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影视赏析漂亮女人影评(精选10篇)
欧美影视赏析漂亮女人影评 篇1
影视赏析论文
茫茫人海,牵手本不易,分手又何必太匆匆?假如Jessica对Edward多一份理解,多一点容忍,假如Edward对女友多一份关爱与呵护,假如两人都能慎重对待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假如……太多的假如,只能留下太多的遗憾,也许美国人更讲究现实与实际,既然大势已去,挽留亦无济于事,不如平静地分手,两声短促的“再见”中搀杂着几许无奈,几多伤感,却不无友好。的确,做不成恋人,做个普通朋友也无妨。只是,当伤心人别有怀抱之时,你是否会产生一丝丝酸楚?这样表面友好的分手,其实是一种温柔的残酷。
才别前女友,又遇旧情人。本来Edward可将分手的伤痛严严实实隐藏在心底,可将分手的伤痛严严实实隐藏在心中,可他的还在Jessica之前的旧情人Susan恰巧出现在他又一次恋爱失败之时,Edward心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刚女友弃他而去,Susan又嫁得如意郎君,只有他落得形单影只,独自寂寞,前思后想也想不出佳人为何一个个都弃他饿去,“解铃还须系铃人”,也许Susan能给他解答这个困惑。我们看到,Susan果然一语中的,说得Edward心中惭愧,落荒而逃。“她(秘书)是我的伴娘之一。”这句话比Jessica那句表达同样意思的直白话语更为高明,本无瓜葛的秘书都成了女友的伴娘,Edward你的联谊工作作得够出色的,可怎么“联”了别人却丢了爱人呢?这些也够你反思一晚上睡不着觉的了。提醒一句,不要以为俘获“恋人”的芳心之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感情就像精致却易碎的花瓶,需要你时时刻刻去小心呵护,稍微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
Vivian与Kit同为出卖色相的街头妓女,可是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却大相径庭。Vivian排斥毒品,Kit却自甘沉沦,毫无回头从良之意。这样比较看来,Vivian无疑属于自尊自爱、渴求新生活的乐观女性,她不认为命由天定,她要靠自己的能力来步步改变灰色的现实,她要和其他人一样尽情享受阳光与希望的普照,尽管现在生活很不如意,只要始终保持一份渴求,一份进取之心,一切都会好起来。Vivian对Kit说:“难道你不想走出这里吗?”不经意间流露出她的内心世界,可Kit却执迷不悟,也许沦落风尘已久的她已心如槁木,所以她会立刻反问Vivian,“去哪呢?你想去哪呢?”Vivian没有回答,似乎也无法回答,对于这个尖锐却无比现实的问题Vivian措手不及,毕竟,对于未来的具体出路,她的内心也是一片茫然,而且她也无法确定自己的命运是否会在某一天改变,Kit的反问需要一个确定自信的答案,Vivian无法胜任。如果说她自身的乐观与自信是推动命运改变的内因的话,那么现在“万事俱备”,只欠“外因”这个东风了。换句话说,Vivian是一位渴望幸福生活的灰姑娘,正在无尽的苦难中等待白马王子前来救赎。当然这种理解狭隘了些。除了爱情,Vivian还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去改变现状,比如读书、开店不一而足。对于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的她来说,无论何种选择都会通向幸福之路的。中国有句古话“吉人自有天相”。其实不无道理。
房租被Kit拿去吸毒了,现在二人身无分文,为了躲避房东的催逼,只得流浪街头,等待赚钱的“猎物”出现,可迟迟没有结果。所以Vivian会说“今晚似乎过得很慢”。而下面Kit的话似乎是考虑了很久的,她的意思很明确:既然“个体户”的生意如此清淡,不如归顺卡洛斯这个大后台,既可确保有生意做,又能随时搞到毒品,更现实的是,如果Vivian顺从了卡洛斯,她可以不用还债,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一惯“崇尚”自由、独立的Kit此时因为债务的重压开始对自己的信仰作出妥协,而妥协的代价是自己和Vivian的自由和尊严。对于Vivian来说,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她可以挣不到钱,却不可以失去自由,尽管她只是个“这人折折那人攀”的妓女,但自己的生活只能自己说了算,而决不受制于人,Vivian出卖色相,却不出卖自由。假设Kit固执己见投靠卡洛斯,那么她们这场共患难的友谊也就走到尽头了。看来Kit与Vivian毕竟心有戚戚,她对Vivian俨然像一位凛然大义、神圣不可侵犯的“女皇”。看来,人是不可以阶级或金钱来划分三六九等的,像Vivian这样出淤泥而不染的风尘女子也可称作人中佼佼者。一个人能真正为他人所折服和敬仰,往往不是因为身外之物,诸如金钱、豪宅、权势等,而是因为他内在的东西,是他内心纯净的思想境界。当一个人把自由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要的时候,他本身就值得我们钦佩。Vivian耽于风月却不自轻自贱,这足以令“同行”Kit刮目相看,更让我们眼前一亮:此女不可小觑也!
徐志摩有首诗叫做《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惊异,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现代人大概感同身受,将这位诗人的大作谱了曲,由歌手来重新演绎,听来有些怀旧的味道。在这里提《偶然》,是觉得它所蕴涵的生活哲理很耐人寻味。现代城市是陌生人汇成的海洋。人们为了生存,或者更高的目标在海洋的一个又一个旋涡里奋斗着,虽说生在和平年代,可更多的年轻创业者们过得却是打仗一般的生活。路上行人匆匆,各怀心事。有人在纵横交错的交通网中偶然迷失了方向,偶然问到一个路人,路人指点后,迷路人道谢而去,这是偶然,“偶然相逢成偶然”。城市中陌生人之间的“偶然”大到遵循此例,背负竞争压力的现代人少了许多浪漫,多了许多实际。在比天上繁星密度还要大的城市里,陌生人之间偶然相逢的几率实在太大,即使彼此也曾在心底互放千分之一秒的光亮,也许还有过眼神的交会,但这些会很快融化在充满灰尘的城市空气里,一切都没有发生,我们走的还是平行线,我们还要继续奋斗,为了各自的生活,各自的明天。
闻香识女人影评 篇2
弗兰克(阿尔帕.西诺饰)是一个退伍军官,因为意外失明,人生从顶点的辉煌滑落谷底。查理(克里斯?奥唐纳饰)是一个品学兼优,单纯正直却家境贫寒的高中生,为了能攒够回家过圣诞节的路费,他撕下招聘布告接了感恩节期间帮中校家人照顾中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在感恩节前的一个晚上,查理和乔治碰巧看见了学校里的几个纨绔子弟在为捉弄校长而安置机关。第二天,校长果然中了陷阱,得知查理是目击者时,校长以推荐上哈佛利诱、以开除相威胁让查理说出参与者,并告诉查理感恩节后给他回复。于是查理面临着一道艰难的选择题要么坦白,要么被学校勒退。
查理带着这样烦恼去了脾气古怪的中校家。而中校也有着自己的计划。弗兰克查理带来到纽约,住豪华酒店、开名车、出入高级餐厅,去看他想念的大哥一家。两人在相伴而行期间也渐渐相互了解起来,中校知道了查理的烦恼,查理也懂得了中校的孤寂。两人感情也日渐加深,情同父子。就在感恩节即将结束之时,中校的计划也进入了最后阶段,他支走了查理,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查理也敏锐的察觉到了气息,中途折回,在一番心灵的较量和查理执着的坚持下,弗兰克放弃自杀,也放下了心理的包袱,重获新生。
