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学习策略

2024-05-27

基本学习策略(精选12篇)

基本学习策略 篇1

学习策略是我们在英语学习中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并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而采取的一些导向性学习行为。本文不打算从理论上分析学习策略,而是从学生的角度,介绍一些基本的能实际使用的学习策略。

从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学习学等学科结合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历史分析,对于我国的中学生来说,在英语学习中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

1. 能力策略

学习英语的直接目的是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一定要坚持以培养自己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直接目的,围绕学习英语安排一切学习活动,选择的一切学习材料、采用的一切学习方法,都要看这些活动、材料和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我们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切不能培养我们运用英语的能力的东西,我们都可以不去掌握。比如,如果你已经能够读准英语的语音,就不需要弄清英语每个英标的舌位。又如,你花费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背诵了一万个英语单词,可是没有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单词来理解和表达,仍然没有获得运用这些词汇的能力。对于这些不能培养运用英语能力的学习材料、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我们应毫不犹豫地抛弃。

另外,有效地朗读、有选择性地背诵、大量地泛读等传统学习方法,能培养我们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就不能因为不时髦而放弃。

2. 系统策略

系统性是人的思维组织加工信息的主要形式,我们的大脑记忆系统的知识的能力远远高于记忆零散的知识能力。系统性还能激起我们对相关知识的联想,知识的系统性能强化我们对知识举一反三地运用。对于中学生来说,系统性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

英语是一个语言体系。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自然应该按照英语自身的系统性特征进行学习。在中学阶段要学习的是英语的最基础的系统知识。在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完全掌握英语的字母系统,包括字母的熟悉形式、大小写规则与意义等。

学生在中学阶段应该基本掌握英语的语音系统,掌握所有音素的发音,掌握基本的语调,节奏可以不作要求。

英语语法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内容多、形势复杂,不过,学生在中学阶段只需要学习最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即可,而且我们学习基本语法的目的并不在于掌握语法知识,而是运用语法知识。

学生在中学阶段应该形成比较系统的运用英语的基础能力。根据初中和高中的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学生应该在初中阶段重点培养自己听说的能力,兼顾读写的能力。这个能力系统既有阶段性要求,又有整体性要求,我们可以将能力系统地进行分割,然后再整合。因此,学生在各个阶段只能有不同的侧重点,而不能有任何偏废,听、说、读、写的能力本身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 计划策略

计划性是中学生学习外语的一大优势。中国的中学生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与英国和美国的幼儿从出生就开始学习英语相比,有很多的不同。其中我们有一项优势是英国和美国的幼儿不具备的,那便是我们是有计划地学习,而英国和美国的幼儿是无计划、无意识地学习。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的计划性优势。

学生学习英语的大计划已经由国家在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制定,但适合自己的小计划,即每学期、每月、每周、每天的计划,则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

学生在初一的时候刚接触英语,还谈不上制订什么计划。但从初一下学期起,我们应该开始制订学习计划。

制订计划之前,学生要分析自己的英语学习状况:目前自己是否已经完成了以前的学习任务,还是有一些“欠账”,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哪方面还有欠缺,成绩是否还有些不足。然后确定自己本学期的学习目标。目标不要太高,要符合自己的情况。

在目标制定之后,学生应该先处理“旧账”,把以前没有学习好的内容补起来,务必把基础打好。英语的知识和能力是循环性的,没有扎实的基础,以后学习就会很吃力,基础越扎实,以后的学习就越顺利。然后要把这一学期的教材大体地分析一下,看有哪些重要的能力要求、语法知识等,看生词量是否很大等,然后根据教材情况,制订出阶段性学习计划。在学习内容相对比较困难时,要合理分配时间,重点学好新知识,培养新能力。

在学期末或者毕业前,要制订系统的复习计划。知识复习要先按照系统性策略进行复习巩固,然后针对不足,对症下药,查漏补缺。能力复习则先要进行基础训练,然后重点强化,再针对不足,进行强化。

计划制订后,要经常对照检查,督促自己完成计划,否则,制订计划就毫无意义了。

4. 循环策略

对于中国的中学生来说,英语实际上只是课堂语言,在课堂之外,基本上无法得到学习英语的机会。也就是说,学生是在一个非英语的环境里学习英语。同时,我国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很重,数理化和语文都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按照素质教育的精神,学生的整体素质还得提高。因此,在学习英语时,要坚持循环性策略,将应该学习的英语知识和应该培养的基础能力循环地分散到不同学习点,循环反复地学习和运用。

循环性策略在教材和练习编排中都会得到贯彻落实,一些重点、难点一般都是按照循环性策略编排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还要不断将自己的重难点进行循环学习和运用。

学生还要在学习时间上把握循环策略,要经常利用有利的条件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的重难点,循环强化自己运用英语的专项能力。为了循环学习,学生需要对重难点知识做一些笔记,或制作一些笔记性卡片,帮助自己循环复习。在循环学习时,一定要抓住重点,不要把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一些容易掌握的知识的浅层次重复复习上。

循环性策略非常广泛地在单词记忆、语法学习等方面使用。单词记忆是一个比较费时间和精力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采取循环性策略,不断循环地记忆单词的拼写形式、单词语义、单词用法等内容。

基本学习策略 篇2

玉山县岩瑞中学毛尚根

第一,这种方式更适合于小班授课和开展小组讨论,目前的班级教学规模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同一个教学内容的全部探究过程。

第二,在传统的教学任务还没有相应改革的情况下,课时不足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矛盾。有些内容如“气温、降水的分布”等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解决问题,而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就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第三,研究性学习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难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第四,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适合研究性学习这种方式,如:大陆、岛屿、半岛的概念等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仅靠听讲、阅读等方式就能掌握。那种把整本教材都分解成研究性课题的做法值得商榷。

第五,研究性学习还要求比较充足的教学设备和课外教育资源,在目前情况下,尤其是在一些农村中小学,受到教师专业水平、校园图书馆设施条件、校外活动场地规划等方面条件的限制,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还要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教师这方面加强努力,积极创造条件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基本学习策略 篇3

网络选修课需要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如何在网络选修课的学习过程中实施学习监控,使学生能够有效开展学习,是网络选修课在实施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学习监控的内涵,然后提出了网络学习监控的基本策略和实施方法,最后对网络学习监控实施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网络学习监控;监控策略;自主学习;网络选修课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6—0064—04

选修课主要指在高校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修习的课程。为了缓解优质师资资源不足的问题,丰富学生可选课程的数量,提高可选课程的质量,目前有部分普通高校在组织选修课时,提出了网络选修课的课程类别,也有学校称之为“网络学习类”公共选修课。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面授观察和控制学生的学习,而网络选修课是典型的网络自主学习,需要由学生自己控制学习活动,如果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或自学能力较弱,其学习效果就不好。因此,如何在网络选修课学习过程中实施学习监控,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保证学习质量,是网络选修课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网络学习监控概述

1. 网络学习监控的涵义

(1)网络自主学习

网络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控制学习。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自觉、独立、主动的学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进行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1]网络自主学习作为一种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自主学习,具有以下特征:学习活动主要基于计算机网络;以网络课程为中心进行教育信息传播;学生自我控制;学习具有灵活性,可随时随地开展;学习个人化、个别化。[2]

(2)网络学习监控

网络学习监控是指为了确保学生学习成功,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对学生网络学习活动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协调的一系列过程。[3]有研究认为[2],人类的学习活动是非常复杂的系统行为,包括学习主体、学习环境、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多方面构成要素,这些要素之间是紧密联系且互相影响的。从这些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对学习主体以及其它构成要素进行积极调节和合理控制,使各要素相互和谐地共同对学习活动进行推动,将对实现学习目标、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3)学习监控的分类

