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024-09-13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共12篇)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篇1

近期,利乐中国发布了《2009利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是继2007年发布首部环保报告之后,利乐中国又一次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成果的集中展示。该报告充分体现了利乐中国一直奉行的“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观,即经济效益与环境和社会三者互相均衡、互相促进,从而在实现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此次发布的《2009利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分为“历史·全球·中国”、“客户·行业·共同体”、“环境·自然·可持续”、“公益·人本·信念”和“利乐·利乐人”五个部分,详细介绍了利乐扎根中国三十年,与客户共成长,履行环保责任,热心公益事业和公司愿景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一直以来,利乐中国在尽职做好自身业务的同时,还注重与环境和谐共存,并携手客户,共同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来积极回报社会。利乐希望借助这份报告,与社会各界分享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心得和体会,并继续与各方通力合作,为中国社会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断努力。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篇2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自20xx年集团组建以来,公司把公司治理与生产经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运作。建立起以《公司章程》为基础,以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等为主要架构的系统科学的规章体系。形成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为主体结构的决策、执行、经营管理、有效监督等权力制衡机制,确保了公司生产经营等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实现了公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公司发展

20xx年,公司围绕改革、创新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营销策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开展自主创新,注重财务预算和成本考核,强化公司防御和控制风险能力,促进了公司经营业绩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20XX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XXXX万元,公司利润总额XXXX万元

三、产品管理

公司一贯秉承“以质量保生存,以质量树品牌,以质量求效益,以质量促发展”的质量方针。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生命,严把产品质量关,建立产品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料控制、技术保障、生产过程控制、销售环节控制等各个环节加强质量控制与保证,为客户提供放心产品。公司先后被评为百强企业、重点企业、AAA级资信企业。产品先后被评为XX名牌产品。

四、人才培养

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实施了招贤纳士、引进人才的措施,对引进的人才为其解决配偶的工作、住房等,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工作是诚心诚意的,来的高兴、干的满意。通过这一措施,这几年我们从全国各地引进了多名有大专以上学历、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200多名,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及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公司组织实施各类在岗培训400余人次。并鼓励职工走自学成才之路,目前已有多名职工取得大、中专毕业证书,并且大胆使用人才。近年来,已有10余名人员走上中层管理岗位,20余名走上技术管理岗位。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公司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员工在目前社会条件下过得很艰辛,公司从关心和保护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严管理,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又非常重视关心员工生活和思想。公司为了解决员工的住宿问题,给员工创造一个家的温暖,前后投入XXXX多万元,新建3幢高层公寓楼给员工居住。每年春节,公司领导层都会对全体员工进行慰问。

五、环境保护

公司将环境保护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注重履行企业环境保护的职责,积极践行环境友好及资源节约型发展。

将环保管理纳入企业的管理体系,深入产品生产各个环节。首先,公司在各部门中加强宣传,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环境意识。其次,将环境管理指标落实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建立起从企业高层、中层到班组基层的目标责任制,形成管理网络,及时通报各部门产排污情况,做到责任到位,奖惩分明,真正把环境保护和环境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行无纸化办公,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公司积极引入财务电算化、ERP管理、内部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完善OA办公系统,实现办公无纸化,不仅节省了纸张耗费、通信费用和邮寄费用,而且也减少了用电话、传真和邮寄联系方式对社会通信线路和邮政资源的占用,积极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篇3

本刊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具有责任竞争力的“蜜蜂”型企业将决定着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2008年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七大发现:

1. 从总体上看,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与企业的类型、规模等背景相关度不大,普遍重视开展责任竞争力实践,在尽责任的同时,注重带来竞争力的提高。

2. 外资与港澳台投资企业在各方面表现都相对较好,尤其注重开展兼顾履行责任与提升竞争力的实践;混合所有制企业有着更高的透明度;公有制企业相对更加重视处理与利益相关方关系。

3. 与去年一样,相对于成长型企业,领袖型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各个领域都有较优秀的表现,特别是在信息披露和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方面更为突出。这反映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能力和绩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4. 领袖型企业已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公司发展战略、日常管理、文化建设和制度中,构建起体现社会责任要求的公司发展战略、治理结构和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但离建立全面责任管理体系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5. 与去年相似,企业普遍比较好地履行了对股东、消费者、员工、供应商、环境和政府等利益相关各方所应承担的法律、经济层面的责任,特别是设立环境考核目标、员工安全与培训、建立工会等部分具体指标的得分有一定幅度增加;但在履行道德或自愿性责任方面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同时,在对社区、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方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6. 责任竞争力典型实践集中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与服务、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等方面,但在创新型员工关怀、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不突出。

7. 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与部分企业忽视履行社会责任密切相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企业不仅能够缓解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有助于危机早日结束。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国际上金融危机在全球扩散和蔓延,严重冲击世界经济秩序;国内接连经历了罕见的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的挑战和严峻考验;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这些重大事件,都直接或间接加大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推动企业更加深入地开展社会责任实践。

重大事件推动企业深入开展社会责任实践

2008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格局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政策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

第一,在政策方面,中央领导、各级政府、监管机构从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的高度,通过在公开场合讲话、制定政策、倡导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第二,在市场方面,责任消费和责任投资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同,市场参与者通过责任消费和责任投资的方式来回报负责任产品和公司经营行为,从根本上推动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第三,在社会方面,行业组织、民间组织和普通民众通过舆论或制定相关标准和指南对企业进行激励或监督。民间组织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外部监督者所拥有的行动能力和行动机制,成为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支重要外部监督力量。

调查全方位反映企业履责的基本状况

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979份,收回问卷354份,其中有效问卷352份,回收率约为35.96%。在收回的352份有效问卷中,有223份样本提供了责任竞争力典型实践,占63.35%。

在此基础上,从地区、行业、性质和规模四个不同的角度,对参与调查评估企业的分布情况分别给予描述。

从注册地来分绝大多数企业来自东部地区

依据其注册地,我们将企业按照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不同地区划分,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参与本次调查的企业来自东部地区,占了样本总数的88.6%;而来自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企业仅占少数。

从行业来分来自制造业的企业最多

按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行业划分规定中的二级划分标准,我们将企业的行业归属分为15类。其中,来自制造业的企业最多,共有191家,占总样本的54.37%;其次是IT行业,有25家,占7.1%;再次是批零行业,有22家,占6.3%。其余行业的企业数量所占比重均在5%以下。

从企业所有制性质来看私营企业的数量最多

本报告以企业所有制性质是否为公有作为标准,将所有样本企业分为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图1显示,参与调查和评估的企业中,私营企业最多,占样本总数的36.9%;其次是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占25.9%。

从规模来分成长型企业占大部分

对规模的划分,我们按照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颁布的“2008中国企业500强榜名单”参评资格要求,以年销售额93.05亿元为界限,将样本中的企业划分为领袖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领袖型企业为95家,占27%,成长型企业为257家,占73%。

调查评估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本次调查和评估仍存在一定的局限,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样本的代表性存在不足。从地区来看,由于问卷回复率的差异,样本中东部企业较多,中西部企业相对较少;第二,部分问题的表述过于专业化,企业在理解上存在困难或出现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问卷分析的准确性。

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仍需加强

第一,从总体上看,企业普遍重视责任竞争力实践,在尽责任的同时,也注重带来竞争力的提高。

第二,在信息披露方面,不同类型的参评企业无论是在信息披露的数量、质量,还是在披露渠道方面都存在一定不足。

第三,外资与港澳台投资企业在各方面表现都相对较好,尤其注重开展兼顾履行责任与提升竞争力的实践;混合所有制企业有着更高的透明度,在其他三个方面的表现得也比较好。

第四,领袖型企业注重从战略高度来认识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并强调与公司治理进行结合,积极开展责任竞争力实践。

第五,成长型企业在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和责任竞争力实践方面做得相对较好。这表明成长型企业重视利益相关方关系管理,并且积极开展责任竞争力实践。

第六,相对于成长型企业,领袖型企业总体上有较好表现。特别是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战略与治理方面,领袖型企业要明显好于成长型企业。这表明领袖型企业更加关注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参与,更加注重企业发展战略的构建和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

企业开始从战略层面考虑和表现社会责任

在调查评估系统中,我们通过考察“在公司企业发展战略中,是否有关于社会责任的表述”、“除经济发展目标外,公司还制定哪些发展目标”、“公司所采取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行动”三个方面,来说明企业在战略层面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考虑和表现。

第一,多数企业都会通过内部文件、高层领导的公开演讲和对外公开的战略中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进行表述。绝大多数企业在经济发展目标外还制定了社会目标。但是,加入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组织的企业还比较少,企业所采取的社会责任战略行动还比较缺乏。

其次,多数企业都有高层管理人员负责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相关的事务,但有专职人员、专职部门负责企业社会责任相关事务的企业不多。

