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计划生育管理现状及对策

2024-10-23

浅谈乡镇计划生育管理现状及对策(共8篇)

浅谈乡镇计划生育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1

毕业论文(设计)标题名称

浅谈乡镇计划生育管理现状及对策 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目录 写作提纲 3

一、现状与问题 6

(一)低生育水平反弹 6

(二)计划生育工作模式转型过快 6

(三)队伍建设不稳定 7

(四)计生工作手段弱化 7

(五)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 7

(六)政策执行难度大 7

(七)计划生育工作软件业务太多太杂 8

(八)部门配合协调差 8

二、存在问题的分析 8

(一)村民生育观念反弹和对计生政策理解的偏差 8

(二)政府计生政策宣传执行的困境 9

(三)乡镇干部计生压力大 9

(四)农村计生工作力量减弱 9

三、措施与对策 10

(一)继续加大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 10

(二)考核不宜过细,软件要精减规范 10

(三)加大计划生育执法力度 10

(四)以人为本,村民自治,调整规范生育政策 10

(五)加强计生队伍建设 10

(六)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11

(七)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11

(八)加强部门配合,形成齐抓共管 11

四、结论 12 参考文献 12 写作提纲

一、绪论

新形势下如何抓好乡镇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当前一个不容回避而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现状与问题一是计生工作力度有所减弱,二是计生投入缺口较大,三是计生技术服务滞后,四是流动人口难管理。原因一是认识不明,二是意识不强,三是机制不活。对策与措施一是提高认识,在制度建立健全上狠抓突破,二是创新载体,在宣传服务上狠抓突破,三是依法行政,在综合治理上狠抓突破,四是优化机制,在稳定低生育水平上狠抓突破。

二、乡镇计划生育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低生育水平反弹

(二)计划生育工作模式转型过快

(三)队伍建设不稳定

(四)计生工作手段弱化

(五)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

(六)政策执行难度大

(七)计划生育工作软件业务太多太杂

(八)部门配合协调差

三、乡镇计划生育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继续加大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

(二)考核不宜过细,软件要精减规范

(三)加大计划生育执法力度

(四)以人为本,村民自治,调整规范生育政策

(五)加强计生队伍建设

(六)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七)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八)加强部门配合,形成齐抓共管

四、结论:计生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工作中要有恒心,要有长期为计生工作献身的精神。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实,我镇的计生工作会再上一个新台阶。浅谈乡镇计划生育管理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由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推进,大量在外务工农民工回乡创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尤其受近些年计生工作力度减弱、投入缺口大、技术服务滞后等影响,如何在投入中加大,制度上健全,认识上提高,更加科学优化管理好乡镇乡镇的计划生育工作,将是当前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当前计划生育工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政策,对当前我国各乡镇计划生育管理有一定借鉴意义。关键词:乡镇;计划生育;管理;研究 计划生育是我国一直坚持的基本国策,如今已经实施了三十多年。这项国策是当时根据我国人口现状所制定的人口战略政策。这些年,由于体制改革,尤其是户籍改革,以及进程务工人员流动性增多,乡镇计划生育工作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就需要严格控制好人口这个基本国策。去年来,从当前国家的人口形势考虑,单独二胎逐步在全国各省份推广,2014年3月27日,广东省实施了“单独两孩”政策,规定“夫妻双方或一方为独生子女且只有一个子女的,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县级以上直属农林场审批,可再生育一胎子女”。4月24日,黑龙江正式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山东、河南、湖南等省份也相继表态将在5月份实施“单独俩孩”政策。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抓好乡镇计划生育工作?成为我国当前一个不容回避而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发以来,通过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较好控制。但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部分村民老百姓的生育观念有所转变,计划生育的意识有所弱化,乡镇计划生育工作产生了不少新问题。以三明市岩前镇为例,下辖1个居委会、12个行政村,全镇5116户,总人口22664人,其中育龄妇女6753人,占总人口29.80%,已婚育妇5498人,占总人口24.25%。近年来岩前镇以有效控制人口为主线,通过全镇上下共同努力,落实责任制,努力开展了计生各项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是,由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大量人口流出,计划生育工作方式的转变,法律、法规的完善,计生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计生工作滞后于经济建设、滞后于形势发展,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一轮生育高峰出现 这些来,各乡镇党委政府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将生育数量控制当作各项工作的重点来抓,取得一定效果。但近年,由于惠农政策实施,乡镇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小孩的抚养成本有所降低,如今只有一个小孩的农村家庭,想生育第二个的比较普遍,导致了二孩生育的积压,二孩出生人数占出生总人数的近40%;同时,由于八零后等新一代以及不少独生子女成家立业,4+2的模式大量出现,双方父母的期待,导致了生育二孩的要求更加迫切。使得当前正处新一轮生育高峰期。

(二)城镇化工作等推进导致计划生育管理有所松懈

我国现在有九亿多农民,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这些年来,由于农村自治、民主法治等影响,计划生育工作已经从过去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走向了依法行政、村民自治、优质服务的管理模式。虽然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工作对象都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村民对当前农村管理由一个接受和推进的过程,导致在乡镇,抓村务管理工作较多,而抓计划生育则相对有所松懈,不少村民甚至认为,计划生育政策是不是放宽了,是不是不管了。

(三)计生工作队伍还不太稳定

在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很多乡村偏避,导致计划生育工作的涉及面广,更重要的是一些村都是同族居住,导致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矛盾问题经常发生,所以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计生工作队伍。而同时,在计生干部重大的责任面前,他们的待遇却比较低,在原本就没有什么收入来源的乡镇来说,缺少干工作的积极性,奖励不多,处罚不少,导致计生工作无人愿做;不少都是完成任务的态度,没有工作积极性。

(四)计划生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跟不上形势 以前,执行计划生育采取的都是强制措施。如今,由于村民的法治意识增强,维权意识增强,尤其是乡镇的执法主体资格被取消,导致在执行计划生育过程中,只能采用计生干部的威信,进行政策解释,和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在遇到村民逃避、抵制计划生育工作时,就毫无办法,导致计生工作的局面越来越难,甚至造成了整个计生工作的被动局面。

(五)除外务工等流动性因素造成管理难度大

在农村来说,计划生育工作的好坏主要两个因素决定,一是未婚青年;二是已婚外出务工青年。这些年来,近年来,打工成为柒零捌零后新一代农民工的主要生活来源,一个乡镇大约占据80%的青年外出务工,有些甚至长期居住在广东、上海、浙江等务工地点。在这其间,这些青年打了结婚证,组建了“家庭”,回到乡村老家时,都有一个或几个小孩了;这些外出流出人员的工作不稳定导致流动性太强,经常居无定所,更换居住地,其户籍地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由于流动人口活动区域广,本地找不到人,取不到证;到外地,又不知道其地址,且成本太大,取证仍然难,往往是花了人力、物力、财力,可工作效果并不理想。

(六)部分政策在执行上难度比较大 目前,各乡镇全面贯彻与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落实力度比较大。但由于“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导致一些政策在执行上效果不好,难度太大。举个例子,有一条政策是:“一方有两个小孩离婚,另一方为初婚,不能再生育”。这一政策看起来有理有据。但是在乡镇农村,无论是从情理上来讲,还是从农村风俗上来看,或者是从夫妻双方老年生活上来看,都有不合适宜的地方,导致计生干部的工作执行难度也比较大。

