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体系

2024-10-19

教务体系(精选6篇)

教务体系 篇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发展教育已成为新世纪各国发展的重头戏。我国高校教务管理在管理思想、管理行为、管理内容、和管理对象方面有其独特性、动态性和开放性。为更能适应当今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构筑高校教务管理体系已成为高校教育得以迅速发展并切实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教务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中心枢纽,它对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顺利实施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至关重要。因此,顺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构筑一套既科学、规范,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务管理体系是目前各高等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按照系统工程原理,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阐述教务管理体系构筑的研究。

一、教务管理理念的构筑

1. 强调系统性原理的应用

教务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都处于特定的教学管理系统中,教务管理主体必须运用系统理论组织管理活动,从整体上把握系统运行规律,运用系统方法调节、控制教务系统的运行,最终引导管理对象实现预定目标,这就是教务管理的系统性原理。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按教学运行过程和教学影响因素来建立进行全面管理与监控的教务管理体系。

2. 强调全面质量管理原理

高校教务管理中,要强调“质量第一、全员参与、过程控制、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等质量管理原则在教务管理中的运用,强调对学生德智体几方面、对教学过程的多个因素、多个环节的全面性管理。这种管理是教师、学生、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所有为教学服务的人员参加并同时接受管理的全员性管理,是对招生过程、教学计划过程、教学运行过程、辅助教学过程和教学建设过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

3. 强调教务管理的服务职能

教务管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职能是多方面的,可以将其概括为服务职能、研究职能、参谋职能、行政职能和督导职能等五个方面的职能,其中服务职能是教务管理最主要的职能,这一职能是完成其他职能的前提,也是教务管理的实质所在。

4. 确立教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1)方向性、科学性原则: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体现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和处理教务工作问题,并善于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手段来管理教务工作。

(2)整体性、层次性原则:教务工作是一个整体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其管理应从整体的教学目标出发,统筹考虑,全面协调,合理使用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管理要素,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以达到最佳的总体效果。教务管理也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性工程,应按照决策、指挥、执行这样一种运行层次来组织管理活动,来明确院、系和教研室的责权与职责。

(3)常规性原则:教务管理的常规性主要体现在教务管理程序化的常规性、工作内容周期化的常规性和教学活动规范化的常规性。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教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使常规性的教学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地开展。

二、实施教务管理体系的因素

教学质量是众多教学环节实施的结果,既有校内因素又有校外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就学校内部而言,在教务管理实施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管理因素。

教学活动主要是管理者的定位、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管理者负责学校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确定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确定教学工作远期和近期规划,确定教学和教学管理中的重大措施,并进行有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是教学质量最高层次的宏观决策者与管理者。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学术水平、治学态度、为人师表和授课方法对教学质量起着根本的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主体,只有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下,才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以及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求知欲望、刻苦精神、学习方法等是学生学习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因此影响教学质量的人的因素主要是指教师、学生和管理者。

影响教学质量的物的因素,主要是学校为了保障教师传授知识及学生迅速大量地掌握知识,提供一个特定的教学环境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包括教师、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地、教学设备、教材、图书资料及其生活条件等。这些都是维持教学活动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任何一项达不到一定标准都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

在教学系统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虽然有他们各自独立的地位和作用,但他们又是作为一个整体发生作用。要使各因素之间形成最佳结合,发挥最佳效果,就离不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才能保证人和物充分发挥作用,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务管理体系的全面优化构筑

1. 教务管理组织系统的优化

高校的教务管理组织系统的主要组织机构是教务处,是按照学校的总体教学规划,推行教学改革、制订教学计划、负责教学建设、组织教学运行、实施教学评估的职能机构,是学校教务管理组织系统的核心部分。我们根据系统性和程序性管理的要求,对教务处内部组织机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并增设了教学评估科。与此同时,还建议学校成立了教学工作委员会,并进一步明确了院系一把手是教学管理第一责任人,强化了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

