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导要领

2024-09-17

学习指导要领(共12篇)

学习指导要领 篇1

从我国幼儿师范学校的学制设定来看, 招生的范围以应届的初中毕业生为主。其中的绝大多数学生在入校以前没有音乐技能 (钢琴、声乐) 方面的基础。本文针对这一年龄段的钢琴初学者及其今后的职业取向特点来提出一些钢琴学习方面的建议和要领。

一、较全面的了解钢琴和钢琴演奏——乐理与音乐欣赏知识的先行

很多钢琴课程的启蒙教学, 第一个课程就是从上琴开始, 但是笔者认为, 对于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钢琴的学生, 应该制定一段时间的预备课程, 以音乐欣赏和乐理课为主。

在开始正式学习钢琴之前, 首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它以及其周边的信息, 包括:起源、发展、现状;发音原理、音乐史上著名钢琴代表作品及其作者等。其中涵盖了简单的音乐史与音乐欣赏的内容。其次, 对于五线谱要建立最初的正确认识。很多初中的音乐课程都不是非常注意五线谱的认知教学, 所以, 这方面的内容要特别重视。应该集中最少的时间把课本上的键盘示意图与线谱对应, 然后再到实际的钢琴键盘上熟悉, 接下来就是在以后的练习里不断巩固和提高识谱的熟练程度。这些就是乐理知识的先行。

这样的铺垫对于该年龄段的学生来讲是必要而且有效的。他们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理解能力与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这一点与幼儿、少儿的初学启蒙有很大不同) , 有效的预备工作能使他们对钢琴的认识从单纯的感性角度向一个更加全面的方向转变。这种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对正式的实践练习和整个学琴过程的把握都是很有帮助的。

关于钢琴演奏, 学生要建立这样的概念:钢琴的演奏绝对不是只用手指进行的打击运动, 而是一种手、脑并用的, 身心结合的高级而精密的协调运动。

二、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初学者在经过了最初的兴奋期以后, 往往很难坚持大量的、反复的、枯燥的基本功练习, 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不少学生迫不及待去尝试弹奏一些超越自己水平的、较难的作品。结果, 往往是一方面由于客观的技能阻碍无法完成作品的弹奏, 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受到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 在弹奏作品的过程当中容易养成不好的弹奏习惯, 如:贪图一时的方便和速度去盲目背音符的键盘位置而完全忽略了谱面的要求 (连线、强弱、快慢等) , 忽略了音乐性。这些对长久的学习计划是无益的, 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基本功, 如:音阶、琶音、双音、和弦等等,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没有扎实的基本功, 日后的提高将是非常艰难的。正确的顺序是:大量的基本功练习——作品的积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对于单调的基本功练习, 大多数的学生是抱有一种抵触和畏惧心理的, 尤其是刚起步的学琴者。一开始的问题会非常多而杂, 比如:手型、坐姿、手指的抬动姿势、手指的单独控制能力、双手的协调等等。在身体协调性各个方面都会出现问题的同时还有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五线谱的不熟悉 (再次强调乐理知识先行的重要性) 。所有上述这些造成了学生的恐惧并使他们的弹奏乐趣下降。此时, 学生应该把思路理清楚, 要明白问题是不可能在同时得到解决, 也不是一朝一夕的练习就能达到的。所以, 要用一种细水长流的心态去练习, 或者说去培养一种新的习惯。练习的强度和内容也应该按照自己的情况 (每个人的初始情况是不同的) 计划好, 每个阶段改善或解决一种问题,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是提高的关键。如果只是一味逃避基本功练习只会使问题越积越多, 直至钢琴的课程无法进行。

三、培养理解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除了基本功的提高以外, 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甚至可以说这个才是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学生平时要自己多听、多看、多总结。多看别人的弹奏、参加观摩、看音乐会、多听各种音乐 (不用太拘泥形式) 、并且多反馈到自己身上进行总结。

谱面的分析是对音乐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的很好的途径:分句子 (连线) 、分段落等大结构的把握;音乐术语和记号的意义;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本意等等, 都是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建议初学者一定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这些对于在最短时间内, 迅速对一个作品做出准确判断, 该怎么样弹奏, 同时抓住它的实质是很有帮助的。不要反其道而行:先解决了音符的对错问题, 然后是所谓的音乐性。其实, 在你盲目弹音符的时候, 因为缺乏思考, 已经养成很多错误的、不好的习惯, 这些在后期的练习里也是很难改正的。

平时的练习除去单纯的技能提高, 对于谱面的二次创作能力、以及对于艺术表现的理解和掌握也是相当重要的部分。要极力避免练习中的“动手不动脑”低质量练习, 每次都要注意思想集中。

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认为: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 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心理是人的生理结构特别是大脑结构的特殊机能,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笔者这里主要是针对两个方面:一是表演弹奏时的心理素质;另外就是应对练习“高原期、枯燥期”的心理状态。所谓心理素质, 是指构成心理的因素和水平。

学生在教师面前弹奏时, 势必因为紧张没, 有自己练习时候的好, 到舞台上进行表演势必更差一些 (也有属于表演型的学生, 但是非常少) 。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多在公众场合演奏以习惯这样的氛围, 减少紧张的程度。另外, 必须要明白的是:平时的练习、教师面前的还课、舞台上的演奏 (表演、考试等) 的要求是不同的。自己练习就是多弹容易错的、较难的部分, 用一种仔细的、苛刻的态度去进行。学生在公开演奏的时候多会因为作品中的一个或某几个音的对错而导致后面的演奏出现更加多的问题, 曲目中断或者不流畅。像这样的场合就要用一种“粗线条”的方法去把握, 强调对作品整体风格的把握, 不必局限于个别的音和自身技能的缺陷, 尽可能得保持作品的完整, 这也是平时仔细练习的程度的体现。也就是说平时的细致的纠错和练习就是为了达到这种“成竹在胸”的感觉。学生的紧张多是不能区分平时与演奏时的差别和应对措施。

钢琴的演奏从本质上讲, 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结合集体协调运动的智力活动。基本功的不扎实和技能的缺陷是导致“高原现象”的主要结症。技能上“高原现象”同时就造成心理的“枯燥期”, 这是伴随人的机体承受能力出现的自然的心理反映。这个阶段, 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 多去回忆和总结前一阶段技巧上的提高, 同时更多地去思索艺术表现上的问题, 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 保持练习的热情。要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音乐的美的能力, 并在这种美感里陶冶情操, 坚定学习音乐的信念和信心。

五、明确学习的目标

作为一个幼儿师范的学生, 就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为目标的。所以学习钢琴的第一目标是为了能熟练弹奏幼儿歌曲并胜任简单的伴奏和弹唱;而不是盲目的以表演和演奏的前提来进行学习, 这样的目标太不现实, 往往难以坚持。根据今后的职业定向, 钢琴的练习去要配合好乐理知识的运用, 比如:幼儿歌曲的转调和伴奏的配合等等。如果想要再提高, 应该是在达到了你的最主要的目标以后, 完全是可以实现的。不要盲目去进行考级并把太多的时间花在练习这些非常有局限性的曲目上, 要明确自己的首要学习目的。

六、结语

以上是笔者一些拙见, 提供给幼儿师范学校的钢琴学习者, 希望能点拨其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希望对于广大的钢琴教师的教学课程的安排和设计有所帮助。

摘要:对于以后会接触到钢琴技能的音乐师范生 (尤其针对幼儿师范新生来自应届初中毕业生的情况) 的钢琴启蒙和初学给出一些建议, 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钢琴学习要领后顺利入门, 同时也提醒广大的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安排和设计课程内容。

关键词:理论先行,基本功,音乐表达,心理素质,学习目标

学习指导要领 篇2

一、辩手的选拔

辩手的最理想的条件是:既能够“论”也能够“辩”,既能够“说”也能够“写”。具体地说,辩手应该 性格开朗活跃,思维开阔敏捷,逻辑严密,表达准确,语言精炼、有感召力。选拔的过程,可以先通过自己报名,他人推荐,然后开展小组辩论,班级选拔。这样不仅可以选出优秀的辩手,也促使全员参与,为辩论赛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辩手的培训

辩手的培训可集中训练思维能力、知识结构、风度礼仪、心理素质四个方面。

1、思维能力训练。思维是辩论的灵魂和基础。辩论中,对辩题的分析是否透彻,思路是否清晰,反应是否敏捷,想象是否丰富,推理是否缜密,引据是否合理,配合是否默契等等,都是以思维为基础的。对辩手的思维能力训练可集中训练他们的收敛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前者主要训练他们的分类能力、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后者主要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变通性和思维的独立性。

2、知识结构训练。要让辩手掌握逻辑推理的常用方法,如三段论、归纳法、类比法、反证法;了解逻辑推理的典型错误,如偷换概念、偷换论题、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懂得驳斥诡辩的基本方法,如运用注解法来反驳偷换概念或论题,运用列举反例法来驳倒论敌以偏概全,运用以毒攻毒法制服机械类比等诡辩。

3、风度礼仪训练。仪态仪表方面,如头部表现要沉稳庄重,频频点头或摇头都不适宜;眼神、目光要亲切、庄重、坚毅,表现出友好、沉稳、自信的风度;面带微笑;手势贵精不贵多,要适中得体,干脆利落,自然大方,表意确切。辩论要有高尚的辩风辩德。辩论赛不仅仅是口才的较量,更应学会尊重对手,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观点,无需强求别人认同自己,应懂得包容他人的不同意见。辩论时只能针对对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击,而不能涉及对方的人品。

4、心理素质训练。辩手应具备成熟的自信、强烈表现欲、求胜心强、从容等心理素质;辩论中能控制紧张和急躁,避免冲动或压抑。

训练的方式有:集体听讲或讨论,单人独练或两人对练,正反演练互挑毛病,有条件还可以观看录像。

三、辩题的剖析

辩题确定后,首先要对辩题进行严格的审题。

1、要审清辩题类型。从实际出发可分为这样五类:即大小辩题、比较辩题、是非辩题、先后辩题和主次辩题。大小辩题就是谁大谁小的辩题,如“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发展旅游业弊大于利” ;比较辩题是将二者做比较的辩题,如:“治愚比治贫更重要” / “治贫比治愚更重要” ;是非辩题就是你说是而我说不是的辩题,如“机遇是成功的关键”/“机遇不是成功的关键” ;先后辩题就是判断谁先谁后的辩题,如:“情在理先”/“理在情先”;主次辩题就是判断谁主谁次的辩题,如:“社会发展主要靠法制”/“社会发展主要靠德制”

。对论辩命题分类的意义在于根据不同命题的特点来确定思路、建立框架、组织材料,最终的目的是要形成自己的论点。

2、要对辩题每个词或词组逐个进行概念分析。这种分析要同时站在双方的立场审视,不能一厢情愿。尤其是要分析哪些词或词组对对方立论具有潜在的有利因素,可能成为双方首先争论的焦点。