二、存在问题的分析

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村民生育观念和对计生政策理解有偏差 改革开放初期,在80年代时,国家狠抓计划生育工作,鼓励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但是在这鼓励政策的背后,却没有建立配套有效的措施来解决独生子女家庭的后顾之忧,也没有得到更大的优惠照顾,相反,如今最早的这一批独生子女逐渐走向社会,都面临就业难题,却无力解决。这使得广大农村家庭认为严格按照国家生育政策执行,并没有和周围未执行计划生育村民有不同之处,也没有得到更多的优惠照顾,因此,使得他们的“人多力量大”的思想观念有所抬头。同时,由于国家优农政策,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尤其一部分村民通过勤劳致富,已经比较富裕,所以超生带来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主要考虑因素,没有经济压力,这也造成超生的根源所在。相反,分田分地等政策更多的考虑是,按人头来计算,所以部分严格执行国家计生政策的村民村民更没有享受到国家计生政策规定的待遇。

(二)各乡镇政府对计生政策宣传上有困境

随着国家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当前计生政策的大力规范,乡镇计生干部和工作人员的以往强制手段受到限制,更加趋于人性化,当前,主要的工作手段是孕检、谈话和征收社会抚养费等。这些约束机制由于偏软,对于乡镇老百姓来说,难以取得实效。尤其是部分乡村妇女对孕检与谈话根本不配合,甚至征收社会抚养费也需要法院执行才予以配合。同时,乡镇对计生政策还不理解。政府宣传生男生女都一样,但是农村观念和不少村民认为传宗接待很重要,一个孩子太少;政府宣传计划生育造福千秋万代,不少村民认为政府计划生育这是让人断子绝孙。所以,长期以来,计划生育工作在乡镇并不能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给政府政策的落实增加了新的困难。

(三)当前工作难以展开导致乡镇计生干部压力比较大

当前不少计生干部虽然在工作中态度平和,在村民出现过激行为时也是克制忍让,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村民思想工作,但是收效甚微。如个别头胎生育女儿的家庭,往往拒绝接受结扎手术,并想方设法外出他乡进行计划外怀孕,在不能限制人身自由,又不能扣押其财物的情况下,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连找到本人可能性都比较小,就是找到了这些计划外生育的村民,但是其拒绝签字,仍然还是无法落实。往往工作难以开展,但是又要面对上级的考核和检查,巨大压力让不少乡镇计生干部产生调离岗位的想法。

(四)农村计生工作力量正在逐步减弱

当前,农村干部实行直选制度,这些制度导致每任村干部对计生工作都不积极,因为计生工作是要“得罪”村民的,这得罪村民就是失去选票,所以往往难以开展。同时,在新的形势下,有着丰富经验的老一批计生干部将要退休或者推出岗位,而新一批具有高学历的年轻人又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导致计生工作的基础力量越来越弱。此外,乡镇政府职能的弱化,减少了对农村干部的支持度,农村从事计生工作干部的待遇较低,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三、措施与对策

(一)大力宣传政策,加强生育执法力度

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相关人口与计生法规的实施,使新计生政策正在逐渐规范和优化,村民对这些新政策、新法规,了解不深,理解不透,甚至存在断章取义的现象,这就导致计划生育工作进展并不顺利,也出现了不少新难题。因此,我们应根据不同实际情况,运用广大村民都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活动,深入宣传当前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让广大村民能够把握政策,自觉遵守政策。此外,在大力宣传的基础上,还应该在执行力度上下功夫,《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已经实施几年了,计生主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生育者严肃处理,才能起到警示作用,也才能减轻乡镇计生干部的工作压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适当调整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总得来说,是经过充分调研和多次讨论形成的智慧结晶。但是在实际中,还有许多难以考虑的问题出现,这就要求我们计生干部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汇报,并建议对这些政策进行适当调整。比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组合家庭,能否依据实情在生育一个呢?让其再生育一个子女,还能减轻社会负担。同时,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要充分依靠村民自治来执行,我们在广泛开展计生政策、新型婚育文化宣传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村民的参与意识,使村民对计生工作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由“治民”走向“民治”。

(三)充实计生力量,加强计生队伍建设

当前计生队伍老化、待遇低、思想不稳定的现状,迫切需要加以解决,因此,一是要对村级计划生育专干队伍进行调整,选一批能力强、素质高,有责任心的年轻计生专干充实到队伍中来;二是要提高计生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待遇。从事计生工作的干部主要接触的是村民,尤其是涉及到传宗接代的问题,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要在通常的待遇基础上增加一定的补贴,让其劳有所值,稳定队伍;三是要尽量减少工作压力。尽量将计生专干兼职的其他工作消减,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专心从事计生工作;同时,要在组织上给予支持,让他们大胆工作。

(四)完善制度措施,强化流动人口管理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外出务工的农村流动人口也越来越庞大,这就导致计生工作难度随之增大,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一是要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来执行,不管是流入或者流出的农村人口计生问题不能采取一赶了之的做法,而是要发现一起,就要就地解决一起;二是要对务工回来的农村青年进行重点检查,对不按要求参加的,对村、外出务工的用人单位以及个人分别给予处罚。三是要严格对证件进行管理,对流动人口一律要求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流入地加大验证力度,对未办证的,实行限期办证,否则用人单位不得录用;

(五)完善导向机制,加强各级部门配合

当前,为更好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扶助政策。比如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机制,独生子女保健费等,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目前还不没有全面落实。因此,各级地方政府要立足实际,制定一些优惠政策,让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得到更多优惠,从而影响带动其他村民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政策。此外,计划生育工作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来做好。比如公安部门在对小孩上户时,要求出具医学出生证明,生育证或计生部门出具的相关合法有效证明;比如要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检查,对擅自为育龄妇女实施解除节育措施手术的,坚决予以打击等等,通过齐抓共管,最终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四、结论

计生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工作中要有恒心,要有长期为计生工作献身的精神。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实,乡镇计生工作会再上一个新台阶。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3、《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4、《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5、陈家华,张力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6、曾毅,李玲,顾宝昌,林毅夫.21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7、彭利,《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探讨》,西南财经大学;2013

8、韩文丽,《当代中国人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风险分析与道路选择》,西南财经大学;

9、陈瑄,《超低生育水平下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复旦大学;

10、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浙江大学;2012

11、张学辉,《人口红利、养老保险改革与经济增长》,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12、庄渝霞,《社会生育成本研究》,厦门大学;2012

13、石人炳,《浅谈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14、张朝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浅谈乡镇计划生育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2

(一) 政府职能繁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 乡镇人代会有l3项职权、乡镇政府有7项职权, 但实际落实并非如此。一是乡镇职能泛化。政府管的事情越来越多,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包, 收税收费、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无所不干, 如同一个全能的政府。有的乡镇职能错位、政企不分, 既是财产所有者代表、又是企业经营者代表和社会管理者代表, 直接参与微观经营。有的在发展经济中职能越位, 强制农民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有的代替农民决策去办企业、发展经济。二是乡镇机构设臵重叠。机构设臵的不合理, 必然导致职能错位;责任分工的不合理, 必然导致职能错位、越位或不到位, 甚至产生违法行政行为。三是由于权责不一致, 弱化了乡镇应有的职能。

(二) 工作体制不健全。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 农民逐渐适应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 能够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来组织调节生产, 在客观上要求乡镇行政管理与之相适应。但在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中, 考虑到农民奔小康共同致富和完成上级的计划目标, 加上新旧体制的不协调, 部门利益、本位主义比较严重, 为农民服务, 为基层排忧解难的思想较淡溥, 各地在组织农业生产中尚不能完全脱离行政手段和政府行为, 必然会下达一定的生产计划, 而计划一旦作为任务下达给乡镇, 就必然坚决完成, 乡镇自然就处在这个矛盾的焦点上, 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

(三) 乡镇财政来源有限, 乡镇财政举步维艰。

一是由于山区乡镇区位劣势, 工业经济基础薄弱, 财政税收税源有限, 且增长缓慢。二是分税制抽取了乡镇那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税收的大部分, 使乡镇本级财政来源和积累更为有限。三是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没有足额到位, 不能满足山区乡镇的正常运转需要。基于以上三点, 大多数乡镇的财政都是入不敷出, 根本不能算是一级独立财政, 根本担负不起保运转促发展的重任, 乡镇财政运行举步维艰, 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公共服务根本无钱落实。

