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实践的作业

2024-05-10

生活实践的作业(精选8篇)

生活实践的作业 篇1

生活化的课外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尝试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从创设的情景中去发现问题,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方法,比如观察和实验、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鼓励他们敢于大胆进行数学猜测和验证.然而课堂教学外,更多的时间是学生自由支配,更多的数学知识需要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与应用.课外作业当仁不让地成为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的重要途径.

1课外作业的现状

据多份调查资料显示: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普遍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的课外作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课后练习,作业模式往往与考试卷中出现的形式吻合,作业内容也往往拘泥于课堂知识与教科书,纯数学的练习重复较多,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尚未被教师与学生所重视.作业内容无新鲜感可言,谈不上趣味性.学生整日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对身边的数学问题视而不见,更谈不上数学地思考.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不是出于内心的爱好,而是追求高分数以期于能考上一所好高中或名牌大学.天长日久,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日渐降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削弱,学习热情逐步泯灭.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

2“数学地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即为数学地思考.

日本著名的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在其名著《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一书中说,学生学习了数学,工作后很多知识和公式都忘了,但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惟有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推理方法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数学大师华罗庚先生说得更简捷明快:“数学是一个原则,无数内容,一种方法,到处可用.”因此,能否数学地思考对他们而言非常重要;而学生中的大多数在就业以后几乎根本不再需要做纯粹的数学题目,对他们而言,“数学地思考”便成了是一种生活的需要,即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于是,“数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了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灵魂主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成为了新课改的课程目标.其中“数学地思考”被列为数学课程总目标之一.

理所当然,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责无旁贷地成为新世纪教师的重任之一.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能够自觉去“数学地思考”问题呢?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尝试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从创设的情景中去发现问题、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方法,比如观察和实验、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鼓励他们敢于大胆进行数学猜测和验证.然而课堂教学外,更多的时间是学生自由支配,更多的数学知识需要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与应用.课外作业当仁不让地成为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的重要途径.

3课外作业的改革――生活化的作业观

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数学教育的这一缺陷.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显得十分必要.

在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中,专家们对“数学地思考”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① 能对具体情景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刻画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② 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转换等活动中,能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③ 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④ 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进行检验.

⑤ 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即,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统计观念、合情推理、演绎推理五大能力.

因此,改革课外作业内容与形式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课外作业的内容应具有灵魂,体现个性化与生活化;作业的形式应提倡多姿多彩,尽量让学生主动去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地思考生活问题.

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我们缺少的往往不是数学知识或是解决问题的技能方法,一个人的意识与思维习惯在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往往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与其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策略方法的获取,还不如首先给予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观察世界,逐渐形成数学的思维习惯,这更应成为我们数学教学追求的目标!

学生作业是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地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需要――人生的需要与学习的需要.数学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设计生活化作业,可使学生从课堂“退”回生活,在生活中获取数学学习的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生活“进”到课堂,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这一退一进之间使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特点和价值.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使生活化作业的飞跃.

4生活化作业的构成途径

4.1联系实际,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学

生“数学地思考”的润滑剂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尤为重要.紧扣教材,针对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假设和猜想,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及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所给题目可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挖掘问题情景,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建设性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

如结合暑假外出旅游的经历,引导学生如何根据旅行社的报价来挑选线路较为合算;结合商场打折、促销、返券等活动,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购物方案等.例:有两家体育用品商店出售同样的乒乓球拍和乒乓球,球拍每副20元,乒乓球每盒5元.现两家商店搞促销活动,甲店每买一副球拍赠一盒乒乓球,乙店按价格9折优惠.某班需购球拍4副,乒乓球x盒(不少于4盒),若设在甲店购买的付款数y1元,在乙店购买的付款数y2元.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从生活中找到问题的原型,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的“包装”,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使本来抽象枯燥的作业内容变得有趣味性和现实性,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4.2社会调查,分析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学

生“数学地思考”的保鲜剂学生常常把作业视为沉重的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用有关.数学课作业设计若能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学生就会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到作业中.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我们的教育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后,笔者布置了如下作业:对你最想了解的问题,设计一套可行性较强的方案,并请按照所设计的方案进行一次调查,然后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一定的结论.可独立完成,也可组合完成.同时,鉴于学生们年龄尚小,提炼问题的能力不足,笔者也提供了一些难易不

一、较为有趣的问题供学生们选择:比如了解“同学们上网都做些什么”、个子比较矮小的同学好奇“个子较高同学都吃些什么”、“暑假你希望到哪儿旅游”、“你最喜欢的季节是哪一个”等等.这样的作业,除了可以培养学生能根据需要收集、处理一些有用的信息,并根据对信息的处理结果作出合理的猜测与推断、以及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外,还可以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去了解生活的能力.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中学不到的课外知识.

4.3敢于质疑,研究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学

生“数学地思考”的清新剂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事实上,人们在认知过程中,遇到感觉困惑或难以解决的问题,都会产生探索的心理欲望,这种欲望驱使个体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可是,据研究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薄弱,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很低.其实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可为什么他们不能、或不愿、或不敢提出问题呢?我认为,要唤醒学生的这种“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问题意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对平常认为理所应当的一些结论敢于提出质疑,并且能够灵活合理地去解决这些疑问.

例如,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后,抛出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提出疑问:若我们果真“更上一层楼”时,且没有任何障碍物遮挡视线,是否真的能“穷千里目”呢?引导学生:假如把地球的剖面看作圆形,半径是R,人站在地球表面上空的P处,切点T即为人的视线在地球表面的终点(假定没有任何障碍物遮挡视线)……通过运用《圆》中的知识,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在地球表面上,“欲穷千里目”靠“更上一层楼”来实现是根本办不到的.“穷千里目”只不过是诗人的美好愿望而已.

4.4收集故事,领悟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学

生“数学地思考”的调味剂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诚信观念的主要渠道之一.英国律师至今要在大学里学习许多数学知识,美国的语言学硕士导师更愿意招录理工科的学生,那是因为经过严格数学训练的人,能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而又客观公正的办事风格以及严谨的学术品格.数学的精确、严格,使学生们将来在工作中减少随意性;数学的抽象分析,使他们善于透过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数学中精辟的论证、精练的表述,是他们的表达简明扼要;数学中的故事能教人诚实、正直与机警.