一般认为[3][6],学习监控,根据施加监控的主体与对象是否一致,可分为自我监控和外部监控两种。自我监控取决于内部动机,指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计划、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控制和自我协调的一系列过程。[3]外部监控是指借助有效的外部体系,依靠教师、同伴和监控系统等的参与,通过外部力量对学习活动进行约束和调节的一系列过程。自我监控是决定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外部监控是保证学习质量的有力手段。随着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主学习水平的逐渐提高,外部监控将逐步向自我监控转变,渐渐减少直至消失。下面提到的学习监控,如无特殊说明,指的是外部监控。

2. 网络学习监控缺失的成因分析

据调查[4],在被问到是否愿意接受一定程度的网络学习监控来确保学习质量时,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愿意,这说明在缺少约束力的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对借助外部力量加强自我约束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是,目前的网络学习监控很缺乏,据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学校对学习监控重视不够

学校对网络学习缺少配套的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具体表现在:对教师网上教学工作的开展没有奖惩和管理机制,导致教师不愿意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网上学习活动没有约束和控制机制,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感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注,学习随意性大,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帮助,容易产生孤立感。

(2)网络教学平台监控功能不足

很多网络教学平台在学习监控方面的功能很少,有些平台仅有记录学生学习时间和作业提示等监控手段。比如上海金融学院的课程中心网络教学平台就只有简单的监控学生有无浏览网页或者某个栏目的功能,对学生的学习进度、登录次数、浏览时间、发帖数量等都没有相应的监控。

二、网络学习监控的基本策略

1. 注重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

网络学习监控策略的制定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而不是固定不变的。针对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监控策略,做到有的放矢。学生特征分析是学习监控实施的重要依据。学生特征分析包括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上网条件、学科背景、学习时间等的分析。

以上海金融学院为例,在计算机操作技能方面,学生在入学前对电脑一般都有一定的了解,大一新生在一年级时都有必修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基础(一)”和“计算机基础(二)”,所以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简单的编程技能。在上网条件方面,学校和宿舍上网比较便利,部分学生拥有私人电脑,所以大多数学生具备开展网络学习的基本物质条件。学校的各个专业带有比较明显的金融特色,金融专业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所以学生对信息化学习方式有比较强的偏好。在学习时间方面,全日制高校的学生没有家庭负担和工作压力,所以学习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把学习时间作为监控因素之一。

2. 注重建立交互机制

网络教学的最大特征就是具有交互性[5]。只有通过交互,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帮助,学生之间才能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根据交互对象的不同,学习监控可分为自我监控、教师监控、同伴监控、系统监控等。自我监控对学生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些调查表明,相对于西方国家的学生,我国学生整体上呈现“缺乏独立性、缺乏自主意识、自我控制能力较低”[3]的特征,普遍比较喜欢传统教学中的面授,而对网络自主学习缺乏信心。由此可见,在目前的网络自主学习中,完全由学生“自主”是行不通的。教师监控在学习监控中的作用是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从问卷调查网站“问卷星”的“关于网络教育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看到,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最想寻求的帮助对象是教师,所以教师在网络学习监控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网络自主学习的主角是学生,发挥学生的作用实施监控,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即同伴监控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所有的监控数据都需要人工完成,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也无法体现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为了减轻人工监控的负担和压力,系统监控的作用就很大了。

nlc202309041328

3. 注重建立反馈机制

反馈就是把学习监控的结果告诉学生。实施学习监控的目的,就是为了把获得的学生学习情况以某种形式告诉学生即反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对自己的学习步骤、进度和方法等进行及时调整。反馈要做到及时、多样和全面。

反馈要及时,反馈推迟得越久,效果就越不明显;反馈要多样,即反馈的内容和形式要多样,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获取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反馈信息;反馈要全面,即反馈的内容应该包括所有的监控数据。给学生的反馈应该尽量积极、正面。

4. 注重建立激励和督促机制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接受来自教师或同学的赞扬、认同或批评、督促,可以知道自己在班级中表现的优劣。在网络教学中要把这种无形却很有力量的监控延续下去,就需要建立激励和督促机制。

激励作为一种有效的调控手段,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时了解其在网络学习中表现的好坏。通常,在网络学习中,学生很难知道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或学习成绩等情况。如果把优秀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公开,可以对优秀学生起到表扬、激励的作用,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起到督促、提醒的作用。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学生很容易偏离正常的学习轨道,必要的督促不可缺少,应及时指出学生不符合学习要求的每一次行为。

三、网络学习监控的实施方法

在网络选修课的开展过程中,可以从网络教学管理制度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两个方面着手实施网络学习监控。在制度方面,学校制定的网络教学管理制度应该根据学习监控的基本策略,设计和开展教学交互活动,规定教师的工作职责;在平台建设方面,网络教学平台应该具备学习监控的功能。

1. 教学交互活动的设计

交互是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教学交互活动的设计对于网络学习监控至关重要。综合不同的交互对象,网络教学交互活动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答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发帖提问,往往希望立刻得到答复,所以答疑需要保证一定的实时性。在制定网络教学管理制度时,可以规定每门课程的固定答疑时间,比如规定教师在每周固定时间内,在答疑版块进行实时答疑,及时回答学生通过网络提出的问题。除实时答疑外,也要有非实时答疑。非实时答疑可以有一定的滞后性,但要规定最晚回答时间。

(2)论坛

在论坛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以就某些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为避免学生发帖内容与课程内容毫无关系,可以建议教师牵头发帖,布置案例或讨论的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案例或主题展开讨论。对于学生发表的帖子,教师应经常予以关注,必要的时候加以指导和提示。

(3)作业

作业不仅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也是学习监控的反馈形式。对于客观题比较多的课程,建议采用题库的形式,由系统对学生作业进行自动评分。在制定网络教学管理制度时,应该明确规定教师每周需要布置的作业次数,每学期手工批改作业的次数和作业批改时限等。此外,教师布置的作业应有适当的难度,并适合网上提交。

(4)在线测试

在线测试包括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单元测试通常放在每节或者每章后面,主要考察学生对某个或某几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在每个学习单元后设计相应的测试题,学生学习完一个学习单元后通过单元测试来检查学习效果。综合测试通常放在课程学习阶段性结束或者结束时,目的在于考核学生的最终成绩。可以要求教师设计一定数量的模拟试卷,方便学生自我考察。

(5)小组协作学习

小组组长可以发起讨论的主题,由小组成员跟帖讨论,然后由小组组长汇集所有帖子,形成讨论报告递交老师。在此过程中,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学生之间必然进行讨论和交流,所以小组协作学习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同伴监控形式。

2. 教师工作职责的明确

教师是网络学习监控的关键角色,对教师的工作职责应予以明确规定。教师的工作职责可包括:

(1)组织开展网上交互活动

教师应对交互活动的开展进行有效组织和积极引导。交互活动如果没有教师的参与,可能流于形式或内容空洞。为了提高教师网上教学的积极性,对教师开展网上交互活动的工作量应该进行量化,明确规定工作量的计算方式。

(2)组织面授辅导

网络自主学习与面授教学并不排斥,根据选修课的特点,可以要求教师在学期开始和学期结束时各安排一次面授辅导。第一次辅导的主要作用是“导学”,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学习要求、考核办法等。第二次辅导的主要作用是“考前答疑”,对考试的相关事项进行解释说明。

(3)激励和督促学生

对学生进行激励和督促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教师适时给予学生响应、解答、鼓励甚至提醒,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乐趣。在网上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应该积极引导,对学生取得的进步予以肯定,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

3. 学习监控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学习监控系统的功能模块可分为学习时间监控模块、学习进度监控模块、学习交互监控模块和学习反馈模块。

