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危机调查报告

2024-07-30

中国企业危机调查报告(精选8篇)

中国企业危机调查报告 篇1

中国企业金融危机调查报告:半数企业处于

危机状态

中国企业危机调查报告:半数企业处于危机状态

如同在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1样,在现代商场中也没有永远1帆风顺的企业,任何1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机是正常和难免的,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1种普遍现象.1、半数企业处于危机状态

如同在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1样,在现代商场中也没有永远1帆风顺的企业,任何1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机是正常和难免的,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1种普遍现象。

0点调查最新公布的《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将正面临1-2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1般危机状态企业,将正面临3-4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中度危机状态企业,将正面临5种以上危机的企业界定为高度危机状态企业,那么目前有超过半数的被访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其中%处于中度危机状态,%处于高度危机状态),仅有%

的企业处于1般危机状态。

危机在爆发之前如同人体恶性肿瘤,都有1定的隐蔽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危机就完全不可防范。任何事物都不是空穴来风,多数危机在爆发前都有或多或少的预警信号,只是在危机真正爆发之前,这些蛛丝马迹的预警信号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足够的重视而已。从字面上看,“危机”中既包含“危”———危险和危难,也包含“机”———时机和机遇,危机的危险性和机遇性是同在的。中国的1句古语:“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梗?辨证地阐明了危机本质的双重性。危机的危险性不言而喻,危机的机遇性在于:首先,危机可以暴露企业的弊端,使企业能够对症下药,为进1步发展清除障碍;其次,企业在危机中往往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如果危机处理得当,可以比在常态下更为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提升企业公众形象的1次机遇。危机的危险性是固有的,而危机的机遇性必须基于企业成功的危机处理。

危机的普遍存在性、隐蔽性和本质的双重性决定了现代企业要想在商场中有最高的胜算,就必须具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必须充分考虑和重视企业的危机管理问题。

2、缺乏高级管理人才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变数越来越多,企业所面临的危

机类型也越来越多。有的危机只是特定企业所特有的,有的危机却困扰着很多企业。当前企业最经常面临的前3种危机依次是人力资源危机、行业危机、产品和服务危机,分别有高达%、%和%的被调查企业曾经经历过或正在面临着这3种危机的困扰。其中人力资源危机不仅是中国企业最经常面临的危机,也是给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的危机之1,有%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其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当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人员1定的流动率是经济发达、社会发展的1个必然结果,在今天这样1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员的正常流动是必需的,关键在于流动的频率(过度频繁的流动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都是1种资源的浪费)以及流入的是否是企业想要的人、流出的是否是企业想留的人。中国最缺的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更不是市场,而是人才,特别是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

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是“主动资产?梗?只能由其天然的所有人控制着这种资产的启动开发和利用,其总是自发地寻求实现自我的市场。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不足或者不合理时,其资产可以立刻贬值或荡然无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这1“主动资产?沟淖畲蠹壑担?如何才能有效地吸引人才、稳定人才?0点研究集团的另1项针对新社会阶层从业人员“跳槽?乖?因的调查表明:员工跳槽的主要

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小、工资福利待遇低、想体验新的生活;他们心目中理想职业的特点是:收入高、个人发展空间大、单位有前途;他们对单位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单位所提供的文化活动太少。由此可见,员工既关注当前的福利待遇,也关心个人和单位今后的发展前途及企业的文化氛围。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既需要完善与员工经济利益直接相关的薪酬体系,更需要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因为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是增强激励效果、提高员工满意度的重要保证。如何在企业发展的大前提下,尊重个人的发展和提高,给人才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和实现个人自我价值最大化的平台,以事业吸引人才,以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来凝聚人才是当前企业所需考虑的问题。因为1味“高薪?怪换崾固?槽现象更加频繁,只有当自身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达到最大合理化之后,人才才能真正稳定下来,企业的人力资源危机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3、危机识别能力薄弱

xx年春季,肆虐中国大地的非典危机唤起了许多企业的危机管理意识,绝大多数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认同“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危机管理意识”、“每个企业都有弱点,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转变成危机”、“危机管理不仅仅是事后采取应对措施,事前更要做尽可能多的计划工作”、“大多数危机是可以防范的,危机发生前都会有警告信号”、“企

业应倡导每个员工都应具备危机管理意识”等说法。

尽管普遍意识到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中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却同样普遍地具有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薄弱的“通病”。

如果将能从19种潜在危机中正确识别出5种或者5种以下者界定为低危机识别能力者,能正确识别出6-10种的为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能正确识别出10种以上者为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

根据这1划分,有%的被访者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企业管理者危机识别能力之薄弱由此可见1斑。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不仅危机识别的能力比较薄弱,在危机识别时还具有1定的短视性,表现在对于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效益具有非常直接关联的危机,如人力资源危机和产品服务危机等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而对于并购、诉讼、工作事故、天灾人祸、媒体危机等与企业的经营和收效间的关联似乎不那么直接的危机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中国企业危机调查报告 篇2

1 问卷调查的方案设计

1.1 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青岛市中小企业, 均为非上市公司。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采取实地访问、信函邮寄和电子邮件等相结合的方法。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有效问卷共96份, 问卷回收率为96%。本调查问卷主要按行业分类, 将被调查企业分为:纺织及鞋帽 (13%) 、计算机网络 (2%) 、家电电子 (0%) 、石油化工 (2%) 、食品饮料 (4%) 、现代装备制造 (4%) 、医药卫生 (2%) 、造纸及纸制品 (0%) 和其他 (73%, 其中, 服务业占总数的37%) 九大类。

这些被调查企业按性质划分, 国有企业及集体企业9家, 占企业总数的19%, 民营企业34家, 占企业总数的71%, 三资企业5家, 占企业总数的10%。被调查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

1.2 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 被调查人员中职务属于中层及以上的人员占40%, 基层的人员占46%, 其中高层人员占2%;被调查者的年龄, 30岁以下的占88%, 30岁到50岁的占12%;被调查者中, 大专文化程度占4%, 本科文化程度81%, 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5%。

1.3 调查内容的设计

基于本次研究的需要, 本文在设计调查问卷时, 分别从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调查、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效果以及政策影响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2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金融危机对青岛市中小企业的影响程度的调查分析

2.1.1 金融危机对不同性质中小企业的影响程度的调查分析

(1) 金融危机对不同性质中小企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中的“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贵公司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资金B.成本C.销售D.利润E.其他”项目的统计得出, 金融危机对不同性质的中小企业的影响因素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 无论何种性质的企业, 金融危机对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销售, 其次是利润。而且影响最大的是三资及民营企业。也就是说金融危机使青岛市中小企业的订单减少、市场萎缩。而且由于市场萎缩及资金的影响, 必然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

(2) 金融危机对不同性质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贵公司生产经营状况的影响是:A.保持原状B.增长C.下降”项目的统计得出, 金融危机下不同性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具体见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 在被调查的国有及集体企业中, 有44%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下降。而民营企业与三资企业中分别有76%、40%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下降。这说明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巨大, 在中小企业中占重要地位的民营企业受影响尤为突出。

(3) 金融危机对不同性质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成本及利润的影响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贵公司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为:A.市场份额上升B.市场份额下降C.成本增长D.成本减少E.利润上升F.利润下降”项目的统计得出, 金融危机对不同性质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成本及利润的影响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 受金融危机影响, 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中市场份额下降的企业分别占其总数的82%、80%, 而国有及集体企业只占33%。成本增长这一因素中, 三资企业、国有及集体企业、民营企业中分别有60%、44%、24%的被调查企业成本增长。而利润下降比较多的企业则依次为:国有及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及三资企业, 分别有67%、56%、40%, 的被调查企业利润下降。这与市场份额下降的顺序正好相反。究其原因, 是因为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与国有及集体企业相比, 机制更灵活, 市场反应更迅速, 能比较有效的控制成本所致, 如表3所示, 民营企业虽然有82%的被调查企业市场份额下降, 但却仅有24%的被调查企业成本增长, 因此只有56%的被调查企业利润下降。

2.1.2 金融危机对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影响程度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 在这次被调查的九类行业中, 纺织及鞋帽、食品饮料及石油化工行业, 以生产仿制品和生产技术成熟的大路货为主, 产品技术含量低, 在产品创新方面投入较小, 这几类行业中, 外销企业员工学历水平明显比内销企业高, 基本为本科及以上学历。而医药卫生、计算机网络和现代装备制造等行业则相反, 产品技术含量高, 基本以自主开发产品为主, 而且企业员工总体学历较高。

