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2024-09-21

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精选13篇)

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篇1

********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做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根据“以打促建、以建带打、打建交叉”的工作方针,结合我街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遵循“政府主导、合力推进”、“先行先试、注重实效”、“以点带面、稳步实施”的基本原则,进一步细化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为“三打两建”工作开辟新阵地,为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良好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工作开拓新局面。

二、目标和路径

(一)建设目标。建立和完善 “打、控、防、管”综合体系,推动监管向长效化、规范化转变。根据“以打促建、以建带打、打建交叉”的工作方针,发挥街党工委、办事处、****派出所、****工商所、各村(居)委、企事单位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联动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处罚、行政指导、宣传、报道、舆论等手段,推动“两建”向规范化、事前防范转变。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监管手段,推动监管方式向专业化、智能化转变。加强执法效能监察,追究有关失职、失责及打击“商业贿赂”行为。为实现 ****年****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趋于完善、运行顺畅及整个社会、市场总体状况明显好转,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公平竞争、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综合水平显著提升,保障“讲信用、守信用、重信用”的良好社会秩序早日完善。

(二)建设路径。根据省、市、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当前市场秩序、社会信用状况,围绕“以打促建、以建带打、打建交叉”的工作方针,采取分阶段、分体系建设的路径,即通过“边打边建、稳扎稳打,打建交叉、螺旋上升”来分阶段,与通过分别建设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监管、治理商业贿赂、知识产权保护综合监管、市场价格综合监管、打击传销综合治理等5个分体系,共同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与市场监管体系。

三、工作步骤

(一)组建领导小组

需加快成立******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街主要领导任组长,由**工商、****派出所、各部门及各村(居)单位组成,全面负责组织部署和具体指导“两建”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

(二)实施具体工作

自“三打”工作开展以来,我**的“三打”工作正处于如火如荼地进展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达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截至当下,全**共排查出线索**宗,核实**宗,其中:欺行霸市**宗,制假售假**宗,商业贿赂**宗,全街有领导包案已办结** 宗。为了巩固“三打”工作成果,我**按照广东省“两建”工作安排,结合我市开展市场竞争秩序监管体系试点建设工作,自2012年9月1日起,按照本工作方案要求开展“两建”工作。

(三)考核工作与总结经验

在2012年底,对我街的“三打两建”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对行动不力、效果不佳的单位与个人进行批评,对积极有为、效果明显的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总结“两建”工作经验,发扬优点亮点、挖掘不足、改正缺点,为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总结宝贵的经验。

四、具体工作任务

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采用分阶段、分体系建设的路径,以“三打”为工作举措,以“两建”为工作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具体落实“两建”工作的具体任务。

(一)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反对不正当竞争,建设市场监管体系的工作任务

依托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工作,初步建立起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监管联席会议机制、执法联动等机制,确保机制运行顺畅,为全面开展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积累经验。

1、建立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监管联席会议机制。在现有职责分工基础上,重点突破各部门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体系差别,高效整合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权限,构建以联席会议机制为核心的组织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所有成员单位都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制定联席会议的召集、议题确定、议事规则等基本制度规范。

2、建立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联动机制。要着力克服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大力加强合作,深化信息资源共享,共同研究制定联合执法行动方案,联动执法,确保执法取得成果。

3、建立完善联合执法、区域协作执法机制。进一步明确公安、工商机关的职责分工,进一步强化部门间的联合执法,加强区域执法协作,加大打击力度。

4、建立完善现代化信息技术监控机制。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等手段,遏制网络传销的发展蔓延。加强舆情、警情、情报及排查、投诉举报分析,坚决保障“三打”信息畅通,建立完善现代化信息技术监控机制。

5、建立完善群防群控的监管机制。将“三打”工作纳入我**考核标准,由街党工委、办事处担负主要责任,街综治办、****派出所、****工商所牵头开展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反对不正当竞争工作,发挥基层综治力量,强化对社会信用、市场监管的整治工作。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深入开展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打击商业贿赂、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打击不诚信现象,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工作任务

通过打击商业贿赂,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反腐倡廉,从政府本身抓起,“以点带面”,打击社会上的不诚信现象,巩固“三打”工作成果,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1、发挥街纪工委的监督作用。街党工委、办事处负总责,发挥街纪工委的监督作用,建立完善打击商业贿赂工作机制,落实好工作机构和人员,将打击商业贿赂与反腐倡廉有机结合。

2、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公众和媒体积极参与到打击商业贿赂、打击不诚信现象的工作中来。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积极获取线索,依托社会力量共同营造政府的信用体系。

3、建立完善奖励和激励机制。制定举报奖励办法,鼓励、支持开展打击商业贿赂、打击社会不诚信活动。

4、建立重点对象监管机制。在“三打”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分析重点对象、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基本情况与规律,为建立重点对象监管机制夯实基础。要结合**打击商业贿赂、反腐倡廉、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及打击不诚信的工作实践,探索建立重点对象的确定、监控、撤销等规范制度,创新监管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形成长效机制。

5、建立完善打击不诚信现象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由**纪工委牵头,****派出所、****工商所、街综治办具体负责,推进两法衔接机制的建立,逐步完善依法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两建”工作需要加强对工作的协调,大胆探索突破既有制度制约,创新监管机制,要立足本地实际,需成立******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二)加强督促检查。“两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督促检查,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的地区要进行表扬,对进展缓慢的地区要进行批评,形成良好工作氛围。

(三)加强沟通交流。要加强与上级部门、兄弟单位、下属单位部门及广大群众的沟通交流,及时排查、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在建设工作中发现问题,找准难点,积累经验,全面推进市场竞争秩序监管体系建设工作。

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篇2

关键词:市场信用,诚信危机,社会信用体系

1 信用分类与市场信用

1.1 信誉分类

历经十几年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我国关于信用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社会各界在信用基本范畴方面逐渐达成共识。在信用的分类上,有以信用主体为标准的分类,将信用分为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国家信用;有以信用内容为标准的分类,将信用分为人际信用、家庭信用、职业信用、商业信用、金融信用等;有以信用活动领域为标准的分类,将信用分为经济信用、政治信用、法律信用、伦理信用。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2012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要“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这里,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领域为标准,将信用分为政府信用、商务信用、社会信用、司法信用。

1.2 市场信用

市场信用是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给予信任、履行承诺的状态。非市场信用则是不具有市场交易因素的信用。市场信用包括银行信用、企业商务信用和消费者信用。银行信用是按照货币信贷进路发展的市场信用,企业商务信用是按照商业赊销进路发展的市场信用。在现代社会,由于消费信贷、赊销构成了银行信用与商务信用的组成部分,因而,与市场相关的消费者个人信用也进入到市场信用之中。银行信用以货币信贷为特征,企业信用以商品购销为特征,消费者信用以预约消费为特征。不难发现,只要交易活动在时间上发生变化,或在空间上发生位移,简言之,交易不是即时清结,就会出现潜在或现实的风险,需要市场主体的信用加以弥补,以维护交易秩序。

