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要领

2025-01-07

书法学习要领(共11篇)

书法学习要领 篇1

书法学习要领

书法是一门坚持的艺术,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持之以恒极为重要。

因年龄的关系,你可以不练笔画而直接进入练字阶段,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描红:就是在双钩笔法勾勒出的字框内填写笔画,适合初学者,一般书店都有售。

2。摹临:就是在前人的法帖上覆上白纸临摹,适合初学者。

3。临摹:就是参照前人的法帖进行临摹,适合有一定基础者。

4。背临:就是首先学习消化前人的法帖,书写是不看法帖,完成后对照法帖找出不足。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初学者应先从真书入手(如楷,隶,篆;魏碑等)不宜先练习行草。

在此向你推荐几本适合初学者的法帖:

楷书有颜真卿的勤礼碑、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柳公权的玄秘塔、神策军碑;欧阳询的九成宫等隶书有史晨碑、张迁碑等;

魏碑有郑文公碑等。

因时间关系,只写这么多,如果有兴趣,可以给我发信息我们一起研究。

开始练字应注意的几点:(练一段还要学习字的结构等常识)

①姿势要正确,两脚平放地上,两手据案,肩平、背直、头正,目注纸上。

②握笔要指实掌虚,执笔在指,运笔在腕。开始练字枕腕,逐步提腕、悬腕。

③笔法要分清,一般分方笔和圆笔两种,还要明确中锋、侧锋、卧锋的应用部位。

④楷书是学习毛笔字的基础。楷书学完再学行书,最后是草书。您先学魏碑也行。

⑤临帖时不要看一眼写一笔,先要读帖,吃透要领,然后把一个字一气写成。

⑥首先要把各种偏旁部首练好,以后再组成各种字就容易了。祝您成功

书法学习要领 篇2

一、较全面的了解钢琴和钢琴演奏——乐理与音乐欣赏知识的先行

很多钢琴课程的启蒙教学, 第一个课程就是从上琴开始, 但是笔者认为, 对于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钢琴的学生, 应该制定一段时间的预备课程, 以音乐欣赏和乐理课为主。

在开始正式学习钢琴之前, 首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它以及其周边的信息, 包括:起源、发展、现状;发音原理、音乐史上著名钢琴代表作品及其作者等。其中涵盖了简单的音乐史与音乐欣赏的内容。其次, 对于五线谱要建立最初的正确认识。很多初中的音乐课程都不是非常注意五线谱的认知教学, 所以, 这方面的内容要特别重视。应该集中最少的时间把课本上的键盘示意图与线谱对应, 然后再到实际的钢琴键盘上熟悉, 接下来就是在以后的练习里不断巩固和提高识谱的熟练程度。这些就是乐理知识的先行。

这样的铺垫对于该年龄段的学生来讲是必要而且有效的。他们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理解能力与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这一点与幼儿、少儿的初学启蒙有很大不同) , 有效的预备工作能使他们对钢琴的认识从单纯的感性角度向一个更加全面的方向转变。这种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对正式的实践练习和整个学琴过程的把握都是很有帮助的。

关于钢琴演奏, 学生要建立这样的概念:钢琴的演奏绝对不是只用手指进行的打击运动, 而是一种手、脑并用的, 身心结合的高级而精密的协调运动。

二、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初学者在经过了最初的兴奋期以后, 往往很难坚持大量的、反复的、枯燥的基本功练习, 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不少学生迫不及待去尝试弹奏一些超越自己水平的、较难的作品。结果, 往往是一方面由于客观的技能阻碍无法完成作品的弹奏, 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受到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 在弹奏作品的过程当中容易养成不好的弹奏习惯, 如:贪图一时的方便和速度去盲目背音符的键盘位置而完全忽略了谱面的要求 (连线、强弱、快慢等) , 忽略了音乐性。这些对长久的学习计划是无益的, 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基本功, 如:音阶、琶音、双音、和弦等等,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没有扎实的基本功, 日后的提高将是非常艰难的。正确的顺序是:大量的基本功练习——作品的积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对于单调的基本功练习, 大多数的学生是抱有一种抵触和畏惧心理的, 尤其是刚起步的学琴者。一开始的问题会非常多而杂, 比如:手型、坐姿、手指的抬动姿势、手指的单独控制能力、双手的协调等等。在身体协调性各个方面都会出现问题的同时还有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五线谱的不熟悉 (再次强调乐理知识先行的重要性) 。所有上述这些造成了学生的恐惧并使他们的弹奏乐趣下降。此时, 学生应该把思路理清楚, 要明白问题是不可能在同时得到解决, 也不是一朝一夕的练习就能达到的。所以, 要用一种细水长流的心态去练习, 或者说去培养一种新的习惯。练习的强度和内容也应该按照自己的情况 (每个人的初始情况是不同的) 计划好, 每个阶段改善或解决一种问题,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是提高的关键。如果只是一味逃避基本功练习只会使问题越积越多, 直至钢琴的课程无法进行。

三、培养理解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除了基本功的提高以外, 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甚至可以说这个才是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学生平时要自己多听、多看、多总结。多看别人的弹奏、参加观摩、看音乐会、多听各种音乐 (不用太拘泥形式) 、并且多反馈到自己身上进行总结。

谱面的分析是对音乐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的很好的途径:分句子 (连线) 、分段落等大结构的把握;音乐术语和记号的意义;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本意等等, 都是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建议初学者一定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这些对于在最短时间内, 迅速对一个作品做出准确判断, 该怎么样弹奏, 同时抓住它的实质是很有帮助的。不要反其道而行:先解决了音符的对错问题, 然后是所谓的音乐性。其实, 在你盲目弹音符的时候, 因为缺乏思考, 已经养成很多错误的、不好的习惯, 这些在后期的练习里也是很难改正的。