2.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建立

传统的教学管理,往往只注重了决策、执行、检查三大系统,而忽略了信息系统。实际上,教务管理活动都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教务管理的有效性、适时性和前馈性依赖于信息系统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了保障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我们成立了教师信息员队伍、学生信息员队伍、专家信息员队伍;实行了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学生评教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和巡视制度;建立了教务管理网站、开通了处长信箱,从队伍、制度、平台等多方面着手建起了一个多渠道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3. 教、学、管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健全

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定期开展优秀教学质量奖、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学工作者、精品课程、优秀教材、优秀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奖励项目的评奖活动,并制订了严格的教学事故和违纪行为查处制度。同时,还制订了英语、计算机过级奖励制度,并修订了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将质的因素纳入到了工作量的计算之中。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教、学、管整体水平的提高。

4. 教务管理评价系统的优化建立

教学评价是教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其基本任务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管理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对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做出评价,为教学管理提供依据。我们建立了按国家评估要求对学校教学工作定期进行自查、自评、自改、自建的制度。同时,还建立了院(系)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坚持每学期进行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教学检查。这样强化了过程管理和适时控制的效果。

摘要:鉴于利用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思路与模式来对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优化了教务管理理念,分析和确定了影响教务管理实施的诸因素,构筑出了由组织系统、信息系统、激励和约束系统、评价系统等4个子系统所组成的教务管理完整体系,并以“质量第一、全员参与、过程管理、反馈监控”为原则对该系统的运行进行了全面优化,进一步规范了各项教务管理工作的流程与制度,并探索出可供研究的教务管理体系。

关键词:教务管理理念,教学质量,全面优化体系

参考文献

[1]刘芳.谈如何提高高校教务管理水平[J].吉林工学院学报,2001,(1).

[2]钟海青.浅说高校教务管理[J].中国大学教学,2005,(6).

[3]王英明,牟艳晋.严格教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2,23(3).

[4]陈穗.新世纪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浅论.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6).

教务体系 篇2

在教务主任的领导下,协助主任做好教学和教研的常规管理工作:

1.科学的编排好课程表、时间表、活动表。并每天检查执行情况、并认真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解决。

2.做好教学常规指标和教师缺课、代课、学科活动等情况的考核与统计工作。做好每位教师每周每月的授课、超课的统计工作,做到准确无误。

3.做好各类表格、表册的分发,回收,登记、装订工作。做好教学各项工作的档案整理与装订、管理工作。

4.做好各科教研活动和备课组集体备课情况的考核与统计工作。做好教师业务考核的统计工作。

5.做好月考、期中、欺末考试的考务工作和成绩统计工作,并将各类考试成绩的汇总,装订。加强各年级组考务工作的催办和检查。做好中考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和录取统计工作。6.做好教学常规的管理检查工作,每天进行检查,做好情况记录并做及时的汇报。

7.负责与上级教学管理部门联系和取送材料并上报和协助领导完成各项工作。

8.做好校内外有关教学教研的各项报表工作和协助主任作好日常对外接待工作。

9.做好教务处各种报表、报告、考试考核材料的打印工作,要求及时、准确、高质量完成。

10、每学期末要认真写出学期工作总结提交主任。

教务处主任岗位职责

教务主任在教学校长领导下,协助校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体负责组织教学,并抓好学校的教学、科研和教务工作。1.参加制订学校教学、科研工作计划和总结工作,讨论 教学安排,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负责落实教学工 作有关决定。

2.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以教学为中心的全面教育活动,建立一 日常规的学校工作秩序。

3.审查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各科教学研究活动,检查与指导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

4.协助分管副校长检查与考核教师执行岗位责任制情况,建立教师业务档案。

5.负责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学习与讨论教学业务问题,组织好评优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教改公开课等和全校经验交流以及教育理论学习。

