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备课的基本策略

2024-08-01

有效备课的基本策略(精选12篇)

有效备课的基本策略 篇1

备课是每一个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基础性工作, 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和保障, 也是一名合格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备课过程中的质量、效率以及与课堂教学的吻合程度, 可以说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基于此认识,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备课, 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重视教情学情实际, 不要依赖教参和教辅材料

长期以来, 教师都以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支粉笔统驭课堂。课前的备课完全依赖教参、教辅材料的现象普遍存在, 对教材中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 都是根据教参中是怎样说的、教辅资料中是怎样定的, 教师在备课时就原版照搬, 一字不差地抄写到备课笔记上, 而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对目标的达成、重点的强化、难点的突破, 根本没有涉及, 导致教案只是“纸上谈兵”, 是用来应付学校或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 对整个课堂教学根本没有实用价值。

基于这样的情形, 要想取得有效意义上的备课, 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认真钻研教材, 结合教材和教辅材料中的讲解说明, 完全吃透本版教材在知识点方面的编排体系、特征, 辩证地使用现有资源;其次要从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等方面出发, 编写出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案和适合本班学生学情的学案, 这样的备课才能取得实效。

二、要展示备课中的个性, 不要闭门造车和拿来主义

时下, 在教师实际备课中出现了一些极端行为:一是部分老龄教师思想保守, 不懂得学习和借鉴, 在备课时往往都是凭借经验、一意孤行、闭门造车地使用自己用了多年的教学设计, 根本不顾及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新要求;二是刚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没有几年的青年教师, 由于平时接受的信息量大, 善于通过现代网络、同学、同行等不同路径获得备课的资源, 直接使用别人的电子版本教案, 不管是适用还是不适用, 只要上课有教案就行。再就是在中年教师群体中也存在着一些得过且过的人, 他们的备课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马虎了事, 糊弄检查。

所以, 要想让备课落在实处, 让备课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必须建立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 群策群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实施备课的“三步走”。

首先是初备。所谓初备就是所有教师都要在集体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 阅读其他参考资料, 明确本章节与其他章节、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所处的地位, 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 为集体备课, 深入切磋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是复备。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根据初备过程中所获、所思、所疑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行相互讨论、交流、探讨, 然后由中心发言人介绍讲课的内容, 叙述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整体构思, 理论框架、重点和难点、逻辑结构、内涵外延、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 然后集体讨论研究, 提出改进意见, 补充完善, 达成共识, 最后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选择教法, 设计板书, 安排教学步骤, 布置课后作业……由主备人撰写出本课时的教学设计, 为下一步教师的个性备课提供教案蓝本。

最后是个性备。每个教师根据复备课中要求, 在遵循总体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基础上, 加入自己的备课元素, 设计出凸显个性特色的教学环节。如对课程的引入方法上, 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行之有效的、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方式。

三、要体现教法学法指导, 不要知识点的罗列与架构

从平时的教学常规检查中, 经常发现理科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只备教学的概念、定义、公式、规律结论、例题解析等方面的内容, 存在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有骨架没有血肉”的现象。虽然在备课笔记上教学过程中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旁注等栏目, 但是后两个栏目基本上是“蜻蜓点水”式写上两笔, 做一下点缀。这样的备课形式主要还是由于教师心目中注入式、满堂灌旧有思想在作祟, 沿袭着老经验、老套路的上课模式,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新课改教学理念根本没有洗涤掉教师身上的这些痼疾。

新课改这些年来, 不管是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还是从课堂中师生、生生活动的方式来看, 都要求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所以, 从某种意义上讲,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俗语说得好, “教无定法, 学有章法”。教师在设计解决某个问题的教学策略时, 首先要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内容, 立足于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得以个性的张扬为出发点;其次要根据学科特点以及自身的学科素养、个人魅力等,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同行资源以及现代教学媒体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法, 如, 在教授“平面镜”这一节课时, 就可以采用让回忆平时照镜子的情形, 然后学生猜想、讨论, 教师适当点拨, 最后根据小组探究活动, 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四、要激活学生积极思维, 不要浮于表面的花哨

新课程下的备课强调的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责任意识、思维意识, 在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故而, 在备课中不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让教案有多么花哨, 诸如红笔圈点的点缀、可有可无的旁注以及教课后的无病呻吟的反思。而需要教师在完全吃透教材、课标的基础上, 思考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的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该怎样突出、难点该怎样突破, 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中存在着哪些思维障碍, 思维定式会怎样影响该问题的解决, 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 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预设得好, 在课堂中动态生成才能更为高效。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 只有在备课中做到了有效与实效, 上课过程中也就不会出现课堂冷场的现象, 课堂教学的目标才有可能达成。当然, 备课仅仅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方面, 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取得教学活动的成功, 还需要教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业务能力、精湛的学科素养和高超的应变技巧。

有效备课的基本策略 篇2

◆有效备课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里(时间、精力、努力、物质),形成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有效备课的关注点

四个方面:

1、课标的理解,教材的把握与使用,教学内容的选择,目标的确定。

2、关注学生整体、实际的学习情况,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3、关注教学效益,设计好教学实施方案。

4、关注教师在教学中自身优势的发挥。

◆有效备课的策略

一、明确目标

有效备课要拥有“一课三观”:

1、学生观。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心智特征。2、效益观。学习要讲究效率,追求效益;

3、创新观。要敢于打破教参的束缚,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亮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设计教学

1、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学”(教什么?)

一学会知识;二学会方法;三学会感悟

2、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思”(怎样教?)

一构思教学设计;二构思教学流程;

三构思教学小结;

3、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有”(教的怎样?)

一是学习有趣;二是练习有得;三是思考有悟

三、反思教学

1、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问” :

一问自己教学亮点在哪里?

二问学生学习收获在哪里?

三问同行改进之处在哪里?

四、改进教学

1、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助” :

一自助积累;二互助交流;三协助发展。

2、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心”:

一是“精心”讲课;二是“耐心”磨课;三是“细心”悟课; 要做到 :

一是自主构思教学设计,坚持自己的教学个性,表现自己的学术素养;

二是比较教学方案,在自主构思的基础上,大胆利用、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借鉴他人经验,成就自己的智慧;

三是课后反思教学效果,做到及时总结,有效积累,深度思考。

◆有效备课的方法

一、备准教材

精选教学内容:

1、吃透教材,感悟文本。了解编者思路与写编意图,把握重点、难点。

2、合理舍弃,突出重点。合理的舍弃是一种智慧,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3、创造性使用教材。

(1)要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努力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情境化、动态化;

(2)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使教师真正做到变“如何教教材”为“如何用教材教”,力图成为教材的开发者、课程的创生者;(3)选好教学切入点(问题)——问题设计要体现探究性、开放性和自主性。

二、备透学生

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

1、了解学生的知识逻辑起点,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2、认识学生的现实起点,有效预留教学空间。

要思考:

(1)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程度怎样?(2)学生间的差异如何?

