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事故基本预防策略

2024-10-19

农机事故基本预防策略(精选9篇)

农机事故基本预防策略 篇1

浅谈农机安全生产与农机事故预防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农机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机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拥有量大幅增长,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这也必将加快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但是,随着农业机械的大量增加,农机安全事故隐患进一步突出,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更加严峻。就拿我市说,农机交通事故能占整个交通事故的10%以上,另外,在农田、场院、机耕道路以及等级公路以外的乡村道路上发生的农机事故是屡见不鲜,严重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了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省人大颁布实施了《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省政府下发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农机部门负责拖拉机管理和农机安全生产的执法主体地位,同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也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规章、文件,这就为各级农机部门抓好农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依据。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各级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农机安全生产,采取了有效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是,就目前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弊端。

一是存在农机安全监理执法难的现象,农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主要存在于拖拉机管理,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明确了农机部门管理拖拉机的执法主体地位。但是,没有明确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因目前各级农机监理机构担负着拖拉机监督管理的任务,而国家也没有出台农机监理行政法规,从而导致农机监理机构执法难、难于执法的现象产生。

二是由于农机监理机构的性质不明确、体制不顺,使各级农机监理机构体制五花八门,特别是区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虽说是事业单位,但大部分都是差额或自收自支单位,我市4个县级农机监理站,3个是差额、1个市自收自支,工资、经费难以保证,从而严重挫伤了农机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由此而影响农机监理业务的开展。

三是农机监理队伍人员不足、设施装备条件差,农机监理人员和装备与管理的对象比例严重失调,就拿我市四个区县来说,负责20余万台拖拉机和30多万台其他农业机械的管理,4个区县农机监理站仅有农机监理人员50人、13台农机监理工作用车,很难适应农机监理工作的需要,加之拖拉机和各类农业机械都分布在广大农村、千家万户,给开展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所以很难完成所担负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任务;四是由于管理、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导致大批农机手安全生产常识、技术操作水平差,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不能很好地遵纪守法、自觉服从管理,从而出现大量无牌行使、无证驾驶、违章违法作业现象,我市70%以上的机手没有接受正规培训,技术操作水平低下,这就为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诸多隐患。

从以上存在的问题来看,要抓好农机安全生产,预防和杜绝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就必须从体制、机制、源头上来抓好农机安全生产不适应的突出问题,才能有利于抓好农机安全生产,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为有效预防和杜绝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特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农机监理机构的执法主体地位

《道路交通安全法》只是把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的执法主体管理职权授予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但没有明确农机监理机构是否是执法主体。我省出台的《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也只是明确了农业机械的使用监督管理权由农业机械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各级政府又没有明确农机监理机构的性质和执法地位。但是,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行政许可必须由行政机关实施,因此,农机监理机构无权行使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权,所以,要使农机监理机构担负起以拖拉机管理为主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重任,必须明确其性质和执法主体地位,理顺体制,为农机监理机构依法行政提供组织保证。

二、进一步明确农机监理机构的行政许可范围

根据《道交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由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行使本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三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职权”。就是说农机部门只有宣传教育、发牌发证、检验审验三项权利,而没有授予道路检查权、违章处罚权和事故处理权,只有许可发放权,只是行使拖拉机“车管所”的职能。却把拖拉机的违章处罚、事故处理的许可监督权交给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造成许可发放与许可监督的脱节。农机部门只准许发牌发证而没有监管处罚权,有责无权,这样使农机监理机构根本无法去履行职责,实施有效管理。这也不符合国家《立法》“权责一致”和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因此,为使农机监理机构做到“权责一致”,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应进一步明确农机监理机构办理农业机械登记、核发牌证、驾驶人考试发证、安全技术检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处理违法行为、处理农业机械事故的行政许可范围,为农机监理机构依法行政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三、进一步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和装备建设

为适应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需要,首先应理顺农机监理机构体制,健全并完善各级农机安全监管网络,特别是应加强区县、乡镇、村农机监理队伍建设,应按照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定岗定编,以解决基层农机监理人员不足的问题;二是要加强对农机监理队伍的规范化培训教育,重点从业务职能、法律法规、规范执法行为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培训,以提高其业务素质、法律法规观念和执法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需要;三是加大对农机监理装备的投入力度,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加大农机监理收费用于装备投入的比例,以增加和更新农机监理装备,为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必备的物质装备和工作条件,为农机监理机构依法行政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四、进一步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

农业机械是广大农民重要的生产工具、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广大农民文化水平和业务技能相对低下,法律法规意识和观念淡薄,只知使用的重要性,不知安全的重要性,这是造成诸多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大对广大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一是要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技能教育,帮助农机手熟悉农机构造,掌握使用维护知识和简单故障排除的方法。同时要加强对农机手的考核工作,提高农机手的驾驶、操作技术,增强他们对复杂作业环境的应变能力,为农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要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帮助农机手认真学习掌握有关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认清违章操作的社会危害性和发生农机事故应负的法律责任,从而使他们提高守法的自觉性,自觉地为农机安全生产做出积极的贡献。

五、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力度

要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农机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认清当前农机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要针对农业机械作业特点,加强农业机械的源头管理,加大对拖拉机和农业机械的专项整治,做好农业机械的检验工作,确保投入生产的农业机械处于良好的安全生产状况;要加大对农机安全生产的检查力度,加强与公安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查处无牌无证、违法载人、超速超载、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从源头上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制定和完善农机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遇有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农机事故的处理要坚持事故的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查清事故经过、原因和损失,认定事故性质,依法追究责任,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完善制度,为农机安全生产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以上阐述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只有做好以上工作,才能落实好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减少各类农机事故的发生,杜绝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使农业机械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发展农村经济重要手段,成为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农机事故基本预防策略 篇2