6.组织领导学生考试与成绩评定,指导教师进行质量分析和总结。管理好教务行政有关具体工作。

7.负责管理实验室、图书室,资料阅、电教室、微机室、学生阅览室等有关辅助教室及设备,改善教学条件。

8.领导教师学习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交流教学 工作经验。

9.协助分管副校长指导教师的文化、业务学习,考核评定教师的文化、业务进修和教学工作成绩。

10.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审查教师教案,及时抽查及落实情况,定期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11.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深入教研组、备课组活动。12.安排并检查各学科活动方案及落实情况。

13.经常检查各学科教学进度执行情况,教师缺课、代课、上课情况,并及时向主管校长汇报。

教务体系 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务体系,教务员,成长型

高校教务管理是维系教学机制正常运转的枢纽, 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健康运转的基础, 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保障。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教学工作的开展到教学质量的监督, 都需要通过教务员来实现。从行政机构看, 教务员是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基层执行者, 起着上传下达、承上启下、沟通协调的纽带作用。因此, 提升教务员管理水平, 进而提高教务工作效率, 是当前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 办学规模的扩大, 学生人数的增加, 教务岗位的繁琐性、责任性等工作特征导致教务员普遍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同时由于高校的稳定性导致的发展相对滞后, 受消费社会的极速发展影响, 而现有的教务体系又缺乏相应的激励和成长通道, 导致教务员队伍不可避免地被动地出现消极和倦怠的现象, 表现为工作被动、敷衍, 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的质量, 因此, 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 试求多角度地思考成长型教务体系的路径。

一、普遍缺乏成长通道的教务体系

(一) 传统观念导致重视不足。在高校教学队伍与管理队伍出现了极为不对称的发展体系, 尤其在教务管理体系上, 这种反差更为明显。一方面造成了教务管理给人留下了这样的一种印象:它只是一种简单的脑力劳动, 没什么技术含量, 任何人都可以做。另一方面在岗位设置上, 教务员作为基层管理者, 必须面对极其琐碎、繁杂的工作内容, 同时由于工作繁重, 导致上班时间不固定, 经常需要加班, 因常常都需要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工作任务, 教务员要承担相当的责任风险。这使得教务员自身对本职工作也缺乏足够的创造性。种种因素共同导致了教务系统职业前景模糊、地位低, 待遇差, 发展空间有限。这些势必造成教务员缺乏工作积极性, 对本职工作易产生职业倦怠, 领导布置什么就做什么, 创新能力低, 缺乏处理复杂多变情况的能力, 甚至不愿意长期待在教务员岗位上, 产生了转岗的意向。

(二) 教务基层工作碎片化。当前高校的教务基层工作普遍出现了碎片化的现象, 这一方面是由于教务管理系统的发展未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无法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形势, 出现了管理方法老旧、管理系统滞后的问题;另一方面各个高校对教务管理重视不够, 无论是在实践上的改革创新还是在理论研究上力度均不大。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科系的不断增长, 以及教学改革下教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仍然停滞的教务管理体系必然出现了工作碎片化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务员的工作上, 不得不应付于日常的各种工作, 例如安排课表、安排考试、教师的课时量统计、教学档案管理等等, 这些日常教务工作与任课老师及各个部门都有交叉, 因此, 繁忙中应付这些琐碎的工作, 经常都是低头走路还忘了抬头看路。同时, 由于整个教务体系缺乏系统响应和整体分责的体系, 因此教务不得不承担了具体事务的临时风险责任。他们在处理日常事务时, 必须一再小心谨慎, 否则就会导致教学事故。因此, 教务员不但工作任务繁重而且承受了强大的心理压力。

(三) 教务员缺乏自身价值发现的信心。由于教务系统发展的缓慢, 系统更新不够, 从而导致教务员素养无法得到应有的快速提升, 教务队伍的人才汇集不够。具体体现在高校教务员学历层次、知识结构差异较大。一方面从人事组织看, 大部分教务员并无教务管理的相关专业背景, 缺乏教务管理的知识和训练, 他们多数来自其他专业, 从而不得不面对全新的岗位要求和工作内容。加之教务管理体系的滞缓发展, 整体上缺乏活力, 以及传统观念导致的教务员印象, 使他们缺少对自我价值发现的信心, 不能在自身岗位上创造性地寻找工作的新机遇, 不能在具体任务上发挥想象力, 从而使自身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另一方面, 由于整体上教务体系发展缓慢, 缺乏充分的科学化发展, 导致教务员作为最基层管理者, 责权不匹配, 只能被动执行,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 只能着眼于眼前的具体工作, 缺乏对工作整体性和宏观性进行考虑。缺乏从更高的角度思考自己的工作要求, 由于工作的繁琐性, 更是缺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科学研究和总结。