(3)学习某一内容前的起点能力是什么?

(4)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哪些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传授?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

三、备活教法

(一)研究实施过程

●活用教法;●讲求情感;●重视探究;●整合手段 1、选择教学流程。

应关注以下几点:

(1)教学情境的创设;

(2)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3)问题的生成;

(4)合作学习;

(5)学生的自主体验;

(6)全员参与;

(7)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选择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接受式,二是自主式。接受式强调的是结果,自主式强调的是过程。

选择学习方式,既要整体设计,又要分项考虑,某种学习方式既可以贯穿一堂课也可以体现在某个教学环节上,还可以多种学习方式结合使用。

(三)注重教学艺术。

要通过有效的预设,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再现美,主体情思表现美,优化教法传达美,个性特色风格美”,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四)整合教学手段。

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与其它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明确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以及传统教学手段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力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备对教师

1、体现自我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使教师个体独具的个性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张扬,努力形成较成熟、稳定的教学风格,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2、注重反思

根据学情不断调整、丰富、优化方案设计,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有效备课”的建议

一、初次备课,突出自我创作

二、再次备课,借鉴他人成果三、三次备课,通过实践修订

有效备课的内容

1.教学目标

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细化,提出明确的学生三维学习目标。

2.教学资源

根据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需求,认真钻研包括教科书在内的所有教学资源,精选并创造性地整合和使用。要精心筛选例题、习题,使例题具有典型性、启发性,习题具有目标性、层次性和拓展性。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精心研究确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学习。

4.学情

通过恰当的方式(如导学案、作业、谈话等),认真调查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和个体差异,为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预设学生学习的起点、梯度作准备。

5.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备课的重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最佳学习过程,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需求,确定教师应提供的帮助和指导,预设具体的教学环节。

6.教学媒介

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选择并适时、适度地使用教学媒介,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7.课堂流程

(1)预设导入:以简洁、新颖的方式导入新课,真正起到收心、激趣和点题的作用。

(2)设计问题:根据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应明确、新颖、有导向性、启发性、探究性和层次性,有利于学生发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

(3)设计学生活动: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组织灵活多样、实用高效的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动设计要注重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预期,设计好应对措施,以便有效地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达到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4)提炼课堂小结: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培养能力,升华情感。

(5)合理设计板书:教师板书应依据简洁清晰、美观实用的原则,展示课堂教学中的精髓内容,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板书不能简单地列举知识标题,也不能用多媒体演示简单代替。学生板演是板书设计的重要内容,以充分展现学情,反馈教学效果,启发学生思考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6)科学分配时间:预设各个环节可能需要的时间,突出重点,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学过程。

8.课后作业

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分别设计基础性、拓展性、实践性等不同层次的作业,指导学生选择完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9.课后反思

谈小学语文备课的有效策略 篇3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虽然着重或重点要求追求教学质量,反对做秀似的表演。但教师如果能够通过自身语文素养的展示来表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做到一定不要丢弃课堂的主人——学生,同时,一定要弄清备课的含义,背什么?二者兼顾缺一不可。

【关键字】 学生 兴趣 讲解 语言 调动 备课 阅读 素养

备课是教育之始,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备课的观念及具体操作方法是教学的前提。由于每个人看问题的立场不同,观点不同,要想上好课,就得备好课。怎样才能备好课呢?不同的专家可能有不同的理论,不同的老师也可能有不同的经验。也正因为如此,在对于怎样才能备好课的思考与探讨中,大家产生了在思想上的激烈碰撞,与个性上的飞扬。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新课改的实施,为了追求更好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要在课前下大力气去研读课本,研究作者创作的背景,设计教学语言、环节、训练重点等等。也就是要认真的去备好课。然而我们在这样费尽心思的备课过程中,却往往忽略了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学生,忘了在心里问一问我们精心准备的教学大餐学生们会喜欢吗?

一、教师要想,我们对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吗?

好奇是儿童天性,他们是一个个发现者、探究者。因此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让所设计的问题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他们就能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并投入到对文本的学习当中去。例如,对学生喜欢的科普类说明文,而教师往往却不喜欢上,原因之一就是学生不喜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体验不到教学的成就感。久而久之,此类文章的教学就形成了一种不良循环——课前学生喜欢,但上课时学着学着便开始讨厌这篇文章了。那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呢?

其实,只要我们在备课时想一想:学生喜欢自己是以什么角色学习这样的文章,尴尬的教学局面就完全可以避免。例如:科普说明文,可结合不同文本的特点与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改变角色来学习这几篇文章。如在《海底世界》一文的学习中,让学生当海底探险家,畅游海底,与海底的生物对话,了解海底生物的习性和特点。而《猫》一文的学习中,让学生当摄影师,品读文章语言的过程,就像用手中的摄像机拍摄猫的静态、动态的照片。在《未来的房屋》一文中,可让学生当发明家,在充分学习文章的构段方式,品析语言特点之后,让小发明家先介绍自己的“发明”,然后在当原创发明家,自己发明创造一种新型的房屋。在《假如没有灰尘》一文中,则可以让学生当太空侦探,请学生分陆、空两个小分队分头调查,并拟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

二、教师要想,我们的讲解能提升学生的兴趣吗

随着“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的教学观念深入人心,教师开始引入一些整合过程的课外内容。这当然没错,但备课时我们想到过这些整合的资料学生会感兴趣吗?例如,教学《向命运挑战》一课时,如早早提出“文中描写的飞蛾和香瓜还有没有特别的含义?”学生往往会面面相觑,不得要领,此时如果教师提示作者杏林子的生平资料,学生就会明白了。在学生享受顿悟所带来的欣喜的瞬间,就以说明课堂内容的整合是非常必要的了。之后结合作者的身世,引导学生交流体会就会水到渠成了。

三、教师要想,我们的教学语言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呢?

学生喜欢清新如风的教学语言;喜欢诗意唯美的教学语言;喜欢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当我们为了一句苦苦觅得的过渡语言而激动时,要问一问自己,这样的语言学生能听懂吗?