3、确立一个最有利于本方论证的具体的总论点。所谓“最有利于本方”,是指这个总论点不仅观点正确,旗帜鲜明,而且用之攻,能破对方任何的立论,用之守,能抵挡对方的任何攻击。最佳立论应该是队员感情认同、观众产生共鸣、评委认可的立论。

四、材料的搜集 在确定总论点之后,接下来就是围绕中心搜集材料了。搜集材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广泛性:材料应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是纵向的: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可以是横向的:个人的,家庭的,社会的,国家的,宇宙的。

2、新颖性:尽可能选择那些新鲜的、有趣的、感人的材料。

3、典型性:选取最具权威性、代表性的材料。

4、多样性:可以是事实材料,也可以是名人名言;可以是历史典故,也可以是民俗谚语。不仅要搜集本方论证所需的材料,也要搜集对方论证所需的材料,“知己知彼”,才会有备无患。

搜集的途径:有关注现实生活、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翻阅报刊文摘、查阅图书资料、上网络查询等。

辩论赛指导要领[二]

五、材料的整合

这里的整合是指对各个辩手手头的材料进行整理和组合。对于学生来说,材料的整合这一步骤十分重要。整合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一个交流、熟悉、掌握材料的过程,通过整合把各个辩手手头零散的材料转变为整个辩论队的材料。整合的过程还是一个梳理思路的过程,材料掌握越丰富,论辩思路会越开阔;材料分析越细致,论辩思路会越清晰。要对材料进行分类,理清是对方的还是本方的,是进攻的还是防守的,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事实的还是理论的,是重点的还是一般的。然后对材料进行分配,哪些材料由哪位辩手使用。

六、辩词的完稿

在辩论赛中,预定的辩词约占60%的用时。因此,辩词的质量将对整场辩论赛的胜负起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每位辩手陈述时间规定为4分钟,按一般的语速,辩稿字数大约在700—800之间。由于时间和字数的限制,因而每篇辩词都应精心地选材和组材,在谋篇布局上狠下功夫。具体要求是:要紧紧围绕辩题,要有明确、清楚的层次,要重点突出,要做到首尾圆合,自然严密。

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四篇辩词要有全盘考虑,注重整体配合。具体地说,一辩首先要破题,对辩题进行阐述,然后尽可能阐述本方的理由,尽可能限制对方的论述范围,做到攻守兼备,并亮出本方的观点,这是“起”。二辩则是“承”,紧接一辩,进一步申述本方的理由,巩固己方的阵地,进一步批驳对方的谬误,扩大进攻的战果。三辩则是“转”,由面到点,把辩论的方向集中到辩论的焦点上,在原则性根本性问题上进行论证,突破重点、难点,这是攻坚阶段。最后四辩的总结陈词则是“合”,既要对本方的主要观点进行重申和归结,又要对对方的论述进行批驳或纠偏。这是收尾阶段。总之,四篇辩词,既要起、承、转、合,各司其职,又要前后呼应,浑然成一体。

七、辩词的润饰

辩词的润饰主要在材料、结构和语言三方面进行。

1、斟酌材料。材料翔实,论据充分,辩词才有说服力。材料太少,就会使辩词显得内容空洞;材料太多,湮没观点,理论性不足,也是弊病。因此,辩手写成初稿后,教师要指导他们,对材料重新估价,加以必要的增删。尤其要从对手的角度来对材料进行审视,有否漏洞,以防对手借力打力。

2、调整结构。要检查辩词结构是否合理。如出现头绪繁多而杂乱,层次不清晰,重点不突出或重点确定有误,内部次序颠倒,首尾缺乏照应等问题,就要通过调整,使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3、修饰语言。辩论语言有以下特点:精确性,要忠实于信息传递;艺术性,具有文采,妙用修辞;攻击性,辩论语言具有挑战性;简洁性,语言精练,清晰明了;新奇性,语言的内容要有新意,表达要让人觉得新奇;感染性,具有感召力,幽默、风趣更佳。通过修饰尽可能达到以上要求。

八、赛前的演练 如同其他比赛一样,论辩队要想在正式比赛中获胜,一定要在正式比赛前搞一次尝试性的比赛,以检验自己的赛前准备是否经得起实际的考验。

试辩的另一个意图,是让参赛队员进入角色。论辩赛在比赛过程中不仅有理论上的正面交锋,还有辩论风度、情态等方面的表演,通过试辩促使参赛队员完全进入角色。对于初赛者来说,试辩还可以先锻炼一下上场的胆量,培养一下临场的经验。

试辩时还要注意语音、语速、语调。语音要求咬文吐字清晰。语速要因人、因景而异:活泼热情的辩手语速可快一点,沉稳、理性的辩手语速可慢一点;反击进攻时语速可快一点,陈词提问、申诉要点、列举论据时语速可慢一点,关键字眼可一字一顿加以突出。语调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陈词说理要慷慨激昂,反击进攻要坚决有力,调侃幽默时语调可以大起大落。

九、自由辩论的指导

自由辩论是辩论赛中的重头戏。

自由辩论要讲究以下策略。1.攻其要害。纠缠细枝末节,这是辩论的大忌。要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2.利用矛盾。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

3、善用质询。自由辩论常常运用质询,可用质询来确定对方立场、暴露对方证据的缺失,也可用质询来强化自己的立场或回应对方的攻击。但质询者所提问题应简短易懂,避免问“开放式问题”,而让答辩者有任意回答之机会。可以这样说,如果质询者提出几个好问题,就会使对方陷入被动;相反,被质询者答好几个难题,如回答准确、干净、利落、机智、幽默、风趣,反而陷对方于被动、尴尬之地,引起场上强烈共鸣。另外,要竭力消除以下弊端:

1、滔滔演讲、无端耗时。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背离了辩论短兵相接、你来我往的特点。

2、冷嘲热讽、傲慢无礼。这既是对对方不尊重,又显得自己没有修养,有失风度。

3、照稿宣讲、打语录仗。这使辩论变了味。

4、哗众取宠、取悦观众。这属于煽动观众情绪,人为制造场上气氛,会引起评委反感。

5、答非所问、回避交锋。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自然也就不是辩论了。

辩论赛指导要领[三]

十、附辩手陈词及简评

正方辩词

合作比竞争更有利于人的发展

一辩陈词

我方观点:合作更有利于人的发展。《辞海》对“人”的解释第一义项就是“人类”,这当然包括人的群体和个体。关于什么是合作和竞争,《中国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指出:合作即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竞争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

我们承认竞争在历史上、在现实中乃至将来都将对人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起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不能无限制地夸大竞争的作用。这是因为:①不是时时处处需要竞争,只有当供不应求时才会发生竞争;②竞争的消极面也很大,它会扩大个人之间、团体之间的差距;③有时竞争反而会对人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起阻碍作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容易造成自私心理,贪婪心理,容易造成自卑心理,挫折心理,甚至自杀心理;群体之间的竞争会造成分配不公、资源浪费;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很容易导致战争的发生。

而合作就没有这些弊端,合作更有利于人的发展。

首先,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必须。马克思曾说过,个人是微弱的,整体就是力量。在原始社会,人类必须合作,才能抵御各种自然灾害,才能抵御毒蛇猛兽的侵害。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吃、穿、住、行,哪样又离得开合作呢?没有合作人类就难以生存,可以说,合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第二,合作促进人的发展。就个体来说,人与人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并且互相合作,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就集体来说,合作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中国女排取得五连冠,复旦大学辩论队荣获“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无一不是团结合作的结果。就人类整体来说,分工合作才能使猿发展到人类,分工合作才能使一部分人能够从事科学、教育、文化等事业,促进人类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合作也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各种联系和合作也越来越密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国际间经济的合作;加入国际互联网络这是科技、文化、教育等的合作;加入联合国,这是国际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的全面合作。合作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因此,我方认为合作比竞争更有利于人的发展。

二辩陈词

首先,我要指出对方辩友的错误:对方辩友认为竞争是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我方认为理想、目标、信念才是个人发展、人类进步的真正动力。竞争充其量不过是促进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手段之一,或称之为兴奋剂。对方辩友有意夸大竞争的作用,有鱼目混珠之嫌。

为了证明我方合作更有利于人的发展的观点,下面,我将进一步阐明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合作贯穿于人的一生。呱呱落地时,就要有人为他喂奶穿衣;上幼儿园,要与小朋友好好相处,不骂人,不打架;上学了,要团结同学,尊敬师长,遵守校纪;工作了,要与同事领导融洽相处;到了结婚年龄,得找对象,建立家庭,养儿育女;病了,需要医生为他医治;老了,需要有人赡养。可见,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合作。

其次,合作有利于集体、国家事业发展壮大。请看:建立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上海浦东,建设三峡水利工程,开发大西北,哪样又离得开合作?哪样不是各方面专家合作的结果?不是党政军民紧密合作的结果?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了人口质量,改善了人口结构,这也是全民合作的结果。

第三,合作促进了人类的不断进步。1969年7月20日至21日,美国N·A阿姆斯特朗和E·E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阿姆斯特朗在向月球表面迈出第一步时说:“对我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一步。”为了这一步,美国耗资300亿美元,历时11载,参加的单位有两万多个,参加的科学家、工程师达40万。在这里既有大量的具有一般科技水平的通才,又拥有人数众多的精通某一科技领域的专才,还拥有一些通晓多种科技领域具有战略指挥才能和科技组织才能的博才。这样一支庞大的科技人员队伍,犹如一个交响乐团,它要求每位参加演出的人员,都要无条件服从音乐指挥,谁也不能为了争名夺利而任意胡来。可见,没有合作,哪有“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成功?哪有人类的巨大飞跃呢?

