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指导

2024-10-22

学习策略指导(精选12篇)

学习策略指导 篇1

词汇,是构成英语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语言表达、思维感知必备的物质载体。围绕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发展需要,突出多样化方法的引导指点,能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观察和津津有味的表达运用中增强记忆效果。以词汇的多元方法为教学引导,突出趣味性、多样化、实践性,有利于学生在增强理解感知的基础上提高英语表达综合运用的敏锐性、准确性,让词汇更有趣味。

一、合并构词法:记忆有长度单词

从词汇构成中挖掘可识记的方法,特别对记忆有长度的单词更有效果。利用这种构成关系来帮助学生识记单词,更能够形成一定的整体连贯意义,帮助他们在主动理解识记的过程中形成深刻的印象。通过词汇的合并构成来拆分组合,能使学生在更为直观、形象的记忆中获得深刻感知。

合并构词,让单词“分家”但不“分工”,能有效降低记忆的难度。如在学习“beautiful”单词时,我让学生把它拆分为“beauty(i)”和“ful”两个部分,并建议学生了解每个部分的意思,像“beauty”表示“漂亮”的意思,“ful”一般用于形容词的后缀。为了增强记忆的效果,引导学生就“She is a beautiful girl”“Our classmate is a beautiful boy,we all like him”等进行语句表达,让他们获得更多深刻的理解感知印象。利用单词的合并构成来记忆单词,使学生在形成一定感知中提高整体综合运用的能力。

在指导合并构词记忆中,应根据单词的长度引导学生学会从词根、前缀、后缀等方面去灵活拆分,让他们在形成一定的表达意义基础上增强记忆深度。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拆分的方法强化识记,使得学生通过组合理解词义来增强记忆效果。在合并时,多根据词汇的内容进行主动修改,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整体连贯的记忆素材。

二、知识迁移法:融会贯通识记单词

利用学科知识之间相互融通的特点,尝试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识记单词,能达到“随时随地学单词,随时随地记单词”的效果。利用知识迁移记忆单词,能使学生在综合学习运用过程中养成记忆单词的良好习惯。

借助知识迁移,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有利于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词汇表达信息。如在学习“Christmas”时,可通过对西方圣诞节的知识介绍,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内容,像节日饮食(火鸡等)、设定地点(罗马)、设定时间(公元336年)等。通过这样的迁移,让学生了解Christmas Eve、Turkey、Christmas tree、Santa Claus等相关知识,使得他们在主动识记的过程中增强理解感知。同时,可要求学生结合“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hristmas?”“Do you know the other story about Christmas?”等,从迁移的过程中找到相关的信息。

知识迁移方法的运用使得学生在融会贯通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知识,让单词不再作为需要记忆的个体而独立存在。按照“整体性”和“独特性”的原则,引导学生针对需要识记的单词从地理、文学、历史等方面进行迁移,更利于他们掌握其中的核心意义,利于他们掌握其中的词义。

三、联想想象法:拓展词汇运用空间

词汇是多维度的,可借助其中的表达内容予以联想想象,让学生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产生更多记忆的思维火花。联想想象的运用,能让学生在丰富词汇语义的基础上提高敏锐性和准确性。

联想想象方法的运用,使得单词在举一反三的运用中增加使用的广度。如在学习译林版四年级下册Unit2 After school中的“week”单词时,可结合Saturday等,让学生联想周日到周五的其他单词:Sunday、Monday、Tuesday、Wednesday……要求学生运用拆分的方式按照“...+day”的形式识记理解单词,让他们能够有更为深刻的记忆印象。在指导联想想象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感知,多给他们提出相关的方法,让他们在触类旁通的过程中找到记忆切入点。鼓励学生针对词汇中的表达要义主动延伸想象,让他们的思维触角更加广泛。

总而言之,多元方法活化词汇教学,更利于活化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在倍觉新鲜和趣味的基础上,能够自觉地识记和理解词汇。从词汇本身的音、形、义等方面出发,注重方法的多元化,使得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深化理解感悟,提高运用的敏锐性和灵活性。方法的多元化,让词汇教学不再枯燥无味,让词汇更有新鲜度和情趣性。

参考文献

[1]王芳.从2011版课程标准看小学英语词汇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2,(10).

[2]陈洁.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5,(62).

学习策略指导 篇2

幼儿合作学习是指两个以上的幼儿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不同的分工解决共同的困难,在此过程中所发生的学习。合作学习是目前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教学策略。我国关于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20世纪末开始国家教育部门加大了对传统的支配式教学 方式的批判,并加大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力度。①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浙江、山东等地相继将合作学习引入课堂,在新一轮教论文发表育课程改革的积极倡导下,许多学校掀起了开展合作学习的热潮。

迄今为止,合作学习已有几十年的开发与研究历史,目前关于幼儿合作学习理论研究的代表作有:《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②王坦在《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一书中对不同研究者的定义做了综述,不同研究 者对合作学习的表述也是多种多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Cooperative Learning Center)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使学生在教学上运用小组形式,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而加拿大著名教 育心理学家文泽(Winzer,M.)认为:“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将学生随机地或有计划地分配到异质团队或小组中,完成所布置的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③由 此看来,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已经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如何指导幼儿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学会与其他同学合作,体验到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幼儿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 经济论文

2.1 正确对待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 心理品质与其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家庭环境不同,幼儿会表现出各不相同的个体差异。研究发现,幼儿的合作意识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有些幼儿喜欢与人合作,有 较强的合作意识;二是有些幼儿也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但不懂方法;三是有些幼儿不愿意也不喜欢与别人一起合作。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要根据幼儿个性差异,区别对待,给予个别幼儿必要的支持与帮助,这样既能够满足个别幼儿的合作需要,同时也能激发多数幼儿的合作意愿。通过对幼儿进行合作学习的指导,能够改变 一些幼儿不喜欢或不善于与人合作的意识。在合作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发挥出自己独特的思维,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认知能力来认识新鲜的事物,他们的认知水平会 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提高,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幼儿个性差异的转变,充分调动全体幼儿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2.2 指导幼儿学会思考,学会交流

一般学龄前的儿童自我思考能力相对较弱,必须要借助于老师的指导或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幼儿思考的主要方式就是沟通与交流。沟通与交流是一种受思维支配 的认知过程,是交换自己的想法、表达信息的有效传递过程,也就是向对方解释、表达与倾听对方的传递过程。因此,如何安排幼儿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机会至关重 要。比如分配幼儿值日时,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孩子做值日生的助手,协助值日生工作。这样,其他幼儿就不会袖手旁观了,而是兴趣大增,积极地参与到打扫的工作 中,并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良好习惯。让幼儿在学习中体验到合作的乐趣,也在学习中体验到思考、交流的重要性,在劳动中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通过教师的指导,幼儿学会相互交流、学习,从而启发幼儿的思维,同时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捕捉闪光点,正确指导幼儿之间的交流,对善于与别人合作 的幼儿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让幼儿有一种自豪感而更加努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活动的实施者变成了活动效果的反思者,并主动引导孩子之间的互动,幼儿在互动中不仅学会了思考,还学会了与同伴交流,从而发展成在合作中学习的智慧型幼儿。④

2.3 提高教师参与程度

对于幼 儿来说,合作学习是一件困难且极富挑战的事情,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幼儿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及时帮助并指导幼儿的合作学习。比如说在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中,几个幼儿的意见不同,各说各的根本不听其他成员在说什么。此时,教师应该及时参与到小组中来,注意倾听幼儿的观点,当幼儿的观点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 时纠正。教师应把重点放到“合作”上,鼓励幼儿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并且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教师应起到调节作用,要关注幼儿的内心发展,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 一定的措施。

2.4 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情境,让合作学习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幼儿的极大兴趣,并凭借合作的愉悦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以及智力的发展等有意识地连接在一起,从而促进每个幼儿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精神 方面,应该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注意倾听幼儿的声音,帮助幼儿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幼儿在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唯我独尊的现象,很难听取他人的意见。此时,教师要讲清楚我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幼儿都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是主人,我们要同心协力来完成一项活动。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幼儿合作学习的必要保障,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才能让幼儿产生合作学习的意念。教师应该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感觉到教师的爱。⑤此外,教师应对幼儿合作行为鼓励与赞美,从而为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心理上的准备。在物质方面,创造出与同伴共同分享的玩具活动区,玩具有班级的,也有自带的。例如,为幼儿创造一个大面积的幼儿合作绘画墙,让幼儿在绘画中寻找合作的机会,最终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总的来说,教师应该为孩子们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到自由、平等、愉快。职称论文

