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的有效备课

2024-06-08

音乐课堂的有效备课(精选6篇)

音乐课堂的有效备课 篇1

随着授课形式的多样化, 备课也更加丰富多彩。由从前的个人备课逐渐转化为集体备课这样一个新兴的备课模式。集体备课的要求是相同学科的教师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进行讨论研究, 从而让教学更加顺利有序地进行。

作为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学科, 音乐教学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课程需要音乐课堂越来越生动、教学方式越来越灵活, 教学手段日新月异, 教学内容日益更新。尤其是小学音乐课堂, 怎样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已经成了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所以, 想要上好一门高效的音乐课, 要靠全体师生共同的智慧。光靠一个人的智慧是不够的, 必须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 制定系统的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过程, 并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让每一节课都焕发出光彩。

一、集体备课采取的方式

集体备课对许多教师来说还比较陌生, 集体备课需要音乐教师有一颗平静、认真的心,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1. 普及式集体备课:

确定两册教材, 组织教师集中在一起, 确定一位中心发言人, 带领全组的教师来一起研究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目的, 理清教学思路, 经过教师的共同研究和探讨,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第二次备课, 实施课堂教学。

2. 提高式集体备课:

教师的教学模式应该多样化、多元化。所有教师同时备同一课题, 由组长召集组员开展集体备课, 最后每组先由一名教师代表陈述自己的想法, 不足之处由其他教师进行补充说明。通过教师们共同的智慧和力量, 找出备课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整理和提高, 这样既发挥了集体的长处, 也弥补了个人的不足。

二、集体备课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通过集体备课, 调动了每一个音乐教师备课的积极性, 每个教师都在精心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课堂教学, 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教研氛围。

1.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 完全依据教材介绍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 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 学生就可能做小动作, 甚至捣乱。教师要挖掘教材, 改进教学方式, 创设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不断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让教学过程更有吸引力。如在教学歌曲《踏雪寻梅》中, 在“0 X X|X.X|”这个节奏中, 前八分休止是一个难点, 学生不容易掌握, 我就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前八分休止的困难问题, 以此激活了学生的悦纳心理。有的学生说:“我唱到这里点一下头。”有的说:“我在心里嗯一下。”有的说:“我用响板在这里拍一下。”这时, 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方法, 并鼓励说:“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一起试着唱一唱!”结果, 难点不攻而破。音乐课堂教学变得生机勃勃, 纪律良好。

2. 恰当地运用奖惩措施, 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喜欢教师表扬自己, 不喜欢冷冰冰的批评。有些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纪律, 为了教育学生, 有时候在课堂上不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有了错误, 教师可以批评, 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

3. 透彻分析学生心理, 机智处理纪律问题。

课堂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我班小吴是一个“问题学生”, 小李是一名“多动症”儿童, 他们上课时, 有时讲话或拉同学的衣服等, 给教师出难题。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需要机智灵活, 妥善处理, 不能简单地停下讲课, 严厉训斥一番了事, 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或接话分析, 用教学内容中的道理去说明, 使之深化;或善意引导, 晓以大义, 以宽容的态度、渊博的学识、透彻的分析, 去征服学生的心。

三、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学生学习效率高, 课堂气氛活跃氛围好, 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充分地被学生所利用, 让学生非常迅速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构建小学音乐和谐、灵动、创新的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 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音乐教学的最大效益;是充满和谐、灵动而具有创新性的音乐教学活动;是系统地研究音乐教学的高效性理论, 规范音乐教学与管理,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努力形成音乐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将课堂的“意外”巧妙地转化为教学资源, 捕捉“灵动之美”, 生成高效音乐课堂。通过“音乐形象、体态律动、学科综合”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打造音乐高效课堂。

判断一堂课是否高效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看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2.看学生是否能学会把知识转化为能力;3.看课堂上是否让教材变成了活示范;4.看教师的角色是否是主导型;5.看学生的角色是否完成了转化, 由观众转化为参与的主角。

四、打造音乐高效课堂

那么, 究竟怎样才能打造音乐高效课堂呢?