二、构建成长型教务体系的对策措施

(一) 扭转观念, 营造良好的教务管理氛围。高校管理的重点是教学, 教务员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把加强教务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来。全校各个部门与教务部门工作中紧密联系, 环环相扣, 因此, 积极地肯定教务工作, 并积极地表扬教务员在各项工作的付出, 并突出典型进行宣传, 极大地鼓舞教务员工作的士气, 并且在树立榜样中提高教务员工作的水平、能力, 营造全校良好的教务管理氛围。同时, 高校积极打造自己的组织文化、阳光文化,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 潜移默化中感染教务员, 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使其在单位中有归属感, 减少职业倦怠。

(二) 建立充分的激励机制。任何组织的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政策与制度保障, 有关部门在出台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绩效津贴、科研立项学习进修等方面, 对全院教职工一视同仁, 要关注教务员群体, 充分考虑教务员群体工作的特殊性, 积极考虑其利益诉求, 使其能安心地工作。

(三) 构建成长型的职员通道。伴随高校的规模化增长, 高校内部逐渐建立了岗位竞争机制, 身处其中的教务员也日益感受到了职业竞争的压力, 同时对于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也颇为关注。与高校以教学为主的教师相比, 教务员缺乏明确的职业上升通道, 教务员在行政工作的重复性劳动中, 看不到自己未来发展的空间。这种情况导致教务员最终转岗和流。因此, 在建立职业竞争机制的同时, 应构建行政人员尤其是教务员职业发展和提升机制。建立这样的既有竞争同时又有发展的机制, 才可能真正解决教务员的职业焦虑。教务员职业发展可通过有规划的长期培训计划展开。从职业技能培训到职业拓展训练, 如日常计算机操作技能提升培训, 以及相关的办公软件等培训;围绕最新的软件技术, 开展一些相关的软件课程培训。在职业岗位年限上, 设定晋升制度, 即为教务员的工作岗位设定工作年限, 当达到一定年限时, 实行轮岗调岗制度, 在教学方面表现出色的教务员优先考虑转到教师岗位。教务员只有在竞争和发展双规的职业通道下看清自身的发展前途, 才能消除教务员的职业焦虑。如此, 教务员队伍才能明确工作目标, 保持工作激情和信心, 稳定教务员队伍。

教务体系 篇4

教务助理这个工作不同于其他的学生工作,同样是服务性质,头上却没有学生干部的那顶光环,所以就要求我们用一颗平常的心来面对它,这样才会在看似简单普通的工作里做到最好。比如日常坐班时候的复印、接电话、接待来访老师和同学、报账、帮老师整理文件、处理WORD或者EXCEL文档,这些都是很琐碎的“小事”,但是就是这些个“小事”也是整个教务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是通过这些“小事”我们向全校老师和同学展示着教务处的风采,也正是通过这些“小事”我们深深理解了教务处老师的不易。

平常心之外少不了的是一刻热忱的心。特别是在教务工作繁忙的时候,除了本职工作之外,我们免不了要利用晚上、周末以及一切的空闲时间加班,参加教务处举办的各种各样的活动,组织会场,会后总结等工作。经常是老师和助理们一起在办公室边吃盒饭边讨论工作问题。当我和同事们忙完工作从办公室走出来时,外面已经是繁星点点,行政楼一片寂静,我们一起总结工作得失,安排下一步工作,眼睛虽然惺忪,身体虽然疲惫,但是我们的声音却是充满激情。