当然,操作活动在幼儿的活动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操作材料的投放对幼儿来说也是重要的,能够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尽可能提供一些半成品 的材料,让幼儿在以物代物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更多的协商与更多的合作机遇。⑥通过投放的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自觉地培养出相互合作的意识。

学习策略指导 篇3

就当前的新课程英语教学中,有许多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对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缺乏学习热情,英语学习往往事倍功半,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学生英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原因

1.忽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盲目实施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课堂教学一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提供学习机会,然而许多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比如,在教学中,许多学生却因为记忆单词困难而对英语失去兴趣,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2.学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掌握还处于盲目状态

虽然许多教师向学生介绍过怎样记单词或怎样提高听力等学习方法,但往往忽视帮助学生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目标及具体细则。许多教师平时都要求学生预习课堂注意听讲课后及时复习,但往往忽视怎样具体指导学生预习和复习。

3.学生对英语学习缺管自信心

在情感策略方面,许多英语后进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比较缺乏,不善于调整英语学习中忧虑、焦急等情绪,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不积极。

二、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几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以为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指导学生语音及单词记忆方法,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许多高中并没有开设语音课程,也可能个别英语教师在领读时语音也不准确。尽管受条件所限,语音的练习并不多,但对英语单词音标正确掌握和良好的拼读习惯,尤其是平时注意观察和发现相同字母组合在不同情况下发音的规律,如confuse和concert,conference中con中“o”有三种不同的发音,以及不同的字母在单词中发音完全相同的特例。在学习中,要有规律地归纳总结,是特例的要个别记忆,牢牢掌握。同时还应结合构词法,英语中常见的构词法有:派生法、合成法及转化法。掌握一些常用的前缀(如pre-,anti-,im-,in-,ir-,dis-,un-等)及后缀(如-ness,-ly,-or,-ify等)且了解它们的功能。在学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的语段学习来掌握单词的词义及运用,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单词记得快而牢,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阅读能力上。

2.指导学生预习

预习属于学习新知识的准备阶段。这是学习活动的首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预先了解新知识的重点、难点,以便课堂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预习时的疑问听课,有的放矢。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相应的学习内容,承上启下式地预读,预读生词,使用工具书如词典查生词,根据读音规则试着拼读、拼写和用英语释义。预读课文二至三遍,初步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及其大意。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几个疑难问题,还可以试做部分练习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初步了解本课的难点和重点。

3.要求学生听课时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在课后及时复习课堂所讲知识。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英语中许多知识点比较零碎,亦比较容易遗忘,所以光靠课堂上听懂后还不能保证以后能正确运用,所以课堂记笔记是有必要的。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怎样记笔记,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应扼要记些笔记,做些索引、摘录等,这对加深理解,巩固、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大有好处。

4.营造民主、平等、宽容、合作、和谐的教学氛围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经常与一些后进生谈心,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学习及生活上的困难问题;理解和尊重学生,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传授知识以旧引新,活动安排由易到难,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让学习成为愉悦;教师在课堂上在课堂提问时,尽量注意以表扬、鼓励为主。即使学生答错了,老师也应该在帮助他纠正错误的同时,当众表扬他积极思考、敢于举手,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

5.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信心是成功之路的第一步。首先,教师要教育学生应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信心和兴趣密不可分,要树立信心就必须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自信心需要培育和不断强化,尤其当遇到学习障碍时,应积极地克服它。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够,也不是学习内容难度高,而是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产生的动机障碍。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坦然面对,要冷静地分析,抓住问题的症结找出原因,而不要无原则地怀疑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能学好英语。由此可见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还需要不断强化。

指导认知策略,促进词汇学习 篇4

关键词:认知策略,词汇教学,词汇学习

一、词汇教与学的现状

语音、语法和词汇构成了英语语言的三大要素。其三者的关系,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曾这样描述:没有语音和语法,还可以传达一点信息;但如果没有词汇,任何信息都不能传达。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研究表明:英语学习者的词汇能力与其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成正比。《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高中英语语言知识七级、八级和九级的目标描述中都提高了对词汇的掌握和运用要求。浙江省2011年《英语考试大纲》也对词汇量提高了要求,新增了100个。可见,词汇在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但在教学过程中,常听到学生这样抱怨:又要背课本后的词汇表了!背了又忘!忘了又背!学生之所以如此害怕、厌恶背单词是有原因的。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第一,教师习惯将词汇表中互不相关的单词孤立地讲解其发音和意思,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即使在课文中处理重点词汇和固定搭配,但那也是让学生用母语的思维简单处理,一带而过。更有甚者,教师会用一两课时的时间将单元中的所有新词汇面面俱到地讲解词义、词性和用法。从学生的层面来看学习词汇也存在以下问题:1.阅读时一碰到生词就查词汇表,认为了解单词的中文意思是关键。2.不知道如何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3.不利用构词规律,死记硬背,准确率低。

我认为以上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能力。《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本文主要探索如何利用认知策略来指导学生的词汇学习。

二、词汇教学与认知策略

词汇教学到底教什么?拿到一个单词,要让学生掌握什么?词汇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著名语言学家Laufer(1998)认为:学习者要习得一个词的:(1)形式,即读音和拼音;(2)单词结构,即该词的词根、词缀及其派生和屈折形式。(3)该词在短语和句子中的句法形式;(4)意义(多种意义)(5)该词与其它词的关系,如同义词、反义词和上下义词;(6)基本搭配。

程晓堂和郑敏(2002)认为:学会如何学习比掌握具体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重要。作为学习策略的核心内容,实验理论依据O’Malley&Chamot(1990)将“认知”定义为学习者赖以获得知识和概念的识别、记忆和理解等过程。他们将认知策略分为死记硬背、上下文、分类、联想、意向、查词典、猜测、词形分析和活用等。基于以上对词汇教学内涵的理解,我认为贯穿认知策略于词汇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生词。本文重点探讨猜测、查词典、编码和练习策略对词汇教学的意义和做法。

(一)使用猜测策略

“词义猜测策略”,顾名思义,这种方法就是使学生能够依靠从文章中所获取的信息和文章上下文的结构来猜测所遇到的生词词义,从而习得这个单词。这一策略已得到广大一线英语教师的认可,并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加以应用。认知语言学认为这一策略是大脑通过对文章所包含的信息进行输入、存储、分析和输出的一系列复杂的处理过程而最终获取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有时它还涉及到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者的个人经历、阅读量等。比如在学习必修六Unit 1“Art”时,我发现,爱好绘画和音乐的学生比其他同伴更能集中注意力去阅读、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猜测核心词shadow,abstract,realistic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猜测策略通常以以下形式开展:

1.根据文中前后逻辑关系进行推测。由于词本身并不承载意义,教师会在具体的一个语境中,引导学生关注生词的前后关系,根据上下文猜测该词汇意思。例如在这个句子“Most of the people you deal with will dislike,belittle,or ignore what you say or do most of the time.”中,当学生在英语阅读中遇到“belittle”时,很难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根据单词结构来猜测其意思。但若观察生词前后的词汇,发现这几个词之间存在并列关系后,学生可以立刻从四个选项中选择出belittle是look down upon的意思。因为句子中出现了“dislike”和“ignore”两个词。但有时猜测策略不仅仅只局限于根据生词的前后句子或提示词来判断意思这么简单。例如2011年浙江省宁波十校联考的一篇阅读中有一道词义猜测题:“Students rely on compassionate teachers to guide,to tutor,to listen,to laugh and to cry with them.Teachers provide the most important link i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the human one.”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单从前后搭配来看,很多学生认为需要博学的教师去引导他们和感化他们。然而该生词仅靠句子前后关系还是不能立刻确立其在文中的精确含义。教师可以这样来帮助学生推断词义:抓住文中的几个主旨句:“Most students still need that one-on-one,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o learn and to succeed;They also want personal advice and encouragement;This personal connection is the necessary link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at no amount of technology can improve upon or replace.”并提问:“What kind of teacher can guide you,tutor you,listen to you,laugh and to cry with you?”在他们有困惑或问题等方面的倾诉需求时,教师能一对一地与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鼓励,从而推断出这里compassionate是富有同情心或能产生共鸣的意思。