1. 要认真备课, 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虽然每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 但是要想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效, 就必须靠教师过硬的备课水平。俗话说,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想要提高一节课的学习效率, 就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钻研教材, 钻研课标, 了解学生。

2. 为学生创造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 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音乐教学有自己的特殊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发挥教师的主观性作用, 为学生的课堂创造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认真地学习。

3. 以学生为主导型,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教给学生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 而实际的情况是教师想让自己的学生成为音乐家, 却忽略了学生音乐感觉的培养。我们很难想象, 一个没有感情的人怎样来感悟音乐, 领悟音乐中传达出来的情感。作为音乐教师, 应该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让他们自己感觉音乐的优美, 让他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而言之, 只有加强教师的集体备课, 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提高, 才能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发挥音乐教育带给学生的审美功能。

摘要:集体备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它要求同学科的教师认清新的教育发展形势, 根据学科要求, 为了共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通过相互讨论和共同研究来完成一系列的教学任务。集体备课不是一个人的智慧, 而是全体师生共同的结晶, 这种备课方式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认同和欢迎。

关键词:高效,音乐,集体备课模式

音乐课堂的有效备课 篇2

【摘 要】本文阐述了什么是备课反思以及备课反思的意义,并且阐述了从反思是否与课程标准相呼应,备课是否符合学情等五个方面进行反思的方法。

【关键词】备课反思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7-0029-01

何为备课反思?备课反思就是备好课之后我们从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目标预计达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的再思考。现代教育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之后都要求写反思,但是通过调查,大部分老师都是千篇一律草草应付了事,但是我认为做好备课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及时调整矫正教学设计,让我们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更加高效,所以可以说备课反思是有效课堂的矫正器。

一、反思是否与课程标准相呼应

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所以可以说课程标准的指南针。所以我们备好课后必须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设计的流程能不能达到课标的要求,反思必须具体从下列三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反思知识与技能是否与课标相吻合。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课标对哪些知识应该掌握应该学会都有具体要求,所以我们反思时必须一一对照,不能遗漏。

第二,反思过程与方法维度是否与课标相吻合。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所以我们反思的时候着重看看我们的设计有没有让学生学会学,有没有让他们学的过程更加轻松,有没有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发展。

第三,反思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与课标相吻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大家在备课的过程中可能对这个都不是特别重视,但是这个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积极的世界观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并认真去落实。

二、反思备课是否符合学情

有的老师随便买一本教案来用或是别人的试卷直接拿过来就用,这些都是不科学的,因为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学情都不一样,别人用得好不见得你也适用。还有的老师一味追求高大上,这个对于普通学校一定不合适的,因为教学是实实在在的,是讲究因材施教的,所以我们备好课后必须反思我们是否看低或是看高了我们的学生,一双鞋子再漂亮太大或是太小穿着都别扭。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第一,首先你要非常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熟知学生的基础和知识储备。比如在高一生物第一模块《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蛋白质》这一节中,第一课时首先就要学习氨基酸的结构,其中就有氨基羧基钛键等内容,而这些初中化学都是没有学过的,一般是到高二上学期的化学才学到,如果我不了解这些的话,直接去讲氨基酸的结构,我相信这一堂课设计的再好备课再怎么充分效果也是很差的,所以要想课堂高效,反思备课是否符合学情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其次老师在备课及备课反思的过程中,头脑中必须始终想着我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是不是太难或是太容易,太难学生吸收不了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简单就会浪费大家的时间。

三、反思重点有没有突出难点有没有突破

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这两点是我们在一堂课里面必须达到的目标,所以备好课后我们必须反思我们这样设计有没有突出重点,通过什么方式突出重点?有没有突破难点,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手段达到目的?反思后如果觉得哪一方面做得不够好的话我们必须马上调整,以达到我们认为理想的方法。

四、反思能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高中新课程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从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转换“教”与“学”的角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我们要反思的正是这个,纵观我们的教学设计,看看我们在其中是不是取到一个引导着的角色,我们在其中占了多大的比例,学生的活动占了多大的比例,我们的问题有没有激发大家对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

五、反思活动的必要性以及是否形式大于内容

我们听过很多课,老师们都热衷与设计一些活动,一个好的互动活动的确可以增强大家对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大家合作学习的精神,但是要是安排不妥当很可能造成课堂上热热闹闹,可是实际上对于教学没有任何的帮助,所以我们备好课之后必须要反思我们设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预计能不能达到目的,是否形式大于内容,不能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花大量时间去搞活动。活动有必要一定要搞,但是我们的设计一定要下真功夫而不是花拳绣腿。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全国特级教师袁容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成功经验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更有学者提出二十一世纪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备课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同时可以及时调整我们备课中的不足之处,从而让我们课堂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有效备课,敲开高效课堂的大门 篇3