在这个教务处学生助理团队里我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每个人都像呵护婴儿一般对待尚处在襁褓阶段的它。这是因为我们还有一份责任心在里面。“万事开头难”,月份总结、例会、教务简报、交流网页、教务助理考评表、工作量统计、工资结算、评优细则制定,这一切的一切从无到有说来容易,后面包含的是处内助理14个负责人多少的汗水。在上学期末的教务助理总结大会上我这样讲:教务处学生助理团队是一台机器,我们每一个助理就是一个齿轮,只有每个人相互配合充分交流才能保证这个齿轮和那个齿轮之间完美的切合,我们这台机器才能很好的运转,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那么现在我可以自豪的说,我们的同事不仅仅是一个个的勇士,一但集结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

最后我想说,走进这个团队是我的幸运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新的朋友,让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是缘叫我们走在一起,纠结出了绚丽的花,在这里我们都找到了我们想要的,在转身离开的时候身后留下缤纷一片。

大学教务处教务助理5月份工作总结的延伸阅读:工作总结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态

工作总结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态有三种。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好。

教务体系 篇5

一、构建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安全体系的必要性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存储有大量重要的有关教学的数据, 比如学生成绩、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信息、教师任课信息以及各种课程表等, 全校师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需要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读取这些数据, 如果它们受到破坏, 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外, 网络上存在一些怀有恶意的攻击者, 他们窃取、修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上传输的信息, 通过使用木马技术等获得教务管理系统登陆密码, 冒充合法用户登陆系统;甚至通过网络非法入侵存放教务管理系统的服务器, 获取其中的机密信息, 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对教务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构成相当大的危害。

因此, 为了确保教务管理系统中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 保障教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成效,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对构成教务管理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及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保护, 构建稳固可靠地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安全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的安全隐患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依靠网络建立, 而且必须连接上因特网, 才能使它发挥最大的效用。但因特网刚出现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为其开发者服务, 是非赢利的、可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工具。所以, 几乎所有的因特网协议都没有考虑其安全机制, 使得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上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存在着信息安全的先天不足。而且当前运行教务管理系统的操作系统, 无论是Windows操作系统还是Unix操作系统, 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 导致它们容易受到病毒和网络黑客的攻击。高校部分用户缺乏信息安全意识, 也给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安全带来挑战。总结起来, 基于因特网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

1.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本身的漏洞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原来设计时看起来颇为可靠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随着技术的发展, 其存在着的缺陷便暴露出来了, 特别是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所在的应用服务器多数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 由于其在市场上占据着主流位置而更受一些动机不良者所关注。目前, Windows操作系统已有很多安全漏洞被发现, 虽然微软公司总会及时公布修补漏洞的系统补丁供用户下载, 但往往计算机就在安装补丁之前为病毒或网络黑客所破坏。近年安全漏洞数量不断增加, 仍是信息系统的主要安全隐患。2007年微软公司正式公布了69个具有编号的安全漏洞。其中, 除Windows操作系统漏洞外, 安全漏洞更多的集中出现在了IE浏览器和MS Office等应用软件上。

2.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蓄意编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 它能通过自我复制感染其他程序, 并随着感染程序的运行进入内存窃取系统的控制权, 从而破坏计算机程序和数据, 甚至可以破坏计算机硬件设备。2007年“熊猫烧香”病毒在寥寥数月的时间内就感染了数以万计的计算机, 它通过网络疯狂下载、运行各种木马程序迅速传播开来, 给被感染的用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此外, 病毒泛滥还会严重影响网络传输速度, 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实施造成不良影响, 如ARP病毒肆虐校园网, 严重占用了带宽, 拖慢了网络传输速度, 大大不利于教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3. 教务管理系统用户安全意识薄弱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用户对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安全性认识不足, 对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体系的简单理解和关注不足, 学校对网络安全设备的利用和投入不足, 以及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 都会给教务管理系统带来安全隐患。他们往往更注重于教务管理系统软件地操作, 希望能快速有效地解决教务管理工作, 忽略了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体系中实际存在的风险, 如病毒、系统漏洞、信息泄密等, 尤其是教务系统管理员对各级教务管理人员使用教务系统权限的不合理配置, 使得他们可以随意更改教务系统中原不属于他们责任范围以内的数据, 更是对教务管理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构成比较严重的威胁。