平时的练习除去单纯的技能提高, 对于谱面的二次创作能力、以及对于艺术表现的理解和掌握也是相当重要的部分。要极力避免练习中的“动手不动脑”低质量练习, 每次都要注意思想集中。

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认为: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 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心理是人的生理结构特别是大脑结构的特殊机能,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笔者这里主要是针对两个方面:一是表演弹奏时的心理素质;另外就是应对练习“高原期、枯燥期”的心理状态。所谓心理素质, 是指构成心理的因素和水平。

学生在教师面前弹奏时, 势必因为紧张没, 有自己练习时候的好, 到舞台上进行表演势必更差一些 (也有属于表演型的学生, 但是非常少) 。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多在公众场合演奏以习惯这样的氛围, 减少紧张的程度。另外, 必须要明白的是:平时的练习、教师面前的还课、舞台上的演奏 (表演、考试等) 的要求是不同的。自己练习就是多弹容易错的、较难的部分, 用一种仔细的、苛刻的态度去进行。学生在公开演奏的时候多会因为作品中的一个或某几个音的对错而导致后面的演奏出现更加多的问题, 曲目中断或者不流畅。像这样的场合就要用一种“粗线条”的方法去把握, 强调对作品整体风格的把握, 不必局限于个别的音和自身技能的缺陷, 尽可能得保持作品的完整, 这也是平时仔细练习的程度的体现。也就是说平时的细致的纠错和练习就是为了达到这种“成竹在胸”的感觉。学生的紧张多是不能区分平时与演奏时的差别和应对措施。

钢琴的演奏从本质上讲, 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结合集体协调运动的智力活动。基本功的不扎实和技能的缺陷是导致“高原现象”的主要结症。技能上“高原现象”同时就造成心理的“枯燥期”, 这是伴随人的机体承受能力出现的自然的心理反映。这个阶段, 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 多去回忆和总结前一阶段技巧上的提高, 同时更多地去思索艺术表现上的问题, 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 保持练习的热情。要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音乐的美的能力, 并在这种美感里陶冶情操, 坚定学习音乐的信念和信心。

五、明确学习的目标

作为一个幼儿师范的学生, 就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为目标的。所以学习钢琴的第一目标是为了能熟练弹奏幼儿歌曲并胜任简单的伴奏和弹唱;而不是盲目的以表演和演奏的前提来进行学习, 这样的目标太不现实, 往往难以坚持。根据今后的职业定向, 钢琴的练习去要配合好乐理知识的运用, 比如:幼儿歌曲的转调和伴奏的配合等等。如果想要再提高, 应该是在达到了你的最主要的目标以后, 完全是可以实现的。不要盲目去进行考级并把太多的时间花在练习这些非常有局限性的曲目上, 要明确自己的首要学习目的。

六、结语

以上是笔者一些拙见, 提供给幼儿师范学校的钢琴学习者, 希望能点拨其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希望对于广大的钢琴教师的教学课程的安排和设计有所帮助。

摘要:对于以后会接触到钢琴技能的音乐师范生 (尤其针对幼儿师范新生来自应届初中毕业生的情况) 的钢琴启蒙和初学给出一些建议, 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钢琴学习要领后顺利入门, 同时也提醒广大的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安排和设计课程内容。

高中生如何把握学习文言文要领 篇3

一、重视课标解读,把握语文教学实质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于是,很多教师开始视“讲授”为“满堂灌输”,视“练习”为“死记硬背”,把“少讲”、“少练”,甚至“不讲”、“不练”作为平时教学的原则。教师“讲”、“练”多少成为评判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以致不少教师开始在课堂上追求教学的浅层面上的热闹,不切实际的“戏说”,花拳绣腿的“表演”等等。

我们只要细读《课标》就能看到,它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特点做了明确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落实到文言文教学中,就是:要讲语法,但不是孤立地讲,而是以读带讲,以讲促读;也讲人文,但不是教师越俎代庖地说教,而是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既体会语法和修辞的含义与作用,又领悟艺术和人文的精髓。这样,文言文教学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初中的文言文学习,只是“读读背背,不作具体要求”。高中的文言文学习,除了要“读读背背”,积累语言材料,增加感性认识之外,还应当引导学生积累文言字词和语句的相关知识。只有重视文言词语等基础知识的积累,才能有效地培养起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重视归纳总结,提高语言积累

学习文言文,关键是要重视归纳和积累。一般说来,初学文言文,最好做到“每课一归纳,单元一小结”。归纳整理时可以从特殊字词的注音、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典故、重点语句以及文化常识等方面来进行,每个单项都可以自行规定一种特殊的符号,以提高学习效益。如:用“①②③”表示一词多义;用“※”表示名词作状语;用“#”表示使动用法;用“⊙”表示意动用法;用“≠”表示古今异义;用“=”表示通假字;用“@”表示成语典故;用“★”表示特殊句式……当然,无论做什么整理,都必须积累相应的例句,否则,你的知识点就成了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这些流传至今的读书真理,表面上看好像积累就是知识的机械累加,其实质却不是那么简单。积累并不是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而是记忆与理解、感情、鉴赏等环节相互联系,进行新的知识结构重建的过程,理解文本的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的具体联系,才是有效积累的前提。如把学生的理解、感悟、体验弃之不顾,一味强调背诵,只能事倍功半,而古人“重读”也一定更“重悟”了。

教育要为大众提供必需的语言、知识、价值观的课程,给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机会,所以强调课程对未来公民的适用性,也就是让学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定的基础,那主要途径是什么?首先当然应该是语文积累,这些积累是一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不具备就谈不上有发展机会。大纲也要求学生通过语文课程,达到对祖国语言文字有一定的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水平。