第四,除了横向的合作之外,还有纵向合作。子承父业是合作,师徒结对是合作,新老交替是合作,人类就是通过前赴后继,生生不息,来承传文明,开创未来的。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合作更有利于人的发展。

辩论赛指导要领[四] 三辩陈词

为了突出合作比竞争更重要、更有利于人的发展,我们不妨把两者作个比较。第一,人的生存、发展有时并不需要竞争,却自始至终离不开合作。这说明合作对人的发展是必需的,必要的。竞争只不过有时能促进人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一种手段,一种兴奋剂。

第二,竞争产生的消极作用是明显的,即使是正当的竞争也会产生许多消极作用。在这方面我方一辩已陈述,而合作几乎没有副作用。

第三,竞争往往是人们不自觉、不情愿的,往往是被动的、无奈的,;而合作却是人们所希望、所向往、所追求的,是人们理想中的境界。这就是国际社会呼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而不希望通过战争来解决争端求得发展的原因。人们希望走和平道路,这就是讲求合作,而战争是竞争的最高恶性形式,人们都厌恶它。

第四,合作是竞争的基础,合作制约着竞争。就以体育竞技拔河比赛来说吧,首先双方队员必须合作才能形成竞争的基础和前提。竞争过程中,双方队员要各自全力合作,合作不够的一方必然失败,取胜的一方必是圆满合作的结果。合作制约着竞争的胜负,也贯穿于竞争的始终。

再拿今天的辩论赛来说,正反双方必须各自紧密合作,才能参加辩论,只有评判老师的公正裁判,其他同学的积极参与,才能形成竞争的环境和机制,否则辩论赛无从谈起。

第五,从人类发展长远趋势看,竞争将逐渐被合作所替代,合作将更为普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进入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消灭了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物质财富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实行了按需分配的原则,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也极大地提高。到那时,竞争将逐渐由科技竞赛、劳动竞赛、体育竞赛所替代;而合作将更为普及,更是人们的自觉行动。

总之,竞争对人的发展是有条件限制的,对人的发展作用是相对的;而合作对人的发展作用是不可置疑的,是绝对的。那么是相对重要还是绝对重要,这一结论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见,合作比竞争更有利于人的发展。

四辩陈词

我有必要再澄清几点:

首先,我方认为理想、目标、信念才是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对方不能过度地夸大竞争的作用。

其次,论题中“人的发展”既指个体的发展,又指集体和整体人类的发展,而不能仅局限于个人的发展。

再次,竞争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合作则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互相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我方再次重申:我们承认竞争在历史上、在现实中对人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起促进作用,甚至不远的将来也还起着这种促进作用。但是这远不如合作对人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来得重要。这是因为:

一、人类生存的必须。人要生存,时时处处离不开合作,就像人类离不开空气、阳光和水分一样。

二、合作能增进人的智慧和力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合作能使人创造出新。马克思、恩格斯紧密合作,完成了划时代的巨著《资本论》;就连指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者达尔文也曾说过:“要是没有为数众多的可敬的观察家们辛勤搜集到的丰富资料,我的著作根本不可能完成。”

四、合作能使人形成健全人格和先进的思想。人在集体的生活中,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会更全面健康地发展。比如尊重他人,团结同志,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

五、合作能使一个集体更快发展。比如一个领导班子,如能拧成一股绳,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形成向心力,团结合作,事业就会兴旺发达,个人也就因此能得到发展;相反,班子内部互不服气,互相拆台、产生内耗、两败俱伤,还谈什么发展?

六、合作能使人类进步更快,生活更幸福、美满。各国之间进行政治、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可以加快人类的进步,使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同时由于各国友好合作,和平共处,就可以远离战争,使人民的生活更幸福美满。

因此,我方一致认为:竞争有利于人的发展,但合作更有利于人的发展。简评:这是一个比较型的论题。(反方的论题是:竞争比合作更有利于人的发展)也就是说,合作竞争都对人的发展有利。关键词是“更”。这是双方辩论的焦点。

一辩开门见山亮出本方观点,并对辩题中的几个重要概念“人”、“合作”、“竞争”进行权威性的阐释。这为本方的辩论打开思路奠定基础。接着,先承认竞争对人的发展起作用。正是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既可以使对方众多炮火失之无效,也为己方筑起稳固的防线,真是一举两得。随即话锋一转,从三方面陈述竞争的局限性和消极作用。有攻有守,攻防兼备。最后从历史、现实、将来三个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来正面阐述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必然趋势,这为三辩得出“竞争是相对的,合作是绝对的”埋下了有力的伏笔。

二辩,首先驳斥了对方的一个错误观点。这也是辩论中的有关胜负大局的一个问题,很有必要。然后在一辩的基础上列举大量事实阐明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个人、集体、国家、全人类,由小到大,纵横交错,点面结合,材料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精炼,排比、反问气势雄浑,尤其是飞船登月一例,以一当十,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扩大了优势战果,为正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提高领导威信要领 篇3

还得极具威信

什么是领导威信呢?领导威信是群众发自内心对领导的一种真实感情、是领导者一言一行引起群众共鸣的综合反映。一个领导者,要有效地实现领导目标,不但要有权力,而且更需具有威信。如何提高领导威信呢?

以“德”立威。古人说:“凡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凡择贤良者,必以德为先”。所谓“德”,首先是政治上要强。即领导者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比较坚定,政治智慧比较高,具有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领导者惟有政治上强,才能担当起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重任,在惊涛骇浪中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是为人品德要好。领导干部要以“德”立威,既要注重修身立德,注意非权力影响,力求品德高尚,做到平民化;又要“仰以畏天,俯以畏民”,相信因果报应,起心动念都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克己奉公,报效祖国,心地善良,为民谋利。权力是威信的前提,威信是权力的灵魂。中国有句古话:“小胜凭智,长胜凭德。”一个领导干部,要做好官,先要做好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利益观,不断增强“德”的观念,加强“德”的锻炼,注重“德”的修养,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既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又具有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惟其如此,才能达到“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目标要求,做到“德可以服众,威可以慑顽”。

以“才”增威。如果说领导者的“德”是决定领导者威信的根本原因,那么领导者的“才”则可以影响威信的高低。这里所说的“才”,是指领导者既懂自然科学、又懂社会科学;既懂政治、又懂经济;既懂法律,又懂网络;既懂领导科学,又懂领导艺术;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强调以“才”增威,不是为“才”而“才”,而是为了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应明了知识胜于权力、知识胜于财富、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的含义,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从而取群书之精华、融众家之所长、激独有之构想、破难解之问题。笔者认为,看一个领导者是否优秀,最终体现在一个“给”字上。给什么呢?给思维、给眼界、给谋略、给思路、给方向、给目标、给举措……当然也包括给钱。为了永远有东西给,而且给的正确、给的实在,惟有两个办法:一是向有“字”的书学习,二是向无“字”的书学习,以不断积累为人民谋利益的才干,力争以“才”增威。

以“廉”生威。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廉洁,是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原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澜之所以能在中国政坛上驰骋半个多世纪,成为中国政坛上的“不倒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具有清廉自持、纤尘不染的政治品格。毛主席曾赞他说:“老表,你的德很好,我们应该向你学习”。我们党历来都旗帜鲜明地反腐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腐败问题仍处在多发期。孟子曰:“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明朝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也说:“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一个领导者,若过不了廉洁这一关,也就不配当领导。腐败之路就是死亡之路。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世界观改造,自觉地接受监督,切实地管好自己的嘴、自己的手、自己的腿、自己的亲属、自己身边的人;常修为官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份之想,常省自身之过,过好权力、金钱、美色关,保持党的先进性。正确地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操作。

以“公”助威。唐朝武则天在《臣轨》中说:“唯公心可以奉国,唯公心可以理家”。说的是只有有公正之心才能以国家为重、才能治理国家。这里所说的“公”,是指在领导实践活动中,一定要敢讲真话,不讲假话,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公道。领导工作的实践表明:领导能公道处事,就能聚人、聚心、聚财、聚威。

特别是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一定要出以公心,用好的作风选人,选干事干净的人;并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用人失察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把人力资源盘活。一言以蔽之,领导干部在人品修养中,要把“公”字放在突出的位置,做到“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因己意而废人言,毋因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从而建立政通人和、共谋发展的党群关系。

以“诚”取威。诚,就是诚实、守信。这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序运行的必然要求。然而,近些年来,制假、造假、贩假、卖假等违法的事却不绝于耳。历史事实说明: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宁。一个诚实守信的民族,才能跻身世界民族之林;一个诚实守信的国家,才能为国际所信赖;一个诚实守信的领导,才能为群众所拥护。特别是在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中,“一班人”都要按党性要求,恪守诚信,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领导群体保持团结进取的精神状态,产生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一班人”深藏的智慧得以超常规的发展,潜在的能量得以最大的释放。领导者尤其是“一把手”,对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充分信任,副手就能大胆工作,对“一把手”洋溢着敬佩之感。“一把手”决不能对副手不讲诚信,更不能对副手提拔上压着、相处上挑着、交往上冷着、关系上僵着。否则,就如同有的副手所说的一样:“你对我不放心,我就不用心;你对我不放手,我就不动手;你一竿子插到底,我就一棍子捅上天”。一般来说,作为正职,要克服大事小事包揽,不给副职以出头露面机会的缺点;作为副职,要克服荷叶包钉子——时时想出头,不维护正职的毛病。一个精明的正职,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淡化权力意识,把事情交给可以放心的副职去抓,方能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形成合力抓落实的局面,尽量避免陷入“头羊迷途,群羊迷返”的结局。惟有如此,领导才能树立较高的威信。

以“情”育威。鲁迅曾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国外领导科学研究表明,一个成功的领导者,80%的因素来自情商,只有20%的因素来自智力方面的影响。“感人之心,莫过于情”。领导威信的确立,的确离不开感情的力量。古人曾说:“执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领导干部要提高威信,就要向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学习,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行为准则,将自己视为人民的儿子,站起来当伞,为群众遮风挡雨;俯下身做牛,为人民鞠躬尽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现代领导应有一点人情味,这是一种品德、涵养乃至境界。例如说批评,要讲究方法,懂得批评艺术的真谛是使人欢而不是招人怨,把事情办得合情合理。又如说搞下岗,既要无情调整,又要有情操作。再如对干部的处理,更要慎之又慎。要按照毛主席关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可热处理也可冷处理时,就不要热处理,而要冷处理;可重处理也可轻处理时,就不要重处理,而要轻处理;可推一推又可拉一拉时,就不要推一推,而要拉一拉;可处理又可不处理时,就不要组织处理,而给他一条出路。从而,给大家留下既讲原则又讲感情、既有宽阔胸怀又有容人气度、既可敬又可亲的好形象,威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以“干”树威。勤奋是成功之本,实干是成事之基。人生有两求,一是向外求,一是向内求,向外求是有限的,向内求是无限的。什么是干?干,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群众可以谅解理论水平一时还不太高的领导,但绝不能容忍说的多、干的少或者只说不干的领导。无数事实说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会唱功,不会做功,是不行的。诚然,这里所说的以“干”树威,绝非提倡领导干部大事小事事必躬亲,而是指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抓住影响全局的大事,找准工作的突破点,在工作中敢与强的比、敢同勇的争、敢向高的攀、敢与快的赛,带头谋创新、谋发展、谋作为,率领群众进行苦干实干。李瑞环同志说:“苦干可以出思路出办法,苦干可以出成绩出经验,苦干可以战胜困难开拓前进”。一个领导干部,也只有在带领群众进行苦干实干中,以实干促发展,威信方能树立起来。

以“创”升威。创,就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的前提是思维观念更新。创新就是出路,出路带动发展。

