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体系

2024-10-22

英语体系(精选12篇)

英语体系 篇1

一评价体系

评价是课堂实施的保障, 只有通过评价, 才可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只有通过评价, 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通过评价, 才能改进教学, 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离不开评估和测试, 在现代的中学英语教学中, 对学生的评价普遍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 学校用期中、期末成绩来代表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 高考更是决定学生前途的唯一考试。如此评价方式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 另一种评估方式——形成性评价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二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一种结果性评价, 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学目标 (或学习目标) 实现的程度做出的评价。终结性评价通常发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单元结束和学期结束, 以及学业结束时进行, 用于确定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现在各学校普遍采用的期中、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学业水平是终结性评价的典型代表。

三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指以诊断、促进、发展为目标, 发生在学习过程之中的一种评价方式, 其目的在于诊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行为以及认知发展, 在于通过评价促进教学, 促进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不是为最终的考核提供依据。

形成性评价具有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真实性评价等众多评价的特征。这种评价方式具有诊断促进功能、反馈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和记录成长功能。

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方式有很多, 常见的有:课堂观察、评价量表、师生交流、座谈、问卷、测验、采用成长记录袋和学习日志等。

四评价方法的构建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可以多渠道、综合性地分析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日常表现, 根据学生的学来促进教师的教, 形成性评价难以反映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 也无法准确测试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却无法准确地反应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有可能造成盲目地追求分数, 而导致出现“高分低能”和“哑巴英语”的学生。

1. 中职学生特点

中职学生大多数英语基础较差, 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一些自卑心理, 家长、社会和老师对他们大多数是一些负面的评价, 之所以造成这种心理, 有的是因为初中成绩一直不好, 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冷嘲热讽;有的受职业中学的舆论影响;有的家长用粗暴的语言使学生自暴自弃, 因此, 他们在学习上没有积极性。为此应建立适合中职学生的评价体系。

2.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针对职业中学生的特点, 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最终目的, 而不单纯只是为了分数的目的。一位学生能力的好坏与进步与否不能仅仅以一次期末考试来评定, 应建立适合学生自己的评价体系。作为一线工作的职业高中英语教师,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平时的课堂上采用课堂观察和记录学生档案袋的方法, 在课后采用师生交流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进步。

3. 档案袋的采用

笔者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档案袋的记录方法来记录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在采用档案袋的记录方法之前, 我与学生共同分享了我的学生时代以及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为此与学生约定共同来记录每一位学生英语学习的点滴进步, 共同见证大家的“英语成长经历”, 并且在进行学期末学生学业成绩测量时, 学生档案袋的记录会占据学生成绩很大的比重。

4. 英语教与学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第一, 听力教学是当代中国学生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在进行听力教学的同时, 可分别将学生的听力资料以及学生的听力课堂接受程度以文字资料的形式保存下来, 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记录下每一位学生的表现。

第二,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训练。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方面, 每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以音频形式保存下来, 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语言能力水平, 能从先前的录音中看到自己的进步, 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记录来促进教学改进措施。

第三, 阅读理解是对一个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从课前到课后都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足迹”。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生的课前语言及文化背景的准备阶段, 学生就需要利用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文章背景相关资料的查阅。学生在准备阶段进行的资料查阅将会被作为学生的成长记录与评价标准。

第四, 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极大的提高。以往的英语写作教学中, 学生都是经过打草稿, 最终修订交上来的“终稿”。现在笔者将学生的初稿作为学生成长进步中的一大笔宝贵的财富保存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5. 新型评价体系

笔者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采取了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的评价。在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 这类考试分数采用一定的比例记入总分, 更为重要的依据是学生平时的课堂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本学科取得的进步。采用这种新型的评价体系, 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促进了教师的有效教学。

五总结

根据目前在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的一系列不规范、不科学的评价体系, 应摒弃那种“分数至上”“一考定终身”的评价体系。只有将终结性评价体系与过程性评价体系结合起来, 才会使学生不单纯是为了分数而学, 教师不只是为了分数而教, 才会真正促进教育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今英语课堂所普遍采用的终结性评价方式, 并结合职业高中学生自身的特点, 提出了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以促进职业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教学评价,教学目标

英语体系 篇2

朗文少儿英语分为7个阶段:预备级、入门级、基础级、巩固级、进阶级、提高级和超越级。每级分为A、B两册共9课。总共包含3623个单词。10个语法点。适合4~12岁的孩子。

预备级:包含282个单词。涵盖语法点: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适合4-5岁的孩子。入门级:包含469个单词,涵盖语法点:现在进行时和第三人称单数。适龄阶段:6-7岁。

基础级:包含391个单词,涵盖语法点:现在进行时,动词第三人称单数,There be, can/can’t。适龄阶段:7-8岁。

巩固级:包含516个单词,涵盖语法点: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动词第三人称单数,一般过去式,There be, can/can’t,some/ any/have to,频率副词:often,sometimes, always , never等。适龄阶段:8-9岁。

进阶级:包含641个单词,涵盖语法点:一般过去式,动词第三人称单数,一般将来时:

be going to ,… 适龄阶段:9-10岁。

提高级:包含691个单词,涵盖语法点: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will, 情态动词,比较

级/最高级,名词所有格,人称代词所有格,现在/过去进行时,被动语态。适龄阶段:10-11岁。

超越级:包含633个单词。涵盖语法点:情态动词,比较级和最高级,一般将来时will,现在完成时,if引导的虚拟语气,过去分词,动名词等。适龄阶段:11-12岁。学生用书(A/B):附带活页迷你故事书,增加阅读量VCD和Video Guide:为学生提供地道美语环境CD/磁带:包括所有听力活动和悦耳的歌曲歌谣活动手册:练习书写、语法和语言表达学习手册:包括词汇表、歌曲歌谣、知识点索引和录音曲目。

朗文少儿英语教材的特点:

1、内容新颖时尚,学练紧密结合。

2、教材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突出对孩子进行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训练,让他们在练习中学习知识。

3、展示多元文化,渗透情感教育

教材中每个单元的Little Book都讲述一个故事,在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每单元在课程设置中渗透情感因素,让孩子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接受情感教育。

4、融合多种学科,注重智力发展

教材把语言学习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数学、音乐、体育等多种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孩子再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接触多种学科,全面发展智力。

5、培养学习策略

会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研究 篇3

关键词:会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33-02

一、会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会计英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逻辑性强、系统性强和连贯性强的课程。传统的会计英语课程的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因此,必须对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科学改革,科学设计会计英语实训流程,加大会计英语实践教学的力度,在高职院校构建合理的会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将国际通用会计知识整合到会计英语实际业务操作中去,加大语言应用实践教学的力度,探索加强学生会计英语专业化表达的途径,为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以英语为主要交流媒介的会计人才服务。