大多数企业有防治商业腐败与贿赂的防范措施,或者对员工进行相关教育,将近70%的企业还制定了相关政策和制度。

最后,在绩效管理方面,超过80%的企业建立了员工发展、健康及安全考核指标,虽然建立社区参与指标的企业比例较上年大幅度增加,但仍然相对偏低。

企业对利益相关方的履责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第一,企业同行、政府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较好,而对社区、民间组织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相对较差。说明企业还没有足够重视与社区、民间组织的关系。

第二,总体上,企业对基本层次责任的履行状况良好,但相比之下,在履行道德层次和自愿层次责任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说明企业在较高要求的责任方面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第三,在基本责任履行方面,各个利益相关方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股东关系、员工权益、产品/服务、政府、同行方面企业履行状况较好,但对社区、民间组织关系的管理方面做得相对不够。说明企业对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履行方面考虑得还不是很全面。

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容乐观

根据统计数据的调查发现,已经制定企业社会责任发布计划的企业很少,已经面向国内、全球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就更少。说明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状况不容乐观,企业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重视程度不够。

在信息披露方面,披露信息的渠道不多,严重影响信息的受众面。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应尽可能利用各种渠道,做到信息披露到位。

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时,企业很少参考国际上的一些标准,报告编制较为随意,不规范。已经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报告经过第三方认证的较少,大多数并未采用第三方机构认证。

责任竞争力典型实践具有推广价值

责任竞争力典型实践的评分体系主要是从七个方面进行评分,包括战略地位、过程创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可复制性、可持续性、专业优势。

调查发现,企业的责任竞争力实践普遍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和专业优势开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较好的可操作性,基本能够持续不断的实施,取得的社会效益要好于经济效益,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创新性略显不足。因此,企业在今后的责任实践中,需要加强实践中的创新,注重社会责任实践中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企业的责任竞争力。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才能转“危”为“机”

2008年美国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全球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国际社会相继采取应对政策,防止金融危机演变为全面的经济危机。

74.4%的企业认为金融危机与忽视社会责任有关系

在填答该题的企业中,80%以上的企业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与企业忽视履行社会责任有一定的相关性,仅有11%的企业认为这两者之间几乎没有关系。这反映出参加调查的企业普遍意识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与不负责任企业的不负责任行为是密切相关的。

90%以上的企业认为履行社会责任有助缓解金融危机

在填答该题的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认为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或多或少的缓解金融危机的冲击,仅有8%的企业认为履行社会责任与缓解金融危机没有关系。这反映出参加调查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这种认识有助于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应对金融危机。

72%的企业认为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早日结束金融危机

在填答该题的企业中,72%的企业认为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早日结束金融危机,仅有5%的企业认为履行社会责任与结束金融危机没有关系。这反映出参加调查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既是企业的个体行为,也是一种集体行为,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早日摆脱金融危机。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金融危机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已经意识到金融危机是由不负责任的企业所引起。面对危机,每个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更加负责任的运营,与政府、社会共度时艰,才能转“危”为“机”,才能再创经济繁荣,才能在危机之后的经济繁荣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任重而道远

基于上文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综合分析,我们对参与调查评估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状况有如下建议:

1.全面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在宏观层面上,促进全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的起源、含义、运动、意义;促进责任消费和责任投资意识的兴起,使公众意识到其投资和消费的选择所产生的社会和环境影响;促进企业界、行业协会、商会、工会、消费者组织、环保组织、学界和政府部门等对话交流,共同寻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路径等。

2.结合国情和企业实际,系统构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整体框架,认真定位企业在社会大分工格局和市场经济格局中的角色和责任,进一步完善包括组织管理和绩效管理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3.回应利益相关各方的合理期望和要求,要特别重视对社区、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对各利益相关方履行基本责任的基础上,承担更多道德和自愿层次的责任。

4.通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等形式,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交流,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实现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交流,为企业获得利益相关方支持和帮助创造有利条件。

5.不仅要重视强化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而且要注重价值创造结果,立足自身和利益相关方的优势,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能够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

6.深化对金融危机的认识,深入开展社会责任实践,努力减小金融危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促使金融危机早日结束。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篇4

报告说明

1.时间范围:2013年以前的情况

2.发布周期:年度

3.数据说明:主要来源于2013中国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问卷调查结果、部分汽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等

4.参照标准:本报告参照了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国际标准化组织《社会责任指南》(ISO26000)等

5.获取方式:中国汽车文化促进会企业社会责任办公室。

《2013中国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于前不久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发布,在此,我主要针对“责任报告”涉及的汽车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以供商榷。

一、汽车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从世界范围来看,汽车行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产业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汽车行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953年开始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我国汽车工业走过了60年风雨。在此期间,几经转折,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截止战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千万辆,首次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从而超越了美国。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占据着“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位置。不过,在数据之外,中国汽车工业并没有完成对美国,对日本、德国等汽车强国的超越。这主要表现在核心技术及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差距。

二、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以创造美好世界与增进社会进步为目的,致力于推进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员工、社区以及社会共同努力,提高生活质量,建立一个互助互利、和谐美好的社会。

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汽车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是面向股东、员工、消费者,以及社区、政府,还有资源环境。

企业社会责任一词出现于上世纪20年代,在上世纪50年代得到了众多企业的响应,同时内涵逐渐发展,现在几乎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企业社会责任被认为是企业和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企业的价值观、企业遵纪守法、企业尊重人、社区、环境有关政策和实践的集合,被认为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状况

为全面展示国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现状,推动汽车企业更好地实践社会责任,2013年3-5月中国汽车文化促进会开开展了中国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调研活动。

调研范围:以整车为主的60家国内汽车企业,其中国有企业20家、民营企业20家、中外合资企业8家、外商独资企业12家。

调研方法:调查问卷、电话访谈、实地走访与文献调研。

摄影/陈江曼

近年来,我国汽车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社科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认为,汽车制造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为14.6分,总体处于旁观阶段,在14个行业中排第12名;清华-罗德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研究指出,公众对汽车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评价不高。

根据我们的调研,我国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部分企业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不健全;三、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不可持续;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五、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不规范。

摄影/李景成

我国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未来展望

总体而言,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拉动经济增长、贡献税收、带动就业、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在产品质量、倡导绿色节能、交通安全、公益慈善、传播先进汽车文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为了加快发展汽车文化,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推进工作:

一是构建现代汽车文化产业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汽车文化产业建设;

二是加快普及汽车文化方面的知识,让广大群众了解汽车,科学、文明地使用汽车;

三是推进汽车文化科技创新,支持汽车科技与文化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四是提升汽车文化消费,拓展大众汽车文化消费市场;

五是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汽车文化产业格局,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汽车文化产业。

我国汽车企业要想成为国际化企业,必须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倡导绿色节能,传播先进汽车文化,支持公益慈善事业,树立良好企业公民形象。我国汽车文化亟待培养与发展,政府需加大对汽车文化的政策支持,汽车企业也需重视汽车文化宣传,增加资金投入,倾注更多心血,推进中国汽车文化产业发展。

三、创造价值汽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加入WTO的10多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并已进入汽车社会,汽车产业对发展国家经济和改善人们生活的作用举足轻重。同时,汽车产业对国家的能源、交通和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摄影/左正平

汽车工业在为国家创造财富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为政府贡献税收,为股东回报利润。

四、铸就品质汽车

我国汽车企业始终追求卓越品质,为消费者生产质量更高、性能更好的汽车产品。通过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强化产品质量,注重技术研发,打造优秀品牌,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铸就品质汽车是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汽车制造方面的技术创新、质量保证,还包括生产管理方面的安全生产、管理优化,以及营销方面的品牌建设、售后服务等。只有制造出优质可信赖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品,才能更大规模地占有市场,为实现汽车强国梦注入强大的推动力。

五、推行绿色汽车

为了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我国汽车企业在管理、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力求做到节能环保,减少污染排放,推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文化,为维护生态和谐、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2010年汽车排放达到国Ⅲ标准,乘用车整体耗油水平比2002年下降25%左右。2012年我国生产新能源汽车12552辆,比上年有大幅增长。

我国汽车工业的绿色生产涉及绿色工厂的建设,以及生产中的节能减排;绿色产品包括传统汽车改进产品和新能源气汽车。

摄影/付琼

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未来市场需求的变化,都要求汽车业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实现低排放、零排放,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尽快摆脱对化石能源的岛度依赖。中国政府已经发出了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明确信号,希望企业和资本市场能够高度重视。

发展绿色车汽车产业的同时,绿色文化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倡导绿色生活,鼓励人们绿色出行,推行绿色理等举措,都将带动未来绿色汽车文化的普及和建设

六、经营诚信汽车

我国汽车企业始终坚持“诚信为本”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用坦诚的态度与务实的行动来赢得消费者、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

·销售服务,包括购车服务、金融服务、置换服务、服务创新;

·售后服务,包括维修服务、保养服务、召回服务、应急求援服务;

·供应链管理,涉及供应商合作,经销商合作;