学习指导要领 篇4

进入21世纪, 围绕着以智力为核心的知识竞争和人才竞争不断加剧, 不同文化的共存和国际协作的必要性日趋重要。因此, 新世纪的学生应具备以扎实学力、丰富人性、健康体魄为核心的“生存能力”看似变的尤为重要。可是, 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 (Organization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进行的国际学生学习水平调查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中, 日本学生的数学素养成绩由2000年的第1名, 下滑到2003年的第6名;阅读理解素养成绩由2000年的第8名, 下滑到2003年的第14名。这一结果引起了日本各界的强烈反响, 社会舆论愈加认为日本学生的学力在不断下降, 应尽快出台有力措施来改变日本学生学力低下的现状。

为了提高学力、改善教学、增强竞争力, 2005年2月, 日本文部科学大臣就“为了谋求21世纪孩子教育的充实, 在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育条件的同时, 必须重新全面研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基准”对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请求。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于同年4月开始对此进行审议, 并根据改订后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使学生德、知、体均衡发展的同时, 要重视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以及学习意欲的培养”, 中央教育审议会于2008年1月发表了《关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以及特别支援学校的课程标准的改善 (答申) 》报告, 规定了此次教育课程改订的基本思想、需充实的重要事项及各学科主要改善事项等。文部科学省根据学习指导要领改订的基本思想和具体方案对现行学习指导要领进行了改订。2009年3月9日, 颁布了新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 要求高中数学课程于2012年4月1日起按照新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逐步实施。

新的学习指导要领中提倡教育以“一切为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 为了孩子的未来”为目的。新学习指导要领基于孩子们的现状, 以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为基本理念, 强调向孩子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 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考力、判断力以及表达力, 也提出了以后的教育不再是宽松教育, 也不是填鸭式教育。新学习指导要领也正是基于“希望下一代儿童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掌握必要的生存能力”这一思想而修订的。可是要真正的实现这一教育理想则需要家庭、地区乃至全日本社会的共同努力。

2 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增加语言活动

在知识型社会的到来、全球一体化等快速变化着的社会生活中, 拥有宽广的知识面、理性的判断力、以及与他人竞争的同时, 寻求与不同文化历史背景的人共存的能力等, 都是在这个不断变化着的社会里所必须掌握的能力。同时, 根据国内外学力调查的结果显示, 日本儿童在读解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对知识、技能的灵活使用方面能力有限。因此有必要对儿童的思考力、判断力和表达力进行进一步培养。

在课程中充实语言活动对培养每个人掌握生存能力, 让孩子们灵活使用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及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态度有积极的意义。语言是知识活动、思考的基础, 同时也是交流、感情、情绪的基础, 提高语言能力对于培养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有重要意义, 因此新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在各学科的教学课程中多增加语言活动。

2.1 在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增加语言活动

2008年1月,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的《关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以及特别支援学校的课程标准的改善 (答申) 》报告中, 提出了学习指导要领的7点基本思想:

1) 要依据改订后的《教育基本法》改订学习指导要领;

2) 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理念;

3) 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 培养学生思考力、判断力和表达力;

5) 为了使学生具有“扎实学力”, 必须保证课时;

6) 要重视学生学习意欲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7) 要充实培养学生“丰富人性”和“健康体魄”的指导。

2008年发表的报告中除了提出以上7点基本思想外, 并举出应根据这些基本思想在学习指导要领改订中, 首先充实语言活动这一项。于是在2009年3月日本公布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总则的第一章第一款《制定教育课程的一般方针》和第5款《教育课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中, 都明列了有关添加充实语言活动的内容。其中, 从通过各学科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的观点出发, 在重视组织培养学生灵活使用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活动的同时, 要求创造语言环境, 增加学生的语言活动。

另外, 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在以培养语言能力为中心的国语科教学方面, 对有关听、说、读、写、记录、总结、说明、论述、讨论等各种培养语言能力的活动, 举出了示例。而且, 对除国语科以外的其他学科也详细记述了与其课程相对应的语言活动。

2.2 关于讨论在教学中充实语言活动的经过

有关修订《新学习指导要领》的讨论, 最初是在2005年2月由日本文部科学大臣向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审议要求的。当时, 提出的14项《学习指导要领中应重新探讨的课题》中, 就有关于“国语能力培养”这一项, 并将“国语能力”摆在所有学习课程的基础位置。

中央教育审议会初等中等教育分科会教育课程部会 (分会) 的《审议经过报告》中也将“国语能力培养”放在核心位置。2007年8月语言能力培养合作者会议向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的报告书《关于语言能力培养的方针》中, 陈述道“语言能力是知识、经验、理性思考以及感性、情绪等活动的基础, 同时语言可以加深我们的思考, 也是我们与他人交流所必需的能力”, 报告书中还提出“为达到培养语言能力的目的, 应该在重新修订学习指导要领中的各学科课程时, 多关注有关智力活动、情绪培养、与人交流等方面的内容”的建议。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听取了以上报告之后, 对学习指导要领以及国语能力的培养等具体内容上进行讨论研究, 最终于2008年完成《关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以及特别支援学校的课程标准的改善 (答申) 》报告书。

2.3 能力培养与语言活动的充实

根据近几年, 国内外对日本学生学力、学习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 日本学生的学力低下, 缺乏理性思维, 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等的水平开始下滑。因此在2008年的报告书中就提出了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力、判断力和表达力而应重视6种学习活动, 并在各课程中实施这些活动。这6种活动主要是指:

1) 让学生表达出通过体验活动所得到的感受。

2) 能够正确表达和理解事实。

3) 能对概念、法则、意图等解释、说明和灵活使用。

4) 对情报进行分析、评价之后, 能够论述。

5) 对课题进行构思、实践、评价和改善。

6) 互相传递思想意见想法, 发展个人意识与集体意识。

3 在各课程中充实语言活动及其意义

日本2008年的报告书中再次强调了语言的基础性和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性。正如报告书中所说“语言不仅是知识活动的基础, 也是交流、感性、情绪的基础, 所以在各课程中充实语言活动时, 要充分发挥语言作用为教学指导”。新学习指导要领根据报告书的观点建议, 重视培养语言能力, 在各学科课程中增加语言活动。

在国语课中, 应积极发挥语言的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力、理性的思考力及表现力、并尊重他人、与他人配合的能力。同时, 日本政府希望让学生多接触本国的语言文化, 培养他们的感性和情绪, 因此运用听、说、读、写来培养学生国语能力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优美与节奏感。当学习到达一定阶段时, 就应有必要的培养学生的记录、总结、说明、论述、讨论等语言活动的能力。

在其他各课程中, 应以在国语课中所培养的国语能力为基础, 然后根据各科目的性质在课程中相应的充实语言活动。另外, 在教材选取上, 应选取词汇及表述丰富的教材, 同时学校也应认识到通过学校的教育活动来鼓励学生读书、灵活运用语言和利用图书馆的重要性, 并应积极为学生在校内创造良好语言环境。

3.1 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 相应的充实语言活动

日本的高中教育是寻求将义务教育的成果更广泛的发挥出来, 培养为即将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青年, 让他们具备所必须的资质, 让他们学会学问研究和掌握技术的方法。因此日本高中在设有与小学、中学相同的科目课程来教授基础性知识、技能的同时, 也安排能够让学生灵活使用知识技能的学习活动、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语言活动如记录、总结、说明、论述、讨论等、以及培养学生更深的理解力和健全的批判力的课程等重要的高中教学内容。

现在, 为面对日本高中中各式各样性格的学生, 《学习指导要领》的规定既要保持着共通性, 又要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充实语言活动也应考虑到如何平衡高中教育中所存在的共通性和多样性, 有必要掌握对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基于此, 《在高中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充实语言活动的指导事例集》中提出, 根据学生的现状, 在高中实施语言活动时应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阅读对现实生活有实用性作用的文章时, 要充分理解文章内容, 树立自己的看法。

2) 从文字、声音、影像等媒体中获得相关情报, 根据课题题目要学会选择取舍。

3) 总结授课内容, 能说明课上的重点内容。

4) 针对不同的课题题目, 能写出自己的看法, 要考虑到怎样做、怎样表现会更好。

5) 设定合适的主题, 让学生查找资料、灵活运用资料, 论述出个人的想法。

6) 通过对观察、实验等结果的分析、解释引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表达出来。

7)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传授学习成果, 相互帮助, 寻找新的追求。

8) 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确认自己的优缺点, 改正缺点。

3.2 根据各课程的特性对充实语言活动做相应的指导

日本高中教育是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切实掌握国民的基本素养为基础和前提的, 并使这一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 以帮助学生将来的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新订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进一步重视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选择的多样性, 就是要试图确保高中生必要的、最低限度的基础知识、技能与素养, 同时发挥学校自主创意与决策权限以及扩大学生科目选择的多样性。

日本高中除了在各科目中开设一般课程外还开设一些关于教授职业内容的课程, 也有需要实习、实验的课程, 而语言活动对于这些课程都很重要。因此, 需要根据不同的科目、课程实施相应的语言活动。而且在实际指导中, 老师和学生都应在认识到语言活动的意义的同时, 认真学习掌握, 进而才能改善各科目、课程的授课形式和教授方法, 为学生主动学习、生涯学习打下基础。日本高中课程分为国语、地理历史、数学、理科、保健体育、艺术、外国语、家庭、情报等各学科内的一般课程和在主要专门学科内开设的各相关职业课程, 如农业、工业、商业、水产、家庭、看护、情报、福祉等。《在高中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充实语言活动的指导事例集》中对高中所开设的这些科目课程都分别做了详细的指导规定并举出参考事例, 为日本高中顺利实施新学习指导要领和充实语言活动起了积极作用。

日本新订的学习指导要领中要求在课程中充实语言活动的目标是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基础”。其中“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包括“强烈的求知欲、丰富的感受性、健全的批判性、直观能力、洞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坚韧不拔的持续思考力以及基于论据进行判断和表达的能力”;并提出通过设置现实体验活动, 使学生对语言学习具有好奇心和钻研心, 给学生以学习语言的动力;主张通过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思考、自主判断、自主解决、自主回顾等主体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和锲而不舍的意志,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打下坚实基础。

以上对日本高中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关于充实语言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解读, 目的是与时俱进的认识国际教育的发展动向, 借鉴国外的优秀成果, 使我国高中课程改革能更加顺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新学習指導要領のポイント?実施スケジュール等.

[2]日本文部科学省.OECD生徒の学習到達度調査~2009年調査国際結果の要約[EB/OL].

[3]日本文部科学省.新しい時代の義務教育を創造する (答申) [EB/OL].

[4]中央教育审议会.幼稚园、小学校、中学校、高等学校及び特别支援学校の学习指导要领等の改善につい (答申) [EB/OL].

学习指导要领 篇5

(一)可接纳带着标题阅读的要领

如学习“鱼的多样”一节时,可以边瞧察、边阅读,找出相关文句,对下列各标题作应:①乌鱼的生活习是怎样的?它的外形结构有什么特 适于捕食小鱼?②比目鱼的生活习是怎样的?它的外形结构有什么特 适于底栖生活?③肺鱼的外形结构有什么特 ?这类鱼为什么喊肺鱼?④凭据以上种.种鱼的情况,想一想鱼网的主要特 是什么?