2 市场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

我国社会诚信危机的根源在于市场信用的严重缺失。市场信用是我国社会信用中最重要、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涵盖了社会信用的绝大部分内容。当市场信用严重缺失的时候,社会诚信必然随之危及。构建社会信用应当从市场信用抓起,市场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

2.1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基础是市场信用制度,我国市场信用制度能否建立健全,决定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成败

毋庸讳言,我国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初衷就是“以健全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其中,信贷属于银行信用,纳税属于企业与个人信用,合同履约和产品质量属于企业的商务信用,无不与市场信用密切相关,建设市场信用秩序即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直接目标。同时,社会公众对弄虚作假、巧取豪夺等市场失信行为深恶痛绝,从市场信用入手治理社会诚信缺失,不仅相对其他领域简便易行,而且拥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同时,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源头就在于市场信用的严重缺失。我国在确立市场经济制度伊始,并未同步确立相应的信用法律制度及信用道德文化,当市场主体释放各自能量追逐市场利润时,既无内在的信用道德约束,又无外在的完备法律规范,失信成本远低于收益。在营利动力和竞争压力的作用下,不法分子的坑蒙拐骗与一般市场主体的放任自流,构成了市场信用的严重缺失或信用危机。在此基础上,商业机会与行政权力发生重合,产生权力的腐败,造成政务失信于民。经济利益与上层建筑各领域发生不当融合,产生学术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造成社会诚信的整体缺失直至诚信危机。当司法权力受到市场商业贿赂的侵蚀,产生司法不公,造成司法公信的缺失。

2.2 从市场信用与社会信用的关系看,市场信用是社会信用中最重要、最主要的基础和内容

经济领域中的信用问题是市场信用的根本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市场信用制度运行的约束作用,体现于法律 (合同、契约等) 和道德 (信誉、诚信) 的功能,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方式的运动。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和扩张需要有序的市场环境,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机制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资本是信用的基础,信用可以带来新的收益。离开信用制度的资本运行是空中楼阁,缺乏信用保障的市场交易是天方夜谭。信用制度作为市场经济秩序的有机组成部分或基础部分,其对市场经济有序运行,乃至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作用无论如何评价也不为过。

3 市场信用制度是治理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

市场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的规则及信息传导机制,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与核心。对市场信用进行立法规范,可以有效地解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

3.1 治理市场信用缺失的手段

包括道德和法律两种规范,道德规范的功能在于引领和扬善,但社会主义信用道德的培养和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待时日。法律规范的功能在于规制和惩恶,虽然不能解决市场信用的所有问题,但可以针对大部分问题立法规范而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对市场信用的法律规范,包括直接规范和间接规范。直接规范是指法律对市场主体在交易中履行诺言、给予信任的行为予以鼓励、允许,对失信行为予以否定、禁止,以维护市场信用、确保市场秩序的调整方式;间接规范是指法律对市场信用信息征集、披露、流转、使用、矫正等环节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予以规范,以确保市场信用机制有效运转的调整方式。运用信用信息传导机制,将失信人排除市场的间接规范方式,在我国尚属前所未有的全新方式,亟需进行顶层设计。

3.2 市场信用制度的落实

市场信用制度是直接以市场信用为规范对象的法律体系,其权利义务的落实有赖于一整套社会机制予以配合,包括市场主体的严格自律、信用中介机构的配合参与、政府的监督管理以及信用文化观念的认同。市场信用是市场交易的基础和前提,维护和规范市场信用需要信用法律的规制与信用道德的弘扬,而信用市场的规范发展与政府对信用市场的规范管理,又是市场信用体系构建和完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3.3 市场信用体系在实践中的意义

一方面,我国政府对市场主体的行政管理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已经成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最权威、最基础、最主要的征集者。同时,广大市场主体对政府相关部门或机构的征信活动也基本认同。另外,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构建市场信用活动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可以直接复制或借鉴。所以,从市场信用体系的构建入手相对便于操作。另一方面,我国银行系统成功的构建了金融信用体系,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而已经完美地解决了市场信用中银行信用体系的构建问题。

4 总结

总的来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全面、长远、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需要分清轻重缓急,集中制度资源优势,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市场信用制度抓起,由易到难,逐步深入,以有效地实现我国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预定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内涵、模式与路径选择[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1 (03) .

[2]余源培.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金融危机的必要反思[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0 (01) .

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篇3

企业困难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所致,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企业不讲规范,不讲诚信,不从实际出发,贪大求多。如有的企业生产假冒伪劣商品,进行商业欺诈,不负责任逃废债务等,为逞一时之快而付出惨重代价,更扰乱了市场秩序,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建立企业信用体系,规范和维护经济活动的正常秩序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李克强总理说,“要依托大数据完善监管平台,探索建立统一监管机制”,就是对此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说到诚信,我自然想到浙江胡庆余堂悬挂的一块“戒欺”牌匾。一代名商胡雪岩写道:“凡贸易均著得欺字”,“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余以欺世人”。胡庆余堂药店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年名店蜚声于海内外,其秘诀就在于“戒欺”二字。可以说,无论何时何地,哪怕是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戒欺”都不会过时。

诚信本属道德范畴,要对诚信进行监管,听起来似乎不合乎逻辑,要监督的诚信还叫诚信?但正因为失信现象的存在,造成信用危机,才不得不督促各市场主体做到诚信。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建设企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也是企业建设自身良好生存发展环境的要求。从政府到民间的一切管理、经营、交易等经济活动中,都必须诚实、守信。当然,要加快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步伐,还需要建立政府主导下的部门协同和社会共治机制。

一是依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全面实行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制度。我国作为一个信用体系后发国家,必须强化政府主导,整合企业信用信息资源。要加快建设联合征信系统,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快企业信用信息数据的开发利用,积极培育信用中介服务产业;完善企业信用激励惩戒机制,促进企业信用自律管理。

二是实行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加快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需要改进监管方式,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要参照中国证监会监管上市公司的做法,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对涉及企业重大信用信息要进行披露,公开基本信息,公示行政处罚结果,通过经济、行政、道德以及法律手段,激励守信行为,惩处失信行为,警示、提醒企业,从而维护信用秩序,营造诚信守约的氛围。

三是完善征信评信制度。我国企业信用体系之所以发展缓慢,一定程度上与尚未制定统一的信用法律有关。除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迫切需要有一部统一的法律,规范信用中介机构的法律地位,规范市场准入和经营行为监管,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关系、信用关系、契约关系,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使企业信用制度化、法律化,从根本上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而健康地发展。

作为企业,要身体力行践行诚实守信,要认识到信用是重要的资产。信用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有利于企业融资、维系客户、扩大销售、建立品牌,还可使企业摆脱诉讼,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诚信,不但能对外树立形象,更是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的内在要求。

摘要

01《21世纪经济报道》2015年4月20日“水十条”最严目标:15年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在4月16日出台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设定的一系列量化治理目标中,“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目标或许堪称最为积极且最为艰难。《水十条》提出,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每半年向社会公布治理情况。具体包括坚持水质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实施“一河一策”;坚持将水环境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刚性约束;严格考核,国家开展城市水环境状况排名等措施。