“棋盘上的麦粒”、“四色问题”、“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彩票中的数学问题”、“抽屉原理与电脑算命”等都成了学生们熟悉的数学故事.由于做人的道理、做学问的道理被寓于生动的数学故事情节之中,减少了枯燥的说教,学生们在拓广知识面的同时,思维得到了启迪,品质得到了矫正,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4.5关注时事,形成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学

生“数学地思考”的兴奋剂数学知识的更高用处是用于指导生活.结合我国的“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完成科研任务,笔者布置了课外作业:编写一道与宇宙航行有关的数学题.学生们对此兴趣盎然,纷纷借助于网络查阅相关的资料.家中没有电脑的同学主动与电脑老师协商,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寻.短短的一天时间,38位学生竟然编出了20道能解出答案的、与宇宙航行有关的数学题.编写较好的部分题目被用于课堂学习,而且在半期考试中,笔者还选用了其中一题作为考试内容.可想而知,学生们的学习劲头自然更足了.

“绚丽多彩的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绚丽多彩的生活是数学花朵的温室,而人类又不断地把数学用于实践,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更应关注学生数学地思考的能力,多渠道、全方位地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各种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现实问题,使生活和数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断进步,使教师真正做到为学生的数学素质而教、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而教.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映姜,杨斌,梁英.初中数学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

3季素月.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

生活实践的作业 篇2

一、初中科学作业生活化的原则

1.生活化作业应起源于生活

在科学学习中,教师总会碰到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这些生活资源,会使学生对科学产生一种亲近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让学生观察自然环境下的物种多样性时,可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植物(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等),观察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水),思考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也可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观察原生、环节、软体、节肢等动物,从而体会到动物的 多样性及动物生存 环境的多 样性。又如,在教学“大 气压强”时,可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利用橡皮吸来疏通抽水马桶,同时思考问题:饮水机上的一大桶水倒放,水为什么不会流下来?生病时挂点滴用的挂瓶,为什么玻璃瓶的需要另一根管子与大气相连,而塑料袋的不用?壁虎为什么有着神秘的力量,它能飞檐走壁,甚至能悬空在天花板上?在观察实践中,指导学生看、听、摸、闻,运用多种 感官从位 置、形状、光亮、色彩、声音等多方面、多角度细致观察 事物的重点部分,帮助学生 逐步领悟 世界上的 事物是千 差万别、各有千秋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使事物在脑海中形成具体鲜明的形象。学生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应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且观察生活中事物的各类变化,而这些都是科学作业的素材。

2.生活化作业应理性回归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 之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 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才能显示成效。从生活和教育的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学生在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只有内化才能得以巩固,但为了巩固知识而做大量的书面作业,学生便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师能将书中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学生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就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意 识到学习 科学知识 很有研究 价值,从而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如学习“日常生活中的有机物”后,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食物进行分类;收集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自己或家人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或引导学生思考:家里有糖尿病人,他们的饮食要注意哪 些?家里有脂肪肝病人,其饮食又要注意什么?广告中称某种牌子的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但比加糖还甜,最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你认为病人能否食用此八宝粥,请说明理由等。学以致用,学习最终要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而且知识必然会在应用和服务生活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和迁移。

3.生活化作业应超越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又是稍纵即 逝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处理各种信息,从而认识周围的世界,并且超越我们的生活。如学习“天气与气候”这一章节时,引导学生听天气预报时做一些笔录,并根据自己的笔录对气温的变化及降水量等作统计,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鼓励学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现象。这种贴近生活的课外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因为学生 完全可以 独立去完 成适合自 己水平的、与自己生活相贴近的作业。通过这种 课外作业,学生还可以及时地发现社会对自己正在学习的知识的需要,因而,他们对学校和社会也产生了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这样,他们也就很自然地认识到今天在学校里的学习就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

二、初中科学作业生活化的途径

1.设计知识建构式作业,搜集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科学小窍门、科学现象或有趣的科学知识,学生通过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访问有关专家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信息,经加工处理,按不同的需要进行分类,这样有利于学生建构科学知识。如学习压强时,对生活中 有关压力 作用效果 的现象进 行归类,辨明是属于通过什么方式来改变压强的,思考为什么堤坝要设计成上窄下宽,对知识体系进行建构,形成一定的思维导图(如下图所 示)。思维导图 便于学生 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放入知识框架中。通过完成这类作业,学生既开阔视野,丰富科学知识,又培养了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关注生活的热情。

2.设计家庭实验式作业,实验生活

虽然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还有些课外小实验、探索与研究等活动,但由于学习紧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少。为此,我们可以在寒暑假作业中设计家庭实验式作业,让学生利用家庭中的物质资源完成实验作业。例如,物体浮沉条件是个学习 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以布置家庭实验式作业,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鼓励学生用家中的物品进行实验。如取一支废输液管,从壶腹(中间膨大处)一端剪去小塑管并在火焰上烧熔 密封,另一端留 有15cm长,做成“塑料 滴管”。再取两个废弃可乐瓶装满水,用一根铁钉加重并固定“塑料滴管”放入可乐瓶,拧紧瓶盖,双手挤压瓶壁,发现滴管往下潜。松手后,滴管中的水被挤出,滴管又往上浮,这就是教材中的潜水艇工作原理。然后折一段牙签塞住另一支滴管出口,放进另一瓶子,其余的做法与上相同,结果把鱼类上浮和下潜的原理展现得淋漓尽致,本实验中用到的可乐瓶、铁钉、牙签、塑料滴管 等都是日常生活用品。

生活中利用无毒害而随处可见的废弃塑料矿泉 水瓶、可乐瓶还可代替实验室中的水槽、试管、烧杯、集气瓶、漏斗、塑料洗瓶等。如稍大的可乐瓶 从下半部 分剪开就成了一只水槽;把小的矿泉水瓶对半剪开,上半部分即可作漏斗,下半部分可作烧杯,还可用来制作水火箭的机身和机翼。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废弃物品,如小贝壳代替小烧杯,在贝壳内做实验,用塑料药片板代替井穴板,用吊针来代替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滴头;用眼药水瓶制成储液滴瓶,这样既节省了实验药品的用量,还使生活废弃物变成了实验仪器,使实验仪器生活化。

