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处理的基本步骤

2024-05-11

事故处理的基本步骤(共12篇)

事故处理的基本步骤 篇1

在电力行业, 正确识读电路图是做好设备运行维护和设备检修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笔者将识读电路图的基本步骤总结如下, 以供初学者学习参考。

1 阅读设备说明书

阅读设备说明书, 目的是了解设备的机械结构、电气传动方式、对电气控制的要求、设备和元件的布置情况, 以及设备的使用操作方法、各种开关按钮的作用、各种电气符号等。

2 看图纸说明

看图纸说明, 搞清楚设计的内容和施工要求, 就能了解图纸的大体情况, 抓住看图的要点。图纸说明包括图纸目录、技术说明、设备材料明细表、元件明细表、设计和施工说明书等。由此对工程项目的设计内容及总体要求做大致了解, 有助于抓住识图的重点内容。然后看有关电气图, 步骤是:从标题栏、技术说明到图形、元件明细表, 从总体到局部, 从电源到负载, 从主电路到辅助电路, 从电路到元件, 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3 看电气原理图

为了进一步理解系统或分系统的工作原理, 需要仔细地看电路图。对于复杂的电路图, 还应先看相关的逻辑图和功能图。看电路图时, 先要分清主电路和辅助电路, 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 再按先看主电路、后看辅助电路的顺序读图。

看主电路时, 一般是由上而下, 即由电源经开关设备及导线向负载方向看, 也就是看电源是怎样给负载供电的。看辅助电路时, 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即先看电源, 再依次看各个回路, 分清各辅助电路对主电路的控制、保护、测量、指示、监视功能, 以及组成和工作原理。

4 看安装接线图

安装接线图是以电路为依据的, 因此要对照电路图来看安装接线图。看安装接线图时, 同样是先看主电路图, 再看辅助电路。看主电路时, 从电源引入端开始, 顺序经开关设备、线路到负载。看辅助电路时, 要从电源的一端到电源的另一端, 按元件连接顺序对每一个回路进行分析。

安装接线图中的线号是电气元件间导线连接的标记, 线号相同的导线原则上都可以接在一起。由于安装接线图多采用单线表示, 因此对导线的走向应加以辨别, 还要搞清楚端子排内外电路的连接。

5 看展开接线图

识读展开接线图时, 应结合电路图一起进行。看展开接线图时, 一般是先看各展开回路名称, 然后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识读。这里要注意的是, 在展开接线图中, 同一电气元件的各部件是按其功能分别画在不同回路中的 (同一电气元件的各部件均标注同一项目代号, 其项目代号通常用文字符号和数字编号组成) , 因此, 读图时要注意该元件各部件动作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样需要指出的是, 一些展开接线图的回路在分析其功能时, 往往不一定是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序动作的, 而可能是交叉的, 识读时应加以注意。

6 看平面、剖面布置图

看电气布置图时, 要先了解土建、管道等相关图样, 然后看电气设备的位置, 由投影关系详细分析各设备具体位置及尺寸, 并弄清楚各电气设备之间的相互关系, 线路的引入、引出、走向等。

由于要识读的图样类型不同, 识读时的步骤也各有差异, 因此在实际读图时, 要根据图形的类型作相应调整。

事故处理的基本步骤 篇2

(每天都测,测空白样、进水样、出水样)

化学需氧量:指在强酸并加热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单位为mg/L。本厂采用的是重铬酸钾法。

(一)、方法原理

在强酸性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根据硫酸亚铁铵的用量算出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耗氧的量。

(二)、测定步骤

1、将取回的进水样、出水样摇匀。

2、取3个磨口锥形瓶,编号0、1、2;向3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6粒玻璃珠。

3、向0号锥形瓶中加20mL蒸馏水(用胖度移液管);向1号锥形瓶中加5mL进水样(用5mL的移液管,要用进水润洗移液管3次),然后再加入15mL蒸馏水(用胖度移液管);向2号锥形瓶中加20mL出水样(用胖度移液管,要用进水润洗移液管3次)。

4、向3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mL重铬酸钾非标液(用10mL的重铬酸钾非标液移液管,要用重铬酸钾非标液润洗移液管3次)。

5、将锥形瓶分别放到电子万用炉上,然后打开自来水管将水充满冷凝管(自来不要开的过大,凭经验)。

6、从冷凝管上部向3个锥形瓶中分别加30mL硫酸银(用25mL的小量筒),然后分别摇匀3个锥形瓶。

7、插上电子万用炉插头,从沸腾开始计时,加热2小时。

8、加热完毕后,拔下电子万用炉插头,冷却一段时间后(多长时间凭经验)。

9、从冷凝管上部向3个锥形瓶中分别加90mL蒸馏水(加蒸馏水原因:1.从冷凝管上加水,使加热过程中冷凝管内壁的残留水样流入锥形瓶,减小误差。2.加定量的蒸馏水,使滴定过程中的显色反应更加明显)。

10、加入蒸馏水后会放热,取下锥形瓶冷却。

11、彻底冷却后,向3个锥形瓶中分别加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然后分别摇匀3个锥形瓶。

12、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注意全自动滴定管的使用方法。滴定完一个要记得读数,并将自动滴定管液位升至最高处,进行下一个滴定)。

13、记录读数,计算结果。

二、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

(测,测 样)

生化需氧量:指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溶解氧的量,单位为mg/L。(另一种定义: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要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单位为mg/L。)

(一)、测定步骤

三、悬浮性固体物质(SS)的测定

(每天都测,测空白样、进水样、出水样)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体物质的量。

(一)、方法原理

测定曲线内置,通过测定样品对特定波长的吸光度 转换为待测参数的浓度值,并通过液晶显示屏显示。

(二)、测定步骤

1、将取回的进水样、出水样摇匀。

2、取1支比色管加入25mL进水样,然后用蒸馏水加至刻度线(因进水SS较大,若不稀释可能会超过悬浮物测试仪的最大限度,使结果不准。当然进水取样量不固定,若进水太脏就取10mL,用蒸馏水加至刻度线)。

3、开启悬浮物测试仪,向类似于比色皿的小盒内加入蒸馏水至2/3处,擦干外壁,边摇动边按下选择键,然后快速放入悬浮物测试仪,之后按下读数键,若不为零则按清零键,将仪器清零(测一次即可)。

4、测进水SS:将比色管内的进水样倒入小盒内润洗3次,然后将进水样加至2/3处,擦干外壁,边摇动边按下选择键,然后快速放入悬浮物测试仪,之后按下读数键,测三次,求取平均值。

5、测出水SS:将出水样摇匀,润洗三次小盒…(方法同上)

6、计算结果。

进水SS的结果为:稀释倍数*测进水样读数

出水SS的结果直接为测出水样仪器读数

四、总磷(TP)的测定

(每天都测,测空白样、进水样、出水样;而目前加几个氧化沟上的几个点的样)

(一)、方法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正磷酸盐与钼酸铵、酒石酸锑氧钾反应,生成磷钼杂多酸,被还原剂抗坏血酸还原,则变成蓝色络合物,通常集成磷钼蓝。

(二)、测定步骤(仅以测进、出水样为例)

1、将取回的进水样、出水样摇匀(氧化沟上点的水样要摇匀放置一段时间取上清液)。

2、取3支具塞刻度管,第一支具塞刻度管加蒸馏水加至上部刻度线;第二支具塞刻度管加5mL进水样,然后用蒸馏水加至上部刻度线;第三支具塞刻度管加10mL出水样,然后用蒸馏水加至上部刻度线。(取样量不固定,根据水质情况,水质越差,取样量相对较少。另外注意区分比色管于具塞刻度管的差别,具塞刻度管有刻度,圆底,可加热;而比色管相反)

如果要消解,此步按如下方法:(1)进、出水取样量不变,3个具塞刻度管加蒸馏水25mL左右即可。(2)向3个具塞刻度管分别加4mL5%的过硫酸钾。(3)分别摇匀3个具塞刻度管,用纱布包扎。(4)将3个具塞刻度管放入到塑料烧杯内,然后放到高压锅内加热。(5)高压锅自动断开电源后,大约20分钟后打开高压锅盖,取出塑料烧杯。(6)分别拆开3个具塞刻度管的纱布,之后自然冷却。(7)冷却后,再向3个具塞刻度管分别加蒸馏水加至上部刻度线。(注意高压锅的使用:使用高压锅时一定盖紧盖子,打开排气阀,当温度升至103℃时看从排气阀排气量确定是否关闭排气阀,若此时排气量较少等较多时再关闭。另外高压锅内的水位不要太低。高压锅温度升至120℃时会自动计时,30分钟后自动关闭。)

3、分别向3个具塞刻度管分别加1mL抗坏血酸和2mL钼酸铵溶液。

4、分别摇匀3个具塞刻度管,计时15分钟后,用分光光度计测,用波长700nm,30mm的比色皿。

5、记录读数,计算结果。

所测水样TP结果=(所测水样读数-空白样读数)*31.15/所取水样体积

五、总氮(TN)的测定

(每周一测一次,测空白样、进水样、出水样)

(一)、方法原理

在60℃以上的水溶液中,过硫酸钾按如下反应式分解,生成氢离子和氧。K2S2O8+H2O→2KHSO4+1/2O2 KHSO4→K+ + HSO4-HSO4-→H+ + SO4 2-加入氢氧化钠用一种和氢离子,使用过硫酸钾分解完全。

在120℃--124℃的碱性介质条件下,用过硫酸钾作氧化剂,不仅可将水样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氧化为硝酸盐,同时将水样中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氧化为硝酸盐。而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于波长275nm与220nm处测定其吸光度,从而计算总氮的含量。

(二)、测定步骤

1、将取回的进水样、出水样摇匀。

2、取3个25mL的比色管(注意不是大的比色管)。第一支比色管加蒸馏水加至下部刻度线;第二支比色管加1mL进水样,然后用蒸馏水加至下部刻度线;第三支比色管加2mL出水样,然后用蒸馏水加至下部刻度线。