对学生而言,长期美妙的教学语言熏陶,既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又是一种语言的习得。但不一定是教师的语言水平越高,其所教的学生语言水平也就越高。两者虽然存在必然的联系,但有时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并不成正比。原因是教师滔滔不绝的慷慨陈词,既占用了大量的学生发言时间,同时又会在一定层面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担心自己说的不如老师说的好。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精心思考教学语言的魅力,还要思考怎样才能使教学的语言更具有时效性。

有效备课的基本策略 篇4

关键词:备课,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

备课环节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 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备课可以说是每个教师都应当掌握的基本功, 教师备课的质量会直接影响上课的质量和效果。因此,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 一定要扎实备课的基本功, 通过有效的备课实现思政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常规的备课思维中, 教师备课主要备的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 而新的备课理念不再把备课局限于知识层面, 而是把备学生也放在了备课工作的重要位置。因此, 教师要备好课, 一定要把握这两个层面的内容, 即既要备好知识, 又要备好学生。

一、备教学材料

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 准备好相应的教学材料是最基本的备课准备工作。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 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 掌握教材中的每一部分内容。除了教材内容以外, 很多时候,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还要用到教材以外的材料, 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如果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 教学材料的搜集整理、教学课件的制作等, 都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充分, 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备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往往被称为艺术活动, 要上好它就要讲求一定技巧和艺术。在备课环节中, 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教师要事先设计好教学策略, 包括如何引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如何提问、如何结尾及如何应对各种意外状况等, 只有课前做好了充分的策略准备, 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才能有条不紊地按照既定的策略和方法向着教学目标挺进。例如, 笔者在给学生讲“市场交易的原则”时,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性, 在备课的时候, 笔者就设计了一个“卖本子”的场景, 由教师拿着一沓普通的笔记本, 然后用远远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学生, 不仅如此, 相同的本子在卖给不同的学生的时候价格还不一样, 通过这样直观的交易活动, 希望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不公平的交易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和影响。经过这样的课前设计,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学生对这种新鲜的教学场景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 在有效场景的设计下, 学生在本节课上表现得非常积极, 也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备学生活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是新课改中的一项核心内容。在课堂上, 除了教师的讲解, 学生的活动参与也至关重要。而相较于教师讲解, 学生活动会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更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动, 即备学生活动,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活动朝着教学目标开展。例如, 在课堂上有些需要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环节, 教师就要在备课的时候做好准备, 包括确定探究的课题, 学习小组人员的分配, 哪些内容让学生独立探究, 哪些内容难度较大需要教师的引导, 等等, 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前备课时都要充分考虑到, 这样在具体活动实施过程中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另外, 教师还要注意, 备活动只是为了让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并不意味着活动过程要严格按照教师既定的思路进行, 过于模式化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因此, 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活动实际进行灵活的调整, 以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 提高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四、备学生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对象, 在课前备学生当然也就成为了保证教学活动效果的必要手段, 一般来说, 教师备学生要注意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备学生的思想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思维会更活跃, 因此,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一旦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就会以更轻松的心态进行主动的学习, 这样自然会产生好的效果。对于教师来说, 在上课之前, 就要将这一学生的心理因素考虑进来, 注意备学生的心理, 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投其所好, 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采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形式, 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较于初中阶段的学生, 高中生在思维上变得更加成熟, 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拥有一定的自我判断, 如果一味地采取思想灌输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必然会招致学生的反感, 教育的效果自然也不会很好, 如果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 从学生角度出发, 用学生更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则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时, 在讲课之前, 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学生现有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怎样的, 然后以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为切入点, 采取辩论、剖析的方式逐渐输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这样比起一上来就进行健康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灌输, 效果显然会好很多。另一方面是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不同的学生在知识基础和能力素质上自然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的, 传统的大班授课方式的一个最大弊端就是无法考量学生实际, 从而难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导致教学活动只能“一锅端”。如果教师在开讲之前能够通过有效的备课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进行基本的摸底, 然后以此为依据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则效果自然会大大增强。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对于教师来说, 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有精彩的表演, 课前下苦工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教师不但要重视课前的备课工作, 还要掌握备课的技巧, 努力让备课活动更加有效, 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只有这样的备课才是卓有成效的备课, 才是有效教学所需要的备课。

参考文献

[1]孙铁成.浅谈高中政治如何备课[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1 (03) .

[2]李平, 詹王峰.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之“备课先备生”[J].课程教育研究, 2012 (32) .

有效备课的基本策略 篇5

张河中心小学-----李迎春

[摘要]在农村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整体状况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高效的推行集体备课工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课题在充分调研现状后,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通过尝试与探索,归纳出农村学校集体备课的组织与管理、评价机制、备课流程等三个方面的落实策略。

[关键词]集体备课;课改;高效课堂;导学案;有效策略

大多数农村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工作中处于摸索和尝试探索阶段;老年教师未受过正规的学历教育,再加上条件落后,信息闭塞,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机会少。时间一长,致使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长期填鸭、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当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大捷径。在此种落后的状况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农村学校高效地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它不仅能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形成学校教学研究的浓厚氛围,同时它能凸显优秀教师在本学科中的领军作用,带动其他教师在合作、探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参与者思想火花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分享,促使教师加深了对教学行为的思考,不断改进自己的备课水平,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互学、互帮、互评的过程,也助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几年笔者所处的学校,全力推行农村课堂教学改革,我本人在学校主要负责新课改下集体备课工作的探索研究与推广。我们学校就集体备课工作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于农村基础薄弱学校的路子。下面我从集体备课的组织与管理、评价、活动流程等方面谈谈集体备课的高效策略。

一.集体备课的组织与管理

1.成立备课组。备课组是集体备课的最基本单位,成立备课组要根据学校的规模灵活确定。如无平行班的小学校可以年级成立备课组,也可以学科组为单位成立备课组。有平行班的大学校,可按同级同科成立多个备课组,每个备课组确定一名备课组长,负责本组的协调、组织与管理工作。

2.实行学校行政领导包科制。根据学校行政领导的学科及专业特点,确定一名行政领导负责本学科的集体备课制度。包科领导要参加本科的讨论、发言、督查、审核、评价等全过程。

3.集体备课必须坚持“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集体备课只有定时间、定地点,才能为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时间和空间保证。每次的活动时间一般以1--1.5小时为宜,地点一般定在年级组办公室,有条件的学校可在电子备课室进行。集体备课只有提前确定好内容和主备人,才能保证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活动开展的有准备、有序、充实、高效。

4.集体备课必须坚持“四备”。备课标、备教材、被学生、被设计。新课改下的课型有自学课、展示课、反馈课等,备课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上面的“四备”必须要坚持和思考的。教师只有思研课标,才能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才能找准本课题、本章节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准确的找出本课题的难点、重点。“备教材”有两重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对教材的重新组合。比如根据实际需要对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段的教材进行重组与整合,以便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使学习更高效;第二层含义是指备课程资源。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材料,教师备课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删减或补充新材料。“备学生”就是“备学情”、“备学法”,所以“备学生”应当是“四备”中的核心和重点内容,因为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我们设计的导学案最终要在学生身上落实。“备设计”是根据对“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等三项内容的思考与探究后,进而提出的对本学段内容的探究活动与训练内容的设计。

5.同一层次班级要做到“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预设,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训练和活动,统一单元检测。

6.集体备课活动实行“周前备课制”。即本周备下一周课题内容。

二.确定有效的评价机制

1.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我们不仅要对导学案设计的环节是否齐全、内容是否详细、参与活动的次数等量化指标进行评价,更要注重一些质性指标,如个人对集体备课的认识与态度、对集体备课的个人贡献、对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对导学案设计的创新与思考等。只有将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才能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寻找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