三、利用多媒体设备,突出教材内容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学手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地学习工具。”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它以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功能,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以其快捷、高速的特点,极大增加了课堂容量。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和优势所在。

使用多媒体教学时需要留给学生感悟的空间,像一些古典诗词的教学,课堂上重在诵读与领悟,一般要求学生当堂背诵。至于诗词中景物的勾勒与描绘、情感的渲染与抒发,必须引导学生融入诗歌的意境中去想象与感悟。如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的千古佳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十个字描绘出来一幅苍茫辽阔的画面,在想象中,学生可以把这个画面铺展得无限大,然后去体会大漠的无垠、落日的辉煌,在冥想中去领悟那深重的悲凉与孤寂,以及慨叹自己在雄浑的自然图景中的渺小。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由此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从而达到了“虚”的境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丰富他们的生活,以此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以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形成、联想能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书法学习要领 篇4

少儿英语学习的孩子们,通常是3-12岁有着英语学习需求的孩子,和美国孩子一样用英文学习,成为中国孩子的强烈需求,那么瑞思学科英语为中国3-12岁儿童量身打造的少儿英语学习体系,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让孩子的英语学习得到全方位地提高。

通过少儿英语教学视频来提升孩子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在现今社会不失为一种非常可行的方法,而目前散落在网络上的视频大多呈碎片化状态,很难有系统性和体系性,这对少儿英语初学者来讲是十分不利的,而瑞思学科英语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之后,进一步升级了K12全年龄段产品体系,至此,瑞思完成了3-18岁中国青少年儿童提供全年龄段完整课程体系布局,同时形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作为行业内深耕美式教育的领导者,瑞思的这一战略性举措,再次引领了行业风向标。

关于少儿英语的学习要领,不仅对教学视频适用,就是在平时的课堂学习和日常演练中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少儿英语教学视频的学习要领,在全浸入式环境中,让孩子的英语能力得到激发,点燃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那么接下来的学习之路就会更加顺畅。

关于瑞思学科英语

2007年进入中国,率先从事学科英语教育培训,3-18岁少儿英语培训专家,其“浸入式学科英语”课程体系涵盖3~6岁幼儿英语、7~12岁儿童英语、13~18岁青少儿英语,并注重培养项目管理、演讲演示和团队合作三大能力。

每天,全国80多个城市250多家校区10万多名学员在瑞思同步学习;

书法学习要领 篇5

明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带领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加深了对国际、国内形势的认识和判断——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逐渐为世界接受,但国内外环境有待改善。

感受到科技工作者的历史担当——在一切重要的学科领域全面领先。

书法学习要领 篇6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是世界公认的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者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中,书法课已越来越多地步入学校课程(多数课名为写字)。然怎样对学生进行书法教学,值得探索。

一、循序渐进

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按这些规律办事,就能顺利达到目的,学习书法也有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就是其中之一。循序渐进应该体现在书法教学的全过程。

1、由正书入手。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就书体而言,有篆、隶、行、草、正等各种,初学者选择哪一种较为合适?历来说法很多,有认为从碑入手,有认为从唐人正楷入手,有认为从篆隶入手,也有主张儿童书法儿童化。从科学的角度,从儿童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特点出发,由正书入手较为合适。一来甲骨篆隶距今较远,实用性也远不及正、行、草书(隶书好些),正书合乎规范,学生较易掌握,学行草书如无正书的基础是不容易写好的;同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由正书入手学书,从唐至今延续了千余年。正书起于汉末,盛于隋而成于唐,历代正书名家众多,著名的有钟繇、王羲之,唐之欧、颜、柳、褚、虞,宋之苏、黄、米、蔡等,尤以唐楷为最。当学生有一定的正书基础后,可再学行、草、隶、篆等。学生学习要持之以恒,攫取众长必须先攻一家。

2、从点画学起。学习书法先学点画(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基本点画),再进行整字结体训练,结体教学中按汉字独体、左中右、上中下、包围、半包围、不规则等结构规律,先学独体字,后学合体字,再学复杂字,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对特别难写的字作重点教学。这样的教学能按一定的坡度上升,逐个分散学生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也可使每个教学内容都是前个内容的延伸并能为后个教学作好铺垫。

3、由摹到临。学书之初,必经临摹,摹与临是传统沿袭下来的练字必经程序,有其科学性。但一开始就临,一临就创作,是背离儿童实际和教学规律的。在临摹教学中,我采取双钩、单钩、临写、背临四种练习方法同时并进,但又按一定的次序。创作是教学的关键一环,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体现。每一次创作,学生都特别认真,创作结束后,书艺都大有提高。从这点上说,创作也是练习,但创作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有大量的练习作积累,因而创作又要有扎实的临摹功底。创作与临摹的关系是:先临摹后创作,边临摹边创作。

二、因材施教

教学要面向全体,提出统一要求,但还要照顾个别差异,把集体教学和个别辅导结合起来,这就是因材施教。书法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如果在教学中不顾每个人的不同素质和实际都用同一种模式去套,就势必压制一些人的特殊才能,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孔子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

书法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范围很广,主要表现在:

1、选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儿童学书时,尽管能听凭教师指定字帖,但他们在临摹时,会表现出一种无声的反应——一种对不同碑帖的适应性,有的进展神速,有的进步缓慢。这就要求救师在选帖时还应根据学生的气质、个性爱好和本身书写的笔画特点,有针对性地因人选帖,如秀逸的、豪放的、丰腴的、清挺的等等,不必强求全班划一。

2、练习。练习是学生学字的主要手段。按因材施教原则我对不同学生的练习定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根据这个目标定出具体的教学措施,对不同学生练习的质和量、速度、时间及每周练习的次数、字数作合理的安排。