3、分别向3个比色管加5mL碱式过硫酸钾

4、将3个比色管放入到塑料烧杯内,然后放到高压锅内加热。进行消解。

5、加热完毕,拆开纱布,自然冷却。

6、冷却后,再向3个比色管分别加1mL1+9的盐酸。

7、向3个比色管分别加蒸馏水至上部刻度线,摇匀。

8、使用两种波长,用分光光度计测。首先用波长275nm,10mm的石英比色皿(稍旧的),测空白、进水、出水样并记数;再用波长220nm,10mm的石英比色皿(稍旧的),测空白、进水、出水样并记数。

9、计算结果。

六、氨氮(NH3-N)的测定

(每天都测,测空白样、进水样、出水样)本厂采用的是纳氏试剂光度法

(一)、方法原理 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红棕色胶态化合物,此颜色在较宽的波长内具强烈吸收。

(二)、测定步骤

1、将取回的进水样、出水样摇匀。

2、将进水样、出水样分别倒入到100mL的烧杯内。

3、向两个烧杯内分别加入1mL 10%的硫酸锌和5滴氢氧化钠,用2个玻璃棒分别搅拌。

4、静置3分钟后开始过滤。

5、将静置后的水样倒入到滤斗内,过滤部分后将底下烧杯内的滤液倒掉,然后再用此烧杯接漏斗内剩余的水样,直到过滤完毕再次将底下烧杯内的滤液倒掉。(换言之用一漏斗的滤液洗两次烧杯)

6、分别过滤完烧杯内的剩余水样。

7、取3个比色管。第一支比色管加蒸馏水加至刻度线;第二支比色管加3--5mL进水样滤液,然后用蒸馏水加至刻度线;第三支比色管加2mL出水样滤液,然后用蒸馏水加至刻度线。(所取进、出水样滤液的量不固定)

8、分别向3个比色管分别加1mL酒石酸钾钠和1.5mL纳氏试剂(。

9、分别摇匀,计时10分钟。用分光光度计测,用波长420nm,20mm的比色皿。记数。

10、计算结果。

七、硝酸盐氮(NO3-N)的测定

(每周一测空白样、进水样、出水样;每台都测空白样、氧化沟3号点样、氧化沟回流点样;即周一测5个样)

(一)、方法原理

硝酸盐在无水情况下与酚二磺酸反应,生成硝基二磺酸酚,在碱性溶液中生成黄色化合物进行定量测定。

(二)、测定步骤(仅以3号点和回流点的样为例)

1、将取回的3号点和回流点的样摇匀后放置澄清一段时间。

2、取3个比色管。第一支比色管加蒸馏水加至刻度线;第二支比色管加3mL3号点样上清液,然后用蒸馏水加至刻度线;第三支比色管加5mL回流点么上清液,然后用蒸馏水加至刻度线。

3、取3个蒸发皿,降3个比色管中的液体对应倒入蒸发皿中。

4、向3个蒸发皿中分别加入0.1mol/L的氢氧化钠调节PH至8。(使用精密PH试纸,范围为5.5—9.0之间的。每个约需氢氧化钠20滴左右)

5、开启水浴锅,将蒸发皿放到水浴锅上,温度设定为90℃,直至蒸干为止。(约需2小时)

6、蒸干后,取下蒸发皿冷却。

7、冷却后分别向3个蒸发皿中加1mL酚二磺酸,用玻璃棒研磨,使试剂与蒸发皿中的残渣充分接触,静置片刻后,再研磨一次。放置10分钟后,分别加入约10mL的蒸馏水。

8、分别向蒸发皿中边搅拌边加入3--4mL氨水,然后将其移到对应的比色管中。分别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9、分别摇匀,用分光光度计测,用波长410nm,10mm的比色皿(普通玻璃的、稍新的)。并记数。

10、计算结果。

进水样、出水样的测定步骤(需要补充)

八、溶解氧(DO)的测定

(每天都测,测氧化沟9号点样)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天然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取决于水中与大气中氧的平衡。

本厂采用碘量法测溶解氧

(一)、方法原理

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棕色沉淀,加酸后,氢氧化物沉淀溶解并与碘离子反应释放出游离碘。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释放出的碘,可计算溶解氧的含量。

(二)、测定步骤

1、用广口瓶取回的9号点的样,静置十几分钟。(注意用的是广口瓶,并注意取样方法)

2、用玻璃弯管插入广口瓶样内,用虹吸法向溶解氧瓶中吸入上清液,先少吸一些,润洗溶解氧瓶3次,最后再吸入上清液注满溶解氧瓶。

3、向满的溶解氧瓶中加入1mL硫酸锰和2mL碱性碘化钾。(注意加的时候的注意事项,从中部加入)

4、盖上溶解氧瓶的瓶盖,上下摇匀,隔几分钟再摇,摇匀三次。

5、再向溶解氧瓶中加入2mL浓硫酸,摇匀。放在暗处静置五分钟。

6、向碱式滴定管(带橡胶管、玻璃珠的。注意酸式、碱式滴定管的区别)倒入硫代硫酸钠至刻度线,准备滴定。

7、静置5分钟后,取出放在暗处的溶解氧瓶,将溶解氧瓶中的液体倒入到100mL的塑料量筒内,润洗3次。最后倒至量筒的100mL刻度线。

8、将量筒内的液体倒入到锥形瓶中。

9、用硫代硫酸钠向锥形瓶中滴定至无色,然后加入一滴管淀粉指示剂,再用硫代硫酸钠滴定,直至褪色,记录读数。

10、计算结果。

溶解氧(mg/L)=M*V*8*1000/100 M为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mol/L)

V为滴定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九、总碱度(每周二测一次,测进水样、出水样)

(一)、测定步骤

1、将取回的进水样、出水样摇匀。

2、将进水样过滤(若进水较干净,则不需过滤),用100mL的量筒取滤液100mL到500mL的三角烧瓶中。用100mL的量筒取摇匀后的出水样100mL到另一个500mL的三角烧瓶中。

3、分别向两个三角烧瓶中加3滴甲基红-亚甲基兰指示剂,呈浅绿色。

4、向碱式滴定管(带橡胶管、玻璃珠的,50mL的。而溶解氧测定中用到的碱式滴定管是25mL的,注意区分)倒入0.01mol/L的氢离子标液至刻度线。

5、分别向两个三角烧瓶中用氢离子标液滴定呈现淡紫色,记录所用的体积读数。(切记滴定完一个之后读数,并加满滴定另一个。进水样约需四十多毫升,出水样约需一十多毫升)

6、计算结果。用氢离子标液的用量*5即为体积。

十、氯离子的测定

(每周三测一次,只测空白样、进水样)

(一)、测定步骤

1、将进水样摇匀,并过滤进水样。

2、取两个磨口碘量瓶,第一个碘量瓶中加入用50mL的量筒取的50mL蒸馏水;第二个碘量瓶中加50mL进水样滤液。

3、向两个碘量瓶中分别加入1mL铬酸钾指示剂。

4、向酸式滴定管(棕色的,带旋塞的)倒入0.0139mol/L的硝酸银溶液至刻度线。

5、分别向两个碘量瓶中用硝酸银溶液滴定,至出现砖红色沉淀,记录所用的体积读数。(切记滴定完一个之后读数,并加满滴定另一个。空白样约用0.2-0.5mL左右,进水样约用3-4mL左右)

6、计算结果。

氧化沟泥样相关测定指标

一、污泥沉降比(SV30)的测定

(每天都测,只测氧化沟9号点的样)

(一)、测定步骤

1、取一个100mL的量筒。

2、将取回的氧化沟9号点的样摇匀,倒入量筒至上部刻度线处。

3、开始计时30分钟后,读出分界面的刻度读数并记录。

二、污泥体积指数(SVI)的测定

(每周二、周四、周六测,只测氧化沟9号点的样)

SVI的测定是用污泥沉降比(SV30)除以污泥浓度(MLSS)即为结果。但要注意换算单位。SVI的单位为mL/g。

三、污泥浓度(MLSS)的测定

(每周二、周四、周六测,测氧化沟9号点的样和回流点的样)

(一)测定步骤

1、将取回的9号点的样和回流点的样摇匀。

2、将9号点的样和回流点的样各取100mL到量筒中。(9号点的样用测污泥沉降比所取得即可)

3、用旋片式真空泵分别过滤量筒内9号点的样和回流点的样。(注意滤纸的选用,所用的滤纸是提前称好的滤纸。若当天9号点的样要测MLVSS,过滤9号点样就要选用定量滤纸,反正选用定性滤纸。另外注意定量滤纸与定性滤纸的的区别)

4、取出过滤的滤纸泥样放到电热鼓风干燥箱,干燥箱温度升至105℃开始计时干燥2小时。

5、取出干燥后的滤纸泥样放到玻璃干燥器内冷却半小时。

6、冷却后用精密电子天平称量并记数。

7、计算结果。污泥浓度(mg/L)=(天平读数-滤纸重量)*10000

四、挥发性有机物质(MLVSS)的测定

(每周二、周四、周六测,只测氧化沟9号点的样,用定量滤纸)

(一)、测定步骤

1、将9号点的滤纸泥样用精密电子天平称量后,将滤纸泥样放入到小的瓷坩埚内。

2、开启箱式电阻炉,温度调至620℃,将小瓷坩埚放入到箱式电阻炉内约2小时。

3、两小时后,关闭箱式电阻炉,冷却3小时后将箱式电阻炉的门开一点小缝,再次冷却半小时左右,确保瓷坩埚温度不超过100℃。

4、取出瓷坩埚放到玻璃干燥器内再次冷却半小时左右,放到精密电子天平上进行称量,并记录读数。

头像素描的基本步骤及要点 篇3

定构图

上下的位置决定了头的大小,尽量把构图画得向上一些,原则上不要超过原有大小;左右的位置首先看人脸的方向,鼻子前面的位置多留一些。多观察基本比例,人的脸型是瘦还是胖,不要大意。

找三停

首先注意的是人的基本动态,在一般情况下,两个眼睛的位置都不是水平的,多少有一些倾斜。其次看整个头部是仰视还是俯视,一般平视的机会不太多,平视的时候眼睛一般在头部的上下二分之一处,仰视眼睛高,俯视低些。在确定眼睛的位置后,找出眉弓、鼻底的位置。