4. 自然灾害的破坏

教务管理信息化需要使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等硬件设施, 它们存在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中, 任何有害于人类财产的自然灾害同样也对教务管理信息化设备构成威胁。一旦发生水灾、火灾、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 或者存放教务管理信息化数据服务器的机房突然断电、温湿度控制不当、遭到污染等, 都会引起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的运行中断, 破坏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

三、构建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安全体系的措施

1. 合理搭建教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平台

可采用三层C/S (即Client/Server,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和B/S (即Browser/Server, We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分布式应用结构相结合的教务管理系统, 即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客户端或浏览器客户端。这种教务管理系统工作平台可提高教务管理系统的处理速度、安全性和可维护性。基于C/S结构的客户端面向教务处、各院系的教务管理人员, 客户端运行相关的可执行文件, 通过身份验证后即可操作教务管理系统, 充分发挥了C/S结构响应速度快、操作灵活、高强度的事务处理能力等优点;而基于B/S的浏览器客户端面向师生用户, 通过上网登陆教务管理系统即可进行浏览、查询和数据输入等简单操作, 充分发挥B/S不限时间、地点、可移动办公的优点。客户端和浏览器客户端用户向应用服务器发出指令, 通过应用服务器访问数据服务器, 并把结果反馈给用户, 如果受攻击也只是应用服务器而未能损害数据服务器, 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该教务管理系统工作平台能实现数据服务器本身的备份、应用服务器的备份、客户端的备份等多层备份, 在系统受到破坏时能够很快进行恢复, 提高教务管理系统的可维护性。

2. 教务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的病毒防范

眼前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服务器大都安装Windows 2003操作系统, 大凡操作系统都不可避免地存有漏洞, 而且该系统使用的人多, 为大家所熟悉, 容易受别人所攻击或者感染上病毒。所以必须在服务器上安装合适的杀毒软件, 打开系统自带的防火墙, 而且须及时更新杀毒软件、打上系统补丁, 做好病毒防范工作。

3. 及时备份教务管理系统数据

经常备份教务管理系统的全局数据是必要的, 可在应用服务器上专门设置一个足够大的硬盘分区存储备份数据, 以便万一出现故障时能够利用已备份数据及时进行恢复, 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备份数据时可以通过设置应用服务器的任务计划来启动教务管理系统数据的自动备份, 因为进行数据备份时会拖慢系统的运行速度, 影响师生正常使用教务管理系统, 所以应当把自动备份的时间设置在少人使用教务管理系统的时段。

4. 合理分配不同角色与身份的人员使用教务管理系统权限

教务管理流程复杂, 安全性要求较高, 必须给不同身份与角色的用户授予不同的教务管理系统使用权限。每个用户在使用教务管理系统之前, 必须进行身份验证, 并根据其身份与角色配置相应的控制、访问权限, 没有授权的用户将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确保了数据的保密性, 保护了个人隐私。

5. 监控教务管理系统使用情况

必须为教务管理系统建立一套安全监控系统, 跟踪记录师生使用教务管理系统的详细情况, 如教务管理人员在某个时刻使用了教务管理系统的某项功能等, 为每个用户建立独立的操作日志, 作为日后查询的依据。全面监控教务管理系统的活动, 一旦发现有不合法的使用者进入系统, 能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 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6.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很多高校和从事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软件开发的厂商都已意识到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纷纷在加密技术、数据备份、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和身份认证等技术上加大研究, 完善各项信息安全技术。固然信息安全技术在构建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安全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仅仅依靠它们来保障教务管理信息化设施的安全, 结果往往难尽人意。“三分技术, 七分管理”, 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务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确定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 制定教务管理信息化有关的软、硬件设施的操作规程, 鼓励期望的行为, 禁止不被允许的操作, 达到理想的信息安全管理状态。