二、会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程序

会计英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又以统一性、一贯性、准确性为主要特点。在构建会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时,必须考虑到该课程的特点,并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会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的具体结构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使其体系既完整又具有可操作性,既有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会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主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现状调查。教师亦或使用讲授精读的教学方法,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亦或局限于用英语陈述会计理论知识,将汉语的基础会计知识译成英文的会计知识,没有将英语语言的实用性有机地贯穿到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没有将国际会计行业的前沿知识融会贯通至教学中来,使得会计英语课变成只是用英语简单地重复基础会计知识的第二课堂。由于部分学生英语语言基础较差,以及对会计知识的理解有限,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师生互动较少,课堂教学效果较差。传统的会计英语课程设置特色不明显,没有强调会计业务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没有突出英语语言的交流功能。教学过程中,由于强调特殊案例教学,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应用。培养出的学生很难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毕业生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往往需要很长的磨合期或需经企业专门组织培训才能从事具体的工作。

2.确定目标。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高职学院要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培养高层次外向型应用人才为目的,努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课堂教育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相融合、一般教师与“双师型”教师相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教学科研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为社会培养出外向型、应用型高级专业外语人才。根据现状调查结果和教学要求,应对会计英语实践教学提出预期的目标。会计英语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应为培养具有交际性、实战性和复合性的特征,能直接上岗的以英语为主要媒介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会计人才。交际性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实战性是指培养的人才能熟练地进行会计业务的独立操作,能够针对具体业务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和操作;复合性是指一个合格的会计英语人才必须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及国内现行会计准则的基本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业务中。此外,还应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创新精神,有后续学习能力。

3.理论设计。目标确定以后就要进入理论上的模式设计阶段,这是根据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总体指导思想进行的具体的操作程序设计,包括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在进行会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研究时,应注意科学的教学理念与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等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相关性,根据实际会计业务流程,设计会计英语实训教学场景,在教学中使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这三个环节中,现状调查是前提,确定目标是关键,而理论设计则是重点。教学模式建立后,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检验其操作效果,并能够对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对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修正,使其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会计英语实训教学流程设计研究

实践教学应该贯穿整个课程学习的全过程,能让学生有的放矢、学以致用,在教育之初就为将来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和手段,丰富了课堂内容,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为主的个性化和主动式教学模式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会计英语教学离不开会计业务的处理,会计英语实训教学的设计也应以处理会计业务为基础,以专业英语为工具,以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为指导,以现代化教学设备为辅助地进行。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及在国外的学习调研,依据国际通用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课题组设计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业务流程图(如图一会计英语业务流程图),在过去多年会计英语实训教学中,课题组成员一直使用该流程并做了适当补充和修改。虽然各国会计准则有所差异,但对于会计业务流程来说,基本道理是一样的,并且具有统一性。因此,该流程图虽不能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是它阐述了会计业务流程的基本程序。

图一会计英语业务流程图

参考文献:

[1]程可拉.威莉斯任务型学习模式评价[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3(1):63-70.

[2]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35-38.

[3]何安平.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李海红.实用会计英语[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李耸,李杨,邱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探索[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380-383.

[6]吴春红.Ellis基于任务的测试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3(2):76-80.

[7]赵继政.注意力研究与任务设计[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3(2):71-75.

[8]Benson.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M].Harlow,England:Longman,2001.

[9]Ellis,Rod.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10]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11]Skehan,P. A.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Shanghai:Shanghai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1999.

[12]Willis,J.A.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London:Longman,1996.

基金项目:2011年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学改革立项

英语体系 篇4

一、研究背景

高职通用英语与职业英语的融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是学生目标工作岗位的需要, 也是学习者自身的需要, 因此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同时, 高职通用英语与职业英语的融合也具有理论和操作的可行性, 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教学内容的互补性和教学方法的互通性。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形成性评估, 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 包括学习情感、态度和策略的动态性评价。这种评价更具客观和发展意义, 即强调在评价方面关注的是如何评价学习者取得进步的方式及在多大程度上取得了进步, 强调对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两者的评价。同时, 建构主义评价观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主张评价应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 反对根据预先确定的信息设定评价目标, 提倡利用评价对象的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

2.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它明确指出:“语言测试在考核英语知识的同时, 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要做到科学、公平和规范”, “语言测试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防止应试教育。”

3.教学评价理论。教学评价按评价功能分类可分为:

(1) 诊断性评价, 即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 为使教学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

(2) 形成性评价, 即在教学进行过程中, 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3) 终结性评价, 是指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终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 借此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成绩做出全面鉴定, 区分等级, 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做出评定。而形成性评价注重的则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 目的重在促进学生的发展。

对于教学质量的可靠评价最好是通过采用以上三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根据教学的不同特点从不同的角度使用多种评价方法以获得多方面的信息。

三、传统评价体系及弊端

高职英语教学起步时, 多以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参考, 其评价体系也基本照搬本科院校, 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

1.现有评价体系。高职英语教学现有评价体系以教师评价为主体, 以学生英语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为内容, 以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为时机, 以统一纸笔测试为形式, 具有单一的评分标准。这种评价体现易操作, 但实用性不强, 存在一些不足。

2.传统评价体系的弊端。

(1) 评价主体单一化。在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 任课教师拥有学生评价的绝对权力。然而, 由于教师本人的局限, 对于学生的评价不免偏颇。尤其是高职学生本身英语学习兴趣不浓, 若不能有效调动其积极性, 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提高。高职教育应当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我们更不能忽视行业、企业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2) 评价方法极端化。传统评价体系容易走向“重知识、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的误区, 评价显得极端化。不能有效地反映学生在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 也不能反映学生的进步, 更不能反映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3) 评价概念局限化。传统评价体系对“评价”的理解局限在“给学生打分”的范围, 更多地充当了对学生某一学习阶段的“结论”, 而不是对学生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报告”, 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没有足够的参考意义, 更不能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提供有益的建议。

(4) 评价内容低级化。传统高职英语的评价内容局限在英语词汇、英语语法等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没有延伸到英语口语等实际英语应用领域, 更不能反映学生在未来职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

四、构建科学的高职通用英语与职业英语融合评价体系

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项目评价、多元评价和动态评价等三种方式考核与评价通用英语与职业英语融合的效果。这三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结合使用。

1.项目评价。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要求我们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职业因素, 预设职业情景, 融合职业要求。将高职英语作为一门职业化的课程已经成为广大职业教育者的共识。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将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相结合, 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 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而职业英语的设置则源于学习者对目标岗位的需求, 即借助英语完成目标岗位工作任务的需求。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体的职业活动来考核学生在职场中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 将职场情境设计成多个项目, 将学生完成各个项目的情况作为评价的结果。这里不仅包括职业能力培养的评价, 如学生在完成职业情境对话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沟通技巧和创新能力等等, 还包括语言知识功底的评价, 如学生完成情境对话的内容充实与否、以及词汇的运用得当与否等。