02央视网 2015年4月23日安监总局通报福建PX项目爆炸调查情况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杨元元在4月22日举办的国新办发布会上确认,福建PX项目爆炸事故已经定性为责任事故,暴露出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严重问题,在工程建设、设备设施选用上采取了最低价投标的招标方式,埋下了重大隐患。

另外,装置的规划布局不合理、不科学,加热炉跟储罐罐区距离太近,没有考虑到它们之间的风险,加热炉发生爆炸之后,冲击波直接把最近的一个大罐撕裂,点燃了罐中的物料,引起着火。

杨元元表示,事故中还发现企业的安全管理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管都存在不到位的问题。因此,这起事故要依法依规进行严肃的处理。

03中新社 2015年4月20日纺织服装产业转型 “机器换人”成趋势

“机器换人”、智能化纺织设备,已逐渐成为“东方米兰”福建石狮纺织企业发展的新趋势。伴随着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从“制造”到“智造”跨越,石狮今年年初出台了帮扶纺织鞋服产业转型升级的系列举措,对企业设备更新、升级给予大额奖励和支持,助推“机器换人”战略落地。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篇4

为进一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推动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内江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2年 度工作计划的通知》(内府办发

[2012]58号)精神,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框架,推动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强全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方案。

一、工作任务目标:

在上级部门要求的时间内,以建设“诚信永福”为目标,实现各部门、信用信息共享,既满足政府公共管理需要,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又服务于社会信用需求,提高企业和个人诚实守信意识,建成覆盖全乡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信用体系总体框架和运行机制,更快更好的促进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主要内容

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四大信用主体建设,初步形成乡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权力推进信用政府建设。这种从决策、执行、监督、服务、政务等方面,加强政府信用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信用体系,树立政府信用形象,加快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公信度,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创建现代化诚信服务型政府。

(二)积极开展个人信用建设。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信息数据采集、披露、评估、使用、保护、监管等方面内容的个人信用制度,逐步完善个人信用管理。支持征信机构遵照相关的征信法规征集个人信用信息,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数据库,并运用科学、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工个人信用评估产品。促进个人信用交易较快发展,消费信贷合理投放,充分发挥此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三、工作措施及内容

(一)为加强对全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乡政府成立由副乡长担任领导的永福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小组,负责对全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农户评价工作。

1、以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核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靠经济发展,而农村信用工程主要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以评定信用农户为基础,信用村为支撑,信用乡为目标的创建活动。

开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篇5

简 报

(第10期)

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办公室 2013年4月11日

市工商局诚信示范创建试点工作

取得显著成效

市工商局根据《开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工作部署,巩固诚信示范创建成果,形成社会诚信示范体系,逐步建立企业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有效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一、积极开展“文明市场”行动。在创文工作中牵头开展“文明市场”行动,制定印发《2013年创建诚信市场和文明集市活动工作方案》,通过广泛宣传、充分发动,积极督促指导市场建立和落实各管理制度,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规范场地内经营行为,建立诚信经营模式。

二、诚信示范创建试点工作效果显著。全市评选公示“守 1 合同重信用企业”92家、“诚信市场”和“文明集市”3个。成功推荐我市广东开平春晖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耀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金辉华集团有限公司3家企业获得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誉称号。现联合市个体私营协会组织推荐我市3家企业参与江门市诚信企业评选。

三、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力度。据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信息系统记录,3月份共录入市场主体信用监管信息数据2655条(次),制定各类检查计划79条(个),发现并及时处理的违法违章业户有142户次,查处取缔无照经营14宗,引导办理营业执照13户;办理企业年检107户、个体户验照8252户。认真落实创文工作任务,制定城区集贸市场及周边环境整治方案,先后牵头组织对城区16个集贸市场、1500多户个体工商户进行整治规范,教育引导经营户文明、守法、诚信、有序经营,优化市场秩序和环境。

报:江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办公室,黄耀雄

书记、文彦市长、谢超武副书记、陈伟成常务副市长

送:市“两建”办公室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篇6

一、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

我镇主要通过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x市政府信息公开网、x市x镇人民政府官网、微信、公示栏等方式主动公开本镇的政务信息。将本单位机构职能、规章制度、业务工作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内容进行重点公开。公众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站内全文搜索”栏目或“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查阅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截止目前我镇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信息xxx条。将政务的工作行为置老百姓监督之下,这对于政府树立诚信形象和增强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将起到举足轻重作用。

二、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建设

建设完善网上办事大厅站点,已开通就业服务、社会保险、人事人才等网上办事、查询功能,方便群众查阅信息、办理业务。各村建立益农社、农贷通等平台,将农业信息资源服务延伸到乡村和农户,实现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活信息服务。

三、大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

一是我镇以个人诚信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提振社会诚信度。首先是对个人加强诚信教育、增强诚信意识,领导在干职大会上,身体力行地传教全镇干职人员,阐述“做官先做事,做事先做人”,“诚信是人安身立命之本”的道理,表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在机关逐渐形成了“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社会氛围。二是进行了遵纪守法教育、七五普法、宪法宣传、举办了法制专题讲座和图片宣传,开展了远离邪教、毒品,珍爱生命的宣传活动。三是在举办文艺活动中开展诚信竞赛、演讲等活动,逐步提高社会各界对开展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自觉养成个人良好的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个人信用形象。

四、巩固教育成果,形成了诚信环境

要求各村、企事业单位将“诚信教育”贯彻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严格规范干部、群众、学生的言行,巩固在诚信中取得的成果,截止目前我镇未发生重大失信事件,形成良好诚信环境。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为了更好的推进信用体系工作,今后的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进一步提高工作重要性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作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好抓实。加强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系和协调,不断改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2)规范社会组织章程。结合今年工作,建立健全的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系。通过规范章程,帮助社会组织树立自律意识、完善自律机制,从制度上促进社会组织依法、按章程开展活动。

(3)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社会组织按照规定制定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了社会组织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的.意识。

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篇7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道德,产权,法律,和谐社会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的社会实施机制, 也是具体作用和影响于市场经济的一种行为规范。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国民经济蓬勃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 人们交往和交易的规模越来越大, 但是有限的现金越来越成为制约交易的“瓶颈”, 传统的“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因此信用交易必然产生并越来越成为市场交易的主要方式。但是交易的不安全性和交易的风险也同时增加了, 当授信人 (债权人) 授信失当或受信人 (债务人) 回避自己的偿付责任时, 就会产生信用风险。因此, 任何现代社会都需要一整套严格而完备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同时, 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 在我国建立健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社会信用制度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虽然强调“人无信义、无以立足,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以及“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等道德准则, 但从未形成完善的商品经济信用制度。自明清以来我国也曾出现过以“晋商票号”为代表的高风险的金融业, 并以其良好的信用高效率运营, 在国内、国际享誉一时。但因其不能顺应社会发展建立现代银行制度, 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昙花一现就湮没了。清末至民国时期, 随着外国银行业进入国内, 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信用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商品经济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但由于国内战乱不断, 未能正常发展。新中国建立后, 我国又很快效仿前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所有的商品经济法律制度被消灭殆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社会商品交易关系被抑制萎缩, 建立和形成了一套非商品经济的垂直信用关系。这种信用关系在本质上是基于计划经济指令性特征的信用关系, 具有显而易见的可靠性, 但由于这种信用关系对个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极度限制和对生产力的捆绑约束, 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 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信用关系已不利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因此重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个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信用体系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