关键词:集体备课;模块备课;课后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19-01

一、定期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不是统一备课,集体备课是借集体的智慧碰撞和群体的思想交流,既促进个体认识的纵向深化,又促进个体认识的横向拓展。集体备课是要达成“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效度,虽然在统一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教材对象解读、分析、研究,甚至进行教学策划,但是最后为个体所用的教学预案或教学方法、策略、手段、教学过程应该是带有很深的个性化痕迹的。

集体备课的目标是多元的。从学的层面讲,它的目标是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获得习惯与方法,同时也获得学习的体验,使每一位孩子在这堂课里有所收获。这份目标的把握是极其重要的,教学的终极是发展,学生的终极发展必须是由每节课的发展累积的。从教的层面讲,它是通过对教材的把握,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这份成长或发展也是由一堂课的问题解决进行累积的。有效集体备课是研训合一的重要载体,有效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开展模块备课

模块备课以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材的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游戏、故事与可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的单元整体备课,模块就意味着对教科书内容的深入研究,理解和重新组合,是以教材为依据,是基于教材的再创造。集体备课中我们从研究教材入手,包括把握教材编写的思路,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知晓教材编写内容的联系等,读懂教材,对它进行改造和重新把握,在认真研读模块教学目标的同时,要求参加备课的老师要编写本模块的教学提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将预期学习结果进行分类;提出本模块学习至关重要的几个问题;编制了本模块的教学流程图和概念图;编制了能够统领本模块学习的一个故事,清晰地意识到每一部分的目标如何去体现整体的模块目标,进行模块教学,使教材既是知识之“舟”,也是能力之“桥”,还可以是心灵洗礼之“池”。

三、注重编写教学课后记。

在注重有效备课的时候,我们经常忽略其中一个环节,那就是教学课后记的编写。教学课后记,是教师对自己一节课或几节课教学情况的反思、研究和小的总结。这对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作用很大。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也为撰写教学体会文章,积累第一手资料。

那么,如何写“教学课后记”呢?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教学课后记要记什么呢?应该把侧重点放在以下六个方面:

1、记教学计划执行。主要是学习目的、要求是否达到;教学组织的是否恰当;教学方法选择得是否客观;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要求与希望;对一节课的自我评价等。

2、记成功之处。记录每节课的“闪光处”和“得意之作”,学生课堂上、作业中的创见。如课堂上恰当的比喻、新颖精彩的导言、引人入胜的方法、成功的临场发挥、直观教具的合理使用,供以后借鉴与参考。

3、记失败之处。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失误之处,如实地记下分析研究,避免再失误。犯同样的错误,几次犯同样的错误不应该。用画“等速曲线”表示奥楚蔑洛夫善变的心理活动,学生认为他画得不对,因为,当奥楚蔑洛夫知道狗是将军家的时候,心跳得更快,用等速度曲线来表示就不准确,应该是加快的。教师当场就承认自己备课时考虑的不周全,接受了这个学生的正确意见。正确的正确接受,如果不正确的,课下也应该与学生交换意见。

4、记反馈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结构,记下学生课堂上的反应,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能真正实现教为学而服务。

5、记疑难之处。课堂有时会突发出一些事情,针对学生的当堂提问,老师当堂就让学生给难住了,教师难免出现卡壳现象。被难住这是一件好事:说明学生动脑了,不动脑筋提不出有深度问题。反映出老师备课、知识上还有缺陷,为老师的前进发展指出了空间。在那方面得到提高。如果对学生的提问,课堂上解决不了,应及时记下,留待课后给以答复,切勿敷衍了事,搪赛过去,以免损害教师形象。当时可能你应付过去了,学生也认为你回答是正确的,但当学生以后明白过来的时候,他会重新认识你这个老师。解释不上就解释不上,不应该搪塞我,人无完人吗?

