人的发展就不会有企业的发展。第三,人的安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安全是指人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意外事件的伤害。办企业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效益,企业有了经济效益,职工就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又会促进企业更大的发展,人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企业如果发生事故,造成职工不必要的牺牲和伤害,就丧失了所需的劳动力和职工的创造力,就影响到企业发展;在就业双向选择的形势下,人们根本不可能冒险到不安全的企业工作,不安全的企业就不可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2、人的根本需要是安全。其一,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根据马斯洛“需要层系理论”,人的需要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实现自我价值需要等七种,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由此可知,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满足需要的过程。其二,安全需要是人的根本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要的温饱问题解决后,最重要的问题是人的安全和健康,人的安全和健康是人的最宝贵的财富,只有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才有可能考虑更高层次的需要,如果安全需要这一最起码的要求都得不到应有的满足,那么,满足其它高层次需要也无从谈起。其三,安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享受人生快乐的本能欲望,每个职工都希望“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当今社会,劳动就业已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更重要的是为了追求人生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享受幸福生活。如果职工在劳动过程发生事故受到伤害,不仅自身不能发展,可能要影响其他职工的发展,还要影响下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身心健康,破坏家庭幸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3、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根源。第一,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代安全理论认为,一切事故都是有原因的。事故是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直接原因是距离事故最近的原因,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设备、环境引起的原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错误的操作、过失的行为)两方面,直接原因的存在构成了事故隐患,这是产生事故的内因。间接原因又分为技术、管理、教育、身体、精神等,这是事故的外因,外因通过内因产生了事故。第二,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的管理原因也可以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它又取决于三个方面人的行为。企业领导人的管理行为不规范,不重视安全投入,就会造成设备、设施、环境达不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产生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者违背人体生物规律,安排高负荷的劳动定额,造成人体过度疲劳,引发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格也滋生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第三,人的不安全行为源于人的素质不高。究其原因:非公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监管力量薄弱,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完善,安全投入欠账太多,职工的素质教育和安全教育不力。因此,职工的素质不高是引发事故的根本原因。 

4、人是预防事故的主体。首先,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根据海因里希事故成因理论,伤害是事故组成要素连锁反应的结果,其要素的反应顺序为:人体本身—人为过失—危险性—发生事故—受到伤害。其中:危险性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拆除危险性,隔断事故要素的反应链,就能有效避免发生事故。预防事故是必要的,也是可以产生效益的,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其次,预防事故必须以人为中心开展工作。预防事故必须按照安全生产规律办事,紧紧围绕“人”开展工作,否则,稍有不慎必然要发生事故。所以,安全生产必须紧紧扣住“人”这一中心环节。第三,人是预防事故的主体。人有保护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的能力,企业职工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力量。在人—机—料—法—环的工作系统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要及时识别、消除企业存在的各种危害靠人,要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靠人,所以,职工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和关键。

二、实现以人为本,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企业职工既是事故伤害的客体,又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进步的行为主体。安全生产工作要实现以人为本,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转变人的观念。人的行为受人的思想观念支配,没有正确的思想,就不可能有安全的行为。第一,企业领导应当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观,“群众利益无小事”,正确履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规定的职责,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关爱职工的生命、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优先满足职工的安全需要,协调处理好安全与生产、效益之间的矛盾,增加安全投入,努力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第二,企业的管理干部要树立科学的预防观,变“被动务虚”为“主动务实”,坚持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在各自的管理岗位上恪尽职守,以身作则,用自身的安全行为引导职工群众,并且要加强安全沟通,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推动职工为安全生产献计献策。第三,企业职工应当树立安全价值观,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珍惜生命、享受人生”,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规范个人行为,并且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抵制一切不安全行为。

2、坚持规范人的行为。一要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责任;完善各种设备、各种工序的安全操作规程,用切实可行的制度约束每个人的行为,使企业安全管理从人治逐步走向法治。同时,制定并演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二要制订岗位安全技术标准。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用科学的方法,针对操作者的体能和使用的设备、工具、材料以及工作环境,根据安全生产要求,明确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与紧急情况怎样为,使操作者的行为有章可循。三要加强安全督查。要在车间、班组、岗位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加强专职的安全巡查、督查,对于安全检查中发现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章穿戴等不安全行为,应毫不留情地给予批评教育甚至处罚,及时制止和纠正违章行为。四要追究事故责任。企业对发生的伤害事故,不论大小都要组织相关人员调查,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分析事故原因,追究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严肃处理责任人员,以儆效尤。