(1)学习时间监控模块

学习时间监控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统计学生的网上学习时间,包括登录次数、在线学习时间等。登录次数统计包括登录总数,某个时间段的登录次数,登录的时间分布表等。网络选修课要求学生注重平时学习,所以系统最好能够统计出某个时间段的登录次数或者学生登录的时间分布表。在线学习时间是记录学生登录系统选择学习内容后,从开始学习到退出该内容学习的时间。在线学习时间应该有一定的长度,低于某个时间长度可以认为该次学习无效。学习时间监控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为建设网络课程提供参考依据,为教学互动活动安排提供时间参考。

(2)学习进度监控模块

学习进度监控就是以教学设计的模块或学时为单位来监控学生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进度通常由教师掌握;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学习进度应该由学生自己控制。但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为欠缺的情况下,学习进度监控模块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控制学习进度。不同的课程应该有不同的学习进度监控策略。有些课程要求学生学习时必须按照课程的知识体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学习内容,这样的课程在学习进度控制上可以设置成学生必须满足学习时间的要求并通过单元测试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有些课程可以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学习顺序,这样的课程通常可以在每个学习单元后设置一个单元测试,学生只有测试通过后才能离开该单元的学习。此外,学习进度监控模块应该提供教师查询某个学生学习进度的功能。

nlc202309041328

(3)学习交互监控模块

学习交互监控模块主要针对不同的交互活动进行数据统计。在答疑、论坛方面,统计的数据可以包括每个学生的发帖次数、每帖字数、浏览问题的次数以及提供解决方案的次数等,最好具备成绩换算功能,即按照教师预先定义的换算原则,比如一条帖子算一分,把相关数据转换成分数。另外,系统最好有自动过滤灌水帖的功能。在作业和测试方面,记录的具体信息可以包括作业、测试的成绩和时间等。最后,系统应能把学生参与讨论、答疑、作业、测试等的成绩作加权统计,计算出平时成绩。

(4)学习反馈模块

学习反馈模块要把学习监控结果以某种形式告诉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学习进度或改变学习方法,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此外,学习反馈模块还应具有激励和督促的功能。系统可以开放一些信息,比如,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察看所选课程和作业,或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排行榜,为保证学生的隐私,排行榜可以设置成只显示前几名学生的情况,每位学生只可查看自己的排名等。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以通知的形式定期提醒学生,如,“你的学习进度太慢了,本月你所花时间为XXX。请加快进度!”“离最后作业提交期限还有xx天”“你有XX天没有参加讨论了”,等等。

四、网络学习监控实施的关键问题

1. 如何发挥教师在网络学习监控中的作用

目前,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重要的监控力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教师监控的工作量是巨大的,且这些工作量往往是隐性的,并不被学校所承认,导致很多教师不愿意去实施网络学习监控。解决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校在制定的网络教学管理制度中,应该明确规定教师进行网络学习监控的工作量、计算和考核方法,以及经费报酬等事项。

第二,提高学习监控系统功能模块的智能化,使之部分代替教师在网络学习监控中的任务。

第三,把教师的部分学习监控任务交给助教。在有研究生的本科院校,可以挑选研究生来完成这个任务;在没有研究生的本科院校,可以把一部分工作交给高年级学生或者成绩优秀的学生来完成。当然,为了保证质量,教师需要做好定期检查和考核助教的工作。

2. 如何合理把握监控力度

在建立有效监控体系的同时,应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监控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通过监控,使学生获得教师或者外界的引导和帮助,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监控的力度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决定,可以采用先强后弱的方式,随着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慢慢减弱直至最后消失。

责任编辑:石子

基本学习策略 篇4

一、提升教师素质以吸引学生

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而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的作风等对学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 英语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树立起阳光、积极、乐观的正面榜样, 从而激励学生进步。

此外, 在笔者看来,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加强自身的素质, 通过自己的教学素养和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 继而激发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完善自身的素质, 主要就是要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 扩大知识储备和信息容量。这样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才能够纵观古今、打通中西, 还能够依据教材的特点找出各种各样新鲜的知识点, 并辅以新颖的教学方式、用即兴式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而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也将为教师的风采所吸引, 继而爆发出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融入生活化的因素

生活化的因素永远是教学过程中值得重视的内容, 也是易于融入教学之中、为教学服务以及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容。所以,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笔者认为教师应当积极地将生活化的因素融入英语教学之中。

通过将这些生活化的元素融入教学之中, 可以有效地缩短学生与英语这门语言之间的心理距离, 并且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八年级Unit1的《Howoftendoyouexercise》这个部分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讲一讲生活周边常见的athleticfacilities (运动设施) 有哪些, 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教学。

这样的一个方式虽然很简单, 但是却能很好地让学生意识到, 原来英语课本中所学习的《Howoftendoyouexercise》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近, 而我们生活中常常看到的运动设施用英文来表达也是如此简单。所以, 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对英语产生一个新的认识, 从而使得学生在心理上更好地接受英语, 继而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更好地开展初中英语的教学工作。

三、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展示法

多媒体设备是教学实施的重要助手, 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技术支持。所以, 在笔者看来, 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为, 多媒体设备自身卓越的性能和良好的展示功能将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七年级下册Unit5《I’mwatchingTV》这个部分的教学实施过程, 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展示出不同年代的电视外形的图片, 以及借助一个flash的播放让学生了解电视的演变过程为:黑白电视→彩色电视→液晶电视→超薄电视。

2.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是开展好教学工作和培养起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模式之一。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也将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八年级Unit1的《Howoftendoyouexercise》这个部分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出了一个讨论内容“展示你喜欢的运动”。那么,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轮流来演示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然后由其他小组进行猜测。再或者可以以小组为单位, 要求一个组员对某一运动名称进行动作的笔画或者是英文的解说, 如足球、篮球、羽毛球、跑步、竞走等, 然后由其他组员来进行猜测。这样的一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起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新式的、集体化的寓教于乐模式下, 学生对初中英语的学习兴趣也将被激发出来。

借助这些形式多样化的手段可以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也能够更好地开展好英语教学工作, 并且实现学生开心学习、教师舒心教学的目标。

申请再审的基本策略 篇5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有申请再审的权利,但法院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民事案件并不是必须再审。从迄今而未止的司法实践来看,再审立案十分困难,真正能够提起再审的案件是极少数。基于这一具体情况,当事人申请再审应按照以下基本策略指向,成功概率相对会比较高。

一、实体与程序并重的策略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

(八)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九)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十)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十一)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十二)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十三)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对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情形,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从上述必须再审的法定情形上看,很多属于程序上的错误。因此,在决定申请再审时,当事人不应把目光紧盯着判决不公或单纯强调判决确有错误上,而应当以最有利于启动再审程序为目标,在揭示生效判决存在实体错误的同时,尽量寻找生效判决形成过程中存在的程序违法的地方。一旦当事人提出的这些程序违法的情形得到了确认,那么一般再审程序的启动就不困难了,这样,当事人通过“围魏救赵”的办法也就迎来了纠正生效判决的契机。

二、申请检察机关抗诉的策略

我国的检察机关既是代表国家进行公诉的机关,同时又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广泛的法律监督职能,其中就包括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活动的个案监督。修正后的我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抗诉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再审的裁定”。第一百九十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再审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从上述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上来看,通过检察机关行使抗诉权,纠正确有错误的已经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其力度远大于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因此,在诉讼活动中,如果当事人认为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但又无法通过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和申诉的方法得到解决,就应该主动向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抗诉。善于利用检察机关的抗诉程序处理一些无法通过法院解决的疑难问题,当不失为申请再审的一种重要策略。

三、本级法院为主抑或上级法院为主的选择策略

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有选择法院的权利,一般情况下以原审法院再审为基本规定,确有必要时可以由上级法院提审。

四、结合本案的申请再审策略

本案二审判决已经确定原审法院适用法律有错误,但并未予以纠正,故我方可以据此提出再审。根据司法实践,再审的申请虽然提交,并不必然启动再审程序,需要符合上述标准的同时还需要配以必要的关系疏通及运筹。