1 提高“三率”水平

农机牌证管理是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及其安全监理机构的重要法定职责, “三率” (上牌率、检验率和持证率) 是衡量农机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标准。自2011年9月农业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提高拖拉机“三率”的通知以来, 各地农机监理部门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全面开展农机免费管理工作, 提高了农机上牌率、年度检验率、机手持证率,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得到明显好转。各地农机监理部门要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办证入户办法, 对主动上门入户、办证和参加年度补检审验的予以适当的优惠奖励;在办理程序上要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上门服务、定期下乡、下场办理业务等方法, 以减轻机手的经济负担, 在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薄弱地区设立乡、镇级监理分站, 简化手续, 公开办事程序, 不等、不推、不诿, 就近办理手续;在工作态度上要从严要求, 以朴实的作风、热情的态度服务于农民, 为提高农业机械的入户率、办证率和检审验率打下良好基础。

2 加大监管力度

加大监管力度是减少安全检查、减少“黑车非驾”现象的有效手段之一, 是预防农机事故的有效措施。农机监理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工作, 在安全检查中要克服“重路查、轻田检”的错误倾向。要充分利用“三夏”“秋收”等有利时机, 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对经过教育仍不主动办理相关手续的, 予以处罚, 对那些妨碍业务、拒不入户、不参加年度检审验者, 应申请司法机关强制执行[5]。与此同时, 还要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对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机械的法定界定为依据, 在抓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机动性强的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同时, 还应抓好对类似铡草机、卷帘机等机械的管理, 要纵向抓到户和农业生产企业, 横向不留“空白”。

3 严防“隐形杀手”

农业机械年度检审验, 即对农机部门规定的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进行的年检制度, 能确保农业机械与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运转状态。而实际操作中, 农业机械与驾驶人员年检年审以及年检制度存在不规范现象, 使农业机械与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性能隐患成了交通事故高发率背后的“隐形杀手”。一是“超期服役”拖拉机增多。以宁夏某县为例, 据2011年的农机年度报表显示, 目前在册的东风-12手扶拖拉机和银拖-15小四轮尚有1 500余台。这些都是20世纪80年代宁夏手扶拖拉机厂的产品, 不仅外观陈旧、机身油腻, 而且制动性能大不如从前, 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大量的粉碎机由于不按技术要求及时更换锤片而造成机体技术上的动、静不平衡。三是擅自使用加大皮带轮提高转速和行驶速度。近年来, 农机监理部门对擅自加大皮带轮提高速度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 没收了一批加大皮带轮, 对当事人进行了处罚和严厉的批评教育, 但仍然有一些机手为了快跑多拉而加大皮带轮。四是存在“一牌多车”现象。五是极个别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在金钱、物质、人情等方面丧失原则, 对“问题”车辆、“问题”驾驶人员、“问题”证照一路“开绿灯”。

4 强化职业培训

机手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农机安全工作的关键环节。农机监理部门要不断加强对机手的职业技能培训;严格考试制度, 考试合格发放有效证件, 建立好驾驶、操作人员档案;定期审核驾驶操作人员, 严把检验关。严肃处理“人情证”以及不培训、不考试、走过场等形式办出的证件, 从而为预防农机事故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

5 结语

各地农机监理部门在不断探索农机事故预防策略的同时, 要以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为监管的主攻点, 以提升非运输农业机械的安全水平为突破口, 不办“人情证”, 不放“人情车”, 拿起法律法规的“利剑”将形形色色的“隐形杀手”彻底消灭。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机安全网络, 为预防农机事故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参考文献

[1]曹莉.宁夏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三率”调研报告[J].中国农机监理, 2011 (3) :18.

[2]丁全利.通化县农机监理“三率”下降原因及对策[J].农业机械, 2011 (33) :59-60.

[3]李彦景.农机安全生产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机监理, 2007 (12) :41-42.

[4]陶维华.对创建平安农机的思考[J].中国农机监理, 2009 (11) :23.

浅谈如何预防农机事故 篇3

关键词:农机事故;预防;农机监理

图分类号:S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144-1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村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普遍成为农民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是帮助。但随着农机的普及农机事故的发生也不断的增加,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影响和谐社会下的新农村建设。对此应采取积极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人们的安全意识,对此要加强安全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力度,在农村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及农村的信息传播也不发达,大多农机手是购买农机后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或道路运输,而不是先参加农机技术培训后再购买,这也造成了许多农机手无证驾驶,这都大大增加了农机事故的发生。因此,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对此深入的向农机手宣传各种法规与安全意识,使其明白驾驶操作人员无证驾驶是违法行为,同时也威胁着个人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用身边的农机事故例子做教材,向农民做宣传违法驾驶的危害性,使其明白“安全是效益,安全是生命,安全是致富之本,事故是败家之源”的道理。只有农机手自身有了这种安全的农机驾驶意识才能够积极的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同时农机安全监理部门要与拖拉机驾驶培训单位互相配合,严格执行农业部颁发的《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确保驾驶员培训质量。

其次,发挥农机监理的职能,即加强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提前预防消除事故隐患。根据资料显示,农机事故的多发生在农忙季节和农机相对集中的乡村道路,因此在农忙季节来临之前对农机进行安全生产的大检查,要排查事故隐患,同时对农机机械相对集中的乡村道路经常进行田查路检,预防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最后,开展乡村道路的建设和组织应急机构,农机事故的发生多与农村的道路建设相关,积极筹资提高来提高乡村道路的等级,及时的加强乡村道路的养护,改善农村的交通道路条件,以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同时组织应急机构对突发的农机事故实施事故的救援,迅速组织抢险救援;督促检查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做好稳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及安抚工作;及时通报事故进展情况,对事故处理进行决策,以期能够以最快的时间处理好,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结语,发展新农村,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的就要提高农村的机械化水平,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对提高农村的机械化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林,等.农机管理人员读本(第1版)[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11).

[2]康玲,于涛.谈新形势下农机化的发展思路[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3,(3).