·合法经营,涉及保护知识产权,以及反腐倡廉。

七、构建和谐汽车

我国汽车企业践行“和谐创造财富”的理念,在从社会获取利润的同时回馈社会,积极赈灾,帮助弱势群体、热心关怀员工,注重与社区及各方的和谐相处,为推动汽车行业与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作积极贡献。同时,汽车企业以推动汽车文化为己任,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

这方面内容涉及:关爱员工;文化促进;公益慈善;社区共建。

企业社会责任审核报告 篇5

一:评审的目的

为了保证工厂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持续有效,更好地保证员工的利益,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同进显示工厂的自纠自省的决心,特进行此次管理评审。

二:参加人员

总经理(工厂代表)刘习军先生、品质部经理(体系管理人):陈绍明先生、安全主任黄少群先生、各部门主管、员工代表

三:评审的时间

20xx年12月23日14:30——17:00 四:评审内容总结

4.1、管理层的合格程度

工厂的最高管理层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社会责任方面需要做到的各项要求,特组织工厂的体系管理人员及工厂工资工时核算人员到深圳市玩具协会进行培训,并要求将培训的内容形成文字在工厂管理层时行传达;从各方面的执行情况反映,我们的管理层是能够很好在理解并执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各项要求。

4.2、培训的实施情况

根据年度工厂制订的相应培训计划,工厂行政部完成了所有新进员工关于工厂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基础知识培训,各部门在员工上岗前对新上岗员工全部完成了员工的岗前知识培训,大大增强了员工在环境健康安全方面的知识,有力的保障了工厂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与执行;为了让全体员工有更深的理解相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在今年7月份,行政部组织全厂员工在工厂食堂内进行了一次全体员工的培训,也让员工更深刻地认识到工厂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执行的决心;为了更好在了解新的社会责任动向,工厂还临时增加了到深圳市玩具协会举办的研讨会进行学习的培训内容;各项培训的效果更好地体现了工厂最高管理者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决心与勇气。

4.3、政策和程序的书面文件

本年度,工厂的.政策和程序及相关规定都根据新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正常更新,并将所有更新的文件都及时发放到各部门在其的部门管理园地中进行张贴公布,以便让我们的员工能及时了解工厂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中做出的新的政策和

程序及相关规定。

4.4、沟通体系

工厂通过培训、早会、员工代表与工厂代表会议等形式与员工建立了有效的沟通体制,特别是员工代表与工厂代表的会议,能够保证员工的相应诉求及时让工厂高层管理者所了解并加以及的解决;同时工厂通过各部门的管理园地、行政部的公告栏两个公布信息的途径,将工厂的政策信息与相关人事变动及时告之员工;为了能将工厂的沟通得以制度化、文件化,工厂特别增加了文件《信息培训与传达程序》。

4.5、申诉的途径

工厂时刻都保持工厂所有员工(包括已离职的员工)的申诉途径

是畅通的、多渠道的、非常透明的,为了满足工厂员工各方面的申诉要求,工厂特别提供a:工厂代表与员工代表的信息长久保持公告、b:工厂紧急联络人保持最新及公告、c:ICTI的投诉方式随厂牌一起发放、d:当地劳动保护机构的投诉电话公示以上四点申诉途径,保证工厂在制度执行上的透明性与符合性。

4.6、内部自查制度

本年度,工厂实施了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以来的第一次内部审核,从内部审核的总体情况来看,我们的体系运作是有效的,是能够保障员工的根本利益的;需要加强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对承包商的管理上,工厂要做到不但是自身要履行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也要监督所选择的承包商也能去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4.7、预防违规的发生

本次评审会议决定,为了更好在预防企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的违规现象,在下年度内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管理人要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4.7.1、加大内部的查检制度,但凡发现有违规现象,立即开出整改报告通知报工厂最高管理者审批后要求所涉及部门做出限期整改方案,体系管理人要跟踪改善结果;

4.7.2、尽可能地增加外部的培训频率的同时,要保持与相关负责企业社会责任审核的机构(如ICP组织)保持良好沟通,做到不明白的政策一定要彻底弄

明白、工厂做出的政策调整一定要得到相关机构的认可才实施两个基本要求。 五:总经理(工厂代表)总结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篇6

一、回顾2013年电力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整体情况

68份 截至2013年10月31日,电力企业共发布社会责任报告68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 发布报告的企业中,95%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其中32家为国有企业,24家为国有控股企业。

5次及以上 超过一半的企业连续发布报告次数在5次及以上。

51页 近50%的报告篇幅在51页及以上,涵盖内容丰富。电力企业多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主,企业规模较大且受各方关注程度高,较多的篇幅有助于企业披露更为全面的社会责任信息。

G3.0/G3.1 63%的报告采用了多种编制依据,其中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为主要参考依据。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近90%的报告名称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另有3份为可持续发展报告,1份为环境报告。

10% 目前仅有6份报告接受第三方专业机构审验,占比约为10%。

二、对2013年电力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质量作出判断

电力企业报告的平均得分为59.91分,整体处于追赶初期阶段。其中15%的报告已达到卓越水平,22%的报告处于优秀阶段,信息披露水平较高。但仍有44%的报告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报告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整体来看,电力企业报告质量整体高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水平,在创新性和可读性方面优势显著。从电力企业报告自身来看,报告的可信性和可读性还有待提升。

三、我们的发现

1.报告结构在稳定中寻求突破

作为中国最早发布报告的行业群体,主要电力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年限都比较长,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会责任报告框架,同时依据年度工作和发展形势进行适度创新。

2.报告可读性有较大提升

尽管电力企业很多并不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但2013年发布的电力企业报告在拉近与社会大众距离、实现平等对话和坦诚交流上做出了大量改进,报告可读性有了较大提升。

3. 社会责任管理的内容不断丰富

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在报告中将社会责任管理作为单独篇章来呈现,并逐渐从战略层面、管理角度思考如何制度化、系统化地推进社会责任工作。

4.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共同追求的理念与发展模式

我国70%的发电量来自火力发电,火电生产对一次化石能源巨大消耗的同时带来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表明对“低碳”,“绿色”、“环保”的追求,开始探索符合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在我们的研究对象中,各企业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出的符合公司业务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均能看出对于环境的关注和重视。例如,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奉献清洁能源 建设和谐社会”,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提出的“提供清洁电力 点亮美好生活”等。

5.报告披露的责任议题逐步向价值链延伸

社会责任管理的系统性要求企业对员工、客户、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履责信息做全面系统的披露,近年来供应链管理也逐渐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关注点。电力企业除全面披露企业自身运营管理的信息以外,开始更多地关注对供应商的责任以及供应商的履责情况。

四、我们的建议

1.披露关键绩效的行业对比情况,增强报告横向可比性

纵观世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发展,国际先进电力企业在社会责任实践进程中始终紧扣时代需要,走在时代前列。且电力行业各项技术相对成熟,有全球通行的标准,为行业对比提供了可能性。在报告编制过程中,电力企业通过增强对关键绩效指标同行业比较,既可更为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运行实际,也能通过对比查找差距和不足。

2.正视负面信息,增强报告可信性

报告应以真诚、开放、透明的态度客观披露公司的负面信息,尤其是重大负面信息。披露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和说明,让利益相关方更清晰地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阐述公司的应对态度、针对事故进行的反思以及所采取的行动,表明公司的价值观和所做的努力;表达公司对未来的承诺及决心,说明公司坚决改进的态度。信息披露过程中,要保持客观透明,对事故造成的损失、伤害不能回避。通过对负面信息客观详细的披露,让利益相关方了解到公司对此的重视以及改进的勇气,重新树立起对公司的信心,以更加透明的方式获取利益相关方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同。

3.发布重大工程独立报告,创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式

电力企业大多以大型电站(厂)等大型工程项目为运营对象,一方面工程的顺利运行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考虑工程对于所在地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往往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发布单一电站(厂)等大型工程的独立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对工程所在地承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责任,既能更为直接、集中回应利益相关方关注,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实质性,也能进一步呼应作为运营管理主体的电力企业整体的社会责任理念、实践和绩效,可以成为电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一个新方式。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浅析 篇7

“企业社会责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简称CSR) 这一概念是由20世纪20年代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首次提出, 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国家出现了社会责任报告的雏形, 直到21世纪初, 才出现综合性的社会责任报告。近年来在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推进下, 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认识逐步深化并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通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实现与利益相关方的良好沟通, 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主动选择。2009年11月润灵公益事业咨询通过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371家发布了CSR报告的企业研究, 发布了《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蓝皮书》 (以下简称蓝皮书) , 向社会各界传递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中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不足, 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2009年12月, “第二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本次会议结合国内企业实践现状, 进一步帮助我国企业解读政府相关政策要求及背景, 分析国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趋势, 探讨责任沟通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 并发布了《2001-2009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 (以下简称“报告研究”) 。报告研究揭示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四大发现”, 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领域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这也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入的针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发展状况发布的研究报告。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