在本案中我们已经具备了上述第六条即判决法律错误的条

件,只要再合理的选择最佳关系运筹就可提高再审启动几率,我们将从法院审判监督庭及检察院民刑检查科入手,选择最佳切入点提请再审。

基本学习策略 篇6

关键词: 问题引导 教学目标 典型例题

学生是有发展潜能的人,是有需要发展和完善的人。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就是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一改过去的“以师为本”为“以生文本”。这个课改理念强调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即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分析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在学习过程中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在主动性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与其他同学产生更多的联系,这对帮助他们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也是大有裨益的。

学习目的是指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对教学要求进行准确把握,即对材料的价值、目的、重点、难点、疑点及整体结构的准确把握,将课本知识分门别类、按层次由低到高归纳成有系统的“问题”(教学任务),明确学生原认知结构中不利于领悟新知识,形成新认知结构的“前概念”,使“问题”具有合理的高度和梯度。教师的“问题引导”十分必要,它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基础,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通过预设教学目标,加强问题教学,实施主动查漏等手段,对提高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略有成效。如对过去时态的理解,过去完成时态领悟。英语很注重说与写的教学,正确理解基础概念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那怎么才能体现学习的主动性呢?在进行一般现在时教学时,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主动性的提高,老师让学生自己先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只是给予一点提示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目标驱动 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者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达,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对学习者来说,就是课程能学习的方向和目的。就一节课而言,就是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之后要获取知识和能力的程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做到心中有目标。对一节英语课来说,就是对单词的识记、句型理解、短文的理解等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就是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更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导向。

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明确教学目标后,要制定与教学过程关联的分步目标或分项目标,让分步目标成为实现总目标的有效台阶。让目标贯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才是完整的有效的。

二、问题引导 保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通过、强调利用问题来进行教学进行学习,把问题贯穿于课堂始终。这就是把问题看为学习的动力、起点和主线。要使学生不至于丧失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他们亲自体验和感受学习的乐趣。这种乐趣的获得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问题的解决。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可以获取新的认知,又可以体验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同时这样的学习更会提高他们的表达交流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促进他们产生求职的欲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形成良性循环,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进入到良性轨道。

问题设置要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题干”留有可供学生思考的余地,以利于学生大胆想象,提出具有个性色彩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或答案。问题设置的开放性还要求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问题形成、探究和解决的全过程,调动教学主体主动参与,以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实现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和“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转变。

三、典型例题要重点训练,能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典型例题是培养学生各种解题方法,思维能力的良好载体。在学生学习完某些知识后,要精选一些典型例题进行精练精讲。这样既可以强化教学内容,又可以避免学生陷入题海之苦。同时,学生练习反馈回来的信息又有助于调整教学进度,调整教学方式,便于在下一课,或者下一届中进行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当然,要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毕竟不是朝夕之事。同时,由于时间比较紧迫,教学任务繁重,老师要承担“三苦”,即备课难度大——艰苦;精神压力大——痛苦;体力消耗大——辛苦。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有足够信心。尤其是基础较薄弱点学生,学习能力不高,教师不敢轻易放手,以致于见效不快不够。另外,对于学习能力低的学生还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不喜欢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因此实施主动性学习方案有一定难度。同时,教师更要钻研教材,钻研课标,使教学不偏不离;加强学法指导。俗话说,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准备一桶水。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有从简单现象中提炼出事物本质的能力,能从一般中看到特殊,能从特殊中看到一般的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磨炼的过程。如对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教学中,要归纳概括出变化规律,有的东西要学生背熟。才能在练习中游刃有余。

要全面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不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变策略,改变方法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反思总结,不断的提高改进,这样才能开出汗水之花,结出辛勤之果。

参考文献:

[1]谈明付.优化初中英语教学实效的策略[J] .文理导航(下旬),2012(1).

[2]胡秀芝.改革英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语数外学习[J].英语教育,2013(7) .

[3]谢双飞.初中英语教学刍议[J] .知识窗(教师版),2010(08).

基本学习策略 篇7

笔者从事中技数学教学多年来, 认为中技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现状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1 课堂表现难尽如人意。

中技生大多处于青春发育期, 年轻人好动的缺点表露无遗, 他 (她) 们在课堂上搞小动作、讲小话、看课外书和科外书、迟到、早退、旷课、玩手机、嗑瓜子等, 旁若无人, 肆无忌惮, 更有甚者, 上数学课时不带数学书, 也不带笔;其坐姿也是各有特色和个性;部分中技生的发型和着穿也是颇具前卫色彩。

1.2 学习内容残缺不全。

受限于教学课时的严重不足和中技生的有限接受能力, 中技生的学习层次虽然相当于普通高中, 但其在数学科目的学习内容方面, 却并没有高中生学得那么多、那么深, 象概率与统计、导数等内容被排除在教学内容之外, 象函数、圆锥曲线方程、复数等内容则被排定在浅尝则止的教学要求上。

1.3 学习方法呆板生硬。

许多中技生采用学习语文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往往注重对教材的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的死记硬背,注重对教学示 例的生搬硬套,不注重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正确透切的理解,也不看重教学 示例的举一反三的效果,结果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和学习效果的不理想。如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许多中技生不注重公式的推导过程,只会正用,却 往往不会逆用,从而极易导致 的数值与符号的混乱。 2 , , 2 3 2 3 2

2 探析导致中技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现状的相关原因

笔者经过访谈许多中技生数学科代表和普通学生代表, 结合技工学校的理论教学实际情况, 认为导致中技生数学学习基本现状不理想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2.1 重实操轻理论。

在技工学校中, “重实操轻理论”的观念由来已久, 以至于在许多技工学校当中形成了实操教学课时数与理论教学课时数的比值为6:4的传统, 因此, 理论教学课时被大大压缩, 而作为文化基础课的数学的教学课时数更是被大大挤压, 许多专业的数学教学课时数在80课时上下浮动 (实际需要320课时) 。

2.2 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

中技生群体中的大多数都是经由普通高中、重点高中选剩的, 他们的初中文化基础知识功底不扎实, 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还有部分学生是在初三上期即被所在学校进行分流产生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山区的技工学校实行免试入学的政策, 致使大量的数学基础较差的初中生充实到中技生群体当中来, 这种情况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2.3 中技生的学习兴趣不到位。

正如有教育家指出的那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因为难以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寻找到乐趣, 难以客观地面对那些枯燥的数字、符号和繁琐的运算过程、推理过程, 许多中技生选择逃避, 他们不去亲近数学课任教师、不去听讲、不去思考、也不去进行作业训练, 日复一日, 形成恶性循环的局面, 最终让数学成为了中技生文化课学习道路上的一只拦路虎。

2.4 学习内容不系统。

限于理论教学课时的严重不足, 数学课任教师只能对数学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讲解, 许多教学内容被无奈的舍弃了, 象“函数”内容 (对数除外) 、“数列”内容、“圆锥曲线方程”内容、“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B) ”内容、“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内容等等, 均被弃而不教了。对于电工专业的中技生, 学校才安排学习“复数”内容, 其他专业的中技生不作要求;对于电商专业的中技生, 学校才安排学习“概率”内容, 其他专业的中技生不作要求。这种对教学内容进行选讲、有选性要求的情况, 在技工学校当中已经形成为一种普通情况。

2.5 学习方法不妥当。

中技生大多处于记忆形式发生转变的青春期, 一时难以适应由机械式记忆向理解式记忆过渡和转变的过程, 他们习惯于对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定律、数学公式和数学示例进行死记硬背, 习惯于对数学公式进行简单的套用;部分中技生没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部分中技生没对数学教材进行预习和复习的习惯。而且, 在笔者看来, 中技生往往缺乏独立自主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3 探讨帮助中技生学好数学的应对策略

要贯彻好中央、省市有关领导的指示精神, 培养出一流的技工人才, 笔者认为, 技工学校、技校的数学教师和中技生可以在五方面有所作为:

3.1 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

技工学校应当排除陈腐观念的束缚, 树立知识平等的新观念, 特别是树立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和专业课地位平等的意识, 树立理论课与实操课同等重要的观念, 进而做到在课时分配上采用一视同仁的态度, 将实操教学课时数与理论教学课时数由6:4的态势改变为5:5的态势。

3.2 偏重三基教学。

技工学校可以从培养应用型、一线型技术工人的角度来对中技数学的教学偏重方面进行考虑, 从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出发, 改变目前的面面俱到式或舍章弃节式的教学思路, 去对中技学生、各中技专业和中技数学教材进行通盘考虑, 规划出中技数学的基础知识点、基本技能要求和基本理论要求, 然后制定出各技工学校的教学大纲, 使数学科任教师对中技学生进行有统一步骤要求及进度的教学活动, 从而使中技数学教学现状获得比较大的改观。

3.3 培养学习兴趣。

古语有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言不虚, 有浓厚学习兴趣的中技群体的学习效率比缺乏学习兴趣的中技生群体的学习效率要高1倍以上, 前者对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和掌握程度均比后者的情况要好许多, 而且前者的补考率极低。笔者认为, 课任教师可以从帮助学生对中技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作用方面加强认识入手, 引导学生采取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方式来学习相关知识点, 引导学生组建数学学习小组, 慢慢培养好中技生群体的学习兴趣。

3.4 增加理论教学课时, 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技工学校应当考虑人多机少的现实问题, 还应当考虑到中技生理论知识基础不扎实的现实问题, 将理论数学课时增加到与实操教学课时等量齐观的标准, 以提高中技生的学习效率。数学课任教师可以参照中技生的实际情况, 组织开展一些难易适当的数学竞赛活动;也可以利用学生的晚自习时间开展下班辅导工作, 以争取逐步提高中技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5 指导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若授人以渔。”中技生群体所遭遇到的数学学习方面的问题, 大多是由于他们采用了不适当或者不正确的学习方法造成的。数学课任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引导, 如引导中技生在学习代数内容时, 多用定义法、示例法、针对训练法, 在学习立体几何内容时, 多用图示法、示例法, 在学习解析几何内容时, 多用示例法、数形结合法。数学课任教师还可以对中技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总体指导, 如做笔记法、错题综合分析法、预习法、复习法、理解要点法等。

摘要:本人从概述技工学校中技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现状入手, 探析相关原因, 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心得, 提出相关应对策略, 以期提高中技数学的教学水平和加强其学习效果。

关键词:中技生,数学,基本现状,原因探析,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蒋玉梅.浅谈加强技校数学教学的几点对策[J].科学教育家, 2009, 2.[1]蒋玉梅.浅谈加强技校数学教学的几点对策[J].科学教育家, 2009, 2.

[2]王喜莲.浅谈技校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9, 10.[2]王喜莲.浅谈技校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9, 10.

[3]周俩团.技工学校数学教学初探[J].安徽文学 (下半月) , 2007, 1.[3]周俩团.技工学校数学教学初探[J].安徽文学 (下半月) , 2007, 1.

[4]王影丽.浅谈技工学校数学教学的特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8.[4]王影丽.浅谈技工学校数学教学的特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8.

[5]数学[M].北京: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6, 7, 3.[5]数学[M].北京: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6, 7, 3.

基本学习策略 篇8

关键词:合作学习,英语课堂教学,基本策略

章兼中教授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但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尤为重要, 更主要的是生生交往。

班级授课制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 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师容易偏重讲授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语言行为以及其能力的训练, 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英语基础教育应重在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一、积极的互赖策略

积极相互依赖就是相信别人取得成绩有利于自己实现目标, 也就是正面的结果相互依赖。其结果与全体成员息息相关, 有利于某个组员的事对全组也有利, 有损于某个组员的事也损害全组。积极的互赖关系是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最主要的构成因素, 是合作学习的核心。积极的互赖意味着淡化优等生和学困生的概念, 让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在小组中, 改变了原有课堂中学生之间个体竞争的机制, 避免了负面的相互依赖。

二、编组策略

课堂内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让学生自由、任意组合;二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别、能力、个性和学习成绩等因素, 在小组人员构成上注意同质与异质之分。前者将有着共同兴趣、爱好、认知水准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由于有共同的语言, 彼此间容易打开心扉, 形成心心相印、和谐共振的心理氛围;后者则求异, 形成异型交流结构, 异质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所形成的互补机制, 亦能使小组成员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有利于资源的利用。

一般而言,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编组原则是以异质分组为主, 同时注意组际之间的同质, 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际之间的竞争, 但突出异质性。还有一种方法是按学习的问题和学生的兴趣分组, 这有利于探讨问题。

三、责任制策略

合作学习强调个人负责和小组集体负责两种责任制。在确定学习内容之后, 首先进行分工, 每个成员先负责完成某一部分, 然后回到小组, 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成果, 与大家共享信息资源, 最后担任特定的角色。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 使每个人都有事干, 杜绝小组成员因相互依赖造成的惰性, 唤起每个成员的责任感, 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

四、社交技能策略

学习社交技能是英语学习重要组成部分, 但社交技能并非与生俱来。教师应当把社交技能作为学习经验的一部分教给学生。一般地说, 在执行群体任务之前, 教师先确定一项社交技巧, 然后给学生讲授并示范社交的技巧, 使学生在活动中“有章可循”。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人际交流的机会, 学生可以在相互交往中练习社交英语, 锻炼诸如听取、说明、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建议、协调、解释、道歉、修正意见等社交技能。随着社交技能的逐步内化, 学生就能够有效地与人共事, 提高学习成绩。一旦掌握了社交技能, 学生就可以受用终身。

五、调整焦虑策略

在外语学习中, 缺乏自信的学生容易出现语言焦虑。语言焦虑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外语学习中的语言焦虑主要是指学习者需要用外语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合作学习之所以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 是因为它改变了课堂组织结构, 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 为积极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 使学生尽量多说, 大胆开口, 不怕讲错。

六、活动评价策略

合作学习的评价观给现代教育带来崭新的理念。它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把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 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 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使得整个评价的中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评价可以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或小组评价与全员评价相结合, 以及等级、打分与评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这些评价形式既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交互使用。合作学习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

1. 评价要贯穿合作学习的全过程;

2. 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3. 评价多用正强化, 慎用负强化。

基本学习策略 篇9

固有认知负荷源于认知任务本身。对学生来说, 如果面临学习的内容难度和信息量太大, 需要同时处理的过程和反应的能力就可能超过他所能承受的范围, 导致任务学习的失败归结于不足够的注意分配和相对高或过多的认知负荷。因此, 最低限度的必要内容和必要学习时间, 决定了学生最佳学习负荷量。

(一) 合理安排任务量, 确定最佳学习负荷量

分析学生头脑中到底能处理多少知识, 给学生呈现的信息链该是多少, 这些内容都应是备课中要关注的。在现行每节课45分钟的体制下, 小学语文课时结构大体可安排为:“先学”和“后教”控制在30分钟以内, 而当堂训练不宜少于15分钟。其中“先学”和“后教”两个环节里其中完全由教师单向讲授的时间宜15分钟以内, 而其余时间则用于迅速简明地揭示教学目标和学生独立自学、相互讨论、质疑发问、回答教师提问及师生交流等。但需要强调的是, 这样的课堂结构及任务量的安排不能僵化死套, 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顺乎学情, 以最佳负荷量为核心, 按照讲求实效的原则灵活安排, 依照学生的疑难多少来确定任务量的多少。

(二) 合理安排材料顺序, 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的应用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影响学生的记忆效果, 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这个现象叫作首因效应;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先前获得的信息影响大, 这个现象就叫近因效应。因此, 整个课堂可以分成第一高效期—低沉期—第二高效期, 所以在课堂的开始和结尾要讲重要的内容, 处理重要的事情, 重视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