3、教学措施和方法。由于学生兴趣、学习习惯、作业态度、书写水平不同,因而教师一定要因人施教,不可用一个套子去套。如有的学生应培养他的自学能力,对有的学生要施加一定的压力,优秀的学生要多表扬,学习困难学生有进步要多鼓励等等。这里特别要加强个别辅导,抓住学生暴露出来的用笔、结体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作重点指导,实行作业、成绩评价的分层教学。如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施教方法分层,还可多动一些脑筋,如学生的座位安排以一帖为一组,一般学习活动由同帖一组学生为单位,还可开展优差生结对帮教活动,要求一个优生带一个学困生,开展二级辅导等等。

三、启迪思维

有人说“字无百日功”,认为只要多写,将来必有成就。这种理解是片面的。那么是不是说经常练习不重要、不必要呢?也不是,多练多写是必需的。我要求学生天天写,时间不求太长,字数也不需过多,但要保证每天有二、三十分钟的认真训练,使学生一直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然多写只能为学好字打下一个感性方面的基础,书法练习决不是错误的“尝试”和机械的重复,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如果学生只用手写,不用眼“写”、用脑“写”,不作理性的分析,往往事倍功半。现代心理学指出,人的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过程,在书法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能力,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达到乐学、善学,这跟书法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有密切联系的。

1、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拿到一本字帖,首先要让学生会读帖,能发现字帖的好处,如果学生看不到它的好处,对它没有好感,是学不到什么的。如学八种点画,要求学生先看字帖点画的运笔(如何下笔、如何行笔、如何收笔等)。

2、养成善于琢摩、善于体味的习惯。观察是感性的、表面的,分析、比较、研究才是理性的、内在的。学生要写好字一定要有分析比较的能力,能对照字帖找出自己写字的欠缺,能够发现不同字帖字体的不同特征等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养成善于琢磨、善于体味的习惯,要让学生钻到字帖中去,陶醉在书法艺术所呈现的美之中。这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学习方法,能解决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我认为观察、分析、比较,如同吃菜,不仅要察其色、闻其香,更能品其味。

在具体教学中,可采取填空法、选择法、正误法、集字创作、作业互批等。

四、培养兴趣 如果一个人对从事的某种事情毫无兴趣,那么就很难作出持久的努力,儿童学书法亦是如此。书法黑白两色,不如绘画色彩丰富,又没有绘画那具体可感的形象,因而不如绘画易于引起儿童的兴趣,而书法技能形成,决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练习的结果,何况儿童是好动的,他们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培养学生学习书法兴趣是顺利进行书法教学的保证。

初学书法的儿童,对书法的兴趣表现不一,有的受家庭的影响或羡慕别人有一手好字,对书法稍有兴趣;有的出于家长压力才去学,毫无兴趣;有的感到好奇、新鲜、暂时有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潜力,把他们的兴趣调到最高点。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往往由人的欲望和需求来发动。学生对学书有兴趣,才能激发其求知的欲望。因而第一堂课,应大讲书法的历史渊源和发展,介绍历代艺术大师怎样在抽象的线条中孕育了美,发现了美,创造了美,勉励学生为祖国文化事业作出新贡献,激起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效国之行。还可讲讲练书法的好处:能有一手漂亮实用的宇,能带动其他学科的进步,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等。

同时还可采用直观示范、创设一个良好的写字学习环境、点滴进步给予表扬、提供用武之地(美化教室、校园、上街写春联等)、组织参展参赛、欣赏优秀的书法习作和历代艺术佳作、讲历代书法家勤学成才趣闻逸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借鉴学习书法的方法指导教育实习 篇7

一、“准备”阶段

在学习书法的第一课中, 教师首先会告诉学生写字所需的基本用具, 以及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等, 然后, 进行示范。笔者在指导实习生的第一课中, 通常也是首先告诉他们做一名合格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常规素质, 如体育教学对器材、服装、态度、激情等的要求;其次, 让他们阅读教师的备课本;第三, 要求他们听课 (一般听4节~6节课) , 在这个过程中, 让他们逐步进入状态, 同时回答他们对体育教育教学的各类问题, 满足他们将要初为人师的好奇心,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 排解他们心中的不安和疑惑, 帮助他们树立走进课堂执教的信心。

二、“临摹”阶段

在书法学习过程中, 掌握了基本常识之后, 就要进入临摹阶段。在指导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教学实习时, 也需经历类似书法的临摹的环节。在该环节中, 要求实习生在听课后模仿指导教师上课, 也即执行与指导教师相同的教学过程, 一般地讲, 在六个平行班的教学中, 教师讲授两次课, 其余四次课由实习生讲授。需要注意的是, 在该阶段中, 教师听课的重点是课堂常规、语言组织、讲解示范、队伍组织调动、学生课堂管理等内容, 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指导, 使实习生达到做一名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每次听课之后都应与实习生进行一次交流, 在对他们给予肯定的同时, 提出需要改进的层面及具体的措施和方法。此外, 要求实习生每天要写出授课体会、总结、反思 (通常是检讨书式的) , 第二天交给指导教师。临摹阶段时间的长短视实习生的进步程度和时间安排情况而定, 通常该环节要安排两周时间, 然后进入第三个阶段。

三、“创作”阶段

书法学习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摹之后, 就可以尝试创作, 然后拿自己的作品与别人的作品做比较, 从中获得进步。在指导实习生时, 可以要求实习生独立备课, 当他们备课完毕后, 要将备课稿交给指导教师“过滤”把关, 之后直接进入课堂进行新教材的教学, 指导教师听课并协助完成教学。在此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一课一指导、一课一反思。笔者在六个平行班的教学中, 会将自己讲授的某次课安排在六次课中间的某一次进行 (实习生听课) , 以通过这种同课异构、互听互学的方式让实习生“速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一般地讲, 这个环节需要三周时间完成。