由于食品饮料、纺织鞋帽、医药卫生行业的产品多是居民生活消费品, 因此除部分外销企业外, 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其冲击不大, 但是由于金融危机使投资者资产缩水, 减弱了部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影响了居民的投资信心, 从而导致社会需求整体下降, 使这些行业的销售受到较大影响。采取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后, 09年的经营并未有多大好转。比如纺织鞋帽行业09年利润仍为大幅度缩减, 约在50%左右。而居民生活关系不太密切的石油化工、及现代装备制造行业,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更大, 约有76%的企业生产经营受金融危机影响, 而且约有40%的企业成本增加。尤其是石油化工行业有90%的企业受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因素影响。

2.1.3 金融危机对外销企业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内销企业

在这次被调查企业中, 共有外销企业30家, 占总数的31%, 而且外销企业的产品基本上是销往欧美地区。统计显示, 受金融危机影响及汇率变动影响, 有88%的外销企业其生产经营呈下降状态, 而内销企业则只有56%的企业生产经营呈下降状态。究其原因是由于这次金融危机对欧美地区的影响比较大, 外销企业对客户的依赖度较高, 相比较而言, 外销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低所致。

2.2 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措施及效果分析

2.2.1 政府优惠政策及其效果分析

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 中国政府出台了保障经济稳定增长的措施, 如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等, 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 08年下半年以来有40%的三资企业、33%的国有企业及集体企业受到过政府不同程度的补贴或税收减免, 而且有57%的国有企业从国家“保增长、扩内需”等一系列政策中受益, 其中约25%的企业有明显收益。而作为中小企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企业只有12%的企业受到过政府补贴或税收减免。这说明政府对不同性质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是不同的, 而且这些扶持政策传导至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受益的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是由于中小企业数量众多, 所处行业类型复杂, 经营状况差异很大, 信用情况也不尽相同, 执行扶持政策有一定的难度所致。

从企业效果方面看, 与08年相比, 09年有67%的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增加, 在利润增加的国有企业中, 有50%企业增长幅度在20%以上, 25%的企业达到了50%以上, 只有13%的企业利润总额继续减少。在在手订单方面, 09年国有企业中有56%的企业增加, 有33%的企业与08年相比减少, 仅有11%的企业保持不变。而09年民营企业中只有24%的企业利润总额增加, 在手订单方面, 只有18%的企业增加。因此, 金融危机爆发后, 国有企业由于得到政府补贴或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比较多, 在危机中普遍受冲击较少或者危机爆发后恢复较快。

2.2.2 银行优惠政策及其效果分析

“融资难”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 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但受国家货币政策从紧的影响, 09年一季度商业银行贷款增速明显放缓, 本来就贷款困难的中小企业, 贷款更加困难。调查结果显示, 08、09两年中仅有约10%的中小企业成功融资, 次数以2~3次居多, 最多为六次。

通过对调查问卷“自08年以来贵公司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A.金融机构B.内部利润留存C.政府扶持基金D.租赁E.商业信用赊欠F.其他”项目的统计, 得出金融危机爆发后青岛市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及渠道。统计结果显示, 青岛市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为内部收益留存、商业信用赊欠及金融机构, 分别占被调查企业的50%、31%和29%。也就是说71%的中小企业没得到银行的支持, 有81%的企业是通过内部收益留存或向供应商赊账, 以及利用企业相互之间的三角债拖欠等方式来缓解融资难题。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 由于金融机构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市场潜在价值缺乏专业的判断和支持发展的信心, 因此不能给予有效支持, 造成了创新型企业“有项目、无资金”, 而金融机构“有资金、无项目”的局面, 不但影响了青岛市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也影响了青岛市创新型经济建设。通过对“中小企业筹集资金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的调查发现, 被调查者普遍认为:中小企业筹集资金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依次是企业自我积累与发展能力低、缺乏融资渠道、没有足够的抵押物、缺乏有效担保形式及缺乏还贷能力。

2.2.3 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效果分析

(1) 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减产与升级转型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 对中小企业冲击巨大, 为了尽快从危机中恢复, 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中小企业采取了各种方法应对金融危机。通过对调查问卷“贵公司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是:A.裁员B.降薪C.减产D.歇业E.转产F.升级转型G.寻求联合H.其他”项目的统计显示, 青岛市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采用的主要措施及方式是减产与升级转型, 具体的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 被调查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中, 42%的企业选择减产、25%的企业选择产业升级转型, 有21%的企业选择裁员、歇业, 而且采取减产、歇业的多是石油化工、医药、纺织鞋帽行业的企业, 采取产业升级转型的主要是现代装备制造行业的企业。而课题组对山东省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方式的调查中, 选择减产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35%、选择歇业的占23%, 选择升级转型的占20%。这说明青岛市中小企业的管理意识、创新意识等更强。

(2) 中小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是降低管理费和人工费

金融危机发生后, 很多中小企业在订单减少, 销售受影响的同时, 成本却不同程度的增加, 从而导致利润减少。因此, 中小企业要在金融危机中生存并得到发展, 就必须降低成本。在被调查的企业中, 42%的企业选择“通过降低管理费“的方式降低总成本”, 有34%的企业“选择通过裁员、降薪, 降低人工费费用”的方式降低总成本, 有12%的企业选择“降低原材料成本”的方式降低总成本。在被调查的多数企业中, 大多选择两种以上的方式来降低成本, 尤其是在技术含量低的行业中, 如食品饮料、纺织鞋帽行等。

2.2.4 实施信息化程度的调查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 在被调查企业中, 有59%的企业在生产管理和工业控制、销售统计与分析中应用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而在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中则有96%的企业应用了此项技术, 仍有极少数企业 (约4%) 未应用计算机技术, 只单纯的依靠传统的人工核算与控制方式。在信息系统的应用方面, 有约22%的企业基本没有应用任何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运用比较多的是:产品数据管理PDM、财务管理系统EFM、企业资源计划ERP、电子商务E-COMMERCE。其中, 财务管理系统应用最为广泛, 约有78%的中小企业使用。现代装备制造行业、计算机网络及通讯行业、纺织及鞋帽行业的信息化程度要高于食品饮料行业、石油化工行业、医药生物行业。

通过对“如贵公司未实施信息化, 妨碍贵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因素主要是 (请选出最重要的三项) :A.公司领导层重视不足B.缺乏专业技术人员C.资金不足D.信息化管理模式与公司原有管理模式相冲突E.企业规模小F.其他因素) ”项目的调查统计显示, 被调查者认为企业妨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依次是企业规模小、公司领导层重视不足、资金不足及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分别有58%、46%、38%、33%的被调查者选择该项。

3 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

统计结果显示, 金融危机使青岛市中小企业市场需求不足、生产规模萎缩, 生产成本增加, 筹资困难、资金短缺, 享受政府补贴及税收减免政策较少, 高级管理人员缺乏, 信息化程度低, 新产品开发及创新能力差, 采取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的效果不太明显。为了使中小企业尽快渡过危机, 并得到发展。为此, 课题组对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提出如下建议:

3.1 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3.1.1 增强企业领导及员工的创新意识中小企业要树立科技

人才第一的思想观念, 重视科技人才的吸引、培训和使用, 大力实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战略, 牢固树立用人、聚人、培养人的意识, 并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 建立、完善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 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重视职业再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本的存量和综合素质。

3.1.2 建立科技创新机制、选择合适的创新模式中小企业应根

据自身的实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机制。科技创新机制包括决策机制、投入机制。决策机制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发展战略, 制定相关科技创新目标;投入机制则是指中小企业每年都应从销售收入中提取适当比例的研究开发费用, 以保证企业科技创新的顺利进行。在科技创新模式的选择上, 中小企业应采用合作型技术创新模式, 通过“产、学、研”相联合, 吸引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科技力量进驻企业, 与之建立多种形式、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 充分运用科技中介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寻求科技中介机构的有效服务。