二、乡镇行政管理改进措施

(一) 转变管理理念, 理清政府职能。

镇要从过去包揽一切的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的服务和引导上来, 切实解决好政府的“缺位”问题。转变职能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一是由政府改革带动企业改革、教育改革、医疗卫生体制等各项改革。二是防止把转变政府职能简单化, 停留在提口号或做表面文章上, 而要迈出实质性步伐。三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 推进政府现代化建设, 包括政府治理理念的现代化, 政府治理架构现代化和政府治理方式的现代化。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要达到两个目标:第一, 为乡镇经济发展创造种种便利条件, 如信息技术支持、财政贴息等手段, 通过提供经济性公共服务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引导好资源积聚和资金投向,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培植财源, 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第二, 通过提供社会性公共服务, 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性公共服务, 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与社会保障等, 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问题,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凡涉及农民利益的经济行为, 应该从实际出发, 按经济规律办事, 切忌不顾实际, 搞一刀切, 一窝蜂, 更不能搞强迫命令, 甚至以扣减乡镇包干经费来强调。乡镇行政管理工作的重心应从片面行政管理转到管理理服务并重上来。乡镇对农村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不应干涉过多, 应把工作重心放在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上来, 抓农村经济的宏观调控, 抓服务体系建设, 实实在在为农民生产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服务。

(三) 完善乡镇公共财政体制。

浅谈乡镇计划生育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3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管理;对策

1.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管理现代化就是把管理工作信息化和最优化。着重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方法和手段来研究和处理管理工作中的规律性问题,使管理工作更趋于完善。

当今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传统档案工作进行根本性改革已迫在眉睫。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大容量信息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管理日益普及,电子档案日渐增多。档案信息处理标准化不断取得进展,从而与网络技术结合,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1.1档案管理现代化是解决档案工作发展中突出问题的必然出路

目前,在档案工作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其中突出的有:档案数量剧增;新型信息介质和记录方式的出现;如何有效保护档案,以及如何适应利用档案的社会需求发生的变化。这些问题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手工管理手段和方法。一是它提供的管理能力和效率低下,已适应不了档案数量剧增和利用档案数量范围的迅猛扩大的需求。二是它囿于管理传统的纸质档案的范围,而对新型档案,显得无计可施,更加适应不了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档案管理现代化便自然提到日程上来,成为解决档案工作发展中突出问题的必然出路。

1.2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首先,它承担收藏和保护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形成的档案的任务,这是负责管理国家宝贵历史文化财富的重任,是造福于子孙后代的长远大计。其次它担负提供档案,直接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任务。档案是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和必要条件,充分有效地利用档案,可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实施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开发利用好作为科技储备形式的科技档案,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3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现代管理技术和现代科学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生产和社会管理活动的发展,档案数量剧增。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也日臻完善和成熟,可以引进和消化运用于档案管理之中。

在现代技术的应用中,首先当属电子计算机,它已成为档案馆兴衰成败的关键。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改善档案保管条件,研究和发展档案保护技术,也已成为档案部门的共识和一致行动。档案部门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信息处理,建立和维护档案信息数据库等,有效地推进了档案管理自动化的发展。

1.4档案管理现代化将会提高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推进全面建设

(1)提高贮存、收藏能力。缩微技术、光盘技术等行动技术的采用,将极大地提高存贮密度,减少存贮空间。这就为日益增多的档案的存储和管理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进而增强了档案部门的收藏能力,使其存贮的信息量增大,真正成为社会存贮回溯性信息的基地。

(2)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电子计算机具有高效率的信息处理功能,可以用来组卷、编目、分类、鉴定,进行各种统计分析等。在这些业务中代替某些人操作,大大提高了档案信息处理能力,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3)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编目、检索、借阅管理是最成功和主要方面。它的突出优点是速度快、准确性高,提供多种检索途径,可以大批量提供利用,能满足系统或专题利用的需要。实现多次重复利用,联网检索,为档案资源共享的实现创造了条件。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手段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开发能力和效率,进而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2.档案现代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贯彻实用原则问题

实用,就是从本企业、本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那些应用计算机后确实能够获得比手工劳动优越实效的项目。离开实用原则,就会使计算机的应用变为一种装饰门面的累赘。有些企业档案管理部门为迎接档案管理升级的考核,草率地建立了计算机检索科技档案目录系统。升级之后计算机便被闲置起来,造成极大的浪费。要从实际需要出发,既要防止功能不足,又要防止功能多余,一旦应用系统研制成功,就要及时投入使用,不应闲置。

2.2软件开发应用问题

目前我国各地档案部门已建立的计算机档案检索系统有限多相似之处,有很多是低水平的重复,是一种浪费。很多单位过分注重自己出成果而不愿采用别的单位研制的软件,同时封锁一技之长的技术经验。应当注重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重视通用软件开发应用和标准化工作,通用软件提供灵活扩充的功能和自编程软件接口。各企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集众家所长,研制优化通用的各类应用软件。

2.3计算机应用两种知识的结合问题

在应用计算机的开发试验中,曾出现两种欠妥的做法。一是完全依赖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去研制,因为他们对档案管理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以致实用性差;二是主要由档案工作者去研制,以致功能低。只有对档案管理业务有着深刻的了解,对改进档案业务有着科学的创想,才能搞好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应用,既要重视计算机软件知识,又要重视档案管理业务知识,二者缺一不可。因此,特别是今后为扩大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范围,更需要两种知识的结合,更需要档案业务人员的主动进取精神。

2.4档案管理现代化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要求

(1)增强现代化意识。增强现代化意识,就是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档案事业的过程中,档案工作人员要树立与现代化建设目标、规模和方法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的观念,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在管理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大胆探索和改革,全面推进科学管理,形成和强化现代化管理意识。

(2)调整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要求工作人员相应的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形成一支有较高的知识化和专业化水平的队伍。建造多元化知识结构,全面系统地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尤其是电子计算机、光学等学科知识,训练和培养出复合型专业人才,有效的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适用现代化的需要。

(3)开展计算机普及教育。鉴于信息时代档案管理与计算机应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档案部门内部工作人员都会与计算机发生不同程度的联系,因此在档案工作人员中普及计算机知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计算机知识普及教育,较好的促进档案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乡镇基层干部队伍现状及对策 篇4

乡镇基层机构承担着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广大农村群众等多种功能。自改革开放以来,乡镇政府由过去收钱、征粮的任务收缴型到现在惠农、惠民的民生服务型职能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反“四风”捕“苍蝇”,深入开展“三严”“三实”活动,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社会民众广泛好评,让全国人民看到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未来。

由于社会转型是质的转变,因而不可避免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与问题,只有直面现实化解矛盾、才能春风化雨勇往直前。

当前乡镇基层机构面临的压力及存在的问题。

工作压力

当前我国行政职能行使模式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政策执行、工作开展到最下面最终都落在乡镇政府一级。如社会稳定、安全生产、计划生育、财政收入、抗险救灾、森林防火、农业生产、环境卫生、农合医保、社会救助、惠农落实、城镇建设等工作都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大多是些钢性任务,常规性检查与考核相结合,让乡镇干部忙于奔波,应接不暇。有时为了应对检查不得不虚实以对,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如计划生育与十年或二十年前工作性质已发生根本转变但历年来的检查考核却依然不变,而且依是那样的“一票否决”!本该早应调整的生育政策在万呼万唤中迟迟不愿出台,而农村新婚夫妇生育二胎早就普遍化了,但第一胎是男孩的夫妇要生二胎又不符合政策,在检查考核时要顺利过关只能做假。下面不得不造假,上面也心知肚明,只是形势所迫、工作所需。当农村一孩化逐渐将被一些年青人接受时,今年终于出台了“单独”二胎政策,当决策者以为生育高峰即将蜂拥而至时,到8月止,全国符合单独“二胎”对象1100万对夫妇中只有70万对提出申请,获批的只有62万对。在不远的将来,当新婚夫妻不太情愿生育成为时尚时,国家又要马上出台鼓励生育政策了。