3、坚持提高人的素质。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努力提高人的素质。一要认真抓好基础教育工作。一方面抓好文化普及教育。要让文化层次较低的职工有机会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并且要根据岗位的技术要求,确定录用人员的文化层次,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另一方面抓好岗位的技术培训。要针对岗位的生产工艺特点,尤其是生产新产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要进行专门技术培训,使职工掌握必要的生产技能,防止工艺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二要加强安全教育。要通过入厂教育、事故教育、安全知识教育等方法,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职工掌握预防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三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要运用行为科学方法,对职工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职工的敬业精神和集体观念,使职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能团结互助,全面预防事故,同时,要运用激励手段,善于发现安全生产的好人好事,加以表扬、奖励,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四要丰富安全活动内容。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通过运用宣传媒体,寓教于乐,把安全生产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安全知识渗透到职工群众之中,鼓励职工报告事故隐患,及时研究落实职工提出的整改建议,推动企业安全工作群防群治。

安全生产理念口号 篇4

2. 安全创造幸福,疏忽带来痛苦。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技就是幸福。

3. 不讲安全搭上命,挣座金山有啥用。

4. 提高青少年的安全文化素质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繁荣我国安全文化艺术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5. 父母妻儿牵挂你,安全生产心切记。

6. 关爱生命,关注安全。

7. 感情深,一口闷,酒后上班头发昏;上班之前不喝酒,互相提醒够朋友。

8. 安全是家庭幸福的`保证,事故是人生悲剧的祸根。

9. 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

10. 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安全在你脚下,安全在你手中。

11. 分分秒秒珍惜生命,时时刻刻重视安全。

12. 班前常自检,事故可避免。

13. 质量是大厦的生命,安全是员工的生命。

14. 把握安全,拥有明天。

15. 安全警钟日日鸣,平安大道天天行。

16. 安全一万天,事故一瞬间。

17. 安全帽必须戴,防止坠物掉下来。安全带是个宝,高空保险不能少。

18. 安全与减灾关系到全民的幸福和安宁。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必须从娃娃抓起。

19. 安全是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

生产企业服务理念 篇5

安全工作是煤炭企业的永恒主题,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搞好煤矿安全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并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在实践中使其具体化,以更加有效地指导实践。“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新理念,正是党和国家的安全方针在煤矿长期实践中培养形成的,对于煤矿安全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1 “安全第一,生产第二”是党的安全生产方针的具体化

党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宏观上讲,是全党全国安全生产的指导方针,明确规定了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安全是第一位的思想,指出了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是“预防为主”,反映了“安全在于防范”观点。“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新理念,是煤炭企业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方针的一项具体措施,不但体现了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的本质要求,而且阐明了煤矿生产建设中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同时也集中反映了安全工作在煤矿所有工作中的重要性,内涵了当煤矿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首先把立足点放到安全工作上,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的思想观念。它作为煤矿企业管理理念,就是要使“安全第一”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企业管理行为、员工的思想意识和操作行为之中,变为全体干部员工的自觉行动,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因此说,“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安全新理念,是党的安全方针在煤矿的的具体化。2 “安全第一、生产第二”是煤矿安全工作实践的总结

客观地讲,煤矿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瓦斯、地热、矿压、水害等问题比较突出;再有,我国煤矿的装备水平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差等因素,使安全工作在煤矿生产建设中显得尤为突出。虽然从党和国家到煤炭企业十分重视安全工作,煤矿安全生产条件也逐步得到了改善,但是煤矿安全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还未得到有效的遏止,已经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同时,事故的教训是惨痛的,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还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分析煤矿事故的原因,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大多数灌以“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职工的整体素质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生产中盲目蛮干、违章作业”,“重生产、轻安全”等等词语。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生产放在第二位,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才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促进生产发展。“安全第一、生产第二”是科学的概括