3.1.3

实现创新内容及方式多样化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及资金实力, 实行重组式创新、整合创新、业务流程创新等多种创新方式。[1]重组式创新是指对中小企业目标客户的需求进行细分, 引入便捷、廉价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优质低价的服务吸引顾客, 然后通过其他增值服务获取收益。整合创新是指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实现创新。业务流程创新是指从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达消费者手中, 形成了不断循环的业务流程, 在这个流程的各个环节都可以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2 尽快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与转型

中小企业要在金融危机中求得生存并得到发展, 就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应充分利用技术人才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更新换代, 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实际情况,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在产品质量、品种上下功夫, 打造出科技含量高, 质量过得硬, 品种多, 市场需求强, 适销对路的产品, 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应不断创新生产管理方式, 转变生产理念, 并将资源集中在中小企业擅长的领域, 即核心业务层产品。同时, 不断提高安全、质量和成本等方面的基础管理水平, 不断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和市场竞争力。[2]尤其是外销型和产品技术含量低的中小企业, 尽快实现产品的转型升级是应对金融及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中小企业在尚未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与转型时, 应积极加入与行业龙头企业、大企业的配套生产体系, 围绕大企业、大项目配套发展, 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产业配套能力, 使中小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3.3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加强基础管理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推动者, 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程度与速度。中小企业可以利用金融危机时期订单比较少的机会, 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同时, 制定企业管理战略,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财务、融资等管理工作, 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在信息化管理方面, 青岛赛轮股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青岛赛轮股份属于轮胎行业, 轮胎行业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 而青岛赛轮股份却在危机中一枝独秀。关键是赛轮股份在同行业中率先采用管控一体化网络系统, 应用网络化、智能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对轮胎生产制造、技术品质控制、能源动力、企业运营管理、产品仓储物流、轮胎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各项业务进行全方位信息化控制与管理。实现了对生产的每一条轮胎全生命周期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全程信息追溯。

3.4 加大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力度

自金融危机爆发后, 中央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很多扶持中小企业的积极政策, 帮助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如2009年国务院出台六项措施扶持中小企业, 并颁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4月28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 明确指出要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等。青岛市政府出台32项税收措施, 金融机构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调查结果显示, 中小企业受益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建议有关部门针对现有中小企业的特点, 建立涵盖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征集平台, 客观、全面、动态地反映其信用状况, 根据中小企业的信用、经营等情况实施扶持政策, 也就是说政府建立的信息征集平台, 应包括经营信息, 信用信息及其他信息, 为政府有针对性提供政策扶持, 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出创造条件, 同时改善政府管理模式。

金融机构应继续出台并有效执行有关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如2010年7月8日, 招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青岛区域总部成立。该中心的成立有利于充分利用青岛的中小企业市场资源和环境, 依托专营机构的体制和机制优势, 帮助青岛中小企业又快又好发展。2010年, 青岛成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 并将于10月启动, 该中心通过实现“信息服务、融资担保、电子商务、创业指导、人才培训、法律援助、技术支持、政务服务、国际技术交流合作”等"8+1"的服务功能, 成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的聚集地。

摘要: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对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青岛市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展开了分析, 并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 提出了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建议。

关键词:青岛,中小企业,金融危机,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何剑.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研究[J].管理观察.2009.

中国企业危机调查报告 篇3

【案例重现】

2009年9月9日,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粮液」)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中国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立案调查,「调查门」就此拉开序幕。

自五粮液发布被立案调查公告以来,各种猜想甚嚣尘上。根据市场普遍判断,五粮液受调查,可能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偷税漏税。传五粮液3年少交了19.3亿元(人民币,下同)的消费税;二是通过关联交易输送利益到(五粮液)集团公司;三是五粮液投资公司与亚洲证券之间涉嫌非法炒股的可疑关系。

面对市场的诸多质疑,五粮液董事长唐桥2009年9月15日对证监会调查一事向媒体作了说明。关于「五粮液3年偷税漏税19.3亿元」的质疑,唐桥说:「五粮液不存在偷漏税的问题。作为一个国有企业,五粮液从1998年到2008年,实现各项税金166.76亿元,上缴各项税金158.48亿。特别是近3年来,实现各项税收63.9亿元,实际上缴69.26亿元,其实还多缴了近6亿元税金。」关于关联交易问题,唐桥说,公司上市之初,由于受到上市份额的限制,五粮液有大量资产被挡在上市公司门外。这是一个体制问题,并不是五粮液造成的。针对涉嫌亚洲证券案质疑,唐桥郑重声明了两点:第一,五粮液的领导班子没有任何人在其中涉嫌有非法利益;第二,五粮液上市公司没有出一分钱进入亚洲证券去炒股。

而2009年9月23日证监会调查后向媒体披露,五粮液公司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涉嫌存在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及较大投资损失;二,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三,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错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开放,竞争已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而现在,企业间的竞争,已经成为品牌、形象力和文化力的竞争。市场如同一个包含无数未知因素的巨大魔方,品牌随着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时间和空间跨度的几何级数增长,时空中的参变量也会越来越多,潜在的风险同样也就越来越大。

在这瞬息万变的商业战场上,企业发生各种各样的危机事件在所难免。即使像五粮液这样的名牌企业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结果,而结果则完全取决于企业的危机管理水平。

10亿元造假不影响投资者选择?

2009年9月30日,五粮液首度正面响应证监会的调查结果。五粮液方面承认,在2007年年报中,所披露的下属子公司宜宾五粮液供销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有差错,披露数据多了10个亿。五粮液强调:五粮液编制的2007年度报告在披露主要控股子公司供销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资料时,将「供销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725066.15万元误录入为825066.15万元,录入差距达到10亿元。五粮液甚至称,上述数据差错不影响投资者正确使用2007年股份公司合并财务指针、财务数据和财务会计报告。

10亿元的造假竟然不影响投资者正确看待五粮液?!不知道投资者听到这样的话,会有什么感想。但是,从企业危机处理的角度来看,五粮液显然犯了一个十分愚蠢的错误。在企业的危机处理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消费者及投资者坦诚相待。企业处于危机漩涡中时,是公众和媒介的焦点。这个时候,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将接受质疑,因此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而应该主动与新闻媒介联系,尽快与公众沟通,说明事实真相,促使双方互相理解,消除疑虑与不安。

真诚沟通是处理危机的基本原则之一。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公司的高层应向公众说明情况,并致以歉意,从而体现企业勇于承担责任、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文化,赢得消费者的同情和理解。一切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不回避问题和错误,及时与媒体和公众沟通,向消费者说明消费者的进展情况,重拾消费者的信任和尊重。

诚实且坦承自己的过失,最重要的是不要说谎,大众会原谅企业所犯的错误,却不能原谅企业的欺骗。而五粮液却恰恰相反,对于投资者,他们采取的是轻慢敷衍的态度。凭空多出的10亿元,轻描淡写一个「误录」便解释过去,甚至特别说明,数据差错不影响投资者正确使用2007年股份公司合并财务指针、财务数据和财务会计报告。敢问,要多少钱才能影响投资者的选择?

澄而不清,让投资者疑惑

到目前为止,「调查门」事件仍然未现原因真相。五粮液除了承认之前公告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资料存在差错之外,对证监会初步调查结果中其它两项违规行为,五粮液仍未作回应。

对于公众及业界一直怀疑的关联交易问题,五粮液董事长唐桥曾表示每年都会回答关联交易的问题,而目前公司已比承诺时间提前两年基本解决关联交易问题。但对于投资者质疑的关键,五粮液旗下的关联公司是否真值38亿元这一问题,唐桥却避而不答。对此,有投资者表示,如果关联公司不值这么多钱,溢价收购就有从上市公司向母公司利益输送的嫌疑。

在涉嫌违规委托理财的质疑中,唐桥一再强调:「五粮液的领导班子没有任何人涉嫌在其中谋私利;上市公司没有一分钱进入亚洲证券委托理财。」 当整个世界都是怀疑的目光时,避重就轻的自告清白就顯得非常心虚而无力。

投资者对这一回答并不满意。因为上市公司没有资金进入亚洲证券炒股,不代表母公司五粮液集团也没进入。而且几千万元虽然对五粮液公司来说是个小数,但是如果没有相关责任人的许可怎么会进入亚洲证券?对于这一质疑,唐桥并没作出任何解释。有投资者认为,作为领导,应该对这一重大事情有所了解,如果不了解就是能力问题;而了解却不说,那就要从做人的品质上看了。毕竟信息公开是五粮液对投资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毕竟,投资者也不是傻瓜,对于五粮液负责人这种对问题解释不全面,关键问题一晃而过的态度,投资者心中自有衡量。有分析师甚至表示,唐桥的两次虚假陈述将严重打击投资者的信心,或许到最后,将形成与投资者、市场、消费者利益对立进而背道而驰,以致遭遇抛弃的结局。