社会责任报告也称企业公民报告, 可持续发展报告、安全报告、HSE报告、三重底线报告、环境报告等。我国出现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是1999年壳牌 (中国) 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 2005年江西移动发布《200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后, 宝钢、中石油、中国平安、国家电网、中远集团等相继发布社会责任报告。2006年国家电网正式发布央企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国家电网公司2005社会责任报告》。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性, 并逐步认识到报告作为全球化中通行商业语言的巨大价值, 将报告作为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平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的重要工具。我国2009年发布的各类社会责任报告达582份, 是2008年169份的3.44倍, 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 占全球报告总数比重由2008年的5%左右上升到2009年的15%。根据蓝皮书资料显示, 371份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43%的报告体系独立于企业财务报告;机械、设备、仪表行业发布CSR报告数量最多, 占到了报告总量的17%;在371份报告中有13%的企业高管发布了相关致辞, 体现了企业高管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15%的企业在CSR报告中将社会责任提及企业发展战略高度;26%的企业公开披露了自身的履责计划;多数报告都用60页~70页的篇幅重点介绍了公司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以及在履行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方面所展开的实践活动;从报告内容上看, 主要包括:董事长 (或总经理致词) 、公司概要、公司社会行动、未来展望、社会各利益关联方评价及附录等几个方面。如中国移动《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主要包括总裁致辞, 公司概况, 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与管理, 相关方沟通与回应等共计74页。中石油《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主要包括总经理致辞, 公司治理, 利益相关者, 展望2009等共计66页。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存在的问题

从2009年11月5日发布的蓝皮书中可以看出, 我国企业在近几年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 但是由于我国社会责任报告起步较晚, 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 还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 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内容与质量参差不齐。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内容和质量参差不齐, 内容详细程度、侧重点和规范性存在较大差异。我国社会责任报告从内容属性看包括经济贡献、环境保护、资源消耗、产品、客户或消费者、供应商、社区活动及社会捐助、雇员发展与培训等内容。而根据毕马威公司2005年分析全球1600多家大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调查报告显示, 除了环境因素外, 发布的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主题主要涉及劳工标准、工作条件、社区活动和慈善捐助;虽然近年深交所等发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 但是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并未做出规范, 造成相关利益者评估报告时由于缺乏可比性, 评估困难。事实上, 报告内容质量从侧面反映了企业对社会责任理念的不同认识和文化氛围。

其二, 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不多。日本与英国2005年的100强企业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比例分别达到80%和71%, 我国上市公司50强中到2008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比例才只有40%。2009年我国企业发布的各类社会责任报告达582份, 是2008年269份的3.4倍, 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飞跃, 但是从整体来看, 我国很有相当多的企业没有编制社会责任报告。

其三, 社会责任报告形式各异。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在公司年报中披露, 成为公司年报的组成部分;另一种是发布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 与年报一样定期发布。根据蓝皮书的统计, 在371份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 43%的报告独立于企业年度财务报表。

其四, 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行业与地区分布不平衡。蓝皮书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分类, 各行业社会责任报告资料如下所示:371家A股上市公司分布于采掘业、金融保险业、食品饮料业等20个行业。其中, 机械、设备、仪表行业发布的CSR报告数量最多 (62份) , 占17%;金属、非金属行业次之, 占14% (51份) ;交通运输、仓储行业与石油化工、化学、塑胶、塑料行业占到9%左右;发布CSR数量最少的行业是木材、家具行业, 仅1份。机械设备等重工业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绿色生产”, “保护环境”, 国家环保和社会人居要求日益严格, 人类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 面对环境污染, 处于社会责任顶端, 企业被迫更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和报告。

各地域社会责任报告的情况如下:371家A股上市公司分布在全国30个省 (含直辖市及自治区) , 即除西藏, 香港, 台湾, 澳门四地, 全国各省均有企业发布200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广东地区CSR数量最多, 为53份;北京、上海、浙江依次次之;数量最少的是甘肃和内蒙, 两地均分别只有一家上市企业发布200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广东、北京、上海这些地区改革开发领先于全国, 是经济发展速度快, 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区, 其社会责任意识和履责情况也领先于其他地区。

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完善建议

其一, 完善CSR报告的内容。2008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 从8个方面概括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即“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不断提高持续盈利能力、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内容作了一个概括性指导。同时借鉴全球报告倡议组织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简称GRI) 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框架, 结合我国企业自身的特点, 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 高管致辞及企业的经营宗旨。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他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披露企业的经营宗旨, 阐述企业的经营理念, 包括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 企业的经营目标及经营业绩,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便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 增强企业的信心。

(2) 人力资源开发的情况。首先应包括企业的劳工标准和劳工条件;其次包括对职工的招聘和选用, 教育和培训;最后还应披露福利待遇, 职工的劳动保护条件和工作环境等方面, 增加企业的透明度, 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

(3) 对于环境的影响及做出的努力。企业履行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保护环境,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 提高生态效益。在反映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时, 披露企业在环境保护和改善方面做出的努力, 企业未来的环境政策及态度。反映和改善生态环境所做的努力是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内容。

(4) 社会贡献的情况。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反映企业在提高效率, 节约资源, 为社会发展做的贡献, 还包括企业在慈善、捐助和其他参加公益活动的方面的信息。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还应包括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集团的利益情况, 涉及股东、消费者、债权人、合作伙伴、社区等, 应对每一个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体系、履行绩效作出具体披露。

其二, 完善CSR报告形式。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 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应采取自愿加强制的原则, 首先在一些大型上市公司中推行, 有点到面逐步扩展, 而不能急于求成, 强制所有企业都披露, 增加企业的额外负担:对于小型和一些中型企业可以适当采用文字叙述模式, 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对于有实力的中型和一些大型企业可以采用依附传统报表披露模式。企业在另外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有困难的情况下, 可在现有的传统三大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项目或者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对一些大型公司, 尤其是上市公司可采用独立报告模式, 定期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企业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规模方面, 各地区分布不均, 从我国具体国情来看, 可以让各个行业领头羊, 区域龙头企业, 规模大、业绩好的企业率先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对其他企业起较好的带头和示范效应, 待社会责任披露积累了经验、形成趋势时, 进一步扩大披露主体的范围, 逐步推进。

其三, 继续加强政府及相关部门政策的有力引导。政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高度重视, 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鼓励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得到众多企业的积极响应。社会力量的积极推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等各类机构, 也通过发布指引等方式, 推动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其四,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越来越多的实践及研究证明,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绩效是成正相关关系的, 企业重视社会责任, 并把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业绩。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 有助于企业了解和跟踪社会和环境的变化,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有助于加强企业与职工等利益相关者的沟通, 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有利于改善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促使其主动积极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并及时的向社会公众披露相关信息, 政府及相关机构才能更有效、更全面的对企业的业绩及社会贡献做出评价, 从而制定出较为切实可行的政策, 起到优化社会资源分配, 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为此, 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 不断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才能保证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蓝皮书2009》, 《润灵公益事业咨询》2009。

[2]徐炜:《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实施的现状》, 《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3]吴丹红:《我国企业首份社会责任报告解析》, 《财会通讯》2009年第6期。

[4]丁燕燕:《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及对策》, 《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4期。

[5]薛文燕:《试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 《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7期。

[6]阳秋林:《中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7]邵毅平、高峰、:《关于我国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财经论丛》2004年第2期。

[8]温素彬、张建红、方靖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的比较研究》, 《管理学报》2009年第2期。

[9]李正:《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研究》, 《经济经纬》2006年第6期。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篇8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指的是企业将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战略、方式方法, 其经营活动对经济、环境、社会等领域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取得的成绩及不足等信息, 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并向利益相关方进行披露的方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载体, 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桥梁。尽管各个企业所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和模式不尽相同, 但是, 通常都含有高层领导致辞这一部分。高层领导致辞, 既可以来自董事长, 也可以来自首席执行官, 或是由两者联合发表。高层领导致辞, 作为整个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开篇部分, 对整个报告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本文运用Bhatia的体裁分析理论和Hasan的结构潜势理论, 对10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领导致辞进行了体裁分析, 以期发现这种体裁是如何通过结构的安排实现其交际目的的, 从而为更好地撰写此类文本提供参考。

一、理论框架

(一) 体裁

对于体裁的概念, 众说纷纭, 秦秀白 (1997) 曾撰文介绍了国外体裁研究的两个主要学派, 即以Swales和Bhatia为代表的斯威尔学派 (the Swalesian School) 以及以Martin为代表的澳大利亚学派 (the Australian School) 。