事物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变化的。在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其中,安全与生产是基本矛盾,也是主要矛盾,具有共性和普遍性。在这对矛盾中,安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把安全工作做好了,生产等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才会有基础保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理念正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明确指出了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安全和生产谁决定谁的问题,谁是第一位的、谁是第二位的问题,并通过一个“量”或者“度”的规定,揭示了煤矿安全生产的规律性。此外,“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作为一种煤矿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之道、企业追求和价值观念,反映了在注重用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这种“硬”约束之外,更注重通过企业文化这一无形的因素,形成文化上的“软”约束,从而使企业员工产生心理共鸣、心理约束,达到自我控制。实践表明,这种无形的“软”约束具有更持久的效果。所以说,“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新理念具有科学性。“安全第一、生产第二”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按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发生次序分为生理、安全、感情归属、社会地位和自我价值实现5个层次,可见,安全需要是人类本能的基本需要,笔者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是最根本的。“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理念,正是站在讲政治和对员工生命、国家财产安全负责的高度,认识和实践“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安全第一”的管理思想,构建和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机制,实现和维护员工群众的利益需求。同时,“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理念,从“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着眼,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管理思想,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员工的利益作为企业重要责任。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安全的确是煤矿员工的第一需要,正如煤矿井下工人常想常说的是“要安全,要挣钱”。“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理念,进一步摆正了煤矿安全与生产的位置,奠定了员工安全需求的基础。此外,“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理念,还体现了煤矿企业的人才观念和发展观念,力求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留驻人才,吸引人才,以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生产企业服务理念 篇6

目前已有 62 个人阅读了此文章

页面功能:【推荐给朋友】 【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在22日的主题论坛上,国家环保局副局长汪纪戎代表国家环保总局对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她表示,环渤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很大,是我国继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之后正在加快形成并迅速崛起的经济聚集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和决策。滨海新区作为这个地区的引擎,它的开放、开发已经成为环渤海区域发展乃至全国发展战略布局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棋。新区定位立足天津,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并明确将生态宜居滨海新城列入功能定位。着眼点高,而且新。顺应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符合当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要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和主战场,这些开发区通过生产加工和科技支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在经济快速增长,资源短缺、环境压力持续加大的矛盾下,如何提升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现有开发区的生态化转型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是缓解我国资源短缺压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确保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

企业是开发区的主体,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力军。虽然与世界企业500强相比,中国的大企业发展时间还不长,差距还很大,但中国已具备了成长出世界级大企业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以来,企业经营方式的粗放,结构的不合理,也为经济高速增长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大企业要继续成长,就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综合效益,提高核心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用生态技术来改造传统技术,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积极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做大、做强、做优。生态工业园是依据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工业生态学的远离设立的新型元曲,在企业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使上游的企业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燃料,不断延长生产链条,形成区域或者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废物的最小量产生。对于新兴的经济聚集地区可以用生态链条将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之间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大的限度综合利用资源,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的境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消费。努力建设资源节

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矛盾的大背景下,滨海新区的开发具有新的时代特点,滨海新区及其所带动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必然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滨海新区固然在土地、油气资源、发展环境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建设的初期,也应站在全新的高度,统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进行生态建区的长远规划、合理布局,新区建设和行业的发展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落实环保规划。建设和完善环保的基础设施,各行业之间要积极的推行清洁生产,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强度,要积极的推行生态化设计和改造,促进产业生态化的发展。切实加强新区的环境管理,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作为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开发区之一,已率先在2003年成为国家环保总局的循环经济试点区,天津开发区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获得了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全面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持续改进。实现了开发区的二次创业,为我国现有的各类开发区实行循环经济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开发区的经验和成绩,为滨海新区在更高水平和更高要求上的发展和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重要的基础。当前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推进循环经济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为我们发展循环经济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一直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环境与经济双赢的一项重大举措,大力宣传了循环经济的理念,组织理论和政策研究,开展了试点示范和实践探索。“十一五”期间,我们还将从五个方面重点推动:

一是建立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按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要求,抓紧制定各类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方面的配套政策,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行政代执行制度,环境准入等制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企业和产品等,在经济政策方面给予优惠和鼓励。研究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环境标志,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引导市民可持续消费,规范绿色产品市场。

二是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和示范。我们将继续深化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省市、生态示范区、环保模范城市、环境友好企业和环境友好工程等一系列的创建活动,选择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行业和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审核,推进创建环境友好企业。选择大型的企业集团、各类开发区和新建工业区进行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的国家示范。选择典型的城市和省份,进行循环经济的试点。选择主要的工农业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进行回收、最后处置的全过程示范试点。通过示范试点,探索工业园区和重点行业、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提出利用循环经济改造现有工业园区和建立环境友好型城市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三是强化环境监管,严格环境准入。我们将不再批准那些不符合产业政策,生态工业区化要求达不到污染控制目标的项目,将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对区域发展,资源开发和城市建设规划要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保证经济发展的合理布局。要实施严格的淘汰制度,对达不到规模经济、污染严重的造纸、冶炼、炼焦、印染、建材等行业和企业进行强制淘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环境容量或控制目标的要求,确定区域的排放总量,实行排污许可制度。通过严格的执法监管,全面改善区域的环境质量。