四、“完善”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作之后, 书法学习者要争取机会与同行们多做交流, 并多参与一些书法活动。在指导实习生时, 指导教师可带着实习生参与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上级举办的各种教学研讨活动, 让他们跟随自己一起听课、评课, 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提高。同时, 指导教师应要求实习生在每次活动后写出总结、体会和反思。在整个实习过程中, 要尽量让实习生参与学校的所有体育活动, 如课间操管理、课外活动管理、各类体育竞赛的组织与裁判工作, 以及学校教师之间的体育锻炼与交流等。通过让实习生参与这些活动, 使他们感受、体验全部的学校体育工作。

五、“提升”阶段

谈一谈书法学习 篇8

关键词:书法;基础

一、明确目的

中国书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人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是一种不可磨灭的伟大符号和标记。它需要后人热爱并薪火相传。学习书法,可以藉此弘扬和光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以书法为主要载体进行传播的。上古时代先贤们所有的重要智慧,中古时代的全部经典,近代以来艺术家的奇境创造,绝大部分是通过书法形式才得以保存到今天的。学习书法,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学习书法的功夫一部分在字内,一部分在字外,能够做到技道双修,人书俱进。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性格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习书法,还能颐养身心,延年益寿。在学习书法时,美好文字浮现眼前,万般意念凝于笔端,身手眼神协调运动,古今名流四时助力,它怎么能不健康长寿呢!学习书法,还可以把书法本身当做一项文化产业发展。我认为更多地是通过学习书法,广交朋友,铸造品牌,练好基本功夫,为今后工作和事业发展奠定基础。有了这样的学习目的,我们就有了确定的目标和学习的不竭动力。

二、选帖入门

学习书法首先要有学习的字帖,也就是学习的标本。选择好了,你就会从此开始,一生受益。如果选择不好,就容易心生厌倦,反复无常。选择字帖,我认为有几个原则,一是要学就学最好的名家字帖。古人云:“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中国书法群星璀璨,几经历史淘汰,已经形成共识,我们不难从中找到最好的字帖。二是选帖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先选那些笔画与结构法度严谨、规律性强的范帖。以后再逐渐选其他字体和风格的字帖。书体上一般先楷、隶等正书再行草,先立后奔。三是要从名家字帖中选择与你发展理想谐合的字帖。选择书法字帖先以一家为主,然后才谈的上博采众家,独成一体。

三、读帖体味

学书法下笔之前,你已经选择了名家的名帖,而这个名帖,一般也应是古文名篇。这就需要你在下笔之前,先要了解这个字帖是谁写的,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与古人对话,从根本上体味他的书法特质和文化内涵,并直达内心世界。同时,还要通过认真读帖练眼,对其用笔、结构、章法、气势、墨韵等的变化,都要留神细看,熟烂于心。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映现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这样,你读的帖越多,你的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和好在哪里。

四、硬软结合

書法之法无外乎笔法、字法、墨法和章法。笔法和墨法不用软笔是写不出软笔效果的。但字法和章法则不尽然。因为字法是对字的结构安排,也就是“集点画而成字”。通过正与斜、疏与密、增与减、向与背、松与紧、平与险、避与就、违与和的处理构成美的汉字形体,这就是理想的字法。只要我们用硬笔把字的结构特点掌握了,再把它熟练地运用到软笔书法中去,也会达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人硬笔字写得很好,练软笔的时候,就会比其它人接受得更快,写得更好,因为他本来对字体结构已经有了很好的理解和把握。所以,我的体会是拿过一个字帖来,先用硬笔学习,把字的结构掌握了,在此基础上,再换成毛笔。当然,这与我们的学习条件也有一定关系。我们不可能在上班的岗位上,随身掏出毛笔和砚台来练字。但在会前饭后,任何场所,如果是用硬笔练习,就会来得十分方便。同时,用硬笔练习,还能达到练写合一、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描摹记型

所谓描摹就是将较薄而透明的纸张覆于字帖上,然后用笔描摹原作形态进行练习。也有的用较厚的纸覆在字帖上,借助光线把字帖笔画投影在所覆纸上,再用笔双钩其轮廓,然后填充上墨色,进行“仿影描摹”。初学写字,为了打好基础,拥有书法学习的良好基本功,一般应从描摹开始。描摹不仅是学习书法学习启程的步骤,同时,也是学习书法一辈子的必备之功。王羲之是千古书圣,流传于世的还有他临摹褚遂良的行书千字文。赵孟頫晚年醉心于描摹王羲之的书法,林散之更是把描摹日课作为他一生的爱好和坚持。我们现在看到的“神龙本兰亭序”,就是冯承素照着王羲之原来的字,用两笔写一划,然后把中间白的地方描黑,采用“双钩填墨”法进行精心钩摩的。通过描摹可以感悟范字的书写要领,包括部首的比例,笔画的长短粗细、穿插避让,字形大小和结构位置等。并将范字的字型印在脑海,逐步形成书写动作的定位、定型,为写出像范字一样的字打好基础。现在有一种叫做投影书法临摹台的产品,对初学者特别是中小学生,也许是有一定的特殊功效。描摹练习时需先看准笔形和记住笔路,然后再一笔写成。写前也可用手指作“书空”练习,以便对运笔的轻重、快慢、起止等做到心中有数。写时一定要把描摹练习中所体验的“手感”,加以强化,形成实际的书写能力。