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调查 篇4

杨晓青 10S010722

4摘要:中小企业占据了我国企业的绝大多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小企业不仅对我国税收的贡献极大,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发挥了经济运行稳定器的积极作用。但是,发端于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中小企业造成了非常剧烈的冲击,虽然我国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较好地缓解了负面影响。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依然面临多方面的难题。所谓后金融危机时期,主要指目前世界经济所处的特殊时期,是世界经济在遭受重创之后的脆弱复苏时期,并且是否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完全回升,在尚不明确情况之下的一个艰难复苏阶段。主要具体表现为世界各大经济体GDP的触底回升、全球制造业领先指标重返扩张区域、股指有恢复性上涨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是融资难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减少金融危机对于中小企业所造成的冲击,推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目前金融领域亟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论述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和融资机遇,分析了融资难的原因所在,并提出了解决后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融资难始终是困扰着我国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融资成本的不断提高、银行信贷的支持力度不够、融资环境的持续恶化及资金供需的严重脱节等,始终是中小企业在融资当中所遇到的难题。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理想的成果。然而,经历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的中小企业经历着生存和发展历程中最为困难的几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复杂而多变的国际和国内形势,造成长期以来影响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融资难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及时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融资困境,已成为当前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一项任务。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一)内源性融资明显不足

所谓内源性融资,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当中所产生的资金,也就是企业内部的融通资金,是企业进行长期融资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的中小企业一般都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慢慢起步和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本积累还难以支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因为长期以来传统人文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中小企业的合作上也由于缺乏相互之间信任与完善的制度安排而出现了无法协调好多个出资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造成出资者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

(二)直接融资门槛较高

中小企业主要的直接融资渠道是股权和债权融资、风险投资及资产证券化。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已经初步具备了规模,但是其发展还是很不成熟,资本市场要想进入,壁垒比较高。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与管理能力还难以达到上市之要求。目前,中小企业所能得到的信贷资金也显得品种单一,而我国风险投资业还不成熟,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各种问题。资产的证券化也存在着投资主体过于单一,银行的证券化意愿不够强,同时还存在相关的法律金融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

(三)间接融资渠道比较狭窄

企业间接融资主要有银行贷款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等。其中,银行业的贷款是全球范围内进行间接融资的第一渠道。但是,根据我国的现状,商业银行当中的绝大部分贷款均流入了部分大企业,中小企业如果要想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那简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机会

(一)宽松财政金融政策带来的机会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的金融利好政策与措施不断出台:中国人民银行提高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额度,增加了各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下调了中小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放开了贷款规划的限制;支持商业金融机构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由央行再次下调了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并同时下调了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

(二)税收政策变革带来的机会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国家及时推出了增值税的转型改革,增值税从生产型转为消费型。从2009年开展,在维持目前的增值税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允许全国所有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其新购置设备所含有的进项税额,并将小规模纳税人征的收率统一降低到3%。此后,国家还进一步提高了一些劳动密集型机电产品与其他受到影响比较大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从而在税收上进一步支持与鼓励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一)信息明显不对称

所谓信息不对称,就是指一方拥有相关信息,而另一方却缺少相关的信息。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不对称分布,将使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对处于信息劣势的那一方产生损害。不管如何,中小企业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问题要比大型企业更为严重。因为中小企业相对大型企业来说,不仅规模小,而且创业的时间还不够长,并且缺少历史上的信用记录,其财务状况与未来的发展前景都难以作出判断,而且信息披露的机制不够健全,财务制度也不够规范。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间的有效信息缺乏,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二)抵押品与担保欠缺

中小企业自身规模比较小,间接融资又大多面临着抵押物不足的问题。虽然《物权法》明确了抵押物的范围已扩大至应收账款和知识产权等部分动产资源,但是各大银行与担保企业等接受抵押品依然是偏向于土地与房地产等能够顺利出售而且价值也比较稳定的抵押品。抵押品与担保的缺乏导致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上面临着更多的难题。

(三)利率与收费规定存在影响

对于高风险的借款者,应当收取比较高的利率,从而防范风险的发生,这是金融机构防范融资风险的常规路径。和大企业比较起来,中小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不仅比例比较低,而且抵押品不足,其内部的财务制度常常不够健全完善,无法通过信用审核这一关。假如贷款给广大中小企业,则要收取部分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但是,结果有可能会出现逆向性选择,也就是高利率所造成的低风险,收益不高但是前景发展良好四)市场体系存在缺陷我国当前阶段的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育不够完善,对于企业的股票上市条件有着极其严格之限制。对上市企业的规模也设置了比较高的准入门槛,如此严苛的上市条件在无形之中将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拒之于门外,导致中小企业无法从资本市场中获得支持。

四、解决后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完善与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已于2003年通过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这一部关于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专门法律,标志着我国在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上已经走上了规范化与法制化的轨道,而一切的规范化管理又必须以必要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如今,政府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重中之重是将

着眼点放置于法规与制度的建设上,通过制度保障和政策协调等各项措施,为防止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创造出较好的环境条件。我们一定要抓紧完善中小企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让中小企业的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在这类法律法规当中,应当含有中小企业如何设立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的融资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依法营造出良好的融资环境,使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通过企业的自身完善以提高融资能力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与落实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就一定要加强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提高其抵御风险之能力。为此,必须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是要规范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做到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与经营运作规范,要让中小企业更加容易赢得金融机构对其经营与管理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承认,从而成功取得贷款融资。其次是要建立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规范企业的财务制度,从而有利于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财务信息方面的真实性与财务管理的满意度,并提升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最后是要树立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中小企业应当做到以诚信为本,不断提高自身的资信水平、财务信息,从而杜绝恶意逃避银行债务与欠息行为,从而建立起和谐的银企关系,为本企业的融资创造出有利条件。

(三)健全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

信用体系缺失始终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阻碍之一,怎样改进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金融机构应当强化网络商务平台的合作,比如,阿里巴巴的网络商务平台建设及其对会员企业所采用的信用评级制度,就能够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提供重要的参照依据。要积极建设网络联保权贷款措施,将产业链条中的企业进行打包发放贷款,并在企业间进行相互担保,从而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创设出新的渠道。

(四)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担保体系

银行在企业融资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贷款的中心始终偏向于大企业,因而缺少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用资料,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和健全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要逐步建立起以财政部门为主体,由企业法人与社会团体等共同建立的信用担保体系,规范信用担保基金的合理运作,从而严格控制贷款风险。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正处于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了充分的资金保障,就能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反之将面临生存危机、步履维艰,因此,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显得更为紧迫而突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缺一不可,唯有通过各项的协调一致、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地解决好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国企业危机调查报告 篇5

2008年8月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纺织服装成为危机中国内受影响最大的实体经济行业之一。一贯表现强势的中国纺织服装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衰退现象,2008年11月份纺织服装出口增幅降至10年来最低点。一方面主要进口国市场需求萎缩,另一方面一些海外主要客户将定单转向价格更低廉的东南亚国家,纺织服

装行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解我市毛织、服装来料加工型企业目前运行情况,我们对这类企业相对集中的宜章、桂阳、嘉禾、临武等县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专题调研材料上报。

一、**市毛织服装来料加工型企业基本情况

我市纺织服装及相关产业,是伴随着近几年珠三角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从事毛织、服装加工生产的企业有近60家,生产员工逾万人,年产值超过3.5亿元。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嘉禾、临武、宜章三县,桂阳、北湖区、苏仙区、资兴等地也零星存在。规模较大的纺织、服装来料加工型企业有宜章俊丰印染、临武有君婚纱、桂阳顺发内衣、苏仙区嘉码服饰、资兴天洋制衣等,年进出口额达到3000多万美元。这些企业都是近几年从沿海转移到我市的外商投资企业,具有自营进出口、自主经营,并具备一定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其中俊丰印染是我省十大加工贸易重点企业之一,2008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200万美元。除此之外,我市绝大部分毛织服装加工企业,是由在外打工人员返乡创办的小厂,或以内资企业注册,或以个体营业执照登记注册,企业主要从广东东莞等地上游企业接订单、加工成半成口后,返回广东进行后整加工才销往国际市场,这类企业大多规模小、档次低,不能自营出口和自主研发。我市包括玩具、电子、箱包、鞋帽等来料加工型企业主要也是以这种方式运作,我市的毛织、服装企业产品主要以外销为主,内销为辅,其出口市场80%在欧美国家。