2.多元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和评价手段多元化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评价内容多元化是指教师在设计用于课程评价的活动时, 既要评价学生对英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还应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等。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时, 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转向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尤其是教师评价环节, 可以广泛引入企业兼职教师参与评价。由他们对学生在工作情境的模拟状态下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这样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标准多元化是指充分考虑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 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标准, 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平均发展, 学生的天赋与个性具有差别, 简单划一的评价标准很难适应客观实际需求, 不利于学生有个性地协调发展。因此, 评价标准既要有以课程目标为参照的统一标准, 又要有以学生的纵向发展为参照的个人标准,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

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摒弃以往单一的纸笔测验和考试的评价方法, 将丰富多样的评价形式引入到评价活动中来, 如采用舞台表演、项目活动、问卷调查等。

3.动态评价。现代高职教育理念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动态发展的评价方式, 在关注学生学业的同时,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实现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对接。在现实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原来学习态度很不积极, 暑假参加一些企业实践之后, 对学习英语的热情突然高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们要用动态发展的评价方式去看待学生, 客观地评价学生, 横向和纵向结合起来评价, 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公正的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每一阶段, 根据培养对象需求的情况, 设置教学目标和内容, 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 或者同时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从而达到促学的目的。

高职通用英语与职业英语的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多项环节。本评价体系力求克服原来的缺陷, 体现高职英语的应用功能及其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的服务性质, 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在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 有关通用英语与职业英语融合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有效地对通用英语与职业英语融合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至关重要。本文以相关教学理论为依据, 介绍了项目评价、多元评价和动态评价等三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这三种评价方式, 可以对通用英语与职业英语融合的效果进行较科学、全面的评价。

关键词:通用英语,职业英语,融合,评价

参考文献

[1]黄奕云.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评价体系构建[J].韶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3) :177-180.

[2]朱黎明.高职通用英语与职业英语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东盟博览, 2013 (12) :379-380.

[3]葛丽萍.工学结合下职业英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12 (6) :104-106.

论师范英语教育特色体系构建论文 篇5

本文从英语师范教育的定位、课程设置和教育实践三个方面论述构建有特色的英语师范教育体系。第一,英语师范本科教育应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为主要目标;第二,英语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体现“英语师范教育”这一特色;第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教育实践能力。课程设置模块化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一、引言

师范院系主要承担着为中小学培养英语后备人才的重任,师范教育是其一大办学特色。随着中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英语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及其培养方式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引起关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高等师范院校的英语教学要能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师范英语毕业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师范生所学教学理论和其在实践中的教学行为不一致等问题,以及新课程理念边缘化等现象,都反映出师范教育中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这些弊端包括:英语师范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英语师范教育相关课程所占比例过少和师范教育课程缺乏实践性等。[2-4]本文认为,师范英语教育是英语和教育的交叉专业,是英语语言和教育技能的复合体,那么,师范英语课程体系既要突出“英语”,又要强调“教育”这一特色。

二、新形势下师范英语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近几十年,由于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都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作为英语人才培养的指导性纲领,没有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资源优势,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多数师范院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大同小异,导致英语人才培养千篇 一律,没有特色或者特色不突出。如某一师范外语院系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扎实的基础英语教学基本功,主动适应中小学教育发展需要的英语教育师资,同时,能在外事、文化、新闻、外贸、旅游等行业从事翻译、导游、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在社会需求多样化、人才专业化的环境下,只懂语言本身的英语毕业生自然受到冷落。“复合型”人才培养观点应运而生。由此,各院校都进行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建设上面临师资质量不高、课程开设不成体系和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5]对于一般的师范院校,如果不顾自身的条件盲目开设,有可能面临诸多尴尬局面。英语师范教育应该科学定位,明确目标,严把毕业关,杜绝粗放型的办学模式。而且,英语师范专业已经是“复合型”专业,在师范院校有深厚的办学基础,师范教育是其特色,也是其特殊性。那么在专业定位上就应该突出而不是淡化这种特殊性。在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广泛实施的情况下,师范院校师范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和这一背景相适应,确立新的、有专业特色的培养目标。过去因为高校英语师资不足,少数优秀的本科生有幸能留校任教,现在形势大变,英语硕士生进高校工作,都要经历几轮筛选,可谓百里挑一。不妨将师范英语本科生的培养目标确定为:“通过师范英语本科阶段的学习,培养思想道德素质过硬,英语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强的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知识,具备基本的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和英语教学技能,能胜任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和研究的专门人才”。

该培养目标紧紧围绕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从师德、英语基本功、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五个方面提出师范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强,定位准确。我们根据师范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具体和细化各项培养要求,分别从英语师范毕业生应该达到的师德修养水平,应该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教育教学技能、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描述,规定只有达到了培养要求的学生才能准予毕业。笔者认为,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必须达到规定要求,在评价方面应该从细、从严。合格的师范英语毕业生,应该达到如下标准。[6]

1.语音方面:能够在交际中做到发音正确;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调、节奏和重音变化有效表达不同的语意和态度。

2.语法方面:熟练掌握基本的语法体系如时态、语态;掌握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能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和情感;对复杂的语言现象具有归纳、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3.听说能力方面: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讨论和谈话内容,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听懂国内外一般的英语新闻广播,并能用自己的话转述所听内容;能抓住较长发言的内容要点,理解讲话人的观点意图,就所听内容提出相关问题。

4.读写能力方面:能读懂一般的英文报刊、杂志或英文原著,能就其中的问题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评述他人观点,论证充分,用词准确,有说服力。

5.翻译能力方面:能熟练地口头翻译常用的日常话语;能借助工具书笔头翻译篇幅较长的有关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普方面的`段落或文章,语句通顺,忠实于原文且符合中文使用习惯。

上述五项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采用五级计分制,每项“差等”记1分,“优秀”记5分,五项总分在20分以上才能算合格,不合格者必须继续学习,再次参加考核,直至合格为止。其他的课程学习,则以通过考试或考核为准。

三、师范英语专业课程的模块化设置

现有的英语师范教育课程设置,具有通才化的特征,即师范生学习的课程涵盖语言文学、翻译和教育等各个方向,教育类课程开设不足,师范教育被淡化。师范英语课程设置得有特色,可以借鉴高中英语课程设置的经验,采用模块的形式,设置校级公共课模块、英语知识和技能模块、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块、英语知识和技能拓展模块。其中,校级公共课模块、英语知识和技能模块、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块为必修课程模块;英语知识和技能拓展模块为选修课程模块,供本科毕业后打算继续升学的学生和学有余力、有相关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

1.校级公共课模块。校级公共课这一模块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信息技术、体育健康、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汉语和其他一些公共选修课程。这一模块的开设学分占总学分的20%左右,开设学期依据学校的安排。