2.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集体备课是一个过程性的活动,要经历“个人初备”、“集体合备”、“个人续备”、“课后补备”等环节,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可由包科领导、备课组长等对教师的过程活动进行督查、评价。导学案最终要落实到课堂,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故可在课堂评价表中对导学案的设计质量和使用效果进行评价。

3.个人评价和备课组评价相结合。每个备课组都是一个合作互助的共同体,学校在对个人进行评价时一定要与备课组结合在一起,以突出体现团队的合作与依存。对集体备课应付、拖拉、完不成、责任心不强者,应进行小组“捆绑式”评价;对活动落实有力、有成效的小组,在评优选先过程中也应优先考虑。

三.集体备课的有效流程

1.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开发各学科的“备课指南”。“备课指南”包括课题名称、课时安排、课型、目标、重难点预设、预见性问题设计、备课时间、主备人等。“备课指南”是在学科教师集体研读课标,掌握学情的基础上确定的,它是集体备课活动的总纲,教师的集体备课活动是在“备课指南”的基础上拓展与创新。

2.个人“初备”。主备课人依据“备课指南”进行个体备课,形成“初案”。教师要立足“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尊重差异”的原则,在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是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重点,预设学习难点;第二是围绕课堂目标设计怎样突破重难点,怎样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策略;第三是围绕课型和高效课堂环节要求,设计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及达标训练的内容;第四是围绕备课中突显出的问题与困惑,做好集体备课发言;第五是根据课型、课时安排,做好各环节时间的预设。

3.备课组集体讨论形成“共案”。集体备课时,教师要积极的轮流发言,发言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对课题的知识点、目标、重难点、知识链接与情境等的设计;第二是对课堂互动内容的设计;第三是对突破重难点的有效策略的设计;第四是对困惑和问题的交流。通过大家个人见解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形成互动,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初步形成有共性的“共案”。

4.备课组长进行质量把关后,再把各个“共案”交由个人“复备”,形成“个案”。备课组长要对“共案”进行严格的审核,当各个环节设计合理,活动内容高效、充实时,方可同意个人“复备”。教师个人依据本班的班情、学情、及个人对本课题的理解,通过再思考后,形成的具有个性特点的优质导学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备课的策略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备课;策略

教学中,有些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参照那些优秀教案或备课手册进行备课,但所备的教案到了课堂之上却不能顺利实施,起不到该有的教学效果。让许多教师为之困扰。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年级阶段也应当有着不同的备课策略和方法。

一、备课要针对学生实际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之间的情况不一,因此在备课的方向和策略上也应当有所不同。教师备课时着眼的重点不应当是备课这个外在的形式,而是在参考优秀教案进行备课的同时必须要结合自身以及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来进行相互结合。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将备课的焦距对准自身以及学生的实际,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学习的心理、习惯等了解清楚、分析清楚,在此基础上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教案。

如,在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备课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当了解到教材在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下学期均安排了“统计”的学习,并在二年级下学期还安排了“找规律”,学生对概率与统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其次,大多数学生对于猜想、实验验证等需要发挥想象力的学习方法也较为感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规律的认识还比较困难。在掌握了以上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备课,让教学过程兼顾到所有的学生,才能达到备课应有的效果和目的。

二、备课的重点要瞄准“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吸引和保持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来说,激发他们的兴趣是最为有效的办法和手段。而精彩的新课导入,能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精彩起来,这样就可以达到激发他们兴趣的作用。因此,设计精彩的“新课导入”,是在备课时首先应当予以重点设计的部分。我们应当在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创设教学导入情境,让学生在课程伊始就被课程内容所吸引。

三、备课的内容要涵盖“课堂全程”

其实备课的过程也是教师统筹帷幄的过程。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立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就好比是“战”前的筹划和“盘中推演”,既要在此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这个”战略目标”,又要布置好开展教学的“战术手段”,两者不可偏废。首先,要把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作为备课中最为主要的工作,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班级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而不是生搬硬套网络上的备课手册或者是优秀教案。其次是要明确该课时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当一节课内需要串讲几个知识点时,需要在备课时就明确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明确主次之分后就能更加科学地对40分钟的课程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安排。再次是要安排合理的时间用于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即安排一定的课堂训练时间,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训练加深对当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巩固和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并最终形成能力。而所设计的课堂训练要充分涵盖当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要注意趣味性、生活性和差异性,确保既能体现学生当节课学习的效果又能反映出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加强的部分。

四、备课的范围要包括“课后总结”

有总结才有提高,备课工作也是一样。我们的备课工作很难做到十全十美,总会因为一些新出现的或者被疏忽的问题打断教学的节奏和安排,许多学生突如其来或灵机一现的提问也会让原有的教学设计失去作用,而在教学之后对所备的教案以及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但可以帮助教师把握备课的得失,更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在教学之后,教师应当详细地回顾教学的过程,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以及学生在课堂之上的表现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对于出现纰漏的地方要考虑采取合适的补救措施,对于较为精彩的教学过程特别是一些即兴发挥的教学灵感和精彩的师生对答要进行总结提升。对于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问也要从整个数学教学的角度予以重视和总结,这样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有效备课策略探究 篇7

一、备好教材———瞻前顾后,纵观整体结构,沟通内在联系

备课时,教师不仅要研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要研究这部分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 才能了解所教内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作准备。如,在备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就要考虑: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而且在三年级、四年级讲授多边形图形时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将这些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相结合,找出对称轴。再往教材后面看,六年级又会学习到“圆”,圆也是轴对称图形, 学好轴对称图形对于学生理解圆也有一定的作用。所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应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备好学生———认真分析,掌握学生特征,确定具体目标

在设计教案时, 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确切把握各学段的具体要求,做到不超前,不滞后,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备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服装搭配”一节内容时,我认真分析了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二年级下册在讲授“数字搭配”时,我班学生对“有序”的数学思想掌握得很好 ,90%的学生能很快地利用“有序”的思想解决这一类问题。所以我尝试加大教学深度, 将如何计算得出排列数作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同时也将之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备好教法———换位思考,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程序

在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要着力铺路搭桥,创设情境,突出知识和方法的“新”,重视学法的“导”。在设计新授课教学过程时,注意分析新知的形成过程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设计出引导的“渠道”。例如,在备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节教学内容时,分析教材和学情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虽然不知道其准确的描述方法和表示形式, 可是就这个定律而言学生并不陌生,采用观察、归纳的方法学生可能不感兴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在备此课时考虑:此课除了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外, 能否渗透一些推理证明的方法。所以我大胆地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流程给出定律———推理证明———练习巩固。

四、备好练习———精心设计,有的放矢,激发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每一道习题, 要使作业具有层次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也是一节课是否有效的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标准。习题设计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与例题相仿的基本题,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二是与例题相比有一些变化的变式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三是新知与旧知融会贯通的混合题帮助学生巩固旧知,理解并掌握新知;四是综合题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分析能力并拓展学生思维。

例如,我在备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复习课练习题目时这样设计练习题目:将题目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溪流

1.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2.两个( )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米 ,高缩小,底不变 ,面积是 ( )平方米。

第二部分:江河

1.自己动手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各一个。

2.解决问题:

上图是一块地的平面图, 现在要给这块地铺地砖,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地砖?