三、我国社会信用制度的现状

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虽然市场取向的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 但是现代市场经济所必备的社会信用体系却没有相应建立起来, 导致经济生活中失信的行为越来越广泛, 情节越来越恶劣:从生活消费中的假烟、假酒、假药, 到生产过程中的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从经济领域中的假批文、假发票、假币, 到政治领域的假话、假数字、假政绩等等。因此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信用状况不容乐观, 我们这个历来以道德诚信为本的文明大国, “诚信”却遭到了空前的大损伤。如今, 从国家信用到金融机构的信用, 从企业信用到个人信用, 无不受到质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国家信用受到怀疑

政府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本应成为社会信用的典范, 但有的地方政府出现朝令夕改、甚至公然指使授意企业作假的失信行为, 而大部分腐败行为就是根源于个别官员对于社会与公众的失信。政府信用缺失现象也由官僚主义的行政作风盛行, 贪污受贿, 徇私舞弊得到了验证, 这些现象影响了国家信用。

(二) 金融和企业信用发生危机

大量企业逃避银行债务, 意味着银行无法对广大储户负责, 银行信用也不再是金字招牌。企业为逃避债务而失信的行为如:采取不正当竞争行为、拒不履约行为等, 造成了经济秩序混乱。有资料表明, 我国每年因企业信用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 占我国GDP的10%-20%。毁约、违约、欺诈性签约、假冒伪劣问题时有发生, 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形象。

(三) 消费信用发生危机

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一些违法经营者为了牟取暴利, 大肆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如前几年在安徽阜阳发生的伪劣奶粉事件、2008年发生的粮食供应缺斤少两、“三鹿”事件等, 这些都属于偏离市场经济的行为, 影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此外, 信用的缺失还直接破坏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环境。如果市场中充斥着尔虞我诈, 谁也不相信谁, 那还怎么去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社会信用缺失的成因

当前经济发达的国家早已将信用作为社会最重要与最基本的行为标准, 并将其作为一个普遍习惯;而在我们这样一个道德传承了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却有许多人和许多行业不讲信用,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 以往信用主要是由道德进行规范, 在我国目前经济转型过程中, 原有道德规范体系受到冲击, 新的规则还没有完善起来。所以社会信用缺乏坚实的支撑。因为市场经济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不同, 其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假设绝大多数人都在社会给定的条件下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另一方面也诱发了人们的求利心理。因此传统道德观念难免出现滑坡, 这也是导致人们背离诚信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 产权界定模糊, 信用缺乏必要的基础。目前, 我国虽然进行了政企分开、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等重大改革, 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但是, 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权制度并没有真正消除, 至今国有企业产权界限仍然有些模糊, 国有企业的实际控制者和经营者不是企业家和银行家, 而是政府官员, 在他们眼里, 企业和银行都是国家的。因此, 企业举债要么千年不还, 要么是假破产真逃债。这不仅无助于信用制度的建立, 而且破坏了人们心目中的借债还钱的理念。

第三, 缺乏建设社会信用制度所必须的法律手段。与不同的社会背景相契合, 信用本身也经历了道德化和商业化两个阶段。在信用道德化阶段, 法律对信用的调整并不占主导。在信用商业化阶段, 对个体而言, 信用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诚实与否的道德评价, 而是由个人与社会经济交往的具体行为构成的。信用直接对应经济利益, 是一种商业资源, 大量交易都必须建立在守信之上, 然后才谈得上交易的安全和迅捷问题。信用商业化了, 但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还几乎是空白。

第四, 国家信用监管体系不健全, 政府的信用监管力度不够。受旧体制的影响, 我国国家信用监管体系不健全, 尤其国家信用监管体系缺乏法律法规约束, 失信行为没有及时处罚, 专门的信用监管机构缺乏, 信用信息掌控缺乏有效管理, 这些都表明政府的信用监管力度不够。

五、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和谐社会相协调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议

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 建立规范的、富有活力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关系和信用制度, 形成良好的信用秩序, 是一个涉及文化和制度创新的系统工程。针对我国国情, 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建立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 加强道德教育的制度建设, 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信用教育可从道德教育着手, 诚信是信用制度的中心环节, 诚信是市场经济所要求的道德。作为市场主体, 对人对事都要诚心实意, 在生产经营中, 讲信用、信誉、信义, 才能可持续发展。“讲信用”是我国几千年的优良传统美德, 是“人立之本, 业兴之据, 国强之基”。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一种建立在双方平等互利、自愿诚信基础上的信用关系。诚信是信用关系的基石。开放的市场经济要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弘扬“讲信用”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加强道德教育的制度建设, 我们应深入农村和城市的各个方位, 开展多种活动, 利用多种渠道, 让广大群众认识到“遵守诚信”对社会信用和个人权益的保障的重要性, 认识到信用是一种道德自律行为和理性经济行为, 使“讲信用”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一种操守, 一种理念, 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 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为社会信用奠定必要的产权基础

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因为, 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就是一个履行契约的信用行为的过程。在信用建设中必须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对国有企业进行彻底的、明晰的产权界定, 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交换和竞争的高级形式是信用, 产权界限模糊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换和竞争, 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信用, 因此产权是信用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只有产权明晰, 企业才能够真正成为重视信用形象和观念的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目标。

(三) 加强信用立法和执法, 创造一个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于信用的保障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 信用应该建立在法制基础上, 通过法律的强行履约机制来维护社会信用, 对于严重违反道德不讲信用的行为, 应当在法律的范围内予以惩戒。信用立法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作用制度和作用体系的保障和基础,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必须立法先行。同时还要加大执法力度, 使市场交易中的失信行为无便宜可占, 以推动社会的公平、公正。加大信用执法, 要严格信用监管。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在公、检、法部门和银行税务系统等机构之间建立网络执法监管体系, 提高对失信者的行为信息掌控和市场监管力度, 努力创造一个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

(四) 完善政府的信用监督管理体系, 树立国家信用的良好形象

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还应逐步完善政府的信用监督和管理体系, 加快信用信息的市场化、公开化。政府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 我国社会信用的缺失与国家信用监管体系不健全和滞后性有着直接关系。在维护国家和政府的管理职能的情况下, 进一步建立政府和民众信用互动机制, 颁布和出台系统、现代的规范信用活动的法律法规, 有利于政府的信用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现代化的国家只有进一步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强化政府管理职能, 加强政府信用监管力度, 才能在群众心目中建立起心悦诚服的国家信用、政府诚信的良好形象, 从而完善政府提供公平服务的公共职能, 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总之,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而构建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价值取向的完善和发展。只有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构筑一个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 才能实现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谐。

参考文献

[1]、王椿阳, 朱永新, 张建波.和谐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思考[J].理论探索, 2007 (2) .