课堂教学要开好头, 可以充分地利用好语言、环境、媒体、相关材料等设计好教学引入, 吸引住学生,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当然, 避免课程开始时讲述无关信息, 避免收发作业等和课堂目标无关的信息的产生。我在实际教学中, 发现上课伊始的前五分钟, 用师生共析的方式进行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梳理、归纳的回忆, 注重两节课知识之间的连结及衔接性, 教师上着舒服, 使得新学知识尽可能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施, 效果较好。

在进入低沉期的时候, 把这段时间交给学生是最好的选择, 此时,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或者讨论等。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感受、思考、内化所学内容, 此段时期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应对变化的能力”的关键期。

在课要结束时, 学生会进入到第二次高效期, 此时要把重点、难点的知识巧妙地进行归纳、分类、整理、总结, 加强学生的学习记忆,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的关键期。

当教师能清晰地考虑突破重难点的教学什么时间开始, 什么时候结束, 有了以上的两种意识并付诸实施, 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益。

二、调整教学方式, 降低附加认知负荷, 实施有效教学

附加认知负荷通常为无效负荷, 是由于不恰当的教学设计导致与认知加工过程没有直接关联的活动, 而施加给工作记忆的负荷。无效负荷主要源于认知任务的设计和呈现不当、与实际教学无关的活动。

(一) 诱导积极情绪

教师拥有正确的学生观, 接纳学生的差异, 把学生的差异当成是一种资源, 并时刻诱导学生的积极情绪, 是降低附加认知负荷的根本。众所周知, 长期奉献给没有产生预期回报的事儿, 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及人际关系, 会带来疲劳和挫折感, 会使人想象力、创作力下降, 思维枯竭、倦怠。课堂效率的短期的迅速提高往往可以归因于学生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发生的变化。

另外, 在对课堂突发情况的处理上, 采取“适度忽略与善用机智”的策略, 化解与教学无关的意外事件, 这些策略都可以降低无效认知负荷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影响。

(二) 变换呈现形式

对初学者, 与其让他们读一大段文字, 不如给他们一个比较简要的概要或者用多媒体的方法能让他们更快达到学习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应变换呈现形式, 强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通过视觉听觉的立体冲击, 从而引起情感共鸣, 对一篇新课文的教学来说尤为重要, 形式新颖多样的情境渲染, 经常变换的课堂组织模式, 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提问”质量, 增加生成认知负荷, 实施有效教学

生成认知负荷属于有效认知负荷, 是工作记忆对认知任务进行实质性认知操作而承受的负荷, 主要源于学习者本身对认知任务的有效认知。

教师在“提问”的设计, 没有发挥“提问”的思考价值, 提出的问题过易或根本没有提出问题, 则无助于有效认知负荷的生成。对提出的“问题”好坏的评价有很多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 而且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个人认为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 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 教师发问时要心中有数, 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 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教师的提问还要拓宽思维容量, 能够激发学生思考,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基本学习策略 篇10

1. 有利于学困生增强学习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属于二语习得范畴,我国的英语学习缺乏语言基础和语言氛围,增大了英语学困生的畏难心理,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方面的问题非常普遍。导致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不强烈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学习成绩不理想或学习进展较慢,学习自我效能感不强。当一名学生满怀着希望与激情投入学习与探索,结果由于各种原因,其付出与收获严重不对称,他的积极性必然受到严重打击,学习动机就会减弱。

为了改变学困生这种心理,老师在合作学习中,要适当地给他们以信心,让他们产生一定的学习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不让这种合作性学习变成成绩好的同学的独角戏。老师在小组构成、课题设计、任务布置等方面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要给学困生留下一定的余地,让他们感觉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在上课时,老师所设计的课题中一定要包含一定比例的切合学困生识记水平的子问题,并随机检查他们的预习和学习情况。若其完成情况较好,教师将给学困生个人、帮助其完成任务的学生和其所在小组予以一定的鼓励。这样一来,在整个学习环节中,学困生会逐渐积极主动地融入小组中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

2. 有利于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困扰学困生的一个大问题。一些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有时很积极主动,但是不持久,随后又会变得消极学习;一些学生尽管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对英语能力的形成规律缺乏必要的了解,导致方法不得当,只是简单地死记单词和语法,结果时间和精力花了,但学习成效不明显,以至于学习积极性被严重挫伤。针对这个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通过实践探索,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套路。基于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中要充分对学困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参与和课后巩固等各个环节加以关注与引导,同时,还要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组评和自评,对他们进行帮助与督促,让他们慢慢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小组活动,及时做好笔记,课后独立认真完成作业及对不懂的知识点及时向老师、同学求教等。老师可以采取组际之间竞赛的方式,激励本组的其他成员全力督促和帮助本组学困生完成任务。

二、英语合作学习过程中转化学困生的具体策略

1. 课前准备环节的合作学习实施

与初一、初二相比,初三学习的内容难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因此,课前预习对初三学生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对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困生来说,更是如此。如果不引导他们很好地预习相关的单词、短语和知识背景,他们一般都很难跟上正常的教学节奏。

比如我在上9AUnit3 Reading课时,在讲授新课前,我特意以“What is Millie's problem?What is Simon's problem?”为问题,安排了让学生组织学习小组进行课前预习的环节。在小组合作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预习,比如先预习单词的意思以及读音,然后再让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一起讨论,力求回答出前述问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平时在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几个学生的表现,并要求小组成员要帮助他们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为了激励小组学生互帮互助,在课堂上掌握学困生完成预习作业情况,我要求小组内先进行自评和组评,自评和组评完成后,我再对学困生以及其所在小组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那些学困生基本完成了预习任务,比较快地进入了新课学习。而且,这种鼓励学困生自主学习和组内互助的做法,也能够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信心。

2. 新授课环节的合作学习实施

以Reading课为例,一般情况下,通过向学生展示图片、视频等,是老师的常用教法。这种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快速地识记本节课所要了解的话题和阅读材料中涉及的重要词汇。这种教法对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非常有效,他们可以通过句子、图片、相关背景知识猜测新的词汇和主题。但对学困生来说,这种要求相对较高,不易完成。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着眼于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还要考虑到学困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因此,在小组中,一方面,老师要发挥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各种积极性,鼓励他们为学困生介绍他们所知道的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另一方面,老师还要注意给学困生留下余地。比如我在设置小组探究任务时,就会特意设计出一些只要稍微思考就可以在阅读课文中直接找到答案,或者经过小组同学简单讨论就可回答的题目,并特意请每组学困生来完成汇报。一开始时,不少学困生都有一定程度上的畏难情绪,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尤其是当他们感觉付出了努力,能够成功地解答相关问题后,他们的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再以作文教学为例,作文对学困生来说就是一道坎,非常困难。不少学困生直接放弃这方面的训练和尝试。其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和组内学生的相互帮助,学困生的作文水平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我一般是在进行作文训练之前,先要求小组内学生合作完成在Reading部分寻找一些与作文话题相关的单词、短语和句型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对学困生的观察,并要求本组其他学生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同样,最后,我会就一些简单问题要求学困生代表小组向其他学生展示合作成果。当学困生看到自己课前归纳的内容能够为其他学生使用,会由衷感到他们在小组中的价值。对于学困生的写作问题,首先教师要鼓励他们写出与话题相关的表达方式(单词、短语等),然后鼓励学生用这些表达方式造句,用基本的句子结构,如主谓宾结构、主系表结构、常用句型表达观点。最后小组之间及组员之间相互批改,及时矫正错误,进行自评和组评。

3. 课后巩固复习阶段的合作学习实施

课后巩固复习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科研课题的巩固及熟练运用相当重要。在这个阶段,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任务。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同样要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积极互动和老师的及时引导,来帮助学困生更好地完成巩固复习的学习任务。对于学困生,老师可布置一些难度不大的巩固复习题。如让学困生复习、记忆一些“四会”词汇的读音、拼写和用法。如果他们独立完成有困难,可以向小组其他成员求助。这样可以激励学困生认真地完成作业,实现知识的点滴积累,最终提高其英语水平。

总之,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预习、互助学习、复习和老师的及时介入指导,转化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方法,增强其自我效能和合作意识是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

[1]魏方菊,付兆生.论合作学习与英语学困生的转化[J].考试(教研版),2013,(6).