但是查理的麻烦却还没有结束,他还被缠绕在不交代就开除的困扰中。回到学校后,查理因为坚持原则而面临着即将被开除学籍的厄运。但是中校却意外出现在了学校礼堂,他发表了一次激情洋溢的演说,强烈抨击了学校的虚伪,查理的困难在弗兰克叔叔的帮助下圆满解决,一老一少相依相携在金色的阳光中走过的校园......故事情节大概就是这样了。虽然是中文配音的,但是因为没有中文字幕,看第一遍时,走马观花,曾以为那不过就是一部俗气的爱情电影。看第二遍时才开始欣赏弗兰克那一段美仑美奂的探戈,欣赏弗兰克疯狂飙车的潇洒,惊叹他丰富的人生历练及雄辩的口才,也为他最后那番精彩的演讲激情澎湃。不得不佩服阿尔帕西诺精湛的演技,将一个暴躁狂傲,刻薄自负,悲观抑郁,看起来不近人情内心却极度缺爱的盲人中校塑造得维妙维肖。也很喜欢这位尽管没什么台词可以表现,但却阳光般温暖灿烂的少年查理。如今再看,仍默默感动于电影暖心的故事情节,感动于人物之间细微之处一言一行的思想触碰,一点一滴的感情相融,感动于故事所呼唤的人文精神做人的良知。
你有没有想过想要翩然而去,而心里又渴望留下......这是弗兰克放弃自杀后的一句台词。这个对生活人生对社会对自己濒临绝望的老人,并不是真的想死,他想要的,是家庭的温暖,是亲人的在乎。也许他并未意识到的,也许他是后来才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当查理坚持要回去,弗兰克想方设法可以说是死缠烂打的将查理强留在身边。弗兰克带着查理去豪华的餐厅用餐,他向查理透露他有个计划,查理问他什么计划,弗兰克说:我为什么要告诉你?你又不感兴趣,你不在乎,你要走,坐最后一班飞机离开这里......去参加他最爱的大哥的家庭聚会......弗兰克在晚宴上再次喋喋不休,这个讨人厌的瞎子让在场每个人都很不舒服。他清楚地记得他曾经犯过的错。寂寞的是那么想要得到家庭的温情,却又很难融入大家,聚会不欢而散,走出他哥哥的家门,弗兰克显得孤单而颓废,好像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落寞的表情,让人十分心疼。还好查理在身边陪着他落魄,还好查理没有辜负他。出门时查理仍旧一如既往贴心周到的提醒他,小心台阶,尽管弗兰克叔叔对他的爱护依旧没有任何回应,依然无动于衷,但查理没有放弃。
司机载着弗兰克去会了顶级的妓女,到此,他的豪华之旅即将结束,他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查理为了让他振作一些,带他去车行试开法拉利,让失明的弗兰克享受到了重新驾驶法拉利的乐趣,由于超速被警察拦下,弗兰克轻松应付......还完车,旅程结束了,中校准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支开查理,穿上自己挂满勋章的军装,拿起手枪,查理意识到不对,返回房间,让弗兰克把枪放下,弗兰克威胁查理,若他不离开,他会连查理也杀了,查理不走,想夺下弗兰克的枪,争抢间,弗兰克拿枪指着查理的头,让查理滚开,查理说:你是搞砸了,那又怎样?每个人都会有搞砸的时候,你应该勇往直前......弗兰克大喊:我早就完了!我活在黑暗里!你明白吗?活在黑暗里!查理说:你放弃,我也放弃。
查理让弗兰克干脆把自己也一并杀了,反正自己也完了,弗兰克说:你不想死。查理说,你也一样。弗兰克让查理给自己一个理由活下去,查理说:我给你两个:你跳探戈和开法拉利时帅呆了。我猜想,弗兰克叔叔是真的不想死。他只是太寂寞,太孤独,太缺爱。这种被社会,被亲人在感情上遗弃的感觉让他生不如死。对久经人世的弗兰克来说,什么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的话能骗得了他的耳朵?稚嫩青涩的查理怎能真正说服弗兰克呢。其实查理给出的理由对他来说也许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有人愿意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去在乎他的生死。
他要的,不过是查理的在乎,是被像儿子一样的查理重视的心理,情感需求。当这句话从他最喜欢的少年嘴里说出来,弗兰克放下了所有防备,御下了所有心灵上的包袱,他慢慢松开手,唱起:你有没有想过要翩然而去,而心里又渴望留下......是查理生死不弃的坚持,绝不妥协的原则,和纯洁无瑕的爱心挽救了他。中校有着闻香识女人的本领,也许也有着闻声识男人的本事。大胆假设,当这个干净而纯真的男孩出现在中校那个光线暗淡的小房间时,嗅觉和思维都同样敏锐的中校就已经从他身上看到了的希望的曙光,看到了温暖,看到了希望,所以才想靠近这个充满阳光和正能量的少年。才拉着他陪自己演了一场从毁灭到重生戏,陪他经历这段灵让灵魂和思想都脱胎换骨的心路历程。而查理也没有让他失望,他用他的坚定和执着给了中校活下去希望,价值和意义。
影片最精彩台词是弗兰克在学校里那番震撼人心的演讲词。最暖心的台词我认为是查理流着泪说,你放弃,我也放弃。你不需要缴出,放下就好.........是弗兰克骄傲地对别人说:他是我儿子。是在这一老一少步出校园时的那一句,有你在,我放心......戏外,初出茅庐的克里斯.奥唐纳与当时已经是影界大师的阿尔帕希诺对戏。戏里,稚嫩单纯的查理,遇上老练深沉的弗兰克。戏外,一个是久经戏场声名远播的前辈,一个是初出茅庐无名后生。戏里,一个是外表冷酷无情内心热情似火的父亲般的老中校,一个是单纯善良贴心贴肺胜似儿子又像朋友的少年。戏里戏外,也许,他们都成就了彼此。
这是一部估得去看的电影,讲述的是一老一少两代人的感情,这种感情,它比爱情更经典,因为它超越了欲望和物质;比友情更纯洁,因为它超越了年龄甚至时间;比亲情更感人,因为它,超越了血缘。据说中校与唐娜跳探戈时的那首曲子中文名字叫做《一步之遥》,把这首乐曲穿插在剧中也是有意义的,一步天堂,一步地狱。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也许你的一念之间,就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和灵魂,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人都是有心,有感情,有思想的。需要的不仅仅是吃饱穿暖,不仅仅是物质化的支援和照顾。更需要情感上的支持与互动,和相互依赖。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初出茅庐,不染风尘的阳光少年,他的心灵,他的灵魂,都是初升的太阳,是未经雕琢的宝石,需要像中校那样引导他,保护他,拥抱他,支持他,才不会被乌云遮住,才不致被俗世沦陷,才能发出万丈光芒,照耀人间。
而在我们的身边,是有多少,像查理这样初涉人世,单纯善良的少年呢?无能为力的社会和成年人们只是任由他们随命沉浮,很少能去关注他们的内心,去在意他们遇到的困难,去为他们的人生披荆斩棘,保驾护航。有多少纯真的少年心在这浮躁的尘世中湮灭,还没成长就已坠落。多么可惜。一个日渐迟暮,离群独居的老人,也是需要查理那样体贴入心的关怀,生死不弃的敬重去温暖,去呵护,去照耀,去滋润他风烛残年时情感缺失的心。文化无国界,异曲亦同工,中国人所谓的敬老爱幼,大抵要如此才能做到精髓,发扬到极至吧。