四是加强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指导。我们将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推广的支持力度,逐步建立企业为主、政府支持的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我国循环经济技术支撑和创新能力,努力科研机构和企业重点开发具有广泛推广意义的再使用技术、资源化技术和系统集成等使用技术,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快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建设,在已经发展的石油炼制、炼焦和制革的基础上,继续编制钢铁、纺织、啤酒、汽车制造、甘蔗制糖等行业的清洁生产标准,编制工业园区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技术的推广提升区域的经济增长质量。

五是完善干部政绩的考核和培训。环保部门将积极配合组织部门,把循环经济和环保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大力宣传科技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的意识。

滨海新区较早的运用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出了开发区、大港区按照生态工业示范区建设,编制了石化、汽车、冶金、电力和海水淡化四条生态产业链的规划,已经有了一批循环经济的典型。相信滨海新区一定会继续把握发展循环经济这个支撑点。不断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模式、行业模式,通过制定和落实有效的经济技术和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的优化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引导企业和公众的生产、消费模式向可持续方面转变,全面提升滨海新区的聚集能力、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增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环渤海经济圈的健康发展。

最后,预祝高层论坛圆满成功。

天津:滨海新区打造“第三极”

目前已有 99 个人阅读了此文章

页面功能:【推荐给朋友】 【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6月的天津,激荡着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正把目光投向天津,将部署规划开发天津滨海新区,以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环渤海区域的发展,辐射“三北”,改变中国经济“南快北慢”的局面。

■东部第三次大规模开发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中国大陆东部的北端。开发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国大陆东部的第三次战略布局,这一战略部署,将使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依托“东部三极”辐射带动中西部更大区域的整体态势。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经济界人士将天津滨海新区与深圳、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北中南”三大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极点”。天津滨海新区在环渤海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打开地图,可以看到,环渤海地区是一个圆心在渤海且弧度较大的半圆形地带,是一个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圈。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区与海滨之间,包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保税区、天津港、塘汉大三区和东丽、津南区的一部分,拥有153公里的海岸线,恰好位于渤海半圆形地带的中心位置。

如果把天津滨海新区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上,还可以发现,它连着一座桥———欧亚大陆桥。以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桥头,经过京包线,转集二线,后经蒙古人民共和国,转入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或者通过天津至乌鲁木齐的铁路,转入中亚到欧洲。天津滨海新区是东北亚地区通往欧亚大陆桥距离最近的起点,是从太平洋彼岸到欧亚内陆的主要陆路通道,也是华北、西北以至于中亚地区最重要、最便捷的海上通道。无疑,天津滨海新区具有启东开西、承外接内,辐射华北、西北、东北亚、中亚的强大优势。

观察家认为,正如深圳对于珠三角、浦东对于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牵引作用一样,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将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这将是中国继20世纪八十年代开发深圳、九十年代开发浦东之后,又一个区域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

■改变“南快北慢”发展局面

26年的改革开放,以深圳特区建设为突破口的珠三角地区,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先后实现了快速发展,推动了整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大潮。如今,珠三角正在向“泛珠三角”迈进,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有力带动了拥有3亿多人口、180万平方公里的长江流域的发展,使对外开放呈现出从沿海向内地纵深推进、龙头带动

全局的崭新格局。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已经找到各自的发展模式和合作路径,开始了合力基础上的整体提升。

相比较而言,环渤海地区却有些沉寂。环渤海区域内经济合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后一直处于构想和酝酿阶段,十几年来走走停停,并没有形成有区域发展特点的发展模式。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环渤海地区越来越明显地落后。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总量相当于长三角经济圈的45.3%,比珠三角经济圈低10%。在中国经济总量中,长三角占到17%,珠三角占9%,而京津冀地区仅占8%。