基本学习策略 篇11

【关键词】高中化学 素质教育 化学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从目前来看,对于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通过对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提出一些实效性的观点,希望这些观点能更好地促进高中化学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

一、科学进行小组划分是合作的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这种分组活动是精心设计的,是有目的、有准备的教学活动,而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一种教学行为。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课型要求,充分备课,备教材,备学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将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规律分成小组。通常是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每组通常由6人组成,成绩好、中、差的学生各2名,尽量使各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个小组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在分组时应注意:分组与任务性质相结合,避免组太大,各个小组活动的目的,步骤,时限、角色分工都要明确。另外,每隔一段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重新分组。还可以在所授课程允许条件下学生自由结组,或按观点、兴趣临时组合。总而言之,一切都以学生能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为准绳,师生在这种环境下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为了便于“合作学习”,小组编排应以有利于学生间的讨论和交流为原则。课桌可摆成有利于讨论的“圆桌式”,有利于辩论的“长桌式”,也可以随时前后桌搭配,甚至不需要课桌以便更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分组满足了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学习,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争。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

二、确定好学习目标,并给学生呈现

在课堂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设计学习问题/任务(或课堂上激励学生的生成性问题),从而触发学生进行合作。有些学习内容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地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有些不能。

首先,教师应筛选适宜合作学习的教学任务,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适用范围,如果教学任务(或学习内容)中蕴含了下列因素,应该优先考虑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解决问题时,有多角度、多种决策路径可供选择。例如Al(OH)3沉淀及溶解典型图像问题解决时,数学和化学2种角度都可以解决问题。再例如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方法很多,①金属+水;②金属+酸;③金属+金属溶液;等等。不局限于一种解题的方案。学习者相互的合作激发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创意和新奇。

其次,教师进行内容的整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进而可以培养学生连贯性的思维。笔者认为可以把内容整合成3种关系的问题:

存在递进关系,上一问的结论可以成为下一问的条件。例如,我们经常接触到海带,学生对海带比较熟悉,多吃含碘食品对抵抗甲状腺病有好处。但是如何检验海带中碘元素的存在,却需要解决3个主要问题。碘单质用怎样检验←怎样制备碘单质←海带燃烧后溶液中碘元素以I2、I-、IO3-,哪一个或哪几个形式存在。虽然学生都清楚碘单质的检测方法,却不清楚存在形式,利用生活情景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失衡,通过合作小组内学生集思广益,想出更好的方案解决当前问题。

三、合作学习前的独立思考

教师在合作交流前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针对教师的质疑去独立思考、释疑,形成较深层次的认识,或让学生独立的去看、去想、去做,形成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形成自己独立的看法和观点,只有这样,合作过程中才能不断的将自己的思维、观点、见解、方法、感受与同伴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进行比较、辩别、取舍,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不能出现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的思考时间就宣布:“下面开始小组讨论交流。” 三、五分钟就草草收场,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根本就没有多大效果,对所学的知识仍是一知半解的现象。

四、合作学习中的交流、倾听与操作

合作学习中的交流、倾听与操作,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作用和效果。一在交流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充满自信,防止学生出现七嘴八舌、大声喧哗、语无论次的现象。二学生交流要按顺序逐一发表个人的见解和感受,防止出现七嘴八舌,结果谁也不知道谁在说什么,似乎声音越大,才越热闹,越有讨论的氛围,效果才越好,讨论结束了谁也没有听明白。三是某一学生在发表个人见解和感受的过程中,其他学生要认真的倾听,同时考虑别人的观点和见解,感受正确与否,给别人的见解做出合理、公正的评价和评判,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扬长避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既有合作学习的理念特征,又有其可以模仿的实践特性,是合作学习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或结晶。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只是众多模式的一种,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选择与运用,既要讲科学与规范,又要重艺术与创新 ,因此每一位教师不应简单地套用某种具体的教学模式,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做些必要的调整,并与其它模式结合运用,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庆苓;高中化学探究式课堂的构建及应用[J];网络财富;2010.13

基本学习策略 篇12

英国哲学家、文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我国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里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大师们的这些观点启示我们:习惯培养意义重大,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重视和应当努力完成好的重大职责。

在我国,不论哪个时期的数学课程标准或大纲,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培养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基本理念中就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这段话体现了要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基本理念。特别是,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情感态度”部分鲜明地提出了要“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但实事求是地说,对一线数学教师而言,认识到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这些学习习惯的培养真正落地生根。何谓“落地”?笔者认为,就是要将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真正融于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土地”。何谓“生根”?就是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学生持续获得来自日常数学教学活动的不断滋养,习惯的“根系”更具活力、更加强健,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让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呢?笔者结合淄川区教研室翟静老师执教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与老师们探讨相关的教学策略。

1.提出问题,唤醒知识,激活思维

师:(双手举起一条红领巾)我们熟悉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

生(齐答):三角形!

师:你知道做一条这样的红领巾需要多大的布吗?

生:老师,这得求三角形的面积,还没学呢。我不知道!

其他学生纷纷附和。

师:没学,是实情。但,没学过就没办法知道吗?想不想知道?

生(齐答):想!太想了!

师:怎么知道呢?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想想,哪些知识和经验对今天的学习会有帮助?

生1:我们刚学过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肯定对今天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有帮助。

生2:三角形的特征、分类肯定也会有帮助。

师:具体说说,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哪些经验对研究三角形面积有帮助?

生:(手拿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边操作边说)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一开始根本不知道怎么办。后来,在和长方形比较时,发现如果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平移后就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不变的。长方形的面积早就会了,利用长方形不就可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吗?再后来,我们观察后分析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长方形的长、宽居然是一样的!最后,我们得到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说得好!做得好!有说有做,结合得更好!我曾经提过,这种“把新问题变成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了一种数学思想,就叫———

生(齐答):转化!(师作相应板书)

师:三角形的特征、分类,大家掌握得怎么样?

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掌握得很不错。

师:看来大家已经做好准备了。让我们借助以前的旧知来解决三角形面积这个新问题,开始一次新的“转化”之旅吧!

2.提前谋划,打开思路,做好准备

师:问题来了,要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该怎么办呢?(有几名同学刚要发言,老师示意先别说)先自己静静地想一会儿。

多数同学盯着自己手中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纸片,有的还拿起剪刀试着剪了剪,似乎很为难。

师:有什么困难?

生:老师,要把这个三角形变成平行四边形,我不知道怎么办。

师:看来,一开始就遇到麻烦了。一个三角形,要把它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确有点难。(再拿起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看看它俩,想想……有没有什么新思路?看不出来的,动手画画、剪剪,多试试啊!

大约过了一分钟,有不少同学举手。

师:看来有思路了!谁想和大家分享?

生:我在看平行四边形时,突然想到,要是把对着的两个角的顶点连起来,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两个三角形,反过来想,两个三角形拼起来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这个发现很重要!不过,我想问问:是随便两个三角形都行吗?好像说得还不够严谨啊。

生1:我补充,得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生2:你怎么知道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

生3:一看就看出来了!

生4:光看好像不可靠。证据不足!

生5:这……对了,你看我做一个动作(把两个三角形重合在一起),这总该行了吧?

生6:行了!