六、临帖求真

当描摹熟练后,继而进入“临帖”阶段。临帖是将字帖放在一旁,看着字帖上的字,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划,领会其精神,再直接在纸上写出来。如果说“摹帖”是描着写,那么,“临帖”就是看着写。“临帖”是学书者进入书法艺术殿堂的最基本保证。通过临帖可以了解笔画肥瘦,间架结构,墨色浓淡,运笔轻重,转折换锋,接搭引带等。只有通过“临帖”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创造性,使前人书迹为我所用,也就是常说的“后与古人离”。在临帖过程中,人们常常借助一定的格子来进行,称之为格临。格临常用的格子有米字格、田字格和井字格(也叫九宫格)。采用格临的方法,比较容易找准汉字的各部分在格子中的位置,使我们容易看出各部分的大小。字的结构要经过长时间临习才能掌据。应先看清楚字再下笔,尽量养成看一个字写一个字的习惯,不能看一笔写一笔,那样容易支离不贯气。写后加以对照,有不像的地方就再写一次,如果还不像,就再写,直到写像为止。这样,比一个字只写一次印象深刻,收效大。一个字一个字写正确之后,就可以看两三个字、以至一行字之后再写了。在描摹和临写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可以描摹一遍再去临写,也可以临写几遍再去描摹。我是把名家名帖复印到一张纸的上下边,描摹时覆在上边的帖描,同时,也能看到下面相同的帖进行临,这样就能随时将临摹两种方式交替进行,相得益彰。

七、默写达标

学习古人书法,要达到眼到、手到和心到三重境界。达到眼到,需要反复读帖,从骨子里透彻理解;达到手到,需要对照原帖不断临摹,熟练掌握书写的技巧和手段;达到心到,就是通过临帖练习一段时间,比较熟练地掌握字帖的用笔和结构后,能够在不看原帖的前提下,仅凭记忆把脑海中所呈现出的原帖字形默写出来,这种学习方法也叫做默临。用心来默临是学习书法的最重要的法则之一。它是形成自己书风前的黎明,是开始书法创作前的起跑,也是一切书法成功的根基。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临帖只有到了“得意忘形”才为最高境界。要想达到这一点,则须要更多地在精神层次上去体会探求。有人在一年时间里把《兰亭序》临了三百多遍,但把帖子合起,自己创作一幅作品时就没了一点帖的影子,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依样画葫芦,没有用心去默临。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不管你写了多少年,还是临摹了多少遍帖子,如果不是用心去临,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甚至年复一年,也不会达到形似神随的应有效果。在反复默临的过程中,要将自己写的字同范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自己评审和自己批改,從中找出自身不足之处以及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对好的加以巩固,差的找出原因,以便再次临习时改正。这样反复练习,反复对照,反复完善,就会进一步增强对原帖中字体的认识,不断缩小与原帖之间的差距,使书法水平从形似到神似,逐步进入化境。

八、出帖独创

书法学习心得 篇9

书法学习心得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经典民间艺术被历代传递至今。通过书法选修课的这个平台,我也稍稍了解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在富有感情的艺术汉字中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感受书法艺术美带给我们视觉和心灵的享受。

有关书法的概念,众说纷纭。一般情况下,书法可以定义为:以汉字为载体,运用书写工具去表达内心思想情感的艺术。由定义可见,中国书法与汉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书法文字是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只不过,这时候的书法正处于萌芽阶段。事实上,中国书法史是伴随着汉字演变而来的发展史,中国有了汉字,随着历史的变迁,书法艺术逐渐兴盛起来。

其实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书法的影子,无论是大街小巷的海报宣传,还是每天运用书法的技巧去写汉字,书法无处不在,只是参加了书法这门选修课后,我觉得我们更应该以学术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美丽的经典艺术。

必须承认与书法密切相关的是一群优秀的书法家,看字如看人,各个书法家的迥异个性造就了各类不同的优秀书法作品。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还可细分。每一种字体都有着不同的韵味,可以说是无声之间,无形之相,拥有着独有的美妙的规律。

古代书法家写字时大多写自己的诗作或文章,创作起来得心应手,甚至有种荣耀感。当代人大多已没有创作文言文的功底,创作时只能是抄录古人的作品。有时候古人不经意间的创作即使是草稿也更是真性情的流露,而被后人称颂描摹至今。东汉时期的偶创飞白,蔡邕看到有几个工匠扫帚蘸这石灰水在刷墙,灵感来了回家准备好笔墨纸砚想象着工匠刷墙掌握好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别有风味,这就是蔡邕独创的“飞白书”。王羲之,又是一位绝对的书法爱好者,一次在稽郡山阴的兰亭宴会上,只见他当场挥笔写文来纪念这次宴会,于是就成就了有名的《兰亭集序》,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

书法学习经验 篇10

上高中时,我的字奇丑无比,用当时班主任的话说,那就是,“满堂啊,你这个字还不如我用脚趾头写的呢!”

于是,我就想,要给自己争口气,一定要练一手好字。毕竟字就是我们的脸啊。

两年前,也就是2010年的4月22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平生第一次接触到了毛笔书法,在学校周围一个名叫“墨香居”的书法班,接受了书法的启蒙。不过好景不长,这个班也随着老师的南下求职而解散,于是我开始了漫长(其实也就几百天而已)的自学。

在我学习书法快要满两年的时候,我萌生了一个愿望,那就是进京去见一见敬爱的田老师,包括英老和雪松老师。毕竟从一开始就是临习两位田老师的字帖,再加上经常能在网上看到两位田老师讲课的视频,更是崇拜有加,日思夜想渴盼有朝一日能见到老师,能让老师点评一下我的字,指引一下我学书法的道路。

······

在返回长春的列车上,我回顾总结了北京之行的感悟,概括起来就是一下三十八点:

1.见到了英老和雪松老师,并且很荣幸的和两位田老师合了影。在田氏书斋见到了

英老、蕴老、雪松老师的真迹作品——曾经见过很多豪华的房屋,但只有在这间

不算太大的书屋里,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欣喜与平静。好字,确实能在霎时让人

安静下来。英老曾经说过一句话,“望山跑死马”,而现在,见到几位老师的真迹

之后,我找到了自己心中的“山”,也就是终身努力的奋斗目标。

2.解决了笔的问题:我的笔(草帽崔大楷)太软(其实是我平时总用小笔写大字,把笔毫写乏了),不适合写楷书,但是写行书特别好使。

3.英老重点纠正了我的坐姿和执笔方式。我平时写字坐的不端正,头总是向一边趴

着;执笔方式,一是执笔太高,二是不懂得挥运之理,笔总是向一边趴着,而没

有让笔停留在点画的中央,三是不懂得运腕。至今,耳畔仍回想着田老师的教诲:

“满堂啊,头趴到桌子上了,这么年轻,可一定要保持好习惯啊”

“满堂啊,笔杆倾斜太厉害了,怎么可能写出好笔画呢”

“满堂啊,胳膊太僵了,抓着你的手写都不行!你用一下腕,用一下肘,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

4.田老师给我示范了中横的写法,我临写了七八十遍之后,田老师走过来说,“看

看,起笔太尖了吧,收笔太钝了吧”,我霎时省悟,自己观帖是多么的不细致,斗大的字放在旁边,瞪着一双大眼睛,脑袋里想的却是自己平时的书写,还是自

己的东西太多啊······抬起头看到英老的行书横幅“既入欧门就请放弃自我”,当时我终于从心底接受了这句话。

5.长横,英老做了示范,我的行笔没有大问题,但是起笔太尖,收笔太钝,整体显

得笨重。

6.正捺:英老手把手的教导:我的肘、腕太死,执笔偏高,行笔路径不对。“百

练不如一看”,就看了这么几遍,英老书写时的那种感觉已然铭刻于心。

7.雪松老师做了示范,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其熟练程度。提起笔来很随意的一笔,就

是标准的笔画。佩服啊。

8.右点:英老说我的笔画当中就这个点儿点的还可以,就是稍微笨重了些。

9.临帖的要领:字数要尽量少,遍数要尽量多,要求要尽量高。

10.练习长横:一格写八个,不是为了节省纸张,而是为了练习匀称、分间、平行等

等楷书的基本功。看一个人会不会写字,让他写一页横就知道了。

11.雪松老师示范了一笔写戈钩的笔法,以及心钩的挑钩方法,我观察后的总结是:

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放慢速度,巧妙提按,顺着笔势轻轻挑出。当然,用语言很难描述清楚。真正付出了金钱与辛苦(其实也就是一个多月的生活费和二十七小时的硬座车程罢了)的那一刻,霎时懂得了如何去攻克基本笔画——高标准,严要求,一个一个克服,努力写的与帖上的一样。长撇:英老说我的这一笔头、脖、肚的形态基本都有了,但是太弯了些,同时不够饱满; 折笔:“拱”尖与否,是各种折笔最根本的差别。“春”字,三横大致等长等距,第三横只是比前两笔长一点点而已,只是一点点,绝不能多。这是内行与外行的分界线。“木”字旁在左边时,那一撇究竟是与哪一笔衔接的呢?田老师用双钩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具体形态,我整理好英老的示范稿之后再拍照上传)绞丝旁的基本写法以及在不同类型的字中的用法。英老说,“基本笔画不克服,会一辈子捆住你的手脚”。这让我更加明确了练好基本笔画的重要性。关于书写时的细节问题的处理,英老用了一个比喻,“就好比给小姑娘拉双眼皮,拉好了她还就好看!”刚说完这句话,英老指着身旁一书友说,“你这个字写得不“双””!O(∩_∩)O哈哈~ 雪松老师示范并讲解了“名”字的写法。其实也没有什么规律,就是一遍遍的精临就是了。平时的书写中,楷书太慢,行书功底又太差,怎么克服?雪松老师的回答是,“别无他法,唯有多练”。是啊······在我们左顾右盼的时候,倒不如静下心来多临帖呢!书法中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捷径!“金”字我从练字伊始至今,写了不知多少遍了,却总觉着差点什么东西,待英老纠正完我捺笔的问题时,我猛然发现,其实还是基本笔画的问题!基本笔画!基本笔画!基本笔画!不下硬功夫克服基本笔画根本不行!草字头的两种写法,一种略高一些,另一种略扁一些,随底下的部件不同而变化。跪笔弹锋,英老示范了七八遍,看过了就懂了,但是很难用语言描述。唯有在心里一遍遍找那种感觉,用手一遍遍的实践。英老讲解了垂露竖的起笔写法,粗略的说就是右下行笔,向上抬笔,再向下行笔,很快很精到的一个过程。英老示范了“滚”、“和”、“永”、“龙”这几个字的写法,现场观看大家书写的确是一种享受。另一感悟就是田老师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一个字往往写好几遍才满意。两位田老师对我临的九成宫的评价:“有点意思了,看得出练过那么两三天,但是还太粗糙”。~~~~(>_<)~~~~其实我练了两年了,在田老面前就是两天了~~~ 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深深地体会到了北京人的高效率、活力、以及健康的勤奋。左手安静,右手繁华,高度完美的统一。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书法没有勤奋是万万不能得,但有很多东西光靠勤奋是难以解决的。比如,若不进京,恐怕我几十年后仍然是现在这个错误的执笔姿势,错误的坐姿;恐怕几十年后我仍然不会明白基本笔画的正确写法,比如正捺的行笔,竖笔的起笔,乃至跪笔弹锋,甚至长横、中横的起笔与收笔,以及撇的弧度,折笔的笔法,等等。宝盖头的横折撇,横的弧度源于率更,发扬光大于松雪;颜、柳的横折撇有一个