[3]张文长.农机事故与安全监理(第1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3).

农机事故基本预防策略 篇4

西宁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 孟翔海

摘要:本文从实际出发对脚手架事故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脚手架安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为保证建筑施工安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预防 脚手架安全事故 基本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建设工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一座座高层、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对建筑外脚手架的安全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脚手架在搭设、施工、使用中作业危险因素较多,部分施工现场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达不到规范化、标准化、合理化和科学化的安全防护,致使架体倒塌、倾斜等事故时有发生。为此,本文对建筑业脚手架的伤亡事故进行较为科学的分析,从中找出事故的成因及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一、成因分析: 1.人的因素: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此外,监护人的失职、操作者本人的违章作业,也会造成大量的事故。尤其是脚手架的架子工从事脚手架搭设与拆除时,未按规定正确佩戴安全带,由此导致的高处坠落事故时有发生。另外,有些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对可能遇到或发生的危险估计不足,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防护不到位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也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2.物的因素:

脚手架搭设不符合规范要求。在部分建筑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是脚手架首层、操作层防护不严密;二是密目网、水平兜网系结不牢固,未按规定设置随层兜网和层间网;三是脚手板设置不规范;四是悬挑架设置不规范,由此可能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另外,有些脚手架及扣件使用劣质的材料制造,刚度达不到要求,使用前未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测,都会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3.安全管理因素:

脚手架搭设与拆除方案不全面,安全技术交底无针对性。在现场

检查中发现项目部重视施工现场、忽视安全管理资料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果不编制施工方案,或者不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照抄标准、规范,应付检查,安全技术交底仍停留在“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的层次上,缺乏针对性;工程施工过程中凭个人经验操作,就会不可避免地因事故隐患和违反操作规程、技术规范等问题,引发重大伤亡事故。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安全检查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在脚手架的搭设与拆除和在脚手架上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大都存在违反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等问题,但施工现场的项目经理、工长、专职安全员未按要求进行在定期安全检查或因为检查工作等原因不认真、不仔细,均未能及时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后未及时整改和纠正,最终导致一些重大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预防对策

(一)严格执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的安全操作规程 1.脚手架作业层防护要求

作业层脚手板要满铺并固定,杜绝跳板现象存在。板与板之间紧靠,离开墙面120~150mm;当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缝隙大于150m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脚手板重量不宜大于30kg。自顶层作业层的脚手板向下宜每隔12m满铺一层脚手板。

2.连墙件的设置要求

连墙件可按二步三跨或三步三跨设置,每个连墙件控制面积不大于40m2,当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50m时,每个连墙件控制面积不应大于27m2。设置连墙件的垂直距离控制要比水平距离更重要。试验表明:在连墙件控制面积相同的两个脚手架,按二步三跨设置的连墙件,比按三步二跨设置连墙件的脚手架承载能力提高7%。连墙件的位置应靠近(不大于30cm)主节点处设置,因为只有设在节点附近传力效果最好,才能有效地阻止脚手架发生横向弯曲失稳。最不利的位置是设置在立杆步距的中间,这种设置几乎起不到横向约束的作用。连墙件的设置必须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因为第一步立杆,所承受的轴向力最大,此处设置了连墙件,也等于增设了一个支座,这是从构造上保证脚手架立杆局部稳定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也必须设置连墙件,以提高脚手架的整体稳定。要注意连墙件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可以使脚手架一端较低,建筑物一端较高,但不准建筑物一端低于脚手架端连接。

3.剪刀撑设置要求

设置剪刀撑可增强脚手架的纵向刚度,阻止脚手架倾斜,并有助于提高立杆的承载能力。试验表明:设置剪刀撑可提高承载力10%以上。按规范要求应在脚手架外侧设置剪刀撑,跨越范围为5~7根立杆(不小于6m),剪刀撑与地面夹角为45°~60°。剪刀撑斜杆与立杆及外伸的横向水平杆交点处用回转扣件紧固。剪刀撑底部落地并垫木板,剪刀撑随脚手架的搭设同时设置。当脚手架高度低于24m时,除在脚手架的两端各设置一组剪刀撑外,其中间可间断每隔9~15m设置一组;脚手架高度大于24m时,应连续设置。同时,剪刀撑在脚手架中是承受拉杆或压杆的作用,而杆件承拉或受压力的大小主要是靠扣件的抗滑能力,所以在剪刀撑斜杆上扣件设置得越多其受力效果越好。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处不少于2个回转扣件,搭接长度1m。

4.纵、横向水平杆设置要求

横向水平杆(即:小横杆)是脚手架的受力杆件,横向水平杆不仅承受脚手板传来的荷载,同时还将里外立杆连接,以此提高脚手架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当工地因大型工具不配套,横向水平杆被过量拆除后,双排脚手架实际上已形成里、外两片脚手架单独工作,承受荷载后,会过早变形失稳,引起安全事故发生。如果横向水平杆设置时的扣件只紧固一端,同样因不能将里外排脚手架连接在一起而不能共同工作。试验表明:当非作业层横向水平杆隔一步或隔两步间隔拆除时,脚手架的承载能力也将随之降低10%以上。

纵向水平杆(即:大横杆)是用来将荷载传给立杆的杆件。向立杆传递荷载时,由于纵向水平杆是附在立杆的一侧,所以立杆是偏心受压(偏心距为53mm),为减小立杆受力后变形,把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的里侧(双排脚手架的里、外排立杆,都把纵向水平杆设置在里侧)。这样脚手架承受荷载时,里、外排立杆的变形是对称地向外弯曲,但由于在节点处设置了横向水平杆,所以就使里、外立杆的变形相互抵消,从而提高脚手架立杆的刚度和整体稳定,提高承载能力。而纵向水平杆的间距称为步距,步距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立杆的长细比和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当步距由1.2m增加到1.8m时,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将下降26%以上。所以施工中纵向水平杆的布距不得随意加大,不得擅自拆掉纵向水平杆。