故事的结局是完美的。这也是我喜欢这部影片的一个原因。就算故事过于唯美,就算情节有些夸张,就算剧情逻辑都有经不起推敲的地方。那又怎样。像《小王子》,它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成人童话。我想,作为引导引领思想文化潮流的文艺作品,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一部好电影,一本好书,一首好音乐,它的使命,它的作用,就应该是唤醒人类的愚钝,纠正道德的岐路,引导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的行为,推动人类文明向好的方向延伸,发展。
影视艺术欣赏课程作业 影评 篇3
随着影视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题材深刻、品质卓越的影视作品进入市场与观众见面,观众的选择越来越来广。以前我看电影只是一种娱乐消遣,现在学习了影视艺术欣赏这门课,懂得一些相关知识,看电影也能看得出一点门道来。近来跟观众见面的较新的电影《守望者:罪恶迷途》是一部很优秀的影视作品。为什么说它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来看。
这部电影的导演非行自称其是“中国首部犯罪剧情大片”,因为犯罪剧情片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年了,但是在国内还是第一部。它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一是对犯罪的过程作详细的描述,第二是以罪犯为主人公和第一视角。我们以往看到的电影中也有犯罪,但都不是展现罪犯的心理过程,而是展现警察如何破获案件,或者说是讲一个角逐的过程。犯罪剧情片则通过对犯罪的展示来剖析罪犯的心理,《守望者》填补了空白。所以电影导演自称其为“中国首部犯罪剧情大片”也是名至实归。
非行原名李文兵,“非行”则是他写影评时的笔名。“非行”直译的话就是不行,而另外一个解释就是“非得行不可”,这种能代表两面的词,很有趣。导演从1999年完成剧本,到现在影片成功面世,经历了十二年,这部电影有点类型片的意味,他说这部电影可能有很多人看不懂,但是他会坚持这种风格的拍摄。
从结构上看,看过这笔电影的观众都有点意想不到,影片剧情在观众已哀呼落入俗套之时却峰回路转,导演用一种新鲜的三段式倒叙结构对社会和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这倒叙当中又环环相扣,是一种后进式倒叙,用了叙事蒙太奇手法。先是回放犯罪主人公任达华杀人前在潘家镇与陈思成在一起时促使他最终决定杀人的种种情绪上到心理上的变化,交代他杀人前的矛盾心理。后是交代他出狱后的选择,他本来是没有那么深的仇恨的,他出狱后原打算是回他唯一的亲人他堂兄家的,没想到在道路的岔道口茶楼喝茶的时候碰到了魏子,魏子正在经历的一切使他想起了屈辱的往事,这刺激了他,使他直接改道选择了岔道的另一条路,也就是一条决定杀人的不归路,这交代了他最终走上这条路的引子。最后是回放他出狱的一幕和他堂兄、堂嫂在家热切心急等他回家的场景,是一种前情交代。这种倒叙使影片情节峰回路转,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不言而喻。
从内容上看,导演想表述的是一种心理变迁的过程,任达华作为一个刚刚出狱的人,本不想再犯罪,却一步一步走向深渊,这里面有一种宿命的剖析,一种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片中那些促成任达华犯罪的人中,陈思成、巍子等等,他们的角色中没有一个是坏人,但正是他们无意中的行为,对他产生了影响。任达华站在两个交叉路口前抉择,其实寓意着我们每个人人生中都会经历的时刻。影片内容深刻,意寓深远,令人深思。
本片是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得到了投资人的肯定和大力支持,还有任达华、张静初、陈思成、巍子、余少群、郝蕾等众多实力派演员的加盟,促使影片成功面世,也增加了其明星效应和吸引力。这也是本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以上所说的,这部影片的拍摄技巧也是一个很大的亮点,非常值得说道。首先是电影的镜头,影片中镜头的切换、慢镜头的回放、镜头的摇动、镜头的构图等很多,而且技巧也相当熟练。不断变换的镜头使影片内容丰富,增加张力,和谐的画面构图营造视觉上的美感和享受。首先是黄圣依四人一行在敲门求宿未果,准准备走的时候,任达华开了门,从黄圣依他们一行回头的那个镜头的慢回放,暗示的了一种不祥的信息。还有黄圣依一行进入院子后,任达华把门关上,先是任达华个人的全景,再是院子的全景切换,最后是整座房子的全景切换,条理清晰,层层推进,逻辑性很强。陈思成刚下车到达潘家镇的时候,镜头从他身上一直往斜上方摇到他下塌的宾馆的招牌上,实现了景物的视觉位移,当陈思成觉察到陈志辉就是杀人犯,着急的赶回潘家镇找他的时候,陈思成的视线随着镜头一百六十度摇过,还有从远景,中景到特写,镜头不断的切换。镜头的移动和切换引导观众的视线,使观众注意导演要表达的东西。陈思成和任达华在潘家镇分手的时候有一个中景的构图,拍了他们两的上半身,延续了对话镜头。影片中多处用了人物特写,主要是人物的脸部特写,在不同的场景中突出表达人物的不同的情绪和感情。例如影片中黄圣依与任达华的对峙中对黄圣依的脸部特写就表达了她内心巨大的恐惧和无助。对任达华拿锤子预谋杀人的特写是要突出表达危险的信号。导演相当善于利用镜头特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特写的暗示作用。影片中对镜头的处理也相当细致,黄圣依在于任达华的对峙中,镜头有小幅度的晃动,为的是渲染一种紧张和恐怖的一种氛围,表达黄圣依内心的恐惧和颤抖,表现力非常好。还有就是陈思成在宾馆里一直用手指敲打桌面以引起张静初的注意时,用的是大光圈小景深,突出陈思成的手指,而把张静初的脸给模糊了,随着张静初慢慢地把注意力移到陈思成身上,焦点慢慢转移到张静初脸上,这个也是处理的相当好的一个细节。镜头的闪回也是本片的一个亮点,陈思成在找任达华的过程中,他最后到了黄锦正家门前的时候,知道一切已经无可挽回,之前的一些镜头不断闪过,悔恨和无奈颓然而生。还有任达华在茶楼碰到魏子的时候,魏子和他妻子的对话使他想起之前相似的不幸遭遇,镜头在不断的闪回和切换,过去与现在重叠,形成对比和呼应。这部影片当中镜头的拍摄和处理艺术穿插整部影片,影片的画面和构图都很成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带来高质量的享受。
影片除了在结构情节和时间上用了叙事蒙太奇的手法,在表现任达华的内心世界和回忆,还有黄圣依做梦的地方用了表现蒙太奇的手法,还在声音和画面的表现方面用了声画对立的蒙太奇表现手法。最明显的就是任达华在和陈思成聊完之后已经是下定了决心要杀人的,但是在他回房取东西的一个来回中,背景音乐都是陈思成和张静初跳国标舞时欢快而热烈的伴奏。欢快热烈的音乐与当时下定决心要杀人的任达华的阴暗的心理和沉重的气氛是两个对立面,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影片情节热烈,增加了表现的张力。还有就是在任达华和陈思成去赴黄锦正的寿宴,两人并步齐驱时,欢快的音乐和将要发生的事情之间也是一种对立的声画蒙太奇的运用,这个画面中还不时地切换到任达华一直呆在身边的那只黑猫上,这是一种隐喻。不得不说,导演对蒙太奇手法的运用给人一种出神入化的感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评 篇4
这电影放我电脑里好久了,我一向想看,可总是看了一会儿就睡着了,这天倒是提起精神把电影看完了。