周持:书法学习重在“志存高远” 篇11

书法艺术“进校园”

书法作为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古语有云,“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汉字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书法是汉字的表达形式。中国书法经历五千多年的发展,形成六大书体,分别为行书、草书、隶书、篆书、楷书和燕书。

在著名书法艺术家周持看来,书法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的表达,它还起着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的作用。

周持现任职于国际关系学院,历任北京大学燕园书画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北京市海淀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书法讲座当中主讲隶书。在活动现场,周持被授予海淀区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导师称号,北京第十九副中校长汪宏驹为周持颁发了证书。

为了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文体教育引领,丰富社会实践,搭建校外合作新平台,建立校外未成年人教育时间及地,探索教育新模式,充分发挥名家群体的丰富人生经历和创新故事,引领学子及中小生搞好人生规划,迈好走向社会之路,为海淀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区而擂鼓助威,海淀区文明办提出了三城三创的理念,用名家成才、成长、成功、创业、创新、创造的经历,引领未成年人思想建设成长,规范自身文明行为,同时积极整合区域资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做出表率。而此次“名家校园行系列宣讲”活动就是海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引导青少年文明成长的重要亮点之一。

周持认为,书法进校园,对青少年普及书法教育意义重大。在活动现场,周持以“书评与文评”开篇,以中国古代著名书法艺术家王羲之与颜真卿为故事的主人公,提出书法学习要“站得高、望得远”,与写一手好字相比,个人修为和品德的提升才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在很多书法交流座谈会上,周持经常被人们问到“书法是什么?书法与写字是什么样的关系?”周持答曰,写字是人们对于事物表达的一种形式,而书法远远不止于这个范畴。“从毛笔发明至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称得上为书法家的不多,可见写字与书法不能统一而论。”

周持提出,毛笔字能够作为一种艺术被人欣赏,始于三国。当时朝中有一个高官名为钟繇,曹操很欣赏他的作品,并将他的作品挂于自己的书房中。东汉时期一位名为杨雄的书法家认为,书法者书心画也,书法就是书写自己内心的情感。

从这个题目引申开来,书法所给与人们的美感,以及书法的文评与书评之间的关系,都从周持后面所讲的王羲之与颜真卿的个人经历中一一体现出来。

书法艺术与个人修为

王羲之与颜真卿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标杆人物,为人们创造出多部传世经典的书法作品,并为后世的文人争相效仿与揣摩。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曾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他的书法作品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广采众长,备精诸体,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相传王羲之二十岁的时候,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王羲之的叔父)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十分讲究门第等级,结亲订婚要门当户对。王家是赫赫有名的士族,郗家自然愿意和他们联姻。王导的几个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从那人面前走过,希望被选中。只有王导的侄子王羲之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着烧饼,一手笔画着衣服,构思书法作品。顷刻间又纵身下榻,缓笔研墨,一气呵成。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形一一禀报给郗太尉,郗鉴对那些扭捏作态的年轻人很不满意。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才是他所要寻找的那个佳婿!于是这年春天,郗鉴便把知书善文的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后来这个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周持还讲了有关王羲之的另一个典故。

王羲之性格刚毅耿直,他在绍兴任会稽内史时,能经常关心民间疾苦,为百姓办些好事。一个傍晚,王羲之访友回家,途经蕺山街东侧的一座石桥,见桥栏上坐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在卖扇子,但却无人问津。于是王羲之走上前去,捡起其中的一把在扇面上写下了“清风徐来”四个行书大字,并在左旁各落款署名。只一会儿功夫,桥上就挤满了来买扇的人,老婆婆得了高价,对王羲之感激不尽。这座石桥因此被取名为“题扇桥”。

继王羲之后,第二个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是颜真卿,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

“唐代重视书法,特别是李世民对书法及其热爱,很多人因为书法好被封了官,但颜真卿有其过人的能力。颜真卿生活在公元709年到785年间的唐朝,正值安史之乱,唐朝政权岌岌可危,此时的颜真卿做了一个平原郡,与哥哥奋起抗贼,止住了安史之乱因此得到朝廷的重用,被封为开国公。”

有人说,他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公元784年,颜真卿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历史上对颜真卿的为人如此评价,“故光禄大夫、守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公颜真卿,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属贼臣扰乱,委以存谕,拘肋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

颜真卿最初临摹张旭和褚遂良的笔迹,由于学习起点高,使他成为继王羲之之后影响最大、成绩最高的书法家,是中国文人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的楷书创造了一个大气磅礴的书法审美范式,他的行草书传达出豪迈洒脱的气势。”

颜真卿的《争座位帖》被赞为天下第二行书,字迹洋洋洒洒,中间涂涂改改。《争座位帖》是颜真卿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信件稿本,内容是争论文武百官在朝廷宴会中的座次问题:“乡里上齿,宗庙上爵,朝廷上位,皆有等”。然而郭英义为了献媚宦官鱼朝恩,在菩提寺行及兴道之会,两次把鱼朝恩排于尚书之前,抬高宦官的座次。颜真卿在信中对他做了严正的告诫,刚烈之气跃然纸上,显现了他那刚劲耿直、朴实敦厚的人格。清代著名书法家杨守敬评价《争座位帖》:“行书自右军后,以鲁公此帖为创格,绝去姿媚,独标古劲。何子贞至推之出《兰亭》上。”

周持甚为推崇颜真卿的书法,还收藏《争座位帖》拓片挂于家里。周持感叹道,“宋元之后,书法家很少能达到颜真卿如此高的地位,《争座位帖》迄今一千多年,如今看来仍然令人肃然起敬。”

上一篇:营养餐采购制度下一篇:金屯镇中学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