5.脚手架拆除要求

拆除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

体系是否符合构造要求;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由工程施工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清除脚手架上的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拆除时应做到: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当脚手架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二)加强脚手架构配件材质的检查,按规定进行检验检测 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大量不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具及建筑构配件流入施工现场。因安全防护用具及构配件不合格而造成的伤亡事故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施工企业必须从进货的关口把住产品质量关,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产品必须是安全有效的合格产品,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按规定进行检验检测,达不到安全防护要求的用具及构配件不得继续使用。

(三)认真做好脚手架使用中的安全检查 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扣件螺栓是否松动;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超载。

以上所述是预防脚手架上安全事故的几条最基本的措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每个施工项目还应根据工程的特点,拟定切合实际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具体措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

德州市农机事故半分析 篇5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地处山东、河北两省交界处,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素有“九达通衢”美称。全市按行政区域共划分成11个县市区,总人口552.63万人,属于欠发达地区。截至2008年6月底,全市纳入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共7927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3080台,小型拖拉机62013台,联合收割机4185台。今年上半年统计,全市共发生农机事故33起,其中等级公路以上道路发生事故32起,道路外发生事故1起,共死亡2人,受伤17人,直接经济损失4.8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略有上升,但经济损失大幅下降。上半年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农机事故,农机安全形势基本保持平稳态势。

一、全市农机事故的发生规律及特点

根据统计数据及农机事故走势图分析,发现存在以下规律:从发生事故的时间来分析,春节前后、4月份农闲季节及“三夏”期间是农机事故的多发期,尤其是“三夏”期间发生了死亡事故;从发生事故的地点来分析,等级公路以上道路是事故的易发地段,占事故总起数的97%以上,道路外发生的农机事故较少;从产生事故的原因来分析,无牌无证驾驶、超速超载、酒后驾车、违规操作、技术不熟练是产生农机事故的主要因素。

二、农机事故原因分析

(一)执法权限的不明确,造成农机监理部门对农业机械监管局部失控。《道交法》规定了农机管理部门对拖拉机实施注册登记、发

证、培训、审验等职责,但没有涉及执法监管问题。《山东省农机化促进条例》规定农机监理部门负责作业区域内的农业机械实施安全检查,但“作业区域”主要指乡村道路和田间场院,等级公路以上道路不是我们执法范围,而农业机械在等级公路以上道路上发生的事故最多,超过90%。从目前状况来看,农业机械在等级公路以上道路上的管理已基本失控,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一是交警部门警力有限,没有能力去管理拖拉机;二是新道交法颁布实施后,他们普遍认为管理拖拉机是农机部门的事情,只要拖拉机驾驶员不违章,就不再例行检查和处罚。由此,在等级公路以上道路上出现了监管真空,造成了发生农机交通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

(二)农机事故易发期监管不到位。春节前后、农闲季节、“三夏”期间是上半年农机事故的易发期。因为春节前后走乡窜户的比较多,在欠发达地区拖拉机成了人们代步的工具,发生农机事故增多;4月份是农闲季节,多数机手无事可做,跑运输的增多,往往是农机交通事故的高峰期;“三夏”期间,大量农业机械投入生产,易发生道路外农机事故。上半年,市农机办在全市开展了“隐患治理年活动”和“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其主要目的是做好关键时期和重点环节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但由于个别县市区走过场,宣传不到位,隐患排查不彻底,致使今年上半年农机事故有所上升。

(三)“黑车非驾”是发生农机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据统计,德州市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总保有量为 26.195万台,纳入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为79278台,挂牌率仅为 30.26%,拥有农业机械驾驶操作

人员 37784 人,持证率仅为 14.42%。产生“挂牌率”、“持证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机监理部门执法手段过于软弱;二是农机部门不能依法对农业机械实行全面监管,出现监管真空;三是监管的对象文化层次较低,法律意识淡薄,想方设法逃避监管。今年上半年,为做好全市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防止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开展了以打击“黑车非驾”为主要内容的“百日督查专项行动”,虽然通过专项行动,“黑车非驾”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遏制,但无牌无证现象依然非常严重。在“三夏”期间,齐河县潘店镇于屯村发生一起联合收割机道路外农机事故,主要原因就是车主张某无证驾驶、违章操作造成的。

(四)思想麻痹是造成农机事故的重要因素。超速超载、酒后驾车、违章操作等归结成一句话就是“心存侥幸、思想麻痹”。在发生事故后,我们经常听到驾驶员说:“由于我精力不集中,思想麻痹,所以„„„”,这说明思想麻痹与安全行车有很大的关系。其表现可概括成以下四点:

1、思想态度不端正。对他人的生命财产缺乏高度的责任感,驾驶车辆要钱不要命,对预防事故的安全措施没有正确的态度和认识;

2、作风不正派。喜欢开“英雄车”、“冒险车”、“逞能车”、“斗气车”,不讲礼貌“三先”,遇人会车不减速,处理情况不提前,自以为技术高明,喜欢露一手;

3、遵章守规不自觉。对交通法规和操作规程,高兴时遵守,不高兴时违反,驾车思想分散,精力不集中,喜欢开“麻痹车”、“侥幸车”、“自由车”;

4、不认真学习钻研。技术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马马虎虎,凑凑合合过一天算一天。总之,麻痹思想忽视了安全,是肇事之源,惹祸之胎,是制造事故的罪魁祸首。