[2]、夏善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J].国际经济合作, 2008 (1) .

[3]、广东经济学会.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篇8

为进一步规范XX市建设行业市场秩序,健全全市建设行业诚信体系,XX单位对326家企业、6280名从业人员进行了信息记录征集,并于2014年9月9日印发《XX市建设行业不良行为黑名单记录管理办法(试行)》(字〔2014〕53号),公布了《XX市建设行业不良行为标准》。

根据《XX市建设行业不良行为黑名单记录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不良行为按情形违规程度分为四类,分别为黑名单类(特别严重)、A类(严重)、B类(较重)、C类(一般)。在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和物业管理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强制性规范标准、职业规范的建筑行业各方主体将被记入“不良行为记录”,对不良行为记录实行信息公布制度。并对记入“不良行为黑名单”建筑行业各方主体予以一定期限的行业限制。

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篇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精神,推进《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交政研发〔2015〕75号)实施,夯实信用体系建设基础,以重点工作的率先突破为信用体系建设的全面推进提供示范,以重点工作的建设成效营造全行业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深入推动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16年1月至12月,开展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按照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把加强基础工作作为当前信用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在信用信息平台、信用法规制度、信用标准规范、信用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第三方评估六项工作中取得积极进展,引导企业与从业人员信用自律,树立行业诚信风尚,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信用信息平台建设。

加快构建面向社会的统一信用信息平台,促进行业现有各类信用信息系统的升级完善与对接融合,平台建设与维护纳入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做好信用信息平台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好与国家共享交换平台对接的准备工作,健全信用信息归集机制,通过电子政务外网数据接口实现由部门信用信息系统向国家共享交换平台推送信用信息,完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信用信息网上公示渠道。推动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网络建设,先期实现部级平台与10个省级平台的互联互通。推动水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网络建设,先期实现部级平台与8个省级平台的互联互通。推动全国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动安全生产和试验检测机构及人员诚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安全生产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中国籍船舶综合质量管理系统,向社会公开船舶、船公司的分类分级信息,为货主、代理、船公司、港航企事业单位等提供查询服务。完善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 1 系建设工作机制,认真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的相关工作。

(二)加强信用法规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信用立法的安排部署,密切跟踪国家《信用法》立法进程,在交通运输法规立改废时体现信用体系建设要求。组织起草《公路建设管理单位信用评价办法》。在《国际海运条例》修订研究过程中体现建立国际海运业信用制度的思路。研究制定道路运输诚信管理制度。研究制定《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管理办法》。制定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公开工作管理制度及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公开工作规则,建立统一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及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公开平台。建立统一的海事行政执法信用体系。推动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和实施信用规章制度。

(三)加快完善信用标准规范。

按照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编制交通运输部信用信息目录和信用信息共享需求目录。启动行业信用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将信用信息相关标准纳入交通运输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数据标准。制定水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数据标准。制定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评价标准。研究制定《船员服务机构服务质量要求》《船员职业健康和安全保护及事故预防》等行业标准。对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的交通运输关键职业,开展道路客货运汽车驾驶员、汽车维修工、公路养护工、船舶引航员、轨道交通列车司机等职业标准编制工作。

(四)加强信用评价工作。

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社会评价机制,不断拓展信用评价对象范围,将交通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纳入信用评价体系。组织开展公路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企业信用评价工作。推进水运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建立船舶、船员、船公司、船检机构的综合质量评价机 2 制,实现分类分级管理,研究建立海事行政执法信用体系部分事项评价指标,实现科学评价。

(五)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合惩戒工作,研究探索守信激励政策措施。根据公路信用评价结果,集中通报一批存在严重不良行为企业,加强信用信息在市场准入、招标投标等环节的应用。加强水运工程建设领域信用评价应用,加大不良行为曝光力度。制定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信用“黑名单”制度,建立“黑名单”的具体判定条件和监管措施。继续严格落实安全诚信船舶和诚信船公司制度,同时加大对失信船舶安全的跟踪检查力度。

(六)加强第三方评估工作。

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并逐步拓宽评估范围,重点对交通运输部制定的涉及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文件及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组织第三方评估。充分运用国办组织的政府网站普查及第三方评估成果,督促普查评估中反馈问题的整改,加强交通运输系统政府网站内容建设,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促进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2015年12月)。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本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及相关进度安排,部署推进重点工作。

(二)重点推进(2016年1月-12月)。交通运输部机关相关单位根据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切实抓好薄弱环节的整改落实,全面推进六项重点任务,确保取得积极成效。

(三)督查落实(2016年6月-10月)。交通运输部根据各地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建立相应的督查和考核机制,进行督查指导和抽查通报。各地交 3 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结合日常业务和专项检查,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交通运输企业与从业人员守法诚信情况,及时发现、制止和惩戒各类违法失信行为。

(四)总结巩固(2016年11月-12月)。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于2016年11月30日前报部政策研究室。交通运输部全面总结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评估工作成效,根据各地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制度,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信用环境。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交通运输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协调小组统一领导,部政策研究室负责组织推进,部机关相关单位依职责分头负责,跟踪了解、督促检查,确保该项工作有效落实。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管领导和专门处室,细化职责分工,严格落实执行。

(二)强化示范带动。围绕六项重点任务,率先探索,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务求实效,不断总结经验,向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方向发展,努力实现重点工作重点突破,为全面推进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和示范带动。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思考 篇10

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褒扬诚信, 惩戒失信”, 2014年6月14日, 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2014-2020) 》, 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当前, 我国的经济组织方式正经历着根本性的转轨, 以契约化交易为基础, 以健全、高效的法律体系和执法体系为依托和补充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而原先植根于人格化交易的“身份信用”体系则因市场半径的急剧扩大而日益丧失其规范性作用。在这种特殊的经济社会背景下, 如何继承传统的信用道德资源促进我国信用体系的顺利转轨, 如何构筑适应我国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社会信用体系, 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而且紧迫的研究课题。

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们主要运用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作为中国社会公共信用综合指数的评价指标, 其中“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主要从政府公信力、人际信用、企业信用等方面进行测评。从表1可以看出, 本年度我国政府公信力、企业信用分别比上年提升了5.71和16.58个百分点, 人际信用却下降了3.42个百分点, 呈现出10年内最大的降幅, 但是社会公共信用整体上提升了5.7个百分点。 (表1)