政策调整滞后,工作考核僵化,到逼基层干部为政绩而背负沉重工作压力。

财政压力

基层财政压力分为公共财政压力、公益财政压力、历史债务压力。

乡镇机构要运转,正常公共财力薄弱成为机构运行的障碍。而农村公益事业投入让本已吃紧的基层财政力不从心,如新农村建设,水利工程、道路交通、防洪除险、河塘沟渠、环卫设施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财力作后盾。虽然有些项目上级安排有一些资金,但大多还需要下面有配套资金,比如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它本来是对农村村民投资投劳公益事业建设的奖补资金,从立项、审批、建设后,经县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进行定额资金奖补。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村级只是按奖补资金多少来概算项目工程量大小,也就是说,四万元奖补资金,将招待费、材料费、人工工资全部计算在内,工程额度不超过四万元。有的村甚至故意减少工程量,将结余资金用挪作它用。

历史原因形成的债务,上面在解决时,总要求乡镇财政要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而乡镇本身只是吃饭财政,何来资金配套?只能按上面来多少资金化解多少债务。如原来乡镇干部垫交“二税”欠款|、农村“二会”欠款。不能化解的只能再次挂帐,让“历史”续写。

上级安排的财政预算资金本身有限,而计划外的资金争取必须有付出才有收获,这样导致一些“潜规则”不时发生,在群众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工作压力大、财政资金紧、历史债务沉重。成为如今乡镇基层干部面临的难题,在这种局势面前,乡镇干部的心态又如何呢?

待遇困惑

让乡镇干部感到困惑与无奈的是乡镇干部待遇低久拖不决,已严重影响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将对基层机构运转带来诸多弊端。

自今年初以来,关于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的呼声不绝于耳:从全国政协委员人社部副部长何宪,与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杨士秋坦言:《公务员工资要上涨,灰色收入要解决》,到全国政协委员何香久向全国“二会”提交解决公务员待遇议案,从《光明网》发表《基层公务员抱怨升职难》到《瞭望》新闻周刊刊登《公务员升职遭遇天花板》,从《光明日报》发文《关于公务员工资的10个问题》到全国人大常委会专业调研《关于公务员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这些文章概括起来都普遍认为:一是公务员工资已10年未涨,待遇过低,二是正常增长机制未落实,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三是工资结构不合理,基本工资只占收入比重三分之一,津补贴占比过大,而津补贴状态又取决地方财政状态。

在网上湖北株林镇党委书记自曝月工资2400元,自叹:随便一个打工的都挣得比我多!湖南冷水江公务员工资被公开,网友惊叹,好低啊!益阳沅江市、永州零陵区、怀化辰溪县、湖南衡阳等网友在湖南红网上发帖感叹基层公务员的辛酸与无奈。同时今年在江苏灌云县、湖南溆浦县、安微淮南市等地发生公务员讨薪事件。

一方面基层公务员呼吁涨薪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另一方面却又招至社会上骂声一片。反对公务员涨薪的原因是:一是不相信公务员公资低,他们认为网上公布的工资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灰色收入没有公开,二是他们从查处的一些官员贪污腐败案例看成是官场共性,认为无官不腐、无权不贪,其背后有来路不明的份外之财不便公开。在这样呼与责局面下,决策者也左右为难。公务员待遇过低已严重影响到干部队伍建设,涨工资又导致民众反对。事实上公务员工资究竟该不该涨,如何涨?涨多少?从衡阳某乡三位在职公务员工资结构上可以全面体现出来。

该乡原人大副主任、现主任科员(女):现年50岁,84年参加工作、工龄30年,2014年11月份工资结构:职务工资480元、职别847元、津补贴2055元、卫生费15元、应发3397元,扣养老保险39.81元,实发3357.19元,2013年12月前月工资总额2539.66元,今年比过去增加819元,其中津补贴增加770元,级别工资增加49元。

该乡一科员:现年51岁,84年参加工作,工龄30年,2014年11月份工资职务380元、级别791元、津补贴1725元,应发2896元,扣养老保险35.13元,实发2820.87元。

2014年月工资总额比过去增加591元,其中级别增加41元,津补贴增加550元。

同年参加工作,一个主任科员,一个科员,2014年前月工资二者相差273元,2014年月工资二者相差501元。

该乡一科员:87年参加工作,现年50岁,工龄27年、科员。2014年11月工资结构:职务工资380元,级别750元,津补贴1725元、应发2855元,扣养老金33.9元,实发2821.1元。2014年前月工资2271元。

该乡一科员:97年参加工作,现年35岁,工龄17年、科员。2014年11月份工资结构:职务工资380元,级别554元、津补贴1725元,应发2659元,扣养老金28.02元,实发2630.98元。

从以上工资结构上看同年参加工作,工龄相同职务不同,正科与科员月工资总额差别500元,职别相同,工龄相差10年,月工资总额相差仅196元。

以上是县财政工资统发中心实发工资,还有就是大家关注的其它收入,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没有任何灰色收入,如果说有的话,乡镇本级财政每年发的第13个月基本工资,也就是不到1000元,其它是防寒、降暑费300元(6个月每月50元计)。

从工资结构可以说明目前公务员工资,基本工资只占工资总额的三分之一,津补贴占多数。更重要的是在工资结构中,级别差距越大工资差额越大,工龄长短与工资差距无多大关联。

我们湖南作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远比不上沿海地区,衡阳处于三线城市,目前我们基层公务员月工资总额人均不到3000元。人均月工资3000元如何生活呢?每年收入总额37600元。

下面我们可以算一笔细帐:

按基层食堂食伙费每餐4元,一日三餐12元,出勤22天生活费240元,上下班及下村交通费每月300元,电话费每月100元,家中水电日常支出等每月2000元,计2600元每月,全年31200元。每年过年支出平均10000元,每年人情支出平均5000元。全年支出46200元。这还不包括抚养孩子、教育支出,一家人不能有疾病意外发生。按当地房价平均每平米4000计算,靠工资买房不敢想象。

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乡镇基层干部白天正常上班外,每周晚上还要求在单位住宿四夜,有时晚上上面还会来点名查岗。特别时期还不得休假。如清明节,特别防火期。

为了改变基层乡镇干部待遇低的困境,在政策没有调整的情况下,要增加工资收入一是争取提高级别工资,而乡镇正科、副科职位就只有那十一二个,晋级的机会很少。而且基层干部提拔大多是论资排辈,要从一般科员到正科的升迁,至少要近二十多年时间,到正科位置基本上天花板干部了,甚至大多数人到退休也还是一个科员。增加收入的另一种途径就是离开公务员队伍自我打拼,然而对于大多数乡镇干部而言,从农村读书出来到进入公务员队伍都有二十到三十年时间了,基本上都是四十到五十岁的年纪。这样的年龄段要外出从新打拼已很不现实,最多也就是给人卖保险、当保安。而曾经将青春与热血贡献在基层岗位上的乡镇干部们面对当今形势只感到叹息与无奈。

在这样的局面下,大多数公务员选择了同一种心态:不平——郁闷——接受——混日子。当这种心态成为基层公务员的共性时,对农村基层建设是致命一击。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解决农村各种矛盾、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

加强学习、把握脉博,与时俱进。

只有经常学习,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才能把握时局与时俱进。乡镇干部号称“万精油”干部,不但要及时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专业水平。