(五)农业机械技术状态不佳,也是产生农机事故的重要原因之

一。农业机械长期超负荷作业或长期失修,技术性能变差,甚至出现方向失控、刹车失灵等较为严重的故障,导致农机事故的发生。致使农业机械技术状态变差的主要原因:一是机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多拉快跑,车辆无瑕顾及维修、保养,技术状态越来越差;二是机手采取措施逃避年审,车辆安全技术状态没有保障,长年在脱审状态下作业;三是个别县市区年审走过场,审验不严,即使车辆参加了年审,故障没有得到及时排解,甚至出现了不见拖拉机就发检验合格证明的现象。据统计,德州市今年上半年年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0100台,年审率只有 12.7%,大部分机械在脱审状态下作业,这为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很大安全隐患。

三、预防农机事故的主要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提高全员农机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是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一项重要措施。农机安全生产宣传要做到宣传对象明确:首先要向领导宣传,争取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农机监理执法人员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其次要向兄弟部门宣传,争取联合与协作,以达到全面监管的目的;再次要向广大机手宣传,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农机安全生产宣传的方式要多样化:要采取机手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可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也可将安全常识、法律法规印成小册子,深入

到乡村道路、集贸市场、田间场院进行散发,也可以在农村醒目的地方悬挂横幅、粉刷永久性标语告诫机手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农机安全生产宣传要做到常抓不懈,农机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安全生产无小事”,要将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贯穿全年每个重要环节,时刻做到警钟长鸣。

(二)加大田检路查力度,专项治理“黑车非驾”和查处违法违章行为。田检路查是农机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是农机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在 “三夏”、“三秋”、节假日等关键时期,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到乡村道路、田间地头、场院等农机作业场所,开展以治理无牌无证行驶和查处超速超载、酒后驾车、违章载人、疲劳驾车等严厉的违法违章行为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的田间路查活动,将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活动过程中,要坚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监理执法人员要对违法违章人员耐心地说服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能够及时改正,缺少业务手续的及时补办,对那些故意违反规定,屡教不改的驾驶员给于严厉的批评和处罚。

(三)严把年审关,提高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性能。农业机械的年检审是法律赋予农机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确保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状态、减少农机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在年检审工作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四点:一要大力做好农业机械年检审的宣传工作,使每一个驾驶操作人员都知晓年检审的目的及意义、检验的时间地点和要求,提高年审率;二要彻底消除把年检审当成搭车收费好时机的现状,坚决取消所有不合法、不合理收费,减轻农民负担;三是年检审不能浮于形式、走过场,更不能出现只收费不检验的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标准》进行逐项检验;四要在检验手段上下功夫,有条件的县市区,可购置先进的检验设备,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检验,提高检验的可靠性,确保检验质量。

(四)严把培训、考试关,提高驾驶操作人员的驾驶技能。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学校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员进行理论和驾驶技能方面的全面培训,农机监理机构对没有经过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学员,一律不准给于考试。禁止为不参加考试或考试不合格的学员核发驾驶证,严把驾驶员准入关,从源头上抓好管理,减少安全隐患。

县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全县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监督管理,积极稳妥地处置农业机械事故,最大限度减少农机事故造成的伤害和经济损失,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云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

例》、《云南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特制定《**县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适用于农业机械在**县境内从事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中发生碰撞、碾压、翻覆、落水、火灾等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发生交通事故,由公安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条 本预案所称重大农机事故,是一次死亡3至9人的事故;特大农机事故,是一次死亡10至29人的事故;特别重大农机事故,是一次死亡30人以上事故。

第四条 实施本预案坚持以下原则:

1、救人高于一切;

2、施救与报告同时进行,逐级报告,就近施救;

3、局部服从全局,下级服从上级;

4、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密切配合;

5、最大限度减少损失,防止和减轻次生损失;

6、实施属地管理,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统一、有序和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接受同级及上级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领导。

第二章 应急处理机构

第五条 县、乡农业(农机)部门共同构成全县农机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处理网络,分级成立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统一指挥本辖区范围内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县农业局成立县级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在县农机安全监理办公室,明确负责人和联络方法,加强值班和物资准备,向社会公布农机事故报警电话。制定具体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和分工。当人员因工作变动时,及时调整充实。

县级指挥中心由以下人员组成:

总 指 挥:李子洪 县农业局局长;

副总指挥:段佑芝 县农业局副局长

郭元光 县农机管理站站长;

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由以下人员组成:

主 任:郭元光 县农机管理站站长;

成 员:刘贵彤 县农机管理站副站长

刘彤锦 县农机管理站副站长

范祖义 县农机管理站工作人员

杨绍雄 县农机管理站工作人员

戴家祥 县农机管理站工作人员

阿高良 县农机管理站工作人员

张春隆 县农机管理站工作人员

只清鹏 紫金乡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

苏自珍 马鞍山乡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

马赛武 永建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

李文莲 大仓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

陈 波 庙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

杨志炜 南诏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

王跃军 巍宝山乡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

字友忠 青华乡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

陈永芳 牛街乡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

字孔诗 五印乡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

第六条 各级指挥中心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同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和上级农机部门对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指示,决定本级《预案》的启动,提出具体措施,负责相关情况上报工作。

2、指导监督应急处理工作,协调解决应急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全面掌握事故情况,分析把握事故现场动态,制定现场抢救措施,掌握应急处理动态状况,及时调整部署应急工作措施。

4、完成同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上级农机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七条 各级指挥中心办公室及工作组主要职责

办 公 室:负责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处理日常工作。

现场救援组:迅速、准确判断人、畜及财物的伤情或险情,疏散人员,保护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和财产,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和作业秩序。协调和组织医务人员和救护车及时到达现场抢救伤员;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剧毒污染源迅速通报相关部门;对遭受损失的财物尽力挽救。

事故处理组:按照农机事故处理程序和有关要求,开展事故现场勘查、取证,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做出事故责任认定。

后勤保障组:负责后勤保障工作,保证各种抢救物资及时到位;负责事故善后工作,稳定群众思想情绪,解决伤亡者家属的实际问题,维护稳定。

第八条 应急处理指挥中心应当在同级

及以上政府、有关部门和上级农业(农机)部门领导下,迅速、果断地做好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第三章 事故报告及登记制度