2.英语知识和技能模块。英语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和功能。在本科基础阶段一般开设语音和语法课程,没有专门的词汇课程,要加强语音和语法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保证每一个师范生都要过好语音和语法关。语言技能模块课程主要包括英语听说、英语读写、英语翻译、汉语知识和技能等课程。英语听和读属于语言输入,而说和写则属于语言输出。根据输入和输出假设,输入是基础和前提,输出是目的。只有输入没有输出,输入的语言信息就难以内化,学生学到的将是一堆僵死的知识;仅有输出没有输入,输出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做到输入和输出有机结合,才会产生理想的语言学习效果。对于语言技能类课程,将听力和口语合并,开设英语(视)听说;将阅读和写作合并,开设英语读写,在阅读材料中增加经典文学名著选段、政治、历史、文化、经济、科技及学术等内容;翻译课程包括基本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

3.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块。英语教学受到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的影响,形成本学科的教学理论和模式,通过对英语教学理论、模式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以指导教学实践。这一模块可设置英语教学模式概要、英语教学理论与流派、英语教学技能训练、英语教学设计等课程。

4.英语知识和技能拓展模块。英语知识与技能拓展模块包括学生考研的所有课程,如语言学、文学和翻译等主要方向课程,以及扩展学生知识面、锻炼思维能力和培养科研意识的课程,供那些想继续学习的学生选择。对于毕业后就从事教学工作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语言学和文学知识,对拓展模块的课程不作硬性的要求。上述模块的学习时间为三年,第四年安排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这样,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完成自己毕业前的各项工作。

四、加强师范英语专业教育实践

正确构建小学英语评价体系 篇6

一、评价的意义

目前在课堂上运用比较广泛的评价方法有很多,如:教师手中拿着奖励学生的小标签,只要学生举手发言,其所在的小组就能得到一个标签;教师在黑板上设计小组得奖的统计表,学生每发言一次,教师就匆忙走到走回黑板前画一个标志;还有的是通过言语奖励和竖拇指奖励等。这些奖励中一般都是短暂性的,对学生而言有些仅仅只能持续几秒钟,最多延续到下课。而现实中的人们则认为,终结性评价就是测试学生能认识多少词汇、记住多少句子;能背多少英语对话、会写多少英语单词;只注重考试分数。这些评价手段对课堂有效性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让家长、教师和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英语表现能力,应将以上的课堂评价和终结性的测试与测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地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每节英语课堂上积极发言,认真对待自己的各项英语作业,及时了解自己平时的英语学习情况,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二、评价的方案

在评价方案的实施上,我们要配合现行的教材,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案:(1)学期初,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表格,上面分类标有单词、句子、对话等栏目,由每位家长在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并给予评定。(2)在每节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评定优胜组,由教师评、组长记录。(3)作业评价。教师在学生每次作业的封面上给出等级。以上三项考核都分为A、B、C三个等级,按评定的等级分别以15分、13分、10分记入期末总成绩。(4)在期末,对本学期的学习通过笔试进行测评,满分为70分。这样,每个学生在这一学期的成绩通过四类合一得到了综合评定。

三、评价的原则

在教学中采用以上的评价方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他们的信心,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事先发给学生的表格要求学生自己对所学的内容给予评定,而后拿回家让家长评定完成任务的等级,符合新课标的“任务型”教学法和“目标性”的原则,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原则”。我校一般在复习、新课呈现的环节中运用指令类任务和猜想类任务,遵循的是“全面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而调查类任务和巩固类任务一般是在巩固新知或拓展新知方面运用,也可以延伸到课外运用。这类任务的评价主要由每个小组的组长评定,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教学评价上,不同的学生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完成目标的程度肯定就不一样,所以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制定下次学习的目标也就有所不同。这样,由家长带领孩子制定的语言学习目标让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成就感,符合层次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而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其完成下次任务的兴趣。

同时,将新旧评议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到新的评议材料是如何与他们所学习的语言材料相联系的,以通过获取更好的方法去完成下次的学习任务。这样,既帮助了学生巩固已学的语言材料,又加快了学习新语言的速度,也有利于教师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符合“复现性的原则”。新旧评议材料结合的原则有助于学习者将“prior knowledge”(先前知识)和新的语言知识相关联,实现知识的巩固、再现和更新。

四、评价的方法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作出决策,不断地进行调整,不断地进行评价。根据评价作出新的决策,并形成下一步的教学实施方案,由此形成一个决策—实施—评价的反馈圈。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形象评价法

可通过翘大拇指,运用形象化的手段,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口头交际用语方面,以及早上的值日监督岗上。

2.鼓励评价法

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向学生传递关爱的信息。这样,学生就感受到教师的温情,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更热烈。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课堂分组评价上,通过评出优胜组,奖励“苹果”“笑脸”“星星”“红花”等小礼品,以便下次有更多的学生参与。每小组获奖人数不限,只要做得好,都可以获得“礼物”。

3.活动评价法

(1)游戏表演法。让学生在知识性的英语游戏中进行评价,进行模仿和创新。

(2)创设情境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进行表演、练习。可通过“Asking the way”“Shopping”等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对话交际上,先让优秀生进行示范,给予鼓励,然后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他们成为语言学习的主动者。

4.延迟评价法

它主要是针对学困生的。当他们出现读词不准、词不达意等错误时,适当地进行延迟评价,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碰到这类情况时,教师不应急于纠正,而要给多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言语,如“Relax.Think it over.I think you can.”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为出发点,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

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探讨 篇7

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教育教学评析措施不到位, 以分数定等级、评学校、评教师、评学生的现状, 对学校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等多方面存在不合理的一面;其衡量标准似乎不是培养出多少优秀教师, 而是以发表科研论文数量、档次为准;教学评价强调同一标准而忽视个性潜能发展、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忽视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的培养;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似乎只有考试才能反映出教学质量水平特别是学生学习情况。”[1]这样极不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切实提高师资质量, 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2.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学生在课堂上也偶尔有讨论, 但学生自由实践和发言的机会和空间十分有限。教师仍然是课程的控制者, 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一味地强调英语词汇、语法知识和翻译课文, 而忽视了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无法帮助其成为自我监控、自我激励、不断进步的自主学习者。此外, 教学的主客体之间缺少交流和反馈, 教师不能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评价学生, 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而且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能正常进行检测评价, 使得教师忽略了学习者的学习信息, 影响教学效果。

3.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 而忽视形成性评价。即采用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考核, 不仅把考试成绩看作是学生课程学习合格与否的条件, 而且将它作为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入党以及保送研究生等各种奖励的标准。由于长期、过多地依赖终结性评价, 以考试作为评判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 不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表现的评价, 忽视成绩后面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 由成绩决定一切, 这样使得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只为考试过关、顺利毕业。

4.考试方法过于单一。目前高校的考试普遍采用闭卷和开卷两种方法, 其中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的命题也以反映机械记忆的能力为主, 反映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性、提高性题目远远不够。