我们分别对10年间我国不同层次的信用变化进行分析。其中, 政府公信力一直处于上升区间, 从2005年刚刚及格的60.5上升到了2014年的74.1, 政府公信力指数的平均值为64.53, 总的增长幅度为22.5%, 每年的平均增长幅度为2.07%。可见, 这与政府在公开透明、依法行政、打击腐败、功能转型等方面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分不开, 但是如果政府变革的速度跟不上公众意识觉醒的速度, 政府公信力就会呈现出下降趋势。但是, 目前政府信用问题仍然存在, 在作为一般市场参与者的场合, 少数地方政府和部门在政府采购等环节, 存在制度不规范, 或者有制度不能完全执行, 草率甚至寻租现象, 在政府作为公权力行使者环节, 少数地方政府和部门存在政策缺乏连续性, 缺位错位情况, 特别在实施涉及群众利益行政行为过程中, 少数地方政府承诺不能兑现, 诚信缺失, 造成了较坏的影响。所以, 我国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各项改革, 让人们进一步的得到改革的红利, 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

企业信用在2005~2008年间出现小幅度下降, 在2009年呈现出一波增长势头, 而2012开始进入了增长区间, 特别是在2014年增长幅度创历史新高, 十年间企业信用指数的平均值为55.81, 处于不及格的水平。但是, 企业信用平均增长幅度为2.53%, 总体增长幅度为27%。可见, 一方面与政府的不懈努力分不开, 我国政府通过前期不断地推进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逐步培育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 使更多的小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诚实守信、守法经营、规范管理, 并为其提供各方面的资金支持, 最终于2014年2月“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很多企业自身的信用意识也在不断提升。主要是面对我国宏观经济整体结构上的进一步调整, 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等, 以及我国金融市场中IPO注册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直接融资的占比将会呈现大幅度提升的趋势下, 各家企业都提前布局, 不断提升自身的企业信用。但是, 我国现阶段企业信用体系仍存在很大问题, 如立法和执行环节存在很大漏洞, 征信资料尚未放开, 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资料未能实现共享, 征信企业和中介组织不发达等等。

资料来源:2005~2014年中国信用小康指数整理和计算而得, 其中社会公共信用指数是由政府公信力、人际信用和企业信用加权得到, 三者权重分别是40%、30%和30%

值得注意的是, 人际信用指数的平均值为67.31, 高于政府公信力和企业信用, 但是人际信用变化率在2008年开始进入增长区间并在2013年达到历史最高的3.24%, 但是2014年该变化率突然下降了3.42%, 10年间中国人际信用整体增长率为2.26%, 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0.24%, 与企业信用和政府公信力整体变化率相比, 人际信用变化率只占其9%和11%。可见, 随着我国政府与企业信用的不断提升, 我国人际信用一直处于一种较差的环境下, 而社会环境的急功近利成为主要的“杀手”。而整体上, 我国社会公共信用从2005年及格的60.2提升到2014年的70.2, 该指数的平均值为62.77, 基本处于及格线, 但总体增长幅度为17.1%, 平均年增长率为1.61%。可见,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我国商业环境的改善、同时企业的商业伦理意识和公民的社会公共意识的不断提升, 我国社会信用的建设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的, 同时也将面临着更大的改革压力。

三、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构建对策建议

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 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采用政府推动与市场培育相结合的思路, 积极探索政府推动, 循序渐进, 市场化的原则, 最终建立涵盖国家、地方和行业三个层次, 政府为主体, 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为补充, 实现联合征集、权威评估、信用公示的社会信用体系。

(一) 政府信用的构建。

建立政府信用体系, 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一是制定规则、搞好规划、培育市场需求和服务主体、加强协调监管、提供基础服务;二是牵头并动员社会力量持之以恒地开展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和制度化规范宣传, 使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道德文化蔚成风气。提高政府公信力, 推进政府诚信建设, 以党政机关的诚信服务带动全社会的诚信建设。以诚信办事、诚信服务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也是各级党政机关加强诚信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 企业信用的构建。

企业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企业信用本来就已经包含个人信用的内容和因素, 企业信用建设好了有利于推动个人乃至全社会信用建设。

1、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强化企业信用意识。

政府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外部平台, 企业还应进行自身的信用管理建设。建立诚信经营管理理念。

(1) 完善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信体系。建立工商、税务、物价、统计、技监局、海关、外汇管理局、金融、公安、财会、信息产业局等行政执法部门等多家单位联网形成的企业信用信息网是由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信体系。

(2) 改善企业信用状况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当务之急。一方面要以强化约束监督, 促进诚信经营为目标, 建立以信用信息征集、信用状况调查、信用评价、信用自律和失信惩戒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外部信用制度;另一方面要培养和树立企业的信用风险意识, 加强内部信用风险管理, 防范来自外部的信用风险。

(3) 有关政府部门积极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不断提高监管水平。金融管理、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分别建立信用登记系统、红盾信息网、CTA工TS税务管理系统、企业质量档案和质量信息库, 不断完善企业信用评价、监督管理、责任追究等信用制度, 科学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 提高市场经营主体的资信透明度。同时, 还利用举报投诉系统、不良行为警示系统和监督处理系统, 向全社会公布企业不良行为, 促进企业守法经营。

2、净化企业外部信用环境,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1) 加强生产和流通等经济领域的诚信建设, 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生产企业要把诚信建设的着力点放在严格生产标准, 完备生产条件, 确保产品质量上。流通行业要在继续改进服务态度、完善售后服务的基础上, 着力解决好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的问题。不断增加示范街、示范店的数量, 同时把活动向批发市场、私营企业和个体劳动者延伸, 进一步扩大活动覆盖面。

(2) 加强服务行业的诚信建设, 努力做到规范服务、优质服务。各类服务行业要根据诚信建设的要求, 全面推广规范化服务, 制定出适合自身工作特点、简明具体、易于操作、便于考核的规范化服务标准和保证措施, 落实到每个服务企业和每个服务人员。

(3) 加强社会中介组织的诚信建设, 促进守法经营和公平竞争。积极探索在各类中介组织中加强诚信建设的有效方式, 把发挥政府部门的管理作用同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结合起来, 加强对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引导他们自觉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开展经营服务活动。

(三) 个人信用的构建

1、在重点行业重点人群中进行个人信用建设。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构建社会诚信奖惩信息平台:建立了失信约束监督机制和过错追究制度、责任赔偿制度、违规违纪警示制度。逐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 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全国正在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试点, 为全社会建立个人信用档案, 健全个人信用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积极引导人们维护自身诚信形象。要特别注重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和诚实守信品质的宣传教育, 从娃娃抓起, 要从孩子懂事开始, 深入浅出地进行诚实守信品德的宣传教育。

(四) 中介组织信用的构建。

政府应认真抓好中介组织的诚信建设, 按照法律规范、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的方式, 研究制定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管理办法, 促进其守法经营和公平竞争;促进信用中介服务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社会信用信息调查、资信评级和信用管理服务制度建设。另外, 政府部门还应为中介组织积极开放公用信用信息披露系统, 促进并规范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楚男.个人信用征信制度.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

[2]叶永刚, 张培.中国金融监管指标体系构建研究.金融研究, 2009.4.