2.根据上下文中的定义或解释进行推测。有时阅读篇章中作者考虑到读者没有这方面的认知或经验,会给出相应的解释或说明来描述生词。此类型解释一般以mean,refer to,defined as,call,that is等词来表示。如:He says Lieberman’s charisma is the key.下文马上就解释“That is about your personality and finding a way to keep people’s eyeballs on your show.”,可以推断charisma是吸引人的一种能力。

3.根据同位语、定语或其他限定词来猜测生词。同位语、定语都可以解释、补充作者说要表达的中心词。如:Only athletes who have reached the agreed standard for their events will be admitted into the Olympic Games.这里定语从句是来解释运动员的。

4.根据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相关信息来推断词义。如:Even though science can tell us that some of our traditional beliefs don’t hold water,there is still a lot of truth in the old wives’tales.从下一句的“there is still a lot of truth”可以推测出这里“hold water”是可信的、可靠的意思。

5.根据举例或常识来进行预测生词。如:Monkey-pox may be the wake-up call.Researchers believe infected animals may infect their owners.“wake-up call”是闹钟警钟的意思。不难推测猴痘疾病的发生给人敲响了警钟。

(二)使用词典策略

词典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工具,是学生身边最好的老师。赵卫认为:运用词典不仅是听、说、读、写、译等的辅助性活动,而且是外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和运用中所使用的有意识的学习策略的一部分。杨晓蓉也认为:词典的查阅是一种有意识的学习活动,是一种符合学习者认知水平的理解性输入。运用词典策略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词汇。

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词典策略,首先,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选择英英词典的重要性,并推荐学生尽量使用英英词典。因为英英词典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在语境中的准确含义,而且能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受个体语言差异的影响,教师在指导学困生使用英汉词典时,也要使他们认识到查询中文意思不是记忆词汇唯一的目的。其次,应该引导学生确定哪些生词要查。一篇阅读文章中生词很多,不是每个生词都要去查。假如这个生词很重要,在文中出现了很多次,又无法从上下文中推测出意思,这时就要充分利用词典。另外,使学生掌握查阅词典的方法也十分有必要。查词典不仅要了解词的各种意思,而且得要了解词的发音、拼写,更重要的是查询该词在例句中的各种用法。要避免将中文意思直接代入语境的做法,排除母语思维的干扰。

(三)使用编码策略

编码策略就是学习者获取信息后,对新信息的特征和类别进行整理、归类的学习策略。该策略受加拿大心理学家佩维奥提出的认知表征理论的影响,认为人们存在着两个认知子系统:其一专用于对非语词事物、事件(即映像)的表征与处理,而另一个则用于语言的处理。编码理论暗示我们,同时用视觉和语言的形式呈现信息和认知信息可以使得记忆保持更长久。

词汇教学中的归类和整理可以根据词的结构来进行记忆词汇。例如,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英语新增词汇中大部分都是一些派生词和转化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单词结构,依据前后缀进行单词归类记忆。-able:admirable,unbelievable,uncomfortable,enjoyable;-tion:translation,invitation,motivation,administration;-ment:disagreement,entertainment,judgment。然后结合语篇教学,让学生在语言使用中再次重复理解和记忆。

为了有效地组织信息和储存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关系图来联想,归类词汇。课文中每个话题都可列出许许多多与话题有关的词、词组等,进行大量输入,反复刺激。教师可选择一个主题词,运用关系图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常见的方式有展示网络关系图、流程图或树形图等来归类词汇。我注意到,这样的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在相关的听、写等语篇任务中运用词汇。以“Olympic Games”这一单元为例,词汇教学如下图所示:

(四)使用练习策略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如果四到七天内不复现,记忆将受到抑制,甚至完全消失。根据此规律,词汇巩固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现代英语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摒弃死记硬背、孤立记忆单词的教学法,提倡词汇练习策略和其他策略相结合,在运用中习得用法。当然,这个策略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留心社会,改编出多种多样的练习来检测和巩固词汇。我通过实践,认为以下一些做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任务中自然习得词汇。

1.热门歌曲中习得词汇。

平时课前播放几首美国排行榜歌曲串烧,在韵律中选择性地呈现歌词,引导学生关注,摘录部分重点高考要求的词汇:Yeah,you got me.You build me up.You?break me down.My heart,it pounds...Why am I tired of counting sheep.Please take me away from here...There’s so much time to figure out the rest of my life...But I figured it out with all that’s said and done.Two is better than one?...You take a deep breath and you walk through the doors.It’s the morning of your very first day.You say hi to your friends you ain’t seen in a while.Try and stay out of everybody’s way...Take another look right in my eyes.My first love broke my heart for the first time.

2.诵读地道口语,习得关键词汇。

在教学模块五时发现很多重点词汇经常可以在地道的生活口语中出现,我积累了一些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词汇的学习。如:

Honey,I missed you so much that I couldn’t concentrate on my work.

How did I acquire this peculiar accent?

How dare you accuse me of stealing!

Will you approve of the proposal?

Tom kept quiet about the accident so as not to lose his job.

It wasn’t my intention to fool you.

3.读美文诗句,记考纲难词。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最头疼的是记忆那些难词和难句。教师可引导他们诵读一些美文和诗歌来记忆难词、难句。当然,由于学生学业繁重,教师可推荐和改编一些美文和诗句,让学生晨读。如在模块六第二单元诗歌教学后,将核心词汇编入美文中,进行诵读,效果很好。

Would you like to write some English poems?OK,then,let’s try it out!

You need to warm up before you start writing.Here are two exercises to warm you up:

Firstly,pick a word,and think of all the words that rhyme with it.For example,carry,bury,marry;or packet,jacket,racket.

Secondly,pick a concrete object———a pencil,a tomato,your teacher———anything.Then write down every aspect you notice about it.

Are you ready?Just take it easy.

Thirdly,Carry a notebook and write down your ideas and feelings you want to convey.You can write about your favorite subjects in a flexible way.

认知策略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方法在词汇学习中的重要性,最终实现自主学习。当然词汇教学也不能忽视社交策略、情感策略、调控策略的作用。对于很多学困生来说,为了激发他们学习词汇的兴趣和动机,所选择的例子、话题都可以更趣味、典型和生动些。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与同伴交流合作,用积极的情绪和主动的态度,有计划、有系统地建立个人词汇库,并定期地不断反思和调整词汇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陈秀娟.EFL环境下词汇能力与词汇习得策略[J].韶关学院学报,2009,(4):59-62.

[2]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杨晓蓉.英语学习词典运用策略中的最佳输入[J].太原大学学报,2008,(1):112-113.

[5]赵卫.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中词典运用策略调查[J].外语界,2004,(2):29-34.

[6]O'Malley J;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Laufer,B.The development of passive and active vocabu-lary in third second language;same or different?[J].Applied Lin-guistics,1998,(12):255-271.

高三数学学习方法以及策略指导 篇5

高三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珍惜每一天的学习时间,认真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并且严格去执行,学习时间的保障,是我们高三致胜的基础,而学习效率是我们成功的关键,没基础而光有大招是不可能成就高三的,任何想秒杀高三的学生事实证明都被高考秒杀了。所以进入高三第一件事,就是保障每一天的学习时间,之后我们再来谈谈收获,因学习内容和掌握程度不一样,没法去硬性的衡量学多少是有收获,但我们应该去反思,每天晚上上床睡觉入睡前思考一下:

1.我今天忙了一天都干了些啥;

2.今天我学的东西高考考多少,和以前学的哪些知识可以联系起来,这个知识模块是否在脑子里建立起了知识体系结构;

3.所学知识的常考题型我是否了如指掌,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是否烂熟于心,

4.这块知识的错题整理了么,错误的原因是否分析了(是知识漏洞还是马虎错误)。

二、理性对待每一次考试

1.心理辅导:

A.阴暗篇:可能我这周,或者这个月我已经很努力的学习了,但这次考试却成绩考得不好,名次也退步了,郁闷啊。其实这是个正常的现象,高三考试偏向于综合考察,模块考试已经不再单一模块了,经常跟别的知识结合起来考察,而那块知识恰好我以前没学好,所以这个题我还是不会做,成绩还是没见效,但我们一定要看见我们的进步,肯定自己的努力,我只需去积累知识,当达到质变的时候我们就会一个大踏步的前进,而且是稳步前进,只有这样的进步才靠谱,才能成就高三的精彩。

B.阳光篇:分析考试考得好的原因,是所考内容都会么,是否还有马虎造成的失分,是否有些知识模棱两可,但考试答对了。每次都要重视“马虎”,高手过招,马虎很致命;对于模棱两可的知识及时去加深理解,把问题搞清楚;总结这段时间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是否完成自己的阶段性目标。

2.实战指导:

A.积累考试经验:不管考得好坏,一定要找到每次考试的成功点在哪,比如:心态上,答题技巧上等等方面,一定要找到做得好的地方,作为经验推广,下次继续保持。

B.分析考试的错误原因:马虎错的占多少分,知识理解深度不够的错误的占多少分,知识理解错误或理解偏差的错误占多少分,解题方法不恰当的错误占多少分,答题时间不够而错的占多少分

语文体验式学习策略指导摭谈 篇6

【摘 要】语文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崭新的学习理念和教学理念,其有效策略有二:主体自我对象化;学习的“内感化”。

【关键词】语文学习;体验式策略;对象化;内感化

当前语文教学处于“少慢差费”的困境,可以说,相当大的原因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不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心理体验的交流。语文是一种学习主体生命形态的言语素养,要快速有效地生成和提升这种素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施语文体验式学习。在语文体验式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并帮助学生对不良心理进行及时调适,这既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需要,也是“以人为本”的人本教育思想的要求,更是语文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

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对这一现实问题格外关注,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语文体验式学习的有效策略有二:

一、“主体自我对象化”

在文学欣赏理论中,有一个“自我对象化”的理论,指的是欣赏者在阅读作品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自我等同于作品中的一个甚至几个人物。随着情节的发展,欣赏者在内心与人物一起经历、体验所有的事件和活动,与人物一同喜、一同怒、一同哀、一同愁。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只对作品内容“自我对象化”,也可对自然和社会中一切学习对象都进行“自我对象化”。实际上,这是学习主体心理上的“角色认同”和“情感迁移”,即在体验中,“物”与“我”或“角色”与“我”的心理距离缩短,乃至最后消失,进入“物我同一”或“主人公是我,我即是主人公”的境界。这种把自我仿佛移入到对象中,与对象融为一体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这一学习主体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大大缩短,甚至接近于“零距离”,既直接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进行体验,又间接地获得关于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经验和知识。

“主体自我对象化”不论是角色认同,还是移情、物化,都是语文体验式学习施教的重要策略,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和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等方面,均具有独特而突出的优势。语文课本有很多叙事性的和富有情意性的文学作品,在教学中,对这些情意性、叙事性的文学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主体自我对象化”,实际上也就是“角色认同”和“移情”,将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等移入作品内容之中。

有人物形象的,就让自我,即学习主体,进行“对象化”(对象可以是主人公,也可以是作者),在虚拟中扮演该人物,去经历、去体验;是景物的,就“移情”,即把个人情感移入景物之中,去感动、去陶醉、去领悟。比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课时,就宜于运用“角色认同”,教师应引导学生体验“父爱”的伟大,也认同了对父亲的感情。要完成这种体验和认同,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认同为文中的“我”,实现学习主体的“我”向课文中的“我”的“对象化”之后,课文中抒发的对父亲的深厚而真挚的感情,就容易转化为学生个人对自己父亲的感情。这样,学习的效果就不只是认识了人性和情感,而且由于情感的震撼和价值与态度的认同,更有利于人性和情感的产生和丰富,也就更有利于学生自身人性素养的生成,特别是在人的社会化成长方面,比单纯的理性认知更有优势,更利于学生由“知”向“行”的转化,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父亲的感情和孝心。

再比如教学朱自清的另一作品《荷塘月色》,就宜用“移情”。先让学生对时代背景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激发起对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和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体会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身处彼时彼境的压抑、苦闷和迷茫的情绪,然后再让学生把这种情绪移入作品,于阅读过程中“带情历境”,这才能真正体会出该文“素淡朦胧的景与淡淡喜悦、淡淡哀愁之情相交融”的意境和艺术魅力,否则,光用讲解课文的语言和意境是如何之美,也只会在学生的记忆里增加若干语文知识和信息而已,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所描写的景物和意境的美感,以及该文的艺术魅力,更得不到艺术的熏陶和阅读欣赏的快感。

这两种方法,同属于学习的“主体自我对象化”,均是语文体验式学习的重要策略。

二、学习的“内感化”

要实现语文学习的“言语化”,生成言语素养,相应的教学策略,是实现语文言语学习的“内感化”。

我们提出“内感化”概念,其中“内”是强调“内在心理活动倾向”;而“感”取的是感性、感情、感受、感动、感悟的综合内涵,意指学习对象和内容要形象可感。也就是说,学习主体要将情感渗透到学习对象和内容中,学习过程要强调内心的感知和领悟。实际上“内感化”也就是“体验化”。“内感”的对象,可以是学习内容,也可以是学习过程。

对学习内容的“内感”,以诗歌教学为例。诗以抒情和言志为生命,诗的学习,重在于对“情”的感染和对“志”的领悟,而不重在于记住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歌属于什么流派,诗歌有什么风格,甚至背诵诗歌也不是最重要的。例如教学杜甫的《登高》,尽管要讲解七言律诗的格式特点和沉郁的现实主义风格,但这些并非教学的重点,其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凄哀的猿啸”、“无边的落木”等意象,感受萧瑟和苍凉的景象与诗人心中“悲秋多病”、“艰难潦倒”的悲凉情绪的融合,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诗人对生活遭遇的伤感和无奈,同时领悟生活的艰辛,了解封建时代战乱社会的沉重现实。对本诗的语言艺术的教学,也应侧重在让学生体会诗的言语如何恰当表达“情”和“志”的艺术感染力,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一句,用“无边”展示景物的气势,用“落木”渲染了愁情,用“萧萧”强化了凄凉情调。教学时,教师应运用言语,诱导学生透过诗句去体验诗的内涵和“情志”,而不应只是讲解诗的语言知识。

学习的“内感化”的另一方面,是对学习行为和过程的“内感”。学习作为“有意”的一种行为和过程,每个学习者的意识投入程度和方式,都会影响学习行为的速度和效果及顺利与否,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也会影响他的学习行为,而能否及时正确地调适自己的学习行为,则也会影响学习的速度和效果。因此,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对自我学习行为和过程进行体验,进行“内感”,并及时调适自己的学习行为,使之适应学习的需要,以便产生最佳的学习效率,而不应一味地盲目“勤奋”。以阅读的教学为例。为实现学生对阅读过程的“内感”,笔者结合阅读过程的基本特点,总结出“研读四层次”,让学生对照和反省自己的阅读过程:第一层次是“速读”——要求快速阅读课文,在第一遍的速读中把握文章的文体特点、内容梗概和主要观点;第二层次是“细读”——进一步消除文章的文字障碍,感受文章的语体特点,了解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的要素(如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三要素,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等等);第三层次是“深读”——深入到字词句的深刻涵义、文章写作方法、表现手法和文章的重点难点;第四层次是“精读”——对文章精华部分的强化学习和巩固,以熟读、朗诵、背诵等形式复读精华部分,评析或讨论课文,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在“研读四层次”中,以读带思,以思促读,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而且随着这四层次的深入和熟练,还可以将之浓缩为三层、二层,最高目标是一步到位,阅读一遍就能达到四层次的阅读深度和效果。这四个层次,供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对照和反省,了解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特点,同时检查和调适自己的阅读过程,以便于提高阅读的学习质量和阅读能力。这种对照和反省,就是体验式学习对学习过程的“内感化”。

语文学习的“内感化”,实际上是与语文素养的“内化生成”相适应的,因为“内感”是“内化”的前提,“内化”又是素养生成的前提。以前,我们教学实际上重“教”不重“学”,教师只关心自己的讲解是否透彻、是否生动、是否全面,不重视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体验、反省和调适,致使学生不懂自我学习,不擅长融会贯通,也不善创造革新。现在,尽管也有相当一些老师开始重视学生的学习,并热心于传授各种学习方法给学生,但因为不重视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内感”、体验,及时进行学习行为的调适,所传授的学习方法便很难化为学生适用和能用的方法,最终达不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学习策略指导 篇7

在教学中, 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有的擅长运动, 有的擅长绘画;这个喜欢肢体表达, 那个喜欢言语描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表达内心的方式, 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也各有所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笔者发现学生都有其各自习惯的学习方式, 即学习风格各不相同。那么如何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更有效的教学呢?