二、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方法

1.建立有益于推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英语教学评价。这种评价应该有益于促进教师学习和掌握更宽的英语专业知识、更强的专业能力和全面更新的教学技能;有益于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精神, 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要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有益于推动教师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 以及更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2.在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下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的拟订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在教育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它规定了学习者应达到的终点行为。教学之后, 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是否产生了如教学目标所期待的变化?这是要教学评价来回答的。”[2]离开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就无法进行教学评价。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传统的重语言知识、轻语言能力的倾向;改革的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 教学目标的拟订要全面地反映达标状况、充分体现“三为主”的教学思想, 教师不是单纯传授知识, 还要注意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陶冶学生的情操;尽量创设语境、情景, 为课堂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英语的气氛。教师不再是课堂活动的主宰者, 而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监控者;学生才是学习与评价的主体, 要真正使学生参与学习与评价的过程, 引导学生学会评价, 从而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 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网络自主学习、大小班面授及辅导相结合:网络学习和大班授课侧重于知识的输入, 小班授课侧重于知识的应用和输出。以上过程涵盖了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技能的综合应用, 通过网络和多媒体、广播为学生设置语言应用环境, 使学生既学习了语言知识、提高了语言应用能力, 又增强了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信息素养。

3.构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体系, 既关注学习过程, 也关注学习结果。首先, 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表的方式, 全面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 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师的教学方案, 调整教学步骤,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其次, 要改变以往考分决定一切的评价方式, 通过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其中终结性评价主要采用传统试题的期末测试, 由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构成。而形成性评价则注重于学生的学习过程, 它不但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即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及教师评价) , 而且注重评价过程及方式多样化, 评价内容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采用作业、提问、口试、小测验、小论文、小设计、期中考试等加强对学生平时的考核, 明确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例。一般平时成绩的考查课比例不低于30% , 考试课占20 %左右。以教评学, 在课堂学习中对学生的出勤、作业、提问等学习情况作出总体和个体的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与学生平时成绩、课程成绩评定、德育考核、奖学金评定等挂钩, 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建立课程教学反馈机制, 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应实施量化评估,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 合理设计每个阶段学生应达到的标准, 并给出具体参数以供量化评分。还可以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来增强教学针对性。可以系统收集一段时期内与学生学习有关的全部资料, 如日常生活中发现的英语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解决问题的反思;作业, 试卷记录;制作的图片、卡片、照片, 学生录音;收集的有关资料;阅读范文;学生的作文等。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程度、进步轨迹及取得的成就。教师通过对档案袋的分析和整理, 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指导, 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这些资料来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形成性评价在实施中可能使得评价标准不一致, 不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可能相差很大, 学生自评和互评时所采用的标准也可能不一致, 即便是同一位教师在不同时间也可能由于一些非评价性因素 (如学生的性别、外貌、人际关系、与教师的关系亲疏等) 而判断标准不一。因此, 在形成性评价中应注重把握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一致性、全面性和可行性, 同时还应加强对评价信度的研究。

4.评价方式多元化。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及教学大纲要求, 科学、合理地确定考核方法, 考试课程一般以闭卷笔试为主, 对考查课程, 要不断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和要求采取适合的考核方式, 运用开卷、面试、口试、小论文、小设计、技能测试、作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我们应适当地对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使其能够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估,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应加强对评价体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使评价真正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 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改善英语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其评价体系的改革方法是:建立有益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的英语教学评价;在明确具体教学目标下进行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评价方式多元化。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枬.教师教育:从自为走向自觉[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路海东.教师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林芸, 宋艳萍.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成人, 2009 (9) .

[4]邹慧民, 蔡植瑜.实行形成性评价, 改革现存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

[5]刘书亮, 李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05 (35) .

构建特色高职英语合作体系教学 篇8

关键词:特色,高职英语,合作

新课程改革以来, 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 被人们所熟悉和适应。《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 逐步掌握英语技能, 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即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传统的简单教与学的体系已不足以支撑此目标, 需要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 以适应教学要求, 其中合作学习是当今最热门的有关教育改革的话题之一, 通过学生学习中合作体系的构建, 以期达成教学目标, 促进学生的个性及素质的协同发展。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和实施意义

合作学习体系改变了课程学习氛围, 合作学习学生不再受到过多的管制, 成为了课堂的支配者, 使课堂不再沉闷,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不断探索知识, 获得更好的知识理解方式, 记忆更加深刻。

合作学习能够显著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将其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来完成, 促进自主学习能力, 在活动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开发学生交往潜能, 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 在学习中发现自身的不足, 从同学身上吸取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通过合作体系的构建, 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应用运用能力, 促进心智的发展, 提高综合人文素。学生通过合作方法, 学会利用团队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 形成师生互相影响、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

学生学习效果的显著提高。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涨的学习态度, 团队之间的配合, 促使学生催生出的主观意愿推动了学习成绩的节节高升, 效果显著, 成绩是最为直观的反应。

二、高职英语合作体系的构建

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合理分配组员是合作体系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此部分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需要其创设多种学习氛围, 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力、成绩、兴趣爱好等方面有着充分的掌握,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组的分配。最理想的分组就是各方面条件都相近, 竞争水平相当, 能够有效减少组间可能产生的摩擦。在达不到理想情况下, 水平差异性不宜过大, 方可达到合理竞争, 促进组间的相互帮助, 实现共同进步。此外, 分组合作时人数不宜过多, 容易发生学生没机会发现自己的情况, 人数过少达不到合作的目的, 这就需要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明确角色定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体系, 主体是教师, 合作学习要求教师与学员之间能进行有效互动, 但更大程度上需要学员之间的积极协作, 发挥学生的优势和优化组合, 在学生协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需要进行准确的行为导向, 起到监控和指导的作用。教师在课程开端, 简单梳理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 给学生探讨的主题, 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过程中, 采用科学、合理的介入方式, 对通过交流之后仍未解决的问题, 需进一步的讲解, 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适当的调整教学节奏, 对重点问题加以深入, 做到简洁高效。教师弱化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 但也需保证课堂的有序的进行, 充分发挥合作体系的优势的同时, 真正的使学生学到知识, 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注重合作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可行性和趣味性。合作教学目的是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专业特色, 在教学模式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合作内容能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是最佳的, 让每位组员都有话可说, 每个同学都能有自己的意见, 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英语应用的能力, 这就对内容选择具有较高要求。讨论内容以可行性与趣味性做基础, 吸引了学生的目光, 能积极投入到其中是关键, 做出开放性解答, 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 但组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 相互促进, 增进组员之间的相互了解, 和谐中发展教学。

制定评价标准, 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果给予一定的评价, 使组员之间、各组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把握标准和一定的激励机制对指导调节学习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竞争是促进发展中最有效的良药, 组间的成绩取决于各成员的努力成果, 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这就需要组间成员的有效沟通,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应贯彻肯定和激励为主的原则,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 使其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结束语

建立小学英语教学和谐评价体系 篇9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反思, 也可以使他们肯定自己学习的努力, 找出自己的不足, 改进学习方法, 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学习目标。