6、记感悟之处。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个个灵感,灵感这个东西不好形容,犹如流星般稍纵即逝,回过头来很难找,在那种语境下就产生不了了。所以,应及时记录,以丰富课堂内容。有时在听课后,可能也会深受灵感启发,某种灵感也应及时记下来。

我在上莫泊桑的《项链》一课时,突然产生了灵感,随即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如果玛蒂尔德不和丈夫一起,通过辛勤的劳动,赔偿丢失的那挂项链,她还有几种出路可选择呢?学生们经过了一番讨论,意见有三种:第一,她可以赖账,一走了之。第二,她可以离婚,转嫁危机。第三,她还可以买一件赝品去赔偿。这个老师抓住契机,进一步启发学生:既然有这么多的出路可供玛蒂尔德选择,为什么她却没有选择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讨论。由此可以看出玛蒂尔德性格特点。这位语文老师创设的问题环境,既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玛蒂尔德这个典型人物的复杂性格,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对这种感悟很感兴趣,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总之,写好“教学课后记”是重要的,它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它并非有固定模式,教师在记录过程中,要有感而发,灵活掌握,择其要点而记之。

促进有效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篇4

备课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有效备课是避免教师无效教学、学生无效学习的前提。但是,何为“有效备课”,判定的标准是什么?部分教师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备课当然要写教案,但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个环节,不能等同于备课,更不能代替备课,这是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备课,如何有效地备课?我校在推进高效课堂教改实验项目工作中,以“促进有效备课、打造高效课堂”为抓手,收到了良好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学校研究为本,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教学研究活动。

1、加强理论和课程标准学习,整体优化,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标准培训学习,以自学和集中学习为主要形式。每周记录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并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学习,让教师队伍整体优化,提高每位教师的业务素质,为实施教学研究打基础。

2、坚持并充分发挥听、评课活动的实效

为了更好地发挥校本教研在指导教学中的作用,要求每学期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安排组内每人一节公开课,由教研组组织本学科教师深入课堂听课,然后组织参与听课的教

师进行集体评课。对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寻找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所在,研讨教法和学法的改进办法,进行实实在在的实践与探索。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20节。

3、“请进来”与“走出去”

学校结合我校的教改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有经验的老师来校示范教学或作专题讲座,不断开阔教师的眼界。2014年以来,我们邀请了来自槐芽中心小学、眉县第二实验小学、眉县实验小学等学校的5位优秀教师来校做课、与我校教师研讨,极大的解决了我校教师在备课环节上的困惑。同时学校有重点、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听课研讨活动,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有成果汇报,或写学习心得,或上示范课,或作专题讲座,或报教改提案,切实提高学习的成效。通过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加强横向教学研究和交流,提高学校教师的知名度。

4、进行教育反思,针对教学实践及时反思教学设计和过程。

一个教师是感性的实践者还是理性的研究者,根本区别就在于他是否时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教育反思是教师的基本研究行为,包括写教育日记,教学点滴,教学案例、教学评析等。可以结合一个专题进行反思,也可以对整个教学进行反思。反思可以贯穿教学的全

过程,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始终,用批判性的分析眼光去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在反思中要秉承新教育理念,形成反思参照点。我们在开展教育反思时,要求教师要有问题意识,抓住稍纵即逝的现象发现问题,联系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分析,构建个人化理论,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反思,每学期评出优秀教学反思装订成册,在全校范围内交流学习。把反思持续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5、不断丰富校本教研的形式。

学校通过教师论坛、专题学习、小组交流、教学观摩、典型剖析、经验汇报、学习考察等活动,增强教学研究活动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6、有效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的热情。

学校制订关于教学研究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热情和信心。对在教学研究方面表现突出者给予奖励。我们先后制定了《汤峪镇中心联合小学教师校本教研制度》、《汤峪镇中心联合小学校本教研奖励制度》、《汤峪镇中心联合小学教师教研工作奖惩制度》等制度,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工作和小本研修的积极性,取得了及哦啊好的效果。

二、学校教师集体备课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通研教材,提升教师整体备课水平。

要求教师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年级教材,研读单元教材和每篇文章和章节内容,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知识纵向线索和横向结构、把握知识深度与广度、知识的内涵和教材以外的相关信息,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细致作出对教材处理的构想,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为有效备课打牢基础。

通过此环节所有教师能够准确掌握新课标主旨,正确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使用教材。

2、加强学案设计,优化个人备课,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保障。

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了解环境、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有效进行学案设计。落实学校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反馈的常规要求,做到规范备课。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备课,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内容精当、富有内涵,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学案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

奠定基础。

主要措施:要通过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讲评分析制度,建立集体备课机制(四个阶段:集体备课通研、资源共享、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开展优秀学案设计展览和评比,开展备课案例评析研究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由于本校同课头教师最多只有两人,我们先后与槐芽中心小学等兄弟学校交流集体备课成果,取长补短,提高了我们备课的实效性。