第九条 事故发生地县级指挥中心接到重、特大事故报告并核实后,须立即向当地政府和安监部门报告,同时,立即报告县级指挥中心;县级指挥中心接到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或不足3人但社会影响重大的农机事故报告

后,立即报告县政府值班室、县安委会办公室和省农机安全监理总站

第十条 事故发生地农业(农机)部门应在24小时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逐级上报。

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农机事故的机械、机主姓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计;

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5、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6、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第十一条 接受事故报告单位和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做好事故情况记录和报告处理登记,记录的内容除事故报告的内容外还应该包括事故报告单位名称和人员姓名、接到报告和向上级及有关部门报告的时间、接受报告的单位名称和人员姓名、上级领导的指示和有关部门的意见以及传达情况、作记录人员本人签名等。

第四章 应急处理程序

第十二条 指挥中心接到重、特大农机事故的报告后,总指挥应当根据事故的等级做出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的决定。

第十三条 重大农机事故发生后,县级指挥中心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后,县、乡两级指挥中心同时启动应急处理预案。

第十四条 事故发生地农业(农机)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须迅速赶赴现场,同时协调公安、急救、保险等部门联合行动;积极抢救受伤人员,有效地维护现场秩序,划定现场保护范围;勘查事故现场,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确认证人(有条件的立即取证);安抚群众,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第十五条 在应急处理工作中,事发地政府部署工作前由农业(农机)部门负责,上级农业(农机)部门采取措施之前由下级农业(农机)部门负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第十六条 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的农机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须立即组织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查清事故原因,确认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制定整改措施。

第十七条 县级农业(农机)部门应在事故处理完毕后一周内向上一级农业(农机)部门写出详细处理报告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农业(农机)部门,根据本预案及上级有关要求,分别组织制订或完善农机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负责组织演练、实施。

第十九条 本预案是农业(农机)部门在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后,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的指导性意见,事故的调查处理按国家和省有关法规进行。

第二十条 对处理组织不力,造成事故损失扩大的有关人员,建议当地政府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预案由县农机管理总站负责解释。

如何预防农机事故 篇7

1 农机事故的发生规律及原因分析

1.1 事故发生规律

通过对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近几年来农机事故的调查分析来看, 目前农机事故多发生在春播、夏管、收获阶段, 事故现象分别表现为整地机械碾压伤人、播种机及联结器伤人、喷药机传动轴伤人、航空器伤人、割台传动伤人、脱谷机伤人、粮仓搅龙伤人、火灾等。事故多发生在每个作业季节接近结尾时, 且多发生在每日中午、傍晚要收工时或夜班快天亮时。

1.2 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

从农机事故发生规律来看, 事故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此时人机疲劳、安全意识下降, 安全管理放松警惕, 作业季节后期为抢进度忽视安全。具体原因:①驾驶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麻痹大意, 存有侥幸心理, 违章驾驶操作。②部分人员未经培训, 无证驾驶, 不懂安全操作常识和法律法规知识, 驾驶操作技能差。③机车带病行驶、作业, 安全设施不全, 安全技术状况不合格。驾驶员非法改装农业机械, 改变原机性能。④部分单位领导不重视农机安全工作, 农机安全监督不力, 管理混乱, 农机检验及安全教育工作流于形式。⑤农机作业及运输的环境差。如田间运输道路状况差 (土路、路面窄、不平、杂草多等) , 各类指示标识不完善。⑥国产拖拉机农机具安全性能差。没有驾驶室, 有的不安装。零部件性能不可靠, 故障率、事故率高, 没有警示标志等。

2 防治措施

2.1 从人的方面预防事故

2.1.1 广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提高广大驾驶人员遵章守法的自觉性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要避免农机事故的发生, 就必须提高农机驾驶人员遵章守法的自觉性, 严格按章驾驶操作, 杜绝麻痹心理。各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以及基层单位, 要针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刊物、板报、标语、文艺活动、培训班、会议及印发宣传册、宣传单等形式, 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宣传有关农机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 宣传农机事故案例、农机安全工作经验、农机事故防范措施等。各作业环节各基层单位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机安全教育, 参加作业人员必须履行签字手续。上级下发有关重要文件和事故案例时, 需要传达到有机户时必须落实到位, 并履行签字手续。

2.1.2 严把发证质量关, 确保驾驶员安全技术素质

一是凡考证人员必须经过分局农机驾驶员培训中心安排的培训, 合格后方能办理考试手续。分局培训中心必须按规定大纲进行培训, 大纲包括理论和技术科目。二是农机监理站对培训合格人员组织考核, 严格按规定科目考核, 严把考核质量关。三是对现有驾驶员进行复训、复试, 每两年开展一次。

2.2 从车的方面预防事故

一是把好落户检验关, 对落户的机车要进行检验, 尤其是要清理黑车。二是把好年度检验关, 严格按检验标准检验, 不符合标准的不予检验合格并不准参加作业。三是经常深入田间、场院进行检查, 把技术状态作为重点。四是逐步加强装备监理专用检测设备, 提高检验质量。五是推广应用反光标志牌。反光牌的推广是贯彻落实《道交法》、《省农机管理条例》的具体行为, 是避免农机道路交通事故的有效措施, 必须加大推广力度。六是推广轮式拖拉机安装驾驶室工作, 使用安全链、防护网等安全设施。

2.3 从路的方面预防事故

搞好田间道路建设, 改善田间运输道路的状况, 推广田间道路安全警示标志等。

2.4 从环境上预防事故

当雨雪天气, 易发生事故时要提醒驾驶员减少运输和作业。

2.5从管理方面预防事故

加强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按照《劳动安全法》和国务院有关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发生农机生产责任事故要追究相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各级领导管生产, 必须管安全。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安全监理部门也要承担农机安全生产的责任。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农机安全工作的方针和政策, 履行农机安全监理职能。各单位要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 明确农机安全工作职责和任务及目标, 实行严格考核, 建立奖惩制度。对发生农机事故或未完成目标管理责任状的单位和个人给与相应的处罚。发生大事故和重大事故的单位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行政责任。