2. 学生互评。

同伴评价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对方的学习, 包括学习经验, 让学生意识到同伴合作的力量及友好气氛在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互评鼓励学生和与他人学习和合作, 相互讨论,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吸取他人的优点, 从而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

3.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特别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 不能只侧重学生的成绩, 还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4. 家长评价。

家长评价着重对学生家庭表现的评价。

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1. 激励性口头评价。

课堂上,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 运用Good、Wonderful、Excellent、Well done、You are very clever等进行言语激励, 还可以通过画星星、奖励小贴画等进行形象化的荣誉激励。

2. 趣味性书面评价。

学生作业的评价与批改也可以成为营造轻松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一朵小花, 一个笑脸, 一面小红旗, 往往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下一次的作业你会发现孩子又在进步了。

3. 建档评价。

教师可建立学生英语学习档案, 收藏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收集平时测验后来自教师、同学或自己的评语;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自我反思和小结等信息。

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1.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 是为了指导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而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让学生认识自我, 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并为教师提供反馈。它重视从学生的日常表现中提取信息, 通过收集学生日常学习的情况和教师指导的情况, 以及课堂教学气氛等信息, 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终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 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它是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 也是反映教学效果, 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表之一。如期末考试, 结业考试等。

3. 形成性评价能提供及时的、定期的反馈, 而终结性评价在更多情况下展示的是最后的学习结果。

二者和谐有机的统一, 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实施评价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模仿, 而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心理需要以及学科的特点, 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模式, 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

四、建立和谐的评价体系

1. 多维地去评价学生。

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是各异的, 如果单以成绩论好坏, 就会扼杀很多孩子的热情。例如, 有的孩子表现欲望特别强, 无论老师提什么样的问题, 他都愿意积极地去回答, 无论结果是否正确;有的学生冰雪聪明, 老师一点就通, 可是他却愿意闷在心里, 较少参与课堂活动, 几乎从不举手;而有的孩子兴趣来得快, 去得快, 心思一会就不在课堂上了。基于这些情况, 教师要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多维的评价, 如:课堂积极性的评价、领悟能力评价、口语评价等。评价的主体也可以是多元的, 如:小组的评价、同桌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自我的评价等。评价的方法也是多维的, 如语言的评价、体态语的评价, 给学生一个善意的拥抱, 微笑地点点头等, 都会增强孩子学习的成就感。

2. 评价要适度。

恰如其分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感受到公平公正, 要用赞赏的眼光, 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学生所做的努力。对于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 也不要每天老是重复, 要经常变换你的评价语, 如:I knew you could do it, I am proud of you, You are on top of it, Now you are flying等, 让学生根据教师不停变换的体态语去自我评价。对于表现欠佳的学生, 不要生硬地直接说“No.You are wrong”予以否定, 而要尽量采取委婉的方式, 如:Come on, You can do better nexttime等, 这样的语言学生乐于接受, 也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希望, 从而去完善自我。如果教师一味地抱怨学生, 批评学生, 不但无法引起学生心中的共鸣, 或许还会让孩子的心与老师的心越走越远。适度的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能极大激发和鼓动学生的潜力, 促进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 提高学习效率。

3. 在等待中评价。

儿童获得的东西, 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 其中当然也会充斥着各种错误。发现错误, 改正错误, 就激发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 儿童获得了真知。以往在我的英语课上, 我总是简单地认为, 一堂课不就是学习几个单词和简单句型吗, 这有何难, 所以我总是期待学生当堂就把这些知识掌握住。当学生不会时, 我就生气着急, 学生更是倍感压力, 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 我们总是寄希望于孩子不犯错误, 孩子一教就会, 尤其对于毕业班的学生, 往往就更缺乏耐心, 认为他们已经足够大了, 犯错不再是他们的专利。其实, 对他们, 我们应该多点耐心, 学会等待。我是一个将近两岁孩子的母亲, 同龄的孩子这个阶段已经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了, 可我家宝宝还停留在一个字阶段, 作为妈妈, 我却没有着急。我认为孩子只要能说一个字, 就证明不是哑巴, 早晚都能会说话, 每天不厌其烦地去教, 去引导, 当她偶尔蹦出两个字的时候, 我就赶紧表扬, 慢慢地孩子能试着说更多的话语了。但是在日常教学中, 作为教师, 我们的确有点扭曲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我们似乎很在意学生犯错误, 希望他们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新的知识。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学生有一段相当笨拙的学习过程, 不能允许错误的出现呢?

小学英语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 篇10

一、形成性评价

1. 课堂评价

主要是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它包括学生的问答、对话、朗读、游戏、比赛、会话等活动。一方面, 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要适当地运用评价的作用。平时课堂上对表现好的同学, 可以用“Good”, “Great”, “OK”, “Very good“, “Excellent”, “You are clever!”等。当学生取得一点儿进步就要抓住时机利用评价的积极作用, 特别是平时不怎么活跃的学生更应夸张一点, 使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体验进步与成功。另一方面, 学生在课堂每完成一项活动或任务, 就可以给自己加一颗星, 在家长、教师和自我督促下不断进步。教师除了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外, 可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竞争机制, 设计各种奖项。为了便于评价, 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评价。哪一组参与积极、纪律好、表现好可得集体奖。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 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分校内作业和回家作业两大部分。凡是作业全对, 书面整洁, 就能得☆;回家作业中如遇到△作业, 就是选择性作业, 可做可不做, 如果选择做了且正确, 便能另得1颗☆。针对学生能力的不同, 设置星级作业, 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并完成, 便能得到相应的☆。所有作业所得的☆, 每单元统计1次, 并计入学业成绩统计表。

3. 录音评价

录音评价即“悄悄语评价”, 是只存在于学生个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一种评价形式, 即要求学生将一星期内所学课文按老师的要求录在空白磁带上, 并将磁带每星期交给老师检查。老师在听完磁带后, 将评语也录在磁带上。评语以鼓励性为主, 如“你的作业完成得真不错, 可要坚持哟!”“你的作业完成得较认真, 但你it与it’s的发音不够清楚, 老师希望你再听几遍录音, 明天与老师当面交流, 好吗?加油!”。录音评价这种独特的形式, 它的优点在于: (1) 能满足初学者的好奇心。一般情况下, 作业无外乎是口头的和笔头的, 像这种录音形式的作业极少见, 他们在做这样的作业时很新奇;能听到自己读的英语, 令他们对这项作业充满神秘感。 (2) 能引导学生多说, 多辨。每个学生都有向上的一面, 为了能让自己录的音听起来更好, 他们势必多练几遍, 尽全力以最佳状态投入;而且通过录音, 也可使学生自己在与原磁带比较时, 找出自己的语音、语调错误之处, 加速其良好语感的形成。 (3) 能帮助那些胆小的学生消除害羞心理, 避免上课时讲错的尴尬场面, 在培养其自信心上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4. 家长评价