3、备课中要重点设计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一是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的指导(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的课堂质疑和听课方法,指导学生课后的温故知新。二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技术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微观学习的问题。三是指导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法。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各学科教师生本课堂授课方法和反馈方式,学会自主学习。

三、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完善“生本教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前置性作业:通过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做到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初步理解。

2、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等教学环节,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 中,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合作 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展示交流,点拔提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交流 展示,充分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时点拨,有效调 控,根据学生的展示状况,师生共同释疑解惑,适当进行拓 展或梳理,挖掘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知 识。同时要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 知识规律,实现整合和升华,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

4、检测巩固:注重基础知识,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 梯度性训练,习题设计要有梯度,既要考察知识,又要检测 能力,并能分层次要求。及时反馈,当堂达标,实现“堂堂 清”。

四、集体备课的现状及反思

1、集体备课不能等同于分工备课 我通过参加部分学科组的集体备课,发现学科实行了分 工备课。整册教材有八个单元,每个人分了几个单元的备课 任务,每位教师把自己备好的单元的教案分发给其他几位教 师就可以了,其它的就不用管了。这样一来,把原先要备八 个单元的备课任务变成了现在只需备几个单元。反思:从以上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教师把集体备课理

解为分工备课,借集体备课之名,谋“分工备课”之实,都 把教材平均分给几个组员备,每位教师只备一部分内容,然 后把教案复印发给每个人。还有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并不自 己备课,而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电脑,直接 将网上的有关教案下载。这种不经过大脑的集体备课就等同 于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拿来”使用。这样一来确实是减轻 了教师们备课的负担,也深得教师们的喜爱。但我们并不能 把集体备课理解为大家一起来平分备课内容,集体把教材备 完的分工备课。分工备课是一种偷懒行为,容易使教师产生 依赖思想,不愿去钻研教材,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一批备 课的“懒汉”,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分工备课尤其对年 轻教师不利,年轻教师教书的时间短,对教材不熟,如果每 个学期只备其中一部分内容,那要多少年才能吃透教材呀? 这种有名无实的集体备课,其效果比单人独备更差。这与集 体备课的初衷截然相反,应当坚决杜绝。

2、“集体讨论、交流”不能流于形式 我从参与教师们的集体备课和翻阅集体备课会议记录 中,发现集体备课活动中的“集体讨论、交流”环节流于形 式,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在讨论、交流时,先是由主备课人 照本宣科地念了一遍自己写的教案,接着就是其他组员作补 充发言,说的都是一些“我同意主备课人的发言”、“我赞同 主备课人的设计”等客套话,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整个交

流过程时间短,流于形式。教师们在讨论、交流时的发言都 是简简单单的两三句话,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反思:思想交流是集体备课的目标,应该抓“实”,不 能流于形式。在我参与的集体讨论环节中,经常看到一些人 不愿开口,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不行的。记得有一位名人 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之后每人还 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两人交换之后 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集体备课并不需要教学模式的统一,需要的是教师思想的交流,教育智慧的碰撞,教学形式的创 新。也就是说,教育思想的确定,教学策略、方式的选择才 是集体备课的主要目标。有些学校要求统一教学过程,这完 全是对集体备课的误解和机械运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 的集体备课反倒从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是不可取 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抓好这一环节,要求每一个人在个人钻 研的基础上都要做好发言的充分准备,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 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言的内容一般包括学情分析、教材 处理、教法选择、媒体选

用、练习设计、师生活动等。主要 谈谈如何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转变师生课堂角色,真正达到生本教育的效果。

3、应重视“二次备课” 在平时的检查中,通过翻阅教师的教案,发现真正能根 据教师自己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修改和补充教案的

高效课堂始于有效备课 篇5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主阵地,打造高效课堂成为当前最主要的任务。高效课堂是教师的梦想。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打好基础——有效备课。只有切实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成就高效课堂。高效课堂从有效备课开始。那么,高效课堂应如何备课?又如何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我认为有效备课要做到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脑中有教法。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理解和体会。

一、有效备课之备教材

教材是教学材料的简称,是指供教学用的各种形式的载体。如课标、课本、教参、练习册、辅导资料、教具学具、音像媒体资料、教学资源库和网络资源等。

备教材要遵循和体现一个原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高效学习。为此,教师要落实好四次备课。