哎,拍得好矫情啊,写了这么个傻娘儿们,写了这么个风流鬼,个人觉得有点夸张了,诚然好多细节都做得很到位,可很多演员真的是没入戏,略显粗糙。
以前老觉得关于感情,女人的心就像钻石一样,闪着动人心魄的光,漂亮,夺目,让人追捧,男人们总想把这颗心占为己有,但是时间长了才明白,那无非是块石头,冰冷的,而且用那闪着光芒的棱角伤人来是能够致命的。
此刻觉得自己的心也像块石头了,粗粗的,沙沙的,好像用刀捅也不会疼的。只是看到一些话还是让我想到了一些人、一些事,关于我的。于是有了触动:
【看着小小的她在快乐地奔跑,这个时候在她心里什么都没有,满脑子只有一个人,就是那个压根没记过她的那个骄傲的他,这种对爱的承诺谁还会去质疑呢?因为这爱里只有白色的没受人染指的光,没有一丝欲望。】从那一秒钟起,我就爱上了你,我明白女人们经常向你这个骄纵坏了的人说这句话,但是请你相信我,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死心塌地的爱过你,过去是这样,那么多年过去了,仍然是这样。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得上一个孩子,不被人察觉的感情。
【爱里掺杂了太多的崇拜,那个平凡的人就变得无比伟岸与可敬,像神一般不可触犯,每一次见面都像是一次隆重的朝圣。】我闻到了你的味道,烟的味道。感到一阵使人昏沉的幸福……有一个生命依恋着你,并且为你而憔悴。
【孩子,你好傻啊,明明生命还有很长,为什么在这一刻,当你明白你务必要离开那里离开他甚至不明白这辈子还能否再见他时如此绝望,又为什么要在那个离别的夜里躲在角落里偷偷地寻找他,当看到他与别人交欢时泪似泉涌,却又不敢哭出声。】那个夜里,我突然感到,不在你身边,我生命的时钟就要停止。
【鸣凤曾对觉慧说过,我不愿意给您添一丝麻烦。是啊,她宁愿这样远远地看着他,不愿意自己心爱的三少爷为自己背一点烦恼。爱一个人爱痴了就真的什么都不顾了,只要那个人得到了幸福,自己就算死了嘴角都会挂着笑的。片中的她怀了他的孩子后,决定离开北平,孤独地承受这一切。】我要你一辈子想到我的时候,心里没有忧愁,我宁可独自承担一切后果,也不愿意变成你的一个累赘,我期望你能想起我来总是怀着感情,怀着感念……但是当然,你从来也没有想过我,你已经把我忘得一干二净。
【很多人都说,中国人的三是吉祥数,因为3是稳定的,当一个家庭的人数从2变到了3那才真的稳定下来。其实我觉得,很早以前全世界的聪明人都明白,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当她的孩子生下来后,她觉得生命又变了,因为感情的缘故生下来的孩子不仅仅仅只是一个孩子,因为他的身上还流着自己热烈爱着的那个人一半的血。】我不能把你留住,但是此刻我能够把你永远交给我了,我能够在你的血管里感觉到你在成长,你的生命在生长,我们的生命连到一齐了,正因为如此,我感到无比幸福,你再也不能从我身边溜走了。
【老是有人问我,什么“我又去找她了”,“我们又和好了”,“我是不是很贱?”云云,诚然,是不怎样贵。但是感情的力量能够使男人屈膝,使女人解衣。没有什么贱不贱的。大家都干但是命运,更躲但是那个注定了会折磨你一生,一向残留在你记忆里最珍贵的地方的那个最特殊人。所以当她再一次投入他这个风流鬼的怀抱的时候,还会那么陶醉而且坦然。】朋友算什么?自尊算什么?下一次我还会这样!你的声音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我无法抗拒。经过十几年的变迁,依然没变。只要你叫我,我就是在坟墓里也会涌现出一种力量。站起来,跟着你走。
最后的蒙太奇用得好漂亮,我觉得是那个剪辑师张一凡和摄影师李屏宾做的最漂亮的一个镜头了。当她看到那个老佣人傻傻地盯着她时,她也怔住了。佣人没有忘记她,但是主人怎样就是记不住呢?他颤抖着喊了声:早啊,小姐。她倔强地走到他面前把他偷偷地藏在她衣服里的钱塞给了佣人。跟他睡觉哪里是稀罕那个男人的臭钱啊。
欧美影视赏析漂亮女人影评 篇5
——观《楚门的世界》有感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11-0
3姓名:杨华彬
学号:5411020103
51《楚门的世界》有感
剧情介绍:
《楚门的世界》又名《THE TRUMAN SHOW》,是由导演彼得·威尔拍摄的一部美国心理方面的喜剧,98年上映,全长103分钟,曾获七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影片的剧情大致是这样的:
30年前奥姆尼康电视制作公司收养了一名婴儿,他们刻意培养他使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纪实性肥皂剧《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为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这一切却只有一人全然不知,他就是该剧的唯一主角——楚门。
楚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岛的小城(实际上是一座巨大的摄影棚),他是这座小城里的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楚门看上去似乎过着与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他却不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秒钟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在对着他,每时每刻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他,更不知道身边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内的所有人都是《楚门的世界》的演员。虽然感觉到每个人似乎都很注意他,而且从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却都有着一些意想不到的戏剧性的效果,但这些都没有使这位天性淳朴的小伙子太过于在意。可节目的制作组由于一时的疏忽,竟让在楚门小时候因他而“死”的“父亲”再次露面,“父亲”立即被工作人员带走,直到楚门悲痛万分开始怀疑后他们编织了一个完美的谎言让他们“父子”相见,从而达到他们满意的效果。
多年前一位既是《楚门的世界》的忠实观众又是该节目群众演员的年轻姑娘施维亚十分同情楚门,楚门对她一见钟情。她给了楚门一些善意的暗示,自己却被强行带离片场。回忆起施维亚的楚门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渐渐地楚门发现他工作的公司每一个人都在他出现后才开始真正的工作,他家附近的路上每天都有相同的人和车在反复来往,更让他不敢相信的是,自称是医生并每天都去医院工作的妻子竟不是医生。楚门开始怀疑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包括他妻子、朋友、父亲等所有的人都在骗他,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油然而生。
痛定思痛,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逃出海景这个令他噤若寒蝉的小城,去寻找属于自己真正的生活和真正爱他的人。然而,楚门却低估了集这个肥皂剧的制作人、导演和监制大权于一身的克里斯托弗的力量。克里斯托弗将一切都设计得近乎完美,近30年里牢牢地把楚门控制在海景的超现实世界之中。