找鼻子的位置

在确定三停的基础上,先看脸的朝向一侧鼻根外侧距离脸的轮廓距离,再找鼻根的宽度,之后找两边鼻翼的位置,用流畅的线条把鼻子大的体积表现一下。

眼球的范围

注意是眼球的范围,不要过早地去找眼皮的具体形,上下左右找到以后,找一下球体的感觉,把暗面表现一下。

嘴的范围

下嘴唇最突出的位置是从鼻底到下巴二分之一的地方,口裂稍高一些。确定口裂的高度以后,找上嘴唇总厚度和下嘴唇方肌的厚度,然后定出嘴角。嘴的体积应该找到两侧口轮匝肌的范围,人中是最前端的位置,不要找唇线,重点在嘴的体积,把整个暗面大概铺一下。

耳朵轮廓

首先根据眼角外侧的位置看鬓角到眼角的距离,找出鬓角的宽度:看你的角度,如果能看到两侧鬓角的话,一定要一起画,高度要和眼睛方向一致;如果只能看到一侧的鬓角,多注意鬓角到耳朵的距离。耳朵先看高度,再看宽度,定出大的轮廓就可以了。

头顶轮廓

根据鬓角和耳朵的位置,找出发迹线和头发外轮廓,注意发迹不要勾的太死,要放松一些。如果额头的轮廓一侧看不到头发,一定要注意眉弓的厚度、额结节转折的位置。

脸型轮廓

有耳朵位置以后,根据鬓角的位置,看颧骨最外面的位置,只能看到一侧耳朵的时候,脸前面的颧骨是最突出的地方,向下要注意两个位置的穿插:能看到咬肌时,咬肌在颧骨下面;看不到咬肌时,口轮匝肌在颧骨前面,下颚在咬肌或者口轮匝肌的前面。耳朵这一侧在找轮廓的时候,注意几点:耳朵是略微倾斜的,在下颚最后面开始的地方看准和耳朵的关系;下颚后面转折的地方是和嘴角等高的;下巴不要用单线来勾,一定要看出下巴本身的厚度和脖子的距离;顺手定出脖子和衣领肩线的位置。

步骤二:找大结构

额头的结构

额头正面的范围是从两个眼睛正中的位置垂直向上到额结节向后转折的位置,这中间的范围是正面朝前的,从颞线向后颧骨以上眉弓后面的部分是额头侧面的部分,侧面和正面之间的范围就是斜面的范围。

脸部的结构

从眼角正下面颧骨的正面范围加上嘴的正面范围(鼻子两侧),再加上下巴正面的范围是脸的正面,脸的侧面是颧骨的侧面加上咬肌侧面的范围,侧面和正面之间的范围就是脸斜面的范围。

脖子的结构

脖子就是喉结加上两侧的胸锁乳突肌,大的感觉是圆柱体。一般情况下,脖子后面大部分都被衣领遮住了,所以我们只要在大的圆柱体的基础上重视喉结的结构就可以了。

头发的结构

头发的结构最基本的感觉是和头一体的,随着额头体积的转折变化,其次头发是有厚度的,长头发要根据发型进行分组,注意抓特征。

步骤三:分析五官的结构

在这一步,调整形是很重要的,在深入的同时,检查一开始定大形时出现的问题,及时更正。

眉弓、眼睛

眼睛是球体,扣在眉弓里面。先找出眉弓围绕眼球向里折的范围,重点在鼻根的位置,两侧眉弓要一起画。

眼睛的具体形态要先找出上眼皮最高处,再定两个眼角,连起来就好了,注意眼皮的厚度,不要用单线。下眼皮的方法一样,注意上眼皮包着下眼皮。两个黑眼珠的方向要一致,注意黑眼珠上部被上眼皮遮住三分之一,同时看准眼皮具体的特征,把眼皮的体积画一下。

鼻子

在鼻子范围的基础上,先找鼻头,鼻头接近球体的感觉,我们就按球体来塑造。把鼻子向下的面整个压一下,找两个鼻孔的形状,注意方向和眼睛一致。两侧鼻翼外沿的弧线向中间连起来,整个鼻头的范围基本占鼻根到鼻底的一半。之后画鼻梁,首先注意鼻根的位置——两个眼睛中线连起来的位置,鼻梁的体积按圆柱体来理解,五调子要完整,高光的方向要和鼻头一致。

画嘴先找人中,按人中的方向找嘴中间的位置,这样嘴的方向就不会出问题。找准两侧嘴角的位置,注意唇线不要抠得太死,上嘴唇的两端最后要藏在嘴角里。

下嘴唇一定要注意体积,不要抠唇线,一要注意下唇方肌的体积,是上下转折的;二要注意左右的转折,跟着整个头部的交接线画,一般有两个转折:一是人中,二是颧骨下面转折点与下嘴唇中点连线的位置,嘴的体积最外侧在口轮匝肌外面结束。

耳朵

耳朵的形态一般是倾斜的,注意下面朝前一些。体积的重点抓上面的耳轮和下面的耳垂位置突出感,中间是凹下去的。另外,要注意耳轮的厚度,不要画成薄片,

步骤四:调整黑白灰秩序

头像的基本黑白灰关系要把握以下几点:

五官要突出

眼睛上重颜色的一般秩序:上眼皮与黑眼珠重叠的位置第一,瞳孔第二,亮面一侧眼角第三,暗面一侧眼角第四;整个上眼皮比下眼皮重;抓住下眼皮的体积,包括所有的投影都加重。眉弓重颜色的一般秩序:向光一侧向下转折位置加重,鼻根内侧与眼球转折处加重,强化眉弓在眼睛上的投影;眉毛最后画在眉弓上,抓特征。鼻子重颜色的一般秩序:两个鼻孔亮面一侧要重些,鼻孔与鼻头的边缘最重;强化鼻底暗面,加强交界线;加强鼻子的投影。嘴唇重颜色的一般秩序:口裂中间最重,其次是亮面一侧的嘴角,下来是暗面一侧的嘴角;大关系是口裂最重,下来是下唇方肌与下嘴唇转折处,其次是下唇方肌下沿。

脸部的黑白灰

抓整个面部大的交界线,但是颜色一定要弱化,否则就会吃掉五官的颜色。按我们一开始分的三个大方向的面来塑造,体积出来就可以了,重点在于脸的轮廓上面的几处重颜色,最重的颜色在下巴上,亮面一侧下巴轮廓最重,暗面一侧是下巴底下到脖子之间的面重,其他的轮廓秩序为向上的位置弱,向下一些的重。下巴和脖子的感觉是:下巴对比强,脖子是灰的。

头发的黑白灰

画头发用线时,尽量按照生长的方向给线,把握住头发大的交接线和面部一致的原则,画出头发的厚度、特征。最重的颜色一般在亮面一侧的额头外面,第二重在暗面头发耳朵后面的轮廓处,第三重在交接线处。

脖子周围的黑白灰

主要压亮面一侧脖子外面衣领暗面,暗面一侧抓投影关系,投影最前沿重些,其他都是灰的。

步骤五:统一对比,完成画面

调整画面不协调的地方,刻画一些小的细节,比如明显的皱纹等等,调整各部分的衔接位置,完成画面。

(墨 言)

浅谈数学解题思路的基本步骤 篇4

一、审题

审题就是要准确地认清题目的条件、目标及其“环境”状态, 亦即认识与理解题目, 全面识别信息, 并把握目标方向和具备的“环境”。为解题方案的探索与确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灵感。完成这种思维过程。需要以下几点:

1.全面了解题目的文字叙述, 清楚地理解全部条件和目标, 并准确地复述问题, 画出必要的准确图形或示意图。

2.整体考虑题目, 挖掘题设条件的内涵, 沟通条件和条件、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审清问题的结构特征, 必要时要会将条件或目标进行化简或转化, 以利于解法的探索。

3.探索、发现隐含的条件, 为解题构建良好的环境氛围。

4.判明题型, 预见解题的策略原则。

二、创设情境, 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在认真审题之后, 还需要创设问题情境, 用以启发灵感, 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从而为解题的进一步深化和目标实现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 不妨经常地提醒他们, “你是否已将题目认真地读过一两遍?”“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你可以联想到什么或者还能推导出什么结果来?”“主要条件是什么?有关的定理、公式你熟悉吗?能写出来吗?定理所确定的图形能画出吗?”“是否需要辅助线, 是否需要辅助元?”“能用换元法吗?反证法吗?”“字母的限定范围考虑了吗?”“与这一问题相近的问题解答过吗?”等等, 通过这样不断的设问, 再根据你的设问引导学生去思考, 也许有一问会触动学生的神经, 诱发他们的灵感, “噢, 原来是这样的”!