《英语课程标准》将“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作为英语课程的目标之一 (教育部2001) 。如果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 针对其学习风格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同时给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策略, 以扩展其学习风格, 将有可能提高学习效率, 并有助于学生学会应对学习上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 可以使学习策略的培养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二、文献综述

(一) 学习风格的定义

Keefe (1979) 是较早提出学习风格概念并开展研究的学者之一, 他将学习风格描述为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感知和认知方式, 以及对学习环境做出的反应和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倾向性的方式, 这种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Reid (2002:34) 提出, 学习风格指个人所采用的吸收、处理和储存新的信息、掌握新技能的方式, 这种方式是自然的和习惯性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接受信息和加工信息的方式, 每个孩子的天赋不同, 兴趣爱好各异, 他们适宜的学习环境也有所差异。这些因素整合起来构成了一个人的学习风格, 而每个孩子的学习风格可能都是与众不同的。” (Wills&Hodson 2003:6)

综上所述, 学习风格应包括以下特征:

1. 学习风格是个人习惯性的学习方式;

2. 学习风格与个人的智能倾向相关, 并在潜意识里发挥作用;

3. 学习风格形成的原因有内在的因素, 如性格、观念、认知特点、语言水平等, 也有外部因素如社会、文化、学习环境、社区背景、家庭背景等, 但主要是内在因素。

(二) 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的关系

通俗的说, 学习风格 (learning styles) 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喜欢采用的某些特殊学习方式的倾向。学习方式是共性的东西, 学习风格是个性的东西;学习方式受后天因素的影响较多, 学习风格受先天因素制约较多;学习方式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 学习风格受内在因素的影响较大。在某种意义上讲, 学习风格是个体带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学习策略 (learning strategies) 是指在学习情境中, 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特点, 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O’Malley与Chamot (1990) 将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对语言学习进行规划、监控或评估等, 它对语言习得产生宏观的和间接的影响。“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或转换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 对语言学习产生直接影响。“社会/情感策略”指合作性策略, 具体指合作、提问、自言自语等人际交往或对情感的控制。

Reid (2002:34) 在谈到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关系时指出,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经常有意识地运用的一种外在的促进学习的技能, 是可以教授的。而学习风格基于内在特点, 往往通过潜意识发挥作用, 它是理解和吸收新的信息的基础, 学习者可以辨认和了解自己偏好的学习风格倾向, 并通过了解和操练各种学习策略来扩展自己的学习风格。

《英语课程标准》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作为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 (教育部2001) 。我们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 可以使学习策略的培养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是为学习策略的培养服务的。

(三) 研究学习风格的原因

早在两千年前, 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是现行的学校教育只能提供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学环境、统一的教学方法以满足所有的求学者。由于学习者存在个体差异, 使得一部分人适应现行教育而另一部分人不适应。那些适应的幸运儿在学校里表现为学习成绩好, 而不适应的孩子则表现为学习成绩差。这些成绩差的孩子真的是“笨蛋”吗?多年来我们的目光紧紧盯在成绩单上, 忽略了成绩单背后的种种复杂原因。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这个擅长运动, 那个擅长绘画;这个喜欢肢体表达, 那个喜欢言语描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表达内心的方式, 并且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也各有所异。应该如何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与现行教育之间的矛盾呢?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Gardner (1983) 针对传统智能理论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The Theory o Multiple Intelligences) 。Gardner认为, 智力并非像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样是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 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 还有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他认为, 每个学生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9种智力, 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了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 这种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理论上讲, 所有的个人不可能在单一的智力方面得到有效的表现。从实践上讲, 任何一种相同的教育方法最多只能让某一小部分学生受益” (钟启泉2001:240) 。我们应该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我们需要认识到孩子并非以同样的方式和同样的速度学习, 我们的教育应该在尊重差别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

学校教育应该建立在了解每一个学生智力特点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 教师应去了解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 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如果学校教师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 在教育中使用不同的教材教法就会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会教学内容的机会, 并将所学到的内容向他人展示。这样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同样好的教育, 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钟启泉2001:240) 。

“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 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 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 (钟启泉2001:239) 。通过调查学生的学习风格, 教师可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 认真地对待个体差异, 注意发掘孩子的潜力, 创设旨在促进多种智力发展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同时, 指导学生形成开启自己学术潜力的策略, 帮助他们成为自我导向的、如饥似渴的学习者, 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这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 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学生学习风格的调查和分析,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知方式的倾向, 通过学习策略的操练, 扩展自己的学习风格, 以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教师通过了解学生认知方式的倾向, 调整教学方式, 创设旨在培养学生多种学习风格的教学环境, 以期达到提高教与学的效果的目的。

三、问卷调查和调查结果

本研究所调查的是笔者任教的天津市八十二中学高二年级一班的学生。八十二中学是河东区重点中学, 高二年级一班为理科班, 学生情况见表1:

(一) 学习风格问卷调查

1. 参考Kinsella (1993) 编写的“感知风格问卷” (共32题) 1, 学生根据描述与自己的学习状况相比较, 回答“通常”、“有时”、“很少”, 将回答转变成分数, 填入计分表中, 根据总分高低, 写出自己感知风格偏好的排序。

2. 参考Wills和Hodson (2003) 关于“学习风格剖析检测”的评价表、“天赋评价表”和“环境需求评价表”, 使学生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3. 要求学生通过分析三种评价表的结果, 描述对自己学习风格的了解。

4. 教师提供学习策略分析,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制订学习计划。

5. 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创设培养多样学习风格的课堂环境。

(二) 数据分析

分发“感知风格问卷”56份, 收取有效试卷55分, 统计结果见表2~表4:

从统计结果中得出的结论是:班内学生的学习风格以视觉/非文字型和体验型为主, 视觉/文字型和听觉型的学生比较少。本班男、女生在学习风格偏好方面差异不大。

为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 笔者根据学生表现, 归纳出四种类型学习者的主要特征:

1. 视觉/文字型学习者的主要特征

与看、观察、阅读这样的文字有关;喜欢阅读报纸、杂志, 既享受阅读的乐趣, 又从中寻找信息;喜欢看电视纪录片或呈现文字信息的电影;喜欢阅读专家对某一主题所写的文章, 不愿听一堂课或参加讨论;喜欢浏览书写的说明和图示, 不愿听别人解释如何使用;当老师只对作业或检测作口头说明, 没有写在黑板上或所发材料中时, 会感到困惑不解;在课上作精细的笔记以备复习时用;对每天的目标和活动列出清单。

2. 视觉/非文字型学习者的主要特征

与看、观察、画图、想象这样的文字有关;喜欢通过图画、图形、图表等理解和收集信息;喜欢浏览书籍和杂志中的图画;通过观察和模仿, 而不是文字解释, 学会做事情;喜欢观看某一主题的电影, 不喜欢听讲座或讨论;喜欢将电视, 而不是报纸或收音机, 作为信息的来源;有很强的视觉记忆力, 能记住不同的人、位置、方向、放东西的地方;在上课或讨论中, 经常边记笔记边画图。

3. 听觉型学习者的主要特征

与听、声音、音调这样的字有关;通过倾听、复述或与别人讨论掌握新信息;喜欢谈话、讨论, 与他人分享想法;喜欢与同伴或小组合作, 主动在课上回答问题;愿意听一位专家讲课而不愿读一篇文章, 有很强的听觉记忆力。

4. 体验型学习者的主要特征

与感觉、触摸、做、动这样的文字有关;喜欢用手做事;喜欢探索环境;喜欢多样的课堂活动;喜欢与同伴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擅长修理东西;在长时间的课堂上、报告或讨论中, 会变得躁动不安, 在动手活动中可以集中精力。

四、学习策略指导

针对班内学生学习风格的不同类型, 笔者提出不同的英语学习策略建议, 内容如下:

(一) 视觉/文字型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策略建议

每天做朗读练习;坚持课上做笔记, 并自己归纳写出课文重点或集体讨论过的短语、句型, 在检测之前学习几遍;用彩色笔标出阅读材料的重要内容, 并用自己的话在空白处做出解释或评语;对需要记住的单词、短语、句型尝试做读书卡片。

(二) 视觉/非文字型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策略建议

每天做朗读练习;对阅读材料的内容以纲要或图表的方式进行概括总结;在课堂笔记和阅读材料中使用彩色笔标出重点;将语法或词汇、短语的解释转变成图形或符号以利于更好地吸收。

(三) 听觉型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策略建议

每天做朗读练习;将需要记住的单词、短语、句型记在卡片上, 自己大声朗读或与同学做问答练习;找一个同伴以讨论的形式一起学习或一起准备检测;反复播放课文或听力材料, 并作复述练习;将已学会的东西讲给同学听。

(四) 体验型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策略建议

每天做朗读练习;坚持课上做笔记, 可用文字, 也可用图示、图表等, 以备写作和复习使用;思考时列提纲或画出图形, 以辅助思考;制作并使用卡片, 用来检查自己对新词汇、短语、句型的掌握情况;找一个同伴以对话练习的形式一起学习或一起准备检测。

五、教学策略调整

根据该班学生主导风格为视觉/非文字型和体验型的特点, 笔者调整了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 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在课上给学生提供与他人交流学习的机会, 如角色扮演、改编对话、做口头报告等;课下留分层作业, 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也可与同伴或小组共同完成。

(二) 采用多种信息呈现方式

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电脑、录像、磁带等声像方式, 以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向全班介绍背景知识。

(三) 培养学生朗读和总结复习的习惯

每周检查学生课文朗读, 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笔记、归纳总结课文要点、语法规律并在全班展示。

六、结论

在对学生学习风格的调查中, 笔者有如下发现:

(一) 学生和教师对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了解甚微

在与学生的谈话中, 他们说过去从没想到过要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 也没人提醒他们关注自身的特点, 但经常有老师提醒他们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老师所说的学习习惯自己做起来就是不习惯。这说明我们的教育还停留在“一刀切”的阶段, 没有顾及“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试想在学生不了解自身特点、教师不了解学生独特性的情况下, 教师的习惯培养或学习策略建议, 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 在贯彻执行新的课程标准中, 在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中,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 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 学习策略的指导要针对差异

学习风格指学生具体的、与众不同的学习方式, 所谓某个学生属于哪一种学习风格, 指的是几种学习风格中最显著的方面。因此, 对学习风格的研究, 应该具体到学生个人, 即通过对个体学习风格的测评, 提出具体的、个性化的学习策略指导, 才能真正达到“尊重个体差异”、“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 学习风格调查工具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学习风格调查中, 笔者发现大部分的调查结果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相一致, 但也有些学生的某些特点, 似乎没有在调查中体现出来。因此还需进一步完善调查工具, 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中国学生特点的调查问卷, 以使学习风格的研究在教学中得到广泛使用, 使师生通过对学习风格的了解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总之, 这次调查唤醒了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方式的欲望, 使学生达到“自知”;通过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策略的操练, 学生有望达到“自理”和“自信”, 向学习的自由王国更迈进一步。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 学生的学习风格各不相同。如果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 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同时给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策略, 以扩展其学习风格, 将有可能提高学习效率, 并有助于学生学会应对学习上的各种挑战。本文重点论述了研究学习风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并以所教的班级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对学生提出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学习策略, 并在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 可以发展学生的学习风格, 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关键词:学习风格,多元智力,个性化,学习策略,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钟启泉, 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Gardner H.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Basic Books, 1983.

Keefe J W.Learning style:an overview[M]//Keefe J W.Student learning styles:diagnosing and prescribing programs.Reston, VA: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1979:1-17.

O’Malley J M, Chamot A 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Reid J M.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指导策略 篇8

一、指导自主预习,打好探究基础

学生初读课文预习时,应把“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查(查字典、资料)、思(思考课文内容、脉络等)、圈(圈画重点词句)、问(提出问题)作为基本的预习要求,培养学生在预习中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

朗读法。读是预习中感知文意、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初始。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要鼓励学生以自读为主,适当采取其他形式,使学生在课前就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对课文内容初步领会。

小组讨论法。学生自主预习后,小组再进行集体交流,检查生字词的掌握,解决不懂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整理不懂的问题等。

查找资料法。如教《人类的“老师”》、《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等课文时,学生对仿生学的定义及应用,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都不是很熟悉,所以我设计了导读目标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相关内容,收集整理后自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的习惯。

圈画法。教师教给学生读书记号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要有所发现,以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向,为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养成了在书上圈点勾画,凭借工具书给生字词注音释义,画出疑难词句的习惯,就达到了自主学习的良好状态。

质疑法。要求学生预习时认真寻找有疑惑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天鹅的故事》时,课前准备时就要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展开质疑: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破冰的过程是怎样的?“破冰勇士”指谁?从它的身上你能体会到什么?你能把天鹅的叫声翻译出来吗?课上通过引导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围绕学习目标,引导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只要学生能够做到独立思考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小组合作能解决的问题,就通过小组交流取得共识。教师只要适时引导、点拨,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

1. 问题驱动,激发探究热情

使学生主动阅读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问题驱动,在悬念中产生阅读期待。例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学生提出“为什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单凭课文内容是难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所以,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搜集的资料解决疑难。学生满怀探求的欲望,开始了主动而积极的阅读实践活动,在小组内踊跃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大家各抒己见,获得了比教师讲授要丰富和深刻的知识,而这正是来自于精彩的自主学习活动。

2. 丰富探究形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方向、目标,自己发现和选择学习材料,并合作探究,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利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多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来感受草原的美丽。学生们兴趣盎然,有的采用绘画的方式将草原美景呈现出来,有的用饱含深情的朗读将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有的做起了小导游,轻车熟路地带领我们游览起了草原。在理解“蒙汉情深”的中心时,学生们充分展现了个性特点,载歌载舞,生动活泼地将草原牧民的热情好客,蒙汉人民的同胞深情表现了出来。

3. 营造竞争氛围,提高合作意识

遇到疑难,让学生自主辨析解决,能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激活思维,拓展思路,锻炼能力。教学中,我们要敢于赏识,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一种你追我赶、相互竞争的课堂氛围。

如《九色鹿》的教学中,关于“国王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学生观点不一。我顺势将学生分成了正反两方,让双方进行辩论。课堂成了“唇枪舌战”的战场,为了获胜,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妙语连珠,不仅能够将自己的观点鲜明地论证,而且能发现对手论据的不足发起反攻,效果非常好。如此设计突破疑难,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自主实践,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学以致用,把握好教学的方向,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不忘将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融入教学。

幼儿不同学习方式指导策略探究 篇9

“学什么”和“怎么学”是学习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前者指的是学习内容, 后者指的是学习方式。一般来说, 儿童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影响儿童学习效果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怎样基于不同幼儿学习方式进行指导是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

相关理论证明, 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有四种:观察比较、操作体验、同伴合作和尝试探究。研究者在实际教育教学中, 在引导幼儿利用这四种学习方式, 幼儿的学习效果, 使之成为幼儿认识外部世界的习惯性学习方式, 促进幼儿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乐于操作和善于合作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1. 观察比较学习

观察是运用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客观世界;比较是在观察的基础上, 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异同, 观察比较是最适合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从幼儿心理年龄特点看,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认识世界的。感知和表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在于:感知是幼儿依靠感觉器官获得的直接经验;表象是客观事物留在头脑中的形象。而联系在于:感知是表象产生的前提, 只有在感知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表象。我国著名学前心理学家陈帼眉先生指出, 幼儿是借助形状、颜色、声音认识世界的, 而不是依靠语言交往获得知识认识, 在感知的基础上, 比较对幼儿辨别差异、加深印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这是学习的一个普遍规律。对幼儿来说, 比较更有其重要价值, 幼儿只有在对相似的事物进行细心的观察, 并找出其异同的基础上, 才能更准确地掌握不同事物的特点。