3.设计微博日记式作业,记录生活

生活中触及的科学知识很多,我们要让学生养成长期记录的习惯,很多敏捷的思维品质和出众的创造力就是这样慢慢培养出来的。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并以日记或微博的形式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或者有感而发的观点等。鼓 励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当看到生活中特殊的现象时,把脑海中闪现的想法,及时地记下来。如2009年7月22日,笔者曾组织学生写百年一遇的日全食观察日记,详细记录日全食的变化过程以及由日全食而引发的联想;还可写感受,写日全食形成原因而引发的思考等。又如观察蜗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写观察日记,记录蜗牛的外形、敏感的触 角、生活习性、分 泌液、爬行、生殖 特点等。

4.设计社会调查式作业,融入生活

社会调查式作业,就是让学生针对生活中发现的某些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调查方案,走进社会进行实际调查。根据得到 的第一手 资料,结合科学 知识和原理,分析得出结论,并以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呈现,这样的作业要比书面作业来得实际和重要。让学生们融入社会生活,在享受生活带来的欢乐的同时,也学会留心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关注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从而在潜移 默化中提 高学生解 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例如,布置调查公园的植被状况的作业,当我们走进公园时,会发现有的植物高耸云间,有的矮小;有的植物在干燥的沙土里依然饱满,有的虽生活在池塘边,虽有足够的水和树 荫,但在中午 烈日照射 下会耷拉 着脑袋;有的植物四季常青,有的会落叶。这些都会 激起学生调查的欲望,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公园植被分层分布情况,估测公园植被各层次的高度范围,调查公园植被各层次微环境的区别,甚至调查思考小草的茎为什么会向上生长,绿色植物的根为什么会背地生长,绿色植物缺少某种无机盐后会出现什么症状。

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业的实践与研究 篇3

一、生活化作业的类型

根据生活化作业对学生的不同作用,大致可分为:

(一)巩固型作业

这类作业主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完成常规作业的同时,增加一些联系生活的作业,主要目的是联系生活,巩固知识。例如:

1.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后布置如下作业:(1)一家人平均分吃一个大饼(或苹果、橘子……)。我家有()口人,我把()平均分成()份,我吃了()份,占整个()的();爸爸妈妈吃了()份,占整个()的();()吃了()份,占整个的()。(2)把自己见过的分数写下来,再用图画一画它的意义。

2.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后布置如下作业:(1)到超市或商店摘录10种商品的价钱,再自由比较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用“>”、“<”或“=”号连接,最后把所有商品的价格从高到低依次排列。(2)到书上或其他地方寻找10条数据(至少有4条数据是小数),再把你认为可以比较大小的加以比较,并做好记录。

3.学习“统计”后布置如下作业:(1)了解班里同学爱吃水果的情况,再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2)观察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做一次小统计,并制作条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

这类作业虽然跟常规作业相似,但它的内容来自生活,完成时需要学生通过生活实践。

(二)观察生活型作业

这种类型的生活化作业主要通过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理解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养成观察生活、提炼数学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1.吃零食中的数学问题。

2.买文具中的数学问题。

3.玩具中的数学问题。

4.自己的服装包含的数学问题。

5.体育课中的数学问题。

6.垃圾袋里的数学问题。

7.班级里的数学问题。

8.书包里的数学问题。

9.铅笔盒里的数学问题。

10.学校竹林里的数学问题。

11.餐桌上的数学问题。

12.家里的数学问题。

13.超市里的数学问题。

14.菜场里的数学问题。

15.书店里的数学问题。

16.________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数学日记、习题集锦、简单的调查记录、数学故事等形式,记录自己所观察过的、经历过的、做过的、体验过的数学事例,提高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调查研究型作业

这类作业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生活化能力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整理收集有关信息。研究其中的数学问题。

此类作业,对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所要求,如交往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数学化能力等。因此,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化能力后,逐渐增加调查研究型作业。选题宜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充足的时间、适当的指导是此类作业的关键。

二、生活化作业的实施策略

解决问题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发现数学问题是连接数学与生活的关键,也是顺利实施生活化作业的保证。以下三条途径可以用来训练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针对某个知识点,寻找生活联系

面对一堆毫不熟悉的资料时,想对这些资料提出相关的问题会很难。数学中很少有较差的学生向老师问不懂的地方,恰恰是那些成绩不错的学生,反倒经常向老师问些课内或课外的问题。因为前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哪些不懂、该问什么,后者才知道自己哪些地方还不清楚。因此,要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必须先让学生熟悉生活中的数学。

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针对某个知识点寻找跟实际生活的联系,结合巩固型生活化作业的训练。可以缩短生活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熟悉生活中的数学。这样可为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习惯成自然后,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提供一个生活情景,寻找数学问题

熟悉了生活,不等于就有了数学问题。可选择一些生活片断,进行发现数学问题的专项训练,以便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技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比如,提供给学生这样一个情景:公路两旁各有4棵树。一辆汽车正在路上开过。要求学生思考发现里面的数学问题,但最低一层的数学问题“每边各有4棵树。两边一共有几棵树”不能再提。而事实生活中,就可以继续提问:(1)每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圆4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3)一辆汽车从第一棵树开到第四棵树需要几分钟?(4)我要从第一棵树走到第四棵树需要多少时间?(5)这段路上共种了几棵树?(6)汽车每分钟耗油多少?开过这段路要用多少油?如果不断地联系生活,大胆想象。那么从这一情景引发的数学问题就会更多。其中,有些数学问题学生可以直接解决,有些需要学生作进一步的测量调查。有了问题,清楚了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后,就会想办法得到条件,从而解决问题。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记数学日记

生活实践的作业 篇4

判断题。(共4道试题,每题5分)

1、美国人喜欢搬家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工作变动。

正确

2、美国企业一般以效率高、服务态度好著称,邮政也不例外。错误

3、公共交通、城市清洁、治安管理等企业由独家承办,不会出现我们常说的“惹不起,讲不通,离不开”的顾客受气的局面。错误

4、有人把一切节约最终归结为时间的节约,这是正确的。错误

问答题。(共1道试题,每题80分)