环渤海地区涉及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五省市,面积占全国国土的5.43%,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7.48%。环渤海经济腹地涵盖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以及华中的内陆地区河南,约4.9亿人,占全国人口的37.88%。这么大的区域如果长期发展缓慢,将不利于中国总体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观察家认为,从战略决策角度看,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一个重要主旨,就是通过“激活”中国大陆东部的北端增长极环渤海地区,辐射和驱动中国北部地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解决南北经济发展差距问题。

■呼应国际战略的“北部机遇”

中国在对接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着一个“北部机遇”。从地缘战略上看,中国要走向世界,拓展国际空间和影响,其国际战略大通道主要有4条,即东北亚通道、中亚通道、南亚通道和东南亚通道。而中国境内对接东北亚通道、中亚通道的前沿区域均在北部地区。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东北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区域GDP约占世界的1/5,占亚洲的70%以上。中国环渤海区域濒临日本、韩国,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前沿阵地。未来在东北亚合作中,中国参与的主要地区是环渤海。环渤海地区在吸纳日韩产业转移中具有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进入新世纪,中亚在全球地缘结构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是“陆桥经济”时代到来,欧亚大陆桥将中国内陆腹地与中亚、欧洲国家紧密连接起来,同时为日本、韩国与欧亚国家的贸易发展开辟了一条重要通道。二是中亚国家地跨亚欧两大洲,辽阔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特别是紧缺资源,正成为世界大国角力的重要区域。中国西部地区、北部地区地处欧亚大陆桥的战略要地,具有地域靠近的比较优势。欧亚大陆桥这一大通道,将使中国对外开放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总体上向东开放,转变为“东西进出”,使西部地区、北部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新前沿。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欧亚大陆桥东部的主要起点,地处陆桥经济带与东北亚经济圈两大国际经济区域的结合部,也是西部、北部地区走向世界最宽敞的东大门。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将有力拉动环渤海区域发展,有力辐射带动西北部开放,加快西北部地区融入全球化进程。从而实现中国北部地区“走海路与通陆路并举”,迎来“左右逢源”的光明前景。如此一来,中国北部这盘棋也就下活了。■进行“双模式开发”

与深圳、浦东开发相比,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所处的发展环境已大不相同。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剧。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战略是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启动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考虑发展方略,进行国土综合规划,以有效集聚全球性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专家认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应树立全球战略意识,结合临海型经济模式与临空型经济模式进行有序的“双模式开发”:

一是抓住现代物流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努力把天津滨海新区建成北方航运中心,建成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二是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化制造基地。天津滨海新区临近天津、北京空港优势,腹地环渤海地区又是全国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信息和对外交往中心,因此还具备大力发展以研发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经济的优越条件。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引领中国区域发展重点北移。中国的发展高潮必将推涌起一个更为迅猛的势头。

来源:人民日报

提交时间:2005-12-12

·上一篇: 津保税区凸显服务辐射强势

精益生产理念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 篇7

一、精益生产简介

精益生产LP (Lean Production) 方式实质上就是丰田生产系统, 称之为“世界级制造技术的核心”。Lean Production中的Lean, 被译成“精益”是有其深刻含义的。“精”表示精良、精确、精美, “益”包含利益、效益等等, “精益”二字突出了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

概括起来, 精益生产理念可凝聚为四句话:“贴近客户, 善待员工, 低成本, 零缺陷”, 这已经成为世界企业共同追求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实际上, 精益生产理念与现在流行的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及财务管理、质量管理是相对应的。

二、精益生产理念的应用

1. 消除浪费.降低成本

丰田公司的藤尾长 (Fujio Cho) 阐述了可被消除的七种主要类型的浪费过量生产、等待时间、运输、库存、工序、动作、产品缺陷的浪费。

众所周知, 在中国很多企业中存在着惊人的浪费现象, 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只有当我们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 从领导做起, 发动全员认真查找并切实消除各种浪费, 才有可能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战略目标。

随着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境外成功上市和广州石化各项改革措施的稳步推进, 顺应时代潮流、加快改革改制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广州石化自2000年开始全面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每月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 对上月的运行管理和节能降耗情况进行讲评, 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使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轨。2001年初, 广州石化又引入了现金操作成本核算方法, 通过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 找出差距, 并落实相应的措施, 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从而达到规范管理、消除浪费、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2. 善待员工, 发挥人的作用