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篇11

国家邮政局印发《快递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图片:CNSPHOTO据国家邮政局网站19日消息,为贯彻落实《快递暂行条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和《快递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扎实有效推动快递业信用体系建设,近日,国家邮政局印发《快递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快递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明确了快递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工作任务、职责分工、时间安排和工作要求。快递业信用体系建设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统筹规划,稳步实施;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四项原则。着重从八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一是完善快递业信用管理规章制度,二是建设快递业信用管理信息系统,三是建立完善信用档案,四是组建快递业信用评定委员会,五是编制快递业年度信用评定方案,六是全面采集信用信息,七是信用评定和结果应用,八是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力争到年底,快递业信用基础性制度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行业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基本建成,信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初步发挥作用,规范运行、科学高效的快递业信用管理工作体系基本建成。

 

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篇12

县诚信办:

为全面总结自然资源领域xxxx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根据《关于报送xxxx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xxxx年度工作计划的通知》(贺诚办发〔xxxx〕x号)文件要求,我局严格按照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体部署,对涉及自然资源领域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加大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应用能力。严格按照x县公共信用信息目录,解释录入了自然资源领域信用信息目录事项,确定了xx余项信用事项。积极开展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公示,实行双渠道公开信用信息,一方面通过政府网站“双公示”栏目,宣传相关法规和政策,公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保证更新准确、信息全面、内容完整、格式规范、运用法律法规无误,另一方面利用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公示标准,对违法失信行为及时公开公示。截止目前,土地行政案件立案查处xx宗,已结案xx宗,共计收缴罚款xx万元;林业行政案件立案查处xx宗,已结案xx宗,处理违法行为人xx人,罚款金额x.xxxx万元,补植树木xxx株;查处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行政案件x宗,处理违法行为人x人,没收猎捕工具xx件,收缴罚款xxxx元,以上案件均在“双公示”系统中公示。

2.完善行业信用管理制度。坚持以市场配置资源要素,严格执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规定,委托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公开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打造公开、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社会诚信作用,对不按规定履行挂牌出让手续的的违法用地企业,全部列入失信名单,禁止其参与全县土地交易市场竞买活动,让失信者受到惩戒。截至目前,共计挂牌成交xx宗土地,出让面积xxxx.xx亩,成交金额xxxxx.xx万元,暂无不按规定履行挂牌出让手续的的违法用地企业。

3.加强诚信文化宣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利用“x·xx植树节”、“x·xx世界地球日”、“x·xx全国土地日”、“诚信建设万里行”和传统节日开展诚信宣传活动,增强社会责任,培育信用体系文化,着力解决信用体系缺失等问题,不断深化公民诚信意识,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准。

二、亮点工作

以不动产登记工作为抓手,持续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推出不动产登记自助查询、自助打证等创新服务举措。率先建立不动产登记与税务部门信息共享集成机制,实现两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同时,通过优化行政许可审批流程,进一步压缩业务办结时限,不动产首次登记效率提高xx%,转本位登记效率提高xx%。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干部职工对待信用体系建设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想法,往往只参与“转发”,走走过场,没有把此项工作融入系统工作中。二是宣传力度欠缺,各种宣传活动没有与其他单位和部门之间进行联动,宣传效果差,缺乏县域诚信宣传氛围营造。三是工作制度不健全,缺乏工作基础。四是缺少交流学习,各站所之间信息不流通,局内部学习交流少。

四、xxxx年度工作计划

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篇13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加快、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型商事制度的全面实施,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态势明显,新兴业态、新兴产品、新兴服务层出不穷,市场形态多样化、经营方式现代化、市场竞争激烈化、违法行为隐蔽化日益突出,市场监管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增加。各地重点产业在数量安全、发展安全与质量安全间的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市场秩序领域的风险更加多元分散和难以预测。传统监管方式难以为继,市场监管工作必须更加注重通过深化改革和强化法制来推进和展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格局下,基于大数据的市场监管革新创新势在必行,大数据应用将成为工商部门创新服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参与宏观管理的重要基础与有力支撑。

1 运用大数据加强市场主体监管的体系框架

为适应当前市场监管新形势、新特点,工商部门需构建基于自身职能的市场主体服务与监管体系框架。该框架包含监管主体、监管与服务范畴、监管与服务手段、监管与服务体制、大数据监管方式五大部分,如图1 所示。监管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在现有监管体制框架下,充分运用各类监管资源,使用行政与技术等手段,对市场主体的资格、行为及专业领域和消费维权等进行大数据监管,有效履行工商部门在市场主体监管中综合性、基础性的主体责任,实现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共治的统一化、主动化、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的市场主体监管新格局,着力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合理有效的行政环境。

( 1) 监管与服务主体分为政府监管主体和社会监督主体两大类。市场主体监管是政府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制定并执行,直接介入、干预市场配置,对市场主体进行规范和制约的规则和行为。政府具有主体责任,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需要在政府强力市场监管前提下,发挥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市场主体自我保护监督等作为有益补充作用,工商系统包含国家工商总局各职能部门、地方工商局以及基层工商所。

( 2) 监管与服务体制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纵向的条线业务层面监管,满足业务层面专项指导要求; 另一个是横向的属地综合监管,满足属地企业全覆盖要求。工商市场主体监管实行分级管理、业务条线监管、基层属地综合监管模式的全系统统一监管。

( 3) 监管与服务范畴涵盖资格监管、行为监管、专业监管、消费维权服务四大部分。其中资格监管包括市场主体资格监管、经营资格在先照后证后条件下的监管、广告许可、商标注册等; 行为监管包括生产行为监管、交易行为监管和垄断竞争行为监管等; 专业监管包括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合同、拍卖、农资等专项监管。

( 4) 监管与服务手段主要包括行政手段、司法手段、政策手段、技术手段四种。以行政手段为主,运用好工商独立的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指导、行政执法、行政监督检查等行政职权。

( 5) 大数据监管方式包括信用监管、在线监管、协同监管等。

2 运用大数据构建市场主体监管体系的构想

2. 1 建设目标

大数据市场监管其本质是为经济保持活力提供秩序保障。活力和秩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翼。没有活力,市场经济就失去了生机和魅力; 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失去了信任和安全。所谓“活力”,就是通过改革商事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最大限度地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为市场机制让出空间,实现市场准入便利化,投资贸易和服务便利化,激发市场和社会投资潜力,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所谓“秩序”,就是创造宽松平等、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按照规范化、法治化的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让放与管两个轮子同向运转、协同跟进,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市场监管系统应紧紧围绕“活力与秩序”两大目标,努力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监管的统一。

2. 2 建设内容

基于“活力与秩序”两大目标,大数据市场主体服务与监管体系以大数据融合中心为基础,围绕服务市场监管和区域发展两个应用方向,分宏、中、微三个层次,构建“三层两翼”的大数据市场主体服务与监管应用体系。

以“三层两翼”市场主体服务与监管应用体系为指导,以大数据融合中心数据资源为基础,建设大数据市场主体服务与监管平台。平台以需求为导向,面向决策层、监管部门、社会公众等不同服务对象,实现服务效果的最大化。平台建设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

( 1) 辅助决策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各类数据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分析研究,提高经济发展决策的科学化和精准化,实现区域经济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建设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主线,围绕经济运行预测、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聚、区域辐射带动、招商引资、小微企业发展、区域创业分析等构建服务发展应用,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撑服务。