1.自主备课

自主备课,是教师的第一次备课,是教师对教材深入钻研和挖掘的过程。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深入挖掘教材是所有教学工作的基础。那么,应如何深入挖掘教材?我谈三点体会,供参考。(1)深入挖掘教材本身的系统性,即学科理论体系的系统,做到整体把握教材;(2)深入挖掘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独特背景和深刻的实际意义,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把握知识与实际运用的关系,注重学科知识和生活的联系;(3)深入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学科思想方法,不仅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可以通过课堂把方法移植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学好本学科的学习方法。

总之,教师通过自主备课,做到深入挖掘教材、吃透教材,形成初步的教学方案。

2.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在自主备课的基础上,备课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反思和总结的合作备课。通过集体备课,促进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达成统一认识。(1)对课标的解读和考纲的理解要达成共识;(2)对教学目标、重难点、关键点以及突破方法与策略达成共识;(3)对创造性使用和处理教材达成共识;四是对分层教学达成共识,特别是从分层教学的角度备好练习,包括例题、课内练习、课外练习和训练检测。

总之,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做到整体把握教材,统一认识,形成具有科组特色的最佳教学方案。

3.个性备课

个性备课,是在自主备课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校、学生和自身实际,对前两次备课的成果进行再加工,对教材作出智慧的重构。个性备课的核心是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做到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求教师达到“三个层次”:

首先,基础层次。教师备课要立足于教材,尊重教材,但不能局限于教材。根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原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恰当的删减、重组和补充,做到用好、用活教材。

其次,发展层次。教师要从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出发,根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原则,主动地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整合,从而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教材,走进生活,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最后,创新层次。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根据有利于高效学习原则,教师要打破常规,大胆创新,积极开发教材。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特色的生成。

总之,教师通过个性备课,做到创造性地使用和处理教材,超越教材,形成富有教师个性和特色的教学方案。

4.反思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反思备课是备好课的前提。反思备课即教学反思,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始终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主要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教学反思最重要的目的是改进未来的教学,大多数教师比较重视课后反思,而对课前和课中反思重视不够,甚至忽视。

(1)重视课前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前反思,从而加强备课的预见性,促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道了什么。只有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经过课前的反思和调整,使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育实践表明,经过课前反思后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

(2)加强课中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每分每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掌控教学中的脉搏,及时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无论课前计划多么周密,安排多么细致,课堂上还是会有意外的情况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调控和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课中及时反思,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落实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就是教师上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回顾和总结,将经验、教训和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写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自我诊断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认真写好课后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起点。经常性地进行课后反思能使今后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并根据教学情况对下一阶段教学任务进行调整,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endprint

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教师应该养成一有所得就及时记下的良好教学习惯,以记促思。长此以往,定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说,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有效措施,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在反思与评价中不断优化各种策略、方法和观念,才能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二、有效备课之备学生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不仅要把心思放在教材和教法上,更要把心思放在研究学生上。备学生也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巧妙地“了解”学生、“利用”学生、“引导”学生和“激发”学生。

1.“了解”学生

教师要在最短时间内认识所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必须主动找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例如,课前与学生交流一下新课的预习情况,以了解其学习态度;课堂中通过点名提问,以了解其注意力和学习能力;课后聊聊上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了解其理解能力。

2.“利用”学生

教师备课时要预设学生的“已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已经掌握或通过学生自学也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坚决不讲,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继而进一步促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和谐过程,为实现高效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引导”学生

教师备课时要预设学生的“未知”。教师一旦掌握了学生的“未知”,就真正确立了教学的关键点,为教师“引导”学生指明了方向。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突破这个关键点,就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4.“激发”学生

教师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如:性格特点、认知情况、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为它不但是分层教学的依据,而且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和教法的选择都起到关键作用。所以,教师备课时,要把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机地融入教学设计中,在课堂上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从而促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体会学习的成功和分享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有效备课之备教法

教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法。教法的选择和确立主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教师素养四个方面。教法的灵活运用对教学的成败起关键作用。教学是一门科学,有规律可循;同时教学又是一门艺术,是教师的个性化追求和创造。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教学有法

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一定的规范和法则。教学过程中教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教法的选择和运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2)教法的