球体和圆形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感知经验, 不论哪一个问孩子们是什么形状的, 孩子们都会回答“圆形”, 对于球体的概念, 孩子是模糊的、不明确的。因此, 对于圆形和球体两个明确的概念, 需要给予幼儿实际操作体验, 发现之间的区别。在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圆形和球体》活动中, 研究者首先引导幼儿把皮球、圆形纸滚着玩看看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方式把两者的不同的滚动情况画在记录表中;其次引导幼儿打开手电筒, 然后把球和圆形纸分别在手电筒前转一转, 观察有什么变化?幼儿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起来。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 幼儿都十分投入, 而且探究的目的性明确, 对于两种事物的实验表现产生比较和思考, 并根据自己的方式记录在记录表中。有的幼儿画一波浪线表示球在滚动过程中弯弯曲曲的路线;有的幼儿画一条直线, 直线下面一个○, 表示圆形纸直直地滚下来, 但停下来就倒了, ○表示圆形纸倒了……整个活动下来, 他们通过细心观察、探索发现:球能滚, 球能站住, 球转来转去从哪儿看都是圆的, 放盒子里是满的、鼓鼓的。圆形只从两个方向看才是圆的, 圆形也能滚但是一停下来就倒了。

2. 操作体验学习

操作是儿童摆弄物体并进行探究的过程, 在操作探究的基础上, 儿童会产生对事物的本质理解及相应的情感上的反应, 其中的情感上的反应就是体验。“我听见, 我忘了。我看见, 我记住了。我做, 我理解了”, 这实际上强调的就是自己亲身的操作探究对其学习的价值。好奇、好动、好问是幼儿期典型的特点, 而操作体验的方式最适合幼儿心理的这一特点, 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求, 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他们获得真正的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在探究过程中, 儿童会亲身经历学习的整个过程, 并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喜悦等感受, 这比他们通过听别人讲授获得的对事物的理解更深刻, 同时能够有更快乐的体验。

在大班的科学活动《沉浮》之“沉浮变变变”中, 幼儿针对“如何让浮在水上的材料沉下去, 沉在水里的材料浮上来”的现象展开探究。有的幼儿把石头放在塑料袋上, 塑料袋在石头的重压下沉到水里;有的幼儿把铁钉放在牙膏盒上而让铁钉浮在水面上。宋若虹则把一块圆溜溜的石头放在泡沫板上, 可是刚一松手圆溜溜的石头就从泡沫板上滚下来又沉进水里, 反复几次都是如此, 见此情况, 我提醒她想想可以用什么辅助材料帮忙, 经我一提醒, 宋若虹跑到辅助材料箱里翻来翻去, 不一会儿找到一卷双面胶, 用双面胶把石头粘在泡沫板上, 这下石头牢牢地被固定在泡沫板在水面上飘来飘去, 至此宋若虹终于忍不住欢呼:“我成功了!我的石头浮上来了。”此时, 教师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成功地利用幼儿对材料沉浮变化的探索动力, 以及现有的材料创设一个问题情境, 使幼儿在问题的指引下积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大胆尝试使材料现象发生变化的各种方法。让幼儿在探索沉浮变化的过程中, 发现事物之间的可逆性与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体验到创造性解决问题带来的探索快乐。

3. 同伴合作学习

同伴合作是指儿童与同龄伙伴之间的相互交往 (但这个交往强调的是儿童间的积极相互作用, 即共同做事, 相互交流、讨论) 而形成的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这就是同伴合作。除了采用观察比较和操作体验的方法之外, 在幼儿学习活动中, 应该充分重视同伴合作的价值, 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 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重视同伴间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这是由于在儿童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会产生认知冲突 (意见不一致) , 认知冲突又必然会引发争论, 而争论则会使孩子对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准确。因此, 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使孩子的学习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大班主题画“美丽的春天”活动中, 我首先提出问题:“今天, 老师为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张大的图画纸, 需要小朋友共同合作才能完成。你们商量一下怎样才能画好这幅画呢?”孩子们议论起来:一组的王莹说:“我们大家各自想好要画的内容, 然后从我开始轮流一个画完一个画, 这样才不会挤在一起。”王莹的话刚讲完几个小朋友就嚷嚷开:“这样轮流时间会来不及, 而且内容有可能重复。”身为组长的陈琳说:“我们得分工合作, 分配好要画的内容、位置, 然后大家一起画, 这样时间上也来得及, 内容也不冲突。”陈琳的提议得到大家的赞同:“我画空中的太阳和小燕子。”“我画草地和小草。”“我画一条小河。”另一组则商议后决定:“彤彤和萱萱负责绘画, 圆圆和琪琪涂色。” (理由是她们两个涂色均匀、漂亮) 这样幼儿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 分头操作, 开始创造性的合作活动。

4. 尝试探究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活动, 教师更多地以游戏伙伴的身份进入幼儿的活动, 成为尝试探究活动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在尝试探索活动中, 教师很多的教育灵感、教育思路都来源于幼儿。在幼儿尝试探究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作用应体现在促进幼儿与材料、同伴的相互作用上, 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指导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探究结果提出带有启发性、不同层次、能激发幼儿思考的问题。同时, 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开放性, 使幼儿大胆地表达。

总之, 幼儿的学习是有其规律与特点的, 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 创造充满爱和尊重的、富于理解和激励的、宽松而安全的、积极互动的环境, 引导幼儿在生活与游戏中快乐地动手动脑、感知体验、交往合作、探索创造, 是保证幼儿学习的最好条件。

摘要:幼儿教育要体现幼儿独特的年龄特点, 幼教要有意识地采取适合幼儿的学习与教育方式, 从根本上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本文就幼儿不同学习方式的指导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习方式,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2]邹晓燕.幼儿的学习方式及理论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1.

[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化学的策略 篇10

一指导学生有效预习

预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欲学知识的心理准备, 使学生能带着问题听课, 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天至少用10分钟时间来预习, 做到始终坚持, 同时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 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先把教材通读一遍, 在不了解的地方作记号, 上课时就针对这些疑点提出问题, 认真听老师讲解, 直到弄懂。第二阶段是研究课本后的习题或问题, 将它们解答出来, 上课时将自己的答案和观点与老师讲解的答案和观点对照是否吻合。第三阶段是利用参考资料, 将没有学过的后一节内容也做初步预习, 如果遇到不太明白的地方, 就回头复习刚刚预习过的前一节内容, 所以“预习”也就包含了大量的“复习”因素, 兼有双重功能, 正如有人曾说过的“七分预习, 三分复习”的效果。如果能做到这一步, 预习的效果会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当然对于不同的内容, 预习的方法也不同。对于常识性介绍的内容, 只要阅读一遍就可以;对于了解的内容, 应该知道“是什么”, 而且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对于实验, 通过预习应该明确实验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同时还要注意应该使用哪些仪器、药品等。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上课做到有效“听、看、记”的有机结合

1.“听”

要提高学习能力, 听课是关键。老师在课堂上要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听课, 而且要做到全神贯注, 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 因为老师的每一节课都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讲解的, 而且知识有一定的连贯性, 如果中间走神, 对结论就很难理解了。

2.“看”

“看”在化学上指认真观察。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是学生获得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而且实验的过程一般很快结束, 如果没有很好地引导, 学生很难抓住实验的重点。所以老师在演示实验前应该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第一观察使用的仪器和装置的特点;第二观察反应前物质和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第三观察反应过程中发出的火焰的颜色, 是否有热量放出。

3.“记”

“记”是指学生课堂上作记录。听课笔记并不是把所听到的、看到的、黑板上写的全部写下来。而是有目的地记。对于化学教材上记载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等, 可直接在课本上做记号 (如画线等) ;若课本上无记载的可记录在该内容的旁边, 这样方便于复习。

三指导学生有效复习

德国工人哲约瑟夫·狄慈根曾经生动地描绘了复习的重要性:“重复是知识之母。”可见, 没有复习是不能获得知识的。那么, 复习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呢?