①经济运行监控

及时、准确把握经济运行动态与预测发展趋势是政府决策层开展经济工作的第一要求。经济监控预测模块对经济发展运行的各项关键指标进行连续性观测、分析、预测,直观展示经济发展的动态,并对其规律性进行揭示,为领导制定相关的政策和策略提供技术支撑。

②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被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通过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为整体经济中高速增长提供新动力,推动整体经济稳定增长、提质增效。产业结构调整模块的分析内容不仅局限于三次产业的比重变化关系,还要从高端产业进入和增长情况,产业集聚等方面反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情况。

③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就是强调把区域发展差距控制在合理限度内,发挥各地区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在发展中建立起良好的区际经济关系,从而推动经济整体稳定发展。

④资本流动情况

包括外埠投资分析、企业跨区域投资分析、创业投资、企业迁入迁出分析等。

⑤重点专题分析

包括重点企业分析、小微企业分析、区域创业指数分析、企业存活分析、企业年报公示分析等。

( 2) 市场监管支撑平台。主要基于大数据手段,互联网思维,以信用监管为核心,构建全过程、协同式的监管体系。“纵向”构建全过程监管链: 从资格监管、行为监管、专业监管、消费维权四大监管领域建设应用,实现对市场主体从准入、经营到退出的全过程监管覆盖。“横向”构建社会共治的监管维:联合多个监管部门,引导社会力量,形成“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社会共治的市场监管机制。通过横、纵交叉的应用体系建设,形成大数据市场监管应用网。

针对重点高危行业、重点群体等监管重点构建大数据监管模型,进行关联分析,及时掌握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规律与特征,主动发现违法违规现象,提高政府科学决策和风险预判能力,加强对市场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提高政府服务和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建设内容包括市场环境运行监测、消费环境分析、高危行业监测、重点群体监测、企业活跃度监控、企业违规风险监测、年报及公示信息分析等,支撑监管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①市场环境运行监控

市场环境风险分析模块通过构建监控预警模型,对整个市场环境的状况进行监测预警,同时具备对重点行业( 领域) 、重点区域的市场环境进行监测预警。

②市场主体活跃度监控

整合各种内外部数据,构建市场主体活跃度监测模型,对市场主体尤其是商事制度改革后新成立的市场主体的活跃状况进行监测分析,为及时掌握市场主体运行状况提供支撑。

③企业违规风险预测及监控

企业违规风险监管主要是利用企业风险评估模型,预判企业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类型违法违规行为的概率,实现对企业的分级分类,为精准定向检查提供支持。

通过实时监控企业风险评分的变化情况,从而帮助决策者了解企业违规风险的变化。还可以帮助用户及时发现超出业务规则的信息,并通过各种方式提醒用户对这些预警信息进行关注。

可通过简单搜索和高级搜索两种方式实现对具体企业风险评分的查询。搜索可按企业名称、注册号进行模糊匹配,高级搜索可以用更多搜索条件快速定位所要查询的企业。

④企业年报及公示信息分析

对企业年报信息及公示信息进行分析,及时掌握企业动态变化。

⑤消费维权状况分析

通过对消费者诉求信息与反映消费市场环境指标的总量、变化趋势的关联分析,客观真实地反映消费环境的发展特点和不平衡状况,进而实现评价、监测和预警的三大功能。构建消费维权工商指数,主动预测消费市场、产业发展、政策实施潜在问题及机遇,改善相关决策的速度和质量。

( 3) 移动信息公示平台。建设以移动设备为载体的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开有关市场主体违法失信数据、投诉举报数据和企业依法依规应公开的数据,提高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透明度,为新闻媒体、行业组织、利益相关主体和消费者共同参与对市场主体的监督创造条件。引导有关方面对违法失信者进行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约束和惩戒,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信用监管格局。

3 运用大数据构建市场主体监管体系的实现路径

基于大数据技术与思维建设市场主体服务与监管体系要以应用为驱动,建设大数据融合中心和应用支撑平台,需要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3. 1 建立以市场主体为主线的大数据融合中心

从监管对象看,市场监管包括主体、客体和自然人监管三方面。客体的监管最终将追溯到生产主体和经营主体,自然人的监管则源自于其关联的主体身份,如企业股东、法定代表人、个体工商户经营者等。三者通过主体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因此市场主体服务与监管体系的建设需要整合以市场主体为主线的所有政府部门数据的大数据融合中心。其一是整合工商系统的内部信息,包括注册登记、行政执法案件、消费维权、商标等多方面数据的融合。其二是整合税务、海关、商务、交通、质监、食药、环保、公安、法院和金融监管等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公共服务机构掌握的主体数据资料,实现政府层面的数据互联互通。其三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加强对外部信息的采集,例如整合物联网信息、网络消费舆情信息等信息,通过规范、融合、关联,把堆积的数据,梳理成企业、人员、商品、行业、区域、族谱等全景信息视图,把静态的数据变成鲜活的动态数据,建成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形成宝贵的数据财富,为政府决策、市场监管、社会公众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3. 2 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应用体系

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应用体系,实现涵盖宏观、中观、微观的全方位的服务和监管体系。宏观上利用大数据及时准确掌握区域和行业市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市场秩序,服务经济发展和规范市场秩序; 中观上,利用大数据可以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类分级,实现差别化监管,提升监管效能; 微观上,能够实现监管个体的风险评价,辅助监管人员制定监管策略、确定重点监管对象以及业务预警提示,结合信息公示平台服务社会公众,提升政府的公众影响力。

3. 3 建设一个应用导向的技术支撑平台

以大数据分析应用体系为依托,以数据管理技术为支撑,构建应用导向的技术支撑平台。建设跨部门、跨系统间的数据共享通道,对各类业务数据进行整合,利用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监控、预警、分析、挖掘等多种数据应用,及时、准确、全面地为决策者、管理者和市场监管业务人员提供应用支撑。

工商大数据应用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新工作、新任务,并无成熟的模式可借鉴。总体上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目标明确,以大数据、互联网思维创新市场监管与服务模式,创建全国领先的示范项目; 二是要研究先行,建立各种标准体系、方法体系、模型体系和应用体系,发现可行的建设路径; 三是应用导向,应用是衡量大数据价值的唯一标准,以应用为导向进行数据融合中心建设和应用开发等各项工作; 四是分步实施,根据应用的优先级分布实施,扩展应用,最终实现全方面的服务支撑。

摘要: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已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对政府治理理念、方式和手段都产生深刻影响,并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市场监管领域,需要充分认识大数据的重要作用,深化大数据应用,建立起以大数据支撑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

关键词:大数据,应用,监管

参考文献

[1]严霄凤.大数据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4):168-172.

[2]胡雄伟.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综述[J].标准科学,2013(9):29-32.

[3]白军伟.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商市场监管问题研究[J].经济管理者,2014(14):179.

上一篇:2011-2012第一学期教研室工作计划-农学下一篇:语文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情感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