Swales (1990) 认为, 体裁是交际事件 (communicativeevents) , 在此交际事件中, 文化成员有着共同的交际目的。Bhatia (1993) 把体裁的定义进一步概括为:“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 其特点是具有能被特定的职业或学术社团成员确认和理解的一整套交际目的。”Bhatia (1993) 还认为, 这种交际事件通常具有鲜明的内部结构和高度约定俗成的惯例, 社团内的人通常在体裁规定的框架内传递个人意图或交际目的。Martin (1984) 则把体裁定义为“同一文化背景成员参与的阶段性, 目的性的行为”。基于以上几种定义, 我们可以发现, 体裁有如下特征:

1. 交际目的是决定体裁的根本要素, 它决定了某种体裁的存在, 并影响着语篇的内容和风格的选择。

2. 体裁都有常规性和制约性, 而且有重复性和习惯性。体裁是为其使用者所共同遵守的、程式化的社会交往工具, 其基本原则是不能随意更改的。

3. 体裁是分步骤的, 是一种具有可辨认步骤的交际过程。

4. 同一体裁的语篇之间存在着差异性。由于文化因素或语篇变量的不同, 同一体裁的语篇可以存在多方面的差异, 但仍具有相同的目的。

(二) 体裁分析

体裁分析, 不是对语篇的语言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而是着重于描述更高层次的、宏观的语篇结构, 并探究语篇是如何通过语篇建构实现其交际目的的。因此, 体裁分析的根本宗旨是研究语篇的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策略。

作为语篇分析的一个新的分支, 体裁分析不仅局限于文学领域, 近年来, 许多学者也利用这一理论对非文学语篇进行了体裁分析。如, Swales对社会科学类论文前言部分的体裁分析和Bhatia对促销信和英文求职信的体裁分析等。

(三) 体裁结构潜势

Hasan (1989) 指出, “体裁结构潜势 (generic structural potential) 是一个体裁中所有可能的语篇结构和语篇模式”。也就是说, 体裁结构潜势是对多个个体语篇高度概括的、具有规律性的抽象模式。体裁结构潜势不仅能够反映出一种体裁中的必要成分 (obligatory elements) 和可选成分 (optional elements) , 还能反映出各种成分之间的顺序 (sequencing) 及再现 (iteration) 等特点。

二、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领导致辞的体裁分析

本文参考2011年财富500强企业名单, 从中随机选取了10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基于语步的概念对其中的领导致辞部分进行分析, 找出了其中特有的语步规律, 并对其体裁结构潜势进行了归纳。

(一) 交际目的分析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 交际目的是决定体裁的根本要素。因此, 本文先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领导致辞的交际目的进行了分析。领导致辞, 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开篇部分, 不仅体现了一个领导人的个人魅力, 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相关信息, 以期在利益相关者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因此, 经过分析, 笔者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领导致辞的交际目的主要有两方面:

1. 提供信息。

领导致辞, 作为整个报告的浓缩, 可以使不同的阅读者通过阅读这一部分迅速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2. 树立形象。

领导致辞, 可以增加整个报告的可信度, 同时通过总结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所做的贡献, 为最终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起到促进作用。

(二)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领导致辞的体裁分析

根据Bhatia的语步分析法, 笔者分别对10篇中英文语料进行了分析, 按照每个语步都有明确的目的和为实现各自功能的原则进行了语步划分, 发现了此体裁中常见的语步:

1. External Environment (EE) , 外部环境。

该语步主要用来描述企业发展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大环境, 交代了企业发展的外部商业背景, 它能帮助读者迅速获取概括性信息。例如, 2010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期的最后一年, 也是宝钢新一轮规划的启动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

2. Establishing Credentials (EC) , 建立资质证明。

该语步通过回顾企业历史, 阐述企业在该行业或社会中的作用以及简要评价上年的主要业务的方式, 树立企业的地位。例如, 2010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 730亿元, 利润总额达到242亿元, 完成钢产量4 450万吨;连续第七年进入世界500强, 名列第276位, 并再度被《财富》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受尊敬企业。”

3. Values and Beliefs (VB) , 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

该语步阐述了企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和价值观。例如, 经营业绩的快速发展, 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是我们一向坚持的原则。

4. CSR Performance (CP) , 企业社会责任表现。

该语步用来描述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所采取的措施, 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和所获得的奖项。例如, 2010年, 我国遭受了西南干旱、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害, 东风公司积极组织了捐款捐物活动, 倾力支持抗灾救灾工作……

5. Expressing Gratitude (EG) , 致谢。

这一语步用以表达对利益相关者这一年来支持的感谢。例如, 在此, 本人谨代表董事会, 衷心感谢广大股东、客户和社会各界对交通银行的支持, 也衷心感谢全行员工卓有成效的工作。

6. Outlook for Future (OF) , 对未来的展望。

这一语步主要介绍企业对下一年的展望, 有无新举措或新计划,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以及公司的前景如何。例如,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也是公司新的事业计划全面启动的第一年。公司将突出科学发展主题, 围绕打造“国内最强、国际一流”汽车制造商目标, 加快和谐东风建设。同时, 将继续践行我们的社会责任理念, 用实际行动实现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承诺。

7. Soliciting Feedbacks (SF) , 邀请意见反馈。

通过礼貌的邀请读者给以反馈, 可以给读者留下友好和真诚的印象, 对于企业形象的树立有积极作用。例如, 同时也希望各界朋友积极提出建议和意见……

基于以上对各个语步的理解和定义, 笔者对10篇中文语料的语步分析结果汇总如下:

+表示该语步在该语篇中出现

Swales (1990) 指出, 在某一体裁里, 有些语步是必需的, 有些是可选的, 各语步之间的顺序可能固定, 也可能很灵活, 某一语步可能嵌于另一语步之中, 某些语步也可循环出现。根据上表可知, 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领导致辞中, 语步OF (对未来的展望) 、CP (企业社会责任表现) 、EC (建立资质证明) 、EE (外部环境) 出现的频率很高, 因此, 为必要语步。而VB (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 、EG (致谢) 、SF (邀请意见反馈) 出现的频率较低, 属于可选语步。根据Hasan的体裁结构潜势理论,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领导致辞的体裁结构潜势可归纳如下:

其中, () 里的成分是可选成分, 其余均为必要成分;〈表示其两边的成分的位置固定, 不能随意变换顺序;[]表示顺序限定;{}表示括号内的顺序可以重复。即:EE与EC作为必要成分, 其出现的位置是固定的, 一般出现在篇首, 且EC经常用在EE之后, 两者结合在一起使用, 并且EE, EC这一顺序可以重复出现, 但都出现VB之前;VB, EG作为可选成分, 出现的顺序比较灵活;CP, OF作为必要成分, 一般出现在篇尾, 且CP通常出现在OF之前。CP可以说是对整个语篇至关重要的部分, 它是整个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核心部分, 也是领导致辞中必不可少的语步。统计结果显示, 90%的中文语料都包含了此语步。OF也相当重要, 对于坚定读者的信心, 在读者中树立正面积极的形象有推动作用。SF作为可选部分, 一般出现在语篇最后, 有助于树立企业不断追求进步的积极形象。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领导致辞在体裁结构上有了一定认识。但是, 应该明确的是, 体裁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模式而不是设定模式。领导致辞这一文体的写作也因人而异。因此, 笔者对该体裁的探讨只是给撰文者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但是, 建议在撰写该文本时, 最好能包括上文中所提到的必要语步。另外, 由于所选的语料数量有限, 在分析结果上可能会存在偏差, 希望以后的研究中能通过扩大语料数量来完善分析结果。

摘要:以Bhatia的体裁分析理论和Hasan的结构潜势理论为框架, 对10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领导致辞进行了体裁分析, 以期发现这种体裁是如何通过结构的安排实现其交际目的的, 从而为更好地撰写此类文本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裁分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领导致辞,语步,体裁结构潜势

参考文献

[1]Bhatia, V.K.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New York:Longman, 1993.

[2]Hasan, R.The Structure of a Tex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3]MartinJ, .R.Language, Register and Genrei, n E.Christie (ed.) , Children writing:reader[M].Geelong, Vic:Deakin University Press, 1984.