三、探求解题方案

分析解题思路、探求解题途径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要很好的完成, 需要按以下要求进行:

1.掌握解题程序。将解题过程程序化, 使我们对解题过程有一个有序的框架, 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和化归趋势, 做到目标清楚, 思维方向明确。

2.根据审题提供的依据, 很好地制定解题策略, 探索解题方向, 通过命题的转化, 沟通靠拢条件, 把所面临的问题逐步靠拢和转化为既定解法和程序化、熟悉化的规范问题, 然后利用已知的理论、方法和技巧, 实现问题的解决。除此, 在确定解题策略、实施问题转化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简单化原则——要求有利于把复杂的问题或复杂的形式转化为较简单的问题或较简单的形式。

(2) 熟悉化原则——要求有利于把问题转化为有关熟悉问题。

(3) 具体化原则——要求能使问题中的多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具体。

(4) 正难则反原则——要求正面探索困难时可考虑反面, 直接解不行时可考虑间接解、顺推不行时可考虑逆推, 进不成时可考虑退, 可能性判定无路时可考虑不可能性的判定。

四、解题

解题是指从已知条件出发, 采用恰当的方法, 通过使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及对解题策略的设想逻辑化, 进而实施解题方案, 落实解题过程, 求得结果, 达到目的。在解题过程中, 我们经过认真审题, 探明了解题途径, 确定了解题方法, 明确了解题思路后, 还要进一步去达到正确、合理、简捷、清楚、完满地表达出问题的解决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理顺思路, 有理有据地按逻辑规律由已知条件出发, 逐步推演、转化, 进行有序、合理、正确地推理、运算、作图, 建立起已知到结果的清楚简明、完善的通路, 实现问题的解决。

五、回顾与探索, 检验与深化

解题完成之后, 要重视回顾与探讨, 分析与研究。反思环节是学生提高数学能力的一条捷径, 有了反思要求, 我老师就不会出现一味强调反复操练的盲目性;有了反思, 学生就会既见树木, 又见森林, 就很容易把数学过程对象化, 而不只是把数学看作只是一些过程, 一些细枝末节;有了反思, 就不停留在把过程、法则, 当作无意义的符号游戏的认识上;有了反思, 使学生的学习观念不只停留在会算、会变形、会套公式的认识上, 知道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要学, 那就是数学思维方法、数学语言的学习。因此, 我要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数学过程和自己的解题过程的反省上来”。反思环节的实施, 是消灭“题海战术”, 减负增效, 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强化错题反思, 将错题回收, 归类、综合分析、反思后再选好习题, 有针对性的解题教学是避开题海战术的最佳法宝, 往往事半功倍。我曾经在初三第二轮复习课时做过错题回收教学实验, 效果不错, 其中学生张宗帅感受最深, 他到了高中一直使用“错题回收”法宝, 并告诉我, 读高中数学资料买得少, 花的时间最少, 学得最轻松, 数学科的成绩特好。

选举的基本步骤 篇5

1、推选出村、居民选举委员会

(1)不能成为选举委员会成员的几种情况:①选举委员会成员接受提名成为社区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应当退出社区村、居民选举委员会。②选举委员会成员提成辞职的,须向村、居民代表会议提出书面辞职报告。③社区村、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两次无故不参加选举工作会议的,视为自动退出。

(2)在村民代表会议上推选完选举委员会成员后,村、居民代表会议继续,选出的选举委员会成员在另一会场推选产生选举委员会主任,报告村、居民代表会议公布。(提倡按照法定程序将拟不兼任社区村、居民委员会成员的党组织成员推选为社区村、居民选举委员会主任)。

2、通过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方案(是镇里的方案);

3、确定第十一届社区村、居委员会成员职位、职数;

4、确定参加选举村、居民登记资格和登记办法;

(1)登记资格:①户籍在本社区并且在本社区居住的村、居民;②户籍在本社区,不在本社区居住,本人表示参加选举的村、居民;③户籍不在本社区,在本社区居住(工作)一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出具户籍所在地放弃选举声明(户籍所在地社区村委会公章),经村、居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

(2)不予以登记的:①已在户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登记参加选举的村、居民,不得再参加其他地方社区村、居民委员会的选举。②经社区村、居民选举委员会告知,本人书面(是否有固定格式)表示不参加选举的,不 列入参加选举的村、居民名单。③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得参加社区村、居民委员会的选举。

(2)登记办法

设立登记站和上门登记相结合方式。

5、确定社区村、居委会成员候选人条件;

必须具备条件:讲政治。重公道。有本领。善服务。口碑好。

6、不宜提名的情形;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积极、不认真甚至消极对抗的;(2)、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社区公约(居规民约),不履行义务的;(3)、道德品行不端的;(4)、私心严重,搞宗族派性的;(5)、违反信访规定,带头组织、煽动和参与集体上访的;(6)、带头搞封建迷信活动,参与邪教组织的;(7)、正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的,刑满释放、解除强制性教育措施不满3年的;(8)、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违法生育处理完结未满3年的;(9)、有严重危害集体利益和群众利益行为,侵占集体资产的;(10)、身体状况不能履行职责的;(11)、不积极协助镇党委政府工作,甚至消极对抗的;(12)、上一届社区村、居民委员会成员被依法罢免、辞职或职务终止的;

13、受党内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不满1年的;受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不满2年的;受留党察看处分期间的,或处分期满恢复党员权利未满2年的;被开除党籍的;

14、其他不宜提名的情形。

7、提名候选人的方式;

提名候选人方式:选民按照自己意愿提名候选人

注:①每个村、居民只能有一次提名权;本人不得重复与他人联名提名,联名后本人不能再次提名候选人。②提名候选人不办理委托票,不设立流动票箱。③参加提名候选人的选民数没有硬性要求,最好是登记选民人数的过半以上。

8、通过提名候选人时的监票人、唱票人、计票人名单;

9、其他(就是公布一个规定:户籍不在本社区,在本社区居住满1年,申请参加本社区村、居委员会选举,同时出具不参加户籍所在地选举声明,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可以在本社区参加选民登记。列出符合这个条件的所有人员名单,通过村民代表会议举手通过。)............................................................1号(公布选举委员会)和2号公告(公布选举日期和选民登记时间)

............................................................第二步:登记选民

1、登记选民

............................................................3号公告(公布选民名单)和4号公告(公布职位职数)

............................................................2、社区村、居民选举委员会对登记的选民进行认真审核、确认。做到不错登、不漏登、不重登。

3、村、居民对名单提出异议,自名单公布之日起五日内向社区村、居民选举委员会提出。社区村、居民选举委员会应对村、居民提出的异议,自收到之日起三日内进行核实,确有问题的应当作出修正,审核结果及时公布。选民总数以社区村、居民选举委员会审核后为准。

第三步:办理委托票(提名候选人不办理委托票)

注:①选民通过书面(书信、传真)形式向社区村、居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请,由委托人或受委托人填写《委托投票书》,必须经社区村、居民选举委员会审核。②受委托人必须是有本社区选举权的近亲属(指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亲属)。③代为投票不得违背委托人的意愿,没人接受的委托票不得超过二张。④社区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和社区村、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不得接受委托投票。⑤受委托人不得再委托他人。

第四步:提名候选人

............................................................5号公告(公布提名候选人时间和地点)

............................................................1、准备工作:①工具。如胶水、黑板、统计报告单、笔、写有各工作处名称的纸条、《登记参加选举村、居民花名册》、《选民证》、工作证、提名选票样本、张贴标语、广播器材等。②场所。选择社区广场或村、居民委员会大院等比较宽敞的地方作为投票站。根据登记参加选举的村、居民数确定投票站里的秘密写票处和投票箱数量。提名候选人不办理委托投票,不设立流动票箱。③工作人员。投票站至少五人,设组长一人、负责验证选民证一人、发放提名候选票一人、监管票箱员一人或二人、机动一人。④张贴《投票站须知》。

2、召开提名候选人大会(投票站会场主持词)

确定监票人、计票人、唱票人;清点选票;领取选民证和候选人提名票(选民在领取选民证时必须签名摁手印);写票、投票、计票;宣布结果。

............................................................6号公告(公布提名候选人名单和正式选举时间、地点)............................................................当天需要公布7号公告

............................................................7号公告(公布选举委托投票人员名单)

............................................................第五步:正式选举

1、准备工作:①票箱:一个社区只能设立一个流动票箱;②布置会场;③工作人员;④其他

2、正式选举(主持词........)

............................................................8号公告(公布正式选举结果)

解答高考政治论述题的基本步骤 篇6

一、审题

近年高考政治论述题的基本特点是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影响或意义进行分析,并对材料所揭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审题,既要求考生要读懂、读透和弄清材料的中心意义,又要审清题目的设问,按要求作答。审题的目的在于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弄清材料和题目的中心思想、主要论点,按照设问要求规范作答。一般来说,审题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提问要求征引的材料范围,所确定的知识范围。提问要求征引的材料范围,是指要求考生分析的材料是哪一则或者哪几则,是材料一,还是材料二,或者是材料一和材料二。提问所确定的知识范围,是指根据题目提出的设问锁定知识考查的角度。对于生活与哲学的论述题,要特别注意提问所确定的知识范围,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都有可能成为考查的角度。一般而言,如果哲学论述题的提问没有给出限定范围,就要从不同版块角度(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思考;如果哲学论述题的提问给出了限定范围,就严格在限定范围内(如限定联系的观点,限定认识论的道理等)寻找论据,弄清楚知识范围涉及到哪一课、哪些章节,考生对此要善思慎辨。

(二)明确提问所涉及的行为主体、分析对象。行为主体,是指要求考生回答问题的立场或角度,如从政府角度、消费者角度、企业角度、生产经营者角度、公民个人角度等。分析对象,即要求考生对何种现象、问题进行分析。在经济生活论述题的考查中,往往会注重考查考生从不同行为主体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的能力,考生要善于提高这种能力。

(三)明确提问的指向。提问的指向不同,答题的要求和运用的知识也就不同。如“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提问的指向是“反映”,一般要求考生根据数据看趋势,直接指出现象,并说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此现象可能导致的结果、此现象的本质以及怎么对待此现象等角度去思考。如“谈谈对某种现象的理解”,指向为“理解”,一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去思考。对于指向“原因”的,一般可从重要性和必要性方面去思考。指向为“影响”的,则要从利弊两个方面去回答,既要能回答出积极影响,又要能指出其消极影响。指向为“意义”的,一般只要回答出积极影响就可以。指向为“关系”的,要从区别与联系(矛盾与一致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指向为“评析”的,要求对问题进行全面性思考,既要肯定合理的观点,又要指出问题的不足,还要指出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指向为“建议”的,则要求根据材料揭示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途径等。

二、采点

采点即要求考生在审清题意、明确知识范围的前提下,根据材料的有效信息和中心思想,联系出与此相关的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原理和现实生活的热点。采点要求在设问或材料中寻找信息点,联想、映射相关知识点,调用和选择,运用教材知识去解读和处理材料信息。采点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联系知识点,说明材料的有效信息和中心思想所蕴涵的知识原理;二是联系时政点,说明材料的有效信息和中心论点所折射的现实生活中的时事热点,以及所体现出的党和国家近期的大政方针、路线、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内容。如在经济生活论述题回答宏观调控政策时,考生应该注重联系当前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考生在答案中适当点出相关时政点,不仅是考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也让自己的答案平添光彩。