1、教材文章《1.喜欢搬家的美国人》。根据美国政府发表的统计,全美国每年有17%左右的人搬了家。搬家的人中有约60%是就地迁居,其余的是搬往外地。这个比率从70年代以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请问:美国人为什么喜欢搬家?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1)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变动。(2)在美国搬家没有任何限制,没有户口制度。(3)搬家之所以方便,主要因为有住房市场。

(4)大部分美国人并不租房子,他们喜欢买房子住。

(5)启示,可以看到:市场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机会,条件是政府保证个人的选择自由,只要不损害他人,选择的自由越大越好。就业的灵活性使经济结构易于调整,但这必将引起人口的流动,如果没有住房市场,人口的流动将受阻。还可以看到:谈了租房和买房的区别,强调了市场分配住房与计划分配的重大差别。

第二次作业:

1、经济衰退的原因是总购买量(用于消费的加上用于建设的)大于总生产量。要纠正经济衰退就得想办法减少消费或减少建设投资。错误

2、货币主义的理论是萨缪尔森利用美国过去一个多世纪的统计数字研究出来的。错误

3、要纠正经济衰退就得想办法增加消费或增加建设投资。正确

4、信用卡则表明了持卡人有一定量的货币储备,是货币的代表,或是支付能力代表的代表。正确

问答题。(共1道试题,每题80分)

1、教材文章《27.28.29.美国的通货膨胀(上)(中)(下)》。以下是央行调查统计司2010年3月的调查内容:企业家预期产品销售价格和成本继续上升。1季度,5000户企业产品销售价格预期指数53.5%,较上季上升2.0个百分点;成本方面,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预期指数、生产资料综合价格预期指数分别为62.4%和61.6%,较上季上升1.4和1.5个百分点;均延续了上年初以来的上升趋势。银行家物价预期指数持续高位运行。1季度,银行家物价预期指数为66.0%,虽比上季略降0.6个百分点,但仍在较高位运行;其中,投资品价格预期指数为63.3%,比上季下降2.2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预期指数为65.9%,比上季提高0.3个百分点,连续5个季度增长。城镇居民预测下季物价上涨的比例略有下降,但季节调整后居民通胀预期仍显上涨,当前物价满意度继续下降。1季度,预计下季物价上涨的居民为35.6%,预计物价不变和下降的居民分别占44.7%和8.0%。剔除季节因素后,居民通胀预期继续上涨,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65.6%。受此影响,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降至25.9%,比上季再降2.3个百分点;其中认为目前物价“高,难以接受”的居民占比为51.0%,是1999年有调查以来的最高值。请根据通货膨胀相关知识为控制通货膨胀寻找策略。

答:针对央行调查统计司2010年3月的调查结果,控制通货膨胀的策略如下:

首先,从消费角度看,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消费需求也逐步增长。

2.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的流动性过剩

货币的过剩在宏观经济层面表现为货币供给超过经济增长,具体表现为货币发行过多,供应量过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外需和投资,使得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顺差在我国现行外汇政策下最终以人民币的形式进入国内流通领域,不断加剧的对外贸易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当前我国货币供应过剩。二是货币供给超常增长。三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更多热钱流入中国市场。3.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通货膨胀的全面形成 在货币存量已过量累积的背景下,由外生性冲击造成的轻微通胀是否会一发不可收,这关键取决于人们对物价前景的预期。一是食品价格上涨。今年受全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天气、暴雨洪灾的影响,7月份以来全国蔬菜、粮食等价格上涨明显加快。如8月份,食品价格上涨对8月份新涨价因素的贡献超过70%左右。二是房价上涨。如8月住房价格在7月环比上涨0.1%基础上,环比上涨了0.2%。不过,我国CPI构成中居住类价格权重严重偏低(仅为14.96%),而美国超过40%,欧盟和加拿大也都超过了20%,因而社会认为我国CPI存在严重低估现象。

4.通货膨胀的形成受国际市场上某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影响最大的就是国际原油价格,国际原油价格不仅由供求关系决定,很大程度上高油价是一个金融问题。因为原油交易以美元结算,这几年美元持续贬值,油价中虚胖的成分很大。对中国而言,本来可以通过本币升值来对冲损失.问题在于,中国经济要靠出口拉动,本币弱势有利于出口,因此人民币不能升值过快,升值不到位,就得承担美元贬值所带来的损失。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要从体制、机制入手,综合运用财政、货币、产业和贸易等政策,标本兼治。

1.调整我国的需求结构,将以投资和出口为主转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

从优化产业结构出发,抑制那些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盲目扩张,把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速度控制在合理区间;进一步调整出口导向政策,优化出口结构、有效管理出口增长,坚决限制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低成本出口;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减弱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

2.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

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确保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价格管理、农业税减免等政策措施真正到位。加强防汛抗旱和农作物田间管理,在做好夏粮秋粮的收购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粮源组织和调运,确保市场粮食供应,保持粮价基本稳定。

3.解决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

首先,要对结售汇制度进行改革,抑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其次,要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调整,并稳定汇率预期;最后,要改革利率形成机制,逐步放松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管理。

4.维护物价稳定的预期

政府首先应该在舆论上引导人们形成物价稳定的预期,使人们对未来物价环境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政府应动用储备予以遏制,并协调相关物资的生产和进口计划,缩小未来的供求缺口,特别是对于粮价等牵涉城乡平衡发展大计、应该合理回升的因素,应通过库存储备和产量计划的调节,使其价格保持每年稳中略升的态势,避免因供求缺口过大以致价格突然暴涨的现象,进而对物价预期造成冲击。

5.对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动用各种金融与税收手段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行为,扩大普通住房及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积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次作业:

1、按劳付酬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既比较公平,又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确

2、一个社会经济效率的低下将导致整体的穷困,要提高经济效率必须改善经济环境,也可以称之为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正确

3、马克思说,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正确

4、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表现为经营权、资本收益权、企业的处置权三种不同性质的权的统一。正确

问答题。(共1道试题,每题80分)

1、教材文章《35.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个说法原出于英国哲学家边沁对于道德的解释,现在常常出现于政治家的口号中,因为它非常具有吸引力。如果每一个人都获得幸福是不可能的,那么多数人的幸福显然比少数人的幸福更好,而且更多的幸福也应比较少的幸福更好,所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似乎天经地义地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请问教材观点是怎样的?