按照精益生产理念, 管理者们把员工看成是财富, 而不是人力机器。精益生产实施后, 通过现场改善、生产线平衡等工作减下的人员, 往往是原生产区域的优秀人员, 他们将成为新项目、新生产线的核心, 或成为其它改善项目的生力军, 在组织内部也将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中国是人口大国, 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不能以员工下岗、待岗为代价。在制造系统中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有利于变我国人口负担为资源,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了发挥人的作用, 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必须应用人因工程改善人的工作环境, 减低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建立企业文化, 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爱岗敬业以及团队精神, 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与技术培训, 提高人的业务素质 (专业技能与多面手) , 通过激励机制, 提高人的劳动积极性与工作热情。

广州石化在总结过去系统操作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决定从2005年10月份起在各生产装置全面实行系统操作培训。

系统操作是按石化生产的加工工艺过程实行集中作业的劳动组织形式。与岗位操作相比, 系统操作突破了以特定的生产设备划分作业范围的局限性.实现了从原料到产品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整体作业, 更符合现代化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的客观要求。

各二级单位负责本单位系统操作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 制定系统操作上岗标准, 编制系统操作培训教材, 根据各装置实际情况和操作人员现状制定详细的轮岗学习和系统操作培训计划, 针对所有操作人员采取有效的培训手段, 通过集中授课、导师带徒和在岗培训 (自学培训资料、岗位练兵) 等形式, 合理安排轮岗培训。增设专职培训员岗位, 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尤其是各装薹系统操作培训的实施, 负责对操作人员进行考核和抽查。对达到系统操作上岗条件的人员, 发放系统操作上岗证, 实行系统操作津贴对达不到系统操作要求的人员。将调整薪酬或根据企业改革改制需要调整工作岗位。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加大推行系统操作的力度, 按照系统操作的要求, 适时组织操作岗位技能竞赛, 奖励技术能手。

3. 精简组织机构, 提高管理效率

我国大多数大中型企业长期以来采用“金字塔”式集中管理组织机构, 与此相对应的层次化管理与控制结构, 不仅制约着底层的主观能动性, 而且制约着整个企业对于市场的响应速度。因此, 必须运用精益生产的理念, 尽量去掉一切多余的环节与人员。在组织机构上, 纵向减少层次, 将“金字塔”式的组织机构扁平化;横向打破部门壁垒, 实行分布式网络管理结构。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我国制造业对于日益变化的市场的适应能力。

广州石化, 作为中国石化系统首家成功实行扁平化管理的企业, 在实施扁平化管理过程中, 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 撤消二级生产厂, 于2000年11月, 撤消了炼油厂、化肥厂和贮运厂, 于2001年6月撤消了乙烯厂, 并将动力厂改为动力事业部。原二级生产厂厂部的管理干部, 能往生产作业部和车间安排的尽量往下安排, 其余的才采取平向或向上安排, 符合减员分流各项条件的则按照规定办理。这样, 就顺利地完成了管理层次的减少, 将广州石化原有的“厂部──二级厂──车间”的三级管理模式精简为“厂部──车间”的两级管理模式。各管理处室按职能分工直接管理和服务到车间。第二步, 精简、合并车间。撤消二级厂, 减少了管理层次, 随之带来一个问题, 就是厂部面对的车间太多, 管理链条太长。因此, 必须对车间进行整合。广州石化采取的做法是, 兼顾工艺流程 (产品链条) 和生产装置的地理位置, 按照“相近则并、相似则合”的原则, 将炼油专业原有的16个车间整合为5个生产作业部和2个车间, 将化工专业原有的11个车间整合为2个生产作业部和2个车间, 同时对动力专业的生产车间也进行了合并调整。值得一提的是, 广州石化在实施扁平化管理的同时, 为了淡化人们对政府部门式的“处”、“科”等级观念, 还将“处”、“科”的称谓改为“部”、“室”。

据测算, 改革后每年减少各种管理费用约1000多万元。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01~2OO4年, 广州石化上市和存续部分实现了双赢, 全面完成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经营和改革改制任务。其中, 2003年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创造了广州石化的历史最好水平。

4. 精益求精抓质量, 实现产品零缺陷

精益生产理念注重源头质量控制 (quality at the source) , 这意味着必须一次就把工作做好, 而一旦出现错误, 就立即停止该工序或装配线的工作。工人成为自己工作的检查者, 每人都必须对产品质量负责。由员工组成的质量圈 (quality circles) 每周碰一次头, 讨论工作和遇到的问题。这些小组改善活动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并同管理者共商和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目前, 质量管理仍是中国制造业的软肋, 质量问题依然是横在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只拦路虎。这些年, 我们学了TQC, 现在又在刮ISO9000风, 但往往学到的只是一种手段和方法, 是一个壳, 而不是内涵。因此, 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 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地抓好质量管理, 抛弃“凑合”的工作态度, 将全面质量管理真正落实到企业的各个角落, 把“实现产品零缺陷”作为我们不懈努力的目标。只有这样,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我们才能占有一席之地。