三、架构

架构是对先前的采点内容进行语言组织,使之逻辑严密、结构有序、表达通畅。架构是在基本确定答案的要点后,把各个要点按一定顺序进行编排。架构决定了答案要点之间的形成和组织方式,是提高语言的逻辑性、要点的层次性和说理的严密性的关键步骤。架构通常遵循的顺序是:重要理论在前、有关联的理论在后;教材知识在前,材料信息在后;原理在前,方法论与材料在后;必然性在前,重要性在后;积极影响在前,消极影响在后;内部因素在前,外部因素在后;按知识结构的自然顺序编排等。如要求说明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要按照先唯物论、后辩证法、再认识论、最后历史唯物主义的考点序列进行建构。

四、覆盖

所谓覆盖,即要求考生在完成审题、采点、架构工作之后,对答案的要点是否完整完善进行检测,通过多角度思考合理地拓展思路,补充要点,丰富答案内容。覆盖的目的在于增大答案的保险系数,完善答案的要点,增加得分点,提高得分几率。覆盖是有效解答材料型论述题的最后一个步骤,考生不能忽视此环节的重要性。如在经济生活论述题答案覆盖时,考生要特别注意两把“万能钥匙”——科学发展观与国家的宏观调控;在解答生活与哲学论述题时,若提问没有确定考查的知识范围,则考生要注意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不同角度对答案进行覆盖。

【考题1】(2009年广东高考政治试卷第40题)(17分)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和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材料2: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这“广东现象”。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

(1) 结合材料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9分)

(2) 结合材料2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8分)

【解题指导】此题考查考生对联系的观点、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知识的掌握,以及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哲学原理,判断、分析、探究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对于第(1)问,考生在仔细阅读并领会提问所要求征引的材料(材料1)的中心意思后,要锁定问题的设问,明确知识范围(生活与哲学关于联系的观点),把握角度。采点时要联系出相关知识点(联系的特点: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架构时要遵循哲学原理在前,方法论和材料在后的原则。对于第(2)问,考生要明确提问要求征引的材料范围(材料2),所确定的知识范围(人民群众历史作用),明确提问所涉及的分析对象(生态文明)。在采点时要能调动教材有关“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知识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对材料进行解读。

【参考答案】(1)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2)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和生态保护,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加强,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依法对排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促进了政府重视生态环境。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广东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民动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为绿色广东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考题2】(2009年广东高考政治试卷第41题)(18分)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摞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单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会协调,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收益3000元。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

材料2:2003年、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材料3:我国政府2008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来越重。例如,在4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中,28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4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1) 结合材料1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7分)

(2)材料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3)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出你的建议。(7分)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考生对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等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对于第(1)问,考生通过认真审题后,明确提问要求征引的材料范围(材料1),所确定的知识范围(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接下来考生需要进行采点工作,即要求调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材料进行解读。在架构步骤,要懂得遵循教材知识在前,材料信息在后的原则。对于第(2)问,考生在仔细阅读材料并解读有效信息后,明确提问的指向(反映),这要求考生根据数据看趋势,直接指出现象(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低于财政收入增速和GDP的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对于第(3)问,着重考查考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考生明确提问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效率与公平关系角度),所涉及的分析对象(扩大内需),提问的指向(提出建议)。采点步骤,考生不仅要联系教材知识点,还要联系时政点,结合当前我国有关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提出合理建议。如当前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答好本题,还要特别注意对答案要点的覆盖,考生不妨通过勾勒知识图来进行答案覆盖:

【参考答案】(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①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养蟹人收益的增加,才有可能对农户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农户获得了100 元的再补偿,这不仅促进了财富的公平分配,而且随着农户收入增加,蟹的消费扩大,也增加了养蟹人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效率。②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这表现在养蟹人与农户在利益上需要相互协调。(2)①材料2中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有增长,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低于财政收入增速、GDP增速。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存在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3)扩大内需的措施包括:①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②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③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⑤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⑥协调区域发展。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考生除了掌握以上解答政治论述题的基本步骤之外,还应养成规范化的答题习惯。答题要准确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要做到要点清晰、层次分明、逻辑合理,防止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根据分值大小确定答案篇幅的多少,而不能盲目下笔,一言千里。要准确使用教材中的知识原理,切忌使用生活化语言作为答案的要点。答案的语言要做到表达无误,简明扼要,并赋有一定的时代气息,能有效结合当前的时代精神和党与国家近期的会议精神、重大决策创新自己的答案,给自己的答案增加亮点,增添光彩。

例谈小学英语儿歌教学的基本步骤 篇7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黑羊》歌词内容为:“Baa Baa,Black sheep,Have you any wool? Yes sir, yes sir,three bags full. Onefor the master, one for the dame, one for the little boy wholives down the lane.”从内容上看,这首歌讲述了一只小黑羊的故事。它努力吃草,想要多长些羊毛,在给主人和夫人提供羊毛之外,还要送一些给住在巷子里没有冬衣御寒的小男孩。故事表现了小黑羊美好善良的心灵,赞扬了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歌词本身并未全面讲述出故事内容,也未能明确揭示小黑羊助人为乐的品质,但这又是歌曲的精髓所在,因此,在授课中教师要适度引入故事背景。从语言上看,歌词中有拟声词“Baa Baa”,是可引起学生兴趣的词汇;新单词也有不少,如“sheep”“wool”“full”“master”“dame”“lane”等,其中“sheep”“wool”“full”“lane”不仅是理解歌曲的关键,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单词,这些单词是教学重点;新句型“Have youany wool?”“Yes sir ,yes sir”这组问答,也是理解歌曲的关键部分,为教学重点。从形式上看,这首儿歌属于对话形式,第一句歌词是提问,其余歌词是回答,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歌曲的双人对话特点设计儿童双人、双组的对唱和表演。

二、教学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是教学实践取得成功的前提,教师只有合理而恰当地定位教学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活动,真正提高教学效率。[2]英语儿歌教学目标分析要结合儿歌的主题情景和知识内容,将新语言知识学习和歌曲演唱作为基础性知识技能目标,同时融入故事所反映的高尚道德品质作为情感态度目标。对一些语言结构简单的歌曲,还可设计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创造,发展思维能力。

基于对《小黑羊》故事背景、思想内涵、语言点和形式的分析,可以确定其教学目标为:1. 学生能够准确认读“sheep”“wool”“full”“master”“dame”“lane”等词汇。2. 学生能够理解“Have you any…? ”句型的意义,并能认读这一句型。3. 学生能够表演《小黑羊》的故事,并养成关心他人和乐于助人的品质。4. 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生活,用替换单词的方式改编歌曲。

三、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小黑羊》语言结构简单、节奏明快、画面感强的特点,教学主要分为七个步骤:听前热身、歌曲呈现、新知讲授、歌曲解读、歌曲教唱、操练巩固和拓展运用。

第一步,听前热身。在正式听歌之前,教师出示一幅关于小黑羊的图片,同时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联想:“What’s it? Oh, it’s a sheep. What color? Blacksheep. What sound does a sheep make?”在学生依据图片指引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猜到“sheep”的含义并发出“Baa Baa”的声音后,教师教读单词“sheep”。通过这一步骤,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新词“sheep”也得到初步认知。

第二步,歌曲呈现。教师将英语儿歌的意义和旋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首先欣赏歌曲,了解歌曲的大体意思、结构、长度和形式,对将要学习的儿歌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师既可以利用简笔画、图片和动画视频呈现歌曲内容,又可边唱边演,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儿歌意义。

针对“Baa Baa”,教师举起双手在嘴唇两旁,每只手手心向前方,先合拢五指,接着又张开,模拟小羊咩咩叫的动作,同时口中吟唱“Baa Baa”。针对“Blacksheep”,教师可将双手食指分别指向前方,不断做出点击指示的动作,表示前面有一只小黑羊。针对“Have you any wool?”教师双手分别举在头部两旁,两只食指伸出,并转圈,表示在提问和思考,接着双手侧向身体左右两边斜下方不断伸出,表示长在身上的羊毛。针对“Yes sir, yes sir”,教师可拍手表示确认。针对“three bags full”,教师可以举出三只手指表示“三”,接着双手在胸前画出一个大圆,表示“full”。针对“One for the master”,教师可以首先伸出一只手指在前方,表示“one”,接着双手举起在头两旁,手心朝向头,手臂带动手上下摆动,表示“master”。针对“onefor the dame”,教师可以双手拉上衣或裙子下摆,身体向下微蹲,做出行礼的动作,表示“dame”。针对“onefor the little boy who lives down the lane”,教师可用双手食指伸出,分别指向并挨着两边脸,表示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接着,教师双脚轮流踏地,双手前后摆动,做出原地踏步的动作,表达小男孩住在巷子里。

第三步,新知讲授。由于儿歌中有新的语言点,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学唱韵律之前就能理解新知识。新知讲授阶段,教师分解出新的语言知识,设计教学和练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句子的意义和准确地读出歌词。新知识讲授的形式可以参考日常课堂中词汇、句型和语法的教学方式。考虑到歌曲教学的特殊性,教师要注意结合利用在“歌曲呈现”阶段使用过的肢体语言、图片、简笔画或视频来表现新的知识点,特别要重视肢体语言的使用前后动作要一致,这样学生在下一步学唱和练习歌曲时,才可能将动作与歌曲结合起来,更轻松地学会歌曲。

例如,在教授“wool”一词时,教师首先用动作表示新单词“wool”,接着出示生活中购买羊毛毛衣时通常会附在衣袋内的装有羊毛的塑料圆盒,让同学们联系真实生活猜测单词意义。接着,教师将印有羊毛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并在下方快速写出单词。教师在通过动作、真实生活样本、图片三种方式反复呈现新单词意义时,还要反复读出“wool”的发音,引导学生在理解单词意义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如有可能,教师也可穿一件羊毛毛衣,或带一件羊毛制成的衣服,供学生触摸,从触觉上感受新单词的含义。这样,学生就能将单词与真实生活相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步,歌曲解读。即使认识每个新单词和句型的意义,学生可能只理解儿歌的字面意义,并不一定真正明白歌曲的背景,因此教师需解释歌曲的意义。由于小学生语言能力有限,教师在介绍故事时,可以使用中文。