家长也是教育评价的主体之一, 因为家长既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也是教育结果的重要责任者。家长对学生, 对学校以及对整个教育都会经常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并直接对子女做出经常性的评价。

二、阶段性评价

1. 笔试评价

每单元结束,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单元检测, 即笔试评价。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自己本单元学习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及回顾, 也能让教师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

2. 口语评价

口试可以考查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 可看出学生语言的熟练程度。口试的重点应落在语言的标准、语调的自然、语速的流利及语言的运用上。口试可分为单元口试和期末口试。单元口试内容分2大部分, 个人基础朗读和4人小组场景会话, 场景会话内容由小组成员根据单元主题编写, 经老师审核后进行。期初每班选出8位英语口语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指导, 分成四组口语评委, 每组评委负责1大组的口语检测。评委到老师处测试。

3. 自我反思

每单元进行完笔试、口试评价后, 学生联系自己的平时表现, 进行单元反思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各方面表现, 联系实际书面数据, 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1) 学生反思。学生反思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业作出评价, 提出今后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计划或打算。写成反思日记, 交到老师处, 由老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再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在同学中交流, 强化自我反思的成效。

(2) 教师反思。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业情况,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运用多种方式, 组织实施教学;组织开展活动, 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并就改进教学方法, 提出自我完善的方案。

4. 单元小结

单元小结, 即对学生进行几个方面的单元综合评价 (平时作业评价、笔试评价、口试评价等) , 全方位地了解一个学生的单元表现, 并发放单元表扬信, 记入学业评价表。这样既鼓励学生取得优秀的成绩, 也为学生学习下单元知识提供了动力, 指引了方向。

三、终结性评价

1. 综合评价汇总

注意将评价坚持到底, 为学生建立一份学习档案, 将每学期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以书面形式进行汇总, 做出学期综合性评价。

2. 期末检测

期末检测评价通常与区别优劣、分出等级联系在一起, 容易引起评价对象的焦虑, 因而备受人们批评。但有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学习质量的动机。更何况终结性评价也是检测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较好地反映出教学的效果, 所以, 期末检测评价还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操作中, 我通常也采用“口试、听力和笔试”等形式。

小学中、低段基本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形成性评价占80%左右, 高段适当增加终结性评价的比例, 但不能超过50%。

建构英语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估体系 篇11

【关键词】动态评估 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010-02

一、引 言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大多以终结性的测试为主导,这种评价方式内容单一,标准机械,过分强调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不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专门对教学评估内容进行了补充,强调了评估的过程性和发展性。鉴于此,有必要将动态评估的理念引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探索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效率的新途径,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

动态评估(Dynamic Assessment,DA)是近二十年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评估理论,源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Vygotsky的心智的社会文化理论其运用交互方法对个体的潜能进行评估,从动态历时的角度对个体的认知、元认知过程进行评估,旨在促进个体认知能力的改变并对其发展潜能进行评价,从而使传统静态测验的“结果导向”变为“过程导向”。该评估理论主张在整个评估过程中,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估由师生共同完成,学习者可以直接介入自己的学习过程,课程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学习者对可输入信息的能动选择(如开放式课程设计);学习者以协作的方式参与课程学习和作业设计,帮助他们走向“卓越”。DA不仅仅可以发挥传统的终结性评估的教学检测功能,其本身也是一种反思性教学手段。Poeh2ner认为,在DA中,动态意义的评估则是通过学习者和评估者之间的对话协作将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从而引領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二、研究内容

1.动态评估的建构原则

第一,评估与教学相融:DA理论强调评估与教学的不可分离性,认为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评估需要教学介入,教学介入同时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反过来,为了让教学能最佳引导学生的发展,也必须全面考察学生个体的能力。

第二,渐进式序列化交互设计:应用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和“支架”(scaffolding)理论,将介入式动态评估(interventionist DA)和交互式动态评估(interactionist DA):应用到英语写作教学动态评价体系设计中,交互思想与教师在写作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提供有效的介入支持体现在课堂实践中。

第三,改善互动环境:从Vygotsky的SCT理论观点来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动态评价体系的设计应该通过与学生的协商来设计不同的交互方式,从中了解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控制这些新生能力,在此基础上设计下一步交互活动形式,不断改善教学双方的互动方式。

2.确立评估目标和主体

教学动态评估效果和意义的显现,远比静态评估复杂,它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动态过程,必然需要借助一个设计内容精确、测试方式多样化、数据分析工具先进、监控程序完善的动态评估系统。而要建立教学动态评估系统首先需要确立评估目标,这一环节的任务是明晰教学动态评估的战略,实现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的深入互动,将教学动态评估的意义提高到战略高度,使大学英语教学动态评估成为提升学生综合英语水平的关键要素。

同时,选择评估主体也十分重要。评估主体样本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行确定,在此我们以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大学二年级的本科学生作为评估主体,选择这个评估主体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首先,动态评估的测试不能单采用传统的试卷测试类型,这种测试手段不能全面深入地反映出学生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测试类型在传统测试选择的基础上,主要以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上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测试为主;其次,大学英语教学是普及性的教育,每一个专业每一个级别的学生在大学阶段都要进行英语学习,选择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大学综合英语教学动态评估主体,主要是为了提高这个普及性群体的大学英语综合水平,扩大大学综合英语教学动态评估的应用范围。

3.评估模式及介入活动设计

利用在线教学系统这个大平台,借鉴过程写作理论,将评估活动介入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根据各个写作阶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支持手段。借鉴“学习者共同体”的概念,共同体成员确立共同的目的,共同思考完成任务。共同体中存在着多样化的、交叉重复的ZPD,这种意义上的ZPD是作为整体的“班级的ZPD”。

评估贯穿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即写前(pre-writing)、初稿(first drafting)、互改(peer-revising)、教师评改(teacher’s revising & correcting)、终稿(final drafting)等不同阶段,根据写作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介入手段。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中需要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交互协作中“三易其稿”。教师的教学介入设计充分体现了“支架”理论,遵循渐进、序列化的程序。

4.制订动态综合评分标准

作为上述评估模式的辅助,为了激励学生围绕写作的全过程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可以借鉴曾用强和王初明等的评改办法,细化作文评改标准,从作文篇幅、思想内容、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四个方面对学生的作文实行分项打分。