二、金融危机对我市毛织服装行业的影响

如果说2008年上半年,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幅缩小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上升所至,那么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渗透,到2008年9月份,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订单减少,我市纺织服装行业才真正感受到寒意逼人,演绎了一幕幕优胜劣汰的悲喜剧:一是小型毛织服装来料加工型企业无法抵御经济危机的冲击,纷纷停产。这些加工厂对沿海服装企业依赖性强、客户单一,而金融危机后,沿海很多针织、服装企业难以维持,纷纷关闭、停产,受“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这些与之相关联的内地小厂也难逃覆辙。嘉禾县26家针织服装厂,目前已有20家停产,2家处于半停产状态,4家正常运转,近700多人失业。二是规模较大的加工贸易企业虽在运转,但是订单数量逐渐减少,企业发展不容乐观。如我市俊丰印染、顺发内衣、嘉玛服饰等企业2008年11月份开始,订单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近3成,出口也大幅下滑。12月份我市服装、印染产品出口比11月份减少了近一半。三是有竞争实力的企业,通过结构调整,市场占有额不减反增。临武有君婚纱时装有限公司在10月份企业出现利润压缩,订单急骤减少的形势下,立即采取了拓宽出口渠道,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开支等措施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企业订单数量激增、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据我们调查发现,目前困扰我市毛织服装相关企业的主要困难有:①国外需求持续减弱,从国外或从沿海订单逐渐减少;②欠款周期延长、工缴费难以及时到位,上游企业跑单时有发生;③由于来料加工型企业实力不强,融资难度大,企业转型,开发新产品、追加投资都存在着现实困难;④“三率两价”(出口退税率、汇率、利率、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频繁变动,增加了企业出口成本和不可预见性,不确定因素也影响了对外报价,不敢承接长单、大单。

三、对策及建议

我市的毛织服装产业虽然整体实力不强,对经济贡献有限,但是它的发展状况,也折射出我市包括玩具、电子、鞋帽等来料加工型企业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发展现状。这些企业是我市近几年招商引资的成果,同时由于其产品外向度较高,未来几年可能将成为我市外贸出口的一股强势力量。金融危机严峻形势下,国家为了扶持身陷困境的出口企业,先后动用了提高出口退税率(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减税、降息等调控手段,对于逆境中的纺织服装企业,这无疑是一个发展的机遇,如何在危机蔓延与机遇中求得持续发展,保证企业的生存。现从企业、国家、当地政府层面浅谈几点对策及建议。

(一)企业层面。

坚定信心,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危机:①主动追踪相关信息,增加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了解,提高企业决策预测性。及时了解国家层面的相关扶持政策,使政策与企业决策行为进行对接。②提高应用金融产品、保险产品的能力和水平、充分运用现代成熟的金融

衍生工具、出口信用保险等,合理规避汇率、风险和出口估算风险。③规范交易条件,按照正常程序获取信用较好的银行开具的信用状况以及进口商预付款等降低交易风险。④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巩固和发展传统调拨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特别是非洲大陆、南美大陆、中东、东盟等新兴市场。同时,企业可以利用国家目前鼓励内需的政策,积极拓展

国内市场。⑤优化出口商品,以高质量、低价格取胜,适时进口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⑥强化内部挖潜增效,努力开源节流,节能减耗,降低成本。

(二)国家层面。

继续给予扶持,保持政策稳定性:①继续加大对出口型企业的扶持力度,适当提高纺织等行业出口退税率。②保持政策稳定性,进一步放松贷款的投放政策。③出台对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转内销的优惠政策,如降低征税率、减化内销申报程序。④国家在预期、短期内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灵活管理人民币升值速度。

(三)当地政府层面。

金融危机调查报告 篇6

关于金融危机对人民实际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又因为世界各国的经

济的紧密联系,所以也存在着很大风险。因为这种联系08年由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很快蔓延到全球,而中国并没有像某些人的论调所述:这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是有限的,对我国人民来说是幸运的。至少我这么认为。

二、调查目的:

切实了解金融危机对人民生活是否存在影响,在实际生活中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

三、调查方式:

1.报纸新闻

2.网上论坛

3.自己家里的情况

四、调查结果报告:

我曾经以为美国的金融危机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离中国很

遥远,但是当美国的金融危机蔓延到全球的时候,才会发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

《常州日报》在春节前夕报道春运压力如何繁重,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相互叠加。预计春节过后公路、铁路运输会像往年一样出现“回城高峰”。然而,春节过后高峰并没有出现,运输

总体呈平稳态势,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客运压力,但是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并非好事。学生是一定要回校开学的,探亲的也一定要回城吧,高峰未能出现的原因我想主要是因为返回的民工流变小了,而之所以变小大概就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吧。

网友少八戒今年即将毕业,他是扬州某大学的数控专业,08

下半年就在奋力找工作,每次网上遇到我总会问他工作找的怎么样,但每次他总是很无奈的说目前还没有,他很直接的把矛头指向金融危机。的确,金融危机对我们大学生危害不小,大的海了!前两天看到有新闻报道中国今年将有61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这是一个创历史的数目,然而去年还有150万的毕业生未就业,于是相加又是一个很大的数目。而这么大的一个数字又要在金融危机这一特定时间段被社会所消化,难度可想而知。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过的都很艰难,甚至破产倒闭,裁员更是铁定的事实,新员工又会增加多少呢,势必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就更难。尽管针对大学毕业生的招聘会增加了不少场次,大学毕业生似乎看到希望了,但场次数量的增多并不代表企业所需人员增加。总之,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困难,在金融危机下,更难了!

我不是应届毕业生,但金融危机离我并不遥远。首先,我自

己对两年后的找工作深感压力,金融危机的寒冬期还未来临,谁又知道是不是就是两年后的今天呢。其次,金融危机是股市遭受重大创击,搞的股民胆战心惊,我哥就是一个实际受害者。当然这股票原本就有泡沫.但与经济实情严重不符;对于它的下

滑是在情理之中.但下滑的速度之快却在意料之外。股市大量缩水,我哥算是被深度套牢,估计不会轻易解套。同时我哥所在的企业属于出口型,从去年下半年起订单明显减少,假期突然猛增,我哥说休息的时候舒服的,但打到卡上的工资就少了,的确。本来快要实施的加薪政策突然也就延缓了,甚至深圳某些人大代表提出取消最低工资制,人大代表还代表老百姓吗,不管取消最低工资制是否合理,是否合乎民情,但却反映出一个不争的事实:金融危机对我们影响已经很大了……

中国企业危机调查报告 篇7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此次风暴引起我国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 外部需求减少, 外需下滑, 成批中小企业倒闭, 那些还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中小企业生存异常困难。面对这个严峻的问题, 浙江省的中小企业该如何面对?本文为研究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小企业应对危机的公关策略现状, 将浙江省的中小企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选取企业公关的角度, 从其新媒体公关方面展开抽样调查和分析, 通过问卷发送及电话访问方式调查, 具体时间为2009年5月8-25日, 采取单选、多选结合开放式问题的形式, 按照设计要求共发放问卷300份, 共有近200多家中小企业参与了调查问卷, 回收填答有效问卷167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55.7%, 从5个地区随机抽取各20家, 对100份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 期望能为浙江省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探寻对策。

一、金融危机困境

浙江是对外贸易大省, 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8年金融危机极大地影响了浙江企业的生存发展。2008年1-9月末, 浙江省银行贷款增长幅度呈下滑趋势, 融资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1]。嘉兴市公关协会副会长也认为, 金融危机爆发后, 嘉兴市中小企业受资金链影响, 财务问题暴露, 在倒闭威胁下不得不裁员、降工资。浙江省经贸委统计显示, 2009年1-5月, 全省规模以上亏损企业有1.07万家, 亏损面达19.6%, 而“温州20%中小企业停产或半停产”、“义乌金乌集团老板海外避债”等消息, 使浙江“草根经济”的命运走向扑朔迷离[2]。浙江一批企业加快了外迁步伐, 媒体惊呼金融危机掀起了“多米诺倒闭链”。