7. 加强培训, 增强教务管理信息化用户安全意识

在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所凸现出来的信息安全问题, 很多是由高校内部各层用户有意或者无意地操作所导致的。必须加强对内部管理人员的培训,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安全管理意识的技术队伍。要加强对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 提高用户遵守安全管理制度的自觉性, 增强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整体安全防范能力。

四、结束语

构建好可靠的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安全体系后, 才能保证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顺利地运转, 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摘要: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 高校纷纷开展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它在提高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效率、规范教务管理工作的同时, 也面临着一个亟需解决的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可靠地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安全体系, 保障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教务管理,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CC2007年网络安全工作报告[EB/OL].http://www.cert.org.cn/UserFiles/File/CNCERTCC2007AnnualReport_Chinese.pdf, 2008-04-08.

[2]袁炳夏.浅谈数字化校园安全体系的设计[J].惠州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

[3]洪银蝶.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J].内江科技, 2007, 4

[4]陶祥亚.高校教学信息资源中心网络安全方案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08, 1

教务体系 篇6

在本系统的设计中, 程序、数据库和其他的一些中间件都集中在系统的服务器上, 而用户所使用的客户端只需要安装有浏览器和必要的上网装置之外, 不需要使用其他任何的组件和插件, 这就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另外, 本系统整合了校园内分散的数据资源, 统一搭建了数据平台, 所有用户使用和查询的数据都来源于同一个数据源, 这就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同时, 由于系统是在Java EE体系架构下设计的, 当有新的业务逻辑或者原有的业务逻辑发生变化时, 只需要修改服务器端的对应的个别程序组件即可, 对于控制器或其他的组件, 特别对于用户的使用没有任何的影响, 这就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维护和扩展功能。

本文主要对系统的关键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并对持久化层的实现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一、系统持久化层的设计与实现

1持久化对象模型的设计

本系统运用了Hibernate实现对象的持久化。Hibernate是为了避免使用传统而繁杂的JDBC操作数据库的方式, 采用了对象/关系映射机制来支持数据库的开发, 从而实现了以面向对象的方式来操纵数据库, 保证了系统面向对象的特性和开发方式, 体现了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和开发流程。在系统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操纵数据库时需要从数据库的二维表中抽象出其特性, 并进行封装, 定义出相应的对象, 把这些对象抽象成对应的类, 之后在服务器运行时, 这些对象被持久化的保存形成了持久化对象PO。本节以学生选课系统为例来说明持久化对象的建立过程和方法。

选课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选修课程和教师之间建立一个交互平台, 教师通过该系统可以开设各种选修课程, 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当选课过程结束后, 系统会将选择同一门课的学生编入同一个临时班级从而方便排课系统对开设的选修课程进行课表编排操作。

根据以上的分析, 可以将整个选课系统的持久化类设计为以下几种:Admin系统管理员对象、Course选修课程对象、Student学生对象、Teacher教师对象、Ls Bj临时班级对象、Bj班级对象、Xk选课对象。

在轻量级的Java EE框架下SSH的设计中, 系统所定义的PO对象都是以独立对象的形式进行定义的, 也就是任何模块都可以使用这些定义好的PO对象, 但其实这些PO对象隐含这复杂的相互关系, 分析这些对象的关系也是建立Hibernate中持久化对象操作的前提, 下面就对选课系统的持久化对象进行分析。

课程对象Course、学生对象Student、教师对象Teacher、选课对象Xk、班级对象Bj和临时班级对象Ls Bj, 这些PO对象看似独立, 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他们之间的类关系如图1所示, 当选修课程开设时, 一位教师可以开设多门选修课程, 而一门课程也可以由多位教师来授课, 因此Teacher与Course对象存在着多对多的关系。