第五步,歌曲教唱。在学生理解了所学歌曲的意义,并能准确读出歌词后,教师就应教授学生演唱儿歌。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尝试跟着音乐旋律歌唱和以肢体语言表达动作。在教唱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慢动作演示儿歌意义,鼓励学生模仿表演;同时还要在符合歌曲内容和情感特色的基础上,展示相应的面部表情,将整个面部、身体的无声语言与歌曲的有声语言相结合。

第六步,操练巩固。在此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练习活动,引导学生反复吟唱儿歌,在练习中巩固语言知识,体会英语的节奏与韵律,发展语言能力。

为了避免学生感到重复唱歌的厌烦感和枯燥感,教师可以通过变换唱歌的主体和唱歌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唱歌的主体可以在集体唱、小组轮唱、男女生轮唱、学生领唱、结对唱等中变换。也可变换演唱的速度,如第一遍快唱,第二遍慢唱,第三遍学生根据教师指令在快唱与慢唱间变化。

考虑到小学生爱动爱跳、爱唱爱演的天性,结合《小黑羊》的对话特色,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一人问,一人答;也可组织全班分组,一组问,一组答。教师也可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扮演小黑羊、主人、夫人和小男孩,边唱边演,将歌曲的意义表演出来。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帮助他们增添对话,将故事情节表现得更加完整。

最后一个步骤是拓展运用。英语儿歌的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的学习,还要重视利用歌曲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发展思维能力。

考虑到小学生思维活跃、创造力强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个人偏爱,开动脑筋,改编儿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歌曲。

对于《小黑羊》这首儿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家里或亲朋好友家中是否养了宠物,或者自己阅读过的关于小孩与动物的故事,那么,就可以相应地替换歌曲中表示“Baa Baa,Black sheep”“Wool”“master”“dame”“little boy”等单词,改编出一首属于自己的歌曲。

英语儿歌承载着丰富的语言知识、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儿歌教学有利于“优化学习心理、提高学习效率和丰富教学内容”[3]。教师一定要注重分析英文儿歌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歌曲学唱和表演中领略英语语言的魅力,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卜玉华.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1(9).

浅谈任务型阅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篇8

一、两步

第一步:快速浏览文章和表格 (通过浏览文章首段和末段, 或每段的首句, 了解文章大意。通过观察表格结构和大致内容, 帮助考生进一步掌握文章内容) 。

第二步:结合表格看文章 (根据五定四原则边看表格, 边读文章) 。

二、五定法

1.定位:把表格中要填的词所在句子或短语与文中相关位置对应起来;

2.定意:确定所定位句子含义并推敲所要填的词意;

3.定词:通过定意决定所填的词, 可借助一意的多种表达方式来确定要填的词;

4.定性:填词时要确定词性, 根据上下文来确定所填词的词性;

5.定形:应注意名词的可数和不可数、单数和复数的变化;人称代词的格、数等的变化;动词应注意时态、语态, 非谓语动词以及主谓一致方面的不同形式;形容词和副词应注意其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不同形式。填词时要注意词的大小写。

三、解题四原则

(一) 词组优先原则 (看表格, 根据词组推)

原文It determines ou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转换成表格中:It is your dominant motivational focus that decides what you are good at or______in.

分析:根据词组优先原则, 词组be poor in/be weak in答案为poor/weak。

(二) 同问对称原则

1.表格内容上下对称

原文You can do it by making an ad in the newspapers or magazines…转换成表格中:_________for your car for the sale.

分析:根据表格上下advantage of selling an old car;preparation of your car for the sale得知答案为名词。答案为:advertising或advertisement.

2.and, but as well as…前后对称

原文It helps the employee to perform better and increases his or her efficiency…

转换成表格中:Employees with goals can perform better as well as_______efficiency and time management.

分析:根据表格中as well as前的perform, 得知答案为动词原形。答案为:increase.

(三) 信息反推原则 (根据右信息栏, 上下标题栏, 总结归纳词)

表格右边信息栏Slow down and take the time;Try to keep the driving time;Leave enough time to family;可以推断左边为归纳词。答案为Suggestions/Tips/Advice.

◆归纳词的特征有:概括性, 在最大程度上覆盖栏内信息;针对性, 量体裁衣, 大小适度;醒目性, 简洁。

常见概括性词有:原因:reason, cause;结果:result, effect;目的:aim, purpose;方法:measure, solution, way, method;观点:opinion, view, attitude;异同:differences, similarities;优劣:advantages, disadvantages;其它:time, purpose, behavior, feeling。

(四) 信息转换原则

(1) 词性转换。即将一种词类转换成另一种词类, 主要包括动词与名词转换、形容词与副词转换、形容词与名词转换。解题方法很简单, 只要在文中找到关键词即可。例如:

1.IMF called on all players to cooperate closely to improve the global economy.-IMF called for close cooperation to improve the global economy.

2.Learn to listen sympathetically.-Learn to listen in a sympathetic way.

(2) 词组互换。

1.We are putting pressure on the environment.-The environment is under pressure.

2.Inspiration is vital to creativity.-Inspir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reativity.

(3) 句子结构转换。做此类题首先要理解题意, 其次仔细比较原句和题目, 明白出题人的意图, 只要找出题眼就不难得出答案。

a) 主被动互换

You must practice your fire escape plan.-Your fire escape plan must be practiced.

b) 并列句/从句/分词转换

Women who want more children-Woman wanting more children.

c) 意义转换

Since the jump is higher, there is more time to swing the rope.

The jump is higher, therefore/so/consequently, there is more time to swing the rope.

事故处理的基本步骤 篇9

古语有云: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只有掌握网络攻击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才能准确的将其检测出来, 才能更好的防范网络攻击。从技术上来说, 网络攻击的主要动机是取得所攻击的目标机的超级管理员权限, 从而可以操控目标机, 安装病毒程序、修改资源配置、隐藏行踪等等。网络攻击的方法非常多, 但是主要方法是完成攻击前的信息收集、完成主要的权限提升和完成主要的后门留置等。

1 网络攻击的基本步骤

网络攻击一般情况下是利用网络存在的漏洞和安全缺陷对系统和资源进行的攻击, 一般的网络攻击主要包括3个步骤:

1) 第一步:搜集信息

攻击者在选定将要攻击的网络资源的时候需要分析被攻击的环境, 这就要求攻击者大量的收集与汇总被攻击的目标的相关信息, 包括攻击目标的操作系统、类型、网络拓扑结构等等, 攻击者搜集信息的手段非常多, 但一般采用7个步骤来搜集信息, 并且攻击者在这7步中都会利用对应的工具来搜集攻击目标的信息。搜集信息的7个步骤分别是:搜集初始信息、搜集攻击对象所在的网络地址范围、搜集活动的机器、搜索入口点与开放端口、分清主机操作系统、弄清端口对应的运行的服务和画出网络拓扑图。

2) 第二步:寻找系统安全弱点

攻击者在第一步已经搜集到了足够的信息, 接下来攻击者会根据搜集到的被攻击网络的相关信息, 对被攻击对象的网络上的主机进行全方位探测, 以便发现被攻击对象的安全漏洞与弱点。攻击者主要会利用两个方法去探测系统弱点:

(1) 运用“补丁”程序探测突破口

攻击者会通过前期准备阶段搜集到的信息寻找“补丁”程序的接口, 然后编写对应的攻击程序通过这个接口入侵被攻击系统。

(2) 运用扫描器寻找系统安全漏洞

目标系统的管理员使用扫描器扫描系统就会扫描出系统当前多存在的安全漏洞, 然后修补漏洞加强系统的安全防御体系。但是攻击者就会利用扫描器去扫描系统漏洞, 目前较为流行的扫描器是安全管理员网络分析工具SATAN、因特网安全扫描程序IIS、Nessus、NSS等等。

3) 第三步:实施攻击

攻击者通过上述方法探测到系统存在的弱点后, 就开始对系统进行攻击。攻击的行为通常情况下分为3种形式:

(1) 掩盖行踪, 预留后门

攻击者入侵被攻击系统后, 会尽量掩盖可能留下的侵入痕迹, 并在受损的系统中探测新的安全漏洞或者留下后门, 以便再次实施入侵时使用。

(2) 安装探测程序

攻击者入侵系统后可能会在系统中安装探测程序软件, 即使攻击者退出之后, 探测软件仍然可以窥探所在系统的活动, 搜集攻击者所需要的信息, 并源源不断的将窥探到的秘密信息传送给安装程序的攻击者。

(3) 取得特权, 扩大攻击范围

攻击者很有可能会进一步的去探测受损系统在网络中的信任等级, 然后利用该信任等级所具有的权限, 对整个被攻击系统展开全方面攻击。一旦攻击者获得管理员或者根用户权限后, 后果将不堪设想。

2 网络攻击的检测技术

2.1 使用数据流特征检测

攻击者在进行信息扫描之前会构造被攻击对象的IP数据包, 然后通过某端口发送毫无意义的数据包, 这主要是因为各种操作系统对这种无意义的数据包的处理方式不同, 攻击者会解析返回的数据包, 那么我们可以从下面3种思路去检测系统被非法扫描。

1) 统计分析。预先定义某个固定时间段的连接次数, 在此时间段内如果发现连接次数超过预定义值, 则认为端口被非法扫描;

2) 特征匹配。通常情况下攻击者发送的数据包都含有端口扫描特征的相关数据, 比如:当攻击者尝试UDP端口扫描时, 数据包中会有content:“s UDP”数据等等。可以通过分析扫面特征数据来检测端口是否被非法扫描

2.2 本地权限攻击检测

检查文件完备性、监测行为、对比检查系统快照均是最为流行的检测技术。

1) 检查文件完备性。定期检查常用库文件与系统文件的完备性。通常情况下会使用checksum的方式, 对比较重要的文件做先验快照, 检测这些重要文件的访问, 检查这些文件的完备性作, 结合行为监测法, 防止重要文件遭到欺骗攻击与覆盖攻击;

2) 行为监测法。行为监测法主要从两个方面监测:一是监测所有程序进程的堆栈变化, 以便维护程序运行期的堆栈合法性。以防御被攻击对象遭到竞争条件攻击与本地溢出攻击;二是监测内存的活动, 跟踪内存容量的非正常变化, 检测、监控中断向量。