近几年来, 我们国家已将“质量”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上加以重视。每年9月份, 国家都坚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质量月”活动, 陆续提出了“讲诚信, 保质量”:“坚持以质取胜, 提高竞争实力”;“人人创造质量, 人人享受质量”;“奉献优质产品, 构建和谐社会”;“质量在我手中, 用户在我心中”等口号,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工具, 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 营造浓厚的质量氛围, 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质量意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顾客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的观念, 正逐步深入广州石化员工的心中。广州石化每年坚持组织员工参加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的学习, 不断提高质量水平;加强“下游是上游的顾客”的观念, 通过对各工序质量的控制, 强化过程质量管理, 保证最终产品质量的实现;为了提高对过程质量的控制能力, 积极开展青工技术比武活动, 进一步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推进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2000) 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始终贯穿体系的全过程, 加强持续改进;推进产品质量升级换代, 抓好质量攻关活动, 推进汽、柴油、沥青产品质量升级工作, 加快生产欧II、欧III标准汽、柴油进程, 围绕质量升级中存在的问题, 以“降本增效, 提高质量”为重点, 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攻关、工艺优化等活动;以关注用户需求为焦点, 开展用户访问和用户服务工作, 认真听取用户的要求和建议, 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同时通过访问活动向用户宣传分公司产品的特点, 进一步加强与用户的联系;充分发动职工, 依靠职工, 围绕“质量”, 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努力促进广州石化产品质量的提高, 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

生产企业服务理念 篇8

具体做法

(一)总结经验,创新理念,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面对不断延长的原煤安全生产周期和影响安全生产的诸多不利因素,这个矿达成了安全工作的强化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实施“人文关怀”、提升“综合素质”、发挥“人资优势”的共识共为理念。出台了全年安全工作规划,明确了突出“一项培训”、抓实“两个重点”、开展“三个竞赛”、做到“六个强化”、实现安全最好年奋斗目标的总体思路;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技术管理、安全监督检查、安全教育培训五大工作体系;制定了着眼于干部职工素质不断提升的教育、培训、激励以及推动作用发挥的具体措施。按照上级要求层层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一系列安全生产工作指示精神,广泛开展安全工作大家谈、安全合理化建议征集、事故案例回顾等活动,明确与时俱进抓好安全工作是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实现矿井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支持维护集团公司、煤业公司加快改革步伐,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化水平大型企业集团的先决条件;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行动,积极引导全矿干部职工戒骄戒躁、乘势而上,强根固本、夯实基础,为安全工作的健康推进提供了价值导向。

(二)突出主体,优化载体,不断强化安全教育的针对性

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是人,安全生产本身是对人的生命权益的维护。该矿一是结合实际,强化理念导入。逐月下发安全理论知识学习配档表,组织开展安全论文征集、制作播出《安全——从理念到行动有多远》电视谈话节目、搜集讲评“我身边的安全小故事”等活动,紧扣生产实际,变理性认识为实践指导。二是优化环境,强化氛围熏陶。坚持安全舆论引导,培育正确的安全荣辱观。加强以地面广场和生活街区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条街”,以采掘头面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条线”,以井口到井下运输大巷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条龙”,以区队班组会议室为主的安全教育“一园地”,以广播、电视、井口大屏幕、板报橱窗为主的安全教育“一阵地”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三是丰富载体,强化理念养成。精心设计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系列活动,青年话安全演讲、青年安全微电影、井口嘱安全服务、安全文艺汇演、评选安全幸福家庭等特色活动相辅相成、入脑入心,进一步强化了区队安全文化建设的声势和氛围。各基层单位充分发挥文化环境、学习环境的熏陶作用,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综采队制作12块创意新颖、富有哲理和警示效果的安全文化牌板;综掘准备工区把“全家福”及亲人的安全嘱托、个人对安全的见解刻制成VCD光盘,进行亲情化影视教育;巷修一区倡导“三个三”安全文化理念,编写安全“三字经”,建立职工安全档案,实现了理性教育与安全生产的有机融合。四是提高技能,强化素质教育。该矿大兴学业务、学技术之风,大兴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之风,大兴钻研业务、遵章作业之风。依托教培中心为基地,有计划、分层次、按工种组织了煤矿安全三大规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安全质量标准等内容的学习培训,并将考试成绩与经济分配挂钩。1-6月份,共培训职工3416人,有1274人参加了煤业公司统一进行的安全法律法规考试。基层单位坚持“三为主、三结合”的培训方针,将理论知识与现场操作、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有机结合,周培训、月考核、季评比,强化了培训效果,保证了学以致用。