经过几次逃脱的努力失败后,楚门决定从海上离开这座小城,然而他却绝望地发现他面前的大海和天空竟然也是这个巨大摄影棚的一部分,这时克里斯托弗在天上巨
大的控制室里向楚门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告诉楚门他如今已经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明星,他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如果他愿留在海景就可继续明星生活,楚门不为所动,毅然走向远方的自由之路。
影视赏析:
整部影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样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制造
成闻名的电视明星,却完全被剥夺了自由、隐私乃至尊严,成为大众娱乐工业的牺牲品,这就好像是在演绎一则荒诞无稽的人生寓言,我们在同情男主角楚门被强行束缚的生活方式之余,更从内心激发出一种强烈的情感,那就是对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社会现象的强烈讽刺。影片集中反映了人类的希望和焦虑,同时也因触及到当今最敏感的社会问题而备受瞩目。
很佩服电影中那位才华横溢、不可一世的天才导演,他让人想到了上帝,同时看
到那个软弱、疲惫、徨惑的楚门被一次次的虚伪所玩弄,还是对生活和前途充满了乐观时,我的内心就一阵阵地酸楚,我不忍面对——不忍面对一个真实的“我们”!“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哲人如此感叹,但人生舞台上的演员——我们,是不是时刻都有一种演戏的自觉呢?还是在上帝的欺瞒和安排下,忘我地做着无意义的事呢?快乐,不足以使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挫折,不足以使我们抛弃这个世界。上帝就像那个天才的导演一样,掌握着很好的度,他知道该在何时给我们当头一棒,何时又给我们烧起暖暖的火炉,他使我们在痛苦中保持希望,在希望中忍受痛苦,因为痛苦制造着剧情的波澜,也制造着收视率,希望则是赏给我们的出场费,使我们不至于中途罢演。电影的末尾,楚门是觉悟了的,他对着摄影机,真的向“上帝”罢演了。天才的导演恐慌了,他将失去观众,他竭力挽留楚门,告诉他离开了导演控制的世界是很危险的,但楚门还是走出了那扇门,走向那个黑漆漆的未知世界,他说不管那个世界中等待他的是什么,他都不在乎。佛家有“顿悟”一说,并说人的本性自足圆满,是人世的尘埃覆盖了它,使它迷失。看来楚门是顿悟了,他要找回那个失去的自我,那个自足圆满、自由自在的本性。
在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不禁想起了文化批评家鲍德里亚的一个著名论断:“伊
拉克战争是不真实的,是新闻媒体编造出来的谎言”。然而,尽管这一论断并不符合实际因而饱受诟病,但放在“拟像”研究的学理框架中却无疑是深刻而尖锐的。科学技术迅速而巨大的进步,和人类认识世界、掌控世界的能力的提高,使我们潜意识里充满了人类中心主义,产生了人类可以操控一切、主宰一切的幻觉,于是世界的物象、情感、人生模式统统被技术理性所归类和定义,从无名的原始状态剥离出来,分解出
来,强行框限于人类发明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逻辑秩序当中,进而变作特定的符码,在人类构建的意义系统中沦为单个的零件。例如太阳,在楚门的世界里面,完全是采用技术手段拟像而成:一个每天定时“升起”、放射出剧烈光芒的圆形物体;例如“海洋”,一片广阔的、蓝色的、泛着波涛的、与同样拟像而成的蓝色天空相接的、边缘呈弧形的物体,甚至连波涛翻滚的强度,都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加以操控;例如情感,友情可以通过表演来展现,爱情可以通过做爱和关心来展现,展现的过程也就是展现“符号”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好莱坞的电影噱头和“卖座元素”才会那么令人反感,就如王小波一篇杂文中的一个比喻:从前有个直肠国,每个人最开始吃的都是美味,吃下去过后将拉出的东西再作为食物吃下去,食物经过消化,再拉出来,再作为食物吃下去„„如此反复,直到吃的东西越来越像屎。一切都被符号化、个别化、单体化、原子化,也就是符号化过程。由此产生的荒唐结果是,作为个体的人面对事物时的独特感受被剥离,心灵层面被模式化,世界的整体概念和不可复制性被技术手段强行切割,并归纳存档,转换为数字格式:你需要什么,我就可以给你提供什么,就像电影里的那个“真人秀”节目幕后总导演基斯督,上帝一般,策划着楚门的命运:标准的现代化小城镇模式,标准的上班族模式,标准的问候模式,标准的恋爱模式,标准的友谊模式,标准的命运模式乃至可以深入到人的感官层面,通过技术手段模拟风吹过皮肤的感觉,通过技术手段虚构使史铁生产生惊惧的不真实的斯德哥摩„„既然是“上帝”,我就可以设计你的生活,你的一生。一切都在模式化的编码中有序开展。现实人生的不确定性,在楚门的世界里完全消除,第二天没有到来,模式就已然设定。然而,这样的人生固然是安全的,稳定的,甚至是“幸福的”,却注定残缺,因为人生的不确定性消失了,也就意味着不可预见的未来和未来的不可预见性一起消失。因为有技术的操控,楚门的后半生成为了完全可以规划、可以预见的“未知数”:一个六十
岁退休的老头,过着标准的“六十岁退休的老头”的标准的现代化城镇“养老生活”。
技术理想就是这样一种暴力,值得一提的是,技术将世界处理为一个符号系统,必然应证哈贝马斯所说的“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和技术”。世界可以通过编码重新建构为一个“令人相信”的世界,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这里,我们无疑要说一说传媒了。在信息越来越脱离政治权力的同时,却拥有了另一种隐性权力,也就是制造谎言的权力。为什么要制造谎言呢?因为当媒体被交给了市场,当然就要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一条新闻可能不是真实的,确切的,但只要是具有爆炸性和轰动性,就可以成为一条新闻,正因为如此,明星才会有那么多的“绯闻”:媒体以信息消费者的关注度为导向,以点击率为目标,捕风捉影,寻找具有更高商品价值的消息。于是“取一
个吸引眼球的标题”,成为了市场媒体的首要着力点。
回到电影,观众想看的就是一个真实的人,没有矫饰、无须戏前台词、毫无表演成分,没有隐私,一切都大白于天下,人性赤裸裸展现于世界的真实的个体,人们为了看到这样的真实,不惜纵容乃至支持、推波助澜作为一个庞大的商业传媒一手策划的“真人秀”节目。在电影里,媒体确实没有撒谎,确实是在展现真实的人生,真实的个体,然而令人感到悲哀的是,“真人秀”当中的那个“主角”被蒙在鼓里,长达30年之久,在被技术手段编码的过程中,过着被设计的人生,毫无悬念,走着规定的程序,命运的不确定性被完全排除,不再是前途未卜,不再有任何干扰。
观看这部影片之后,我不禁感慨:我们的时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技术的发展、物质的充裕,究竟是解放了人还是束缚了人?究竟是把人推向了更加自主的方向,还是把他更加置于自己的对立面,更加失去了自我,更加远离了真实的世界和鲜活的人生?