1. 及时复习

在学习后短时间内, 记忆的衰退迅速。有经验的老师有一句口头禅:“当日事当日毕, 当天的作业不过夜。”于是逼着学生及时复习, 让学生在识记还比较清晰, 脑子中的信息量还多的时候进行强化。如“过电影式”复习。也就是教给学生先回忆课堂讲授的内容, 并且思考这节课讲的重点、难点各是什么, 自己掌握了哪些内容?对于没有掌握的知识应该认真去复习。也可要求学生阅读课本进行复习, 因为课本是第一信息源, 教材是所有知识的基础。阅读时要做到眼看、手写、脑想, 并对照上课内容和自己的想法进行复习。也可以指导学生在复习时多问为什么或自问自答, 或同学之间互问互答一起讨论等, 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记忆的方法很多, 可以教给学生谐音记忆法等。

2. 经常复习, 防止遗忘

单靠一次及时复习远远不够, 必须使复习经常化, 这样, 可使记忆的痕迹经常得到强化, 防止遗忘。心理学上的艾宾浩斯曲线表明:遗忘是先快后慢的。所以教育学生应该“学而时习之”。随着记忆力的提高, 复习间隔时间可以逐渐延长, 每次复习所用的时间或遍数也可以逐渐减少。不然, 只管复习没机会学新内容也不好。

3. 教给学生概括归纳法进行小结复习

这个复习法可以采用关系图、拟人化等进行小结复习。如碳及其化合物的转换关系图:

初中数学学习指导的有效策略 篇11

关键词:数学 导向 养习 授法

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必须培养学习型、创新型人才,只有能自主学习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生产生活中得以不断的“加氧”和“充电”,才能尽快获取新知、创造新知,成为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强者。因而,在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学习,使之“乐学、持学、会学”不仅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教学质量,也被知识经济赋予了更深远的历史意义。数学学科教育中的学习指导要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导向、养习、授法”的学习指导策略。

一、导向

就是对学生学习方向的引导,学习方向主要包括学习的兴趣、态度、动机、意志等有关学习情感方面的因素。其中动机是核心。明确的学习动机可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中起定向、启动、助动、维持功能。动机源于需要,一些学生由于受以往“应试教育”学习观的影响,其学习需要是升学、就业、农转非等。但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社会人事制度、劳动分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这就形成了落后的学习需要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更多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学习意志消沉,动机不明。在教学中加强了人文教育,逐步引导学生认清社会发展特点及未来社会的人才规格,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与成才、学习与成功的关系,建立起适合时代特点的学习需要,钢化学习动力系统。

二、养习

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定型。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活动中起维护、支持功能,是学习活动的负载者,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不断学习、发展自我的基础。养习教育使学生“持学”,是学习指导的保障,不建立在学习基础之上的学习指导也是纸上谈兵。由于受以往“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学习观的影响,学生形成了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如重作业轻自学,抄作业应付老师;重书面作业轻口头作业;重做题轻读书、反思;重课上轻课下等。这些习惯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指导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初期,学生经常回出现“忘了学习或学习深度不够”的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的检查与验收,并给予量化评估,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激发其学习热情,通过群体学习的互动、互助、互控效应,规范其学习行为,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互相约束中学会了自我约束,让他们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老师、别人的老师,密切了生生交流,拓广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三、授法

就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着重解决会不会学的问题,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落脚点,是学习指导的关键。学习方法是完成学习的得力工具,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选择、助动、调节功能。学法指导既要遵循学习规律,又要符合学习者的特点。笔者针对自己所教

学生的学习现状、知识水平,着眼于自主学习,采用了如下学法指导策略。

1.教会学生读书。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学会学习必须要学会读书。还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具体的读书方法指导,拟定导读提纲,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思维障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如利用“类比”读书法指导学生学立方根、分式等,利用“比较——猜想——验证”探索式读书方法学习平行四边形;采用“读——思——练”方法阅读数学课外读物等。读法亦无定法,因人而异,因材而异。但在读书指导中,必须要指导学生做到“学”(眼)、“思”(脑)、“练”(手)相结合。读书是学习的形式,思考才是学习的实质,而练习是学习的保证。

2.让学生学会思考。任何所要学习的新知,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思维加工转化为认知者认知结构中的诸多旧知才会被理解建构。故在学法指导中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引导他们多观察多实践,抓住知识间相同、相近、相异、互通、互逆等联系,选择合理的思维方法,去理解所学知识,把它建构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如在初二《代数》二次根式一节的学习指导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二次根式与算术平方根的相同之处,学生就很轻松地利用逻辑思维理解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中a≥0和≥0的原因。也得出了求二次根式中字母取值范围的方法。又如:类比分数学分式;对比乘法公式学因式分解;利用逻辑思维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等等,都是通过发现新旧知识间不同联系而选择不同思维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较深刻地体味到思维的技巧、方法,提高了思维水平,认清了数学学习的实质。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策略 篇12

1、外因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是地理知识学习的主阵地, “听课”是获知的核心手段, 听课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是促进学习高效的关键。大量教学实践经验表明, 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 学习效果好。教授法授课,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错失了老师的提示;探究式课堂,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错失精彩的生成和发现。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注意力呢?

首先, 我们的知识教学应该准确, 准确的知识让学生容易找到自然界的逻辑性关系。要注重情境的新颖性和多元化, 新颖的情境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其带入课堂预设的情境之中, 提高知识讨论的参与度。

其次,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 注重学生学习意志力的渗透和引导, 提高学生课堂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 一旦学生的自制力得到了提升, 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聚集, 具体的训练方式, 我们可以给学生设定限时任务。尤其是和学生一起学习高中地理中一些相近的概念、知识时, 如果学生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 其记忆效果容易出现混乱导致学习低效, 笔者在教学中的做法是, 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务必准确地背出概念, 这样的做法看似有灌输和强迫, 笔者认为这种“强迫”用在刀刃上, 不属于灌输, 而是给学生适当地制造了一定的压力, 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 有效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保证了教学效果的有效获得。

2、引导学生“听”与“思”相结合

从“听”这个角度来看, 学生的学习处于接受状态, 如果缺失了自主思考, 那么就是灌输了, 笔者认为课堂上学生不是记录知识的工具, 必须引导学生自己思考, 在记忆知识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而理解源于何处?源于思考, 也就是我们高中地理教学除了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和手段,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外, 还应该指导学生在专心听课的同时积极的、独立的思考, 批判式的学习, 思考的过程是课堂内化的过程, 多自我质疑和提问, 有利于对知识成因的理解, 并且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升, 这样的课堂学习, 往往体验度高, 学生能够轻松做到举一反三。

3、引导学生有“重点”地记笔记

记录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知识、促进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很多学生都抱怨课上能听懂, 可是到了做题和应用时就忘记了, 这是什么原因?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 我们的学生脱离了课堂探究和学习的环境, 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遗忘现象。那么针对这一特点,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并引导学生记录下“重点”知识, 便于课后对照课堂笔记, 从重点知识出发实现课堂学习活动的反思与重建, 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当然, 课堂上的时间有限, 我们在记笔记的方法引导上要注意科学性, 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 引导其逐步掌握一种最有利于知识记忆和自身成绩提升的记笔记方式, 同时还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指导, 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 地质时代中“纪”的分类相当多,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全抄记录显然是不科学的, 我在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记“代”的划分, 而“纪”则作为一般性了解内容。再例如, “农业制约因素”虽然较多, 但是无一不是影响农业区位不可或缺的因素, 为此,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全部记录。

4、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地图

地理教学不可缺失了地图, 因为高中地理的研究对象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结构, 这些知识都需要借助于地图才能很好地显示, 其教学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取代的。从地图的用途来看, 可将地图分为:示意图、等值线图和分布图等等。

笔者认为正确使用地图首先要了解各种地图的特点:

示意图是地理中用来指示地理事物形成原因、形成过程的一种图形。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强等特点, 展示的是地理事物的转化流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直观地代替了文字描述。

等值线图属于初中地理所学的知识, 不过初中对地理学科重视程度的缺失, 导致学生的认知基础薄弱, 等值线图在高中地理中有较为广阔的运用, 其类型有分为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几种。

分布图在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 也是地图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地图中“图例”即可看作地理事物的分布种类。

在了解了各种地图特点的基础上, 再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地图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和信息地提取, 如学生在阅读示意图时, 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首先分析示意图包含的基本前提知识, 接着从示意图中找出点、线、面的位置和方向, 然后引导其联想原有的认知和阅读经验, 获得图示的信息。

摘要:“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我们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 其中学习方法的引导比知识教授更重要, 因为学生掌握了地理学习方法, 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获知, 提升成就动机,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一篇:英语体系下一篇:综合急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