(二)分析教材内容,了解学问结构

初一生物高效学习方法默认分类

有些章节,阅读课文后要考虑其学问的内正在联系是什么。有些教材内容固然联系实践但无标本可瞧察。如“海洋鱼类资源的掩护”,这就要分析教材探究其学问结构,接纳分析式的阅读要领。这样既能读进走,又能记得清。

(三)弄清观点

生物课中名词观点较多,难记易混,是学习中的难点。正在阅读课文时碰到的观点要进行分析,弄清其内涵,还要晓得同类观点有哪些,学习时要前后联系相比,务必弄清。如完整与不完整;生殖回游、索饵回游与季节回游;留鸟与候鸟等。对这些同类观点,要注重经过相比,找出异同,从而构身明确、正确的观点。

初二生物学习方法:科学方法的学习切勿形式化

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一些教师一提到科学探究,言必称探究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每个探究活动都要强调这六个步骤。这就是学习的形式化,表面上看起来是进行了科学探究,学习了科学方法,实际上是流于形式,注重于程序,忽视了不同对象中科学方法的具体内涵,忽视了科学探究的精神要素。

科学探究的本质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首先需要引导学生从观察活动中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然后采取实验、调查、搜集资料、制作模型等方法搜集证据以解决问题。掌握了探究的本质,就不会只注重于形式,而会有针对性地学习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需要采用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中蕴含重要的求真、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善用科学方法的人,其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会趋于理性,其价值取向会追求科学和真实,这都是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需要在学习科学方法时逐步进行渗透。

亲身体验是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

离开了实际的科学认识活动和科学实践活动,就无所谓科学方法。因此,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一种科学方法再好,再有效果,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只是背诵和记忆,是掌握不了这种方法的。

粤曲即兴伴奏要领 篇6

[关键词]粤曲 伴奏法 民族器乐

一、约定俗成的各式伴奏法

从理论层面对粤曲伴奏法加以总结与归纳,旨在将一种长期停留在实践经验层面的艺术认识,提炼为一种可靠的原理,以便通过教学环节,快捷而有效地传诸后人。谁都知道,从艺有年的演奏者,可以在瞬息万变的音响动态中,遵循粤曲演唱者的行腔,不失时机地,恰如其分地临时注入一种略具个性附加信息。这种附加的音响信息,不但不能有碍于音乐整体,且能通过一这种附加,使音乐整体获得审美增益。那么,这就牵涉到如下几个问题:这种具有即兴性质的音响信息附加是任意的,还是有某种程度的规限的?那些规限表现在何处?即兴附加者遵循何种方式使音乐整体获得艺术增益?要知道伴奏乐队不是“个体”,常规乐队编制,尽管规模有限,但毕竟兼具多种乐器品类,如打击乐器、弦乐器、弹拨乐器,与管乐器。显然,它不同于现代民族乐队的演奏,现代民乐队所演奏的都是由作曲家通过乐谱系统预设好的,而粤剧或乐曲伴奏乐队在大多数情况下思考演出现场即兴合成的,这就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显然,这种所谓的“各显神通”,在有艺术经验的从业者手中,这种即兴合成还是能毕建奇功的。他们之所以给人一种奥妙感,就在乎成员间的相互默契。这种默契使这一即兴合成的音乐,和而不同,形散而神聚,它是个体获得系统化的结果。这也引伸出另一个新“问题”; 关于整合各式各样的伴奏法,如何实现?所有这些,都是本文的研究着眼点。

粤曲伴奏很大程度上是即兴伴奏,作为即兴演奏,它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我国戏曲伴奏的主要模式和特色。所以,操作者如何对“伴奏法”在即兴伴奏的过程中合理地掌握与应用;如何引领乐队恰当地和演唱者的融合,直接影响到演员的演唱节奏和乐队的整体效果。一个好的演唱者没有好的伴奏来烘托,也会黯然失色。

二、 关于整合各式各样的伴奏法

关于“伴奏法”,引用我的老师著名粤乐艺术家崔德鸾的话:“长期以来,不熟悉它的人,总觉得它‘变幻莫测,无法捉摸’,经常使用它的人,都说‘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可见其伴奏手法之多样化和复杂化,也因此而成为众多的高胡专业者和爱好者所热衷的热点话题,在综合前人的总结和笔者多年实践的前提下,笔者不妨就此作出以下的论述和解读,与同行们一同探讨。

受六十年代初广东民间音乐研究所出版的《粤剧音乐介绍》及一九八四年再出版的《粤剧音乐唱腔概论》的启发,2001年崔德鸾撰写的《粤曲伴奏手法》做了进一步归纳,明确了“引”“连”“补”“托”“齐”“跟”“跳”“追”等伴奏八法,以此为据,关家鸿老师在《南国红豆》发表的《试谈粤曲音乐伴奏法的定义》一文中做了新的解读和阐述,将各种的伴奏手法更加广义地定义为“复合模拟”等。经过以上各种研究成果,基本上较系统地完善了关于伴奏法的定义。本文依上为依据,尝试整合成“起、承、转、合”四种归类,以便与同行们一同探讨。

三、即兴伴奏中的起、承、转、合过程

(一)伴奏法应用之“起”

由高胡带起的“起”。是带动进入正拍唱腔的引音。是伴奏法中的“引”、“追”的运用和概括。即“引起”和“追起”,凡是用到 “引”法和“追”法都会有个前提;即停顿后的再起,这就不难理解了。

例1-1:这个“起”是怎么“起”?

“再起”,即停顿后的再起,运用“伴奏法”中的“追”也叫做“延迟”,这个停顿是演员唱曲词,音乐伴奏延迟半拍到一拍进入。为使用方便,把迟1/4拍叫“紧追”,迟半拍以上叫“慢追”。

(二)伴奏法应用之“承”

“承”是伴奏法中,起“连”、“补”、“托”的作用,带有承托的意味,有承前启后的意思。

1.“连”与广东音乐的加花相同,可以说是如出一辙,更加体现“承前启后”。

2.“补”更多是唱腔的短时值补充,同样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 伴奏法应用之“转”

“转”在伴奏法中,起“跟”“跳”的作用。转换节奏之“转”——根据板式转换而“变速”,如《梆子慢板》转《七字清》,由慢转快:

高胡领奏者要根据板式转换的时间差时值加以“跟”奏与“跳”奏。

例3-2:迟半拍的跟:这是“跟”奏法中,最为常见的又最易于掌握者。

自由拍的“跟”。用在《首板》《滚花》《叹板》《沉腔滚花》《梆子煞板》等,这些板式的伴奏不是与唱腔齐头并进的,而是一直跟在唱腔的后面。至于迟多少,要看怎样记谱,因目前的自由拍记谱还没有规范,因此,只能说迟一拍或半拍左右。当今世界上任何最先进的记谱法,都未能准确完美地记录出作曲家的所有意图,还有赖演奏者理解后再表达出来,更何况中国的戏曲界,目前所使用的,只能说是十分粗略的“基本谱”,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并在实际伴奏中作必要的补充和发挥,才能够伴奏得多姿多彩。如下例:

“跳”奏:空开或跳过唱腔旋律某部分叫“跳”。“跳”包括两种情况,在顿句开头的教“空”,顿句中间的叫“跳”。

句顿开头的“空”

伴奏空开唱腔开头一拍以内的某种时间。接着不经过“追”或“跟”的过程而直接与唱腔旋律并行,叫“空”。

(四)伴奏法应用之“合” “齐”

这是简单的模拟,它的特点是伴奏完全照搬演唱者的旋律和节奏,和被伴奏者同步进行,一般在节奏明快的快板、流水板(急板)中使用。因节奏快速不可能有时间空间去使用其他伴奏法。也只能使用简单的“齐”奏加以同演唱同步“合”部。

例4-1:“齐”奏法:

句顿的开头,与唱腔同时进行 叫“齐”,这里的“齐”之所以作一种手法,是指相当于其他手法而存在,因梆黄在每顿的开头,和有间隙的地方,经常运用非齐奏手法,个别要同唱腔并行时反而要明确是“齐”,故应作一种手法对待。

结语

毋庸置疑,在粤曲总体音响中,伴奏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总体艺术意趣的共建者。尽管,其所有意图都得服从曲艺意趣的表现需要。以往人们总会将伴奏,尤其是即兴伴奏比喻为红花与绿叶的关系,这一说法自然有它合理成分,但从长远来说,这种伴奏定会突破向有的简单陪衬局限,越来越凸显自身的存在价值。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一点,显然是充分发挥自身在音乐过程中的引导力与表现力。所谓引导力,就是通过某一器乐领奏,从音色到气息上为准备进入的演唱者,提供恰如其分的情绪氛围,使演唱者顺着临走所提供的气息导引,以一种十分自然的姿态呈现自身;所谓表现力,就是在伴奏过程中,强化演唱者行腔中所需要的细节烘托,使两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再者,专业演奏与业余演奏毕竟还是存在区别的,而这一区别正是体现在作为伴奏者其主动参与的程度。所谓主动参与,指的是,伴奏者不是被动地以为跟从演唱者,而是在这一演出共同体中,主动激活演唱者,使其在临场演唱中获取瞬间灵感,从而使其演唱获得一种自我突破。显然,这对器乐伴奏者来说,是极具挑战性的,它需要演奏者备有极其完备的艺术素养,而不是技法上的雕虫小技。粤剧乐队的伴奏手法是灵活多样的,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呆板地只用某一种伴奏手法,任何伴奏手法也有它的局限性,特别是作为领奏者的高胡操琴者,更考验它的运用和带领能力。还有,广大的戏曲音乐工作者应该大胆地尝试探索与实践,在伴奏方法上应该怎样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提高,促进粤剧的研究和发展。

参考文献:

文卓凡,谭建.粤剧唱腔音乐概论(第五章 粤剧的乐队与伴奏,戏曲音乐研究丛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3):P383——396。

作者简介:陈志毅(1966-),男,讲师,研究方向:高胡与粤剧音乐和广东音乐,现任广东舞蹈戏剧学院教师。

学习指导要领 篇7

1 恭

熊春锦老师讲:经典诵读的过程中首先是一个“恭”字, 《论语·彦渊》中说:“君子敬而无失, 与人恭而有礼。”“恭”字包含着诚信恭顺的礼德, 是对人道德品格和心性修养的要求。“信德无疑, 礼德圆明”是恭的基础。内心清净是做到“恭”必须要达到的身心状态, “恭”是进入每一部经典的钥匙, 没有这个“恭”字难以打开任何经典的门户。