《楚门的世界》用一个近乎残忍的故事,以一种寓言式的叙事,给了我们一个耐人寻味的回答。
很显然,楚门只属于楚门的世界——一个被操纵的虚拟世界。他的出生、成长,一切的喜怒哀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包括他的死亡,都将在一个被人为操纵和设计好的舞台上上演,并被无以计数的生活于光鲜富足的现代世界的男男女女们驻足观看。他们与楚门融为一体,一起经历着成长的历程,离开楚门,他们的生活将无以为继,世界将大乱,生活将没有意义。但一场被设计好的持续了三十年之久的旷古未有的真人秀,却终因楚门的疑心和探求欲被击碎了。在楚门历经了人造的风暴、雷电、巨浪的考验后,承载着他走向真相的船,无情地撞破了那个蓝得刺眼的美丽但却虚假的天空。在那一刹那,一个神话结束了,一个阴谋被置于阳光之下。更为重要的是,这深深的撞击,证明只要人性尚存,心灵是无法被永远操纵的。
虽然影片开头部分会让观者有点摸不到头脑,但继续看下去就会发现幽默和意义。它在某种程度暗示早期的故事原型的发展。当亚当和夏瓦走出上帝为他们安排的乐园时,其实是他们自己选择了更真实和自我的生活。因为上帝的世界是一个“非我”的世界――一个别人的世界。
但走出这一步需要有勇气,许多事件会来挫折我们建立新生活的勇气。但还是必须走出去。这个电影我几年来就看了好几遍。但百看不厌。特别是结束时候的音乐,真实令人振奋精神。
在生活中有困难的、心理问题的朋友,我则十分的推荐找这个片子来一看。当然
没有问题的也可以看看。这个电影实际指出自己选择的重要。一个缺乏自己选择的人很难真实的生活,而一个希望真实生活的必须有所付出和勇气。楚门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的勇气和启示。
在存在主义哲学中,其主干是讨论;两种生活模型,一种是对于自己的人生无知无识而放弃责任的一般生活,一种是觉醒自己应该怎么去为意义而有的生活。
对于第一种生活的觉悟导致意义的生活之开始,这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中心观点。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活着,也是不值得过的,加缪在其哲学作品<西绪斯神话>中在开始就问,我们为何活着而不去自杀? 在《加缪短篇小说集》,有“不贞的妻子”等等似乎更通俗的阐述存在主义哲学的意义所在。当一个人在人生中反观自己已有的人生,理解人生的空虚荒谬之后,所重新负责的自己去选择的一种具有意义且和整个人类相关的人道生活,这一生活是存在主义哲学所追求的真正存在。但当人有对于自己负责生活的选择时,人需要一种勇气的培养,因为一种自己选择的生活是只有自己对于自己负责,因此它是有压力的。这一压力导致一些人的逃离,而宁愿选择世俗得过且过的生活。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选择会万一失败则自己需要承担那悲剧性的后果。不过存在主义者则选择一种勇气的生活而使自己能成为真实的存在。
私人订制影评赏析 篇6
第二个故事讲得是娱乐圈,说的是高雅和低俗。可以号称亚洲俗王的导演放下身段去追求高雅,找来找去居然找到了个弹棉花的。其中的高雅病一段虽然有些突兀,但是本意还是比较明显的。这一段说的是娱乐圈,讽刺的是追求“高雅”(注意引号)的明星大腕们。片子中,其实高雅才是低俗,所谓的低俗才是真正的高雅。人是吃五谷杂粮的,不可能不俗,真正的好明星,好艺人追求的是取悦大众,而不是曲高和寡。高雅无罪,但高雅不等于令人费解,真正的处事之道,恰恰是金砖上刻着的“雅俗共赏”。
第三段是令人寒心的一段故事。一个天天和毛票打交道的老太太突然之间变成了一个富婆,享受了一整天的奢华生活。这个老太太代表的是大多数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富人梦。虽然钱会扭曲一个人的性格、价值观,但是每个人都想要钱。钱不等于财富,因为财富是自己打拼来的,而钱呢?老太太细细追问着一千亿是怎么来的时候,却得到了这样的答案:“在千亿这个层面上,没有勤劳致富这一项。”当一天的生活过去,宋丹丹独自走进胡同深处的那个镜头,让人的心中落上了一层寒霜。贫富差距,一天的时间就展现的淋漓尽致。
冯导不傻,他比我们更知道怎么拍片子。这部片子他得罪了很多人,可以说把片里片外的每个人都骂了个遍,可是社会就是这样,在你骂我,我骂你中前进着。这部片子很多的元素来源于生活,反映了生活,最后的道歉更是对雾霾中的人们的讽刺。是,你可以说道歉这部分像是公益片,可是,你曾经像片中的四人那样向这个世界说出你的错误吗?如果你这都没做到,反而在那里指手画脚,那这部分讽刺的不是别人,就是你!
总的来说,这是部好片子,没有水军说的那么糟糕。虽然算不上杰作,但是令人深思,主旨明确,应该把冯导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
欧美影视赏析漂亮女人影评 篇7
“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而最遗憾的是,我们没来得及好好道别。”
李安导演的新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经典台词,人人都记住了这句话,人人都有来不及和未尽兴的道别,揣着无可奈何与追悔莫及继续前行。但是,这句话并未打动我:既然要放下,就干脆点,快,绝,狠,干吗要默默及及地告别呢?既然有不舍和留恋,一步三回头,那又何必放下呢?再大的困难,也坚决不放弃,再重的包袱,都背着它上路,结果无论是好是坏都心甘情愿,这样的结局岂不更无悔?
很少赶潮流看大片,去年看了《失恋33天》,因为是自己编的书被搬上银幕,也因为电影的热映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今年唯一想看的就是这部“少年派”,很早已看过小说,奇幻色彩颇重,拍成电影简直就是一场高难度的挑战和冒险,如少年与猛虎的太平洋漂流之旅。
我有思想准备,它会是很多人想象中的闷片,如果没有炫目的3D特技的话,大概会走掉一半观众。工作了一天焦虑了一天的人,谁肯坐在电影院里苦大仇深地思考人生,每个镜头都有含义,都不是通过表象能够理解的,看不懂的是真不懂。全片基本无对白,主角只
一人一虎,白天结束是黑夜,日复一日,数着秒过,无边的寂寞;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茫茫大海,看不到尽头;人在宇宙中渺小得可怕,希望是种虚幻的东西,搞不清什么支撑着你活下去,这就是人生。
李安是个很擅长讲述社会关系的导演,不算复杂的情节,却隐藏着耐人寻味的各种关系,如《断背山》的同性之爱,《喜宴》《饮食男女》的父子伦理,还有《色戒》那种极端恐怖政治环境下扭曲到极致的男女关系,归根结底,都是关乎人与人的相处。直至这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他再次玩了个新鲜的题材,跨越到人与动物的关系,把他们放置于浩渺无边险相丛生的孤寂的大海上,对立,绝望,斗争又相互依存。
少年派小时候,家里是开动物园的,一天他去看那只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拿肉给它吃,想和它做朋友。当老虎一步步走过来时,父亲暴喝一声吓退了老虎,他警告派,动物永远不可能是朋友,你觉得它是善意的,无害的,你从它眼神里看到的,只是你自己的心意的投射。
永远不要依靠幻觉活着,不要自欺欺人,不要随便选择相信,世界上唯一可靠的救助,来自自己,而非神。这是父亲作为无神论者教给派的生存法则。
而母亲则代表了另一种观点,人要有信仰,要相信,要等待,要虔诚地祈祷,要保有美好的坚持。长期的孤独带给我们无助和绝望,只有相信这幻觉是真的,世界是美好的,才有希望活下去。
少年派与孟加拉虎,在大海上挣扎,漂流,求生,从相互畏惧,敌对,防范,到相依为命,互相依赖,到最后老虎成了他生存下去的动力。老虎的咆哮和反扑,给了他巨大的刺激,让他每天有事做,那就是驯服老虎,并喂饱它。直至他再也离不开老虎,他把饿得奄奄一息的老虎抱到自己怀里,温柔地抚摸它;他吹响了口哨,呼唤老虎快快离开那座危险的食人岛;星斗满天的黑夜,小船静静在海上漂流,孤独之极的他问船头的老虎:理查德帕克,你在看什么呢?