第三部分:海洋

实验小学的教学楼前有一块草坪, 中间有3条1米宽的小路(如下图),求植草的面积。

练习题目分别以“溪流、江河、海洋”命名。“溪流”题目主要是基本的知识点的考查;“江河”题目主要是知识的基本应用;“海洋”的题目主要是知识的拓展。以“溪流汇入江河,江河汇集成海洋”这样的寓意,将数学知识由易到难的层次划分得很明显。

习作教学有效备课策略谈 篇8

一、大处着眼备课标

备课标,即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从大处着眼,了解课标对小学各个学段的要求,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发展具有持续性。教师需要清晰地把握课标,了解课标里的总目标和自己所教年级所处学段的学段目标、年级目标、单元目标,再把这些目标一一细化到每节课的课时目标中去。例如,笔者为了明晰对三年级习作的教学要求,反复学习课标,以达到不拔高、不降低对学生要求的目的,明确了指导三年级习作主要应侧重于“乐于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为此,笔者把作文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上,让学生喜欢作文。所以在写作文之前,笔者会带学生玩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竞赛,引导学生做实验等,在丰富的生活中让学生有感要发,有话要说,有情要诉,然后再稍作指导,一篇篇生动的作文就产生了。二、“三心”相通备教材

二、“三心”相通备教材

所谓“三心”是指编者的心、教师的心和学生的心。

首先,明白编者的心。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习作训练,都是编者精心筛选的结果。所以,教师要了解编者的心,要有目的、有重点地使用教材。人教版教材每组课文都是以一个单元主题来编排和组织的,而每组习作练习的编排都和单元主题密不可分。所以,教师应明白编者的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文传授不同的写作方法,在习作备课中,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

其次,确定教师的心。教师对习作训练的解读很重要,它决定了本次习作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是让学生学习写作顺序,或是锻炼学生收集运用材料的能力。发现习作训练的重点,才能采用有效的策略进行教学设计。

最后,了解学生的心。学生在进行习作训练时,会有哪些优势和困难,是选材方面的、写作方法方面,或是中心立意方面的,这些教师都应有所了解。如,在习作教学“成长故事”时,经过对教材的解读,笔者觉得这次习作有两个方面需要仔细斟酌:一是指导学生选材。二是指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通过试讲笔者发现,举例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选材,而大部分学生却很难做到将事情写具体。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笔者便将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放在了指导学生如何把事情写具体上。

三、有的放矢备学生

无论进行怎样的习作教学,都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观察能力如何,表达能力怎样,是否掌握了书写格式等。备课设计再精彩,如果没有考虑到学生也很难成功。如,在一次习作教学观摩活动中,笔者执教一篇习作———“我的自画像”,为了引导学生做好自我介绍,笔者首先介绍了自己,包括姓名、年龄、外貌、兴趣爱好等,然后让学生自由地在作文本上进行自我介绍。本以为这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可事实却高估了学生,当笔者巡视学生时,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用连贯、通顺的语言来介绍自己。究其原因,是笔者在备课时没有备学生,缺乏对学生现有水平的了解。其实,教师以为简单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讲也许并不简单。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关注学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教法和学法。

四、灵活有效备策略

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教师在进行习作备课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习作训练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不能流于形式。如,笔者执教的“一次实验”,因为是在课堂上进行的现场实验,已经使学生进入到一种情境里面,所以就不必使用多媒体,也不用提供范文,最直接有效的策略就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得感官材料进而有话可说。

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篇9

一、教学设计 (准备) 策略

主要是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 (如教案) 时所要解决的问题。当

包括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理念、原则、方法, 教师个人备课的主要内容、学习认知前提与情感前提的分析方法、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课程资源的整合、学习内容的科学编码, 教学流程与基本环节的设计、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的运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等。

教师在准备教学时, 必须要解决下列问题:按照课程三维目标要求确定和表述课堂教学目标, 分析具体教学内容, 分析学生知识基础与情感状况, 整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制作各类教学材料与课件, 选择主要的教学行为和具体方式, 确定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活动流程, 编制诊断性、形成性评价材料, 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等。○○

二、教学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策略)

主要是指师生为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 重点是课堂教学中的行为。

包括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环节研究;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教学方式方法、认知过程有效展开与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效实现方法;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方法;有效的教学技术与信息手段的使用;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有效的新课导入方式、有效的问题设计与问题展示、有效的学习前提基础诊断与补救、有效的学习情感激励;学习目标的预设与生成;和谐自由民主的课堂生态的生成与发展, 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对话机制的形成, 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等。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从目标开始, 就是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把明确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作为每堂课教学的出发点。

有效的课堂更加自主, 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包括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课堂教学更加开放, 教师的教学不拘泥于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空间等。

有效的教学行为更为关键:“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

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从目标开始的整个教学序列的改进: (1) 科学的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的不断改进; (3) 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目标定向、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综合建构) 的应用与不断改进与变化; (4) 单元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完善, 包括单元诊断、单元新授、单元综合、单元矫正等; (5) 情感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6)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与各种功能的作业设计; (7) 课堂教学过程控制四个策略的恰当运用:时间控制、内容控制、方式多样、反馈矫正。

从海南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看, 采取的主要经验与策略有:

一是广大老师聚焦自己的课堂, 面对自己的教学问题, 在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点的探索上有所收获:如海口市第一中学廖高翔老师重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激发, 提出了精心设计引言、师生角色反串、妙用音乐漫画、巧借新闻、引入历史知识等十大策略不断地“制造”地理学习“催化剂”, 使学生形成对地理课的持久兴趣;林海萍老师从活跃化学课堂气氛入手,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总结出了“重视演示实验, 诱发活跃气氛;利用教学媒体, 创设活跃气氛;联系生活事例, 巩固活跃气氛;穿插科技故事, 烘托活跃气氛”的有效做法。

二是部分学校采取整体推进的策略, 提出了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如海口市第二中学为彻底解决“绝大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不愿学、不能学、不会学、学不懂”等长期普遍存在的根本问题, 自2008年9月开始, 在全校所有年级、所有学科实施了以学案为载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创立了“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即课堂上体现“三个特点、三大模块、六个环节”。三个特点指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模块指预习、展示、反馈;六个环节指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海口市龙华区山高小学在学习省外有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推陈出新, 创立了富有山高特色的教学模式———自主高效课堂, 教学流程主要为:“明确目标, 教师引领———自主学习, 多元选择———活动体验, 帮扶训练———展示提升, 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反馈矫正”。