(三)创新模式,严格责任,着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该矿按照矿、专业、单位三级安全管控模式,建立层级分明、责权对等、运转高效、主体明确的安全管控体系。矿重点抓好制度措施制定、安全综合评价、重大灾害治理评估、重点工作协调督促和对专业、基层单位检查考核;各专业重点抓好专业技术管理、系统优化调整、方案设计审批、重大灾害及重点隐患监控治理、各项工作协调推进和对基层单位重点督促、检查考核;基层单位重点抓好上级制度措施落实、现场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基层基础管理和日常安全检查。在安全工作具体落实中,按照矿井生产进度,全面推行安全防范机制,深入开展“三查三反”活动,较好地堵塞了安全管理中的漏洞。扎实开展强化班组长、安监员、瓦检员作用发挥的“一长两员”星级竞赛,组织实施“安全工资管理制度”、“月度安全抵押金制度”,实行责、权、利相统一,确保了现场管理力量到位。与此同时,把强化班组管理提到重要位置,提升班组长素质,推广班组管理经验,目前有430个班组实现“三无”班组。上半年,这个矿先后对15名负有安全管理责任的干部给予了降级、降职、行政警告以及通报批评的处分;对4家单位下发了“安全最差单位”黄牌警告,对两名及时制止安全重大隐患的职工进行了重奖,在“一长两员”星级竞赛中,有280名工班长、安监员、瓦检员受到了表彰奖励。

(四)把准基调,群防群治,齐抓共管安全监管网络

安全生产是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齐抓共管。该矿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群众安全组织的监督检查作用,及时化解安全工作中的各类问题矛盾。扎实开展“安康杯”竞赛、安全劳动竞赛和职工代表巡视等活动,依法维护和落实职工“十项权利”。严格安全效能监察,狠抓干部作风转变和安全履责过程自警自律。各网、岗、哨、协等群众安全队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开展各类特色安全活动,大力营造关注安全、誓保安全的强势氛围。落实上级安全工作部署,各级组织积极开展“反三违、反事故斗争”,带头执行作业规程,严守劳动纪律,主动做好安全生产中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形成了强大的监管体系。今年上半年,全矿党员责任区、示范岗杜绝了“三违”现象的发生,各群众安全组织共进行大型集中查岗24次,查出各类安全隐患130多条,13名不放心人得到及时劝阻上班和说服教育,有力促进了安全工作健康发展。

(五)质量为本,科技兴安,进一步强化安全基础建设

该矿始终摆正生产效益与安全投资的辩证关系,把积极推广新技术、新装备,巩固质量标准化成果,作为加强基础建设的重要手段,不断优化安全装备水平。该矿认真落实公司等上级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规定,足额提取安全费用,集中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先后投资791万元,完成了73项安全技措工程。修订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的实施意见》,狠抓“安全质量标准化”新标准的贯彻落实,扎实开展了“精品头、精品面、精品硐室”竞赛达标活动,确保了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在煤业公司上半年“双基”建设检查中,受到充分肯定,被评为“双基”建设先进单位。

几点启示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才能真正将安全纳入一切工作之中,贯穿于矿井建设的方方面面,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才能把握安全生产规律,创新安全工作方式方法,防止安全工作滞后于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的需要。

三是必须坚持安全生产、思想领先的观念,强化安全文化的熏陶和映射,大力营造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保护人的文化环境和学习环境,形成安全工作的“人情化”管理,促进“要安全”、“保安全”、“抓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

四是必须从基层和基础工作抓起,把安全工作的强化和防范从思想境界上明确着眼点,从具体行动中明确着力点,标本兼治,强根固本,才能确保安全工作有的放矢。

上一篇:小班橘子小船教案下一篇:国培个人研修计划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