没有回应。
影片结尾部分,小船终于靠岸搁浅在沙滩,少年派获救,然而当人们抬走他时,他突然大哭起来,他哭,不是因为重获生命的喜悦,而是,那只与他相依相伴共度难关的老虎,竟然只耸了耸肩,抖抖毛,步履蹒跚头也不回地径直走向丛林,从此消失于他的世界。
“我以为它会回头看我一眼,结束这段关系,可是它没有。”这才是全片最触动我的一句台词。
人到中年身材发福的派,坐在客厅里,平静地对朋友讲述着这一切,流下一行眼泪。他说,人生就是不断放下,可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好好道别。我上了救生船,失去了家人,我才后悔没有珍惜过父母。理查德帕克永远离开了我,我才想起,我应该告诉它,你是我在大海上存活下来的唯一动力,我爱你。
说完这句话,他擦擦眼睛,此时门开了,他歉意地对朋友说,哦这是我妻子回来了,还有我的儿女和一只宠物猫。
童话结束,一切回归现实。
心有猛虎,细嗅啬薇。读过这本小说的人都知道,老虎只是一个象征,那是我们内心的另一个自我,代表一种充满刺激又可怕的欲望。因其危险,反而难以抗拒,如泥足深陷,无法自拔。李安在接受采访时说,之所以选择如此陌生又难驾驭的题材,也是心中猛虎作祟,婚姻关系需要忠诚,而拍电影需要新鲜,越没有尝试过的越刺激。
恐惧带给我们力量,因为老虎的存在,少年派不得不运用全部智慧和精力,与之斗智斗勇。他必须保证它活着,与自己作伴,并且给自己理由,活下去。怕,人才会有劲。怕,人才会提高警觉。对老虎的恐惧,助长了少年的精气神,他说,我喜欢做我不知道该怎么做的事。
所以当有一天,这恐惧不存在了,当生活回归安逸,四平八稳,当少年沦落为普通人娶妻生子,朝九晚五,他一下子失去了生存方向,也给观众带来巨大的失落,少年仲永泯然众人矣。
世上一半人乖,一半人不乖。不乖的人心中,都卧虎藏龙。虎是欲望也是不安,它是茫茫威胁着的影子,它让我们恐惧,也让我们清醒,时刻保持战斗的姿态,不敢掉以轻心,人生因之才有意义。岁月悠悠,总似有什么在后头追赶着,浪急滩险,才不断激发潜能。尘埃落定,才真正让人心慌。这只虎会陪伴我们,也会随时离开。我们能做的,只是在它离开时,不去想,不去怀念,心平气和接受现实。
影视作品赏析 篇8
班级:畜牧13-2班
学号:131901217
姓名:蒋金丽
摘要:
本论文,首先对《楚门的世界》这一影片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体会影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再通过对其表现手法的分析,并就影片的内容以及其所要表达的思想阐述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蒙太奇
特写
声音
人生如戏
正文:
电影主人公楚门是一个被电视制作公司收养的孤儿,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肥皂剧《楚门秀》中的主人公,然而这一切他却全然不知。楚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巨大的摄影棚里,他的妻子,亲人,朋友都是《楚门秀》的演员。一次,由于节目制作组的疏忽,竟让在楚门小时候因他而“死”的“父亲”再次露面,楚门悲痛万分并开始怀疑,于是制作人编织了一个完美的谎言让其“父子”相见。又一次,多年前楚门一见钟情的姑娘回来了,她给了楚门一些善意的暗示,楚门便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渐渐地,楚门发现他工作的公司每一个人都在他出现后才开始工作,他家附近的路上每天都有相同的人和车在反复来往,自称是医生的妻子更不是医生,楚门就开始怀疑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痛定思痛,他决定逃出这座 “小城”。但是,制作人却次次阻挠和利诱。楚门不为所动,毅然走出通往自由的大门。
本部影片的剧情设计十分离奇,整体给人一种很荒诞的感觉。它向我们反映了人类的希望和焦虑,以现代派的艺术风格深刻揭露了西方商业活动中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丑恶行径,对美国的道德、人情及世态的消极一面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另外,也批判了“媒体万能”的价值观,用类似“乌托邦”的虚拟的完美世界寓意着“笼中鸟”式的生存悲哀。
影片中运用了许多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例如,在反映楚门每天的生活状态时,影片运用了重复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旨在暗示楚门的人生是被操控的。每天上班前邻居家的狗都会扑向他,每天在上班的路上都有相同的两个人把他按在相同的地方说要买保险,场面很滑稽,但是同样的画面多次重复,以乐生悲,把人物的命运刻画得可悲可怜。
该部影片也对主人公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比如楚门每天在车上开广播时的镜头特写,符合影片整体滑稽荒诞的主线,为他后来发现自己被操控做铺垫。另外,有很多“观众”在观看《楚门秀》的特写镜头传达出楚门是被观看的,同时这种近距离的放大会让“观众”意识到自己也是这部真人秀的看客。
除此之外,影片中还有几段让人印象深刻的声音。比如,广播台播放的曲子,不和谐的声音背后是操控人员的手忙脚乱,“世界”停止的那一瞬间让人感到这世界的虚伪。
日语影视赏析小结 篇9
通过这学期了解,对日剧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之前对于日语影视只知道动漫很好看。老师播放的每一部日剧课后都进行了观看,觉得日剧拍的挺好的。看完《半泽直树》这部日剧,才知道在英剧、美剧、韩剧甚至泰剧日益流行的今天,还有许多人在追日剧,《半泽直树》这部日剧证明,日剧依然有很高的水平,与煽情见长的韩剧,与情节和大场面见长的美剧,与宫廷内斗和抗日神剧见长的国产剧相比,日剧不仅制作精良,而且对细节的描述,对人物的刻画,对现实的剖析无疑都更加深入。
日本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半泽直树》这部日剧通过主人公之口这样说道:“我们从国外买回原料,做成这样轻便结实的螺丝,再出口国外,汽车也是这样。日本资源匮乏,是靠工匠的技术、手艺,才发展成经济大国的。一颗小小的螺丝,包含着工匠的技术和心血。我们总说日本是个弹丸小国,资源贫乏,但你有没有认真想过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在明治维新之后短短数十年就跻身列强,吞并朝鲜,侵略中国,占领东南亚,打败英国,袭击美国?又为什么能在二战的满目疮痍、千疮百孔且被美国占领的情况下,经过短短三十年就再次成为第一流的发达国家,GDP总量仅次于美国,人居收入远超欧美?这应该是我们真正关心重视并重点研究和学习的,只可惜很多国人只会空喊不买那个岛国的东西的口号,却从来不会思考和学习,这样是不可能建设一个伟大国家的!话说回来,到底是什么造就了日本的经济奇迹?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日本人的国民性,集体主义、危机意识、追求极致、吃苦耐劳、耻感文化,这些文化元素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日本人特有的精神特质,使他们能够团结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到底,为了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可以付出一生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所以日本人往往能做出最好的产品。日本可能是世界上家族企业最多的国度,众多的家庭式的中小企业虽然没有六个财团那么引人注目,但却是日本经济的真正支柱,他们普遍都规模不大,但他们对产品品质的苛求,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对自身品牌的珍视,对工作的勤劳努力,都让我们这个勤劳善良自诩的民族感到汗颜。他们可以把一门手艺,一个产品,哪怕只是做个寿司,只是做个螺丝钉,他们也会把它做到极致,做成寿司之神、螺丝之神,并且世世代代传下去,做到极致于是就形成了“道”!这是非常让人震撼的,试问,在我们这个浮躁的,人人渴望一夜暴富的社会里,有几家公司,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好好做产品,扎扎实实的做个百年老店?我们的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了,但是在质量和人均产出上,我们还差的太远,而差距更大的则是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我们愿不愿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愿不愿几代人都专注一件事,从而把事情做到极致。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恒心和意志,恐怕我们永远都无法战胜日本!