答:(1)这种看法有两个根本性毛病。

第一,每个人很自然把自己置于“最大多数人”的行列之内,但万一自己沦落为少数人就难免陷入悲惨的境遇。第二,所谓“最大幸福”,只有当幸福的大小可以比较时才有意义,否则无从比较何者更为可取。

(2)经济学假定人们倾向于更多的物质享受(包括服务)。换句话说,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人总希望更多的消费。在市场经济中金钱可以购得各式各样的消费,于是金钱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如果借助于权力也可以得到消费,则权力也成为追求的目标。

非但“物质享受可以提供幸福”的论断存在上述许多疑问,还有种种迹象表明,一些人物质享受的增进可能导致另一些人的痛苦。

(3)要研究“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虽然存在上述许多困难,但无疑这个题目具有极端的重要性。经济繁荣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必须照顾少数不幸者的生存条件。幸福只能感觉而无法计量,因而也无从比较。嫉妒心理极有害于经济增长,应从制度和习惯上防止这种心理被挑动。

第四次作业

案例分析题。(共1道试题,每题100分)

1、协和医院是北京,也是全国有名的医院之一。大家知道,在这类名牌医院看专家门诊有多难。据说政府把专家门诊挂号费定在14元,是为了保证低收入者也可以看得上专家门诊。但照样有许多人想看专家门诊而挂不上号。请问:(1)这是为什么呢?(2)政府对价格干预的市场结果怎样?(3)你认为如何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呢?(每个要点需展开说明,500字以内)

答:

一、这是因为政府把专家门诊挂号费定在14元,即政府规定了价格上限。这种价格远远低于均衡价格。在这种情况下,需求远远大于供给,使得有许多人想看专家门诊而挂不上号。

二、政府对价格干预的市场结果使得不得不采取一些办法解决供给不足。如实行配给制、采用排队制、实行实名制等。但不可避免的引起资源浪费、腐败受贿、权钱交易、黑市交易等后果。

三、是否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缓解挂号难的问题。

1、增加供应量,尽早实施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使有精力的专家在多地点行医,以达到增加专家号的供应量。

2、主动分流,加快实施分等级就诊制度,使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患者在其所属区域内对应医疗机构得到有效诊治。

3、被动分流,通过缴费调节患者选择就诊的医疗机构。能在二甲医院治疗的患者非要到三甲医院就治的,可以减少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

4、制止不法“倒号”行为,坚决打击号贩子杜绝倒号行为。同时发展社区医院也能解决挂号难的问题:

(1)加大社区医院的宣传和资金投入,为社区医院配备常规检查所需的医疗设施;(2)加强监管,确保“双向转诊”渠道畅通;(3)提高社区医院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

我认为上述措施能增加有效专家号,可缓解挂号难的问题。

第五次作业:

案例分析题。(共1道试题,每题100分)

1、请看下面一段关于18世纪初,一个名叫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英国医生写的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中的一段话,讲的是一个蜜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这群蜜蜂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结果整个蜂群百业昌盛、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这种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整个社会凋敝,最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请回答:(1)试用所学相应的经济学理论解释这个寓言。(2)这个寓言与当时英国崇尚节约的传统观念不同,这种矛盾被称为什么?我们应如何认识?(3)这个寓言对我们刺激经济发展有何现实意义?(每个要点需展开说明,500字以内)

答:

(1)这个寓言它认为节约无助于整个经济发展,奢侈地浪费才是致富之道。凯恩斯从中受到了启发,并建立了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宏观经济理论(总需求决定原理)。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是成反方向变动的。消费是总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储蓄增加使消费减少,总支出减少,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反之,储蓄减少使消费增加,总支出增加,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2)这个寓言与当时英国崇尚节约的传统观念有悖,这种矛盾被称“节约的悖论”。传统观念认为节俭是美德(储蓄增加是好的),而消费减少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使经济衰退。挥霍浪费是恶德(储蓄减少是恶的),而消费增加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增加,使经济繁荣。这一传统观念就与寓言或上述理论相矛盾。

(3)过去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节俭,但近年来也逐渐认识到消费的重要性,政府也在努力寻找新的消费点。这说明,看似荒谬的《蜜蜂的寓言》对我们刺激经济发展有现实启发意义。当然,刺激总需求(经济)不仅仅消费,还刺激要刺激投资、增加政府支出和出口。从长期来看,我们还要注意制度变革、资源增加和技术进步,这才是长期繁荣之路。

第六次作业

讨论题。(共1道试题,每题100分)

1、专题讨论作业:结合教材观点谈谈对幸福的认识。(注意:500字左右。要正面、积极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大学生活和我的理想思修作业 篇5

走过十八个春秋,经历十八载岁月,我,终于迈着轻盈的步子走进了南开园。这里的美好景致让人身心宁静,自然而然的放缓步伐,颇有情致地欣赏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漫步在马蹄湖旁,我在想象,未来的大学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或许,会像高中时一样的忙碌:抓住每分每秒努力学习,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与此同时,还没日没夜地奔波于各个社团之间,组织宣传策划,忙得不亦乐乎。又或许,完全进入另一种“境界”:没课的时间就抓紧睡觉,始终处于一个昏迷不醒的状态,完全不参加任何社团,成为纯粹的宅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睡美容觉。

趁着自己还清醒,我赶紧把自己从想象拉回现实。的确,大学生活多姿多彩,更是多种多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需要一致更不可能复制。但每每这时,我总会想到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眼间就会结束,面对匆匆流逝的光阴,自己究竟想要得到什么?是学习足够的专业知识?是积累丰富的人脉?是开拓广阔的视野?抑或是培养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那时的我还没什么明确的答案。

对于一个月前的我,“理想”貌似还是某种极度抽象的概念,时常变得模糊不清。大学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惑更是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以至于理想的轮廓一度在脑海中淡去,留下无助和空虚。但幸运的是,时间竟奇迹般地将理想的轮廓抹得十分清晰,时刻提醒着我朝着既定的理想前进,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经历了近一个月的大学生活,我渐渐有了融入的感觉:离开相处