[4]SwalesJ, .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篇9

一、会计的本质特征与会计本质的再认识

(一) 会计的本质特征

关于会计的本质, 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关于会计本质的不同观点都从某一个侧面描述了会计的特征, 而且这些特征也都由会计的本质表现出来。在2006年颁布的《基本会计准则》中对会计本质的描述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新会计准则将受托责任观统一到决策有用观。实际上, 如果人们认识到受托人也是会计报表使用者, 则用“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来表述会计目标就显得多余。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显然是基于信息系统论的会计本质认识。

(二) 会计本质的再认识

“信息系统论”只是认识会计本质的一个阶段性积累。“财务会计的本质是会计主体法定经济利益的货币化反映” (黄申, 2008) , 这是关于会计本质的最新观点, 笔者以为, 这一观点更接近会计的本质, 特别是适应利益关系人企业理论的需要。

资产是以交易观或事项观及权责发生制为原则确认的企业法人财产, 在交易观或事项观下, 会计的记录是以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为前提的, 而“发生”的含义是权利的取得 (变化) 或义务的发生 (变化) , 即权责发生制。从一般意义上讲, 权责发生制是要确定交易或事项对会计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影响。因此, 财务会计就是权责发生制会计。

企业利益关系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确定都可以纳入交易的范畴。一般意义上的交易是指实物 (资金) 在不同的权利主体或责任主体之间的流动。但有两种“交易”需引起注意, 企业在工商部门的注册登记及招聘职工, 这两种行为是在企业使用了资源之后再支付相应的费用, 因此具有“后付”的特点, 现行的财务会计不将其看作交易。现行财务会计处理原则是:具有先付特点的交易, 会计上作为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处理, 然后再在使用过程中逐渐从产品的销售或劳务的提供中收回先付的“成本”;至于具有后付特点的交易, 由于对劳务或资源的使用直接体现为当期的成本与费用, 因此, 不需要经过资产到费用的转化路径。

社会责任会计的理念是:将具有后付特点的交易也通过资产到费用这一路径进行处理, 以解决企业利益关系人对企业剩余收益 (增值额) 的平等求偿问题。基本思路有两种:一是将这两种后付交易转化为先付交易, 即企业需要一次性支付招聘员工约定期限的全部工资, 同时还要一次支付企业存续期间占用公共资源 (包括自然环境资源等) 的全部成本, 但与社会责任会计的理念不吻合。第二种思路是评估其在企业收益获取中的作用, 以其评估值 (或协议值) 分享企业利润 (增值额) ;这一思路在反映后付交易的权利人在企业权利义务关系时更符合社会责任会计逻辑。

二、企业利益关系人在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

(一) 利益关系人

在市场经济行为中, 企业是由不同的利益关系人组成的, 企业的利益关系人有三种类别: (1) 市场资源投资人 (各级政府, 他们对企业经营所需的软硬市场进行投资, 并由工商部门代表政府管理市场, 由税务部门以征税的形式获取“收益”) 。 (2) 有形及无形资源投资者, 包含股权与债权投资人。在我国, 作为股权与债权投资主体的有国家、法人、自然人。 (3) 智力及体力资源投资者。智力资源投资者有二类:即产品与生产技术投资者和管理技能投资者。

(二) 企业利益关系人与企业的权利交易

在股份经济条件下, 股份制企业作为一个法人实体, 企业的利益关系人都在与这一法人实体进行着某种权利交易。

(1) 股权投资者对公司出资, 将财产的占有、使用、处分权利让渡给企业, 形成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按公平交易原则, 股东让渡财产所有权, 必须获取相应的维护权利, 股东让渡财产的占有、使用与处分权利换取收益分配权、企业清算时的剩余财产索取权、对经营者的选择权、企业经营监督权、董事渎职起诉权。在这些权利中, 前两项权利体现股东的财产权利, 后三项权利是实现财产权利的保障权利。因此, 股权投资者对企业出资, 使得股权投资者的财产所有权产生分化, 并形成以下财产权利等式:股东财产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剩余财产索取权+收益分配权。因此, 股东一旦出资, 体现财产所有权的四种派生权利形式 (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中, 股东只享有收益权及由交易的“不平等”而“补偿”的剩余财产索取权。

(2) 债权人在与企业的交易中, 出让的是财产在约定期间的使用权, 到期之后, 企业必须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偿还本金或债权人原有财产。在这一交易中, 债权人主张的是约定期间的利息收益。为了保证债权人的权利, 若债务人到期不能偿付债务, 则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欠债企业破产还债。

(3) 对企业而言, 环境也是一种资源, 企业是环境资源的消费者。企业是在三种环境中生存的:一是自然环境;二是国家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机制来保证市场秩序的法制与人文环境;三是国家通过建立交通、通讯等公共设施提供企业运行的硬环境。环境资源要么由政府创制、要么由政府维护。因此, 作为市场管理者及市场环境资源提供者的政府 (注意:不是以国有企业所有者身份出现的政府) 也是企业的利益关系人。他凭借提供与维护市场环境资源与企业进行相应的权利“交易”。

(4) 管理或组织技能提供者, 常常以经营者 (董事、总经理) 的身份出现。因此, 实际上具有双重身份, 一方面以智力资源与企业进行特定的权利交易;另一方面对这种资源的使用与耗费又直接为企业其他利益关系人的权利实现提供可能。

(三) 现有资产负债表对利益关系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反映

不同的“交易”反映了企业利益关系人与企业不同的利益关系。会计的本质就是要从价值角度反映企业利益关系人在企业的不同权利义务关系。现有的资产负债表反映其他利益关系人与企业“先付”交易的结果, 这种反映突出股东在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是股东在企业的净权利, 同时也表明股东对企业已尽的义务, 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直接体现企业对债权人的义务 (以同一时点的资产为限) , 企业对债权人的义务最终表现为股东对债权人的义务 (以出资额为限) 。因此, 股东中心主义企业理论下的资产负债表是一张以反映股东权利义务为主的报表。

三、企业利益关系人权利义务在报表中的反映

(一) 将资产负债表改造为资产权益表

从反映企业利益关系人权利义务关系的要求出发, 资产负债表要突破股东权益的制约, 全面、平等地反映企业利益关系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权益是权利人 (企业利益关系人) 履行了相应的义务后, 在企业应享有的权利份额。环境与资源权益, 反映企业行为导致环境与资源向坏的方面变化、企业必须在环境保持或改善方面付出的代价, 这种代价由环境部门确认。市场资源供应者权益, 政府作为全体国民代表的义务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供公共产品;二是保护生态平衡并促进资源节约;三是维护秩序。从理论过渡的角度来讲, 目前仍然以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税款为宜。劳动者权益可以借用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研究成果, 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这里可能不适用。

在资产权利表中, 资产与权利的对等是观念上的对等。这是站在权利人的立场上, 认为企业会计反映的是企业利益关系人在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果站在企业的立场上, 则资产权利表中的资产是企业取得的权利, 而权利部分则体现为企业对利益关系人与环境资源的义务。资产的形成基础体现为初始计量中利益关系人履行义务的结果及企业交易行为的结果 (后续计量反映资产存在状态及价值状态改变的结果) , 同时, 资产也是企业对权利人 (企业利益关系人) 履行义务的基础。因此, 企业的资产应该在传统财务会计的资产基础上, 增加人力资产、环境与资源资产。这样设计的资产权利表能比较充分地、平等地反映企业利益关系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符合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

(二) 用增值表替代损益表

收益表的改革, 笔者认为增值表能够比较好地体现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第一, 增值额是企业利益关系人共享的利益, 不是损益表以股东为中心确定损益的思路;第二, 增值表的运用更能为增值税的实施提供方便。

收入的确认与财务会计基本一致。关于资源节约收益, 是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中的一个关键点, 在会计报表中必须要有所体现, 但资源的节约直接体现在增值额中。因此, 只能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反映企业资源节约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关于环境收入, 在大多数情况下, 环境的改善并不产生实际的现金流入, 对不产生实际现金流入的环境改善确认收益会带来会计核算上的混乱。企业有义务保持或改善环境, 一般情况下, 企业只需确认保持或改善环境的支出。当企业的环境改善作为一种投入, 能够形成相应的资产, 并能产生实际的现金流入时, 可确认为环境改善收益。增值额的分配是企业对企业利益关系人履行的义务, 是企业对利益关系人的付出。这与传统损益表中将利息、国家税收、环境保持或改善的支出都视为股东权益的减少、作为股东的付费, 在观念上是一个彻底的改变。而在增值表中, 环境保持或改善的支出应该也必须作为参与增值额分配的一个项目。

参考文献

[1]黄申:《再论则务会计本质》,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2]郭纹廷:《企业所有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基于要素价值的视角》,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

[3]李景芝:《从“增值表”的角度谈增值税转型》, 《林业财务与会计》2004年第8期。

[4]薛冰、王建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方案设计》, 《财会通讯》 (综合版) 2006年第2期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问题研究 篇10

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事故和职工伤亡事故时有发生,这引来了社会各界舆论的强烈批评。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管理层以及政府相关部门逐渐意识到:企业一味的追求高额利润是不合适的,企业也是一个社会人,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这些意识上的变化逐渐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体现出来。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国家,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将其作为证券市场中判断公司业绩的标准之一。英国在1976年要求企业披露有关社会责任信息,这时主要侧重于披露就业信息;而紧随其后的法国也在1977年颁布了一项法令,要求所有职工人数达到或超过300人的企业都必须编制“社会资产负债表”,披露内容侧重于职工的利益保护,较英国有了进步。根据Corporate Register网站的统计,在1992年全球就有26家公司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并在2001年突破了1000家,社会责任报告得到了迅速发展,如图(1)所示。