增加投入、为民解难、与民同乐。

只有增加基层财政投入,让基层机构正常运转,增加农村投入,为群众多办实事,解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难,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赢得百姓心,方解百家愁。

科学设计、动态管理、因才使用。

精减机构,减少领导职数,大力裁减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对公务员队伍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对七站八所人员只出不进,最终实行社会化管理(除公安派出所外)。对乡镇基层党政班子成员的考核升迁,应严格按照组织原则进行,改变考核走过场、做形式的虚假表象。将平时工作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工作效率与德能勤绩相结合,真正做到能上能下,因才使用。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定与年终考核、提拔任用挂钩。

对目前七站八所正副站、所长实现民主评议、年终考核。如连续二年不称职者一律免去站(所)长职务。三年届满,重新选举,这样激活所有干部活力,提高中层干部事业心与责任心。

提高待遇、职级分离、升降结合。

按照《公务员法》应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并落实到位,及时改变工资结构不合现的现状,增加基本工资比例,降低津补贴;扩展晋升空间,打破职务决定级别、职务决定薪水的不合理格局,建立比较机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合理调整工资标准。真正做到“限高、提低”大幅提高基层公务员、中西部及边远地区公务员工资水平。

最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会议指出,在全国县以下机关实施这项改革,要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坚持好的做法,改进存在的不足,认真抓好组织实施。这让全国所有基层公务员终于看到明天的曙光。昔日靠职位上升成为提高待遇的唯一途径终将成为历史,让过去那些靠买官卖官获得职位提升给予重掌一击!

目前在网上流传甚广的《公务员工资改革实施方案》得到了所有基层公务员的广泛赞同。如果按照这套方案既很好的改变了目前不合理的工资结构,又解决了因职位制约工资水平的现状,同时让工作时间长、老实勤恳的干部得到实惠,又让考核结果与奖励工资挂钩,而且用补助工资形式来区别对待职位不同公务员车补及照顾山区、边远地区公务员待遇。

严肃政纪、清正廉明、监管到位。

乡镇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篇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给我国乡镇企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之一跃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至1996年,我国乡镇企业已达2336万个,职工人数达到13508万人。1999年1-11月,全国乡镇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2737亿元,利润总额5414亿元。我国乡镇企业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仍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与挑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全国经济和国企深化改革取得极大进展的今天,乡镇企业不得不重新全方位,深层次的审视自身、完善体制、加强管理,顺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因而研究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亦有着重要意义。

一、乡镇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乡镇企业一般属于集体经济,大多是由乡政府与农民共建的规模较小的经济组织。乡镇企业的最典型的特点就是规模小,机制灵活。使乡镇企业一直在市场大潮中进退自如。乡镇企业的内部机构简单明了,工作效率高,管理成本较低。乡镇企业地处农村,大量吸收农村劳动力,使之成本进一步下降,所以在国内的市场竞争中一度处于优势。但乡镇企业也存在着显著的劣势,规模小、资金力量薄弱,人才奇缺,管理混乱,特别是财务制度不健全,严重阻碍企业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国企改革的深化以及外资企业的介入,乡镇企业原有的优势在逐步消失,甚至转为劣势。

目前的乡镇企业正处于一个极为复杂的发展阶段,股份制改造,管理水平提高,技术革新刻不容缓。同时,加强财务管理更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

二、乡镇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企业产权不清导致财务管理混乱。乡镇企业的产权界定十分模糊。其产权是集体性质,谁都有,也可以说谁都没有,没有真正的产权主体。乡镇企业由于产权不清,使企业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而在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竞使企业持续高效运作,获得高速发展。产权模糊使乡镇企业把市场交易与依赖地方政府灵活结合起来,使之享有行政组织与市场组织的双重优势。但就财务管理来说,模糊的产权对其的负面影响是勿容臵疑的。产权不清必然导致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明确,企业的债权关系也模糊不清。因而导致分配原则不明确,激励机制失效,财务监督无序等连锁反应。许多乡镇企业的会计目的就是为了建账,应付一些相关的财务年检,会计基础极不扎实,更别说进行财务分析,投资决策分析等财务活动。

(二)乡镇企业资金筹措困难。乡镇企业由于规模小与知名度低等原因,筹资上存在许多困难。银行等金融机构为防范金融风险与呆坏账,不愿冒风险贷款给中小乡镇企业。因而许多乡镇企业筹资时在取得少量银行贷款的基础上还采取向社会筹资、民间信贷等方式。由于筹资中涉及中国传统的一些血缘与地缘关系,使筹资的成本高于银行贷款,并且手续不完备,成了许多纠纷的隐患。

(三)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乡镇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表现出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多数管理者思想落后,管理能力差,仅凭经验和感觉管理,缺乏对财务管理理论方法的认识和研究,更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越权行事,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到位,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四)乡镇企业收入分配。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收益分配,由于政企不分,产权不清而产生了许多奇怪的分配方式。在收入的一些原则上,乡镇企业还是实行按劳分配,但对于除工资外的收益和所有者权益,由于所有权主体的缺位,这些权益往往被经营者所侵犯,化公为私,财产非法转移,超利润分配。“挣钱是个人,亏本是企业” 的现象十分普遍。乡镇企业的分配机制缺乏

2必要的激励性,无法把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捆在一起,阻碍了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进程。

(五)乡镇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偏低。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某

县乡镇企业会计从业人员1707人,近三年接受2次以上培训的仅占32.6%,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36.4%,持证(会计证、会计电算化证)上岗会计人员仅占被调查人数的37.8%,专职会计只有60.2%。由于财务人员长期不接受培训,文化层次普遍偏低,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

此外,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还表现在有些企业财务档案管理水平低。在所调查的企业中,财务档案立卷归档管理较好的790家,仅占23.5%,多数企业财务档案管理不达标,有的小企业的财务档案像堆废纸一样存放,财务资料极容易丢失,进而影响相关经济活动的继续开展和经济纠纷的顺利解决。

三、对乡镇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解决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乡镇企业发展为新型的现代企业必须跨越的沟坎。但这些问题是企业发展中多年的积淀,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得以解决。解决乡镇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论的问题,要全方位着手,针对客观实际逐步解决。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划清产权,推行股份制,政企分开,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观念。乡镇企业目前的产权划分已明显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政企分开迫在眉捷。乡镇企业的发展首先需要企业的自主权,树立市场观念,大胆走向市场大环境,才能实现宏观与微观上的资源化配臵,在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的机制下,实现规模的扩大,进而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与生产力,真正走上发展良性循环。

二、科学地组织资金,保证资金的良性循环,加强投资决策

分析。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审时度势,科学地筹资用资,回避风险,保证资金运动的良性循环,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获得最大的资金报酬率,促进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在筹资方面,乡镇

3企业应扩大自己的筹资渠道,改变原有的筹资习惯,除贷款外,可向社会集资或发行股票,举借债务,并要严格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与资金市场供求状况确定资金的需求,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保证经营资金的正常运营。

三、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认识,要真正认识

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把强化财务管理尤其是资金管理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的各环节、各个职能部门。

四、制定新的分配制度,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将职工的利益与企业效益挂钩,多劳多得,将贡献转为参与分红及获得资金的标准。企业改制后,在利润分配上应合理的兼顾股东权益与企业的自身积累。

五、注重制定人才策略,引进人才,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乡镇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在人才战略上,乡镇企业由于客观的原因,无法与大型国企与外资企业相比,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带来的观念的更新,乡镇企业应抓住大好时机,吸收人才,在聘请中高级人才的同时,应注意自身队伍的培训,使之达到企业发展的要求,完善加强自身的管理机制和管理队伍建设。