多年的父母,开始独立生活,挥别相处已久的挚友,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没有太多的哀愁,没有过多的留恋,有的只是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及美好向往。从步入校门的那一刻起,我们注定将一起走过四年这段不长不短却注定难忘的时光,向着各自的理想奋进,在彼此的努力和鼓舞中毅然前行。

理想,这面鲜红的旗帜,在遥远的山顶上随风飘扬,仿佛在向我们招手。它远远地,但轮廓却是那么清晰,因为,经过努力,客服困难,迈过挫折,我们终将到达,到达那理想的彼岸。

居里夫人说过,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对于我,一名青年,理想更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有了理想,枯木逢春会萌发新的枝干;有了理想,落叶树越冬会重生绿意;有了理想,灌木不再匍匐在地;有了理想,苗本终将长成大树。

确实,理想,之于我们犹如一座灯塔之于黑暗中的航船,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而实现理想,还需要极大的决心,勇气,乃至知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一群“九零后”,曾被人们指责,说我们没有理想,缺乏责任感,可也就是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我们的实力:我们不仅有勃勃的生机,有满腔的热情,而且有着更为专业的知识水平以及更加广阔的国际化视野。我们有理想,有抱负,我们为自己代言。

生活实践的作业 篇6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1.认一认,连一连。

2.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折花

(2)比邻

(3)利于病利于行

4.默读短文,完成练习。

在自己的手腕上办公

或许再过个10年、15年,你工作的办公室不必禁锢在闹市深处狭窄的房间内了,你将自由地在任何地方工作。那时人类已进入“永恒办公室”时代,24小时内,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得到赖以工作的信息。“你就是你的办公室”,这句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口号将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到那时,你佩戴的电子袖口将包会了ZI世纪移动式办公室最关键的部分,嵌在4厘米袖口镶边内的是一个位置作感器,借助它导航网可始终跟踪着你。传感器不断从导航卫星上读出有关你的资料,不断地修正你所在位置和各方面信息情况。

你的电话和电话号码簿也在手腕上,①这种蜂房式电话机是声控的,声控使微型化成为可能,电话机简直就是一只装在袖口上的薄片扬声器。需要电话号码吗?告诉电话簿为你查找。袖口电话机为你拨通电话,完成译码后,按你当时所在位置接通最近线路——电话费也就是最便宜。

声音信使首先到达你的手腕上,借助于导航网络,来电先转送到你所在地区,然后再传递给你,最后贮存在袖口里的永久储存器中。“播放文电”能发出一系列数字化的声音:提醒你客人到来的时间,向你提供信息或让你回电话。

电子太阳镜不仅能为眼睛遮蔽阳光,还能显示来自刚开启的袖珍个人计算机的文字、数字和图像。②袖珍个人计算机差不多有掌心大小,厚度不及两张信用卡。③推开后呈现出一个黑色屏面,屏面一侧排着6个符号按键。可展现多种图像,每一种图像代表一种文件。如接下其中一个符号,会出现一张信纸,当你口述时,文字便在信纸上形成。按下另一个符号,信纸内容即储存在记忆系统中。当你咯嗒一声关上个人计算机,电话机接通微波通信网,把信以电波形式送往目的地。

你可在任何地方工作,因为通信遍布整个世界。信息、电信传递、蜂房式电话以光速把你与办公室联系起来。

(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①答:不能删去。“几乎”表示接近完全,若删去就改变了原意。

②答:不能删去。“始终”表示一直存在,若删去就不能充分表现其作用。(2)文中划横线的三个句子分别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将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①(打比方)②(作比较)③(列数字)

(3)读了第2——5段,你知道在“永恒办公室”里办公需要具有哪四项主要的设备?答:在“永恒办公室”里办公需要传感器、蜂房式电话、电子太阳镜和袖珍个人计算机。(4)如果能“在自己的手腕上办公”,将给我们带来哪些便利?

答:若在手腕上办公,我们就实现了在任何地方办公。5.做一次家庭信息调查,完成下面的表格。

家庭信息调查表

基于生活视域的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篇7

在作业设计中要注重与生活链接,增加作业中的含“今”量,同时提供多方面的解题思路和多元化的答案,举一反三,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给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创造性解答问题提供更多的机会。

一.知识积累:在鲜活的语言材料中夯实基础

传统作业的设计主要侧重于学科知识体系与知识结构,而不太关注学生的生活现状。现在,我们应努力避免这样的倾向,突出现代应用意识,力求将语文学科知识与当代科技、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现状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生活,在练习中提高语文素养。语文作业往往枯燥乏味,机械训练较多,要尝试引进鲜活的语言材料扮靓习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语文学习的生动性、趣味性。如教学剧本《一厘米》,一位老师安排了这样的练习:如果电视剧《一厘米》即将上演,请你为它拟写一则广告词。可以是一段话,可以是几个富有概括力的句子,也可以是一组不连续的主题词。看谁写得最有创意,最有吸引力。示例:

⊙一厘米,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位母亲,一颗捍卫尊严的心灵;一则短剧,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毫不起眼的一厘米小题大做的年轻母亲值得关注的成长故事

⊙一个生性平和的女人,为何小题大做?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演绎怎样的人情世故?

在专题“广告多棱镜”学习中,让学生结合“生态绿洲,荷乡宝应”,为家乡宝应荷藕产品写一则商业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链接荷藕产品资料:

捶藕:色泽酱红,香甜酥烂,素而不淡,浓而不腻,有健脾开胃、减肥降压、益肾固精之功效。

莲藕汁:清雅爽口,口味纯正,富天然莲藕的独特风味。清热解火,醒酒养颜、瘦身美体。

藕粉:营养丰富、口感滑润,色泽好、晶莹透亮、味清气芳。藕粉具有美容美白等功效。

荷叶茶:荷叶具有解热、抑菌、解痉作用,有降脂,降血压,排毒养颜,滋肝润肺等功效。

教学中让学生研读上述材料,了解宝应荷藕产品的不同特点和功效,寻找广告语的创意点。然后学生进行个人创作。小组内部交流讨论,互相评价修改。学生展示优秀的广告语,解释自己的创作思想,集体评价。

二.语言运用: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学会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主张知识应用于实际、理念运用于实践。我尝试设置了一系列应用性习题,并将该类习题的情景与实际问题的情景统一于一个真实的整体,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掌握的语言知识自主探究,迁移运用。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海囤族”。

所谓“海囤族”就是囤货一族,而且什么都囤,囤的标准只有一个:便宜。“看了新闻,说什么都在涨价,反正以后也要用的,能囤就赶快囤点货吧!”