2.6 从监督方面预防事故

2.6.1开展农机安全检查, 取缔农机违章驾驶操作, 杜绝农机事故发生

各级农机监理部门, 要经常深入田间、场院开展农机安全检查, 取缔农机违章驾驶操作。会同交警和安全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 纠正农机道路违章重点要纠正:无证驾驶、无牌行车、超乘混载、酒后驾驶、不按时检验、安全设施不全 (包括灯光、安全链防护网、安全警示牌等) 。

2.6.2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

农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篇8

1.1车辆存在的隐患

1.1.1机车车容、车貌差 油泥污垢遍布全车,不利于检查和故障排除。机车车况差,难启动,噪声大,功率不足,油、水跑冒滴漏严重。

1.1.2 机车机件不全 没有发动机前罩盖,不安装空气滤清器,没有排气管及消音器,缺少前机盖,座位上无坐垫、靠垫、没有操纵杆球头帽,安装离合器未带护罩,没有变速箱左侧带轮护罩,离合器踏板、油门踏板、制动踏板缺少回位弹簧,甚至不安装驱动轮的挡泥板等。

1.1.3机车机件失灵如仪表失灵、喇叭不响、灯光不亮、油门踏板失灵或不回位,水箱损坏,离合器分离不彻底,甚至脚制动失灵,仅靠挂档制动行车。

1.1.4部位配合不良,留有间隙处调整不当 方向盘自由行程、前轮前束调整不当,轮胎充气压不合适,方向盘蜗杆、蜗轮间隙调整不当,离合器间隙、制动间隙调整不当,踏板行程调整不当,配气相位不正时供油提前角调整不合适,精密配件严重磨损,连杆轴瓦和曲轴轴瓦配合松旷,凸轮轴与连杆和铜套配合不适当等。

1.1.5忽略对车辆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如不清洗油箱,不清除机体,水箱处水垢,不更换变速箱用油,轴承、油嘴处不注入润滑油,不保养空气滤清器,不清理排气管积碳等。

1.2驾驶員自身问题

1.2.1不遵守交通法规和农机管理法规,不听从指挥,不服从管理如酒后驾车,穿拖鞋开车,带病作业,高速行使,车辆超载,违章载人,不按规定超车、会车和停车,车辆不年检,无证驾驶等。

1.2.2行使中注意力不集中如驾驶车辆时与乘车人聊天、吸烟、饮食。驾驶员开车过程中精神不集中,长时间疲劳作业驶及由于天气、路况不好,或者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的事故。

2.应对措施

2.1加强农机事故的宣传教育定期对农机驾驶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驾驶员的自身素质和安全意识,要做到出车前必须检查车辆运行是否正常,定期对车辆进行保养、维护、检修,消除各种隐患。加大宣传力度,把各种隐患酿成的事故案例,制成宣传板,在乡村集会或者村屯中进行宣传。通过真实案例,引起社会警醒,教育驾驶员及家人,帮助他们提高对安全行车的认识。

2.2搞好农机法规的宣传消除驾驶员法律意识淡薄和逃避管理的观念提高他们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使他们养成学习技术、重安全的习惯,自觉遵守农机法规。

农机事故基本预防策略 篇9

主题词:农机应急救援调研报告

内容概要:全市农机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建立,救援演练初见成效。但是,救援设备落后,联动效率低,救援效果差,没有和整个社会的安全应急体系相配套。怎么办:一是加强应急法制建设,构建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法制体系;二是加强联动机制建设,构建高效快捷的农机事故社会救援体系;三是提高救援演练认识,构建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四是努力配齐救援设备,构建农机事故应急救援的物资保障体系;五是推进应急能力建设,构建以监理为主干的专业化农机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六是加强联合执法,构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为了促进农机安全生产,保障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农机系统应对农机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泰安市政府和省农机办有关要求,我们于2008年初认真构建了全市农机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具备了应对各类农机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运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有问题和不足。近期我们对全市农机安全应急救援体系进行了调研,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机安全应急救援体系的现状

(一)农机安全应急救援机构健全。去年初,根据泰安市政府和省农机办的安排,全市成立了应急处理机构指挥中心,构建了市县乡三级农机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实施了《泰安市农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处理机构及其责任、重特大农机事故监控预防、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理程序,形成了全市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机制。

(二)农机安全应急救援队伍初具规模。全市农机安全应急救援工作,以市县两级农机安全监理站和乡镇农机管理站为依托机构,以农机监理员为主要救援力量。目前,全市共有市县两级农机安全监理站7个,乡镇农机管理站84个,有监理员120人,监理专用车21辆,以及其他必要的救援装备,分成21个监理中队展开农机安全救援技能培训和救援活动,对各类突发农机事故,能够做到及时报告信息、启动预案、现场救援、医疗救护、事故调查、善后处理等工作,全力控制事故灾难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事故的发生。

(三)农机安全应急救援演练初见成效。自去年以来,在全市农机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下,市县两级农机安全监理站和各乡农镇农机管理站都分别举行了2次以上的农机安全应急救援预案演练,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应急反应能力。从演习情况看,各级农机部门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报案、赶赴事故

现场,现场勘查、伤员救护、询问记录、证据保全以及善后处理等工作基本符合要求,这反映了农机各部门安全生产意识较强,具备一定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与安监、交警、保险等部门的协作能力较强。