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除了自身在观念更新、管理与科技水平上的提高之外,更为关键的是国家对乡镇企业制度创新的扶持和党政一把手的重视程度。所幸的是,党中央非常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并颁发了许多法令条例,为乡镇企业体制改革顺利进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也为其财务管理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乡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在众多仁人志士的的摸索、创新下,必将达到质的飞跃。

XXXX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6

摘要: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管理模式守旧、思想教育政治工作不到位、学生后勤缺乏保障等问题,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几点意见,以期能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性化管理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十分迅猛,但随着高职院校持续扩招,学生人数激增,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成效果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办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妥善化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业已成为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影响因素

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各类高职院校办学的首要目标。如何培养和造就具有高素质、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也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缺乏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性。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基本上沿用传统模式, 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 对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这种管理还没有摆脱传统管理把学生只当作管理对象的缺陷, 尤其是没有真正把握高职学生工作的特殊性。长期以来, 学生管理实施方法缺乏主动性和科学性, 学生管理仍然是处于金字塔管理系统的行政命令式管理。工作方式基本上是向下传达精神、向上汇报工作。可以说, 基本上是进行外部控制, 而不是主动地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或经验指导和帮助学生成才, 更不能唤醒学生内在的创新之魂。这种管理只是告诉学生“不准做什么”, 而不是指导学生“如何做, 如何才能更快更好更有效地成为人才”, 从而使学生产生茫然、抵触甚至逆反心理。现有的管理模式忽视了高职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除了少数学生干部有机会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外, 绝大多数学生几乎被剥夺了培养和锻炼这种能力的机会。在这样 的管理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缺乏创新精神, 依赖性强, 这样的管理理念已经与时代的发展特征不相符, 也是学生对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认可的重要原因。

2.缺乏专业课教师担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院校中的班主任(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是把班级管好、管活的关键, 也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现实中, 许多高校虽然按学生比例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辅导员(班主任)来管理学生, 但效果不佳, 作用不明显。实践证明, 与学生接触时间较长, 又融于课堂教学的专业课教师担任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效果比较理想。但目前, 由于学生数量猛增, 专业课教师数量有限, 即便所有的专业课教师都担任班主任工作, 仍不能满足辅导员(班主任)由专业课教师担任的需要。

3.缺乏院校与社会之间的协调高职院校与社会之间最突出的矛盾是后勤问题。高校后勤社会化, 是为了减轻院校建设成本负担, 相对解脱后勤对教学的冲击。然而, 目前多数学校尚未解决一系列权、责、利等有关问题, 有时问题还表现得相当严重。由于后勤供应商的过分逐利, 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后勤服务质量低下, 由此发生学生对学校的“住宿条件太差”、“食堂饭菜差, 服务质量低”等诸多投诉现象。这说明高职院校在抢抓机遇, 迅速发展的同时, 没能很好地做到在校生人数与学院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等各方面的平衡发展。学院的基础设施不足、服务质量不高, 也是学生管理工作中问题不断的外因。

(二)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当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现代科技突飞猛进, 引起了中国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社会经济成分、分配方式以及利益关系多样化, 导致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同时也冲击着高校, 特别是影响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由于高职院校与市场关系十分紧密, 受社会的影响程度很大, 尤其是高职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他们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去选择和接受各种思想文化, 其社交、娱乐, 甚至学习、社会工作都呈现出走出校园, 走向社会的趋势。他们会主动或被动地踏足社会, 以打工、实习等方式去体验社会, 不断增强与社会的联系, 从而使许多学生问题开始 2

与社会问题连在一起, 并导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另外, 网络给广大青年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许多黄色的、反动的网站冲击着青年学生。据调查, 相当多的大学生上网是在闲聊、玩游戏或浏览黄色、反动的网页。有关青年学生不遵守网络规则在 BBS 上留下色情或反动言论、会见网友上当受骗甚至受害、上网成瘾不可自拔导致学业荒废等事件, 频频见诸于媒体报端。这些无疑都给高校学生工作特别是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严峻的考验, 影响甚至改变着大学生成长的氛围。

2.高等教育转型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受转型期社会经济、文化、意识等的作用和影响, 当今大学生的角色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学生与校方的关系已步入由身份到契约的转轨时期, 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入学成绩、家庭背景、民族状况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 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特困生、心理障碍生、学习困难生等特殊群体, 各类学生的学习目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等思想认识问题自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学费由以前国家统包到现在按教育成本收费, 增加了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 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转化。学生就业, 也由以前国家统一分配转向面向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因此,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高等教育的转型中正发生着急剧变化。另外, 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国家取消了高考年龄的限制, 不仅已婚的成年人可以走进校园, 那些大龄的青年人更是将成批地涌入校园,有 20 岁左右的青年人, 有 30 岁左右的成年人, 也会有 50 甚至 60 岁左右的准老年人。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将变得多样化, 无疑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创新

目前国内不少高职院校都是从中等专科学校升级而来,因此各校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工作过程中既不能因循守旧,承袭以往中专的管理模式;也不能生搬硬套,简单照搬普通高校的做法,而应当不断摸索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作为高职管理者,要培养出“以学生为本”的这种意识。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得问题是什么。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 3

识,变管理为“服务”。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信服,一切为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着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的,全面的去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高职的学生管理者,不可能时刻与每一位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这时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中坚力量,为学生管理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

调动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学生干部主要是通过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的,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在学生和学生之间,比较容易把广大学生团结在自己周围,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由于现在高职的扩招,大多是来自不同的地方,思想素质高低不一,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仅仅只靠辅导员、任课老师及学生工作者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只有通过学生干部掌握信息,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暴露出来的矛盾及时进行分解和沟通。发挥好这种带头的作用与老师做好协调管理,提高学生管理效果。

2.建立健全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逐步改变管理模式

首先,建立健全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的依据,也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保障,绝对不能成为束缚学生全面发展的桎梏。换句话说,建立学生管理制度的立足点不应是控制、约束,而是对学生的引导和尊重。其次,真正落实院系二级管理模式,逐步由原来的集中、封闭、单一的管理模式过渡到和普通高校接轨的系、部自主管理模式。各系部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并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学生管理方法和措施。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活动的开展以及各种考评工作都以系、部为单位进行,充分调动系、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理顺工作关系,形成合力,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管理上几乎都推行校院级的“二级管理”体制, 学生工作职责分布于系、部、院、学生处、团委等几个部门, 部分职责还分布于党委的组织部、宣传部等相关部门, 虽然要求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但实际上, 由于职能重叠, 职责不清, 责任不明, 权力交叉, 在一些具体工作中相互扯皮、推诿, 办事效率低下, 不能很好地发挥齐抓共管的优势和形成合力, 这些都影响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学生工作干部的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工作水平的提高。高校应该建立一个统一专门的学生工作机构,统一行使学生管理工作职能, 形成点面结合的学生工作网络系统, 负责对高校各年级学生的专业工作进 4

行统一领导, 组织协调, 指导检查, 考核评估。建立这样的机构, 可以使高校学生工作精简统一, 职责明确, 运转协调, 达到有效管理, 也可以为高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教育管理队伍

随着高校的扩招, 学生人数大量增加, 现有的班主任、辅导员严重短缺, 学生教育和管理队伍普遍存在着不齐、不力、不稳的现象。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 就必须从源头抓起,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教育和管理队伍, 把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是做好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学生工作队伍结构要合理。本着/专兼结合、新老搭配、层次交错的 原则建设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专兼结合就是要求各院校根据本校学生工作 实际情况设置一定比例的专职和兼职人员,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协调开展学生工作。新老搭配就是要注意学生工作队伍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比例构成,有利于在实践中保证学生工作的传承,保证学生工作队伍的延续;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需要。层次交错,则要求现代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队伍要以多样知识结构、多样学历层次的人员组成。其次,学生工作队伍的素质要提高。高素质学生工作队伍是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选拔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较高个人素质的人才加入学生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系统、科学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聘请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工作,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