总而言之, 金融危机使浙江沿海地区许多外向型中小企业受创, 中小企业面临的危机主要为:出口遭受冲击;对外出口贸易量下降;信用危机;融资困难等方面。正是由于资金不足、综合实力较弱这种绝对劣势, 浙江省中小企业内外交困, 生产经营压力随之加大, 普遍出现资金紧张, 影响到生存。

二、新媒体公关可行性及意义

在格鲁尼格 (Grunig) 总结的四种公共关系模式中, 双向平衡的传播与沟通是公共关系的终极模式, 这种公关模式强调组织与利益相关者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与沟通活动, 是以对等的地位进行交流与互动。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和持续创新, 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建立的信息传播秩序。当公关遭遇网络时代, 其固有的双向传播与沟通的特点, 恰恰切中了网络媒体建造的新传播秩序的肯綮。[3]

中国网络的应用率正逐年增长, 未来网络媒体将遍布各地, 凭借它无线链接、全球互动沟通的特点, 必将成为企业组织传播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互联网等新媒体让期望能拓展疆域的中小企业兴奋不已。

早在2005年, 浙江省的中小企业就在一系列同质化竞争中寻找突破口,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开始把眼光投到新兴媒体如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上, 阿里巴巴、淘宝等B2B、B2C和C2C模式风行一时, 此外, 纸质媒体的电子版逐渐兴盛, 手机3G技术在中国移动推动下也逐渐发展。中小企业通过电子版、3G手机来发布信息, 实行企业公关, 实现双赢指日可待。

(一) 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新媒体环境下, 信息传播速度极大提升, 传播费用也比传统媒体少。新媒体公关的成本低, 金融危机时期, 对于在广告和其他营销方式上没有足够预算的浙江省中小企业而言, 利用新媒体公关就更为必要, 更能发挥新媒体在成本开支上的节省对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

(二) 强化品牌推广, 维持客户忠诚度

新媒体传播作为中小企业公关的一个重要资源, 既能推动中小企业强化品牌推广, 又维持了客户忠诚度。近年来, 互联网凭借其典型而且相对成熟的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 交互性强, 成本较低, 传播范围广泛, 内容无限链接, 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

在金融危机信用危机的背景下, 中小企业的新媒体公关注重参与性, 得以让消费者近距离地、真实地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氛围, 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指数, 因此, 中小企业对新媒体公关的利用建立品牌的好感度起决定性作用。

(三) 发现新关系, 开拓新市场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 没有新媒体的参与, 企业的发展难免势单力薄, 而借助新媒体的公关协作, 无疑能够促成中小企业的信息融通, 加强彼此间合作, 在与新媒体的合作中发现新的关系, 从而降低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 提高自身在金融危机下的软竞争力。

何况, 中小企业利用新媒体的公关行为由企业买单, 因此, 新媒体不只为甲方 (中小企业) 的短期利益服务, 更有义务为甲方的长远利益服务。这为中小企业利用新媒体公关策略提高了可行性, 为双方合作奠定了稳定的基石。新媒体一旦成为企业对外沟通的专业服务机构, 不能只停留在“新闻、信息发布”的层面, 也不能仅满足于执行中小企业的某项公关决策, 而应该承担起协助企业有效协调各利益相关方的战略沟通, 强化中小企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的责任[4]。

浙江省中小企业以开放度区域分布, 主要集中于杭嘉湖, 杭宁温地区, 而一些县级城市如海宁、义乌、桐乡等地也非常活跃。本文选取了浙江省5个主要城市 (杭州、嘉兴、湖州、宁波、温州) 的中小企业, 对其各行业不同类型 (城市型中小企业、郊区型中小企业、乡镇型中小企业) 的生存现状进行了电话访问, 抽取了其中100份有效问卷, 了解到金融危机下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网络公关的现状:

调查显示 (见图1) , 约有48%的中小企业已经实行了网络公关, 约42%的中小企业正在考虑通过网络公关来增加自己的客户群体, 扩展销售渠道, 而仅仅约10%的小企业选择不考虑网络公关。在电话访问中, 笔者也对不选择网络公关的小企业进行了深入采访, 究其原因为两方面:一为资金问题, 二为行业分类不同造成的网络公关的不适用性。

需要强调的是, 新媒体可以成为中小企业走出当前金融危机的一个有效工具, 借助这一工具, 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强化品牌推广, 维持客户忠诚度, 发现新关系, 开拓新市场。

三、新媒体公关策略

媒介技术的发展已决定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效度, 也由此能为中小企业的传播策略打开一道接着一道的大门。马云曾预言, 未来的市场, 大型企业将肢解, 中小型的精干企业生长之路广阔。互联网的兴起, 使中小企业与网络公关的关系逐渐红火起来。公共关系是企业重要的无形因素之一, 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下足以利用新媒体改变公关宣传战略, 重新理顺各方面关系, 寻求新的客户及销售渠道, 发展投资者关系。

在金融危机中, 小型对外商贸企业的客户数量明显下降, 并且客户资金回流变慢, 信用问题凸显。这种状况进一步使得企业失去了客户, 并恶性循环。电话访问中, 50家浙江企业中有42家中小企业认为通过网络公关在发布企业信息上影响卓著, 多数中小企业希望通过网络公关得以拓展客户群体, 以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客户不足问题。

互联网、web2.0—3.0以至现在的“SNS”网络社区建设, 搜索引擎的发展……基于这种形势, 利用新媒体的便利, 保持内部和外部信息的透明性和一致性, 发现和寻找新的关系和新的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往往在竞争过程中, 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的, 也不是最大的, 而是那些最能适应变化、利用周边环境的群体。而成本、机会和资源优势、时空的延展性与强大的关系发现、重构潜力使得网络等新媒体可以成为中小企业走出当前金融危机的一个有效工具, 中小企业当务之急是拓展渠道、开拓市场、节约开支, 扎实基本功, 找到突破口, 利用新媒体公关寻求发展策略。

(一) 适应公关战略之一:电子商务平台开源

浙江拥有优越的创业和商贸环境, 对中小企业来说, 关键是需要大量商机, 需要捋顺中小企业的生产销售。电子商务从无到有, 令中国的对外贸易产业产生了“质”的飞跃。尤其是浙江杭州阿里巴巴网站的创建与运营, 给中小企业营造了一个便捷的国际交易平台。在金融危机情势下, 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利用便捷的电子商务平台实行网络公关。

在金融危机时期, 阿里巴巴这类网络电子商务平台既可以实现中小企业自身对全球信息的共享, 又能及时接受到市场的反馈信息, 从而发挥产品优势, 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这样便在关键时刻赢得了新的商业机会。浙江第一家水处理仪器公司 (湖州先河仪器) 选择了与该网站的合作, 通过网络发布信息, 寻找到了新的优质客户, 拓展了省外销售渠道。对中小企业来说, 选择合适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尽力让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己所用, 积极从新的网络媒介为企业打开金融危机后对外贸易的窗口。

(二) 适应公关战略之二:政府公关资源节流

中小企业面临金融冲击时, 裁员辞退, 带薪留职, 这些方法确实能在短时间内缓解资金压力, 但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除了从税收和缴费方面从政府公关中达到更多的优惠政策外, 还有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企业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负担。为了应对目前在金融危机激荡后的成本困境, 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政府部门为了合理确定企业税负而扩大中小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这些资源来换得企业发展[5]。

事实上, 中小企业可以利用政府公关资源, 如在政府推出大量促进消费增长的优惠券政策之际, 充分利用发放给企业的远程培训抵价券, 得以保住自身的人力资源。中小企业的员工可以带薪留在家中享受远程教育培训, 为日后的工作充电加油。对中小企业来说, 若能争取政府以发放职业远程培训券扶持, 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综合实力。

(三) 适应公关战略之三:网络平台行业集群

互联网时代, 许多纸质媒体的电子版, 集合了报纸、杂志的新闻性和其他特性, 电子平台的运作需要外部企业资源的参与, 包括一定的外部资金注入和企业关系的建立。这是一个机会。中小企业利用已有的媒体平台开辟栏目, 建立网络专区, 把自己需要发布的信息渗透其中, 这样既能获得这个平台带来的人气和活力, 又能提升自身的品质和形象。