三是许多学科教师单线出击, 摸索总结了很多个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如海口市第一中学张海法老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践“互动———探究”模式, 课堂教学流程由“启动阶段———联动阶段———能动阶段———创新阶段”组成, 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过程。琼州学院附属中学赵中华老师探索的“高中古典诗歌阶段式主题教学”模式, 以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为依据, 补充教学内容和调整教学顺序, 在高中三年将古典诗歌的教学分成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了解诗体常识, 构建诗歌发展脉络 (约五课时) ;第二阶段:掌握具体意象的含义, 丰富学生阅读的审美体验 (约十五课时) ;第三阶段, 鉴赏古典诗词的风格, 体悟诗人情感特征 (约十五课时) ;第四阶段, 掌握诗歌表达技巧, 提高学生的诗歌分析能力 (约10课时) ;第五阶段, 分类鉴赏, 获得诗歌鉴赏的综合能力 (约20课时) :第六阶段, 把握诗歌鉴赏题类型, 掌握答题模式 (约10课时) 。以主题的形式反复强化, 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 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自行去分析意境体会感情。三亚市第一小学欧哲尔老师尝试的“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去探究”的“问题课堂”教学模式, 其教学流程由“开门见山, 引出问题———因势利导, 发现问题———大胆质疑, 探究问题———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四步组成, 以问题作为线索贯穿整个数学课堂, 简单易行。

三、评价反馈策略

教学评价与反馈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与矫正改进行为。评价与反馈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及时地对教与学的前提基础和效果进行反馈评价, 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这些策略包括: (1) 学生学习行为诊断与矫正 (包括认知与情感) ; (2)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诊断; (3) 学生自我发展 (个性) 评价; (4) 教学质量改进评价 (即课时、单元或主题、模块的形成性评价) ; (5) 基于网络的教师、班主任发展性评价, (6) 评价主体多元化, 把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及学生的自评结合进来;评价结果个性化, 要千方百计引导教师把教学的功夫下在“教学生学”上; (7)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道德品质发展性评价、智商情商测量等。

海南所开展的有效教学实验, 主要在学生课堂学习评价与矫正, 各类练习、作业、形成性评价测试题的设计,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测评等方面摸索出一些有效的经验和做法。经验之一: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关注教育公平, 教育评价指向全体;经验之二: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更加科学化和人文化;经验之三:教学检测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经验之四:矫正与辅导更具针对性;经验之五:综合评价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如:琼海市第一小学数学组对作业进行了大幅度改革, 把作业分为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 作业形式灵活多样, 口头作业有说算理、说算法、说过程等形式;书面作业有基础性练习、数学日记等形式;操作作业有小设计、小发明、小制作、小调查等。海口一中追求考试的实效性, 明确提出高一、高二年级不得进行月考、周测, 高三月考要有实效。严禁试卷只发不收、只做不批、只批不析现象。琼海嘉积中学海桂学校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由班主任牵头, 和科任教师、学生等一起制订学困生转化计划。琼海市教育局对学校的教育评价在省的“综合指数”和“四率一分”的基础上把学校对全体初中毕业生的人生规划纳入评价范畴, 要求学校必须把全体学生合理分流到重点中学、普通中学以及各类中专, 保证每位毕业生都能受到合理的继续教育。

四、有效学习策略

包括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空间能力等多元智能的培养, 坚强的学习意志与毅力的培养等。

有效的学习策略既可能是学生显性的学习技能或学习调控技巧, 也可能是学生有关学习的经验性默会知识。学习策略是伴随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而形成与发展的。研究认为学生学习策略是“习得”的, 其形成与发展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具有主体性, 取决于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 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 取决于教师的学习指导水平, 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自我反思水平等。

因此, 对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包括:

1.关注“学习者”的自身问题。关注学生学习动机, 提升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增强教学和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 加强学生学习意志力锻炼等。2.教给学生丰富的认知策略。一是教师让学生这节课学习什么 (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二是教师让学生怎样去学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认知策略教学努力做到专门性与渗透性相结合, 重渗透性;显性与暗含相结合, 重暗含;单一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重综合性;共通方法指导与个性方法指导相结合, 重个性方法指导。3.让学生在真实的智力活动中学习。主要是为学生创设灵活化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情境。4.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让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意识, 引导学生主动选用适宜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对学习进展进行即时性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归因与自我强化, 让学生学会自我补救与调节。5.用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做到评价目标全面化,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 更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目标, 建立信心。

海南的一些实验学校从整体层面构建有效学习策略的体系, 如海口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海口九中的“三学两评”模式和“学科小先生一拖N”模式等, 在引导、促进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省许多中小学教师分别对语文、数学、英语、化学、政治等学科的有效学习策略进行了一定探讨, 对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选择和运用相关的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海口一中政治教研组的“学案导学, 自主高效”模式, 文昌市翁田中心小学王宇老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等。

五、教学管理策略

包括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和师生教学积极性的激励, 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学校文化的构建, 有效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认真执行,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确立与认真执行, 优秀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发展机制, 相应的激励与保障机制的建立等。

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没有扎实的教学常规工作, 就没有高效的教学活动。

学校要重视无效、低效教学现象的梳理工作, 重视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 重视教师的教学设计。

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听课评课, 重视教师的课后辅导、作业批改。学校要把这一切都纳入教学管理, 建立科学有序的检查制度, 一月一查, 一期一评, 评出优秀常规标兵, 给予表彰和奖励。

要提倡教学精致管理, 要想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追求教学精致管理。精致管理主要体现在“细”字上。细节决定成败。要细化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细节。避免重制度、轻程序, 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精致管理还要求我们强化系统管理, 狠抓班级管理、教研组管理、备课组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管理, 要分工明确、协调一致。

从海南各实验学校所采取的策略看, 具体特点体现在:

一是加强常规管理, 规范教学行为, 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 唱响有效教学主旋律。如:海口一中制定了“规范教学行为”活动的实施方案, 通过“严格按《方案》规定课时计划上课, 严禁非上课时间讲课与补课;严格规范作业、试题、考试次数以及教辅资料管理行为;科学备考、智慧备考、人文备考, 精简课时, 提质增效;聚焦课堂, 推进教学改进行动, 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优化备课组建设, 集体备课精细化、特色化;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提高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等六个行动研究, 紧紧围绕有效教学这个课题, 加强常规管理, 规范教学行为, 依法科学施教, 在探索提质增效之路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二是强化集体备课, 改进教研方式, 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 抓住有效教学关键点。如:海口市第九小学以“多样校本研训垒基, 让常态课更加高效”为目标, 借助多彩的教育展示平台, 有计划地开展了诊断式、汇报式、竞赛式、开放式、示范式系列展示活动, 使教师在反复的磨课实践中, 不断学习、反思和调整, 使常态课更显魅力, 彰显课堂教学特色, 达到用自己的课堂培训自己的目的。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重点开展“双循环教学”实验, 改革科组教研方式, 丰富了教研的内涵, 提高了教研水平。第一个循环, 就是同一备课组的教师同备一节课, 轮流执教一节课, 同评一节课, 最终使这一节课达到较高的教学水平。第二个循环, 就是每个教师各自精选一节教学内容, 由其在不同的班级里循环上课, 集体评议, 个人修改, 把这节课做成精晶。