影视文学赏析教案 篇10
影视文学赏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辛德勒的名单》的影视配乐、《放牛班的春天》的影视歌曲来了解影视音乐的定义与功能;
2、引导学生感受音色变化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现与剧情画面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关注影视配乐,初步接触主题音乐这一基本概念,体会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自制教学课件,音乐设备:电脑,多媒体
一、影视配乐
导入:
师:你喜欢看电影或者看电视吗?
生:…………
师:你记得你看过的电视、电影里面的歌曲吗?
请同学唱唱你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
生:…………
师:那接下来我让大家看这张图片,看大家是否熟悉这部电视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师:那请问同学们熟悉这部电视的主题歌曲吗?
听音乐《敢问路在何方》
师:那有没有同学能说出几部外国电影、电视剧?
师:在这中间出现的音乐你知道是什么名字吗?
师:今天,李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仔细欣赏。观看完请回答:这些图片发生了什么故事?
欣赏《辛德勒的名单》图片
师:图片讲述了什么故事?欣赏《辛德勒的名单》
生:谈感受
师:很好。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影视音乐”。影视音乐按类别可以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无歌词的,叫做“影视配乐”;
影视配乐中又分为“主题音乐”和“场景音乐”
主题音乐:表达影片主题思想、基本情绪或主要人物性格的音乐。
场景音乐:主要是指某一个单一场景中使用的,只对具体场景发挥作用的音乐。
师:那请问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属于?
生:影视配乐。
师:很好。它来自美国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大家之前有看过这部电影吗? 生:没有。《辛德勒的名单》的故事概要主题音乐
师:这位就是辛德勒。他是一名德国商人,也是一名纳粹分子。在二战期间,犹太人的劳动力是最便宜的,因此,大量雇佣廉价的犹太工人的辛德勒大发横财,成为富翁。但后来,他亲眼目睹了犹太人被纳粹份子血腥屠
杀,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孩子、妇女、和老人,辛德勒由此震惊了。于是,他利用自己的身份拉拢纳粹军官,并创办了与纳粹军人息息相关的军工厂。他为了保护犹太人,向纳粹军官开出了1100多名的犹太人的名单,说开军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可是,纳粹军官怎么肯放过那些在他们眼中是老鼠、虱子的犹太人呢!于是辛德勒出钱,将一个一个犹太人买回来,名单上的不是人名而是一条条生命。可是我们知道,这么多被救的老弱妇孺有几个会制造武器、大炮,所以辛德勒工厂的产品都是不合格的,纳粹军官根本不要。这就意味着那些犹太人还是要被运到集中营,进行大屠杀。辛德勒为了挽救她们的生命,不惜花光了他的财产去其它地方购买合格的军用品给纳粹军官,因此,他破产了。二战结束,他工厂的犹太人获得了解放,可是作为纳粹份子的辛德勒可能面临着要被通缉。犹太工人,为了感恩,他们敲掉了自己的金牙,为辛德勒铸造金戒指,并联名写了一份为辛德勒辩护的书信,希望当辛德勒被审判时,这份书信可以为他减免罪行。可这时,辛德勒哭泣了,他为他自己不能挽救更多犹太人的生命而痛心。犹太人有句古话,“你救了一个人的生命,等于挽救了整个世界”。当他去世后,每年都有许多幸存的犹太人与他们的后代排着长长的队伍默默走到他的墓碑前,向他表示敬意与感谢。
认识作者:约翰〃威廉姆斯
约翰〃威廉姆斯,出生于1932年2月8日,音乐家,电影配乐大师。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电影作曲家,曾获得40多次奥斯卡提名,其中五次获奖,承传了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交响乐风格,大气、辉煌、正统。1980年被任命为波士顿通俗交响乐团第19任指挥,自1993年退休至今任该团名誉指挥。同时还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坦格尔伍德音乐节的驻会艺术家。
五、师:这么优秀的影视配乐,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我们来完整聆听它的主题
音乐。请你在聆听的时候,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钢琴?小提琴? 主奏乐器:小提琴为什么选用小提琴?声音绵长 模仿人声
乐器的音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奔放?深沉?高兴?忧伤?
主题演奏了几次
每次音区、感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第一次 中低音区,如泣如诉。
第二次 高八度反复,哀而不伤,充满省思和缅怀。
第三次 在低音区继续延续,表现出人们的痛苦、奋争与希望。
师:因此,这首音乐的旋律起伏大吗?
旋律起伏很大。跨越了三个音区。
为什么作曲家选择创作起伏这么大的旋律?
生:……
师:从乐器的选择到旋律的创作,无不体现了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的精心安排。约翰〃威廉姆斯在为这部影片配乐时,选择了简练柔和的旋律。与约翰合作的是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他也是犹太人,这次两位巨人共同合作,用音乐描述了二战期间犹太人做遭受的苦难。
因此,1993年该片获得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作曲等7项大奖。
二、影视歌曲学习了“影视配乐”以后,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类有歌词的影视音乐,叫做“影视歌曲”。影视歌曲中又包括“主题歌”和“插曲”两类。
主题歌:表述影片主题思想或概括影片基本内容、人物性格、戏剧矛盾冲突的歌曲。
插曲:指在影视片中出现的歌曲,并常常出现在一些重要场景中,与剧中的情节发展紧密相关。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部音乐短片《放牛班的春天》
师:通过影视歌曲的欣赏,同学们觉得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哪些内容呢?猜猜看
生:学校、学生、东西掉了、唱歌、老师教唱、作曲
玩耍、合唱、独唱、纸飞机、老师离开、师:……
师:对,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刚才同学们欣赏到的短片是著名的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就是1949年的法国乡村,音乐家克莱门特到了一所外号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当助理教师。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学校的校长只顾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他重新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然而,事情并不顺利,马修发现学生皮埃尔拥有非同一般的音乐天赋,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其音乐天赋发掘出来,为成为世界著名指挥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刚才我们欣赏到的短片就是马修老师用音乐去感化教官,教会孩子们用音乐重拾失落的童年乐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