拦截、仲裁来自ftp服务目录、互联网服务的相关脚本执行目录等敏感目录。审计对这些目录的文件写入操作, 防止非法程序的写入与上传。监测执行系统服务程序的命令, 控制数据库服务程序的相关接口, 防止使用系统服务程序提升权限;

3) 对比检查系统快照。先验快照系统中的重要的公共信息, 如系统的环境变量、配置参数, 检测对这些系统变量的访问, 防止遭到篡改导向攻击。

2.3 常用后门留置检测技术

1) 对比检测法。后门留置检测时, 最重要的是检测木马的异常行为与可疑踪迹。木马程序入侵目标网络成功之后, 攻击者会用尽各种隐藏踪迹的措施去防止用户发现, 因此在检测木马程序入侵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木马程序可能利用的隐藏技术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避, 只有这样才会发现木马程序入侵时所引起的异常现象从而使隐身的木马“现形”。常用的检测木马程序异常行为与可疑踪迹的措施包括对比检测法、监测系统资源法、防篡改文件法和分析协议法等;

2) 监测系统资源法。监测系统资源法是指利用监控目标主机系统资源的方式去监控木马程序入侵引起的异常行为;

3) 防篡改文件法。防篡改文件法是指在打开新的文件之前, 用户首先就要检验此文件的身份信息以确保新文件没有被别人修改。标识文件的指纹信息就是文件的身份信息, 文件的身份信息可以通过md5检验与数字签名的方式生成;

4) 分析协议法。分析协议法是对比分析监听的网络会话与某种标准的网络协议, 从而去判断监听的网络会话是否被木马程序入侵。

3 结论

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问题, 非法用户的网络攻击造成了网络的种种不安全。本文详细介绍了网络攻击的步骤, 并给出了防止网络攻击的基本检测技术, 只有掌握了网络攻击的步骤, 才能将网络攻击拒之门外, 才能构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摘要:计算机的发展带动了网络信息的发展, 网络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与各企业的关注。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 熟悉网络攻击的步骤与方法对构建网络安全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总结与提炼了目前网络攻击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并针对网络攻击的步骤提出了检测的技术。

关键词:网络攻击,权限,后门,扫描,木马

参考文献

[1]张敏波编著.网络安全实战详解[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5.

[2]王景伟, 郭英敏.密码技术在信息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信息网络安全, 2009 (4) :27-28.

事故处理的基本步骤 篇10

1 城市房产测绘的特点

根据房产测绘的内容和特点, 作为城市测绘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房产测绘的特点总结起来,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房产测绘成果重要内容的房产图是平面图, 其上只要求平面位置准确, 不表示高程, 不绘制等高线。

1.2 房产图上对房屋及与房屋、房产有关要素的要求比其它图种要详细得多。

例如房屋, 不单要表示结构性质, 还要表示出层次、用途及建成年份等。

1.3 房产图对房屋及房屋的权属界线和用地界线等的表示, 精度要求比较高。

1.4 房产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测量控制点、界址点、房屋权利界线、用地界线、附属设施、围护物、产别、结构、用途、用地分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房产编号以及各种名称和数字注记等。

1.5 为了能清楚地表示出所需内容, 房产图的测绘比例尺均比较大, 一般为1:

500, 1:1000, 甚至更大比例尺。比例尺的大小主要根据测区内房屋的稠密程度而定。

2 城市房产测绘的主要用途

房产测绘是城市测绘的组成部分城市房屋规划建设不可缺少的工作。它不仅是城市房地产管理所必需, 而且是城市房屋规划不可缺少的工作。因此, 它在城市现代化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管理方面, 房产测绘为城市房地产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提供房地产产权、使用权范围界线、面积和房屋建筑物的分布、座落、位置、形状、占有、结构、层数、建成年份、用途及土地使用等基本情况, 并提供各项基础数据。为加强城市房产管理和城市规划建设、合理地调配使用房屋和土地, 妥善安排住宅的修建, 制定旧城区的房屋改造以及新发展区的规划建设等工作服务。在经济方面, 房产测量提供了大量准确的有关房屋和土地图纸资料, 为正确掌握城镇房屋和土地的现状及变化, 统计各类房屋的数量和比重等内容, 可提供可靠的依据, 亦为开展房地产经济理论研究提供重要材料。同时也可为城镇财政、税务等部门研究确定土地分类等级, 制定税费标准, 提供基础资料。在法制方面, 房产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图纸, 它是加强房地产管理、核定产权、颁发权证、保障房地产占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管理的重要依据。

3 房产测绘的基本作业步骤

房产图可以是实测成图, 也可以是编绘成图。实测成图可分为用平板仪测图、航空摄影测量法测图及用野外数据采集数字化测图。但是它们都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要先做控制测量, 然后再进行碎部测量。概城市房产测绘可分为:测区基本控制测量、房产图根控制测童、房产碎部测量、房产图的清绘与整饰及必要的修侧或补测、房产测绘成果输出等内容。现将主要步骤概括起来, 要求过程简介如下。

3.1 预测图纸资料的检查

设计图纸是建筑面积预测的首要资料。一套完整的建筑施工图应包括规划总平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楼梯及阳台详图等;检查其图纸是否经过相关规划部门审批, 只有经过了相应部门审批的图纸才是房屋面积预测算的合法依据;检查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外檐详图、楼梯及阳台详图是否一致, 设计单位为了提高效率可能会让不同设计人员分工协作完成同一幢建筑的平、立、剖面图, 而在设计过程中很可能会有变更, 如设计人员缺乏沟通就会造成图纸前后不一致;检查平面图上套型、尺寸标注是否清楚, 若套型、尺寸不清, 无法完成平面图的绘制;检查设计单位提供的对图纸上如水泵房、电表间、配电室、制冷机房、消防控制室等公用设施部位功能使用说明是否清楚、齐全;特别注意设计图上的文字注释, 如:平台、入户花园、连通阳台、架空层等等, 是否与房产测量的有关性质界定一致。

3.2 尺寸数据采集

在设计图上, 设计的尺寸有柱轴心尺寸, 结构外墙尺寸, 保温厚度等, 这些与我们所需的计算套内面积的墙体中心尺寸, 计算房屋建筑面积的墙边沿尺寸, 需要经过换算, 所以, 在作业时, 要看清图上标注的是哪个部位的尺寸;在使用面积预测换算边长数据时, 还要考虑到房屋竣工后实际状况。如:设计为轴间距离为1000cm, 墙厚20cm, 则两墙体间距离为980cm, 加上墙体两侧粉灰层的厚度各2cm, 实际为976cm;否则, 预测面积与实测面积相差很大;对于有些房屋边长没有标注的尺寸, 我们也可以通过查阅结构图。另外, 通过查阅开发商提供的建筑设计光盘也是一个简捷的办法;要看清设计图各层上下之间的结构关系。因房屋预测算和实测存在时间上的前后差异, 而在不同时期测算规范很可能有变更, 在实测时应特别注意追述房屋预测算时规范, 注意相应规范的应用和生效时间, 维持成果前后的一致性。

3.3 测区基本控制测量

基本控制测量主要为房产界址点的测量和房产图根控制网的施测提供基础控制。所以测区基本控制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在测区的地面上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精密测定地面基本控制点的位置, 以满足测量区图根加密、房产界址点测量和房产图测绘的需要。测区基本平面控制网一般采用二、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平面控制测量的要求进行。经过数据处理后获得各控制点的坐标, 作为平面位置的基本控制。

3.4 房产图根控制测量

房产图根控制测量是对加密的图根控制点的位置的测量工作。这些图根点作为测站, 直接测绘其周围的房产界址点及相关的房产要素。为了保证房产测绘的精度, 考虑测区基本控制点在内。房产图根点的点位精度和点的密度应以满足相应等级房产测绘的需要。

3.5 房产碎部测量

房产碎部测量主要包括房产要素测量和房产图绘制。房产要素测量主要包括房产界址测量、境界测量、房屋及其附属设施测量、陆地交通和水域测量以及其它相关地物测量等内容。房产图绘制是按照《房产测量规范》的要求将房产要素测绘到图纸上或将房产要素以数字格式在数字图上反映的而进行的数据采集、存储、输出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 具体的房产图测绘作业方法也可分为白纸测图、航测成图, 编绘法成图, 数字化测图等。每种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也因不同的测绘单位的实际的技术力量及仪器设备条件的不同, 以及用图单位的要求得不同而有所不同的选择。

3.6 房产图的清绘与整饰

房产图的清绘与整饰是指按《房产测量规范》和《房产图图式》的要求对铅笔原图或数字房产原图上地物位置、线条、符号、注记等图面要紊进行加工, 为房产图的印刷、复制及其它用途提供条件。

3.7 成果输出

即将编辑好的图件打印输出或以文件形式保存在计算机硬盘或其它存储介质上, 将清绘和整饰好的房产图件晒制成蓝图。应当指出的是, 房产测绘成果包括房产薄册、房产数据和房产图集。

4 结束语

总之, 房产测绘特点多样、突出, 房产测绘作业基本步骤复杂、繁琐。只有熟悉房产测绘的特点, 掌握房产测绘基本作业步骤。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房地产业发展迅速, 房产测绘作为保障房产交易有序公平进行的基本技术越来越受到同仁们的重视。本文主要探讨了房产测绘特点, 并深入地研究了房产测绘基本作业的步骤。

事故处理的基本步骤 篇11

【健康管理的三个基本步骤】

1了解个人的健康状况

只有了解个人的健康状况才能有效地维护个人的健康。因此,首先要收集个人健康信息,包括个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目前健康状况和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膳食、体力活动、吸烟、饮酒等)、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等)和血、尿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等】。

2进行健康及疾病风险性评估

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其主要目的是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风险,鼓励和帮助人们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制订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近年来,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主要转向发病或患病可能性的计算方法上。患病风险比死亡风险更能帮助个人理解危险因素的作用,有助于有效地实施控制措施。患病危险性的评估,也称疾病预测,是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技术核心。其特征是估计具有一定健康特征的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健康状况或疾病的可能性。