选择和运用要以建立“高效”课堂为基本目的;(3)教法的选择和运用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4)教法的选择和运用

要注重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教法是教师在长年累月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和风格的教学方法。对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同一类型的教学内容、同一教学环境下,教法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对“教学有法”的一种理解。

2.教无定法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的教师思辨能力很强,善于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质疑、思考的空间;有的教师语言生动幽默,能够深入浅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懂、学会;有的教师善于写和画,简明的线条、概括的板书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假设让不同个性、不同风格的教师都必须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会是怎样的情形?课堂教学必然会走向死板、僵化,缺乏生机与活力。而真正创新的课堂是不受任何一种模式限制的,既有自主学习的影子,也有合作学习的内涵,有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又有知识建构的过程,有情感态度的自然渗透,又有学习方法的培养,有学生个性的展示,又有教师的讲解,还有师生共享的快乐。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3.贵在得法

孔子早在千年以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量体裁衣,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热爱学习,获得知识。贵在得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不断创新,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积累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途径很多,但我认为应该把“有效备课”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首要环节。有效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也是打造高效课堂和进行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总之,教师在备课中有了对教材的挖掘,对学生的研究,对教法的感悟,才能准确地制订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实际,不局限于教材内容,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把教师、学生、教学材料、学校环境等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各种资源都用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这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让教学“实”起来,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中学)

音乐课堂的有效备课 篇6

关键词:新课程 高效课堂 有效备课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的课堂取决于有效的备课。有效备课需要教师主动学习,参与反思,合作探究,积极投身于行动研究和校本培训活动中,需要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设计一堂课、说好这堂课、上好这堂课、反思这堂课、评析这堂课的教研活动,这绝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常规的校本培训方式,只有精心研究新课程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着国家新课程的实施,课程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新的课程标准需要改变原有的备课方式。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缺少关注。很多教师大都强调基础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习过程,从而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过程已经不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简单叠加,而是在课堂上师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教学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时,积极主动地转变原有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每位教师都要注重自己角色的转换,使自己由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在课堂上,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鼓励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对自己有自信心,感到学习是一件轻松、活跃的事,而不是一项艰苦的任务。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此时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否则,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没有活力,甚至消沉、忧虑、紧张,在这样的情形下打造高效的课堂只能是空谈。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切实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基础,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探索科学有效的学习规律,设计高效的学习思路和发展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构建明确的知识结构,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完善的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创建和谐氛围,打造高效课堂。可见,只有深刻领悟并贯彻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新的课程标准与原有的教学大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需要教师认真领会,提高新课程改革的责任意识,把有效备课同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自觉地渗透在自己平日的教学之中。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有效备课已成为教师积累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业务再提高的关键所在。因此,提高备课的精确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和关键。那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应该怎样才能真正做到精确性、有效性和实用性的备课呢?

首先,教师对备课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备课是教师最基础的教学活动,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事,不论是简案还是详案,都能帮助教师对教学进行一定的把握。

其次,教师要学会科学合理地分配备课的精力。据有关调查表明:用80%的精力和时间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20%的精力和时间来整理教案,是最科学、最有成效的。真正优秀的教师在准备新课程的教案时不仅仅钻研教材,更会研究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不能以文字多少的备课数量来衡量教师的备课是否完成,而应该以教师的知识储备是否能从容地面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来作为衡量和评价标准。

再次是学会灵活运用课程资源。巧妙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对文本进行适当的拓展,可以使课堂因此而丰厚起来,实现最大的价值。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的教学年限、学科专长、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等存在很大的不同,这样势必会导致不同的教学实际效果。在新课程不断推向深入的今天,集体备课的积极作用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应用。通过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积极讨论,教师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加强交流,充分发表意见,是集体备课的关键环节。集体备课可以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享与积累课程资源,发扬团队的协作精神,使学校的教研氛围更加浓厚。

集体备课的过程,是大家奉献教育智慧、群策群力完善和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有位专家说得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大家都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观点,我有一个观点,大家相互交流,就有两个观点,甚至产生更新的观点。”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促进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偏远学校,集体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是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也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

走进新课程,面对新教材,集体备课提供了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探讨、共同实践的有效途径。它通过每个参与者思想火花的碰撞和集体智慧的分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使教师加深对新课程教材的研究,更好地拓展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共同提升和创造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体现教师的不同教学个性,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和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上一篇:传统生态观下一篇:应用现状和问题