从表面上看,“海囤族”反映出的是百姓应对物价上涨时的盲目和慌乱,而背后却凸显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失范。海囤族的行为固然失去理智,但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这实在也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与其说他们“囤”的是生活必需品,倒不说囤的是“安全感”。从“菜奴”、“特搜族”、“团购族”到“省钱攻略”、“买菜秘笈”,在工资赶不上CPI速度的时代,民众智慧已经发挥到了极致。由于是生活日用品,这些产品的涨价必然牵动公众最敏感的神经;但更令人担忧的,恐怕不是游资的炒作,而是垄断“搭车涨价”以及中间商从中作梗。

学生通过阅读筛选信息加以概括整理,可以这样归纳:“海囤族”指应对日益高涨的物价,以便宜为标准大量囤积生活必需品,以满足其安全感的群体。又如在《背影》一课中拓展环节我们设计了以下问题:有人曾说:“10岁时,我们仰慕父亲;20岁时,我们鄙弃父亲;40岁时,我们敬重父亲。”其实,父亲仍是那个父亲,但不同年龄的我们却会有不同的感情。十六七岁的你对父亲的情感是怎样的,请举一例,说说自己与父亲的情感。这样的作业设置了对话语境,贴近学生实际,紧扣文本,学生自然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三.阅读理解:在互文式比较阅读中感悟鉴赏

有专家指出,世界上没有一个文本是单一的,文本之间相互指涉,构成了互释、互训与互通的交会网络。因此首先要将文本“读厚”,方能深入浅出,厚积薄发。在阅读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能力,可采用“链接法”,进行互文式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这样也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以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人琴俱亡》一课,根据本文内容及八年级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选取《世说新语·鼓琴吊丧》《晋书·王徽之传》及《列子·汤问》“高山流水”的故事: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觉者。

循着这些文本的内在脉络,学生在互文阅读中感受到清越高雅的“古琴”始终与“文人”相伴、相知、相融。在拓展环节,链接诗文与生活接轨,帮助学生体验深情之美,探访文人墨客的心迹。结合语境,填写诗句:

深情之美无处不在:是李商隐关于坚贞爱情的一声赞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孟郊临行前母亲的一针一线,“意恐迟迟归,临行密密缝”;是苏轼中秋月夜遥寄兄弟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龚自珍看到落花的由衷抒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接着让学生体察深情之美,留心身边的细枝末节,结合语境,仿写句子:

深情之美萦绕于我们身边:是困难无助时,朋友伸出的热情的双手;是失落寂寞时,老师充满温情的鼓励的话语;是疲惫困顿时,母亲送来的一杯香浓的牛奶……深情,人间之大美!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作为特殊的对话者、解释者,他们的知识积累还不够丰厚,人生阅历还不够丰富,审美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文本视野与学生视野存在着距离,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视角的转换,消除张力,达到视野的融合。

四.关注时事: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放飞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从近年写作命题来看,涉及的内容越来越现代化、现实化和热点化,强调“三关注”,即关注社会、关注大事、关注人生。为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一位老师围绕“劣质奶粉事件”,设计了这样的话题:

三鹿奶粉事件令人发指,环顾我们身边,假冒伪劣似乎一直与我们同行,从假药、假种子、假化肥到盗版书籍、假证件……当看到因毒奶粉而患病的娃娃的悲剧,我们应该警醒,其间有道义,有责任,有亲情,更有我们对社会的热切关注的职责,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请围绕“伪劣奶粉事件”话题,用你的笔记下你的思考,抒发你的真情,发表你的真知灼见。

为了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多角度确定主题,有的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的从生产、销售商角度出发,应该唤醒他们的良知;有的从监管部门角度出发,应该加大管理惩治力度;有的还联系“诚信”、“责任”、“关爱”等一系列关键词确立了文章的中心。

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人生,一位老师设计了以下话题:

《读者》作为国内畅销的刊物,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我们在阅读文章的同时,会被文中精美的插图、摄影、漫画、国画、油画等吸引。在现代传媒时代,我们同样可以仔细咀嚼这些图画,有所思、有所感。以“读图时代,我们咀嚼快餐”为题作文,题目自拟,600字以上。

以“读图时代,我们咀嚼快餐”为题作文,丰富了学生“自我话语”的途径,学生自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因此,话题作文在于引导学生与自然对话,与社会对话,与自己对话,鼓励学生以我手写我心,积淀人生阅历,历练思想情怀。教师应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细节,勤于挖掘,精心引导,学生的作文会变得灵动而多彩,丰富而充盈。

为了让学生关注生活,有一次开学初,一位老师发现教室后的黑板报图案新颖别致,版面匠心独运,选文精练隽永,灵机一动,引导学生围绕黑板报展开讨论,学生们妙语连珠。然后让学生以“黑板报”为话题作文,佳作迭出。不妨回味学生习作中的精彩片断:

读完后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觉得插图配得比较美,有的觉得文章选得很精彩,还有的认为版式设计新颖灵活。总之一个字———美!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却常常被我们忽视,常常成为遗憾。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遗憾,渐渐地认为身边的一切是多么的平淡琐屑,百无聊赖;其实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创造美丽》)

几笔流畅的线条,一幅幅简洁的插图,再加上秀丽的粉笔字,便构成了我们班一道亮丽的风景———黑板报。飞扬的线条,飞扬的汉字,飞扬的花朵,飞扬着一个五彩的青春!(《一道亮丽的风景》)

优化高中《经济生活》的作业设计 篇8

【关键词】高中 经济生活 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091-02

良好的作业设计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是完成一门课程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高中《经济生活》课程是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了解经济发展基本规律,认识日常经济现象的一门课。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当下,必须不断优化作业设计,使学生学得懂、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作业设计要“活”