因为是合作关系, 信息共享, 优势互补, 企业可能不需要额外费用。当然还能充分利用电子版投放成本低的优势, 在有限资金的条件下, 获得新产品发布或动态信息的发布。也可以通过架设微网站 (MiniSite) , 在产品和用户之间搭建互动媒体平台, 将各政企关系、企业间关系、企业与公众关系融合并为中小企业创收。

中小企业还可以创建优秀的中小企业网店系统,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针对门户网站、博客站点、Web2.0社区甚至网络游戏, 将中小企业的产品、活动、品牌的影子, 通过网络公关营销融合在一起。如通过互联网技术, 定期与博客作者交流, 利用Feedsky平台做博客营销等。当前, 媒体处于“碎片化”时代, 中小企业可以针对各种分散的“去中心化”的媒体形态, 给出传播对策, 成立自己的互联网平台, 形成基于网络的行业集群。

总之, 对中小企业来说, 对内, 在此基础上能将企业内部网站链接到电子版平台, 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能传达到员工, 提高凝聚力。对外, 消费者能通过此平台了解企业动向, 提升他们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度。同时, 在媒体投放支出锐减的情况下, 始终能将中小企业信息顺利向外发布。

(四) 适应公关战略之四:审时度势开展网络公关预警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中小企业的倒塌也许仅在一瞬间, 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小环节、一次危机没有处理好, 缺乏危机管理机制的中小企业是没有竞争力可言的。一个组织如果在危机处理方面采取的措施失当, 将使企业品牌形象和企业信誉受到致命打击, 甚至危及生存。

“病急乱投医”, 金融危机刺激了浙江部分中小企业撤回资金, 盲目开辟新的投资领域, 并且危机预警的意识薄弱, 这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寿命短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有战略眼光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了成长, 必须及时构建危机预警机制。而短期内, 经济未见明显好转, 中小企业应该针对经济危机及时有效地开展危机管理, 预防、妥善处理危机, 把危机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将危机化为转机, 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时代已经进入互联网Web2.0, 一个帖子或博客就能引发轩然大波, 小小的危机也可能藉由互联网蔓延至中小企业。这为诸多中小企业主敲响了警钟———在Web2.0时代, 中小企业的危机公关预警系统该提上日程了。例如在猪流感发生后, 不少浙江的中小企业撤回了自己的驻外业务员, 结果对国外市场情况失去了解和控制, 导致销量停滞。中小企业的危机公关中, 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比较差, 如果危机得不到有效控制, 可能会导致成批中小企业关闭, 影响就会特别大, 并引起连锁反应。中小企业各个行业应成立共同的危机应对联合小组, 就危机对本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影响进行评估, 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采取相应对策。

(五) 适应公关战略之五:3G关系营销

随着浙江3G的商用得到实施, 以及手机互联网业务的日益普及, 两大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 并且逐渐纳入一些企业公关营销的议程。

这种利用以手机为主要传播平台的第五媒体, 直接向目标受众定向、精确地传递个性化的即时信息, 即无线营销。其最大特点是通过第五媒体建立起“一对一”的营销平台。这是一种全新型的关系营销, 乘着手机普及趋势所带来的商业机会。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们应该应当与时俱进, 树立“一对一”精准定向营销的理念。积极利用新媒体提供的营销平台, 建立目标消费群的细分市场, 定向发布企业个性化信息, 进行互动沟通, 以最小的投入, 获得最大的收益。

结语

当前形势下, 利用新媒体进行公共关系活动, 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不仅是使自己尽快摆脱和缓解金融危机困境的一种值得尝试的手段, 这一探索过程, 实际上也是实现中小企业管理和经营水平的提升过程。

摘要:成本、机会和资源优势、时空的延展性与强大的关系发现、重构潜力使得网络等新媒体可以成为中小企业走出当前金融危机的一个有效工具。本文基于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调查研究, 认为中小企业摆脱金融危机困境的新媒体公关策略可以从电子商务平台的开源, 政府公关资源方面的节流, 网络平台上的行业集群以及网络预警机制和3G关系营销的实施着手。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新媒体,公关策略

参考文献

[1]朱志刚.国际金融危机对浙江省企业和金融行业的影响及相关对策[J].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2009, 3.

[2]东方早报.浙江官方数据辟谣中小企业大批倒闭生存压力巨大[EB/OL].http://www.788111.com, 2008-07-23.

[3]乃风.当公关遇见网络[J].国际公关, 2008, (1) .

[4]于娜.新媒体重塑公关[J].市场观察, 2008, (11) .

卧龙大熊猫危机报告 篇8

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透露的消息,让人们从国宝团团、圆圆风光赴台转向了他们背后的家园——四川卧龙。

野生大熊猫之死

卧龙是享誉中外的大熊猫乐园,由于距离震中映秀直线距离不足10公里,卧龙在汶川大地震中受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最近,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救治的一只野生大熊猫已经死亡,这种情况还有可能发生,同时,其他保护区也已经发现生病的大熊猫。

张和民的这些话是事实还是危言耸听?

去年10月26日一早,卧龙耿达乡幸福村四组的邓文品在家附近的菜地里发现了一只野生的大熊猫。初看还以为是一个人趴在那里。

这只大熊猫看起来很虚弱,饥肠辘辘的样子,两眼无神地望着他。多年养成的习惯让邓文品意识到需要赶紧向上级报告。于是,这只大熊猫成为震后被发现并抢救的首只野生大熊猫。

这只病饿大熊猫被发现后,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工作人员随即将其送到卧龙自然保护区核桃坪基地的野生动物医院进行抢救。检查发现。该大熊猫年龄偏大,极度营养不良,贫血,患有严重蛔虫感染及肝胆、胰腺,肾脏、心脏等实质器官不同程度变形、水肿和功能衰竭。随后,兽医对它进行了综合治疗,其病情得到暂时缓解,但身体仍十分虚弱。研究中心还专门抽调了工作人员精心照顾这只大熊猫,并加强室内保温、营养补给和护理等。

遗憾的是,11月8日,这只大熊猫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因多脏器功能衰竭不幸死亡。

去年10月29日,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也发现了一只“下山”的野生大熊猫,也呈现饥饿状态,幸运的是,这只大熊猫活了下来。

野生大熊猫连续“下山”到人居住的地方,引起了专家们的高度关注。张和民分析,地震灾害致使大熊猫栖息环境破坏,它们突然闯入低海拔人类活动区域实在迫不得已。

耿达乡乡长周平章是卧龙的“活地图”,也是研究熊猫的土专家,他长期坚持巡山,卧龙境内的主要山沟他都去过,曾经两次见过野生大熊猫,还几次见过冒着热气的熊猫粪便。

据周平章总结的经验,一般情况下,熊猫下山主要有四种原因:一是食物短缺,如饥饿等二是生病,主要有肠胃病、口腔病等;三是寻偶、发情;四是其他特殊情况,比如受到其它野生动物干扰等。

周平章认为,这个时候,野生大熊猫“下山”并出现在居民区主要是因为饥饿和生病。那些自然老化的熊猫一般会死在洞穴内。他还判断,随着山上下大雪,竹子被大雪覆盖,短期内,完全有可能出现熊猫“下山”的情况。

记者在卧龙采访的时候,天上就已经开始飘起雪花,放眼望去,四处的山上,早已经是白茫茫的。当地百姓告诉记者,山上的雪更大,他们现在根本不敢上山。

致命的震殇

即使现在想进入卧龙,仍然要经过一条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乱石路,就是这条乱石路,也是去年10月15日才勉强修通的。

卧龙通往映秀的道路因为经过震中,破坏最为严重。记者进卧龙的时候,走的就是这条路,越野车行其中,满眼都是巨石,根本就不叫什么路,有种时空错乱,乱石穿空的感觉。

卧龙所处的四川阿坝州委书记侍俊在走这条路的时候感叹:“什么叫山河破碎?走一走省道303线映秀到耿达的道路就知道了。”