跨国公司在全球战略布局中,为了降低东道国各利益集团的抵触,也必须考虑东道国各利益集团的利益,特别是公众利益。因此,可以说跨国公司的发展将社会责任的理念传播到了全球。但是我国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历史并不长。在1999年,壳牌中国有限公司率先发布可持续报告,对环境保护、员工安全保护和教育以及社会公益事业进行了披露,从此揭开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序幕。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起步晚发展快

虽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出现的历史比较早,但是我国大陆的企业首份社会责任报告在2006年由央企——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之后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以各种形式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在2006年,我国仅有23家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1月至11月份发布社会责任报告121份,而在2009年仅1月至10月份已统计到的社会责任报告就达446份,比以前年度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各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定期披露是国际趋势,我国企业受此影响并在意识上得到了提高。1999年壳牌在中国披露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之后福特汽车、东芝中国等大型跨国企业纷纷披露,再到2006年国家电网披露了首份内资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成为中国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先行者。至今,国家电网已经连续四年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国有大型企业一起成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排头兵,带动了我国社会责任信息的发展。

其次,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发展与政府的有力引导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推动是分不开的。早在2005年,我国新公司法第五条对社会责任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这在法律上规定了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一项义务,但是这条规定的可操作性并不强。2008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首次对我国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系统性的要求,使国有企业成为履行社会责任并披露相关信息的先遣部队。2008年4月,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等11个工业协会联合发布了《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并列出了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80项参考指标,对企业编报社会责任报告具有操作上的指导意义。2008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所有纳入到“上证公司治理板块”的样本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及金融类公司在2009年必须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做出响应,要求所有纳入“深圳100”指数的上市公司在2009年必须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这标志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将与财务报告一样进入强制披露的阶段。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不均衡

1. 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导

据《价值发现之旅2008——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研究》显示,2008年1月至11月我国共计发布121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发布70份,占发布总量的57.85%;民营企业发布29份,占比23.97%;外资企业(含合资)发布22份,占比18.18%。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我国社会责任履行及信息披露中仍占主导地位,并且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这也与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经济制度相符合。

2. 地域分布以东部沿海一带为主

我国东部沿海一带经济发展程度高,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就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来说,仍以经济实力较强的东部地区为主,中西部地区占少数。据企业社会责任网2009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A股上市公司截止2009年10月31日共计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364份,占同期所有企业发布总量的81.61%。发布数量前五名的分别是:广东54份,北京47份,福建28份,浙江27份,山东24份,共计占所有A股上市公司发布总量的49.45%;而后5名的西藏、新疆、海南、青海和黑龙江共计发布7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微乎其微。总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情况随经济发展程度出现明显的区域不平衡。

3. 行业分布以高污染高能耗的制造业为主

许馨予、赵屹、许龙华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一文中对截至2008年4月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的84家企业进行行业分类时发现:这些企业分布在生物化工能源、食品饮料、金融、汽车等各个行业。其中属于生物化工能源的达26家,占30.95%,其次为食品饮料行业和计算机类分别占8家和7家。

在上述行业中,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在生物化工能源行业中比较集中,这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业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对社会自然环境影响最大,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另一方面也与政府对这个行业环境方面的严格监管有关。此外科学发展观也要求我国企业必须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各方面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可以预见,其他各个行业对社会责任的披露在今后若干年会连续增加。

(三)我国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在质量上存在显著问题

1. 报告内容空洞,脱离实践

我国政府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建立“以人为本、造福人民、生态良好、资源节约、成果共享”的和谐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须坚决履行自己的义务,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对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不是以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华丽为标准,而应当以社会的认可作为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唯一标准,也是社会责任的灵魂所在。所以我们不难理解:王老吉具有一种救急救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民族企业形象;与此相反,民众对中国移动、万科、中国石油等企业却非常反感,虽然他们现在都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但是大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花了大部分篇幅来介绍公司概况、公司业绩、未来社会责任目标等空口号,利用图片来装点自己的报告,企图以此来掩盖自己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实践不足。比如《万科200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共8页,用了三页文字来介绍汶川地震后的工作,把捐赠物资等数据深深隐藏其中,理解起来相当困难,而其余5页篇幅更像是万科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万科在编制2009年报告时似乎感觉到上一年报告篇幅与自己地产龙头的身份不相符合,《万科2009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报告竟然达到48页之多。在这份报告中花了绝大部分篇幅来介绍公司部门设置、人员结构、过去荣誉、地产项目,完全就是对自己的一个广告吹嘘,对于环保投入、公益性捐赠等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很少。

2. 报告所依据的标准不统一

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时,有具体的会计准则可以遵循,但是在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时,我国企业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编制标准。所以编制出来的报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目前国际上主要存在四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参考标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英文缩写GRI)、社会道德责任标准(简称SA8000)、AA1000和全球契约组织。他们对所披露的信息要求各有侧重点,也各有优劣。GRI框架包括GRI指南、行业补充指引和技术规范,要求披露企业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三个方面的信息,是一套全面系统的标准,但是尚未制定统一的认证标准。SA8000仅仅重点关注劳动者和人权保护方面的信息,AA1000则将关注范围扩大到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他们两个对社会责任的反应都是片面的但是都有认证标准。全球契约组织主要侧重于规范公司运作且在信息披露方面缺乏统一标准。2008年4月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等11个行业协会联合发布了《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以下简称《责任指南》),并列出了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28个方面共80项参考指标,涵盖了企业经济、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三个方面。《责任指南》的发布对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仍然需要细化,并且《责任指南》也没有对不同行业做出细化要求。所以《责任指南》对我国社会责任报告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的影响仍然很小。据《WTO经济导刊》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发布的《2008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基准报告》显示,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参考标准最多的是行业补充标准和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分别占调查总体的24.1%和22.4%。详细如表1:

3. 报告的可靠性存在疑虑

如上文所诉,我国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这种情况下编制出来的报告的可靠性是值得怀疑的。提高报告可靠性的一般方法是聘请独立的第三方对报告进行审核,并对审核结果发表意见。但是我国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只有很少部分经过审计。据调查显示,我国企业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经过第三方认证的只占12.2%,报告内容停留在自吹自擂的层面也不难理解了。详细数据如表2: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提升之道

第一,政府应当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如前文分析,我国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在近两年快速增加,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天经地义的。在这方面,国有企业应该继续成为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发布报告的典范,甚至可以逐步强制我国国有企业定期编制并向社会公众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同时,我们政府也应当制定更多优惠政策,如企业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环保设备加速折旧等,以减少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付出的代价。以此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向公众披露,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我国应该在社会责任报告编制与信息披露方面制定更具操作性的准则。虽然我国已经发布了《责任指南》,这是一个进步,对我国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所应包含的具体内容做出了规定,但是在指导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具体操作上仍有不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由企业提供给社会公众的信息,必须经历编制、审核、披露三个过程。《责任指南》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方面也仅仅是一个起步,而对于报告的审核以及披露方面的具体规定仍然为零。因此,我国社会责任报告体系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篇11

一、回顾2013年ICT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整体情况

72份 截至2013年10月31日,ICT企业共发布社会责任报告72份。比2012年ICT企业发布的46份报告数量显著增加。

5次及以上 连续5次及以上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ICT企业数量最多,为27家,占比36%。

11—30 在篇幅方面,11-30页的ICT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占比最大,为43%。

国有企业 ICT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主体中,国有企业为25家,占比35%。其次是民营企业,为18家。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83%的ICT企业报告名称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环境报告”为名称的报告,占8%,以“可持续发展报告”为名称的报告占7%。

87.5% 87.5%的ICT企业发布了中文版社会责任报告,12.5%的ICT企业发布了中英文社会责任报告。

7% ICT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经第三方专业机构审验的报告占比7%。本次研究对象中,有5份ICT企业报告经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审验。

二、对2013年ICT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质量作出判断

我们依据得分的不同将报告分为起步、发展、追赶、优秀和卓越5个层次。ICT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得分为53.15分,整体处于发展阶段。其中,11%的报告质量已到达卓越,具有较高的水准;15%的报告处于优秀阶段,披露水平也较高;多半报告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报告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ICT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创新性方面优势显著,但ICT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可比性方面略低于整体水平,在数据可比性披露方面有待加强。

三、我们的发现

发现一:行业特色成为报告创新的重要切入点

ICT企业自身运营与创新息息相关,创新是ICT企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ICT企业也将创新融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由ICT企业报告整体分析可见,ICT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创新性方面的平均得分高于整体报告的平均水平,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报告表达逻辑的创新和报告表达形式的创新。

发现二:探索实质性议题的界定方式,界定报告核心内容

2013年5月份亮相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4),更加清晰明确地提出,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应该披露实质性议题选择的过程和方法,从而使报告的内容更具有战略性、针对性、可信度并更易于利益相关方寻找相关的信息。ICT企业在“实质性议题分析”方面的探索与尝试,为社会责任报告编制中的实质性议题选择提供了优秀范式。

发现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呈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特点