在声乐学习中, “恭”的作用与它在经典诵读中的作用是一样重要的。声乐学习中如何做到恭呢?想唱好歌应该先做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道德品格和心性修养高了, 内心就容易清净, “恭”的基础就雄厚了, 也就很容易找到音乐瑰宝的门户和钥匙。内心的清净怎么去理解呢?就是将很多的私欲驱除, 将心灵放在最简单最真诚的位置上去看待发声方法和歌曲作品。发声方法中最主要的是要放松, 这个放松正是清净的前提, 所以首先让心灵和身体做到放松的自然状态, 然后清除内心的很多杂质, 如嫉妒、自负、好胜等等。将内心的杂质排出, 才能将作者的美好意境装入心灵。

一位有经验的人说道:撞钟的外壁, 钟声传的很远, 甚至使周围的物体与之共振;假如敲钟的内壁, 声音传不远, 为什么呢?撞外壁的时候是钟的内腔是空的, 撞击产生的声音很容易被钟的腔体放大而且美化, 就是人们常说的共振。听到这样的钟声会有宁静、深远的感觉。敲击钟内壁时, 钟的腔体内有用来敲击的物体, 还有敲击时的力量, 这些东西塞堵了钟的腔体, 声音又被外壁牢牢裹在里面, 致使声音不能纯净而悠远。听到这样钟声会有吵闹、烦躁感。所以内外统一, 由清净的身至宁静的心, 才能达到音声一致, 达到内外共鸣。

2 熟

熊春锦老师的诵读心诀中说:第二个字是“熟”。《张君房·云笈七签》:“瓜熟蒂落”。经典诵读一定要读熟、念熟、诵熟、背熟。在熟的基础上要寻声找音, 做到音声相和。我想:读熟、念熟、诵熟、背熟, 应该是一个有机的体系, 从读到念, 从念到诵, 从诵到背, 把前三者做好了, 第四步背熟也就是瓜熟蒂落的事了。“音声相和”, 应该这样去理解:声是一种纯粹的物理现象, 有听力的人都可以感受到, 而音需要内心的共振才能互相体会。前面提到撞击钟外壁产生的就是声, 钟的腔体共振后产生的就是音, 音声浑然一体, 传导给听者的也会是心灵震撼。

声乐学习中怎样做“熟”呢?拿到作品首先要读歌词, 直到熟读, 同时感受歌词含义, 从而体会词作者的心灵:如他写这首作品时的心情、场景、思想等, 做到“与作者居”。有的同学拿到歌就开始唱, 尤其外文歌曲, 连歌词大意都不知道, 更谈不上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性格、作者的出发点等等了, 此唱法有声无音, 有身无心!自己都不会被作品感动, 是不会与听众达成共鸣的, 正如从内壁敲钟。

“天下之难做于易, 天下之大做于细”。经常唱同一首作品, 会觉得它和第一次听到或者学的时候的感觉不一样, 这正如从远处看到一个花园, 和走进这个美丽的花园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远处看到的花园, 有花, 有山, 有树等等, 那都是很大概的样子;当走进去的时候才能知道还有清新的空气、可爱的小鸟、熙熙攘攘的游人, 甚至蚂蚁们繁忙的景象等等。只看到大概的样子是不能够很熟的, 其中会有很多想象的成分, 只有自己走进去, 体会每一个细微风景, 才能真正感受到花园的美丽, 才能精确的给听众描述花园的每处迷人景色。

认真对待每一个音符, 一个字一个字地分别练习。唱准细微的地方, 这样才能将作者的情感细腻、准确地表达出来。同一首歌由不同的人唱出来为什么感觉很不一样?大概看似乎没有多少区别, 仔细听就会发现很多细微的不同之处, 而这些很微小的“细”却凝聚成了很有特色的“大”。学习作品时决不能自由杜撰, 随意删减。有的同学把好好的一首歌唱的似是而非, 这就是没有“熟”的缘故。

3 忘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学会忘记才能发展, 声乐演唱中需要忘记什么呢?熊春锦老师的诵读心诀中讲要先忘声。我认为声乐学习中也要“忘声”。大家会疑惑, 唱歌怎么能忘声呢?说是忘记, 我认为更多的是投入———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中, 不就把其它都忘记了吗?有些人在练声和唱歌的过程中, 一直听自己的声音有多大、或者多美, 甚至非常喜欢在楼道唱歌, 通过回音壮大自己的声音, 这个时候, 已经进入误区, 潜意识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表现欲, 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内心以至改变自己的声音, 只是改变了听觉效果。要在平静的练习中, 感受不平静的变化, 而不是在不平静的声音中, 原地踏步。忘记获胜心, 忘记功利心, 忘记自己在发声, 才能让平常心推动声音达到更高的心声合一境界。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物质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德道经》、《论语》、《孟子》等精神食粮日渐忽视, 功利名利处处诱惑, 作为一个真正的声乐爱好者, 只有忘记该忘记的, 才能学到想学到的, 只有舍弃该舍弃的, 才能达到要达到的。

4 合

“合”有凝聚的意思。聚什么呢?心声合一。首先, 能做到前面的恭、熟、忘三点, 就基本上理解或者掌握了科学的发声方法, 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应该不少, 能做到心声合一的人却不多, 怎样才能再上一个台阶呢?那就是另一方面———凝聚各个方面的精髓。在每位老师正确的指导下, 再加上经常听一些歌唱家的作品, 聆听别的同学、朋友的歌声, 互相交流感悟, 互相提出意见建议, 及时改正;要经常看书学习, 尤其常读中国国学经典, 增加声音中蕴涵的智慧和能量, 并从中找到自己的特色;经常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聆听自然界的声音, 同时感悟心灵, 也就是“修其心”。驱除狭隘之声, 纳入通达之音, 将“恭、熟、忘”融为一体, 汇聚在歌声中, 音声相和, 达到“修其心, 其音乃真”。

声乐界一提到吴碧霞, 大家自然想到“中西合璧”, 之所以这样说, 是因为她的歌唱技巧和方法, 融合了西方的 (下转58页) (上接165页) 美声唱法和我国的民族唱法之精髓, 国外很多专家称她是东方来的“声乐天使”, 用“从天堂里传来的声音”评价她的声音。其中既有中国民族唱法的清亮、水灵, 又有西方美声唱法的浑厚、通透, 加上得天独厚的嗓音条件, 以及智慧和汗水的凝聚, 不论唱外国歌曲还是中国歌曲, 都非常受听众欢迎, 真不愧是“天堂里传来的”完美声音。她自己也说过:“一个歌唱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家。”只有让心灵运动起来, 才能开启智慧之门。凝聚精气神, 汗水加智慧, 将前人的智慧纳入心灵, 凝聚到自己的精神内, 并开启运用它们, 从而得到更多的智慧, 便是通向“合”的途径。

5 灵

说到灵, 就会想到“灵感”, 灵感从何而来呢?是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奇妙感觉, 一种体悟和感知, 是以音乐为途径传输情感及思想的一种感知力及接受能力。达到灵, 一定有至善至诚之心, 若有杂念, 决不会有感。音乐方面先天的灵感即人们常说的天赋是存在的, 然而后天的努力一样可以汲取到很多灵感, 只有天赋没有努力, 将一事无成。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跟老师襄子学琴, 每天刻苦练习, 不久后已经弹的非常娴熟, 襄子听完觉得很满意了, 要求孔子学习新曲子, 可是孔子回答:“能弹下来了, 但是把握不了韵律”。又练习了一段时间, 老师听了后说:“韵致已能把握, 可以练习别的曲子了”。孔子仍然不满意, 说:“我还没有学到作者的心志”。便又练习了一段时间, 孔子若有所思、非常投入地弹完《文王操》, 告诉襄子说他弹琴的时候看到一位老者, “默然而黑, 几然而长, 眼如望羊, 如王四国, 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老师襄子听到后立即再拜孔子为师, 说:“我的老师也认为这是《文王操》”孔子做到了与作者同居一世, 与作者同心一念, 与作者同感一物。达到了“灵”的境界。

“恭、熟、忘、合、灵”无论用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 还是声乐学习的过程中, 这五个环节都是环环紧扣, 不能忽略其中的任意一个,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踏踏实实, 才能攀上高峰。在声乐学习中, 要从恭到熟, 才能由熟到忘, 再由忘到合, 当恭、熟、忘、合达到很高境界, 灵才能被从内心深出挖掘出来, 达到音声合一、饱含灵气。而这五个环节之间的纽带就是勤奋和智慧。

摘要:声乐学习中要掌握“恭”“熟”“忘”“合”“灵”这五个要领, 才能真正达到心声统一, 表达出歌声的真谛, 做到“修其声, 其音乃真。“”恭”是进入每一首歌曲的钥匙, 没有这个“恭”字难以打开任何作品的门户;熟是学习声乐的重要途径, 《张君房·云笈七签》:“瓜熟蒂落”;忘, 是投入———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中, 忘记私心杂念, 才能使歌声纯净美妙;合有凝聚的意思, 心声合一;而这五个要领环环相扣, 用智慧和勤奋连接起来, 最后达到孔子弹琴的“灵”的境界。

关键词:声乐学习,“恭、熟、忘、合、灵”,《诵读心诀》

参考文献

【1】老子.《德道经》 (熊春锦校注)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10.

【2】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北京:中华书局, 2005

教师备课“三要领” 篇8

第一, 要把握整体。备课中的把握整体, 是指把握教学大纲、把握教材体系和把握每个单元。其中, 把握教学大纲尤为重要。教师把握了大纲, 才能明确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以及教学方法等等。把握了大纲, 才能提高教学的自觉性, 避免或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第二, 要了解学生。备课要有的放矢, 必须了解学生。了解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个性、兴趣、爱好, 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听说读写能力, 学生课外语文活动的情况, 学生的心理特征等等。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 才能在备课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确定比较恰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抓住重点和难点, 处理好主次详略, 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 要钻研教材和处理教材。如果说钻研教材是“钻进去”, 那么处理教材便是“跳出来”。钻研教材是解决教师具备“一桶水”的问题, 处理教材则是解决给学生“一杯水”的问题。因此, 钻研教材时教师应力求达到“懂”、“熟”、“透”的要求;处理教材时, 教师要联系实际, 讲求实效。

谈谈短跑训练要领 篇9

一、腰髋练习

以往人们对下肢、上肢的研究较多, 发展其力量的手段很多, 而忽略了短跑动力的发动机——腰髋。腰髋的柔韧性和力量不好, 在跑的过程中就耸肩后仰, 下肢不能充分折叠。腰髋练习的方法有:

(一) 面对肋木两手握稳, 两脚左右开立, 比肩稍宽。体前做高抬交叉, 速度由慢到快。

(二) 面对栏架, 大小腿夹紧提膝做髋部的由外向内摆动, 越过栏架, 当摆动腿着地后, 另一腿亦做此运动。当两腿摆动过了栏架后, 背对栏架做之前的反方向运动。重复以上练习。