在“5·12”地震中,熊猫团团,圆圆的圈舍是破坏最严重的,他们圈舍后面的山体垮塌,巨大的石块将圈舍完全毁坏。幸运的是机警的团团、圆圆都跑出了圈舍。

“真是幸运,团团,圆圆都安然无恙,万一有个闪失,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卧龙特别行政区党群工作部部长何晓安开玩笑说,“可不能破坏了祖国统一大业。”

现在,团团、圆圆已经在台北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在此次地震中,卧龙圈养大熊猫有1只死亡、1只失踪,1只受伤。32套大熊猫圈舍中有14套全部损毁,其余严重受损。

最惨的是大熊猫毛毛,不幸罹难。参加过毛毛送别仪式的卧龙基地副主任李德生说:“毛毛是一位英雄母亲,生前她产下了三胎五仔,虽然毛毛身材娇小,但是母性十足,每次产仔后都细心带仔、喂奶,是出了名的好妈妈。”

地震后5天,卧龙派出专业队伍去山上调查,当时没有找到野生大熊猫的尸体,但扭角羚等大型动物均有尸体发现。

张和民透露,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约有野生大熊猫150多只,圈养大熊猫142只。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专家组对位于卧龙核桃坪的大熊猫基地鉴定的结果是安全隐患很大,严重威胁员工及大熊猫安全。为此,卧龙研究中心制定了紧急转移大熊猫的避险疏散方案,并报请国家林业局和四川省林业厅批准。

根据疏散方案,先后向四川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转移61只大熊猫,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团团、圆圆,还有27只转移到了成都大熊猫基地、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和番禺长隆野生动物园等地。

说到熊猫的大规模转移,里面还有一个故事:看到一只只大熊猫往外转移,卧龙当地的百姓坐不住了,他们担心大熊猫都走完了。为了给卧龙人留下希望,卧龙特区特意留下了7只健康活泼的1岁半左右的大熊猫。在离老基地大约4公里的地方,住起了临时修建的板房圈舍。

卧龙镇的尚副书记自豪地说,这可不是一般的板房,比人住的板房要厚一倍,价格也高很多。为了美观,他们甚至细心地把墙面也染成满是竹子的样子。

除去这7只“留守”的,多数大熊猫不得不走上背井离乡之路。

背井离乡

在成都大熊猫基地,记者看到了来自卧龙的四只“逃难”大熊猫,强强,紫云,紫霞(母)、戴立。他们是去年6月18日从卧龙过来的,4只熊猫全是残疾,其中,强强最为严重,因为当年中过偷猎者的圈套,双腿被截肢,只能跪着走路。戴立的左后腿也严重受伤。而紫霞因为胸部受伤,身体一直比较虚弱,刚搬来成都不久,就感冒了,老是流鼻涕,过了十几天才好。

半年多的时间,这4只大熊猫和从卧龙来的两名饲养员待在一起,很少再有别的人来。大熊猫初来时住的条件还算不错,是新修的成都大熊猫基地的三期圈舍,但因为要搞旅游,这些“流浪猫”从12月18日开始,被安排到了一个废弃不用的动物医院里居住。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熊猫住的地方潮湿黑暗,几乎看不到阳光。虽然说大熊猫不怕冷不怕潮,但总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是很容易生病的。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紫霞又开始打喷嚏起来,声音很大。

根据计划,这4只大熊猫还要搬到四

川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新修好的圈舍里去住。不过,张和民表示,雅安虽然也是大熊猫栖息地,但气温偏高,不是最佳的生存地。卧龙大熊猫核心种群迁到雅安后,造成种群密度过大,有可能造成流行病暴发。“所以,有必要尽快完成卧龙自然保护区的重建工作。”

最遗憾的是,还有两只大熊猫受地震影响而流产,其中,熊猫茜茜是地震时圈养大熊猫逃跑时间最长的熊猫。

这些大熊猫的心理也经历了地震及其搬家的考验。茜茜刚搬过来的时候,走路都蹑手蹑脚的,先用脚试探一下地面,才敢走一步,好像总担心地又动起来。而多数熊猫的烦躁感和趋人化倾向明显,工作人员经常要和熊猫亲密交流才行。

幸运的是,如今大多数大熊猫的心理已逐步恢复正常。“我真正担心的还是野生大熊猫。”张和民说。

竹荒与开花

汶川大地震后,包括卧龙、成都等大熊猫的食用竹均受到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大熊猫的生存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水源、竹子和坡度小于30到40度的平缓地带。不幸的是,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地方已经很少了,特别是地震过后大片山体发生滑坡,吞噬着大熊猫的栖息地。

“熊猫并不怕冷,在雪地上睡一个晚上,雪都不化的,我担心的是没有吃的。”张和民多次给记者强调。事实上,汶川大地震后,包括卧龙,成都等大熊猫的食用竹均受到很大影响。成都熊猫基地在绵阳等地的竹源地遭到严重破坏,已经影响到了大熊猫尤其是幼年大熊猫的正常生活。

“圈养大熊猫如此,野生大熊猫的境况更是令人担忧。”专家说,地震损毁的大熊猫栖息地有180万亩,其中位于邛崃山系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受损特别严重。

张和民透露,卧龙保护区有7%的面积受重灾,而这一区域主要是熊猫活动的低海拔区域,这对熊猫的生存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甚至认为,相比于1 983年的竹子大面积开花死亡,这次地震的破坏对熊猫种群的繁衍生息有着更深远的影响,对熊猫的危害比1 983年还厉害。

此外,大面积、大区域的山体垮塌,也给熊猫的迁移造成自然阻隔。在很多地方,野生大熊猫陷入“独居”状态,雌雄个体之间失去相互联系的通道,形成“生殖孤岛”,可能进一步加剧大熊猫濒危状况。

更为可怕的预期是,已有媒体在讨论,地震之后,会否导致竹子大面积开花?

有资料显示:1974年起,岷山地区陆续出现缺苞箭竹开花,曾引起国家的关注,甚至一度考虑将卧龙大熊猫保护区迁址至神龙架。1 976年,便发生了里氏7.2级的松潘一平武大地震。1983年,邛崃山又出现竹子大面积开花,造成全国大熊猫饿死138只。

而这一次地震之前,从2005年开始,岷山山系的竹子正在大面积开花枯死。

巧合还是必然?“竹子开花有一定的周期,一般是50到60年。距离1 974年岷山竹子开花,至今才30多年,周期未到。但是,地震会否导致竹子开花提前,我也不知道。”张和民说。

不过,张和民认为,竹子开花,从理论上讲,当时是有影响的,但如果低海拔的竹子没有被破坏,如果竹子的品种不是单一的,问题就不是很大。

重建与回归

“大熊猫生活环境受地震影响持续恶化的情况表明,我们必须重建卧龙,因为卧龙是大熊猫的最佳栖息地,是中国保证大熊猫生存发展的关键。”

作为卧龙当家人,张和民态度坚决,“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在卧龙20多年的发展经验证明,卧龙的气候,环境,植被十分适宜发展大熊猫圈养种群和进行圈养大熊猫野外放归实验等研究。”

经过科学论证,有关方面决定在卧龙耿达乡境内的黄草坪继续建设新的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原来的中心将改造成遗址公园,由广东揭阳负责援建。

周平章告诉记者,野生大熊猫对生存环境非常讲究,在耿达乡境内,黄草坪所在的整个幸福沟是大熊猫分布比较密集的地方,比原来基地所在的核桃坪还多。

考虑到百姓和熊猫,卧龙能选择的只有群众安置与环境保护同步的路子。“对当地老百姓的重建,卧龙鼓励相对集中安置,我们为当地老百姓选择了14个安置点,把原来住在山上占总数40%的农民搬下山。”广东揭阳市对口援建卧龙镇工作小组组长陈定雄告诉记者,“这样可腾出更多的地方为大熊猫种竹子,也为当地百姓增加收入。争取两三年内完成当地百姓的安置,尽快恢复低海拔地区的竹子。”

“要抢救大熊猫,除近期的应急措施外,从长远看,最应保护好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在大熊猫栖息地的低山河谷地区退耕还林,根据气候、土壤情况人工恢复不同的植被类型,并在林下引种多种熊猫喜食的竹种。”现在,已有国内外的科学家认为,除非采取措施保护好大熊猫的天然栖息地,否则野生大熊猫在今后30年内会面临灭绝的危险。

上一篇:2024 高考理科热门专业下一篇:初中生迟到的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