另外, 课程开设后, 学生可以参与选课操作, 一个学生可以选修一门或多门课程, 而一门课程也可以由多个学生选修, 因此Student与Course之间也是多对多的关系。高校的学生入学后会被编入班级中, 一个班级可以包含多个学生对象, 而一个学生只能从属于唯一的一个班级对象, 因此学生与班级对象之间是多对一的关系。

通过上述的业务分析, 对选课系统的PO对象和他们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 建立选课系统的持久化对象的关系类图, 如图1所示。

2持久化对象的创建

从以上的类关系图中可以看出, 选课系统的持久化对象的关联关系是通过PO对象的内部属性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这些属性与其他属性类似, 赋值和取值操作都是通过set和get方法进行定义。同时, 这些PO对象将来会于数据库中表的字段相对应, Hibernate框架会将数据库的表结构进行反转映射, 与PO对象映射起来, 这样上层应用系统就可以用面向对象的程序方法来访问数据库的关系表。

Hibernate对于持久化对象没有特殊的要求, 只需要持久化对象提供下无参数的构造函数即可, 当持久化对象之间的关系有多方出现是, 需要在PO对象中重新定义一个集合属性来表示多方的状态, 下面就以“Teacher教师持久化对象”部分实现代码为例:

二、持久化对象模型与关系模型的转换

通过上面的分析与设计, 可以得到选课系统的关键持久化对象类, 按照Hibernate框架的对象到关系的映射规定, 可以将这些定义的持久化对象反转映射成对应的关系表, 其对应关系为:持久化对象类—数据库关系表, 类属性—关系表字段, 持久化对象—关系表记录。下面以“课程表”的转换表为例 (见表1) 。

三、对象-关系映射文件的建立

在Hibernate的框架中, 以对象/关系映射技术来实现从持久化对象到关系对象的转换, 该技术的核心思想就是将独立的对象模型和关系模型之间用对象-关系映射文件来一一对应起来。在本文前面的叙述中, 我们已经完成了数据库中关系模型和应用系统中持久化对象的建立, 这样使应用系统只需要访问java对象来完成对数据库表的访问, 而不需要直接访问数据库, 但他们直接的映射需要借助于配置文件*.hbm.xml来实现。

在Hibernate框架中, *.hbm.xml配置文件中定义了Java对象和数据库关系表的对应关系, 主要包括:Java类—数据库表, Java对象—表中的记录, Java类的属性—关系表字。之后框架将持久化对象传送给数据访问对象, 由数据访问对象来实现系统业务逻辑操作, 从而良好的的实现了业务逻辑对象和数据对象的分离。

在Hibernate中定义PO时, 每一个PO对象都会定义一个相应同名的*.hbm.xml文件, 用来描述PO对象和数据库表或者其他的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 这样对于PO对象来说都是独立定义的, 但在*.hbm.xml文件的定义中, 这些独立的组件就会产生复杂的关联。下面我们就根据前面章节对选课系统的分析和PO对象的建立, 为每个对象创建其相应的*.hbm.xml文件, 分别是:Teacher.hbm.xml、Student.hbm.xml、Course.hbm.xml、Xk.hbm.xml、Bj.hbm.xml、Ls Bj.hbm.xml、Admin.hbm.xml。

由于各个映射文件的结构相似, 因此我们下面只对课程Course.hbm.xml映射文件的部分实现代码举例:

结语

本文主要根据教务管理系统的特点, 利用轻量级Java EE对系统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实现, 并且详细介绍了系统关键部分持久化层的实现, 描述了系统持久化对象的建模过程和PO的建立的过程, 并给出了相应的代码。最后, 利用对象-关系映射原则将PO对象转换成了数据库的关系表, 给出了数据库表的逻辑结构。

摘要:针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建设, 本文提出了基于Java EE体系结构和分布式应用模型所设计的系统, 主要对系统的关键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并对持久化层的实现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教务管理系统,Java EE,Hibernate框架

参考文献

[1]李磊.基于J2EE构建的远程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 2004.

[2]方明霞.基于J2EE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04.

上一篇:立体化课程体系下一篇: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