5.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 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在校园 文化建设中注重用世界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来熏陶青年学生, 把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与加强校园文明建设相结合, 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例如举办专门的“科技节”、“艺术节”、“专家论坛”、“学者讲座”, 组建大学生艺术团等社团, 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 使青年学生尊重文化、欣赏文化和创造文化;要通过抓好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治安和整顿校园周边环境, 建设良好的校风、教 5

风和学风, 切实形成一个有正确的舆论, 良好的教育机制, 奋发向上的育人环境, 真正做到用先进的文化陶冶人, 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正确的理论武装人。

三、结束语

浅谈乡镇计划生育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7

1 基本情况

各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基本上能认真贯彻2006年8月7日宁波市卫生局与宁波市档案局联合下发的《宁波市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办法 (试行) , 以“件”为单位管理本单位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都有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无论是年龄、文化程度和所学专业如何, 都有较好的质素;归档及时, 质量基本符合要求;全市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对所辖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进行了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办法的培训和实地指导, 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有几家单位的档案工作做得比较出色。与此同时, 各单位在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难点和问题。

2 主要难点、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组织管理 (人员) 方面

⑴基本上有分管领导, 但把档案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的只有部分单位, 经费支持力度有限。⑵档案人员不稳定, 从事档案工作的1~3年内的占59.9%, 档案知识相对缺乏, 培训机会少;档案证持证者在所有档案人员中的比例低, 仅为8.8%。⑶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原因分析一:⑴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领导普遍重视业务工作, 对档案工作不太重视, 档案意识不强。调研数据显示, 仅55.5%的单位设有综合档案室, 而44.5%的单位没有把档案管理工作抓起来。⑵疾病预防控制只是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职能的一部分, 因为“它有政府职能, 是基层防保中心, 是基层疾病控制中心, 是基层医疗中心。可以说, 卫生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1]单位领导均有重临床轻预防的观念, “外科医生是院长, 内科, 儿科, 妇科医生是骨干, 防疫妇保干事靠边站”[2]的现象普遍存在;⑶单位的档案没有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或效果不明显。档案人员的工作要过硬, 档案效用明显, 才能突显档案工作的价值。调研中发现档案效用明显的单位, 单位的主管领导对档案的重视和关注度比较高, 档案的利用率也比较高。比如海曙区西门医院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在单位的社区卫生工作中效用很明显, 档案人员的劳动成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还有象山县丹城卫生院和石浦卫生院,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均成立了综合档案室, 并且都通过宁波市市级档案管理的认定。因为档案的等级认定不仅规范了单位的档案管理, 提高效能, 还是医院整体上等级的指标之一。另外, 宁海县的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比较高, 档案工作软硬件环境比较好, 这与各级领导对档案的重视密切相关。

原因分析二:⑴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防保科的医生服务人口多, 普遍工作任务重。宁波市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不少县 (市、区) 的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 有的甚至是远远超出本地人口, 而且流动人口的在册人数普遍小于实际人数。通过对60家有示范接种门诊的乡镇 (街道) 卫生院的调查显示, 有20%的乡镇 (街道) 卫生院辖区内的暂住人口数超过辖区户籍人口数, 其中两者之比在[1.0, 1.1]和[1.1, 1.2]的各占5%, [1.2, 1.3]占1.67%, [1.5, 1.6]占3.33%, [1.7, 1.8]及[1.8, 1.9]各占1.67%, 最高值为2.657, 占1.67%;超出人口数最多的达66 578人。辖区内暂住人口上年出生数与户籍人口上年出生数之比在[0.0608~4.6621]之间, 其中[0, 1.0]占44.83%, [1.0, 2.0]占20.17%, [2.0, 3.0]占16.67%, [3.0, 4.0]占15%, 4.0以上占3.33%, 最高达4.6621, 占1.67%;超出人口数最多的达1 593人。辖区暂住人口数与该区总人口数之比在[0.0043, 0.7267]内, 辖区暂住人口数占该区总人口数5成以上有12家, 两者之比最高值达0.7267。⑵各乡镇 (街道) 对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配比与业务工作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以60家有示范接种门诊的乡镇 (街道) 卫生院为例, 每万人口防保医生的配比在[0.2281~2.7936]之间 (该数据以各卫生院有接种资质接种人员的数据与辖区内的在册总人口数之比) , 其中涉及人员编制的问题。⑶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防保医生身兼数职, “卫生工作上面千条线, 底下一根针, 就是卫生院。”2004年4月, 浙江省确立了包括社会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及传染病管理、免疫预防、地方病及寄生虫病防治、慢性病监测与管理、婚前保健咨询、妇女儿童保健等在内的18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涵盖了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基本医疗四个方面。于2004年10月, 淳安在全省率先改革, 由以往只提供儿童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等两项服务拓展到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基本医疗等18项服务。近年来, 由于卫生院改革及区域间的人口流动, 部分单位有人员流失的现象, 防保医生无暇顾及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工作的占相当一部分,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工作大多由防保科长兼任。⑷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档案人员获取档案知识培训的信息少, 渠道窄, 经费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市地一级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档案人员的培训机会少, 即使有相关信息和培训的要求, 获得领导的同意还会有一定的难度, 而乡镇 (街道) 一级的档案人员接受培训的机会相对就更少了。

原因分析三:主要影响因素是档案意识不强,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作用不明显, 缺乏长效的考评和激励机制, 档案工作没有纳入工作业绩的考核范围, 即便有纳入考核范围的, 也只是占极小的一部分。

2.2 财力、物力方面 (设施设备方面)

⑴档案用房多数没有做到办公与库房分开, 不符合规范, 面积小、因陋就简的情况比较普遍。数据显示有29.2%的单位无档案库房。⑵档案箱柜的统一性、规范性各地不一。⑶去湿机、灭火器、空调、计算机、打印机等档案设备的配备率不高, 所占比例分别为78.9%、41.6%、51.1%、56.2%、27.7%和33.6%。⑷仅55.5%的单位设有综合档案室。部分设有综合档案室的单位, 档案管理并没有达到完全意义上的综合、集中统一管理, 大多数只走形式,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实体还是以各单位的防保科自行保管为主, 没有归入到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综合档案室中。

原因分析:主要与单位的领导意识与经济实力相关, 另外, 单位的整体用房紧张也是影响因素。有数据显示, 公共卫生费用仅占乡镇卫生院总费用的10%左右。在农村, 1991~2000年全国新增卫生经费投入中只有14%投入到农村, 而14%中的89%又都成了“人头费”, 真正专项的农村卫生经费只有1.3%。2.3业务建设和利用方面档案质量与档案管理的规定还存在一定差距。表现为:⑴件的界定有困难, 存在有立小卷的现象, 也有随意扩大件的概念, 比如一个培训班的所有材料合并成一件;⑵件号章的位置约定不一致, 尤其是横向打印的报表, 出现这类情况比较多;⑶文件目录与盒号的对应、文件目录与盒内文件的对应准确性不高, 影响利用;⑷保管期限的划分不准确, 对归档要求的相关文件的熟悉和理解不够, 或是没有区分保管期限;⑸使用计算机管理和档案软件管理档案的比例不理想, 仅67.9%的单位配备了适用的档案管理软件, 而有档案软件的单位, 档案人员对软件功能不够熟悉;⑹档案借阅登记大多数不齐全。

原因分析:这是人、财、物投入的不到位, 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最终体现。⑴卫生技术人员对档案的了解不多, 系统学习档案知识的人员较少, 考取档案证的意愿不高, 档案证的持证率低。档案意识相对淡薄, 对红头文件归档的认可度高, 而本单位工作中产生的非红头文件的归档相对低一些, 图方便放在手头的现象仍存在;⑵没有稳定的档案工作队伍, 即使有兼职人员, 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相应的知识技能以高效开展档案工作;⑶没有常规有效的指导和评估激励机制。