所谓“活”,就是说作业设计要灵活。具体地说,不应拘泥于教材理论的条条框框,不应拘泥于复习考试的重点难点,而应当突破成规,把教材的知识点和考试的考点分解,使之生活化,使之灵活地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之与日常经济现象联系起来。

比如在讲授“多变的价格”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布置如下几道作业:(1)请你写出家里所有电器的价格,并把它与现价做对比,写出导致价格差异的原因。(2)请你对自来水、生活用电、天然气、汽油、移动通信的价格进行了解,写出导致它们价格差异的原因。(3)请你借助网络了解广西与邻近省份的平均房价,写出导致价格差异的原因。这样一来,就把“多变的价格”这一知识点的作业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理解知识点。既有利于学生认知常见的经济现象,又有利于学生认知社会现实。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第二道作业题更感兴趣,因为无论是自来水、生活用电还是天然气、汽油、移动通信,都是家庭生活的必需品,且学生是这些家庭生活必需品的受益者,对这些家庭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比较敏感,他们更愿意了解这些家庭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的原因。

比如在讲授“消费结构”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布置如下几道作业:(1)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家庭消费项目,计算出自家的恩格尔系数,看看是否达到小康生活水平。(2)请利用网络对中国近十年的恩格尔系数进行了解,探究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原因。学生通过写作业,既了解了家里的日常支出,又对“消费结构”这一术语有了具象的了解;既对家庭生活的变化有了新感知,又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了新认识。无疑,这对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势有着良好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第一道作业题目更感兴趣,因为他们对家庭的消费项目并不陌生,且计算恩格尔系数并不存在知识困难,况且他们对小康生活有着强烈期待。第二道作业题目对学生的运用计算机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有较高要求,在任课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能较好地完成作业。

二、作业设计要“细”

所谓“细”,就是说作业设计要细化。具体地说,要把教材的理论知识细化、具体化,使之与生活细节联系起来,并使之适应合作学习小组的精细分工。

比如在讲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布置以下几道作业:(1)请依托合作学习小组,走进市场,分工合作,制作以货币主要职能为主要内容的PPT,并在课堂进行分享。(2)请利用网络资源,从材料、工艺、发行、职能、流通等方面比较中国古代纸币与现代纸币的异同,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分工,制作一份PPT,并在课堂进行分享。这两道作业题目对学生的运用计算机能力有着较高要求,不易顺利完成。同时,粗看起来,这两道作业题并不“细”,而是显得很“粗”,但立足于合作学习小组,却容易进行分工,这就为完成作业建立了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是如此操作的:依托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一人负责从理论上把握货币的主要职能,使组员进一步理解这一知识点;一人负责制订面向销售者的采访提纲;一人负责采访,对商品销售、定价、交易进行了解;一人负责拍照;一人负责把这一过程整理成PPT;一人负责在课堂上讲解分享。立足于如此的精细化分工,对市场交易的细节进行把握,学生对货币的主要职能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使学生对市场交易有了初步认识。

比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布置以下几道作业:(1)请你记录家庭最近一个星期的消费项目及支出金额,了解如此支出的原因。(2)请依托合作学习小组随机采访教师、学生、农民工、公务员等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消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体育消费等方面,了解他们的消费观。这两道作业题意图引导学生在了解消费观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第一道作业题更感兴趣,因为学生对家庭生活熟悉,且家庭消费项目及支出金额更易了解,而第二道作业涉及不同群体,涉及不同消费项目,且对象多为陌生人,这使学生不易于完成作业,但一些交流沟通能力较好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围绕合作学习小组分工,也能较好地完成作业。

三、作业设计要“精”

所谓“精”,就是说作业要精心设计。具体地说,就是要在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基础上,把教材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联系起来,不断优化作业设计。

比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一知识点时,就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精心设计作业题目。第一,教学对象是尚未修完高中学业的高一新生,并不面临就业问题;第二,高中政治教师缺乏指导学生就业经验,但学科教学又要求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显然,直接灌输就业经验并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经过精心考虑,可以设计如下题目:请在分析自身兴趣爱好、特长、家庭期待等方面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写一份职业规划书。这一题目看似简单,其实十分复杂。简单地说,这至少包括了以下环节:一要引导学生了解何为职业生涯规划;二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位置;三要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四要对国家和地方的就业政策有所了解;五要设计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样板供学生参考;六要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进行点评。这几个环节中的任一方面脱节都不利于作业的完成,更不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在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与班主任进行合作,借助班会课动员与引导,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了这一作业,达到了学科教学的目的。

四、作业设计要“新”

所谓“新”,就是指作业设计要善于利用新近发生的事件,使学生在接受新近发生的事件相关资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比如在讲授“劳动者的权利”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利用新闻报道素材,确定作业题目。具体新闻案例包括:《2015深圳欠薪企业黑名单曝光》《全总公布2015年上半年拖欠劳动报酬典型案件》《深圳2015年欠薪保障费开始征收 逾期不缴罚款2000元》,等等。这些新闻时效性强,信息量丰富,经过整合后,就可以围绕“劳动者的权利”设计作业题目。

比如在讲授“纸币”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利用新版人民币发行等新闻设计作业。具体新闻案例包括:《新版百元人民币11月发行》《女子使用假币被发现 情急之下一口吃掉》《贵阳假钞工厂查获 通过微信向全国销售假币》,等等。这些新闻涉及纸币的定义、发行、使用,涉及真伪人民币的辨别等知识。以此设计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教育学生如何辨别真伪人民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遵纪守法。

利用新近发生的事件设计作业,要注意覆盖多个知识点。“劳动者的权利”这一知识点的作业,就不应局限于劳动者的权利,而应把国家宏观调控、市场配置资源、建立信用制度等知识点包括在内。“纸币”这一知识点的作业,就不应局限于纸币的定义,而应当包括如何辨别人民币真伪,如何养成法律意识,如何致富等方面。离开了对多个知识点的覆盖,相关作业就难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也容易使作业沦为应试教育的附庸,影响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形成。

上一篇:集思广益促进教学下一篇:自我评价和职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