二、全国社会应急救援体系的发展趋势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是总体预案的一个基本要求。从全国情况看,目前各省市由政府统一指挥的应急救援协调机构、专业化的紧急救援队伍、精良的应急救援装备、完善的应急预案等等,已成为社会公共安全救援体系的基本运作模式,正在日趋完善,农机安全应急救援已经成为社会公共安全救援体系的基本运作模式的重要一环。许多省市的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都走在了我们的前头。2003年4月12日江苏省农机管理局颁布了《江苏省特大农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山西省于2006年8月下发了《山西省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荆州市也于2007年制定实施了农机安全应急救援预案,他们都建立了包括紧急救援法规、管理机构、指挥系统、应急队伍、资源保障等方面的紧急救援管理体制,并且每年举行预案演练,其行动均早于我们,效果也好于我们。实践证明,这种应急救援机制在减少和控制农机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护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广大农村社会稳定、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常进行的的重要支撑体系之一,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急起直追。

三、全市农机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个别县(市、区)不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认为演练可有可无、浪费时间。

二是联动效率低。农机安全应急预案演习,仅仅侧重于综合协调农机部门内部各单位的力量进行预案演练,与安监、公安交警、消防、120急救和保险等协作部门的作用发挥不足,没有建立统一的固定的联动机构和长效联动机制,农机应急救援组织多是临时机构。

三是救援设备落后。大部分救援队伍仅仅具备救援车辆、通讯工具等,现场勘查工具不全,没有检测勘查的工具箱,警戒线、测量工具、担架、急救箱等设备和必要的救治药品配备不齐全。

四是救援效果差。今年上半年,全市发生道路内农机事故10起,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3万元,农机事故救援,却表现出救援分工不明确,救援程序

不熟悉,面对事故现场紧张忙乱无头绪,不熟悉事故处理的技术要求,现场勘查测量、伤员包扎救护、证据收集保全等的技术能力不强等诸多不足,救援效果差强人意。

四、农机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改进措施

一个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应由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4部分构成。其中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组织体制包括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救援队伍四部分。应急救援体系组织体制建设中的管理机构是指维持应急日常管理的负责部门;功能部门包括与应急活动有关的各类组织机构,如消防、医疗等;应急指挥包括应急预案启动后,负责应急救援活动场外与场内指挥系统;而救援队伍则由专业和志愿人员组成。农机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属于传统的“分地区、分部门、分灾种”的灾害应对机制,没有和整个社会的安全应急体系相配套,在整个社会安全应急体系中仍处在一个比较被动的地位,缺少必要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暴露出的问题与不足十分明显,已不能适应日渐增多的农机突发事件处置的需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强化。

一是加强应急法制建设,构建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法制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山东省农机化促进条例》有关规定,结合农机部门的实际,争取尽快出台全省农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法律法规,从法律上明确明确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在救援工作中的职能、权限、责任和义务,把农机事故救援工作纳入社会紧急救援工作的大范围,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是加强联动机制建设,构建高效快捷的农机事故社会救援体系。农机与安监、公安交警、消防、120急救和保险等协作部门要建立建立统一的、固定的联动机构,理顺职能,整合资源,形成科学完善的联动型救援体系,而不是临时机构,做到救援机构固定、救援队伍固定,物资常备不懈,确保供给。要与社会救援机构融为一体,善于运用全社会的力量进行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共同构建全市农机事故应急救援网络,形成长效联动救援机制,统一指挥,协调配合,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使农机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及时、妥善处理重大农机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机事故损失。

三是提高救援演练认识,构建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强调,“防患于未然”是总体预案的一个基本要求,“预测和预警”被明确规定为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安

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对农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习意义的认识,战靠练,练为战,演习是提高能力、锻炼队伍的重要手段,是搞好事故隐患排查、确保安全生产的必要措施,是确保对突发事件迅速反应、妥善处理的有效方法。要加强对机手和群众的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其遵章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要加大宣传教育资金投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横幅、展版、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法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山东农机化》等报刊阵地及编辑的安全生产资料,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免费给机手和群众送图书杂志和安全生产资料活动。要在各乡镇和重点路段设置好安全警示标志和书写安全标语。同时,要在观念上变事故的抢救为事故的预防,强化重点事故源头的管理,加强对群众的安全教育,通过各种媒体普及应急救援和自救知识,增强抗灾救灾的意识。纳入法制化轨道。

四是努力配齐救援设备,构建农机事故应急救援的物资保障体系。担架、急救箱等急救设备和检测箱等检测勘查工具要齐全,逐步配置举高、消防、排烟、照明、破拆等特种车辆和堵漏、防化、侦检、热像和生命探测仪等适用于各种抢险救援场合的抢险救援装备器材,保证应急装备的设置处于完好、有效状态。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要有专用车辆和设备调度权,遇到危急任务时,可以直接指挥和快速调动人员和车辆,能够保证就近、就快的赶赴现场,及时处理事故,为抢险救援工作赢得宝贵时间。120急救、指定医院布点合理,要具备良好的医疗条件和过硬的抢救力量,伤员运送距离要最短,道路条件要有保障等。

五是推进应急能力建设,构建以监理为主干的专业化农机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监理站作为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机构,要设置专门的农机事故处理中心,配备专门事故处理的监理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监理员队伍是全市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主力,要不断加强培训与演练。注意培训好专门救援人员,保持人员队伍相对稳定,做到事故处理规范化,人员训练有素,业务技术良好,切实提高事故处理能力。遇有重大农机事故,要争取消防部队和120急救中心的支援展开救援队伍,有利于避免在人员和装备上的重复投资,符合当今社会节约运行成本、效率优先的原则。各救援中队要确保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每年不少于4次,安监、公安、消防、120急救、保险等各部门配合的联合应急救援演练每年不少于2次。通过演练,积累经验,提高素质、改进作风,努力提高实战本领,进而赢得社会的赞誉和信任,真正做到“有警必出、有灾必救、有险必抢、热情

服务”,“首战用我,全程用我,用我必胜”,开创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新局面。

上一篇:毕业论文word添加目录下一篇:餐厅经营成功创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