(三) 以弓箭步姿势, 把排球放在后腿上, 用异侧手扶住。然后利用大腿前摆的力量把排球尽量往前送。

(四) 两脚左右开立, 身体与脚尖朝前, 髋、脚有节奏地用力往左转动, 要求脚尖与身体正对左前方脚跟着地。然后髋、脚用力再往右边转动, 脚尖与身体正对右前方脚跟着地, 有节奏地重复以上练习。

(五) 在阶梯上放置海绵垫, 头朝下做仰卧起坐。

(六) 倒挂在肋木上, 双手交叉放在后脑做屈身上。

二、负重跑

负重跑是一种提高爆发性向心运动的方法, 是提高跑动中后蹬力量的有效手段, 是发展所有跑的相关肌肉力量的最好方法。练习者腰系绳子, 拖动较轻的杠铃片或轮胎跑, 重量不能太重以保证跑的动作不变形。练习者在负重跑完后马上进行负重跑两倍距离的快速跑。使得所获得的力量向跑迁移, 使跑富有弹性、有力并有节奏感。

三、跑格

在跑道上或草地上摆放一定距离的海绵块, 若发展学生的步长则摆放的间隔则较大, 若发展步频则摆放的间隔则较短。跑不同间隔的海绵块可以发展学生的步长、步频, 还可以培养学生跑的节奏感, 有利于体力的合理分配, 并在跑的过程中很好地把握速度、感知速度。本方法是有效解决在跑动过程中肌肉僵硬、紧张的练习方法。在跑格完毕后要接着进行两倍距离的快速跑, 以便提高人体对速度的感知能力。

四、跳跃练习

跳跃练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短时间内发挥最大力量的能力, 通过在跳跃中肌肉被动拉长来积累能量, 然后释放能量。跳跃练习中肌肉的有力收缩是对快速的动力性负荷拉伸的反应。因为其用力特点、肌肉的工作方式均与短跑技术的要求接近, 跳跃练习可作为短跑的专项力量的评价指标。短距离的跳跃练习能发展学生的加速能力。如:单脚跳20米接着快跑30米。单脚跳——跨步跳——单脚跳20米接快跑30米。快速跳过6-10个栏架接着快跑30米。

长跳练习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最大速度和速度耐力, 为短跑的等速跑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100米的跑道上摆放海绵块, 要求学生快速跨步跳完成。100米的计时单脚跳, 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训练水平以后可以在坡上进行。长跳完成以后进行两倍距离的快速跑。

五、杠铃练习

杠铃练习能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 杠铃练习必须与爆发力相结合, 从而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与冲刺速度。练习负荷不能太重, 以学生能快速完成为主。如负重大步走, 该练习能有效地解决步长过小。快速的挺举, 抓举, 半蹲跳, 深蹲跳。建议杠铃不要练习得太多, 原因是练习多了肌肉会变得僵硬, 在跑的过程中得不到放松, 速度减慢明显, 不能有效地保持速度。所有练习做完以后, 要配合长、短距离不等的快速跑, 变速跑, 只有这样所获得的力量才会向跑迁移。

六、速度耐力训练

ICU设备配置要领 篇10

ICU必配设备

*床旁监护系统

每床配备床旁监护系统, 进行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 每个ICU单元至少配备便携式监护仪1台。ICU监护仪作为基本设备, 每一床位配一台, 并固定在便于观察的床头或功能柱上。

*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

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每床均应配备, 其中微量注射泵每床2套以上。另配备一定数量的肠内营养输注泵。

*电源配置

ICU内使用电气、电子设备较集中, 在设计中, 每张监护病床装配电源插座应在12个以上, 氧气接口2个以上, 压缩空气接口2个, 负压吸引接口2个以上。医疗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线路分开。每个ICU床位的电源应该是独立的反馈电路供应。ICU宜有备用的不间断电力系统 (UPS) 和漏电保护装置。

*完善的功能设备带或功能架

每床配备完善的功能设备带或功能架, 提供电、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特别是中心供氧, 可以保证ICU患者连续性大量吸氧, 免去频繁更换氧气瓶及防止氧气瓶可能带进ICU内的污染。

*病床

ICU病床选配要适合ICU患者的特点, 床上铺带波纹或多孔床垫, 有条件的医院可配以充气式防褥疮气垫, 防止ICU患者长时间卧床而发生褥疮。

床头、床脚应能摇高、摇低, 并能拆装, 便于医务人员在抢救患者时可以从各个方向进行操作。病床应配有脚轮及制动装置, 可以调节整床的高度及倾斜度, 两边配有可装卸的护栏, 防止患者跌落。

*呼吸机

三级医院的ICU应该每床配备1台呼吸机, 二级医院的ICU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呼吸机。每床配备简易呼吸器 (复苏呼吸气囊) 。为便于安全转送患者, 每个ICU单元至少应有便携式呼吸机1台。

*消毒设备

每个ICU单元的小手术室、配药间、清洗间应配有反照式杀菌紫外线灯, 定时进行消毒, 另配一台紫外线消毒车, 对无人空间定期进行消毒。

*常规消耗器械

在药品器械室内应备有急救药品柜、冰箱和消耗器械柜, 器械柜为抽屉式, 各类消耗器械分别存放, 便于取用。在消耗器械柜内备有气管插管、输液泵管、吸痰管、引流管、引流器、鼻导管、负压引流袋及注射器、输液器、手套、胶布、纱布棉签等普通护理用品。

*其他设备

ICU内必配的其他设备有: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除颤仪、血液净化仪、连续性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监测设备、心肺复苏抢救装备车 (车上备有喉镜、气管导管、各种接头、急救药品以及其他抢救用具等) 、体外起搏器、纤维支气管镜、电子升降温设备等。

ICU选配设备

除上述必配设备外, 有条件者视需要可选配以下设备:简易生化仪和乳酸分析仪、闭路电视探视系统、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 (BIS) 、输液加温设备、胃粘膜二氧化碳张力与pHi测定仪、呼气末二氧化碳等监测设备、体外膜肺 (ECMO) 、床边脑电图和颅内压监测设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 和左心辅助循环装置、防止下肢DVT发生的反搏处理仪器、胸部震荡排痰装置。

有条件的医院可考虑使用层流净化设施, 减少感染机率。

设备配置的注意事项

*根据监护对象, 选监护仪

在ICU设计时要考虑所监护患者类型, 选用合适的监护仪。如心脏病患者的ICU, 主要是心律失常的监测和分析。对婴幼儿需要经皮监测。病情不稳的患者常需波形回放。

*同一ICU单元中最好选用同一品牌型号的监护仪

床旁监护仪是ICU的基础, 现代监护仪主要由心电、呼吸、血压、温度、血氧饱和度等测试组件组成, 有的监护仪带有扩展功能, 可扩展功能模块做成插件式, 当需要其他功能时, 在主机的插槽内插入新功能模块进行升级。同一ICU单元中最好选用同一品牌型号的监护仪, 每台床旁机配有一般的常用监测功能, 非常用的组件作为备用选配件, 各配置一两个, 可相互插拔应用。

*导电膏与除颤仪不宜分开放置

除颤仪在ICU中作为最后抢救应用的仪器, 可以说是挽救生命的最后一线希望, 切记保证其良好耐用, 禁止单纯将其作为心电监护仪使用。

ICU中须配备两台除颤仪, 以免使用时发生故障而造成贻误抢救时机。不得将导电膏与除颤仪分开放置。

*输液泵应选专用输液管

输液泵为ICU中较为常用的治疗设备, 为保证正常使用, 输液泵须为指定的专用输液管, 严禁使用一般的输液管或输血管。使用中必需应用检测器。声音报警应设置为开启状态。

*注意微量泵型号的使用

微量泵亦为ICU中常用的治疗设备, 它能够做到比输液泵更精确的液体输注, 为保证正常使用, 应使用合乎标准的注射器。注意检查注射器的针栓必须能够平滑地在针管中推动。使用时注意设置的注射器型号与使用的注射器一致, 防止由于设置的注射器型号与使用的注射器不一致而造成推注液体量的错误。

*供氧系统的监测很重要

供氧系统分为中心氧气站管道供氧及氧气瓶供氧。中心氧气站管道供氧时, 供氧状态监测非常重要, 有条件应设置一处终末氧气压力检测装置, 如若发生氧气压力过低或供氧中断能够及时报警, 并应根据床位数储备有一定的满充氧气瓶。氧气瓶供氧主要注意保证空瓶和满瓶的归类。可在氧气瓶上悬挂明显的标志, 有可能的情况下将氧气瓶涂刷成特殊颜色或标志专供lCU使用。

要领“浅”说 篇11

………………………◆技法锦囊◆………………………

1.人物形象方面

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除肖像描写、神态描写、服饰描写等外貌描写,以及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有间接描写,即以其他人或景烘托。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作者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一文的开头,作者对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一文,华老栓买药时,作者对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2.故事情节方面

(1)考生要学会辨析五个w,即谁(who)、什么事(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

(2)考生要注意故事情节中的对比、悬念、倒叙、插叙、结尾等。如《祝福》一文,全文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外貌写起,然后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时的情景,再到祥林嫂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项链》一文里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3)考生要学会理清线索。短篇小说多数只有一条线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说会同时设置明线和暗线。如鲁迅的《药》一文,为了表明群众的愚昧,文中设置了买药、吃药、谈药、药效这条明线;为了表现辛亥革命,又设置了革命者被杀、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为闲人的谈资这条暗线;然后再以两条线的交织表现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3.环境描写方面

(1)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烘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人物活动的背景等。《祝福》《阿Q正传》开头的环境描写,对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做了明确的交代。

………………………◆考点链接◆………………………

1.关于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做此类题时,首先,考生要总体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其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最后,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用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关于重要情节或细节作用的分析

考生答题时,要特别注意重要情节或细节作用的思考方向。一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二是对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作用,看是发展了人物性格,还是表现了人物性格;三是对整个故事情节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关于环境描写的作用

首先,要找到关于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也会不同。

其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考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二是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三是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四是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五是揭示文章主旨。

4.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鉴赏、评价

理解思想内容也就是对主题的理解,小说的写作技巧主要表现在对重要情节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名师提醒:鉴赏、评价小说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四大误区

(1)拔高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哲理;(2)偏激地看待创作技法的成败,认为只要是发表的文章总是好的,不敢提出批评意见;(3)以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念看待作品和作者,要求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4)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评价小说的标准,符合自己口味的就说好,不符合的就说不好。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人 物

[罗马尼亚]扬·伯耶舒

有许多好奇的读者曾问我,我作品中的那些人物是怎么挖掘出来的,我从哪里搜集到了素材,获得了灵感,然后又编成故事。我的回答简单而又干脆:来源于生活。是的,生活是我素材的永久性的、慷慨的提供者。我只要去大街上走几个小时,衣袋中就会装入一个新的题材,就像去了一趟食品店或烟草店,多多少少总是有些收获的。这篇文章的人物马上就要出现了。前几天,当我带着自己的小狗散步时,我在伊科阿纳公园中碰到了这个人物。我的小狗名叫乔尼,是只鬈毛狗。它很讨人爱(无论如何,比我这样一个腼腆的人要易于近人,要招人爱得多),正因为如此,在我们占据的那张长椅上,很快就坐上了一位肤色略黑、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她先是逗我的小狗,尔后又同我聊了起来。我们闲谈中涉及的问题,总的来说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例如什么气候啦,土豆生长情况啦,足球比赛啦,动物啦。她的用意在于突然地向我提出一个令人忐忑不安的问题:我是否幸福?