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对大学综合英语教学动态评估过程进行监控,是收集动态评估数据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学动态评估系统中应包括严密监控方案的制定内容,这样可以在保证动态评估顺利进行下去的同时,收集准确度较高的数据和信息,动态地反映出教学评估每个时段的效果,及时反映出评估过程中某些受环境因素、评估内容影响而产生的问题。动态评估理论的出现和应用,相对于静态评估阶段,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更大了,但是动态评估的效用问题和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要提高动态评估的效用,主动掌握被评估者的心理变化,需要评估者亲自参与到英语教学动态评估过程中,关心评估主体在评估进行过程中产生的情绪和心理,对在动态评估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与原计划有冲突的事项,要以最快的速度修正过来,尽可能全面地找出动态评估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可改进的地方,让教学动态评估系统可以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动态评估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是整个动态评估工作的基礎,数据收集的工作量巨大,再加上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对评估的作用影响重大,可以说数据收集是整个动态评估的重要环节。为了收集更全面的信息和数据,数据除了来源于动态评估也需要从静态评估中获取大量有需要的数据。这样可以更全面、深入、精确地分析动态评估的结果,同时通过这个精准的结果指导教学实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大学生综合英语学习的帮助计划。对教学动态评估进行分析最关键的步骤就是要将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通过数据统计软件SPSS和文本测量工具Coh-Matrix和语料库工具AntConc 对学生的作文文本进行数字化处理,从文本指标数据中分析作文的流畅度、复杂度、准确度、段落连贯和全篇思维等五个方面的数据,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

四、讨 论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写作评估机制不能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教学实践过于关注写作结果而忽略了写作过程及认知策略的探究。我们设计的动态评估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互动建构,深入探究学生的写作过程,使评估能够及时提供诊断、处方和关于发展潜能的信息,从而有效促进了写作教学策略的发展。本评估模式不仅关注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检验了教师教学介入的有效性,可以说它是对教学双方的共同评估,充分体现了评估与教学辩证统一的思想。

动态的写作评估机制必须有动态的写作教学支撑体系为依托,教师在写作过程中应适时地向学生提供有效的介入支持,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态评估模式所提供的策略介入、资源介入和激励介入等教学介入支持手段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主要原因是在写作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写作策略指导可给予学生更多的写作策略训练机会,使他们对英语写作过程中所需策略的认识更加深刻。在恰当的时机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写作参考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时所需要的“可理解性输入”。从实验结果来看,不少学生的作文从篇章结构到语言表述都有很大进步,教师所提供的资源介入作用也很好地得到了体现。新的写作评估模式使学生有机会参与整个评估过程,使他们不仅认识到对于学习写作过程比最终结果更重要,也使他们有机会参与写作课程的模式建设。也许正是这些渐进的程序化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向他们注入了更多主动参与写作的动力。

五、结束语

动态课堂评估不同于传统测试,前者将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结合起来,而后者则只强调终结性评估而忽略了形成性评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动态评估当然属于前者而不是后者,在开发学生的认知、培养他们学会如何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构建英语写作的动态评估体系,可以有效地把“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Poehner M E & Lantolf J P. Dynamic assessment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05(9/3)

2 Poehner M E. Beyond the test: L2 dynamic assessment and the transcendence of mediatedlearning[J].The Modem Language Journal,2007(91/3)

3 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实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

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体系分析 篇12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行业英语,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的稳步发展, 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 繁杂多变的学科却扰乱着人们正常的思维方式, 因此, 人们只有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和素养才能在不断袭来的新知识面前, 沉着应对冷静接受, 在新旧知识的交替掌握中, 形成更成熟的知识体系。至此, 高职英语的教学理念也应尝试转变, 由传统的教授式教学, 转变为培养学生自身能力式教学, 在此教学体系中, 应尽量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一教学的理论基础

1. 知识教育方面

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主要突出了行动主义, 它的结构是由特定理论体系的知识和简单理论知识交汇构建的。简单的理论知识是可借由文字或符号等书面表达方式呈现出来, 而特定理论知识却不能完全根据文字或符号呈现, 它更需要在过程中添加方法能力。目前职业教学课程中, 很大程度上会忽略特定理论体系的重要性。高职学生学习到的英语应更具应用性, 也就是说, 这样的英语需要在工作中做到上岗即用。学生在职业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只是在很大程度上学习了职业知识, 但就工作设备等了解却很少, 那么在工作环境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学生也不能很好地了解。至此, 在高职英语的学习过程中, 应尽量模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状态, 将现有的环境英语化, 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在语言类的教学中, 环境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会更加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2. 学习应用方面

行动导向教学会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能力, 让学生在类真实的环境中培养能力。在这其中更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的学习是主要依靠于学生自身的, 只有具备学习的意识, 才能将知识带到身边。学生将专业化的英语应用到工作环境中, 从而做到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能力的伸展。因此, 这种类真实的情境会让高职英语变得更具专业性, 也让学生提前面对未来工作岗位, 提前适应未来工作。

高职英语导向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 就是能让学生在学习时以合作的形态探究。学生和教师会以辩论的形式来相互交流和学习,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摒弃了传统的死记硬背, 更多的是学生和教师的探讨学习。在这一过程中, 也不再是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 更多的是轻松的学习环境和鼓励式的教学方式, 学生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来解决, 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构建体系

1. 教学队伍

在高职英语的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到各类不同的企业去实践, 得到相关的职业认证, 然后再进行教学,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告诉学生实际的工作环境, 也能最真实地还原学生未来工作环境, 让学生达到锻炼的目的。

2. 选取内容

首先, 教师应确定学生未来工作的具体岗位流程, 熟练地掌握不同工作环境中所需的英语技能。在确定了工作的普遍流程和任务后, 更切身地为学生以现有环境模拟工作环境, 让现有的教学方式更加专业化。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模拟教学的方式是高职英语最常见的教学方式, 其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工作现场教学等。案例教学主要是为了向学生展现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的事故, 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 告知学生在面对这类型的事故时应如何应对, 从侧面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工作现场教学则是通过带领学生到实际的工作环境进行培训来现场指导学生们可能犯下的错误, 并及时帮助其改正。通过教师在一旁的观察, 在培训过后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 融合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理论知识, 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

三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缺乏准备

影响课堂效果的一大因素就是缺乏课前准备, 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刚实行时,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生未进行课前准备的情况, 而这一点又会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准确无误地体现出来,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就需要采取分组的方式, 规定好每个小组的负责人, 奖罚机制一定要事前言明, 明确规定小组成员荣辱共存, 以此来激励各个小组, 也以此来限制未进行课前准备的学生。在教学结束后, 教师要对各个小组分别进行鼓励, 提出所存在缺陷的同时也提出改进意见, 让小组成员自觉对所学知识进行体系复习。

2. 讨论中的秩序问题

行动导向教学和传统教学截然相反,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的讲解, 但在讨论过程中, 学生很可能会各执己见, 这样就会引起争端, 到了讨论过后的阐述时, 争端更易产生, 教室的秩序容易混乱。对此, 教师应提前做好应对, 根据经验找到相对容易出现争论的环节, 提前想出解决方法, 对学生做出有利的引导。

四结束语

在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中, 应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 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鞭策自己。在教学过程中, 要多结合实际工作环境和特定用语, 让学生面对未来的工作能更加得心应手。加强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具竞争力, 更加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上一篇:Canny边缘算子下一篇:学习策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