三是关注学习主体, 改革教学模式, 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 寻找有效教学突破口。如, 海口市九中的九个学科全面参与构建有效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初步形成了“三学两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科小先生一拖N”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建立了课堂教学基本步骤:学生自学—学生代表展学一老师导学—课堂评价 (学科小先生对徒弟的指导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 。

四是建立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 完善教学评价与监控机制, 找准有效教学落脚点。如三亚市榆林八一中学规范考试全过程, 以管理求效益。实行教学目标量化管理。一是量化考核内容, 重点是考核工作实绩, 教学效果主要以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作为考核内容。二是制定量化考核评分依据和标准, 使考核既有科学性, 又有可行性。

高考有效作文备考的基本策略 篇10

一、积累归纳

首先要指导学生重读在必修、选修教材中的经典文段, 着重在于指点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累, 并思考这些素材可以应用到作文的哪些方面。

下面以必修五教材中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为例, 谈谈重读文本, 积累作文素材有哪几方面:

(一) 积累作者文章的观点或文章的中心 (以文章中的第3段为例)

如:“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 而无不在也。”

——知微见著, 很多大道理往往存在于细微的事物之中, 要善于发现和思考。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於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世间美好的风景常在路途险远、人迹罕至之处, 只有不畏惧艰辛的人才能看到最美丽的景色。

在写作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引用相关的文段和观点作为作文的论据, 丰富作文的内容, 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但要注意引用贴切和恰当, 紧扣话题并与之相呼应才能为你的作文锦上添花。

(二) 积累课文中出现过的哲理故事或文章表述的事例

如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的主题是什么?可以进行归纳整理并复习:本文记叙了王安石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 并借此生发议论, 提出了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

(三) 积累作者生平的轶事

根据课文提供的作者生平经历或写作背景作为线索, 查找相关的资料, 积累作者的1-2个小故事, 在作文中可以充当有效的事实论据。

(四) 积累文章中优美的语句段落、句式或古诗文中的经典名句

王安石的名句积累: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五) 积累文章结构的写法

[积累写法]:本文在记游的基础上说理, 记叙和议论相结合, 前后照应。

二、理解内化

在积累的基础上, 第二步要做的就是, 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素材的理解, 尝试将一些显浅的话题勾连起来, 发散思维, 看看从课内积累的素材实际上可以怎样用。

这个阶段, 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情景, 让学生将类似的人物, 或者类似的经历, 进行梳理, 给出一些拓展学生思维的练习, 让学生对素材的使用有个总体概念。

如以下的“思维热身”活动:

根据课前预习完成的作文素材积累表格中的课文事迹、作者事例和名言警句, 试从以下十个素材中任选三个连成一段有明确中心论点的话:司马迁;袁隆平与“野稗”;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谢坤山《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鲁迅;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布衣总统”孙中山;曹操“山不厌高, 水不厌深”;比尔盖茨。

学生刚开始运用并不是太熟练, 只能勉强地运用三个素材, 在表述方面可能还不够准确, 这个阶段教师要注重看学生用得对不对, 三个类似的素材得出的观点是不是一致, 是不是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这个活动, 可以放在每一节课的前五分钟, 如同是一个热身游戏, 启发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兴趣。开始时可先由教师进行点评, 训练一段时间之后, 就可以换成由学生互相评点。这样则更有利于训练学生在考场作文上正确选材, 富有针对性, 从而使论据更丰富。

三、运用表达

在运用的过程中, 如写议论文要引用到课内素材作为论据材料说明中心论点, 那么具体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第一, 议论文中事实材料运用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到位、简洁流畅。第二, 材料运用要紧扣话题提炼出来的中心论点, 最好能够点出话题的关键词。第三, 对话题的思考辨析不能只是简单的观点加例子, 还应有个性的思辩和分析。

在备考之中, 这个环节是成败的关键。有效备考能够落实就看最后这一步怎样引导学生从积累到内化之后的运用。

我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来强化训练:第一阶段着重在议论文的框架式练习。第二阶段着重在全文的架构, 即准确审提立意后, 选材写提纲。第三阶段着重是全文写作, 高考作文的实战训练, 提升语言和提高发展得分。

(一) 第一阶段的操作

这个阶段主要是任意给出1个话题, 让学生写出文中论据部分, 要求引用课文事例、作者事迹或名言名句。 (10分钟)

如:阅读下面材料, 按要求作文。

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作为国家、民族的一员, 你必须承担责任;作为学校、家庭的一员, 你也必须承担责任;对你自己, 你更是责无旁贷。

请以“承担责任”为话题, 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参考“四步十三句”格式)

_____________。 (立论点)

_____________。 (摆论据)

_____________。 (议道理)

这个阶段, 主要训练学生运用课内素材的能力。启发学生从看到一个话题, 经过审题和思考后, 能够准确地选出一个阐明中心论点的素材进行论述。训练时以片段练习为主, 在片段写作中强化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运用“四步十三句”的快速成文方法, 夹叙夹议, 有理有据, 规范行文, 防止一些学生无的放矢, 乱写一通。

(二) 第二阶段的操作

这个阶段可以给出1个高考话题作文, 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即场研讨为基础, 运用课本积累的相关素材进行写作。列写出提纲。请同学展示, 并点评。 (15分钟)

如:2006年高考作文江苏卷:

有人说, 世上本无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有了路。有人说, 世上本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步——定题[用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开篇[用句: (2) — (3) ] (点材料引入, 确立全文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论证[用句 (4) —— (11) ]

列事例1:第一层 (或正或反) [用句 (4) —— (7) ] (立论点——摆论据——议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层 (或反或正) [用句 (8) —— (11) ] (立论点——摆论据——议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填加事例或多角度排比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收篇[用句: (12) — (13) ] (收拢全篇, 总结议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阶段主要是训练学生对议论文整体结构的把握, 通过审题、立意后精选素材活用到写作当中, 给予他们一个写作的架构, 可以帮助大部分畏惧写议论文或者不会写议论文的学生, 让他们有据可依, 抓住扶手慢慢一步步学写。