3进行健康干预

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现个人健康管理计划的目标。

与一般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不同的是,健康管理过程中的健康干预是个性化的,即根据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由健康管理师进行个体指导,设定个体目标,并动态追踪效果。如健康体重管理、糖尿病管理等,通过个人健康管理日记、参加专项健康维护课程及跟踪随访措施来达到健康改善效果。例如,一位糖尿病高危个体,除血糖偏高外,还有超重和吸烟等危险因素,因此除控制血糖外,健康管理师对个体的指导还应包括减轻体重(膳食、体力活动)和戒烟等内容。

【健康管理的五个常用服务流程】

1健康管理体检

健康管理体检是以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基础,按照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来选定体格检查的项目。检查的结果对后期的健康干预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体检项目可以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工作特点等进行调整。

2健康评估

通过分析个人健康史、家族史、生活方式和精神压力等资料,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一系列的评估报告,其中包括用来反映各项检查指标状况的个人健康体检报告、个人总体健康评估报告、精神压力评估报告等。

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

在完成上述步骤后,个人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健康咨询服务,可以去健康管理服务中心接受咨询,也可以由健康管理师通过电话与个人进行沟通。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解释个人健康信息和健康评估结果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制定个人健康管理计划,提供健康指导,制定随访跟踪计划等。

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个人健康管理的后续服务内容主要取决于被服务者(人群)的情况以及资源的多少,可以根据个人及人群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后续服务的形式可以是通过网络查询个人健康信息和接受健康指导,定期寄送健康管理通讯和健康提示,以及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改善行动计划等。监督随访是后续服务的一个常用手段。随访的主要内容是检查健康管理实现状况,并检查主要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健康教育课堂也是后续服务的重要措施,在营养改善、生活方式改变和疾病控制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5专项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事故处理的基本步骤 篇12

以Cu+HNO3—Cu (NO3) 2+NO2+H2O为例:

1.标变价:根据化合价升降规律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不变价的元素不必标出.

Cu0+ΗΝΟ3+5Cu (ΝΟ3) 2+2+5+ΝΟ2+4+Η2Ο

2.求转移电子数:通常选用1 mol的氧化剂和1 mol的还原刑作标准, 根据元素的变价求出1 mol的氧化剂和1 mol的还原剂中所有变价元素得失电子数.

Cu0Cu+2:化合价升高2

Ν+5Ν+4:化合价降低1

说明:该步是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的关键, 所谓的配平技巧主要就是不同情况下求取得失电子数的方法, 例如, 当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个物质, 而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两种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配平KClO3—KCl+O2时, 初学者易以KClO3为标准计算得失电子数, 从而出现反应物系数不好确定的困难, 此时若以产物KCl和O2为标准计算得失电子数则容易确定系数, 这即所谓的逆向配平技巧.

3.根据得失电子数的最小公倍数求标准物的系数

Cu0Cu+2:2Ν+5Ν+41|×1×2

4.将所求得系数添加在标准物前, 然后据此确定含有变价元素的产物系数, 使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并满足得失电子守恒关系.

Cu+2HNO3—Cu (NO3) 2+2NO2+H2O

说明:系数是1时通常省略不写, 但在题目中有时是填空式的方框, 那么, 1也要填写.

5.利用观察法配平未参加反应的元素原子个数, 使反应方程式满足质量守恒规律

Cu+4HNO3—Cu (NO3) 2+2NO2+2H2O

说明:该反应中有2mol硝酸起了酸的作用, 所以硝酸前的系数成了4;通常在配平未变价的原子时, 先配平原子团 (如该例中起酸作用的硝酸根) , 再配H, 然后配O.

6.检查所配方程式将短线改为等号

Cu+4HNO3Cu (NO3) 2+2NO2+2H2O

说明:从理论上讲, 检查所配方程式是否平衡要检查是否满足得失电子守恒、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一般说来, 一个守恒成立其他大多也能成立, 不必样样检查, 若是离子反应检查电荷守恒最方便.

二、常用技巧

1.反应物和产物中变价原子数不同时, 可以先添加系数

例如:NH3+O2—N2+H2O

该反应配平时, 若以1 mol NH3和1 mol O2作标准求得失电子数, 则配平后, 出现分数系数, 还需要调整系数为整数, 比较方便的方法是先在NH3前添加系数2 (因产物N2为双原子分子, 所以NH3的系数至少也是2) , 然后以2 mol NH3和1 mol O2作标准求系数更方便.

答案:4 3 2 6

2.一种物质中有两种或多种元素变价时, 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求1mol该物质得失电子的总数即可, 即所谓的整体配平法.

例如:Cu2S+HNO3—Cu (NO3) 2+NO+H2SO4+H2O

该反应的反应物Cu2S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均升高, 所以把Cu2S看作一个整体, 求得1 mol Cu2S所失电子的总数为10e-.

答案:3 22 6 10 3 8

3.当氧化剂或还原剂是多种物质, 或者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种物质, 而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两种独立的物质时, 选用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为标准来计算得失电子数将更方便, 此即是所谓的逆向配平技巧.

例如:P+CuSO4+H2O—Cu3P+H3PO4+H2SO4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P、CuSO4, 还原剂是P, 以反应物作标准求得失电子数比较困难, 但是氧化产物只有H3PO4、还原产物只有Cu3P, 所以以1 mol H3PO4和1 mol Cu3P作标准物容易求得失电子数,

答案:11 15 24 5 6 15

4.对无法用常规方法确定化合价的物质, 可以用拟价法, 即可以随便假定元素的化合价, 只要整个化合物的价态满足代数和为零原则就可以, 因为这样对该反应的电子得失数没有影响.

例如:Fe3C+HNO3—Fe (NO3) 3+NO2+CO2+H2O

该反应的反应物中的Fe3C的价态不好确定, 我们不防假设其中Fe的价态为+3价, 那么C的价态就应是-9价, 如此则成了一个普通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选取1 mol的Fe3C和1 mol的HNO3为标准, 即可求出得失电子数.

如果假设Fe3C中Fe为0价, 那么C为0价, 再将Fe3C看作一个整体, 同样能配平.

答案:1 22 3 13 1 11

5.一定系数关系的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例如:S+KNO3+C—K2S+N2+CO2

虽然该反应中得电子的一方不止一种物质, 而是有S和KNO3两种物质, 但由于两者的还原产物K2S的制约, 实际上限制了S与KNO3的物质的量比为1∶2, 所以我们可以把1 mol S和2 mol KNO3作为一个整体来看, 从而求得氧化剂得电子总数, 进而配平整个反应.

答案:1 2 3 1 1 3

6.不定系数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例如:FeS2+C+O2—Fe3O4+CO+S

在该反应中, 氧化剂O2是夺取电子的一方;而另一方除C失去电子外, FeS2作为整体也表现为失去电子, 像这种特殊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 可看成为FeS2, C分别与O2的两个彼此独立反应的加和.假设题目没有给出FeS2与C的物质的量之比这个限制条件, 那么这种方程式的配平将是不确定的.换言之, 其系数可能有无数套:

①2C+O22CO

②3FeS2+2O2Fe3O4+6S

即①·x+②·y, 得:

3yFeS2+2xC+ (2y+x) O2=yFe3O4+2xCO+6yS (其中xy均为自然数)

7.有机物参入的氧化还原反应, 通常首先规定有机物中H为+1价, O为-2价, 并以此确定碳元素的平均化合价.再根据还原剂化合阶升高总数与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相等原则, 结合观察法配平.

例如:H2C2O4+KMnO4+H2SO4-CO2+K2SO4+MnSO4+H2O

H2C2O4中, 令H为+1价, O为-2价.则C的平均化合价为+3价.1个H2C2O4化介价升高数为2, 1个KMnO4化合价降低数为5, 最小公倍数为10, 故H2C2O4的系数为5, KMnO4的系数为2.配平的方程式为:

5H2C2O4+2KMnO4+3H2SO410CO2+K2SO4+2MnSO4+8H2O

8.缺项方程式的配平:如果所给的化学方程式中有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写出来, 在配平时, 如果所空缺的物质不发生电子的得失, 仅仅是提供一种发生反应的酸、碱、中性的环境, 可先把有化合价升降的元素配平, 再确定出所缺的物质, 把系数填上即可.

例如:BiO-3+Mn2++__—Bi3++MnO-4+H2O

首先根据化合价的升降配平有变价元素的有关物质:

5BiO-3+2Mn2++__-5Bi3++2MnO-4+H2O

根据氧原子守恒, 可以确定H2O的系数为7, 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规律可以确定反应物所缺的是氢离子H+

答案:5 2 14H+ 5 2 7

三、考题今昔

1. (1992年上海) 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Fe (OH) 3+ ( ) NaOH+ ( ) Cl2 ( ) Na2FeO4+ ( ) NaCl+ ( ) H2O

电子转移的总数为__

答案:2 10 3 — 2 6 8 6e-

2. (2003年上海) 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 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 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 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

(1) 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 Cu元素显__价.

(2) 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__, 当有1 mol CuI参与反应时, 转移电子__mol.

(3) CuI可由Cu2+与I-直接反应制得, 请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I-—□CuI+□I-3

答案: (1) +1 (2) CuI 0.5 (3) 2 5 2 1

3. (2007年上海) 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NO-3+4H++3e-=NO+2H2O

KMnO4、Na2CO3、Cu2O、Fe2 (SO4) 3, 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 (甲) 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 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__.

(2) 反应中硝酸体现了__, __性质.

(3) 反应中若产生0.2mol气体, 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mol.

(4) 若1 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 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 原因是:__.

答案: (1) 14HNO3+3Cu2O=6Cu (NO3) 2+2NO↑+7H2O (2) 酸性;氧化性 (3) 0.6 mol

(4) 使用了较浓的硝酸, 产物中有部分NO2生成

评析:以上三题均考察了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是三道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题目, 题目紧紧围绕着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考察内容逐渐由单纯考察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到兼顾考察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再到同时考察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计算等, 考察的内容加大了, 考察的知识面和深度都有增加;考察的形式也由直接的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到间接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和规律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然后书写并配平的形式, 体现出了由考察知识到考察能力的变化, 题目新颖灵活, 定性与定量结合, 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区分度明显.近年来各地对此知识的考察一直是热而不衰, 值得注意.

上一篇:沙盘下一篇:考研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