3 应对措施

3.1 分级落实, 层层推进

3.1.1 领导层面

⑴市级机构:充分理解国家有关政策要求, 市级会议上向各县 (市、区) 传达档案工作的信息和精神, 并且要求做好业务指导工作, 统一思想, 明确目标和任务;制定全市范围内的标准性文件和做好解释及指导工作。⑵各县 (市、区) 级机构:遵照各级上级部门要求及国家政策, 做好工作, 对下级单位进行工作指导;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所辖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进行指导分管领导重视, 多与当地的档案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联系, 鼓励档案人员考取档案证。在辖区内搞试点, 由县 (市、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局在所辖区域内建立模板, 各单位观摩学习, 把优秀的工作方法和经验“移植”到本单位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工作中, 以点带面, 逐步推进。宁海县、鄞州区、江北区等几个县 (市、区) 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并取得成效。⑶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单位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管理出效益, 管理出质量, 管理也是生产力。”[7]提高自身的档案意识, 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支持力度, 重视对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人员的档案知识培训, 稳定队伍, 有条件的单位成立综合档案室, 以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档案。

3.1.2 档案人员层面

⑴提高效率, 充分利用现代的设施设备替代手工劳动, 简化工作, 在提高效率上下工夫。兼职也是一种选择, 但相对于业务工作, 用于档案工作的时间不多。调研数据显示:各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年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件数在100~300之间。以件为单位的归档方法具有简化整理, 易学、易用的特性, 对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有很强的适用性, 加上档案人员的年龄较轻和文化程度较好。调研数据显示:档案人员的年龄40岁以下的约占81.8%, 大专以上约占55.5%。有62.8%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认可以“件”为单位的归档方法。⑵具备胜任档案工作的技能。普及宣传档案知识和集中进行档案知识培训等, 在此基础上, 结合运用了其他形式 (直接参加档案相关会议、参观档案工作先进的单位、学习相关文件规范、考取档案证等) 的学习途径。另外的调研中, 现场指导、交流, 有一部分问题当场解答或是反馈给所在单位的领导。将调研掌握的问题反馈给各县 (市、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会被互相交流和学习。

3.2 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加大投入, 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政府对基层卫生投入加大,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工作所需的经费有限, 不会对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造成压力。除了人员配备和档案箱 (柜) 及库房外, 其余的投入基本上由各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配置, 尤其是档案盒, 装订线、档案印章组合等档案装具均由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调拨。各防保科的计算机也由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配备, 虽不是专用于档案, 但档案工作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展工作。打印机是乡镇 (街道) 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的基本设备, 各地的解决方案各有不同, 有的是局里统一配发, 有的是由各卫生院自行配置。档案管理软件与打印机的配置途径相似。根据实际逐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3 强化长效的考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档案人员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 由于单位的综合考评对档案工作的要求相对较低, 或是没将其列为综合考评的范围, 或是有考评要求, 但分值比例少, 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工作基本上是档案人员的“良心工程”, 责任感强、业务过硬的档案人员做的档案质量就相对规范, 符合要求。首先, 在新出台的《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综合目标考核标准》里纳入了档案管理的一块, 细化了要求, 专门列出一条对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工作的实地指导及培训的指标, 分值也相应增加。其次, 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的《宁波市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星级评审标准》, 在软件和硬件两个必备条件上有相应的要求, 并规定星级的有效期限, 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会有相应的措施, 加强对各自辖区内的卫生院 (社区服务中心) 的指导和培训。再次, 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也是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标准化建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 是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考评的内容之一。

乡镇电商人员外语能力现状及对策 篇8

关键词:乡镇;电商人员;外语能力

F719;H09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是当今世界最具创新活力、带动力最强、渗透性最广的新兴产业,对于拉动消费、提高效率、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具有重要作用。乡镇的網络销售在电子商务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对乡镇电商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乡镇电商人员外语能力现状

1.乡镇电商人员的外语意识不够浓

乡镇电商人员外语意识单薄,认为从事电子商务工作,掌握基本的货物信息,购物流程等相关知识即可,往往忽略了外语能力。在乡镇电商人员的日常工作当中,需要用到外语的地方较少,对于外语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根据此商品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基本内容去宣传推广,在定价上面掌握到一定的利润即可,目标客户人群着眼于国内,缺少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推广,销售模式比较局限。在这个过程当中往往忽视了外语的对于电子商务的作用,认为其对工作帮助不大。

2.乡镇电商人员外语能力明显低于城市电商人员

从受教育程度上来说,乡镇电商人员的外语综合能力明显低于城市电商人员。首先乡镇电商人员的受教育时间要短于城市电商人员。在此主要以英语为例,现在的乡镇电商人员几乎是八零后、九零后,这部分人员大多数是在中学才接触到英语,而城市的学生大部分是在小学就开始了英语的学习。这就造成了同等学历的乡镇电商人员接触英语的时间要比城市电商人员要短。再者,就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来说,城市的英语教师要更胜一筹,教学工具也要更加先进,乡镇电商人员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所接触的教育方式、掌握的外语知识与城市电商人员相比均更逊一筹。

3.乡镇电商人员应用外语场合较少

在乡镇电商人员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用到外语的场合少之又少,即便从业人员有着不错的外语素养,但是长期的搁置不用恐会引起其外语能力的退化。尤其是外语的口语及写作能力,需要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不断练习,加以巩固。

二、提升乡镇电商人员外语能力的对策

1. 加强政策支持,拓宽销售渠道

如今,乡镇的电子商务销售渠道大部分还局限于国内,所以需要电商人员使用外语的频率还很低。要逐步建立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拓宽业务视野,在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乡镇线上销售的政策支持,改变乡镇的电子商务以国内为主的旧模式,转变从业人员的工作思路。不仅要改变传统主要依靠国内销售的模式,还要打开国门,把业务拓展到全球去。一但在工作当中对于外语的需求增大,从事乡镇电商的工作人员自然会意识到外语的重要性,有需求才会有动力,一旦意识到外语的重要性,乡镇电商人员学习外语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2.各级工作单位开展乡镇电商人员外语培训工作,培养专业人才

在现有教育不平衡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大力实施远程教育。充分发挥中心和各级党校现有远程卫星教学网络平台,以及各种农村远程教育渠道,不断提高乡镇电商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强化其外语能力。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参加外语业务培训,聘用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作为培训老师,把外语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一点一滴进行渗透。乡镇电商工作组人员,外语基础较薄弱,对于外语的学习不可松懈。

3.定期进行外语能力评比,在竞争中给予电商人员学习动力

以地区为单位,定期组织电商人员对外语能力进行评比,在此,不要仅仅拘泥于传统的考试模式。结合现行的外语应用情况,口语表达能力,听力能力均作为评比项目。工作人员可以扮演国外客户进行模拟接待、参观、谈判等过程,对乡镇电商人员进行打分;模拟网络销售过程,检验电商人员的工作反应速度,把外语应用于工作的熟练程度等。这一学习过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以练代学,对于其不足之处,各方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三、总结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是当今世界最具创新活力、带动力最强、渗透性最广的新兴产业,对于拉动消费、提高效率、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地积极适应发展新常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初步形成了以零售等行业为主的电子商务应用与服务模式,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不断地发展与摸索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在信息管球化的变革中,不能把业务仅仅局限于眼前,要往长远处发展,把眼光放在全球这个大市场当中,因此,乡镇电商外语能力尤为重要,各方要共同努力,把乡镇电子商务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徐寿芳.农村乡镇电子商务的应用构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0:280-281.

上一篇:关于求职技巧的指导下一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