(三) 第三阶段的操作

这个阶段主要是给予各种作文题目让学生强化练习。从选材构思到下笔实战, 这个阶段着重是整体批改学生的作文, 给予点拨指导建议。另一方面就是让一些已经熟练掌握这一技巧的学生尝试抛弃第二阶段的格式, 让他们多从几个角度来思考, 多元选材, 锤炼语言, 使作文的思路更开阔, 行文更流畅, 文采更优美。

四、反思比照

07年高考改革了, 不再用标准分而用原始分, 因而作文的半壁江山也尤为重要。为了突破作文这一重点难点, 我开始苦思怎样在高三有限的时间里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 灵活运用到写作中, 我瞄准的就是42—45的保险分, 对这个分数来讲, 绝对是有套路可寻, 有方法可教的。

以积累课内素材活用为作文论据的复习方法, 能够有效备考高考作文:一方面,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重新阅读学过的课文梳理出有效的资讯;另一方面, 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里复习高一高二学过的必修、选修课文。通过复习、整理归纳出教材中的素材, 可以打开写作思路, 将课文所学内容灵活运用到平时和考场写作中, 就能让作文更加丰满, 论据更加充实, 再不用畏惧字数不够, 没话可写等等。

有效备课的基本策略 篇11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英语教学 有效备课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2-020-01

0

一、初备全书,认真钻研英语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

每学期的开学前,我们应系统研读新课程标准,通读教材,总体把握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明确全学期所要达到的教学总目标。结合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实际,参照市区教研室下发的学科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各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做到教学内容不超新课程标准,不超教材,不增加教学内容,不增加教学难度,不降低教学要求。开学第一周,写出教材分析报告,教材分析报告应包括使用版本、教材特點、编排体例、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意见和打算等。制订计划,收集信息。开学第二周编制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从学情、教情实际出发,切实可行,内容要有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措施,尤其要有转化差生的具体做法。要注意收集、整理全学期有关教材、教学方面的信息、资料、文章,或复印,或摘抄,或剪辑。

二、细备单元,面向全体,确立目标

提前一个阶段或单元了解下一阶段或单元的内容,这定能使我们的英语教学更加有针对性。确立阶段或单元教学目标时注意面向全体,尊重差异;注意学困生和中等生的学习水平和可接受能力。阶段或单元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较高目标。基本目标指全体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意志及态度、能力、习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考虑适度拓展目标,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达到真培养个性,发挥特长的较高水平。

全盘考虑,精心设计。及时写出章、节、课各课时教学方案。方案应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法设计、预习训练题设计、板书小结设计等内容。

提前一周,集体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为确保备课质量,学校要在每周初安排时间,分年级组织同英语学科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得失情况,进行学情分析,在掌握有关大纲、教材或活动课程纲要精神的基础上,共同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

集体研究英语教学方案,要特别注意研究怎样最有效引导学生主动高效的自学,学生在自学中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如何帮助学生排疑解难,设计哪些合适的当堂作业与课后作业,以及学以致用的问题,其中要有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处理办法;研究与教材相关的背景材料,教辅、学辅资料,选用何种教学技术手段等,确保基本实现教学目标。

由学校英语教学骨干教师梳理教学思路,提出教案提纲,再由新教师和非骨干教师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思考和充实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操作办法。最后明确分工,指定专人撰写课时详案。

三、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进行有效集体备课

备课组是学校中最基层也是最有效的教学研究组织,它是由几个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相同的同伴组成,是进行问题共研、资源共享、协作共进的最有效的团队。在当前的新课程下任何一个人的智慧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同伴互助”。所以在备课中我们一定要积极发挥备课组的优势,团结合作,整合群体的智慧,备好每一个单元、章节的课程。在此我们要坚决摈弃形式主义和自私心理,真正用好每一个集体备课课时,要真正理解“两个人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个苹果,两个人交换一个思想则是两个思想”的含义,使集体备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设计弹性化英语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教案不能写得过于简单,太简单了等于没写,不能起到提示、备忘、教参之作用,也未留下教师鉴别、开发、再加工、再创造课程资源的痕迹,不便于教学反思的进行和教学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以详略得当为宜。既有“工笔”又有“写意”,能帮助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的教案,即为好教案。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他维度;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原则;教学设计重全程关联式策划,重从何处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等。

五、借助网络优势,整合课程资源,为有效备课做好充分的资源储备

网络的飞速发展为现代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尤其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手段都在不断地发展,仅靠学校提供的有限的培训和交流远远跟不上发展的脚步,所以我们就要多借助网络的优势,运用拿来主义,通过上网学习、查资料、下载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素材,同时也为有效备课做好充分的资源储备。

中学历史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篇12

一、科学理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 也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有效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 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 更关注学生体魄的健全、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 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 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独立的目标, 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有效教学主张教师树立教学目标的整体结构观念, 全面实现三维目标, 使教学目标价值的实现统一于同一教学过程中, 从而充分实现教学的基本价值,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 科学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 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二、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创设历史情境, 营造历史氛围, 激发学生求知欲, 注重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当然,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长处, 但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启发式教学法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 否则教学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 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 推动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三、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立足于使学生学得轻松、有效, 拓展课程资源, 开设校本课程, 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渠道。同时, 作为历史课程资源之一的多媒体网络资源, 以其信息量大、传输快、音画兼备、形象直观等特点, 在历史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但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 多媒体网络资源只能是课程资源中的一种, 不能从根本上取代教师的地位。在教学中, 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资源, 为教学锦上添花, 而不能喧宾夺主, 更不能为了追求课程资源的丰富、新奇而忽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 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 个性得到了极大张扬,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善于鼓励而慎于训导, 不吝赞赏而疏于指正, 让学生克服传统的唯书、唯师的心态, 敢于怀疑传统, 敢于质疑书本, 敢于挑战权威, 打破师生关系紧张、沉闷、压抑的教育氛围, 让学生恢复独立性和自主性, 充分张扬个性,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掌握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更新知识, 掌握规则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突破规则。充分尊重学生主体, 鼓励学生敢于向既定规律挑战, 向权威挑战, 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正是历史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 也是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最本质的体现。

五、积极探索评价改革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 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一定的属于他自身所特有的突出之处和发展优势。因此, 对学生的历史教育评价也就必须是个性化的、多样化的、多元化的和全程化的。在历史教育评价的过程中, 我们尤其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课程目标的三大领域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存在较大的难度, 因此, 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定性评价, 不可固定化和绝对化, 在措词上可以“模糊”处理, 以留足空间, 但要掌握好分寸。历史学习具有注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历史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刘向荣.闲谈“什么是有效教学”.中学历史学科网.

[2]任鹏杰.服务人生: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从根本上追问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7 (3) .

[3]有效历史教学:聂幼犁、赵亚夫、齐健、任鹏杰共同主持在线研讨实录 (节选)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7 (5) .

[4]赵亚夫.找准历史有效教学的原动力.中国教育报, 2007-3-23.

上一篇:演进规律下一篇:不典型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