“很难说清,”我红着脸说,就像个害羞的少年,“我认为首先应该讨论一下。”

“那还用说,”她答道,“既然您对幸福有自己的见解,我十分想听一听。”

“不行,”我回答说,“我并没有准备谈这个问题。另外,我甚至连幸福的基本含义都弄不清,对此我还在继续思考。”

一下子,我对此人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我很愿意同她聊下去,尽管我的小狗冻得直打寒战。在这儿,我是否能为我的故事或小说找到个人物?我心里暗自盘算,让我来试试。

“您是否幸福呢?”我以她刚才问我的问题反问她,当然是想激激她。“我说的幸福不仅仅是指具体的现实状况,还指精神上的。”

“先生,”她说,“我明白您的意思,您不用再问。我非常感谢您提出的问题。每天傍晚,我都到这个公園里来,我并不只是需要呼吸新鲜空气,因为新鲜空气打开窗户就能呼吸到。我到公园里来,是因为我迫切需要同人们接触,可是我不得不承认,很少有人,男的或女的,有兴趣问我是否幸福。我想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好吧,我可以坦率地告诉您,我不幸福。在我的儿童时代,我曾有过幸福,那时父母视我为掌上明珠,我脸颊上印满了他们成百上千个吻,他们说我就是他们生活中的幸福。可随即我就发现,他们爱我只是因为我是个健康的人。当他们见我病了,就不再爱我了。”

“什么病?”我怯怯地问。

“噢,是种很怪的病,几乎没人晓得这种病,我也不愿谈起它,尽管现在我已经痊愈了。不过,我还是满足您的好奇心。我得的这种病的表现就是不懂得什么叫隐喻,也就是说不能按隐喻的真正意思去做。我只会照隐喻的表面意思去做。给您解释一下。”

“请您说下去。”我为此惊奇地怔住了。

“比如,妈妈对我说:‘你去套套你哥哥的话,看看他这头小驴都干了什么。我就试着去查找哥哥的信,结果在家里搅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更不要提人家叫我去缠住某人,好把那人搞得心烦意乱了。最后,我还能说什么呢?我的病给父母带来了许多麻烦。于是他们就开始虐待我,骂我,惩罚我。为此,我小时候就从家里逃了出来,在外边流浪了很多年。我是那样的孤独,没有哪个人能理解我。直到有一天晚上,也是像今天一样,在一个公园里,我遇到了一位男子,他耐心地听我讲述自己的遭遇,并提出让我同他结婚,同时告诉我,他是一位治这种病的专家,他还保证,能治好我的病。”

“他把您的病治好了?”

“是呀,治好了。怎么治的呢?他不许我再用转义的词语,任何时候我都必须用词语的本来意思。现在我可以问您,那样还算什么生活?您怎么可能同您的丈夫在一周内不用一个转义或引申的词语呢?不使用隐喻词语,就不存在使某件东西、某件事、某种思想、某……变个形式的可能。所以,我们应该离婚。有一天晚上……”

她的自述颇带有书面语言的特点。正当我对这个人的兴趣正浓,急切盼望听到下文时,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位警察,他很客气地对这个女人说:“您跟我来一下。”

我竭力抗议,但得到的只是严厉的劝告。

“您不要多管闲事!”

没办法,我只好夹起小狗回家了。我向妻子十分愤慨地讲述了我的遭遇。

“你知道吗?”我像野兽似的吼叫,“那个警察掠夺了我的人物!正当她要给我谈些最能征服人心的问题时,却被那混账警察给掠走了。我要控告他!”

电话铃响了。我妻子接了电话。她听了一会儿,把电话挂了。然后用这样一句不能令人相信的话扑灭了我的激情:“傻瓜,快去警察局取你的钱包!”

(选自2012年4月版《外国小小说》,有删改)

1. 文中三次写到“狗”,分别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 小说以“人物”为题目,写的却是关于“我”被偷的故事,如果以“被偷”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

3. 文中的“我”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做出简要分析。

4. 这篇作品的结尾有什么巧妙之处?

【参考答案】1.“‘我的小狗名叫乔尼……正因为如此,在我们占据的那张长椅上,很快就坐上了一位肤色略黑、服饰考究的中年婦女。”这是第一次写“狗”,其作用是引出那位中年妇女。“‘我很愿意同她聊下去,尽管‘我的小狗冻得直打寒战。”这是第二次写“狗”,是为了突出“我”此时的心理活动。第三次写“狗”时,一个“夹”字体现了“我”的愤慨之情。

2.不合适。因为本文并非写“我”被偷这一件事,而是从三个方面突出“我”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一是“我”的自以为是与被偷这件事的对比;二是“我”与那位妇女的对比;三是“我”与警察的对比。

3.“我”的性格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我”喜欢与人闲谈,但满足于对生活表面的了解,对生活的了解很肤浅。(2)“我”很自信,容易轻信别人。(3)“我”往往自以为是、处事不太冷静。

母羊冬季产羔技术要领 篇12

1 母羊产羔前饲养管理要点

临产母羊的日粮, 要营养全面, 容易消化。混合精料中, 豆饼等蛋白质饲料应占25%左右, 玉米等籽实类饲料应占60%左右, 麦麸等糠麸类饲料占13%左右, 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占1.5%左右, 食盐占0.5%左右。粗料要以干草、青贮玉米、优质树叶为好, 豆类荚皮、玉米秸秆次之。青贮饲料的喂量不要过高, 防止母羊流产。冬季缺乏青绿饲料, 要适当补喂胡萝卜、萝卜、甘薯等多汁块根类饲料。母羊妊娠后期混合精料喂量每天每只为0.6公斤左右, 粗料喂量每天每只为1.8公斤左右。母羊分娩前15天要减少日粮供给量, 每天饲喂3~4次。严禁喂发霉、腐败、变质饲料, 不饮冰冻水。圈舍要清洁卫生、干燥温暖。不要追赶、鞭打和惊扰妊娠母羊, 出入圈时要防止拥挤。

母羊临产前10天就要把产房准备好。产房的温度要求达到5℃以上, 最好保持在10~18℃之间。产房要保持地面干燥、通风良好、光线充足、没有贼风。 产羔1 周前对产房及其附属设备进行全面清扫, 并用3%~5%的碱水或10%~20%的石灰乳溶液进行彻底消毒。

母羊临产前还要准备好接产和助产的药品器械, 落实接产人员。接产和助产的药品器械主要有:催产素、镇静剂、碘酊、酒精、高锰酸钾、消毒纱布、脱脂棉、注射器、针头、温度计、剪刀、秤、记录表格等。接羔人员要有接产经验或提前接受相关培训。

2 母羊接产和助产

母羊临产前精神不安, 食欲减退, 行动迟缓, 常在圈舍边角, 不断呜叫, 起卧不安, 不时回顾腹部, 排尿次数增多。乳房肿大, 乳头直立、变粗, 临近分娩时从乳头中可以挤出少量乳汁。阴门肿胀、柔软、潮红, 阴唇皱壁展开, 阴道常常流出黏液。尾根及其两侧松软, 肷窝凹陷, 出现四肢伸直努责或羊膜露出外阴时, 说明即将分娩。

接产人员要把临产母羊乳房周围和后肢内侧的羊毛剪净, 然后用温水洗净乳房, 挤出几滴乳汁, 再将母羊的尾根、外阴部、肛门洗净, 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母羊正常分娩时, 最好让其自行产出胎儿, 经产母羊比初产母羊产羔要快, 羊膜破裂后10~30分钟羔羊即可产出, 一般是两前肢和头部先娩出。如果后肢先娩出, 分娩的时间又不长, 也不必助产。当产出第一胎后, 母羊仍然表现不安、卧地不起和继续努责, 母羊子宫内可能还有胎儿。一般两胎出生间隔时间为5~30分钟。产双胎或多胎的母羊, 多数需要助产。

如果羊水流出20分钟后, 母羊努责不明显, 胎膜也未排出产道口, 应当立即助产。助产以保护母羊为主、保护胎儿为辅。助产人员助产时做好自身消毒, 指甲剪短、磨光, 戴好防护胶手套, 以避免造成母羊产道的损伤。用0.1%高锰酸钾溶液将母羊的阴部洗净消毒, 术者手臂消毒后伸入产道, 抓住胎儿的两前肢送回去矫正胎位, 然后一手拉前肢, 一手扶头, 随着母羊的努责, 慢慢顺着母羊后体下方拉出。胎儿倒生难产时, 术者一手握住两后肢, 另一只手伸入子宫按住尾根, 再向外牵拉, 但不可以用力过猛, 以防损伤产道。

如果分娩时间较长, 出生羔羊出现假死情况, 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使其复苏。一种方法是提起羔羊两后肢, 使羔羊悬空, 同时拍打其背胸部。另一种方法是使羔羊平卧, 用两手有节律地按压羔羊胸部两侧。

3 产后母羊和羔羊的护理

母羊分娩后要尽量使其站起, 以减少产道出血, 利于生殖器官的复位, 还可以防止子宫脱出。羔羊产出后, 要及时将其全身擦拭干净, 特别注意清除口腔和鼻孔中的黏液, 以免引起窒息死亡。如果胎儿脐带自行扯断, 可在断端涂擦碘酒消毒。如果胎儿未断, 在距腹部4~6厘米处用剪刀剪断, 并在断端涂擦碘酒消毒。产下的羔羊要尽快吃到初乳。少数母羊特别是初产母羊, 产后不给羔羊哺乳, 应当及时找产羔不久的保姆羊代养哺乳。代养之前要用保姆羊的胎盘液或尿液涂抹在羔羊身上, 防止保姆羊拒绝哺乳。羔羊出生后, 应当及时称重, 填写产羔有关记录。正常情况下, 母羊产羔时胎衣会随着胎儿一起排出或先后排出。如果5小时内未见胎衣排出或胎衣不完全排出, 术者可将手臂消毒后, 伸入母羊产道进行人工剥离取出。同时一次静脉注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800~1000毫升和碳酸氢钠注射液300~500毫升。另外肌肉注射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或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 每公斤体重0.1毫升, 每日1次, 连用2~3天。

上一篇:调整计算下一篇:应用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