师:刚才这两名同学的对话很精彩!学数学一定要严谨,严谨些,没毛病!回到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这件事上来,究竟该怎么做呢?课前我让大家自己准备一些三角形纸片,你准备了几个?都什么样的?你现在觉得应该准备几个三角形合适呢?自己先想想,然后小组内说说。

很快,学生达成如下共识:1.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这三类都应该有,这样探究时才能做到全面,结论才更有说服力;2.每类三角形各需要准备完全相同的两个,这样既便于拼摆操作,又便于发现拼摆前后的关系,对推导、发现公式很有帮助。为节省时间,同学们选择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剪制还欠缺的三角形,检查妥当后,小组探究活动开始。

3.自主探究,交流完善,建构新知

师:下面请各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注意做好分工,相互配合,并把探究的过程和主要结论记录在报告单里。

学生分组活动,操作、交流、记录相结合,教师点拨指导。

师:从同学们高兴的表情中,老师看到了探究的收获。哪个小组先来交流、展示你们探究的过程和结论?

第三小组将转化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再依次汇报。

生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生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生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弄明白这三种摆法和说法了吗?大家得到了哪些启发?

生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生2:原三角形的底、高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是一样的。

生3:这说明,先用三角形的“底乘高”求出与它等底等高的“虚拟”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除以2就能求出了原三角形的面积了。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好在哪里?

生1:她说得很有条理。

生2:她抓住了转化的关键条件“等底等高”。

生3:“虚拟”这个词用得好,我看着一个三角形就想象出了用两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样子。

师:大家听得很认真,听出了门道,还很会欣赏别人的优点。仿照她刚才的发言,小组内互相说说。

学生小组活动。

师:经过这番热烈交流,现在我们能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教师设问:(1)“底×高”表示什么?(2)为什么要除以2?(3)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它的底和高,那么你能用字母写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S=ah÷2。

4.学以致用,巩固新知,发展思维

师:要想真正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用得越多,越熟练,越能掌握里边的窍门。(出示红领巾)现在你能求出做这条红领巾需要多大的布吗?

生:可以了,但需要先测量出红领巾的底和高。

师:同桌合作,认真测量出需要的数据,然后各自独立完成计算,自查之后再互查。

同桌配合默契,计算、检查有条不紊地进行。反馈时,老师组织学生重点交流解题时的注意事项,同学们从“测量高的方法”“别忘了除以2”“注意单位”等方面作了相互提醒。

接下来的两道练习题都来自课本,老师让学生循着“(1)审好题,弄准条件和问题→(2)列好式,用对公式写对数→(3)认真算,步骤清楚计算准→(4)认真检查,对照题意细细查”的解题步骤独立完成。其中第二道题中有多余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并未上当,第一次就顺利闯关。出错的那几个,也在检查时发现了,并用红色笔改了过来。看来,同学们的解题习惯已经是训练有素!集体反馈时,老师组织几名学生分享了各自的解题经验。

5.回顾梳理,反思质疑,拓展延伸

围绕着“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和大家分享”这个问题,同学们从知识与技能、学习方法两个方面畅所欲言。老师还特别肯定了同学们在学习习惯方面的表现,并从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面表扬了几名表现突出的同学。

师:针对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

生:记得以前我们是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了长方形,今天却是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能不能只用一个三角形来剪拼成平行四边形呢?

师:好问题!这节课一开始我们就发现只用一个三角形操作起来有难度,但这并不代表这种方法行不通,建议大家课后再试试。

生:刚才我听有名同学说,要想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底和高。我认为这句话不够严谨。大家想想,有时候即使没告诉你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是多少,但告诉了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直接除以2就行了。

师:这名同学很会听啊!刚才老师都没注意到这个细节。向你学习!

生:我想知道,如果知道了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高,怎么求底是多少呢?

师:又是一个好问题!课本上有道这样的题目,大家可以课后试试。

师:(出示一个梯形)我也有一个问题:如果我想求这个梯形的面积,你会怎样做?大家课后研究研究。今天我们是从一个问题开始学习的,最后又提出了这么多的新问题,真是收获多多啊!

二、落实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基本教学策略

1.重整体把握

新课标中提到“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时有个“等”字,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这四种学习习惯是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当重点培养的;二是这四种学习习惯不是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全部,还有其他未曾提及的方面。作为教师,应当首先整体把握这四种学习习惯之间的关系,唯有如此,才能长远谋划培养目标、有序设计培养路径、合理调配教学资源、整合多方培养力量,学生的学习习惯才会得以整体优化、协同发展。笔者认为,不同的学习习惯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金”关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辅相成,从形成过程来看,它们之间也不是单向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交互选择、相互适应、协同决定的关系,彼此间保持着适度的张力。在和翟老师多次研讨后,我们构建了一幅“新课程标准数学学习习惯结构图”(如下图),供大家参考。

这四种学习习惯中,“认真勤奋”属于传统学习习惯,是我国数学教学一直比较重视的一种,它可以视作是整个学习习惯系统的底座,渗透在其他学习习惯中;“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是整个学习习惯系统的推进器,决定着整个学习习惯系统的发展状态和运行质量;“反思质疑”是整个学习习惯系统的优化装置,决定着整个学习习惯系统所能达到的发展层次,是决定学生能否成为自我学习习惯养成主体的关键一环。这启示我们,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不能等一种习惯培养好了再接着培养下一种,而应该走综合培养、整体推进的路子。换言之,我们应该把每一节数学课都作为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载体,挖掘各种可能的资源和机会,逐步地、整体地提升学生各种学习习惯的水平。当然,不同阶段在习惯培养上会各有侧重,有层次差异,但基本态势是综合推进的。

2.重目标设计

新课标虽然提及了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基本类型,但并没有详细阐述各类学习习惯的行为表现、水平差异、培养路径以及具体的教学主题等。所以,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培养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却往往不清楚每节课具体要培养哪些习惯、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去做,这导致相关的目标设计十分空洞,明显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翟老师说:“我上每节课之前,必定结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反复斟酌,写出具体的、能落实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目标,这样上起课来自己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做没做,做得如何,十分清晰。目标明晰了,一旦教学中出现了偏差,自己也很容易对照目标找出问题,为后续的培养活动提供参考。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关于‘认真’,我就细分为认真倾听、认真准备学习材料、认真审题、认真书写、认真计算、认真检查、认真改错等多个方面,具体的培养标准、培养时机也做到了心知肚明。关于‘独立思考’,我就细分为合作前先有自己的想法、能提出自己的问题、能自主探究、有自己的主张和理由等几方面,并预设了相关的活动设计和检测标准。总之,目标设计做到具体分明,教学中才能做到有意识地体现,想方设法地实现它。”

3.重活动体验

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不少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时,主要运用“语言强调”的方式。实际上,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因为一种习惯的养成,仅靠认识上的引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实实在在的活动体验。实际上,这里的“体验”至少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行为体验,二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即内心体验,两者相互作用才会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发挥积极的作用。在翟老师这节课中,对学生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都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学习活动来实现的。如对“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都是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通过先自己想一想、做一做、探一探等活动来实施的。在巩固练习阶段,学生在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时,是循着“(1)审好题,弄准条件和问题→(2)列好式,用对公式写对数→(3)认真算,步骤清楚计算准→(4)认真检查,对照题意细细查”的解题步骤独立完成的……

4.重评价引领

习惯培养的效果怎样,学生往往难以自知,这既容易导致习惯培养方向、方式上的迷茫和混乱,也容易导致学生习惯养成主体性的弱化甚至缺失。要化解这个问题,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在课堂上,翟老师对学生的习惯表现总是给予适时、适度的评价。有时是运用评价诊断学生的习惯表现,有时是运用评价激励学生习惯养成的自觉性,有时是运用评价指出习惯养成的方向或方法,有时是运用评价反馈调节学生的习惯养成方式。借助评价的有效引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做到了有规可依、有据可查、有法可用。

5.重持续积累

上一篇:金属结构焊接下一篇:回顾与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