ICT企业不断进行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满足社会需求。同时,企业从社会需求出发,前瞻地思考企业战略、运营方式和管理方式,更有预见性地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才能与社会形成相互依存的稳定关系,互促繁荣。本次研究发现,ICT企业在报告中不断尝试以多种形式对可持续发展背景进行分析和呈现。

“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估体系2013”强调,企业应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与机遇及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中的影响和价值,并披露企业如何对当地、区域以致全球的经济、环境及社会发展及趋势的改善或恶化产生影响。

将可持续发展背景分析融入各章节写作逻辑。《2011-12英特尔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尝试在责任绩效披露前进行可持续发展背景的描述。

在社会责任管理章节专门进行可持续发展背景分析。阿尔卡特朗讯上海贝尔在《2012上海贝尔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对其在经济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领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影响力,明确其责任承诺和价值追求。

公司高管在致辞中申明对可持续发展背景的理解。《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12》的董事长致辞中指出了社会信息化需求的变化,为中国电信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中国电信如何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责任形象转型。

发现四:重视供应商管理议题的披露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全球产业链随之形成,每一家企业都成为这个链条中的一环。产业链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产业链面临诟病、风险,特别是在产业链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企业。本次研究发现,ICT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编制中也更加重视对供应商责任指标的披露。不论是从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与要求出发,还是回应国内外相关准则对供应商社会责任管理的要求,ICT企业注重披露供应商议题的表现显而易见。

四、我们的建议

ICT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现了ICT企业勇于探索与创新的本质。未来,我们期待ICT企业在报告编制中继续以其国际化、引领创新的姿态,不断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先进性,并以更丰富的形式,不断拉近与利益相关方的距离。我们建议:

建议一:主动迎接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变革和挑战,探索、创新和披露“实质性议题分析”流程和方法。尝试更为系统地思考和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流程,社会责任议题与企业战略的关系,利益相关方识别和沟通计划,利益相关方调查、访谈和结果分析,社会责任议题选择的方法和过程等内容,通过社会责任报告展现ICT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的引领性。

建议二:针对利益相关方关注的重点议题发布专项报告。除发布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可根据自身利益相关方的沟通需求,编制更具有针对性的社会责任报告,例如供应商报告、客户报告等,以强化重点社会责任议题的披露。

建议三:回应社会热点话题,关注社会责任发展新趋势。在社会责任报告编制中回应社会责任领域新的趋势和热点议题,如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智能电网智能城市建设、世界可持续发展和通信转型、寻找环境压力下的绿色机遇、ICT企业在教育变革中的价值、女性发展话题、合作时代下的共享价值理念和社会创新实践等,以更好地体现ICT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企业社会责任架构及报告依据 篇12

>两大社会责任

早在1923年, 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就提出了社会责任, 当时定义局限在企业的经营者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而且这种需求应该包含了道德的责任。后来“企业社会责任之父”豪伍德·博文提出:企业按照我们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制定政策并采取行动。20世纪50年代时才开始出现有关社会责任主题的研究,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商业道德学者阿奇·卡罗尔 (AB CARROL) 的观点, 他认为:社会责任分为5种, 按照金字塔形状从上往下依次是:经济、社会、法律、道德和博爱。发展到21世纪, 随着企业规模、社会环境、公众评价标准的改变, 其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更新和丰富。目前, 对于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而言, 笔者认为其承担的责任可以分为针对企业的内部社会责任和面向社会环境的外部社会责任两大部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内部责任是基础、是根本;外部责任是外延、是推动。

内部社会责任:企业需要对股东资产不断增值而尽其所能;需要对员工支付其薪酬及福利;需要为员工创造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智力教育培训等等。所有这些是基于企业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可接受的产品或服务。还有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内部需要整体建立与外界变化相适应的道德标准。难以想象, 一个没有道德标准约束的企业能够在社会责任方面有所作为。

外部社会责任:只有一个企业或组织能够在担负起内部社会责任的前提下, 才能有外部社会责任的行为可言。可以说, 能够承担起内部社会责任的企业是对外开展社会责任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其包含的内容最初阶段是企业对教育、卫生、文化和其他社会事业的财政支持, 但是在当今社会中, 企业仅仅靠现金或支票就能够成为社会或公众眼中的良好企业公民已经远远不够了。这是因为社会公民的期望值已经发生了变化, 期望标准、期望内容都在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逐步认识到在处理和解决自然灾害、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利用和开发等重大影响着人们当前和今后的问题时, 除了政府及社会公益组织之外, 企业能够提供的力量正在不断加大。

2003年10月,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企业公民委员会注册成立。“企业公民”这个舶来的概念开始引起广泛关注, 企业以“社会公民”身份履行社会责任的观念和实践越来越得到政府、市场和公众的认可和提倡。

2008年1月4日, 国资委出台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 在结合欧美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和内涵之后, 该意见提出了国内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的内容: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不断提高持续盈利能力、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从中不难看出:前七条是针对内部社会责任而言, 最后一条是对企业承担外部社会责任的要求。企业的社会责任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发展许可”, 而非“运营许可”的需要, 也是企业对于声誉上的需要。企业社会责任的传播目标是企业声誉的提升, 公众、社会对于企业美誉度的提高, 企业与社会、相关利益人之间关系更加和谐。如何将开展企业社会责任与推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相结合, 目前有一种定义为公益营销。其本质就是企业的社会公益行为, 通过营销的方式, 达到企业和社会、公众多赢的目的而开展的工作。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宣传的形式, 目前国际上较为注重的是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或可持续报告) 形式进行对外公布, 通过书面印刷或公司网站予以披露, 综合反映企业在特定时间阶段内, 社会责任领域的现状、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这种书面和电子形式的内容和架构都必须符合一定的国际规范和标准, 其编辑报告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版本:

《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Guidelines) :2006年10月5日全球报告倡议组织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简称GRI) 发布的G3全新标准, 是在2002年版G2的基础上, 根据天气变化、公司治理、童工问题等新情况而推出的新版本。在全球有超过1000家组织采用了G2指南, 其中包括有Microsoft、Anglo American、Nike、GAP。G3更为简洁, 并帮助组织关注资源问题, 为改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中国移动、中远集团编制的社会责任报告书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书均以此为参考依据。

SA8000:由美国一家非政府组织“社会责任国际” (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 简称SAI) 咨询委员会1997年10月发布。它规定社会责任包括:童工、强迫劳动、健康与安全等9个方面, 主要是解决生产链/供应链的内部劳资问题。美国的国家标准化组织 (ANSI) 尚未承认SA8000标准, 其影响远非媒体宣传的那样广泛, 通过了SA8000认证也不能完全说明企业就履行了社会责任。

AA1000:由英国的社会与伦理研究所 (Institute of Social and Ethical Accountability) 发布。主要目的是协助企业提高企业及与利害关系人的互动, 以改善CSR绩效。在过去3年已有愈来愈多的领先企业率先采用, 包括英国航空、福特汽车和丹麦的制药公司Novo Nordisk等。

《中国公司责任报告编制大纲》:由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以及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全球并购研究中心共同编制, 并在2007年1月22日发布了征求意见稿。

该《大纲》参考GRI、SAI、新《公司法》、新《证券法》、《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等国际相关机构提出的公司责任报告模本, 国内相关法律以及众多跨国公司已经发布的公司责任报告, 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 编写了公司责任报告结构和要点, 作为中国企业编写公司责任报告的参考。

目前在华的独资或合资企业中, 有一些企业不单是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格式进行报告的编制, 还请第三方机构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审定和核实, 这种严谨的态度和做法使其报告更显规范、更具说服力, 值得学习推广。比如大众汽车集团2007/2008年首次在中国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文版, 按照“环境、社会和财政”等不同领域进行了分类, 提供了对2004至2006年间趋势的深入分析。根据ISO14001和EMAS (欧共体环境管理与稽查原则) 标准,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对报告中的相关事实和数据进行了严格审核。此外, 为了改进《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质量, 大众汽车集团还定期从股东调查中获取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并参考媒体分析、评级和排名组织提出的要求, 以及GRI最新出版发行的指南, 作为报告编制的考虑因素, 其中, 将大众集团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的年度情况也一并收录。

>如何判断企业的社会责任

人们无法对于一个经营不善的企业有过多期望, 因为一个没有盈利能力的企业, 也不可能拥有足够的企业资源来实施“社会责任”的行为。人们也不能对企业非盈利性的慈善给予太大希望, 企业需要处理日常运营, 承担义务, 如果企业因为慈善工作而影响了核心业务, 那么这种企业就属于真正的完全不负责任的企业。

如果企业的观点、态度和行为能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有预见性, 并对于社会变革作出适当回应, 可以认为该企业具有丰富的社会责任感;如果企业经常是不得已作出反应, 或者是对于社会需求没有反应, 人们很难将他们与社会责任的概念联系在一起。高瞻远瞩和行胜于言是一个希望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必须具备的素质。

上一篇:油气田现场下一篇:EXCEL折旧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